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成语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一的成语(精选9篇)

初一的成语 篇1

2、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如今不管我怎么问,他只回答一句“不知道”。

3、这时,妈妈从厨房里走出来,一见我还在床上,就开腔了:“哎呀,你怎么还不起来?快点。”我边穿衣服边批评妈妈:“妈,您又开后门了,调一下工作还得请领导吃饭,你就不能凭自己的真本事?”妈妈有点火了:“你小孩子懂什么,快穿衣服?”我只好不作声了。

4、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5、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6、他说起话来,像炮筒子一样冲,全是火药味儿。

7、他一听,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嘲讽地说:“哼,真是高山打鼓枣响(想)得不低”

8、他嘴里像含着一个热鸡蛋,说话慢吞吞的。

9、我吃着香喷喷的抓饭,不时地看表。大婶今天特别高兴。说:“姑娘,不要急!有你大叔送你回去。”我正要说什么,大叔悄悄对我说:“别推辞,她又要拿我问罪了。”大婶看大叔那模样,故意瞪着眼睛问:“说我什么坏话了?”大叔一本正经把手一摊:“我怎么会在人生日这天说她坏话呢?”大婶听了,“噗哧”一声笑了。我也笑了。

10、我举起奖杯,走下领奖台,不由自主地来到王兰面前,说:“这里面有你多少心血啊!奖杯应该是你的。”王兰却把奖杯推回来说:“不荣誉是你得来的,我应该祝贺你。”

初一的成语 篇2

什么是成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 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和短语。”[1]成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部分, 是人们用精辟凝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词汇对在频繁的社会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知识和经验的表述, 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 成了今天的成语。成语是一个语言宝库, 彰显的不止是语言知识, 更有对社会生活经验的精妙总结, 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真知灼见。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对成语这样定义:“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2]在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成语, 英语成语是英语词汇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英语成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经常使用, 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汪榕培教授在其《英语词汇学教程》一书中将成语划分为隐喻成语、明喻成语、短语动词、成对词和谚语五类。[3]其中隐喻成语是英语成语的核心。所以正确理解和翻译英语中隐喻成语非常重要。汪榕培教授在英语词汇学教程中对隐喻成语这样定义:“英语中有很多成语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来表达意义, 以形象来比喻某个意义, 这类成语叫做隐喻成语。也就是说, 包括隐喻的成语叫做隐喻成语, 这是英语成语的主体。”[4]例如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a dog in the manger:狗占马槽, 比喻不让别人享受他自己不能用来享受的东西的人。

2 隐喻的简述

隐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诗人等文人墨客所创造的, 对语言起修饰作用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就是把某事物的名称用来指称另一事物, 其主要功能是装饰作用, 只可用于诗歌中, 是添加在语言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在古代中国, 比喻也是不可或缺的修饰手法。孔子曰:“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20世纪80年代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们开始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来研究, Lakoff和Johnson指出, “隐喻是从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5]他们指出,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 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范畴概念投射映现于抽象的范围概念, 而形成的隐喻性表征的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6]人类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 往往以比较熟悉的概念描述和理解比较陌生的事物, 从而认识人类自身及其周围的世界。在成语的形成过程中, 隐喻成语成功地说明了隐喻这种认知方式, 人们用自己熟知的人和物、体验到的事情去比喻难于理解的抽象的事情和概念。例如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 to plough the sand:白费力气, have a bee in one's bonnet:想入非非等。

3 隐喻成语的来源

隐喻成语都有其出处和来源, 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对与我们正确理解这些成语的喻义和准确的翻译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下面列举了一些隐喻成语的主要来源:

3.1 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人们在从事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 通过这些活动总结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哲理, 通过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出来, 如:

to hit the right nail on the head:击中要害。

A little pot is easy hot:壶小易热, 量小易怒。

Every bean has its black:粒粒扁豆有黑点, 意译为“凡人各有其短处”。

draw water in a sieve:竹篮打水一场空。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大海捞针。

like a rat in a hole:瓮中之鳖。hoist their colure:升起旗帜——宣布观点。

trim the sail to the wind:随风使帆——见风使舵, 察言观色。

not to care a straw:毫不在乎。to have other fish to fry:另有事情要做。

not to let the grass grow under one's feet:不失时机。

not to let sleeping dogs lie:惹事生非。

to play one's best cards:拿出绝招。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这些隐喻成语来自英语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 反映了英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地理位置等等, 凝聚了英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

