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异物急救方法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儿童气管异物急救方法(精选5篇)

儿童气管异物急救方法 篇1

是一种利用儿童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救护者站在患儿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患儿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

推压腹部法

让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一只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咳出。

拍打背法

立位,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倒立拍背法

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通过异物自身的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若以上方法无效或情况紧急,应立即将患儿送医院,但应注意在送往医院前一定不要吃饭喝水,以便医生能尽早手术。

为了预防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要避免小儿在吃东西时哭闹、嬉笑、跑跳,吃饭要细嚼慢咽,同时不要给幼小的孩子吃炒豆、花生、瓜子等不易咬嚼的食物,更不要给小儿强迫喂药,这些都容易造成小儿气管异物的发生。在小儿的活动范围内应避免存放小物品,如小纽扣、图钉等。

儿童气管异物急救方法 篇2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多见于小儿的一种危重症, 一旦确诊, 应尽快行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75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75例, 年龄8个月至5岁;均为气管异物, 异物多为瓜子、花生米、豆类、玉米、果冻等;异物呛入时间最短3 h, 最长7 d;患儿术前大多数有明显呼吸道阻塞症状, 呼吸急促、发绀;经X线或CT检查, 均诊断为气管内异物存留。

1.2 治疗及结果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喉部喷1%丁卡因溶液或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 直接侧开式喉镜下导入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取出异物, 并给予高频通气给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全部抢救成功。

2 急救手术的配合

2.1 术前准备

2.1.1 器械准备

气管异物取出术一般为急症手术, 接到手术通知后根据小儿年龄尽快准备适当的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 根据患儿异物史和X线片准备异物钳、吸引头、镜检包以及与直接喉镜和支气管镜配套的导光纤维束各1条。所用器械均消毒灭菌并严格检查是否完好。

2.1.2 仪器设备准备

常规准备2套冷光源 (1套接直接喉镜, 另1套接支气管镜) 、心电监护仪、小儿麻醉机、中心吸引装置、供氧系统、高频喷射呼吸机, 术前认真检查所需仪器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2.1.3 急救药物及物品准备

常规备合适型号气管导管、小儿喉镜片、螺纹管及面罩、管切开包1个及合适型号的气管套管l套, 备1%丁卡因喷雾器, 备齐抢救药品。

2.1.4 患儿准备

①患儿运送。在患儿转入手术室途中, 由1名医护人员陪护, 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如患儿有明显三凹征、唇周发绀等呼吸道阻塞症状时, 运送中给予患儿采取半坐卧位并携带氧枕持续给氧;有些患儿没有出现明显呼吸道阻塞症状时, 让其平卧并尽量减少变动体位, 防止异物进入主气道造成窒息[1]。②患儿术前用药:术前禁食4 h~6 h,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阿托品, 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尽量避免患儿哭闹, 以免增加呼吸道分泌物而加重缺氧, 如患儿哭闹不合作, 可先肌肉注射氯胺酮, 待其入睡后再入手术室。

2.2 术中急救配合

2.2.1 生命体征监测及静脉通道建立

患儿进手术室后将患儿上衣脱掉, 用单子遮盖保暖, 以便观察呼吸及危急时方便进行抢救。协助麻醉师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选择四肢建立静脉留置针并妥善固定, 良好的静脉通道是麻醉及术中用药及抢救患儿的保证。

2.2.2 体位配合

待患儿麻醉入睡后使患儿的头部和手术床头平齐, 并在肩部垫一软垫, 将患儿头后仰, 使口、咽、喉基本保持在一直线上, 以减少患儿口腔与气管之间的生理弯曲。

2.2.3 手术配合

静脉复合麻醉后协助麻醉师面罩充分给氧, 术者放入直侧开式喉镜下检查, 助手协助术者及时吸净咽喉部分泌物;巡回护士通过直接喉镜在喉部喷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 术者直侧开式喉镜下导入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取出异物, 支气管镜插入后采用高频喷射呼吸机给氧, 将高频喷射呼吸机上的自制氧气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气管镜柄端的侧孔上, 以保持供氧, 这样通气和供氧互不干扰。

