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精选13篇)

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 篇1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已知全序列的重要模式生物,具备单双倍体特性、乙醇耐受性强、高效体内重组的能力、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同时酿酒酵母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真核生物,各种遗传操作技术业已成熟,因此它在基因操作和生物能源方面是首选的研究对象.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破坏方法第一次在酿酒酵母中被报道后,其方法和技术得到了迅速的改进和发展,目前在酵母中已经广泛应用.文章主要介绍这种方法在酿酒酵母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传统基因破坏方法相比较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等.说明以PCR为基础的基因破坏方法能够避免繁琐的基因克隆操作,省时、省力、方便.

作 者:龚根强 崔玉东 张薇 杨科 Gong Genqiang Cui Yudong Zhang Wei Yang Ke 作者单位:龚根强,崔玉东,Gong Genqiang,Cui Yudong(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大庆,163319)

张薇,Zhang Wei(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杨科,Yang Ke(河北中润制药有限公司)

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 篇2

发酵工程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促使人类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酵工程技术是利用高科技手段造福于人类的技术, 但是其发展也历经时间的洗礼。本文探讨了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 并且研究了发酵工程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一、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目前, 发酵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手工加工技术阶段、近代技术阶段、现代技术阶段。

首先, 发酵工程技术的萌芽阶段, 即手工加工阶段。古代时期, 我国社会发展较为落后, 科学技术也不发达, 所以发酵工程技术在此时的发展较为缓慢, 处于萌芽期。而且酿酒工业主要以农作物为主, 所以, 有些家庭会以农作物为主要原材料, 利用手工操作进行发酵制作, 通过简单粗略的加工将农作物进行酿酒。但是传统的加工工艺不精湛, 发酵酒的效率非常低, 更没有效益可言, 因此, 在古代时期, 我国的发酵工程技术未能得到较好的发展[1]。

其次, 发酵工程技术的近代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近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 满足了人们对发酵产品的基本要求, 其原材料不仅局限于农作物, 而是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各种原材料采集。在这个阶段, 发酵工程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我国科学技术在此时虽然不是特别发达, 但是却为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们主要利用化学的手段进行发酵工作, 这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发酵制作的效率, 而且也提高了生产效益, 从而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其效率与效益的统一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人们的生活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 发酵技术的现代发展阶段。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 而科学技术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发酵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效益也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发酵工程技术制造发酵产品的工艺也越来越精湛,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 极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 所以需要人们在利用发酵技术的同时要始终秉持着保障酒的健康和安全原则, 以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现阶段, 各方面有利条件都为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目前, 我国发酵工程技术是在研究微生物基因的基础上, 从而提取有利于人类酿酒工业发展的元素, 加快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2]。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发酵手段的对比可知, 我国的发酵工程技术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发展, 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发酵工程技术还将深入更高、更深层的领域。

二、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的应用, 促进了酒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既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酒品。发酵技术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发酵工程的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而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3]。

第一, 应用于传统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目前, 我国存在许多一直都采用发酵技术生产酒, 如:白酒、红酒等, 无论是在古代时期还是现阶段, 这些酒都需要采用发酵技术来进行制造。随着发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 减少了传统发酵产品生产制作的必要劳动时间, 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时也使生产厂家获得了更多的效益。

第二, 应用于酒品添加剂的生产中。目前, 世界各国的酒类生产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添加剂成分, 而好的酿酒添加剂一般都是利用生物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相结合来最终获得的, 而且酿酒工业对其的需求量也很大, 而酒品添加剂的生产技术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热门项目之一[4]。

第三, 应用于改进传统酒加工的技术。我国传统发酵产品一直都沿用发酵技术, 然而采用传统的酒类发酵技术, 对原料的提取利用率过低, 生产出的产品也不能更好的满足人们对酿酒的需求。由于发酵技术较为落后, 不能使满足酒业生产的需要。所以, 在现阶段, 将发酵工程技术应用于发酵产品过程中, 可以取缔原有的加工技术, 使发酵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其发酵工程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现代发酵技术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方面还有许多, 它的应用能够更加造福于人类, 促进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也能够促使发酵工程技术不断创新, 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穿古今, 酒一直都深受人们欢迎, 而且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人们对酒类无需求, 有了酒, 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充满乐趣, 有了酒, 才会更加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5]。

结论

总而言之, 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的应用, 必定会给酿酒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前景, 但是我国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发展酿酒行业时, 需要加强对其的引导和管理, 引领制酒业健康、安全的生产和销售, 防止市场出现假酒等危害人类健康。更好的利用发酵工程技术, 可以促进酿酒工业朝着健康、生态无害化的方向上发展, 也可以更好的促进酿酒行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酿酒行业的发展也异常迅速, 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应用于其中, 促进了此行业的发展, 尤其以发酵工程技术的应用最为重要, 对人类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发酵工程,酿酒工业,工程技术

参考文献

[1]史先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酿造, 2005, 2 (1) :78-79.

