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1

(2009年5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既是一次全委(扩大)会,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转段动员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创新实干,迅速实现“两个转段”,一是实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由学习调研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二是实现应对金融危机由积极抵御转入发力化解阶段,以超常规的思路和措施,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第二季度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坚决完成全年既定的目标任务。以上,马县长传达了市委七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焦书记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讲了很好的意见,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检查组副组长高玉华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各乡镇党委书记作了表态发言,大家讲的都非常好、非常到位,希望各乡镇狠抓落实,努力促进镇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形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的特殊时期,胡锦涛总书记于4月21日至22日亲临山东视察指导工作,并站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对山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着力抓好的四项重大任务,特别强调,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要承担起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重大责任。这既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更给全省各级如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指明了正确方向,带来了巨大鼓舞。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4月28日至30日省委召开了九届七次全体会议。市委于5月5日召开了七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讲话精神,客观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全面分析当前形势,围绕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这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胜危机、加快拼搏追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姜书记和邓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要求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把我县各项工作做好。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30字”工作方针和“16字”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总体目标,突出“工业兴县、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三大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实干,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1-4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2亿元、利税1.8亿元、实交税金9700万元,分别增长24.6%、16%、30%;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310万元,增长18.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亿元,增长22.9%,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幅增长态势。滨阳燃化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龙福静脉产业园、金缘生物热电、诺瑞织品毛纱、泰锐电子、标准化厂房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积极推进;新城区“两纵两横”路网、九年一贯制学校、阳光嘉苑、恒泰家园、水邑龙居滨阳家园、客运中心站、天将大酒店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林水会战成效显著,超额完成了市下达任务。“十件实事”进展顺利,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平安阳信建设、安全生产等工作常抓不懈,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展顺利,社会总体和谐稳定。在今年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己与自己比,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的经济发展形势仍异常严峻,与市委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区发展的迅猛态势相比,与全县人民的期盼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尽管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但增量很小、是低基数上的小步快跑,大部分经济指标绝对值总量仍在全市处于末位。从存在的问题看,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难度加大。目前,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显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从1-4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依赖出口的不锈钢制品和家纺地毯行业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资金短缺、出口受阻、经营亏损等现象,企业效益下降,出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二是投入拉动能力不足。新开工项目较少,投资增幅相对偏低;部分在建项目受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投入不足,建设进度较为缓慢,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滞后。三是乡镇工作进展不够平衡。从1-4月份地方财政收入看,河流、洋湖、翟王、流坡坞四乡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他乡镇均不同程度下降。四是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够大。部分单位和乡镇缺乏大上项目、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气魄和实招,主动走出去招商的力度不够,联系面不宽,招商引资至今仍为空白。五是优化环境意识仍然不够强。影响发展的环境因素依然很多,不作为、乱作为,不讲诚信、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效率不高、服务不好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另外,从市全委会的发言情况看,各兄弟县区都在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信心足,干劲大,措施实,成效好,竞争态势咄咄逼人,给我们追赶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尽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仍然有着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一是中央和省委连续出台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宽松,联动效应也会进一步显现。二是金融危机客观上形成的倒逼机制,为聚集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创造了低成本条件,也有利于加快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三是国家、省里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的实施,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大对我县的帮扶支持力度,为我们壮大县域经济,提升竞争实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是我县近年来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支撑力也逐步增强,特别是成长起来的一批骨干企业,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等等,都为有效化解危机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一定要看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主动出击、抢先一步,挑战就会变成机遇;无所作为、坐等观望,机遇也会变成挑战。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从阳信欠发达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平常心面对金融危机,没有金融危机要发展,有金融危机更要发展,重视危机但不过分强调危机,更不能简单地把一切问题归咎于金融危机而忽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要充分认识保增长、促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充分认识拼搏追赶的特别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彻底从小富即安、自我减压、盲目乐观、松懈麻痹、畏难发愁等思想情绪中解放出来。必须明确,拼搏追赶是市委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是阳信人民对我们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以各项发展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基本定位,必须以第二季度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为刚性任务,以与兄弟县区拼抢争先为决心,大胆发力,积极作为,全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检查解决实际问题 从现在开始,学习实践活动转入第二阶段,也就是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的实践特色更浓、更突出。深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检查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是检验这一阶段活动开展情况的唯一标准。

一要查找主要问题。拿全县来讲,就是要查找我们的发展速度不够快、投资强度不够高、招商效果不够好等问题,处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不如一些兄弟县区发展态势迅猛;反复强调加大投入,为什么招商引资仍难以突破。具体到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实践载体的要求,坐下来仔细地分析一下存在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看看你这个乡镇、部门、单位,到底比其他乡镇、部门、单位差在哪里?为什么差?等等。

二要查找具体问题。就是要查一查本单位、本部门在服务全县发展、履行自身职能中还存在哪些具体问题,特别要围绕化解金融危机,查找在促发展、保稳定上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具体问题有哪些?比如,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在贯彻执行上有哪些问题;在向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中,有没有尽职尽责,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被动应付的现象;在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中,办事程序是不是简化了,行政效率是不是提高了,还有没有吃拿卡要的现象;在帮助企业脱困、支持企业发展方面,是不是处于真心,有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等等。

三要查找自身问题。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找思想观念、精神状态、落实力度、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只找客观原因,更不能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要看看自己到底差在哪里,有没有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没有畏难发愁、无所作为、怨天尤人的情绪,有没有盲目乐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有没有无视大局、以我为本、指手画脚的行为,等等。在这方面要动真的、来实的,少讲成绩,多触及实质性问题。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派人列席,加强督导,坚决防止掩过饰非、揽功诿过,避重就轻、大而化之。

对找出的问题,各级各部门以及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分门别类、列出清单,边查边改、即知即改,能立即解决的,决不能拖到下一阶段,真正把分析检查阶段,变为促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过程,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把握重点关键,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贯彻落实市全委会精神,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任务重、压力大、头绪多。必须在统筹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项目推进。抓项目是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大项目、好项目就没有新的增长点和大的后劲。必须按照“投产达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特别是要切实抓好县委确定的48项重点工作。工业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投资15亿元的滨阳燃化高硫重油综合利用项目,确保投资3亿元的一期工程6月份全面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由中石油独资8亿元、年产10万吨的燃料乙醇项目,积极做好专家论证和国家发改委批复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快投资3000万元的泰锐电子项目建设,确保7月份投产达产;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推进投资5000万元的诺瑞织品毛纱项目、投资2.6亿元的龙福静脉产业园年产6万吨涤纶长丝、200万条再生涤纶毛毯项目建设,确保11月份投产;力促投资1.3亿元的金缘生物热电项目建设,规划设计、资金筹措要尽快到位,确保12月份投产运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按照市委“基础设施建设年”活动的总体要求,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把完善工业区设施配套作为加大投入的重点,工业一路、河东一路、工业七路道路绿化工程和路灯改装安装工作5月底前要全面完成;要灵活运用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边建设边招商,尽早入住一批新型企业。目前,江苏太仓晨启电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已达成租赁标准化厂房5000平方米的协议,厂房竣工后立即来我县投资电子项目;泰锐电子二期工程已达成租赁5000平方米的协议。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推进新城区“两纵两横”路网建设,阳城六路6月底前要全面竣工通车,阳城三路东伸、河东一路和河东三路年底前要确保全部竣工;九年一贯制学校、阳光嘉苑居住小区、恒泰花园、水邑龙居滨阳家园等重点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加快进度,好事办好,尽早构筑起新城区发展的框架。要认真抓好老城区主干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抢抓市直部门对口帮扶的有利时机,争时间、赶进度切实加快客运中心站、幸福河衬砌和梨乡嘉苑安臵小区建设。城中村改造方面:我已经在多次会议上进行了安排部署,目前整体工作进展缓慢,成效很不理想。当前,阳信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而“城中村”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已经严重影响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城中村改造,这既是一项改善城市形象、提高群众生活水准的重大举措,也是一条发展和壮大村街经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符合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实际行动。根据专家预测和以往经验判断,我们可以抓住的建设高潮和机遇也就是一两年时间,随着经济趋热,又将开始新一轮防过热、防通涨,到那时国家政策口子收紧,我们就会痛失机遇。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责任部门要加快节奏,加大力度,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能抢则抢,千方百计推动改造步伐,切实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快推进滨德高速公路和德龙烟铁路阳信段建设迁占工作,坚决保证国家重点工程在阳信的建设进度,绝不能延误工期,对扰乱、阻挠施工的现象,坚决依法从严从重处理,决不能开政策口子,是什么就是什么,决不能发生损害阳信形象的事情。中央、省投资项目方面:对前两批中央、省新增投资项目,要加快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速度。要进一步加强工作监督,重点加强对政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审批程序、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工程进度的检查。对以上各类项目,已经开工的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做到保进度、保投产,尽快发挥效益;对条件已基本成熟的,要抢抓时间,尽快开工;对条件尚未成熟的,要剖析原因,全力以赴逐项解决,力争尽早开工。要把5、6月份作为“项目推进月”和“招商引资月”,集中力量建成和开工一批项目。按照市委会议精神,5月份将进行一次全市现场观摩会,除观摩各县区林水会战情况外,还要看一个新上项目,各重点项目负责人、牵头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快推进,确保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拿得出手、看得上眼。

(二)狠抓投入拉动。阳信之所以欠发达,关键是欠投入。我们的困难在投入,潜力也在投入。因此,要把融通资金、抢抓投入作为重中之重,综合运用项目争取、金融信贷、招商引资、财政引导、激活民资、资本运作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2亿元。一是抓好项目争取。项目争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前一段争取中央项目投资,总体组织得不错,效果很好。前两期共争取项目资金1.44亿元,省政府调控资金9678万元,基本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但是不平衡,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项目上,我们争取得还不太理想。目前,中央第三批700亿元投资和技改项目投资已经下达,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组织专门力量,靠上去做工作,发改委是多少、经贸委是多少,其他部门是多少都要明确,不能无声无息,没有压力。二是抓好金融信贷。要继续加强与各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联系,对内加强金融系统的考核和激励,对外抓好梨花会银企合作洽谈会等签约资金的督促落实,确保实现金融部门对企业信贷的最大支持。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创新、金融保障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确保金融信贷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抓好招商引资。要认真抓好香港、西安、深圳、上海、江苏等地区规划招商、产业招商及企业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和调度督导工作,尽快把意向变协议、协议变合同、合同变投资。要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责任,增强招商实效,确保15亿元的招商引资指导性计划分解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人,大力营造全民招商、全民创业、各方参与的浓厚氛围。四是抓投融资平台建设。5月6日,我们发布了为重点工程融资1000万元的公告,社会各界踊跃融资,说明大家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政府拥有的资源、资产、资本,规范有序地搭建更多的融资平台,带动社会投资。要借鉴潍坊等地的成功做法,通过优化政策环境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健全融资、建设、还款等机制,探索投融资新模式,深挖民间投资潜力,破解融资难题,集聚发展资金。