2.2.4 术中监测

喉、气管、支气管均有迷走神经支配, 由于气管异物病人绝大多数为小儿, 小儿的神经系统不稳定, 经过器械的刺激, 容易引起喉痉挛和其他一些反射[2], 术中严密监测患儿心率及血氧饱合度, 如患儿出现发绀、窒息、心率超过200/min, 患儿血氧饱和度持续降低, 立即报告术者, 充分吸净气管和咽喉部分泌物并停止手术, 并根据医嘱加大氧流量面罩加压给氧, 患儿血氧饱和度>98%时再重新进行手术。如一次取不出可退镜后再次进镜手术, 但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以免因手术时间过长, 加重术后喉水肿。本组1例3岁患儿以瓜子异物3 d入院, 术中异物取出困难, 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手术已进行30 min, 暂停手术, 改气管插管送重症监护室观察。组织全院有关科室进行二次手术的术前讨论, 第2天再行气管异物取出手术, 手术经过15 min顺利取出异物。本例患儿采取的第2次手术治疗方案既避免了患儿当时术中持续缺氧而发生意外, 也避免长时间手术加重喉水肿而需要行气管切开, 尽量减少患儿并发症。

2.2.5 术中用药

术中用药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抢救用药做到及时准确。术中按医嘱静脉给地塞米松, 以达到抗感染和减轻或消除水肿的作用, 防止手术后喉水肿的发生。因多数患儿的异物为植物性异物, 吸水后易膨胀、糜烂, 异物周围黏膜也易肿胀, 取异物时反复吸引、钳夹, 易加重气管、支气管水肿[3]。

2.3 术后护理

异物取出后应吸尽气管、咽喉部及口腔内血液、痰液, 转入恢复室观察, 患儿麻醉清醒且病情稳定后再送回病房。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有发生喉水肿可能的患儿, 术后应配合麻醉师行气管插管, 并将患儿转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3 体会

气管异物患儿多数病情比较重,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危险性高、难度较高的手术, 患儿随时可能发生窒息而造成死亡。因此要求手术者与麻醉师技术熟练、经验丰富, 还要求手术室护士及时到位手术护理配合, 才能保证急救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患儿生命安全。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要求护士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 术前器械物品及抢救药品准备及时到位, 防止因器械物品准备不足而延误手术抢救时间;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抢救用药及时准确;熟练配合医生尽快完成手术, 以挽救患儿生命。患儿麻醉前应准备好消毒灭菌器械并摆放好在器械台上, 仪器设备通电检查并连接好各种管路和导线, 连接好吸引器并保持通畅。我院要求所有的器械、仪器设备准备好后, 方可给患儿麻醉, 因大多数患儿就诊时病程为数日至数十日, 大多数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呼吸道炎症, 由于异物和炎症的刺激, 使气道对外界刺激反应增强, 在麻醉早期或者麻醉较浅时极易出现气道痉挛, 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窒息时, 应立即配合麻醉师面罩加压给氧[4], 血氧饱和度上升后尽快进行手术取异物。如气道痉挛如仍不缓解, 应立即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进行人工通气。急救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保养, 定期检查维修, 保证仪器设备急用时性能完好。冷光源灯泡属于损耗品, 应经常检查并有备用冷光源灯泡, 我科还有可替代冷光源。小儿气管异物是临床急症。若抢救不及时, 则患儿易发生窒息而造成死亡。因此医生、麻醉师、护士应共同密切配合、分秒必争, 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挽救患儿生命。

参考文献

[1]傅晓玲, 吴敏, 马清, 等.63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手术配合[J].现代临床护理, 2003, 2 (3) :31-32.

[2]郑中立.耳鼻喉科治疗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281.

[3]马荣娟, 门跃斌, 马浩.气管异物30例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6) :3171.

小儿气管异物急救与护理探讨 篇3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果及文具用品种类的食用和使用增加,临床上气管异物的出现有增无减,异物的性质、形状、种类、所嵌入的部位、体内存留的时间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有效的急救措施及手术治疗,完善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治愈率,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11年收治3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因我们掌握了护理要点,及时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医生,做好了术前、术后护理及预防性健康知识的指导,使病人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少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气管异物患儿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7/12 岁-6岁,平均年龄1.5岁。异物存留时间:最短2h,最长2月,大多数1-3d。异物种类多为:瓜子、花生、黄豆、板栗、松子仁等。单侧气管异物20例,以右侧为主,总气管异物10例,农村20例,城市10例。

1.2 手术方式:全麻下行支气管镜检查+异物取出术。

2 急救解除呼吸道梗阻,争分夺秒的抢救患儿的生命。

2.1 院前急救: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首先要保持镇静,千万别惊慌,积极的清除鼻腔和口腔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然后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2.1.1 推压腹部法: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

