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精选8篇)

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 篇1

一综述

1、我国旅游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部门,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带动和促进有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经济、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1978年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仅为72万人次,到1987年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创汇1978年仅为2.6亿美元,到2007年达419.19亿元美元,到2010年达到458亿美元。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的排名,1980年在世界仅列34名,2001年进入前5名。1993年至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人数由4.1亿人次增长到2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864亿元增长到1.26万亿元。截止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0.6%,国内旅游收入1.26亿元,增长23.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2006年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二、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我国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1)将旅行社从设立到经营管理各环节都做了规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今年

10月1日,为整治旅游行业乱象提供了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3)加强我国旅游饭店秩序,推动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规范》。4)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保护法》。5)保护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的《合同法》。6)《文物保护法》7)《旅行社条例》8)中国公民处境条例9)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0)旅游饭店等级划分与评定等一系列条例法规。

旅游者既是旅游企业的经济来源,又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利益和旅游资源的保护,必须对旅游者的义务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约束其行为.以今年10月1日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例,《旅游法》的实施,有效保护旅行者相关权益:《旅游法》的最大亮点就在于有效保护游客的相关权益,游客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有权知悉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对待“零负团费”,旅游法采取了“零容忍”态度。《旅游法》明确“零负团费”是非法的,并且从旅行社、导游及其他经营者各个环节都明确了市场规则和行为规范。

从法律层面协调门票价格:《旅游法》规定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严格控制价格上涨。《旅游法》也对旅游资源的“护用并举”进行了协调规范,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从法律层面加以协调。在制度层面上不仅方便了游客的投诉,而且强化提高了处理投诉的力度和效率

旅游法规对旅游行业作用的总结

1、明确了旅游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其合法权益

2、规范和引导旅游活动行为

3、对旅游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

4、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创设良好的法律环境

三、加快完善我国旅游法律建设的措施(建议)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旅的需要,保证我国旅游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1、需落实好细则。例如旅游景区容量超载问题,景区门票上涨问题,如何听证、如何制定政府指导价等等,都还有不少需要进一步细化的。

2、要加强宣传贯彻、解读培训。要尽快出台《旅游法》相关释义,做好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宣传,例如:可组织召开旅游行业贯彻学习《旅游法》的培训班;开展举办《旅游法》知识竞赛、《旅游法》报刊网络媒体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在门户网站制作《旅游法》宣传版面……等一系列的活动。

3、要加大执行力度、监管力度,避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情况。各地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责任,加强领导,精心部署,自觉把贯彻实施工作抓实抓好。要努力完善公共服务,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游客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设置旅游指示标识,为游客提供及时、必要、有效的救助。

4、在《旅游法》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并予以规范。地方旅游立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国家层面旅游立法的空白,而且为国家层面的旅游立法做了有益的探索和积累,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但是,地方旅游立法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地方保护等,需要予以规范。

5、在未来的实践中对旅游法的不当进行纠正和补充。

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 篇2

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求向劳务派遣公司提出用人需求和工资福利技术素质等要求, 劳务派遣公司挑选合格人员送交用人单位鉴定劳务租赁合同的行为,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员招聘与人员使用相分离的劳务经济模式, 这种就业形式存在三个主体, 即劳动者、用人单位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劳务派遣机构,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实现了管理和用人的分离,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优势。本文就我国劳务派遣中的有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二、劳务派遣中存在的法律难题分析

我国的劳务派遣起步于上个世纪80 - 90年代, 由于其灵活的用工形式迅速得到了发展, 但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缺失, 使得劳务派遣发展中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 一) 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三者的法律关系不够明确

劳务派遣实际操作中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模糊, 各自的权利义务关系缺乏有效的界定和划分, 特别是在劳动者权益、用人单位责任、劳务派遣机构责任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三者之间模糊不清的法律关系对劳动者权益造成的损害最大, 因为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来说劳务派遣协议书和劳务合同是明确三方法律责权关系的依据, 但实际的劳务派遣中合同的签订比率比较低, 使得一旦发生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维权难度很大。

( 二) 劳务派遣市场的准入规范体系不健全使得劳务派遣机构良莠不齐

劳务派遣的市场准入法律制度不健全, 很多企业以混业的形式经营, 另外也有相当多的非法机构在非法经营, 形成了无序竞争的堪忧局面。由于劳务派遣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商业利润的诱导, 一些不具备经营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非法挤入劳务派遣市场, 造成了市场的混乱, 也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埋下了隐患。

