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2024-1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精选9篇)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1

为进一步加快XX市渔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好水产板块基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日,XX市水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渔业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市优质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现经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于后,仅供参考。

XX市地处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境内水网密布,流经境内大小河流27条,仅汉江过境长达57.8公里,水域总面积22万多亩,可养水面16万亩,已养水面13.5万亩,水资源丰富。XX市的养殖用水均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大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XX大力发展优质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水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全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参股、加盟等方式突出发展了有机鱼、有机蟹、无公害银鱼、小龙虾和鳝等优质特色品种。通过有效管理、科学运作,全市渔业经济呈现出产量增加,综合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45元以上。

一、渔业优势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水产品优良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渔业正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其中:

1、小龙虾

2006年,仅有零星养殖户养殖小龙虾。2007年,全市开展以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基地3000亩。2008年,开展虾林结合生态养殖300亩。2009年,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6万亩。根据2009年湖北省水产统计年报,2009年,XX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第23名,养殖面积达2万亩,养殖产量3258吨。XX市被《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列为小龙虾加工出口原料养殖基地。2010年低产冷浸稻田成功实行虾稻连作,小龙虾养殖面积增至2万多亩,养殖产量达6000吨。

2、银鱼

1995年底,XX市西排子河水库移殖300万粒银鱼卵,黑龙沟水库移殖50万粒银鱼卵。2000年,汉江梨花湖移殖银鱼卵。2005年银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截至2010年,全市发展银鱼养殖10处大中型水库(湖泊),形成养殖面积10万亩规模。2010年,银鱼产量达到800吨。

3、河蟹

2008年,在西排子河水库、梨花湖中,人工放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养殖面积

8.3万亩,年产大闸蟹500吨;2009年6月,中华绒螯蟹通过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

4、鳝鱼

2007年,XX市西排子河水库开展网箱养鳝试验,面积2亩,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XX市光化办事处宋查营村开展池塘小体积网箱养鳝试验,面积5亩,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池塘网箱养鳝技术,设置网箱2000口,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鳝鱼180吨。2010年,全市发展池塘网箱养鳝,设置网箱3000口,面积45000平方米。目前,鳝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70吨左右。

二、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的扶持

优势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河政发[2006]39号)、《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06]20号)和《创建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名特优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渔业的突破口。出台等一系列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渔业发展。对农发项目、移

民开发、土地平整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倾斜渔业开发;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支渔贷款资金,鼓励和支持优质水产品开发;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发展水产“以奖代补”,奖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水产养殖大户和水产品营销大户;重奖水产大镇、水产大村和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对渔业开发和改造鱼池达标的进行补助;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有机食品(水产品)认证的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对注册水产品商标的每个奖励1万元。

在大好政策激励下,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市掀起了渔业大开发的热潮,全市新挖、改造鱼池7180亩,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板块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自优惠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来,全市累计建设水库池塘板块7万亩,建成水产出口板块基地养殖核心示范区5100亩,水产板块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突破550公斤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优质渔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XX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3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影响了发展优质水产品的积极性。如,龙虾产业,养虾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丹水合作社的投入,由于资金紧张,对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始终发展不够。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鳝鱼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影响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欠佳。随着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渔业的发展。如银鱼、小龙虾的深加工等。

3、产业链短,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XX市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技术的运用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全市渔业优势产品平均标准化程度约40%左右,与发达地区和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

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目前,XX市涉渔产品获得注册商标的有“汉水

‘梨花仙子’”和“鱻银康”2个,但没有一个获得品牌称号。养殖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只能靠出售鲜活体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进程。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渔业投入体系,为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2、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质特色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首先,要积极扶持壮大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XX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得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双贵鳝鱼养鱼合作社、新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加工流通、生产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质特色渔业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一批现代渔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水产品系列化深加工技术等;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渔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

4、加快现代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搜集发布各地水产品产销信息,为全市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当前,要

尽快与中国水产门户网、湖北水产政务网等“供销”平台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促进水产品流通。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2

锡林河水库位于锡市城南锡张公路8公里处, 兴建于1958年, 1964年竣工。是一座以城市供水、防洪为主兼水产养殖的中型水库。水面面积近7000亩, 平均水深8米, 无污染, 水质溶氧丰富, 富含有机质, 周围植被茂盛, 水草丰美, 集水区有大量的饵料, 各种鱼类生长良好。

