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合同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大合同(通用8篇)

重大合同 篇1

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先生辞去公司职务的申请,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职务,此后亦不担任公司其他职务。公司对先生公司期间任职所作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公司董事长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同意聘任女士(简历附后)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经公司总经理提名,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查,公司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同意聘任女士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任期自本次董事会通过之日起至第三届董事会任期届满止。

女士与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关联关系,且不存在以下情形:

1、《公司法》第14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

2、被中国证监会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3、被证券交易所公开认定为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4、最近三年内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5、最近三年内受到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或者三次以上通报批评;

6、因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者涉嫌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女士于x年2月取得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发的董事会秘书资格证书,未持有公司股票。

公司独立董事同日发表了同意聘任女士为公司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的独立意见。

董事会秘书办公地址:xx市xx区振兴路26号

办公电话: 传真:

邮箱:

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特此公告。

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重大合同 篇2

一、重疾险合同的性质及其生效时间

保险合同是典型的射幸合同,主要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而这里说的重大疾病险合同则是人身保险的一个分支,在保险法中涉及保险公司、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双方或多方主体。这里提到的射幸则是在发生不特定的事件会影响至少一方权益的,这里并不否定一方获利的可能性,而这个利润将会是所支付成本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反之将会什么都得不到,具有类似赌博的性质。而重疾险相对其他的险种来说风险性也更大,据统计,人的一生患重大疾病的概率要远大于70%。这也就意味着保险公司对于重疾险合同予以更多的限制,尽管有法律从中平衡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利益,但是重疾险合同的性质已经决定了二者的身份注定不会到达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再者,保险公司所获的收益来源于保险费与所赔付保险金的差额,并以此进行风险投资的利润。所以,为了收益,更多情况下保险公司会尽量拖延支付时间,尽量多地设定免责条款,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这也提醒了投保人,在投保的时候要尽量的详读合同条款,以尽量地减少日后的纠纷。而对于重疾险合同的生效时间,一般情况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有关一般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可以在重疾险合同中限定生效条件、生效期限等。而在一般重疾险合同中,保险公司更愿意选择附条件,所附的条件也很严苛。所附条件一般情况下是对保险金的交付限制(即要求投保人缴纳全部或者首付保险金),才会发出保险单;在保险单发出的次日凌晨起,合同方才生效。

二、重疾险合同的期间及效力

重大疾病保险合同的期间一般是自生效之日起至合同的解除事由出现时终止。而这里不得不提重疾险合同中的两个小期间,一个是投保人收到保险单的次日起十日内,这段期间称为的犹豫期,又称空白期;另一个则是合同生效日起至第180日的观察期。通常在这两段时间内,争议的发生往往会很频繁。

(一)犹豫期

2000年7月25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规定“犹豫期”。在2011年6月27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新的《关于规范人身保险业务经营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犹豫期”是从投保人收到保险单并书面签收日起10日内的一段时期。投保单或保险条款中应载明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的权利,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展业时以及保险公司向投保人、被保险人发送保单时,应对犹豫期内的权利进行说明。在犹豫期内,投保人可以无条件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除扣除不超过10元的成本费以外,应退还全部保费,并不得对此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保险公司对投资连结保险投保人在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的费用扣除应当符合《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犹豫期只在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因为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投保人解除保险合同,保险公司所要退还的是保险金的现金价值,而保险金的现金价值的多少与投保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保险金的现金价值只有不到保费的1/10,所以这种情况下,规定犹豫期更显得十分必要。犹豫期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犹豫期内如果发生保险事故(重大疾病除外),保险公司是否需要理赔的问题,这里会涉及预付款问题,学界争议也很大。在这里需要提及一下我国台湾地区的有关法律规定。台湾地区《保险法实施细则》第四条:财产保险之要保人在保险人签发保险单或暂保单前,先交付保险费而发生应予赔偿之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应付保险责任。人寿保险人于同意承保前,得预收相当于第一期保险费之金额。保险人应付之保险责任,以保险人同意承保时,溯及预收相当于第一期保险费之金额时开始。在我国大陆,犹豫期一般出现在合同成立并生效以后(除合同另有约定除外),所以,在犹豫期出现保险事故,应该予以理赔,而就合同未成立但保险人收取了保险费的情况下,应借鉴台湾地区的规定,这样更为合理公平。这一点在新的司法解释中予以了反映。2013年5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的、2013年6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四条规定,保险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险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险事故,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符合承保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险费。保险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当然,在一些重疾险合同中,保险公司在合同中没有提及犹豫期,不过这并不会影响犹豫期的使用。在这里需要提及的是,针对犹豫期的保险公司,其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大,所以,保险公司在收取相关款项时,要书面标明其功能,以便尽量减少日后的争端。

