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精选12篇)

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 篇1

范例一:

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

4月 14日凌晨 7点 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房屋大量倒塌,道路损毁,桥梁断裂,山体滑坡 „„

“4.14”地震给玉树同胞造成巨大创伤,截 至 4月 19日上 午 8时,玉树 地震 遇 难人 员 已达 到 1944人,失踪 216人,受伤 12135人(重伤 1434人),15000户 民房倒 塌,有 100000灾 民需 要转移安置。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只有爱才是人 类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看着无数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哀思。

灾害无情人有情,一方受灾,八方支援。在此,学校 少先 队特发起 “让 爱温暖灾区人们的心”活动。我们 倡议 :老师、同学们,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收集 起 来,把卖废 品的钱捐给灾区人民,尽自己的一份力。向比我们更 困难的灾民奉献 自己的爱心,受灾的同胞传递一份力量,让他们 看到生的希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一起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范例二 :学生上网正成为时代潮流,但有部分中学生因日夜沉溺于虚拟世界。浏览不健康网页,荒废了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为此引发了对中学生上网的不同看法。请你据自己的看法,为他们草拟一份关于文明上网的倡议书。

关于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倡议书(标题)

亲爱的同学们(对象):

为了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原因),使我们广大的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目的),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要求(依据),特提出如下倡议(具体措施):

一.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帮助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二.做到文明上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光顾不健康的网页。

三.要节制上网,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不沉溺电脑 游戏、网上聊 天之 中。

四.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接受父母、老师的监督,不随意约会网友。希望同学们能以健康的心态上网,做一个自觉遵守“网德”的好学生。

XX校团委

XX年X月X目一

答题技巧

1.格式

其格式通常有标题、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五项内容。

1.标题。一般直接写“倡议书”三个字,也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上述范例中的标题。

2.称呼。写称呼是为了明确倡议的对象,一般要依据倡议的对象来选用适当的称呼,如上述“亲爱的同学们”(第二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也可不用称呼,但要在正文中指出。

3.正文。(第三行空两格书写)(1)原因:主要指明提出倡议的原因。如范例中的“为了避免网络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

(2)目的:如范例中的“使我们广大的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3)依据 :主要是写出与倡议主题相关的文件精神或法律法规。如范例中的“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要求”。

(4)内容: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 要写明要求倡议对象做到的具体事项,如范例中的①至④。

4.结尾。倡议书的结尾要表明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如范例中的“希望同学们能以健康的心态上网,做一个自觉遵守‘网德’的好学生”。

5.署名和日期。在结尾的下一行右下角写明发出倡议的单位或个人称呼,并另起一行在署名对应下方写好 日期(考试中不宜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或姓名,要居右,如范例中的“XX校团委”)。

二、注意“四要”

1.观点要正确。为了确保倡议书得到他人的积极响应,设计倡议书时必须做到观点正确,即肯定什么、反对什么,并且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以道德为准绳、以 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为宗旨。

2.条理要清晰。正文部分必须依次写明对象、原因、目的、依据、内容。具体内容部分应采用分条、并列的方式写,这样往往能让人一目了然,如范例就做到了这一点。

3.要有鼓动性和感召力。倡议提出的目的就是希望人们积极响应,投身于某项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它必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感召力。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认识上的共识,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行动上。

4.篇幅要适宜。一份倡议书因过于冗长使别人不愿意读,那还有何意义呢?再者,考场上时间有限,正文最好控制在200字左右,下表就将具体的字数限定细化了一下,以便学生在考场上较好地把握。

练习某校开展“共铸诚信学校”活动,进行诚信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抽查人数50人)

抄袭作业 考试作弊 言而无信

从来出现 203424

偶尔出现 151016

经常出现 156lO

请你根据调查结果,为“共铸诚信学校”活动写一份倡议书。

【参考答案】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们学校仍存在不诚信现象。为了加强校园诚信建设,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同学们诚信的优良品质,特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1.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诚信意识;

2.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

3.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言而有信,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以诚信为做人的准则,诚信于人,诚信于己,让诚信永驻心间!

××学校.

X年X月 X日

中考模拟:

1.学校将开展“我们一起来读书,共同用好第四餐”主题读书节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12分)

(1)请你为本次“读书节“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用对偶句式。(2分)

(2)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读书节“开幕式上的倡议书初稿中的一段话,请你帮助修改,并提出建议。

A.有这样一句读书的名言:“”B.期中考试已经过后,我校即将开展“读书月”活动。C.目的是想让同学们都受到文字的熏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D.我们倡导读书,因为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阶梯。我们倡导读书。E.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飞翔吧!让读书伴随我们一生,启迪我们一生,激励我们一生!①请你帮助她选择一则读书名言填在A句横线上。(2分)

②B句有一处错误,请你加以修改。(2分)

③请仿造D句的前一句完成后一句话。(2分)

④E句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可将“”一词改为“”。(2分)

方法小结:

1.格式规范。’

倡议书的格式分为五部分:标题,要写在文章正中央,可以直接为“倡议书”,也可以是“关于××的倡议书”;倡议的对象,要顶格写。倡议向谁发出,倡议对象就写谁;正文,是倡议书的主体,一般包括原因、目的、依据、措施、希望等内容;署名;日期。

2.观点正确。

观点正确是倡议书得到他人积极响应的必要前提。反对什么、肯定什么,都要以道德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

3.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倡议书的正文要条理清晰。一般情况下,在正文中原因、目的、依 据为一段;措施要分条写,有三四条措施即可;希望为一段。

