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工艺流程和征管难点
(一)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1、资格认证制度。汽车维修行业根据经营项目、服务能力、规模大小,实行资格认证,共分三种资质:一类、二类、三类。其中一类企业包含有汽车大修、总成修理、汽车维护、汽车小修;二类企业包含有汽车一级、二级维护和汽车小修;三类企业为“专门从事个别专项修理和维护的企业和个体户”。
2、价格公示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必须公布统一式样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同时应公布主修车型的常用配件价格。工时单价、配件进销差价率由企业自定。并由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批准备案,维修价格一经确定,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随意变动。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超过公示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
3、机动车维修服务价格组成。维修结算价格=工时费(工时单价* 结算工时定额)+[材料进价 *(1+进销差率%)]+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
(1)工时费:按工时单价乘以结算工时定额进行计算。工时单价由经营者依据自身的资质、技术等级、维修及服务质量、市场需求等自行制定;工时定额按照省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的《**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执行。全省范围内的维修业户在计费时不应超过此工时定额的限度,但允许低于此定额核计费用。
(2)材料费:是指机动车维修过程中更换、修理零配件及使用耗材所发生的费用。零配件及材料价格按实际购入价格和合理的进销差价构成。进销差价率由经营者参照**省机动车行业组织定期公布的市场平均进销差率自行确定。
(3)外加工费:是指受本企业的技术条件限制,需要委托其他企业进行维修或加工零、配件所发生的费用,外加工费按实际发生的净额结算。
(4)施救服务费:凡应托修方要求为抛锚车、事故车提供的现场排障、施救、牵引服务的,承修方收取的服务费用。
4、完备结算制度。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时,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使用省运管局统一格式的《机动车维修结算清单》,严格按照公示的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结算,并分项结算修理费和材料费,同时向托修方出具机动车维修发票。
5、实行维修记录制度。维修企业应执行相关维修技术标准,进行修前检测诊断、确定故障、制定维修方案,填写由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规定的《机动车维修记录》。其中维修记录主要内容有:诊断、故障原因、维修项目、更换的配件、具体承修人及技术负责人等情况。
6、机动车维修合同制度。维修企业从事整车大修、总成大修、二级维护或预计维修费用在2000元以上的维修业务,以及事故车的修理,应使用省交通厅运管局推荐的《机动车维修合同》文本签订书面合同。在维修过程中,确需增加维修项目、扩大维修范围的,应征得托修人同意,签订补充合同。
7、档案保存制度。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对机动车进行二级维护、总成修理、整车修理的,应当将机动车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存入机动车维修档案。机动车维修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二)保险、维修作业流程
保险流程:出现交通事故--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向保险公司报案--出示保险单证--出示行驶证--出示驾驶证--填写出险报案表--详细填写出险经过--详细填写报案人、驾驶员和联系电话--检查车辆外观,拍照定损--(理赔员开具任务委托单确定维修项目及维修时间)--车主签字认可--车主将车辆交于维修站维修。
维修作业流程:车辆及来客进入—前台接车员迎接—试车初步判断—填车辆维修单,签定委托协议,初步估价定时(事故车,联系保险公司洽谈)--建立客户档案—打印派工单--生产调度—配件仓库领料—维修作业(发现新故障再和客户估价签补充协议)--修竣后质量检验—内外清洁—通知客户提车—办理结算手续—工作单存档—电话回访。
(三)征管难点
目前整个汽车修理行业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专业汽车修理厂;二是4S专卖店采取前店后厂经营方式,前店销售,后面维修、保养;从税收管理方式上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中小规模纳税人的数量占80%以上。
1、帐外经营行为在不少企业中或多或少的存在。
主要手法是售后维修费和配件销售不入账,如装潢费、加急费、服务费、返利、赠品和零配件销售等,存在未开具发票或未申报纳税的情况,这是汽车维修行业最难核实的偷税手段。
2、虚开、代开、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现象时有发生。一是有的客户在没有进行维修的情况要求汽修企业代开发票,并按发票一定比例支付给汽修企业扣点。二是由于小规模纳税人仍然使用手工发票,开具大头小尾发票的情况较为严重。
3、开具不符合规定的红字发票冲减销售。汽修企业每年都有较大数额的定向修车款收不上来,但汽车修完后已开具发票,也计提了销项税,因客户不给钱,于是用红字发票把所欠修车款的发票冲减掉,从而冲减了当期销售收入。
4、汽车改装、装潢、汽车修理、汽车美容等项目未分别核算,存在国税、地税发票混开现象。
二、相关评估指标参数
汽修行业主要指标 参 数 备 注
工时定额 《**市机动车维修行业工时定额(试行)》(2004版)
工时单价 12、14、16、18、20元等 各企业均不同,具体见企业《收费价目表》
材料进销差价率% 15%-25% 各企业均不同,具体见企业《收费价目表》(工时收入+配件收入-当期耗用配件进价)/当期耗用配件进价 >35% 配件加价15%-25% 工时价值20%-40%(备注:高档汽车有的在40%-70%之间)
4S店销售结构 汽车销售收入占90% 汽车维修收入占10%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工工资金额 8.33-11.11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零部件采购金额 1.35-1.70
三、行业评估模型及评估方法
1、销售结构评估法(仅适合4S店)
经调查了解到,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于维修收入,企业维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也相对稳定,一般为10%以上,高档车的这一比例更高,并随着经营期的延长而逐渐提高。企业维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评估期维修收入/销售收入总额
如果比例低于10%,可以进一步怀疑该企业纳税异常,有隐瞒维修收入的可能。
2、工资系数评估法
经调查发现,汽车修理企业在计算一线修理工应得工资时,均以其实际完成的修理工时为依据,由于修理工时与修理收入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因此修理工工资金额与应发生的修理费收入也有紧密的相关性。根据我们测算的结果(在对修理费收入取数时,提取的是包含零部件金额的毛收入,即修理总收入),修理工工资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总收入的相关系数为8.33至11.11,即修理企业每发生1万元工资,就应当发生8.33至11.11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修理工工资金额*修理工工资金额与修理费总收入的相关系数
3、配件采购金额系数评估法
由于汽车修理企业是根据修理现场的实际需要购进配件,所以零部件的采购金额与实际耗金额是基本相当的,又由于材料费金额与修理费总额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非逻辑相关性),所以零部件的采购金额与应发生的修理费总额也存在相关性。根据我们本次调研的结果,零部件采购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1.35至1.70,即企业每发生1万元零部件采购金额,就应当发生1.35至1.70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
评估期修理费总收入=评估期零部件采购金额*零部件采购金额与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
4、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推算评估法
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配件加价,一般为15%~25%左右;人工费(工时)一般为配件的20%~40%左右。维修及配件总的销售加价率下限为35%左右。如果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低于35%,可以推论有隐瞒维修销售收入的可能。评估公式:
