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英语情感教学(通用8篇)
在英语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为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产、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生刚上初一时,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见面、道别、致谢、道歉、家庭成员的称谓、时间、年龄、性别等。鼓励他们在适时地适当地使用这些用语,甚至当学生半中文、半英语夹杂着与我对话时,我也非常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学生们感觉我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所以很快这些学生就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去投入学习中。每当我步入学校走进教室,心中油然而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音节,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自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逐年上升。用无私的爱心表露情感教学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情感教育必须以“爱”为核心。在英语教学中,整个班级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这是许多教师都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教师的爱心不仅体现在优秀学生身上,更要倾注在学习困难的“学困生”身上。在2013级2班,王诚等同学在初二上期在英语学习上掉了队,我为他们几位同学专门制定了适合他们程度的学习方法,并相应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尽量在教学中面向多数,兼顾“两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收获,从而避免了进入初三后的大面积滑波现象。在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通过与学生或者学生家长的共同交流,常常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在2005级7班有一名学生龙亘由于小学时就对英语产生浓厚兴趣,因而提前学过一些简单的英语单词。进入初中后,刚开始对英语学习兴趣很浓,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书写工整,屡屡受到好评。但半期之后,英语成绩有所下降,究其原因,是计厌背书,认为是“死记硬背”;我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以后与他的家长进行沟通,针对他的“观点”,允许他背书,改为每课默写;一段时间后,他自己觉得背书可以帮助他形成良好“语感”,于是,他自觉地找到我要求背书。由于是他自身有了切实感受,他的英语成绩又得到回升。由此可见,教学之外扩展情感教育,是对教学的充实和帮助。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习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
1、复习已教过的语言材料;
2、教学新的语言项目如词汇、语音、语法和句型等;
3、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训练活动。为此,一般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笔头练习、测试、听写、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猜迷、接龙式提问、简笔画等介绍新的语言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充分利用和“复习要点”,练习册中的练习,口、笔头练习等加强学习运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一、捕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适时进行情感教育与德育渗透
笔者使用冀教版英语教材多年, 该套教材的编排体系合理, 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 就不难找出教材中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 适时进行情感教育。
如在教Book4Unit 4 Animals单元时, 我通过让学生举例、讨论, 利用各种信息源完成有关的介绍练习, 注意向学生灌输爱护动物、关心环保的知识理念。利用学生喜欢听英文歌曲这一特点, 我又介绍他们欣赏了由Michael Jackson演绎的Heal the World.学生在观看该歌曲的MTV时, 对其中气候突变、地球干旱、植物枯萎、动物灭绝、人类面临末日等极具震撼力的画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材Book 3 Unit1 Friends单元, 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 (礼仪、礼貌、交往) 教育的好素材。
再如教学Book 5 Unit 6 Accidents! (事故) 时, 适逢我校开展防火安全教育, 我有意识地在学习中模拟救火情境, 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 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火灾逃生的常识。让他们知道在用火及使用电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注意防火, 以及遇到火灾时如何应对和自救, 最终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关注细节抓住点滴, 将情感教育渗透于细微之处
教书育人, 是每位教师神圣的职责, 然而遗憾的是, 很多教师重前者轻后者, 或者将二者隔离开来, 殊不知, 于教书中育人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 又该怎样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比如当我们正上课时, 外面刮起了大风, 我会对窗边的学生说:“Would you please close the windows?Or, they will be broken.” (请你们关上窗户好吗?否则, 窗户会被刮坏的) 这样, 在教学生学习使用语言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在晴天上课看见教室开灯, 我及时对学生说:“Turn off the lights, please!We should save the electricity.” (请把灯关掉, 我们应该节约用电) , 并趁势问学生:“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引导学生说:“Turn off the lights when we leave the classroom.”这样, 学生既学到了语言又受到了一次节约能源的教育。
再如教Book 6 Unit 4 Help people (帮助他人) 时, 我采用的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内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必须互相帮助团结协作。我抓住这一细节, 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并且延伸到热心公益, 慈善捐助等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课前认真准备, 通过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实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使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 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既使文道合一, 纹理交融, 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英语
Feelings of rural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Yang Zhijuan
【Abstract】Teachers in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people, mobilize and pla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 positive emotion, to create a warm, harmonious, pleasant atmosphere,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to enhanc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o improve English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emotional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英语课是一门语言的课程,而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而很多农村学生往往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平时不敢开口说英语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应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课堂效益,使学生在初中阶段获得较好的英语成绩呢?