(三)狠抓责任落实。保增长、促发展关键靠实干,根本在落实,也特别需要强化责任分解。我们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符合上级精神、切合阳信实际,尤其是全县GDP预期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4%等目标,是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是必须完成的。从1-4月份情况看还有一定的差距,许多工作不是没有部署,不是没有措施,也不是没有政策,问题的关键是工作部署了推动不力,措施制定了执行不力,政策出台了落实不力,以至于工作打折扣、成效不明显,直接影响了全县的发展。第二季度即将过半,要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始终把“积极作为、狠抓落实”作为完成工作的基调,在全县上下进一步叫响“实干、实干、再实干”的口号,特别是综合部门必须把任务挑起头来,每项工作明确一个部门挑头负责,不能推诿。比如讲农业农村工作由农业局牵头,招商引资工作由外经贸局牵头,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由发改局牵头。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来讲,统战部、民宗局前期工作抓的不错,进展很好。4月17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同志对我县争创活动作出重要指示:“阳信县这些年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民族团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活力和保证,望再接再厉,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5月6日,市委副书记孙孺声同志也对我县民族宗教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目前,离全国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还剩5个月的时间,争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尤其是统战部、民宗局、河流镇、流坡坞镇、温店镇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姜省长、孙书记的指示要求,进一步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力争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进一步提升阳信的对外形象。

(四)狠抓环境优化。始终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包括各垂直部门一定要从阳信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优化年”活动,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一要突出一个“放”字。对各项招商、安商优惠政策,要适应形势不断进行调整,切实提高针对性、实用性;对企业和群众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受理、从速办理;对收费和管理事项,能放宽的坚决放宽,能放行的决不能设卡,能不收或少收的决不能加码。二要突出部门间的协作。要进一步完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间,落实服务承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尤其是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要提前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合评审、定期会审,提高服务效率,减少项目建设成本,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建成竣工。三要突出治安环境和诚信环境。治安要突出打霸治痞、破案追逃等专项行动,诚信要突出承诺兑现,不能来了就变,欺商宰商,答应的事吃亏也要办。县优化环境办公室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及时组织开展好各项评议活动,以评议促规范、促高效。在维护阳信形象、保护投资环境这个问题上,县委、县政府的态度是坚决的,就是严格执行环境建设举报、投诉制度,对破坏阳信形象的行为一查到底,顶格处理,毫不客气。

(五)狠抓督导考核。近年来,我们反复强调要真抓实干、提速提效,也进行了不少的考核评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刚性指标的减少,督导考核的力度减弱、效果减退。县政府考评办要结合实际尽早出台2009年考核办法及细则,要量化考核指标,把各项任务尤其是主要经济发展指标、招商引资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一一进行量化。乡镇重点看增量、看增速、看发展和在全市全县的位次变化;部门重点看本职工作的完成情况、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情况和在全市同系统内的位次变化;垂直部门重点看对阳信的贡献,企业主要是看对地方财政、吸纳劳动力等方面的贡献,等等。这些指标都要确定一个必须完成的基数,这是一个及格线,以此确定分值和位次。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进一步加大督导力度和密度,及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并做好情况反馈。每月的完成情况都要发督查通报,乡镇考核情况每季度要在新闻媒体公开。年终,就根据每月考核分数来确定考核结果,不及格者,什么话都不要说,什么理由也不要谈,先进不能评、班子不研究、干部不提拔,成绩太差的要进行组织调整;是垂直部门管理的,建议上级部门交流,真正做到靠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靠实实在在的政绩来说话。特别对一些重点工作,比如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如完不成任务,就要一票否决。总之,要考出压力、考出执行力、考出积极性,考出千方百计抓落实、你追我赶促发展的新气象。

另外,按照市委要求,切实抓好当前几项具体工作。一要抓好甲型H1N1流感防范工作,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臵”的原则,抓紧做好应急技术储备和物资准备,广泛宣传公众防控知识,坚决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二要抓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认真搞好疫情监测分析,强化源头控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三要抓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抓住第一代白蛾防控关键期,采取综合措施,确保有效治理。

同志们,积极克服、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全面做好促发展、保稳定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思考,切实把自己摆进全县发展大局中,正确认识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怎样去工作,同心协力,积极作

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2

2005年12月22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全会精神,审议《望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全面总结“十五”以来特别是今年的各项工作,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研究部署明年工作,动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推进望城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望城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回顾奋斗历程,望城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即将过去的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站在“十一五”的门槛,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全面跻身全省三强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融城强县”战略,致力于夯实发展平台、营造发展特色、优化发展环境,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望城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赢得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招商引资年”、“城镇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明确阶段任务,突出工作重点,精心构筑了以高科技食品工业基地、含浦科教产业园等为依托的“三大板块”,大力发展园区型经济。依托近城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突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引大引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不断加大投入,舞活县城龙头,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构建了全面对接长沙的大交通格局,成功打造了望城到省会的“半小时经济圈”。更为可喜的是,我们既有蓄能电站、长沙电厂、晟通科技、出版基地等一大批“工业航母”,也有山水英伦、麓山名园、悦禧山庄等“人居旗舰”,形成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生动格局。县域竞争力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今年预计可达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达6.5亿元;人均gdp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跃居长沙市第二位。与此同时,我们十分注重“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不断强化,民主法治、党管武装、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加强。文明创建工作积极推进,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生态示范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等一系列称号。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老干、关协、对台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开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尤其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是,日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望城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三,胜利跻身全省三强县,实现了全县人民多年来孜孜以求的夙愿。实践证明,即将过去的五年,是望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改革不断深入、观念日益创新的五年,是各行各业捷报频传、收获累累硕果的五年。我们可以豪情满怀地说,望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期。

――五年来,我们锤炼了一支善于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望城跨越发展的过程,就是全县上下奋勇争先、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全面考验干部、锻炼队伍的过程,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爱我望城、凝心聚力的过程。我们在发展的实践中锻造了一支会想事、能干事、好共事的干部队伍。加快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前,全县上下在真抓实干中锐意进取,在埋头苦干中奋力前行,用主观努力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客观困难。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几大家班子领导严守职责,始终走在队伍的前面,亲自联系堤垸、联系重点项目,与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把工作做到了基层,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全县各级各部门把心思用在项目建设上,将精力花在加快发展中,重实绩不图虚名,鼓实劲不图虚荣,求实效不务虚功,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各项工作。重点工程建设中挥汗如雨、不甘落后,招商引资工作中走南闯北、不辞劳苦,征地拆迁中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今年铺排的107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启动建设92个,在错综复杂的新矛盾、新问题面前,工作是何等难能可贵!成绩是多么来之不易!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经历了开发建设的风雨洗礼,更加坚韧不拔、更加奋发有为。全县人民困难面前不低头,压力面前不松劲,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朝气、迎难而上的勇气、乘势而上的锐气。正是因为雷锋家乡人民具备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特质,我们取得了抗洪抢险、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等

突发事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正是有广大群众全力支持和拥护,我们以超人的意识、开放的眼光、双赢的理念,策划和承办了“2005湘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知名音乐品牌《同一首歌》走进湖南望城,对望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推介作用,架起了望城走向世界的金桥,谱写了对外开放的崭新 篇章。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握了发展大局。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兴县,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取得新成绩。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将望城置身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步伐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中思考和谋划,在把握全局中把准方向,在统揽全局中统筹发展。我们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县情,确立了“融城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方针,提出了“突出一点两线、激活三大板块”的工作重点,发展思路不断明晰。我们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要求,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我们注重精诚团结、紧密协作,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始终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目标鼓舞人心,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充分集中民意民智,广泛关注民生民利,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望城、建设望城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情支持。

五年来的工作引人注目,五年来的成就令人振奋,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群众的认可、组织的认定,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省市对望城的关心和厚爱,凝聚着广大干群的心血和汗水,渗透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向所有为望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但不能陶醉于成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可能更繁重、更艰巨。比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与快速高效发展的定位还不相适应;领导方式、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与现代化社会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等等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站在全局高度,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即将进入“十一五”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责任、更加激昂的发展激情,科学谋划望城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首先,要正确看待发展的形势。展望“十一五”时期,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望城的发展面临许多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从面临的机遇来看,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后劲较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望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前不久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望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经济强县可以享受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望城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的释放。同时,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加深,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和长沙市拓城步伐大步推进,望城发展的外部空间更加广阔。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既是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约束期,也是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艰巨期,更是区域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严峻期。尤其是长、望、浏、宁四县(市)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全省三强,但决不能自满,更不能停歇。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乘势而上,寻找更高的目标定位,才能始终保持率先发展的良好势头。

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推动望城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原则。把握好这一原则,我们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速度是前提,质量是基础,效益是目的。望城的发展,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发展速度,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毫不动摇。在“十一五”时期,面对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保持年均1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确保在全省率先发展的地位。在确保速度的同时,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二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实现社会的最终和谐和稳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的重要结合点,要按照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发展,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要按照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改革,全面把握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长远利益,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要按照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十分珍惜望城宝贵的生态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和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着力建设生态望城;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同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清醒分析发展形势和充分把握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时期,我们初步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建设和谐新望城”,就是要深化发展战略、提升发展定位、强化发展举措。一是从思维方式上,实现由融城为主向融城、建城并重转变,即大力推进“融城”战略,不断丰富“融城”内涵,用城市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望城,着力建设省会长沙新城区。二是从工作重点上,实现以农村经济为主向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并重转变,即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局面。三是从发展阶段上,实现由蓄势待发阶段向快速高效发展阶段转变,即释放发展能量、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生活质量、激活创新力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两个翻番”,实现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两个提高”,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追赶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10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2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3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县域综合实力跨入我国中部地区十强行列。

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中央、省、市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打造经济强县的客观要求,也是望城应对周边日趋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立足望城看望城、走出湖南看望城的现实需要;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展示了望城未来五年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又表明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今年省委、省政府公布的权威数据表明,2004年望城总体经济实力已经全面进入全省三强县,而且我们预计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还要高于去年,优于去年。加之望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项目支撑,以及全县上下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强烈愿望,更是显示了望城发展的强大后劲。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对中部十强县的客观估价。从中部十强来看,2004年平均规模为:人口88.2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5.7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82元,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22元。与中部十强排名第十位的湖北省仙桃市比较,该市人口147.9万,2004年生产总值138.37亿元,比望城多57.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18亿元,比望城少2.24亿元。在全国总体排名中,仙桃市2003年居全国第86位,2005年下降至129位,被挤出“全国百强”外;望城县2003年处全国第213位,2005年上升到第170位。与中部地区排名第八的浏阳市比较,我县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超越,地方财政收入已步步逼近。由此可以看出,望城的增长速度、追赶力度十分强劲。我们目前虽然排名还处于中部地区第19位,但差距并不大,且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后来居上的气势十分旺盛。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总之,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既大有希望,也富有挑战,是新的攻坚、新的攀登。我们坚信,有五年奋斗培育出的创新思维,有五年奋斗凝结成的拼搏精神,有五年奋斗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望城完全能够在新的起点再来一次大的飞跃,顺利实现“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的阶段性目标。