[2]张冰, 董磊.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5 (5) :648-649.

[3]刘高君.现代发酵工程技术在酿酒研发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9 (1) :228-229.

[4]史先振.现代生物技术在酿酒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酿酒研究与开发, 2004, 8 (30) :998-999.

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 篇3

摘要:食品发酵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分。发酵或者生物工程是一种过程手段,许多食品、药品等也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来生产的,比如味精、柠檬酸、酶制剂、酱油、醋等。本文对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使读者了解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发酵工业;膜分离技术;应用

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及装备已经逐步被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及装备取代,大大提升了食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了食品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总量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特别是以乳制品加工、天然产物提取物加工、粮食油脂深加工、饮料工业为代表的大宗食品加工业,膜分离技术的逐步应用,丰富了加工手段、提升了加工品品质、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排放,为食品工业带来了技术上的一次革命。

一、膜分离技术概述

膜技术是一种有效分离技术,它可以将双组份或者是多组份的溶质和溶剂进行有效分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动力是外界能量位差,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或者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膜分离技术以对溶质和溶剂的初步分离作为基础,再一次实现分级提纯,使相关的溶质或者是溶剂达到富集。膜分离技术的分离介质是选择性透过膜,分离过程中在膜的两侧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选择性透过膜会将原料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分离提纯。膜分离技术具备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分离过程选择性比较强,分离过程高效;第二在分离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相变化,低耗能,鉴于此膜分离技术又称省能技术;第三膜分离过程中不需要加热,更不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第四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范围较广,在有机物、无机物以及溶液等物质上都能够使用;第五使用膜分离技术成本较低,操作也很简单。

膜分离技术中的膜是可以以固态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的薄薄的一层物质。膜分离技术中的膜材料在结构和组成上具有特殊性,这一特性使得这种膜材料微孔结构具有规律性,或者说成是具有电性,或者说成是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活性,因此可以将液相或者是气相混合物中的一些物质进行有选择行的分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天然膜,动物膜以及海带在海水中的富集典作用等等都是膜分离技术中的选择性分离功能所产生的作用。因此,这种膜材料我们也可以成为是功能性分离膜。

膜分离技术是借助于一定孔径的各种高分子膜,将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性质不同的物质颗粒或分子分离的技术。简而言之,膜分离就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法。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孔过滤、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等。由于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在常温下无相变的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分离、提纯、浓缩技术,所以这些特性适合于保健功能性食品的加工。膜分离技术在保健食品产业中应用日益广泛。

二、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食品工业飞速发展,国家也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社会共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膜分离技术的优点是耗能低、没有任何污染,而且在防治杂菌污染和热敏性物质失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膜分离技术的这些优点,使得其在食品加工行业被广泛应用,其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1、膜分离技术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

果蔬汁加工的传统工艺,不仅使果蔬的风味和营养受到损害,而且能耗高,生产成本也较高。但是膜分离技术中超滤以及反渗透技术取代了果蔬汁传统加工工艺,使得加工的果蔬汁保持风味以及营养价值的愿望得以实现。

2、膜分离技术在浓缩果汁中的应用

反渗透技术在果汁浓缩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在苹果、梨、柑橘、菠萝等一些水果汁的加工中被成功运用。浓缩作为果汁加工中的重要工序,其加工工艺对浓缩的果汁质量有直接影响。传统果汁浓缩加工工艺使用的是蒸发技术,但是果蔬的营养物质以及热敏性物质很容易受到蒸发技术中高温的影响。膜分离技术中反渗透技术的使用就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反渗透技术在果汁浓缩过程中能够将一些分子质量小于500的低分子有机物或者有机物水溶液进行分离,浓缩过程中的压力在0.1-10MPa之间,比较容易控制。

3、膜分离技术在饮料业中的水处理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能够将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分离,提高水的质量,水质量的好坏决定饮料质量好坏,因为水是饮料的主要成分。膜分离技术保证饮料水的质量就是保证饮料的质量。

三、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中的应用

1、调味产品

酱油、味精、醋等发酵调味产品在我国的消费量很大,膜分离技术由于在处理液态物料的脱盐、浓缩和除菌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因此在上述调味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中迅速得到应用。特别是近年来,消费市场对低盐和营养强化酱油、粮食发酵味精等新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对传统酱油、味精高污染工艺绿色改良的要求,膜技术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江南大学发明了“一种应用膜过滤技术生产纯生酱油的方法”,发明方法包括:先将发酵成熟的酱油沉降一定时间后,在普通的预过滤处理后,再用微滤膜过滤而得到成品酱油。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既可以保证酱油的有效除菌,又能使酱油保持原有的风味;能有效地去除不必要的蛋白,延长酱油的货架期,并使酱油的营养成分尽可能少地丢失。因而,该方法能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且操作简单,被过滤的酱油回收率高,又能够提供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