3.2 源于神话传说和文学名著

文学作品和一些语言故事中的鲜明的人物特点和有趣的故事, 也成为人民生活中创造词汇的来源, 例如:

to kill the fatted calf:源于圣经故事, 意为:热烈欢迎亲人回归。

Achilles'heel:就出自希腊神话, 比喻“致命弱点”或“要害”。

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 据说猫对天气有很大的影响。

Swan song:据传说, 天鹅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人, 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 作曲家的“最后的作品”。

另外, 还有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比喻暗藏的敌人和危险。

Sphinx's riddle:斯芬克司之谜——比喻难解之谜。

to cast pearls before a swine:明珠暗投, 把珍贵的东西送给不识货的人。

to give the devil its due:公平对待, 平心而论。

the dogs of war:战争造成的破坏。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sour grapes:酸葡萄, 指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 聊以自慰。

3.3 源于人体的某些特征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很熟悉, 所以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行为动作都可以用来指代一些抽象的概念, 构成一些习惯的表达方式。例如,

lay heads together:共同商量。shut one's eyes to:装作不知。

knock people's heads together:不理睬直至争吵。

see no further than the end of one's nose:看得不远, 目光短浅。

make somebody's hair stand on end:使人毛骨悚然。

tie up one's hands:某人被捆住了双手。with an open hand:慷慨大方地。

work with the left hand:工作马虎, 效率差。

marry with the left hand:和身份低的人结婚。

3.4 源于一些动物的特征

动物和人类得生活密切相关, 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动物很了解, 通常用所熟悉的动物特征来比喻生活中的事情。如:

smell a rat:觉得事情不对劲或感到其中有诈。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to work like a beaver:像河狸那样工作。a bird of ill omen:不祥之兆。

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to drink like a fish:像鱼一样喝。

as light as a feather:轻如鸿毛。dog eat dog:相互残杀。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免于饥饿, 勉强度日。

to have a wolf in the stomach:形容一个人极度饥饿。

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富于生命力的人。

Every dog has his/it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a dog's breakfast:乱七八糟。a dog's life:牛马不如的生活。

4 隐喻成语的翻译

成语中的隐喻的使用使得语言栩栩如生, 生动形象, 但是如何在保留这些语言特点的情况下把英语中的隐喻成语再现于汉语中, 做到既要表达意义, 又要体现形象, 另外还要符合汉语的习惯。所以隐喻成语的翻译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含义以及英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保留语言风格和特点, 如何做到对隐喻成语正确理解和翻译呢?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表现为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个不太熟悉、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目的域。因此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因此, 中英人民群众在这个认知世界, 形成语言的过程中必然出现异同。所以在隐喻成语中, 中英两种语言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下面将从三个反面探讨。

4.1英汉隐喻成语中的喻义相同, 喻体也基本相同, 应采用直译

在人类的生活中, 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 他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必定有相似之处, 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相似的认知和思维。例如人类和动物的亲密关系, 花草树木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因此, 英、汉成语的比喻, 两者之间不时存在着完全对等的对应关系, 喻体与喻义完全一致。例如:castle in the air:空中楼阁。hang by a hair:千钧一发。

one's hair stands on end:。as light as a feather:毛。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show one's cards:摊牌。

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杀鸡取卵。

to 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n an ell: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turn over a new leaf:揭开新的一页。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

对于这些隐喻成语, 可以在汉语中找出设喻的思路和比喻方式很相似得对应成语, 这是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

4.2在英汉成语中有些成语的喻义相同, 但喻体不同, 应采用意译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 人们往往用熟悉的, 具有鲜明特点和突出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有相似点的人和物, 但是, 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 风俗习性等的差异, 所以对相同的事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 例如, 如英语说胆小是as timid as a rabbit, 而汉语则说“胆小如鼠”。汉语中的“虎胆英雄”, 英语为hero as brave as a lion, “大海捞针”和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 一个用“海”喻, 一个用“haystack” (干草堆) 比喻, 喻体不同, 但意义一样;“瓮中之鳖”和like a rat in a hole也是喻体不同但喻义一致, 都指“陷于绝境”。如dumb as an oyster和汉语的“守口如瓶”意思一致;hungry as a bear和汉语中的“饿得像狼”喻义一样;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应译为“挂羊头, 卖狗肉”, 而不译为“叫嚷酒, 却卖醋”。

