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高中作文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路上高中作文(精选8篇)

在路上高中作文 篇1

在路上,我们要勇敢!

亦舒说:“乘客可以上,也可以下;司机历尽沧桑,唯有向前。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是司机,有人是乘客。”

我们要有做司机的勇气,哪怕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哪怕是“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哪怕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只要双目澄清,勇往直前,我们终能驱散黑夜,与太阳的孩子相认。

在路上,我们要平淡。

许巍唱:“面对这世界,每当我想要索取,每当我想炫耀,它就消失不见;幸运的是我,第一次感到渺小,我学会了祈祷,向这广阔世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人淡如菊,复得返自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宠辱不惊,终是清风明月,我们亦是如此。

在诱惑前多一份平淡,可换得云淡风清;

在苦难前多一分平淡,可看见柳暗花明。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我们有了这样圣洁的情怀,前方将更为清晰,而身后将更加干净。

在路上,我们要宽容。

儒曰:“仁者不忧。”

《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曰:“至人无己。”

齐恒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创得千秋伟业;

而毛泽东过于舍我其谁,一世英明憾于草草收尾。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只有和谐相处,我们才能为世界创造青山绿水,为自己留下海阔天空。

人生天地之间,忽然而已,只有不拘小节,我们的路才可布满阳光,暖意融融,我们才可且行且吟,乐在其中。

在路上,我们要坚韧。

有句话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注定要风雨兼程。”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前人以他们百折不挠的毅然决然,为我们开启了一道光明之门。

相信吧,“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路向前吧!

这条路是平淡的,也是抒情的,是漫长迂回的,也是流光溢彩的。

让我们紧握着火把,把芬芳留给年华。

在路上高中作文 篇2

在两天半的时间里,我共观摩了38位老师的课,其中说课16节,有生上课12节(包括2节两个赛场第一名的展评课)。每节课都凝聚了参赛教师无尽的汗水,体现了其扎实的基本功、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故在观摩过程中我也受益匪浅。然而,当一节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现在面前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和曾给上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发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这也激起了我对自身教学的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一、教师语言素养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你教什么学科,语言素养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无论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发达,语言永远是教师传授知识、激发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在合肥一中的徐鑫老师、淮南一中的李荷老师和说课教师朱丽丽的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老师开口的那一刻,我就听到旁边的同仁低语:“老师的口语好棒!”毫无疑问,我们在惊叹别人口语地道、流利的同时应该感到自身的不足吧?试问:我们是在今天才意识到自身的欠缺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曾经做了哪些努力来提升自己呢?

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在缺少母语环境的情况下,如果身为师者的我们不但不具备这些基本的素养,还不加强自身学习,如何还能“传道授业”?课堂教学质量又从何谈起?新课程改革建立起终身学习的理论,倡导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想意义也在于此吧!

二、课堂中“静”和“动”

我一直错误地认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重在表演,曾经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拿出全部的激情去展示自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弄的热火朝天。然而,合肥一中徐老师的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徐老师音调不高,整个教学过程都很自然,看不到丝毫表演的成分,更没有任何做作的痕迹。在语言输入环节,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静静地读、轻轻地说,然而,看似沉静的课堂并不沉静,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未停止过思考。在后面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漂亮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突破了自己,实现了创新,找到了与文本中主人公Jenny完全不一样的观点。

所以,在课堂上,“静”未必就是坏事,徐老师的课告诉我,好课就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关键点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跟着老师转动起来,学生有没有积极思考。

三、教学环节的问题

1. 有关课堂的导入(Lead-in)

课堂导入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是绞尽脑汁,用尽一切可用的资源,想尽一切可用的方案。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走向了一个误区: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不是阅读文本的兴趣。

还记得2013年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大赛,当时,我选的课题是Module 3,Unit 10 lesson3 Your Money一课,主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自己的零花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赶时髦,我放弃了之前精心准备的一些图片来导入,而是在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金钱的视频,但是没有一个能完全吻合我的主题。尽管这样,我还是坚持选用了其中一个视频来导入新课……事实证明,视频确实很吸引人眼球,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然而,下课后有位资深教师跟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方,你的课上得很出彩,但你那个视频我没看懂啊!”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名次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直到今天,在观摩了几位老师简约而不简单的课例,聆听了评委老师精彩的点评后我才恍然大悟,真正了理解那位老师对我的教诲。是的,一个成功的导入应该是利用最短的时间,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或学生最了解的事物快速引入话题,而不是刻意的、硬生生地把我们认为好堆上去;其次,导入的目的是通过这个环节去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而不是对课堂的兴趣。

例如,叶婷老师选定的课题是Where’s your focus?她的导入是利用一幅画,通过心理小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出不同的图片,从而找到自己的focus;李荷老师的课题是What’s in a name?选用了最近很火的中国运动员傅园慧的名字自然导入了课题;还有徐鑫老师的课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college?用的是一些大家熟悉的大学校园的图片轻松地导入了课题。纵观这三位老师的导入,设计都很自然、简单,但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一个成功的导入并不需要什么花架子,只要能达到目标,导入部分应该是越快越好,越简单越好,如果用太多自认为很好的东西堆上去的话,只能冲淡文本的主题。

