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精选8篇)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1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8-19 10:11:00 ] 作者:徐少春 编辑:studa20

20世纪末,来自大洋彼岸的互联网风暴席卷中国,它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各行各业,冲击着芸芸众生。人们仿佛从睡梦中惊醒,四处奔走相告,一遍又一遍传说着网上掏金的美丽故事„„

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建造网站的行业,种地的,卖菜的,甚至乞丐,摇身一变成了。COM,人们划着小艇,迎着风浪,朝大洋彼岸的海市蜃楼——NASDAQ奔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从NASDAQ传来,什么“跌破了发行价”、“成了垃圾股”、“B2C不如B2B”、“B2B不如ASP”等等,亢奋的人们开始渐渐平静,一场惊心动魄的互联网风暴渐渐退潮„„

仿佛经历了一场噩梦,中国企业终于明白“烧银子、挖金子”的互联网战略是注定行不通的!只有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脚踏实地发展电子商务才是未来制胜的关键。

一、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从哪里开始

互联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电子商务成了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但是,发展电子商务不是建一个网站那样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能一蹴而就。电子商务不仅涉及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习性、信用关系、物流配送、支付手段等因素,还涉及积极参与商务交易的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方方面面。那么,作为发展 电子商务的主体,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应从哪里开始?

据统计,美国今年电子商务营业额已超过5400亿美元,而在中国最多只有8亿元人民币,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很显然,美国电子商务有强大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和科学的 数字化管理体系作支撑,经过了企业的EDP、MRPⅡ、ERP、EDI等发展阶段,积累了长期而坚实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反问中国企业,我们现在最缺什 么?我想,我们无疑会回答,最缺的仍然是内部管理,需要科学的、可以量化的、精确实施的基础管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就是利用电脑、互联网技术与先进企业 管理思想良好结合的数字化管理。

因此,中国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参与主体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繁 殖内核,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础管理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全局

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可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实施战略管理,即对企业业务和资源在整体上的一种把握和控制,包括组织架构、资源配置和企业战 略等。中层管理——实施业务管理中的具体设计、组织和协调,决定了企业各种业务是否能有效地开展。基层管理——实施对业务处理的过程管理。我们通常将分布 在基层管理中但又跨越三层管理能够影响企业全局的管理活动和事务称为基础管理,基础管理是企业持续的管理实践。基础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 现,也决定了企业持续发展是否有坚实的繁殖内核。

在企业管理中高层常忧虑这样三个问题:基层上报的数据是否准确及时?基层运作的效率如何?基层是否存在漏洞?这种忧虑不无道理:

某企业总经理为了某一项战略决策需要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即最新的应收、应付资料,于是,财务部长、销售部长、供应部长为此组织人员忙了一 周,数据出来了,然而财务部与销售部报出的应收帐款资料、财务部与供应部报出的应付帐款资料大相径庭。总经理不知他的决策应建立在哪份资料基础上?此时若 再花一周,核对清楚半月以前的资料,这个决策还有实际意义吗?!可见,基础管理的薄弱,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决策质量。

某企业采购主管在谈到基础管理信息化给他带来的效率和效益时说:以前我在做请购审批时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新系统启用后,在一次审批关于“ 维修工具——螺丝刀”的请购时,我通过新系统及时查询了全公司大小库房及车间临时库房,发现我公司的“螺丝刀”的库存储备量足够我们用整整6年时间。平时 我们总在抱怨采购资金不足,影响了生产的有序进行,然而,我们却往往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了盲目采购。在企业中典型的情况是,企业的高库存与缺料并存。可见,基础管理的薄弱,基层管理存在的漏洞,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于是,出现了管理层次“向下错位”的现象:比如CEO,厂长经理被困于基础管理,无足够的时间顾及战略的管理,大部分是在生 产的第一线,或者在询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他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搞基础管理。再比如首席财务官CFO大部分时间是放在记帐,算帐和报帐,如果建立了数字化的 管理系统,如果说这些基础管理信息系统都已经建立好了,那他的重点会进行财务战略的安排,就可以有时间帮助企业是不是要在资本市场融资,是不是要上市。或 者说进行其他的投资等等。以上所描述的,总裁干副总裁的活,副总裁干总经理的活,总经理在干经理的活的现象在企业随处可见。

然而,管理层次“向下错位”后,并没有让管理者的困扰迎刃而解。同时处在这种错位状态上的管理者通常让人觉得这个领导只会和手下抢业绩,没雄才 大略,跟着他干没前途。中国企业3C(CEO、CIO、CFO)管理实际上是到不了位的现象,已普遍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大难题。从高层管理的忧虑到管理 层次“向下错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管理的质量,将极大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全局。

三、基础管理的本质

就像网络与电脑紧密相连,管理与经营密不可分。一个企业对于其经营业务的管理是一个企业所有管理的核心,是其所有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业务是企业的命脉,它关系着企业的盈亏生存。