评估期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评估期工时收入+评估期配件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
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期初配件库存余额+评估期期间配件购进金额-评估期期末配件库存余额;
如:某公司2005年维修实现收入3376万元,2004年底维修备件账面库存为658万元,2005年账面维修购进2649万元,年底账面库存为593万元。
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上年底维修备件库存+当年维修购进-当年底库存=658+2649-593=2714万元。
评估期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评估期工时收入+评估期配件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3376-2714)/2714=24.39%。
从行业情况看,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肯定大于35%。可见企业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明显偏低,存在偷税嫌疑。
5、应纳税款少缴推算法
假定企业账面配件实耗成本是真实的,根据维修收入与配件实耗成本的关系:维修收入=评估期实际耗用配件进价/(1-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按维修及配件销售加价率平均标准下限35%计算:
推算2005年维修收入=2714/(1-35%)=4175万元; 推算2005年少缴增值税=(4175-3376)×17%=135万元。
6、配件进销差价率推算评估法
维修结算价格=工时费(工时单价×结算工时定额)+[材料进价×(1+进销差率%)]+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
分析:在工时既定的条件下,配件材料加价=维修收入-配件材料进价-工时费-其他费用(外加工费+车辆牵引费+施救服务费)配件进销差率=配件材料加价/配件材料进价
如:接上例数据,该公司核定的配件进销差率为15%,通过调取该公司资料,维修的工时费用为1079万元,假定工时费用数据准确,可以计算该公司2005年配件加价为:汽车维修收入3376万元-实耗材料2714万元-维修工时费用1079万元=-417万元。配件利润率为-15.36%。
和企业核定进销差率比对,如果显然不合常理,可推论其有瞒报维修销售收入或赠送未计收入的可能。
7、维修清单、维修记录、发票比对评估法
维修清单:根据行业规定,汽修行业必须给客户出具维修清单,手工清单由**市汽车维修行业管理处统一监制,根据企业领购手册查找一定时期企业领购的有顺序编号的《**市机动车维修工时费结算清单》和《**市机动车维修材料费结算清单》并评估确认企业收入。对使用计算机打印结算清单,可调取计算机中一定时期的结算清单评估确认企业收入。
维修记录:根据行业规定,每个客户必须有一本《机动车维修记录》才能参加年审,《机动车维修记录》相当于汽车“病历”,由汽修企业发放并在每次维修时登记,内容有:诊断、修理记录;维护记录;小修记录。
评估时通过汽修企业《机动车维修记录领购手册》查找一定时期企业已发送的有顺序编号的《机动车维修记录》和企业维修发票、维修清单比对评估确认企业是否少做收入。
8、特殊车辆二级维护评估法
针对特殊车辆如出租车、大货车、大客车、面的等营运车辆,一年内必须上2-3次检测线,在检测之前必须到二类以上资质企业进行全面的二级维护,由汽修企业出具二级维护合格证明方能上检测线。由于二级维护费用较高,又不在保险范围内,车主往往不需要发票,汽修企业往往也不入帐。评估时可要求企业提供《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测质量考核手册》,通过《考核手册》评估企业是否有销售收入不入帐。
9、废弃物评估法
机动车维修产生的废弃物主要是已损坏的大型配件,如换下的总成、废弃的车驾、车壳等,企业一般按废铁出售并且不入账。评估时可根据机动车维修企业购入的上述大型配件出库记录结合实地查看方法,查找维修换下的已损坏大型配件,通过约谈等评估方法评估企业是否帐外隐瞒销售。
10、保本点销售额法(仅适合小规模汽修企业)
小规模汽修企业由于帐证不全,很难使用以上评估方法对其评估,可以选择保本点销售额法评估其收入。
保本销售额=各项经营费用合计÷(1-毛利率35%)
纳税人各项经营费用支出包括工资、房租、水电费、购进配件、缴纳税款和其他费用等。
**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增值税纳税评估案例
**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属私营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范围:维修上海大众汽车,税收征管属大丰市国税局第二分局管理,主要原材料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各种汽车配件,原材料和汽车维修收入适用税率为17%。
2007年8月,根据**市国税局的要求,开展对汽车维修行业部分企业的评估,从省局的监控决策系统中查询,发现**市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2006年增值税销售收入2972764.32,申报增值税42616.00,增值税税负1.43%,明显低于市局测算同行业税负5.27%-6.46%,于是该局将该户纳入增值税纳税评估对象。
首先,该局评估人员对该站的财务报表及纳税申报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企业2006年全年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462753.95元,折算成存货的申报抵扣金额为2722076元。
其次,评估人员根据汽车维修行业特点,测算零部件采购金额与应发生修理费收入的相关系数为1.60至1.67,即企业每发生1万元零部件采购金额,就应当发生1.6至1.67万元的修理费总收入。由此推算,理论上企业应申报收入为(2722076元-资产负债表期末库存470004.22)*1.60=2252070.77*1.60=3603313.23,与企业实际申报2006年增值税销售收入2972764.32元,相差630548.91元销售收入。
约谈人员根据调查情况拟定了约谈提纲,并通知了该公司法人和财务人员携带有关资料进行约谈,约谈人员请财务人员税负偏低进行举证,公司财务人员解释说,我站由于经营资金缺乏,业务大减,加上我站维修配件均是**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配供,价格高于市场价,所以成本高,税负偏低的。接着约谈人员向财务人员说明本行业的平均税负和相关税收政策,要求其自查申报。
一、行业介绍
(一)行业概况及定义
纺织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本模型介绍的棉、化纤纺织加工行业(C1711)指以棉及棉型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进行的纺纱、织布,以及用于织布和缝纫的线的生产活动。
(二)工艺简介
纺织行业是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工业。纺织产品品种、规格较多、技术更新较快,各类产品工艺流程业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该行业的调研,整理出了纺织行业中纺纱、纤维制造、织造三大类产业的基本生产工艺,参考如下: 1.纺纱生产工艺流程:
购入原材料(棉花)→仓储→清花→梳棉→并条→粗纺→细纺→络筒→成品纱。成品分为棉纱、绦纱、涤棉纱等,成品按重量计算。2.纤维制造生产工艺流程:
购入原材料(棉短绒)→棉浆泊(硬浆泊、软浆泊)→酸化→纺练→拉丝→成品(长纤、短纤)。
成品分为长粘胶纤维、短粘胶纤维等,成品按重量计算。3.织造生产工艺流程:
成品线(纱)→生产准备(整经、浆纱、络纬)→织布→整理→成品布。成品分为棉布、绦棉布、绦纶布等,成品按长度计量。
(三)企业类型划分
纺织行业按企业规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跨国集团公司。这类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要求已与国际接轨,财务核算和生产经营管理基本实现一体化。第二类是国内大中型股份制集团企业。这类企业是集棉短绒收购、纺纱、织布、服装等多纺织链条产业为一身的股份制大中型企业。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较好的财务核算体系。第三类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小型民营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价格具有有竞争力,管理较为粗放,财务核算和进销存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四)行业特点
纺织业属生产力劳动密集型行业,集团化的产业链群现象明显,行业发展、效益受国际经济市场影响明显,波动幅度较大。行业的产、供、销网络信息化发展迅猛,从原材料(棉短绒)收购环节到布匹销售等各环节销售交易价格均参照市场
指导价格,实现了市场化、透明化。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纺纱和纤维制造产业的机器设备一般是轮换维修,全年不停产。多数大中型企业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成品库存量较少。