随着锡林郭勒盟围封转移战略方针的实施, 对水库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 水库养殖水面的增加, 周围丰美的草地被淹没的同时, 将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带入库中, 水库水体的饵料资源将更加丰富, 为各种鱼类生长提供了更广阔的优良水体, 成为各种鱼类生长的理想之地。

二、水库渔业资源

(一) 水库自然条件

1. 水库最大水面面积。7000亩。

2. 深度。平均水深8米, 是适合养鱼的水库。

3. 水位。

水位调控的适度变化, 有利于水库水体交换, 增加水中溶氧和矿物质, 周围牧区草场冲刷入大量丰富的营养物质, 可以保持水体的肥度。

4. 水流。

水库每年防洪调控, 库水的适当交换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和鱼类生长, 众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放鱼到现在, 各种鱼类生长良好, 出产著名的无污染锡市水库鱼。

5. 水的透明度。水库水的透明度常年在30~50厘米之间, 水库水肥度适中, 浮游生物量稳定, 适合各种鱼类生长。

6. 水温。

5~10月水库的平均水温12℃以上, 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生长期为150天。表层水温25℃, 冬季结冰厚度为50厘米, 夏季水库下游区有温跃层现象。

7. 周围环境。水库周边有植被丰富的牧场, 畜粪较多, 上游有较好的植被, 水质较肥。

8. 水化学。

水库水中p H=7.5~8.5之间, 水的硬度在2~5之间, 底层4米, 水温12℃, 溶氧5毫克∕升, 这样的水体很适合放养冷水性鱼类。

(二) 水库的饵料基础

1. 浮游生物。

春季水中藻类以绿藻门、蓝藻门种类为主, 浮游生物挠足类占优势, 浅水中区小形原生物, 轮虫较多及各种枝角类, 为各种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适合鱼类生长。

2. 水生植物。

水库沿岸浅水区生长着大量水草、芦苇、蒲草、水车前, 还有许多小浮萍、紫背芜萍漂浮性植物, 为许多草食、杂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资源, 同时也是各种淡水鱼类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3. 底栖生物。水中有蚯蚓、栉虾、蛭类、螺、贝数量多, 河蚌数量也逐年增加, 为杂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三) 水库的鱼类区系。

水库鱼类属北方鱼类区系复合体, 以鲤、鲢、草、鲫、武昌鱼、雅罗鱼为主, 其它还有麦穗、泥鳅、棒花、虾虎、中华多刺、餐条等小形经济鱼类。

三、渔业生产情况及效益

(一) 池塘养殖

1. 鲤鱼繁殖。

从1992年到1999年共自繁自育黄河鲤鱼鱼种近100万尾, 全部投入库中, 保证了水库鲤鱼优良品种的繁衍。

2. 鱼种培育。

从1996年开始从外地购入鳙、鲢、鲤、鲫、草鱼乌仔进行培育, 到2004年, 共培育出近700万尾鱼种, 投入库中, 为水库渔业生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二) 库区大水面

1. 鱼种投放。

从20世纪60年代初投放黄河鲤鱼, 数量不详,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 水库处于荒芜状态, 没有投放鱼种, 水体鱼产力很低, 亩产量只有2~3斤, 其它特种水产品的开发, 一直处于空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锡市水利局及水库管理所领导认识到鱼种投入的重要性, 开始投入资金和人力修建养鱼池, 自繁自育鱼种, 从1992年开始向库中投入鱼种, 其投放量逐年增加, 1992年至1998年共投入鳙、鲢、鲤、鲫近200万尾大规格鱼种, 从1998年以后更加大了投放量, 到2002年共投入鳙、鲢、鲤、鲫、草鱼总计500万尾大规格鱼种, 这些鱼生长良好, 并已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04年投放鳙、鲢、鲤、鲫鱼40万尾大规格鱼种。

2. 特种水产品苗种投放

(1) 大银鱼卵的投放。从1995年开始投放到2007年冬季共投放鱼卵7000万粒。已多次监测到大银鱼, 体长18厘米, 生长较好, 预测今后鱼产量可观。

(2) 高白鲑投放。2003年6月初投放5万尾冷水性高白鲑鱼种, 此种鱼很适合水库中生长, 经济价值极高, 有“水中白金”之称, 为水库渔业生产添加新的品种。

(3) 西伯利亚鲟。水库发现有西伯利亚鲟, 是投放高白鲑带入的, 此鱼适合水库水体环境, 生长良好。

3. 鱼产量。

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篇3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渔业资源保护,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维护渔业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西湖水域、西溪湿地水域以及城市河道水域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按照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四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把渔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第五条

