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通用8篇)

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 篇1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大学生恋爱指导

摘要:走到了大学,恋爱、爱情这些词已经不再陌生。我们具备了心理和生理的成熟,已经可以达到谈情说爱的阶段了。对爱情有所理解并且树立良好的恋爱观、理性对待爱情的分分合合、平衡好爱情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很重要的。本文从对爱情的理解和理性对待爱情的分合以及结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进行分析。

一、对爱情的理解

爱情的定义在心理学上是包含各种因素的强烈的人际吸引,它类似普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超越普通人际关系的地方。爱情的特殊地方在于它具有平等性、专一性、排他性、依存性等等。平等性指的是爱情的发展以互爱为前提,但其中的一方可以为对方倾其所有。显而易见,排他性指的是在爱情发展的过程中不允许第三者的插入。在爱情中,异性或同行双方相互吸引,彼此离不开对方则是依存性的体现。

根据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爱情是由亲密(理解、认同、包容),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保持稳定关系的意志)三个因素组成的三角形,根据三个顶点和三条边的组合发展出七种类型的爱情。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亲密,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激情和承诺的愚蠢的爱情;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激情,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亲密和承诺的伙伴爱;如果三角形中缺少了浪漫,那么爱情会变成只有亲密和激情的浪漫爱。如果三者都缺少的话,那将会是畸形的爱情。以上种种都是不完整的爱情,在大学生的爱情中是应该取缔的。

男女恋爱的方法也存在差别。对于男生来说,男生希望和自己有关系的女生越多越好,所以在自己有了女朋友后和女朋友逛街也会时不时看看走来走去的美女。对于女生来说,女生希望自己曾经有过的配偶数量越少越好。这是由一定的生理因素决定的,男生的精子数量以亿万来计,所以男生希望广撒网多捞鱼。女生的卵子数量一生中只有几百个,并且女生十月怀胎,耗费时间精力来养育。女生的黄金年龄就二十多岁所以女生希望只有一个配偶能陪她走到最后。

现代社会有两种现象非常有意思,一种是女生希望男生是有房有车的高富帅,同样的男生有处女情结并且希望女生长的漂亮。对于远古时代的人们来说,人们缺少食物的住所等基本生活条件,所以夫妻双方一旦有了孩子,妻子将会十月怀胎丧失打猎等危险的劳动能力,而男人则承担起了打更多的猎物的责任。所以对于女生来说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了择偶的标准是高大威猛能保护自己、有很多野猪等食物供自己和孩子吃、有优秀的基因给下一代。这种标准演化到现代则变成了男生是高富帅。听老师说过一个段子,小女孩对小男孩说我的孩子一定是我的,你的孩子可不一定是你的。虽然童言无忌但是却仍然反映出了社会现象。前一段时间的王宝强和马蓉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都说宝宝需要进行亲子鉴定,通过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一件事那就是男人的孩子不一定是自己的。在远古时代,男人在交配完后就离开了,需要进行打猎养活母子,但是男人离开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孩子是谁的问题就没了保证。所以远古的男人的择偶标准则是需要女生绝对的忠贞。慢慢的演化,到了清朝左右就有了规定:女人一旦成了寡妇也不允许再嫁。到了现代的男人则普遍具有处女情结。在国外有个实验,调查了不同年龄段的男士和女士希望自己的理想配偶是什么样的,绝大多数男士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是二十多岁的女生,绝大多数女士认为自己的理想配偶是偏女生的男士。偏女生的男生指的是像韩国男星那样的,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男士恋爱方法是希望广撒网多捞鱼,都喜欢年轻貌美的女生。现代的女生已经不像远古人那样自己的基本生活很难保障,现代女生已经具有了独立养活自己和孩子的能力。所以她们缺少的是对孩子的关爱,她们希望配偶能为她分担照顾孩子的负担。因此,在非诚勿扰的片场上,男生如果在介绍片里能有一段和自己的宠物互动的片段那么他在女生的印象里会加分,因为女生感觉这种男生具有了一定的照顾能力。

二、理性的对待爱情的分分合合

爱情不是自私的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的为挚爱的人付出感情。大学时期的我们是单纯又脆弱的,我们的恋爱不能是只注重过程而不顾后果的,伤害了一个人,可能影响的就会是这个人的一生,一生对待感情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心态。那些把恋爱当成是感情体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从感情的生成方式,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学里爱情总是悲剧收场的了。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起来,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就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的,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对方面前,从而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只能悲剧收场

大学的爱情因为男生没有办法承担责任,同样的也没有爱情的成果。所以大学的爱情是很脆弱的,只有走出大学,有了稳定的工作,才能谈婚论嫁,才能真正的将爱情修成正果。

如果爱情出现了破裂,那么应该想办法修补或者想办法结束。如果认为自己的爱情非常的累,那么也应该结束。在失恋了后也不应该郁郁寡欢,要培养自信心,相信自己能遇到更好的伴侣。更要培养压力应对的能力,如果自己一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最好的方法是结束这段恋情开启下段恋情,如果没有更好的机会的话,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别的地方,让自己忙起来,就会忘记失恋的伤痛。

如果自己的爱情发展顺利,同时也应该兼顾生活的其他方面,不要让爱情成为自己的累赘。

三、结合<<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谈爱情

这个电影里有各种各样的爱情,有杨洋和白百何的爱情,白百何一个警察,会被一群流氓群殴。有人说太明目张胆了敢打警察,确实在一些城市里面恶人恶霸还是敢挑战人民权威的,杨洋一下就被刺死了?我所理解的是的,杨洋需要一死,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不是白百何死?因为白百何没有到达杨洋那种爱的境界。白百何是一个即将结婚又被抛弃的人,她讨厌说谎的人,因为杨洋诚实,所以选择了和他在一起,这是一种对于自己的特殊需求,杨洋也做到了对白百何的爱,是那么纯真,那么付出,甚至愿意为她付出生命,这是爱的最高境界了。

