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4篇)

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角度】

工整的对句、精当的炼字。

【设计思路】

《岳阳楼记》虽是一篇散文,但多用对句,且对仗工整;同时,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颇费心思,语言极具表现力。本例教案拟以语言为切入口,披文入情,阐幽发微,进而领略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实施过程】

一、导入

介绍江南三大名楼及相关诗文名句,简评名句精当、优美的语言艺术。(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北武昌的黄鹤楼: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教师介绍作者,范读课文,正音;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悟

三、研读第2段

1、找出其中的两组对句,体会其妙处。明确:“衔远山,吞长江”(“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2、齐读第2段。

四、研读第3段

1、速读第3段,归纳要点

2、找出其中两组对仗最为工整的对偶句,加以品味。明确:“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3、快速背诵第3段。

五、研读第4段

1、速读第4段,归纳要点。

2、找出本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明确:“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3、快速背诵第4段。

六、研读第5段

1、齐读第5段,归纳要点。

2、分析讨论本段表达方式与2、3、4段的不同。

3、找出本段的对偶句,分析其含义。

明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运用了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了自己的.博大胸襟: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这同时也是对朋友滕子京的慰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亦忧,退亦忧”(这两组对句具体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行状,也蕴涵着作者对古仁人的钦敬和向往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4、讨论:怎样评价本段所表现的范仲淹的思想?

5、快速背诵第5段。

七、通过讨论小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作业

1、参考相关资料,翻译课文;

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2

一.强化前置性学习, 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一般的预习内容诸如题注、字词句外, 我着重印发了两份资料。1.范仲淹介绍:出身贫寒, 任西溪盐官时, 在我们这一带修捍海堰, 至今县城掘港仍有范公堤路, 通州骑岸镇落成范仲淹塑像等情况;屡遭贬谪全不在意, 为官始终严以律己, 唯以人民疾苦为念, 并以其俸禄, 置义田千亩救济贫寒百姓, 死后无余财。2.摘引古代迁客骚人登岳阳楼触景生情之诗句并释其意, 如反映孟浩然政治上无人引荐牢骚之情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杜甫感叹老病无依、孤舟漂泊和伤时感世之苦的《登岳阳楼》, 黄庭坚遭贬谪登岳阳楼抒发的“投荒万死”后又能脱险东归悲喜之情的诗句等等。这些材料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为学生个体初步理解课文语句和体会作者的阔达情怀作了充分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也为深入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

二.通过反复诵读, 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学生“自悟”作品的能力。

《岳阳楼记》一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皆匠心独运, 文质兼美。其包含的语言词汇、句式篇章知识丰富全面而又规范实用, 也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如何围绕教学要求来教学呢?我一直坚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本篇课文时, 我把目标定位在:以朗诵理解、熟读成诵来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教学任务。

我设计以两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通过反复诵读来整体品味全篇。即“通读全文, 知道文章之大概” (叶圣陶语) , 把握全篇的语脉文思。学生已有了较好的预习基础, 于是导入课文后, 我首先将声情并茂的课文朗读录音播放给学生听, 要求: (1) 结合预习内容理解句意, 正确断句; (2) 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然后领读课文, 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停顿, 体验作品的语言气势和风格。这样逐步过渡到对全篇课文的翻译理解。

在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释义, 逐段翻译、逐段诵读突破难点之后, 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按节奏重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要求朗读成诵全文, 从而深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感情。

第二课时:通过诵读、综合品味全文。由学生自己挑选出认为理解的, 或是优美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 谈出自己的感受, 互相补充。我则在关键的地方, 稍加引领, 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感受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 领会作者作记的缘由、所描写的“迁客骚人”登楼时两种不同“览物之情”, 以及议论所表达的阔达的情怀和远大抱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两堂课的实践证明:始终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借助于学生的“自悟”,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次互动, 佐之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 能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知识要点, 并能熟练地背诵课文。

三.走出课堂, 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自然”成文。

在学生成功背诵完《岳阳楼记》, 基本完成本课学习任务之后, 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语文课外活动, 去通州区骑岸镇实地瞻仰范仲淹塑像。时间安排在星期六下午, 大家兴致很高。我作了周密的筹划:准备了汽车, 确定行程, 由大家提建议安排活动议程。这次活动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课堂里解放出来, 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社会, 追思缅怀范仲淹的心忧天下的高尚情操;激发灵感, 进一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 “自然”中有话可说, 有文可述。

