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精选7篇)
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就可以看出来,优秀率达到了 25%,但及格率下降到 45%,特别是不及格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 50 分以下。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时安排
金秋只为硕果来,大地丰收时,正是我们又一个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打开新局面,面对新形势,重新确立起点,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新一学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创出新业绩,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执教能力有新的起色,特制订本计划。
一. 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情况分析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较差。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不少数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需要教师督促,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绝大多数学生不具有。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因此,本学期的工作难度大,任务繁重.但为了学生,必须树信心,力争出佳绩
三、本学期教材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 第二十四章:圆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四、本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所在学区的专业知识的相互联系,既要重视教学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的体验过程。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计划在即将开始的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一个周左右的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又担任九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程的教学又要考虑下学期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的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注意时间的安排上,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比较好,但是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有些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一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具有或不够重视,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指导思想:
通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22章:二次根式;
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24章:图形的相似;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五、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一、探究性化学知识的积累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单质、氧化物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如对氧气、氢气,主要考虑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和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对单质碳的学习,一般从木炭的颜色、状态、吸咐性以及可燃性、还原性等角度考虑。对金属铁的探究,一般从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生成物氢气的可燃性、亚铁盐溶液的颜色等方面考虑。对金属铜的探究,主要考虑铜的颜色;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铜绿;在氧气中燃烧能够得到氧化亚铜、氧化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猜想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硫气体,并通过生成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不同的氮的氧化物等。对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铜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虑它们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硝酸反应生成物溶液的颜色进行探究性教学。
如右图,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红磷作为固体反应物, 它们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利用过量的红磷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生成新的固体物质, 使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小 (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 气体的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变化, 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这一实验中, 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 气体压强变小。假如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 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 因此, 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 实验就会失败。
二、探究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操作及装置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训练和巩固应该掌握的化学知识。在研究实验现象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比较容易理解,如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就说明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有两种,一种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种可以进一步燃烧,并观察到蓝色火焰;对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不是如书本所述为准确的2∶1,氧气的体积总是偏小,通常解释为氧气具有微溶性,而实际水电解未生成氧气前氧元素还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消耗,这方面知识虽超出了初中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要升华学生的知识,就必须深入探究,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对初中生少见、富有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如对铜是否能与浓硫酸反应,如果反应后能生成气体,气体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这样,从生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如,某班同学,通过上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实验总是有误差,他们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后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同学们产生了各种猜想:甲同学可能是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也可能是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也可能是因为他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他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在上例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通过分析,学生们的想法就得到了证实,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得以激发。
三、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生活而学好化学,是化学新课程体现的重要理念之一。九年级化学教材有许多新情景材料的探究习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的意识,使之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如家庭小实验,可以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由此,他们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通过全家总动员,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有利于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碧溪中学 林海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教学任务,并积极组织学生以《PK中考》为蓝本进行中考复习备考,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两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但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 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教学难度不大,多属于“知道”、“了解”的层次,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每位教学要按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要注重教学反思的书写。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特别是要处理要落实好《中考精典》的教学任务。
4、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教学,确保实验操作考试学生顺利过关。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 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①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排斥。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在支架上,用另一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也互相排斥。
②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
思考: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可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可用“—”表示。根据刚才的实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库仑是一个比较大的单位。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上所带的电量,大约只有10-7库仑,一片带电的云上所带的电量,大约有几十库仑。
(3)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验电器 A、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B、检验方法:检验时,把物体与金属板接触,如果物体带电,就有一部分电荷传到两片金箔上,金属箔由于带了同种电荷,彼此排斥而张开,所带的电荷越多,张开的角度越大。
演示实验: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金属箔片张角的变化。
3、原子及其结构
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通常情况下,为什么物体不带电?(学生看书思考)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束缚电子本领弱因为摩擦会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4、导体与绝缘体
(1)、演示实验: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的金属箔片张开了师:说明金属杆中有电荷在定向移动。金属中存在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可见金属是导电的,像金属这样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大地等)。
(2)接着老师让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塑料棒把A和B连接起来。看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B金属箔片没有变化。师:电荷不能通过塑料杆定向移动。可见塑料不善于导电。我们就把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板书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初三学年是整个初中三年中最关键的时期。然而,经过了初
一、初二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爱好也有所定向,但他们面临着同样的升学考试。在这一年里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教材并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其中。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并使用英语,并激发和鼓励学生学好英语,不断进步。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工作中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目标设计以学生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即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总之,让学生在使用英语中学习英语,让英语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最实用的工具而非累赘,让他们在使用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体味到轻松和成功的快乐,而不是无尽的担忧和恐惧。