(二)观察期

观察期是出现在重疾险合同中诸如在合同生效90(180)日以后至保险合同解除之前被初次检测出重疾险保险合同中所载明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方才会赔付保险金中的期间规定。这里所说的自合同生效日至180日的期间一般称为观察期,又称等待期或免责期,是指在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这些健康保险中,被保险人在首次投保时,从合同生效日算起的一段时间内,被保险人患病所发生的费用,保险公司不予赔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非疾病意外导致死亡的情形下,保险公司是要承担赔付责任的。

观察期内如若发现重大疾病是否应该理赔,不同重疾险公司的规定也各有不同。观察期是在保险合同成立以后,因此,投保人与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关系,如果依据有关合同的约定,针对观察期内所发生的重大疾病一律不予任何赔偿,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而言,显然有失公平。因此,有的保险公司做出在观察期内承担部分责任的规定。这种规定在现阶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观察期所规定的期限一般为90日或180日,在这期间内,投保人(被保险人)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也是比较高的,这也就提醒投保人(被保险人)在投保时要注意观察期条款,尽量减少诉累。

三、赔偿金的支付及重疾险合同的效力延续

重疾险合同相对于一般人身保险合同有其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但是因风险性过大,保险公司宁愿一次性支付死亡赔偿金,而尽量拖延重大疾病保险的赔付时间,直至被保险人死亡,这就是保险业界常见的“保死不保活”。这里不得不提及,重疾险合同中保险公司一般会约定对于重大疾病的诊断要在其指定的医疗机构。更进一步的说,投保人请求给付保险金或者停止支付保险费用,保险公司指定的医疗机构所开具的疾病证明,会成为其中的一个条件。这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往往是不利的。除了这个限制外,保险公司的理赔时间也模糊不清。重大疾病保险,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进行术前理赔还是术后理赔各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有的被保险人没有钱进行医治,无法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而保险公司不理赔,又导致了被保险人无法就医的恶性循环,最终可能会出现被保险人死亡的局面;亦或是被保险人在除保险公司指定医疗机构外的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医治,保险公司不予理赔的情形。这些情况的普遍存在,往往是保险公司无限大地应用自己的格式条款,为自己争得更多的权利。但是,保险法中损失补偿原则、合理期待原则等基本原则中,均显现出保险合同的订立应当尽可能顾及到被保险人的利益。另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0条: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合同,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解释予以理解。对于合同有两种以上解释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做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故保险公司适当的放宽理赔条件,对于符合无法提前支付医疗费的被保险人,在提供无法支付证明文件后,可以进行预先支付,亦或是未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的,被保险人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后,给予理赔。另外,一般的重疾险合同往往会和其他险种并存,诸如意外伤亡险、人寿保险等。在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在被保期间出现重疾险合同所列举的重大疾病,无论是一个亦或是多个,保险公司只理赔一次,所赔偿的限额最高不超过赔偿金的最高限额,该重疾险合同有关重大疾病保险部分中止;而如果被保险人死亡,则保险公司所支付的保险金,应该是保险金的最高限额除去重大疾病险已赔付的部分,这对于被保险人的利益,限制得更加明显。

保险合同的效力延续问题。在合同解除前被保险人已患重大疾病只是并未检测出,后来出现保险合同所约定的除被保险人过错的解除事由,保险公司已解除了保险合同,此时才检测出在合同生效后、合同解除前被保险人已患重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合同是否应当延续至理赔结束。笔者同意效力的延续。首先,看合同中是否有相关条款,如果不存在则要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及相关法理知识处理。合同的解除是以双方应尽义务完结为前提,而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此时保险公司对于被保险人仍有应尽之义务,所以保险公司应当赔偿;其次如果当事人能证明保险事故是发生在保险合同生效期间,只是由于客观的原因致使相关证明在解除合同后方才出现,其本是身无过错,这种情形基于对被保险人的利益保护,保险公司的理赔符合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了对于弱者的保护目的。当然,保险公司对于这种情形下的理赔前提是基于被保险人无过错,如果被保险人怠于行使权利,亦或是有过错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不予理赔,这也符合公平原则。保险业本身属于风险投资,而重疾险合同又是其中风险十分高的一个险种,我们亦不可以将义务无限制的施加到保险公司的身上,这样保险业才会健康稳步的发展。