2. 有关读中阅读任务设计模式化

在读中环节,我们把文本分为Fast-reading和Carefulreading两个大方向。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习惯在Fastreading部分设置一个有关Main idea的阅读任务,在Careful-reading中设计一些问答题和一个表格填空。然而,在这次观摩的12节课中,除了3位老师采用了Main idea的设计,我并没有看见太多我们惯用的模式。那么,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究竟应该设计什么形式的阅读任务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逐步地读懂文本呢?基于这一点,我想用8个字来表达这次学习的感悟:教无定法,重在得法。

我们不难发现,不仅在教学方法中,在其他教学任务的设计时,模式化的套路也不能满足新课程理念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创新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深深地体验到了“创新”给我们的课堂带来的魅力。如叶婷老师在读的环节大胆地以“Lucky tree”的形式将课堂转化为一次探险、寻宝之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可以说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励了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下一个目标任务的兴趣。所以,把握方向,不走套路,做一名“创新型”教师也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总之,在教学环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至关重要!只有我们吃透了文本,才能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找准切入点,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从而把我们的目标分解到各个活动环节。我们要明确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仅是帮助学生简化学习过程,教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2014年我国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渗透到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四大块,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1. 问题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不仅要设计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注重从思维层面去质疑去提问,引导学生对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处理而得出答案。回想我们平时的教学,为了减低难度,经常会设计一些不需要通过思考便能获得正确答案的练习,原来,这亦是一种误区!新课程理念下,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需要通过一些课堂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动脑、去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2. 三维目标的落实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革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与当下倡导的三维目标正是一脉相承,血脉相通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过程又重方法,更不能忘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是我们每一堂课的价值起点。然而,目前我们大部分课堂,知识偏多,单纯的技能训练偏多,应试技能的训练偏多,有关文化品格的培养则偏少,尽管我们有所思考,但主要是局限于外围文化浅层次的渗透,文化修养和行为的取向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思维品质方面,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记忆和浅层次的思维活动,问题的设计欠缺思维含量,在真实操作中往往顾此失彼。所以,从实际的课堂操作现状来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路上高中作文 篇3

青涩的青春酿苦果

2008年夏天,同为15岁的张建明和马莉莉考入了辽宁省新民市某重点高中。张建明的父母是新民市金五台子乡的农民,马莉莉的母亲于冬梅任职于一家种子公司,父亲马继伦则做饲料生意。

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张建明与马莉莉彼此产生了朦胧的好感。由于离家远,马莉莉和张建明都住校,周末才回家。分开的这两天,对两个彼此爱慕的少男少女来说,显得那么漫长。一回到家,马莉莉就变得魂不守舍,只要手机一响,她立马心花怒放地接听,而且每次都聊很长时间。

女儿的反常举动,引起了于冬梅的怀疑。她想听听女儿都说些什么,就故意在马莉莉旁边转来转去,可是女儿的声音小得像蚊子一般,她听了半天也没听到一个字。后来,马莉莉察觉到母亲在“监听”,便干脆不再打电话,而是不停地与对方发短信交流。

于冬梅把女儿的异常说给丈夫听,马继伦不以为然地说:“咱姑娘成绩那么优秀,怎么会在学校扯别的呢?我看你是瞎操心!”

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女儿和张建明已经爱得如火如茶。张建明是班里的生活委员,掌管着教室的钥匙,常趁没人的时候带马莉莉到教室幽会。2010年5月的一个周末,两个冲动的孩子终于失去理智品尝了禁果。

马莉莉和张建明的亲密,终于被班主任看出一些端倪,便分别把双方家长找来,希望他们引导孩子好自为之,千万别闹出乱子来。

于冬梅和马继伦先是火冒三丈,但冷静下来后,又觉得不能强行掐断女儿的恋情,那样弄不好会让女儿更叛逆,甚至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走极端。所以他们最后决定先静观其变,因为女儿的成绩似乎并没有受影响,只要将来考上大学,这段不成熟的感情就会自然消亡。

女儿等待着父母的训斥,于冬梅却只对忐忑不安的女儿说:“你大了,我们不干涉你的私事。但你必须保证不影响学习!”马莉莉喜出望外,当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张建明时,张建明却垂头丧气地说,他被爸爸暴打了一顿。

对比自己的父母,马莉莉忿忿地抱怨张建明的父母不开明。她不停地安慰满腹委屈的张建明,两个少年的恋情,继续不计后果地燃烧着。

2010年暑假期间,马莉莉发现自己怀孕了!她不知道如何是好,张建明也束手无策。开学后,转眼问一个多月过去了,再不处理,肚子就要显出来。可是,做一次人流得近千元,张建明只好硬着头皮跟父亲张志光要钱。临行前,马莉莉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说她怀孕的事。

张志光一听儿子开口要那么多钱,一再追问之下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夫妇俩又气又恼又怕,最后决定找马莉莉的父母交涉,商量如何处理这棘手的问题。

