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机构组织

2024-11-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鉴定机构组织

鉴定机构组织 篇1

班组鉴定和辅导员意见

班组鉴定

该同学在校期间遵纪守法;学习勤奋,有钻研精神,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知识面较宽;担任班干部期间,对工作积极,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和交际能力,个性活法,有亲和

力。

该同学积极上进,一直以较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好学,成绩优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与同学关系融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

该同学在校期间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刻苦,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兴趣爱好广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

辅导员意见

该生遵守校纪校规,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学习成绩优秀,遇事沉着冷静,有明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立志服务社会,是一名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优秀毕业生。

该生在校遵守校纪校规,爱国守法。在校刻苦学习,勤学好问,积极钻研,战胜挫折,努力拼搏,成绩优秀认真踏实。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孝敬父母,乐于助人,明理是非。热爱体育,坚持锻炼,身心健康,积极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各项学校和社会的公益活动,是一名品学兼优的毕业生!组织鉴定表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组织鉴定表

姓名 性别 出生 日期 政治 面貌

毕业院校及所学专业 工作单位 户籍所在地 身份证号码

_____省

_____ 市

______县

______ 乡______

考 生 本 人 简 历

以下内容由各组织部门填写,各种情况如有填“是”,如无,填“否” 政 审 项 目 结论 填表人 签字

考 生 本 人 情 况

是否曾有严重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行为,并经 有关部门认定 是否曾受到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籍处分 是否受行政警告处分未满一年、受行政记过及以上处分 未满两年,或受党、团内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严重警 告及以上处分未满两年,或在高校学习期间受警告、严 重警告处分未满一年或受记过以上处分未满两年 是否近两年内,在事业单位工作年度考核中有一次及以 上被确定为不合格,或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而被 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未满一年

组 织 鉴 定

委会出具组织鉴定。

****年**月**日

鉴定机构组织 篇2

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的10%不赔偿和90%的法医类医疗过错鉴定,已经充分说明医疗机构在医疗纠纷诉讼中,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过错的法医类司法鉴定。根据上海、浙江、江苏数十家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的分析意见,医疗机构在应对法医类司法鉴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1)不管原告方提出的理由,鉴定答辩陈述意见“自说自”。(2)鉴定会答辩如同法庭辩论,只讲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不根据病人实际诊疗环节做陈述。(3)陈述过多依据某某学术专著,忽视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联合出版的《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以及药典、说明书、卫生部规划教材等基本规范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办案实践,对医疗机构应对法医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提出如下建议:

1 弄清原告争议焦点,做好充分的申辩准备工作

1.1 认真研究原告在诉前争议过程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绝大多数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均经过了诉前的纠纷谈判过程。在该过程中,原告方大都经过了较为详尽的医学和法律咨询,并已反复与医疗机构交涉过,医疗机构理应对原告方的观点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或许诉讼代理人与诉前纠纷谈判人不一致,但作为诉讼代理人必须清楚了解这些争议焦点,并做认真研究,制定出能够说服鉴定法医的申辩意见。

1.2 认真研究起诉状

起诉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如果在答辩中没有针对起诉的内容做详见的辩驳,根据法律规定,就可以认定原告诉请的理由是成立的。作为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起诉状所述的“事实与理由”,尤其在应对法医类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时,切不可疏忽大意。

众所周知,临床法医学与法医学是两个相距较远的学科领域。法医学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理论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的科学;临床法医学是应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决与法律有关的人体伤、残以及其他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方在医学院校开设了“临床法医学”专业,根据“临床法医”的培养模式,所有法医出身的‘法医临床类’鉴定专家,均不具备实际的临床工作能力,也基本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应对基本不具备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法医进行医疗过错的司法鉴定,医疗机构必须用医学知识清楚地解读原告诉状所述的所有诊疗护理争议,否则将面临法医“似是而非、牵强附会”的鉴定分析意见。

1.3 认真研究鉴定要求

不同的案件,司法鉴定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对于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司法鉴定,一般法院只委托鉴定患者的伤残程度及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而不委托鉴定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错的责任程度、疾病在损害后果的参与度等鉴定项目。作为医疗机构,在应对医疗过错法医类司法鉴定时,必须明了法院委托鉴定的要求,并详细说明进行前述多项目鉴定的必要性,力争一次就委托全部的鉴定。因为,法医鉴定的基本准则是问什么答什么,所以医疗机构在司法鉴定辩驳时,一定要根据法院的委托鉴定要求进行逐项陈述,千万不可遗漏。

1.4 认真研究原告提交的鉴定陈述意见

多数情况下,医疗机构难以看到原告方的鉴定陈述意见,但作为医疗机构的代理律师具有法定阅卷的权力,而原告的鉴定陈述意见在多数法院是作为卷宗材料入卷的。所以,提请医疗机构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一定要委托律师代理。律师的介入不但为案件的诉讼提供了可靠的程序法律保障,最关键的是为医疗机构了解案件的进展及原告的意思,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证。医疗机构的代理律师,一定要在法医司法鉴定的任一环节,时时注意阅卷工作,以便及时了解原告意思,提前准备符合法律与医学的鉴定辩驳意见。

