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和端午》

2025-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和端午》(共9篇)

关于端午节的诗歌——《和端午》 篇1

《和端午》原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和端午》的作者介绍

端午节:关于回忆与缅怀 篇2

这些日子,品种繁多的粽子在各家的灶台上、餐桌上陆续出现。目睹满街的青青粽影,忽然就意识到端午节已悄然到来。老一辈人或许还包包粽子、喝喝雄黄酒、插插艾叶,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这些传统概念已然不是那么清晰了,跟端午节有关的事似乎只剩下吃粽子而已。传统的端午节,变得简单而流于形式。

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后,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一石激起千层浪,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让不少国人着急了。但扪心自问,我们的端午节,除了粽子和偶尔的赛龙舟外,还剩下什么?

或许,正如专家所言: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事件标志着我们传统文化正在面临某种危机。国民的反应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必然的心理反弹,是一种文化自保的机制。韩国端午祭胜出,对我们而言既有危机,也会产生新的希望。至少它增强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危机感,这未尝不是好事。我们或许要感谢韩国人的申遗,如果不是他们的申遗,我们的端午文化传统可能会在不知不觉或不懂珍惜中丢掉。如果我们真的热爱我们的端午,就不应该只停留于抱怨。

让韩国端午祭的胜出成为中国端午节新生的起点,成为传统节日复兴的新契机,这才是国人最应该做的事情。

感怀端午

时代变迁,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越来越多的“泊来节”充斥着年青人的生活圈子,他们更热衷于去追求一个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却不会记得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更别说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了。这俨然成为了当下流行的一个走向——从“泊来节”开始。但是,传统节日还是让我们拥有怀旧的机会。

在三坊七巷中,我们碰到几位老人正安详地围坐着聊天,一位四五十岁的妇女在一旁淘米,一遍一遍,时不时地应和着老人们的话。一边叠着高高的洗净的苇叶,透出光洁的青绿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清美。她告诉我们,为了过端午她已经忙活了好些天,除了包粽子外,还要准备苦艾草、菖蒲、犁壁草等用来煮成汤。 “这汤不是拿来喝的,是要来泡澡的,一家人都得泡,洗了祛百毒、防百病,主要是预防皮肤过敏等。还会到中药店买一些雄黄,以米酒化开,用笔涂在门窗的框架上,这样可以防虫,尤其是祛五毒……”

在采访中,我们还碰到一位78岁的退休干部张老,他说:“端午节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传统文化,不能不过。我年轻的时候,过端午是很有热情的,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去看赛龙舟,跟着一起叫啊喊啊的玩得非常尽兴。晚上回到家中,还有家人精心准备的包有各种馅料的粽子,很是温馨。觉得感受的不仅是一种节日的气氛,更是一种合家团圆的温情,一种民俗文化的自豪。”

一边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漠视,一边是老一辈人对传统节日的无限缅怀,让人不免感慨:端午节的未来何去何从?

受访人:善琴,35岁,公务员

我是畲族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看多了大人们张罗端午节的模式,自然也就记住了。现在每到端午,都是我一人包办的。端午节前夕,初一早要在门口插上艾草,到初五中午12点过后才收下来,据说艾草可以避邪,驱蚊虫的。端午时每个小孩都会在脖子上挂一个红袋子,这个红袋子很漂亮,是大人用红线编的。然后把一个用红纸染的蛋放在这个红袋子里,寓意吉祥如意。畲族的端午节与汉族的端午节其实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可能是艾草的处理方式。畲族的乡亲在端午这天中午12点过后收下艾草,就把艾草收了起来,等到了夏天蚊子多时,就把艾草捆成一團用来熏蚊子;有的时候,小孩子遇到肚子痛,可以拿来当草药。而汉族的做法,则是将艾草收起来,留着家里有媳妇做月子时,到满月了,熬成汤洗澡用,可以祛风湿。

今年的端午节,我会像往年那样自己包粽子吃。因为自己包的粽子比超市里买的味道更好,而且也更有过节的味道。福州的粽子种类很多,有肉棕、蜜枣的、花生的、豆沙的……而且粽子的包法福建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采用的原材料也不同。我在财经学校念书时,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带来的粽子包法不同,味道也各不相同,可有意思了。

包粽子其实并不是很难的,就拿肉粽来说,首先把糯米加水浸泡3~4小时,然后,把粽叶洗干净,将大米滤干后,加肉、加笋干,调好味道后和米一起包好后放在锅里煮熟。香喷喷的粽子便好了。即便是过夜的粽子也可以有很好的吃法,可以将其切成片,再放到锅里炸,那也是相当美味的。