( 三) 劳务派遣纠纷解决的法律机制不健全造成三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总体上我国关于劳动保障的法律依然不健全, 使得劳动派遣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可依, 一旦出现纠纷各执一词, 相关方的权利责任划分就很难处理, 造成各方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我国劳务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合法性经营问题, 二是业务规范操作问题。

三、劳务派遣法律建设中应该予以明确的几个重点问题

根据以上对劳务派遣中存在的法律问题的分析, 本文认为劳务派遣法律建设中应该予以明确的几个重点问题如下:

( 一) 劳务派遣的性质及经营结构的法律地位

从国际社会对劳务派遣的立法惯例看, 劳务派遣机构属于经营性组织,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服务是其主要职能。而国内对于劳务派遣的看法主要是派人然后收费这样的简单过程, 从性质上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所履行的一种服务职能, 因此对于劳动派遣机构应该对其执业资格进行审查并登记, 依法对其管理和监督, 明确纠纷产生后的救济途径和救济程序, 明确其纳税税种。

( 二) 劳动者、用人单位、劳务派遣机构的劳动关系

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劳务派遣机构在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应该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规定, 对劳动者工资标准、保险费用、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费用应该明确无模糊地界定, 另外为了避免三方主体的合同签署过程中出现“两张皮”的情况, 最好明确规定三方主体签署同一份合同, 从而提高劳务派遣操作的透明度, 使三方主体都能够具有知情权, 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劳动者、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发生。

( 三) 劳务派遣的服务标准及费用标准

劳务派遣的服务标准和费用标准的不统一和混乱状态是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必须予以规范。一般来讲劳务派遣公司的收费包括两部分, 一是职员工资、福利、水电费、房屋租赁费等, 其从劳动者的管理费中列支, 因此必须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管理费给出具体的收费标准; 二是劳动者费用, 包括劳动者工资、保险等, 该费用在劳动协议中予以规定。对于劳务派遣机构而言其缴费项目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城建费。

( 四) 界定劳务派遣的业务范围及其业务操作规范

从劳务派遣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经验来看, 劳务派遣不应该作为一种主流化的用工形式存在, 过高比例的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会给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社保制度甚至社会稳定等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并且劳动派遣适用的行业以低端技能或高端技能行业为佳。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在各种劳务派遣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为此政府需要从法律层面上限制劳务派遣的业务范围, 同时在业务操作规范上给予程序化的指导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马建军, 石志恒.劳务派遣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 (下旬) , 2014 (03) .

与商标保护有关的几个法律问题 篇3

商标权的具体内容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各种权利。从它的内容来说,一般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禁止权、商标许可权、商标转让权、商标续展权和商标标示权等,其中商标专用权是最重要的权利,其他权利皆由此派生而来。一般意义上的商标权就是指商标专用权,但必须注意,这几种权利的意义并不等同。

一、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权主体对其注册商标依法享有的自己在指定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独占使用的权利。商品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二、商标禁止权是指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禁止他人不经过自己的许可而使用注册商标和与之相近似的商标的权利。根据商标法第52条的规定,注册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其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当然,商标禁止权的范围比商标专用权的范围要广。三、商标许可权是指商标权人通过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一般有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普通使用许可等类型。四、商标转让权是指商标权人依法享有的将其注册商标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转让给他人的权利。五、商标续展权是指商标权人在其注册商标有效期届满时,依法享有的申请续展注册,从而延长其注册商标保护期的权利。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当其有效期满,还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6个月申请续展注册;如果在此期间内没有提出续展注册,可以给以6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10年,从上一次注册有效期届满次日起计算。宽展期届满后,没有提出续展的,其注册商标被注销。六、商标标示权是指商标注册人有权在使用注册商标时,标明“注册商标”字样或者注册标记。

