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推荐8篇)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1

一、创设巧妙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亲自体验情境中的学科问题, 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情境中的学科问题, 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学习的目的———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 在讲单摆的振幅时, 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将一个大铅球用钢丝悬挂起来, 把球拉开一个角度放在教师的鼻尖前, 然后放开, 让学生观察球的摆动。当球向教师头部摆回来时, 学生高喊“躲开”, 但教师纹丝不动, 在球将要碰到教师时, 球又摆回去了。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有惊无险”的结局必然会使学生惊讶, “为什么”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求知的渴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讲力的合成时, 在上课的开始, 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拿一根软绳, 在绳的中央用铁丝系一块砖头。教师问学生:“如果两个人用力拉绳的两端, 能把绳拉直吗?”学生回答:“能。”接着, 让两个身强力壮的学生上台表演, 他们费尽全力, 最终还是没有把绳拉直。这样, 由生动表演所创造的鲜明形象, 学生觉得真实, 又与原有的观念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在和谐的气氛中产生了相互矛盾的“不和谐”的心理。“1+1≠2”的结论必然会引起强烈反差, 学生会在冲突和矛盾中产生惊讶, 在惊奇中产生探索的意念, 激发思维的动力。

二、设置问题链, 推动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递进式的问题链”就是将某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建构分解成若干层级, 设计成若干个问题, 将这些问题按照由浅到深的认知特点串联起来, 相邻的问题保持一定的思维梯度。采用递进式的问题链可以降低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所需要的思维“台阶”, 充分体现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譬如, 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教学中, 围绕速度这个概念的提出, 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 百米赛跑, 目前男子世界纪录是9.58 s, 某位同学跑完百米距离, 用时13 s, 谁运动得快?小汽车30分钟内行驶了50 km, 自行车在相同的时间内行驶了8 km, 小汽车与自行车谁运动得快? (2) 如何比较小汽车和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呢? (3) 根据数据能否说明小汽车在30分钟的时间内每一个时刻都比自行车运动得快呢? (4) 怎样描述物体每个时刻运动的快慢?通过这4个问题组成的问题链, 可以使学生很自然地建立起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并且能够了解这两个速度概念的区别。

三、利用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意识的思维是肤浅的, 教师通过课堂上的提问, 引导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 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提问和发言往往能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譬如, 在讲解摩擦力的问题时, 有这样一道习题“质量为m的铁块放置在长木板上, 木板倾斜放置在地面上, 倾角为θ, 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全班学生都会利用物体的平衡求解摩擦力f=mgsinθ, 这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长木板一端可绕固定轴转动, 在木板缓慢抬起的过程中, 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如何变化?”有很多学生立刻回答“铁块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因为f=mgsinθ, θ变大, 所以摩擦力增大”, 这时教师并没有立刻给出回应, 而是留出时间继续让学生思考。学生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互相讨论后, 有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摩擦力应该先增大, 后减小。原因是开始时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当静摩擦力增大时, 摩擦力增大, 到一定角度时, 物体将在木板上滑动起来, 此时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其大小为f=mgsinθ, θ增大, 摩擦力减小。”这时全班学生恍然大悟。经过这样的讨论, 学生总结出了“在遇到摩擦力问题时首先要判断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然后再利用相应的公式进行求解”的结论。研究表明, 一个学生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而受到教师赞扬和鼓励, 那么他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提出各种问题。因此, 教师应该善待每个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 增强他们提问、质疑的勇气。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2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提问;生活化

提问是课堂教学有重要方法。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以此

1 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 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3: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4: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5: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 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一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一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3 小结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3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在教师。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低效能感的教师在观念上总认为:“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了,况且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有高有低,我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从而也就轻易放弃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相反,高效能感的教师在观念上总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成长、进步。”那么他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去转变他们。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与职业道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确保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即要自觉学习、不断增值。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本人认为,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驾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教与学的心理知识。有的教师只重视与学科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忽视与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的摄取,这是很片面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 “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1)一个切合实际、有趣特别的话题引入一节新课总比生硬而又干巴巴地说:“翻开第几页,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效果好得多。