2 理清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好应对原告在鉴定会临时发难的准备工作

2.1 统筹所有书证资料,做好书证资料不统一的申辩准备

根据证据规则的规定,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与患者有关联的所有文字资料均可作为书证使用,如所有的病历资料、医护交接班记录、诊疗日志、处方等等。因此,医疗机构在应对鉴定时,必须充分重视所有书证资料,尤其对书证间记录内容不完全一致的资料,一定要给出合法、合理、合规的解释。曾经轰动全国的要案-河南郑州某儿童医院“七米长的账单”案,就是因为护士的交接班记录与病历中的医疗、护理记录不吻合而败诉。医疗机构应当明白:法医,比任何临床医师更具备证据意识,也更注重证据的真实性与合法性。

2.2 调查所有当事医务人员,弄清各争议焦点的实情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被告双方均有举证的责任、义务与权利,证据包括七种,任何一种证据,只要能够满足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并经法庭质证,均可作为定案的依据。因此,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并非只有医务人员完成的记录资料、报告资料、残余药液及血液、医疗器械及耗材是证据,患方取得的各种录音、录像资料,证人证言等都可以是定案的证据。在许许多多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时有修改病历记录的不良习惯,更有一些医务人员为了规避自己的法律责任,欺上瞒下,私自修改(篡改)病历资料,并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直至看到原告提交的相关反证。作为医疗机构的代理人,在面对庭审或鉴定之前,必须详细调查每一名当事医务人员,从医师、护士、检验员到药剂师,甚至护理员都不要漏掉。根据原告方所述的“事实与理由”,即原告争议的焦点,逐项、逐人调查核实,弄清各争议焦点的实情,以防原告方在鉴定现场提交与病历记录相反的证据资料,做到“有备无患”。

2.3 了解诉前争议阶段双方的争辩与解释,杜绝“一事多解”现象

绝大多数的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案件都经过诉前的调解阶段,多数为调解未达成协议,少数为原告方反悔已达成协议。无论何种情况,诉讼之前原被告双方已经有过较为详细的争辩,医疗机构也就相关问题作出过解释与说明。或许当时的解释与说明为了达到和解协议与事实之间存有一定的偏差,或许当时的纠纷处理人员并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事件的真相。为此,医疗机构的诉讼代理人,一定要向处理纠纷的人员核实曾经的解释与争辩,防止庭审或鉴定会现场出现异样解读,自相矛盾、前后矛盾。

3 针对争议损害后果,寻找科学证据

3.1 对于常见、多发疾病的损害后果

发生在常见病、多发病的损害后果,首先要分析是疾病的必须转归,还是医疗意外后果。如果是前者,要根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具体阐明,如果是后者,要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具体阐述患者损害后果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并发症、是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无法避免和防范的医疗意外;还要清楚的阐明,医疗行为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的要求,不存在医疗过错。

3.2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的损害后果

对于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引发的损害后果,首先必须阐述新技术、新项目审批程序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的规定,并提交相关规定的文件资料;其次,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阐述不存在医疗违规行为;最后,如果在上述指南、规范与规程中无法找到相关的规定,要在国内外最新学术报导-期刊论文、国家或省部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术团体主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资料中寻找证据,以证明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符合现有规范。

3.3 对于疑难疾病的损害后果

疑难疾病是指诊疗不明,或虽然诊断基本明确,但疗效不满意的疾病。对于该类疾病,往往会花费患方较多的钱财和带来较重的精神压力,而且治疗结果多不满意。由于不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就容易引发纠纷。在这种纠纷中,患方的要求较高,进入诉讼的相对较多。疑难疾病由于诊断不明或疗效不佳,往往不被法官理解,所以委托鉴定要求应当尽量全面。对于这类病例的医疗过错法医类司法鉴定,医疗机构一定要严密、认真组织,要在院内多学科医学专家和代理律师共同参与下,组织全面、可阐释病情演变的答辩意见,要多角度地向法医阐明“疑难”的理由,答辩中要注重对现阶段医学科学局限性的介绍,要注意阐述诊疗程序符合病情演变过程。指明损害后果是现代医学科学无法预见、无法防范、无法避免的。

3.4 对于危重暴发疾病的损害后果

危重暴发疾病往往损害后果严重而快速,几乎所有的病患家属都难以接受,是最容易引发重大医疗纠纷的一类疾病。对于这类病人医疗机构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诊疗过失,比如说该做的检查没有做,该请的会诊没来得及请,该举行的讨论未来得及组织等。所以,对于危重暴发疾病的法医类鉴定,一定要着重强调疾病的参与度在损害后果中所占的责任比例,强调时间的紧迫性与救治的及时性,以减轻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4 分析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4.1 阐释医疗人身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八)款的规定,医疗人身损害赔偿适用过错推定原则。即“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换言之,如果医疗机构不能完成规定的举证义务,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绝大多数法官是不懂医的,所以法院对医疗过错和因果关系的认定,多数采纳鉴定意见。在此情况下,鉴定时的辩解与辩驳成了比法庭庭审更加重要的一环。

