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参加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培训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这次培训,感悟良多,收获也多。尽管最近我的工作很多,还是挤出时间观看视频和做作业,有时是利用晚上的休息时间,我们作为教研员的责任真的很重大,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完成我们的工作。
培训期间,每一位专家们精彩的讲演,都使很有收获;他们结合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受益匪浅。我自始至终都在力学习,在教授们讲座中,在老师们的讨论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反思过去工作的得与失。
通过学习,我首先认识到了作为教研员要站得高一点,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
通这次学习,对我感触很深。真正----------------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还有多少没学到”,简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时时学习,处处学习。这已是当今时代,人们生存的须要。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可说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把教育学习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在这高速变化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我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和眼界。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也在观摩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的教学小技巧和好方法。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正是这些遗憾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感触很深,今后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树立终身学习志向,只有高素质的教研员,做教----------------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师的良师益友,作为老师的成才的伯乐、梯子。只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想作的贡献。
短暂的培训,不论是从教育教学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时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把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用于工作中。使我们的队伍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班主任要有爱心、责任心
班主任是为学生服务的, 对学生要有爱心。作为班主任, 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 去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 首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郑丹娜老师的课---《全接纳, 慢引导》, 使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 只要爱学生, 就一定会创造出奇迹。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 对学生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 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 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 接纳他的感受, 包容他的缺点, 分享他的喜悦……教师只有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以学生的要求作为爱的起点, 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出爱的感情, 并使之升华。
二、班主任要善于找到适合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 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鼓励。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 在教育学生时, 应少批评、少惩罚, 而要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和鼓励。在管理班级时, 或许班主任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鼓起孩子前进的风帆, 或许教师一个善意的眼神就能指出孩子改进的方向, 或许教师一种倾听的姿态就能获得孩子倾诉的渴望, 或许教师一次轻柔的抚摸就能安慰孩子受挫的心灵。你会发现, 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听了隗老师的讲座, 我学会了在教育学生时, 还可以用做游戏来代替惩罚的方式, 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隗金枝老师为了帮助她的学生克服粗心、没认真审题的不足, 她特地设计了三分钟的心理测试题的游戏, 真的很有新意, 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提高自身修养, 做好学生的表率
王宝祥教授讲课讲到一半, 随手拿起一个铁盒子, 打开给我们看, 原来里面是四个U盘。他说, U盘里装的都是他每天上网搜集的各方面的新信息, 他怕年纪大, 记性不好, 怕跟不上时代。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王教授真是我们的好榜样!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锻炼形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自己。首先, 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以身作则, 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要做到, 在教育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其次是要继续努力学习,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 思路敏捷, 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 教师只用简单说教去规范学生, 是不会受到效果的。应以德为先, 以爱为本, 以理服人, 把尊重与关爱毫无保留地带给我们的学生。五十五中的李梦莉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好老师。从她的讲课, 我们不难发觉, 她为人风趣幽默, 而且很有创新想法, 很用心地组织集体活动。在每次的活动结束后, 李老师都会开展总结性的主题班会, 分析成败, 总结得失。在参加每次活动前, 她都和学生一起想办法, 甚至请家长帮忙, 她们班的活动每次都让人觉得很有亮点。按她们同年段的班级的话来说就是:“这次我们要防一下李老师班, 她们班肯定又要出什么怪招了。”李老师赢得的不仅仅是荣誉, 更是人心!李老师的才能、用心, 真是我学习的榜样!
