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精选6篇)
100%通过
考试说明:《美学原理》形考共有4个任务(01任务-04任务)。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美学思想
参考答案: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2.美学
参考答案: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3.摹仿说
参考答案:
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4.游戏说
参考答案:
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奥秘。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参考答案:
不对。(2分)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参考答案:
对。(2分)鲍姆嘉通在1735年发表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阐述了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年,在他任教的大学开设了美学课程,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巫术说”是一种科学的审美发生学说。
参考答案:
不对。(2分)巫术说认为,神话、歌舞等在内的原始人类文化现象都是巫术仪式或巫术习俗的组成部分,因而原始艺术最早是作为一种巫术手段,为保证原始人狩猎成功而举行的巫术仪式。我们认为,审美与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不十分正确,因为原始艺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巫术动机或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①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5分)②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分)③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4分)④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3分)
2.探讨审美发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①考古学方法。即从史前考古学角度对史前艺术遗迹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法被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最重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途径。(5分)②对现代残存的原是部落考察法。即对现在残存的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5分)③对儿童艺术心理学的探究。即通过对儿童艺术心理的研究,推测人类审美发生和艺术的起源。(5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试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审美发生其实也标志着审美主客体关系的确立。作为审美活动主体的人与作为审美对象的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使得人和自然界区分开来,从而有了主体和客体之分。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历史进程,主体(社会的人)和客体(自然界)之间,才逐渐形成了包括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等等在内的各种现实关系,审美关系也是主客体价值关系中的一种。
2.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审美意识;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对象,也不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而是在人类漫长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与人为敌或与人无关的自然转变成的“人化的自然”。所谓“人的对象化”,则是指人在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使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体现出来。因此说,审美客体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
3.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它们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实践创造了人的对象世界,外部自然界被“人化”而成为审美客体;另一方面,实践又创造了对象的主体,主体的五官感觉也相应地被“人化”而产生审美感受。与此同时,也是实践使得主客体之间发生了关系,并进而形成了审美关系。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积淀在审美关系中,体现在客体便是审美价值的产生,体现在主体便是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感受的形成。
4.审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又不仅是客体的自然属性;审美价值不是主观的产物,但它又并不是与主体无关。审美价值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实践基础上主客体的统一。因此,我们说,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客观世界的美,都是人类漫长实践活动的产物。(每个要点5分,举例说明15分)
02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自然美
参考答案:
自然美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2.社会美
参考答案:
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3.造型艺术
参考答案: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种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艺术等。
4.实用艺术
参考答案:
实用艺术是指以实用为目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审美性的艺术种类。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等。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参考答案:
(1)不对。(2分)(2)理由: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创造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创造的源泉;强调在艺术创造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察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创造,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正确地反映了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清明上河图》是以宋代都城汴梁市民生活为主题的长卷绘画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繁华的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历代风俗画创作的典范。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也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虽然这两件作品所表现的对象大为不同,但是因为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使作品的艺术美超越了现实美,因而都是艺术珍品。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是产生艺术美的关键。这两幅画都因为凝结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是艺术家对现实美的集中提炼、加工,从而创造了高于现实美的艺术美。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欣赏自然美对美育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第二,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三,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第四,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2.