有了学习《岳阳楼记》的基础, 加上组织的严密, 此次活动收获很大。学生回来后, 没有需要我督促, 在小作本上“自然”留下了“心声”。

成功的散文如《漫步在范公像下》《骑岸半日游》《骑岸参观记》《愉快的一天》《范公堤路上的情思》等, 说明文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介绍骑岸镇范公像》等, 议论文如《<岳阳楼记>读后感》等。

这次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受到了教育和熏陶:不管在哪一个社会只有为人民着想的人, 人民才会永远记住他。同学们在作文中还举出周总理、焦裕禄、孔繁森等人民公仆加以印证阐述, 使其把学习先贤与自己做人联系起来。不同角度、多种题材的写作训练锻炼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克服了写作畏难情绪, 树立了写好作文的信心。

以上是我在《岳阳楼记》教学实践中的主要做法和反思。语文课教学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的时候, 如果能从拓展语文教材外延的角度作更多的探索和钻研, 无疑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是非常有益的。

《岳阳楼记》教学案例 篇3

教学内容: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文《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要抓住朗诵这个重要环节。不但要以自己出色的诵读感染学生,而且要具体指导学生诵读某些句子,学生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标志。2、疏通文意限于难词难句,能正确理解就行,不要考证其来源。就全文来说,只要大体懂得,又能在反复诵读中细加品味,就为今后继续加深体会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不要像对待成人那样,要求学生句句都领会得生深刻。3、应当把思想内容和结构写法的分析统一起来。文章从“滕子京谪守”书到“重修岳阳楼”,再说到“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最后说到“古仁人”的“忧和”乐“,脉络极其分明。抓住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查找范仲淹及《岳阳楼记》的有关资料。二、讲读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及《岳阳楼记》。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生朗读课文。3、指导学生自学。(1)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2)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属:同“嘱”,通假字。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台通人和,白废具兴:政事顺利,上下和睦,一切废弃了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然则:顺接连词,(既然)这样,那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得无”相当于现在的“能不”。“若夫……猿啼”句。霪雨:即霪雨。淫,过多,过甚的意思。霪雨解作连绵的雨。阴风:阴冷的风。怒号:大声的号叫。形容风势大,发出很响的声音。岳高大的山。山岳,泛指洞庭湖周围大大小小的山。“至若……郁郁青青”句。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锦鳞:锦,本指有色彩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色彩鲜明、华丽,好看的意思。锦鳞:这里指代好看的鱼。汀:水中的小陆地,也叫洲。“岸芷汀兰”是互文,意思是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青青:草很茂盛的样子。“而或……其喜洋洋者矣”句。而或,有时。皓月:洁白的月光。心旷神怡:心胸开朗,精神愉快。洋洋:快乐的样子。三、齐读全文,思考并讨论课后练习题。1、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二段中哪句话引出上下文的抒情?(文章第二段描写岳阳楼的景色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虽然是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朝晖夕阴的“晖”,容易使读者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引出下文的抒情。)2、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三、四两个排比段分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去过怀乡,优谗未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比。作者在恩泽的最后一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文章是怎样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全文共5段,第1段从滕子京在岳州的政绩写到自己的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十分简练地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情的经过。第2段承上“属予”,以“予以……”引出岳阳楼景物的特点,采用概述的方式写出岳阳楼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既壮观又富于变化。”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收住写景后,笔锋一转,转入写人,自然地引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总领下文。第3、4两段紧扣上文的“异”字细致地描绘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阴晴两种景象以及迁客骚人由此产生的忧、喜两种览物之情。第5段用“嗟夫”表示对上述两种览物之情的叹息,仍扣住“异”字进行对比,指出古仁人“异二者之为”,有用设问句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这是全文的主旨。作者一方面用来申述自己的抱负——自勉,另一方面用以规箴好友——劝友。全文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的主旨。文章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气象宏伟。)4、课文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快乐观,应该怎样看待?(作者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观应该充分肯定。作者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政治主张,是同他出身贫寒,比较了解人民的疾苦;当官后,政治上比较开明,并同顽固守旧势力作斗争等因素分不开的。从作者为官期间奋力抵抗西夏入侵,主张政治改革等实践来看,这样的主张虽然有它的阶级倾向性,但应该肯定它是进步的。写这篇文章时,作者也正遭贬斥,但他却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箴言劝勉朋友,要求自己,这正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其政治理想所具有的坚强的意志和宽阔的胸怀。这样的品格值得称道。作者的两句名言,如果赋予新的政治内容,仍然可以用激励我们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参考文献】[1]谢贤扬等:《语文创造教育学》 重庆出版社 2000年2月[2]郑蓉芳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3]甘华鸣等:《创新的策略》 红旗出版社 1999年8月