2、在乳品工業中的应用

反渗透、超过滤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乳清蛋白的回收和牛乳的浓缩。美国首先用反渗透法研究了乳清蛋白的回收,然后又发展了用超过滤法回收乳清蛋白。目前,超过滤法已作为回收乳清蛋白的标准技术,在各国乳品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牛乳和乳清加工中主要是用超过滤法从干酪乳清中回收乳清蛋白以及用超过滤法浓缩脱脂牛乳,也可以采用反渗透法,但更多的工厂采用的是超过滤法,或者将两种方法组合。采用膜分离技术可以获得很多乳制品品种,同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我国乳品工业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品种质量都有待不断提高,用膜分离技术加工乳品更经济有效。目前,国内膜分离技术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试验阶段,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采用丹麦DDS公司板式反渗透和超过滤装置进行了马乳的浓缩试验,无锡化工研究设计院采用管式超過滤组件进行了牛乳的浓缩试验。另外,上海、大连等地也曾进行过用超过滤回收乳清蛋白的研究。

3、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膜分离技术与食品、发酵工业的结合分别始于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进入21世纪后,随着膜制造技术的进步和食品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膜技术逐渐成为食品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学术研究热点。

从工业应用来看,世界主要膜材制造公司,如国外的Pall、Millipore、Myklrolis、Ion-ics、Zenon,Hynux,国内的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公司、中蓝膜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久吾膜技术有限公司等均有各种规格型号的膜件用于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医药因子的发酵生产以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大分子的分离精制。Ajinomoto(味之素,世界氨基酸生产第一大公司)、安琪酵母、Novozyme(诺维信,世界第一大酶制剂生产公司)、AEStaley、Cargill(淀粉糖)、Cerestar、ADM等国内外食品发酵工业的著名企业,也已经在生产中广泛采用膜技术。

总结

总而言之,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应用应用越来越广泛,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发酵产品,大多数都使用了膜分离技术,为食品加工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科技的发展,科研人员的努力,膜分离技术的一些不足之处将会被克服,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使用将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韩虎子、杨红.膜分离技术现状及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2(19):24-26.

[2]曹恒霞、姜海凤.膜技术在酒类生产中的应用[J].酿酒科技,2011(6):83-85.

发酵技术在酿酒中应用 篇4

PVDF微滤膜在苏氨酸发酵液提取工艺中的应用研究

应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微孔膜对苏氨酸发酵液进行了澄清处理,透过液澄清透明,菌体100%被膜截留,苏氨酸收率可达95%以上.另外,对污染膜的`清洗研究表明:NaOH溶液和碱性蛋白酶对于膜通量的恢复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 者:冯晓强 张立忠 郭振友 张昆 作者单位: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天津,300160刊 名:城市建设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32)分类号:X7关键词:中空纤维膜 苏氨酸 澄清处理

酿酒技术 篇5

1957 年国家组织专家组蹲点泸州老窖,对泸州老窖酒酿造工艺进行系统地查定总结,首开了中国白酒科学化之先河,并成为浓香型白酒酿造技术发展的一个良好开端,50 年来浓香型白酒酿造技术的发展,为浓香型白酒占白酒市场份额的 70% 以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的回顾以期能进一步推动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制曲技术的发展

跟随制曲技术的发展,制曲模式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单个小酿酒作坊,利用热季气温高不适宜于酿酒,但环境微生物非常活跃的 “ 热季关 ”、茅草屋制作 “ 伏曲 ” 供一年酿酒使用。

第二阶段:多个酿酒作坊合营,酿酒规模扩大而对曲药需求量增长,组织专门的制曲班组(车间),利用气温暖和、环境微生物相对活跃的 4-10 月平房瓦屋制作曲药,供一年酿酒使用。

第三阶段:楼盘式、生态园、专业化的制曲公司,环境微生物与曲坯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造就了制曲生态园微生物的优势菌群,实现了四季制曲,并将曲药这一地域资源型产品作为商品流通,为行业白酒品质的整体提升奠定了曲药品质基础。

1.1 机械化制坯技术

针对传统人工拌料、人工踩制曲坯等造成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研究实现了机械拌料、人工踩制曲坯,机械拌料、机械制坯,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1.2 微氧环境制曲技术

针对机械流水线制坯提浆效果差,导致曲坯表面没有营养优势的客观情况,创建了 “ 微氧环境曲药发酵 ” 理论,采用对曲坯保湿保潮形成的微氧环境进行曲坯配菌发酵,增强了曲坯表面的保湿效果,曲坯表面微生物得以较好地生长繁殖,显著改善了制曲培菌发酵过程的穿衣,在微氧环境中培养的曲药微生物,增强了其适应窖内密闭后形成的微氧环境的发酵性能。