第三,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使自己做到粗通各科,本人认为多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月刊《科学世界》杂志囊括了数理化生地等知识,是本人每月必读之书,此外《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杂志》、《电脑爱好者》、《世界知识》等也是我常常阅读的杂志。一专多能、博览群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有人说,教育的成功来自经验活动加反思。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知识水平并不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有一篇“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文章指出:聪明的教师善用写“教后”经验的方法来为自己积累工作的财富。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写出了这么一个公式:“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2),说明反思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自我反思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后多问问自己: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吗?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等等。并及时地把这一反思过程写下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发挥潜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近两年来,笔者在学校的号召下也慢慢形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把每节课的精彩与不足之处在教案中及时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手记,作为日后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这样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了一份额外的提高。

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如在科组之中,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把听课与评课过程自觉地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本人就非常喜欢听课,一有教学观摩的机会,就不放过。在听课中,本人总是以一种“品味”的心态来鉴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思索“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做?”这样,通过比较,就能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不断地进行扬弃、集优、存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效能感。

3、要对教学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或者学生的素质,以舒解教师本身须负的责任,以维持其专业自尊,将不利于教师正确面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话,也会妨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而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或无助感,亦难以激发教育的激情。故教师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归因,如:努力归因。要相信学生都是喜欢物理的,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些,目前的状况必然会有所改善等等。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神,促进教学效能感的逐步提高。

上我任教的某个班学生全部是选修生物的,学期初我上课时就发觉课堂气氛沉闷,没人回应我的提问,每次课后我都有挫折感,他们测验的平均分也是理科班里最低的。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每节课为努力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降低难度,贴近他们的水平,为他们搭建学习的阶梯,并常常把物理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平均分赶上来了,排在非物理班的第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另一种是审思。而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审思必须在专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⑶可见,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才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米切尔的兴趣结构模型,情景兴趣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两种。教师不妨从中下点功夫: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提出了课改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见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是课改的目标也是体现教师教学的功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主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诱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流的磁效应”的教学中,本人就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刚才我在校道走时一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甩进了路旁的雨水收集口,我一看大约有七十厘米深,井口的网盖又撬不开,身边也没有一条这么长的铁丝,我只带了上课用的几个电池,一个钉子和一些导线,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同学们一听到要帮老师解决问题,都不禁跃跃欲试议论开来。这种让学生带悬念来探究的学习效果相当好。又如,在“洛伦兹力”这一讲,本人在课前先把要用到的仪器“玻璃阴极射线管”摆放在教坛上,学生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仪器立即产生了兴趣,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想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老师顺势让同学们猜,当学生看到接了高压电的阴极射线管中出现一条漂亮的绿色光线更加觉得神奇,于是这节课就在学生浓厚兴趣中开始了。

(2)建立联系,引发思考的兴趣。“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激励学生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的兴趣。

