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精选10篇)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1

1.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的反应,2.分解反应: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4.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两个化学反应属于以上四种反应中的哪种呢? 很明显,他们不属于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将化学反应分为上述四种反应类型,显然不能涵盖所有化学反应。

下面,我们再思考第二个问题:请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角度分析 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一类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刚才,我们是从得氧与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下面,我们将从化合价的升降这个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同样还是这个化学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习题,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下面我们完成这个表格:

那么,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看这个图:首先,置换反应

。。。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2

一、学会“磨”课

1. 精备课

新教师要上好公开课, 一要课前加大知识储备, 博览群书, 才能打好丰厚的底子, 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古人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讲的是做事情必须打好基础的道理, 同样道理, 新教师备课前应该认真地作好知识的储备。二要在教材上下大工夫, “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对于一个新手教师来说, 尤其要认真备课, 反复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并要有预测学生的反映和教学效果的能力。新教师在开公开课前必须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 这样才能不断开拓知识领域, 掌握必要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科学成就。新教师知识丰富了, 方能得心应手, 讲解自如。久而久之在今后的备课中学会了如何注意教材的“缝隙”, 即潜伏在教材深处不易察觉的“隐蔽点”;学会了如何把握知识的“障碍点”“闪光点”, 这些内容往往隐藏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引爆点”, 常常能发挥意外的作用。那样, 新教师不仅不害怕学生生出“节外之枝”, 而且会积极给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氛围, 引导学生提问。

在备课中, 新教师不仅要将教材烂熟于心, 更要融入个性化理解, 力求体现自己独到的见解, 将教材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自然会有信心有办法把课上好;这样在今后的课堂上新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真正使学生有所获。事实上, 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 是一种力图完善, 精益求精的过程, 它需要新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2. 勤试讲

新教师开公开课前离不开试讲, 试讲对上好公开课很是关键。多试教, 实践是检验教学设计的标准, 试教和磨课课堂教学进步的捷径和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即使是一个最成熟的教案, 每次讲课都必然会有一些小小的意外, 反复试教磨课的过程, 其实就是教师逐步熟悉学生, 熟悉他们语言和思维的过程。它可以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 也可以通过试讲后学生的反馈, 对课堂进行优化, 特别是其指导老师的建议。试讲, 它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你的这堂课。另外, 新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 通过试讲学会灵活的教学机制,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句话, 教师要磨自己, 而不是磨学生, 要多试教, 从而发现问题。尝试一课多试, 一课多研, 认真进行试教, 反复修改教案, 能集自己所长和他人智慧, 做到把平时的课堂教学精华在教研组中推广, 开课前多试教肯定会给你带来不小的帮助。

3. 多请教

“磨”课仅仅靠自我打磨是不够的,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在工作中难免会存在着许多的困惑, 那么对于一些没经验的新教师来说, 在他们上课之前应请有经验的老教师给予指导和培训。新教师常常有种“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 对于自己的缺陷和课堂不足缺少一双“雪亮”的眼睛, 因此就需要他人来帮我们进行矫正和手术。一个人仅凭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相对于有人指导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去做事情, 肯定是后者做起来更事半功倍。指导师从设计理念到整体构思, 从每一个提问到每一句过渡语和总结, 从学生评价到课程资源的生成利用, 反复推敲, 不断修正, 陪你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成长之路。一方面“逼”你反思纠错, 另一方面“助”你成长。当然, 指导并不是给一个固定的模式让你去照抄照做, 但最好是讲一下指导老师本身的经验, 去给新老师一个思考、理解和运用的过程, 我想这样做起来, 会使新的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大的进步。因此, 新教师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害怕别人笑话。要正确认识自己, 不行就不行, 以积极的态度, 老实诚恳地向老教师学习;将积累的经验, 吸取的教训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