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 篇2

一阅读步骤教学

1. 现代文阅读教学

第一, 粗读文本。对于一篇文章, 首先浏览全文, 然后再进行如下两个步骤: (1) 解决生字词, 尤其是关键字词, 生字词要做到会读、会写、能释义; (2) 理解文章大意, 主要是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 读题 (指文章的标题) 。没有哪篇文章标题是信手拈来的。每一篇好的文章的标题都是作者反复推敲斟酌后拟定的, 一定要搞清楚文章标题与文章主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 了解作者。任何一位作者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会把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得更客观更准确。同时, 一个成熟的作者会有自己的写作风格, 熟悉一些作者对理解文章很有帮助。

第四, 认准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征、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文章的结构、文章的顺序以及文章所要表现的侧重点都不同。不同文体作者的写作技巧也会不同。所以要判别文体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地理解文章。

第五, 文章的脉络。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 理清文章的思路, 这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读通、读透文章。

第六, 精读。这一步要读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弄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清晰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当然, 有些文章更倾向于整体把握, 不要教条主义, 把文章生硬地切割开来理解。

第七, 细读。细读就是要细腻地品味文章, 体味文章的字、词、句、语段, 包括语法、句法、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和作用, 还可以进行相近、相似或相关联文章的比较阅读。

第八, 拓展延伸。很多文章不仅具有历史意义, 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古为今用”是我们读书应有的态度和收益。所以需要适时、适度挖掘分析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还可以指导学生模仿习作,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 阅读理解因人而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阅读本身存在着主观因素, 要注意尊重原文, 尊重作者的本意。

2. 文言文阅读教学

第一, 会读然后背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区分古今读音的不同, 要注意句读停顿, 要注意特殊句式, 还要注意语气词以及相关的语气。熟读成诵不仅是为了考试, 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第二, 释义。古今义的差别, 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 固定用法、特殊句式的掌握, 搞清楚这些, 疏通了文义, 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

有了以上两点为基础, 结合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就可以很好地阅读文言文了。

3. 诗歌阅读教学

无论是现代诗歌还是古代诗词, 阅读教学的关键都应从诗歌自身的特点入手。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体现在于诗歌的语言特征以及诗歌独有的格式特征。诗歌的内涵丰富, 知识点很多, 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作后盾, 要求学生理解透彻是不现实的。所以, 目前诗歌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名家、名篇、名句的默写以及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因此诗歌阅读教学主要是在整体理解诗歌主题基础上的熟读背诵。

二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也可以说是应试技巧, 是指在语文考试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更准确、有效地答题。这个解题技巧主要是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技巧。文言文和诗歌的阅读解题主要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知识迁移, 这个技巧也可以适当借鉴。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简言之, “答案在文中找”,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1) 初读全文, 尽可能多地从文中获取有效信息; (2) 浏览所有的问题, 然后带着疑问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再读文章; (3) 解决问题, 在文中找出每个问题的答案。当然, 这个过程需要分析、需要归纳, 还需要知识的迁移。有些问题的回答还需要依靠平时的积累, 甚至是跨学科的积累。

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 篇3

明确阅读题解题型

1、记叙文

(1)全文讲一个故事,只讲故事。一般在A篇,如果短,就当看小说一样看下去,考验你词汇量的时候来了!看完以后一般就能选出来了,这里只是需要注意细节题看到类似于“__为什么要__”的题,就返回去,把那里的情节再细看一遍。这样一篇3分钟必须搞定。

(2)半篇讲故事,半篇议论。一般会引申出一个道理,遇到这种题先把故事部分看完,用大概30秒想他要解释什么道理。然后不看文章了,看题。只看题目不看选项,一般会有类似(1)的题目,马上选好,然后,看故事下面的那一段,只看一段,然后你大概就知道是什么道理了。后面的题可能会是概括道理,猜词之类的题,比如,看到“__应该是下列的什么词”,你就翻回去看那个词,联系上下句,跳过那个词,自己想应该是什么,然后和四个选项比对。

(3)全篇在讲一件事,但不是有情节的故事。这种文章就先看开头一段,再直接看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直接找有关的段落再看。

2、说明文

(1)启事。这种有点像广告,一般会讲一种活动之类的,文章自己就会小标题分清。这类是送分题。

(2)事物说明。比如谁谁谁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用途之类的,这种题也不难,按顺序来,单词认识就OK。

(3)事件说明。举个例子,二战时期某个战役的大概流程。这种题考的一般是细节题,细心点就好。

3、议论文

议论文其实没什么好讲的,主要就是逻辑问题,能看懂就行。

阅读理解做题技巧

(1)单词。一直在强调单词,这是砖瓦,是必备的。高考3500绝对够用了,不是说限制你们,人往高处走嘛,但是,3500还不会,最基本的意思都没搞定就不要好高鹜远。这里说的搞定是像quite和quiet必须能分清,而且每一个意思必须都知道,翻译的时候也要会变通。

(2)句子。最基本的句子不说了,讲讲长难句。遇见很长的句子,首先,把它的定语部分和状语部分先括起来,就是先不看。就用中文来举例,狠狠地吓坏了我支撑生命的活跃跳动着的小心脏。划去定状,就是吓坏了心脏。这样,主干就抽出来了,一篇文章就能快速阅读了。类似的还有后置定语,插入语。

(3)读文章。一篇文章,不能全读完再做题,浪费时间,首先首段必须看,就明白一篇文章的目的了,然后再看题目,先不看选项,明确要问什么问题,就直接在文章中快速浏览找相关段落,再迅速抽取主干,返回题目答题。

高考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汇总

不同题型如何解答?