我认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积极调动和发挥师生积极的情感,营造温馨、和谐、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来进行情感教育
农村中学的学生很多性格内向,不太敢和老师交流,平时接触英语也少,因此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英语成绩都不太理想,整个班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爱心,多和学生交流,多关心爱护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尤其对差生及内向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老师只有让学生亲近自己,在课堂中善于调动自身的情感因素,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用特有的语言魅力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在学生中建立平等可亲可敬形象,多给后进生信心与厚爱,才能使师生感情互相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才能吸引学生达成双边活动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也。”
2 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教育
农村中学的教学设施比较差,平时教师上英语课就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部录音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课堂肯定会枯燥,学生也会听得索然无味。因此农村的英语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可以通过英语歌曲、有趣的简笔画以及丰富的肌体语言等等来导入课题,这样既可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倍增,同是既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增强了自信心,鼓舞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Module8《Birthday presents》时,就运用“Happy birthday” 这首歌来进行引入,虽然平时从电视上看过,但农村学生没有过生日的习惯,现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这种氛围,他们都觉得非常的好奇,从而引起他们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再如在学习Module5 Healthy Food 时,课本里面介绍的食物平时学生很少见过,于是我就运用一些图片,把所要教学的食物的单词呈现出来,学生看了也非常感兴趣,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3 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激活情感教育
英语课堂教学中情感的激活需要教师营造一种氛围,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情绪。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上课如果充满活力、情绪高昂、专心致志、态度认真,学生就容易受到感染,产生愉悦激昂的情绪,思维活跃,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课堂教学就会有师生互动的良好效应;反之,如果教师上课时精神萎靡不振、,或者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果。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早餐一般都是喝稀饭,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到最后一节课时,大多数学生的肚子都会咕咕叫了,所以往往最后一节课的效果不是很好。有一次最后一节课,我一进教室就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懒洋洋的,估计是肚子闹革命了,于是在起立问好的时候,我加了一句“Are you hungry?”学生一听,精神一振,大声答“Yes”,再问“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dining hall?”学生一听都笑哈哈的说“Yes”。经过这么一笑,很多学生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那种有气无力的现象也没有了,这节课最后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说教师要学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
4 用成功情感鼓励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激发学习愿望。的确,“成功效应”使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并强烈地期待进一步成功。创造成功是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持久的积极学习情感的有效途径。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学习所取得的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教师处于课堂注意的中心,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一个鼓励信任的目光,一个真诚亲切的微笑,一个暗示等待的眼神,无不起着安慰、鼓励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上课时情感的释放,特别是农村学生学英语,胆子小;缺乏环境和条件,理解能力较差,特别需要鼓励和支持。如我们班的周梅同学,刚来学校时,因为性格内向,平时一说话就脸红,平时上课时,看到别人都学会了,可自己老是学不会,于是经常偷偷哭,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一度曾想放弃学习英语。为了帮助她树立信心,平时上课时,我都会多注意她,课堂提问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问的时候都带着鼓励的目光,或给些提示,充分肯定她的正确问答,及时表扬她的进步。过了一段时间,她的英语成绩慢慢地赶上来了,人也变得开朗了。
5 在教学外延伸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重在教学中的全过程,但课堂上师生交流时间毕竟有限。个体的情感教育不易进行。因此,课外的情感投入至关重要。如可以反复地进行个别谈话,个别辅导,在平时作业中积极的情感评语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平时批改作业时从不打分,除了把学生错误的地方点出来,另外还经常写上“Well done. Good job. If you are more careful with your spelling work, you’ll be better . ”等鼓励性的话语。
总之,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充满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可以说,情感活动渗透在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特别是农村的英语教学,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非智力因素,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防止两极分化,从而提高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银仓.论外语教学的情感目标[J].外语教学,2005,(3).