根据行业特点,结合行业调查,纺织行业在税收方面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生产销售数量不实。由于有许多下游企业是市场门市、私营服装企业,客观上存在下游企业购买坯布不需要发票的情况,部分纺织企业在销售货物时,不开具销售发票,在生产入库时,少入库不需开票的坯布,造成账上记录的生产销售数量与实际生产量不符的情况。
2.边角料或副产品收入不入账。由于纺织行业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由于工艺流程的差异,各企业生产的副产品和产生的边角料数量难以监控,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收,将这部分的销售收入隐匿,造成申报收入不完整、不真实。
3.收购凭证管理较为混乱。在收购环节时,部分企业未按规定取开具《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甚至多开、虚开《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造成成本虚增,少缴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4.财务核算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企业不准确核算产品成本,结转成本时采取倒轧法,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倒算成本,没有严格按照财务核算办法进行结转。5.利用关联交易转移税负。由于各地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程度不同,一些跨国、跨地区的集团企业利用产、销链条或支付费用等关联交易转移税负,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水平,获取利益最大化。
二、纳税评估方法
(一)增值税方面 1.税负比对分析法(1)原理描述
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即企业评估期累计应纳税额与累计销售额的比率,税负可比较直观体现企业实现税收的能力和负担水平。税负对比分析法适用范围广,在实际运用中适用性较强,这项指标即可运用在同一行业进行税负横向比较,也可在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进行税负纵向比较,通过税负对比可发现企业税负异常情况,初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涉税问题。(2)评估模型
税收负担率=评估期应纳税额÷评估期销售收入×100%。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3)标准值参数范围
根据各地行业税负率标准取值。(4)数据获取途径
①企业税收负担率,可从企业报送的评估期增值税申报表中应纳税额本年累计数、应税销售额本年累计数中计算取得。
②行业税收负担率可以省局、市局公布的行业税负预警值信息中取得,也可从互联网查询获取。(5)疑点判断
企业税收负担率明显低于行业税费负担率时,或税负差异率为负数时,可初步判断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①可能存在未报、少报、迟报销售收入情况。
②可能存在未报、少报残次品、下脚料、废料销售收入情况。③可能存在虚开成产品收购凭证多抵扣进项税额情况。
④可能存在购进材料、辅料、电力用于非应税项目未作进项税额转出情况。(6)应用要点
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水平会受到多方向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管理状况、经营特点、营销策略以及市场外部环境均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税收负担,应用本方法不能仅以税负差异的绝对值大小主观地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税收问题,应从多角度、全方面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企业税负异常情况:
①应用本方法应考虑企业上年留抵税额、期末留抵税额对税负的影响,还原出企业真实税负。
②应用本方法应考虑企业生产设备新旧程度、性能好坏,以及企业的生产水平、管理状态对税负的影响。比如有些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纺织企业使用的是新型的先进设备,产品投入产出率、合格率较高,自然实现的增值额也比较高;有些小型或者老企业仍然在使用被淘汰的旧设备,当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与前者相比会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另外,由于纺织品品种,款式因市场需求不同变化较快,很多纺织企业对滞销,老式产品往往会采取打包或捆扎的形式以低于市场价甚至成本价的价格进行处理,这种情况也会对增值税税负造成较大影响。
2.生产能力分析法(1)原理描述
生产能力分析法就是按照纳税人设计生产能力来测算、分析纳税人的实际生产量,进而核实应税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对比、分析是否存在涉税问题的方法。
生产能力是指在原料、动力、人员和主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产出的能力。可分为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指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或引进的设备,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验、认可的企业建厂或扩产后的标准性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是指设备在实际运转时的生产能力。
(2)评估模型 ①产品产量测算
测算产品产量=设备设计生产能力年产量(日产量、时产量)×评估期正常工作日或工作时
②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数量=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销售数量×销售单价
测算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征收率)(3)数据获取途径
①根据企业提供纺纱、织布等生产设备说明书或企业简介中注明的生产能力。②通过到企业实地调查核实设备的生产能力,或采集生产车间的生产日报表或月报表数据取得正常情况下企业设备实际生产能力。
③通过网络查询或行业专家咨询方式,取得企业设备生产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可计算出日或小时生产能力。
④根据同行业同等设备标准数据。
⑤工作时间可从企业生产日记台账中采集。(4)疑点判断
分析、测算企业的最大或者最小生产能力。通过最大生产能力的测算,可发现企业是否有虚开发票的问题;反之,对最小能力的测算,可发现企业是否有销售不入账的问题。(5)应用要点
①生产能力是指主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下实际产出的能力,可能与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不一致。当产品畅销时,实际生产能力的发挥可能大于设计能力,反之小于设计能力。根据同行业情况,可以推算正常的差异幅度,一般在20%以内。②评估时不一定需要同时测算最大和最小生产能力,根据评估重点可以选择测算最大或者最小生产能力,也可以二者都测算。3.投入产出分析法(1)原理描述
投入产出分析法是利用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与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进行比对分析的方法。纺织行业产品主要原材料是棉花、棉短绒、蚕丝、成品纱等,原材料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50%以上,高的在80%以上,原料的投入与成品的产出具有明显的线性数量关系,对该行业运用产出投入法进行纳税评估是有较强的科学性。
(2)评估模型
①纺纱类产业产量测算
产成品耗用棉短绒等总量=(期初棉短绒等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棉短绒等数量-期末库存棉短绒等数量)+(期初在产品耗用棉短绒等数量-期末在产品耗用棉短绒等数量)
②织造类产业产量测算
产成品耗用成品纱总量=(期初成品纱库存数量+本期购入成品纱数量-期末库存成品纱数量)+(期初在产品耗用成品纱数量-期末在产品耗用成品纱数量)③税收差异测算
测算产品销售=期初库存数量+测算产品产量-期末库存数量 测算销售收入=测算产品数量×销售单价
测算增值税收差异=(测算销售收入-实际申报销售收入)×适用税率(3)标准值参数范围 ①纺纱业
主要原材料:棉花、蚕丝 主要原材料投产产出比:
棉花:棉纱≈1.1:1(先进设备)棉花:棉纱≈1.2~1.3:1(旧设备)②纤维制造业
棉短绒:棉浆泊≈1.35:1(先进设备)棉短绒:棉浆泊≈1.36~1.45:1(旧设备)
棉浆泊:粘胶纤维≈1.03~1.035:1(先进设备)棉浆泊:粘胶纤维≈1.04~1.06:1(旧设备)③织布类产业
主要原材料:棉纱、粘胶纤维 主要原材料投产产出比: 棉纱:布≈0.9~0.95:1(4)数据获取途径