商标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商标法规定,假冒或者仿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从事其他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根据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商标侵权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假冒或者仿冒行为。这种行为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具体地说,假冒行为表现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仿冒行为表现为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是实际生活中严重的侵害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发生的频率高,情节严重的就需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饭店是“谭”、“谭府”、“谭家菜”文字注册商标专用权人,其所享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依法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由于四川谭氏官府菜餐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其经营的酒楼所悬挂的店内牌匾上使用了“谭府”文字,该文字的字体虽与原告的注册商标“谭府”的字体有差异,但文字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同,容易使相关公众对服务的来源产生误认,侵犯了北京饭店所享有的“谭府”注册商标专用权,被北京饭店诉至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4年2月1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责令四川谭氏官府菜餐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分公司停止侵犯北京饭店所享有的“谭”和“谭府”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赔偿北京饭店经济损失20万元。

二、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侵权主体是商品经销商,不管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失,只要实施了销售侵犯商标权的商品的行为,就构成侵权。只是根据商标法第52条第3款的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其行为依然是侵权行为。

三、商标标识侵权行为。具体表现为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这种行为就是通常所说的反向假冒行为。构成这种侵权行为必须具备两个要件,其一是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同意而擅自更换商标,其二是更换商标后的商品又投入市场进行销售。

反向假冒行为被认定为侵权是修订后的商标法的一个进步,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一个表现。我国比较早的案例发生在1994年,北京百盛商业中心在其出售新加坡“鳄鱼”牌服装的专柜上,将其购入的北京服装厂制作的“枫叶”牌服装,撕去“枫叶”注册商标,换上“鳄鱼”商标,以高出原“枫叶”服装数倍的价格出售。后北京服装厂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状告“百盛”及新加坡“鳄鱼”公司损害了其商标专用权;被告认为中国的商标法仅仅禁止冒用他人商标,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在当时的商标法中的确没有规定。本案的意义在于,如果听任这种行为发展下去,国外公司完全可以购进我国质优价廉的商品,换上他们的商标去为他们创牌子。我们则只能为其“打工”而难以有自己的名牌。新修订的商标法关于反向假冒的规定为我国的名牌战略树了一道“挡风的墙”。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根据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这些行为有: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字号在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或者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上作为商标使用,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容易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的。

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驰名商标(又称周知商标),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且有较强竞争力的商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今谈到,驰名商标并不是一种商标类别,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特殊保护,是法律为所有商标提供的一种可能的保护,不管是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未注册的。只有在需要给涉案商标以保护的时候,才去认定一个商标是不是属于驰名商标。不能获得特殊保护,驰名商标就失去了意义。驰名商标的实质是一国的主管机关(包括行政、司法或者准司法机关)对商标驰名这一客观事实的法律确认。

一、驰名商标的认定。在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一般有两种途径,即工商行政机关认定和司法机关认定。驰名商标包括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依据现行的商标法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2)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3)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4)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5)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200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一改以往的“主动认定,批量认定”的做法,而采取“被动认定,个案保护”的做法。这一国际通行的做法,使我国驰名商标保护体系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另外,我国的很多驰名商标是通过人民法院进行认定的。在某市,内蒙古小肥羊只有3家连锁店,但实际上却有40多家叫“小肥羊”的火锅店。尽管没有注册,但作为驰名商标,内蒙古小肥羊拿起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的权益。其合法权益之所以能得到保护,就因为人民法院把其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还把仿冒内蒙古小肥羊驰名商标不正当竞争案列为2004年十件典型知识产权侵权案之一。我国已陆续认定了160多件驰名商标,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注册商标,现在“小肥羊”等未注册商标也包括在内了。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状况则体现一个国家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水平,驰名商标无论是否注册都会得到保护。《商标法》重点保护注册商标,但同时,《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未注册商标,即规定了保护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特有名称和装潢都是未注册商标。

二、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根据《巴黎公约》、有关国际惯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对驰名商标的特殊法律保护具体包括:

(1)禁止他人注册该商标。立法方面,对于一般注册商标突出的是专有使用权,即经注册后的商标,只有注册人和经其许可的人才能在核准的商品范围内使用该商标;未经许可而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就构成侵权。但是,如果将他人一般的注册商标申请用在其他商品类别或服务项目上时,即使是与他人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标也将会得到许可,申请人可以得到不同类别上的商标专用权。由于该商标的知名度低,不会造成消费者的错误认识,所以这两个注册商标各不相干,行使自己的注册商标权行为也互不构成侵权。这样的法律规定,对一般的注册商标保护已经足够。但是,因为驰名商标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驰名商标影响力大,如果允许将他人的驰名商标在其他类别上注册,就会造成消费者的错误认识,以为驰名商标的企业在其他行业开办了新业务。针对这种利用驰名商标的影响,“淡化”驰名商标之行为,《巴黎公约》第6条、《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均明确作了禁止规定。凡是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者相似商标的注册申请,而且不论该申请的商标是否属于与驰名商标使用在同类商品或服务项目上,有关国家的商标管理机关均应拒绝给予注册。如果已经得到注册的,驰名商标注册人有权要求撤销。