[2] 陆明.口语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另解[J].外语界,2005,(2).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英语教学条件差
农村的英语教学条件差,不仅体现在教学设备的缺乏上,例如录音机、电视机、多媒体、语音室等等;还体现在与教材相关的.配套材料的缺少上。农村很多初中学校英语教师上课基本是一根粉笔、一本教材,最多再加一个收音机。中学阶段大型的英语考试的听力就只能借助学校广播来播放英语磁带,学生听的效果会很差。这样不仅会导致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单调,也会使得教师失去认真教学的信心。
2.农村地区师资缺乏且水平不高
由于农村地区一般都比较偏远、贫穷、落后,没有发展的前途与晋升的空间,所以现今很多的人(包括许多的大学生)主观上都不愿意到农村任教。这样农村地区的初中学校就不得不聘用一些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充当英语教师。他们不仅英语水平低,口语表达发音不准确,英语专业知识薄弱,书写不规范,而且教学方法死板、单调,没有一点英语语言艺术性可言。
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应注意的一些细节
1.情景交融
初中生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说都还不是很成熟,他们都还保持着孩子的天性而又对世界充满了无数的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语言情境,让他们感觉到上课就像是在听故事一样,当然最高的境界就是带动学生融入话题情境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意识。
2.寓教于乐
现今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其实就是为了学生能够从“高压”下解脱下来,能够真正地做到正常的教育,而不是现阶段的“弯曲”的教育。而正常的教育应该是真正的、快乐的学习,农村的初中英语教学因为其特殊性应该更甚。在情感教育之中教师应该努力用各种方法制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而不是死板、单调、枯燥。只有快乐的学习才会真正地学到一些知识,因为教师一时的灌输也只是一时的学习;只有快乐的学习,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兴趣,才会开动他们的大脑进行思考,才会真正地配合教师。
3.移情
移情说通俗一点就是转移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还要设计一个有趣味性的课堂。一方面,英语教师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语歌曲或者英文字幕的电影作为课堂的开始,在课堂一开始就充分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都还是有一定的好奇心的,英语教师也可以把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问如果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他们会怎样构思,然后再开始英语课文的讲授。这样不仅使学生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减少了其他因为年龄因素造成的“不成熟想法”;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大英语教师的讲授信心,从而花费更多的心力在教学上。如此形成一个循环,将是农村英语教学的一大幸运。
情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没有城市地区英语教学那么优越的硬件设施与丰厚的教师资源。所以农村地区就必须更加重视情感教育的深入发展,虽然现阶段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若积极地使情感教育方法得以真正的实践,相信不仅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也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向前跨一大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由此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秀芳。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06)。
摘要: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学生带着情感欣赏课文,产生与作者共鸣的体验,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就是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求,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体验活动,情感教育则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人的情感特别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发展,离不开教育。如苏联心理学家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个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⑴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⑵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⑶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⑷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一、利用优秀的教材文本,来陶冶学生情操。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有情感,情感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就有待于陶冶”。⑸教材,特别是好的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认知信息,还从方方面面反映了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隐含着丰富的情感信息,这些情感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审美的情感,包括愉快、悲哀、热情、憎恨、喜悦、神往等情感。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所编选的当代作家刘绍棠的《蒲柳人家》,通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
趣,字里行间,我们不仅可以听到运河边那淙淙的流水声,呼吸到瓜棚豆地的泥土气息,而且可以饱览河两岸恬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可以体察到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质朴农民的欢乐和忧伤。而同样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来自《诗经》中的《蒹葭》一诗,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深秋的清晨,一位恋者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河畔,徘徊往复,魂不守神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学者陶涛把它归纳为四美——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音乐美,⑹因此,可以想象它带给人的美感可以说非常丰富的。
第二类可以称为道德的情感,包含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同情感等。其中爱国主义更是著名诗人艾青作品中的一个永远唱不尽的主题,选入九年级下册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尤为突出。在诗中,诗人呼喊道:“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这里诗人所表达出来的就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一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久久的萦绕在“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时,其情之切怎能不引起我们中学生的强烈共鸣呢?