为保颜面,父母决定走“险棋”

张建明的母亲李晓红,通过电话把马莉莉怀孕的事告诉了于冬梅。于冬梅还没听完,俩人就在电话里吵起来,互相指责对方的孩子。然而,吵归吵,如果事情闹出去不光家长丢人,孩子更无法见人。于是于冬梅冷静下来,最终与李晓红商定,由她带马莉莉到医院堕胎,所有费用由张家承担。

2010年12月23日,于冬梅带着马莉莉到沈阳市某医院做人流手术。医生在给马莉莉做过B超后告诉她们:已经怀孕4个多月,这时候做人流很危险,而且她年纪尚小,有可能造成终身不孕。

于冬梅的头一下大了:做还是不做?做了的话,女儿终身不孕怎么办?可如果不做,女儿才16岁就怀上了孩子,如何是好?

当天晚上,两个母亲又在电话里吵起来。后来,马继伦不耐烦地说:“别吵了!干脆把孩子生下来。生完孩子再回学校读书,顶多休学一年,起码不至于影响她一生。”

李晓红不置可否地说:“是你家女儿要生孩子,我们不干涉。”于冬梅没好气地说:“万一我女儿有个三长两短,我和你没完!”

张建明和马莉莉在茫然无措中等待着家长的决定。知道结果马莉莉哭了,她不想休学,更不想生孩子。于冬梅连哄带吓地说:“不生孩子,你小命就不保!等孩子生下来后,咱们再换一所学校读书。”

马莉莉无奈地接受了,于冬梅以女儿身体不好需要休养为由,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每天上班前,她都把马莉莉反锁在家里并反复叮嘱:千万不要拉开窗帘,千万不要被邻居看见。马莉莉一个人孤零零地呆在家里,恐惧地设想着生孩子的场面,精神压力特别大。一天晚上,于冬梅让女儿穿上宽大的休闲服去散步,刚走出楼梯口便遇上一个邻居,对方打量了一下马莉莉随口说:“莉莉比以前胖了很多啊!”

一句无心的话,让马莉莉和于冬梅都吓了一大跳,母女再也没心情散步,垂头丧气地返回家里。于冬梅厌恶地看着女儿日渐鼓起的肚子,喋喋不休地唠叨起来。马莉莉不耐烦地说:“妈,既然讨厌我就把我送到张建明家吧。那里是乡下,没有认识我的人,起码我能随意走动,不会像个犯人似的。”

于冬梅也觉得,让女儿到张家待产是个好主意。眼看就是春节,亲戚们会来拜年,想瞒住他们很难。张家先是不同意,但是架不住于冬梅软硬兼施,2011年1月26日晚上,借着夜色的掩护,张建明悄悄地把已经大腹便便的马莉莉接到了自己家里。

到张家时已经接近天亮,马莉莉看着天边微微泛起的鱼肚白,深深地呼吸了一口乡村的清新空气。李晓红冷冷地告诉她,不能说出她和张建明的关系,如果别人问起,就说她是李晓红的侄女。

刚刚轻松起来的心情,马上又遭遇一场冷雨。马莉莉沮丧地点点头,默默回到为她安排的屋子里。于冬梅曾经来张家看过女儿一回,为了继续捂住女儿怀孕的事,她坚持让张家在预产期到来之前把马莉莉直接送往医院待产。

5月下旬,离马莉莉的预产期还有一周,李晓红就把马莉莉送到了乡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胎儿胎位不正,已经被脐带缠住颈部,必须马上剖腹取出胎儿。

5月26日一大早,于冬梅夫妇便匆匆赶往医院。艰难十月怀胎,已经让马莉莉身心俱疲,没想到还要开刀,她顿时吓得簌簌发抖。在不安与惶恐中,马莉莉经剖腹产下一男婴,取名宁宁。

一周后,马莉莉该出院了。于冬梅与张志光夫妇商定,将孩子送到福利院,她接马莉莉回家,两家从此不再有任何瓜葛。谁知张志光看到这个鲜活的小生命后,改变了当初的想法。他一脸不高兴地说:“你把你女儿带走吧,别的不用你操心了。”于冬梅便动员女儿跟她回家,但马莉莉放心不下孩子,说什么也不愿跟妈妈走,于冬梅只好让女儿到张家坐月子。

天真的马莉莉以为,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她很快就可以回到梦寐以求的学校。可她没有想到,自己根本做不了母亲,每当孩子饿的时候,她手忙脚乱,结果孩子吃不饱,整天哭闹不停。尤其是半夜的时候,马莉莉整晚抱着孩子摇来摇去,连个囫囵觉都睡不成。由于休息不好,马莉莉的情绪坏到极点,而张建明正在学校备战高考难得回家,偶尔回来一趟,马莉莉也经常找茬吵架。

事实上,张建明在学校早已无心读书,成绩一塌糊涂。

一对年轻人,都被这早到的孩子弄得狼狈不堪。

生子送子,一错再错谁之过

侍弄孩子已经令马莉莉焦头烂额,经济上的拮据更让她抓狂。她的奶水不够,要买大量奶粉,而张家靠种果树积攒下来的几千元,在支付了生孩子的费用后已所剩无几。马莉莉只得向母亲求助,但于冬梅只有一句话,让女儿放下孩子回家。马莉莉忍无可忍,终于在电话里对母亲吼:“妈,你也太不近人情了!我怎么能抛下自己的孩子不管呢?”