(1)问答题。一般在记叙文中出现,就是“__为什么要__”或者“__在哪”之类的问题,很简单,不要手贱就OK。

(2)计算题。这类题出现的很少,一般在说明文里面,比如介绍了一个活动,然后大人一天多少钱,小孩一天多少钱,题就会问你史密斯一家夫妇,小孩一个3岁一个8岁要掏多少?这类题建议在草稿纸上画出大概提纲,醒目一点,分类细一点,画成表格,然后把特殊情况标上,比如平常怎么样,周末怎样,然后就根据题目来把符合条件的圈起来,在加减乘除就行啦。

(3)细节题。这种题一般考验你复杂句简单化的能力,上面讲过了。然后细心一点,把题干分好,主语要怎么样,就关键找主语。

(4)词义猜测题。把原文中的词抠掉,根据上下文猜这里要表达什么,然后和原文比对,意思相近即可。

(5)代词题。举个例子:原文:汤姆着手解决它。题目:它指什么?ABCD应该翻译好,然后带回原文,比如你先看A,汤姆着手解决学员裁剪问题。然后你看上下文,离原句不远的地方,文中说,学员饱和是问题,需要裁剪。这样你就选对了

(6)逻辑判断题。他会问“__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文中是不会详细告诉你的,就找他的蛛丝马迹,推理一下。而且一些很不可能的选项就能看出来,不解释了。

中考英语解题方法及技巧 篇4

中考英语解题方法及技巧3:阅读

一、细节事实

新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对这种“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的方式就是细节判断。这类题在阅读理解题中占据半壁江山,做好这类题是确保基础分的关键。同时,弄清细节,正确获取信息,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因此,要特别重视做好这类题。

1、细节事实题题干常见的问句形式

1)True or NOT true 是非判断类型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nsidered a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2)特殊疑问词提问类型How many……?What/who/when/where/how/why……?

3)排序题类型Which of the orders is correct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4)例证题类型The author gives the example in……paragraph in order to ……

5) 表细节概念题类型:……the most / ~est …………the only ……

2、细节事实题的解题方法:

做这类题的一般方法是先要找出题干或是选项中的关键字,一般为数字、大写或人名地名,再通过scanning快速确定该细节在文中的出处(信息源),仔细对照题干要求,排除或选择。命题者在出这类题时惯用“偷梁换柱、张冠李戴”的手法来迷惑考生,即对原句细微处做改动,截取原文词语或结构进行改造,因果倒置,把A的观点说成B的观点等。所以正确理解题干和信息句的意义是关键。细节事实题还要十分注意句子的非主干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这些成分都是出题者常进行误导的落脚点。

是非判断一般都遵循对照选项进行“三对一错或三错一对”的判断。若该信息句是长句或难句,要学会找出其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结构,正确理解信息句的意义。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所答是所问,不要受到惯势思维的影响,习惯性地去选择正确的细节事实,切记要弄清问题,不要所答非所问。

例证题一定要注意以for example……,such as……等关键入手处,找出细节出处。排序题要先仔细观察选项,找出首尾相同的选项分组,进而通过具体细节信息比较进行排除和选择。细节题一定要仔细审题,弄清题干所需。特别需要提醒的是,选项中出现有most (级)、the only、all(所有)、none(全否)修饰的细节,都具有绝对性,选择判断时要慎选。

二、主旨大意

此类题型用以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或中心思想的领会和理解能力。其中一类题型为主旨问题。

1、主旨大意题题干常见的问句形式

1)主旨句设问类型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ly talk about?We can conclude / learn from the passage that ……

2)标题选择类型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

3)作者主旨意图类型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Which can expres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2、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方法

主旨大意题一定要注意文章的首尾两段。如果首尾两段的主旨表达是一致的,那么文章的主旨便是两段重复表明的语句内容表达。找出选项中与归纳的主旨表达重复最多的选项即为答案。如果首尾两段的主旨表达不一致,则需要观察文章的段落篇幅量是倾向于首段或是尾段,从而确定主旨段落。在此过程中,观察篇幅量只需跳读文章段落的首句尾句即可,无需细读段落内容,以节省时间。如果文章只有一段,则注意文章的首两句及尾句,然后用以上的方法确定主旨句。

此外,标题选择即为主旨句的压缩表达,注意抓住主旨句进行主要词汇的提炼,把一个句子提炼为几个关键词,即是对主旨大意进行概括归纳的标题。而作者意图表达必须通过归纳中心主题才能找到,通常体现为advise,convince,present,propose,warn等。

三、推理判断

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注意原文出现的语句不是我们做出的推理判断,而是原文给出的细节信息,所以原文语句不能选。判断时对已知的事实仔细评价后做出的合理决定并非决定,要对事实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有时还需借助常识进行判断。

推理判断题分两种,即对细节的推理和对主旨的推理。主要以We can infer / imply /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that ……等进行提问。解决此类题要注意,一是与原文相同的细节不能选,二是文中没有出现的细节不能跳出文章做推断。解题过程中只要注意上述两点,再结合做细节和主旨的方法,即可以做出推理判断题。

四、词义猜测题

词义猜测是利用上下文语境对某些生词、难句做出推测和判断。该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因而,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范围。常见形式有:The word / phrase…… means / refers to……From the passage,we can infer the word……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What does the word…… in paragraph……mean?