第三类叫做理智情感,它包括求知欲、好奇感、兴趣感等。我们以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几篇课文为例,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用四个图形来引发议论,层层推理,引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创新性思维,得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创造性的人”的结论;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在《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文中,也认为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从而培养一种创新的精神。这样的文章,在我们初中的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要让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情感,就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欣赏教材。文学大师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高度、深度”。⑺通过对优秀教材文本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在冷静的比较中发现自我,重塑自我。当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初中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患意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热情,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无不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
面对教材和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⑻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在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召中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同时,利用好优秀的教材文本,更能够解决困扰在学生心中的情感纠葛,特别是初中生正处在情窦初开的阶段,十三、四岁的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对爱情充满向往,有的学生开始萌发爱的冲动,去渴望和尝试爱的滋味。在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采取堵、禁止接触的方法,但效果往往欠佳。因此,面对“早恋”问题,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完全有责任去引导和教育学生,让他们“感悟爱的美好,明白爱的责任,呵护爱的高尚,珍藏爱的幸福,给爱涂上最美的底色。”⑼于是,我们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阅读、品味教材内外的描写爱情的经典作品。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课文---来自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课外名著中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刘兰芝与焦仲卿、林黛玉与贾宝玉等。通过这些作品和人物形象,明白“爱情,它高于上帝,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堆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细节。”⑽这样,学生们就会对爱情产生热爱、尊重和敬畏之情,从而接受美的熏陶,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凭借教师自身的情感,去引领学生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⑾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对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为教学开辟一条“以情育情”的通道,用教师的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成语“爱屋及乌”便生动而典型地概括了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我们相信,教师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我们:“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但情感的布施从来就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更为注重的是方法和分寸”。⑿由此可见,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全身心的培养自己对学生的情感基础,使情感成为教和学的联系纽带,在生活和学习中入手,培养情感。
第一,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在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⒀教师的爱就像滴滴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实践证明,教师越是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他就能通过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就能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学习热情。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转校来的学生,他因为在原来的学校经常与语文老师发生矛盾,导致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一上语文课,他就会感觉头疼,不想进教室。来到我班后,我仔细地找他了解情况,分析到他与原来的语文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竟是该老师看不惯他走路的姿势,于是处处为难他,而这个学生也不愿服输,结果造成裂缝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讲
解了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礼仪行为,最后,这名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上课不喊头疼了,也爱听讲、爱提问了。
第二,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生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⒁新课标也强调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⒂如在组织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去研究:作者把艰难的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是什么意思?面对艰难险阻,“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有什么好处?“走了这一步,在走下一步”,又意味着什么?这样,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多鼓励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特别是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出现障碍而中断和错误时,要多引导启发,尽量让其完成,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认识自我,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第三,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曾有这样一位老师,由于对教师收入低微的不满,时常上课就牢骚满腹,怨声不断,动不动就谈他的金钱观,导致学生、家长意见很大,其后果可想而知。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艺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教师的情感投入也讲究一个适度和方法,有的教师精力非常充沛,对学生也是爱之有加,可长期一味的给学生翻来覆去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什么“只有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有好的成绩”、“只有读书才有一个好的生活”等等,有时候起的作用会恰好相反,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如贵州的一位王老师,在2006年第12 期的《班主任之友》杂志上谈到他班上一位原本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杨红,由于班上学习竞争激烈,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为了不让杨红过早地失败,王老师经常找他谈话,帮他找原因、鼓勇气,激励他努力学习。可杨红同学却背上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思想负担过重,最终在九年级上半期,就选择了辍学,只身外出打工去了。由此,王老师领悟道:“为师者务求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努力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不至于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既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向学生播洒真挚的爱,又不至于给学生带来繁重的思想负担;既要不忘随时给学生一份鼓励,又要掌握好分寸,不至于因鼓励失时、失量、失度,反而给学生造成伤害”。⒃
三、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呼唤学生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⒄初中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已有一定情感体念的十三、四岁学生,在具体
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有教师在教《生命的意义》一课时,先介绍俄国思想家、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一段话:“只有死亡的事实才能深刻地提出生命的意义问题。这个世界上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只是因为有死亡。假如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死亡,那么生命就会丧失意义。”此时,学生沉寂。接着,教师讲诉了一段故事:1999年10月3日,本该愉快的假日里,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在高高的缆车放飞他们的欢笑,欣赏着被枫叶染红的峡谷美景。就在这时,缆车忽然间离开了缆绳,急速地坠落。十几条鲜活的生命一瞬间就要消失了。就在缆车坠地的那一瞬间,父母用双手奋力托起了年仅2岁的孩子。父母双双遇难了,而他们却用双手托起了孩子的重生。这个孩子叫潘子浩。此时,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屏幕显示歌词和FIASH动画。听歌曲时,许多学生都在啜泣。然后,在音乐声中,教师开始提问:“这是个近乎残酷的换位体验,假如你是潘子浩,在父母为你托起了这第二次生命后,你对生命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请你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开头,说说人生目标与生活方式。”这位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展示文字艺术的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揭示情景中的寓意。