例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公路转弯处为什么有限速;汽车转弯时乘客为什么身体会向弯道外侧倾斜等,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思考。在讲“刹车距离”时也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思考高速公路旁的车距确认牌有什么作用等,这类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经验与学习的联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3)在知识的揭示方式上如能够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或感兴趣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当学习完“光的折射后,学生知道了经过介质进入人眼的是折射光线,而且人的眼睛是通过折射光线的方向去寻找物体的位置。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其实你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晚上看到星星一闪一闪,有没有想过这不是真实的,而只是它们的虚像呢?“这一意外的信息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深入思考。有时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物理的高科技知识(如次声波武器、高能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适当增加一些趣味物理,调剂学习的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的引发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却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因而教师还必须在维持兴趣方面下大功夫。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古德的研究,意义性和自我卷入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首先,对中学生来说,”意义性“似乎是他们具有理解问题能力的同义词。而”自我卷入“则是指学生所感到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程度。教师可根据这两点来建设教学的环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设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要看准目标,选准材料,注意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例如:静力学、动能定理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不求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因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建立让学生自我投入的探究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自主发展。学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低,就会觉得学习是件无聊的事而不愿学习。对此,Glasser(1990)建议教师采用”领导式“的授课方式,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与途径。它是针对灌输式教学而提出来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卷入到”发现“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研究受迫振动与共振时,在一条水平张紧的线上吊着七个摆,A、B、G等长,当A先起动后,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的变化,学生从最先看到其他摆随A摆开始摆动,之后会发现B、G摆振幅最大,细心的同学还能发现各个摆不会同时向一边摆动。教师不要把这些应由学生发现的现象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在他们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摆振动的周期与A摆的关系;振幅最大的摆与A摆有什么共性;各摆不会同时摆向一边这与什么物理定律有关等问题。

(3)设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不至于陷入失败--能力缺乏--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这一点对于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目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将自己以前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三)创设有效能的”互动“与”生成“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成是互动的结果。创设”互动“与”生成“的学习环境是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里的互动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教材间的互动等。”生成“指的是因互动而产生的”变化“。可见,互动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互动的升华。一堂有效的课离不开互动和生成。怎样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的互动与生成呢?

1、营造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的个体,课堂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场所。一个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呢?

(1)多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选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互动。如借助设问、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不断处于兴奋之中;还可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如小组抢答、分组答题比赛、辨论等。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2)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演。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活动,即使老师讲得多精彩,也不是有效的课。如果一堂课没学生没有感受到挫折、悬念、思维的撞击,没有似是如非的迷茫,也没有阔然开朗的欣喜而只是平淡如流水帐般,这也不是有效的课。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仅关注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多创设合理的物理情景,给学生留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所有原理和定义呈现给学生更具生成性。

2、要善于观察及时调控

互动的课堂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 生的学习行为状况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1)控制情绪,避免压抑与亢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个人的

情绪处”中性“状态,过于冷静和过于兴奋,都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有表现厌烦的行为,如看窗外、玩笔、转书等小动作,就应尽快转换新的话题、新的活动或增加教学的挑战性和变化性来调整教学。例如,讲一个物理有关的新发明或一个物理学家的趣事,使学生适当轻松一下。当学生过度兴奋,情绪激昂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常规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教学问题过于简单,或情景富于趣味而缺乏智慧挑战。教师也要即时进行调整。当学生久座烦躁时,也不妨调整一下进度休息轻松片刻。当发现学生对教学有疑难,如频频回头询问其他同学时,就应对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帮学生跨越障碍......使学生情绪处于可控状态。

(2)控制生成,避免徒劳与泯灭。课堂的生成,有的是有良性的积极

意义,需要捕捉与点拨。例如:在《欧姆定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鸟站在裸露的高压电线上,却没被电死,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的争论:小鸟是绝缘体;小鸟身体电阻极大;小鸟是电不死的;小鸟只用一只脚站着;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很小......面对各种答案,教师就要作出控制,表示已经有同学的答案接近了,从而引入个知识点的学习。

有的是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这就需要教师智慧的控制。其中有些发散性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可能生成五发八门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情况能体验到,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了:坐太空船、跳笨猪跳、跳伞、去游乐场坐过山车跳楼机、蹲下起立、飞机遇气流急降、跳楼不过体验完就死了...,学生越来越兴奋快收不住了,教师要冷却一下,请学生回到主题,并将与生活有关的情况按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分类。

三、结束语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从以往的表面认知转变为高效认知。只要我们理解了有效教学实施的三个要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并把这些要素在支用到实践中,它的实现就是可触可及的。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的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05-09-27 字体: [大 中 小]

北郊高级中学物理组 严振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日益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具体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创设各种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