在英汉成语之间有很多这种喻体不同, 喻意相同的现象, 所以, 翻译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对等的成语进行意译。

4.3英汉成语中喻体相似但喻义不同, 这种成语要意译, 不要望文生义。在英语成语中有一些成语同一些汉语成语和习语在形式上很相似, 但是其意义却大相径庭, 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这些词语, 要正确理解其喻义, 不要望文生义。例如:pull sb's leg:愚弄某人, 开某人的玩笑。dog-eat-dog:相互残杀。

child's play:简单的东西。move heaven and earth:想方设法。

throw a sprat to catch a whale:小虾钓大鱼, 吃小亏, 占大便。eat one's words:承认自己说了错话。

4.4英语隐喻成语的喻义和喻体在汉语中都没有对应的, 应采用意译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各个方面的差异, 在两种语言中出现了一些词的空缺, 例如:

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as thick as thieves:亲密无间。Do as Romans do in Rome:入乡随俗。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物产富饶之地。

by hook or by crook:不择手段地, 用种种方法。

to come to the wrong shop:找错对象。

5结论

英语隐喻成语具有简洁、精辟、形象生动的特点, 在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这些成语正确理解和翻译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要弄清楚这些成语的来源和其喻义, 这样我们才能准确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英汉成语中的隐喻特点进行对比和翻译。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160.

[2]Sally Wehmeier.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873.

[3][4]汪榕培.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376-383.

[5]李福印.语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6.

初一的成语 篇3

杨玉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留学生在习得成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法偏误和语义偏误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和基本设想。

成语 偏误 多功能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编写

成语因其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特色颇受高年级留学生的青睐。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使用成语的主观意识会逐步增强。这既说明他们对汉语的认识加深了,也说明他们提高自己语言层次的主观心理加强了。但同时还应看到,成语既是让留学生心仪的风景线,也是他们面前的一道羁绊。我们在高年级留学生的表达中发现诸多成语偏误,有的学生为了避免犯错,索性避而不用。这种现象大概是由两对矛盾所致——留学生接触的是现代汉语,而成语则具有极强的历史继承性,这一矛盾给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一矛盾是学生潜意识中对成语的“热情”和对外汉语教学对成语的“冷淡”。此“冷淡”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视成语。低、中级教材中成语确实很少,但到了高年级成语数量猛增。统计结果如下:

表1

可见,无论何种课型,高级教材都给了成语应有的地位,所以我们所说的“冷淡”是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成语进行的研究太过薄弱。专门论述成语的论文非常有限,从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角度对成语进行的研究则更是微乎其微,仅有张永芳(1999)、王若江(2001)、洪波(2003)、杨晓黎(1996)等几篇。

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情况更为严重:目前成语词典多达四五百种,常用的也有二十余种,但同研究论文一样也都是从汉语本体角度出发的,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编写或者说专供留学生使用的成语词典目前尚无一部。从汉语本体角度对成语进行研究固然需要,但无法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所以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根据留学生的特殊需要编写一部《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本文就打算先做些这方面的工作,并据此提出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基本设想。

一、留学生成语偏误类型及分析

众所周知,汉语成语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结构的固定性,我们不能随意变动;二是表义的双层性,成语不仅有字面意义而且有引申意义,且实用意义往往不是字面意义;三是语法功能的特殊性,大多可在句中充当某一句子成分,但有的只能作插入语,有的只能作引证语。这三方面掌握不好都会出现偏误。但这三方面的偏误率是不同的。在本人收集到的偏误句中,结构上的偏误是最低的,仅见三例:

(1)*这一年我去的地方很多。虽然走马观山地去旅游,但是通过旅游比以前更了解中国文化和地理。

(2)*王族从来没打过工,没有职业、钱。他们美其名叫“王族”。

(3)*虽然王族的生活既痛苦又悲剧,但是他们始终而不渝王族的自尊心。

这是因为成语结构上的固定性给留学生的印象极深,出现偏误也属偶然。对此偶然性的偏误我们不作分析,仅就语义和语法上的偏误进行分析。

(一)语法偏误及分析

虽然在一般意义上成语也被视同词,但其结构、语法性质和功能比词要复杂得多,与其他词语组合时有诸多限制,由于不明其语法性质和功能,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就会出现许多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体词性和谓词性的混淆