4.2 结合案件,针对争议焦点逐层分析立论

在医疗人身损害赔偿诉讼中,原告方的争议焦点往往只有一点-医疗过错。针对原告之争议焦点必然会牵涉到对医疗事实的认定,对违法、违规、违章行为的辩驳。医疗机构应当对原告诉状的“事实与理由”逐层分析,层层立论。

4.3 依法、据实、客观、负责任地阐述己方观点

猪肝组织核酸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篇3

关键词:核酸;DNA;RNA;地衣酚显色法;二苯胺显色法

中图分类号:Q503;Q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8-0007-03

核酸通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存在于细胞中,是生命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储存、传递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功能,也是蛋白质合成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核酸分为两大类—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众多的核苷酸缩合而成的多聚核苷酸。核苷酸经过水解可以得到含氮碱、戊糖和磷酸。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和RNA广泛应用在动、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定、物种形成和系统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中,无论是基因工程,还是蛋白质工程,核酸分子都是这些技术应用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所以DNA和RNA的分离与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基本技术[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冷冻的新鲜剪碎猪肝4g[2]。所用试剂为SC缓冲溶液:2.94g柠檬酸钠和9.0g氯化钠溶于1L蒸馏水(用盐酸调pH值至7.0);5% SDS溶液;地衣酚试剂:先配制0.1%三氯化铁的浓盐酸溶液,实验前以此溶液为溶剂配成0.1%地衣酚溶液;氯化钠;95%冷乙醇;氯仿;异戊醇。

1.2猪肝DNA和RNA的提取

1.2.1DNA的提取①取新鲜猪肝捣碎液,装入离心管,平衡,4 000r/min离心10min,除去上层;②下层加入SC溶液5mL混匀,同上离心,除去上层;③下层沉淀转移入三角瓶,加入SC溶液20mL,SDS溶液3mL混匀,5mL氯仿/异戊醇混匀,固体氯化钠2g边加边混,充分振荡30min,4 000r/min离心20min;④小心取出离心管,观察有3层,取出上层水相;水相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振荡10min,4 000r/min离心20min;⑤取上清,加等体积95%冷乙醇,边加边顺一个方向搅,玻璃棒上缠绕的DNA用少量80%乙醇洗一次,置小离心管于4℃冰箱中待用[3,4]。

1.2.2RNA的粗提①接上面的第一步,在上清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置于带塞烧瓶中振荡,冰浴30min;②将混合物转移至1.5mL EP管中,4℃、12 000r/min离心15min,将上清液移至另一EP管中;加异丙醇,在冰上放置15min,

3 000r/min离心10min,得到RNA沉淀[5,6]。

1.3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显色

D-核糖核酸+浓盐酸+地衣酚——反应显绿色

D-2-脱氧核糖核酸+酸+二苯胺——反应显蓝紫色

1.3.1 DNA显色1mL SC溶液溶解DNA,然后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用9mL 0.01mol/L NaOH溶液溶解,4 000r/min离心10min,上清转移到试管中备用。各取上述1mL DNA溶液于两只试管中,其中一只里面加入3mL地衣酚试剂,然后置沸水中20min,观察颜色反应;另外一只试管中加入2mL二苯胺试剂,60℃条件下反应1h,观察颜色反应。

1.3.2RNA显色将RNA沉淀用2mL蒸馏水溶解,然后转移至2只试管中,每只1mL。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3mL地衣酚试剂,然后置沸水中20min,观察颜色反应;另外一只试管中加入2mL二苯胺试剂,60℃条件下反应1h,观察颜色反应。

1.4核酸的定量和纯度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此法要求核酸纯度很高,1个吸光度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除了定量测定以外还可进行核酸纯度的检测,A260/A280比值,纯的DNA为1.8,RNA为2.0,样品中含有蛋白质和苯酚时,A260/A280比值降低。);定糖法(DNA糖部分为脱氧核糖,RNA糖部分为核糖,分别可以进行二苯胺显色法和地衣酚显色法);定磷法(核酸的磷酸部分)。

1.4.1二苯胺显色法原理DNA在酸性条件下其嘌呤碱与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嘌呤碱、脱氧核糖和脱氧嘧啶核苷酸,而2-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中加热脱水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糖,与二苯胺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物质,在595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见图1)[5]。DNA在40~400μg范围内,光吸收与DNA的浓度成正比。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乙醛,可以提高反应灵敏度。

1.4.2 DNA吸光度的测定①A260测定:以H2O作为空白,取上清测A260值后确定稀释倍数,使A260值在2.0左右(DNA此时的浓度约为100μg/mL。(由于二苯胺法的测定范围是40~400μg/mL DNA,所以DNA浓度如果太小会影响测定结果)。②A280测定:A260/A280比值计算。纯的DNA为1.8,RNA为2.0。如果样品中混有RNA,则比值大于1.8;如果样品中混有蛋白质,则比值小于1.8。