二、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提高,能热爱自己的家,孝敬父母亲,在学校能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还着重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不能只重视学习成绩和分数
(三)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析
Go for it!Students’ Book九年级共有十五个单元,各单元话题灵活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册书将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被动语态,虚拟语气,情态动词,定语从句,短语动词,过去完成时等。同时每个单元都增加了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并增加了任务型学习成分与语篇输入,提供了一篇具有跨文化内容的阅读文章及相关的练习,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九年级英语还增加了阅读课文。
四、教学策略
(一)摸清学生基本情况,逐步激励学生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
(二)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三)有意识培养学生听力、表述、朗读、书写和作业的基本能力。
(四)重视思维过程系统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点面结合,逐步扩展,循环往现,以加深影响。
(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入手,听说的比重应大些。为实现这个目标,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
1.采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特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状态中,开启“自动学习”的心扉。在教学中,可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和幻灯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嗅觉、视觉、听觉一起参与感知,将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后便很快记住了句型和生词。
2.采用情景教学,创设良好气氛。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使用情景教学法,以听说训练为主导,以课文教学为依托,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运用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联想、综合,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运用交际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在现实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和场所。
六、具体措施
(一)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
精心备课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认真备课,会使我们做到胸有成竹,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问题的设计,教法的选择,都要精心考虑,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因人施教),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的开发,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习惯不好,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精力旺盛,记忆力好,猎奇心强,求知欲高,一般都能学好英语的。关键就在我们如何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习的学习兴趣,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等。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人人都有进步
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进行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力争人人都有进步。对学生因材实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力争让不同学生全面发展。采用“任务型”活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体验与交流,力争让学生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堂作业与课外作业,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落实,强化所学,力争让每位学生皆有所获。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情,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以利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堂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如英语演讲比赛、单词听写比赛、朗读比赛、英语句子接龙比赛、唱英文歌曲等。课后加强个别辅导与答疑,做好培优补差。
一、巧用名人名言,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时, 部分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理解不到位, 我灵机一动问学生:“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但丁有一句名言脍炙人口, 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一句名言呀?”“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学生很快反应过来。“那么这句名言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什么思想?”我继续追问。有学生回答:“人文主义思想。”我趁热打铁:“为什么说这句名言能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呢?请大家结合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围绕这一句名言, 学生很快就打开了思路, 最后分析得出:人文主义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但丁强调走自己的路, 正是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发扬自己个性, 追求现实生活幸福的很好体现。在本课教学中, 我还引用恩格斯的一句名言:“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通过引用这句名言, 让学生更好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文艺复兴, 并不是去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而是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教学中注意开发课程资源, 适时引用名人名言, 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从而取得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巧用名人名言, 加深学生对历史名人的了解
历史名人常把他们对世界、对人生、对事物的独到见解, 用心凝成一句句令人深思的巧言妙语, 是谓名言。名言的存在, 使历史名人不再遥不可及, 而是有思想和情感, 曾经活生生地存在。比如在讲述拿破仑的事迹时, 我巧用他的名言:每个法国士兵的背包里都装着一只元帅的权杖。 (意译: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这句名言, 曾经让无数士兵热血沸腾。通过这句名言, 告诉学生拿破仑在治军方面的过人之处。同时通过这句豪言壮语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去了解这位军事天才曾经为了个人成功的梦想而奋发向上的成长历程。在介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它决不能使我屈服。让学生告诉我:“贝多芬为何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学生作答的基础上, 我进一步引申:作为音乐家, 双耳失聪是最大的不幸, 可是他没有向厄运低头, 他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誓言和他的音乐一起振奋激励了许多人笑迎苦难、笑对人生。巧用贝多芬的名言, 无疑有利于学生积极面对人生的苦难, 做到自强不息。在讲解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时, 我出示他的名言“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让学生来分析其内涵。事实证明, 学生对这句名言的解读, 让我耳目一新, 大开眼界。有学生认为, 爱因斯坦作为伟大科学家, 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很大价值的人, 他提出的“相对论”开启了原子时代的大门。有学生认为, 不能为了所谓的成功而不择手段, 否则即使成功了也没有价值。有学生认为, 有价值的人,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才是真正成功的人。有的学生更是语出惊人, 这句名言其实就是富有哲理的“相对论”……想不到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竟然引发出学生这么多的思考。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巧用名言,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历史名人形象将会更加丰满和具体, 学生更乐于去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历史名人, 从而更好发挥“名人效应”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三、巧用名人名言,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言为心声”, 名言常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历史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 (上) 提供了许多名人名言。其中的一些名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元素, 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作用, 适时引用并加以阐发, 不但会增强教育效果, 有的甚至还可能被学生铭刻在心,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一生受益。教材在介绍牛顿时呈现他的名言: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 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补充牛顿另外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 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 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 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 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 却全然没有发现。通过名言的呈现, 学生认识到牛顿在拥有巨大科学成就后, 还保持着可贵的谦虚的精神品质。教材中还有达·芬奇的类似的名言:微小的知识使人骄傲, 丰富的知识使人谦逊, 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 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 向着它的母亲。贴切的比喻, 形象生动地告诉学生要谦虚好学, 在求知的道路上不能自我满足。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诵读荷兰画家梵·高的名言:相信我吧, 在艺术问题上, 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 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 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教师让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 让学生感受梵·高作品的个性鲜明, 风格狂野奔放, 色彩鲜艳浓烈, 打破传统, 别具一格。教师通过对这句名言相关的引申和阐发,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 梵·高在印象派画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不开他在艺术上的大胆创新, 更离不开他严肃钻研、老老实实的求知态度。通过学习这句名言, 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做学问不能浮躁, 要踏踏实实才能有所成就。“天才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 爱迪生的这句名言同样可以教育启发学生在求学道路上要勤奋刻苦。名人名言的教育作用往往胜过一般的说教, 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新课程把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完善。巧用名人名言进行教学, 无疑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这种理念要求。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9-0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最新11-16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09-08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归纳09-27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春夏秋冬》教学设计12-06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06-22
八年级上册英语(最新人教版)语法、短语和知识点总结12-04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3 《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11-28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