2011年9月初,只考上一所普通专科学校的张建明,瞒着父母辍学并在沈阳市家具城找了一份工作。父母又气又无奈,便对无心呆在家的马莉莉说:“你走吧,把孩子也带走。”马莉莉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带着宁宁来到了沈阳。

他们住在偏远的沈阳市于洪区沙岭地区,因为这里房租便宜,离张建明上班的地方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张建明每天早上6点半出门,直到晚上8点半才筋疲力尽地回到家,一进门就倒在床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马莉莉一天到晚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能听到的只有宁宁的哭声,她压抑得几乎崩溃。9月29日,她忍不住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叫妈妈来陪陪自己。于冬梅赶来后,看到憔悴的女儿,忍不住又唠叨起来:“莉莉,听妈的话,把孩子送人,你到外地读书——你千万别毁在张建明手里!”

马莉莉默默地听着,觉得母亲说得有理又心有不舍。就在这时,怀里的宁宁又哭起来,几个月的种种辛酸顿时全部涌上心头。她把孩子递给母亲,狂躁不安地说:“妈,我听你的!”于冬梅立即开始联系。

原来,沈阳近郊新城子区一个叫刘文玉的中年妇女,说她的哥嫂想收养一个孩子,于冬梅早就和她联系过,并承诺随时会把孩子抱给她。刘文玉在电话里跟于冬梅约定,当天下午两点在长途客运站看孩子。

下午两点,马莉莉抱着孩子,心情复杂地跟着母亲来到长途客运站,刘文玉和她的哥嫂已经候在那里。他们抱过宁宁看了又看,刘文玉的嫂子掏出2000元钱塞到于冬梅手里说:“孩子我们抱走了,你们绝对不能反悔。”

马莉莉的眼里涌出了泪水,她从母亲手里抽出那笔钱又塞给那对夫妻,哽咽着说:“好好对我的孩子,他晚上要吃一回奶。”那对夫妻点点头,抱着孩子挤进人群转眼就消失了。马莉莉的心仿佛被掏空了,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当天晚上,张建明回家后发现马莉莉和宁宁不知去向,便立刻四处寻找。第二天,他赶到了马莉莉家,于冬梅把他挡在门外说,马莉莉已经去外地读书,孩子也送人了,并叫张建明不要再来骚扰。

马莉莉躲在里屋,听到张建明的声音心如刀割一般。把孩子送人后她就后悔了,流了一夜的眼泪,此时她不敢面对张建明,只是紧紧地咬着嘴唇,希望张建明快点离开。张建明压根不相信马莉莉会把孩子送人,也不相信马莉莉真的去了外地,于是每天都来马莉莉家楼下徘徊。马莉莉躲在窗后,看到张建明焦急和憔悴的样子,忍不住给他发了条短信:“你不要找我了,我们分手吧!”张建明收到短信后,立刻打来电话追问孩子的下落,马莉莉狠了狠心说:“真的送人了。”

张建明还是不相信,每天都给马莉莉打电话劝她带孩子回来,还每隔几天就去一次她家,观察阳台上有没有婴儿的衣服,但每次都失望而归。

孩子刚送走那段日子,马莉莉的奶水涨得不行。她撕心裂肺地想,宁宁一定在饿得哭。一星期后,奶水憋了回去,她又想,宁宁是不是忘记我了?每次想孩子想得心痛难忍时,她就忍不住给抱走孩子的那对夫妻打电话,对方总是说孩子很好,有时候孩子哭了,他们还让马莉莉听听孩子的哭声,而每当这时马莉莉都会肝肠寸断。

日子在思念儿子的煎熬中度过,马莉莉整天丢了魂似的。11月18日,她瞒着父母去家具城看张建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你不要怪我好吗?孩子送人我比谁都难受,我的心早就碎成粉末了,你知道不知道?”

张建明瞪着红红的眼睛问:“你把孩子送给了谁?我一定要把他找回来!”

闻此马莉莉不哭了,并立即找出了那对夫妻的电话。张建明拨通了电话,并表达了要回孩子的想法。对方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已经给孩子上了户口,托人找关系办的,花了好几万呢,不能说给你就给你。”

11月18日,张建明再次拨通电话,好言相求约对方出来谈一谈,说只要同意还回孩子,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对方终于同意次日上午在南湖公园面谈,然而第二天张建明和马莉莉在公园等了整整一上午,那对夫妻始终没有出现,甚至连手机都关了。

张建明和马莉莉又找到刘文玉家,但刘文玉说她不过是牵线而已,并不是那对夫妻的妹妹。张建明和马莉莉顿时慌了,难道遇上了人贩子?孩子是不是已经被卖到了外地?他们越想越怕,于是跑到派出所报警。警方在听取了他们的叙述后,遗憾地告诉他们,因为是自愿送人,不构成拐卖儿童罪,暂时还不能立案。