在讲授内容之前,通过演示实验、讲史料、生动的举例和类比、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等,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重力之前引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等,这样的引入直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平抛运动时,提出一支粉笔从手中水平抛出它将做什么运动?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多种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是不全面的,但给新知识的讲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索中,知道了怎样层层分析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体会了研究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能知其所以然,能体验到成功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比如许多学生总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样的错误虽经多次纠正,效果不明显。我在教学中在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列举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实例,列举多而巧妙者获胜。在比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列举的实例归纳得出结论,既澄清了概念,又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激发了胜利的喜悦。

4、创设类比情境,轻松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创设类比情境,可轻松突破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如何向学生讲清机械能定恒的条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某人身上的两只口袋里装了钱,其中一只口袋里的钱相当于动能,另一只口袋里的钱相当于势能,两只口袋里的总钱数相当于机械能。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两只口袋里的总钱数始终不变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多种回答,因而气氛轻松热烈。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从能量角度表述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再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就不难得出从功的角度表述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由此可见,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其效果应该是事半功倍。

5、把握时机设疑,能使兴奋持续下去 一节课中新的概念、规律得出后,学生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在总结中再强调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时,学生可能听不进去了,若把要强调的知识巧妙地设计成富有色彩的问题,并适当地带上点风趣,则可使学生在倦怠中再振作,加深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讲摩擦力一节时,主要介绍两种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等,其中静摩擦力的的大小和方向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总结时再举用水平力推桌子没有推动的例子,就没有新意,不能再引起学生的兴奋。因此设计了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坚直墙壁上的例子,提问:“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这一问回答错误最多的是:“因为f =μN,N增大,所以f也增大”。至此可借题发挥:“增大后的摩擦力必大于书的重力,那么书将沿墙攀登了?”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自知出错,而后兴奋、思考,变信口回答为主动探索。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这一节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板书和画图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恰当的提问可以起到各种不同的效果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4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特别突出“过程与方法”,并且再三强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高度关注“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目的就是顺利实现三维目标,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但教科书只能单向传递信息,不具有交互性,无法根据学生的现场反应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只有把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新的课程目标。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

二、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5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意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课堂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也就是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那就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是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技术或策略,也是一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分析什么因素会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改进会使教学效果提高,从而得出实施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由于本课题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主要载体就是课堂。

本课题秉承新课改宗旨,对于改变以往物理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对于注重培养学

生的创新素质、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具有学科特点的先进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

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感受到时代气息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课程在观念上充分凸现了“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思想,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许多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互合作、启发,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认知的途径和学习策略,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许多中学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说,当今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灌输式教学占绝对优势。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以往许多来自教学第一线的改革主要是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的:一是如何使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有效、更加扎实;二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很显然,这些教学改革就其内在动机而言,主要还是面向各种考试,特别是应付中考的。但随着新课改的普遍推开,初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条件受限、生源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农村普通中学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是我们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有什么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如何„„这些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教学。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难以凸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将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由于具体条件的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形成科学的共识。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农村学校的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途径,寻找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状况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并结合农村生活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应农村初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采取的措施

1、调查实验法,找出影响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形成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和基本途径;

2、行动研究法,形成物理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实践的通识策略和

个性化策略,构建教师具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构建理论支撑框架,实施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3、经验总结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形成对有效教学的评价方法,结合学校实际,推动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高学校教学效率。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基础,对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如何确立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等。通过研究,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农村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形态、实施策略、评价策略。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和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策略的研究,探索可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教学过程有效调控、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关系、兼顾个体差异性、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学生学习能力与发展、课堂教学对话行为以及课堂管理行为、辅助行为等方面研究,构建教师有效

教学的基本途径。

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集中评价、教师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开放性、动态性、持续性、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或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全面而具体的依据。

五、本课题研究的思路

课题组将遵循“理论培训—教师实践—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设计方案—运用实践—理论总结”这种研究方式,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