所用的DNA溶液为前面提取后溶解的DNA样品。

1.4.3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测定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加样见表1。

按表1加完各试剂后,充分混匀。于60℃水浴中保温1h,冷却后于595nm波长处以0管为空白调零,测定各管光密度(OD595)。以DNA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注:待测溶液中的DNA含量应调整至标准曲线的可读范围内。样品1和样品2为不同稀释倍数的DNA溶液。)

1.4.4DNA含量计算 以样品的光密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相对应DNA含量,并同紫外法测定的值进行比较。(注:二苯胺试剂具有腐蚀性,且二苯胺反应产生的蓝色不易褪色,操作中应防止洒出;比色时,比色杯外面一定要擦干净。)

2结果与分析

2.1猪肝DNA及RNA的分离提取

2.1.1核酸分离的原则核酸存在于多种细胞,因此,分离方法复杂多样。因各种DNA、RNA含量的差异、核酸的纯度及量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实验前应对所采用的方法有所选择。总的说来,核酸的分离与纯化是在溶解细胞的基础上,利用苯酚等有机溶剂抽提(核酸溶于缓冲液,即水相),分离,纯化;利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沉淀,收获核酸。

2.1.2DNA和RNA分离的基本原理根据核糖核蛋白与脱氧核糖核蛋白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然后用蛋白质变性沉淀剂去除蛋白,使核酸释放出来,再利用核酸不溶于乙醇的性质将核酸析出,达到分离DNA和RNA的目的。

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RNA核蛋白溶解度大,而DNA核蛋白溶解度小;相反在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核蛋白的溶解度大,而RNA核蛋白的溶解度小,从而使DNA和RNA核蛋白分开。

2.1.3核酸分离的一般步骤①溶解细胞:溶解细胞的方法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加NaOH、蛋白酶和用超声波破碎等方法。②有机溶剂抽提:利用SDS溶液提取的目的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于有机相,而核酸保留在水相,达到分离核酸的目的。③沉淀:为了除去分离过程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方法是加冷乙醇和盐沉淀核酸,再通过离心回收核酸,然后用80%乙醇洗涤沉淀,除去多余的盐,以免影响核酸溶解和抑制后续步骤的酶促反应。试剂盒:目前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核酸分离柱,可简单、快速地分离得到纯度很高的DNA或RNA,其分离原理有的是利用核酸的分子量差异,有的是利用所需分离的核酸的特点将其特异性结合达到分离、回收的目的。④传统的酚、氯仿、异戊醇在抽提中的作用:a.酚:有效的使蛋白质变性,不能完全的抑制RNA酶的活性,能溶解带有长poly(A)的RNA分子。使用前必须用水饱和并用Tris平衡至pH>7.8,以防止DNA分配到有机相。结晶酚要在182℃下重蒸去除醌类等氧化产物,这些物质能够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或促进核酸交联。b.氯仿:纯酚的比重为1.07,有机相和水相有时很难分开。加入氯仿(比重为1.47)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酚有时会微溶于水。可以用氯仿将水相中的酚去除。c.异戊醇:减少泡沫的产生。

2.2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显色实验

DNA脱氧核糖的显色反应中加地衣酚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茶色,加二苯胺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蓝色。反应机理是DNA分子中2-脱氧核糖残基在酸性溶液中加热降解,产生2-脱氧核糖并形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试剂反应成蓝色化合物,其反应为:DNA→ω-羟基-γ酮基戊醛→蓝色复合物,所以我们的结果与理论是一致的,对于加入地衣酚的试管,我们认为地衣酚主要是与RNA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茶色可能只是地衣酚加热后的颜色,或者是DNA溶液和地衣酚加热后的共同的颜色。

RNA核糖的显色实验结果表明加地衣酚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浅绿色,加二苯胺试剂的试管反应后呈黑色。RNA与浓盐酸共热时发生降解,产生的核糖又可转变糖醛,在FeCl3或CuCl2催化下,糖醛与3,5-二羟基甲苯(地衣酚、苔黑酚)反应形成绿色复合物,实验结果观察到为浅绿色,符合理论结果,颜色稍浅,可能是浓度过低,试液被稀释的结果,或者是酸度不够没有加催化剂的影响。对于加入二苯胺试剂的试管,我们认为二苯胺试剂主要是与DNA发生反应,所以我们看到的黑色可能只是二苯胺试剂加热后的颜色。

2.3核酸的定量和纯度测定

2.3.1DNA标准曲线的制作和样品测定按照表1的顺序加入样品反应得到DNA标准曲线样品测定的结果(见表2),以DNA的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吸收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

2.3.2DNA含量的计算由图2所作的DNA标准曲线可知,DNA含量与OD595的关系为:

OD595=0.0022×c(DNA)浓度

实验中样品1为DNA原液,样品2为稀释1倍的DNA溶液。将OD595值0.274和0.174分别代入上面的公式,可求得样品1、样品2中的DNA含量分别为124.54μg/mL和79.09μg/mL。由紫外分光光度法得,1个吸光度值相当于50μg/mL双螺旋DNA,我们测得稀释一倍的DNA溶液吸光度值为1.734,所以其DNA含量为50μg/mL×1.734=86.7μg/mL,则原液DNA含量为86.7μg/mL×2=172.4μg/mL。

由实验结果得知,通过DNA标准曲线测得的DNA含量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值要低,由于而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很难保证这一点,所以我们认为通过DNA标准曲线测得的DNA含量值更为可信。而且,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核酸纯度要求很高,但测得的A260/A280比值为1.727,纯的DNA为1.8,说明样品中混入了蛋白质,可能是在DNA的分离纯化中,没有将蛋白质除尽的缘故。

3讨论

(1)在细胞内的核酸通常是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而存在——核糖核蛋白和脱氧核糖核蛋白。核蛋白在水溶液和各种电解质溶液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在前面研磨步骤将损失一部分核酸。因此应避免加入大量的水进行研磨,以减少核蛋白的溶解。

(2)核酸酶降解核酸所带来的误差。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存在导致了一些核酸降解成为了核苷酸,在水中溶解后被弃去。防止该误差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选取核酸酶含量较低的材料,如小牛胸腺细胞等;二是降低酶活性,保证操作在低温下进行,以此来抑制酶的活性。

(3)在碱性溶液中溶解RNA后加HCl时,溶液呈酸性,有小部分DNA此时也被水解掉了。可以之前利用氯仿-异戊醇法或苯酚法去除蛋白质,然后在溶解RNA后就可以直接把上清液分离出来。

地衣酚法测RNA反应原理是:当RNA与浓盐酸共热时.即发生降解.形成的核糖继而转变成糠醛,后者与3,5-二羟基甲苯(地衣酚orcinol)反应,在Fe2+或Cu2+催化下,成鲜绿色复合物,反应产物在670nm处有最大吸收。所以,地衣酚法特异性差,凡戊糖均有此反应,己糖持续加热产生的羟甲基糠醛,以及DNA和其他杂质也能与地衣酚反应产生类似颜色。另外,RNA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光吸收与RNA浓度成正比,其中所用标准液浓度为100μg/mL,笔者认为采用50μg/mL,RNA待测液浓度再稀释一倍,所测结果再利用线性关系计算会更准确些[4]。

(4)提取基因组DNA要保证其一级结构的完整性,排除其他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等)以及RNA分子的污染,并且不存在过高浓度的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以避免化学因素对核酸链中磷酸二酯键的破坏和对后续的酶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应尽量简化操作步骤,以减少提取过程中有害因素对核酸的破坏。该试验使用SDS破坏细胞膜、核膜,使蛋白质变性,有效去除核酸分子结合的蛋白质,从而游离出核酸,它主要用来抑制核酸酶的活性,避免DNA被降解;加入氯仿也是为了使核蛋白变性,促使DNA分子释放,有效抑制核酸酶活性,去除带有poly(A)长链的RNA。该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常见的化学试剂,不需要昂贵的生物试剂;试验仪器要求低,操作简单,完成一次提取过程仅需5~6h[1]。

参考文献:

[1]韩芬霞.猪肝脏基因组DNA提取与纯化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16):3980-3981.

[2]夏艳萍,贺捷,库热西·玉素甫. 组织DNA分离、纯化与鉴定的质控和优化[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4):376.

[3]袁建刚,熊伟军.从动物组织制备高分子量高纯度DNA的一种简便方法[J]. 生理科学,1982(7):31.

[4]萨姆布鲁克.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63-469,921-963.

[5]刘桂芬.从动物组织细胞中提取线粒体DNA的方法[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4(6):618-619.

组织对个人鉴定 篇4

**同志是我镇党委组织干部、党政办主任,下面是对该同志的工作鉴定,组织对个人鉴定。

该同志一贯政治立场坚定,始终能够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感,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知识学习,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领导身边工作能够摆正位置,严格要求,为人正派,遵纪守法,尊重领导,团结同志。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各种知识,并注重联系工作实际加强积累、消化吸收。并能结合工作实践不断克服自身不足,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不断进取,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领导班子成员和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认可。

在乡党政办负责期间,较好的克服了人员少、工作量大、办公条件落后等因素,一个人承担了乡党委、乡政府全部综合性文字材料的起草、打印及分发工作,市县领导检查、调研和各种大型会议的接待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创造性的组织开展了乡机关干部作风整顿,乡政府内设机构改革等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体来该同志工作优秀,思想上进,活动积极,不怕吃苦,整体表现是非常优秀的,希望他再接再厉,争取有更加好的表现。1.抓好中队队基本管理制度和基础资料的建设。今年年初,结合实际完善了绩效考核标准、奖惩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接处警、交通警卫、突发事件处置、队伍会、勤务、值班备勤、请示报告、业务学习、装备管理、内务管理、车辆管理、网络信息流程管理制度等基本制度,实现了以制度管理队伍的目的。同时充分利用交-警队信息平台的作用,建立了机动车、驾驶人的保有量、辖区道路状况、事故隐患点段等基础台帐,实现了基础工作信息化和信息共享。