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需要运用导入艺术来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老师满怀激情的导语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的熊冬梅老师在教《乡愁》这一课时,曾这样设计导入语:(同时播放《江河水》音乐)同学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野》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死时必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尚且如此,人又怎能不承受思乡之愁?多少海外赤子抱着叶落归根的情感回到祖国回到家乡!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元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让我们走进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这样学生带着被激起的情绪和兴趣走进课文。
同时,学者曾祥芹在《阅读学新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读者的头脑,倒不如说是读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在作品;与其说是作品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是读物激活了读者的思想感情。”⒅因此,在教学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情趣,实现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品的充分融合,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而这离不开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是情感的伴侣,只有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才能达到腾飞的境界,推动情感发展。在情感陶冶过程中,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人,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积极主动地随客体制约的同时,并
突破这些制约,并根据自身的信息储备,对作品中的空白处,通过联系和想象,进行填补和接连,充分地领悟和理解作品的丰富内容,深刻地体验其内在情感。例如我们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在反复引导学生阅读,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家庭情况后,可以启发学生联想: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印象和我们对父亲的印象有无相似之处,区别在哪?这样,通过联想、比较,就可以增强学生对父辈的敬爱和尊重之情。进而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再联想到现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种联想将唤起学生特定的情感,产生一种特定的感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在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从积极的情感出发,抓住作品中蕴藏的丰富内涵,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调动情感,深入学习。
当然,感受到的东西并不等于全部理解。在学生内心情感日趋加剧之际,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时机,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进一步深化。表演、游戏、模仿等正是引导学生对生活、对情感的体验,充实“自我”的绝好时机。如在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可让写小剧本:假如菲利普一家人旅游回来后,在家门口发现一个貌似于勒的人,此时,又会发生什么?通过这种让学生自写自导自演,能够让学生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该课的情感目标就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得以实现,内心的爱憎情感表达也就油然而生了。
情感的表达,不但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更可以用写作的方法倾诉在作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开启学生情感的喷发点,极力吸引学生去体会心灵的自由、思想的快乐和创造的渴望。如山东的张新村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美的瞬间》时,先让学生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来鼓励学生自由描绘春之景,抒发春之情。在张老师的启发下,一篇篇充满情趣、感悟美好的文章跃然纸上。如写受伤但仍坚强的麻雀的:“它不断地扑腾着翅膀,努力向上跳着,一次又一次,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落下----几次过后,早已是面容憔悴,可那双黑亮的小眼珠,却又不时放射出束束令人振奋的光芒,那分明是一种希望,一种渴望生存的希望,一种不屈不挠的意志。”⒆你看,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在这里都得到了最好的表达。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一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⒇在社会各界呼唤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强调“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参考文献:
⑴ 张宏玉.教情感育与认知教育的统一.教书育人(普教版),2000,(16)⑵ 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58 ⑶ 吴建民.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系统.通化师院学报,2004.25.(9)⑷.⑻.⒂ 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⑸ 伊春.对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再探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31.(2)
南直中学
许笑范
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求相联络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明智感。道德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表现为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义务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美感表现为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明智感表现为成功感、狐疑感、对成就的欢欣与自豪、对科学的热爱、对错误的追求等,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直觉性与不稳定性,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地分析,而且一旦他们觉得外界事物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会变得兴趣索然,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正是因为这种特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与学生的情感协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久而久之,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反过来学生的情感又对学习产生反作用。
情感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追求高境界的理想教学,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实践磨练,探索与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形成师生合作,富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现教学精神与教学能力新的突破。
一、初中历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教学性质决定了必须在初中历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德育工作能真正体现实效性,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育就“爱”,缺乏“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与其他课程相比,历史课在教学上更应该体现出情感的渗透,否则就变成空洞的理论说教,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达到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原则决定了必须在初中历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 知行统一原则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历史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
历史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 进行历史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要解决“信”与“不信 ”、“行”与“不行 ”的矛盾,当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时,我提到了清朝有个官员叫曾国藩,当他与太平天国的军队作战时屡战屡败,但如果这样上报朝廷,呈给慈禧太后,太后会降罪的。于是,他的部下建议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更能表现出自己虽败,但斗志尚存的决心,结果得到了朝廷的嘉奖。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这就要求历史课教师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历史课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1、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的、积极的、亲切的,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了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是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2、语言
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运用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往往起到特别的作用。
不仅要注意讲课的教育性、逻辑性、规范性等,更应重视讲课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的感染作用,或如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清新自然,或慷慨陈词,高亢激昂,或喜笑怒骂,尽现于色,或储蓄委婉于内,来渲染气氛,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例如,讲到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时,我就和同学们过生日相类比。正如同学们有自己的生日一样,共和国也有自己的生日,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的生日。同学们过生日要唱《生日快乐》歌,我们升国旗要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过生日的时候,要请同学、朋友来聚会,而每逢国庆节就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身着节日盛装,欢度国家的生日。让他们在对比中学习,不但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较容易地理解开国大典,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有些难记的知识也可以编成口诀。这样较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学以致用,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 求。并且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师生之间也多了一次情感交流。