业务管理之下是以人、财、物、产、供、销管理、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管理。企业基础管理的特点根据企业业务管理特点来制定,为业务管理服务。

业务管理之上是由业务管理升华而成的企业文化。如果说业务管理的规范和方法是企业的法律,那么,企业文化更像道德。它为业务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舆论、氛围、精神、士气以及其他方面的补充支持,为业务管理服务。

可见,所谓企业基础管理,就是对覆盖产品(服务)价值链的业务的流程进行全面的计划、组织、协调,及对业务的有效处理和有效控制的管理。实施企 业基础管理最本质的是对企业的基本业务实施过程管理。具体地说,主要是对企业销售、供应、生产、库存、质量、成本、财务等主要事务活动的过程管理。

在基础管理中需要特别强调过程管理的特性,是因为它是能真实反映业务处理过程的第一手的、最祥尽的资料,使企业的业务决策和战略决策建立在“理 性”的基础上。尤其是当基础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后,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战略决策速度、精度发生“质”的变化。管理者能明显感到:以前凡需跨部门 处理的业务,就出现“老牛拉破车(又慢又吃力)”的现象,而实现信息化管理后,此类事务变成是高效、轻松、准确工作。

例如,当一个企业实行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后,负责审批应付帐款的业务主管,可以轻松的通过自己的电脑系统,清楚的得知:与此单应付帐款对应的采购 申请单、采购订单、此订单入库情况、入库检验情况、供应商情况、供应商发票等,这样在实施审批处理时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是不言而喻的:使企业的“支付系统 ”得到有效管理。

四、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及业务事务处理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及实施控制过程管理、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

(一)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的管理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状态的第一手资料,是业务处理决策时的依据。规范和科学管理好基础数据,并使之成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有用的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

企业业务管理特点决定了所需建立的基础数据,例如,通常的制造企业具有如下主要基础数据包括:物料基本信息定义,产品结构及工艺路线定义、物料清单数据,物资存放地点定义,客户基本信息定义,供应商基本信息定义,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员工基本信息定义、会计科目设置数据、成本明细参数设置等等。

然而在人工管理系统下,基础数据总是处于分散、孤立、滞后的状态,数据部门私有化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很难在同一数据环境下运营。另外,由于数据处理完全靠人的手工作业,处理环节多,使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受到很大影响。

(二)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及业务事务处理管理

在企业中,基本业务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保证了部门内部的信息沟通的顺畅,有了同一基础数据环境,及完整业务事务处理的过程管理和过程处理的记录管理,不仅保证了业务处理在各部门间协同工作的高效,同时保证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和科学性。

企业业务管理特点决定了日常基础业务管理的特点,例如,通常的制造企业具有如下日常基础业务:库存日常作业,合同登入和维护,销售预测,主生产 计划,生产订单处理,采购订单处理,采购入库,车间领料,生产完工报交,成品发运,财务预算,凭证登入与维护,采购发票处理,销售发票处理,收款与付款处 理,银行对帐等等。

没有规范的日常管理的基础,高层的管理不仅难于规范,也容易流于形式。规范的日常管理,是实施更高一层规范化管理的保证和它的组成部分。

(三)内部控制设计及实施控制过程管理

企业管理者需要开放和授权,但同时也需管理和控 制。所谓企业基础管理的内部控制设计,是企业管理者对业务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的策略、制度、政策、法规的具体设计。它体现了管理者对事务处理过程中,应 采用的管理和控制标准。例如:基于职能分割的互相牵制控制(如钱、物、帐分离);对不同客户的消除限额控制、对超限客户的发货限制,不同客户或不同销售方 式下产品的价格体系,不同用途不同金额费用的财务审批权限控制,不同性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用于成本核算时物料的计价方法等等。

然而,在人工管理系统下,控制的标准是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等“纸质”文件来体现的,使控制标准和控制过程管理实施处于分离的状态,容易造成管理的“偏差”,甚至错误。

实现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后,内部控制思想和标准,通过对软件系统设置使之固化,并在具体业务处理时自动加以控制,实现了控制标准与业务处理控制 的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的实现,使企业的基础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起到了规范业务处理、堵住管理漏洞、归避经营风险的作用。

例如:当实现基础管理的信息化后,在销售业务员下达某销售订单时,系统会自动检索客户的价格策略信息等,以决定该订单是否有效。而在处理销售发运时,系统会自动检索该客户的应收帐款情况和允许的赊销限额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执行该订单的发运。

(四)人的行为规范管理

规范管理不能只是一套形式上的规范,它更有存在于人性中和业务发展中的内在的根据和逻辑。员工如果不能理解和掌握在管理形式之下的内涵,那么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只会流于形式。不断强化和优化日常基础管理,可以帮助管理者学会从本质上,而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掌握科学规范化管理的方法,使得管理能够有足够的深度和取得实质的效果。它也能够为员工对高层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规范管理的一个目的是约束我们一些“自然”的,但是却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行为。从简单的管理入手,更容易培养员工科学的职业化的工作习惯。