当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看龙舟比赛了。以前小时候每年都会去看。现在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很多年没看了。今年的端午节是星期二,虽然还是没放假,但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会带儿子去看的,一同感受传统节日带给人们的喜悦。

近几年,我觉得大家对传统节日又重视起来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学校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注重加强这一块,让孩子们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有不少民意代表呼吁,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可以考虑放假半天,这样市民就能更好地参与到传统节日当中了。

受访人:郑琛,29岁,媒体人

在我的理解中,正如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是个团圆的日子,全家人聚在一块,一起包粽子、一起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然而,这种景象已经好久没出现过了。毕竟现代人所处的环境不比从前,显得有心无力。所以对于简单地过个端午节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今年的端午节是周二,我和我老公都上班,根本就没办法聚在一起认认真真地过这个传统节日。因为上班关系,自己包粽子也就不可能了,毕竟工作上的事情非常多,时间都忙不过来了,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就想着多陪陪儿子,再花时间和精力去包粽子过节,还是比较不现实的,也是比较“奢侈”的。我们会把节日提前到周末,约上亲朋好友来家里过节。怎么说,一些传统的习俗我们还是会延续的,端午节毕竟是传统大节日。

受访人:许书,45岁,私企老板

远离家门多年,已经许久没有过一个像样的端午节了。对我而言,端午节似乎已经可有可无,尽管它与春节、中秋节号称中国传统三大节。因此,对于端午只剩下怀旧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很温馨。小时候过端午节,能让我提前兴奋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那时候穷,如果不是过节,平时肯定吃不到。说起粽子,不仅因为它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到端午,母亲就在头一天晚上泡好一盆糯米并洗净刚采来的苇叶。第二天一家人便围坐在葫芦瓜棚下,伴着清清的苇叶香味、就着红红白白的馅料一起包粽子。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煮上3、4个钟头。当粽子煮熟的时候,小院里便弥漫着糯米和苇叶的香味,那个味道,叫人陶醉。家里和街坊邻居还会拿着一些桃枝或者艾草插在自家的门前;小孩子会收到大人们送的香包。这是忙碌的一天,也是最幸福、最温馨的一天。

现在,天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做,很久没有像样地过过端午节了。不过,每到端午节时还是会想起那清清的苇叶和醉人的糯米香味。吃着从超市买回来的粽子,却已经找不回当初的味道了。

受访人:文子,28岁,网站主管

可能也只有特喜欢吃的粽子能唤起我对端午节些许的念想吧。隐约记起小学老师曾说过关于端午节的些许零散片段,只记得五月初五是爱国诗人屈原身投汨罗江的殉难日。人们为了寻找屈原,为了不叫鱼儿吃了他们崇敬的诗人,大家把糯米包起来,喂给鱼儿吃。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的时候,问父亲:“这怎么吃?” “剥了叶子吃!” “那鱼也会剥叶子吗?”“鱼不吃,人吃。”“那屈原怎么办呢?” “什么乱七八糟的,快吃……”

对端午节的认知只剩下粽子、龙舟、屈原这些零散的概念,其他的一切似乎已经归零,说起来让人汗颜。

闽江畔的棕香

民间过端午,图的是热闹、喜庆。近期各种关于端午的活动也在福州许多地方开展。6月17日,距离端午节还有两天时间,融侨的业主们便提前预热,一场由融侨会组织的“粽叶飘香”活动在融侨比赛一开始,现场气氛马上热闹起来。大人忙着包粽子,小孩子则在一旁打下手;手艺高超者,包粽叶、加糯米、塞馅料、系粽绳,一气呵成;新手者,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勉强包好的粽子一提起来便米歸米,叶归叶。但不管粽子包得好与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同样一个表情——快乐!

比赛现场还请来了福州民俗专家方柄桂先生讲解端午民俗知识,诸如端午节的来源,福州的粽子文化和唱曲等,不仅给小朋友上了一堂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课,也让到场的家长们获益匪浅。

据悉,融侨会举办此次“粽叶飘香”包粽大赛,意在端午节为业主们送上的节日良好祝愿的同时,希望通过包粽子这种最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业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这种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龙舟比赛庆佳节

6月19日,端午节这一天,福州市传统龙舟锦标赛在光明港五孔闸段激情开赛了。比赛当天,光明港岸边人织如潮。一对来自长乐的老夫妻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一大早就从长乐出发来福州。这是我们第一次来福州看龙舟。活动办的很好,这样才有过节的样子,应该每年都办。”