和一般词汇一样,成语也有词性的问题,有的表现为体词性,只能作主语、宾语,有时作定语;有的表现为谓词性,可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能受能愿动词的修饰等,谓词性成语又可分为动词性成语和形容词性成语。如词典和教师不明确说明,留学生就无法根据一段释文来把握其词性和语法功能,就会出现如下偏误:

(4)*我自知之明自己的身材不能当空姐。(名词性误用成动词性)

(5)*今天的掌权者次日变成罪犯,不知道应该依靠谁而相信谁。夫妻顺从大势所趋,只相信自己的伴侣过日子。(动词性误用为体词性)

2.及物和不及物的混淆

动词性成语作谓语时多数不能带宾语,尤其是那些述宾式的成语,有的动词性成语作谓语表示一种态度或判断,必须用介词把意念上的宾语提前,但留学生因不知哪些成语可带宾语,哪些成语不可带宾语,常出现如下错误:

(6)*我们都家喻户晓他的事。

(7)*一年以后,他赚了很多钱,穿得很漂亮,大家都刮目相看他。

(8)*虽然老师当场(众)批评了他,但他不以为然老师的批评。

(9)*很多日本女人都喜欢插花,但我一窍不通插花。

此类偏误率是很高的,如留学生经常让“不理不睬、恶语中伤、莫名其妙、萍水相逢、素不相识、不耻下问、了如指掌”这些成语带上宾语。

3.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偏误

有些成语本身已包含程度之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但到底哪些成语可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哪些不能,尚无拿来可用的研究成果。所以留学生就会出现如下偏误:

(10)*她画的画非常栩栩如生。

(11)*他的行为让我们在场的人非常大惑不解。

(12)*我这次是第一次用汉语写调查报告。所以写法不太清楚,比较乱七八糟的。

4.结构助词缺失造成的偏误

成语作定语、状语时,后面一般要加结构助词“的”、“地”。留学生在成语使用中常会出现结构助词缺失的偏误。如:

(13)*我的朋友们都叫我“洁癖”。对啊,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洁癖。

(14)*卫生间到底在哪里?难道……?我提心吊胆(地)问有没有厕所,回答就是“没有”。我急忙(跟)朋友说“:这里没有卫生间怎么办?”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一句话“,没关系”。

(15)*两个婴儿无可奈何(地)接受自己的命运。

5.不明特殊用法造成偏误

有些成语的使用有特殊要求,如不特别说明,留学生使用时就会出现问题。如:

(16)*胖子走红的时候,瘦子过凄凉的生活。胖子的一切都众目睽睽。

“众目睽睽”虽是动词性成语,但其用法特殊,即很少单独作谓语,常用在“(在)众目睽睽之下……”结构中。上例就是留学生把该成语简单地当作“众人都在注视、监督”来使用,不明其特殊用法造成的偏误。

(二)留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的语义偏误及其分析

成语的重要特征是表义的双层性,仅靠一句简单的释文,留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的双层性,使用成语时就会因理解片面而造成各种偏误。

1.不明语义

(17)*我真高兴,我和他分手了10年,昨天在长城萍水相逢了。

(18)*她会说汉语、英语、日语。不仅仅会说,而且把三种语言说得滔滔不绝。

(19)*我的同屋有一个优点,她很大胆,经常找北京人练习口语,下课时也经常问老师问题,也就是说他不耻下问别人问题……

(20)*失恋的他每天伤心得废寝忘食。

2.语义重复累赘

成语和句中词语意思重复造成语义累赘。

(21)*我有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记忆。

(22)*大理是个世外桃源的地方。

(23)*留学生被上当受骗的事情经常发生,我觉得习以为常了。

3.使用对象有误

汉语中有些成语的适用范围很小,有的只适用于某一类或几类对象,有的只适用于男人,有的只适用于女人,有的只适用于夫妻之间,这样的成语使用对象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留学生对此了解不深,就会造成偏误。如:

(24)*我和我的现在的同屋从小青梅竹马,现在我和她也合得来。

(25)*我和我的邻居相敬如宾,经常互相帮助。

(26)*以后我们全班同学再回来首师大,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27)*每次考试时我都心有余悸。

4.不辨感情色彩,褒贬失当

成语蕴涵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如教师或词典不详细说明,由于文化差异留学生就可能形成偏误。如:

(28)*他天天早起跑步,累得苟延残喘才停下。

(29)*但古城里也有可以游手好闲的休息的地方。

5.谦敬失当造成偏误

有的成语和一般词语一样也有谦辞和敬辞之分,留学生如只了解其基本语义而不明谦敬之别也会形成偏误。如:

(30)*系主任说了很多抛砖引玉的话,我们才敢说话。

(31)*刚到北京时,我告诉他如果有困难就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对那些只适用于特定对象、特定关系、特定感情、特定时段和特定场合的成语,词典中也应标明。

二、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和基本设计

(一)编写《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成语词典虽已出版四五百种,但专供留学生使用的成语词典目前尚无一部,以上我们分析的留学生成语偏误大多可以在目前成语词典的释义中找到原因。如《中国成语大辞典》对“大势所趋”的解释是“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根据这样的释义留学生很难不将其当作名词性成语;该辞典对“众目睽睽”的解释是“谓众人都在注视、监督”,对“家喻户晓”的解释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对“刮目相看”的解释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如按此释义,留学生自然会把这些成语当作及物性成语使用而带上宾语。

另外,已有成语词典的例句大多是引经据典、深奥难懂的“原装句”,不适合留学生使用,如《新编成语词典》为“不谋而合”选配的例句是陈天华《绝命书》中“幸而各校同心,八千余人不谋而合,此诚出于鄙人预料之外且惊且惧”,因为其中的拦路虎太多,留学生自然使用不了这种词典。

可见,目前的成语词典还无法满足留学生的需要,或者说还没有考虑到留学生的特殊需要。我们无意批评已有的成语词典,毕竟任何一部词典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正因为如此,编写一部供留学生使用的多功能成语词典更是迫在眉睫。

(二)《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基本设计

《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充分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性,以上分析的偏误类型及原因,在编写该词典时都应充分重视。

1.基于实用性原则确定成语条目。汉语成语数量庞大,即使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也不可能遇到或使用到所有的成语,所以《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有选择地收录成语。收选多少条成语、选择哪些成语,则取决于其使用频率的高低。所以在编写该词典之前,首先要做的基础工作就是对书籍报刊和广为使用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确定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成语3000条左右。

2.简单明确地进行成语释义。已有成语词典的释义有的含有文言词汇或句式,有的句子过长,使留学生不得要领;有的释义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说明,释文含混、模糊。《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释义应该尽量用简单的词句,文字简洁明确,具有可接受性和可驾驭性。

3.详细有效地进行功能说明。从上文偏误分析就可看出,留学生使用成语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和母语为汉语者迥然有别,所以《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应从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场合、组合搭配、语体色彩等多个方面加以说明。比如以格式化的方式说明成语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其前后结构助词“的”、“地”的使用等。再如有些特殊的使用说明,如“善罢甘休”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洗耳恭听”现在多用于讽刺或诙谐说法,也应予以说明。

4.精心选择或编造例句。对留学生来说,例句要可接受、可识别和联想。例句的多少取决于该成语的语法功能,对其每一项语法功能至少要选配一个例句以印证其意义和用法,并为读者提供造句的范例。另外例句应避免生僻词语,人为地增加“拦路虎”。

5.有代表性的偏误分析。从留学生偏误中选择最常见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以避免出现类似偏误。

下面举例说明《留学生多功能成语词典》的大致体例:

不谋而合

·注音 bùmóu- érhé

·释义:谋:商量;合:符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英译 :略

·功能:一般作谓语,如:虽然没有见面,但我和哥哥的想法不谋而合。有时可作定语,如:你和班长还有不谋而合的时候啊?

·使用说明:常出现在“A跟/和/与B不谋而合”或者“……们不谋而合”格式中,前面的主语常常是见解、计划、观点、理想、想法,而且不能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计划等。

·偏误分析:误带宾语,如:*我不谋而合她的想法。我和她的想法不谋而合。

误受程度副词修饰,如:*我们的计划很不谋而合。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

·近义成语辨析:

?

·反义成语:各执己见各行其是同床异梦

1.曹素冉.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冯艳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初探.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8.

3.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

4.李行健.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

5.刘叔新.词汇学和词典学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6.倪宝元,姚鹏慈.成语九章.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7.倪宝元,姚鹏慈.等义成语四题.中国语文,1995(1).

8.潘维维.汉英汉语成语用法词典.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

9.王若江.留学生成语偏误诱因分析——词典篇.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3).

10.王涛,阮智富等.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1.杨晓黎.由表及里,形具神生——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安徽大学学报,1996(1).