也有岳云鹏和柳岩的爱情,当岳云鹏全心全意地为柳岩付出时,为了她积攒房子的首付,希望她能住上大房子。却不知道等待他的却是分手,这也是有必然因素的,柳岩是大家闺秀喜欢周游世界,和岳云鹏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并且柳岩在外待的时间长了,没有了岳云鹏的陪伴,所以分手也是意料之中。在送柳岩回机场的时候,岳云鹏追着柳岩的车边追边喊: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可见岳云鹏的用情之深,但只有一方愿意付出的爱情是没有成果的。并且,在失恋后我们应该迅速摆脱失恋的阴影。

参考文献:

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 篇2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心理,教育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恋爱情况的调查, 分析高中生的恋爱心理,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对策, 为解决高中生的恋爱困惑, 妥善处理恋爱与学业、友谊的关系, 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高中生恋爱状况与分析

本文采取访谈方法对某地高中生进行随机访谈。访谈高一至高三学生各100名, 男女各半, 共300名学生。

1.1 恋爱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 初恋在年龄15岁时达到最高值。有过恋爱经历的高中生初恋年龄基本在18岁以内, 相比于过去同龄人他们对异性的期待和渴望是比较强烈的。有过恋爱经历的男生41.5%, 女生39.2%;非独生子女中有过恋爱经历的人占了44.3%, 明显高于独生子女的恋爱人数;三个年级中, 高三年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的比例最高, 占了41.9%, 高二年级次之, 为41.2%, 高一年级最低, 为37.1%;文科生谈过恋爱的比例为46.2%, 而理科生仅为35.1%;普通高中谈过恋爱的占41.1%, 重点高中占了38.9%;城市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的为53.5%, 城镇的为41.0%, 而农村有31.5%。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男女生都处于青春期, 对异性的好奇与吸引、对爱情充满向往。加之传统文化的影响, 男生可能更为主动, 女生则较为被动, 所以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非独生子女家庭中, 父母需要把关注与爱分配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孩子可能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关心和爱护, 所以非独生子女的比例高于独生子女。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 更加注重感性思维, 而理科生更理性, 所以文科有过恋爱经历的人明显高于理科。随着年龄增长, 学生生理与心理不断发展成熟, 对于异性也更加向往, 所以随着年级升高比例会逐渐增加。重点高中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 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面, 而普通高中的学生, 在课余生活中, 会接触很多除了学习以外的东西, 所以普通高中谈恋爱会多于重点高中。农村的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 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会更多的把精力放到学习上。

1.1.1 恋爱观

对于恋爱的态度, 在接受调查的高中生中, 表示不应该干预的看法的人数占了调查总人数的51.6%。进一步比较, 不同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在不断的发展成熟, 对恋爱的认识与学业的关系问题上, 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与不同。在恋爱过程中, 男生、理科生、重点高中的学生较为理性, 面对爱情与学业的冲突更能冷静的处理。这可能是重点学校对学业要求更高, 教师家长也督促提醒使然。

在关于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上, 认为爱情与学业同等重要的占了39.1%, 认为学业高于爱情的人占37.8%, 认为爱情高于学业的只占6.6%, 同学们在看待爱情与学业这两者的关系时并没有把爱情看得更加重要, 至少大部分学生还是认为学业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不少于爱情分量, 学生并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 他们在恋爱过程中还是很注意学习。

有65.4%的高中生认为恋爱最终目的是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16.1%的学生认为最终目的是成家过日子, 12.1%的学生则没有想过恋爱以后的下一步, 6.4%的学生则只是为了满足情欲的需要。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恋爱是为了将来考虑, 做准备, 可见现在的高中生还是有一定的思想, 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情欲。

1.1.2 恋爱原因与方式

高中生恋爱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从感情出发, 顺其自然, 占55.5%, 其次就是为了避免孤单, 占23.3%。目前高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生活中缺少了同伴的陪伴, 导致他们很容易感觉孤独, 当有异性向他们靠拢, 给予他们关心、支持, 就很容易发展感情。由于逆反心理、面子问题谈恋爱的高中生很少, 可见他们还是有一定的思考, 而并不是盲目的。

高中生不谈恋爱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没有考虑过, 占33.3%, 其次就是认为“不现实, 以后不可能在一起, 没意义”, 占28.9%, 16.7%的高中生虽然有了喜欢的人, 但还是认为应该以学习为主, 12.8%的人只是由于没有合适的才没有恋爱。最后因为对方不同意而没有恋爱的占8.3%。可见大部分高中生还是从当前的学业和未来考虑, 由此也可见, 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叮嘱还是起着一定的作用, 他们会觉得现在还是以学习为主。

当恋爱失败时,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行为, 其中50.1%的学生选择好聚好散, 23.5%的学生选择了发奋学习, 当然也有学生做出了消极的反应, 18.9%的学生沉溺于悲伤中, 5.6%的学生又重新选择恋人, 0.5%的学生转爱为恨, 1.4%的学生更是选择了伺机报复。男女生失恋时, 男生更容易选择发奋图强或者好聚好散, 而女生更多的是选择好聚好散。

高中生最常见的恋爱方式就是日久生情, 占了66.2%, 其次就是一见钟情, 占了23.0%, 接着就是朋友介绍占了6.1%, 其他3.4%, 最少的就是网恋了。可见在高中生中, 学生还是通过接触、通过时间的积累, 才有了感情的。

有55.1%的学生认为感情在恋爱过程中最重要, 43.3%的学生认为两者都重要, 只有1.6%的学生认为物质条件重要。可见, 在恋爱过程中, 学生还是更加注重感情方面, 可能是由于对生活没有担忧之处, 一切都有家长安排。