3、事例
拣取一些学生所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事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历史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还有象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而唱完歌之后全班沸腾了,似乎每个人都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几个问题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4、方法
历史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灵活多变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和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在各年级的教学中我都曾尝试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在预习讨论的基础上,派一位代表上来给同学讲课。虽然讲的不一定很好,但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初二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要求,组织了讲故事比赛活动,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历史课教学的乐趣与魅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在活动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才干,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历史课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学中,使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请历史英雄模范等先进人物走进课堂,联系初中生的实际作报告,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洗礼。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 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历史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历史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培养 策略
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初中历史的三个课程目标之一。笔者认为,要实现好这样一个课程目标,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凸显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努力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价值。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与内在意识之间发生联系的主观感受或者情感体验。通常情况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具有以下三种特征:
一是内涵的丰富性。以往在历史教学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较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态度体验,扩展到人与自然相处时的态度体验、个人与自身认识产生的态度体验,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层面,注重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人的发展 的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大大丰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内涵。二是指向的明确性。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内容上明确指向:爱国主义情感、健全的人格和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审美情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们能自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具有民族自豪感、自尊意识和自信心,具有为促进世界和平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具有对未来世界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最终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公民。三是地位的独特性。过去历史教学虽然也把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育的一项任务提出,但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思想情感教育成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时的附属物。历史新课标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高度,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之外,更加体现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本质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成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不是附属物,反而具有独特地位。
二、初中历史教学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初中生的成长环境更加开放,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与此同时,由于西方价值观的大量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二者间的博弈,已经成为当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出现困惑的重要诱因。在多元价值观的包围下,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更需要适时进行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会更加增强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多做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例如,当笔者讲到关于抗战八年的历史时,由于旧教材受前苏联的影响,八年抗日战争突出体现了阶级斗争这一主线,注重突出的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抗战中的主导地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表现以及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没有全面、客观和恰当的表现和评价。如今这一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历史教材内容对“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的表述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也不断出现在电影、电视和报刊杂志上,这就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很好证明。所以,在初中历史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中,历史课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更好地凸显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之间的内在性、关联性和相对独立性,让历史在学生面前还原它的本来面目。
(二)是实现历史课程目标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不仅要完成认知目标,还应完成情感的、意志的、道德的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目标。新课标指出: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对个体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是每一位历史课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的内容,这些内容概括起 来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新课标要求:历史课程“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相对以往的思想教育目标来说,历史新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它不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还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自然人正常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把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通过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使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让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和正常心。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出一批心理健康的人,培养出一批有着宽容博爱的心灵、济世救民的情怀的人。
(三)是履行任课教师职责的需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谓“道”,不仅指学生学习和做事的方法,更包含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的深远含义。正确认识、恰当引导初中生心中的“道”,是初中历史课教师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当代社会正步入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历史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并且和任课教师处在同一个平台上。加上初中这一时期的学生,逆反心理较强,教师的信息处理如果不与时俱进,一旦假话、空话、套话伤害了他们的感情,那将使任课教师失去一个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期。
例如,笔者在讲解九下“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㈠”一课关于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有关内容时,由于对宗教的肯定作用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很少直接体现出来,再加上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对宗教多持否定态度,学生对宗教以及宗教文化的感觉比较陌生。所以笔者在讲授上述三大宗教的教义和宗教对人的影响时,发现有的学生持怀疑态度,甚至怪话连篇。这时,任课教师就有责任及时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引导:宗教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与任何一个民族、与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宗教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耐心细致地讲解,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效就会真正体现出来。