四、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 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信任, 期待着收获的肯定和赞誉。”边玉芳老师在讲座中举了非常生动的案例, 《汤普森和泰迪的故事》。汤普森老师第一次改到了泰迪的作业, 作业质量相当不好, 她给了泰迪一个大大的“差”字。可是, 后来, 汤普森老师看到了泰迪前几个老师的评价才知道, 原来泰迪的成长之路是多么的坎坷, 他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家庭变故, 他从一个可爱活泼、成绩优秀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封闭自我、放弃学习的孩子。汤普森老师对自己之前的行为相当后悔, 她了解了泰迪背后的故事之后, 用爱去教育泰迪, 最后, 泰迪成才了!每逢自己取得成就的时候, 泰迪都会给汤普森老师寄来卡片, 怀着感恩之心把自己取得的新成绩告诉汤普森老师。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多么重要, 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要给学生下定义之前, 一定得先了解学生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整齐划一地对学生提出要求, 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
五、给学生一些机会和条件, 给他们平台去发挥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 是为了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 健康成长。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 实现这一目标, 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心态,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精神, 使学生能对自己未来事业的成功始终充满信心, 敢于面对现实, 不懈努力, 敢于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通过有效利用社会的条件和与他人的合作, 去赢得合理目标的实现。李梦莉老师生动地展示了她的做法, 让我更明白在班主任工作中, 该怎样做, 才能事半功倍。她和学生一起, 和家长一起, 在歌咏比赛中, 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不一样的《同一首歌》, 获得了意外的特等奖;在校运会中设计了漂亮的、独一无二的号码牌, 她的学生们很有成就感;她带来了拼图, 让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啊,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些权利, 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 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 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 让他们自己向前走!我们要相信, 学生有能力做得更好!
一个蓬勃向上的集体, 就好象是一朵盛开的花, 班主任就好比是梗, 每一位学生就好象是一片片花瓣簇拥在梗的周围, 绽放光彩。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水份和阳光, 使他们具有经久不衰的花期!
以上是我在学习期间的几点体会, 相信这次培训对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争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摘要:专家的授课, 让我领略了大家风范, 他们的博学、他们的研究、他们的用心给了我很大触动。我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了反思, 了解了自己的不足, 明确了前进的方向。
“我学过拼音和外语”,“我学过拼音和数学”……新学期开学后,有人在湖北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随机调查了两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发现,两个班超过六成学生均非“零起点”。“60%以上的孩子都提前学过小学内容,这给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该校一位语文教师感叹,感觉最难的就是替学错的孩子纠偏,教“空白”的孩子反而很容易。
网名为“随风”的家长认为,小学推行“零起点”教学是个好事情,但家长就怕孩子“一张白纸”入学后会吃亏,跟不上教学进度。当地一位小学教师的看法是,有些新生入学前学过20以内加减法,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也有2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这样,有的孩子反而养成了听讲不认真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而“零起点”孩子的学习后劲往往比“抢跑”的孩子更足。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称,“零起点”教学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的学习标准从没有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多少的识字量,也不主张入学前学习拼音。有的孩子在早教班学的拼音,若发音和拼读不准确,到了小学还要重新纠正,将导致欲速则不达。
于老师特别注意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现在对教材的挖掘和朗读指导上。他说一个人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家长对孩子负责,老师对学生负责。走进文本,走进学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他说练朗读就是老师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于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们朗读,指出了很多不足。他说老师要上好课,首先自己要明白,做个明白人,否则怎么教学生。敏锐的语感,加上高度的责任心,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语言医生。他特别指出了一些浮躁不实的现象,强调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于老师在教学上非常扎实细致,从他对待板书上可见一斑。他一笔一画、不厌其烦地指导我们写字,指导到位,非常细,细到每一笔画的高低、长短、宽窄。于老师说,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所以老师的字一定写好。字是人的第二张脸。第二张脸是练出来的,今后要加大练字力度。于老师的教学功底是他对语文教学不懈追求、勤于积累的结果。他告诉我们要勤奋善思,要有思想,会思考。思考出主意,思考出华章,思考出好课。老师要多写教学随笔,不写不成才。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每次参加我校的教研活动都认真听取老师们的发言,随时记录下来。于老师以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大师是靠积累提高练出来的,要想在教学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付出辛苦和努力。
于老师对作文教学很有心得。他认为作文教学要做到关注细节,关注小事,把细节写细,把小事写大。选材要广,善于观察。可以由仿到创,通过范文引入、模仿起步。老师的指导很重要,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对话要分段,层次要清晰,字迹要工整,标点要过关。老师要写下水文,教师练笔就是最好的备课。
关于如何教语文,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于老师提出了“三个积累”:
一、积累语言
1、教师要有远大的目光,有远见。学语文就是学语言,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读书,背下来。学会积累。积累语言要有课内到课外。扩大阅读面,增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整本的书是牛奶、牛肉,能健身;报纸、杂志是清茶,清新、鲜活。所以让孩子都读读。阅读时要指导孩子关注作者的感受,比喻就是作者的感受。