1.2 恋爱动机与标准

通过调查发现, 高中生在恋爱动机与标准上, 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功利性>性爱性>面子性, 从总体上看, 高中生的恋爱动机还是比较注重情感, 比较端正, 以积极面为主, 当然男生、理科生的消极动机强于女生。

择偶标准:个性品质>才智>外表>家庭背景, 高中生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的是对方的内在品质。文科生、女生对对方有更高的要求。非独生子女对才智的要求高于独生子女, 而独生子女在家庭背景和个性品质上要求高于非独生子女。重点高中生在家庭背景、个性品质、才智上的的得分都高于普通高中生。普通高中生对外表要求高于重点高中生。不同家庭来源的学生对个性品质的要求都是最高的, 对家庭背景的要求是最低的。

1.3 恋爱教育方面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 (75.3%) 都认为学校应该正面引导, 19.4%的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坚决禁止。对于管理方面, 有48.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管理有一定的成效, 但还是存在许多不足, 还有33.4%的学生认为学校管理不当, 引起反感, 说明学校管理方法还有待提高和改进。教育方式上, 学生认为教师在发现学生恋爱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处分, 达到了39.9%, 其次就是分析利弊, 进行引导, 达到了31.0%, 教师选择禁止的占了25.1%, 不作为的老师只占了4.0%。可见有一部分教师对待学生谈恋爱会采取强制措施, 又有一部分教师会采取引导的方法。强制管理引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上, 从未进行占53.9%, 偶尔进行的占30.6%, 说明学校在相关方面的引导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当然大部分学生对开展此类教育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 占总人数的54.8%, 希望开展的学生为25.3%, 非常希望的为13.3%, 可见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需求。

2 教育对策与思考

通过对高中生恋爱状况进行调查访谈, 可以了解反映高中生对与恋爱相关方面的认识, 为我们进行妥善的教育引导提供依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我们的教育要妥善引导, 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当然也只有真正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才能对症下药, 教育才能有效果。因此对高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统一起来, 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课程、活动, 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体验各种生活情景与不同情绪, 提高挫折承受力, 学校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氛围, 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2) 合理选择教育内容, 开展健康的性教育。通过对高中生进行访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高中生进行教育, 除了相应的学科知识外, 还应努力提高与加强情感教育与性教育、提高道德意识, 审美能力与体验各种情绪的能力。

(3) 学校—家庭—社会综合一体, 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深刻的, 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 因此对高中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应该做表率, 做到教书育人, 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家长应积极面对孩子遇到的情感问题,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 引导孩子正确选择, 让孩子感受到亲密安全的氛围;当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强社会监督, 净化社会环境, 为孩子提供一片纯净的沃土。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综合力量, 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用心观察, 体验, 使自己内外协调一致, 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1]金国婷.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爱情教育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0.

[2]彭秀珍.大学生爱情心理及教育对策分析[J].玉林师专学报, 1999 (1) :75-78.

[3]梁晓珍.高中生恋爱现状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2

[4]曾宏燕.爱, 你准备好了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231.

[5]张进辅.现代青年心理学.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2:359-360.

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 篇3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一、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轻则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重则产生心理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家庭、人际关系到学业成绩等时刻影响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大朋友”,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有利于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相辅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不仅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学压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学生的心理压力少。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监督和保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护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压力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班主任还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空间;最后,离开学生,班主任还是个普通人,需要照顾家庭,要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调试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导、照顾和帮助学生。

(二)师生双方对在高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对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对实际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而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怀疑在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然后还要明确自身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要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进行监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2.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既是通过学业成绩竞争新生活转折点的时期,又是获得珍贵友谊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把学习、身体、心理都照顾到,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的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梅.高中班主任的“养心工程”——浅谈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及其自我调适.《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

[2]孙顺合.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的三个重要方面.新一代(理论版),2013(9).

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详解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

教学内容:

1.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2.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3.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4.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重点: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教学进程: 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大学校园里亮丽的风景。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性心理的发展,想谈恋爱已成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状态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掌握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的规律特点,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恋爱观择偶观。

一、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心理的发展规律

关于人的性心理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提出过性心理学发展模式,弗洛伊德把性理解为广泛的身体快感,并按身体快感区的特点描述了性心理的发展。在弗洛伊德看来,性心理的发展大致经历六个阶段:①口唇期;②肛门期;③生殖器期;④潜伏期;⑤青春期;⑥生殖期。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引来了许多批评,其中最激烈的批评集中在婴儿的性欲问题上,婴儿的口唇快乐和排便快乐到底算不算做性欲,它们在人格的构成中有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重要吗?令人遗憾的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模式仅仅是一些假设,并未得到科学的证明;而对他观点的批评也都出自假设,亦没有科学的证明。

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1)异性隔膜期。青少男在第二性征降生后的1—2年内,朦胧的意识到两性差距,起首有了不安和胆怯的心理,很怕异性注意本人的变化,于是男女彼此隔膜,就算是青梅竹马的童年同志也较少来往。有的孩子在家里在还不由自主地 隔膜异性先人。与此同时,也起首了对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想知晓被成人间界掩饰的秘密终于是什么。

(2)异性吸引期。对异性产生垂青与爱慕,一般降生在女孩12—13岁,男孩13—14岁未来。此时男孩乐于在女孩面前体现本人的能力与实力,以取得女孩的垂青与赞叹;女孩女孩则显得文静、温柔,开始注意服饰的修饰和自我打扮,或涂一些香浓的护肤品,女孩子在一起故意发出尖细的嗲声,拖长声,互相推搡,为的是想赢得男孩的注意和喜欢。

(3)异性向往期。15—16岁之后的青少男向成人过渡增快,在对异性产生垂青的尺度上分别形成一个或几个异性的“理想模型”,并在大多的男女生来往中,日趋由对群体异性的垂青转向对个别异性的留恋,有的还形成一对一的“专情”运动,萌生恋情。