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4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物风采”诵读欣赏之《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略人物的风采:高尔基笔下的对世界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为普通工人敬仰的文学大师鲁迅,热爱着孩子们的女教师,建筑大师贝聿铭,还有“以天下事为已任”的古代人物赵普……,这一课重在引导学生欣赏杜甫把个人遭遇与家国天下相联系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在这种情怀之下形成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景关系和用词之妙。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作品,理解诗歌的内容,70%的学生能当堂背诵默写诗歌。

? 2、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

3、体会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二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一是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妙处。例如“坼”与“浮”;二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之口,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心中装着天下、装着百姓疾苦,其实在唐代还有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也有一首写岳阳楼的诗,那是谁的哪一首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人

活动设计一:说说你所知道的杜甫

活动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表述对杜甫的了解,或者对杜甫诗歌的看法。一个基本要求,最好用自己的话说,不要背书。

[学生表述预设]

杜甫的生平;杜甫的作品;后人的评价;杜诗的风格;杜甫的情怀等。

[教师点拨]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点拨、评价,引导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郁顿挫的风格上来。

问题1:后人在评价杜甫的时候,常常会用到这样一个词“沉郁顿挫”,这四个字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回答]

[屏显“沉郁顿挫”的说法]

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活动设计二:读诗

活动要求:请同学依照刚才的理解来朗诵诗歌,读出诗歌的“意境雄浑,感情深沉”的特点,读出“抑扬跌宕,起伏迭变”的特点。

学生诵读。结合诵读指导,采用自由朗读、小组齐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多种形式,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使学生对诗歌初步领悟。

[点拨]重点强调第一联的语气声调。这一句应该是怎样的情绪?

[学生回答]

?[屏显]杜甫经历

杜甫出身士族,家学渊博,年少优越,漫游各地,志向远大。后入京求官,仕途失意,困居长安十年,志向难伸,生活贫困。四十四岁,儿子饿死。安史之乱,全家避难羌村,只身北上,途中为叛军所俘。逃出长安,奔 凤翔 投肃宗,授为左拾遗,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华州,不满时政,痛心疾首,弃职西去秦州,几经辗转,到达 成都 ,得严武之助,于城西 浣花溪 畔,建成草堂,五、六年间,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严武去世,离开成都。飘泊西南,沿江东下,至于 夔州 (奉节)。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 江陵 ,又转 公安 ,再漂泊到湖南 岳阳 ,此间寄身于孤舟,生活尤为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点拨]这样的经历,使得上了岳阳楼还有什么高兴可言吗?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闻”“今上”的距离上的空白,正是作者想说而没有说的,“沉郁顿挫”的特点尽在其中。

所以,这两句应该怎么读?

[学生读,强调要舒缓、低沉、悠长]

尾联对句“凭轩涕泗流”中的“涕”“泗”学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可以辨析,以理解杜甫当时的心态和全诗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品诗

好,我们进行第二个任务,品诗。

活动设计一:品味诗中写景用词之妙

活动要求:第二联写登上岳阳楼所见之景,请同学来描述所见之景吧。

[学生说,师生评价]

一个字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大[板书]

四字词概括这两句诗的特点:境界广阔、气魄宏大。

最富表现力的词:“坼”“浮”

[屏显]这两个词妙在哪里?

[屏显举例]“坼”是裂开、分裂的意思,写出了洞庭湖把整个江南大地一分为二,表现了洞庭湖之大,同时给人一种气势雄壮的力量感。

请同学们模仿老师给的例子,在你的课堂笔记上下写对“浮”字妙用的赏析吧。

[学生写,请一两个学生读自己写的内容,老师点评]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5

惠农中学 袁丽华

【课标相关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界定义语文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的篇目。

《岳阳楼记》是一篇文体特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人文性极典型(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约而义丰,积累性极强的文言文,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美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其言值得积累、品味,其情理值得得之心而寓之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文言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更是学生积累文言词汇,诵读文言作品,了解古人行文特点,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怀的过程。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关注文本本身的特点及其价值所在,关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认知现状。本课教学设计基于文本特征(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融合)、作者积极崇高的人格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实践(对话平台)三个角度的融合,从三个方面确立教学的核心内容并组织教学。