(四)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面对历史,我们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深思,也可以戏说;可以歌唱,也可以怒骂。历史给了我们“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处所”。引导学生把历史学习变成一种心灵体验的过程, 掌握爱憎分明、善恶有别的情感判断尺度, 学会欣赏美、爱护美, 懂得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关心未来。笔者常对学生说,一个民族的素质是最重要的。在蕴涵着历史文化气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品味和文化素质难道不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提高吗?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 慢慢得到了培养吗?也许在课堂上作为任课教师,教给学生的很多历史知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很难用得上,甚至待考试完后就基本忘记了,但通过在历史课堂上学到的历史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逐步提高的综合素质,必定会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策略 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课程目标。然而对于许多任课教师来说,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程目标,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也是学生全程参与、内心体验、形成态度、建构价值观的过程,这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过程,是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础。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笔者的基本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注意做到“知己知彼”,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备课时教师必须在备知识、备学生、备方法上下功夫。《孙子兵法》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没有经过充分准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课,肯定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在备课时,关键在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所谓备知识就是“知己”。任课教师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课时,不能仅限于将初中历史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课本的有关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所谓备学生,就是“知彼”。备课前,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摸清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一些真实想法,然后按照新课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反复修改和熟悉教学方案。所谓备方法,就是研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的设计,应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结合起来。孔子说:因材而施教。所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其教学方式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2.备课时教师必须尊重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本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如何能急于求成?教师备课时可以就一节课、一单元预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但这一目标的 设定,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要意识到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有时预设的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未必能达到,这时作为任课教师也不用急着要学生马上达到,要允许学生的思想情感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学生在这节课感受不到的可待下节课,这个单元学习体会不了的可待下单元。“一个学生可能一时没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样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二)授课中,精心创设课堂情景,把握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主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由景生——创设恰当合理的课堂情景,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前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产生,源于某种信息对大脑的冲击,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进行情景教学,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时,就会产生丰富强烈的情感。一段音乐、一幅图片、一个短片、几句诗词、一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几句精彩的语言等等,都是创设情景的好材料,适当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时比起严肃的理论说教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更容易打动人心、点燃情感的火花。
1.创意开场白,先声夺人,让学生能很快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部好的作品,能否吸引观众或读者,作品的开头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成功的导入,直接影响到整堂历史课效率的高低。初中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可塑性较强,历史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让课堂更加凸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特征。如利用音乐、电影剪辑、谜语、有创意的历史图片等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笔者比较喜欢的是用音乐导入法。笔者曾尝试采用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制造出先声夺人的声势,都取得了好的效果。如在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时,笔者采用了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和流行音乐《老子说》导入;上唐宋文化一课时,采用的是现代歌曲导入,如采用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以及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的效果都非常好;上三国历史时,笔者采用了流行歌手林俊杰的歌曲《曹操》和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当然无论哪种形式的导入,教师都必须注重锤炼教学语言,着眼于修辞,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更富于感染力,更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利用古诗词与历史的密切结合,引导学生畅游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海洋。
例如:笔者在上七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时,充分利用古诗词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结合,很好地凸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请见下表。
教学内容(环节)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必然会换来学生的激情和热情,也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在历史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历史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展,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现代人,当代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报效社会,也实现做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道德情感教育初论》 《·理论·教育》2001年第4期
2、《关于当前上海中学生历史状况的调查报告》 《·理论·教育》2001年第7期
3、议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
一、运用兴趣激发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 没有什么比兴趣更重要了。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 他们才会愿意去学习。因此, 我们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开展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单词卡, 可以提前几天布置下去, 给他们提一些要求, 让他们用水彩笔在白色的卡纸上画图片, 在纸片的背面写上单词的意思和音标。我还给了他们一个示范, 让他们可以模仿我这个做, 也可以创新,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几天以后, 当我收作业时, 我是相当惊讶的, 学生们的创意是无限的, 他们的单词卡就是一件件艺术品。这样的作业是学生喜欢的, 他们在课后都能学习英语单词, 在课上他们也期待着自己的作品能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 有好多学生还是互相帮助完成的。这样做不仅让他们学会了英语单词, 还增进了他们的感情, 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又如:我们还可以把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 在课堂上适当地竞赛, 让学生们乐于参与, 乐于争先, 乐于学习, 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平等沟通处理好师生关系
在英语课堂中, 我们要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 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 打消他们的顾虑, 让学生们感觉到我们与他们是平等的伙伴。而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 我们就要主动接近学生, 了解学生。要对学生满怀希望、充满期待,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我们还需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要富于艺术性、要有感召力, 尤其是英语教师应讲究语音、语调、节奏的抑扬顿挫, 要用动作和表情来帮助对语言进行渲染, 这样才能更加强烈地吸引学生。
例如:在教8A Unit1 Friends中的“Daniel wants to describe his classmatesappearance to his friends in the Online Friendship Club.He wants to learn the right words before he writes”时, 老师就可以用夸张的表情来描述朋友的特征, 或者挑出班级里长相特征比较突出的, 到台前走秀, 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单词和短语的意思。师生的共同表演可以拉近距离, 让学生们感到教师就是我们的朋友, 而且这样的教学, 能够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创设的语境中参与自由交流。