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便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结合实例论述什么是人的美,人的美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一)人的外在美(15分)外在美是通过直观的外在形象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貌美形貌美是指人的身材相貌的美,属于静态美。形貌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它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意识和观念不断发展的结果。大体上讲,人体的形貌是否美,可以从面貌、肌肤、人体各部分的比例与配合、内在活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和判断。2.服饰美服饰美是指人通过着装、发式、面部化妆修饰等产生的美感效果。形貌是人的自然资质,服饰则是人的文化生成。服饰美主要体现为服饰造型与人的形体及性格的和谐统一,服饰造型与所处的环境的和谐统一、服饰本身的色彩谐调、服饰配色与环境色调谐调四个方面。(5分)3.风度美风度美是指人的风采和气度的美,主要通过人的言谈、举止来体现。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修养、性格气质的外在反映。言谈举止作为人的精神的表现,是体现人物美的重要方面。
(二)人的内在美(15分)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1.精神美精神美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人的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丰富的美好情感和智慧、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修养等。
2.性格美性格美主要是指人的性格特征的美。性格指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性格使人的精神具备了个性的感性特征。性格美的表现是热情、开朗、活泼、诚恳、果断、稳重、刚强、机智、幽默等,与此相对的不良性格特征是为人冷漠、暴躁、怯懦、虚伪、软弱等。(三)人物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内在美是人的美的决定因素,或者说,人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
内在美是人物美的核心。(5分)03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优美
参考答案:
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
参考答案: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3.直觉说
参考答案:
“直觉说”也称“表现说”,审美心理学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20世纪初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学派,这种表现主义美学为西方现代派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核心观点是:美就是直觉、就是形式,就是直觉的表现。在美感中,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理性认识,美的全部意义就是对事物形式的形象直觉。这一学说的基础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他强调形象思维在审美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4.格式塔
参考答案: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型”,是在人的知觉中呈现出来式样,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对。(2分)(2)理由:这两句话是鲁迅先生讲的。“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揭示了悲剧的本质特征是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揭示了喜剧的本质特征是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用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3分)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喜剧艺术的本质特点在于“逗乐”,越是丑的东西越有审美价值。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不对。(2分)(2)理由:这种说法忽略了喜剧艺术揭示生活本质的要素。喜剧的本质特征是“寓庄于谐”。“逗乐”而不能揭示生活本质,不能称为喜剧,喜剧必须在诙谐形式中表现生活本质真实。(3分)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移情说”审美心理学说的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不对。(2分)(2)理由: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移情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立普斯。(3分)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如何在喜剧中“寓庄于谐”?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每个要点5分)
2.审美心理结构中有哪些主要心理因素?
参考答案: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包括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征,它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3分)
(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创造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有创造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创造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4分)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应,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4分)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主要包括:首先,对于审美对象的认识内容,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其次,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认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4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举例说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审美理论学说
参考答案:
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先后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潜能和价值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重要理论,奠定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之父”。(5分)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关于人的七种基本需要由低到高、由下而上依次是:第一层,“生理需要”,即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或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包括人身安全、避免危险等,引申涵义还包括社会安定、生活保障等;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指人渴望在家庭、亲戚、朋友、单位、社会中找到归属感,在给予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的爱中享受温暖;