①购入棉花、蚕茧、棉短绒、棉浆泊等主要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可根据公司开具农产品收购凭证、取得的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原材料入库单、银行转帐结算 4 单核实确认。
②投入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数量可根据原材料明细帐记录的购进、发出、库存数量取得,或者从进货发票、材料保管帐、生产成本帐,成本计算单中取得。
③产品销售单价可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而定,如生产的产品品种不多、价格相近,对销售单价可加权平均计算取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价格差异较大,对销售单价可按个别计价计算取得。(5)疑点判断
①测算的产品产量大于帐载产量,企业可能存在虚购进项,虚增成本或者销售货物未及时申报等问题。
②测算的产品投入产出率低于标准参考值,企业可能存在未开发票确认收入或隐瞒销售收入问题。
③将企业帐载原材料数量、金额与入库单据、仓库保管帐、银行转帐结算单据进行比对是否存在异常,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虚购进项或原材料不入帐行为。(6)应用要点
①纺纱类企业运用本方法,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核实购入免税农产品(棉花、蚕茧)的数量、金额真实性,防止该类企业滥用税收优惠政策侵蚀国家税收。②纺织行业投入产出率一般都有行业内参考值或国家标准参考值,具有较强的横向可比性,在采集信息准确、完整情况下,运用本方法对其生产量、销量进行测算比对,很容易发现企业在生产、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找出企业可能存在的涉税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③运用本方法可以测算出企业副产品、下脚料数量,可根据市场行情匡算出副产品,下脚料应税收入,并与申报数据进行比对,纠正企业这类收入未及时、足额申报行为。4.电耗测算法(1)原理描述
电耗测算法是纳税人评估期生产用总耗电与生产原料投入量之间比率关系。纺织行业所用机器设备,基本上是以电力为主要动力,而且电能消耗与产成品间有着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通过电耗指标可以计算出企业单位产品耗电量情况,与同行业参考值相比可发现异常情况。(2)评估模型
测算单位产品耗电量=当期生产电力耗用量÷当期棉短绒或成品纱投入量。电耗问题值=测算单位产品耗电量-参数值耗电量(3)标准值参数范围 ①纺纱业
棉花→棉纱:每吨棉纱耗电量=1250~1300度
②纤维制造业
棉短绒→棉浆泊: 每吨棉短绒耗电量=300度~330度 棉浆泊→粘胶纤维:每吨粘胶纤维耗电量=880度~950度
③织造业
棉纱→布: 每百米布耗电=20度~25度(4)数据获取途径
耗电量可以在当地供电部门取得。从供电部门取得的耗电量一般是企业总用电量,计算生产用电量时必须剔除在建工程、职工生活、企业办公用电等非生产性用 5 电量,非生产性用电量或占比可由评估人员深入企业测算调查后确定。(5)疑点判断
如果测算企业产品单位电耗大于行业标准值范围,企业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少计产品产量、少计销售收入或有帐外经营行为;二是非生产用电量未作进项税额转出,从而虚抵进项税金。(6)应用要点
①从供电部门直接取得用电量或从供电部门开具的用电发票采集的用电数据,应注意所属时间与企业实际生产耗电所属时间相吻合,这样可使测算的电耗值更加准确。
②运用本方法,如果企业生产车间装分电表,直接抄取分电表用电量即为评估期生产耗电量,并且此类数据比较准确;如果企业未在生产车间装有分电表的,应就非生产性用电量测算划分一个合理比例。因此要求评估人员深入企业车间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解、调查、测算生产用电,还要多与企业财务人员进行探讨、交流,以确认财务人员计入成本的生产性用电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对非生产用电量比例划分不合理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5.存货周转率对比分析法(1)原理描述
存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天数。存货周转率对比分析法,就是将企业评估期内存货周转率与以前年度或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纺织行业存货与其他轻工业行业相比较,其数量、金额相对较大,且随市场行情发生季节性变化,通过对这项指标的分析,查找企业存变现能力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结合其他指标的分析情况,从而进一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涉税问题。
(2)评估模型
存货周转次数=评估期销售成本÷评估期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3)标准值参数范围
存货周转率是动态指标,不同行业或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绝对值指标。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一般可取被评估企业评估期以前年度或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地域同行业企业存货周转率作为参考。(4)数据获取徐径
①被评估企业存货周转率可从企业报送的评估期及以前年度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分别取存货期初、期末余额、销售成本本年累计数计算而得。
②同一地域纺织行业存货周转率,评估人员可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企业中进行调研、分析、归类取得。(5)疑点判断
①企业评估期的存货周转率(次数)明显低于以前年度或同一地域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应视为疑点,企业可能存在未报、少报、迟报销售收入情况,或者未及时足额申报残次品、下脚料销售收入。
②企业评估期的存货周转率(次数)明显高于以前年度或同一地域同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也应视为异常,企业可能存在多开、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或虚购进项,或者销售货物未及时申报收入。(6)应用要点
存货周转率是进行财务分析的一项综合性指标,对这项指标的运用应考虑纺织行业产业类型、生产特点、市场行情变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①一般来讲,存在周转率(次数)越高,说明存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强,从而也说明企业的销售状况也越好,但是存货周转率(次数)也不是越高越好,在特定情形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存货水平。运用本方法要求评估人员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分析能力,能够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职业判断企业存货周转率的合理性。
②纺织行业中的纺纱产业,特别是棉纺纱生产企业,因棉短绒收购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应用这项指标分析时,应考虑棉短绒收购期间及市场行情的影响。
③纺织行业中织布产业,应用这项指标分析时,应考虑企业对过时、老式产品抵价处理所产生的影响。
④应用这项指标需考虑存货内部构成比例的变化。
(二)所得税方面 1.销售毛利率分析法(1)原理描述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销售毛利率分析法就是用企业评估期毛利率与同行业毛利率参数值对比查找差距,由此进一步查找企业可能存在税收方面差异。(2)评估模型
评估期毛利率=(评估期营业收入-评估期营业成本)÷评估期营业成本 毛利率问题值=评估期毛利率-毛利率参数值(3)标准值参考范围
①在市场行情稳定,行业发展较为繁荣时,大中型集团性纺织业毛利率平均值10%左右。
②在经济低迷,市场萎缩时,各企业、各地区纺织行业毛利率需要进一步调查确定。
(4)数据获取途径
①销售毛利率可从企业报送的利润表中分别取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本年累计金额,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本年累计金额计算而得。
②同行业销售毛利率可以从互联网查询获得,同一地域同行业企业销售毛利率可通过其他税务部门或评估人员的直接调查取得。(5)疑点判断
测算的评估期毛利率明显低于同行业参考值,企业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疑点问题:
①原材料购入环节,可能存在多开、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或生产车间设备大修理费直接计入制造费用,一次性从成本中结转,从而扩大当期生产成本。