三、运用情感处理教学组织
为了能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沟通, 让他们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如何与人交往, 我在课上会利用教室空间, 让学生们六个人一组围成一圈坐, 或者让他们桌子拼在一起面对面坐, 这样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而在英语教材中, 有许多饱含情感色彩的戏剧和对话材料, 我会让他们互相合作表演。
例如:在学8A Unit3 A day out中的“Speak up:making suggestion”时, 我让学生先听对话, 然后小组内对话, 最后让他们展示。学生们在对话时, 也会紧张, 也会犯错, 我会适时地给予眼神鼓励, 让他们敢于继续往下说。学生们在小组内表演对话, 有助于加深对对话的理解。在说得很熟练之后, 我让他们脱离原对话, 自己模仿编一个新的对话, 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也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四、运用情感处理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 学生们最快乐的事情, 就是听到老师的表扬, 得到同学们的认可, 让他们有成功的满足感。因此, 我们要关注这些, 就要从课堂提问入手, 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 对于优等生, 可以提问有难度的问题, 让他们在仔细思考之后, 慎重回答。如果给予他们简单的问题, 他们会不屑于举手, 也没有思考的空间。而对于层次稍差的学生, 要以鼓励为主, 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 引导他们逐步理解, 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 让他们也能体会到被老师重视着, 被老师关爱着。
例如:在学8A Friends时, 我们可以渗透情感教育, 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自己对于朋友的要求, 然后在他们运用英语单词的同时, 也让他们明白了真正的朋友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我对于那些善于伸出援手的学生给予表扬, 对于那些平时不善言辞, 但是默默奉献的学生给予赞许。这让他们不仅学会了英语, 也学会了善待他人;而我对他们的关注, 也让他们的学习激情高涨, 他们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 都能主动地去学习, 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化教学;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古语言:亲其师,信其道。实践教学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加热爱该教师所教学科,但反之,师生关系不够融洽,那么学生自然不会对该教师所教学科感兴趣,并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初中英语学习是为将来更好学习英语打基础,英语教师要充分应用情感化教学,激发学生大脑潜能,促使学生朝期待的方向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该如何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新课导入的情感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英语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推动学生获取新知和技能。实践教学证明,情感化的课堂导入,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在强烈好奇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投入文本研读中;同时对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起到促进作用。这种情感化课堂导入教学模式,应从这几方面着手:①营造文本内容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情投入情境;②重视情感导入时问题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思维。例:7A Unit3 Let's celebrate!的“Reading A 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章节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根据文本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设计情感化课堂导入环节:首先,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一段与“Christmas”相关的节日庆祝影像片段,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其次,提出思考性问题:①Do you like the Halloween and The Spring Festival?②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celebrate?并引导学生通过文本阅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次,要求学生基于主动探究进行自主阅读,同时划出阅读中的疑惑之处;最后,布置思考性问题:①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Halloween?②When is the Halloween?如此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最大化激起学生文本学习兴趣和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的良好习惯。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平等,可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间紧张的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使学生内化新知到自身知识体系中。例:8A Unit 1 Friend单元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画面,其中世界各地的笑脸是关键,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激发学习英语的情感愿望,即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热情。这时,教师再布置思考性问题:What 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I sit very important for you have some friends?(give some information)Say your good friend?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进行深入的合作探究。
又例:7A Unit1 This is me!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本校风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再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I am glade to meet you.Whats your name?让学生充分体会校园之美,并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后,要求学生利用各类问候语句型,如Hello my name is/Good morning/Hi I am/What's your name等进行实际操练。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肯定,从而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以此实现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升华。
三、强化师生平等交流实时鼓励
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多提问,才能提供更多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促进学生学习更热情,更好展开思维,启迪智慧,并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多利用Very good!/Don't be nervous!/You did a good job!/We love you./Thank you./Think it over./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促使课堂氛围的和谐温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并使得学优生有足够展示自身的空间,同时也帮助学困生重拾信心,勇往追赶。通过这种融洽温暖的教学环境,锻炼各个层次的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所在。
另外,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理换位,各类问题的设计应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做出适当的调整降低,确保同步于学生思维进行。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都有同样的发现,即当教师审视某位学生时,该生若大胆回望教师,则表明该生有迫切回答教师问題的欲望,这时,教师积极提问学生,以此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例如:Don?T be nervous,I can help you./You are very clever,I wish you success……,帮助学生降低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进而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目的。
最后,教师还应积极开展游戏教学模式,利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加英语学习兴趣,例:动物类单词教学过程中,可邀请部分同学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譬如:cat、dog 、bird、panda、tiger、monkey,要求未表演者进行猜测,并就猜出答案者进行继续模仿,利用这种接力式模仿游戏,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最终加深他们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理解。
四、总结:
初中英语教学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对学生日后进行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极为重要,而英语情感化教学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实时渗透情感,通过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欢愉的学习氛围中,促使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海英. 初中英语中的情感化教学模式探究 [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1年35期.
【谈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谈06-15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10-23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06-12
名师谈初中生英语写作教学10-14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技巧10-14
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新课改教学现状及对策07-13
浅谈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误区及有效对策11-02
浅谈初中英语微课的课堂教学11-22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09-23
浅谈初中英语作业评价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