“投保容易,理赔难”是当今保险业的现状,为了保险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最大化,当务之急除了加大对保险业的监督力度外,相应的立法更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会使保险公司得到更好的蓬勃发展,被保险人的权利才能得到落实。

摘要:重大疾病保险早已进入人们的生活,但在适用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重大疾病保险合同存在犹豫期、观察期和保险合同的效力延续等问题,常发生争议,处理时应平衡投保人、被保险人和保险公司的利益,以利于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谨防合同中的“重大误解” 篇3

被告:南宁市雅和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争议焦点

原告诉称:2004年11月23日,原、被告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由原告向被告购买其开发“悠雅轩”S11号商铺一套,约定层高为首层3.6米、二层3米,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图中仅标注有一条梁柱。房屋建成后,原告发现被告建造的房屋有以下严重影响使用的问题:(1)一、二层中央均有一直径为15厘米的粗大排水污管;(2)一层有两条柱子长宽分别为38×54厘米、72×13厘米,高2.94米;(3)一层净高仅为2.94-3.46米;(4)二层有五根横梁;(5)二层有两个沉沙井,规格分别为2.6×1.54×2.35米和2.45×1.85×2.32米;(6)二层净高只有1.93-2.84米。由于原告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希望买到符合合同附件一房屋平面图及合同第三条约定的商铺,而被告实际提供的商铺违背了原告的真实意思表示,原告对此有重大误解。原告要求退房无果,故诉至法院,请求判决撤销双方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判令被告返还购房款258503元及利息(从2004年11月23日起计至返还之日止),本案的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不同意解除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是双方自愿协商签订的,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被告交付的房屋规格均符合合同约定,是按有关部门审查批准的施工图纸施工建设的,也符合国家相关规范,不存在影响房屋使用的问题。原告要求撤销合同的理由不能成立,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事实和证据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2004年11月23日,原告姚某与被告雅和居公司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由姚某(买受人)向雅和居公司(出卖人)购买其开发的“悠雅轩”S11号商铺一套,房屋属于框架结构,层高为首层3.6米、二层3.0米,。房屋按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售价为3038元,房屋总价款为258503元。

合同签订后,姚某于2004年11月23日交纳了购房款103503元,于同年12月14日交纳了购房款26000元,余款120000元也于2005年9月30日以按揭贷款方式支付给被告。2005年12月30日,被告通知原告接收房屋,原告前往实地查看房屋后,于2006年元月17日向被告提交了一份《退房申请报告》,以房屋结构形式、空间尺寸与合同约定不符为由,要求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第十条的规定解除合同、退还房款及利息。被告则于次日复函,称房屋严格按照原规划设计图纸施工,从未做过任何规划设计变更,故不同意解除合同。2006年3月15日,姚某以雅和居公司房屋的层高、梁柱、排水管布局和设计不符合合同约定并违反国家设计规范、影响商铺的正常使用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退还房款及利息。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变更诉讼请求,以其对房屋结构有重大误解为由,要求撤销合同、退还房款及利息。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于2006年4月19日上午对争议房屋的结构进行了现场勘验测量,又另查明,原、被告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附件一房屋一、二层平面图中,只对梁柱的位置做了标注,对房屋内的排污管、横梁等都未作标注。而原告在购买房屋时,被告也未将房屋内存在排污管和几条横梁等情况告知原告。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原、被告于2004年11月23日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证明双方之间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的内容;

(2)被告向原告开具的《收款收据》,证明原告已向被告交纳全额房价款的事实;

(3)2005年12月16日雅和居商住楼H栋通过验收的《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意见书》,证明争议房屋已经通过竣工验收。

(4)2006年元月17日原告向被告提交的一份《退房申请报告》,证明原告在查看房屋后曾经以房屋不符合合同约定为由申请退房。

法院判决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本案当事人的争议焦点,是原告姚某与被告雅和居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是否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形。本案原、被告双方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时,涉诉的房屋尚未建成,原告作为消费者,对其所购房屋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被告的口头和书面描述中得到认知。但被告在原告签订合同时,并未将房屋的详细结构情况通过样板房、平面图或其他书面及口头方式告知原告、以便原告能正确认知房屋的基本结构。而从房屋建成后现场勘验的情况看,确实存在空间狭小以致严重影响使用的问题,尤其以第二层的情况更为严重。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常人根据被告提供的信息对房屋空间结构的想象,与房屋实际情况确有较大差距,并且,也没有证据证明这样的空间结构是同一楼层所有房屋的通用设计,故原告主张其在购买房屋时对房屋空间结构存在重大误解,本院予以支持。