市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各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跨行政区域的,由市渔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有关渔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渔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渔业资源保护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渔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辖区内的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水利、环保、海事、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公安、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市地方特色渔业品种名录由市渔业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鼓励、支持开展本市地方特色渔业品种的基础性、应用性科学研究。

第七条

本市实施重要渔业水域严格保护制度。

重要渔业水域名录、类型、范围由区、县(市)人民政府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八条

禁止在重要渔业水域范围内设置新的排污口。已有的排污口,其排放的污水应当达到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要求。

在重要渔业水域范围内进行水工建设、疏浚航道、勘探、建设锚泊地、爆破、采砂、排污等作业的,有关主管部门在实施行政许可前应当征求渔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前款作业对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有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并接受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对从事渔业生产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造成国有渔业资源损失的,渔业主管部门有权要求赔偿或者补偿。

第九条

市、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重要渔业水域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调查和评估,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渔业捕捞限额控制等提供决策依据。

渔业、环保、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

第十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鼓励单位和个人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进行捐赠。

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结果,每年组织实施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单位和个人实施增殖放流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增殖放流期间,禁止在增殖放流水域范围内进行渔业捕捞作业。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实施增殖放流七日前向社会公告禁止捕捞的期间和水域范围。

第十二条

禁止非法捕杀、伤害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市渔业主管部门设立或者委托公益性救护机构,对受伤、搁浅、误捕、没收、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救治和暂养。暂养和救护治愈的水生野生动物应当及时放生。

第十三条

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生生物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确定并公布危害性外来水生物种名录。

禁止向开放性水域投放危害性外来水生物种。

第十四条

七里泷大坝下游富春江水域、钱塘江水域的禁渔期、禁渔区由市人民政府确定,报省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其他水域的禁渔期、禁渔区由所在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确定,报省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五条

渔业主管部门根据水域特点,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水域为垂钓区。在垂钓区进行垂钓活动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禁渔期、禁渔区、禁捕品种、最低可捕标准的规定;

(二)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或者污染水体的饵料;

(三)不得妨碍渔业生产;

(四)除休闲渔船外,不得使用船舶或者其他水上浮具离岸垂钓。

在千岛湖水域划定的垂钓区垂钓的,应当遵守千岛湖渔业资源保护的有关规定。具体办法由淳安县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十六条

属国家所有的水域、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和捕捞权,可以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公开出让,所得资金专项用于渔业资源增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渔民的社会保障。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削减新安江水域、富春江水域和钱塘江水域的网箱养殖规模,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第十八条

在七里泷大坝下游跨县(区、市)行政区域的水域实施捕捞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市渔业主管部门核发。

前款规定以外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所在地的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核发。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渔业资源总量及区域分布情况制定捕捞渔船数量和捕捞工具控制办法。

市渔业主管部门在上级核定的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和捕捞限额总量内,按照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核定全市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和捕捞限额指标,下达各区、县(市)。

各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核发渔业捕捞许可证,不得超过市渔业主管部门核定的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并与捕捞限额指标相适应。

第二十条

渔业捕捞许可证持有人年满六十五周岁或者已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渔业捕捞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一条

除国家、省有关规定禁止使用的捕捞方法和渔具外,本市行政区域内还禁止使用下列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方法和渔具进行捕捞作业:

(一)使用鱼鹰、灯光诱捕的;

(二)在鱼类洄游通道设置断江捕捞的;

(三)利用水位落差搭建围坝、围堰等设施捕捞的;

(四)使用密网、滚钩、板罾网、夹网、定置网、拖网、地拉网、倒笼、沉箱、迷魂阵等渔具捕捞的;

(五)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在富春江水域、钱塘江水域使用虾笼捕捞的;

(六)在千岛湖水域使用二层框刺网、三层刺网等渔具捕捞的;