1、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有关理念,对课题组成员和老师进行全员培训。

2、按照以下的程序进行有效教学的实际研究:

(1)研究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学习物理的行为习惯和方式。(2)研究教学目标的确立。

(3)研究有效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研究生情,要设计好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思考教学的切入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研究教学现场有效管理和组织:对课堂教学的过程要进行有效的调控。

(5)研究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转变与衔接做到有效连接。

(6)研究有效练习的设置:要考虑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如何

设置练习才能做到有效。

(7)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完成本课题的条件保障

本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中学高级教师一名,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如翁玉华老师是我校理化组资深老教师,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期刊上,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曾承担省级课题《探究不同教学情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工作并已结题。学校大力支持教研教改,目前,学校的远程教室对教师开放,老师们可以学习新课改理念,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学校也添置了大量的物理实验仪器,完善了实验室功能,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课题组成员分工如下:

魏xx:全权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理论研究

郝xx、王士丽:以负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备课研究为主 赵玉春、客艳华:以负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练习研究为主 翁玉华、李君月、董敏:以负责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行为方式研究为主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

1、申报阶段:2011.05-2011.06 课题设计申报,填写申请表。

2、论证阶段:2011.07-2011.09 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研讨研究方案,撰写开题论证报告。

3、实施阶段:2011.10-2012.04 课题实施研究

①2011.10-2011.11 研究影响物理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学生的物理基础和学习物理的行为习惯等。

②2011.12-2012.01 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通过理论学习,收集典型课例,研究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积极撰写有关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论文

③2012.02-2012.03 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通过习题课的公开教学,讨论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④2012.03-2012.04 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般性策略。

4、结题阶段:2012.04-2012.06 整理课题研究的所有材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新课改下的农村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

农村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 篇6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了学习兴趣, 学生大脑完全投入到处理教材和学习任务之中, 他们就会一直学习,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想方设法使起始阶段的知识尽可能的丰富有趣, 千方百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待他们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后, 再进行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探讨就方便多了.例如在学习物理第一课的时候教师不必很快地进入课本的教学, 可以用一些我们农村平时常见的现象如“牛发出的声音和蚊子飞过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南方回南天有什么现象?”“春天怎么给秧苗保暖?”等学生熟知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 告诉他们其中有很多的物理知识, 以后我们要一起共同去学习, 再通过一些有趣的小实验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上课前尽量了解学生情况, 针对性备课, 讲解尽量浅显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 语言要风趣、幽默.如以故事导学: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镜成像;用“阿基米德鉴定皇冠”的故事引入密度的测量实验.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还要讲究艺术, 注意随机应变, 临变不慌, 因势利导.及时表扬学生, 注意表扬的有效性, 让学生充满信心去进行学习.只要学生有兴趣学, 就会改变“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的情况了.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但教无定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办法.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显然不能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 但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在学习一些定理、概念上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起着一定的作用.不能什么都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才去理解应用.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的课堂教学方式, 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它是比较现代的教学方式, 学生容易接受.教学方法的选择, 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是否简约、实用, 是否能促进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看是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持续的影响, 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的, 不同水平的学生,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手段上, 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有着其独到的功用, 在演示一些变化的和计算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手段在辅助课堂教学上, 可以增大课堂容量, 渲染课堂气氛, 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要杜绝为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让课堂为多媒体服务.针对农村学生知识面较狭窄的现状, 可以通过现有的电教设备播放一些有关学习内容的录像, 如城市里的观光电梯、自动扶梯, 交通信号灯等, 这些是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 对其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地利用教具模型、实验室、网络等资源, 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 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涵于物理之中的种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 体验快乐与成功.