高考数学必考热点及解题技巧 篇5

必考知识点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注意:运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关键是熟记公式,我们不仅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抓住公式的特征,如角的关系,次数关系,三角函数名等抓住公式的结构特征对提高记忆公式的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抓住了公式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在解题时观察分析题设和结论等三角函数式中所具有的相似性的结构特征,联想到相应的公式,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必考知识点三、二倍角公式的正弦、余弦、正切

【应试技巧点拨】

1、利用诱导公式求值:给角求值的原则和步骤

(1)原则: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

于利用角的变换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利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的原则和要求

(1)原则:遵循诱导公式先行的原则,即先用诱导公式化简变形,达到角的统一,再进行三角函数名称转化,以保证三角函数名称最少。

(2)要求:①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②结果要求项数尽可能少,次数尽可能低,结构尽可能简单,能求值的要求出值。

3、利用诱导公式证明三角恒等式的主要思路

(1)由繁到简法:由较繁的一边向简单一边化简。

(2)左右归一法:使两端化异为同,把左右式都化为第三个式子。

(3)转化化归法:先将要证明的结论恒等变形,再证明。

6、三角函数的化简、计算、证明的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一角二名三结构。即首先观察角与角之间的关系,注意角的一些常用变式,角的变换是三角函数变换的核心。第二看函数名称之间的关系,通常“切化弦”;第三观察代数式的结构特点。基本的技巧有: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分析及解题技巧 篇6

1. 考查目的。

完形填空是对一篇语意完整的短文有目的地挖出一些空白,造成信息链的中断,让考生在重新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常识,对每个空格的被选选项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分析判断,从中选出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使重新建构的文章主旨鲜明,文意畅达,逻辑严密。

2. 选材要求。

(1) 280—320词长短的文章。

(2)体裁以记叙文和夹叙夹议的文章居多,同时也会考查到议论文和说明文(2009年议论文,2010说明、记叙和议论结合)体裁更趋多样化,对考生的阅读面和理解、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3)从题材上看,多选用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事例或道理。

(4)短文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具有知识性的同时有时含有较深的寓意、哲理,容易使习惯于字面理解的考生失误。

(5)难度起伏不大。但也不排除有些年度难度陡增的情况,如2007(智力)、2010年(夫妻间的真挚感情)。

3. 考查特点。

(1)突出语篇的理解,20个小题中有三分之二的选项考查语篇理解;逾越句子层次的选项占一半多。

(2)首句不挖空。

(3)选项设置不考语法。

(4) 20个选项以实词为主。

4. 挖空角度。

(1)根据上下文的角度。

(2)根据词义及词的用法。

(3)根据词语搭配。

(4)根据逻辑推理或常识。

5. 命题预测。

(1)题材、体裁、题型设置及选项设置将继续保持以前的特点。

(2)材料将继续选用英语文化背景下的文章。

(3)纯语法题将会继续减少,对语法的考查将体现在考生对长难句和一些语言现象的理解上(特别是状语从句的连词)。

(4)生词量有增无减,对词汇的考查将体现在考生克服或选项中的生词障碍上,同时文章中和选项中都会体现一些常用词义的延伸和拓展的考查,还会增加结合上下文情景及背景知识进行词义辨析的题目。

(5)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将体现在正确的英语思维能力、合理的推理判断能力、高度的概括全文大意能力及准确地把握论点从而解决词义辨析题的能力上。

二、解题技巧

三种思维能力:抓准主旨、透析文意、理清逻辑

三大解题步骤:浏览、细读、验证

1. 浏览全文,抓准主旨。

考生在答题时,不要急于看选项、找答案,应先通篇浏览短文,掌握文中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发展的脉络情节。只有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大意后,考生围绕大意去阅读、预测、推理、判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抓住了主旨,一些干扰性强、容易使人犯想当然错误的选项也就会迎刃而解。

注意:要充分利用首句的标示作用。

第一句往往是全篇的关键句,首句一般不设空,它有概括和预示全文大意的作用,是据以判断文章体裁并预测全文主旨、大意的突破口,常含有解题和理解文章的有用信息(when, where, who, what, how等) 。

2. 细读全文,透析文意。

(1)看清上下文,找准定位词。

充分利用文章的上下文和前后句,找到对选择有提示作用的词或句。这些词有时可能是同义词或反义词。例如:

1) Some parts of the water are very shallow.But in some places it is very.

A.deep B.high C.cold D.dangerous

根据转折连词but的提示,所填入的词应与shallow相反,因此答案为A。

2) Mrs.O’Neill askedquestions and she didn’t scold us either.

A.no B.certain C.many D.more

and是一个并列连词,either为副词,用在否定句或否定词后加强语气,由此可以确定所填的词也应是一个否定意义的词,因此答案是A。

注意上下文的内在联系,是做好完型填空的保证,而断章取义,就题论题,忽视前后文的信息提示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信息提示有时出现在前文,有时出现在后文,有时出现在本空所在的句子,这些都需要学生在做题时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储存信息,边读边注意前后联系,这也是第一遍通览全文的主要作用。

例如:(2007高考题中的come to, friendship, commitment等)

(2)通顺逻辑,寻求搭配。

注意固定的搭配,包括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及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同时要根据内容选择正确的短语。例如:

Here’s a fellow who just walked into a bank and helped himselfso much money.

A.for B.by C.to D.of

表示“自取,随便拿”这个意义的短语是“help oneself to...”,故答案为C。

(3)牢固掌握重点单词词组词意、用法及语法知识。

例如:(NMET 2007)...If you can say to a friend,“I got my feelings hurt, ”49“You hurt my feelings, ”you are going to be 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much faster.

