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精选7篇)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 篇1

一、知识回顾

背景:《辛丑条约》的签订,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

民族资本主义在各方面有了一定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孙中山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准备活动:创立兴中会:1894年创立于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

成立同盟会:时间、地点:1905年,东京

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创办报刊:《民报》

经过:开始:武昌起义:时间、领导者: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主体力量:新军

结果及影响: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高潮:中华民国成立时间、地点:1912年1月1日,南京

成立的标志: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纪年方法: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结果: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资产阶级共和国夭折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

1912上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意义:性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 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局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自我评价

(一)、单项选择

1、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民族②、民权③、民生④、民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三民主义 D、社会主义

3、有位老人说他是民国三年生的人。民国三年具体是指()

A、1913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4、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没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6、在袁世凯的威逼下,被迫退位的清朝皇帝是()

A、宣统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北洋军阀的鼻祖是()

A、袁世凯 B、吴佩孚 C、李鸿章 D、黎元洪

9、某年的1月1日,南京城内张灯结彩,民众欢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一年是()

A、1905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5年

10、他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他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指的是()

A、保国会 B、国民党 C、同盟会 D、强学会

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表述,错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中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14、很多同学都看过《秦始皇》、《汉武大帝》等历史剧,那么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相得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二)、问答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进步意义有哪些?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功绩是什么?

第七课第一框做人要自尊教学设计 篇2

型:新授课 授 课 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自尊的生活态度,正确认识自尊的意义,以自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自己培养为生活的强者。

2、能力:掌握赢得自尊的技巧,学会塑造一个自尊的“我”

3、知识:初步了解自尊的表现及重要意义,正确把握树立自尊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用行动赢得自尊 教学难点:自尊无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随着改革开放,老百姓的腰包鼓了,利用黄金周出去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不满足在国内旅游,也纷纷到国外旅游,大部分中国人在国外旅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公民的良好精神风貌。但是,也有极少数中国人走出国门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的尴尬,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尴尬?我们从中又能悟出点什么?

课件:走出国门的尴尬

看到这些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的表现,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师总结:我跟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这些人在外国人面前太不自尊了,他们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也损害了国家的形象,把人都丢到国外去了。由此可见,自尊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自尊,做人就要做自尊的人。那么什么是自尊?拥有自尊有什么意义?怎样赢得自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课件:做人要自尊

自尊是一个很熟悉的字眼,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尊。那么,到底什么是自尊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认识自尊了解自尊。

课件:认识自尊

课件:自尊就在我们身上(在这些情景下,你会怎么做呢?)

1、在升旗仪式上,老师让我做国旗下演讲,我会

2、在阅览室,我会

3、我护送盲人过马路,周围的人向我头来赞许的目光,我

4、父母在朋友面前揭我的短,我会

给学生留下一点思考的时间然后提问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看来,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护自己良好形象的一种心理,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课件)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启发引导学生谈出自尊还表现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师总结:被别人尊重的时候很高兴,不被尊重的时候就很生气。这又说明了什么?也就是说,自尊除了自我尊重外,还希望什么?

师:自尊还表现为:包含要求他人和集体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师总结: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自尊不仅表现为自我尊重自我爱护,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这就是自尊。(课件显示自尊的表现)

师:我们认识了自尊,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这些表现是自尊吗? 课件:请你判断(下列表现是自尊吗?)