2.加强内务管理,努力提高中队队内、外良好形象。一是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了公安部“五条禁令”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制度,中队队领导与中队民-警、协管员签定了责任状,在全队形成高压态势,确保了队伍管理零违纪违法的目标;二是加强内务管理,认真落实***部长“四要”规范要求,严格执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强化养成教育,认真开展“荣辱观”教育,学习腾冲大队、龙江中队、腾冲车管所示范典型;三是坚持“值日警官”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负责接待群众咨询、办事引导和求助、解难答疑,受理群众投诉和意见建议,及时依法做好先期处理工作,个人鉴定《组织对个人鉴定》。四是对民-警的工作实施了绩效管理,切实按照考核标准和要求,从民-警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效率、执法质量和群众的满意率等进行综合评定,形成了竞争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了队伍活力,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一步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结合公安中心工作、队伍实际和中队驻地实际,组织民-警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陶冶民-警思想情操,调整民-警精神状态,减轻了民-警心理压力,增强了民-警身心健康。

(二)打牢基础,努力增强民-警政治、业务素养

1.强化民-警执法质量,常抓业务培训,提高队伍整体执法水平。一是安排民-警深入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新版《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民-警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法执勤工作规范》规定,在纠正处罚交通违法行为时,使用规范用语,警容严整、举止端庄、动作规范、文明礼貌,避免因执勤执法引起的行政诉讼和投诉。引导民-警在日常执勤执法时正确应用法律法规妥善处置现场紧急事件;二是组织民-警进行业务学习和讨论,学习《云南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通事故处理工作规范》等,督促民-警严格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办案,摒弃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全面提升民-警处理事故的水平;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规范交通事故办案工作,完善交通事故认定“阳光作业”,严格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实行案件次日汇报制度,切实提高交通违法行为处理和交通事故处理的案件质量;四是以提升路面执勤执法、事故处理民-警的执法形象为重点,针对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端正了民-警执法思想,提高了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

木材鉴定机构 篇5

一般来说,具规模的林业教学单位、科研单位和技术监督部门,都可以进行材质鉴定,木材鉴定机构。以北京为例,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家具质检站和中国林科院都可以进行鉴定。目前,林科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木材性质研究室)是国内木材材质鉴定的最高权威机构。

二、材质鉴定如何收费?

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一般在千元左右/每次。10天左右出结果。

下表是几家鉴定机构的具体收费情况:

鉴定机构 鉴定费/次 联系电话 授权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紫檀1500元,一般木材900元,软质木材800元010-62889463国家授权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紫檀1000元左右010-62338138地方授权

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依据相关规定025-85421696国家授权

上海家具质检站1000元左右021-54356517国家授权

中国家具质检中心1000元左右021-54363147国家授权

三、材质鉴定如何取样?

从家具用材上,取下蚕豆粒大的一块即可(具体视情况,原材取样可稍大些,如麻将牌大小;家具取样则可小些,如黄豆粒大小),可以从家具的背面、底面等目视不能直接见到的地方取样,自我鉴定《木材鉴定机构》。取样后,对取样部位加以修整,一般不影响质量和美观。有经验的师傅,甚至可以修整得天衣无缝。当然,取样时最好请木工师傅来操作,这样也便于日后修整。

四、关于鉴定报告

组织鉴定材料 篇6

 做事积极,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待人好,容易相处,能够很快溶入工作中。

 办事能力强,任班上生活委员时做到负责任,热情帮助同学,与同学的关系融洽,得到他们的支持。

 专业知识稳固,对证券,基金策略投资有浓厚的兴趣,分析能力强。

更多自我鉴定范文,见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材料化学简历自我签定范文(二)

工作能力:我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动手方面,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我在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以及材料化学实验中熟悉了各种化学中的基本操作。

工作态度:我的工作态度会像我的性格一样勤勤恳恳、实实在在。我给自己的定位是需要从头学习的学徒工。我感觉大学四年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一种综合素质,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如果工作就应该以公司为家,把企业的事做为自己的事情做才会使效率最大化.如果公司能给自己一个学习和发挥才能的平台,我应该有颗感恩的心

材料化学个人自我鉴定范文(三)

四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的关键点,鉴定材料《组织鉴定材料范文》。四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生活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

在大学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材料化学专业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四)

本人性格开朗、活泼、热爱生活,对人热情、诚恳、喜欢帮助别人,适应能力强。在思想方面,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工作中,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多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

熟练掌握使用分光光度计,pH计,荧光仪等各类室验仪器.在学习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专业成绩优异。我深知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凭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内在潜力,虚心好学、踏实肯干的态度,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岗位