(4)择偶尝试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青少男,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有了比较肃穆的选拔和排他性,雍容而然地进入了恋爱择偶尝试期。男女双方从由衷深处都体验异性储存的优美,并盼望用各种门径临近异性,引发特定异性的注意与垂青。

2、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正处于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明确和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性心理活动丰富多样,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1)对性知识感兴趣

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征的出现,青少年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处于青年期的高职大学生,渴求了解自身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的一切奥秘,渴求对异性的了解,他们心中有很多的疑惑等待找到答案。他们会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去了解青春性生理、心理发育知识,与异交往礼仪与方式,性伦理知识,性传播疾病防治知识,性法律知识等等,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2)对异性的爱幕和追求

进入青春期,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导致性意识的发展,两性间开始出现一种关注和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求和倾向。

(3)性心理的压抑性和动荡性 大学生性机能的成熟使性的生物性需求更加强烈、迫切,时常伴有性梦、性幻想等行为,而他们健全的性心理结构尚未确立,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正确的道德观和恋爱观,自控和自制的能力有限,对各种性现象、性行为的认知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他们的性心理易受外界各种影响而显得动荡不安。

二、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1、性焦虑

这里所指的性焦虑主要是指对自己形体的焦虑、对自己性角色的焦虑和对自己性功能的焦虑。如果认为自己第二性征为重点的体象不如己意,而且很难改变它时,就会出现烦恼和焦虑。如果男生觉得自己矮小、瘦弱,就可能感到自卑,而女生若觉得自己过胖,长相平平,就可能出现苦恼。男生对自己生殖器的发育,女生对乳房的大小都十分敏感,并常为此心事重重。此外,大学生还为是否与性角色相吻合而忧虑。比如,一些女生觉得自己温柔不够、细心不足;一些男生常感到自己缺乏男子汉的气质,还有一些男生担心自己的性功能是否正常,尤其是看到某些书刊上谈到性功能障碍时,便会疑神疑鬼。上述的焦虑一般可通过性教育和性咨询得到解决。

2、性冲动的困扰

性冲动是男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的正常反应,它是在性激素作用下和外界刺激下产生的,并不是不纯洁、不道德或可耻的,但不少大学生难以接受自己的性欲、性冲动,对此感到羞愧、自责、苦恼、厌恶和恐惧。一方面是性的自然冲动,另一方面是对性冲动的否定,不少大学生常为这样一种矛盾而不安、困惑。从青春期的性萌动到结婚能经常地过性生活,常常要经过10年。长期的禁欲,使正常的性冲动得不到缓解,就可能会产生性紧张,出现忧郁、烦躁冲动、记忆力下降、无所事事、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缓解性紧张,减少性冲动是青年大学生很迫切的要求。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正确对待性冲动。

首先,建立科学的性观念 应接受性冲动的自然性和合理性,学习性生理、性心理的有关知识,了解青春期性意识发展规律,树立科学与健康的性意识观念。这有利于消除对性意识观念的罪恶感、自卑感和种种自我否定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确立自尊、自爱的独立意识。

其次,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自我控制性心理能力的大小,在一定意义上是由个人意志品质的强弱决定的。意志作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具有发动和抑制行为的作用。尽管有的年轻人有很强的性冲动,尽管在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人会急于要求性满足。但是,人不同于动物,人有意志力,人可以抑制和调整自我的冲动。那些放纵自己的人往往缺乏坚强的意志。大学生应当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善于克制本能欲望的冲动,增强延迟欲望的自制力,这将有利于自己长久的幸福和今后事业成功的发展。

第三,合理的性代偿 通过学习、工作或文体活动等多种途径使生理能量得到释放、代偿、升华以及有效的转移。升华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能为 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取代性欲,转移性欲,比如用绘画、音乐、体育活动、娱乐等使性能量得以转移,使性情感得以平衡。一些学者认为,强烈的性冲动可以转移为高水准的情绪活动和理智活动,用于工作或创作中,结出意想不到的硕果。弗洛伊德甚至认为性冲动的升华创造了文学、艺术和社会文明。

第四,大方地与异性交往。男女交往有利于性压抑的减缓,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从而调节深层的本能,使之趋于高尚。但是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注意摆脱低级趣味,不要限于身体的吸引,尤其不要与庸俗的异性接触,避开这些人在物质、精神、肉体等方面的诱惑。

3、性梦

性梦是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带有各种性内容色彩的景象,青春期的男女一般都会有这种体验。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一个人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如果客观现实不允许其实现这种欲望,就必须加以克制。这种欲望和冲动虽在意识层面被压抑了下去,却可能在潜意识中显露出来,于是便可在梦境中得到实现。性梦可以缓和累积的张力,有利于性器官功能的完善和成熟。因此,性梦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是一种不由行为人自控的潜意识的性行为,故又称为非意志性的性行为。因此,视性梦为卑鄙下流,进而感到羞耻、自卑,甚至不安,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尽管性梦是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但若性梦频繁则要寻找原因,例如劳累过度、性自慰过频过强烈、内裤穿得过紧、心理上的兴奋、情绪上的激发(睡前饮酒)等。至于许多男生在性梦中常出现梦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4、性幻想

性幻想,又称性爱的白日梦,是指在白天清醒状态下想象与异性发生性行为。其心理活动的基础是性,主要通过联想异性的形象,特别是异性的性特征、性表现外露的部分、一些性情景及在已有的性经验基础上编织出符合自己性审美的性爱对象而产生的。这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自慰行为,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性心理反应。性梦的产生是无意识的,性幻想的产生则不是完全无意识的。青春期的性幻想是性冲动的一种发泄方式,适当的性幻想有利于释放压抑的性行为。但是,如果性幻想过于频繁且沉溺其中,以至于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甚至把幻想当成现实,那就会成为病态,则属于不健康状态,应加以调节和克服。

