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精选11篇)
(三)教学内容表述方式的变化
改变了以往在教学大纲中详细列出知识点(具体到每个地名)以及学生掌握每一知识点所应达到的认知目标层次(识记、理解、运用)的表述方式,而以内容标准说明学生学习初中地理课程以后所应当发生的基本的行为变化和相应的教学活动方式与内容,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则隐含在行为变化标准之中。因此不再罗列知识点。
对于区域地理内容的处理,改变了以往对中国各地区、世界各地区和主要国家均加以介绍的做法,而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任选1个大洲、5个世界地理区域、5个国家和5个中国地理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四)实施建议的变化
课程标准对于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地理信息资源的利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和过程的评价、学习方法和活动水平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等有了新的或更充分的阐述。
要想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首先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际中认真贯彻课程标准。遗憾的是,由于课程标准意识的淡漠,如同以往不重视教学大纲甚至不知道教学大纲的情形一样,许多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仍然不重视甚至不知道学科课程标准。许多课堂教学实例反映出教师不是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随意而为。如仍然热衷于让学生记忆“最高、最低、最大、最小、最多、最少”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地理资料,并频频在试题中出现。又如割裂课程目标的三个组成要素,脱离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企图单独设立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使得这两个目标的达成成为空谈。再如将学生的行为变化过程简单化,对于需要多次设置为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的内容标准仅局限在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中,而没有循环和提高的过程,实际上使得学生的行为变化成为不可能或不巩固。还有选择教学方式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与设备情况的深入分析,为探究而探究、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甚至以一节课有多少时间用于讨论和有多少时间用于演示课件作为衡量一节课优差的主要标准。凡此种种,都说明不少教师误以为学科教学只是无目的、无任务、无基本要求的“活动”,以致教学十分随意。再加上一些错误说法的误导,就使得学科教学没有依据,没有标准,也就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长此以往,何谈有效教学呢?
三、结合教学实际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式,实现中学地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过分依赖“师讲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但是简单地依赖某一种教学方式,是不可能全面达成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各种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课程目标的。学生要掌握较难理解的基础知识和较难掌握的基本技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须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体验和领悟。学生要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和开展研究性学习更为有效。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着适应性和局限性,即适于达成某些教学目标,而不适于达成另一些教学目标,即使是讲授式教学方式,也有为什么讲授、讲授什么、用什么方法讲授等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有着启发式和“灌输式”之分。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改变那种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能否接受,有无兴趣的生硬灌输,简单告诉结论的教学方式,尤其是简单重复课本内容,按照教科书的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大力实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学地理有多种教学方式,诸如启发式的讲授式、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这些方式的又都可以与信息技术有效的结合,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的结合。⑨
1.讲授式,也称讲解——接受式、“先行组织者”
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讲解现行组织者,即阐明教学目标。使用学生已知的概念、术语、原理,以恰当的阐述和类比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提高学生的记忆新信息的能力,给出实例,给出背景,促进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意识。
第二阶段,给出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即教师提出相关的学习材料,并明确学习内容的逻辑顺序,把学习内容和“先行组织者”联系起来。
第三阶段,强化认知系统,即运用整体综合的原则,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扩大认知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确立学习新内容的批判态度,澄清疑问。
科学的讲授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先行组织者”,也就是概念、术语、原理,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联系方面,而不是简单重复教材内容。为着理解概念、术语、原理,为着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必须补充讲授那些在教材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必须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必须时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动学生的思维。因此,科学的讲授是与“满堂灌”、“照本宣科”完全不同的。讲授式适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对学生掌握较难理解的知识,教学效率较高。
2.探究式,也称“引导发现”、“问题解决”、“科学探究”等。
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使学生明确需要调查、探究的问题范围以及所要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找出调查、探究中的困难,并把困难转化为问题。
第三阶段,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第四阶段,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得出结论,并在调查、探究的基础上得出一致的结论,还要加以验证。
探究式教学方式仍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主要不是靠教师的讲授来使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师设计和提供的的情境中,围绕着预期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疑问和见解,最终得出共同的结论。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由于这一方式能够较为综合地达成多方面的教学目标,所以应当比以往更多地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以运用。但是探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和较难掌握的技能,其教学效率不如讲授式。
3.讨论式,也称“法理学的探究”。
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给学生提供资料和事实。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确定资料和事实中涉及的观点、价值取向、政策等。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就资料和事实表明看法,阐述立场及理由。
第四阶段,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彼此质疑。
第五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
第六阶段,引导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与假设是否正确,以及保持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
真正的讨论式并非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只用几分钟时间,让前后左右几个学生一起考虑并回答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真正的讨论式教学需要有充分的预备知识,要有真正的观点的交锋和活跃的思考。这一方式利于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但所用时间较多,学习知识的效率也不如讲授式和探究式。
4.体验式,也称“角色扮演”。