一次次寻子又一次次失望,张建明和马莉莉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不过,即使孩子找回来,对这两个还不到结婚年龄,也没有固定工作的未婚小父母来说,前边的路将异常艰险。

马莉莉心酸地对母亲说:“孩子送人后,才知道母子骨肉相连。我现在好后悔,这么小就生下他……”于冬梅也追悔莫及,她捶胸顿足地说:“都是我们做父母的一错再错,让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本刊视点

面对两个孩子的早恋,男孩的家长抡起了大棒,女孩的家长则是只问成绩,不问其他。但无论是大棒还是“民主”,都不可能解决早恋问题,更无力面对早恋的“果实”,于是两个中学生的早恋,最终演变为两个家庭间的闹剧。

当下的中学生,很容易陷入早恋。生理的早熟是正常的,但他们还无力承担恋爱的后果。与这种早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的“晚熟”,比如在这个故事中,家长的反应是即兴式的,是情绪化的,是十足功利性的,他们既无理性也无智慧,更没有富有建设性的举措。换言之,两个-孩子听凭本能走在前边,父母则亦步亦趋跟在后边做盲人瞎马。

在路上 高中作文 篇4

终于写完了!我微笑着对自己说。

把笔放进包包里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手黑得吓人。学校的卷纸是自己印的,油墨好像没干的样子,每次做卷纸都会做到满手漆黑,抬起头后,很意外地发现别人脸上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墨渍,感觉很滑稽,然后笑得人仰马翻。

媛在后面拍了我肩膀一下,顿时吓了一跳,转头说了句:“怎么跟鬼一样啊!”然后理所当然地被瞪了一眼,从包包里掏出MP3,塞上一边耳机,听到正在放的《青春无悔》,把另一边耳机递给璇,她说:“这个女声很好听呀。”我笑着说:“是叶蓓!”很清澈的音乐如水涌来,是我最喜欢的声音。

回家的路上,只有我们三个人,小林子已经不再是朋友了,有几丝悲哀。

小林子是曾经十分十分好的朋友,有些胖胖的,一笑起来,很可爱。我曾以监督她减肥来偷喝她的可乐,曾在春游时吃她的牛肉干吃得翻起来,曾和她叫板叫得旁人听得目瞪口呆,很是口齿伶俐。同样是开心时可以笑得春光灿烂,春暖花开的样子,忧郁时悲情得随时能滴几滴眼泪出来,她是我曾经最珍惜的朋友。

她问过我,我们可以这样一辈子好下去吗?我说会的,会的,我们都不用担心的。只是,每天我们都在遗忘一些东西,不知哪天就是关于对方的。

抬头看看天空,发现天空蓝的异常,看见阳光灿烂得让人不可想像。原来什么都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每天中午都会去璇楼下叫她,她家住三楼,我总很喜欢把那个璇拖得很长很长的,即使璇老是很惊讶地下来问我:“你怎么还没死呀!”她总要带下来几颗荔枝,我很是奇怪,为什么她家会有那么多荔枝?我一边吃荔枝一边说她:“喂!璇,我火气上来就找你算帐。”没想到被我不幸言中,在不久后的早读课上,我突然开始流鼻血,吓得璇不敢给我带荔枝改换果冻了。然后我们俩就像小狗一样啃果冻。

璇是很漂亮的女孩子。有一次,学校的奖状写错了班级,那个班级的一个女生说,要是璇真到了她们班,男孩子都不用上课了,光看她就够。

有一段时间以为璇应是娇气,很冷漠的女孩子,但是她却是与我们相同的女孩子。小孩子一样的性格,没事喜欢听几首歌,写一些文字,或者没有原因地忧伤一下,她的小纂写得很好,总会使人想起一些古代女子,想如果她生在秦淮河畔,必应是苏小小一类的人物。

璇是很有学文潜质的女孩子,语文、英语都很好,很好的。而理科卷纸几乎只能考到及格,她又是很好学的样子,天天拿题目问我和媛,我总会说:“叫媛看啊。”媛则会说:“叫小云看吧。”最后,她只能给老师看。

认识小鱼的时候,那厮正混得风声水起,几乎可以算大姐大,我们在楼道上碰到学校“封顶”时,她们都可聊上一会儿。所以说,小鱼几乎是因认识我才变成好孩子了,因此我特别有成就感。

从来都是有着明亮快乐和忧伤的小孩子,总是想让很多人快乐,自己却忍不住忧伤,在安慰别人时一套一套的,而在自己难过时却不知所措。而小鱼和我是一样的,一样的性格。

因此,我们是能互相温暖的孩子,我们在一起才可以快乐。

总觉得我们是对方的影子,我们有太多的相似。无论是性格还是喜好。

一直喜欢的是校园民谣,不知怎的,有许多人认为我应是听摇滚或者流行歌曲的繁华的女孩子。可是我喜欢的却是清澈得如同流水的校园民谣,总是喜欢塞着耳机,低着头逆着人流行走,听老狼略带沙哑的声音轻声吟唱我们的.年华,我们的记忆。