第四层,“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为他人所尊敬,胜任工作、事业有成,从而得到肯定的评价和赞扬等等;第五层,“认知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求知、探索、认识和理解等,是人的天性,也是人的基本需要和内在动机,认知和好奇心分不开,人的认知天性推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第六层,“审美需要”,包括对于对称、均衡、秩序、完美等形式美的追求等。马斯洛是第一位把审美需要当作人的基本需要的心理学家;第七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它是金字塔的顶尖,是人的所有基本需求中最高的目标,也是完满人性的体现。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有赖于前面各种需要的满足。马斯洛认为,各种基本需要都能得到满足的人,将会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15分)
3.人的潜能和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从生物进化论和比较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马斯洛认为,人的潜能就是人的内在价值。潜能得到发挥,也就是价值得到实现。(5分)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最高追求目标,它强调完满的人性,强调以生物学为依据的人的本性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完满的人性”主要指人的友爱、合作、求知、审美、创造等特性或潜能,这些潜能的充分发挥就被称为“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中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都有着积极的创造性,对很多领域都有着深刻的见解,很少失望、焦虑、恐惧、悲观的情绪,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并获得创造的乐趣,同时在创造性工作中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他们更全面地享受生活,自然地发挥着全部生理、心理功能,他们的行为动机来自于发展潜力与实现潜能的需要。(5分)
5.“高峰体验”:马斯洛进一步指出,“自我实现”的重要特征便是“高峰体验”。峰体验的最大特征,就是人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时的一种体验,人在这种体验中会感到欣喜若狂、销魂落魄、如醉如痴,它是人的存在最完美、最和谐、最幸福的一种境界。高峰体验的时刻,人有一种反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极度欢乐,人的心胸仿佛豁然开朗,体味到宇宙、人生的无穷奥妙,仿佛进入了天堂,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高峰体验”来自于创造的冲动和创造的激情,来自于科学发现和伟大的灵感,来自于爱情与异性的结合,来自于人与大自然的交融,更来自艺术创作活动与审美欣赏活动。(5分)
04任务
一、名词解释(共
道试题,共
分。)
1.大众文化
参考答案:
作为精英文化的对立面,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在工业社会中以文化工业的方式出现、并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的、以大众为消费对象的一种文化。
2.文化产业
参考答案:
文化产业是审美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化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第二大类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演出业、娱乐业、游戏业、策划业、经纪业等等;第三大类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广告设计、形象设计、景观设计等等。广义的文化产业还包括体育产业、旅游产业、教育产业等等。
3.“生活艺术化”
参考答案:
“生活艺术化”是19世纪美国著名思想家梭罗倡导的一种审美文化观点。梭罗认为,单纯的知识算不上智慧,知识与美结合才能形成智慧。美好的生活不是通过积累知识和占有财产而达到的,只有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美的敏锐感受才能达到。他提倡审美与生活的融合、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4.美育
参考答案:
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后现代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消解”和“复制”。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具有与过去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文化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消解”和“复制”这两大特征。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衍生文化产品是审美文化现象之一种。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审美生产是审美文化的一种,审美文化产品当中包括衍生文化产品。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参考答案:
(1)对。(2分)(2)理由:孔子提倡诗教和乐教,他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育思想,认为“诗”能够使人受到感动,引发伦理情感;“礼”能够使这种伦理情感转化为行为准则,树立人的思想道德准则;“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成为一个不仅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而且真正懂得生活意义的、优秀的人人。这一观点充分强调了培养有教养的人,离不开美育。
三、简答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
美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的基本观点与看法,它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家和教育家们都把培养人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为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4分)
第二,提高审美能力。所谓审美能力是指审美过程中主体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包括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审美鉴赏力。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4分)
第三,培养审美创造力。审美创造能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能力,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同样,人们感受美和鉴赏美的目的也是为了表现美和创造美。(4分)
第四,塑造完美人格。塑造完美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应当说是美育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任务。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教育家们之所以特别重视美育,其主要原因就是美育在塑造完美人格上具有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3分)
2.美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
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与此同时,自然美育和艺术美育也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庭美育。家庭教育是美育的起点。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一个人最早接受美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作为美的摇篮,甚至当一个胎儿在母腹之中尚未出生时,就已经可以开始进行美育了。
第二,学校美育。学校美育是美育的重点。学校是从家庭到社会的中间环节,它对学生施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因此,比起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来,学校美育的时间更有保证、条件更加优越、美育更加系统、效果更加明显。
第三,社会美育。社会美育是美育的大课堂。社会美育是指借助于社会上各种专门的美育设施和环境所施行的美育。比起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来,社会美育具有更加广阔的范围和鲜明的特点。