2.1.2 拍打背法: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儿童侧后方,一手臂置于儿童胸部,围扶儿童,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利异物排出。

2.1.3 倒立拍背法:适用于婴幼儿,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2.2 急救

2.2.1 快速备好吸氧,吸痰装置,气管切开包,心电监护及抢救药品。必要时备好光源及支气管镜,直接喉镜。

2.2.2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神志变化并给予氧气吸入。

2.2.3 指导其家属避免患儿哭闹,以免加重缺氧,导致患儿窒息的发生。

2.2.4 如果呼吸困难或突然发生窒息时,立即配合医师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进行抢救。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直接喉镜下异物取出术。

2.2.5 评估、建立护理档案:询问病史,如异物吸入的时间、种类、大小、形状,有无呛咳及呼吸困难发作史,院外处理情况;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入院评估、护理记录。询问最后进餐时间 ,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尽早手术。

3 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对于突如其来的意外,加之患儿惊恐、哭闹、烦躁的情绪,阵发性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紫绀甚至窒息等表现,家属往往心急如焚、自责、不知所措,担心危及患儿生命,护理人员应耐心的向家属说明病情,同时告知:家属的不良情绪会对患儿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安慰和稳定其情绪,主动沟通,及时解答疑问,告知治疗方案,说明手术的风险,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取得充分的理解与配合,共同做好抢救患儿的准备工作。

3.2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指导患儿家属保持镇静。主动、热情、耐心的安抚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采用各种方式与患儿沟通,使其消除陌生感及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与信任感,避免哭闹,并减少活动,勿随意外出,以免因异物移动引起窒息。

3.3 指导患儿家属让患儿暂禁饮食6~8小时 ,以免术中呕吐,发生误吸。

3.4 根据患儿病情,协助其家属完成术前准备(查血常规、PT、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

3.5 术前30分钟给予东莨菪碱、地塞米松肌肉注射,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预防术中喉痉挛的发生。

4 术后护理

4.1 体位:全麻术后患儿安返病房,立即测量生命体征,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每小时测1次,监测4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完全清醒6小时后可取半坐卧位。若哭吵不安,可让家属怀抱患儿呈半坡位,轻拍背部使其安静,减少耗氧 。指导其家属加强安全看护,防患儿坠床、跌倒。

4.2 病情观察 :向医师了解术中情况,取出异物是否完整,密切观察呼吸变化,给予吸氧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并观察用氧的效果。及时应用激素,防止喉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的患儿给予吸痰,正确判断吸痰时机。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要过长,以免损伤呼吸道粘膜,造成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对于频繁咳嗽及痰多的患者,可酌情给予止咳、祛痰剂,还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粘膜,稀释痰液。鼓励患儿做深呼吸,促进肺部分泌物的排出。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若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呼吸急促、出冷汗及三凹征,应考虑有喉头水肿,纵隔气肿或气胸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4.3 体温: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若咳嗽加重,体温升高,应考虑有肺部感染等,按时执行医嘱,使用足量抗生素。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促进炎症吸收。发热的患儿做好降温处理,及时更换衣服,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加重呼吸道感染。

4.4 饮食护理 :完全清醒6小时后进食温流质饮食,1-2天后进温软食物逐渐过渡到普食。避免进食生冷、干硬、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进食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呛咳。注意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损伤,若手术插管时,口咽部有損伤者,患儿有流涎现象,患儿常因口咽疼痛而拒绝进食,必须鼓励患儿进食,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5 出院指导

5.1 小儿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多发于五岁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下婴幼儿居多。避免小儿气管异物,重在预防,护士应向家长宣传防范知识及向家属宣传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及发生原因:5岁以下的小儿,由于咳嗽反射及喉头保护性反射尚不成熟,磨牙未萌出,儿童的咀嚼功能不够完善。故3岁以内儿童食物应尽可能捣碎,避免进食带壳的食物如:瓜子、花生、豆类、桂圆等。

5.2 指导父母在幼儿进食时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嬉笑、惊吓或打骂孩子,防止异物吸入气管。

5.3 加强看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把塑料笔帽、小块玩具等小物件放入口和鼻中玩耍,以免误吸入气管,支气管。