三、设置适当的探究实验活动, 落实有效教学

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环节, 活动如何进行也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果一节课只是学生喜欢, 但热热闹闹的最后不知道怎么收场:或学生动不起来, 进行不下去;或活动安排了, 但只求课堂气氛的热烈, 以至于搞活动的目的无法达到等等.这样的活动是没有实效性的.要让学生明白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怎么样去实现这一活动, 从活动中能学到什么, 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启发作用等等.如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有学生提出有一个电流表坏了, 即可提出“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怎样去测一个电阻的阻值?”、“需要增加什么器材?”等问题, 由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再进行实验验证, 这样刺激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有效地复习了以往学过的知识, 课堂气氛也很热烈.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 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 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 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 从而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设置适当的有效练习, 巩固学习效果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74-02

高中物理是高中科目中较为难的科目,不仅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具有逻辑性强、规律性强、需要同学具备的推理能力强,而且对于很多的同学而言,物理不容易提起他们学校的兴趣,尽管物理中有比较多的实验,但是同学还是觉得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学习的效率就不高,这样一来就要求老师研究出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得同学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从而在考试过程中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近年来,也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高中物理的学习难度也有所增加,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针对不同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从教学方法以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地完成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一、教师授课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授课要有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富有哲理的幽默,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实效性备课。

高中物理教师要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掌控,需先对备课前的教材吃透,把握好备课的精确度,做好对课堂教学的预备工作。对于每节课的知识要点、难点、关键启发点及其学生的理解程度,都要有着一定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数。如,教学《速度与加速度》这一课时,先要明确以下几个容易混淆的要点:(1)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的区别。(2)速度与加速度的辨别方法。(3)速度与速率的概念及其它们的区别。这样才能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际需求,大胆创新改善教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设置教学情境,运用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语言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课之前,教师对所讲内容要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要把一些难点和重点勾画出来,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授课前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授课就会有目的性,到课堂上让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态,积极向上的教态和语言能使学生感染到教师的魅力,使他们树立起对学习的正确态度,同时能对教师产生信赖感,激发学生学好的信念。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把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物理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从生活细节发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使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一直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物理实验的教学对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高要求,作为物理教师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按照新课程性质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习,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知识比较抽象,难于真实演示和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用说探究并掌握其中的规律与原理了。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教师打开了物理教学的一扇新窗。它,图文声像并茂,具有直观性、动态性、立体化等特点,能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能吸引学生更广泛地参与物理学习活动。如在讲授横波的特点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细橡皮绳振动演示,学生不易理解,且这种方法也不易成功,学生因座位的位置,对其震动的观察也可能存在偏差,这就加大了掌握这一知识点的难度。而对此知识点,教师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模拟演示,就可以很好地把横波的传播现象缓慢地呈现出来,同时可以利用背景和颜色处理技术,把质点振动和波的传播形象地加以区别,在演示过程中,配上适当的演讲词说明振幅与波长的概念、横波的特点、相距半波长的奇数倍或偶数倍质点振动时的相位关系等,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就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进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下,广大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物理课的教学是比较严谨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多研究和挖掘高中物理教学的更有效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浅谈农村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篇8

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实现有效教学

凯里二中

陈继华

【摘要】:为了顺应目前的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出于教育领域自身的深刻变革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关注。目前的教育现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以“减负增效”为前提,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事半功倍”为目的,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有效教学 关注课堂 终身发展