1.刘阳刚穿了一双新买的名牌运动鞋,他向同学们吹嘘是从国外买来的,自己心里得意洋洋的。

2.李辉在《中学生读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同学们都很羡慕她,她自己也以小作家自居,从此以后,老师再讲写作的时候,她也听不进去了。

3.赵谦性格开朗,经常跟同学们在一起探讨交流,见到老师同学主动跟他们打招呼。

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判断教师继续引导,他们的表现又是什么?让学生对自尊有个更清楚地认识。

师总结:自尊不是虚荣、不是自傲,恰恰是在要求别人尊重的时候也会去尊重他人。

过渡: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自尊,拥有自尊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自尊。

课件:感受自尊

师:在生活中,自尊的人和不自尊的人,他们的表现是不同的,请同学们设想:面对这些情况,自尊的人和不自尊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课件展示3组场景)

1、竞选班干部失败时

2、面对家境、容貌等各方面都比自己强的同学

3、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中考试

(让学生4人一组交流一下,然后回答问题)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自尊人的表现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自尊是促使他积极向上的动力。所以,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课件展示:自尊的人积极向上)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师:不自尊的人如果觉得低人一等,其他人对他什么态度?

师:那就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而自尊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思想、身体等方面做出了成绩后,周围的同学会对他什么态度呢?

师:这样就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所以说,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课件展示)(在这里,教师教育学生:自尊者人必尊之,自贱者人必贱之。我们要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

师:谁来回答第三个问题?

师:这么好的机会,自尊的人为什么不作弊?在自尊的人看来,作弊是一种什么行为?

师:这说明自尊的人有强烈的荣辱感,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会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即使在这种无人监考的考场中考试,也会用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形象,所以说,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课件)而不自尊的人就不能用正确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形象。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感受和分析,我们已经看出,自尊的人积极向上,自尊的人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尊的人知荣辱、讲自爱。由此可见,拥有自尊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做人就要做自尊的人。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下,自尊在我们身上所起的作用。(课件)

师:老师祝贺你们,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谈论,说明同学们都是一个自尊的人。师过渡:自尊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大亮点,自尊无价。我们怎样才能赢得自尊,做一个自尊的人呢?一句话,就是用行动赢得自尊。

课件:赢得自尊

师: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曾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他一人重病,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多媒体展示)

想一想:1.“领”与“不领”意味着什么?

2.朱自清的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

给学生稍微留出点思考的时间,然后提问 第一问: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得出:在当时情况下,领就意味着活命,但却丧失了自己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不领就意味着挨饿、甚至饿死,但却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

师归纳:朱自清挺起脊梁,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用生命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和民族的尊严。他的这种行为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

学生: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就要维护自己的人格,不做有损国格的事。师:我们应该像朱自清学习,做一个自尊的人,就要维护人格,不损国格。(课件)

师介绍:人格就是做人的尊严,做人要讲人格,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不能维护自己的人格。维护人格不损国格是我们赢得自尊的最基本条件。

朱自清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在,我们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请同学想一下,当我们面对外国人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肯定他们的正确做法)

(如果学生只回答对外国人友好的方面,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我们出于美好的愿望,对他们以礼相待,但是有的外国人就是不友好,对我们进行侮辱、挑衅,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谈要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

师升华: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升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

师过渡: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维护人格、不损国格是我们赢得尊重的前提。我们要赢得自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呢?让我们从刘翔的成功经历中来看一看。

课件展示刘翔的故事

谈一谈:刘翔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看完故事,请同学们谈一谈:刘翔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师:刚开始,为什么大家都瞧不起他?后来,为什么又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呢? 师:说得好。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弥补了不足,提高了自己完善了自我,最后赢得了世界的尊重。由此可见,提高自己、完善自我,由弱变强,才能赢得尊重。(课件展示)

师:弱者获得同情,强者赢得尊重。同学们也希望成为一个自尊的人,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足?

学生齐声回答:有。

师:让我们自己反思一下,在平常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自己打算怎么做?

课件:自我反思

你自己在平常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为真正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打算怎样做?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强者。因为只有强者才可以赢得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赢得尊重,还应该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P80两幅漫画。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两幅漫画的意思。

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他们能赢得尊重么?为什么? 师:这告诉我们,要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师: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要赢得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请同学们看下列情况下,你怎样尊重他人

课件:亲临其境(下列情况下,你怎样尊重他人?)