(七)使用电鱼、毒鱼、炸鱼等其他破坏渔业资源的渔具、方法进行捕捞的。

前款所称密网,在千岛湖水域是指最小网目尺寸小于4厘米的渔网,在其他水域是指最小网目尺寸小于2?5厘米的渔网。

第二十二条

本市渔业水域主要保护鱼类品种的起捕标准由市渔业主管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各种捕捞作业应当主动避让幼体群。捕获小于前款规定起捕标准的主要保护鱼类及其幼体的应当立即放回水域。

第二十三条

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年满十八周岁且不超过六十五周岁,身体健康,能够适应水上作业要求;

(二)具备捕捞作业技能,并通过渔业法规和渔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渔业捕捞许可证持有人应当向发证机关备案登记本船捕捞作业人员。

第二十四条

从事渔业捕捞人员作业期间,不得向渔业水域倾倒垃圾、排放油污,不得携带禁止使用的渔具。临水作业应当穿着救生衣。

市、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的人员发布潮汛、洪水、水体污染等涉及渔业生产作业安全的水文信息。

建德市、桐庐县人民政府应当分别在新安江大坝、七里泷大坝下游划定禁止进行渔业生产作业的区域,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第二十五条

市、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为渔民转产转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鼓励、引导渔民从事休闲渔业、水产养殖等其他行业。

第二十六条

市、区、县(市)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增殖放流水产苗种检验检疫工作,建立捕捞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产地准出等制度,推广应用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提高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在禁止捕捞的期间和水域范围内进行渔业捕捞作业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渔业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没收渔船。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一款,非法捕杀、伤害省、市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渔获物、捕捞工具和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属渔业从业人员的,吊销渔业捕捞许可证。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向开放性水域投放危害性外来水生物种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投放的危害性外来水生物种,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属渔业从业人员的,吊销渔业捕捞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违法进行垂钓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渔获物和钓具,可以并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使用破坏渔业资源的捕捞方法和渔具进行捕捞作业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渔业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没收渔船。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二条,捕捞小于规定起捕标准的主要保护鱼类及其幼体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渔业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没收渔船。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一款,不符合条件的渔业捕捞人员从事渔业捕捞作业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渔业捕捞许可证持有人改正,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渔业捕捞许可证持有人不向发证机关备案登记本船捕捞作业人员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二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四条,从事渔业捕捞作业期间携带禁止使用的渔具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没收禁止使用的渔具,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临水作业未穿着救生衣的,由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百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渔业主管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依法核发养殖证、渔业捕捞许可证的;

(二)参与或者从事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三)违反规定征收、使用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的;

(四)未依法履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五)未依法履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造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

(六)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4

加强长江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沿江经济持续发展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迄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大流域性生态系统,是东亚特有的.淡水鱼类的起源和演化中心;它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鱼类基因的宝库,某些特色经济鱼类的原种基地,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代表.

作 者:石斌 葛海祥 顾汉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226006刊 名:水产科技情报 PKU英文刊名:FISHERIES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330(6)分类号:F30关键词:

渔业实习报告 篇5

实习名 称 渔业技术实习学院(系、中心) 专业年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教务处制表 二Ο一一 年 九 月 四日

填写说明

一、此报告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或打印。 二、此报告中内容请在实习结束后如实填写。

三、实习教学基本概况中的实习类型指教学实习、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等;修课要求指必修、限选、任选;实习总结形式指论文、设计、调查报告等。

四、实习总结字数根据形式作如下要求:论文、设计不少于3000字;调查报告不少于5000字。

五、此报告填写完毕(一式两份),经实习指导教师和院(系、中心)有关领导审阅后,一份作为学生成绩由院(系、中心)保存,一份由学生本人保存。

一、实习教学基本概况

1

2

3

三、实习总结(可另附纸)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6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鄱阳湖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日益增大,流域范围的渔业资源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主要表现在湖体大面积萎缩、水质恶化、渔业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多个方面[3]。该地区极度敏感的水文生态环境、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与不确定性,使得鄱阳湖流域的渔业资源安全问题错综复杂,流域渔业资源安全保护任务异常艰巨,对我国相关基础和应用科学的研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对2009—2011年,鄱阳湖水域鱼类渔获物组成、渔获量、产卵量以及渔业水域水质进行了相关调查,对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主要保护对策,为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安全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鱼类渔获物组成及渔获量统计

在鄱阳湖所在湖区(图1)分别选择30~40艘渔船进行渔业捕捞日志统计,并选择2艘船作跟踪调查,统计渔获量、渔获物组成、渔获物比例,每个种类全年样本数量不少于50尾(不足50尾,则全部取样)。通过湖区生产船只数量与调查船只平均单船捕捞产量统计湖区产量。