此次比赛有20支来自全市各区县的优秀龙舟队进行角逐,大家又有能一睹“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龙舟竞渡、百舸争先的壮阔景象。

据悉,本届龙舟赛由福州市体育局、福州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主办,福州市龙舟协会承办,福州知名地产公司福建融信地产协办,合力打造,为福州市民带来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大餐。

结语

今年,福州的端午节,尽管没有春节的隆重、没有中秋的温馨,但至少有些活动让人有了些许回味。

其实,文化也好,文明也罢,只有差异所在,没有优劣之分。厚此薄彼,是不尊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表现。平时不尊重自己的传统,直到有一天别人企图“偷”走自己的某些传统文化时,才意识到自己是该传统文化的合法继承人,才捋胳膊要捍卫“文化知识产权”,这样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就端午节而言,假如我们每年都在全国各地开展隆重的纪念活动,亚洲别的国家顶多是随着附和,想喧宾夺主,把端午节的“永久庆祝权”夺走,似乎不太现实吧。要想端午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不被他国“端”走,还得首先从尊重我们的传统节日做起。不然,即便他国“端”不走,我们也会“倒掉”的。

关于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和端午》 篇3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和端午》鉴赏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和端午》作者简介

以端午为题的端午节诗歌 篇4

每到端午,静静地汨罗江畔

就会人声鼎沸,个个高举双臂,仰天长叹

摇头晃脑,诵读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言

俨然重新复活过来的屈原

纵身一跃,惊现两千多年前

那幕悲壮的场面,只可惜

这轮回的相似一幕,并没有

报国无门而心碎的凄惨

只是为了证明曾经到此一游

在朋友圈里博得虚无缥缈的点赞

恍惚间,一个骨瘦如柴的身影

向我们走来,我多么希望

汨罗江就是一条愤怒的皮鞭

狠狠抽打我们这些以祭奠的名义

前来游山玩水的嬉皮笑脸

[以端午为题的端午节诗歌]

适合端午节朗诵的诗歌 篇5

穿上屈原遗留的鞋子

白鸽急速飞来

雕琢着我的长发

夕阳是你的眼神在河中的倒影

我跳了下去

没有回头

永不回头

那一刹的温柔

我还是没有看到夕阳的挽留

诗歌五:端午别样

赏端午十里画廊:

蓝天丽日,祥云柔波

绿树青草,行人缀花

宁静天、地、人和的轴

袅绕一缕过往的云烟……

分秒的别样呐

她搭一件蕾丝白衫

流连溟溟时光河岸

寻找夫子遗失的鞋子

皱褶里别样呐

她采一把古代艾草

拨开那些芳香的字眼

插在一部诗集的峰巅

生生的别样呐

她家乡别有一湾海港

万人划“神十”的龙舟

巧答昨日《天问》回响

将养的别样呐

她心的果核依然坚挺

她肉身的紫色浆果啊

时而浑圆,时而烂掉

端午节诗歌的活动方案 篇6

诵读国学经典,重温革命诗词,积淀文化底蕴。

二、参赛人员

局全体工作人员。

三、比赛内容

古典诗词、中华历代经典爱国主义诗篇、反映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诗词,反映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或革命前辈、先烈撰写的优秀诗词等。

四、比赛组织

比赛由局综合办公室负责组织,报名地点设在6-8办公室(徐林)。各股室至少推荐一名工作人员参加比赛,多则不限。比赛报名截止时间到6月7日上午11时。比赛时间:6月7日下午3时。

比赛地点:局6-1会议室。比赛评委由局领导、各股室推荐一名工作人员组成。

五、比赛规则

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诵读作品自选。

每位参赛选手比赛时间限制在5分钟以内。(超时将酌情扣分)

评分标准:

比赛采取10分制,其中:

作品内容(3分):选材内容符合比赛要求,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语言技巧(4分):普通话标准,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嗓音条件较好,声音圆润悦耳,语言流畅,语速得当;