②生产、加工环节,可能在产成品、半成品之间对间接费用分配比例存在随意性,造成销售成本结转不实的现象产生或有委托加工业务不计收入情况。③产品销售环节,可能存在产品销售未及时入帐、帐外经营现象,特别要注意残次品、下脚料成本已结转,但销售收入未报、少报现象的发生。(6)应用要点
①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纺织企业,其获利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到每个个体的评估企业毛利率与全国同行业毛利率水平直接可比性不强,在选取参数值可不采取这类数值。评估人员可采用本地区同行业、规模相近企业平均毛利率,这两项数值 7 的比对更具合理性、可用性。
②应用本方法评估分析,要注重分析生产成本项目构成比率,原材料成本占比是否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制造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拆旧的计提是否真实,这些内容都直接影响成本结转金额。
③应用本方法评估可结合存货周转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毛利率也就越高,存货周转率越低,毛利率也就越低,经过分析可判断两者运动方向是否一致,变动方向不一致则可能存在涉税问题。2.成本费用率分析法(1)原理描述
成本费用率是本期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与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成本费用率分析法就是将评估期企业指标值与所取得参数值进行比对,查找企业是否存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的涉税问题。(2)评估模型
评估期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主要营业成本。
成本费用率问题值=评估期成本用率-成本费用率参数值。(3)标准值参数范围
不同纺织企业资金来源、营销策略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成本费用率一般没有行业标准值。由于同一企业生产连续性、经营连贯性的存在,这一指标参数值可选取企业评估期以前年度的成本费用率。(4)数据获取途径
成本费用率可从企业报送的年度利润表中分别取营业费用本年累计数、财务费用本年累计数、管理费用本年累计数、主营成业务成本本年累计计算获得。(5)疑点判断
企业评估期成本费用率大于以前年度指标值,且增长幅度较大即视为疑点,初步判断企业可能存在超标准列支或虚列期间费用问题。(6)应用要点
①应用本方法要注意企业费用列支的“白条”现象,对这种情况,一是责令企业限期改正,要求其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二是对“白条”列支的不合理费用应按规定作税前剔除。
②一般情况下,纺织行业运输费用发生额较大,部分企业存在利用运输发票逃避纳税义务,在审核运输费用过程中,应注意对其收货人、运量、运程、运行等进行配比分析,从而判断企业运输费用真实性。
③核查企业工资薪金、福利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支出,抽调人事部门用工合同、社会保障金上缴单据及明细、工会经费上缴单据等资料,多方面核实企业有无虚列人员,多列工成本等问题。
④核查企业“财务费用”,抽查企业贷款合同,核实企业资本性利息支出有无税前扣除。
⑤核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方式、年限和残值率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⑥核查企业“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核实企业行政性罚款、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以及与生产性无关等支出有无税前调整。
3.关联交易对比分析法(1)原理描述
关联交易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根据财政部1997年5月22日 8
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规定,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视其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受同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而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购销、融通资金、提供劳务等业务往来即称为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对比分析法是将企业发生的各类关联交易与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或其他合理正常的交易价格进行对比,核查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转移税收问题。
(2)评估模型
评估期某产品(原料)关联交易单位价格=本期产品(原料)关联交易总额÷关联交易销售数量
差异比=关联交易单位价格/独立企业市场单位价格×100% 差异比=提供劳务、融资等费用关联交易价格/独立企业市场正常的费用支付标准×100%(3)数据获取途径
关联交易可从企业报送的年报表—关联交易明细表中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获得。独立企业往来价格可通过台帐、报表、购销发票或上网查询同期、同类产品市场价格获取。费用支付标准参照市场同期合理价格。(4)疑点判断
关联交易价格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提供劳务,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劳务费用;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业务往来,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或者收取、支付费用等情况下即视为疑点,初步判断企业可能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转移税收问题。(5)应用要点
①应用本方法要注意企业关联方信息的获取,从各个环节把握企业关联交易的发生,追溯企业关联业务的最终目的。
②调整企业关联交易时,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合理调整。
三、印证案例
(一)分析选案
评估人员从征管档案资料调阅了该纳税人2006、2007年度的涉税资料,并通过综合征管款件“一户式”查询读取了相关数据,通过对其纳税申报表及附表、资产
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逻辑推理,初步判断该公司存在以下疑点问题: 1.增值税税负评析
公司2007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401万元,仅从年度销售额来看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对一个只有400多生产工人的小型纺织企业来说,公司销售相对稳定,相比之下,增值税申报情况却十分异常,2007年同行业增值税税负率均在2.5%以上,该公司增值税税负率仅为0.79%,两者相差极为悬殊,经初步分析企业可能存在虚购进项或少计销售收入等情况。2.存货周转率分析
(1)存货周转率低。该公司2006年存货周转率为3.73,2007年存货周转率为2.10,这一存货周转率无论是与同行业相比,还是从一个正常的生产企业来看,均处于较低水平。另外,2007年与上年度相比指标值下降44%,说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帐款的速度变慢,在企业没有大量储存原材料的情况下,销售额与上年相比应有所下降,但实际情况是2007年存货周转率下降,而销售额却有所上升,这种现象有背财务管理常规。(2)存货期末余额数量较大。该公司期末存货明显异常,公司全年销售收入2401万元,而期末存货数量有1735万元,与年初数相比,金额增长近1000万元,存货的周转与企业的生产情况明显不符。
经过分析,某公司存货问题比较突出,究竟是公司产品滞销,还是发出商品未及时入帐,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3.销售毛利率分析
税税负分析及存货周转率的分析,企业很可能存在发出产品少计销售收入或多结转成本的情况。
(二)约谈举证
基于以上评估分析产生的疑点,评估人员向某公司生产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发出约谈通知书,要求就上述疑点情况说明举证,他们如期进行了约谈,具体解释如下:
1.销售毛利率低于同行业原因
某公司最初成立时是由上海某集团公司投资,2006年主要从事涤纶丝加捻、棉坯布的生产、销售,产品通过自营出口至国外销售。由于汇率的下降,退税率的降低等多种原因,导致公司经营不景气,积压货过多。市场行情的变化导致2006年 10 下半年至2007年上半年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因此,公司变更了投资形式和经营模式,2007年度公司产品为涤纶坯布,2007年3至6月份处于机器调试及试产阶段,生产、销售于7月份才步入正常轨道,由于筹备、试产阶段(2007年1-5月)发生的费用一部分分期摊入成本(比如停产期间工资近80万元计入了成本,更换机器配件分摊计入本期成本有120多万元),这是影响主营业务成本率高、销售毛利率低的原因之一;2006年公司积压了大量产品,资金流动困难,2007年对积压货物进行彻底的处理,大部分积压品都低于成本价20%出售,仅这部分就造成公司亏损近60万元,这是导致销售毛利率低的另一方面原因。2.增值税税负低的原因