1.文本特征: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的散文。

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

2.作者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怀天下,先忧后乐。

《岳阳楼记》并非一篇单纯意义的散文游记,而是一篇表达作者自己博大的胸怀、远大的抱负的借物言志的文章,同时还包含有规劝朋友滕子京的意图。文中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格和性情,旷代相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更 1 在于唤醒学生向上、向善的人格意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这样做的匠心所在。

3.语文实践:在读、译、说、议、诵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2.译读并背诵1—2段。

(四)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2.当堂背诵1—2段

(五)教学课型和课时 第一课时(精读课)

【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教师教的准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法学法—制作课 学生学的准备:预习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朗读课文,大概疏通文意。尝试背诵课文前二段)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依据文本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本文在教学方式上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2.搭建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与同学、与老师、与媒体的合作中学习课文,在合作中正确、顺畅地读文,译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3.教学中立足于“诵”,突出“读”、“诵”、“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思路,细品1—2段内容。文章虽仅有400字左右,但句式骈散结合,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学生若要真正准确、顺畅并有感情地朗读,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此,必须采用多形式朗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也是学生译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的前提。依据八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课时主要以多形式朗读法、译读法、诵读法,以及与同伴、教师、多媒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行文思路。4.译读并背诵1—2段。)提升学生朗读、诵读、译读能力,提升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感悟文言意味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教学,猜测文意 1.教师导语:

我国有许多的名胜古迹,其中有不少是因为著名作家的文章而驰名古今的。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巴丘山下的岳阳楼,如果没有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文,恐怕难有如此显赫而久远的声明。(板书课题及作者)

2.猜文意,激情趣:

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并说说你猜测的理由。

(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既调动了用他们积极的思维意识,开启了另外一部分同学的思维,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3.问题引入:文章所写内容是否如我们所料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整体感知文意 1.朗读课文

(1)学生独立朗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节奏准确,语速流利顺畅;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及时做好批注;勾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2)同桌或前后桌互相问难解疑,互相听读纠错,共同进步。(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正确地读出其中的词句。(先个体,后集体)【词语】

谪守()属予()朝晖夕阴()霪雨()霏霏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予观夫()衔远山()怒号()

樯倾楫催()()

嗟夫()日星隐曜()薄暮冥冥()

满目萧然()

岸芷汀兰()()

【句子】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朗读展示,请同学个体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予以评价指正,给出改进建议,教师板书易读错的字和句子,集体纠错。

(5)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学生做好读音、节奏方面的批注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听评指导。

(6)对照范读批注,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着重朗读自己易错的地方。(7)齐读课文一遍。

(经过这样多形式的朗读之后,如果还有学生存在朗读困难,可以继续进行反复的练习或教师范读课文)

2.初知文意,了解行文思路

(1)默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些什么内容?并陈述自己的判断依据。

(2)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写作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劝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也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 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引导学生按文章写作的顺序归类写作内容,理出课文结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及其思路。(学生说,教师板书)

(三)赏读课文 1.教师引导启思:

依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揣摩出各段及其中一些句子的朗读语气和感情。请你试着揣摩。2.学生交流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第一段,叙作记之由,应该用叙述性的平和的语调诵读。第二段,要把景象广阔浩渺、变化万千的气势读出来。第三段,画面阴冷,感情悲伤,诵读时语调要低沉,朗读要缓慢,要读出压抑感。第四段,画面晴朗,感情喜悦,诵读时语调要轻快,停顿宜稍短,要读出喜悦感。第五段,要把理性思考的韵味读出来)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译读、诵读1—2段

1.学生对照注释译读1—2段,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做批注,勾划出有疑问的词句,及时向周围的同学或老师请教。

2.同桌二人或前后桌四人交流释疑,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解。

3.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学生说出其中的词句之意,大家共同评议指正,及时做好再批注。4.学生再自由地、大声地译读课文。5.请学生完整、顺畅地译说1—2段

(五)学生自由地诵读课文。1.学生自诵 2.交流比赛

(六)作业布置

1.熟记1—2段词语意义或用法。2.背诵1---2段。3.试译3—5段。【教学效果预测及反思】

(一)预测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及原因

课文朗读应该能够达标,课堂参与朗读的积极性应该比较高。产生这一效果的可能性因素有三:一是多形式朗读指导训练得法,对学生有指导作用;二是多媒体课件 的相机使用对学生的朗读具有一定的助学、促学作用;三是我自身一贯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积极向上,对学生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二)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足

一是多媒体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梳理课文的行文思路时,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对课文内容的不太熟知而出现一定的障碍。