1.3 曲坯培菌翻曲技术

针对传统培菌发酵过程逐渐打拢收堆式翻曲技术,存在曲坯温度的大起大落对微生物的稳定性影响,打拢收堆劳动强度大等缺陷,研究形成了 “ 培菌发酵

-翻曲收堆-转化发酵 ” 的翻曲。稳定了曲坯发酵环境条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1.4 曲坯支撑覆盖技术

《第一节 发酵技术》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酒精发酵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发酵过程的原理

教学方法:

1、活动法。

2、本节课主要应用了自学释疑,分组交流法。

教学过程:

老师指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

(一)乳酸发酵

概念:利用_____ 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

原理:乳酸菌在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会大量________将乳糖等分解或转化为________。

应用:制酸奶、_______、________、奶酪等。

(二)酒精发酵

概念:利用_______的作用进行发酵的过程。

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__和________条件下,将糖转化成_______________。应用:___________、黄酒、米酒等酿造。【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一

1、浏览教材,了解制作酸奶的条件,看视频“自制酸奶”。

2、以下方法步骤的意图你明白了吗?

①为什么要清洗烧杯和玻璃瓶等实验器材,并进行加热处理? ②哪个玻璃瓶中的牛奶变成了酸奶?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③本实验是制作酸奶,为什么还要加酸奶呢? ④此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

看视频“自制米酒”。讨论以下问题:

1、白酒的酿造过程出除了用到酵母菌的作用外,还用到了什么微生物,其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水果放久了会产生酒味?

3、在白酒的酿造过程中,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进行分离、浓缩②淀粉原料与霉菌混合③霉菌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④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变成酒精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教学反思: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生物发酵,饲料加工,应用

1 饲料加工在我国存在的现状

1.1 加工设备落后成本高,缺乏科技投入

我国在饲料加工领域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最重要的是传统的饲料加工设备比较落后。很多饲料工厂没有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关键是设备投资成本较高,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承担这部分开支。导致饲料整体生产水平也随之减低,无论质量还是产量方面,都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导致饲料加工的发展滞后,生物发酵方式运用不妥当。

1.2 加工的饲料质量不高,影响畜禽的成长和吸收

饲料的生产水平较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质量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饲料作为畜禽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像人每天吃饭一样是畜禽每天必备的基础原料。所以饲料的质量对畜禽的成长以及畜禽的吸收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如果饲料质量比较低,导致畜禽状况不好,畜禽生长缓慢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多时候还会出现死亡和疾病的现象,所以饲料对动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饲料加工过程中引入生物发酵技术的重要性

2.1 可以提高饲料的质量和产量

生物发酵技术作为高科技的饲料加工手段,在饲料加工和推广领域里面需不断的推进深化,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饲料质量。在推广中,能开展更大范围的动物养殖基地,养殖基地中生物发酵制度可以对动物的养殖产生积极的影响。生物发酵技术的基本材料是植物和以植物为主的农副产品,把其中含有的蛋白质的多糖进行降解,让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这种饲料的特点是口感适合动物食用、并且具有丰富的营养,能促进动物的健康发展。动物在吃饲料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营养补充,生长和繁殖能力也变得更加强大,因而饲料的功效也在此得到体现。

2.2 生物发酵技术绿色环保有利于饲料加工行业的发展

生物发酵技术是高科技的饲养加工手段,也是绿色环保的高科技技术。在植物等相关农副产品的运用中,要有效的避免化学添加剂的使用,保障生产资料绿色无污染,这样对于畜禽的吸收有较大帮助。

3 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3.1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固体发酵饲料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中比较著名的是郭维烈先生提出的微生物组合发酵生产4320菌体蛋白,主要是对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利用包括同生、互惠同生、共生等关系,特点是不需要对原材料消毒,可以直接作用于接种栽培的微生物热带假丝酵母上,这种酵母繁殖速度较快并且新陈代谢也较快,运用这种酵母能够农副产品转化为菌丝物质。与传统发酵工艺相一致的特点是4320发酵成品使用过程中要保持干燥,否则会出现腐败变质的情况。这类工艺其机械化程度较低,这是传统固态好氧发酵的存在的共同确定,那么就需要较多物料的翻拌、散热等一系列较为繁琐的人工操作。

在劳动力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涨过程中,这种技术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以目前的生产工艺为基础,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4320蛋白的加工成本应该在800元人民币/t以上。生产过程中为了克服4320蛋白发酵技术所体现出的缺陷和不足,最近几年,简便的微生物厌氧固态发酵生产技术被广泛提出。厌氧比好氧发酵的优势在于有较低的能耗,所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热量消耗也较小,不需要人工的翻拌散热。发酵产品只要确保其密封状态良好,可以长期存放不变质。