三、突出战略重点,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做好2006年各项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分重要。

明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实施“融城强县”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发展方针,进一步突出“一点两线、三大板块”建设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为“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各项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奋力冲刺10亿元台阶。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推进项目引进开发,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县域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一个地方产业竞争能力和整体优势,取决于主导产业及其结构竞争力;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批重大项目强有力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为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开发,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要着力项目引进。实践证明,大项目就是大财源,一个大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批大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极。各园区要根据各自功能定位,按照“超前性、集聚性、配套性”的原则,把握当前产业转移中“大企业带着小企业走,大资本带着小资本流”的规律,在项目引进规模上突出资本实力、融资能力,在项目引进结构上突出创新能力、技术含量,在项目引进层次上突出产业带动力、经济贡献率,全力以赴地抓好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新突破。食品基地要力争引进各类项目2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个。含浦科教产业园要力争引进项目5个以上,资金6亿元以上,掀起园区开发建设新高潮。同时,积极推介坪塘中小企业创业园、白箬机械铸造走廊等乡镇工业园区的经验,引导各乡镇工业集中区适度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全力打造极具活力的乡镇特色工业创业基地,带动地区产业发展。

二是要着力项目培育。要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长沙电厂、蓄能电站、晟通科技、和记黄埔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步伐,培育县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增长点。从明年起,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出版印刷、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基本建成以百里水产走廊为纽带,以休闲观光为特色,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目标,面向长株潭消费群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基本建成以精品楼盘为重点,环绕省会的高尚生活居住区、以湘江沿线人文风光景点为支撑,对接长株潭板块的旅游休闲新景区、以交通干道为依托,辐射全省的现代物流中转区,形成与城乡一体化互相配套,房地产、旅游业、物流业等竞相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水平。同时,要坚持内外并重,鼓励扶持富有望城地域特色的民间小商品生产,使小商品变成大产业,开辟农民增收和就业新渠道;重点开发陶瓷、粉丝、麻石、水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植内源型经济。

三是要着力项目服务。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优化发展环境。要围绕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降低商务成本,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行政行为,建立“服务高速公路”,实行全程代办服务,为项目引进落户开辟“绿色通道”。要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促使其尽快开工、投产,千方百计提高“开工率、投产率、达产率”。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搞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长效机制,打破所有制、身份、部门等界限,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同时,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精心编制产业发展目录,认真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省市重点工程笼子,获得资金、用地和政策支持。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建设和谐新望城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典型推动”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立新机制、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尚”为主要内容,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实现农村道路与城市交通接轨,农业产业与城市市场接轨,村镇管理与城市社区接轨,农民生活与城市居民接轨,农村面貌、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当前,要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环节。

一是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资源,规划是效益。要在长沙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认真编制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配合铜官窑开发,加快编制河东区域性发展规划;各重点镇和中心镇要按照总体规划和区域性规划要求,编制和完善镇域规划,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充分利用规划,合理布局交通、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改善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土地利用详规,合理开发保护节约耕地,提高土地效益,在规划上做到近期与长远、传统与现代、总体设计与单体特色、商业特点与建筑风格相结合,提高生活品位。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办事,做到无规划不审批、无控规不开发、无详规不建设,确保规划全覆盖,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要高标准建设。突出县城建设,加快城东新区开发,启动建设滨河风光带,改造完善老城区道路,有序改造背街小巷,尽快开通长沙至望城公交线路,把县城建设和园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幅扩张县城功能。力争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以上。同时,稳步推进重点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明年,要启动铜官、靖港这两个千年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坪塘、星城、丁字、雷锋等重点镇建设要有新的起色;同时,每个乡镇都要集中精力建设一个小康村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建制镇为支撑,以中心集镇为节点,覆盖全县,梯次推进的城镇体系。

三是要高效能管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学会管理城镇,领导城市。要把城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后,要把城镇管理水平作为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检验标尺加以考量。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深化城镇管理社会化改革,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和规范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提高城镇居民文明素质,优化、美化、净化城镇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积极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尽快解决好制约农民进城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问题,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真正“愿进来”;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取消一切于法无据的收费,让农民真正“进得来”;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帮助农民解决好进城以后的谋生问题,让农民真正“留得住”,充分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新望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望城,必须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逐步解决“就业难”问题。目前,我县有2万多失地农民,有近5000名下岗失业工人,“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把解决“就业难”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城乡就业机制,使劳动者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06年,要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以上。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着落,就业有门路。

二是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就医难”问题。要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卫生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乡村卫生服务能力,逐步解决“就医难”的问题。

三是要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发展,逐步解决“就学难”问题。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从明年秋季开始,通过两年努力,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集约资源,方便就学”的原则,搞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基本解决“就学难”的问题。

此外,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和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警民、军民共建活动,夯实基层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打造平安望城。落实计生优扶保障措施,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实行同步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快速高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开创望城“十一五”发展新局面,根本在人,关键在各级党组织。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要突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要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不断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方面的参与、协商、监督作用;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执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度,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化,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望城经济社会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做好明年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同时,加大不胜任、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等制度体系,激发广大干部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廉政制度。律己方能服人,廉洁方能聚人。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以招投标市场、建筑工程、土地出让和国有资产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努力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2、要突出体制创新。体制是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要以体制创新来聚集生产要素,激发创业热情,释放创业活力。就望城而言,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突破。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该管的要坚决管好,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手,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在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调控功能。二是要在简政放权上取得突破。要推进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乡镇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按照“能放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放权于乡镇,让利于基层,扩大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赋予乡镇更大的经济发展调控能力,做大乡镇经济总量和财政盘子,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强乡强镇。三是要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强化经营望城的理念,创新投融资模式,规范管理政府主导的各类投融资主体,巩固增强城建投、水建投的投融资功能,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密切银政、银企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同时,要加快教育、科技、卫生、广电、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步伐,合理配置资源,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改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放。

3、要突出作风整治。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在望城的形象是由望城每一个党员来树立和维护的。因此,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的形象工程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我县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严格自律。今天,将要传达市委通报的三起典型违纪案件,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吸取教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旗帜鲜明地喊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切实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纪法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问心无愧中追求进步,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在打开局面中展示能力,在扶贫帮困中享受快乐,用品行、靠正道、凭才干赢得组织的信赖、群众的支持、社会的认可。二是要求真务实。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到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公务员考核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兑现,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严格的考核推动工作的落实。三是要团结干事。团结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领导能力,更是望城新一轮快速高效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很多具体工作、项目工程都需要多部门、多层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如期如质完成。所以不仅是班子内部要团结协调,部门之间也要配合协作,广大干群更要齐心协力。特别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身体力行,真正把团结作为一种品质来锻造,作为一种人格来完善,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带出一支团结干事的好队伍,形成一种团结干事的好氛围。

同志们,科学谋划“十一五”蓝图,全力以赴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促进望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县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职责。让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而努力奋斗!

突发事件的一次又一次胜利;也正是有广大群众全力支持和拥护,我们以超人的意识、开放的眼光、双赢的理念,策划和承办了“2005湘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高峰论坛”,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知名音乐品牌《同一首歌》走进湖南望城,对望城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宣传推介作用,架起了望城走向世界的金桥,谱写了对外开放的崭新 篇章。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握了发展大局。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兴县,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取得新成绩。我们站在战略的高度,将望城置身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步伐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中思考和谋划,在把握全局中把准方向,在统揽全局中统筹发展。我们科学判断形势,准确把握县情,确立了“融城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方针,提出了“突出一点两线、激活三大板块”的工作重点,发展思路不断明晰。我们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要求,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大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我们注重精诚团结、紧密协作,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始终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目标鼓舞人心,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充分集中民意民智,广泛关注民生民利,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望城、建设望城的责任心和自豪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热情支持。

五年来的工作引人注目,五年来的成就令人振奋,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群众的认可、组织的认定,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省市对望城的关心和厚爱,凝聚着广大干群的心血和汗水,渗透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县委向所有为望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但不能陶醉于成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加快发展的任务可能更繁重、更艰巨。比如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与快速高效发展的定位还不相适应;领导方式、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与现代化社会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等等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站在全局高度,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在即将进入“十一五”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以更加敏锐的政治头脑、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更加紧迫的历史责任、更加激昂的发展激情,科学谋划望城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

首先,要正确看待发展的形势。展望“十一五”时期,我们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望城的发展面临许多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从面临的机遇来看,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后劲较强,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望城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前不久中央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望城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最近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经济强县可以享受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望城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大的释放。同时,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不断加深,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进程和长沙市拓城步伐大步推进,望城发展的外部空间更加广阔。从面临的挑战来看,当前,既是资源环境制约趋紧的约束期,也是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艰巨期,更是区域竞争趋于白热化的严峻期。尤其是长、望、浏、宁四县(市)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全省三强,但决不能自满,更不能停歇。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乘势而上,寻找更高的目标定位,才能始终保持率先发展的良好势头。

其次,要准确把握发展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推动望城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原则。把握好这一原则,我们要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速度是前提,质量是基础,效益是目的。望城的发展,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发展速度,这一点必须十分明确,毫不动摇。在“十一五”时期,面对周边县(市)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我们必须保持年均1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确保在全省率先发展的地位。在确保速度的同时,通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二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要在稳定的环境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实现社会的最终和谐和稳定。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三者的重要结合点,要按照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发展,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要按照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改革,全面把握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长远利益,坚决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利益;要按照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抓稳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十分珍惜望城宝贵的生态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和考虑自然的承载能力,着力建设生态望城;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注重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终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同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明确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清醒分析发展形势和充分把握发展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十一五”时期,我们初步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定位为: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建设和谐新望城”,就是要深化发展战略、提升发展定位、强化发展举措。一是从思维方式上,实现由融城为主向融城、建城并重转变,即大力推进“融城”战略,不断丰富“融城”内涵,用城市的理念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望城,着力建设省会长沙新城区。二是从工作重点上,实现以农村经济为主向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并重转变,即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局面。三是从发展阶段上,实现由蓄势待发阶段向快速高效发展阶段转变,即释放发展能量、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生活质量、激活创新力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的“两个翻番”,实现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和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的“两个提高”,逐步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追赶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210亿元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突破20亿元;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3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县域综合实力跨入我国中部地区十强行列。