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第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原告姚某与被告南宁市雅和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于2004年11月23日簽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二、被告南宁市雅和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应向原告姚某返还购房款258503元,并支付该款利息(利息计算: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利率,从2004年11月24日起计至同年12月14日按本金103503元计,从2004年12月15日起计至2005年9月30日止按本金129503元计,从2005年10月1日起计至本案生效判决规定的履行期限最后一日止,按本金258503元计)。本案案件受理费6680元,其他诉讼费1000元,两项共计7680元,由被告南宁市雅和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担。

法理评析

本案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适度把握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中“重大误解”的适用范围;二是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何透过当事人诉讼请求探寻当事人的真意。

1、适度把握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中“重大误解”的适用范围

商品房预售是平等主体的当事人之间买卖尚未建成的房屋(以下简称期房)的交易行为。商品房预售区别于现房销售的最大特征,是交易发生时作为标的物的商品房尚未建成,买受人只能借助出卖人提供的资料、通过想象来认知所购房屋的情况。因此,房屋建成后的实际状况与买受人的想象存在差异是难免的。正因为如此,与同等条件下现房销售相比,预售期房不但价格偏低,而且为了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对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有特殊要求:一方面要求出卖人在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时,应保证买受人的想象与将来房屋的真实状况之间的差异在合理范围之内;另一方面也要求买受人对差异风险有合理的预见。所谓“合理”,是以通常情况下常人的理解能力、承受能力为判断标准的。是否超过“合理”范围影响到买卖房屋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判断是否构成“重大误解”的标准。

本案原告作为消费者,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对其所购房屋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被告的口头和书面描述中得到认知。但被告却未将房屋的详细结构情况通过实物(如样板房)或书面及口头方式告知原告、以便原告能正确认知房屋的基本结构。而从房屋建成后法院现场勘验的情况看,虽然仍然该商铺仍然能够使用,但确实存在空间狭小、结构低矮、有明显的压抑感的问题,尤其以第二层的情况更为严重。这是通常情况下常人根据被告提供的信息(包括合同中对户型和层高的文字描述、平面图的标注等等)所无法想象的,也必将对房屋的使用人造成不便及不适,显然不符合原告购房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因此,原告主张其在购买房屋时对房屋空间结构存在重大误解,应予支持。

在本案判决生效后,同一小区的另外两户业主曾经以同样的理由提起诉讼,但法院经现场勘验后,发现这两户房屋虽然也存在梁柱、排污管占用一定空间的事实,但情况远不如本案中的严重,不会给使用者带来明显的不适感。也就是说,常人对房屋的想象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尚未超过合理范围,因此,在后两案中,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未得到支持。三个案件的不同判决,体现了对“重大误解”的尺度的把握。

2、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何透过当事人诉讼请求探寻当事人的真意

本案原告在起诉时,是以房屋的层高、梁柱、排水管布局和设计不符合合同约定并违反国家设计规范、影响商铺的正常使用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后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又将诉的理由改为重大误解,要求撤销合同。严格地说,被告交付的房屋并没有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及合同的约定,也符合房屋的一般用途。在建筑学上,“层高”与“净高”的概念是不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只约定了“层高”而未约定“净高”,虽然国家《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有住宅的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但本案原告购买的是商铺,其净高标准并没有相应的国家规定,被告正是利用了这一法律空白,提出自己没有违约的抗辩。如果原告没有变更诉的理由,而是坚持以违约起诉,其诉讼请求能否支持呢?

一种观点认为,民事审判原则上不应当超出当事人的主张范围。因此,如果当事人的主张不适当,应当予以释明后再进一步审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论原告主张撤销合同还是解除合同,其提起诉讼的本意是终止双方的合同权利义务,故法院在审理时,不应拘泥于诉状的表面文字表达,而应当着重审查其诉讼请求能否成立,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当事人受文化程度、法律专业知识的限制,无法准确地把握法学术语的含义,多凭直觉提出自己的诉讼主张。因此,法院在审理时,不应局限于诉讼请求的文字表达,而应当探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寻找最有利于解决纠纷的切入点,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重大合同 篇4

第二条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重大

科技创新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依据《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二○一○年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补助资金的通知》(陕财办建专[2010]24号、《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陕西省二○一○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科产发〔2010〕53号,为保证乙方承担的《陕西省二○一○年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及专项资金计划》专项资金贷款贴息项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本项目顺利完成,特订立本合同。

第三条本项目执行期自____年___月至____年__月。本项目完成时的总体目标及经济、技术、质量指标是: 1.总体目标: 在本项目执行期内,项目新增投资总计____万元。