临场表现(3分):衣着得体,体态语适当,表演到位,台风大方,感情充沛,感染力强,现场效果好。

六、奖项设置

端午节诗歌 篇7

二十篇端午节诗歌

《端午节旧事》

去年端午节的早晨,

我精心挑选了十六个汉字。

排成短信,

发送给,

十个住在我手机里的人。

直到那天黄昏,

没见一个汉字归来。

今天我突然想到,

就象我那天吃掉的粽子,

直到现在,

还没有被排泄出来。

《今年的端午节》

明天就是了端午节了,

今天就嚼一只粽子。

电视里正讨论着,

塑化剂的风暴。

而岳阳楼仍在,

洞庭湖却已口舌生烟。

今年的端午节,

就这样到来。

在我口袋开始干涸的时候,

在楼价无论怎样调整还如不倒翁的时候。

来了,艳阳高照。

来了,梦如火烧。

来了,端午节的绿。

在硫酸铜的颜色里。

淡淡的苦涩,

在蒸煮翠绿的粽子之后。

翻江倒海,胃肠贴地。

在看到那翠绿是硫酸铜的渲染之后。

而大地张着干渴的大口,

没有了淋漓的风貌。

天空拧着枯竭的奶罩,

无力偿还大地的泪泡。

后来,梦的汛期就决堤了。

电视新闻说:南方旱区大部降雨。

张了几个月的大口弥合了,

过于狂喜就咬断了好几处路桥。

洞庭湖又开始荡漾,

岳阳楼又开始笙响。

我嚼着那只翠绿的粽子,

对端午对明天又有了渺想。

想那蜡的味道,

想假我如蜡,内心的温热应该可以煨干几个五月?

《五月端午节》

一壶雄黄酒,

一碗浓浓的熬茶。

带有草芽香的,

手把羊肉。

香柴花的芳香中,

悠然地醉去,

这就是草原人的端午节。

五月的草原,

是少女圆润的乳房。

山花烂漫,

情歌翻飞。

蓄势而发的骚动,

被动情的云雀衔起。

季节合欢的序幕便,

被轻轻拉开……

公牦牛,

剑一样刺穿了远山的沉郁。

咂足奶水的羔羊,

惬意的睡在了山坳间。

布谷鸟发酵千年的伤感,

催动着疯长的庄稼。

只是一点雨珠,

击伤了农妇坚实的守护。

不觉处,

那是熬煎身心的思念。

五月,

每一块河石,

都锈满了绿苔。

翡翠与珍珠铺就的河道,

舞动着,

山溪优美的锅庄舞。

五月,

有一中力量。

在骨骼间传动。

有一中诱惑,

牵引着登高的欲望。

真愿登临那最高的冰峰,

好吮尽江南的粽子,

那绵绵悠长的甜香。

《端午情》

是谁打翻了桌上的雄黄酒,

浇湿了整片大地。

白娘子的哭泣,

在山谷回荡。

锅里,

喧腾一片。

棕儿不因沸水而散落,

只因心中那怀念而奉献,

粒粒谷香惹人垂涎。

庭外,

欢声一片。

孩童们不因耀阳而惆怅,

只因胸前那香囊而喜悦,

阵阵芳香耐人回味。

门前,

忙碌一片。

菖蒲,艾蒿不因炎热而低头,

只因盼望那游子而等待,

片片青绿述说乡愁。

湖面,

震声一片。

龙舟不因湿漉而停留,

只因追寻那伟大的人儿而奋进,

朵朵浪花激起了爱国的情怀。

《端午情思》

门前菖艾插在两旁,

满街粽子徐徐飘香,

龙舟竞渡的鼓点正在敲打,

今天——又是一个端阳。

艾叶透出的气味,

叩开千家万户的门窗。

横扫着人们心中的尘埃,

展现了一张追的思情网。

粽子那鼓鼓的胸腔,

端午节诗歌屈原 篇8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据说就是纪念他的`节日,并且还有人为了纪念他创作了不少感人的诗歌。

关于屈原的端午节诗歌

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 吧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 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 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鬊鬣动, 螮蝀饮汀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 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 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 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 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 罗袜凌波呈水嬉。典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亨前水东注。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唐.杜甫:祠南夕望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毛泽东:屈 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顷涛。

郭沫若:过汨罗江感怀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石理在那?

集句题屈子祠

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

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何处招魂,香草还当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屈原)

衷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及汉湘人。

(写屈原)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

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董必武)

清.李元度

上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清.李元度

江上峰青,九歌遥和湘灵曲;

湖南草绿,三迭重招宋玉魂。

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汨罗江屈原祠 清.李次青

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湖南长沙屈贾祠:

千古名胜又重新,是谁润色江山?应追思屈子文章,贾生才调;

四面烽烟都扫尽,到此安排樽酒,好携来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赵朴初题秭归屈原祠: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

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端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著名诗歌 篇9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小重山 端午

舒E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减字木兰花 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剪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端午日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南歌子 游赏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b,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菩萨蛮 端午日咏盆中菊

顾太清

上一篇:秋天发朋友圈的祝福语下一篇:企业培训准备工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