2、要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养成习惯。坏习惯不学自会,好习惯的养成却并不容易,开始可能要带有强制性。老师要给学生量化,比如每天读书不少于20页,做好摘抄,老师要检查,或者让小组长配合老师检查等等。
二、积累生活
生活就在我们周围。老师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才能引导孩子去发现,珍惜生活,慢慢地形成观察的习惯。比如适当开展活动,和孩子一起爬山、钓鱼、观察山羊等,写成作文,让活动增值。每次活动就好比一粒珍珠,时间的长河就是丝线,时间长了串起来就是一串闪闪发光的项链。
三、积累感受
铜仁市南长城小学
教师要想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离不开教育教学研究的。我们学校就特别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先后开展了教师读书活动、学习新课程标准活动等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教研活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收获很多。
一、教师读书活动的收获
“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高万祥老师曾这么说过,从他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读书的重要,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要让自己的学生爱上你的课,要让学生从心底中佩服你,那就必须多读书。自古以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而读书作为其中一种既普通又直接但却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现在是科技创新的年代,信息年代,教师如果不学习是很难胜任教师一职的。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做一个新型的学习型的教师,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习新课程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教师磨课活动收获
几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磨课活动,虽然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老师都比较辛苦,但我们也得到不少收获。
1、精心设计探究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自身的问题设计也非常重要。问题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较好地展现课堂中教与学、疏与密、缓与疾、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
2、抓教学过程细节。
往往老师备课时,只抓大环节以及大环节中的主要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小环节。殊不知一堂课的每个大环节都是由小环节组成的,如果忽略了小环节的设计,又怎能很好的完成大环节呢。在磨课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3、努力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给孩子们足够自主学习时间,并且鼓励他们合作、探究,从而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化“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重要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在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更容易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4、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如果注重了朗读、板书、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学生就会从中学到老师身上的优点。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点,让学生更多的从中获益。
刘义生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课,我感触特别的深,颇受启发。他的教学过程新颖独特,真正让课堂变成了学生的阵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整节课中,学生与老师都是沉浸在一种和谐、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全身心参与,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师生融于一体。潘敏老师执教的《鸡兔同笼》一课,听这节课整体感觉像是在听一场优美的交响乐,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浮想联翩。让人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课前交流潘老师先让学生猜测他的姓名,然后问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说想知道他的年龄,当学生猜测时,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当学生验证时,教师引导学生调整,同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恰恰是上课伊始的枚举法。看似无意,却是有心的课前交流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有一种“人未到,车先行”的感觉。
新知的探究过程,潘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利用枚举法、假设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讲解每种方法之前,总是将质疑与导思的恰当融合,通过追问的方式,步步推进,让学生的思维变得异常活跃而最终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如“枚举法”中:老师引导说,你们觉得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答,猜。
师:怎么猜?随便猜吗?我猜鸡20只,兔30只,行不行? 师:要知道猜的对不对,需要怎么样?
师:怎样验证?
师:如果不对呢?
师:腿的总条数多了,该怎么调?
师:如果腿的总条数少了,又该怎么调?……
这些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的思维得到积极运转,在思考中、交流中感悟到“要有根据的猜,猜测后要进行验证,如果不对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实施自主探究明确了目标和指明了方向。他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这就验证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
虽然这两节课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每每回想起来,就像刚刚听过一样,从中对我自己也是很大的启发。总而言之,这次
●教学设计片段对比展示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高中语文组的指定文本是邹韬奋的《我的母亲》, 我们团队在商量后把知识与能力目标确定为:把握母亲的个体形象;把握母亲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把握通过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浏览其他团队的设计, 发现其他团队大都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对母爱的讴歌与赞美。果然, 在团队互评的环节, 兄弟团队质疑我们的教学目标“把握母亲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有给人物“贴标签”的嫌疑。在认真研读友团的评价后, 我们三人进行了协作讨论:需要设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吗?需要把人物形象的把握上升到这样的高度吗?为什么这个教学目标会让他人产生“贴标签”的感觉?