本项目完成时,年生产能力达到:_______;承担单位资产规模达到_____万元;新增就业人数___人;通过甲方的项目验收。

2.经济指标:

在本项目执行期内,实现累计销售收入____万元,累计净利润____万元,累计交税____万元,累计创汇____万美元。

3.技术指标:项目产品主要性能指标达到: □ □ □

4.质量标准: 承担单位通过的质量认证体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通过的国家相关行业许可证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乙方计划新增投资___万元。乙方配套资金到位进度: 1._____年___月____万元 2._____年___月____万元 3._____年___月____万元 本项目实施的阶段目标是: 1._____年__月至_____年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年__月至_____年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年__月至_____年__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甲方通过计划,分两次向乙方安排贷款贴息资金____万元。首次拨付80%资金,在合同生效且乙方提交有效的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及付息单据的复印件(持原件核实后执行;第二次拨付

20%,在项目实施结束时,由实施单位提出书面验收申请、报告项目完成情况,并通过省创新办公室组织的验收后执行。

第六条乙方应如实、按时按照规定格式,向甲方报送半年、《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调查表》,并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在本合同生效后5年内,甲方有权因非商业目的(如:在政府性会议、报告、文件、统计资料等使用乙方单位、项目信息。第八条签约双方应严格遵守本合同的各项条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乙方违反本合同及有关规定,甲方有权撤消或中止合同。撤消或中止合同后,乙方应进行项目清算,并将甲方支持剩余经费如数退还给甲方。同时,甲方在今后三年内不再受理乙方的项目申请。如乙方不能按时、按量落实配套资金,甲方有权停止对乙方后续资金的拨付。

第九条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订立的附加条款将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第十条本合同一式八份,甲方、乙方各壹份。省、市、县科技及财政管理部门各壹份,省级归口管理部门壹份,每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人: 联系人:项目管理人: 电话:(029 87292778 电话: 日期:

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整改监控制度 篇5

一、辖区内各安全责任单位及部门对辖区内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应做到“四有”,即:有登记台账、有详细情况记载、有监控人员、有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排查整改和上报。

二、安委会办公室对辖区范围内的危险源实行分级登记,分级建档,分级上报。并按规定落实监控人员和措施,对于应建档登记而未登记者,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整改坚持“谁的隐患谁整改”的原则。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均由隐患单位和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报隐患确认单位审定后实施。

四、各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或所辖单位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的实施和督办负总责、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整改监控由存在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具体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是整改监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整改监控的人员、设备和经费。主管单位负责整改监控的督办工作。

五、整改监控期间,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对责令停产整改的,严禁擅自边生产(经营)边整改,对短期无力整改的隐患,要制定方案,做好防范工作,逐步实施。

六、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整改,治理完成后,由整改治理单位写出专题验收报告上报隐患确认 单位,隐患确认单位组织验收后合格后销号。

七、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开发区安办应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登记,整改治理、销号等档案资料,长期保存。

安全生产奖励及责任追究制度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为了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特制定安全生产奖惩及责任追究制度如下:

一、奖惩制度

开发区对完成当年安全生产任务、目标、没出现任何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工作出色的单位和安全生产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向上申报推荐作为评先的对象,对领导不力、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个人 除开发区安全生产考核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惩处外并给予责任追究,对于本单位、本部门发生死亡1人或重伤2人以上安全事故的,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取消当年评先表模资格。

二、责任追究制度

1、责任追究的范围包括辖区范围内,因失职、渎职依法应履行而未履行职责等因素,而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私自允诺,或企业擅自生产经营和因“三违”而发生事故的,应予以责任追究。

3、责任追究的对象:包括第一、二、三责任人,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与事故有关的其它机关工作人员和当事人。

4、对责任人的处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给予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安全生产警示告诫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及《宜昌市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本制度。

一、对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警示告诫。

二、安全生产警示告诫按事故等级分类实行,分别采取约见警示、新闻媒体曝光、督办告知等三种形式。

三、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警示。

1、因安全管理不力,导致发生死亡事故或者一年内重复发生同类重伤事故的;

2、重大危险源未辨识、登记、上报、安全监控措施未落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未制定的;

3、发生重大险肇事故的;

4、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

四、生产经营单位有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通过新闻媒体曝光:

1、发生重大、特大事故或者一年内发生两起死亡事故的;

2、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

3、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或者逾期未整改正的;

4、拒绝、阻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阻挠、干涉事故调查的;

5、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拒不履行法定安全生产职责,或者收到约见警示通知书后,无正当理由拒不约见的;