这一目标的提出,既是中央、省、市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打造经济强县的客观要求,也是望城应对周边日趋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立足望城看望城、走出湖南看望城的现实需要;这一目标的提出,既展示了望城未来五年巨大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又表明了全县上下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良好的发展基础。根据今年省委、省政府公布的权威数据表明,2004年望城总体经济实力已经全面进入全省三强县,而且我们预计今年各项经济指标还要高于去年,优于去年。加之望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项目支撑,以及全县上下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人心思富的强烈愿望,更是显示了望城发展的强大后劲。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对中部十强县的客观估价。从中部十强来看,2004年平均规模为:人口88.2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35.7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382元,地方财政收入4.61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522元。与中部十强排名第十位的湖北省仙桃市比较,该市人口147.9万,2004年生产总值138.37亿元,比望城多57.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18亿元,比望城少2.24亿元。在全国总体排名中,仙桃市2003年居全国第86位,2005年下降至129位,被挤出“全国百强”外;望城县2003年处全国第213位,2005年上升到第170位。与中部地区排名第八的浏阳市比较,我县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已经超越,地方财政收入已步步逼近。由此可以看出,望城的增长速度、追赶力度十分强劲。我们目前虽然排名还处于中部地区第19位,但差距并不大,且后发优势十分明显,后来居上的气势十分旺盛。所以我们认为,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是比较科学合理的,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总之,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既大有希望,也富有挑战,是新的攻坚、新的攀登。我们坚信,有五年奋斗培育出的创新思维,有五年奋斗凝结成的拼搏精神,有五年奋斗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望城完全能够在新的起点再来一次大的飞跃,顺利实现“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的阶段性目标。

三、突出战略重点,努力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做好2006年各项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十分重要。

明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实施“融城强县”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发展方针,进一步突出“一点两线、三大板块”建设重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突出项目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为“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各项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奋力冲刺10亿元台阶。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快推进项目引进开发,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县域竞争力取决于产业竞争力。一个地方产业竞争能力和整体优势,取决于主导产业及其结构竞争力;而产业结构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一批重大项目强有力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为此,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引进大项目,促进大开发,推动大发展,实现大跨越,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要着力项目引进。实践证明,大项目就是大财源,一个大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一批大项目就是一个经济增长极。各园区要根据各自功能定位,按照“超前性、集聚性、配套性”的原则,把握当前产业转移中“大企业带着小企业走,大资本带着小资本流”的规律,在项目引进规模上突出资本实力、融资能力,在项目引进结构上突出创新能力、技术含量,在项目引进层次上突出产业带动力、经济贡献率,全力以赴地抓好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新突破。食品基地要力争引进各类项目20个以上,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个。含浦科教产业园要力争引进项目5个以上,资金6亿元以上,掀起园区开发建设新高潮。同时,积极推介坪塘中小企业创业园、白箬机械铸造走廊等乡镇工业园区的经验,引导各乡镇工业集中区适度发展、集约发展、规模发展,全力打造极具活力的乡镇特色工业创业基地,带动地区产业发展。

二是要着力项目培育。要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长沙电厂、蓄能电站、晟通科技、和记黄埔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步伐,培育县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的增长点。从明年起,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食品加工、能源化工、出版印刷、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体系,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基本建成以百里水产走廊为纽带,以休闲观光为特色,以服务城市、致富农民为目标,面向长株潭消费群体的都市型农业体系,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基本建成以精品楼盘为重点,环绕省会的高尚生活居住区、以湘江沿线人文风光景点为支撑,对接长株潭板块的旅游休闲新景区、以交通干道为依托,辐射全省的现代物流中转区,形成与城乡一体化互相配套,房地产、旅游业、物流业等竞相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水平。同时,要坚持内外并重,鼓励扶持富有望城地域特色的民间小商品生产,使小商品变成大产业,开辟农民增收和就业新渠道;重点开发陶瓷、粉丝、麻石、水泥等传统产业,大力培植内源型经济。

三是要着力项目服务。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优化发展环境。要围绕缩短项目开发周期、降低商务成本,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行政行为,建立“服务高速公路”,实行全程代办服务,为项目引进落户开辟“绿色通道”。要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促使其尽快开工、投产,千方百计提高“开工率、投产率、达产率”。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搞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长效机制,打破所有制、身份、部门等界限,积极帮助企业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同时,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精心编制产业发展目录,认真搞好项目策划包装,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省市重点工程笼子,获得资金、用地和政策支持。

2、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建设和谐新望城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全面部署、典型推动”的原则,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立新机制、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尚”为主要内容,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逐步实现农村道路与城市交通接轨,农业产业与城市市场接轨,村镇管理与城市社区接轨,农民生活与城市居民接轨,农村面貌、生产方式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形成城乡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当前,要以村、镇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环节。

一是要高起点规划。规划是资源,规划是效益。要在长沙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认真编制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配合铜官窑开发,加快编制河东区域性发展规划;各重点镇和中心镇要按照总体规划和区域性规划要求,编制和完善镇域规划,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要充分利用规划,合理布局交通、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改善村镇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土地利用详规,合理开发保护节约耕地,提高土地效益,在规划上做到近期与长远、传统与现代、总体设计与单体特色、商业特点与建筑风格相结合,提高生活品位。要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按照规划办事,做到无规划不审批、无控规不开发、无详规不建设,确保规划全覆盖,一张蓝图管到底。

二是要高标准建设。突出县城建设,加快城东新区开发,启动建设滨河风光带,改造完善老城区道路,有序改造背街小巷,尽快开通长沙至望城公交线路,把县城建设和园区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大幅扩张县城功能。力争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以上。同时,稳步推进重点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明年,要启动铜官、靖港这两个千年古镇的保护性开发,坪塘、星城、丁字、雷锋等重点镇建设要有新的起色;同时,每个乡镇都要集中精力建设一个小康村示范点,以点带面,不断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以县城为龙头,以建制镇为支撑,以中心集镇为节点,覆盖全县,梯次推进的城镇体系。

三是要高效能管理。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学会管理城镇,领导城市。要把城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今后,要把城镇管理水平作为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检验标尺加以考量。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契机,着力深化城镇管理社会化改革,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和规范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提高城镇居民文明素质,优化、美化、净化城镇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积极完善和落实配套政策,尽快解决好制约农民进城的土地、户籍、社会保障和教育医疗等问题,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真正“愿进来”;要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取消一切于法无据的收费,让农民真正“进得来”;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帮助农民解决好进城以后的谋生问题,让农民真正“留得住”,充分调动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新望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望城,必须突出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拓宽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逐步解决“就业难”问题。目前,我县有2万多失地农民,有近5000名下岗失业工人,“就业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把解决“就业难”问题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城乡就业机制,使劳动者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06年,要力争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0人以上。同时要认真研究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安置新途径、新方法,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有着落,就业有门路。

二是要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就医难”问题。要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卫生投入力度,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提高乡村卫生服务能力,逐步解决“就医难”的问题。

三是要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发展,逐步解决“就学难”问题。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从明年秋季开始,通过两年努力,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接受义务教育;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集约资源,方便就学”的原则,搞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基本解决“就学难”的问题。

此外,要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事业和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警民、军民共建活动,夯实基层网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打造平安望城。落实计生优扶保障措施,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发挥科技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实行同步规划、统筹安排,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加强党的建设,为快速高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开创望城“十一五”发展新局面,根本在人,关键在各级党组织。要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要突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要牢牢把握制度建设这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轨道。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制度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健全民主决策制度。正确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不断完善人大、政协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在决策制定和决策执行方面的参与、协商、监督作用;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专家咨询制度、执行决策的论证制度和责任制度,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制度。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要以《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化,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望城经济社会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做好明年县乡党委换届工作,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同时,加大不胜任、不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力度,逐步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等制度体系,激发广大干部的生机和活力。三是要进一步严格落实廉政制度。律己方能服人,廉洁方能聚人。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不断完善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以招投标市场、建筑工程、土地出让和国有资产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努力促进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2、要突出体制创新。体制是制度在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要以体制创新来聚集生产要素,激发创业热情,释放创业活力。就望城而言,关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突破。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该管的要坚决管好,不该管的要坚决放手,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在管理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调控功能。二是要在简政放权上取得突破。要推进县乡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乡镇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按照“能放尽放、责权统一”的原则,放权于乡镇,让利于基层,扩大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赋予乡镇更大的经济发展调控能力,做大乡镇经济总量和财政盘子,打造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强乡强镇。三是要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要强化经营望城的理念,创新投融资模式,规范管理政府主导的各类投融资主体,巩固增强城建投、水建投的投融资功能,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进一步密切银政、银企关系,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同时,要加快教育、科技、卫生、广电、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改革步伐,合理配置资源,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改革创新的活力竞相迸放。

3、要突出作风整治。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形象。从一定意义上说,党在望城的形象是由望城每一个党员来树立和维护的。因此,我们要以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党的形象工程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着力解决我县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严格自律。今天,将要传达市委通报的三起典型违纪案件,我们一定要以此为戒,吸取教训。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旗帜鲜明地喊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切实增强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纪法规,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个人心态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问心无愧中追求进步,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在打开局面中展示能力,在扶贫帮困中享受快乐,用品行、靠正道、凭才干赢得组织的信赖、群众的支持、社会的认可。二是要求真务实。要组织党员干部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到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公务员考核三位一体的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惩兑现,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严格的考核推动工作的落实。三是要团结干事。团结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领导能力,更是望城新一轮快速高效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很多具体工作、项目工程都需要多部门、多层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如期如质完成。所以不仅是班子内部要团结协调,部门之间也要配合协作,广大干群更要齐心协力。特别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模范带头,身体力行,真正把团结作为一种品质来锻造,作为一种人格来完善,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干事的好班子,带出一支团结干事的好队伍,形成一种团结干事的好氛围。

领导县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系列会议精神,审议县委会工作报告和县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实施意见,分析形势,把握方向,研究任务,部署全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县上下围绕四个争当,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四个转换,为谱写美丽金乡新 篇章而努力奋斗。会前,《县委会20xx 年工作报告》和《县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已书面印发给大家,请各位委员认真讨论,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同志们,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们又站到了新一年的起跑线上。回首过去一年,面对资源要素趋紧、宏观经济下行等种种挑战,全县上下始终保持“四个争当”的战略定力,在问题导向中坚持实干至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并进,各项工作均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保持了向好发展的态势。尽管遇到的困难很多,但始终如一埋头实干的步子没慢,不仅较好地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更将美丽金乡建设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74 亿元,同比增长10% ;一般预算收入11.6 亿元,增长15.7%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2.5 亿元,增长16% ,主 要经济指标、民生指标、群众满意度继续位居全市前列。二是巩固了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级千亿产业园区框架全面拉开,工业、商贸、文旅、信息、农业等板块更加明朗,引进内资 62 亿元, 新开工项目101 个,竣工38 个 ;城乡统筹联动步伐加快,城镇的空间布局、基础配套、宜居指数得到很大提升,生态水城的特色更为突出;城乡环卫、公交、污水处理一体化和镇村文化广场、治安视频监控全覆盖、回迁安置社区建设等系列民生工程陆续完成,城乡群众的生活同步改善。三是扩大了科学发展的影响。先后创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12 个国字号称号,被授予山东省长寿之乡、双拥模范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等5 个省级荣誉,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市首家县级三级医院评审,省市领导密集来金调研,大型企业接连考察,重要媒体集中采风,金乡的发展被各界更为熟知、肯定和推介。不平凡之年,取得不平凡成绩,这得益于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的咬牙坚持、积极作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向党、向群众交出了优秀成绩单;这得益于全县广大群众的加油支持、真心贡献,在全县赶超发展实践中体现出了极高的归属感、认同感。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各级党员干部没黑没白的辛勤付出,向全县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支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20xx 年,我们一路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新的一年,中央转型要求更为严厉、经济下行压力依然未减、发展要素供给愈发紧张,注定又是极不容易的一年。全县各级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一个更为美丽和谐的金乡呈现在全县群众面前。下面,根据县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厘清辨明新常态,持续开创金乡发展新优势