1.2水质监测方法

在鄱阳湖渔业水域布设1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设3个测线,每测线设上下测点,在距水面0.5 m和距湖底0.5 m处取水样。其中,水温采用GB/T 13195—1991,水质 水温的测定 温度计法;pH采用GB/T 6920—1986,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DO采用GB/T 11913—1989,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 电化学探头法;CODMn采用GB/T 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TP采用GB/T 11893—1989,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TN采用GB/T 11894—1989,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1.3产卵场监测工具及方法

监测工具:GPS(全球卫星定位仪)、圆锥网、LJD型流速记录仪、集苗桶、集苗网箱、铅锤、缆绳、显微镜、水温计、便携式pH计、量角尺、培养皿、吸管、广口瓶、沙克氏盘、解剖盘和2~5 m2暂养池等。

监测方法:四大家鱼产卵条件及卵(苗)发生量监测断面的设置、取样次数、采集网具的规格、鱼苗样品的处理、鱼苗径流量的计算等按易伯鲁和余志堂[4]方法进行。

1.4数据分析

以鱼类繁殖期、越冬期和育肥期的时间段为分析单元,将功能期内测出的各监测位点的监测数据进行平面和深度测点监测算术平均。分析评价标准为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监测项目在该标准中没有列入的按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水质标准进行评价。

2结果

2.1渔获物组成

2009年,鄱阳湖湖区共监测503船次(2 515网次),统计渔获物25 104.11 kg,年均单船产量为1 297.63 kg,捕获物主要由“四大家鱼”和鲤、鲫、鲶、黄颡鱼等组成(表1)。2010年,鄱阳湖湖区共监测482船次,统计7天渔获物31 316.78 kg,日均单船产量为9.28 kg,捕获物主要由“四大家鱼”和鲤、鲫、鲶、黄颡鱼等组成,“四大家鱼”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为9.74%,与上年相比增加5.13%,鲤、鲫占总渔获物比例有所下降。2011年,鄱阳湖湖区共监测469船次(2 515网次),统计渔获物48 260.1 kg,年均单船产量为6.86 kg,与上年相比,日均单船产量减少26.08%,捕获物主要由“四大家鱼”和鲤、鲫、鲶、黄颡鱼等组成,鱼类体长及重量组成见表2。

2.2渔业水质

对鄱阳湖渔业水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指标主要是水温、溶解氧(DO)、pH、高锰酸盐指数、铜、铅、总磷、总氮、氨氮、叶绿素a等。监测结果见表3。

2009年水域超标污染物为铅、总氮、铜、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铅在鱼类越冬期、繁殖期、育肥期分别有44.4%、100%、33.3%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1.0、5.2、2.7;铜在鱼类繁殖期和育肥期监测位点均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2.2、6.2;总磷在鱼类越冬期、繁殖期和育肥期分别有100%、55.6%和33.3%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5.7、1.1、0.9;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在鱼类越冬期分别有11.1%、77.8%、16.7%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0.7、1.4、0.6。

2010年,影响鄱阳湖水域水质的主要指标为铜,其监测值在越冬期、繁殖期均超渔业水质标准,超标率为100%、66.7%,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2.3、1.7;总氮监测值在繁殖期、育肥期均100%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3.3、1.6;总磷监测值在繁殖期、育肥期均100%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1.7。

2011年,总氮在鱼类越冬期、繁殖期、育肥期分别有100%、100%、66.7%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3.8、2.4、1.6;铜在越冬期、繁殖期、育肥期分别有33.3%、33.3%、100%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1.4、1.1、9.4;铅在越冬期、繁殖期分别有44.4%、11.1%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2.5、0.2;总磷在鱼类育肥期100%监测位点超标,平均标准指数9.6;与上一年相比,铜、总氮依然为该水域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不明显。

2.3鲤、鲫产卵场分布与规模

2009年鄱阳湖产卵场共有33处,产卵面积332 km2,产卵量为41.6亿粒,比2006年减少了7.6%。2011年,鄱阳湖产卵场面积缩小为186 km2,产卵量为33.68亿粒,产卵面积与2000年相比缩小了7%,比2009年缩小了44%,而产卵量与2000年相比则减少了5.10%,比2009年减少了19.04%。