第四,自然美育。自然美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自然美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美。自然美对人们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体验人生、激发情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作用。
第五,艺术美育。艺术美育是美育的核心与主要手段。艺术美育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艺术美育是美育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与途径。艺术美育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由艺术美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每个要点3分)
四、论述题(共
道试题,共
分。)
1.举例说明美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美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形象性。形象性是美育的显著特点。美育是从观赏美的形象开始,并且始终离不开美的形象,让受教育者通过美的形象来领悟美的内蕴。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它们首要的特征就是形象性。(9分)
第二,娱乐性。娱乐性是美育的鲜明特点。早在古罗马时期,贺拉斯就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强调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不仅可以使人们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9分)
第三,自由性。自由性是美育的重要特点。一般来讲,智育、德育等教育方式,都或多或少要采用灌输的方式来进行。智育、德育基本上是在课堂上进行,大多采用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的形式。而美育的特点,恰恰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9分)
第四,普遍性。美的普遍性,决定了美育的普遍性。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就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尤其是现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美和美育在人类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只是在学校的课堂或校园中进行,而是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 油井作业也需落实节支增效措施。而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作业过程中的冲砂扫钻困难, 提高了作业质量和生产效益。因此, 有必要对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1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的研制背景
三叠系油层经过水力压裂投产2-3年后, 大多数地层里支撑剂和其他物质 (砂粒、泥浆、水泥、机械杂质) 随着岩石的裂缝, 液体与气流的携带同时进入井筒, 导致油井沉砂口袋不断上升, 甚至掩埋油层孔段;更严重的是井筒供液不足, 动液面下降, 抽油泵沉没度不够, 在抽油机不断上下往复过程中, 油杆与油管干磨时间过长, 容易发生断杆、脱扣或卡泵的现象, 导致地面设备磨损, 井下材料与电费的消耗, 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因此对每口油井现场测示功图分析, 进行带泵探人工井底, 核实砂面位置。要求砂面必须高于采油孔段, 必须展开冲砂、扫钻、洗井准备工作。然而在冲砂、扫钻的准备及施工过程中, 存在着不少问题, 例如作业用水量较大、井场采用人工挖循环坑以及包、捕、垫等设施及工序过于琐碎等、井口循环用水清洁度太低、不符合处理要求的流程污水对地层以及井场造成污染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井下作业规程和油井稳产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应运而生。
2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的原理
2.1 设计思路
总体的设计思路是对油井作业冲砂过程中的环保安全进行保障, 将施工成本降至最低, 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该装置主要应用的原理是孔隙度狭小过滤砂粒, 便于作业过程中的使用, 使用水量及包铺设备大大减少, 提高循环水的清洁度, 使得泥砂等杂质不对井筒造成污染, 最终实现油井作业的安全环保。
2.2 装置原理
该装置在箱体内设置有隔板、斜体隔砂板和滑砂板;隔板竖直设置, 其一侧为出水室;滑砂板设置于隔板另一侧的中部, 其靠近隔板的一侧较高, 相对的另一侧较低, 滑砂板上方为沉降室, 下方为静置室;斜体隔砂板依次并列设置在滑砂板上方;斜体隔砂板和滑砂板上设置有过滤孔;隔板下方设置有过水孔;出水室下部设置有清水出水口;沉降室下部设置有清砂口, 上部设置有进污口, 且正对着斜体隔砂板的板面;静置室下部设置有排污口;斜体隔砂板上的过滤孔的孔径, 沿污油流入的方向依次减小。本项目利用孔隙度狭小过滤砂粒原理, 通过沉降和过滤手段, 利用自身设置的斜体隔砂板和滑砂板, 对油井出油中的砂石进行有效地过滤和沉淀。冲砂过滤隔板主要依次并列设置在滑砂板上方;砂粒经过大孔至小孔层层过滤, 与水分离后沉淀至滑砂板斜面。当大量的砂粒沉淀至滑砂板时利用更换单根时间将砂粒从出砂口抛出, 循环水经过隔板纱网过滤后进入清水储水池, 二次利用。斜体隔砂板上孔径依次减小的过滤孔强化过滤效果, 切实解决了作业过程中冲砂扫钻的工程困难。该装置具有用水量小、施工简单、有效降低生产作业成本的优点。
2.3 结构特点
首先, 该装置结构简单、性能强、安全环保;其次, 装置的操作全部采用科学流程, 便于操作;再次, 使用该装置不需挖循环坑、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省水省时、降低操作成本, 可获得较高的施工效率;最后, 该装置可保持井场的清洁, 采用套管、油管管线连同循环, 施工简单快捷。
3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的应用
3.1 适用范围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 主要适用于油水井维护、冲砂、扫钻施工, 用以降低成本, 提高施工效率, 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适用于大砂量冲砂及措施井扫钻时间过长的油水井, 具有省时省水, 施工安全环保的优点。
3.2 先期应用
2008-2010年, 在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的试用期间, 在大多数油区的老区块中, 地层不断发生变化, 井筒生产设备也发生老化, 在这些异常井、故障井里挑选出砂卡砂埋井数150余口, 2011年-2012年累计处理地层吐砂, 导致油井卡泵、不上液异常油油井共550口。为了进一步完善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 保证其高效运作, 屡次对该装置进行调试整改, 反反复复的改进。最终每口油井在施工过程中可节约用水 (40m3×¥55×470) , 减少包铺设施 (470×¥700) , 直接节约金额219.8万元。有效地达到了节支降耗目的, 可见在油井作业过程中, 该装置确实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 节水节能。
3.3 预期应用
冲砂扫钻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不但不安全环保、费用大, 而且达不到施工要求, 更保障不了作业质量。利用油井杂质沉降处理装置施工, 预期使用效果, 以先期应用情况为标准计算, 采油厂每年冲砂扫钻作业大约2000井次, 年节约金额可达到 (水费与包铺材料设施) 580万元。同时减少油井返工率85%以上, 提高油井生产效率95%。该装置可保证油井供液性较强, 延长检泵周期。
4 结束语
油井作业杂质沉降处理装置对于油田的后期开发和油田维护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该装置操作简单, 可使得油井作业施工更加便利, 并且使得作业次数有效减少, 作业质量大大提高, 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现安全环保生产, 有利于油田作业节支降耗工作的开展, 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磊.三次采油脱水系统污水沉降罐回收油处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 2013.
[2]吴春笃, 段明飞, 解清杰, 等.短时絮凝-高速磁沉降溢流污水快速处理装置开发[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济南市人民政府.第六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济南市人民政府, 2011:4.