1、面对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2、当接受别人服务时

3、面对各方面都不如自己的人 师:尊重他人的人格

师:这就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师:在生活中,当自己被别人赞美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齐声回答:高兴 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真诚地赞美别人的时候,被赞美的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反过来,他也会表达对我们的尊重。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欣赏、赞美别人。

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要做到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学会欣赏赞美他人。(课件)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要赢得自尊,就要„„

维护人格、不损国格;提高自己 完善自我;尊重他人 赢得尊重。(课件)相信同学们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去做,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自尊的人。

师: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基本上学完了,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掌握了这些内容,让我们学以致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剧场。

课件:生活剧场

一个外国旅游团来我校参观,同学们以礼相待,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参观完毕后,一个外国游人掏手绢时把钱带出来故意丢在地上,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两个学生分角色表演)

中学生:对不起先生,这是你的钱。(中学生弯腰捡起钱并还给外国人)但是,我要告诉你先生,你的行为是不对的。对你们到中国来参观旅游,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真诚地以礼相待。可是你的这种行为是对我们的侮辱,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先生,请你相信,中国的青少年不是葛郎台的后代,我们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我们虽然还不富裕,也需要钱,但中国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是不会为了不义之财而丧失尊严的。因此,你必须为你的行为向我们道歉!

外国人:I’m very

sorry.中国的青少年是好样的。(外国人向中学生竖起大拇指)

师总结:大家的掌声已经对你们的言行给予了最高的评价,这说明同学们已经学会了用行动赢得自尊。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 篇3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了解我国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

(3)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理解法律规范的特殊性、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依法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增强权利和义务观念,依法正确行使权力,认真履行义务,不做违反法律的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法定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课的教学难点。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是本课的教学难点。3.“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4.“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板书课题: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二)讲授新课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1)法律规范的特殊性 教师讲述:

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规范,比如,单位有单位的规章制度,工厂有工厂的规章制度,学校有学校的规章制度,军队有军队的纪律,公共场所也有公共场所的规范,比如,公园、影剧院、车站码头、航空港等,在醒目的地方都贴有“禁止”、“请勿”等,另外还有社会道德,这些“规章”、“制度”、“纪律”、“禁止”、“请勿”以及社会道德等,都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众多的规范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和道德规范。法律和道德虽然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3页正文以及相关链接的内容后讨论会答下面的问题: 议一议:什么是法律?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讲述:

法律的特殊性就表现在法律这种行为规范是由①国家制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靠国家强制力办证实施是法律的主要特征。案例分析1:

说一说:胡长清被判处死刑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不惟一,既能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也能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相关链接P84页)法律与道德有什么区别?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内容是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如保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等。我国宪法第 24 条、第 46 条、第 51 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从形式方面来看: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在我国,公民不分民族、性别、出身、职业、宗教信仰、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和职位高低,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权利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公民其他一切权利的源泉。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权,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自由等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呢?

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人身权利和自由④劳动权⑤批评和建议权⑥受教育权⑦获得物质帮助权⑧取得国家赔偿权

我国其他法律则具体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如公民的民事权利、诉讼权利等。(2)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 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呢?

①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公民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③公民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④公民有爱护公共财物的义务⑤公民有遵守劳动纪律的义务

⑥公民有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⑦公民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情境活动三:查一查——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家庭生活: 权利:婚姻自由权利,财产继承权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学校生活:权利: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有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

社会生活:权利:消费者的权利,诉讼的权利,私有财产受保护的权利,继承权等 义务: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义务等

(三)课堂小结(略)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七课 篇4

第七课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命题人 :刘方君审核人:高一政治组时间:20130515

【课前预习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掌握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自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10分钟,结合生活实际和学案预习,初步把握教材原理、重难点。

把导学案内容充实。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针对性强化学习。

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我国的民族概况

2、为什么说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3、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 ①含义:

②原因:

③具体表现:

(2)民族团结原则 ①含义:

②意义(重要性):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①含义:

②原因:

(4)三项原则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预习自测】:

1.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突出,而我国各民族却能和睦相处,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事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我国有民族统一的历史传统B、各个民族都对中国的历史作出过贡献 C、我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已不存在D、新中国成立后,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铲除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根源

2.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牢记使命,不负重托,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强调民族团结是因为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②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③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在我国,讲力量和成绩,是56个民族共同的力量和成绩;讲困难和挫折,是56个民族共同的困难和挫折;讲前途和未来,是56个民族共同的前途和未来。这表明了我国各民族()

①有着共同的历史命运②不存在利益差别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④加强团结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知识拓展】

1.准确理解“民族平等”

(1)民族平等着重讲各民族地位平等,即我国各民族享有权利方面已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还很不平衡,还不可能很快消除民族之间的差距,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而影响了平等权利的充分行使。

(2)在民族平等权利中最重要的就是参政权。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2.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采取特殊支持和帮助不矛盾.(1)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因此,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尤其是经济发展给予特殊照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对民族地区采取扶持和帮助政策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从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对民族地区进行扶持帮助正是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和反映,并未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课内探究学案】

★探究交流要求: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

【课内探究一】: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靳奋起的步伐 爱我中华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1)歌曲反映了我国目前怎样的民族状况?

(2)我国形成了一种怎样的民族关系?

(3)形成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课内探究二】:材料一:2012年3月5日8点40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近3000名人

大代表陆续进入会场,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近360人,占代表总人数的13.88%,他们肩负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从各会议驻地陆续奔向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同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目前,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53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语种达80多种;21个少数民族有现行的本民族文字27种,这些文字都实现了计算机信息处理。西藏中小学普遍实行藏语教学或藏汉语双语教学,从小学到高中共16门学科的181种课本、122种教学参考书和16种教学大纲被编译成藏文。继蒙古文网站之后,世界首家藏文网站——同元藏文网站已于1999年12月在中国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建成。

材料二: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紧急行动。4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地震灾区,察看灾情,看望慰问灾区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胡锦涛主席提前结束对拉美的访问,于18日飞抵灾区视察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慰问指导,各地群众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截至5月1日16时,青海玉树共接收全国救灾捐赠款物41.9亿元,包括捐款35.1亿元,物资折款6.8亿元。各民族携手同心,抗震救灾。

材料三2011年,“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布局新十年的开端。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全国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以及120个自治县(旗)中的83个自治县(旗)被纳入西部大开发的范围;还有3个自治州参照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陆续新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人民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0.1%,西部贫困发生率下降10.5%。(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基本原则内在联系的认识。

【结构构建】:

【误区警示】

1、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差别。

2、我国已经消除了民族压迫,已经不存在民族问题了。

3、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民族平等已经彻底实现。

【课堂检测】:

1、“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歌词的寓意是 ①我国的民族差别已不存在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日益巩固④我国各民族已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2、(2010•湖北)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思想,“以和为贵”就是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要以团结互助,友好相处为最高境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一位小女孩《歌唱祖国》的稚嫩歌声中,身穿56个民族服饰的小朋友们簇拥着国旗走来,这体现了()

①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②我国各民族同步发展③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④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3、(09•焦作十一中期中)内蒙古自治区60年来的成就说明:必须把坚持发展做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是

A.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B.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C.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D.没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就不会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2009年7月16日,国家民委举办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国家民委负责人指出:依法打击新疆“7•5”暴力恐怖活动,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有利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在我国,依法打击暴力恐怖活动,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①我国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②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④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2009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课程,保证相应学时。作为公民,维护民族团结必须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 ④严厉制裁民族分裂分子

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6、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加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教育,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要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是怎样体现的?