(三)预设改进的设想

首先要调整教学方案,将赏读课文(梳理课文思路,感悟课文感情基调)这一教学环节向后调整。在引领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达标之后,补充初知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注释,基本理解课文每段大意。有了这样的奠基之后再来赏读课文,其效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板书设计】

(一)呈现板书设计

岳 阳 楼 记

北宋.范仲淹

叙事(1):写作本文之由 写景(2):巴陵胜状 由景入情(3—4):览物之情

由情入理(5):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说明板书设计意图、目的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6

范仲淹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

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

(fēi)

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tīng)

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导入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文人士大夫都把“穷则独善其身,大则兼济天下”当作自己的人生信条。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力主改革,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山水,独善其身。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表现出了阔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2.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3.背景介绍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一)研读第1段。教师范读课文,从情感上抓住学生。1.对照书下注释,理解重要的词句。词: 越明年、谪、守、增、制、属、作文 句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思考与讨论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

明确: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2)作者开篇用“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可见滕被谪以后心情不会太好,作者开篇直指,有何用意?

明确:滕子京虽被贬岳州,却积极从政,政绩斐然。“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既是为了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寄情与民的高尚情怀,也是为了勉励他像 “古仁人”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也是为了自勉勉人。

(二)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朗读朗读,然后学生合作解决重要的词句。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词:夫、胜状、晖、备、然则、极、骚人、得无异乎 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l)找出本段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明确:(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重点句子的赏析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气势磅礴。“衔”、“吞”字连用,化静为动,使描写的景物富于动态和活力,“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加强气势,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气象万千”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2)这一节的写景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者从岳阳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宏大开阔的景致描写,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自然引出下文景物之“异”和感受之“异”为结尾的议论作了铺垫。大声朗读这两段,在熟练的基础上背诵

四、课堂小结: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五、作业布置:熟悉全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岳阳楼的景致宏大而又气象万千。它的早晚景致有什么不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又有何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二、复习旧知

1、重点词句翻译。

2、检查1、2两段的背诵。

三、讲读第3、4段。

1.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2.学生齐读第3段。

3.讲析第3、指明同学朗读第3段课文,讨论解决重要的字词及句子翻译 4.学生齐读第3段。4段。

重要的词语:霪雨、霏霏、开、排、樯、楫、;薄、冥冥、景、一、集、芷、汀、而或、重要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以上两段合在一起是文章的第三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一段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这段内容紧扣上段概述的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意思来写:

先写了霪雨霏霏中洞庭湖上萧条凄凉的景象,很自然地引出了迁客骚人远离京都,怀念故土的失意、忧虑、悲苦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物悲则己悲”的思想感情,照应上文“异”字的一个方面。

其次,描写洞庭湖春和景明时的明媚景象,很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此时的喜悦之情。这一段主要表现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的思想感情,是照应上文“异”字的又一方面。

2.作者写迁客骚人们或悲或喜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五段。

四、教读第5段。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的词句及翻译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词:尝、求、古仁人、心、或、、为、以、是、进、退、然则、先、后、微 句子: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搂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产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就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议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他们“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4.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忧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忧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5.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土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五、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六、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七、作业布置

1.继续背诵课文,要会默写。2.完成课后练习及同步作业。

八、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作记缘由(修建背景)【叙述】

写洞庭湖全景引出“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写景抒情】

╱╲

阴—暗 晴—明

↓ ↓

悲 ↓ 喜

古仁人之心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中的“对举”之美 篇7

下面我们仅从本文语言表达上的对举之美这一方面来略作剖析, 以求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对举”是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多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它的特点是并列的两个事物, 互相称托, 相对举出、并排列出, 从而造成语言的整齐、匀称之美。《岳阳楼记》中, 这种语言现象布满全篇。细细揣摩, 可发现如下形式特点:

一是巧用自对, 强化美感。我们所说的自对也叫当句对, 是指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类似于“句中自对”的短语, 如“政通”对“人和”、“唐贤”对“今人”。还有“朝晖夕阴、迁客骚人、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心旷神怡”等。从语法的角度看, 每个短语都由并列的两个部分构成, 不仅看起来词形美观, 读起来音节响亮,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自对”的原因而显得语意密集、含义深广, 一个短语有着多个短语的表现力量, 体现出精致简洁、描摹生动、反复强化的美感。