日常基础规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使一个团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独特氛围和风格。通过基础管理的加强,一个团队的成员,会逐步形成统一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和语言,从而逐步达成一种默契,建立对集体的认同。

五、中国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策略

中国企业开展基础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企业管理及电子商 务应用软件并制定合适的实施策略,这种选择应以解决企业自身管理为目标,在期望与现实之间求得平衡。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普遍存在自身的管理水平不 高,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企业基础管理,并建设一定的电子商务基本应用,将是中国企业开展基础管理信息化,迈向电子商务的基本策 略。

(一)互联网上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框架

将企业的所有信息集成起来,是无数经理人不断追求的梦想。企业系统(Enterprise Systems,简称ES)就是能帮助经理人实现这一梦想的企业级信息系统。这里给出金蝶公司提供的企业信息化应用框架就是其中一类。

在此应用框架中,涉及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VM(价值管理)、KM(知识管理)五大部分。面向市场是整个应用框架的核心思想,现代企 业的任何一个业务,都必须面向市场,而和企业运营休戚相关的主要是资本市场、供应市场、消费市场和知识市场。在金蝶的应用框架中,以CRM管理消费市场的 业务,以SCM管理供应市场的业务,以VM管理资本市场的业务,以KM管理知识市场的业务,以ERP管理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由此可以看出ERP是企业信 息化的核心,没有ERP就没有面向企业外围四个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

(二)紧紧抓住过程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中国企业的管理比国外落后10~20年,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手段落后和管理流程混乱,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建立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就是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电脑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先进、适用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因此,一个 以强调对基础管理实施有效过程管理为特征的企业ERP系统是中国企业的普遍需求。

扬州英瑞车材有限公司毛霞总经理,在一篇题为《解决基础管理难题》文章中这样描述他们企业实现基础管理信息化后的益处(摘自《计算机世界报》2000年8月28日):

成立于1997年的中外合资扬州英瑞车材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轿车水箱,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的几大分销商。如今公司 的水箱年产量已由原先的1万台,飞速发展到25万台。随着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原有的管理人员在数量和工作方式效率上已无法适应,同时由于内部信息流的不 畅通,使得我们许多的精力用于协调和监督。改变企业内部现行的信息流通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用计算机和管理软件参与管理势在必行。

去年下半年,我们对国内外近10家管理软件厂商及产品进行了调研,最终选择了金蝶的K/3系统,使用K/3软件8个月后,我们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公司有较大的帮助:

1.采购、销售、仓存、财务等各种业务资料信息流的畅通,减少了不必要的协调和矛盾。

2.方便生产车间的领料。

3.加强了辅助材料的考核,降低了辅助材料的消耗。

4.加强了生产管理。

5.提高了整个公司的运作速度和工作效率。

(三)遵循企业经营活动的内在规律,提供一体化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必须具有一系列功能,这类功能我们称之为基本职能。为了完成这些基本职能,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活动,为了对这一系列活动进 行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就产生了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过程。组织结构犹如人体的骨架,在企业管理中起支撑作用,而管理过程犹如人体的运动,保证企业的健康运 行。企业要以某种方式,动用组织结构中不同部门的不同活动的组合,使系统中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资金流正常流通,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可见,能帮助企业实现基础管理信息化的软件,首先应能完成企业从采购、生产、销售到财务管理等覆盖产品价值链的,重要业务部门的基本职能的业务过程管理,使之能全面的替代企业管理人员的各类手工业务管理,具有极强的集成性、综合性与智能性管理工具。

需要指出的是:与企业业务活动相伴而生的三大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是交织一体不可分割的,其中运用的企业基础数据也有多处重复使用特征。所以,一个合格的企业级管理软件必须是:能使企业数据和信息实现共享性一致性;能体现的是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集成管理需求特征的管理工具。显然,现 在国内以完成企业某些局部业务管理功能或仅做有限扩展的“部门级管理软件”,或将各业务功能简单堆叠起来貌视企业级管理软件的系统,将不能有效解决企业基 础管理问题。

(四)将管理策略和控制制度,融入业务处理流程中,提供管理法制化工具

俗话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传统管理中,中国企业真没少花功夫订立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涉及企业基础管理最基本的制度,包括定额制度、标准 制度、财务制度、作业制度、设备管理制度、材料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和考勤制度、安全卫生制度以及班组和车间管理制度等。然而,在传统管理手段 环境下,制度通过学习方式知会各级员工,然后被束之高阁,成为有名无实的东西,造成今天人人都在抱怨说,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差、信息不顺畅、管理效率低等 等。

显然,在基础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应做到,将原有“束之高阁”的管理制度和业务策略“信息化”,且用“程序化”的手段融入业务处理流程之中,成为业 务处理过程中的决策工具,实现业务流程和业务控制策略、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只有在企业“规矩”做到了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企业管理信息 化才能跑在规范化、法制化的高速轨道上。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2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的分析