关键词:煤矿;井下;人员管理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093-03
在近几年发生的多起煤矿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中,反映出了一个共性问题:即部分煤矿生产企业劳动组织管理混乱,表现为职工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提前升井现象十分普遍,下井登记、检身管理混乱,煤矿井下人员的数量、实时分布情况难于掌控。
1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由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软件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两部分,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识别、加工及其传输,构建不同的应用系统。硬件系统包括地面监控计算机、传输适配器、射频读写器、射频识别卡和天线等组成,见图1。主要完成信息采集和识别,从而实现人员识别、人员定位的功能。
1.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硬件设备工作原理
1.1.1射频识别卡和读写器工作原理
(1)射频识别卡:每个射频识别卡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其内部储存着特殊信息,用来标识目标对象。识别卡平时处于睡眠状态,当进入系统工作区后,射频卡被激活工作,进行射频数据的收发。识别卡通常随身携带。射频识别卡通常集成有射频前端、逻辑控制、存储器等电路,有的甚至将天线一起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当射频识别卡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后,由其天线获得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得数字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所需回复的信息则从存储器中获取经由逻辑控制电路送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给读写器。
(2)射频读写器:每个监测点安装一个射频读写器,射频读写器将低频的加密数据载波信号经发射天线向外发送,用来激活进入该区域的识别卡;同时把接收天线接收来的识别卡的高频载波信号进行放大、解调。提取有效的数字信号通过RS485等总线传给地面监控计算机。
RHD读写器,读写模块的核心部分包括一个控制用微处理器和一个RFID基站芯片。它能独立完成对符合ISO15693标准卡片的所有操作,它还具有与用户主系统的串行通信能力,可根据用户系统的命令完成对RHD卡的读写操作。并将所得数据返回给用户系统,这个用户系统可以是一个主控板或PC机。
RFID读写模块提供多种通信方式与用户系统进行通信,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连接。RHD读写器,读写模块硬件主要由中央微处理器(89C52)、RFID基站芯片、高频电路、模块天线、RS232通信电路、复位电路、LED状态显示和喇叭驱动电路等组成。其硬件结构见图2。
1.1.2天线设计原理
射频天线含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与井下射频读写器连接,形成监测点,完成与识别卡的通讯。发射天线用于发射天线电信号以激活识别卡,接收天线接收识别卡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射频天线固定在巷道顶部,采用同轴电缆与监测点连接,连接距离不大于10m为佳。
RFID的天线主要有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3种基本形式的天线。其中,小于1m的近距离应用系统的RFID天线一般采用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线圈型天线,它们主要工作在中低频段。而1m以上远距离的应用系统需要采用微带贴片型或偶极子型的RFID天线,它们工作在高频及微波频段。在远距离耦合的RHD应用系统中,最常用的是偶极子天线(又称对称振子天线)。偶极子天线及其演化形式见图3,其中,偶极子天线由两段同样粗细和等长的直导线排成一条直线构成,信号从中间的两个端点馈入,在偶极子的两臂上将产生一定的电流分布,这种电流分布就在天线周围空间激发电磁场,利用麦克斯韦方程就可以求出其辐射场强。
当单个振子臂的长度为λ/4时,输入阻抗的电抗分量为零,天线输入阻抗可视为一个纯电阻。在忽略天线粗细的横向影响下,简单的偶极子天线设计可以取振子的长度为λ/4的整数倍。如工作频率为2.45GHz的半波偶极子天线,其长度约为6cm。当要求偶极子天线有较大的输入阻抗时,可采用图3(b)的折合振子。
1.1.3地面监控计算机
通过对读写器传送来的编码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人员的身份、位置,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显示、存储,可直观动态显示井下人员的分布情况。
1.1.4传输适配器
传输适配器安装在监控计算机旁边,作为数据传输接口,适配器带有RS232/RS485接口,可以连接多个监测点,实现20km以内的远距离信息传输。根据巷道分布图布置监测点,各监测点通过矿用通讯电缆或光缆组网,与传输适配器连接,传输适配器通过RS232与监控计算机连接。
1.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工作原理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软件设计分为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主要针对井下硬件设备开发,完成井下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处理,形成井上数据库;应用软件以数据库为核心完成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员工管理和考核统计等功能。嵌入式软件设计主要包括读写器软件设计和射频识别卡软件设计。
1.2.1读写器软件设计
读写器上电,电源指示灯亮,经初始化后,首先从拨码开关上读取相应的信息,然后确定本机的地址、要采取哪种无线通信协议,采用多大的通信速率进行数据上传。按照确定无线通讯协议接收射频识别卡信息,接收到,同时进行声光提示。如果协议需要校验,则对接收到的射频识别卡进行相应的校验,校验合格后,识别卡信息加上进入标志一起存入上传通信缓存区,同时,也把识别卡信息写入无线接收存储区,该识别卡进入时间计数器开始计数。在一段时间内,若这张标识卡信息再次被接收到,则计数器清零,重新计数;否则,把标识卡加上出去标志一起存人上传通信缓存区,清除该标识卡在无线接收存储区的信息。在此期间,接收到上传数据的命令,经验证命令准确,则按协议上传数据,同时通信指示灯闪烁,待接收到下一帧数据,同时把前一帧数据从上传通信缓存区清除。