3讨论

3.1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现状分析

3.1.1 鄱阳湖水域鱼类的主要类群

从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鄱阳湖水域鱼类物种中鲤科鱼类占的比例很高,2009—2011年其比例均为35%以上(低于40%),这对于鄱阳湖水域整体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有重要影响。由于鲤科鱼类具有咽齿,食性分化广泛,使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更加快捷。而鲤科鱼类所占比例与以前相比,明显减少。据统计[5],在1955年至2000年期间,鄱阳湖累计记录鱼类136种,隶属于25科78属;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71种,占总种数的52.2%。

3.1.2 鄱阳湖渔业资源变化

在许多鱼类物种变得稀有的同时,鄱阳湖水域的渔业资源也呈现出衰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天然捕捞量下降,渔获物种减少,渔获物结构小型化等。1960年代前期为2.267万t,1960年代后期为1.834万t,1970年代前期为1.505万t,1970年代后期为1.272万t[6],目前的渔获量虽稍有回升(徘徊在3万t 左右),但主要是靠加大捕获强度,这是鄱阳湖渔业资源衰退的表现。1990年代初,国家渔业部门曾对鄱阳湖的鱼类进行过一次普查,当时鄱阳湖的鱼类共有158种。最近一次普查是在2008年,结果显示,鄱阳湖中的鱼类只有122种。不到20年,鱼类减少了36种,白鳍豚、鲥鱼、胭脂鱼等濒临灭绝,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的产量也越来越少[7]。不仅如此,渔获物的种群结构也发生变化,表现为高龄鱼减少、低龄鱼及幼鱼比例增加。

3.1.3 水体污染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和不合理的水产养殖方式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能力减弱,环境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下降,鱼类资源受到严重影响。钱新娥等[8]于1997—1999年对鄱阳湖区湖口、蛤蟆石、星子、康山水域湖水水质调查结果显示,pH、CODMn、Cu(铜)、Pb(铅)、总磷、氨氮等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鄱阳湖区水质良好。而近年来湖水中铅、铜、总氮、总磷等水质指标的超标(表3),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质量。

3.2鄱阳湖水域渔业资源保护对策

3.2.1 减少水体污染

从以上水质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鄱阳湖渔业水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铅、总氮、铜、总磷和高锰酸盐等含量的超标,严重影响渔业资源安全。为保证渔业生态环境,应严禁肥水养鱼[9]。加强对地表水进行生态服务功能分区管理,对饮用水源区、景观娱乐区、渔业用水区和农业用水区等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避免水体交叉污染,有效降低水体总氮、总磷、铜、铅等污染物的浓度,使其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控制入湖污染和有害物质输入,强化水环境质量和生态与湿地生态恢复保护,有效保护和改善鱼类生境。

3.2.2 增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对于生物物种的保护,最好的方法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也就是建立生物自然保护区[10]。长江流域已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自然保护区”、“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以及“长江口中华鲟幼鱼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的设立为长江鱼类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同时也为鄱阳湖渔业资源的保护积攒了一定的经验。现阶段,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致使鄱阳湖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日趋衰退,对淡水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已刻不容缓。目前,鄱阳湖仅有一个江豚省级保护区,水产种质(鲤鲫鱼、银鱼等)资源保护区的增设,对保护鄱阳湖渔业资源具有重要作用[11]。因此,需逐步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完善生境保护管理体系,开展鱼类生境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积极实施生态工程,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质量。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铒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

3.2.3 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工作在国外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12]。从1950年代起,日本、美国等世界渔业大国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国的增殖放流工作起步较晚,到1980年代才形成一定规模;19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各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增殖放流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针对鄱阳湖地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资源破坏严重的状况,加快渔业资源恢复和增殖,维护鄱阳湖水域生态平衡;按照生态优先的要求,有计划地对鄱阳湖水域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13]。

3.2.4 完善生态监督管理体制

鄱阳湖渔业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立法工作的不完善,决定了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但随着鄱阳湖渔业资源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立法力度的加大,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也必将日趋完善[14]。为保护湖区渔业资源,严防非法捕捞行为,不断加强立法工作,把渔业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促进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补充完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条例、水产养殖业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规,修改鄱阳湖水域各省的渔业管理条例和渔业收费标准,增加养殖污染内容及处罚标准,用经济杠杆调节养殖行为。