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是提高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根据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特点, 企业应认识到这一全新财务管理方式所产生的特定环境, 了解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对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同步化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实现财务信息的集成与综合, 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以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为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1、整合企业信息化资源-------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基础

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需要企业对原有信息化资源进行调研, 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需求确定网络设备优化方案, 分步开展网络信息管理设备的建设。通过硬件系统设计、网络环境设计以及软件环境的设计, 提供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环境。在对企业原有硬件系统基础上, 分析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需求, 确定硬件优化与设计方案。在硬件设备服务器及相关设施完成后对企业的网络环境进行评测, 以满足财务信息化安全为基础进行网络环境设计。在确定上述内容后, 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财务管理内容等进行软件环境的设计。并对市售财务管理软件进行评价, 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环境。

2、建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

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的要求, 现代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中还应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以核心数据库为基础, 将企业各职能部门子系统与中心数据库相连接, 满足集中核算及会计动态核算需求。在建立集中财务管理模式时, 现代企业还应对各部门相关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以此满足集中财务管理模式需求、促进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为了保障财务信息的安全, 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为基础, 以企业内外部网络系统中软硬件防火墙为重点保障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应强化系统使用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及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 避免误操作等问题对财务信息安全的影响。通过系统使用者安全意识的培养, 使操作人员在计算机的应用中能够时刻保持良好的安全使用习惯、避免病毒及木马入侵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

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组织设置及管理方式, 以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决策权、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而且, 针对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需求,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也能够更加完善。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财务监控能力的提高。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实时性与准确性, 为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 加快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是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方式、是现代企业规模化发展中必须的重要基础。利用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够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实时性、准确性, 提高企业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掌控能力。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还有助于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促进企业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构建, 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财务管理是规范企业经济活动、指导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工作。通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产值、利润及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还关系到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制定。针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需求, 现代企业应注重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运用, 以此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本文就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经营战略

参考文献

[1]孙建国.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分析[J].财务管理与培训, 2012, 8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3

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0世纪末,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生产力。这既为我国带来发展的契机,又使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对企业固有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这种变革显得更加迫切。这是因为:

1、企业信息化可以推动业务流程重组,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一方面,新的“动态网络”结构,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的工作潜能和积极性,促进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2、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改变和改善成本结构。企业成本的下降,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管理成本结构优化,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从而改变竞争方式,给企业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扩大竞争能力。

3、企业信息化可以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差别化。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获得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思路的效率,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开拓市场和选择消费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场的能力;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研究,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形成不易为竞争对手模仿的独特竞争优势。

4、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实现了跨地域的同步信息交换,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利用信息资料方面,手段更加灵活、快捷和开放。极大地增强了决策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评价选择能力,拓展了决策者的思维空间,延伸了决策者的智力,提高了决策的效益和效率。同时,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即在信息化过程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加快信息化建设须以统计信息为基础

企业统计信息是一种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创造财富。它既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这是由统计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统计信息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五个统筹发展”的方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适应市场,求得生存、发展,必须通过统计信息了解市场、产品、技术、管理等诸方面的情况,以此制定企业发展计划,调整产品结构,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更新、技术开发等一系列问题。并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和减少决策失误。

2、统计信息是企业开发资源的重要依据。以最小的投入,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可以运用统计信息,对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对比、分析,寻找相关的情况和规律,从而进一步有效地利用、开发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潜质,不断发展企业。

3、统计信息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助推器。统计信息既可使企业领导把握本单位的各种内部情况,也可把握企业在地区、行业中的市场占有份额、行业排名,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反馈等诸多外部情况,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博采众长、扬长避短、采取对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统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晴雨表。企业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综合性学科。企业产值、销售收入、增加值、产品产量、质量、利润和成本等指标,是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成效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尺。掌握、研究这些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

加快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企业信息化必须确保企业统计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并形成使统计信息在企业信息网络上“有车可跑,有路可走”的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因此加强以统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强化以下几项工作:

1、夯实企业统计信息工作的组织基础。目前大多数企业虽已建立统计机构,但其职能和工作范围还较受局限。不少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仍以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统计为主,而忽略了综合统计职能的发挥,统计资料的发掘利用还较肤浅、有限。因此,企业一是要加强对统计信息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健全企业统计信息组织,并明确其职能和工作任务,搞好统计监督。二是要建好一支队伍。企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投资建设和综合经济效益等总体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没有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难以担当起这种重任的。现阶段,既要加快现有统计信息机构和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从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单纯提供数字数据向全方位收集,深层次分析、信息共享转变,为企业领导提供具有一定水平和价值的综合分析或专题分析报告。又要抓好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技术业务素质,把思想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和作风严谨务实的人员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构筑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