5、性自慰

性自慰在我国称为“手淫”,是指通过自我抚弄(用手或其他器具、物体)或其他方式刺激性器官,缓解性欲望、疏泄性冲动获得快感,从而产生性兴奋或性高潮的一种行为方式。手淫是人到了青春期后产生了性要求和一时不能满足此要求的矛盾的产物。只要自然的性活动受到限制,手淫就很容易出现。当有了社会性的性行为,就可能抛弃这种方式。研究表明,性自慰时所产生的生理变化,相当于性交时的生理变化,它是消除性饥渴和性烦恼的一种手段。手淫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本世纪初上海一综合性大学对693名大学生性心理和性行为的调查显示,有85.9%的大学生有手淫行为。因手淫而产生心理压力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比例。据调查,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手淫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给手淫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每次手淫前后总是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羞愧和耻辱甚至罪恶感。事实上,国际上已广泛接受的新观念是:“手的性自慰既不是不正常的,也不是对身体有害的行为。”当然,长期频繁的手淫,会引起大脑高级神经功能和性神经反射的紊乱,自然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如果想减少手淫的次数,我国性心理学者指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利人心。把关心集体、关心他人放在自己心上。

(2)发展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渴望,用一定的时间发展一至两项长期的爱好,并经常用取得的成绩鼓励自己。

(3)避免性刺激。睡觉前特别注意不看黄色书刊以及有性刺激的影视节目,避免形成新的手淫欲望。

(4)注意洗外阴。平时不穿紧身内衣裤,经常清洗外阴,清除包皮垢等外部因素对阴茎的摩擦刺激。

6、性倒错

性倒错既人们平时所说的性变态,性变态是指有性行为异常的性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易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或者采用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方法满足性欲或有变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常人不能理解的性行为和性欲、性心理异常。性倒错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同性恋、恋物癖、异装恋、虐待狂、露阴癖、窥淫癖、易性癖等。同性恋是否属于性变态,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导致性变态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它们包括生物遗传方面、心理学方面、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7、婚前性行为

大学生处在性生理已经成熟、而性心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有着强烈的性生理感受和性心理体验,且伴有性冲动。大学生在恋爱的过程中,由于性的吸引和双方的情感的逐步加深,会无所顾忌地在公共场合、众人睽睽之下出现接吻、搂抱、抚摸等边缘性性行为,进而发展到“偷吃禁果”,发生婚前性行为。婚前性 行为会给双方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风尚和学校纪律的要求,当事者人承受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轻身相许后短暂的欢乐之后可能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定要用理智制约情感,切忌为了想套住对方或尝试心理而发生婚前性行为。要防止婚前性行为,首先,要确立婚姻的责任感与恋爱的道德情操,对自己的恋人高度负责;其次,要从心理上筑起一道防线,牢牢把握住婚前婚后的界限;再次,要掌握好自己的言语举动,不要有过分的挑逗性的举止行为。正如莎士比亚的名言:“爱和炭相同,烧起来得想办法叫她冷却,不然会把一颗心烧焦”。只有用理智驾驭感情,把握住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爱情。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1、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及特征

大学期间的恋爱心理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三个阶段:萌芽期(一般为大学一年级);发展时期(一般为大学二、三年级);稳定期(一般为大学生四年级)。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恋爱向来被看作是为了寻觅生活伴侣,是婚姻的前奏。但有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的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世俗,善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只注重恋爱过程,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导致一些大学生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从理性上,大学生们都知道学业是第一位的,感情是第二位的,大学阶段应以学习为主,爱情应当服从学业;或者希望学业和爱情双丰收,既渴求学业有成,又向往爱情幸福。但真正在客观上、行为上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业与爱情关系的人,虽然也有,可为数不多。更多是一旦坠入情网就不能自拔,强烈的感情冲击一切,学习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3)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谈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部分大学生信奉“爱情就是即时的快乐”等,在恋爱中只顾及当时的感觉,不愿再受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一项调查表明:65%的大学生认为:“只要有爱情,性是可以理解的”、对恋爱中的人发生性关系表现宽容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不再把 性行为看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而是顺着内心的冲动,不加以克制,引发怀孕等负性事件。

(4)强调爱的权力,缺乏爱的能力

高职大学生中的恋爱大都是激情碰撞下的初恋,在激情平息之后,却不懂得如何增养爱情,在爱与被爱的磨合中显得笨手笨脚,往往造成对彼此的伤害,轻易地恋爱,轻易地分手,强调爱的体验,负不起爱的责任。

爱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爱的权利和义务是为可分割的,只强调爱的义务,无视人有爱的权利,那是对人性的奴役,必须予以否定。但是,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不承担爱的责任,就陷入了非理性主义的泥潭。

案例呈现:2006年9月6日,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播出一条新闻,在今年1月3日早晨,正当人们欢度新年之际,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后街31号,在漆黑的出租屋内发现三具尸体,一位年仅十九岁的女大学生悄然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大学生因生产大出血死亡,双胞胎因天气寒冷,无人照顾死亡,同居男友不知去向,现场惨不忍睹。

2.大学生常见恋爱心理问题

爱情之花虽然美艳,可是在花的海洋里,却容易迷失方向。恋爱在给人带来光明与幸福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

(1)单恋

单恋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单相思,是指一方对另一方的以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点的畸型爱情。单恋较多地出现在性格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较强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心理的作用下,误解对方的言行、情感,误把友情当爱情,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能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体验到情感的压抑,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那么大学生如何才能不陷入单恋的旋涡中呢?首先是要能避免“恋爱错觉”,学会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对方表情,用心明辨;要视其反复性,假如某种信息的经常出现可能意义很深,而一两次就不足为凭了;不要强化内心中形成的一见钟情式的浪漫爱情。其次当向对方表达遭到拒绝时,要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情感,爱情一定是两心相悦的,这种理性、客观、冷静的考虑也是自身未来幸福快乐的源泉。