二、享受公开课的过程

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 也是在做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许多教师深有体会:如果没有公开课,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 公开课是锻炼新教师心理素质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 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成熟度、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能力在课堂中都会作用于学生客体, 起到正面或负面作用。可是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由于年轻好胜, 听课的时候, 特别希望得到表扬;但如果领导的评论击中了要害, 或者感觉到有听课老师的“指指点点”, 就会好几天陷于不快, 像得了一场病。就是在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 新教师逐渐克服了曾经的率性而为, 开始精密计算40分钟的使用效率。“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确实很辛苦, 但是新教师的课堂却在不断的“整顿”和“敛容”中变得更加漂亮。若教学在充分准备、巧妙设计的流程中行走, 不待人夸, 你自会感到成功的愉悦。上公开课, 其实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 其中有准备的紧张, 更有展示的兴奋。这就像过日子, 如果没有客人, 可能会终年粗茶淡饭、散淡随意, 正是那经常光顾的客人, 使得你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

三、学会教后反思

1. 关注评课

课后展开“研讨式”评课对新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评课的第一环节少不了教师自评, 新教师在授课结束后, 面对同行和专家评述自己的教学。自评的内容包括对教材的分析, 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以及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自评中新教师将学会如何更客观地审视, 冷静地分析, 如何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抓住教学中的得与失, 有重点、有层次地进行评述。把“评课”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就必须提供教师自我评价的机会, 鼓励和帮助教师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培养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评价更少不了互评, 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互评, 集中反馈, 这种多向信息交流, 为新教师提供了更多改进教学、全面发展的方法与策略。互评中老师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 剖析和研究, 针对不足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 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互评的过程, 又是评课教师相互学习吸纳、借鉴反思、提升专业素养的过程。它打开了教者和评者相长的通道, 开启了教学智慧的大门。另外, 评议时善于发现新教师的闪光点,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对于新教师的不足之处, 坦诚指出, 并给予帮助指导, 促其进步。互评是指点教师教学迷津的钥匙, 会使教师受益很大, 能促使教师深刻反思、快速成长。课后点评是新教师成长的快车道, 新教师将在评课中不断进步与成长, 和优秀教师共享心得、共同提高。

2. 关注教后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 教后反思的重要性。教后反思的关键是学会思考。思广则能活, 思活则能深, 思深则能透, 思透则能明。新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 总结课堂得失, 反思教育教学成败, 清理工作思路, 并及时地记下疏漏之处, 以及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 时间一长, 你就会在无意中惊奇地发现, 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 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 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促使自己的成长, 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新教师通过长期的积累、不断的反思, 将自己点点滴滴的感悟, 集腋成裘, 总结成自己的教学经验, 并将经验提升为理论, 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实践+反思=双赢, 反复地实践和不断地反思, 教师与学生在各方面会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双赢。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一位优秀的教师, 当别人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了那节好课时, 他的回答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新教师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 需要不断耕耘和收获, 而“只有在投入中感受到自己变化成长时, 才会成为一个自觉自主的探索者和创造者”, 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公开课就是我们每个新教师进行探索和创造的重要载体, 它是新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是提升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的“灵丹妙药”。你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你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 当你蓦然回首, 就会发现在公共课的舞台上, 你所成就的, 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 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人生。公开课的精心设计是必须的, 就如人生, 没有精心的策划, 是不可能达到完美的。

摘要:公开课, 对于新教师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开课的设计过程, 有助于加强新教师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理念;公开课的实施过程, 有利于新教师教学手段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提升新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自豪感。备好公开课, 做足公开课, 每一个教师都能实现飞越。

关键词:公开课,新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肖川.名师备课经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数学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 篇3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到达“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目标。笔者认为应有如下准备:

1.心理准备

一线教师天天在课堂上课,上一堂课不足挂齿,公开课何惧哉?因而教师要勇于和乐于承担公开课,要把平常的每一堂课当作公开课,这样公开课也就成了平时的课了。教师要以平常心态上课,相信自己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2.知识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应对这节课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清晰的了解,对于有些背景,知识需要查资料的一定要查资料。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同时又能很好地为本节课堂的教学服务。

3.课前环境准备

在上公开课前一定要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否则会对牛弹琴或者是不着边际。如果是借班上课或是送课下乡,更应给对学生或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对周边及所使用的教具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将新课程理念贯穿课堂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一节课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因而整个课堂应贯穿新的教育理念。