当前较为典型的固态厌氧发酵生物饲料有两类:一是养殖户自己发酵的袋装饲料;二是规模流水线的袋装饲料。但是这两类接种的微生物具有其一直性,包含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养殖户自己发酵的袋装饲料是在密封的袋内,接种物装入袋子内,用绳口把袋子扎紧,保证物料的含水量为30%~40%。开始的时候运用酵母菌残留在袋内的氧气进行呼吸,产生增殖和呼吸代谢,并且能够为乳酸菌创造厌氧的环境。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糖酵解,分解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在这个时候也逐渐增殖、代谢,在此产生有机酸。袋子内气压在不断增压的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伴随着酒精以及有机酸向袋外面排出,技术人员根据排出酸香味对成熟度进行判定。有氧发酵阶段:C6H12O6+6O2→6CO2+6H2O无氧发酵阶段:C6H12O6→2CO2+2C2H5OH(乙醇)养,这样不但简化生产工艺,也随之降低生产成本。

3.2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的应用

这种技术主要的应用范围是废水的应用处理方面。有机废水的来源方式有以下几种方式造纸、酒精、氨基酸、有机酸工业在生产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因为这些物质中含有BOD和COD值都比较高,如果直接进行排放,对空气和环境都会产生污染。因而在20世纪60年代,生长速度较快的热带假丝酵母成为很多生物发酵的主体,液体连续培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中,但在酵母生产的过程中里面有很多的苦味,所以不适宜添加到饲料中。在我国80年代末期,工程院院士伦世仪先生带领一个课题小组在徐州酿造总厂,运用热带假丝酵母连续培养以此处理酒精废水,所生产出的酵母具有比较好的口感,但因为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含量较低,干物质的受得率在培养中根本达不到1.0%,商业价值体现的不明显,所以运用到商业中意义不大。在西欧等一些发达地区,在对有机废水的研究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在大多数发酵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对废水的处理投入很多时候超过发酵本身的技术资金投入。比如现在的荷兰和芬兰,他们国家资金不生产酒精、氨基酸和有机酸这类的大宗发酵品,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生产技术不发达,关键是他们不想污染本国宝贵的水资源。在我国谷氨酸、赖氨酸、柠檬酸、酒精的发酵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不是因为我国的发酵技术和提取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关键是因为我国牺牲了大量的水资源,虽然眼前会为我国产生大量的外汇,甚至推动这个行业的整体发展,但从长远利益考虑宝贵的水资源污染将会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在将来。就酶制剂产品的产量,我国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很多相关技术都是从丹麦和日本等国家引进,有些相关企业是外商独资在我国生产。

单细胞白、菌体蛋白都是工厂大规模化培养的产物、酵母、细菌、放线菌等是食品以及饲料蛋白的来源。单细胞蛋白和菌体蛋白饲料实质是运用蛋白微生物菌体做饲料在工业培养方式的基础上开展培养。培养原理是运用淀粉、味精废液、亚硫酸纸浆废液及废纸、酒精工业废水等为原料,接入酵母、丝状真菌这类菌种,在发酵、分离、干燥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中获得高蛋白微生物菌体,作为饲料蛋白。比如:菌体蛋白饲料,粗淀粉以及渣类物质为主要材料,进行无机氮源的相关内容添加,在双菌协生发酵的过程中,能够轻松的得到固体的发酵菌体蛋白饲料,该物质和鱼粉有一致的营养成分。

4 结束语

在生物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酶工程、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等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很多新型的“基因工程菌种”在饲料的生产、加工和调制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饲料资源的利用前景和市场也逐渐广阔,具有高营养,高吸收率的生物饲料被广泛应用,并为畜牧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鸽,陈妮娜,邓超.浅析饲料加工过程中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世界,2015(01):23.

[2]张荣.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畜禽业,2002(07):28-29.

代谢工程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代谢工程 微生物发酵 代谢网络

中图分类号:TQ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0-0049-02

代谢工程是通过某些特定生化反应修饰或者DNA重组技术以改善细胞的特性或合成新的产物。这一概念最先由瑞士的Bailey教授提出,是指利用DNA技术来调节酶活性、物质运输和调节功能从而提高细胞的特定活性。Cameron等的定义则精炼一些,即用重组DNA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细胞的中间代谢。