(2)多角恋

所谓多角恋是一个人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所追求或自己同时追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性并建立了恋爱关系。多角恋是爱情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质上是比单恋更为复杂、更为严重的异常现象。由于性爱具有排他性、冲动性,因此任何一种多角恋都潜伏着极大的危险性,一旦理智失控,就会给对方及社会带来恶果。

导致多角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择偶标准不明确。择偶动机不良。虚荣心强。盲目崇拜。

爱情是专

一、排他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成悲剧,本身也为社会规范所不容。大学生一方面要理智地克制感情,不要胡思乱想;另一方面要谨慎行事,应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的洪流,到同学们当中去。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应选择属于自己的唯一,忠于恋人,善始善终。

(3)失恋

恋爱是幸福的,失恋是痛苦的,但是失恋不是失去了整个世界。正如海伦•凯勒所言:“一扇幸福之门对你关闭的同时,另一扇幸福之门却在你面前洞开了。”。

失恋是指恋爱受挫失败。失恋引起的主要情绪反应是痛苦和烦恼。摆脱失恋的痛苦,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心理承受力,增强心理的适应性,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从而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勇敢面对失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确立的观念是:失恋不等于失败,而是成长过程中必经的测试。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应勇敢地正视失恋的现实,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不可因一厢情愿而强求,应该尊重对方选择爱人的权利。也可以进行反向思维,多想对方的不足点,分析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迎接新的生活。

倾诉。失恋者精神遭受打击,被悔恨、遗憾、愤怒、惆怅、失望、孤独等不良情绪困扰,主动找朋友倾诉,减轻心理负荷。可以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烦恼和苦闷向知心朋友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并听听他们的劝慰和评说,这样心理会平静一些。也可以用书面文字,如写日记或书信把自己的苦闷记录下来,或给自己看,或寄给朋友看,这样便能释放自己的苦恼,并寻得心理安慰和寄托。

移情。移情就是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他人、事或物上。如失恋后,与同性朋友发展密切的关系,交流思想,倾吐苦闷,求得开导和安慰;或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陶冶性情;或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从而得到抚慰。当然密切自己与其他异性的交往,也不失为一个合适的途径。

超然豁达的态度。告诉自己,失恋是恋爱的一部分,即便是伟人,也难免会遇到。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正如诗人徐志摩对待爱情的态度:“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失恋者应能够坦然面对失恋的直现实,认真总结 经验,努力完善自我,当新的、更为美好的爱情再次出现在面前时,能够既有次准备,又有能力抓住它,不至于与它再次失之交臂。

升华。尽快把精力引向学习及自身事业中,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向上的动力。许多失恋者因此而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像歌德、贝多芬、罗曼罗兰、诺贝尔、牛顿等历史名人都曾饱受失恋的痛苦。他们是用奋斗的办法更新“自我”,积极转移失恋痛苦的楷模。如果失恋者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失恋,不仅能从中学到爱的能力,还能更好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失恋者要恢复心理平衡,做好感情转移和空间转移。做到失恋不失德、不失职、不失志、不失命。

四、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1、培养健康的恋爱观(1)理解爱情的真谛

恋爱不等于真爱,但每个恋爱的人都渴望获得真爱。真爱不是来自于两个人之间口头上的海誓山盟与海枯石烂,而是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真爱是关心和给予。弗洛姆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没有爱。”爱,是想对方之所想,给对方之所需,是无私的给予和关心。将自己的生命给予对方,同对方分享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悲伤。爱应该是不做作、真诚主动地给予对方爱,在不问收获、埋头耕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爱。

真爱是尊重和信任。尊重意味着一个人对另一方的成长和发展应顺其自身规律和意愿。尊重蕴涵着没有剥削,即让对方按自己的目标去成长和发展,而不是服务于自己。尊重包括对对方的职业、爱好、选择、隐私和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信任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自信,不必盘问对方的每个细节,更不必去跟踪调查。爱一个人,就要先信任他(她),不要凭感觉随意猜疑他(她),给他(他)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真爱是宽容和理解。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宽容中包含着理解、同情和原谅,是最大程度地接纳对方。既要接纳对方的优点,也要接纳对方的缺点,但要注意限度和原则。

真爱是责任。幼儿的爱遵循这样的一个原则:我爱因为我被爱;成人的爱则遵循另一个原则:我被爱因为我爱;不成熟的爱说: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则说: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所有的爱情都包含着一份神圣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义务,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内心的自觉,即为自己所爱的人承担风霜雨雪,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寂寞时的陪伴。真爱是理性。马克思说:“真正的爱情是表现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储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的过早的亲昵。”一时的狂热迷恋是一种危险的情感,只是一种生理上要求与异性接近的渴望。

真爱是独立。独立不是疏远,而是指与人相处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不轻易受他人左右,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独立的心态是一种成熟的品质,心理断乳的标志。爱需要保持独特个性和独立人格,不让自己消融在对方的影子里。

(2)培养爱的能力

迎接爱的能力。包括施爱的能力和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做出判断,并做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

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每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因此,首先表现为对他人的尊重,要感谢对方对自己的感情;其二要态度明确,表达清楚,说清和对方只能是什么关系,三是行动语言要一致。不能语言拒绝了对方,但行动上还与对方有较亲密的接触,如单独吃饭、看电影等,使对方容易误解,认为还有机会,纠缠在与自己的情感中。或者不顾情面,处理方法简单轻率,甚至恶语相加,结果使对方的感情和自尊心受到伤害,这些做法是很不妥当的。