【课后拓展学案】

1、(2011·安徽文综)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2011·江苏单科)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①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但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有411名,约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4%,即使人数再少的少数民族也至少有一个代表。这体现了()。

A.少数民族在我国享有特殊的政治权利 B.我国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C.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D.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4、2011年5月5~9日,***在新疆考察调研时强调,“维护新疆的和谐稳定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并要求全疆各族群众一定要深切认识到稳定是福,**是祸,既要求得当前稳定,也要全面实现长治久安,以各民族大团结来实现长治久安。***反复强调保持新疆和谐稳定,这是因为()。

第七课 钟声 篇5

教学内容:钟声能换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安排了《美丽的黄昏》、《灵隐的钟

声》、《钟声叮叮当》、《维也纳的音乐钟》这四首音乐作品,都是围绕

着钟声这一主题选编的中外不同风格的歌曲和乐曲。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歌曲不同的感受,并能哼唱乐曲中的主旋律。

2、能在轮唱的形式中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并选择打击乐表现歌曲

的意境。

3、能在合唱的形式中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正确的气息准确的演唱歌曲,并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

2、认识fa、si、do三个音,并能在歌曲和其他实践活动中唱准

这三个音,认识键盘上这几个音。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让我们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和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3、用平稳、悠长的气息从齐唱到轮唱,有力度对比的优美地演唱。教学重点:优美、有力度层次的演唱 教学难点:轮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留给我》。

要求:加入领唱、对唱。对唱的地方谁唱谁站起来。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演唱形式。

二、歌曲学习:

1、学习歌词: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

你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黄昏、钟声等)

歌曲的速度、情绪怎么样?(中速、优美的)你能听出来歌曲是几拍子的么?强弱规律是什么?

小结:《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歌曲通过简练的三句歌词,描绘了一幅欧美地区黄昏、教堂、钟声的景色,给人一种雅致、悠闲的感觉。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黄昏的景色美吗?让我们陶醉的说一说。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进一步熟悉歌词。

2、学习歌谱: 1)老师范唱。

2)教师弹琴,生分句跟唱。3)完整演唱。

3、学习歌曲: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自学旋律,练习视唱。(观察乐谱,旋律行进的主要方式——以级进为主,因此改变以往先学歌后视唱的学习方法,改为由同学们自主学习,独立完成视唱曲谱。)

3)跟同桌相互视唱,互相帮助。

4)请同学单独视唱,检验自学成果,解决难点。(四度音程的跳进)5)全体随琴视唱。边唱边用手指在琴键上弹奏。6)在口风琴的伴奏下填词演唱。

4、二部轮唱歌曲:

1)再听歌曲,学生拍手、拍腿伴奏并思考: 歌曲是什么演唱形式? 2)介绍轮唱的定义: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先后开始演唱,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效果。结束时要统一到一个声部才能结束。

3)用轮唱的方式朗读歌词。

4)师生轮唱歌曲: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5)学生分声部轮唱歌曲。

三、小结:

我们学过的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轮唱。

不同的演唱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听觉效果,更加丰富我们的合唱效果。

第二课时 课题《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1、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2、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重、难点: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聆听《灵隐钟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杭州灵隐寺。由设问导入,设问:

(1)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

(2)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

设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

(有电子琴的学校可打开电子琴的模拟钟声键试奏给学生听,简单介绍电子琴功能。)

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设问:

(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2)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里的场景?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师:听一听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

2、完整聆听乐曲《灵隐钟声》

师:进一步想象乐曲表现的是哪里的情景?