1.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是上好课前提。公开课要设置一些情节让学生轻松、愉悦。设置的问题应开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参与度。

2.展示学生

数学课上很多的知识,需要学生探究,这时教师应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能力。

3.深入学生中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因而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一起讨论,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注重逻辑,思路清晰

数学体现了逻辑美和严谨美,因而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过渡语言优美自然,给学生和观课者美的享受。

四、分配好时间,灵活调度

学生不喜欢拖堂的教师,因而教师应把握好时间,毕竟听课教师的时间也是很宝贵的。在下课前一两分钟时,应“刹车”,做好小结与回顾。

五、设计好板书

好的板书能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和美的感受。因而课前一定要有板书的预设。切忌课件代替板书。

六、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可用多样的方式给学生评价,如,丰富的语言赞美、掌声、肢体的动作等等。

基础部新教师试讲制度 篇4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严把“上岗”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及基础部的具体情况,制定新教师试讲制度。

试讲人员包括:

1. 已具有教师资格并从教多年的调入教师;

2. 具有教师资格,拟在本院开课的行政人员;

3. 尚未取得教师资格,但已接受教师资格培训的新进硕士研究生。

二、试讲一般应在开课的上一学期的第十六周进行。在此之前,试讲教师向教研室提出试讲申请,报办公室。办公室组织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学术委员会委员、院督导员组成试讲听课小组参加听课、评课。

三、申请试讲的教师,应教学态度端正,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教师在试讲前必须了解教学计划、该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熟悉本课程教学大纲,研读所制定的正式出版教材和相关的参考书,并以此为备课依据,编写电子教案、讲稿。

四、根据试讲结果,由院听课小组提出审核意见。试讲效果好的,可以担任主讲任务。没有通过试讲的教师,不安排其担任该课程教学任务。经过一学期的准备后,可再次申请试讲。

五、通过试讲的教师,任课前应完成一个学期(至少2/3以上)的讲稿或教案以及1/2以上的习题,并填写好教学日历。并在教学工作中应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基础部学院教师试讲申请表与听课小组审核意见,经院长签署审批,加盖公章后备案存档。

七、各教研室应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使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该学科专业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指导,并注意继承和发扬我院优良的教学传统和特色。指导教师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时做出评价和指导。指导教师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其工作业绩与职聘相联系。

八、部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每学期应对试讲后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跟踪检查。

九、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部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师公开课总结 篇5

第九周是我们学校公开课周,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在教学准备、讲课方式、教学互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它让我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r/n

一、要懂得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热情。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就会很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课堂中,思维活跃,对教师所提问题会做出很快的反应,师生配合能呈现出较好的效果。/r/n

二、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r/n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教师就应调节自己的心态,要带着平常心走进课堂,把众多的听课教师也看作是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会以良好的状态去上这节课。/r/n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r/n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r/n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r/n

2、自学指导不具体,教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教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教师包办代替了。/r/n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更加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在教学中,如果能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好的话,我们的教学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以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视和把握,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r/n

【相关文章】公开课心得体会/r/n

在这次,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在教研室老师的大力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之前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先备好课请老教师点评,在教研室上了一次再请老教师点评,最后课下再跟其它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逐步改进完善,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不同这处,从教学流程上来说也了解了不少,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老师的点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r/n

1、首先,准备是充分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没有把握好,这就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课堂艺术.虽然老师在上面讲得激情飞扬,但是学生没有达到效果的.这与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有所违背,因此在师生互动上还得多下功夫./r/n

2、其次,教学难度也不是很大,对教材的重难点的把握上还不是特别准确,这还得多听有经验老师的课,从而针对本班制定一个符合本班的教学计划./r/n

3、再次,教学语言不严谨,语言不很标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注意自己这方面能力的训练./r/n

教师公开课总结 篇6

这次活动,是我校本学年度的一次大型教研活动。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研室非常重视,共同进行了统一部署,校领导们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而且从繁忙琐碎的行政事务中抽出时间亲临课堂,参加观摩,与有关负责同志交流听课感受。率先垂范的行为,增强了授课教师讲好课的信心,激发了全校教师努力钻研课堂教学的热情。