12.张永芳.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成语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9(3).

13.朱祖延主编.汉语成语大词典.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北京 100089)

初一下课内成语总结(推荐) 篇4

1、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的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2、鲜(xiǎn)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3、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到死才停止。

5、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6、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7、锋芒毕露(lù):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8、妇孺(r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

9、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10、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1、铤(挺)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12、燕(yān)然勒(lè)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后用来形容建立或成就功勋。

13、锲(qiè)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4、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后用“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

15、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16、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17、慷慨淋漓:充满正气,情绪激昂.18、气冲斗(dǒu)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

19、一反既往:完全与以前相反

20、迥(jiǒng)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21、兀(wù)兀穷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22、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23、潜(qián)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24、心会神凝:指精神高度集中,用心专一。

25、深恶(wù)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

2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27、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并且扭转乾坤、反败为胜。

28、浩浩荡荡:人多水势大的样子。

29、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

30、水泄不通:泄:排泄。像是连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拥挤或包围的非常严密。

31、辗转反侧: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

32、黄粱美梦(一枕黄粱):比喻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如意打算。(含讥讽意)

33、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34、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35、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

36、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明事情奇怪,使人不明白

37、莫明其妙:没有人能明白(理解)它的奥妙

38、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39、瓜熟蒂落: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40、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41、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42、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多指意义价值。

43、大庭广众: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44、垂涎(xián)三尺(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馋想吃的样子;比喻看到好的东西,十分羡慕,极想得到(含贬义)

45、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46、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47、有的(dì)放矢(shǐ):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明确。

48、众矢(shǐ)之的(dì):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49、矢(shǐ)志不渝:表示永远不变心。50、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51、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52、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53、味同嚼(jiáo)蜡:形容文章或讲话等枯燥无味。

54、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55、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

56、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57、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58、身临其境:亲身到那个地方。

59、怪诞不经:荒诞离奇,不合常理。

60、心宽体胖(pán):心胸开阔舒畅,剃毛泰然安详。

61、开花结果:生出花朵,结出果子。经过耕耘有力收获。或者工作有进展,并取得了成果。62、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63、自命不凡:自以为很了不起,不平凡。

64、蠢蠢欲动: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65、切切察察:现多写作“嘁嘁喳喳”,模拟细碎的说话声。66、弄巧成拙(zhuō):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67、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68、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69、口若悬河: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70、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71、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也说革面洗心。72、萍水相逢: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73、门庭若市:指门前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74、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75、生意盎然: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76、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77、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读书有好处。78、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79、首当其冲(chōng):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80、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件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81、戛(jiá)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82、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水一样永恒不变。也说山盟海誓。83、趋之若鹜(wù):像鸭子一样,成群的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贬义)84、心无旁骛(wù):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85、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86、顶礼膜拜: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87、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88、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

89、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90、刮目相待(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91、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92、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93、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94、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94、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95、鬼斧神工:像是鬼神所为。形容技艺精湛高超,几乎不为人力所及。

96、纵横捭(bǎl)阖(hé):战国时策士为推行合纵或连横策略而进行游说的手段。后形容在政治、外交上进行分化瓦解或拉拢的手段。纵横:合纵与连横,捭:开,阖:合。97、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主次轻重缓急,一齐下手。98、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

99、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100、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没有一点儿阻碍。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101、轩然大波:很高的波浪,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102、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103、鳞次栉(zhì)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的排列着,多形容房屋密集。

104、小巧玲珑:形容小而灵巧、精致。

105、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也称叹为止矣。106、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107、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108、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109、尽善尽美:非常完美,没有缺陷。

110、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111、临阵磨枪:到阵前要作战时才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112、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113、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114、义正辞严:道理正当,措辞严肃。也做义正辞严。