纺织行业近几年来市场疲软,行情回落,行业之间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利润极簿,再加上销售渠道拓展不广,生产的产品不能未及时销售出去,购进的原材料进项税额已经抵扣,产品的销售不畅是造成增值税税负率低的直接原因。3.存货周转率下降原因
纺织行业产品的销售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情况下,销售旺季主要集中在每年上半年3至4月份和下半年10月至11月,由于美元汇率下降,纺织行业市场受到较大冲击,2007年全年销售行情不佳,产品销售不畅。另外,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投资大,生产人员需具一定专业技术,如果停产企业亏损会更大,所以即使市场行情情况不好,生产也必须维持下去,这样才能稳定、留住企业员工,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产品的滞销使期末存货量增长,从而导致存货周转率比上年相比下降幅度较大。4.存货管理状况
当我们问及公司存货管理制度时,该公司生产负责人介绍:产品主要通过浙江科桥纺织贸易市场对外销售,公司在该市场设置了成品仓库,并且聘请了专职保管员,为了不影响销售,公司生产的产品会及时发往科桥贸易市场仓库,为了更好对存货进行管理,在本厂也设置了专职仓库保管员,两地保管员对存货数量每月通过电话核对一次帐目。
(三)实地核查
根据约谈情况,评估人员认为公司对上述疑点的举证说明不够充分,决定不予采信。按照评估工作程序,报经主管局长批准,向某公司下达了实地核查通知书。在实地核查过程中,评估人员详细地了解产品的生产特点、工艺流程,并结合财务资料的分析,决定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产品产量的准确性,首先从源头核实其真实性,二是从存货保管、资金往来等方面核查产品销售确认收入是否及时、准确。通过双管齐下的办法以找到企业纳税异常的真正原因.1.产成品产出量及入库情况的核查
2007年度公司取得专用发票金额,共计2360.1万元,进项税额401.22万元,且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评估人员通过对专用发票项目、金额进行分类归集,发现原材料(即主料涤沦丝)及电量是购进项目的两大组成部分.主料占成本比达到71%,耗电占成本金额比11.13%,两项共计占成本比82.13%,以上数据给评估人员提供了一条思路:一是假设购进原材料在完全真实的情况下,必定会有相应数量的产品产出,二是由于电费是供电部门统一开具的专用发票,用电量的信息是准确的,因此决定通过投入产出法、电耗法作进一步验证产成品产量的真实性。
评估人员在具体测算过程中,投入产出率选取行业参数值。由于2007年度公司产品品种、规格有80多种,且每一规格织布单位长度的厚簿程度不一,我们从生产技术人员了解到规格不一单位长度织布耗电量是不一样的,如果运用单位长度耗电量作为参数准确性肯定会有差距。鉴于公司生产的实际情况,经讨论评估人员认为运用电耗法测算按照单位重量耗电进行比对分析更趋合理性,因此决定选取2008年度单位重量耗电量作为参数。(1)投入产出分析
企业产成品涤纶坯布是以米计量的,购入的原材料涤纶丝是以千克计量的。公司2007年公司生产共计投入涤纶丝1604600千克,产成品换算后重量为1484800千
克,(∑各种规格涤纶坯布单位长度重量×对应的产量)左右,在产品经实地盘点约300千克,投入产出率约为92.6%。(2)电耗分析
每千克产品耗电量=生产用电量÷(产成品重量+半成品重量)
2007年度每千克产品平均耗电量与2008年度1至3月相比基本一致。通过对物耗、电耗两组数据的测算和比对,评估人员认为该公司无虚购进项行为,产成品产量及入库情况正常,需要追查的是损耗部分的废料、下脚料收入是否正常申报入库。经调查并询问公司生产负责人,他承认废丝、下脚料收入用于补贴食堂改善职工福利,未进行增值税申报纳税,并表示认真自查将这部分收入补缴税款。2.产品销售、确认收入情况的核查
在排除了该公司购进材料,生产产品及入库环节的疑点后,评估人员将重点锁定在产品销售环节及存货管理方面的核查。评估人员首先对该公司生产经营的资金往来、帐务核算进行认真核查,末发现有异常现象。因公司存货量大,对存货的核查是评估人员重要内容之一,遂对产成品明细帐、仓库保管帐认真逐笔地进行了核对,经核查两类帐目数据基本一致,但陆续运往渐江科桥纺织贸易市场仓库的产成品均处于保管状态未作销售,如果仅从帐面来看,该公司在销售环节不存在问题,但细心的评估人员发现产成品本地仓库保管帐部分产品项目标注“XX公司”字样,这四个字引起了评估人员的注意和重视,立即查阅了公司与XX公司相关业务往来,经查在2007年度该公司销往XX公司产品达600多万元,双方均签订了购销合同,这就证明两家公司存在业务上的销售关系,评估人员凭经验初步判断标注“XX公司”字样的产品已发往XX公司未作销售处理,其金额有166多万元。在评估人员的一 12 再追问下,公司负责人终于承认,上述产品已于2007年10月、11月分别发往XX公司,因双方在资金往来上存在一些问题没有理清,故而一直未开具发票确认收入。对此,评估人员要求公司就上述行为确认收入、补缴税款,公司负责人表示愿意接受。3.其他核查情况
通过查阅会计帐簿和记帐凭证,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涉税问题。
(1)2007年1-12月实现废料、下脚料收入94080元,应补缴增值税15993.60元.这部分收入的成本已在生产过程中结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4080元。
(2)购进粳米用于食堂,已抵扣进项税额6945.11元,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 第十条第二项规定,应作进项转出6945.11元。
(3)“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车辆罚款200元,未作纳税调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0元。
(4)“预提费用”科目中预提电费包含了购进电费时已抵扣的进项税额415,216.25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15,216.25元。
(四)评估处理
在评估过程中,县局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指导评估工作。经过评估分析和实地核查,评估人员就上述问题与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核实和确认,按纳税评估工作程序和要求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1.实现废料、下脚料收入94080元,应补缴增值税15993.60元,这部分收入的成本已在生产过程中结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4080元。
2.2007年10月、11月销售产品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1665758.41元,应补缴增值税283178.93元,经计算这部分收入已结转成本1173038.41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92720元。
3.购进粳米用于食堂已抵扣进项税额6945.11元,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应作进项转出6945.11元。
4.“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车辆罚款200元,应作纳税调增200元,“预提费用”科目预提的购进电费进项税额415,216.25元,已列入成本,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15,216.45元。
王学哲
摘要:
土地增值税开征已超过十个年头,它的实施对抑制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保障房地产业平稳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土地增值税在纳税环节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不合理避税的情况比较严重,影响了其杠杆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从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现状出发,就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体系的建立及评估的理论、方法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关键词:土地增值税 体系 方法
一、我国土地增值税纳税征收现状