这次活动还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他们对这次活动满怀期冀,满腔热情,揷缝听课,认真做听课记录,表现了青年教师虚心好学、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除此之外,民汉、青蓝结对子老师,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教学工作中已有建树、在教学研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的老教师们,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用宽容的目光审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行为,用宽容的耳朵倾听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之音,表现了他们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热切关注,对学校教学工作长远发展的真诚关心。

总之,这次活动,参与度高,涉及面广。总计听课人次在200人次以上,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感染力。这样的教学环境,为授课的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的平台;这样的教学氛围,催人奋进,使所有的青年教师倍受鼓舞。

另外,为了使这次活动获得圆满成功,各教研组和各备课组组长,做了许多琐碎的幕后工作。他们安排并及时公布讲课日程,组织签到,课后统计各种数据,收授课教师的共案、反思等。积极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所以此次活动,是是全体四中人群策群力、同心同德的结晶。

二、授课评价

承担这次任务的青年教师们,虽然多是初涉教坛,但都是勤学好问、勇于实践的佼佼者,还有一小部分三十多岁、在教学上有一定经验和实力的骨干教师,他们珍视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展示自己风采的宝贵机会,精心选题、思索思路、制定方案。忘我地钻研教材,博采众长,虚心请教。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不同的教学特色,在我校教学改革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

理科(数学、化学、物理)最大亮点是注意解题思路的引导和点拨,教师不搞“一言堂”,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说明解题思路,教师点拨后,难度较大的例题由教师突破,难度较小的由学生自主完成,难度适中的教师点到为止,关键部分让学生放胆操作。注重学生训练和师生互动。通观这几节课,亮点很多,教师扎实的功力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驾驭教学程序轻松,从解题方法的运用到解题规律的总结衔接自然,例题设计有难易梯度及针对性,题型多样,题量适中,注意开启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足的是,教师略显紧张,不能按新课型要求全面放开学生,同时也没有特别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案组织的并不是非常到位、经典,语言表述详略度把握得不是太好,往往超过预计的时间,教学流程显得有些急促。

文科(语文、外语、政、史、地)教师能够有效的结合课标与考纲及当地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切实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讲授和归纳过程条理清晰、结构严谨、透彻细致、引例典型、实际,训练扎实,形式多样,或师生共同练习,或学生独立演练,或学生板演,或介绍解题思路,对表达准确、流畅的学生给予赞扬,对思路紊乱、答案错误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缺点是,师生互动主要是一问一答式、自问自答式,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教师总是说:“现在给同学们两分钟的时间”,但实际上这两分钟“形同虚设”。因为教师仍然在不停地说,忽略学生的合作探究。另外教态略显拘谨,有的教师动作有些随便,比如斜靠在讲台上等。

整个过程别开生面,生动活泼,所有教师始终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充满激情,尝试改革,关注运用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启发或暗示,教态大方,动作到位,自然得体,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相对来讲,学习热情高,学习兴趣浓,气氛活跃,学生活动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热烈而有序,活跃而充实,既有预设的程序,又有即兴的表演;既有课前的准备,又有临场的发挥。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学程序紧凑,推进合理。

三、总体建议:

总的说来,活动参与的教师们都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他们在教学中都体现出了一定的个性特色,展示了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显示出了可喜的发展势头。建议他们在坚持自己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实效,深入探索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上,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开合自如。教师所要做的,更多的应该是交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教师精讲,学生多练,学生参与面广,课堂气氛活跃。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习题,充分挖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闪光点,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才契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

另外,上课时,不宜在讲台上或过道里频繁地走动,应保持相对的稳定。还有要把课件和板书结合起来。

四、寄语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7

最近听了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倒数的认识》。 整堂课上得行云流水, 每个教学环节的处理, 都能看出教师的用心所在。 这是个长年执教高年级教材老师所上的课, 因为教材中每一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或难点, 教师在课堂中都能有效布控, 从容解决。 从这节课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男教师所特有的睿智与幽默, 上课条理非常清晰, 有条不紊, 没有多余的废话。这也是我一直希望能达到的高度。