初一的成语 篇5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成语”的数学解读 篇6

成语是固定词组的一种, 它言简意赅, 是文学语言的瑰宝, 同时也含有大量数学的内容, 比如“半斤八两”, 古时“1 斤=16 两”, 所以半斤正好等于八两, 这里的“半”也就是分数1/2 的意思。如成语“四面八方”和数学中的“位置和方向”有关, 四面指的是前、后、左、右, 而八方指的是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比如成语“九死一生”和“分数、小数、百分数”有关联, 表示生还的可能性为1/10 (分数) 、0.1 (小数) 、10% (百分数) , 死亡的可能性为9/10、0.9、90%, 因此这个成语表达的意思是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成语“百发百中”和“百分数”有关, 说明命中的概率是100%, 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成语“千载一时”指一千年才有这么一个时机, 发生的可能性为1/1000或0.001、0.1%, 概率是非常小的, 因此用以形容机会极为难得。成语“三头六臂”是用语言描述头和胳膊这两个数量的比是3∶6=1∶2, 也可以描述为胳膊是头数量的2 倍, 头是胳膊数量的1/2, 这是从“倍与率”角度理解的。类似的成语还有一刀两断、两面三刀、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七上八下、八面玲珑、十室九空、万无一失、亿万斯年等等。

有些成语还生动地反映出了数学规律, 如“僧多粥少”可用于理解“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 粥的总量是一定的, 当人数越多, 那么每人分得的粥就越少, 也就是分子一定, 分母越大, 这个分数值就越小。“水中捞月”“拔苗助长”“刻舟求剑”表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守株待兔”表示可能发生的事件, “瓮中捉鳖”与“树倒猢狲散”表达的是必然事件, 这些成语和数学中的“概率 (可能性) ”可以建立起联系。“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这一成语中的“毫”和“厘”是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按照今天的度量标准, 1 尺≈0.333 米, 而1 尺=1000 厘=10000 毫, 所以1 厘≈0.000333 米, 1 毫≈0.0000333 米,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开始的时候只相差一点点, 结果却相差千里。形容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 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也由此体现细节的重要性。此外, “一失足成千古恨”也暗含这样的意思。

有趣的“最”成语 篇7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成语使用起来妙趣横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就先来读读一些常见也最有趣的“最”成语: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最大的誓言(海枯石烂)

最宽广的话(一言千里)最有学问的人(无所不知)

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最大的家(四海为家)

最爱学习的人(如饥似渴)最爱工作的人(废寝忘食)

最长的棍子(一柱擎天)最成功的战斗(一网打尽)

最惨的结局(一败涂地)最彻底的劳动(斩草除根)

最费时的工程(百年树人)最繁忙的季节(多事之秋)

最公开的事情(尽人皆知)最高明的医术(药到病除)

最高明的指挥(一呼百应)最宽的视野(一览无余)

最小的针(无孔不入)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最险的时候(千钧一发)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大的树叶(一叶障目)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

最高的瀑布(一落千丈)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读了这些“最”成语,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呢?像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心动不如行动,一起来动脑筋想一想,填一填下面的“最”成语,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共同分享这乐趣哟!

1. 最离奇的想法(    )2. 最大的本领(    )

3. 最反常的气候(    )4. 最昂贵的稿费(    )

5. 最小的邮筒(    )6. 最长的句子(    )

7. 最大的被子(    )8. 最大的空間(    )

9. 最大的影集(    )10. 最大的幸运(    )

11. 最绝望的前途(    )12. 最彻底的美容术(    )

13. 最好的药方(    )14. 最好的箭术(    )

15. 最正直的人(    )16. 最傻的嫌犯(    )

17. 最大的手(    )18. 最大的变化(    )

《有趣的“最”成语》参考答案:

成语赏析-包含大度的成语 篇8

[大度包容] dà dù bāo róng

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廓达大度] kuò dá dà dù

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宽仁大度] kuān rén dà dù

大度:气量大,能容人。为人宽厚,心胸豁达。

[宽豁大度] kuān huō dà dù

胸怀宽阔,度量大。

[宽怀大度] kuān huái dà dù

胸怀宽阔,度量大。

[宽洪大度] kuān hóng dà dù

指待人宽厚,度量大,能容人。同“宽宏大度”。

[宽宏大度] kuān hóng dà dù

形容度量大,能容人。

[豁达大度] huò dá dà dù

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恢廓大度] huī kuò dà dù

恢廓:宽大,开阔。心胸开阔,气量宏大,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

[恢宏大度] huī hóng dà dù

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大明法度] dà jíng fǎ dù

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度长絜大] dù cháng xié dà

成语的悲哀 篇9

一、不以为然

【误例】“有人恨你,巴不得你早点出事……”谈起类似的恐吓短信,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过,不过他对此向来是不以为然,只是置之一笑。

(《扬州时报》2009.12.23)

【解析】然:是,对。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多含轻视的意思)。意思是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正例】我觉得张艺谋还抓不到商业电影的重心,他用了一些很表面的东西,所以他前面几部商业电影我很不以为然。