90年代初至今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直保持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房地产年投资额从1990年的376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13158亿元,年环比递增29%;土地增值税从1995年的0.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75.1亿元,年还比递增85%。十年来,土地增值税的开征对调节和合理分配土地增值收益,抑制房地产业投资过热,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协调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税务总局统计资料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额呈逐年上涨态势,但总量仍不及房地产开发总投资的6‰,房地产投资年近30%的高速增长也说明了,土地增值税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中的作用尚未能充分的体现。
二、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的现状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需要按照评估额计征土地增值税的包括三种情况:“1.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2.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3.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而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会计制度与评估制度存在诸多的差异,虚报、谎报收入和扣除项目金额的行为难以避免,在审计行为存在诸多弊端的情况下,通过公正、专业的房地产评估来维护国家税收无疑是最合理、便捷的方式。
土地增值税评估对于我国房地产评估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潜在市场。2004年全国仅商品房销售额达10376亿元,若按0.1‰的评估计费标准,年潜在市场份额将超过1亿元,这仍不考虑非商品房销售量和二次流通等因素。
土地增值税评估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针对性,要求评估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税务和财务知识,评估报告和结果既要符合《房地产估价规范》和《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的服务于纳税、征税和产权转让行为。
但目前,税务法规和行业相关估价规范对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理论和方法等阐述都不甚详尽,评估中由于概念、方法等方面的不确切给土地增值税评估带来了许多不便,甚至会直接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为此,消除评估中的各种误解,建立一套简洁、明朗的土地增值税评估体系,对于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业务的发展,发挥土地增值税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区分评估目的进而明确评估内容
㈠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或转让房地产的成交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
此类评估应以确定估价对象的房地产转让价格即公开市场价值标准为目的。对此目的的评估宜采用市场比较法评估房地产或土地的市场价值,辅助采用收益法、假设开发法进行评估,不宜采用成本法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与其他类评估项目基本一致。
㈡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
此类应区分纳税人是否属于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1.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
对于此类项目,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一)》,依据评估目的的要求明确评估对象。一般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两项。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扣除项目由于税法已经规定了扣除比例,故可不在评估内容之列。评估内容应在纳税申报表中明示,并填列以方便纳税使用。
例:××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结果明细表
扣除项目 编号 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元)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 ×××
2.房地产开发成本 6=7+8+9+10+11+12 √ ×××
其中
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 ××
前期工程费 √ ×
建筑安装工程费 √ ××
基础设施费 √ ××
公共配套设施费 √ ×
开发间接费用 √ ×
3.房地产开发费用13=14+15
1……
2.非从事房地产开发的纳税人
对于此类项目,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土地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二)》,依据评估目的的要求明确评估对象。一般包括“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和“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两项。同样,“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扣除项目由于税法已经规定了扣除比例,故可不在评估内容之列。评估内容应在纳税申报表中明示,并填列以方便纳税使用。
例:××项目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结果明细表
扣除项目 编号 评估内容 评估结果(元)
1.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 ×××
2.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6=7×8 √ ×××
其 中
旧房及建筑物的重置成本价 √ ×××
成新度折扣率 √ ××%
4.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
四、扣除项目评估方法的选择
㈠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
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指纳税人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交纳的有关费用。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以出让金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合同为依据按出让金进行扣除; ②以毛地价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合同为依据按毛地价进行扣除; ③以招牌挂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合同为依据按土地价格进行扣除; ④以受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土地和税务部门登记的受让价格和土地增值税计税价格进行扣除;
无法确认历史土地使用权取得价格的情况下,依《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之规定,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的基准地价进行评估;划拨土地转让时,按转让时点地价标准评估其应补交的出让金或毛地价。
笔者认为土地使用权取得价格评估的关键是明确土地使用权取得费的内容和评估时点。土地使用权取得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出让金,也可以是毛地价和熟地价形式,应针对项目的特点和实际发生进行辨别,不应多项或漏项。
㈡房地产开发成本
对于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成本的评估,适宜采用市场比较和分部分项的评估方法。房地产开发成本评估关键是反映其现时的重置成本价值。房地产开发成本评估的要点是在于如何与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进行衔接。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仅为出让金,房地产开发成本中还应包括政府收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开发商发生的通平费用;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仅为毛地价,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应包括开发商发生的通平费用;若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为熟地价,房地产开发成本中不应再包括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㈢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在包括房地产开发成本全部子项的基础上,还应包括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费用(即与房地产开发项目有关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开发利润。