2、夯实企业统计信息的管理基础,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管理制度。首先,必须贯彻《统计法》,依法统计,保证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建立健全数据搜集,整理及反馈制度、原始资料核对检查制度、数据处理制度、分析资料及管理制度等,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质检体系。从组织、方法、技术等方面对统计数据的误差进行预防、控制、检查和纠正,保证数据的质量。

3、实施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统计的触角延伸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并且形成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统计制度、统计方法为保证的科学高效的统计体系,所以统计部门能提供比其它渠道范围更大、层次更深、质量更高、内容更加全面和系统更强的信息源。而企业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借助统计部门快捷准确采集的并且经过统计整理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发布到网上,供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根据各自权限共享信息。因此,信息将企业信息网络部门与企业统计部门两者的管理职能有机整合起来,组建网络管理部门与统计部门合二为一的新型信息管理部门,实现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整合。这样统计可借助网络技术驶上信息高速公路,而计算机信息网络可借助统计信息渠道发挥应有效用,从而形成适应新环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组织好信息资源的网上采集、传递、存储、发布和共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企业信息资源,为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班组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基础管理 篇4

作为一个在基层奋斗了30多年的石油老工人,我深知自己是拿焊枪的高手,却是笔杆子的新手,本不该舞文弄墨贻笑大方,可近来在工地发生上的一次血淋淋的重大安全事故,深触心弦,感慨良多,在40余载的工作中,希望能提几点愚见,能给单位贡献一份力量。

“一石子能激千层浪”班组长在油建建设大军的长河中,虽小尤重。是领导者的前锋,是与生产力直接相关的因素。如果把企业比成一个人,一个人完成事情的能动性依赖神经系统的传导,基层班组就是神经最末梢,直接关系着任务完成的好坏,是否符合企业的期望。所以,一个班组长的选取就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班组长,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是好的生产力的前锋呢?

一是能够高效、有序的完成分配下来的工作任务。在生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等重重条件下,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是班组长工作的核心内容,带领班组完成领导交代的生产任务是班组长的基本职能。

二是班组长的领导职能。在生产上计划好自己班组的生产任务,在生活上能管理好自己组员的各种意见,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在一线生产的前沿,各个在各大项目部上员工日里汗水挥洒,夜里披星戴月,他们不仅是公司生产强有力的保障,也是企业的生命线。他们有血有肉,性格直爽,如何更好的分配工作任务,安抚班组员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各种意见和困难是班组长每日面临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三是在工作上能够坚持原则,能严格按照企业相关制度执行各种矛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团队,安全生产却是团队的得以保障的生命线,在繁重的生产任务与严格的安全生产相互冲突时,一个优秀的班组长如何能协调好生产和安全的分水岭尤其重要。

那么,如何做好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班组长呢?

一是大力推动民主管理,注重制度的建设。从严管理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班组各类规章制度及考核细则,用规章制度来治理班组,约束职工。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以好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有据可寻,有理可依,亦能律己律人。班组在分工协作方面,工作要细,责任要到人,职责要明确。

二是班组长权利和责任的明朗化。古语有云,“身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班之长,班内的生产任务的分配,人员管理都属于你的权力;然而相应的任务完成的好坏,班组成员的安全亦是你的责任。一个优秀的班组长,不仅仅是领导的期望,更是组员们所信赖和依托的对象。

作为一个基层班组长,上级领导给予的权力极为重要,领导分配下来的任务也需紧迫的完成,然而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班组长有限的权力范围内安排的任务计划与上级领导的计划大纲相符合,那么实际操作中,应以班组长的计划执行。这一点,我觉得是领导应给予的信任和支持。

同样的,作为一个基层班组长,体恤下属组员,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也是在情理之中。如若一昧最求效益最大化,遇事逃避责任,失去组员的信任,是可悲可叹的。

三是强化班组安全从严管理,提高战斗力。“油气至上,安全为天”是油建人心中永恒的长明灯。无数次血与泪的教训,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哀痛,而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做到常抓不懈。作为一个焊接工人,我想为大家分享一下安全经验

1、严格执行六条禁令

2、通用安全要求

3、焊接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

4、个人的防护。包括:劳保服的穿戴、焊接中的安全用电等

5、防火与防爆。

在班组建设中,争做“五型”班组。成为“学习型”“安全型”“节约型”“清洁型”“和谐型”的优秀班组。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5

1、开发基础条件

(1)、企业丰富的开发运营经验

企业专注于所服务专业领域的行业知识积累,历经数十个行业项目的成功实施,已具备对所服务专业领域的深刻行业理解,并在专业领域内构建了复合型知识运用能力。依托在行业应用软件开发、游戏开发、电子商务营销策划、整合推广、平台运营核心等专业领域所拥有的深厚行业知识与项目操作经验,经多年软件开发技术锤炼,公司已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服务,业务内容以行业解决方案为基础,涵盖咨询、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软件全生命周期作业。