(2)禁止他人使用驰名商标。对于一般的商标,他人只要使用在非注册商标核定的使用范围内,就算商标相同或者相似,也不构成侵权;但是由于驰名商标具有的影响力和公众对其特有的关注,他人虽未将驰名商标注册于其他类别的商品或服务项目上取得专用权,使用在其他类别的商品上或者其他的服务类别时,使用者这种有意识地暗示驰名商标与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欺骗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错误认识,从而增加销售额,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直接侵害了驰名商标注册人的权益。因此,当驰名商标注册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两年内,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制止。

(3)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的一部分使用。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的有关规定,只要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同行业内申请的名称与已经存在的企业名称不相同,一般都会获得登记认可。由于企业名称登记与商标注册属于两个不同的审查登记系列,而且所规定的条件也不尽相同,事实上就存在着一些企业有意或无意地将他人的驰名商标中的一部分,作为自己企业的名称使用。根据《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13条,当事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能欺骗公众或者对公众造成误解的,可以向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撤销该企业名称登记,企业名称登记主管机关应当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处理。

与法律有关的电影观后感 篇4

《魔鬼代言人》

---观后感学号:姓名:罗露

最近看了有关刑事诉讼的一部电影《魔鬼代言人》,对刑事诉讼中的律师,辩护人,以及程序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我的观后感:

该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凯文以及他的律师生涯。凯文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律师。他有着连续辩护不败的战绩。但是有一天纽约一家很有影响的律师行以高薪豪宅优厚条件相请。他经不住这些诱惑,不听母亲的劝告,带着妻子玛丽,离开佛罗里达的家乡去到纽约发展。

老板米尔顿对凯文非常赏识,不断地委以重任,成功继续伴随着凯文,一个又一个案子在他的辩护下得以胜诉。老板米尔顿在工作的同时也带他见识了五光十色的世界。但与此同时,他也逐渐地意识到自己为之洗脱罪名的客户并非清白。面临着工作的压力和色情,名利各个方面的诱惑,凯文渐渐的迷失在生活中,甚至忽视了妻子精神上的反常。凯文的妻子玛丽跟着丈夫住着豪宅,手上有花不完的钞票。但是,她却渐渐地感到与凯文疏远了,而且生活的并不幸福。到最后,玛丽总是能看到诡异的情景,而且整个人的精神都彻底崩溃了。在强大的压力下,玛丽选择了自杀。直到此时,凯文才猛然意识到了身边的危机。

就在玛丽自杀的当天,凯文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凯文任职的那家律师行的老板米尔顿就是自己的父亲。气愤的凯文去找米尔顿报仇。当他开枪射杀米尔顿的时候,米尔顿却毫发无损。原来米尔顿就是撒旦,他要让整个世界变为已有。米尔顿还有个女儿克丽丝塔,她是凯文同父异母的孩子。米尔顿想让凯文和克丽丝塔为他繁衍家族后代,以此在千禧年的时候对付上帝。凯文并没有失去理