6、违反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存在事故隐患不整改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情节较为严重的。

五、行业主管部门及村(社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督办告知:

1、发生重特大事故的;

2、连续发生一般事故的;

3、有其他安全生产问题的。

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安全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二、所属单位(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各村委会、社区、场)及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通报安全生产相关情况,总结评比上月工作、安排、布置下月工作,并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三、车间班组要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安全会议,传达上级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研究解决本车间、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报应注意的事项。

四、安全生产会议要做好记录,并整理归档。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一、开发区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区范围内安全生产的检查督导工作,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面综合检查(单项检查及抽查除外),并通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消案。

二、全区辖区内各村和行业主管部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及时消案,同时上报开发区安全办。

三、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安全检查每周不得少于一次,班组、车间每天检查一次。

四、开发区各层次检查活动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被检查单位、检查内容,存在的隐患,处理意见、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所有检查记录,必须存档备查。

五、有关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上报并依法进行处罚。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全面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制定如个制度;

一、开发区安委全每年对生产经营单位法人代表的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两次学习教育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二、安全生产管理干部应积极参加区级上以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并取得安全管理干部任职资格证书。

三、生产经营单位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制度,对本单位从业人员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培训教育,高危行业工人必须经县级马上发组织的教育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四、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专门安全培训教育,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经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取得国家统一制作的《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加强开发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管理,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开发区实际,特制定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如下;

一、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应建立隐患登记整改消案台账,并填写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及时复查和验收,对重大隐患短期不能进行整改的应及时报千上级执法机关,并做好监控。

二、各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建立基础台账,落实整改措施,资金和责任人及整改期限,对较大的隐患及时报告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

三、开发区安委会办公室对存在的隐患提出必要的整改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把关的原则督促责任单位给予以整改消案。

四、对发现的较大隐患应坚持以下程序:即:建档登记、下达整改通知、报告整改方案、安委会审批、企业整改、上级部门验收、下达开(复)工通知收、消案备案。夷陵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安全生产第一、二、三责任人职责

第一责任人职责:

1、对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贯彻执行安生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审定、颁发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并组织实施;

3、每年至少组织召开四次安全生产工作办公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每年至少参加六次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督导整改;

5、发生安全事故时,指挥事故救援及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二责任人职责:

1、协助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2、协助第一责任人做好召开安全生产例会的准备工作,对例会决定的事项,负责组织贯彻落实;

3、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发现重大隐患,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解决;

4、经常向第一责任人汇报有关安全生产情况;

5、发生安全事故时,组织抢救及事故调查处理。第三责任人职责:

1、负责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安全档案资料齐全,按时按质向上级报送有关资料及情况;

2、认真执行上级和开发区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

3、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立即上报,积极组织抢救,参加事故调查;

4、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消除安全隐患,按时按质完成第一、二责任人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1、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所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区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2、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

3、负责对辖区内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排查和处理各种事故及隐患,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各种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专题办公会,研究解决开发区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二、办公室工作职责

1、传达、贯彻、落实开发 区安全生产委会员提出的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为安全生产委员会及以 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信息。

2、协调辖区内各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及部门安全监管工作,配合协助安全监察部门调查事故、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及各项安全生产活动。

3、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查研究。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事故的防范,规范安全事故发生的统计上报制度和程序,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所辖范围内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者或相关事故现场人应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安全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报告当地村(居、场)委会,村(居、场)委会任1小时内或最短时间内首先报告安办,再由安办按照规定的时间或程序报告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一般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2人或重伤3人;重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3-9人或重伤10人以上;特大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大设备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单位,伤亡人数及基本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发生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现场处置后及善后工作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及报告电话等,三、重特大事故发生后,接到报告的人应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安办主任(开发区主任),以便快捷启动应急预案,并在接到报告的1小时以内报告上级机关。

重大合同 篇6

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的整改。3 职责 3.1 总经理

3.1.1 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3.1.2 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源投入。3.1.3 负责公司重大隐患的及时整改。3.2 安全环保部

3.2.1 负责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

3.2.2 负责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3.2.3 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按时整改。

3.2.4 负责对重大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跟踪验证。

3.2.5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有关单位备案。3.3 生产技术部

3.3.1 负责组织有关单位对特别危险的作业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3.3.2 负责制定重大隐患的整改计划。3.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

3.4.1 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3.4.2 负责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并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安全环保部备案。

3.5 车间负责加强对辖区内重大隐患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理并向有关单位汇报。4 工作程序