目前公司相关产品的成功研发已经确立了公司在本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大技改投资,同时将引进人才,改进管理,不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保持在国内本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力争成为该行业的领头羊企业。(2)、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基础

企业建立完善的中心管理和运行制度,为中心的研发管理程序提供了制度保障,采取有效的绩效机制和奖励机制培养研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归属感,有效保证了技术团队的稳定,促进了中心的人员开发积极性,提高了资源的创新率和中心的管理能力,使各项业务能够持续运作。

(3)、移动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奠定建设基础

企业于2013年建立移动终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技术中心的奠定了技术基础,工程中心致力于研发适用于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重点突破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终端软件应用技术、基于4G的移动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层级架构开发技术,无论在移动终端软件研发技术还是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都在区域性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移动终端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单位,为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工作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4)、拥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

基于IT科技型企业和软件企业的自身定位,中心人员学历及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管理层和骨干拥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多年的市场运作经验,规划与运营并重。技术团队对于系统平台开发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较强的自主开发和质量保证能力,保障中心的稳定发展。现拥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研发队伍,研发团队中高级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专家组2人。同时与企业的控股公司广东食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州市正全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团队形成互相支撑配合、优势互补的态势。

2、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企业作为软件研发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注重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效率,因此中心在信息化方面建设较为全面。

(1)、在项目管理方面,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服务设计情况,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服务规划,实现项目服务过程信息化跟踪与监控。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采购成本管理、供应商基本信息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等。

(2)、在设备管理方面,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点检检修、资材备件、故障诊断与及时处理等过程管理,利用信息系统实现设备成本控制等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设备运行信息在线动态监控与管理。

(3)、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会计账务管理、自动生成财务报表和进行财务分析、并进行成本管理,资金运作分析,经营管理分析、成本预算分析等实现一系列信息化手段。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6

安全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实践证明,企业班组建设需要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也只有与班组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管理中的作用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一方面,企业的大部分设备都集中在班组,企业的生产任务要靠班组去完成,同时事故也多发生在班组,因此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重点;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制度,科学的作业方法,合理的劳动组织,完善的安全措施,都要靠班组去贯彻、去落实,因此班组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作为企业,必须抓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班组,特别是班组长,则应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很多企业中,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一是认为班组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班组没有必要太认真。这种认识是没有看到安全文化建设对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因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安全氛围,宣传和传播安全知识,增强职工的安全观念,把安全作为生活与生产的第一需要,自觉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牢固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科学知识,学会安全技能;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实践、开发和创新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与抓好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是一致的。二是认为抓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的事,与班组关系不大。这显然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当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上级领导和机关负有重大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班组负有的责任就可以放弃或减轻。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只有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了,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才会有牢固的基础。更何况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的要求,只有破除“上下一般粗”的做法,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三是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抓虚的,不是抓实的,是物质条件不足以精神来补。这也是错误的。安全文化即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它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作为班组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抓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向职工灌输安全理论,增强他们的安全观念,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另一手要抓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所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务实,应使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协调发展。四是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这个题目太大,应达到什么标准不好把握。其实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安全目标上,应实现控制未遂和异常,实现事故零目标;在安全教育上,应实现教育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安全防护上,应做到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在作业环境上,应实现隐患和危险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要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做法。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和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下:一是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二是安全法律法规;三是安全规程制度;四是现代安全管理;五是安全教育;六是安全措施;七是安全减灾;八是安全效益;九是安全道德;十是安全环境。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是发动职工制定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长期建设规划和短期打算。重点内容的确定应有针对性,应注意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弱项。二是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决不是离开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另抓一套,而应该找准切入口和结合处。应从基础抓起,让职工了解什么是现代安全文化,如何掌握安全生产技能。三是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要避免因循守旧,接纳现代安全文化;也要继承传统安全文化,推陈出新。四是通过教育培训,让职工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及作用,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的传承者和开拓者,从而将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班组犹如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群体。群体中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个性也不尽相同,都有自己特定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班长在工作中不能以自己的处事标准来要求别人,要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因势利导,尊重职工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并考虑到每个人的心理状态,注意解决人们在交往中产生的矛盾。应鼓励年轻人多学多问,提倡有经验有技术的同志多讲多教,在经验交流的过程中,加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巩固。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团结在班组群体的周围,把职工的个性发展寓于班组的共性之中,形成个性与共性相一致的共同利益,充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创造团结和谐的集体气氛,齐心协力,更好地完成班组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公共服务部

田宝庆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7

关键词:WebService,XML,MB,MQ,信息交互

福建中烟工业公司 (以下简称中烟) 主要包括龙岩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龙烟) 和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厦烟) 两家主业子公司, 随着近年中烟统一会计核算系统、营销系统、PDM、生产运行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上线, 中烟要求子公司的所有系统, 比如物流、MIS、MES等所有涉及到基础信息系统都必须同中烟基础信息平台保持一致, 由于子公司涉及到的系统多, 平台又不统一, 因此如何在中烟与子公司之间, 建立一个能在异构软件系统中进行基础信息交换的通用性平台就成为目前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信息平台搭建的方案选择