智,他开枪自杀了。这样以来,米尔顿的计划就全盘泡汤了,克丽丝塔也立刻变得枯萎颓废。米尔顿化为了一团火焰

凯文并没有死,他回到了过去,那时他正在为盖提做辩护。因为盖提有罪,所以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凯文没有替他辩护,凯文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其实这不仅仅是一部有关法律的电影,也是一部有关于宗教的电影,与其这样说,不如简单的说为这是一部剖析人性的电影。律师,在刑事诉讼案件中参与人,其所要履行的就是对为自己的当事人洗脱罪名或者说掩饰罪名,电影中凯文,一直保持不败的诉讼胜利,他利用了一些法律盲点,获得胜利,不管其当事人的好坏,尽力取得胜利;律师,尽管是属于高收入的社会职业,但在西方国家中,一向有着不好的口碑,关于律师的侮辱性笑话更是不计其数。20世纪90年代初,一部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揭露律师犯罪的《律师行》获得空前票房。本片和《律师行》的主题都是关于律师职业和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而该片的寓意人物——魔鬼的出现,则带着更多的世纪末色彩。该片的电影名称也惹人深思和联想,《魔鬼代言人》,片中的用米尔顿来扮演具有神话色彩的凯撒,其寓意可谓深重,而凯文这一为凯撒工作和办事的角色,自然就担负起了魔鬼的代言人这一重任。律师的职业是为人脱罪,还是澄清事实真相。影片对这种一贯奉行的司法辩护制度提出了质疑。律师,尤其是成功的大律师,一向是有钱人的工具。而面对金钱的诱惑,又有多少律师能够主持社会正义。尽管影片最后把现实转换为带有宗教色彩的魔幻世界,观众还是能轻易得出结论,并

把矛头指向利用司法制度的丑恶人物,甚至是司法制度本身。这是一个人人都存疑,但人人都无法摆脱和战胜的制度。制度的完善提供给罪犯脱身的可能,也提供给普通人心安理得接受不平的社会心理保障。律师行的老板米尔顿,不同于一般的魔鬼或相类似的角色。他所依赖的力量,不是威逼利诱,而更多的是激发人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恶”。无论是谁,总有“内心私字一闪念”的时候,此时的人类良心是最脆弱的。而这一刻的自制力丧失,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堕入魔道难以自拔。米尔顿的阴谋就是利用这个时刻,达到控制私欲,进而控制心灵的企图。

接近影片结尾处,一切真相大白,凯文发现自己竟然是魔鬼的儿子。此时的魔鬼撒旦撕去了米尔顿的伪装,赤裸裸地亮出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一大段激烈攻击社会道德正义的言辞,几乎令凯文无可辩驳。这段戏激昂亢奋,帕西诺精彩的演出令整个场面熠熠生辉。电影毕竟还是没有给我们留下遗憾的结局,就在撒旦在火焰中灭亡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情节转折如异峰突起:凯文又回到等待抉择的人生十字路口,回到了他明知被告人有罪的时候,这次,他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是正义最终战胜邪恶。而影片最后一个镜头却是撒旦意味深长的眼神注视着观众,似乎提醒每一个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我在等着你!”

该片跟法庭电影有很大差异,它并不以布局严谨、唇枪舌剑的案件来吸引观众,而是以一个律师为样板来刻画虚荣令人堕落。律师本应捍卫法律正义,但为了追求利益和打赢官司,明知被告有罪仍为他

辩护,甚至不惜隐瞒证据,违反律师的天职。米尔顿这个魔鬼化身的角色,在片中其实是主人翁心魔的具象化。假如人类本身没有虚荣欲望作祟,魔鬼便无法将他任意摆弄。

看完影片,对于片中的律师凯文,作为一个成功的律师,但却和社会道德相违背,为犯罪人辩护,违背了其作为一个律师的基本原则,最后导致一错再错,最终为魔鬼代言,举枪自杀。还好影片的最后,凯文又回到过去,改正了自己。但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按照工作性质划分,律师可分为专职律师与兼职律师;按照业务范围划分,律师可分为民事律师、刑事律师和行政律师;按照服务对象和工作身份,分为社会律师、公司律师和公职律师。律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是具备必须的法律专业知识,以提供法律服务为职能,受国家保护和管理,律师因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而加入到法律中,维护社会安定和正义。而破坏社会安定团结,颠倒是非黑白,终究如影片中的凯文一样,受社会所抛弃。

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 篇5

一、综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46号2011年4月22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2014年8月31日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3年11月12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主席令第41号2011年2月25日

5、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67号公约2001年10月27日

二、安全管理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质[2004]2号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质[2005]184号

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

4、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5、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5]20号

三、安全技术

1、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

2、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2000年8月21日

3、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4、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建设部公告第659号2007年6月14日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

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7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2004年6月29日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

4、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部令第17号

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

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2010年5月24日

五、建筑起重机械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14日修改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2008年1月8日

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六、消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