二是妙用对偶, 精警生动。对偶这种修辞我们都很熟悉, 它是指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文中写景抒情, 运用的对偶句达十几处之多, 如“衔远山, 吞长江”、“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它们词工句丽, 音韵铿锵, 笔力雄健, 文采生动。用于写景, 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用于抒情议论, 则境界高远, 气势雄豪, 既能在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肺腑之言, 又能将笔力渗透于文外, 形成精警之语, 表达出崇高的思想之美和深厚的哲理之美。

浅谈《岳阳楼记》中的景物描写 篇8

有句话叫:“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在心情高兴、愉快与否,直接影响着他眼中的景物的色彩。此正所谓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果“迁客骚人”面对“浊浪排空”的洞庭湖景时,产生“以己悲”的感受还是可以理解的话(因为他们本身是“迁客骚人”),那么,作为“迁客骚人”的登楼者面对“春和景明”的洞庭湖景而产生“其喜洋洋者的感受”就难于自圆其说了。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应该先有情,才会有景,而不应先有景,而使人生情(如果有的话,那么这样的景,也应该具有类似“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景物体验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受)。由此看来,是不是范仲淹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呢?答案是否定的。这要从范仲淹此文中景物描写的隐晦内涵谈起。因为这两段中的景物描写,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物描写,它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具体说来,我们在理解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时,首先,应当将其看作是于“迁客骚人”不利的政治环境。其次,具体到细节内容时,如“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此句,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乌云笼罩,黑暗阴晦政治环境的象征,它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气候的总体写照。至于“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则象征着黑恶势力恣意横行。“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则象征着君王受蔽,将星隐退,正义力量不得彰显。“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象征的则是正常的秩序被打乱,忠臣义士遭打击。“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则象征着在暗无天日的特殊时期,奸臣当道,小人得志。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9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 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 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 莫做迁客骚人

一、:检查背诵及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赏析文章

1、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仅仅是为了介绍岳阳楼的美景吗?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借写岳阳楼的美景表达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和旷达的胸襟,以及对滕子京的劝勉之情。

第五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政治抱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旷达胸襟

“微斯人,吾谁与归?”――劝勉之情

2、从文中找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语句,看看是怎样描写岳阳楼的景色的。

明确: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的全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描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

空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湖面的广阔浩渺

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洞庭湖景象千变万化

二、三两段具体地描写了岳阳楼的一阴一晴,一明一暗的两种景象。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岳阳楼景色同时也有抒发了情感,从二、三、四段中找出抒情的句子,看看这些语句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5、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明确: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仁人的忧乐观: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小组研讨

1、你是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教育意义。

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以后能关心民间疾苦,以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虽屡遭贬滴,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抱负。

2、你能列举一些和范仲淹一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人吗?说说他们的事迹。

四:齐读课文,想一想

1、本文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

2、作者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的?

明确: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融合在一起,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待,又有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辟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千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五:作业布置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篇10

1、知识目标

朗读、背诵课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

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三、教学难点

在内容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借助于“剥皮抽筋”手法,掌握本诗的情感主旨。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情导入:

滕子京是很有才学的人,在楼落成之时,凭栏远眺,不禁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词:“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59个字写景抒情,很有气势。但是范仲淹应滕子京之请,为岳阳楼作记,写得就更好。

《岳阳楼记》共360字,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更为人所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岳阳楼记》。初步了解文本。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情况。

初读文本粗品诗意

1、检查预习

谪守(zhé) 滕子京(téng)

予观夫(yúfú) 衔远山(xián)

浩浩汤汤(shāng) 朝晖夕阴(huī) 潇湘(xiāoxiāng)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霏霏(fēi)怒号(háo)

樯倾楫催(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 薄暮冥冥(bómíng) 波澜不惊(lán)

沙鸥翔集(ōu) 皓月千里(hào)

静影沉璧(bì) 宠辱偕忘(xié) 嗟夫(jiē)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PPT展示)

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再读文本,感悟文本: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骄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

讨论并归纳:

学生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已: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丙: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学生甲与丙的节奏停顿都没有错,没有读破句,只是粗细的区别。

学生己的节奏停顿明显错误。“刻……诗赋”而不是“刻唐贤”意义不清。“于其上”是介宾短语,不可拆开。节奏错误说明学生己对文意不够理解,应通过多读、多思,琅琅上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听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讨论归纳。

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作答。

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感受语言美

积累文言现象1、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此乐何极(穷尽)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1)气象万千(2)心旷神怡(3)政通人和讨论

归纳整理积累文言现象

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岳阳楼记》阅读题 篇11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1~5题(14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畀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日:“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日:“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ruì,吸血昆虫)囋(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①齐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1.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增其旧制() (2)或异二者之为()