记得郭敬明说过:“有一群人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花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朝哪个方向转,却一天到晚呼喊西藏西藏我爱你”。似乎是说不了解西藏的人就不可以喜欢西藏。可是我却只是因为朱哲琴的歌声而喜欢上西藏,她的声音总会让我想起西藏的风,西藏十分温暖的阳光,手拿转经筒的老人。我从没听过像她这样自然唱歌的人,她的歌总能让我心安,让我心暖。

现在,只要我看到地图上西方的那块土地时,总会莫名地欣喜。一直十分向往拉萨,向往那个朱哲琴歌唱的城市,虽然我还是不知道格桑花是什么花央金玛是什么神转经筒朝哪个方向转中…

是喜欢行走的女孩子,喜欢那种在黑暗中漫步的感觉,觉得很义无反顾,很不会犹豫的感觉,能够低着头带着我所有的感情所有喜爱的东西穿梭在没有尽头的道路。

总会想起《阿飞正传》里的那种鸟,没有脚,永不能停下来,直到死亡。觉得有时我们都在走这样一条路,永远都不能停下来。于是带着微笑,带着眼泪,带着沉默,带着悲伤,一直一直走下去,明明灭灭的一切,一直到永远走不下去了,我们都要一直走着。

在人生路上高中作文 篇5

曾记否,那些至今让人保持清晰记忆的动画片主角,有几个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中意的呢?蓝精灵———我曾坚信在某个森林里确实生活着这么一批活泼聪明、淘气灵敏的S upper组合,在人生路上作文。机器猫———儿时的我最想从“任意能”口袋里得到另一只机器猫,属于我的。米奇———人见人爱,最讨人喜欢的老鼠形象,以其命名的系列服装、佩饰、文具更是热销

不止。加菲猫———幽默老练、戏谑无度,善作总结性陈词又很慵懒的他,适当的时候也绅士上一回,男生不妨借鉴几招。

曾记否,那些曾经令我们余香满口、回味悠长的零食,如果在看动画片时吃上一包,恐怕是全部的乐趣了吧!扑扑星———口感酥脆、香味醇厚,风靡全国且久盛不衰,理应排名同时代零食名品t oplo了。足球巧克力———浓滑可口、香味十足,由大人陪同逛街或游园的小朋友几乎人手一份,拎着这个网兜似的包装独特的袋子。某某泡泡糖———这种大约10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形泡泡糖的名字我已不太记得了,只是这包装的2/3为红色纸,其余部分为白色纸,一端印有一个卡通小女孩头像的泡泡糖堪为同时期同类产品之龙头。现在叫口香糖了。

曾记否,那些童年时代每日必做的游戏功课,总是让我们不厌其烦、乐不思蜀。拍洋画片———记得儿时,姥姥还称火柴为洋火,画片前带一“洋”字可见其历史之远矣,也许它还是父辈幼时的娱乐项目也未可知。记得每个小伙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大叠洋画片,其中有自己用压岁钱买的,也有赢小朋友的。总之,三五成群时就爬在地上浑然不顾出门前父母的嘱咐“别爬在地上把衣服弄脏了”。跳房子———现在看清朝戏时偶尔会看到孩子们玩跳房子的情景,应该颇有历史吧。印象中每次从“1”格跳到“天、地”格,总是很难,有时往往快到最后两格了,就被大人叫回家里吃饭,而下一次,又乐此不疲地重新开始。弹玻璃弹———如果说拍洋画片和跳房子是男孩和女孩的共同喜好,那么弹玻璃弹则是男生的专长。这个游戏规则中充分体现着男生的硬朗作风和“双方对擂(现在流行叫PK了),赢者升级”的激烈进程,圆了不少男孩幼时那小小的追求———王者风范和英雄气慨……

是啊,我们奔波于各自的求学之路抑或人生之路,辛苦着,忙碌着,拥有了什么?又剩下些什么呢?我们留下些怎样的记忆呢?是否都太过注重目标,而忽略了追求过程中沿途那些美妙的风景呢?倘若真的如此,那么朋友,请你不妨放慢脚步,驻足顾眄和回味一番那段流逝的岁月中曾伴随我们走过的甜蜜与温馨,小学生作文《在人生路上作文》。那份令我们往昔欢愉而又在之后的成长中渐失了身影的美好,不要轻易遗失,因为每一次重新翻阅都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感觉和触动。

似乎自我有意识开始,我就站在了这条名为“人生”的路上。

这是一条曲折的路,它盘旋着,伸向看不到尽头的远方。我背着旅行包,踌躇着,不知道是否该向着那未知的前方前进,思考良久,终于还是被路尽头那说不清的神秘感折服,向前迈开了步伐。

起初,阳光明媚。路的两边是美丽的风景,林木茂密,鸟语花香。我哼着歌,步伐轻快。美丽的花朵点缀着绿地,它们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种类散发出不同沁人心脾的芬芳,我在花丛中精挑细选,离开时摘了几朵插在了随身携带的营养瓶里,它们分别叫做“诚实”,“信用”,“善良”,“坚强”。