A.other than B.rather than C.or rather D.or else

本题考查的是四个词组的区别,other than(除了),rather than(而不是),or rather(更确切地说),or else(否则),根据上下文这里应填B。

“Give me a hand, ”he shoutedhe got near the boat.

A.while B.till C.for D.as

四个选项都可以表示时间。while强调一段时间内进行的动作,常与进行时连用;till表示的是动作持续到某时或到某时才开始;for表示的是动作持续了一段时间;as连接的是一个与谓语动作几乎同时发生的动词。答案应选D。

(4)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选项。

有时,选项中所给的四个词为表示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连接性词语,它涉及到文章的起承转合、上下连贯。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如转折关系、让步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增补关系、比较关系及对比关系等。

常见的承接语有and, but, however, so, therefore,等等。其中for one thing...for another...等连接词表示列举;First...and then, First...Next...Then...Finally...用来按次序描述时间发生的过程;anyhow, still, though, although...表示让步关系;therefore, so表结果;because, since, due to, owing to...表原因,等等。

It has been many years since I was last in LondonI still remember something that happened during that visit.

A.and B.for C.but D.as

根据句前的many years和句后的still remember答案应选表示转折的连词but。

(5)了解生活常识,确定相关知识。

(Immediately, ) the officers jumped into their cars and rushed to thehospital.

A.animal B.biggest C.plant D.nearest

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人们的第一个反应是到最近的医院就医,因此答案为D。

...you (1) 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By agreement, this is the point where a new day (2) .

(1) A.see B.cross C.are D.are stopped by

(2) A.is coming B.is discovered C.is invented D.begins

“the international dateline”是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人们所规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越过,它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答案分别为B和D。

3. 全面验证,理清逻辑。

考生在选项填完后,一定要通读短文,从整体上检查结构、语义及逻辑是否一致,上下文衔接是否合理;如果做完以后,对文章的线索、脉络及主旨寓意没有“明朗”的感觉,而是似懂非懂,犹如“雾里看花”,那就证明你对文章的把握还有问题,那就更要认真复读全文,验证答案,从内在逻辑入手,明确文章表层含义的同时,更要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仔细推敲整篇文章的逻辑,结合文章推断作者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是否准确地把握了文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等,从而对部分答案进行重新理解和修正。有的学生做完以后,不加核查便草草收场,常会让明显的错误从眼前跳过,造成不应有的遗憾。

三、几点建议

1. 多掌握一些固定搭配,包括固定短语和习惯语法等,如:get hold of, take advantage of, kill time, make way for,等等。

2. 词语辨析,表面上是语境中词语的语意选择,其实是考查词汇的运用能力。

3. 熟练的语法知识,主要包括从句的引导词、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平行结构、倒装结构、强调句型、情态动词、虚拟语气、动词时态和语态等。尽管近年来单纯考查语法知识的题很少,但熟练的语法知识不但可以有助于快速理解文章的句子结构和大意,对解题也很有帮助。

4. 注意行文逻辑。要加强对上下文逻辑关系的理解,如转折关系、让步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增补关系、比较关系、对比关系等,以及对转换词语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5. 前后语境,注意培养结合全文结构和中心思想,根据常识和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推理的能力;熟悉前、后制性设空和语篇设空的特点。(所谓后制性设空,是指设空的答案由未读过的下文决定;如果设空的答案由已读过的上文决定,则为前制性设空;需要综合上下文而定的答案,则为语篇性设空。完形填空的设空答案有的由一个句子决定,有的由相邻不远的句子决定,还有的则由语篇内容综合决定。)

高考历史解答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篇7

六种题型

1.叙述型

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

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

说明型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

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

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

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

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解题技巧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历史因素方面: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主观因素方面: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

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简答题的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篇8

现将做简答题的解题技巧和应试策略归纳如下:

1.读懂问题,查找线索。为了减少或避免在内容错误上失分,考生可先读懂问题,后浏览全文,并在文中标出问题中的线索词,以保证其答案至少在内容上能够做到完整无缺。

2.语言简练、准确,概括性强。为了不致于忘掉字数限制,考生可将答案写在试卷提供的横线上,一条横线对应一个字,也可采用一些小技巧进行形式上的浓缩,比如,可利用缩写,将could not缩写为couldn’t;把两个词合成一个复合词,比如double-worker;尽量用词或短语代替句子,尽量用简单句代替复合句等。当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使自己的语言有概括性,比如:对同类现象找出共性,进行概括。

3.学会抓关键词。一篇文章的关键词构成语篇的精髓,抓住了关键词,不仅有助于理解文章,而且表达上也能言简意赅,正确选用关键词比自己去组织答案要准确、简练得多,也省时省力。年6月简答题的第1题,就是从原文中找到了一个关键词survive使答案准确而简练。

4.注意提问方式和答案的协调性。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求有不同形式的回答,不能仅仅为了答案的简洁而忽略了问题与回答在形式上的对应。例如:就目的提问,答案就应当用表示目的的用语,如for短语,不定式短语;就原因提问,答案就应当用because of短语或 because从句;提问词是what,只能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名词性从句来回答。掌握这一原则有助于增强考生回答题目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篇9

一、开拓思维,明确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选择题不同于一般传统题,它不需要写出解题根据和解题过程.现在的初中数学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项选择,就是在四个选择项中把其中唯一的一个正确答案选出来,这就决定了它的解题思路既有直接思路,又有间接思路.换一句话说,它的解法既有直接法,又有间接解法.如果学生能从题目实际出发,大胆去猜想,去筛选,去判断,做到用最简便的方法去求解,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素质教育的主导者,教师要努力克服在长期传统教学模式上形成的定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要把数学的精华———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放到首要地位,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解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下面以典型例题为例加以说明,把初中数学选择题解法归纳成以下五种,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1. 直接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通过推理、演算、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例1:关于x的方程3x2-2x+m=0一个根是-1,则m的值是 () .