不过在这节完美的课中, 老师还是出现一个失误。教育教学永远是个遗憾的艺术, 所有再精彩的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教者将昨天学生的预习作业与课堂练习同步进行, 边练习边指导, 当出示一位学生的作业时, 教者问道:“我为什么给这个学生打错呢?” (同时示题1/11× (11/1) =1) 对于学生所填的11/1老师给予学生一个“×”。并说明这里就写成11, 以后遇到此类题目都要写成整数。教师绝对化的语言让学生与听课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想, 老师想得出最适合写法是有必要的, 但是11/1的写法本身并没有错误, 只是一般情况下, 我们并不这样写。教师用绝对话的语言与一个鲜红的“×”给所有的学生设置了关卡, 只此一路别无他法。无独有偶, 在学生继续练习的过程中, 竟然也有一题与练习中出现的情况是一致的。这时教师瞠目结舌。教者是机智的, 因为此时刚好下课, 老师想借机过场了。但是这个班的学生反应却很快, 不停追问老师这种情况怎么办。这让教者很是尴尬。如在平时, 教者可以直接将自己的意见继续贯彻下去, 但现在有很多老师在听课, 他不能轻易否定教材中出现的情况为错。如果认为教材有错, 那么他需要绝对的权威证明教材有误, 但是他不能这样说。因为11/1本身并没有错, 只是习惯上我们并不这样书写而已。教者的绝对语言在此出现了致命一击, 这个突发状况的产生, 至少让人清楚教者在备课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 教师受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 为防止学生今后出现类似于11/1的情况, 就强行将这一可能出现状况提早掩埋掉。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者将这一环节进行强化, 鲜红的“×”与教师绝对的语言, 让学生清楚明白了教者的意图。第二,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整理、疏通时忽视了练习题的设置情况, 未曾预料到教材中竟有与自己意见相反的习题。至此教者发现自己刚才的话语说得太绝对了, 意识到11/1本身不是一种错误, 而自己刚才在讲解过程中, 由于语言的使用不当, 使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偏差。但此时又不知如何回头了。我想, 此时老师如能及时承认自己刚才言语中错误成分, 换种说法的话, 学生肯定是允许的, 你的尊严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通过这件事, 让我想到,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应注意自己教学语言的处理。 有些事物的存在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 而是习不习惯、适不适合的问题。 面对此类问题, 教师要慎用语言, 不要将事物绝对化。 例如:有的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运用中, 经常会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要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一定要知道什么? 学生在老师多次引导下, 往往就会说, 要求这个问题, 一定要知道底与高, 其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有时并不需要一定知道底和高, 如果告诉你底与高的乘积, 也能顺利算出某些图形的面积。 这种教学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 却不被广大教师注意到。 教师的语言往往带有指导性与方向性, 一旦被学生接受, 如果不能及时修正, 则往往会成会学生今后学习中的隐患。 因此, 教师面对自己所说的话一定要思虑再三, 不能为了消灭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就将教学语言绝对化。 这种做法好比杀鸡取卵或饮鸩止渴, 这种做法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直接隐患, 是埋藏在教者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结, 一种教育理念。

摘要:教师平时在教学中, 应注意教学语言的处理。有些事物的存在不是对与不对的问题, 而是习不习惯、适不适合的问题。教师要慎用语言, 不能将事物绝对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教师的语言往往带有指导性与方向性, 一旦被学生接受下来, 如果不能及时修正, 往往会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的隐患。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8

公开课的网络定义是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教师参加,是教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3552635学经验的一项有益的研究活动。北师大教授裴娣娜指出,公开课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当时开设公开课的目的和对象都很明确,即请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为高师院校学生作学科教学的示范课,属于职前培训的性质。20世纪80年代初公开课走入中小学,成为中小学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公开课教学又称“观摩教学”,是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供教师与有关人员观看、聆听并进行评析的教学活动。其目的为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改革试验。