发展爱情的保鲜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其实,爱情保鲜期的长短并不取决于科学,而在于你们的爱究竟有多深,有否发展爱情的保鲜能力。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在“半边天”节目中介绍了一种“3*3”爱情保鲜计划,就是每天有三次,每次花三分钟时间做些事,这些事称为“3A”计划。其一:“attention”——全神贯注,就是非常专心地倾听对方说话;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以对方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其二:“affection”——浓情蜜意;其三:“appreciation”——欣赏、感激。因此要保持爱情长久,需要两个人真正地关心对方;需要智慧、耐力、持之以恒及付出心血;需要学习新的东西,善于交流,懂得欣赏对方,同时又要有自己的个性、追求和发展,让爱情有一不竭的源泉。

(3)摆正爱情的位置

大学生首先要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 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爱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着是苍白的。人生的主宰应当是事业,只有伟大的事业对人生才具有决定意义。流传至今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正说明了这一点。大学生应该把奋斗与创业放在首位,因为它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之一。当你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唯一的存在价值时,你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其次,大学生要摆正爱情在大学生活中的位置。要时刻清楚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什么,奋斗目标又是什么。明确坚持学业第一的观点,大学生要理解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事业息息相关,也是爱情美满的基础。那种抛开学业谈恋爱的作法,不仅有碍成就事业,也难以获得幸福的爱情,因此不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大学生要克服客观上的爱情至上,树立崇高的理想,变“儿女情长”为胸怀大志,用理想的感召力焕发学习的激情,把兴奋中心转移到学习上,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到学习上,从而真正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爱情服从学业,爱情促进学习。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爱情与道德理想的关系。

(4)遵守恋爱道德

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是必要的,但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伤害彼此的感情。

恋爱行为要大方。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初次恋爱,在开始时常感到羞涩与紧张,随着交往的增加会逐渐自然与大方。这个时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检点。有的人感情冲动,过早地做出亲昵动作,使对方反感,影响感情的正常发展。

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恋爱过程中要平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借此来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验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对恋爱中的性冲动,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与恋人一起多参加学习与文娱活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培养健康的择偶观 思考讨论:你选择人生伴侣的标准或者条件是什么?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正确的择偶观或者说恋爱观的基础应该是互相爱慕,志同道合;择偶的标准应是全面衡量,品德为重;择偶的态度应是严肃认真,履行义务。

志同道合:就是有共同的志向,抱负和事业心,具有共同的人生态度、生活理想和生活道路。这是爱情巩固可靠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其它方面的不足可以慢慢弥补。

品德为重:品德高尚的心灵美和外表美相比,前者更为重要,在恋爱问题上,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严肃认真:爱情并不是俯首拾来,随手抛去的花朵。绝不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真正的爱情应当是忠诚的,持久的。青年男女一旦进入恋爱阶段,就不允许任何一方同时和两个以上的异性处于恋爱状态,这就是爱情的专一性和严肃性。青年男女一旦结婚,双方就要互相体贴,互相帮助,互相谅解,同舟共济,共同度过美好的一生。

可以总结为四点:以貌取人不妥当:内在美是重要条件,容貌美是会变化的,唯貌择偶根基不牢;以财取人不可取:有钱财未必有幸福,钱财要靠自己去创造;以职业取人不正确:职业不是爱情的必要条件,美满的爱情不取决于职业的好坏;志同道合才幸福:支持事业,品格端正,情趣相投。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思考题:

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 篇5

一.调查背景:

没有了高中繁冗学业的束缚,也没有了父母“以成绩为重”的教导,宽松的氛围为大学生们坠入爱河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一些情侣之间的爱情免不了被琐事困扰。如今,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对恋爱有着不同的看法。

二.调查目标:

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看法,了解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总结出大学生对恋爱中产生的矛盾的处理能力。

三.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选在湖南师大各学院,根据各院的人口比例确定抽样人数。将选取各年级各民族学生进行调查,力求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做到覆盖面广,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的的主要方式是问卷调查的形式,并辅助以访问的形式。对整体实行问卷调查,对有条件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访问调查,力求获得最准确的调查结果。

五.调查预期及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

A.借助网络书籍搜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汇总,帮助起草问卷,由李倩负责。

B.主要是调查提纲的撰写和调查问卷的起草,具体工作由郭颖洁和匡惠负责完成。

(2)正式调查阶段:主要是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数据录入等。主要工作由何委潞和邹蕴妮负责,必要时请组员协助。

(3)后期总结阶段:主要是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调查报告的撰写,由组员共同完成。

六.预期成果:

《大学生恋爱与心理调适》试题 篇6

课考查题

(任选一题字数:1500字以上A4纸打印标题宋体二号正文仿宋四号请标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㈠、联系实际谈谈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㈡、举例说明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㈢、你如何认识大学生婚前同居这一现象,为什么?

㈣、想想在入茂职院后,你在与同宿舍友的人际交往中存在哪些问题,请你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学理论阐述如何调适人际关系。

㈤、请你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学大学生恋爱的有关理论,谈谈你对“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认识。

㈥、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有哪些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心理。

㈦、阅读毕淑敏《爱怕什么》,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去爱。

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心理调试 篇7

关键词:恋爱动机,恋爱态度,健康心理

恋爱, 这一话题在现如今的大学校园中已经是相当普遍的。在校园中随处可以看见大学生情侣的身影。爱情是美好的, 同样爱情也是痛苦的, 面对爱情, 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所以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不仅能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在恋爱中遇到的问题, 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机

(一) 排遣寂寞

大学校园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自由的, 除了上课、休息之外, 学生们有很多空闲时间来自由安排, 有的同学会选择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但是有的同学对校园活动不感兴趣, 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久而久之, 这样的同学难免在心理上会产生空虚寂寞, 为了派遣这种空虚, 大多数同学会选择谈一场恋爱来实现。

(二) 随波逐流

人类往往是群居动物, 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他同伴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有了恋爱的伙伴之后, 刚开始可能没有什么感受,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部分同学也按捺不住, 决定也加入到这一主流队伍中, 谈一场恋爱。