【计学平】我觉得他们的意见有一定道理, 而且文本渗透着对母亲深深的爱, 讴歌与赞美母爱是有一定道理的。
【刘丽华】是有一定道理, 但文本开篇一句乃至末段的主旨句都强烈地渗透着无法抹去的沉痛与悲哀, 所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学习点;而且以高中生为教学对象, 我觉得应该上升一个层次;同时, 站在作者的立场, 他可以深情地说“我爱母亲”, 但作为一个文学革命家, 流露出的更多的是对母亲不幸命运的深刻同情与反思, 他更会沉痛地说“我爱母亲”。
【徐伟菊】我想起前不久在浙江绍兴听的孙绍振的一个报告, 他指出“人面对文本, 往往只看到自己知道的东西, 对未知的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感而不觉”, 在学生都了解母爱的情况下, 教师很容易就学生熟悉的东西进行教学, 但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发掘未发现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增长学生见识。
【计学平】既然这样, 那我们如何在教学中避免“贴标签”的嫌疑呢?学生很可能以一句“封建礼教的受害者”来总结社会根源, 如何把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
【刘丽华】我觉得尽管这一标签是相同的, 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关注同一时代背景下人物悲剧共性之下的个体差异。比如, 秋瑾是封建压迫下勇于反抗、改变自身命运的人, 但她的反抗却很少为当时的人所理解;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典型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隐忍麻木愚昧, 不知反抗;邹韬奋的母亲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平凡的母亲, 29岁就去世的6个孩子的母亲, 如果生活在现代将是一位有作为的母亲。这些女子的命运都打上了封建礼教的烙印, 但是——
【徐伟菊】对, 她们都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点, 我们应该重点体现个体差异性。这才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
【计学平】有道理, 那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再表达得到位一些。
就这样, 我们在与其他团队的思维碰撞中擦出了新的火花, 尽管最终未改动教学目标, 但我们感谢兄弟团队对我们的质疑, 正因为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我们才会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更深的、全新的认识。
2. 团队协作, 1+1大于2
在把握母亲形象的环节, 我们三人分别设计如下片段。
计学平老师的设计片段:
主要写了四件事: (1) 母亲负我观灯; (2) 母亲对妹说故事; (3) 母亲陪我受罚; (4) 母亲给兄妹做鞋底。以及作者现在理解了母亲做这些事的用意, 即可爱的性格, 努力的精神, 能干的才具。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 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情感, 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徐伟菊老师的设计片段:
师:作者印象中的母亲, 他了解多少? (幻灯片展示概括的各个事件)
师:作者详细记叙了四件事, 表现出母亲什么特点? (幻灯片展示)
生:平凡、可爱、努力、能干、爱孩子。
师:作者如今回想起母亲时, 心情很复杂, 谈谈你体会到的其中一种。
生1:第3段“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到段末, 表达出作者感受到母亲的可爱, 而内心充满温馨的喜悦。
生2、生3、生4……
刘丽华老师的设计片段:以表格形式呈现, 重在把握我对母亲情感的逐步变化。
【计学平】我觉得你们两个人的设计都有亮点, 刘老师侧重于从“我”的角度来体会和把握对母亲深厚而复杂的情感, 随着事件的逐步展开, “我”的角度和情感其实是有变化的, 我觉得这个挖掘得比较好;徐老师的情感引导比较细腻,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刘丽华】计老师的设计提纲挈领, 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徐老师的设计突出细节处的感悟和引导, 都各有特点, 关键是我们如何整合, 并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可不可以把引导的过程放到学习论坛上?
【徐伟菊】以论坛为平台进行协作式学习?可行。协作学习时, 教师的引导也不能缺少。
【计学平】可不可以抛出一两个能激发学生探究欲的问题?我觉得以“全文写了母亲的几件事”来引导太不具冲击力了。
【刘丽华】既然“我”对母亲的情感是一步步加深, 最终完全理解了母亲, 那说明事件的安排是层进式的。能不能从事件的先后顺序入手抛出问题?