当下公开课往往被用在教师优课评选、职称评定、竞争上岗、招聘教师以及学科组教研活动中。一所学校每学期一般开设1—2次,很少学校把它作为经常性的活动来开展。实践表明,如果能把公开课作为一项“常态课”来抓,形成一定的运行机制,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那么对教师专业成长、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体育公开课的开设,把组织公开课教学作为“常态课”来对待,形成制度化。每人每周都要安排体育教师开设公开课。实行“城乡联动”,由县教研室体育核心备组负责。各学段的核心组成员都是由县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或者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每人分片包干,具体负责集中备课的时间及地点、公开课的时间安排、听课人的确定、评课的时间及地点、月总结报告的撰写等。学期末由教研室统一组织,进行“大比武”。对成绩突出的核心组成员进行表彰,对成绩排后的核心组成员进行末位淘汰。对每一位体育老师、每一所学校都要考核。考核结果通过教育局网络平台向大家公布。

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来我县指导体育教学工作时说过,公开课不应局限于学校中的少数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来上公开课。不分年龄大小、不分职务高低,让全县的所有体育教师“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教学方法上鼓励“百家争鸣”、在教风上鼓励“百花齐放”,使公开课成为一条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每位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反思这样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认真程度,将直接影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一、备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有人曾形象地把公开课比喻成一个“舞台”。我们为每位教师搭建这样的“舞台”,让教师们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一名教师要想把公开课上好,就要去准备,就要去思考。如果我们没有设这样的“舞台”,那大家很可能随便几句“小调”一堂课就能过关,也无人问津。有了“舞台”教师们就要练真功夫。“练功”的过程,就相当于我们为上公开课思考、准备的过程,也就是备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为准备一节公开课,不知要去查多少资料,不知要去请教多少人,不知要对教案修改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创新,不练这些真正的“功夫”,哪来台上精彩的“一分钟”呢?所以说,备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二、压力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原来,很多学校公开课主要是由经验丰富的体育老教师上,年青体育教师除非是极其优秀的才有机会。大多数的年青教师无缘公开课。学校不给机会,自己也不积极参与,无任何压力。有的学校做法相反,年青的体育老师需要锻练,上公开课,而年老的就无缘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要求人人都要上公开课,周周都要有公开课,让全县的所有体育教师都有机会,从而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给他们挑担子,给他们加压力。每位教师都有天然的惰性,如果没有压力,平时的“常家课”一般是过得去就行,很少说哪位老师为准备一节课而几天日不甘食、夜不能寐的,大量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而要上公开课就不一样了,从决定上公开课之时起,大脑就开始紧张起来了,每时每刻都在为如何上好公开课去思考。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了甚至是寝食不安,彻夜难眠。表面上看这些教师是增加了负担,其实这种负担对教师是必要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正是这种压力才使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资源、教学资源和才智资源,较快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听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我们组织的公开课,在核心组成员的安排下,分片所有体育教师人人参与听课,大家把听课看成是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的好机会,同时也是硬性要求。所以老师们个个谦虚谨慎,全神贯注,听、看、记、想,全面结合,以便最大限度地捕捉到授课者教学的闪光点,起到取人之长的目的,学会“拿来主义”。

四、评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

“井底之蛙”怎么也不知道天有多大,“闭关自守”永远也不可能有发展。“上台表演”是一大进步,“表演结束”还要听听观众的意见,听听专家的意见,这才是更大的进步。这节公开课成功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是亮点,哪些地方还显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等,专家和同行们评课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实践证明,近年来通过公开课的历练,我县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特别是教学能力提高最大,专业化素质成长惊人,一大批优秀教师正是在这无数次开设公开课的成功、失败中慢慢成长成熟起来的。近年来我县体育教师中获国家二等奖一人次,省一等奖8人次,省二等奖20人次,省三等奖5人次,市一等奖20人次,二等奖30人次。各级各类论文发表或获奖总数500余篇。

参考文献:

[1]王桂江:常态课\公开课\观摩课的定义及其关系 宝坻教研 2010-09-08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9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寻找生活的切入点