当前,宏观形势最重大、最深刻的变化,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最为直观的是,经济继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之后,步入中高速增长;最为深刻的是,经济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优化升级;最为根本的是,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既是一次发展环境的大调整,更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大变革,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常态,我们要清醒认识、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科学应对。当务之急,就是要消除模糊认识,打开思想困局,凝聚发展共识,再创金乡发展新优势。

一是新常态基于诸多问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对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之后的战略性思考和抉择。我国经济经过30 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高居世界第二,但积累的矛盾和风险也在逐步凸显,产品质量低端、生态破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贫富差距拉大,制造业的去低端产能化、金融的去杠杆化、房地产的去泡沫化、环境的去污染化等等,都迫在眉睫。说到底,是对过去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角度的再调整。调整就要有阵痛期,就要有换挡期,就要牺牲速度,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反观金乡,可以说我们原有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近几年我们经过努力,新上了一批产业项目,这些新上项目都是经过严格审批的,都是符合产业导向的,几乎没有转型调整的负担。但相比全国30 多年的高速发展,金乡的高速才刚刚开始,变化只能说是初见成效,我们的原始积累还远远没有完成。各级要清醒看到,新常态下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精准发力、发展升级,加快发展的“硬道理”始终没有变。对金乡这样一个欠发达县来说,追求有质量的速度,追求创新赶超争先进位,始终是我们的大目标,始终是群众的热切期盼。

二是新常态面临严峻挑战 。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型、增长动力的深层转换和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正在催生着新一轮竞争升级,市场洗牌加速、企业分化加快、县域竞争加剧,新的挑战已经直接而现实地摆在面前。区域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抓得准,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不得要领,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应该说,过去的六年是金乡发展史上任务最重的六年,也是发展全面加速的六年。但冷静分析,对照长期滞后所累积的差距,我们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大体量、高质量,本土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外来企业大部分处在建设期。如果没有一批强有力的产业集群来作支撑,新常态下追求新作为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强化大抓工业的力度,如果稍有犹豫,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我们一定要见微知著、顺势而为,努力在做强新型工业,在培育新动力源上,落地更多项目,力争走在前列。

三是新常态孕育赶超机遇 。变局面前,消极研判只会自乱阵脚,主动把握就能危中觅机。新常态普遍的调速换挡,恰恰为后发地区加快追赶创造了最佳时机;新常态带来的企业兼并、重组、联合大潮,为我们做强做大企业增添了信心;新常态大量涌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更为我们做优做特产业带来了利好。应该讲,在拼载体、拼环境、拼服务、拼后劲的今天,我们已经积累了优势,做好了准备。比如 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依靠城镇化的红利建设园区,靠园区拉开了“四主两新”的工业格局。这种载体和格局,是产业发展的最大优势,只要我们 把力量充分集聚到突破产业、突破工业上来,创建国家级 千亿大园区绝不是梦想。今后一个时期,园区支撑发展、工业引领发展将成为金乡的一个新常态。比如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生态水系,形象已经彰显,特色已经确立,保持好这种基础优势、打响用好这张名片,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再比如民生事业, 县域骨干路网、回迁社区、学校布点、水厂污水处理厂等 大的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只要 我们精准发力局部提升,完全可以在更高层次上惠及群众,金乡也 一定能迎来新一轮大发展、大提升。

四是新常态呼唤新的作为 。新常态不是放任经济减速,而是强调“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新常态并不意味着可以少作为、不作为,而是强调新作为、多作为、作好为;新常态下墨守成规没有出路,创新驱动已成大势。这些年来,正是靠我们务实重干、锐意创新,金乡的发展才突破一个个难关,汇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洪流。在新常态下,虽然宏观环境要求从严、要素从紧,但我们没有理由退缩不前,没有理由“为官不为”,必须始终保持永争一流的雄心壮志,保持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的强劲态势,保持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同时,在新常态下,面临的新问题将越来越多,我们不能局限于已有的发展套路、工作模式、措施办法,要时刻保持改革的思维、市场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和法治的思维,让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脚踏实地、务实重干,成为金乡干部始终如一的习惯和自觉,推进金乡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新平台迈进。

同志们,认清全国的新常态,吃透金乡的新机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乡发展的大逻辑。面对新常态,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战略决策上来,强化机遇意识,抓牢主攻重点,突出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核心,浓化大抓工业重抓工业氛围,努力实现金乡新一轮的创新赶超。

二、围绕四个争当加快四个转换,奋力实现金乡发展新突破

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的各项工作,对于加速建设美丽金乡进程,意义重大。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四个争当”目标,坚持创新、绿色、和谐“三大取向”,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县,全面从严治党,加快经济发展向工业主导、城镇建设向精品宜居、现代农业向高效精深、民生事业向均衡普惠“四个转换”,以工业崛起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支撑美丽金乡建设新突破 。根据这一要求,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 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 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 、12% 以上,实际工作目标要按照争先进位要求, 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各项民生指标位居县市区前列。

同志们,“四个争当”和“四个转换”本质息息相通,内涵一脉相承。“四个争当”是推进后发崛起、建设美丽金乡的总目标,“四个转换”是工作方法的优化、发展路径的提升。我们务必将两者有机统一,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金乡特色的创新、绿色、和谐发展之路。

(一)突出主攻工业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向工业主导转换 。 工业是区域发展的脊梁,也是今后几年金乡赶超的“第一方略”。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建园区、强产业,后发优势已经显现。预计今年三大工业园区销售收入可实现140 亿元,增长29.5% ,明年可突破240 亿元,20xx 年、 年可望达到465 亿元、850 亿元,加之其他板块支撑,千亿级园区呼之欲出。新的一年,要强力开展“工业提质增效年”活动,重心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集中,要素向工业汇聚,加快园区战略提档升级, 推进工业由蓄势向显效转变 ,使之真正成为金乡加快发展的主力军。

要以更大气魄加速园区融合。 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在园区,要主攻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挥师园区,重兵压进,多点突破。 以路为网,加快园区空间连接融合。 完善已有道路基础配套,实施金沙路、山阳路、金嘉线、青年路南延北伸,完成北外环、金曼克大道、中华路等道路跨河贯通,开工县城至兴隆交通通道,高标准建成济徐高速连接线,争取启动105 国道、丰东线省道改线,抢先完成跨湖高速连接线、湖西铁路场站立项设计,让20xx年成为千亿级产业园区实质推进年、基础配套突破年。 错位发展,让产业板块更清晰。 实施园区规划统筹升级,明晰产业方向,严控低质无序竞争,让三大工业园区主导作用更突出,十大镇街园区配套作用更具体,让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区互补作用更合拍,持续优化梯度带动推进、错位同向发展的生产力格局。 打造高地,推进龙头带动升级。 围绕园区扩能提质显效,加大园区“去行政化”力度,强化三大工业园区的领跑作用 ,带 动商贸、旅游、信息产业升级。年内,化工园区实现利税2200 万元、食品园区3.5 亿元、经济开发区10 亿元,商贸物流区实现交易额209 亿元、信息产业交易额突破20 亿元,羊山景区营业收入1200 万元。

要以更强力度推进产业集聚。 实施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和“1351 ”企业培植工程,围绕 煤基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新材料 “四主两新” ,攻坚六大集群,致力六大突破。一是攻坚新型煤基化工产业群, 以黑猫炭黑、汇能化工、丹化醋酐等为龙头,加快发展终端产品,强化循环优势,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8 亿元;二是攻坚机电制造产业群,以鲁特、金曼克、金人电器、爱德华等企业为龙头,壮大行业协会,推进组团发展,力争实现销售收入45 亿元; 三是攻坚食品加工产业群, 做强大蒜辣椒精深加工、烘焙休闲、生物技术、畜禽加工等特色产业,打造中国“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力争销售收入144 亿元; 四是攻坚纺织服装产业群, 以如意产业园为龙头,以金马、金西、金北、金东、肖云等产业园为联动,快速扩张集群规模,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 五是攻坚新能源产业群, 以梅亿邦赛为龙头,规范行业管理,理顺产业链条,制定工艺标准,争取列入国家新能源汽车生产目录,创成省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6 亿元; 六是攻坚新材料产业群,以凯赛生物、石墨烯、鲁晨新材料等为龙头,规划建设绿色尼龙、石墨烯、芳纶1414 园中园,拓展下游终端产品,加速产业规模集聚,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4 亿元。同时,要 抓住济宁建设中国硅谷机遇,加快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 突破信息专业园的建设和招商工作,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年内培育和引进信息企业100 家, 倾力打造全省农产品电商强县。

要以更高要求落实招商任务。继续把招商作为核心抓手,打好观念转换、组织领导、特色产业、环境服务、体制机制“五张牌”,推进项目快引进、全民大创业、资金多争取。 要转变招商理念。 适应新常态,破除各种优惠承诺“依赖症”,靠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园区平台增加优势、吸引考察、合作投资,打造出一支懂经济、会谈判、善招商、能打拼的“招商劲旅”。 要突出招商导向。 紧扣新型工业,聚焦产业链条,突出精深高端,严格联评预审,推进三化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压实招商责任。 继续实施驻点招商、外出招商,将领导精力、优势兵力全部推向招商一线,全年组织集中签约4 次以上,确保 全年争取资金17 亿元, 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30 个,其中 5 亿元以上项目 10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 5 个, 建成投产鲁晨新材料、汇能化工、宇同食品等26 个亿元以上项目。

要以更实举措解决企业发展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工业知识、研究工业问题、服务企业发展,必须作为经济工作的新常态。 要研究工业。 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楚全县工业基本思路,学习基本工业知识,熟知工业发展要素,掌握宏观政策走向,看得懂报表、找的准症结、开的好药方,争做工业型干部。 要服务企业。 借鉴包村联户经验,开展 “科级干部 · 规模企业联姻”活动,以“交朋友、引路子、出办法、树信心”为主题,了解企业生产,传达上级政策,帮助企业做好产品对接、产销对接、银企对接,当好企业发展的“110 ”。 要解决问题。 对全县规模企业拉出单子、排出顺序、逐一会诊,包保县级领导、联姻干部、相关部门要一线办公,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当场研究、快速拍板、限时解决,不图形式、只求效果。 要严格监管。 环保、安监和园区要切实负起监管责任,既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要抓好安全环保专项整治,促进规范经营,出现问题严肃问责。 要抓好队伍。 组织开展实地参观、学习培训等活动,引导企业家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新事物、新经验,强化企业家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合作的思想。