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2012年7月17日

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0号2012年7月17日

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21号2012年7月17日

5、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

七、环境保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8号2010年1月1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

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八、安全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0号2015年5月29日

九、安全费用

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

3、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十、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2009年8月27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修正

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0年10月20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73号2012年12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3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21号2015年4月24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2009年7月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

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2010年12月8日

10、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2012年4月27日

1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2012年4月27日

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8日

13、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

1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AQ/T 8009-2013

15、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AQ/T 4233-2013

16、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AQ/T 8010-2013

17、建筑施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规范(AQ/T 4256-2015

十一、生产安全事故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2号2011年9月1日修订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2日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3月20日

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2009年5月27日

6、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

见(建质[2007]257号

7、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年4月21日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AQ/T 9009-2015

十二、突发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2、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

十三、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及处罚

1、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2007年9月25日

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7年11月9日

3、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7号2015年1月16日

一、有关标准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10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4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

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二、土石方及基坑支护

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

三、施工用电

1、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2014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4、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

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3955-2005

四、高处作业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

2、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 168-2009

3、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 5205-2008

4、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09

5、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

五、脚手架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

5、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

7、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六、模板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

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2013

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七、建筑机械

1、塔式起重机GB/T 5031-2008

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

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 196-2010

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JGJ/T 187-2009

5、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7015-2008

6、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21号

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

8、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JG 5058-1995

9、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JG 121-2000

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

11、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 DBJ 14-015-2002

1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JGJ/T 189-2009

13、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 5972-2009

14、钢丝绳夹 GB/T 5976-2006

15、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 12602-2009

16、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 5082-85

17、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 GB 15052-94

18、起重机 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 GB/T 23721-2009

19、起重机 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 GB/T 23722-2009 20、高处作业吊篮 GB 19155-2003

2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2012

2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 JGJ 160-2008

八、危险作业

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04

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 8958-2006

3、焊接与切割安全 GB 9448-1999

4、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11

5、高温作业分级 GBT 4200-2008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7、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 GB 15603-1995

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13861-2009

9、建筑涂装安全通则 AQ 5210-2011

九、安全防护

1、安全网 GB 5725-2009

2、安全带 GB 6095-2009

3、安全带测试方法 GB/T 6096-2009

4、安全帽 GB2811-2007

5、安全帽测试方法 GB/T 2812-2006

6、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 184-2009

7、坠落防护 安全绳 GB 24543-2009

8、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 GB/T 23468-2009 6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1651-2008

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523-2011

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2894-2008

12、安全色 GB 2893-2008

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8-2003

十、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十一、安全技术资料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502-2009

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 CECS 266-2009

十二、临时建筑物及垃圾处理

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GJ/T 188-2009

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 CJJ 134-2009

十三、建材物流

与旅游有关的法律法规 篇6

2、考试考的是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生最重要的是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知识加强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考题。而基础的训练是做大量的练习考题来提高的,就象高考的尖子生都是题海战术训练出来的一样,你也要做大量的相关配套的练习题。所以你不光要听课,看教材,你还必须做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3、教材一定要 3、教材一定要通读一遍,上完课后要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先看书,理解着记忆,然后开始做与本章节配套的的练习题(千万不要边做题边看答案),不看书做一遍后,在书上找答案,把所考知识点展开,由点及面,灵活运用,同时把做错的标记出来,方便下次复习,

因为导游考试一本通上的练习题是根据书本的章节按顺序编制的,考题的内容都是本书上的基础知识。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加强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按上面要求系统做完分章节的练习题,你会觉得自己几乎可以把这本书背下来了,从而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能力大为提高。

4、接下来你就可以做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仔细的做,思索着做,进一步加深和提高对书本教材中基础知识的阅读,理解和背诵能力。做完了所有的练习题、模拟题以后,相当于你把旅游职业道德与法规教材又反复的看了几编,这样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

最后要强调的是,或许你有更好的复习方法,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复习,但任何一种考试都没有什么捷径,只有认真准备,有计划的反复练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预祝大家都能够顺利通过!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学改革探析 篇7