新课程强调“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材设置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搭建一个知行合一的桥梁,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因此,上好公开课,备课非常重要,要做到“三备”。

1.备课标。课程标准是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由最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而成,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中更科学。教师在上课前只有熟悉课文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备教材。(1)立足教材,抓住重点。教材重点是教材内容中的关键性知识,学生理解掌握了关键性知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如讲授《情绪是可以调适的》一课时,先讲教材中的老奶奶发愁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老奶奶为什么发愁,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知识的重点情绪与个人态度的关系。(2)教材中的事例和社会热点相结合。教材中的事例都具有代表性,在教学中运用教学事例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知识。但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背景环境,除了讲授教材中的事例外还可以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的共鸣。如讲授《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课时,谈到经济制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引入当下比较热的淘宝、网购等说明经济制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3)拓展教材要求新。以课堂学习内容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如教学《礼仪展风采》一文后,发动学生走向社会。在与人交往中展现自己的礼仪风采,使之把课堂教学效果延伸到家庭,扩展到社会。

3.备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都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绪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快捷,特别是我校少年班的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是多角度的,和一般的学生的看法又有不同,甚至有时候会有出人意料的答案。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会比较偏激,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总的来说,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过于偏激的看法给予引导。

二、课堂与时政相结合,搭建课堂和生活的桥梁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之后,与当下的时政相结合不但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而且便于知识点的理解巩固。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现阶段的学生在这个时代中通过网络、媒体等渠道大量收集信息,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运用身边发生的时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提高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课堂教学中,我大量引用当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现实问题和时政热点,开展时事演讲比赛或课前讲新闻等形式灵活地教学,以刺激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善用教学媒体,提高课堂实效

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地感知更多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坚强,怎样做才可以坚强,我播放了军人在接受军训的画面,通过直观的画面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坚强,有效地解决了学习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我认为多媒体要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所以课件的制作不用太华丽,以实效为主,事例要经典、得当,贴近学生生活。

四、运用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要上好一堂公开课,课堂上的习题的设计非常重要,既要符合时代的特点,又必须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把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焦点结合到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练习中边巩固知识点边体会相关时事,接受相关信息。

新教师试讲公开课 篇10

一、课堂结构

这是一节《生活与哲学》复习课, 内容涉及第一至第五课。教学中, 教师设置了五个环节———

导入 (略)

展示:学生代表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知识结构, 师生讨论选出较好的一份。

质疑:就着知识结构, 教师请学生把自己对知识理解上的疑问提出来, 先由学生解答, 然后由教师点拨、提升、拓展。

应用:这个环节教师给出两个理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 让学生联系实际, 教师适时点拨。

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解决了哪些困惑, 知识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三条主线、即自己、社会生活、建设。

二、分析点评

1. 美好的愿望, 无奈的放弃

精彩的导入给听课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只见教师拿出一把不锈钢小勺请学生看, 说他要用意念把这把小勺折叠起来。随着教师摆出一副“运气”的架势, 勺子果然被折叠了起来。教师问学生, 这是他的意念让勺子折叠了起来吗?学生议论片刻后, 教师开始讲解:这就是哲学中怎么看待意识的作用的问题, 涉及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这个关系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产生了不同的哲学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回答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教师告诉学生, 上述就是哲学一至五课的主要内容, 他请学生梳理一下知识结构,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派代表展示。

教学到这里, 一切正常。而后执教教师将如何通过教学设计的实施落实新课程理念呢?笔者急切地等待着……

众所周知, 配合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自治区的新课改实验, 教育部于2004年制定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 其中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重视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是新课程标准阐述的第二、第四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成长的特点”, 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开放性”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 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把新课程标准的这两大理念归结起来, 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单向注入的教学模式, 把学生成长的特点、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变成重要的教学资源, 注重教学过程的即时“生成性”, 在学生的生活关切点、思维困惑点、价值冲突点上展开师生、生生互动, 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 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显然,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关注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和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 强调的是“生成、生本和开放”。