【徐伟菊】有道理。事件的安排不完全符合时间顺序, 但却不能互换顺序, 就从这儿入手提问, 肯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当我们面对面交流, 让各自的设计“对对碰”的时候, 我们猛然惊觉, 一个人的思路是狭窄的, 有局限的, 个人的设计存在不足却又分明体现出各自的亮点。最后, 我们把三人的教学设计整合如下:
师:母亲一生短促, 但要怀念的事情很多, 而作者主要写了母亲的4件事, 既不是按时间顺序, 也不是按空间顺序, 能否删去一个, 或者换一下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在论坛上发布自己的见解。
学生活动:生生对话, 师生对话。在有效对话中逐步达成共识。
学生理由众多, 最后教师可根据生成的意见再次引导学生归纳如下:
修改后的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了论坛这一学习平台, 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 同时, 抛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进行引导, 在师、生、文本三者多重对话中, 学生更亲近了文本, 对母亲的形象有了深层次的把握:作者是如何把母亲这一普通平凡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如此真实动人可感?这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扎实的铺垫。
●赛后感悟
【刘丽华】我们在团队中磨砺成长。团队具有化弱为强的凝聚力。传统的备课活动始终是一个人的精彩。个体基本处在自力更生、独立奋斗的阶段, 尽管可以“温饱”, 但不免有“断粮”之虞。而“网络教研团队”有别于“教研组”, 更有团结协作的涵义。它把孤军作战的个体吸引到一起, 通过网络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团队具有去芜存精的鉴别力。在团队成员的交流探讨中, 各种设计思路与新想法的诞生, 都要经过团队成员的讨论, 有比较才有鉴别, 有鉴别才能从粗糙走向完善。
团队具有化有为优的提升力。比赛中, 从完成个人教学设计到完善团队教学设计, 再到陈述设计亮点。没有团队, 我们不会发现各自设计中的不足, 甚至不会意识到设计中的亮点;没有团队, 我们不可能对课文有如此深入而独特的理解;没有团队, 我们只会自己站在个人教学设计的舞台上演绎自己认为的精彩。
我们在共享中积极迁移。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共享与经验共享, 让我们拓展了视野, 拓宽了教研的时空概念。借助网络, 我们拥有大量的、一线的、新鲜的资源, 我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 也是浏览者, 是知识建构的共同参与者。但是, 假如仅仅停留在共享信息的阶段, 那这个群体的力量只能是1+1=2, 真正有效的应是在共享之后的“知识迁移”, 可能会产生1+1远大于2的效果。
我们在碰撞中激发智慧。让教研走向深度研讨。这次比赛历时三天, 各个环节中不仅有团队成员与成员的协作互助, 也有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评价, 更有一线教师与专家的答辩交流, 各种思想的磨擦与碰撞, 才会产生教育智慧。
让群体走向深度学习。在制作教学课件时, 我发现, 绝大部分团队都选择制作PPT课件, 为了体现一些不同之处, 我们团队决定制作网络型学习课件。在准备陈述答辩的环节, 我们决定从这一不同入手, 但亮点呢?学习型网络课件与PPT课件的不同是什么?优势在哪里?最后我们把本课件的亮点定位在“冲击传统观念, 变革学习方式”上, 因为PPT课件主要是服务于教师的教而非学生的学, 而网络型学习课件可以尝试着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课件从一般的创设情境转变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方式。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 网络教研团队这个群体, 让我们不断地自我完善, 不断地产生自觉行动的动力。
【徐伟菊】都说, 赛场如战场, 硝烟四起。可是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比赛, 却颠覆了这种说法。对我来说, 赛场上洋溢着的不仅是激情、智慧, 更多的是浓浓的学习气氛。
第一天上午, 写个人教学设计。下午三人交流, 集中优点, 整合成一份完善的团队教学设计。交流过程中, 刘丽华老师大刀阔斧的设计框架、细节之处的深刻、网络优势与教材内容的完美整合深深地震撼了我;计学平老师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巧妙地转化为教学实践, 让我眼前一亮。因此我在执笔撰写团队教学设计时, 就很自信, 成功离我们不远。
第二天上午, 团队之间交流。评价与被评价中, 发现别人的优点, 果断汲取;发现彼此的冲突时, 更促使我们意识到个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午修改团队设计, 想到了某个团队以填表格的形式给“我的母亲”准备档案的设计, 灵感顿生, 利用网络搜索“我的母亲”的其他信息, 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同时也为课文的主题理解奠定基础。团队设计就是在这些碰撞中不断完善的。
谦虚学习, 取长补短, 推动我们走向成功。比赛最后的关键一项是陈述与答辩, 包括陈述PPT和课件。好在我们准备充分。这一环节中, 我又发现了队友身上的种种闪光点:从容、好学。从赛场出来时, 同行一句“PPT还可以这样插入网页的?回去研究研究”, 撞到我的心坎上。有这样的好学精神, “成功”自然会因感动而垂青的!