4.1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分级 4.1.1 重大危险源分级

根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和《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重大危险源分为:

a)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一次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b)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一次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c)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d)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一次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4.1.2 重大事故隐患分级

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a)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含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b)重大事故隐患: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4.2 公司现有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 4.2.1 公司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 a)一级重大危险源:无; b)二级重大危险源:无; c)三级重大危险源:有; d)四级重大危险源:有。4.2.2 公司重大隐患主要有以下: a)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无。b)重大事故隐患:无。4.3 重大危险源的评估

4.3.1 安全环保部与生产技术部按照《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至少每3年要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安全评估由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环保等单位有关人员和专家组成,按确定的评估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并对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

4.3.2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应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属国家规定必须上报的重大危险源应按规定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和上一级安全管理单位备案。4.3.3 安全评估报告应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方法科学,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b)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c)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d)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e)重大危险源等级; f)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g)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h)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4.3.4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4.4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与管理 4.4.1 监控要求 4.4.1.1 公司级1~6月每季检查二次,7~12月每季检查一次;班组每日检查。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内容:

a)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b)事故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c)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等情况;

d)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e)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f)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情况; g)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h)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的情况; i)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

j)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的情况; k)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情况; l)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4.4.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4.2.1 4.4.2.2 执行公司标准。

安全环保部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4.4.2.3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立即进行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整改情况应向安全环保部报告。4.4.2.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每季度向安全环保部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情况。4.4.2.5 安全环保部应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单位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具体要求,将有关材料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单位备案。4.4.2.6 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要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环保部应及时核销。4.4.2.7 对特别危险的作业采场现场,生产技术部应组织有关单位现场进行危险评估,制定安全措施。4.4.2.8 制定每年的安措计划时,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4.4.2.9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4.4.2.10 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岗位操作规程,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威胁生产安全的问题或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4.2.11 作业人员在重大危险源场所施工作业时,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有权停止作业。

4.4.2.12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完善操作与维修规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4.4.2.13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按规定在重大危险源场所安装和配备必须的安全设备、设施,为作业人员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用具。

4.4.2.14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悬挂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

4.4.2.15 重大危险源风险提示牌主要内容应包括:重大危险源名称、具体位

置、危险物质及储存数量、风险及控制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等。4.4.2.16 重大危险源管理单位应按照厂应急管理有关规定做好重大危险源应急管理工作。4.5 应急救援预案

4.5.1 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环保部负责制定应急救援预案。4.5.2 应急救援预案应包含以下内容: a)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b)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c)危险辨识与评价; d)应急设备与设施; e)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f)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g)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h)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i)培训与演练。

4.5.3 安全环保部应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和评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必要时加以修订。

4.5.4 应急救援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每年应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进行修订。各责任单位每年应在职工队伍中抽调一定数量、高素质的人员作为应急抢险队员。4.6 记录、档案管理

4.6.1 凡重大危险源安全环保部和管理单位均应建立下列档案: a)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登记表; b)重大危险源的评估、评价报告; c)安全运行情况; d)历史事故记录; e)控制和整改措施; f)管理制度清单;

g)应急救援预案及训练演习; h)员工教育和培训; i)训练及演习。

4.6.2 《重大危险源登记表》内容

危险源单位、重大危险源名称、重大危险源地点、危险源类型、危险源等级、危险源单位负责人、监控负责人是否存在隐患、重大危险源概况(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主要监控和管理方案。4.6.3 重大隐患整改情况记录内容

隐患单位、隐患地点、整改措施、限定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隐患整改负责人、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参加验收人员。

4.6.4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记录、档案由安全环保部负责保存,车间(二级单位)负责保存管理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整改记录、档案。重大危险源消除后和重大隐患整改后,记录和档案继续保存3年。4.7 员工教育和培训

4.7.1 劳培部应按照《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制度》,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教育培训档案。4.7.2 教育和培训内容如下: a)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b)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 d)应急救援预案和自我防护方法的方法; e)发生事故的报告方法。4.8 训练及演习

4.8.1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对应急队伍和全体员工应进行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

4.8.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单位应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应急救援演习应按照厂《事故应急预案》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不断提高应急抢险水平,适应事故抢险的需要。

4.8.3 演习时要做好演习计划,召开演习准备会议,确定参演人员、场地、演习时间,明确其它注意事项及其它单位现场学习人数等。

4.8.4 主要演习内容:防护器材的使用、危险源的控制、现场环境状况的测定、防爆隔爆保护和现场急救、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5 相关文件