A.5 B.-5 C.1 D.-1

解:把x=-1代入原方程, 解得m=-5, 故选B.

例2:二次函数y=ax2+bx+c, 如图1所示, 则点在 ()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由图像可知, a<0, c>0, >0, 得b>0, 即>0, 故选B.

2. 筛选法(排除法).从题设的条件出发,把不正确的选择项逐个剔除,最后剩下的一个便是正确答案.

例3:若a、b是实数,则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 () .

A.若a≠b, 则a2≠b2 B.若a>∣b∣, 则a2>b2

C.若∣a∣>∣b∣, 则a>b D.若a2>b2, 则a>b

解:举反例,如取a=-2, b=2,即a≠b,但a2=b2筛去A,取a=-2, b=1,可剔除C、D选项,故选B.

例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一组对边平行, 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D.一组对边相等, 而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解:以等腰梯形为例,可剔除A、B、D选项,故选C.

3. 特殊值法.选取条件上允许的特殊值(或图形),进行检验,选出正确答案.

例5:直线AB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点P位置如图2所示,坐标为P (a, b),那么().

A.a-b>0, a+b>0 B.a-b<0, a+b>0

C.a-b<0, a+b<0 D.a-b>0, a+b<0

解:由题意,可令a=1, b=-2,可否定A、B、C选项,故选D.

例6:若a、b、c都不为零, 但a+b+c=0, 则的值 () .

A.-1 B.0 C.1 D2

解:此题若按传统方法进行通分, 将非常麻烦, 并且不易求解, 若采用特殊值法, 则能起到化繁为简的作用.令a=1, b=1, c=-2.代入原式得, 故选B.

4. 逆推法:假设供选择的答案成立,则从此答案出发逆推,检查逆推的结果是否与题设条件一致,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7:在同一坐标系内,函数y=ax+b与 (ab≠0)的图像的形状大致是().

解:假定A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A.

假定B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但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矛盾,故排除B.

假定C成立,从一次函数图像可知a<0, b>0,则ab<0,从反比例函数图像可知ab<0,故选C.

例8: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cosA=cosB B.cosA=sinB

C.sinA=cosB D.sinC=sin (A+B)

解:假定A一定成立,则∠A=∠B,但只有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下才成立,故选A.

5. 图像法.根据已知条件,作出相应的图形,利用图形选出正确答案.

例9:已知四个函数:(1) y=-x; (2) y=x+1; (3) y=-; (4) y=-x2,其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函数共有()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可把各函数图像一一画出来如下:

从图像可知,只有y=x+1这个一函数,其y值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而第3个函数,虽然分别在第二、四象限,随x的增大y也增大,但若分别在x轴左右半轴各取一点x1、x2,可知x2>x1,但y2

例10:点A (1, y0)、B (3, y0)是二次函数y=ax2+bx+1的图像上的两点,那么当x=4时的函数y值是().

A.0 B.1 C.2 D.3

解:不妨令a>0,画出左图,直线x=2是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当x=4时的y值与x=0时的y值相同,令x=0可得y=1,故选B.

三、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首先,上述几种解法是初中阶段常见的几种解法,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也可以多法并用,有些题也可以一题多解.其次,我们不要把选择题的间接解法看成是投机取巧,认为是“不正道”、“靠不住”的,而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充分吸收和利用信息,有效快速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反映.

下面再举两例.

例11:若实数a、b、c满足a2+b2+c2=9,代数式(a-b) 2+(b-c) 2+(c-a) 2的最大值是().

A.27 B.18 C.15 D.12

解:本题若按传统方法,不论是解题思路,还是具体解法,对于一般初中学生来说,都是难度很大的.若冲破思维障碍,讲究技巧,则能提高解题速度.

解法一(直接法):

由a、b、c为实数,而(a+b+c) 2≥0,又a2+b2+c2=9,则

原式=2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2+b2+c2) +2 (ab+bc+ca) ]=3 (a2+b2+c2) - (a+b+c) 2≤27

故选A.

解法二(特殊值法):

令a=1, b=0, c=,则原式=(1-0) 2+(0+) 2+(-2-1) 2=1+8+8+4+1>18,故选A.

例12:如果关于x的方程x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那么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m>0 B.m≤C.0

解:若把直接法与筛选法同时使用,可节省不少时间,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而△=1-4m>0,即m<对照选择项,满足m<,用筛选法可筛去A、B、C,故选D.

若用直接法做到底,则要:两根为x1、x2,则由两根之差的平方小于1,则(x1-x2) 2=(x1+x2) 2-4x1x2=1-4m<1,得m>0结合上面m<.故得0

这里要用到韦达定理,而这后半部分正是本题的难点,这也充分说明,若多法并用,则能化难为易.

由此可见,初中数学选择题,具有知识覆盖面广,阅卷速度快,且可减少评分误差等优点,又是中考和竞赛的基本题和常见题,可见分量不轻,且这些题一般都属于中低档题,所以学生要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要开拓思维,讲究技巧,才能又准又快地解题,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1, (8) .