师生共同交流。

3.作品分析

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接着是乐曲主题呈示,由电子琴模仿笙管的音色奏出:

平稳庄重而略带刻板的旋律,在木鱼轻击的陪衬下,显得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主题第一次反复前半段模仿柳琴的音色,后半段则模仿了笙的音色,显示出佛寺的宁静平和。第二次变化反复则以敲击般的和弦奏出,音响宏大而松散,令人联想起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铙、钹、木鱼等齐鸣的壮观情景,十分形象。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4、复听音乐

师:用你的方式表现你听后的感受。

5、为音乐取名

师:这么美妙的钟声音乐,古色古香的佛教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如果给音乐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6、第三次聆听

师:这段钟声音乐描写的其实是杭州著名的佛寺——灵隐寺的风采,因此音乐大师们为它取名为《灵隐钟声》。同学们为乐曲所取的名字也是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所作的,让我们记住今天自己的创作,更记住《灵隐钟声》这首乐曲。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掌握电子琴可以弹出很多美妙的声音。

第三课时

课题《钟声叮叮当》

教学目标:

1、能从以钟声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和体验中外不同风格的美妙的“钟声”音乐,唤起学生心底的遐想,使之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增强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能用准确的节奏、正确的换气和和谐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钟声叮叮当》,表现美妙的“钟声”音乐。

3、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能对音乐的主题曲调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作出相应的反应。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钟声”音乐点 教学难点:和谐准确的演唱二声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让你们来猜一猜,(课件播放)你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钟声)

1、课件播放钟声(当)

评价语:对,这是钟声。师:今天老师带了各种各样的钟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课件出示钟声图片及播放各种钟声。

师:谁能来唱唱你听到的钟声呢?

3、请学生模仿钟声(提示学生模仿大钟、小钟等声音)

二、基础训练

导语:同学们唱的都很不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特别适合大钟演唱的旋律,请看(出示课件),你们能唱一唱吗? 1=D 6/8 1· 1· ︱1· 1· ︱1· 1· ︱5· 5· ︱5· 5· ︱

5· 5· ︱5· 5· ︱1· 0 0‖5· 5· ︱1· ‖

1、师弹琴,生唱旋律

2、师指着曲谱,生试唱

师:由于我们谱子1、5都比较多,同学们有的时候唱的不是很准确,老师指着谱子:我们再来一次好吗?

3、学生用身体模仿钟声

师:真不错,刚才我看到同学们唱的时候身体不由自主的动起来了,那我们能不能用身体来做一做听到的声音呢?

4、用碰铃模仿小钟的声音

师:你们模仿的真可爱,老师这里又有一个小钟,它唱的声音跟你们唱的都不一样,你们来听听。

(1)师用碰铃打节奏(带领学生唱出叮叮)

(2)请学生尝试,指名生上台敲碰铃,师带领其他学生拍节奏

5、大钟、小钟合奏

(1)分组练习

师:同学们敲小钟敲得怎么样,大钟说我也想来试一试,我想和小钟一起唱,那我们来做一做大钟和小钟一起唱好不好啊,请1、2两组的同学当小钟,小钟用什么声好?(叮、叮、叮)就用这个,我们来试试看,老师当敲钟的人(师用手摆拍)

师:请3、4组同学当大钟,大钟用什么声音好?(当、当、当)那我们也来试试

(师用三拍子指挥)

(2)俩钟合奏

师:真不错,准备好了,敲钟的人敲到哪里,哪边就做出歌声好吗?我来测测你们的反应能力(师指挥)

师:同学们都很厉害,那老师又要变化了,准备(师指挥)(3)课件出示节奏

6/8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

6/8 0 0 ︳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师:真好听,你们看,第一条就是你们刚才唱的节奏,大钟、小钟一起合作的节奏,我们一起来把它唱一遍好吗? a、生一起用“叮”唱第一条节奏。b、请个别生和1、2组来唱唱第一条节奏 c、练习第二条节奏

提示:前面有休止符要先停3拍,老师指着节奏谱帮助学生(4)双声部合作

师:好像这样对你们来说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我给你们出一道难题。课件出示:

6/8 小钟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

大钟 0 0 ︳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师:是双声部合作,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请1、2两组的同学当小钟,3、4两组的同学当大钟,注意了,小钟先敲,大钟停3拍再跟上(师指挥提示)

师:老师现在请你们个别的同学来合作看看。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师:大钟和小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歌唱,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们唱了什么?