要以更浓氛围助推企业发展。企业最重要,企业家最光荣,务必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加大企业和企业家宣传推介力度,政务网站开辟“功勋企业”网页,电视台、报社加设“时代功勋”专栏,介绍创业发展历程,展示企业风采;组织开展 “十大功勋企业”“十大创业之星”评选,努力让创业者、投资者成为最受尊重的市民。要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抓住正反两方面典型,加大惩恶扬善力度,对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人和事,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各级一定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多服务、不干预,多帮忙、不添乱,为企业发展、工业升级、产业壮大保驾护航。

(二)突出彰显人文新境界,加快城镇建设向精品宜居转换。经过6 年多高强度攻坚,金乡城镇化跨过了拉框架、打基础阶段。提升功能、丰富内涵、形成精品,已成为当前趋势的必然、今后建设的新常态。

一是城市形象要更加丰满靓丽。以科学定位拓展发展空间。健康新城依托高河街道抓形象提升,金南新区依托王丕、金乡街道抓快速崛起,生态新城依托鱼山街道抓产业生态融合,金北新城依托胡集镇和化工园区抓产城一体发展,新老城区持续抓改造提升,形成东西拓展、南北呼应、发展共振的格局和态势。以大体量建筑扮靓城市形象。 年内建成红星美凯龙- 缗国未来城- 和谐小区,金河湾- 上河城- 银座商厦,诚信国际- 诚信苑- 红星国贸- 名流新天地“城市组团”;建成金龙湾文化休闲商务区、 金溪路美食特色街、水云台风情街“滨水街区”;打造黄金海岸、滨江豪庭、金河湾等“精品府邸”, 通过建一个组团、增一处精品、添一处景观,扮靓现代城市外在形象。 以精品化单体提升城市内涵。 大力实施“扩绿、添彩、塑型、增亮”工程,提升滨河一环清透度和二环配套率, 打造天兴大厦、奥体商务中心等地标建筑, 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中心、电力大厦、文科中心、济宁银行大厦等公益工程, 改造孙庄、莎岭等社区形象, 努力把城区打造成宜商宜居、周边向往的不夜城、消费城。

二是生态水系要更加秀美清透。加快水系节点打造。 启动太康湖、金马湖、金沙湖、王丕湖、中央商务岛等重点工程,加速 金水湖、金平湖综合开发,确保金山公园、金平湖二期、万福湖、长宁湖全部竣工,让山水与城市高度融为一体。舒展丰富休闲走廊。打通金马河与金鱼湖,启动建设东城区莱河东岸滨河路、金鱼湖至金司路莱河北岸滨河路,实施青年路南延至莱河工程;利用国家棚户区政策,启动金马河西段、中段两侧老供电局家属院、南店子等片区改造,让整个水系“活”起来、群众休闲圈“大”起来。做足水清树绿文章。实施金司路北段等新建道路绿化,推进社区、单位绿荫行动,完成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强“九湖五河”综合管理,搬迁河湖沿岸污染企业,新增城市绿地100 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8% 。

三是服务设施要更加完善便民。 围绕群众吃、穿、住、行、玩,展开“四化”便民设施工程。购物就近化。建成启用银座商厦、印象百货、缤纷五洲等大型购物商场,设置20 处连锁便民蔬菜超市,让群众购物更方便实惠。出行便利化。实施省级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项目,开通10 条镇村公交线路,设置50个城区公共自行车取存点,建设4 处停车场,让群众出行更便捷。生活保障化。改造棚户区1 万户,建成启用公租房,扩大与省水发公司合作,启用东城水厂,启动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生活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和东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2.4 亿元电网改造,引入竞争供热企业,新增供暖30 万平方米,让群众生活更有保障。游玩多彩化。 统筹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体运作金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成6 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启动光善寺景区一期、 真武庙景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诚信主题文化标志城,实质推进金平湖、万福湖 3A 级景区创建,羊山景区积极向创建5 A 级景区迈进,打造具有金乡特色的文旅品牌。

四是城镇管理要更加精细到位。以“创城”为抓手,聚焦城镇驻地,突出问题导向,精细作业、精细服务、精细管理,打造更加优美的城镇环境。 全面深化城区精细管理。 启动建设智慧城市,提升数字城管水平, 加大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保洁力度,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渣土清运、扬尘污染等城管热点。加强设施养护管理,细化片区、路段、内容,落实养护责任、督查责任,实现养护管理无缝隙、全覆盖、无死角,打造市政精品工程。重拳整治镇街驻地环境。 坚持运行市场化、作业精细化、管理网格化、考核标准化,政府花钱买服务,推进各领域改革和提升,增人员、添设备、全覆盖,彻底整治脏、乱、差,同步推动工作向基层、村庄和盲点死角延伸,不断提升镇街驻地环境质量和对外形象。持续开展城乡专项整治活动。 健全联合执法体系,实施最严厉的执法手段,对偷排偷放、建筑扬尘、秸秆焚烧、噪声扰民、乱闯红灯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不文明现象,重拳出击、公开曝光,切实增强群众“家园意识”。

(三)突出科技富农新支撑,加快现代农业向高效精深转换。围绕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高效、精深方向,迅速展开设施农业扩张行动,持续巩固提升金乡农业优势地位。

一要促进结构调整园区化 。 主攻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突出培植优质大蒜、辣椒、食用菌、花卉苗木、特色养殖、特色果品六大产业,整合现有种植资源,开展区域规划与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园区化布局。年内完成农高区核心区“五纵四横”路网和5000 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发展万亩设施金针菇、 有机葡萄、城北苗木、马庙循环养殖等基地,打造沿金司路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特色果蔬采摘园。各镇街 要在产业规模、科技水平、生产效益上狠下功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实现土地流转托管服务12 万亩,建成一批示范基地,争取创成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绿化模范县。

二要深化现代农业产业化 。 坚持园区产业与高效种养业、现代物流业、生态旅游观光业有机结合,加快园区与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对接,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发挥企业在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重点突破大蒜、辣椒、食用菌、畜牧等深加工,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年内完成 300 亩光伏大棚建设,引进环宇食品等一批涉农企业,力争新增投资过500 万元的涉农企业项目15 个,确保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 家。

三要推进主导产业品牌化 。 在做大做强大蒜、辣椒品牌的同时,围绕胡集白梨瓜、鸡黍山药、马庙金谷、卜集“二伏秋”桃、鱼山奶梨、王丕蔬菜等产业,坚持一手抓商标注册,一手抓宣传推介,通过建立网络宣传平台、举办推介会、展览会、发布会等方式,强化宣传推介,努力打造成省市知名品牌,年内创建成为“ 中国金针菇之乡” 。

四要加快市场与产业良性互动 。 围绕园区产业抓市场发展规划,加快如意农工科贸体系建设,启用凯盛农产品国际物流园,规范提升大蒜市场、辣椒市场,打造蔬菜交易信息平台,努力探索传统产业、有形市场、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交易模式。同时,启动实施大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扩大种植、养殖等涉农保险覆盖面,最大限度维护种养殖户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突出群众满意新追求,加快民生事业向均衡普惠转换。 要把民生作为头等大事,紧抓15 条工作线,常态化开展“创满”活动,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保稳定、促和谐,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顺心、安心。

一要守住民生底线 。 牢固树立社会保障底线意识,突出应保尽保、扩面提标,不断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将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0 元,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60 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救助提高到35 万元,并建立大病限时报结制度,为各类弱势群体提供有效援助、及时援助。要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增长,干部职工工资连年增加,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拉齐与市级的收入水平。总之,财政再难也要保民生,各级尤其是民政、人社、教育、卫生、财政部门,一定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民生政策,县纪委监察局要建立民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常态化追责问责。

二要倾注民生事业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紧扣热点难点 ,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新布点校区建设,探索职业中专等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城乡师资双向交流,重拳整治师德行风,年内启用二中二期、新金一、金北新城学校、湖西中学、 金东小学和第二实验小学,实施 实验中学新城校区建设和特殊学校搬迁, 切实缓解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打造平民化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加快东城医院、 北城医院等工程建设,启用计生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扩展“先看病后付费”范围,深化“ 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 活动,扩大社区门诊和村级卫生所覆盖面,让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严格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强化源头治理,严厉打假治劣,常态化开展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群众吃得安全、用得放心。

三要建好宜居家园 。着眼群众住的舒心,更大力度加快回迁安置社区建设,确保金水苑、文化苑、金济花园等7 个城市社区,胡集黄堆、羊山欢德营、鱼山社区等5 个农村社区建成启用,再让6200 余户群众入住新社区。 建立物业联动执法机制和强制退出机制,落实职能部门责任追究机制,高标准抓好社区物业管理、基础配套完善和绿化美化,持续改善城区供暖供气、农村供电等设施, 重点解决农村自来水供水不畅和水质不高问题, 让社区更宜居,群众更称心。突出农村垃圾收集和清运环节,进一步增加村级保洁员,积极引导群众参与,确保日产日清,高质量运作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同时,启动村村净、街街亮、户户通、处处绿、家家美“五个全覆盖”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在农村供暖上先行先试,高标准打造20 个美丽乡村,让群众身边的灯亮起来、路畅起来、环境美起来,让百姓的笑脸更加灿烂。

四要满足精神需求 。深化提升“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四德工程”建设。以“政府重视支持、部门倾力帮扶、群众踊跃参与”为导向,实行民办公助,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发展剧团等民间艺术团体。以品牌打造为抓手,丰富广场舞、秧歌舞、庄户剧团等汇演活动,引导书协、画协、作协等协会办好书画长廊、文化街区和精品展览。以文化阵地为载体,提升县图书馆、文化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服务水平,扩大镇村文化广场、城区节点广场、农家书屋覆盖面,建成并免费开放四平调文化展览馆和非遗数字化体验厅。同时,更加注重舆论引导,丰富广播、电视、报纸内涵,推广先进典型,宣传凡人善举,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使金乡正声音更响、正能量更足。

三、改革创新依法治县,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科学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央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体两翼,也是推动金乡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两大保证。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年”、“法治建设年”为契机,争取先行、赢得先机。