1.2.2射频识别卡软件设计
识别卡软件主要有以下3部分组成:主程序模块、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模块、组织发送数据程序模块。主程序模块实现对微处理器MCU和发射芯片的初始化配置,然后进入掉电模式,以节省电能;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模块负责对电池电压的定时监测,在识别卡上完成欠压指示功能的同时,把欠压信息送人发射缓冲区,作为识别卡发送数据包的一部分进行无线传输;组织发送数据程序模块完成接收地址、识别卡号、校验码及电池状态等有效信息由微处理器到发射模块的低速传递。其中,电源低电压检测程序和组织发送数据程序共同构成识别卡的中断程序。
1.2.3上位机应用软件界面设计
为了达到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井下巷道布置情况,准确
地实现人员定位的目的,大多数系统会引入第三方图形控件,将井下巷道布置图引入到上位机软件中,可以在图形上实时观察各个站点的人员信息,当发生异常时候还可以监测到实时报警信息。在上位机软件主界面上可实现如下功能:
(1)定位:在图形上标注不同的区域,通过上位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各个区域的数据信息显示在图上对应的位置,并可查看当前该区域有哪些人员。
(2)实时显示:可在界面上查看各个区域人员的流动情况。包括进出限制区域、中点区域时间,超员报警、超时报警、工作异常报警等。
(3)报警功能:可通过设定下井时间,对下井超过一定时间的人员提示报警,并给出相关人员的名单等信息;可对进入一些重要位置、危险场合的人员进行报警,从而有效阻止人员违章进入,并将违章人员记录在案。
(4)模拟动画:可对图片进行放大、缩小、漫游等功能。可以监测特定人员的活动路线,可实现指示灯、区域信息分类显示、历史轨迹回放等功能。
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应用探讨
2.1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还普遍存在入井人员管理困难,井上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一旦发生事故,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特别是事故发生后对矿井人员的抢救缺乏可靠的位置信息现状。最近几年。很多厂家在已有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煤矿的这些困难。因此,国家最新颁布了《A0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和《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山西省要求所有煤矿全部安装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然而市面上取得国家允许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志证书的厂商很多,煤矿在对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进行选型时,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产品的专业知识。在选择产品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致使煤矿上安装的很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仍表现出稳定性较差,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检修和维护,煤矿的安全生产仍然受到一定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系统不能准确、有效地对入井人员进行实时监控。主要暴露出了以下缺陷:
(1)功能不完善,可靠性不高,不能实现100%的人员识别区域定位,易出现“多卡”、“漏卡”或“一卡同时多位置”等井下人员所在区域与地面控制中心反映的实时情况严重不符的问题。
(2)识别目标的距离较短,识别时间延时长,对快速通过的目标不能及时识别,造成实现系统扩展车辆定位功能瓶颈。
(3)系统无线传输过程中,抗干扰性能不强,校验机制不理想,信号失真或丢失问题严重。
2.2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的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案
事实上,目前煤矿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出现的上述缺陷归根于无线射频技术中无线信号传递的缺陷,要保证每一次无线信号传递的有效性,就要保证信号的传输强度和读取信号的时间。目前,国内各个厂家开发的矿井人员定位射频卡所使用的频率主要集中在433MHz和2.4GHz两个频点,这两个频点各有特点,在此作一个比较:
在正在制定的《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明确说明:无线工作频率宜在433MHz、862MHz~928MHz、2.45GHz、5.8GHz等中选取。
下式为无线信号在空气中传输时的损耗计算公式:
Los=32.44+20lgd(km)+201gf(MHz)
Los是传输损耗,单位为dB;d是距离,单位是km。f是工作频率,单位是MHz。
可见,传输损耗与频率成正比,即频率越高,传输损耗越大;或者说在同样传输损耗情况下,传输距离与频率成反比,即频率越高,传输距离越短。故:
(1)目前的2.4G设备信号传输距离短(一般为10m~30m,可靠通讯距离10m),传输过程信号衰减大,信号穿透、绕射能力弱,易被物体遮挡。
(2)433M信号传输距离长,穿透、绕射能力强,传输过程衰减较小。在矿井人员定位这一特定的射频技术应用中,所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很少。一个射频卡一般1至几秒才发送一次数据,每次也只需要发送几个字节。因此完全不需要很高的通讯速率。433MHz下的通讯速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200个卡的并发识别数量。
影响漏卡率的关键因素是信号质量而不是传输速率,如果信号很弱甚至收不到信号,那么速率再高也没有用。确保收到信号才是根本。目前人员定位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出现的漏卡现象,其实当时分站附近的人员数量并不多,一般也就20~40人,远远没到200人的并发识别数量极限,所以主要的原因决不是传输速率的问题,而是因为分站信号覆盖范围太小,特别是对于2.4GHz这样的设备,因为遮挡和距离对其信号影响很大,在很多情况下会出现某些卡的信号收不到,进而导致漏卡。