5.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重大合同 篇7

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制定了宏伟的环境目标, 并计划到2015年拥有10 000辆电动汽车。阿姆斯特丹目前拥有近100座公共充电站, 这使该城市成为欧洲引入电动汽车的领跑城市之一。

Essent首席执行官Peter Terium表示:“这份合同对Essent和RWE都非常重要。电动汽车将覆盖整个城市并成为一道风景线, 这在荷兰尚属首次。我们在阿姆斯特丹安装的充电站由RWE开发, 并且德国、波兰、匈牙利和奥地利等众多欧洲国家都安装了这种充电站。”

RWE Effizienz GmbH首席执行官Ingo Alphéus则表示:“继柏林之后, 我们将阿姆斯特丹视为我们的第2个欧洲大城市项目, 我们在此寻求为整个城市实施电动汽车计划, 荷兰目前正大力倡导快速普及电动汽车。我们因此可以从我们的共享经验中加以学习, 并接着将其应用于其他城市。”

RWE提供面向整个欧洲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系统解决方案, RWE目前在14个欧洲国家运营800多座充电站。该公司在各国家的客户首先是地方政府及当局、能源公关事业企业和车队运营商。

足球重大规则演变 篇8

那次会议一共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内容是:规定了相应的场地面积、上场队员为11人、禁止用手触球(包括守门员)等。这是英国第一部全国性足球比赛规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足球比赛规则。其中大部分内容仍与现今的足球竞赛规则类似。

早先的足球比赛中采用过“九锋一卫”阵型,也就是进攻队员大大多于防守人数,造成攻守不平衡,严重阻碍了足球技战术健康发展。为了达到攻守平衡,限制进攻队员的进攻,1875年,在规则中“越位”条款被正式确定。当时的“越位”规则规定:凡进攻队员前面,只有对方两个人(包括守门员)时,该队员即越位,“越位”规则从无到有,不但保证了攻守的平衡,而且使战术更加变化多端,“九锋一卫”这样只顾进攻毫不顾忌防守的简单阵型很快被淘汰。此后,“越位”规则不断进行修改,1925年6月13日对“越位”规则进行了较大修改,规定了在进攻队员传球的一刹那,在前场接球队员距对方端线之间只有对方一名队员(包括守门员)就算越位,这样的规则一直沿用至今,基本没有大的改动。

越位规则的产生是为了限制进攻,但随着足球世界愈加功利,各支球队开始强调防守不丢球,这使足球比赛失去了应有的生气,第14届意大利世界杯进球率之低创历届之最。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足联对规则又进行了修改以鼓励进攻,规定只要接球队员与防守倒数第二位队员处于平行或没有参与进攻意图就不算越位,可以继续比赛,这加大了防守难度,攻势足球再度盛行,2000年欧洲杯就是最好的实例。

足球比赛的激烈性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而当阻碍球员技战术正常发挥时,就应当通过制定规则加以限制,“点球”规则的产生也是为了保护进攻队员而产生的。

1891年的一天,英国诺丁汉郡和斯托克市进行足球锦标赛。终场前两分钟,诺丁汉郡以1∶0领先,这时,斯托克市队的中卫带球直奔对方大门,当他要射门时,对方一名后卫将他绊倒,根据当时的规则,斯托克市队获得球门区罚球。在球门区罚球和在半场的任何地方罚球一样,防守队员可以在球前筑一道人墙。这样,诺丁汉郡队几乎所有的队员都排在本队的球门前,使近在咫尺的斯托克队罚球无隙可入,结果斯托克队以0∶1败北。

斯托克队给英足总写信,指出球门区罚球和在半场罚球在规则上应有所区别,足总在同年9月正式宣布以后凡在球门区罚球时,只允许守门员一人把守球门,确定守门员防守区为点球区。从此,罚点球被正式补入足球比赛规则。当今全球通用的点球规则,就是国际足联以这一条款为基础通过不断完善于1905年正式公布的。

而在红黄牌问世之前,裁判员对队员实行警告或判罚出场,只能用语言或手势来表示。但由于语言和手势不统一,在国际比赛中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为了克服语言不同带来的麻烦,同时也向场外领队、教练及其他人员明确表示对谁给予了处罚,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决定,在1970年墨西哥举行的第九届世界杯足球赛中使用红黄牌。该届比赛结束后,通过总结,国际足联技术研究小组在报告中指出,用红黄牌来表示对警告和罚出场的做法应该在高级比赛中普遍使用。从此之后,凡由国际足联主办的世界性足球比赛均使用红黄牌,各洲与国家协会纷纷仿效。

上一篇:公司竞赛的活动总结下一篇:伙伴的力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