2、聆听:《钟声叮叮当》,注意歌曲演唱顺序(师指着歌谱提示)

(1)师讲解演唱顺序

(2)设问:你们觉得小钟是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的?(欢快的)那我们一起来做做欢快的小钟吧。

3、学唱曲谱

(1)随琴学唱第一声部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唱好一遍后问)

提示:刚才前面的节奏就是和这首歌一样的。

(2)再次随琴唱第一声部

4、学唱歌词

(1)师弹琴,生带词唱第一声部

(2)唱第二声部

师:唱好了小钟,我们一起再来唱唱大钟好吗?

5、整体歌唱歌曲

(1)师生合作

师:大钟、小钟都唱了,那我们让它们一起唱出来好不好啊?老师比你们大,老师当大钟,你们当小钟好不好?老师不弹琴。我给你们第一个音,也给自己第一个音,我们像个合唱队一样来唱一唱。

(2)随伴奏带唱

师:似乎我一个人当大钟的力量单薄了点,我请一些同学来帮我,谁愿意来?(3)整体练唱

a、师指挥,生轻唱(多次练习)

师:学唱合唱歌曲的时候,你们唱自己的声部时,耳朵要注意听对方的声部,我觉得低声部的同学们就没有听高声部的节奏,所以出现的位置不对了,慢了,低声部第一要看指挥的拍子,第二要听高声部的声音,好吗?我们再来一次

b、再次练唱

6、歌曲处理

(1)说明6∕8拍强弱的规律

(2)重音记号

7、再次随琴唱整体歌曲

(1)师:大钟、小钟你们都准备好了吗?看着谱子(师弹琴,生唱歌词两遍)

(2)师:这一遍唱的不错,小钟挂的高高的,大钟扎的稳稳的,小钟站起来唱好吗?(师弹,生唱整体音乐)

四、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今天带来这么美妙的钟声,现在请同学们听着《钟声叮叮当》,轻轻的离开教室吧﹗

第四课时 课题《维也纳的音乐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能在听、唱、演、创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音乐记忆能力,并能初步感受回旋曲式结构。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的快乐体验,听辩主题音乐。

2.初步感受回旋曲式结构。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听辩出主题与插部。教学用具:

钢琴、头饰、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

2.出示维也纳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维也纳王国。

二、发声练习

1.听音乐钟的声音。提问:这个音乐钟有什么特点? 2.模仿钟声。教师用钢琴带领学生模唱钟声。

三、聆听

1.聆听A部音乐。提问:今天这个王国正在欢迎一位英雄的归来,你听,这是一个如何的英雄? 2.学唱A部音乐。(1)出示旋律图谱。

(2)听老师唱谱,观察旋律走势。(3)请学生示范。

(4)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唱旋律。(5)加上动作哼唱旋律 3.聆听全曲。

提问:音乐钟欢迎了几次?(主题音乐出现几次)4.聆听B、C、D部音乐。

(1)分别聆听三部音乐,需找符合的音乐人物。(国王,士兵,公主)

(2)教师带领学生仔细的聆听分析三部分音乐,主奏乐器,配上动作。

5.完整聆听全曲,角色扮演。

要求:将学生分成四组,角色扮演,听到自己的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并思考每个角色的出场顺序。

四、音乐知识

1.观察主题音乐出现的顺序。2.讲解“回旋曲”。3.介绍作者“柯达伊”。

五、小结

第七课 训练3 篇6

[基础巩固]

1.2012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向国会递交了《2011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报告妄称,2011年,在政府尊重和保护宗教自由方面,中国的情况“显著恶化”,并被列入所谓“特别关注”名单。美国这一做法()①旨在督促中国自觉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有利于中美两国共同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③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相违背 ④是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表现

A.①②

C.②④B.①④ D.③④

2.传昭大法会又称为莫朗钦波节,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法会期间,有将近2万名信教群众集中在拉萨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各地的佛教信徒来此朝佛布施。材料说明()①我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坚持民族平等 ②国家鼓励公民信仰宗教 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A.①②