[2]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J].数学教学通讯, 2003, (1)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及方法 篇10

不过,如果发现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则可以先掌握其主要信息,理顺文章的思路,再看短文后的题目。有时你会惊喜地发现,一些在读文章时并没有完全理解的地方,在看到提问时反而能理解清楚了。

2、英语阅读理解先看题目再做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做那些对你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你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反复回看该题所涉及到的文章中的段落,努力找出正确答案。

3、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答题。这种方法对于科技小品、人物介绍、历史故事等有一定的效果。当你并不完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但你却知道文章表达的是什么方面的内容时,不妨利用你已知的知识进行猜测,也许这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篇11

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图解法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

因果联系法,就是这种联系将地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联系起来,既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和人文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有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通过根据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由因导果或由果溯因来判断。应注意两点:一是确定因果联系类型,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溯因;是一因一果、一因多果,还是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二是获取图文信息,并条用知识行进思维链接,确定四选项与题干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常用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排除法

此法常适用于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识记类题目。因为该类题目一般具有叙述不全、半对半错、前后不照应等特点。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并有一定的难度。排除时先将题干与选项结合推敲,利用已有的或隐含的条件去逐步排除表述有误和不完整的选项,去伪存真。如识记类选择题典例:从选项入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规律一边审题一边排除,直至得到正确选项

方法2、图形和辅助线法

对于一些计算类或推理型的图文材料选择题、无图考图或图形不能准确表达题目含义,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在图上做出一些辅助线实现解题。常用于等值线类和无图考图类题目

方法3、瞻前顾后、前呼后应法

多问组合型试题注意前后题目的相互印证。因为该类题目一般是在呈现一张信息量丰富的图表或信息量较大的材料的基础上,设计若干个相关问题,其中存在前边的题目可能成为后边题目的条件,也可能存在后边的题目成为前边题目的信息等,其综合性特别强,着重考查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解题时应注意宏观本组全部题目,前后简单分析,特别是对于第一个题目难以拿下时,考虑一下后边的题目是否与前边的题目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方法4、选优法

创新是高考的显著特点,有的试题涉及内容可能陌生,解决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在解题中先把一定错误的选项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选出你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选优即选出你认为最合理的,在做选择题时,即使能快速得出答案,最好也对剩余的选项进行分析,以免由于疏忽造成不必要的错误,因为有时所选答案表述正确但并非是该题的最佳答案,此法与排除法有相近之处

方法5、比较法

有时为了考查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综合评价与对比分析能力,设计两个区域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相似的,如对地形、气候、水文等进行比较,在解答时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干所涉及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从相关的角度仔细比较找出其异同点,结合题干要求,整合做出判断

方法6、层层递进、寻根探究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组合排序类题目,特别是有序组合题目,解题时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从现象到本质,如本质属性、根源于联系等,了解其发展与对策,层层递进,寻根探究,直到找出答案。也称逆向思维法,即从现象入手,按照事物发展与认识的基本规律沿某一条主线步步深入,探索其发展的渊源,从而得出答案。

方法7、选项对比法

这种解题技巧适用于考生对题目不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情况。当考生在阅读完试题题干和所有选项后,如果发现选项中有内容或者特征大致相同的,就可以将其排除掉,并保留那些差别较大的选择项,再将剩余的选项进行比较、判断,最终确定符合题意的答案。

方法8、第一印象法

对于某些试题,考生在读完试题和选项之后,脑海中就蹦出来一个想法:此题就选某项。但静下来仔细分析一番后,却又不知道该选什么好。这种情况下,考生可以先用其他的技巧进行解答,如果仍无法正确选项,可将第一印象的选项选出。虽然这种技巧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往往正确率是最高的。

方法9、大胆猜测法

这种技巧只有当考生运用其他方法均不能找到试题的正确答案时才可使用。将这个技巧写出来是为了给行测考试争取更充足的时间,避免考生在这种无从下手的试题上过分深究,从而耗费太多的时间并影响答题情绪,导致思维的混乱。

倡议书练习题及解题技巧 篇12

1.Tomorrow is Tom’s birthday.Have you got any idea____the party is to be held? (08陕西)

A.what B.which C.that D.where

解析:根据观察可知, 这是一个同位语从句, 并且正确的理解应该为:你知道聚会在哪儿举行吗?因此从句部分并不完整。故选D项。

2.Could I speak to____is in charge of International Sales please? (09全国卷I)

A.who B.what C.whoever D.whatever

解析:审题得知, speak to后缺少宾语, 并且可以判断出后面的宾语为一个宾语从句。而且这个宾语从句本身也缺少主语, 并且指人, 故排除B、D两项。又因为说话人并不知道:具体哪一个人负责国际销售, 因此是不确定的。故选C项。

3.____was most important to her, she told me, was her family. (08山东)

A.It B.This C.What D.As

解析:首先理解句意:对她最重要的东西是她的家庭。宏观上看, 是主系表结构。并且主语部分是一个句子, 该句子也缺少主语, 指物, 故用What。

4.The last time we had great fun was____we were visiting the Water Park. (08天津)

A.where B.how C.when D.why

解析:由句意可知, 表语从句需要when才完整, 否则无法理解整句话。

解题技巧:认真体会语境, 分析从句部分是否完整, 以此来选择相应的引导词。

二、用“时间数轴”解时态题

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时态题, 用数轴来理解将更为直观明了。在这里, 对“时间数轴”作一下简要介绍。

1.She stared at the painting, wondering where she____it. (09重庆)

A.saw B.has seen C.sees D.had seen

图表解析:

故答案为D项。

2.By the time Jane gets home, her aunt____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 (05天津)

A.will leave B.leaves C.will have left D.left

图表解析:

当Jane到家的时候 (发生在将来) , 她的叔叔已经飞往伦敦了。到将来某个时候为止已经发生完成的动作, 我们使用将来完成时态, 故答案为C项。

三、利用疑问词在句中的作用解题

1.——What should I do with this passage?