1 代谢工程应用于发酵工业

目前的发酵工业产品主要有可再生能源、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合物三类,但是,在产品生产和开发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一些不可逾越的障碍,比如工业化发酵生产的大宗化学品数量的有限性;新型精细化合物的开发等等。代谢工程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的改造工业发酵菌种,使其可以高效的发酵生产目的产品,这点与微生物发酵工业研究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随着基因操作技术的成熟,代谢工程相对于传统的发酵工业具有高效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因此发酵工程技术更能推动发酵工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由于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合物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化工生产,利用微生物生产时生产成本就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发酵工业微生物最佳的生理特性是首先在厌氧、低pH、高温等条件下生长速度仍然很快而且可以正常发酵,可以利用简单的无机盐培养基,底物多元化,而且能够利用各种碳源,对各种来源的发酵培养基例如木质纤维素的水解液的抗逆性好。目前生理机制、基因组和代谢网络研究较透彻的微生物主要是大肠杆菌和酵母,因此代谢工程改造的目的菌现在也主要是针对这些模式微生物。但是这些模式微生物并不具备以上的理想的生理特性,随着测序技术和相关蛋白组学、代谢网络研究的技术日益成熟,可以考虑对筛选得到的具有较好生理特性的微生物经过改造或者通过具有优良发酵特性的多种微生物通过遗传操作整合后应用于发酵生产[1]。

同时,对自然界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分析也使我们发现,为了适应在自然界中的生存,使得微生物进化出了多种多样的代谢途径。但是,这些多样的代谢途径,对于我们发酵工业来说,并不一定有利,目的产物的代谢途径由于并非是单一的途径而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能量的浪费以及前体和辅助因子的竞争。通过代谢工程技术和组学可以逐步改造或者制造某些微生物,敲除不是细胞生长必须的所有代谢途径而使细胞可以在存活的前体下通过唯一的途径大量产生目的产物,这将大大提高微生物发酵的产能。

2 代谢工程研究内容

代谢工程实质是通过整合信息而对微生物的代谢网络定量分析后进行代谢网络的改造,目的是达到目的产物产率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代谢工程的研究需要对微生物代谢网络分流节点进行逐个解析,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示踪实验等方法,达到对代谢网络中代谢流的定量和定向评估[2]。在此基础上,对微生物的代谢网络进行重新设计构建,并进一步通过相关代谢分析来检验代谢网络的设计,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分析和基因操作等手段,达到对细胞代谢网络和代谢流的改造。

代谢工程的研究涉及化学计量学、数学、动力学、酶学、基因工程等各个领域,整合了各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细胞水平阐述代谢节点、途径、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谢的流向和调控机制再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改造和优化细胞性能。

3 代谢工程的改造思路

代谢工程研究目的在于改造微生物的代谢网络,使工程菌株可以生产特定目的产物或过量生产某种产物的能力而应用于工业生产。因此根据不同微生物的代谢特性,通常采用的思路主要有改造代谢途径、扩展代谢途径和构建新的代谢途径三种[3]。代谢途径的改造可以通过加速限速反应、改变分支代谢途径流向、构建代谢旁路、改造能量的代谢途径等多种方法实现;扩展代谢途径是通过在宿主菌中克隆和表达特定的外源基因延伸代谢途径以生产新的代谢产物或者提高特定产物的产率[4];而转移、构建新的代谢途径可通过先鉴定再整合串联克隆目的产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关键酶基因,从而人为制造目标产品的合成途径。

4 展望

伴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各种组学等多个生物学科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数学和计算机、数学、分析检测技术等外源学科的应用,代谢工程必将得到长远发展。代谢工程的实质是目的性极强的理性改造微生物的学科,随着对越来越多微生物基因组信息的破解以及基因功能分析技术的日趋完善,这种有目的的理性改造更具可行性。总之,代谢工程作为一门日趋完善的技术,伴随着现今系统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微生物发酵工业将由于代谢工程的应用而迎来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学礼.代谢工程发展20年.生物工程学报,2009,25(9):1285-1295.

[2]花强,杨琛.代谢流量比率分析及其在代谢工程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9):1303-1311.

[3]张蓓.代谢工程.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4]Zhang K,Sawaya MR,Eisenberg DS,et al.Expanding metabolism for biosynthesis of nonnatural alcohols.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8,105(52):20653-20658.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篇9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小学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总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产生厌学情绪。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把老师和学生从这种单调乏味的教与学的环境中解脱出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重难点突出,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括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篇10

刘仲鹏

(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繁荣,教育信息化也是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和使用上的误区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深思。通过提出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重视,以规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误区;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繁荣。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先后实施了中欧基础教育项目、中英甘肃项目、义教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使得我市各校的信息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教育信息化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但也应看到,在一定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使用误区,这些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误区一,重硬件建设而轻软件维护

一些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花费大量资金购置计算机、投影仪、幻灯机、音响、影碟机等设备,建计算机教室,建多媒体教室,但在软件投入方面,却显得很少。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成了学校现代化建设的`政绩工程、利用率很低,设备闲置,有些教师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些学校,教师只有在公开课、优质课中才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而在平常的课中很少有人问津,甚至有些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已“沦落”为豪华版的会议室。