(3)众客和之如响() (4)中坐有献鱼雁者()

2.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北京市试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3题。(8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睛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容色变得忧惧)以悲,泫然(流泪的样子)不能自已也。

(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①______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______、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③______。(4分)

推荐理由

湖北黄冈市试题考查比较全面。第1题、第2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情况。第3、4题都是考查考生理解句子的情况,其中第3题断句有一定难度。第5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主要人物思想品格的概括情况,属于对文本整体感知的范畴。

在比较阅读类试题中,经常出现一种问题:设题者只是在形式上选了两个文段,并没有设计出有价值的引导考生比较阅读的试题。北京市试题中的第3题,要求考生把在课内阅读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设题角度比较新颖,对比鲜明,突出了对比阅读的意义。

课文《岳阳楼记》的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其实岳阳楼远没有这般的雄伟,尽管也曾是“楼观岳阳尽”,但在江南三大名楼之中,黄鹤楼五层,滕王阁七层,岳阳楼才三层,堪称三兄弟中的矮个子。洞庭湖也并没有那般的壮阔,尽管确实是“衔远山,吞长江”,但在大诗人李白的心中还是不无“刬却君山好”的遗憾,继而涌起“平铺湘水流”的愿望,而绵绵汉水、浩浩赣江同样也能吞吐长江。岳阳楼的建筑与修缮历史也并不是一直那么的高大上,它最初只不过是东吴大将检阅水军的阅兵台,唐代以后的兴盛在大多数时候也只不过是成为了失意文人排愁解闷、吟风弄月好去处而已,甚至连滕子京的重修岳阳楼也有展示自己的政绩,为自己的谪守巴陵鸣不平的成分,他请范仲淹作记自然也不乏借名人自高之意。但是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立即超尘拔俗,名高天下,伴“先忧后乐”的深邃主题一道成为了我们民族永远的道德典范,精神图腾。大诗人杜甫曾经以“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名句来形容唐代画马大师曹霸的神乎其技,借用此意来形容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恰如其分———此“记”一出,天下之“记”谁与争锋!

大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将“境界”列为至上,认为“有境界自由高格”,词如此,文如此,人更是如此。人们常说,血性文章血写成,这里的血是血性,就是做人的境界,只有真正地胸怀乾坤,心系天下,才可能气吞寰宇,震撼人心。

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范仲淹并没有到过岳阳,更没有登过岳阳楼,他创作的最直观的素材就是滕子京的来信及随信附来的《洞庭晚秋图》。更加特别的是,此时正值“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自己也正被贬谪邓州,不仅他为之苦苦奋斗的改革理想被无情的扼杀,他自己的身体也很是不佳,以至仅仅几年之后就病死在被贬谪饶州的赴任途中,不仅当时朝野震动,至今还让人感叹唏嘘。但是接信之后,范仲淹览图沉思,还是心潮激荡,思绪翻滚,借题发挥,尽吐心中块垒,尽展心中丘壑,一鼓作气地写下了这篇千古雄文。

是什么促成了范仲淹如此高屋建瓴、震古烁今的大爆发呢?请记只是契机,文章本身也只是物质外壳,内心思想的沉淀必然释放才是根本原因。此时生活中的一幕一幕必然会飘过脑海,涌上心头,也许是在想他2岁而孤,“划粥割齑”,刻苦厉学,却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在书中寻求精神的快乐与兴家报国的本领?也许是在想他做新化县令时,冒着被海潮卷走的危险坚守治水工程,筑成连绵数百里的悠长海堤,让往年流离失所的数千民户重返家园?也许是在想为端正朝纲,不惜置身家性命为不顾,3次弹劾当权奸相吕夷简而多次被贬?也许是在想他任陕西经略安抚征讨副使之时,“燕然未勒归无计”,为改善某些军事制度与战略措施而呕心沥血,倾尽“将军白发征夫泪”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许是想起了“宁溘死以流亡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想起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想起了迟暮之年面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凄凉苦境,仍在“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杜甫……半生奋斗,万千往事,无数先贤,激活了范仲淹心中久久锤炼的生命之歌,才造就了这动人心魄的千古华章,中华民族思想与道德史上的巍巍高峰。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反思 篇13