(三) 利益驱使

有些大学生谈恋爱不是为了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比如通过谈恋爱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或者可以通过对方的权利而实现自己想要的某种地位和职位。

(四) 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概念是关于自我的知觉, 而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共同影响自我概念的形成。[1]有些大学生缺乏充分的自信心, 当别人都在恋爱的时候自己却没有谈恋爱, 这无形会加剧自卑的心理, 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如别人了, 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很大学生会选择通过谈恋爱而证明自己的价值, 往往现在有的大学生会用谈恋爱次数的多少和追求自己人数的多少来衡量自身的价值。

二、大学生应有正确的恋爱态度

(一) 真正的爱情需要真诚、专一

长久的爱情是建立在相互真诚、专一的基础之上的, 试想一下, 如果两个人在一起整天就是你骗我, 我骗你, 或者存在脚踏两只船的情况, 这样的爱情谁会希望拥有?恋爱双发如果没有对爱的真诚, 对爱的专一, 两个不同的人是不能走到一起的。

(二) 美满的爱情需要双方平等和人格独立

现在的大学生一旦坠入爱河就成为了纯粹的两人世界, 完全脱离了之前自己的生活圈子, 常常将对唱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 处处限制对方, 呈现出了“失去自我”的情形, 这完全是对爱情的本质理解不够所造成的。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在地位上双方是平等的, 在人格上双方是独立的。

(三) 恋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俗话说的好“爱情如酒, 两人喝是甜酒, 三人喝是苦酒, 多人喝是毒酒。”爱情是需要双方细心的经营与培养, 任何一方在享受爱情甜蜜的同时, 也承担着维护和经营双方爱情的义务。在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中爱情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某些程度上恋人的精神支柱, 所以, 恋爱双方都要担负起为对方负责的态度而不能伤害对方。

三、培养当代大学生拥有健康恋爱心理有效途径

(一) 采取多种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2]学校可以通过展板、横幅, 讲座等宣传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恋爱与道德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 良好的感情是建立在成功的学业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 同时要学生认识到两人谈恋爱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世界, 将两个人从原来的各自的生活圈中独立出来, 最重要的是恋爱要以尊重社会道德为前提, 不能为了谈恋爱而影响到其他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 开设大学生恋爱心理课程

面对大学生恋爱这一现象, 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大学生健康恋爱心理课程, 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及老师就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恋爱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不同情况, 不同年级, 不同群体可以开设相应的课程,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主要是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引导这部分同学争取处理好恋爱与学习、集体等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年级同学对于高年级学生需要加强婚恋心理的指导, 因为高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与现实的婚恋问题, 婚恋价值观更为多元化, 很难真正把握爱情,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3]

(三) 积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恋

爱情是美好的,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如愿爱到永久, 失恋也就正常不过了, 对于失恋如果处理的好, 可以帮助失恋者快速成长, 如果处理的不好, 可能就会酿成悲剧。面对失恋, 学生首先要分析分手的原因, 可以通过眼泪法、倾诉或者运动缓解法等学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 认为生活失去了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承宗, 甘雄.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学分析.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8月.

[2]方鸿志, 周方遒, 隽美惠.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年9月.

高中学生恋爱心理指导 篇8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 心理健康 指导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重要教育人,是一个班级形成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和学校连接的纽带,传达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要求,同时要关心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中生因为高考带来的压力,形成巨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如果无法积极排解,往往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者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一些学校存在心理教育缺失的问题,强调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当学生面临心理压力时会感到迷茫和烦躁。因此,高中班主任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在我国的教育中,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都存在心理教育的缺失问题。虽然国家推行新课标的改革,但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弊端至今还存在,导致每个阶段的学校教育依然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于至高地位,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已经刻不容缓。要改变当前的局面,政府就要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出台相关方针政策,并纳入新课标中。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教育人,在政府教育方针政策的大局下,应积极展开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乐观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帮助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做好德育工作就是为其他工作的开展做好铺垫,心理健康包含德育的某些特点,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高中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才能积极面对人生,才能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敢于正视自己,敢于面对内心,敢于面对现实生活。德育工作为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提供了保障,也帮助学生不断升华自己的人格和品质,让学生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不放弃不退缩。心理健康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全面实施,因此要开展德育工作,要先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3.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高中班主任要负责管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工作量大且烦琐,不仅要帮助学生处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而且要对学生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还要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积极开展。通过开展心理教育可以拉近班主任和学生的距离,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提供了机会,促进了其他各项工作的进行。班主任在对学生心理状况了解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有一定的掌握,那么班主任对班级管理会有新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学生在和班主任进行心理交流的时候,得到班主任的帮助,也会提高自我认识的教育能力,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压力。

二、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教育的措施

1.使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得到确立。班主任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要得到明确的确立,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要得到强化。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的教育者,而且是学生的好朋友,那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不需要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讲座,也不需要像心理医生那样严肃,而要以亲切友好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工作要长期进行,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对开展教育工作有着很大意义。

2.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自身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当学生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积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进修。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而且和学生的关系最亲近,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班主任拥有健康积极的人格,乐观开朗的性格,热爱生活和生命,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学生也会有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和谐的班级氛围的营造。班级是一个大的家庭,老师及每位学生是家庭成员,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人格。基于这一点,班主任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的领导人物,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各种能够促进班级氛围的小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谐的班级氛围,需要营造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整理班风,打造一个和谐积极的班集体。

可以组织班级团体活动,比如开展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彼此,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结语

高中这一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艰苦的阶段,也是压力最大的阶段,高中班主任一定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班主任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通过方式正确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健康成长,笑对挫折,成为阳光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蔡建家.构建良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5(12).

[2]郑玉群.重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08).

[3]陈映兰.班主任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保护珊瑚礁为题目的英文优秀作文下一篇:房地产全程策划营销大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