一、实现有效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变教育现状的迫切需要

21世纪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等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新形势,都越来越明显地表露出其对高素质人才的强烈渴望和极大需求。要想振兴我们的民族经济,确保我国在世界高新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一切全都要仰仗于国家的系统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形势下,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已全面融入了新时期教育的内涵。学校教育必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然而,现实的教育却存在很多突出的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厌教厌学情绪时有发生,整体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严重浪费,而浪费的根源在于教师。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已经不能再流于表面纸上谈兵了,而应该立即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二、系统研究教学有效性原理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强大认知保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所谓“课堂教学”就是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当尽最大所能地采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支配下,形成的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措施。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从专业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从学校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收获进步或充分的发展提高,具有适合学生进步的教学操作范式和较为全面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也即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其最核心的特征在于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虽然有效性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仅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也绝不能仅仅靠训练,而要靠其个性化的思维过程。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包括学生的当下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能促进学生的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要能造成积极的影响。以前的教学太多注重的是学生的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三、全方位关注课堂和学生是确保实现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1、注重物理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充分调动和激发起来有关。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对各种新知识新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深化其学习动机,把这种滞留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的学习动力。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物理学是一门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比如在初二物理的第一堂课上我就设计了涵盖力、热、声、光、电等多个板块的大量实验,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瓶口吞蛋实验,覆杯实验,水流星实验,小试管爬大试管实验,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用放大镜看远处的景物,水中蜡烛燃烧小魔术,磁铁吸引回形针串实验,圣诞节日彩灯的模拟故障排除实验等等。让学生在实验中多多动眼、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体验物理过程从而掌握物理规律。

2、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学生学会听课。

向课堂要效益是所有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

(2)教学生学会提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以往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陋习,消除了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生学习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了。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学会自己学习,进而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3)教学生学会阅读。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模仿学习解题的典范。因此,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和活动卡上的文字和图片表格等。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自学习惯。

(4)教学生学会独立作业。

首先,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看课本,至少阅读一遍全部文本、例题及课堂学习笔记,掌握解题规范与思路之后再动手完成作业;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完成作业时要仔细审题,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全面领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包括隐藏条件);最后,作业完成之后一定要自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我检查,形成自己独立检查作业的习惯,不断减少作业的差错,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自我检查修改的能力。(5)教学生学会积极思考。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型的自然学科,以大量实验为纽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都要援引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例来讲授知识,所以要注重适时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要充分重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的体验,引领他们深刻掌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来龙去脉。在遇到问题时首先学会积极动脑独立地思考,然后学会搜集资料或动手实验验证,从而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学会虚心请教他人。

3、充分准备上课的内容,节奏紧凑且丰富多彩

教师平时就应该广博地、不断地积累资料,充分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备好方法。要把从别处搜集来的知识,运用到教学的恰当部位,以便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巧妙地展示给学生。要针对具体的学情,认准教学内容中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把握重点、难点,了解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顺利接受的,哪些知识是必须讲的,使教学内容更集中、更具体、更恰当。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以学生的共性为基础,保证每个学生都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认真做好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使每个人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教师要随时优化讲解思路,要注意不断锤炼和规范自己的语言,并精心设计自己的提问,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有意识地把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要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的序列之中。不要大而空地去提问,不要重复罗嗦的提问,尽量避免无效的提问来浪费教学的时间。

4、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在课前教师要设计好作业的水平等级,设计好记忆型练习、理解型练习、拓展型练习等,同时要注意练习内容的典型代表性和覆盖面以及练习总量的分散性。每节课都要尽量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应用, 练习的题目要密切围绕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力求达到基本掌握所学知识。作业从形式上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对于基础型必做题可以多设几个问题的台阶,这样可以一步步引导学困生走向成功的彼岸。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并维护其各

2010年黔东南州初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讲稿

自的自尊心和帮助其建立自信。

5、强化有效的多边活动,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

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物理过程的深刻理解。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结合当堂所讲内容,让学生们互相配合游戏模拟再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亲自体验,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又寓教于乐,活跃了课堂气氛。显而易见,长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能够消除紧张的厌教厌学情绪,促进双方的团结协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高,越喜欢这位教师,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就越大。教师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和自信心。如在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后,若回答是正确的应及时给予表扬;若其发表的见解中找不到任何可以肯定的东西,也应从其考虑问题的思路上、思考问题的方法上或者学习态度上给予肯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拉近与师生间的距离。不容忽视的是,风趣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是语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发笑,增强教学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要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来活跃气氛、启迪智慧、催化感情。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上一篇:教师教案封面模板下一篇:四棵小学校车安全自查及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