材料化学毕业生个人简历自我鉴定范文(五)

本人综合素质佳,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做一个主动的人,为了自己的目标为了完成自己想要的事情拼命投入力量;

乐于与人沟通,生活在群体之中,能够与人进行客观直接的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和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够积极互动努力达成团队的目标;

鉴定机构组织 篇7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证融通,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组织

一、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衔接

1. 职业教育的本质

职业教育通俗来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 职业培训学校就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培训。让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再就业后如鱼得水。

2. 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衔接

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 也是架设在职业教育与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目前, 我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 广泛推行了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相互融通的培养模式, 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结果, 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以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企业供电等专业为例, 《工厂供配电技术》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涉及高低压电器设备、控制及继电保护装置、配电及防雷等专业理论与实际运用知识, 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以职业教育本质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 许多职业院校提出了“工厂供配电技术与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衔接”的“双证融通”教学改革理念, 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线, 以安装、操作、维修电工等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为依据, 将工厂供配电技术与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过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二、“双证融通”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标准与学习指南

1. 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关系

职业教育中的课程标准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上。课程标准围绕职业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规定各课程门类所要达到的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从而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 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 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在“双证融通”培养模式下, 要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终教学目标, 首先必须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发好与其相关的各门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中融入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 并做出明确的提示。

2. 职业技能鉴定学习指南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类学生, 在开始入校学习时, 大多会了解到所学习的专业、课程等基本学习内容和环节, 很少能够明确自己在修业完成后应该掌握哪些职业能力, 特别是职业技术素质能力。所以, 在“双证融通”培养模式下, 学校应在新生入学初期及时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学习指南, 以便学生在修业的全过程中, 自始至终地明白要为实现自己的职业能力目标, 必需积累和储备的基本知识。

三、电工基本技能培训教学组织

电工基本技能培训是电工技能鉴定的能力基础, 其教学目标是:掌握常用仪表和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利用电器元件连接成实际电路;能够进行电路的故障排查;能够进行独立思考, 且进行一些新的设计和调试;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 牢固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1. 电工基本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电工实训是学生最先接触电类实践教学环节, 如果教学组织不到位, 就会存在以下普遍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从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学生理论基础差。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电类实验, 缺乏电类的基础理论知识, 且没有实践经验, 教学组织与指导的难度较大, 教学进程则难以控制。

(2) 实验盲目性大。试验目的只强调大目标, 不注重学生对各个器件功能、仪表及工具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在实验的接线、连线方法和排错, 以及接线完成后对实验现象的总结过程中都存在盲点, 导致学生看图难、动手难,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

(3) 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差。实验中, 学生过分依赖指导教师, 主体学习意识缺乏, 实验结果不对时,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求助教师。

(4) 安全意识薄弱。实验项目均使用220/380 V电源, 学生对电的安全意识很薄弱, 对安全用电不以为然, 从而在实验中会屡次出现短路、漏电等事件发生。

(5) 教学手段不丰富。电工实训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先集中在教室内给学生强补相关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验方法, 但由于授课时间短, 效果欠佳。在实验室讲解实验内容后学生马上开始实验, 教学手段单一, 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口述。缺乏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

2. 电工基本技能培训教学组织初探

为提高电工基本技能培训教学组织成效,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教学工作, 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1) 安全教育。在实训第一课, 就要对学生进行用电安全教育。要明确告诉学生, 电工作业是特种作业, 属于高危作业, 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同时, 师生必须高度重视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以案说课, 列举各种电工违章作业案例, 分析这些事故案例产生的原因、后果及教训, 结合各种电工安全警示图片、标语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可以让学生观看安全用电方面的视频或影片, 向学生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常识,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增强学生的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确保安全实训。

(2) 直观演示。对于教学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工具等, 教师应在教学中采用直观演示进行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传授, 力求对每一种急救方法和每一种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熟练地做出正确、完整、规范的直观演示, 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教师演示结束后, 还可采取个别学生模仿演示, 多数学生观摩的形式,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过程。当学生在模仿演示中出现错误时, 指导教师要纠正错误, 并提出注意事项。为提高示范操作的效果, 指导教师还可使用电化教学或多媒体课件教学。

四、结束语

鉴定机构组织 篇8

关键词:生物组织;糖类;脂肪;蛋白质;显色反应;检测

G633.91

生物课程的教材改革越来越注重内容的创新,同时也要做好关键知识点的有效教学,对于生物组织中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原理而言,更要分析三大有机化合物的显色反应过程,尽可能的确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中的不同显色反应机理,总结注意事项,综合提升生物知识储备能力。对于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的显色反应机理究竟如何始终是生物老师教学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1]。因此论文对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阿金侧鉴定的显色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的显色反应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作为生物组织中的三大有机化合物,糖类中的淀粉一旦遇到碘,将会呈现出蓝色,就可溶性还原糖而言,一旦和斐林试剂发生反应,有砖红色沉淀,同时脂肪和苏丹III反应,出现橘黄色的反应,和苏丹IV反应,出现红色。蛋白质一旦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将会出现紫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作用下,生物质中糖类可以进行有效的判定,同时也可以鉴定蛋白质和脂肪。