4结论

世界渔业中心报告(范文模版) 篇7

根据世界渔业中心(WorldfishCenter)和保护国际组织

(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公布的最新报告,与其他形式的动物蛋白生产(例如牲畜)相比,水产业的效率更高、对环境的破坏性更小。

于近日曼谷东盟东南亚渔业发展中心会议上公布的该报告以近两年的时间对75个物种的生产系统进行了评估,并发现相较其他动物蛋白生产系统,水产业的效率更高、对环境的破坏更小,另外,水产业对环境的影响也因国家、地区、生产系统和物种而“明显”不同。

该报告因而得出结论,在未来二十年中,对养殖海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养殖海产品也将成为日渐增长的城市人口的主要动物蛋白来源,并且水产业必须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环境影响来满足这一需求。

名为“蓝色边界(BlueFrontiers):水产业的环境成本管理”的该报告据信是“有史以来最为全面的全球水产业分析报告”。

报告主编兼非营利组织世界渔业中心总干事StephenHall博士表示,“正如报告所言,必须开展更广泛的知识和技术交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举措以促进可持续性以及可填补知识空白的研究投入。这些努力将开创一个更具生态可持续性的行业,如果我们希望满足今后世界对鱼类的需求,这将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目标。”

报告中的关键发现还包括:截至2020年,全球水产业生产有望达到6,500万到8,500万吨,至2030年则将达到7,900万到1.1亿吨。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8

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巩固我县2018年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整治工作成效,进一步加强我县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的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活动严重破坏了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家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渔业水域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电鱼活动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农办渔〔2018〕71号)等文件精神,XX县2019将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

二、工作机构

2019年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任务由XX县水域生态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执行。执法大队工作人员从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县农业农村局、县森林公安局在编干部中选派。具体人员根据渔政执法工作需要,由县农业农村局、县森林公安局负责人合议确定并抓好落实。

三、专项执法行动范围

专项执法行动范围为XX县行政区域范围,实行全天候执法巡查。

四、时间安排

自3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部署阶段(3月1日—3月10日)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XX省渔业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广大群众对保护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保护意识。同时要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1日—12月20日)

开展违规渔具清理整治行动;开展电、毒、炸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21日-12月31日)

充分总结经验和不足,整理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五、工作目标

XX县行政辖区范围内违法电鱼、毒鱼、炸鱼活动和非法捕捉捕杀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物种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恢复。

六、行动任务

(一)开展打击制造、销售非法渔具整治行动。联合本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辖区内非法电鱼杆、类逆变器、高密度地笼和高密度粘网等渔具制造、销售点进行摸排,依法取缔黑窝点,依法没收生产和销售的非法渔具。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二)开展严厉打击违法电鱼、毒鱼、炸鱼行动。加大执法巡查工作,对电鱼多发水域、重点水域、重要时段,要日夜轮流不间断开展执法巡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迁就照顾,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三)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捕杀、捕捉虎纹蛙、大鲵、棘胸蛙等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物种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四)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协同执法长效工作机制。要完善案件移送程序。

(五)大力开展执法宣传。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及微博、微信等平台作用,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公开发布典型案例,强化以案说法,不断提升社会及民众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各级“河长制”的作用,建立齐抓共管、联合监管长效机制,确保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

1.各乡(镇)根据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辖区的宣传教育、日常监管等工作。准确锁定非法捕捞人员、非法捕捞易发河段,建立河长制河道巡查员日常巡查管理台账。认真落实乡级河长制,坚持河道巡查员日常巡查工作。查获电鱼、毒鱼、炸鱼人员及时固定证据并移交县水域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处理。发现有案不移现象,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2.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协调县级严打整治的日常工作。负责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严打整治行动的业务指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相关规定,对电鱼、毒鱼、炸鱼违法人员和非法捕杀、捕捉国家或省重点保护物种违法人员进行查处。

3.县森林公安局负责在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违法行为工作中,提供警力支持,对抗拒执法或者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人员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

4.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县范围农贸市场、非法渔具经营门店的日常巡查工作。查获非法渔获物、非法渔具(含肩背式电鱼工具、高密度地笼、高密度粘网等)及时固定证据,依法查处或按法定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县城市管理局负责县城森林公园、水上乐园等责任区水域的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清除责任区水域的高密度地笼、高密度粘网等非法渔具;查获电鱼、毒鱼、炸鱼人员及时固定证据并移交县水域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处理。