根据《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之规定,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应采用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的方法确定。
销售费用的计算,应注意区分不能等同于估价规范中的销售税费,避免销售过程中的税费(营业税及其附加)重复计算。
《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并为对开发利润的计算作明确的说明,而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的说法,容易使评估人员在评估操作过程中产生歧义。笔者认为,开发利润的计算基数缺少土地取得费用和土地开发费用的评估行为是不正确的。开发利润的记取应遵循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要求,即应以土地取得费和开发成本之和为基础,根据开发、建造类似房地产相应的平均利润率水平求取,因为只有这种结果才能充分体现开发主体投资行为所承担的全部风险报酬。
综上所述,土地增值税纳税评估不同于普通的房地产评估项目,它有着特定的程序和方法。笔者认为,从事土地增值税评估的估价师关键是要明确委托方的评估目的,明确法律法规对土地增值税纳税的相关要求,明确纳税评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评估报告能为委托方服务,才能有效的发挥土地增值税在调控房地产市场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国有房地产征收土地增值税中有关房地产价格评估问题的通知》
作者简介:李兵,1985年。长春税务学院税收学、会计学双学士,国际税收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管理人员,省大企业管理骨干人才。曾发表:《预约定价税制研究》、《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机制研究》、《证券市场税制研究》、《大企业预约安排制度研究》等多篇实用性论文。
(一)企业基本情况
某企业成立于2004年,2009年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公司系原供销合作社作坊式生产的沿袭,2004年以前曾濒临消失,03年酒厂承包给一人,一年后因经营亏损,主动提前终止合同。04年下半年,酒厂在无人接手的情况下承包给了现在的承包人。
该酒厂占地面积约5亩,房屋低矮破旧阴暗,公司总员工人数18人,且经营竞争激励,除了本地同样的8家其他酒厂的竞争外还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竞争,生存现状较为困难。生产经营地夏天易出现洪水,冬天易出现冰雪。生产产品为清香型小曲酒,窖池数量30个,每个窖池容积约3立方米。其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不使用其他粮食。酒精发醇期为8天。其产品以52度散装白酒(简单塑料桶)为主,主要面向农村市场,销售价格较低。
2012年申报销售数量254,132.00斤,销售收入2,911,883.77元,增值税419,252.75元,消费税586,966.79元,所得税24,580.19元,5月以前地税入库所得税23,732.69元,总共入库增、消、所三税1,054,532.42元。窖池每立方米税收贡献率为11,717.03元。
(二)案头分析
根据粮食投料分析法计算,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812250斤。
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812250×46%=377775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77775×1.1=415552.5斤
申报数与理论数差距415552.5-254132.00=161420.50斤。须进行评估核实。
(三)约谈举证
通过约谈,企业认同公司窖池有30个,出酒率约为46%,主要原材料均为高粱,购进均从东坡区火车站***处购进。包装物分别从夹江、成都和彭州购进,但所有购进均未取得发票,账务也不健全无法提供证据证明申报的销售数量和销售均价的合理性,但认为公司是据实申报了的。同时认为公司每年的生产时间只有200天左右,仅能生产销售250000斤左右的白酒。公司低端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7元/斤,高档白酒的销售均价约为35元/斤左右。低端白酒和高端白酒的销售比例约为90%∣10%。
(四)实地核实
根据约谈内容,我们进行了实地核实。核实情况如下:
1、核实发现企业虽为一般纳税人,但属于农村作坊式生产,只有几间较为陈旧的生产产房,且属于向原集体企业租用。
2、企业确只有30个窖池在生产,大部分产品也确实为简单的塑料桶包装销售。
3、购进的高粱、包装物、煤炭等都没有发票留存,东坡区火车站***所有的公司也已注销,无法找到当事人。
4、公司财务核算也极为不健全,无法提供生产和销售数量,也无法提供每个品种的销售单价。包装物的领用记录也没有,工人的工资记录也没有,煤炭的消耗记录也没有……,无法从账面进行核实。
5、通过对零售商的走访,发现零售商所述的购进价格与企业提供的销售价格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寻找依据进行核实。
6、通过对工人等相关人员的走访,发现企业确存在春节期间放假1个多月,农忙和洪水、大雪期间也存在停工放假的情形,一年的生产时间约为280-300天左右。
(五)评估计算
根据纳税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发现无法从企业账面对其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准确核实,只能通过评估方法进行测算。
(一)投入产出法分析测算
我们设定相关指标为:生产时间290天、出酒率46%、加浆降度系数1.1。
粮食投入量=窖池总窖积×200×365÷发酵周期,即30×3×200×365÷8=652500斤。产出标准度数酒量=粮食投入量×出酒率(按46%计算),即652500×46%=300150斤。
产成品数量=标准度数酒量(57度)×加浆降度系数(1.1),即300150×1.1=330165斤.即公司的产量应在330165斤左右,与企业申报数量差距约为76000斤。
(二)边际贡献法测算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主要可变成本包括:粮食成本、人工工资、煤炭耗用、包装物、消费税,固定成本主要包括:锅炉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窖池承包费用、电费等。
我们测定单位白酒(加浆降度后)耗用1.88斤粮食,每斤粮食1.8元,耗用0.8斤煤炭,每斤煤炭0.2元,包装物每斤白酒耗用0.28元,人工工资每天480元,每天产1200斤酒,每斤酒0.4元,消费税约为每斤1.70(按每斤7元)。酒糟收入每斤酒约产2斤酒糟,酒糟销售价格为每斤0.18元。
每斤白
酒
可
变
成本
=1.88
×1.8+0.2+0.28+0.4+1.70-0.36=5.60元
固定成本每年锅炉折旧2万元,管理人员工资5万元,窖池承包费1万元,电费2.5万元,运费1万元。
每年的固定成本为2+5+1+2.5+1=11.5万元。
根据企业陈述,企业的低端白酒销售收入基本能将成本费用收回,高端酒销售收入为盈利收入。每斤酒按7元的销售价格,不含税销售价为7/1.17=5.98元,每斤的毛利为5.98-5.60=0.38元。
低端酒产量约为115000/0.38=302631.58斤,企业总生产量为302631.58/0.9=336257.31斤。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基本一致,企业存在少申报销售收入的行为。
(六)评定处理
销售汽车,按销售价款连同价外费用一并交增值销项税,税率17%。可抵扣进项税。
代理服务,代理办理购置税、牌照什么的,如果与车款分别收取,则可交营业税。税率5%。
代垫代收保险费,只要保险发票开具的是客户名字,则不属于店里的经营业务,不交税。
取得厂家返点,如果与销售直接挂钩,交增值税,直接冲减进项。如果与销售无关,交营业税5%。
所有缴纳的营业税和增值税还要按两种税税额的3%交教育费附加,7%交城建附加(城建附加各地税率不同,您那里的税率要具体问税局)
企业所得税一定要有。
员工和外聘人员的工资佣金奖金什么的,要有个人所得税。法律规定由发工资的单位代扣代缴。
销售合同和租赁合同要交印花税。
如果购买了土地和房屋,还有契税、印花税。
【汽车修理行业增值税纳税评估模型】推荐阅读:
汽车修理企业开业须知10-27
汽车修理厂工作计划10-22
汽车修理厂管理制度文件09-09
汽车修理厂人员培训制度12-03
汽车4s店增值业务培训10-04
汽车行业简介06-18
我国汽车行业现状06-09
汽车美容行业总结09-07
汽车行业竞争对手分析07-19
汽车行业外部环境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