执教教师在其教学设计中展现出来的高度开放, 已给笔者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没有太多的预设, 学生展示的成果、提出的各种质疑都不在教师的课前预设之外, 说明执教教师注重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生成, “生成、生本、开放”已成为执教教师的美好的愿望, 这些都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生本”的教育理念。应该承认, 与传统的预计课堂相比, 高度开放的课堂, 徒然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很多不可预测的东西, 使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大大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这一点) , 适应和驾驭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修养, 这种修养不只是专业理论知识的修养, 也包括教学实践的修炼, 更包括教师个人生活经验的累积。敢于上这样的课的人是值得钦佩的!但可惜的是, 执教教师在对学生质疑的处理中, 反映出教学修养不够和专业功底薄弱的缺陷。

如当一位学生提出形而上学为什么叫“形而上”而不叫别的什么东西时, 执教教师既没有回答学生的提问, 也没有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 只是置换了问题, 反问学生:“谁能说明什么是形而上学?”而当另一位学生提出的“为什么规律是永恒的”问题引发同学热烈的讨论后, 执教教师仅仅作了如下点评:“规律的客观性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因而是相对的、暂时的。”这个点评充其量只是对书本观点的简单重复。

直面学生提出的“形而上学为什么叫‘形而上’”的质疑, 执教教师为什么对问题作出置换处理?这是教学机智的体现吗?而对学生“规律永恒吗”的质疑, 执教教师始终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以笔者的判断, 根本原因, 是执教教师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形而上”, 也不敢确定能否说“规律是永恒的”。这些不是教学机智, 而是一个无奈的结果:抱着“生成”“生本”“互动”“开放”的理想走进课堂的教师, 因为学科理论修养的欠缺, 最终还是放弃了“生成”“生本”“互动”“开放”的过程, 转了一个圈, 重又回到由教师主导教学的老路上去, 背离了新课程理念。

2. 追求真理, 却远离了科学

新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的第三个基本理念时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 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 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就告诉我们, 新课程标准反对把思想政治课上成纯粹的知识课, 但也绝不主张思想政治课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既然新课程理念下, 思想政治课不能弱化基础知识的教学, 那么同其他任何学科一样, 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必须注重科学性, 包括所传授的知识本身和传授知识的方法的科学性。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因此, 哲学理论、观点的正确性首先取决于其概括和总结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性, 哲学理论、观点的产生首先取决于相应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是否具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假如你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和事实, 你就不应该去试图概括什么, 否则只能是一种主观的推测, 科学虽然需要推测, 但推测却不就是科学。政治课教学必须保持科学性。

可惜, 在学生合作探究“意识与人、动物”的关系时出现了令人扼腕叹息的一幕:教师点评, 说人因为科技的进步变得愈来愈懒惰, 当有一天人离开了劳动, 就会丧失意识, 说不定坐在课堂上学习的就会是一群小狗小猫!

小狗小猫或者说是动物没有意识, 这是基于现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自然界 (人类已知的) 发展的事实得出的结论,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在没有相反的知识和事实的前提下, 这个结论依然是正确的, 是不能被推翻的。而该教师的点评却在告诉学生, “小狗小猫也会有意识”, 尽管按这位教师的说法这是在将来而不是现在, 信口一说, 当即远离了科学性。

讲求科学,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肯定也是该执教教师的教学目标, 但执教教师的一番话最终却还是远离了科学, 是学科常识的缺失?还是方法的错误?也许两者都有!但归结起来, 还是源于教师素养的不够。丧失科学性就没有新课程理念可言!

三、反思启迪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阐述的基本理念, 对每一个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从这节市级公开课和平时的课堂教学看, 教师现有的专业素养与新课程理念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 践行新课程理念, 教师必须加速专业成长进程, 尽快提升自己的专业修养, 根本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离开有效学习和努力研究, 我们只能与新课程理念渐行渐远。

1. 努力学习学科知识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增强政治敏锐性, 深刻认识和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本质, 这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 也是自己作为政治教师教学的依据。我是政治老师!首先是因为我懂得马克主义理论并能正确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社会现象, 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2. 用心研究课堂教学改革

上一篇:军训心得体会个人感悟1200字下一篇:早安心语励志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