C.③④B.②③ D.①③

3.我国政府帮助宗教团体建立宗教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宗教教职人员,并对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宗教活动场所维修给予资助,对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宗教界人士给予补贴。这表明我国

()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鼓励发展宗教事业

C.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D.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4.近17万名宗教界人士进入中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每年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宗教自身建设提出大量建议。这表明()

A.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B.宗教已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C.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D.我国坚持政教合一原则,宗教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5.在西藏,随处可见从事宗教活动的僧侣和各族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经文的玛尼堆,信教群众几乎家家设有小经堂或佛龛。这说明()①国家保护宗教活动,鼓励人们信教 ②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③西藏人民的人权受国家尊重和保护 ④政府应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A.①②

C.②③

[能力提升]

6.按照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布的《藏传佛教**转世管理办法》,依照历史定制、宗教仪轨,第五世德珠**转世灵童洛桑多吉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继任第六世德珠**。这表明()

A.我国宗教领袖由政府任免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我国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7.我国宗教界从2012年起每年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学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这说明()

A.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B.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切实的保证

D.我国宗教界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材料一 我国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指出,中国公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中国正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信教和不信教的公民都要遵守国家法律,享受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中国司法机关对假借宗教名义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处理,维护公共利益和法律尊严,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的宗教活动。中国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法律保障,与有关国际文书和公约在这方面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材料二 胡锦涛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藏传佛教正常秩序,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西藏宗教工作要求。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的?B.①④ D.②④

答案

1.D 2.D 3.A 4.A 5.C 6.B 7.D

8.(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依法治教,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既使宗教活动纳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又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发展宗教方面的友好关系等都是在遵循和贯彻我国的宗教政策。

第七课《飞天曲》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聆听电影音乐《海德微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型中所起的作用。

2.能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中四小节旋律。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并能听辨几种乐器音色,能用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创设情境导入,如:展示宇宙太空的图片,配上虚幻神秘的音乐,请学生结合对我国航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的认识。想象并谈谈:此时你驾着神舟十号在浩瀚的宇宙中自由飞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唱歌谱。

(1)出示两条节奏,听辨出老师拍击的是哪条节奏。4/4 X X X.X X-|X X X.X X-|O X X X O X X X|O X X.X X-||(2)学生练习拍击以上两条节奏,熟悉掌握歌曲的节奏。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引子部分,第二条是歌曲第二乐段的第三句。

二、寓教于乐

1、播放歌曲《飞天曲》,边听边找出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教师可边弹奏这两句旋律,让学生边听边拍击,同时用“啊”哼唱旋律。

2、完整地跟教师的琴声哼唱歌曲的旋律,由于歌曲的节奏较多,如:附点八分节奏、切分音、跨小节切分音以及三连音、后半拍起等,学生不易掌握其节奏和时值,要求学生边划拍边哼唱旋律。

3、学唱歌词。

(1)唱准几个八度大跳的音准和时值。

(2)第二乐段的第三乐句较长,其中跨小节切分音延长以及其后半拍进入是歌曲演唱中的难点,演唱时要注意保持其乐句的连贯性。

(3)歌曲中的延长音的地方,演唱时看老师的指挥或边唱边划拍来掌握。

4、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可根据旋律的走向,选择合适的力度变化,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演。

三、创造表现

聆听 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

1.简单介绍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并播放视屏片段。

2.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思考:音乐对影片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可启发学生把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影片的名字和故事内容相联系来谈谈。3.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式的变化。(1)第一遍听,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3次)。(2)第二遍听,听出主题在音色和力度上的变化。

(3)第三遍听,边听边哼唱主题,感受与体验主题在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4.完整地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5.再次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飞天曲》,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并能听辨几种乐器音色,能用激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题下一篇:世界文化遗产导游词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