子公司要能从中烟基础信息平台中获得数据, 必须要保证信息能从中烟传递下来, 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Socket, 如同在线打电话, 应用程序能够直接相互通讯, 拥有很高的潜在效率, 但需要程序间的精密耦合;如果采用消息队列传输方式MQ (Message Queen) , 如同利用邮局寄信, 不需要应用程序和通讯介质 (或网络) 以及远程程序之间的耦合, 也不需要应用程序同时运行, 而MQ的机制是完全异步。

IBM WebSphere MQ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消息中间件产品, 它采用了消息队列MQ这种应用程序间的通信方法, 为用户和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直接, 简单的手段以实现应用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之间稳定可靠地传递, 交换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并确保消息不丢失、不复传。

考虑到母子公司涉及到的系统繁多, 平台多样, 分布地域广, 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复杂, 数据交换量大, 中烟公司分别在龙岩和厦门两地部署一套基础信息交换平台, 中烟将基础数据通过MQ下发给龙烟和厦烟本地基础数据平台, 本地平台在负责与本地系统的基础信息交互。

采用异地重复部署平台, 主要是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1) 降低中烟基础信息交换平台的负载, 提高信息交换的速度。

(2) 降低系统与中烟公司交互数据的耦合度, 提高平台的可靠性。

2、基础信息平台搭建的技术实现框架

要解决本地系统与本地基础数据平台的数据交换, 必须先解决中烟与龙烟 (或厦烟) 的基础数据的集成。

中烟基础信息平台基于DB2, 直接对外部开放, 而龙烟基础信息平台是基于Oracle, 系统主要是面向企业内部, 两个系统的软件环境是异构的。集成两个系统必须采用分布的、开放的和跨平台的方案, 而且还必须提供高度的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数据一致性和应用安全性。因此要使中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与龙烟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物理上保持相对的独立, 但在业务上保持紧密的一致。从数据库底层来集成两个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从数据库底层集成两个异构系统, IBM WebSphere MQ是一个理想的工具。它支持大多数数据库协同工作, 并且还提供了成熟稳定的接口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在通信的双方各建立一个队列管理器 (MQ Manager) , 然后将要传送的信息按一定的格式生成一个消息 (Message) , 将消息压入队列管理器中的队列中, 通过通信双方的队列管理器间的通道 (Channel) , 将消息发给对方;接收方收到消息后, 对其进行适当的处理。

在IBM WebSphere MQ的消息传递中, 需要将信息按一定的格式进行传递, 通信的双方必须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格式对信息进行处理。由于应用程序的异样性, 信息的格式也多种多样, 造成了信息处理的困难。为此, 需要规定一种统一的格式用来进行信息传递, 这可采用XML来定义。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 它是由W3C组织于1998年2月制定的一种通用语言规范。它允许用户定义自己的标记符和文档结构, 为基于Web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描述数据和交换数据的有效手段, 具有很强的开放型。

以下是中烟与龙岩基础信息平台的技术实现架图:

基础信息的主要交换过程如下:

(1) 基础数据原则上都由中烟统一定义, 以XML格式, MQ的形式传输到中烟本地交换平台, 在由MB (Message Broker) 代理将消息发送到龙岩本地基础数据交换平台。

(2) 龙烟接收到中烟发送的MQ后, 龙岩MB自动调用本地的WebService接口, 将数据更新到龙岩本地数据库表中。

(3) 龙烟基础数据若有变更也是以如上所述的交互方式通知中烟, 中烟经过审核后, 将审核结果以MQ形式通知龙烟。

(4) 本地系统直接通过本地基础数据平台交互基础数据信息, 不直接跟中烟基础数据平台打交道。交互的方式有临时表、WebService、CDC、MQ等。

2.1、基础数据交互平台主要软件系统搭建

本平台主要包含以下软件系统:

(1) 甲骨文Oracle数据库管理平台。

(2)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即WebSphere应用服务器, 是MB、MQ的运行环境。

(4) IBM WebSphere Message Broker, 即MB, 消息代理。

(5) IBM WebSphere Message Queen, 即MQ, 消息队列。

(6) IBM Infosphere ChangeDataCapture Agent, 即数据变化捕捉代理。

2.2、基础数据交互平台的关键技术

(1) IBM WebSphere MQ/MB:这个技术主要用在中烟与龙岩两个交换平台主干线上。MQ负责在两个平台上传递信息, MB处于平台的中心, 起到一个总线的作用, 所有应用都直接连接到MB, 而不是应用之间直接互联, 可以极大的降低应用之间的耦合性。MB具有消息路由和数据转换两大核心功能, 因为各个应用都插入到MB上, 所以应用只管把消息丢给MB, MB自动根据消息字段、以及业务逻辑, 判断要把消息交给谁, 这就像路由器一样, 根据数据包的头把包路由到相应地址。