——____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05重庆)

A.Finding out B.Found out C.Find out D.To find out

解析:根据分析, What疑问词在这个疑问句中作do的宾语。因此, 第二个人的回答的内容重点应该是do what, 即句子“I shoul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省略形式, 故答案为C项。

2.——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we worked. (07山东)

A.that B.there C.which D.where

解析:很多学生看到这个题, 感觉很困惑, 不知道选A项还是D项, 因为如果只从句子结构分析, 则两项均成立, 一个是强调句型, 一个是定语从句。但是, 我们在仔细体会语境之后, 会发现:第一个人是针对地点进行提问, 故第二个人的回答重点是where, 因此, 我们选择定语从句较为合适, 突出了重点。而用强调句型则曲解了整个语境。

四、where引导的定语从句 (从句中缺少抽象的地点状语从句)

1.Life is like a long race____we compete with others to go beyond ourselves. (09重庆)

A.why B.what C.that D.where

解析:在此题中, 定语从句修饰抽象的地点名词race;从句部分缺少地点状语in the race, 故选D项。

2.——What do you think of teaching, Bob?

——I find it fun and challenging.It is a job____you are doing something serious but interesting. (09北京)

A.where B.which C.when D.that

解析:在此题中, 定语从句修饰抽象的地点名词job;从句部分缺少地点状语in the job, 故答案选项A项。

解题技巧: (1) 定语从句中一般缺少主语、宾语或状语。如果主语和宾语都不缺少, 观察一下是否缺少状语成分。

(2) 这类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不表示具体的地点, 而是在头脑中可以想象出来的抽象的地点名词, 如position, situation, point, stage等。因此, 我们的认识不可僵化。

五、对虚拟语气的考查

1. 情态动词+have done (表示对过去的虚拟或推测)

(1) He did not regret saying what he____did but felt that he it differently. (09江苏)

A.could express B.would express C.could have expressed D.must have expressed

解析:根据对内容和语境的理解, 我们得知此题考查对过去的虚拟, 因此排除A、B两项。D项表示对过去的肯定推测, 故答案为C项。

(2) She____have left school, for her bike is still here. (08天津)

A.can’t B.wouldn’t C.shouldn’t D.needn’t

解析:根据句意, 本题考查对过去的推测, 故选A项。

2. 含蓄的虚拟语气

(1) But for the help of my English teacher, I____the first prize in the English Writing Competition. (09福建)

A.would not win B.would not have won

C.would win D.would have won

解析:but for意为“要不是”, 在这里引导对过去的虚拟, 相当于if I had not had the help of my English teacher, 故答案为B项。

(2) Thank you for all your hard work last week.I don’t think we____it without you. (08山东)

A.can manage B.could have managed

C.could manage D.can have managed

解析:without意为“如果没有……”, 在这里引导对过去的虚拟, 相当于if we hadn’t had your hard work, 故答案为B项。除了without和but for以外, 还有otherwise, in case, for fear等可引导这类虚拟语气。

六、巩固练习

1.News came from the school office____Wang Lin had been admit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09四川)

A.which B.what C.that D.where

2.As his best friend, I can make accurate guesses about____he will do or think. (08上海)

A.what B.which C.whom D.that

3.____wants to stay in a hotel has to pay their own way. (08浙江)

A.Anyone B.The one C.Whoever D.Who

4.The traditional view is____we sleep because our brain is“programmed”to make us do so. (07上海)

A.when B.why C.whether D.that

5.——I’m sorry.I____at you the other day.

——Forget it.I was a bit out of control myself. (08江苏)

A.shouldn’t shout B.shouldn’t have shouted

C.mustn’t shout D.mustn’t have shouted

6.What a pity.Considering his ability and experience, he____better. (08江西)

A.need have done B.must have done

C.can have done D.might have done

7.I have reached a point in my life____I am supposed to make decisions of my own. (09浙江)

A.which B.where C.how D.why

8.——What are you anxious about?

——____.

A.If we succeed B.That we can succeed

C.Do we succeed D.Whether we can succeed

9.The hotel wasn’t particularly good.But I____in many worse hotels. (08北京)

A.was staying B.stayed C.would stay D.had stayed

答案:C A C D B D B D D

解析:1.同位语从句中不缺少任何成分, 故选that, 且不可省略。

2. 宾语从句中缺少do和think的宾语, 故选what。

3. 主语从句中缺少主语, 并且指人, 具有不确定性, 故选whoever。

4. 表语从句中不缺少任何成分, 因此, 用that引导, 且不可省略。

5. 由题意可知, 表达对过去虚拟“当初不应该……”, 故选B项。

6. 由题意可知, 表达对过去推测“也许做得更好”, 但把握性并不大。故选D项。

7. 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oint, 并且从句中缺少抽象的地点状语at the point, 故选B项。

8. what在问句中作介词about的宾语。所以, 选择的答案也可作about的宾语, 因此, 故选D项, 即“I am anxious about whether we can succeed.”的省略形式, 在这里whether不可用if替代。

上一篇:佛教的人生智慧下一篇:心里团训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