一要全面创新增动力 。 创新一直是金乡近年来发展的主动力,靠理念创新,标准境界连年提升;靠机制创新,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靠举措创新,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靠环境创新,让园区加速成长、企业不断变强;靠氛围创新,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包容和参与。在新常态下推进金乡发展,更要把全面创新作为最强引擎,一如既往坚持、始终如一深化。要围绕经济发展向工业主导转换创新。加快园区管委会“去行政化”步伐,突出服务与支持功能,让市场决定该干什么;强化园区、企业挂大靠强,争创落户更多国字号、省字号研发、生产、中试基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确保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 家、高新技术企业2 家;坚持用市场的办法破解资金瓶颈,确保全年新增贷款不低于15 亿元,争取再有2-3 家企业实现上市;完善土地供给渠道,深化挂钩置换,实施腾笼换鸟,最大限度保障发展需求。要围绕城镇建设向精品宜居转换创新。新常态下,要打破惯性思维、扭转定势观念,加大上级新型城镇化导向的关注和研究,捕捉棚户区改造等系列新政策,找准结合点,抢先争取落地金乡。深化市场化融资渠道,持续探索PPP 等城市经营建设新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市场化步伐,形成“政策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政府资本联姻”的新运作模式。要围绕现代农业向高效精深转换创新 。 强化主动作为、问题导向意识,抢抓上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策资金密集出台机遇,向上看、找政策、抓对接,实现顺势借力、助推发展。牢固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提升农业,注重引进最先进科技成果,推动种植设施化、规模化、观光休闲化,销售国际化、电商化、品牌化,加工多样化、精深化、保健化。要围绕民生事业向均衡普惠转换创新。突出提升标准,对标先进,能上的民生项目克服困难也要上,能提的民生标准想尽办法也要提,群众有反映我们就要有回应。强化县域一体理念,重点补齐基层农村差距和短板,无论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公交一体化,还是教育均衡化、供水供气同质化等,都要进一步提标扩面,让农村群众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二要攻坚改革激活力 。20xx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市要求,超前谋划,狠抓落实。要编制好全县“十三五”规划,着眼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创成国家级千亿园区,建成国家文明城市、国家级生态县,努力形成一个高质量的规划。要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行政职能;承接好下放的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压减原有审批事项;坚持问题导向,形成倒逼机制,最大限度满足群众、企业和基层需求。积极推进供销社改革,组建供销集团总公司,构筑供销社、村“两委”、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努力打造服务“三农”新平台;加快推进信用社改组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金融机构2 家,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惠及全县群众。

三要依法治县促和谐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各部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工作,坚决做到“法律红线不触碰、法律底线不逾越”,自觉规范用权、规范干事,既要干成事,又要不出事。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职,开展经济社会各领域视察和调研,助力县委科学执政、确保政府依法行政。支持统战、人武、群团、老干部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凝聚各方力量干事创业。要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制度,严格预算管理,规范招投标程序,让政府工作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前行。要重抓执法执纪,相关部门和干部要始终把公正执纪、严格执纪和文明办案,贯穿到每个领域、每个环节,让群众在每一次执法行为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网格化管理运行机制,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恶意逃避债务等违法犯罪行为,深入推进“平安金乡”建设。要着力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全方位加强法制宣传,认真解决群众合法诉求,把金乡打造成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引领区和平安法治建设示范区。总之,全县各级都要强化法治思维,自觉学法、敬法、守法、用法,全面推进法治金乡、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四、全面从严治党, 为建设美丽金乡提供坚强保障

党的建设关系全局,关乎根本。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党委党组书记,都要切实肩负起管党治党重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县委决定,将今年定为“服务型党组织提升年”,着力强化各级党委从严治党、从实抓党建,强化各级书记带头重视党建,亲历亲为抓党建,强化全体党员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

一是抓政治纪律要“严” 。要增强纪律观念。始终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上打折扣、搞变通。要加强纪律约束。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决不允许编造和传播政治谣言。要强化从严执纪。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真正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群众。严守党的纪律,领导干部要带头,县委要做表率,作为第一责任人,我郑重承诺:坚持从我做起,坚守党纪国法不逾越、执行党的纪律无折扣,确保党的政治纪律和上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二是抓反腐倡廉要“硬” 。以高度政治自觉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着力打造金乡的廉洁自律“新常态”。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始终做政治上的清醒人、明白人和廉政的带头人,不能有惯性思维,不能认为“小事没事”,严格遵守决策程序和财经纪律,严禁插手微观经济和亲属朋友的经商活动。要真正把“两个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严格落实“一岗三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管住自己、管好基层。纪检监察机关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坚持“一案双查”,切实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重典治乱、刮骨疗毒,绝不姑息迁就、绝不心慈手软,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三是抓基层组织要“强” 。要纵深化实施“强基工程”,新党校年内要投入使用,新当选的村两委成员近期要轮训一遍,每个镇街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县内学习交流,着力打造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要强化党员干部管理,夯实镇街党委管党责任,党委书记负第一责任,分管书记负直接责任,坚决杜绝村级干部不服管、乱伸手行为;组织纪检部门要建立村级两委成员约谈制度,对我行我素的,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加速党建创新步伐,确保年内基层党建全程记实平台全覆盖,努力探索出在全省全市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党建创新模式。要推进党组织工作全覆盖,确保具备条件的非公和社会组织100% 建立党组织。要狠抓基层党建保障落实,改造提升13 个镇街党群服务大厅和村级场所 ,提高工作经费和干部报酬水平,调动和保障好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要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激活村级集体资产,两年内消灭220个集体收入“空壳”村。

四是抓干部作风要“狠” 。干部作风事关党的形象,事关改革发展大局,必须态度鲜明、严抓重管。要狠抓整改落实。持续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紧而又紧地抓好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没有下不为例,违者一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金乡红色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向陈新宁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干事创业。要树立鲜明导向。旗帜鲜明地支持干事者,让默默奉献、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者得到重用,让更多的一线干部、项目干部脱颖而出、早日成长。

五是抓工作推进要“实” 。抓落实,就是要站高一步想问题、下沉一级抓具体,主动担当负责任,一线了解情况,一线解决问题,一线化解矛盾,决不让问题和矛盾在自己手上“过夜”。就是要勇敢担当抓推进、一丝不苟抓执行,凡是县委定下来的事,就要按照分工执行到位;凡是看准了的事,就要敢于拍板推进到位。就是要善于突出重点,精于统筹协调,以“工业提质增效年”、“创新驱动年”、“法治建设年”和“服务型党组织提升年”为统领,全面落实经济社会发展“双百工程”,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让金乡的各项事业永添动力、不竭向前!

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篇4

全面提高湘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陈 润 儿

(2005年11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讨论研究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是指导我们今后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八届十次全会上,正午书记、伯华省长分别作了讲话,传达了五中全会精神,总结了全省“十五”期间的成绩,分析了面临的发展形势,提出了未来五年的要求。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认清形势,把握全局,精心谋划,科学制定湘潭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努力把湘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在,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即将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进取、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大部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围绕打造“三个中心”,努力加快“三化”进程,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发展速度加快。预计“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可达388亿元,比2000年增长74.3%,年均增长11.8%,比“九五”快3.7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可达1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16%左右,比“九五”快9.3个百分点,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可达36亿元,其中地方收入可达24亿元,比2000年增长166.78%,年均增长21.78%,比“九五”快17.7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4.67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可达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27.1%,年均增长34%,比“九五”快27.8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

经济实力增强。预计“十五”期末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比重可由2000年的5%提高到6.0%,总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8位。规模工业的比重可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32%,总量 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3%提高到2004年的3.35 %,总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4位。对外贸易的比重可由2000年的5.57%提高到15%。企业利润的比重可由2000年的2.33%提高到6.34%。人均地区生产产值、人均规模工业产值、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均可跃居全省第二位。

社会事业进步。“十五”时期是全市社会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时期。科技不断进步。五年共有87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居全省前列。预计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达到145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教育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每万人普高在校学生位居全省第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在校学生超过十万人。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结构逐步优化,规模迅速扩大。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提高了防御突发性流行病的能力。文化设施不断改善,群众文化日益活跃。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网络传输、节目制作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不断刷新。计划生育继续保持全省先进称号。

生活水平提高。预计“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接近10000元和超过4000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60%左右和50%以上。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预计今年全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120亿元左右,五年年均增长11.6%。居民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信息、通讯、住宅、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劳动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通过实施“城区五万人就业工程”,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数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并先后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

城乡面貌改善。按照拓宽框架、完善功能、美化空间、打造中心、提高品位的要求,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十五”期间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2.7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4倍。兴修了北二环、吉安路、丝绸路、书院路等12条道路,改造了建设路、芙蓉路、韶山路等13条道路,拉开了城市框架。城区面积由2000年的45平方公里增加到72平方公里。广电中心、湘潭大剧院、群众艺术馆、白石纪念馆、东方红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交通、环保、电力、通讯、供水、燃气等一批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城市功能。白石、雨湖、和平等公园的建设和改造,锦源、芙蓉等广场的建设和完善,美化了城市环境。通过开展“一化三清”、创建文明城市,强化了城市管理,城市品位得到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随着公路、电网、水利、通讯、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条件的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十五”期间的五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班子的工作基础,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总结“十五”以来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以下六条基本经验:

1.全面把握宏观形势,抢抓发展机遇。能否正确把握形势,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它既考验一个班子的领导能力,又影响一个地方的健康发展。“十五”初期,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基本结束,全球经济逐步回升,市场开放日趋扩大,我们适时提出了以大开放促大投入、以大投入促大发展的工作思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吸纳外来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产业建设。一批园区启动开发,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十五”期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亿元,年均增长25.3%。特别是后三年投资达到380亿元,带动了结构调整,增强了发展后劲。面对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我们调整思路,积极应对,坚持在调控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控,并着力化解和有效规避土地、资金、政策的制约,从而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局面。五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机遇既触手可及,又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就能赢得发展,失去机遇就会耽误发展。

2.始终突出经济建设,推动全面发展。经济建设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社会事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条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然而,发展是主题,经济是中心。因此,我们始终抓住发展不放,扭住中心不松,促进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五年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经济的迅速壮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产业结构的比重,由2000年的17:36:47调整到2005年的13.9:45.4:40.7。以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资本结构调整。非公经济的比重由2000年的40%提高到2005年的50%。以城镇经济的规模扩张带动就业结构的调整。五年中转移了47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以培育产业优势为目标,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休闲旅游业“三个中心”,积极推动产业集群。随着一批骨干企业的壮大和一批园区经济的发展,产业优势逐步显现。以实施项目建设为重点,重点抓了湘钢、湘电等一批企业的扩建,吉利、风光等一批企业的上马和湘机、江麓、江南、湘铝、湖铁等一批企业的改造。“十五”期间工业技改投入达170亿元,比“九五”增长2.9倍,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实施项目建设,促进了产业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综合实力,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3.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出活力,开放出效率。我们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切实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和市场壁垒。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市场大开放,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优化了资源配置,加快了发展速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近90%的市属中小国有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一大批国有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 活力。全力支持中央、省属国有大企业搞好“主辅剥离”,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农村税费、土地流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以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的农村服务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坚持以发展非公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招商引资,扩大社会投入。“十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36亿美元,为“九五”的1.7倍,年均增长38%;引进吸纳内资122亿元,为“九五”的3.3倍。

4.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提升农业的发展方向,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认真把握现代经济的本质特征,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辐射功能。通过产业升级和城市扩张,强化要素集聚功能,增强城市带动效应,从而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产加工业开辟了途径。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政府直接投入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中心城镇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个城乡协调、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5.积极营造和谐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和谐社会环境的基础,和谐社会环境是发展的保障,没有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没 有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针对改革过程中矛盾尖锐性和社会转型期矛盾多发性的特点,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前进中的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积极营造和谐环境。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障制度,并对城市居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积极引导教育群众,正确看待利益得失,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协调处理利益矛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方针,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为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司法保障。