5.4 当孩子发生异物呛入气管时,家长千万勿惊慌,及时清除口鼻内呕吐物或食物残渣,尽快送往醫院耳鼻喉科急救,以免延误诊治时机。

6 讨论

6.1 小儿气管异物,发病突然,误吸后立即出现剧烈呛咳,出现憋气,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异物进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呼吸困难症状,有时伴有声嘶、喉鸣,吸气时有三凹征。误吸异物后,自行排出的机会极少,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手段,应及时诊断,尽早取出,以确保呼吸道的通畅,以防发生呼吸困难,缺氧而致心功能衰竭。

6.2 支气管镜和纤维支气管镜对粘膜组织损伤小,愈合快,病灶清除彻底的优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对气管异物的取出,为大多数患儿解除了痛苦。

6.3 掌握小儿气管异物发病的原因、症状、特点,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呼吸的改变;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他们对手术的认识,掌握病情变化的动态,做好基础护理,让家属了解病情及治疗方案,取得配合。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加强术后护理,预防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患儿痊愈出院。

参考文献:

[1] 王建风,梁建民.儿童呼吸道异物[J].内镜,1995,12(4):84-86.

[2] 王力红,郑芸,张楠,等.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治疗(附553例分析)中国内镜杂志[J].2000,6(6):76.

[3] 马国成,汪莉,马永明,解好群.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气道内异物[J].中国内镜杂志,2003,9(4):56

[4] 杨德芬,陈荣义,李莉,罗亚莉,王发智. 小儿气管异物的急救治疗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3, (04).

如何应对气管吸入异物 篇4

而另一位两岁男孩,在医院门诊静脉注射时边注射边吃果冻,突然发生窒息,当时面色青紫,四肢挣扎,值班护士立即头朝下抱起孩子,压腹,拍背数秒钟后,一大块果冻从孩子嘴里喷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气管异物是常见的凶险性意外事故,据统计,7岁以内儿童多见,尤其以刚学会走路到两岁间的小儿发病多,死亡率高。当小儿口中含物说话、哭笑和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含物吸入气管内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加之小儿好奇心强,只要能拿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往嘴里送。

而在这种意外发生时,及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能够得救也许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里。

急救宝典

症状:气管异物多发生于儿童,成年人中也偶有病例。由于不小心或着急,不慎将花生米、瓜子、枣核、图钉、别针、钮扣、硬币等吸入气管,致使气管受到刺激,突然出现剧烈呛咳、啸鸣。异物堵塞气管时,可有憋气、声嘶、面色苍白或青紫、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急救:首先清除鼻内和口腔内呕吐物或食物残渣。

排除气管异物方法之一:救护者站在病人身侧后,双臂转绕患者腰腹部,一手握拳,用拇指侧顶在心口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另一手重叠在握拳的手上,向上向内猛烈挤压上腹部,挤压要快而有力,压后放松,反复操作,以驱除异物为止,但应注意不要按压中线两侧。

手法二:对卧位病人,让病人屈膝蜷身,面向抢救者,而抢救者用膝和大腿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四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儿童急救手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拍其背部4下,使小儿咯出异物。也可将患儿倒提高地拉背。

2.催吐法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适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管异物。

3.迫挤胃部法救护者抱住患儿腰部,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顶压其上腹部,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压后放松,重复而有节奏进行,以形成冲击气流,把异物冲出。

呼吸道异物 自我急救三法 篇5

以下推荐几种发生呼吸道异物时的自我急救方法:

咳嗽法

病人只要还有咳嗽,则不应放弃这一自我急救法。病人应慢慢地深吸一口气,然后用足力气咳嗽,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用咳嗽法排除呼吸道异物的功效是其他自救法的6-8倍。

自我手拳冲击法

病人取立位,一手紧握拳头,将其拇指关节放置于上腹部,相当于剑突和肚脐之中稍偏上,另一手握住该拳头。然后用力向内、向上猛压强6-8次,每次动作要干脆、利索。

上腹部倾压椅背法

病人可将自己的上腹部迅速压于椅背,两手握住椅子两角,然后向前、向下猛压上腹部6-8次,也可将异物压出体外。

以上急救法的原理十分简单,由于膈肌(胸腔和腹腔之间)猛烈收缩、向上,使胸腔内压力骤然升高,压迫肺部,从而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终将异物从呼吸道内顶出体外。

上一篇:人生规划心得体会下一篇:关于秋游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