一、关于教材的选取

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该课程的相关知识, 所以教材的选取至关重要。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先后使用过王健主编的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教程》;向三久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规概论》;孙子文主编的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规教程》;侯明贤、黄恢月编著的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 河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系列教材《旅游政策法规》和乜瑛主编的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政策与法规》。这些教材各自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王健主编的教材比较注重法理的讲解, 而河北省导游资格考试教材比较注重与旅游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的讲解。我认为教材的选取应该是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 知识体系完整, 知识由浅入深。这样的教材比较适合教学使用。

但是我们都知道旅游政策法规是随时代不同而进行不停地修改的。就拿我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来说, 1985年5月11日我国颁布实施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1996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旅行社管理条例》;2001年12月5日对1996年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进行修改, 于2002年1月1日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2009年2月26日, 国务院正式颁布《旅行社条例》,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 到目前为止《旅行社管理条例》几经修改,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特别应该注意这些修改的地方, 不要给学生将一些已经废止、过时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教材的出版有其滞后性, 当一些法律条文进行修改以后, 教材不会马上进行修正, 最少要滞后两、三个学期。因此我认为在选取教材时, 可以选取一本知识体系较好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补充修改一些已经变化的法律条文, 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而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求教师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以教师传道、受业、解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说, 学生的学习不是以前的那种静态被动的接受各种孤立事实的过程, 而变成一种学生认知结构的动态和连续发展的过程,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提供者真正转变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引导着, 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任务。其次, 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第三, 教学方法改革要体现科技应用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 教学中要注意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旅游政策与法规》讲述的大部分是些法律条文,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不免有些枯燥。如何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就成了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案例教学不失是个明智之举。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 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 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可以把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有关旅游纠纷, 拿到课堂上来进行分析, 既能使学生感到实用性, 又能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具体化, 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从网上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分析, 这样还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三、教学手段改革

所谓教学手段, 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和老师的板书, 这样由于老师要一边讲解一边板书, 所以每节课所讲内容有限。《旅游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学时由最初的60学时, 慢慢变为54学时、40学时、36学时、32学时。目前普遍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需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手段改革, 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 加快教学的节奏, 增加讲述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课时, 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生动形象地介绍教学的内容, 一张图片, 一个表格, 一段录像, 可以免去很多语言的讲述, 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多媒体教学是对应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 运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堂件, 来向学生传授知识。基于计算机技术, 是多媒体教学的本质特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来完成教学任务, 是实施这种教学手段的关键。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制作多媒体堂件, 而制作多媒体堂件的关键是准备好各种媒体的资料, 准备好各种开发工具制作的文稿, 并且将这些资料和文稿恰当地串连起来, 形成一个整体。前面提到《旅游政策与法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多链接一些网络资料, 这样做出来的课件就比较生动, 有吸引力。目前运用最多的多媒体课件就是PPT和WORD。如果只在文稿方面来看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但是若论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那PPT就要技高一筹了。

四、学时安排

如前所说《旅游政策与法规》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在学时安排上也要注意其应用性。也就是说与实际结合紧密, 经常用到的法律法规要讲的细一些, 占用学时数要多些, 相反可以适当简略。这里以40学时为例来说一下关于学时安排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以及旅游过程中, 接触最多的应该是旅行社和导游以及旅游合同, 所以在这几部分安排的学时数量都相对比较多, 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 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较好的基础。

总之, 旅游政策与法规这门课属于专业必修课。如果按照传统授课方式进行讲授, 会很枯燥、晦涩,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只有对其进行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从不同方面进行调整, 使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黎虹《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张定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文化建设2008.11

【3】褚秀彩张亚卿贾士义浅谈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祈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8

有关名人代言广告的法律思考 篇8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广告作为商品借助媒体的一种独特而又有效的宣传手段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明星代言广告在有力的推广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舆论的诱导。那么质量问题后,代言明星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呢?

关键词:公众人物;名人代言合同;广告法;名誉权

一、名人代言的法理概念与范围

(一)名人代言的实质

在我国,公众人物只是社会学名词,在法律上不具有实质性意义。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都规定了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没有赋予公众人物特有的权利与义务。

名人代言商品通常是由其在各种媒体上以艺术化和包装过的形象,通过艺术化表演或者言语来表示对某个商品的支持与推崇,并且以其态度在媒体上暗示了其本人的好恶以达到影响受众感官的目的。