所以解决漏卡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分站信号覆盖范围,确保分站能收到每个射频卡的信号并有足够的读卡时间。
矿井人员定位是非常简单的射频技术应用,目前所采用的射频收发芯片,无论是433MHz,还是2.4GHz,其芯片的结构和技术含量都差不多,很难说谁比谁更先进。2.4GHz技术的先进性实际体现在基于该频点上所开发的带有复杂智能协议的应用,如无线局域网、蓝牙、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等,它们的先进性体现在复杂的协议和应用上,如智能网络和自组网技术等,而绝不是体现在射频收发采用了2.4GHz这个频率。在矿井人员定位这个特定的应用中,如果说2.4GHz比433MHz先进,那是偷换了概念。而实际上2.4GHz通讯速度较快的优势在此应用中并不能得到体现,相反它的缺点却明显地表现出来,如信号弱、通讯距离短、信号易被遮挡等,甚至因信号弱接收不到,而出现漏卡。
(3)抗干扰性:由于2.4GHz频段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是无需许可证的开放频段,因此在此频段开发了许多应用,这一频段已十分拥挤。目前在2.4GHz频段上开发的应用主要有: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部分无绳电话以及其他一些短距离无线通讯设备等。其中无线局域网和蓝牙已经大量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也是方兴未艾。由于射频卡数量大(每个矿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而且很多卡会由相关人员携带在矿区各处行走、移动,如果采用2.4GHz频段,则对其他2.4GHz应用来说,在整个矿区将会增加大量移动的2.4GHz干扰信号源,势必对这些设备和它们的正常使用产生干扰。
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太网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井下。无线局域网设备也必然逐渐应用到井下,另外ZigBee无线传感器设备也将逐渐应用到井下,如果射频卡也采用2.4GHz,那么这些设备之间将产生严重的相互干扰,使得各种2.4GHz设备都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应当慎重考虑2.4GHz射频卡的使用。而如果采用433MHz势必会使原来系统的多卡、漏卡、不稳定、易受干扰等缺陷轻松得到解决。
3结语
2.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起源于“游戏”的审美发生学说被称为“游戏说”,其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三个方面。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画面运动性、时空自由性、心理真实性.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审美生产、审美调节、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和普遍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10.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
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答:(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五、论述题(共30分)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习题一
习题二
如图所示梁柱连接节点的角焊缝,图示位置作用有剪力
V、轴力N、弯矩M。梁截面尺寸如图。采用直角角焊缝,设焊角尺寸为hf,求焊缝最不利受力点的应力值。
习题三
如图所示柱的牛腿节点处角焊缝,图示位置作用有剪力V、轴力N、弯矩M。采用直角角焊缝,设焊角尺寸为hf,求焊缝最不利受力点的应力值。
习题四
图3-23
习题五
一实腹式轴心受压柱,承受轴压力3500kN(设计值),计算长度 l0x =10m,l0y =5m,截面为焊接组合工字型,尺寸如图所示,翼缘为剪切边,钢材为Q235,容许长细比 。要
(1)验算整体稳定第一文库网性
(2)验算局部稳定性
习题六
如图所示 工字形简支主梁,Q235F 钢,f =215N/mm2 ,fv =125N/mm2 承受两个次梁传来的集中力P =250KN
作用(设计值),次梁作为主梁的侧向支承,不计主梁自重,
要求:
验算主梁的`强度 。
习题七
某焊接工字形截面柱,截面几何尺寸如图4-4所示。柱的上、下端均为铰接,柱高4.2m,承受的轴心压力设计值为1000kN,钢材为Q235,翼缘为火焰切割边,焊条为E43系列,手工焊。试验算该柱是否安全。
一、单选题
1、从课程设计的活动阶段来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确定课程目标 和:(B)A、确定教学策略 B、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C、选择教学媒体 D、确定评价方法
2、强调内部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学习理论是:(C)A、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认知主义 D、人本主义
3、两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定位理论,分别把学生定位在教育活动的边缘和中心位置的是:B A、“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B、“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C、“家长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 D、“学校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4、蔡元培最有价值和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是关于:(D)A、小学教育思想 B、初中教育思想 C、高中教育思想 D、大学教育思想
5、学校的简单要素不包括:(A)A、组织结构 B、组织目标 C、参与者D、技术
6、一种典型的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D)A、人本主义 B、概念重建主义 C、后现代主义 D、结构主义
7、欧洲大陆上最早开展中等教育综合化的国家是:(A)A、法国 B、芬兰 C、英国 D、德国
二、多选题
1、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有哪些类型的学校:(B.C.D)A、修道院学校 B、人文主义学校 C、新教学校 D、天主教学校