学无止境, 不学竟止。一次NOC, 无止境的学习啊!
【计学平】网络教研团队——秉承的是一种合作意识, 体现出的是一种“草根”精神, 为普通教师群体提供一个成长的平台。在赛程结束后, 我对此有了切身的认同感。这项比赛就是要让普通教师在明确自身的不足后去获取切实的提高。
明确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于教师改善教学方法的作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其在提升课堂容量, 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方法上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让我的课堂异彩纷呈:动人的背景音乐, 切合的网络课外资料, 及时的网络互动, 为我的教学吹来了一阵清风。
日前,北京市2011年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培训开学典礼在北京工业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市40余家企业生产一线的108名技师、高级技师参加了为期8天的研修培训。据介绍,为提升首都技能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北京市计划每年组织开展首都产业发展急需紧缺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研修培训,并在培训经费上予以保证。今年,北京市选择了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职业(工种)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研修培训,并委托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钢技师学院、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等高等院校和技师学院开展研修培训。广大一线技术工人报名参加培训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北京工业大学,报名热线炙手可热,计划招收35名学员的维修电工技师研修班,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有223名技师、高级技师报名参加。
据悉,截至目前,北京共组织开展了8个职业 (工种)的12个技师研修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技师、高级技师达到430人。
创新
缝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创新模式
近日,中国轻工缝制机械行业職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管理总站(以下简称总站)在福建石狮组织了缝制机械维修工中级技能专场职业技能资格考核鉴定,33名从业人员通过了考核鉴定,获得了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据了解,此次活动系总站根据行业需求,创新工作方法而采取的新型培训鉴定模式——不固定培训及考核的时间和地点,而是以行业各地区鉴定站或培训基地等培训分支机构为依托,根据实际需求,就近抽调师资和考评人员,在某企业或某地区进行专场培训和考核。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技术进步促进中心主任林建龙表示,本次在宏运公司举办的专场技能,进一步丰富了协会职业技能工作内容,为今后进一步创新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模式,更好地为行业服务,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和尝试。
特色
中国有色集团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立
近日,中国有色集团“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有色集团设立的第一个职业技能鉴定站,对于加快集团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有色集团“有色金属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可对有色金属行业所涉及的主要职业(工种)开展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的技能鉴定工作,鉴定范围基本覆盖了各出资企业主营业务范围内的职业(工种),能够较好地满足集团公司技能鉴定工作需要。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对技能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性职业教育和培训,及时准确地评价技能人才的能力和业绩,有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对全面提高集团公司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
鉴定
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突出做好三项工作
日前,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座谈会在温州市召开,会议交流了半年度鉴定工作情况,布置下半年重点工作。省人社厅傅玮副厅长到会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全省各级鉴定中心在高技能人才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求各级鉴定中心下一步要突出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政策研究,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进行调研分析、出台政策,加强政策的实施与执行,从整体上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重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主阵地的作用,在规模以上企业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积极推广企业自主评价,把企业自主评价、职业资格鉴定和国际资格认证三者相互结合,广泛吸纳技能人才。三是把鉴定工作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开发职业标准、题库,不断完善鉴定基础建设,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就业。会上,省鉴定中心与各市鉴定中心还签订了《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责任书》。
培训
广西南宁启动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工作
【教研员参加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参加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心得体会06-05
小学语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0-23
小学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6-18
英语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7-06
中小学教研员培训心得体会07-16
物理教研培训心得体会07-07
校本培训及教研计划05-30
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06-17
教研组长培训发言稿06-27
体育教研心得体会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