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分组准备,明确问题,确定角色扮演者,进入情境。
第二阶段,分析角色,确定表演程序,布置场景。
第三阶段,组织观众,明确观众的观察内容。
第四阶段,表演,并对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五阶段,调换表演者,根据新的理解重新表演,并对新的表演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六阶段,总结。
这一方式不是让学生随意表达观点,而是以特定身份表现观点、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对于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很有效果。由于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体验程度较深,适于围绕一些综合性、观点鲜明的主题展开,但所用时间较多,学生也要有一定的基础,所以不易大量运用。
5.研究性学习,结合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在新课程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按照教育部《研究性学习指南》的精神,其基本程序是:
第一阶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第二阶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确定研究方案和进行分工。
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开展研究。
第四阶段,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解疑。
第五阶段,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交流研究方法和体会。
这是一种最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之外,围绕一个课题作较长时间的学习,适于学生按照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方式不看重学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不看重学生掌握了多少新知识,而看重学生的体验和创新,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学习的结果。因此,这种方式利于能力的培养,尤其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已有规定的课时和要求,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更不可能在课堂内用大量时间进行。
信息技术的应用、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运用,又都是与上述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一种单独的教学方式。同样是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学习是各组学习任务相同,最后将各组的学习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合作学习则是各组的学习任务不同,最后将不同的学习结果综合在一起。不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组合与分工,不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组合,以致出现“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甚至弱势学生无人组合的情况。
从以上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必须根据其适应性,结合学科特点加以选择。不加选择的盲目使用,或者简单地只运用某一种方式,都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还应当指出,启发式是中小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把启发式原则与讲授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并谈。
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都不是要以某种新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各种教学方式的适应性,恰当的选择和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但在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形式化,重现象不重本质,有形式而无实质,有外在活动却没有内在体验;二是绝对化,以为新课程的实施只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三种方式,不分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一学科、每一节课、每个学生都要合作、探究,完全自主。⑽再有就是有些人鼓吹探究式教学方式就是比讲授式教学方式好,不顾实际地一味强调探究和研究。因此广大教师十分关注接受性学习应当被批判还是依然是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探究性学习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还是学习方式之一?
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接受性学习以掌握科学知识为主要任务,探究性学习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⑾即使组织学生探究,也必须考虑教学时间的规定。如果把所有的课堂教学时间都用于探究,势必难以在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启发式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绝不可以误认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少讲,甚至不讲了。那样做,才可能恰恰使得教学无效呢。
四、注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效教学的又一重要条件,也是证明教学是否真正有效的唯一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新的中学地理课程三方面目标要求的。在课程改革试验中,中学地理课程必须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与过程,注重评价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效果和进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感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理解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因此必须在继续使用书面测试、口头测试、绘制地理图表、读图分析等方法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诊断等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除了教师以外,还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⑿无论使用何种评价方法,都应注意中学地理课程评价的着力点应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活动技能与能力、对人地关系观点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程度等,而不能是对地理资料的死记硬背。
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时,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关系理解偏颇、把握不准。在某些人的误导下,许多教师误以为课程改革要用过程性评价完全替代终结性评价,甚至要取消考试。对于过程性评价也误以为只是学生成长记录。应当明确,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非智力因素进行较全面地评价。其功能在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过程性评价具有评价方法、标准和结果更为全面,反馈更为及时,实施方式更为灵活,评价层次更为深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等优点。但其也有评价标准较难统一、评价过程和程序难以规范,评价结果难以证明公平与公正,难以为社会所接受,易失之于繁琐,评价工具易运用不当等局限。
过程性评价以往在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运用较少,需要认真研究和稳妥实验。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教育教学评价中应当注意:
不能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乃至以过程性评价替代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各有优势和用途,既不能互相排斥,更不能互相替代。
不要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只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不能把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等同起来,如误以为过程性评价就是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不能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作用,无论实际情况如何都要进行过程性评价,甚至以为有了过程性评价,评价方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⒀
在实验工作中,在积极开展过程性评价实验的同时,必须重视终结性评价的改革,包括平时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测方式和题目的编制,还有毕业和升学考试制度、方式、试题编制的改革。
2006年3月26日于北京红莲园
参考文献:
①关文信:有效教学内涵
《新华文摘》2006.3〈论点摘编〉
一、有效的情境模拟