2、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划分为:(A.C.D.)A、国家课程 B、综合课程 C、地方课程 D、校本课程
3、德国综合中学的形式包括:(A.D)A、合作式综合中学 B、探究式综合中学 C、协作式综合中学 D、一体化综合中学
4、课程评价按照评价进行的时间可分为:(B.D)A、目标本位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目标游离评价D、总结性评价
5、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哪些问题:(A.B.C)A、学习障碍 B、学习困难 C、学业不良 D、学业倦怠
三、判断题
1、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错误)
2、学校体系的形成始于17世纪晚期的产业革命。(错误)
3、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正确)
4、契约学校是美国公办民营学校中的又一学校类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确)
5、家庭学校的兴起,就是公众对公立学校不信任而产生的一种学校类型。(正确)
四、简答题
1、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文化氛围是指一所学校所追求和实践的学校精神、学校理念以及师生员工对知识价值的认识、态度及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一所学校的文化氛围体现在校长的领导和教师与管理者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酝酿。
具体体现在:
1、校训。校训是指经由学校领导提出的对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要求、行为习惯训练和进行人格、品格培养的戒训,是学校为了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是一个学校以及学生的缩影。它是学校观念文化的最高体现和概括,是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2、校风。校风是指一所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校风是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和办学过程中,积淀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传统风格和思想行为风尚。它包括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端正严谨的治学态度,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风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3、教风。教风是教师的情感、道德、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教学、学生、学校、集体和社会各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心理倾向,即教师的职业修养在执教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范和行为风尚。它包括一个学校教师群体的职业观念、角色认同、专业能力、行为规范、人生品位、人际关系等内涵。
4、学风。学风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校里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态度、方法、学习风气、学术风气、文化氛围及所表现出的学习行为。
5、班风。班风是指班级所有成员在长期交往中所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它是依靠群体压力,通过情感压力、舆论压力、心理隔离压力等而形成并通过模仿、舆论、疏亲等对全班成员的行为产生作用,利用个体被爱、同情、理解、关怀、帮助等本能心理需要通过师生间、同学间的相互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等方式形成积极的班级心理气氛,促使这个群体保持一种稳定的、融洽的秩序。
五、论述题
请谈谈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
答:校长个体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主要是校长个体专业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即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所谓内在专业结构主要是指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方面。校长个体专业发展也是这些方面分别提升的过程。
1、校长专业信念发展。这些信念在校长那里并不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能力而存在,而是作为根深蒂固、毫不怀疑的观念而存在。
2、校长专业知识发展。校长专业知识是从事校长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如关于教育领导体制的知识、学校领导体制的知识、学校管理知识。
3、校长专业能力发展。校长专业能力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所必须的能力,如提出愿景的能力、推广愿景的能力、管理的能力等。校长的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工作,这种工作性质特别要求校长具备较高的能力。
4、校长专业伦理发展。校长专业伦理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工作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如平等、关爱、尊重、宽容等。
【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推荐阅读:
美学原理11-25
通信原理课后作业答案07-21
美学作业210-24
16秋学期《服装美学》在线作业11-22
保险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6-01
激光原理试卷a及答案06-15
微机原理课后题及答案10-22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及答案07-10
管理学原理考试模拟题及答案09-09
浅谈音乐的美学现状及走向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