在我国,名人与“常人”都属于自然人,在拥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都可以进行民事活动,享有充分的民事权利并对自己的行为独立的负担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名人与“常人”毕竟有所不同。在商业活动中,名人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与成就,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常人所没有的知名度,而这种知名度被商业化之后的直接产品便是产品的代言广告。

商品经营者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生产商品的目的是盈利,很显然通过广告、乃至名人代言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扩大宣传,从而得到更大的销量,以求利益最大化。经营者不惜血本聘请名人参与到该产品的宣传活动中,那么醉翁之意不在酒,最大限度的利用名人的商业价值,将名人与产品捆绑销售,以求得产品销量的提高。

那么,我们的答案出来了,商品经营者是高昂的代言费是用于获得名人不菲的影响力的使用权。这种影响力实质上就是名人本身的名誉权的使用,是一种商业化的名誉权使用方式,而这种权利的行使会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呢?

(二)名人代言相关法律关系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 101 条规定:“公民、犯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由此可见,名誉权是一种中性权利,单单名誉权本身是不包含褒贬之意的。然而,我国法律在名誉权的规范中忽视了这么一点,就是名誉权的刻意贬低会损害到当事人的权利,但与此同时名誉权的滥用同样会损害到公众利益。

故此,笔者认为,有关名誉权的侵权类型应该增加这样的一种类型,即当事人滥用自身的名誉权致使误导他人,并对他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侵权。从法理上来讲,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权利,任何权利都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之下行使,而目前随着名誉权的保护力度逐渐加深,滥用名誉权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名人代言广告并非一本万利的好买卖,恰好相反,代言活动在给名人带来巨额利益的同时也给名人带来了同等的义务,那便是充分认识到自己名誉权的行使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从而慎重的行使自己的名誉权。

(三)名人代言法律责任分析

正是由于名人进行代言本身就是一个仅仅依靠自律的商业行为,其广告代言的真实性就理应受到质疑,而因代言的广告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发生后,名人个人究竟需不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應当多少份额的责任?

仅仅以拍摄中的劳动化为名人高昂的代言费用是不合理的,那么这笔费用的源于何处?必然是广告播出后对社会受众的巨大影响力,名人的代言收入的绝大多数是为这项资本买单,那么根据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这项资本的增值也必然会有相应的义务产生,那么就是名人应当承担的有限责任义务。

所以,笔者认为名人代言这项复杂的法律行为中,名人一共要承担两大块法律责任,其一是拍摄广告中勤勉劳动的义务,其二是承担广告播出后对公众承担的有限的责任义务。那么名人的这种有限责任的限额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可以令名人承担与之代言费用相当的产品赔偿责任。

在责任形式上,名人毕竟仅仅是进行了代言活动,而非产品的实际生产商与经销商,他所应承担的责任应当是在商品的经营者能力范围之外的部分。但是,鉴于名人本身具有社会公众人物的特点,名人的名誉直接关系到其本人的收入及事业发展态势,名人在赔偿消费者损失时的迫切性更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所以笔者建议可以采取名人与商品经营者连带责任的形式,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首先向名人索赔还是首先向商品经营者索赔。

当广告本身为虚假广告,商品的经营销售涉及欺诈消费者,那么在归责原则上就应当加上广告商。这种虚假广告实际上是商品经营者与广告商联合欺诈消费者的活动。在商品的推广宣传上名人对受众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其责任同样不能免除。

当名人在涉及药品与医疗器械产品广告之中,不论商品质量如何,广告宣传内容真实与否,一旦以专家或者患者的身份出现都直接的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十四条“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有下列内容:(四)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的”之规定。

二、结论

名人代言广告是全球广告行业的一种优良的经营模式,同样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可逃避的话题,能否让这种市场经营模式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用法律规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目前关于名人代言广告引起的产品责任是否由名人本人承担责任没有一个定论,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最广大的消费者群体发出了自己最真切的呼声,消费者作为信息不对称的弱势的一方,自身的权利几乎是暴露在商品经营者的眼下,消费者急需能够保护自己的法律工具,法律界应当有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贺卫方,1998,《名人的名誉权官司》,《南方周末》载1998年4月17日

2003,《名誉权要有界限》,中国民商法律网

[2]魏永征,2000,《舆论监督和“公众人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

[3]刘信业,杜文聪,梅龙生等,2006,《人身权法论》,青海出版社

上一篇:娃娃亲高中优秀作文下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