误区二,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夸大化、万能化

认为引入了信息技术,运用了课件,教学效率就一定会提高,甚至在一些优质课、竞赛课的评比中,使用没使用多媒体、有没有课件也成了一项评比的标准,仿佛这才是真正的课程整合。于是,教师都一窝蜂地忙于做课件,自己做不出,即使从网上下载也要有,课堂实际需要和课程特点却被放到了一边。

当然,在有些课中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校的两节语文公开课,一节是《故宫博物院》,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学生的看、听、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非常成功。而另一节《荷塘月色》,却让人感觉到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一些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很难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很多使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成了操作员,学生成了观众,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成了演示工具,“满堂灌”成了“电灌”。这种不顾教学需求和教学特点的技术盲从,忽视了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无疑有悖于教学目标。

误区三,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课件,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割裂开来,而忘记了一切技术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比较、总结、归纳、推理、应用等深度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那么教师搜集的素材就可能会吸引学生偏离学习目标,学习素材也会沦为让学生无谓兴奋甚至干扰学生思维的“西洋景”。

因此,我觉得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要得当,要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起了阻碍作用。

误区四,在常规课中能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但在班会课等其他形式的教学中,很少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每周的班会课上仅仅靠简单乏味的说教,久而久之,会令学生生厌,经常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育效果非常有限。在班会课上可以适当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信息量大、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特点,来辅助开好班会课。比如,在一次初一入学教育大会上,我们穿插了邹越的《让生命充满爱》,当时37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多媒体教室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讲到“爱老师”“爱父母”时,很多学生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那天许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后来的表现证明了此次教育效果的显着。

上面说的都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这也是教育信息化初始阶段不可避免的,其根本原因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没有人怀疑,信息技术将改变教育的未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有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要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要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我们能可喜地看到,我市已有更多的教师不仅钻研电脑、网络,更试图在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使其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新工具。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切实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考点精析 篇11

一、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几种微生物的比较

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生活方式异养兼性厌氧异养需氧异养需氧异养厌氧

适宜温度20℃左右30℃~35℃15℃~18℃室温

主要生殖方式适宜条件下出芽生殖二分裂生殖孢子生殖二分裂生殖

主要用途酿酒、发面酿醋制作腐乳制作酸奶、泡菜

特别提醒

(1)酵母菌的繁殖需大量能量,而发酵过程进行无氧呼吸,故果酒制作的前期应通入氧气,而后期应保证严格的厌氧环境.

(2)果醋制作过程中要求始终通氧,缺氧时醋酸菌的生长、增殖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醋酸的生成也会受到影响.

(3)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多肽,进而在肽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各种氨基酸;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由于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在利用这两类微生物时,其环境中一定不要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

例1 (2011江苏卷)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篇1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教师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可以说,它已经成为我们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

其实,一提到现代信息技术,人们会自然的想到多媒体教学,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主要体现。传统教学手段仍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再加上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堂效果,但不是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越多,课堂教学效果就越好。

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在运用这些资源时,应有所取舍。因为,这些资源是为不同的人准备的。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一定学习特点的学生。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资源时,要贴合我们自己学生的特点。如果统统采用“拿来主义”,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还会让我们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特点,以学生为本,在利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它发挥最大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谈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应用 篇13

摘要: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也得到了应用。对于具体应用方式做了分析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利用

一、引言

遥感定义。从广义来讲,就是指遥远的感知,非接触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从狭义来讲,指借助于专门的探测仪器(传感器),把遥远的物体所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加工处理,变成人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从而揭示出所探测物体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遥感技术指从高空到地面各种对地球观测的综合性技术系统总称。它由遥感平台、探测传感器以及信息接受、处理与分析应用系统等组成,周期性地提供监测对象数据和动态情报。

主要的遥感软件

ENVI——美国 Research System INC公司开发,1995年引入,适普代理,目前最高版本ENVI 3.7。

ERDAS Imagine——美国 ERDASLLC公司开发。2003年6月在全球40多个遥感软件评比中,11个应用功能中的9个获得第一。蓝赛特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 ERDASImagine 8.6。

PCI Geomatica——加拿大 PCI公司开发。加拿大阿波罗等都代理,目前最高版本 PCI Geomatica 8.2。

IRSA—国家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CASM ImageInfo—中国测科院&四维公司。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

1982年至1993年6月,全国采用大比例尺图件(包括航片和地形图),完成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项工作历时10余年,耗资数十亿元,投入专业人员达50多万人次,堪称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业。我国对土地遥感工作极其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动态监测。朱总理明确指出: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手段,24小时监测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情况,确保我国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中应用步骤