在自主学习和与小组讨论交流之前,得正确划分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要兼顾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合作对象,对自己组内的成员有信心和信任感。能够在组内找到自己学习的帮手。特别是组长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古文学习中,组员的帮助效果很好,他们自己主动了解和学懂一遍的东西,比老师讲三遍还管用。因此,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组,每组6~7个人,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让他们都能感觉到自己在组内的作用。阅读古文的时候,主动找到读得好的同学,先听自己读一遍,再听别人读一遍,相互补充和矫正。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和自己合作的对象,还有具体可行的交流方式。每当我看见他们在真正用心讨论和思考不懂的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轻松,也很满意;当他们把自己的问题总结起来交给我的时候,我又觉得他们到了真正需要我的时候了。我以前很羡慕像魏书生之类的教育家们那么愉快、轻松的教育方式,今天我也开始尝试,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教懒书”。

《岳阳楼记》教学反思 篇14

汝南县南余店初级中学

姚自强

汝南课改已走入第四个年头,在我们教师熟练运用三主六环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共同成长为主线;六环是指揭题示标、学习指导、自研共探、学情展示、归纳总结、巩固提升六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我在对古文学习上又有所创新,现将学习《岳阳楼记》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一、课前重朗读预习,时间利用早读

1、第一遍学生边读边勾画重点字词,把握不准读音的字词需用笔勾画做出标记。此环节重在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笔勾画出的生字词马上对子交流,解决不了的赶紧查阅工具书或是上升小组解决。所有的学生都会动起来,交流,补记,快速解决自己的疑难。然后听录音朗读,听教师范读,初步把握节奏停顿和感情。

2、练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内容。不一样的精彩在这里上演:学生自己练读,为的是读通顺;对组练读,一个读,一个听,为的是读正确,读流畅;小组轮读,求的是读熟,熟读。多次的读,不同层次的读,学生很快就会读流畅,读熟,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二、课堂上依照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步步为营,扎实有效。

译文环节采用结合注释、工具书自主译文。教师巡回指导、督促。生译文时有疑难可用横线加问号标识出来。勾画出的疑难问题依然是对组解决,还有疑难上升小小组,继而上升大组,最后小组存在的疑难组长统计交全班解决。此环节至关重要,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是知识的进一步学习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积累释疑的环节,中等偏差的学生此时好溜号,需给以明示,督促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这种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疑难同伴互助的学习,省时快效,收获多多。

独立完成导学案,总结重点词汇和重点句翻译。第一步,不许看课本、查阅资料,独立完成,用笔标记疑难。第二步,自己查阅资料,用笔写出答案。第三步,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加三角标识。对学、群学解决。

三、学情展示环节,循序渐进,重朗读、重文言词汇积累

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或是学习中小组存在的疑难,或是本课的重点、易错点、考点,也是积累重点知识、查缺补漏的关键环节。

1、读文展示。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学生读文,留有准备时间,学生很激动,准备的一分钟还忍不住在组内读了一遍,同组同学还有的就个别句子示范给他读。读文效果很好,即使是较差的学生,文章读的很流畅,几乎没有错读现象。有的同学晃动着脑袋,好似随着句中的忧、乐而自得其乐,那神态,那语气,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2、积累字词展示。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展示个人积累的字词含义,其他组员听记补充。学生知道需积累的重点内容是本课出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几种类型。这是以小展示为主的展示,即小组内的展示。这是充分发挥小组长职责的重要一环,组长领着组员按顺序说说每个人找到的需积累的重点词。先说通假字,再说本课的古今异义次,在第几段,哪句话,哪个词,含义是什么。这样以组为单位分类积累,因为每个同学都有可能会上台展示,所以都很认真,真正做学生面向全体。而且由组长领着学习、整理、补充,效果非常好。(导学案明确给出本课通假字几个,重点的一词多义几个,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

3、译文、理解展示。学生翻译课文,留有准备时间,上台展示不许带参考资料,只能借助课本下注释。对于展示不准确的及时跟进评价,或生评或师评。对于重点语句的翻译,让学生重复译,让生重点记忆。如本课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这是互文的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很多学生起初都会翻译成:“不因外物好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纠错之后学生大声翻译,教师点名翻译,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导学案出现的重点语句重点找学生说。

让学生概括各段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谈学习的收获。如本文学生在理解“古仁人”的思想境界时,不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抱负也不能理解,经过引导、讲解,学生才明白:作者和朋友处于封建社会,都遭贬官正处在边远的山野之际,而作者却不因此而郁郁寡欢,没有破罐破摔(学生语),难能可贵的就是作者在劝勉友人的同时,也在抒发自己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上一篇:银行风险导向审计下一篇:湖北有哪些大学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