6.县公安局负责渔政领域涉黑涉恶和聚众阻扰、暴力对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县水域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在渔业资源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涉嫌犯罪或涉黑涉恶线索及遭遇聚众阻扰、暴力对抗等情形,要及时移送或报告,由县公安机关依法处置。

(三)加强宣传引导。县水域生态综合执法大队要协同乡(镇)人民政府深入乡村开展渔政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悬挂横幅、张贴通告、制作警示牌等形式,大力宣传打击破坏渔业资源整治行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检举揭发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典型案例,扩大影响,造出声势,营造打击破坏渔业资源违法犯罪的浓厚气氛。

(四)健全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水域生态保护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破坏水域生态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无缝对接。严格履行生态保护职责,对履职不到位的坚决进行问责。

(五)加大监督检查。加大对专项执法行动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计划不周、群众投诉举报问题的较多的乡镇,要重点督查并及时通报。

(六)及时总结提高。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篇9

美国:建世界最大保护区

早在2001年,科学家便倡议设立鱼类海洋公园。150名海洋科学家当年在美国先进科学联会的年度会议上提出了这一建议,以保护世界上濒临绝种的珍贵鱼类。“鱼类海洋公园”的面积至少要覆盖地球海洋的20%,才能有效保护鱼类。2012年6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宣布将夏威夷西北列岛定为国家保护区,这将是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保护区。白宫官员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环保行动”。新保护区建立后,在未来5年内将禁止所有渔业、采矿以及其他可能对保护区环境造成破坏的活动。以前,人们经常在这一地区开采珊瑚制作首饰,今后这样的商业活动将被严格禁止。

日本:海底山脉增加鱼产量

日本在沿海利用沉箱建造绵延数十公里的“人工海底山脉”,使其成为以鲅鱼、鲹鱼为主的富饶的新渔场。所谓人工海底山脉,实际是用水泥和石灰岩混合制成沉箱,沉入海底,堆积成高40米、长200米左右的水下人造工程。根据渔港渔场整备部计划科的调查,水产厅1997年在长崎等地设置沉箱工程以后,结果“鱼产量达到了从前的6倍”。

在水深约200米的大陆架边缘建成这样的人工海底山脉,流到这里的海流受到阻挡改变方向形成垂直泛流,从而将其携带的氧气和磷等矿物质输送到靠近海面的海水表层。由于这些营养物质的增加,浮游生物增殖,使以浮游生物为主食的鲅鱼、鲹鱼、鳎鱼等获得丰富的饵料而大量繁殖。水产厅计划在2007~2011年在日本近海大力建设新的水产资源基地,人工海底山脉就是实现这一设想的重要手段之一。预计此举将需要10亿日元预算。

西班牙:捕捞深度有限制

西班牙法律对渔网的网洞大小作了详细规定,对捕什么鱼使用什么渔网也有很明确的规定。这个规定就是严格禁止一些还没有达到捕捉程度的小鱼遭捕杀,让它们有传宗接代的机会,因此也避免了绝种的可能性。

此外,不少国家对捕捞深海鱼类渔网在海底的深度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比如,地中海海域便禁止拖船在海平面1 000米以下的水域捕捞。许多海洋植物学家在经过多年的考察后提出报告说,有许多渔民为捕捞深海鱼类,将渔网撒到了海底,这些渔网在海底被渔船拖动时也将海底植物卷起拖走。这样一拖几乎等于毁灭了海底植物的生命。倘若没有海底植物的伴随,任何鱼类也无法生存。另外,伏季休渔制度,即在鱼类的繁殖季节不再允许下海捕捞,以便“休养生息”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渔业资源。

英国:颁发可持续鱼类证书

英国零售业协会的霍金表示,在过去几年,英国零售行业在采购可持续性资源方面做得十分出色。英国海洋渔业委员会颁发的可持续渔业证书近年大幅增长。这类产品在出售时都贴上了英国海洋渔业委员会推荐购买的标识。但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只有1%~2%的水产品来自于可持续性鱼类资源,因此价格相对较高。霍金表示,如果世界其他国家不能推行相同的政策,如此高额的代价他们也很难继续维持下去。

上一篇:以珍惜为话题作文600字下一篇: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