(2) WebService技术:WebService不仅具有完美的跨平台的可互操作性, 而且支持跨防火墙的通信、应用程序集成、软件和数据重用等特点。对于异构数据库, 比如MES使用SQLServer数据平台, 而龙岩本地使用Oracle数据平台, 它们之间使用的就是WebService技术交互基础数据。

(3) XML:为消息传递提供灵活可靠的数据格式。

3、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应用实例

以下用一个例子, 描述数据交互的整个流程。

当中烟基础信息平台新增一条片烟基础信息时, 往本地数据库插入一条表记录, 并将记录信息编制成XML文档, 作为一个消息, 通过调用接口发送到消息队列MQ中, MB负责通过解析, 自动路由, 将消息发送到龙烟端的MQ队列中。

在龙烟端MQ队列管理器接收到消息时, 会自动调用接口, 将消息中的XML文档读出, 解析之后写入龙烟端对应数据表。同理, 龙烟端也可作为发送方, 中烟端作为接收方, 实现两个系统的互动和协调。

MQ数据交互的XML格式为 (部分) :

用XML和IBM WebSphere MQ集成中烟和龙烟的基础数据平台主要思想是:中烟基础信息平台在新增或变更基础信息时, 将信息保存至中烟端数据库, 同时将数据生成规定格式的XML文档, 然后将XML文档作为消息, 通过消息中间件WMQ传输给龙烟端, 龙烟端接收到消息后, 自动处理消息里的XML文档, 根据XML文档的信息更新龙烟端数据库。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篇8

关键词:施工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为了适应施工生产分散、流动性大的特点施工企业一般会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形成以施工项目部为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系。

1.施工项目部成为独立的会计主体

根据本公司内部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报送财务报表。

2.成本核算以特定工程项目为对象

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进行比较以考核工程成本的升降情况。

3.分段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确认合同收入与费用

需正确计算已完工程的预算价值,及时收回工程价款,

4.施工项目部与总部往来事项频繁

需设置“内部往来”科目及时记录往来事项并对账。

二、施工项目部会计基础工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我国建筑业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各项目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会计人员良莠不齐凸显出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环节。

1.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

会计人员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良莠不均。会计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基础工作敷衍了事。一些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

2.会计核算方面的问题

(1)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如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加盖填制单位公章;从个人取得的原始凭证,没有填制人员签名;自制原始凭证没有经办单位领导或指定人员签名;大小写金额书写不正确,或大小写金额不一致;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的原始凭证没有收款证明;一式几联的发票或收据,没有用复写纸套写;发生销货退回时,没有退货发票或退货验收证明,退款没有取得对方收据或银行汇款凭证;需经会议或单位领导及上级部门批准的业务,没附批准报告或文件。

(2)记帐凭证填制不规范,内容不完备。主要表现在:摘要不能准确、精炼地表达经济业务内容;会计科目没有写到最明细;附件张数不填写或不准确;制证、审核、会计主管没有签章,收付款凭证没有出纳签章;将不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费用分割没有原始凭证分割单;没有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错误的记账凭证进行订正或调整。

(3)会计账簿登记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账簿封面末写单位名称或账簿名称,没有账簿启用表或填写内容不完整;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没有将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账簿有涂改、挖刮的痕迹,没有用红线更正法更正;未使用承前面、过次页;对账不及时,有账证、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结账时出现双余额,年终结账末划通栏双红线没有结转下年字样。

(4)报表编制不规范。没有按照本单位报表统一格式填制报表,如没有填制预算数,没有实际与预算的升降值和升降率的比较;账表不一致;数字不准确,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有关数字不能衔接。

3.会计监督方面的问题

(1)没有严格以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对财务收支、实物款项进行监督。

(2)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

4.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内部管理松懈,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审批制度、内部稽核、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或虽制订了各项制度,也只是纸上,墙上,嘴上,未认真执行。常常存在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财务专用章、法人章、现金支票一人保管,没有牵制制度;会计资料没有建档保管,调阅查询困难。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领导高度重视,全员配合是前提

施工项目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性负责,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项目经理应具备一定的财务常识,重视会计工作,建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将遵守会计制度变为一种全员长期行为。

2.健全的会计制度是基础

企业应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配套法规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并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会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深化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使每一位会计人员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使会计基础工作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3.审计监督是有力保障

加强常态化的内部审计,边查边纠将问题扼杀在源头;出具改进建议,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建立整改考核激励机制,对验收优秀的个人实行物质奖励,对复查不合格的单位予以通报整顿,确保检查意见贯彻落实。引进外部审计,从“外人”的角度对企业提出建设性建议,更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坚实后盾

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企业应建立常规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时期,会计基础工作的定义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财会工作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1996.

上一篇:留守的村庄散文下一篇:有关朋友的英语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