资料准备

遥感信息源。调查了解近两年本地区的航空摄影情况,当有飞行精度和航片质量符合要求的航空资料时,直接收集利用,当没有时,采用航天遥感资料。

利用航天资料开展1:1万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宜选择空间分辨率为2.5m的卫星遥感数据。目前,国内外最合适的是法国的SPOT-5卫星数据。首先,了解近一年本地区的SPOT-5卫星数据覆盖情况。如果存在合格的存档数据,直接购买使用;如果没有合格的存档数据,则采用编程方式获取最新时相的卫星数据。

行政区域界和权属界资料。行政区域界。收集民政部门行政区域的勘界资料(图件和文字说明),对土地详查确定的行政区域界(含工作界)进行调整;土地权属界。主要包括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的最新划定和调整资料、政府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界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

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资料。分幅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土地权属界线图;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面积量算手簿、土地统计台帐、统计簿、汇总表;土地利用数据库。

参考资料。1:1万地形图或1:5万数字高程数据(DEM);土地征用、划拨、出让、转让等相关资料;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生态退耕、结构调整等资料;建设用地审批文件等资料;地籍调查资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

总体技术路线

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

境界、权属界的转绘套合将民政部门最新的行政勘界图件和土地详查后发生了变化的土地所有权界、土地使用权界等图件扫描、配准并矢量化后,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叠加套合进行比较,逐一查明其变化地段。用红色表示原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用黑色表示调整变化地段的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并将之叠加套合在遥感正射影像图上,待外业调查后核实。

变化、新增的线状地物的遥感解译

主要指宽度大于1m(>4个pixel)的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农村道路、沟渠、田坎及管道用地等。

解译标志

公路:

小路及简易公路——浅灰绿、灰白色隐约线状影纹。

高速公路及高等级公路——灰白色、浅灰色均匀带状影纹。

铁路——暗黑与浅灰白色相间的规则双线影纹。

河流:

单线河——颜色较深的深绿、深蓝、暗红色弯弯曲曲隐约可现的现状影纹。双线河——深蓝、蓝黑、暗红色较为平滑的宽带状影纹。

解译原则。将1∶1万标准分幅遥感正射影像图与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数据库矢量图套合。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将影像放大2—3倍,逐格网比较两者线形地物的吻合情况,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2mm(<1个像元)。原有现状图上的线形地物

与影像误差<0.2mm者原则上不作变更解译;若线状地物与影像上的线形影纹误差超过0.2mm(≥1个像元),则应将该线形地物按影像重新解译勾绘在解译图上。对肯定变化的线形地物用红色线条表示,对可疑变化的线形地物用黄色线条表示,未变化的线形地物按原色表示。

变化地类图斑的遥感解译

变化地类图斑的解译标志。城市——青灰与淡绿、绿色相间较规整的大片格网状、方块状影纹图案。

建制镇——影像特征同上,规模略小,规整程度略差。

农村居民地——不规则状灰色灰白色晕状斑块。

独立工矿地——亮白色不规则状较平滑的斑块。

灌溉水田——浅绿、淡绿、浅灰绿、灰白色含平行弯曲的浅色条带或不规则格网影纹的图案,通常成带成片分布。

水浇地——总体颜色较浅的浅灰、灰白色图斑,其内有弯曲平行的浅色条带。旱地——影纹同上,但坡度较陡、范围通常相对较小。

菜地——浅绿、灰绿色含不规则浅灰色条带和绿色碎斑的影纹图案。果园——为不规则状带细碎格状点的淡绿色、翠绿色影纹特征。

林地——较平滑的大片绿色、翠绿色、暗绿色影纹特征。

坑塘水面——暗蓝、深蓝、深灰色的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边界较模糊的平滑图斑。

变化地类图斑的解译原则。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地、独立工矿用地等外围的闭合界线所圈定的范围为独立地类图斑,其图斑内部的土地权属和土地分类不调查;凡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均为一个图斑,上述线类均作为图斑界线;当地类界线与境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重合时,地类界可不表示,以境界线或、土地权属界线或线状地物代替;当线状地物密集,造成图斑破碎时,同一地类图斑可视情况适当综合。

四、更新调查主要成果

前期内业处理成果。基础图件扫描(纠正)后的栅格数据文件。

遥感图像数据文件,包括:航空遥感照片扫描栅格数据(*.tiff格式);1:1万标准分幅航空遥感正射影像图数据(*.msi格式);原始卫星遥感数据(*.tiff格式);1:1万标准分幅卫星遥感正射影像图数据(*.tiff和msi格式)。

遥感解译数据文件,包括:土地利用更新遥感解译数据(Map GIS格式);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矢量数据(Map GIS格式)

图件成果,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遥感初步更新图,即外业调查工作底图。表格成果。土地利用更新外业调查记录手簿(表);外业调查成果;后期内业处理成果:更新后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结合图表;更新后的1:1万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县、乡(镇)两级行政单位土地利用现状图;1:

上一篇:公司业绩口号下一篇:九年级第九十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