(《新世纪周刊》2009.12.10)

二、侧目而视

【误例】这里是第八届全国舞蹈大赛决赛现场,由湖北省民族歌舞团表演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让当晚赛程在开赛不久即掀起高潮。淋漓的舞影,酣畅的乐声,令国赛评委、现场观众和全国舞蹈同仁侧目而视,惊喜连连。

(荆楚网2009.11.20)

【解析】语出《史记》:“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重足,双腿并拢。侧目,斜着眼睛。并脚站着,不敢迈步。斜着眼睛,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而愤恨的样子。

【正例】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者,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三、曾几何时

【误例】曾几何时,为了得到一件稀世装备彻夜奋战;曾几何时,因为得到一件紫装而兴奋不已。

(人民网2009.12.18)

【解析】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指没过多久。在遣词造句的时候,如果此处不表示“没过多久”,则不可将“曾几何时”单独放在句首。

【正例】当时的我们自以为很前卫,曾几何时,我们这拨人也成了主流,当年的先锋很快就变成了后卫。

(《第一财经日报》2009.12.31)

四、差强人意

【误例】虽然会议最终结果差强人意,但也应看到其“保留谈判空间”这一积极意义,从而为未来谈判的推进提供必要铺垫。

(《金融时报》2009.12.21)

【解析】差,尚、略。强,振奋。它的原意是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表示大体上令人满意。现常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原因是将“差”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而此处应作“稍微”“略”解(音chā)。

【正例】就画面这一单项来说,《龙》的3D做得还算差强人意。

(《新闻晚报》2010.01.02)

五、呼之欲出

【误例】《短信市场混乱,手机实名制呼之欲出》

(山东卫视2009.12.22)

【解析】语出苏轼《郭忠恕画赞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北宋画家郭忠恕所画的人物生动逼真,似乎呼喊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该成语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泛指文学作品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众多媒体望文生义,误将其理解成某某事情就要发生,某某法规即将出台,某某产品将要面世等意思。

【正例】《孔子》预告片中,一个壮士激烈的春秋乱世大时代已纵览无余,一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孔子形象已呼之欲出。

(《天天新报》2009.12.21)

六、美轮美奂

【误例】当2小时41分钟的全片结束时,众媒体仍沉浸在影片的美轮美奂中,甚至忘记了鼓掌。

(《半岛晨报》2009.12.24)

【解析】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礼记》:“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在,美哉奂焉。’”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属误用。

【正例】静谧、优雅、奢华、品味,这些美轮美奂的豪宅仿佛世外桃源一般,给予喧闹的城市一丝幽静。

(人民网2009.12.29)

七、明日黄花

【误例】在正统文化的前堵后追和口诛笔伐之下,“恶搞文化”终于落入昨日黄花、风光不再的尴尬境地。

(中国新闻网2008.12.18)

【解析】“明日黃花”最常见的错误是写成“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古人每逢重阳都去赏菊花,过了重阳到了第二天,菊花就没有用了,所以“明日黄花”有过时之意。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正例】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所谓的“热词”转眼即成明日黄花。

(《解放军报》2009.11.13)

八、首当其冲

【误例】作为HDMI高清输出的普及者,纽曼多媒体播放器A16HD自然首当其冲,成为HDMI全高清最佳人气王,热卖程度前所未有。

(泡泡网2009.12.08)

【解析】当,承担、承受。冲,交通要道。比喻先受到攻击或遭受到灾难。不能理解为“冲锋在前”或“首先”。

【正例】经费短缺,乡村教育首当其冲。

(《中国青年报》2009.10.31)

九、莘莘学子

【误例】又到一年开学时,众多莘莘学子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天极网2009.09.09)

【解析】莘莘,众多的样子。因此,“莘莘学子”前面不能再用“众多”“广大”来修饰,后面也不能跟“们”。

【正例】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女排的夺冠让莘莘学子从心底里发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呐喊。

(《人民日报》2009.09.28)

十、炙手可热

【误例】如今,中文域名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人民网2009.12.14)

【解析】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出自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食物,背离了本义。

【正例】因孙宋联姻,并以《总理遗嘱》见证人之一的身份而跻身于民国政坛的宋子文,又因蒋宋联姻而成为民国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上一篇:编制整改方案下一篇:奇妙的圆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