我继续向前走着,一路上有很多好看的宝石,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在旅行包里。旅行包越来越重,我又饿又累,走不动了。正当我发愁时,我遇到了一个人,她也在这条路上旅行,她帮助了我,于是我们成了朋友,结伴而行。不久,又遇到了一群和我们一样在旅行的人,我们谈笑着,一起旅行。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美景,很快乐,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最终还是分了,他们去了自己想去的地方。

“天有不测风云”,这话不假。刚刚还晴空万里,突然间又狂风大作,不久下起了暴雨。我吓懵了,因为我没有带伞。不出所料,我成了落汤鸡,狼狈不堪。淋雨的后果就是我生病了,可我没有药,我根本不知道旅行还要准备这些。朋友们走了,没有人在身边,怎么办?一时间我无措极了。这时,一件大衣从背后披到了我身上,我转过头去,看到来人,我的眼眶红了,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是爸爸妈妈啊!

“孩子,我们一直都在你身后啊!”

我重新背起了旅行包,扔掉了里面的一些宝石,轻装上阵。后面的旅程依旧是坎坷不断,但是我不怕,因为我看到了我的朋友们,还有我背后的爸爸妈妈。

夜很快就过去了,我看着天际那微微的红光,开心地笑了。原来,风雨后的日出是这么得美!

在路上散文高中作文1000字 篇6

向外奋力抽书间,似有什么东西掉落,仔细瞧才发现,是一张涂鸦。画的是只兔子,只是......这是只有头发的兔子,穿着长裙,还戴了一只粉色的蝴蝶结。我茫然,不知道这是自己何时画的,但又在心里暗暗痴笑道:这怎么可能,兔子不会长头发的。细思极恐,悚然地记起那时的自己似乎默认为兔子就是长了头发的。

我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震惊,难道从前的我和现在的自己竟有了如此大的不同。是偶然吗?还是一路走来真的失去了什么,亦或是什么事情发生了改变。

最近,我也常常发现,生活中产生了些微妙的变化,正如,从前觉得有趣的事如今却不感了兴趣。从前会去做的事,如今却觉得做不做也无所谓,甚至全然不会去做了。清楚地记得,一年级的那次家长开放日,数学课上,老师让大家在十多个气球上画出循环的,且有规律的图案。我画了,不同于其他孩子仅仅只是单调地将气球涂上了不同的颜色。我对那些气球设计了不同的纹样,图案,以至于当我拿着作业本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都向我投来了异样的眼光,有疑惑有惊讶有钦佩,同学们纷纷向我询问这些纹样图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我还记得我就这样被团团围住,一字一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如今记起,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我画了一个循环节,第二个循环节还没有画完,但作业本上的气球不够了,于是自己竟又添上了一个,如果是现在,我想我一定不会这么做了,可能只会循规蹈矩的涂上单调的色彩,全然不会想出如此多的创意了,更绝不会敢于在作业本之外另加添加别的东西。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路上的渐行渐悟 篇7

“要想获得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力”,教学做合一,就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该怎样做,就怎样做,怎样学就怎样教。这与新课程强调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学定教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新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科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开放,学生学得更主动。因此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教学来说,教学方式不改变,新课程就体现不出“新”。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过程应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与学、学与教的关系,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要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换,力求在开放的环境中教学。如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就是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并进行开发利用,发掘学生的“真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场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过程。

二、新课改中的情感因素

常常听到英语老师抱怨:“花了很多时间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精选大量题目,认真批改作业,并经常找学生谈心,但教学效果并不见好转,学生学英语时还是没感觉,怎么教也教不好。”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抱怨:“上英语课程序化,老一套的默单词、听录音、读课文、做题目,没劲!脱离了英语课堂,谁会说英语?学了十几年英语,依然感觉开口很难。”究其原因,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采用机械的教学方法,设计了不贴近学生生活、僵化老套的教学情境,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用英语交流。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了应付考试而局限于程式化的听与说和实战性的读与写,忙碌于背诵课文、抄默单词、完成常规作业,缺乏真实环境中的听说训练和交际训练,而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学的依然是“哑巴英语”。

其实,教学艺术的精彩之处,不仅仅在于娴熟的教学技巧,更在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交流。因而,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活动,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赞可夫提出的发展区理论认为,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情感的发展应走到教学的前头,为教学开路。教师通过不断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与学生在上课时,甚至在课前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良好的印象,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