关于显色反应原理的探究,始终是生物界高度重视的一个焦点,在有机化合物的处理过程,结合多种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原理,借助于多种试剂实现有效的显色反应处理,实现化合物的鉴定。关于染色剂的吸附显色过程,主要是做好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有效鉴定过程,分析和试剂发生的作用,并结合显色现象,进而做好鉴定[2]。

基于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过程,确定类似反应原理,确定可溶性还原糖的结构,主要是可溶性还原糖存在醛基糖结构,同时也存在碱性果糖溶液和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作为同分异构体,而葡萄糖中一般有醛基,但是果糖具有酮基并没有醛基,溶液稀释的过程,出现了互变异构。

稀碱溶液用果糖稀释的过程,出现了还原性的反应,同时还原性糖常伴有醛基反应,在和斐林试剂反应的时候,氢氧化铜和可溶性还原糖出现了氧化还原反应,而蓝色氢氧化铜也伴有砖红色氧化亚铜,这一反应的进行,还原糖存在。

脂肪鉴定的过程,苏丹III一旦融入脂肪,溶解度比较大,脂肪生物组织得到有效的处理,同时对于酒精中的苏丹III而言,和脂肪发生反应,脂肪呈现出橘黄色。关于蛋白质的鉴定过程,主要是确定双缩脲的试剂成分,确定氢氧化钠溶液以及质量浓度,进而实现硫酸铜溶液的分析,在碱性溶液作用下,往往和铜离子发生反应,并伴有紫红色络合物沉淀。

关于蛋白质鉴定的一种反应原理而言,主要是结合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并借助于双缩脲实际确定蛋白质显色反应,双缩脲分子一旦发生缩合反应,将会失去一分子氨,分子中和蛋白质一样存在肽键,同时碱性溶液作用下,出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并出现了紫色铜离子罗何物,基于肽键和物质反应过程,常伴有紫色铜离子络合物,这一反应过程中需要分析生物组织蛋白质的存在。

二、 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可能存在的负反应

基于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中的问题分析,就要做好苹果组织样液的加热过程,一旦加入斐林试剂之后,将会出现受热现象,黑色沉淀逐步产生,斐林试剂也伴有黑色沉淀,主要是氢氧化铜逐步的分解了氧化铜,在砖红色沉淀之后,也出现了变黑的现象,也即是氧化了氧化亚铜,进而出现了氧化铜[3]。鉴定蛋白质的时候,需要做好蛋清液的稀释工作,逐步的滴加硫酸铜,乳白色沉淀逐步产生,在重金属盐出现变性之后,变小了实际的溶解度,同时实验也伴有蛋白质的变性,这种蛋白质变性不仅仅和温度有关,同时也和碱性强度有着直接的关联,一旦过强受热和过强碱性,都会导致蛋白质变性[4]。鉴定蛋白质的时候,需要控制硫酸铜的滴加速度,一旦有过量和过快的滴加速度,蓝色沉淀产生,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出现了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三、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的相关注意事项

还原糖和蛋白质鉴定阶段,就要避免出现负反应,保证有着规范化的操作。关于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本着现配现用的基本原则,在斐林试剂以及苹果组织样液混合之后,实现充分的加热处理。

蛋清液的稀释之后,可以使用蒸馏水,避免蛋清液的加热,同时鉴定的过程,避免滴加硫酸铜,需要充分均匀氢氧化钠溶液,在硫酸铜滴加之后,避免有过快的滴加速度,进行边滴加边振荡的过程。而硫酸铜溶液一旦为0.05g/mL时,就要滴加2滴左右,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为0.05g/mL事,就要滴加4滴左右。关于氢氧化钠浓度而言,避免浓度的过大,确定氢氧化钠的低浓度添加。

总而言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时,就要分析三大有机物的反应过程,做好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检测鉴定的显色原理分析,合理使用滴加夜,并结合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反应要求,避免出现负反应。鉴定蛋白质的时候,需要做好蛋清液的稀释工作,逐步的滴加硫酸铜,乳白色沉淀逐步产生。蛋白质的鉴定过程,主要是确定双缩脲的试剂成分,确定氢氧化钠溶液以及质量浓度,进而实现硫酸铜溶液的分析。对于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本着现配现用的基本原则,在斐林试剂以及苹果组织样液混合之后,实现充分的加热处理。

参考文献:

[1]郑琦琦,吴坚.基于NO2-显色反应的抗湿性喷雾雾滴密度和大小的检测体系[J].农业工程学报,2015,04(3):107-112.

[2]潘斌.高中生物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释疑[J].生物学教学,2015,40(11):42-43.

[3]王子武,孙海荣.生物组织中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定量检测[J].生物学教学,2016,41(5):65-65,66.

上一篇: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下一篇:观察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