6.大力推进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实践证明,一个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地方共图发展的水平。几年来,我们把推进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发展抓班子,建设班子促发展。始终突出领导能力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建设班子,不断增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工作全局的能力;大力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严格规范的约束机制,坚持凭实绩论德才,以德才选干部。积极营造共谋发展的氛围,以发展为大,以发展为责,鼓励创新,推崇创业,允许失误,宽容失败,从而形成了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局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十五”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深刻认识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五”时期取得的成就,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少,主要表现在:资源制约愈加明显。从整体形势看,主要表现为煤炭、电力、石油等能源供应偏紧。从我们湘潭的实际来看,由于工业结构偏重,企业能耗过高,不仅受到资源供应的制约,而且增加了市场价格的压力。就业压力仍然突出。“十一五”正是就业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全市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和再就业的劳动人口在5万人左右,农村将有近60万剩余劳力迫切需要转移就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双重压力。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无论是组织结构和产业结构,还是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处在重大调整阶段,任务十分艰巨。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都将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然而,未来五年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奋进,乘势而上。第一,有加快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国际市场全面开放,为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提供了机遇。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市场封闭体制已被完全打破,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来加快湘潭的发展。同时,世界经济加速增长,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为我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特别是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第二,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为我们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实现协调发展提供了契机。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拓展了产品市场,扩大了有效需求。“十五”期间一批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极大地增强了发展后劲。第三,有加快发展的要求。这些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同沿海发达地区和全省发展大势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人民群众期望发展得更快一些。同时,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要求长株潭地区要快速发展。当前,周边城市正是势头强劲,争先恐后,这既对我们是激励,又带来了压力。时代的要求、历史的责任,赋予了我们神圣的使命。我们必须发奋图强,实现湘潭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十一五”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

——立足科学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转变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投资推动向创新推动、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变。——推进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促进科技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鼓励企业主动面向市场,产学研相结合开展技术创新,提高竞争能力。

——促进社会和谐。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更加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十一五”主要发展目标是:通过积极实施强工富市、开放带动、科教兴市战略,努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长株潭生态休闲中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到2010年突破7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7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和8%,到2010年分别达到15000元和6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湘潭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为全面建设和率先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三、切实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要求

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湘潭实际,切实抓住工作重点,认真解决突出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我们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农产加工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在鼓励原始创新的同时,更要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在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的基础上,以企业自主创新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关键技术环节加速技术进步,使更多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十一五”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2.积极推进调整结构,培育产业经济优势。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立足现有制造业优势,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手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产业优势。重点围绕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壮大机电、冶金、新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汽车制造、钢材压延加工、工程机械制造、矿山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从而构筑起湘潭制造业的产业经济优势。在“十一五”要培育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竞争能力强的大企业,重点是抓好湘钢600万吨钢的配套工程、湘潭电厂三期工程、吉利集团10万辆轿车生产、湘机混合动力大巴和城市轻轨车、江麓工程 机械等5个投资10亿元以上和江南汽车及零部件、湘潭锅炉、湘铝汽车铝合金轮毂、湖铁铬系铁合金产品深加工、韶峰干法水泥等5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重大投资项目,抓好海诺、江滨、一电、升汇、四维、瑞泰、雷地、线缆、电化、恒通等10个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以大企业和大项目为支撑,使工业形成年产值过1000亿元的生产能力。为了推进产业集群,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市里主要抓好德国工业园、九华经济区和新材料工业园的建设。坚持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贷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速打造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突出抓好鲜货、肉食、蔬菜、医药、石油、林产、汽车、钢材、槟榔、综合等10个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力争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以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建设“十大商业项目”,发展生活品连锁经营、医药品连锁经营、工业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要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业。精心做好“游”山“玩”水的文章,以韶山为龙头,尽快形成“三区一带”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力争“十一五”把湘潭建设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加工业。重点抓好湘乡、先锋、荷塘等工业园区和加工基地建设,重点扶助一批生猪、湘莲、稻米、蔬菜、竹木等加工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推进产业化经营。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城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基本建设重点项目投资300亿元以上。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十大工程”,即居民饮水、城市防洪、二环交通、沿江大道、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燃气工程、旧城改造、湘江五桥、昭山景区等10大重点工程。交通建设重点抓好“十大项目”,即韶山、长潭、潭衡、醴潭4条高速公路,全力争取建设易俗河-壶天、韶山-回龙桥、月山-中沙等3条市境公路,着力建设好铁牛埠、九华、易家湾等3个航运港区。电力建设重点抓好10座11万伏以上规模的变电站建设和城乡电网改造。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论证,防止盲目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教育发展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要适应经济社会对知识和人才的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继续巩固义务教育,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支持在潭高校推进学科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中等专业学校和企业职工大学整合资源,升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建立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科技工作协调机制,依法促进科技进步。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引导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品牌的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质量标准体系和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10家以上国家和省级技术中心。

3.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要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把握主动,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流动、人才价值实现的良好环境,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

(三)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魄力推进体制改革,努力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和市场壁垒。一是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实现行政行为由“经济管制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要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支持中央、省属企业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切实帮助企业做好主辅剥离和社会职能分离的工作。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三是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在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和健全对农民直补制度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失地农民保障制度、乡镇机构和财政体制改革。四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发展壮大各类投资主体,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银行、企业沟通合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民资、外资等非公经济,放手支持非公资本在各领域投资兴业,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抓住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要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十一五”期间年引资增幅保持在20%左右,累计利用外资达到16亿美元以上。要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关键环节来抓,主要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的大公司、大集团开展招商活动,力求在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招商上取得大突破。要在积极利用外资的同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 的诸多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是要切实关注民生。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市场导向,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二是要充分尊重民意。全面实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构筑民主化、多元化、制度化的科学决策机制。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要努力维护民利。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切实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艺术,丰富 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建设城乡一体的多功能有线电视网络。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高人口素质。“十一五”期间,要采取政府资金引导、多方筹资建设的办法,重点抓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档案馆的建设。四是要大力保障民安。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执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建“平安湘潭”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区域竞争实力

区域经济实力的竞争,不仅体现为企业、行业间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城市整体实力的竞争,体现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竞争。我们必须坚持走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提高区域竞争实力。

一是突出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经济辐射力。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我们要努力打造城市品牌,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湘潭城市发展要在抓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拓展河东新城空间,推进河西旧城改造,展开九华新 区和湘潭县城两翼,加速长株潭融城步伐,全面提升湘潭的区域影响力和幅射力。要按照拓宽框架、完善功能、美化空间、突出中心、提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方针,打造一个中心,贯通一条环线,构筑一道景观,凸现伟人故里、红色文化、滨江风光、现代城市的特色,努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二是加快城镇体系建设,扩大产业带动力。要按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城镇建设的规律,形成以市连镇、以城带乡的区域城镇体系。切实抓好市域次中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强化城市功能,承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城镇经济的发展。要按照规划建镇、产业立镇、特色兴镇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一批重点镇的建设。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投资向城镇集聚,引导产业向城镇集群,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三是推进现代农村建设,提高区域竞争力。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未来五年,要在十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即:实行科学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引导农村住宅适度集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卫生环境;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里程和标准,逐步实现通村公路全部硬化;继续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全面解决边远农村饮水困难,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和群众健康水平;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和普及沼气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贴; 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远程教育网络建设;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初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

四、不断提高领导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

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把湘潭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键在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为加快湘潭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好领导作用。

(一)要勇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振奋精神谋发展。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新的五年,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能不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对未来湘潭发展尤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分关键。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开创湘潭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一是在发展目标上起点要高、标准要高。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点一线”地区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在“十一五”时期必须实现高速高效发展,长株潭经济总量要占全省的40%以上,增长速度要高出全省两个百分点以上。这是一个新的目标,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我们要勇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大 胆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二是在发展思路上要有大手笔、大突破。这几年,我们城市中心区建设和园区经济之所以取得明显成绩,关键在于发展思路上有创新、有突破,敢于动大手笔。目前湘潭的经济总量还不大,竞争实力还不强,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发展,就必须有非常的气魄、非常的措施、非常的力度。三是在发展措施上要有新举措、新办法。面对全国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要敢于跟先进比,敢于跟强者拼,始终保持一种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精神状态,不断取得发展的重大突破。

(二)要敏于把握新的时代机遇,坚定不移抓经济。我们领导发展的能力是否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我们是否能够科学判断形势,是否能够敏于把握机遇。“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措施,同时,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特征的“新四化”进程将全面加速,我国经济将因此而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发展大势,抢抓时代机遇,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未来五年,我国在消费市场、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区域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将体现出诸多新亮点,蕴涵着诸多新商机,这些都是我们要敏于把握的大好机遇。比如,要敏于把握产业升级蕴涵的新机遇:我国经济将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走 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在这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家将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加大对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重点支持节能、节水、环保型企业和产品的发展。我市是冶金、化工、建材、电力企业较多的城市,应该抓住机遇,争取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更大的进展。总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敏于把握,精于谋划,以此来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要敢于面对新的形势变化,锐意进取求创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领导经济工作的机制、体制和方式也要相应转变。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精力主要放在抓项目、抓产业、抓服务上来,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产业为龙头、以服务为责任,努力构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干部创造业绩的新机制。一是要突出抓产业。培育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是湘潭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尤其是近些年狠抓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我市的产业经济优势正在逐渐显现。但是,抓产业培育的工作始终不能松懈。各级领导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努力实现重点产业的跨越发展。二是要突出抓项目。项目建设是领导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抓经济工作不抓项目,是口号经济、会议经济。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抓项目的力度,切实抓好项目开发、项目招商、项目启动和项目投产。要把 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项目招商的重要环节来抓,着力抓住大龙头,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三是要突出抓环境。湘潭的发展与国家的振兴是一致的,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就要把湘潭建设好、发展好。因此,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应尽的职责。优化发展环境,重点是要优化为企业和投资者服务的政务环境。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方式,大力推行承办代理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跟踪协调制和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一个窗口收费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四)要善于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团结拼搏干实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只有紧密团结、真抓实干,才能做到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盘棋、搞建设一股劲。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聚精会神抓建设、谋发展、求突破。首先要营造团结干事、真抓实干的氛围。就是要增强大局观念,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营造心齐气顺、团结融洽、奋发向上的氛围。其次是要健全团结干事、真抓实干的机制。重点是要继续推行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制,落实工作问责制,坚持以发展论成败,以实绩看干部。三是要提高团结干事、真抓实干的能力。要以强化素质、优化结构、增强团结、提高能力为重点,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素质高、结构优、作风正、能力强的战斗堡垒。各级领导干部要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坚决反对腐败和各种不正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上一篇:白龙学区中心学校2011年秋季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社区妇联全年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