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活动以及课堂内外的教与学活动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的实效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理念上,有不少教师滞留在传统教学的层面,围绕高考要求转,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更多的是考纲要求,而不是以《课程标准》为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还有不少教师注重知识量的过密的输入,用语言做事完成任务型教学的相应措施不配套、不到位。第三,在教学手段上,依然是“一根粉笔一张嘴”。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等设备缺乏或不能得到有效的综合运用。具体说来,一是误把“自主”等同于“自流”。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的教师便让学生自己看书,缺乏明确的有针对性的阅读的指导和任务布置,缺乏相应的检查和反馈,对学生想谈什么、怎么谈、与谁谈、如何谈等方面放任自流。二是“有效评价”变成“夸奖鼓励”。新课程强调让学生享受成功体验,并不是意味着对学生的一味表扬,而是指以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整体受益。但有许多教师经常不假思索地随意表扬,“very good”,“well done”之类让学生习以为常,导致学生随意应付,麻木冷漠,使评价失去应有的效度和作用。三是误把“师生对话”简单演变成“师生问答”。不少教师把一些表层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充斥课堂始终,把师生问答、有针对性的输入和有意义的输出理解成简单的庸俗的问答,缺乏对reference question的设计和问答之间的深层互动,实际上变成另一种形式的“满堂灌”。四是误以为“合作”就是“配对或小组活动”。在不少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或配对活动,随意性过强,讨论的问题缺乏设计,合作活动有形式无实质内容,小组中往往是个别学生唱独角戏,小组汇报时往往只代表个人的观点,合作学习浅尝辄止作无效功。教师本应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却往往变成无为的旁观者。五是误以为“体验”就是“活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学生无序操作,简单的手脚活动与积极的思维拓展脱节,缺乏反思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体验和感悟。六是有些研究性学习空泛。许多教师开设的研究性课往往只停留于英美影视欣赏﹑中外风俗习语比较这类陈述性知识的表层,探究有“浅”“俗”倾向。实际上,英语的研究性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用语言做事和实际交际能力的养成,它要求协调安排时间、空间,坚持独立性与合作性结合,要与掌握使用英语知识相配合,与各项英语交际活动相融合。许多教师开设的研究性课与Dewey(杜威)提倡的问题教学方法———“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应用来检验想法”———相距甚远。七是语法课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新教材强调学习语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学生对语言点等知识的掌握。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这在语法编排上更为明显。不少教师在上语法课时,只按部就班地完成几个练习或者照本宣科地从头到尾讲授语法纲目,讲练结合不合理,时间分配失当。学生即便听过做过,反馈及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三、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湮没,学生的学习动机被窒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上采取了“竞赛法”,把整个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发表看法。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发言一次,每次发言可以为自己小组赢得一个笑脸。在规定时间里,笑脸最多的小组获胜,可以赢得我精心准备的奖品。通过这种竞赛,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竞赛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所学;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2. 科学地评价学生。

英语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其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3. 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课堂交往中,就是人与人的交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做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表现出厚爱,而冷落了成绩差的学生,那么就会造成成绩偏好的学生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成绩差的学生灰心丧气,感到自卑,慢慢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教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学中,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要因为学生的成绩优劣、性别、出身等的不同而产生亲疏和偏向。提问题或组织课堂活动,机会要尽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学困生有表现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上课时,教师要环视每个学生,不要只看好学生,而使其他学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学困生,让他们感到不自在而情绪紧张。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要求,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让每个学生觉得自己在教师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个学生经常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关心和尊重,便会被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了更好地和学生培养感情,我以7人为一个小组,每一小组发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一人一天记英语日记,内容不限。让我惊讶的是,学生很期待每周一次的和我交流的机会,日记中,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喜怒哀乐,介绍他们的朋友、父母,甚至向我诉说他们关于青春期的困惑,我们像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所不谈,好朋友的课,学生怎么会不喜欢?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改过程当中我们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在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创新,以适应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摘要:整个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 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以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改,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夏谷鸣.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

[2]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技术在线.

在路上,在一起 篇8

答案在风中飘。

我只知道,您现在看到的《中华手工》,它又是一次改版的结果。

七年前,它从季刊改版为双月刊,黑色的封面开启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四年前,它从双月刊变为月刊,白色的气质成为一时的记忆。三年前,它的皮肤换成了环保纸,清新之风扑面而来……热爱它的人,一如既往,每一期都会敝帚自珍。批评它的人,说它不够传统,不够时尚,不够深入,不同的声音只会让我们永远保持清醒。

每一次改版,都会提醒我们:到底与谁在一起?

当然是可爱的读者。但他们不仅仅是普通读者!他们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同行者。在每一期杂志,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活动,每一次旅程,每一条微博,每一封邮件背后,都有他们满满的身影。同样的热爱,同样的执著,同样的气质连接着我们,让我们能在茫茫人海中,气味相投,有缘相聚。

每一次改版,都会让我们想起走过的路。我们总在无数的遗憾与有限的完美中擦肩而过。往事并不如烟,随风而逝的除了看似碌碌的岁月,也还有一些被风干的干货值得咀嚼。那张脸庞,那声欢笑,那句问候,那滴泪水……忆起就是永恒!永怀感恩之心继续前行,必将看到更美的风景。

“物品因手工而高贵,生命因手工而精彩,文化在手工中凝聚。”不变的宗旨永远激励我们在路上,因为目标永远在前方。

在路上,选择与谁在一起,谁就会反过来影响你的选择——不管是事业、生活还是人生。

在路上,庆幸有你在一起!

在路上,值得有你在一起!

八月新起点,手工艺的温度刚刚好!

上一篇:伤心的文章下一篇: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自己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