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生活经验出发, 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与活动的开展, 巧妙地设置问题, 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 丰富学生情感, 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诸如火山爆发、泥石流、地震等极具震撼力的有关视频, 优美的自然风光介绍, 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区域典型环境问题的描述……都是地理课堂情境模拟的最佳资料, 只要运用得当, 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这样, 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命活力, 活起来。“活”, 表面上是课堂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 实质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 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没有挑战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 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开放式教学情境设置不只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 更需要教师创造开放、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或活动氛围, 摆脱思维束缚, 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 那么, 一个个精彩动态生成就可能由此产生。
二、有效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是当下地理课堂中常见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针对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依托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为保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能达成目标和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应该要求小组长进行调控和督查, 使每个小组成员形成一致的意见, 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 并用该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以讨论形成本组交流展示方案, 为下一步探究交流作准备。此阶段内, 教师还应该巡视班级全体小组的活动, 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 要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 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 二是适时调控各组的进展和发展方向。同时, 老师要主动加入学生的交流中去, 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在班级交流时注意适时点评, 不能放任, 不能全说很好, 应中肯、恰当, 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观点和解题思路等。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 教师还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习探究活动中, 我们要求教师不仅仅提供教材或资料让学生去理解、记忆, 而应呈现一个个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 从多种形式、多种层面去求得答案。要使学生不仅爱问, 而且会问, 形成较强的质疑解疑能力。同时, 教师不能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 而应该引导学生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读物, 针对社会生活、教师和同学的不同观点等提出质疑, 敢于挑战教师, 挑战权威, 甚至否定权威。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也一定要精心保护, 给予鼓励。例如,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I第37页第二节第1行有这样的描述:“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实际上这句话未能全面、准确地叙述辐射定律的相关内容。教师则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探讨, 探究其中可能存在的瑕疵。最后告诉学生比较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由实验得知,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如黑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 在地理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新课程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 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 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提问在检查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 从而进行师生有效互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 没有深入地思考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需要的技能和技巧, 因此, 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如提问过多, 问题过于简单, 对学生缺乏挑战性;教师误认为课堂提问越多, 教学质量就越高;又如, 教师总是重复提问和重复学生的回答, 误认为学生一次不能听清楚, 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等。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 教师首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 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 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 突出提问的目的性、科学性、启发性、层次性特征, 要面向全体学生, 正确地评价, 改变提问的单一性、形式的不合理性。不能为提问而提问, 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例如, 在讲述工业区位因素时, 可以设计下列问题: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相比较而言, 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哪些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为什么?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如果有变化, 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些变化?对于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学生可以在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 而对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事例则需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乃至小组合作才能得到答案, 这种问题的设置方法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的智能开发和能力培养的。
另外, 在课堂提问时, 教师要善于倾听, 从某种角度看, 学生的回答就是学习之窗, 教师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大脑, 当打开这些学习之窗时, 我们便会豁然开朗, 就会明白学生知道了什么, 了解的程度有多深及怎样看待这些想法, 在窥探学生理解力的同时, 我们就有机会引导他们建构高质量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一定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只有敏感, 在注意倾听时, 才能捕捉到学生在多元互动中生成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否则, 这些“资源”只会“昙花一现”, 因为它们大部分以隐性的潜在的方式出现在课堂的对话交流中。
四、有效的拓展与延伸
新课程非常关注并提倡课堂动态生成, 地理课堂也更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课堂, 这主要是由三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同样的问题, 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包容这样的不同, 甚至是宽容学生的理解错误, 不可以用同一个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 也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二是地理的学科特色决定了地理课堂会有许多生成的东西。如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相关内容时, 初学地理的同学是会有很多疑问的, 老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疑问, 作进一步的引导分析, 让学生体会地理思想。所以, 当诸如“北半球风向为什么右偏, 南半球风向为什么左偏”, “当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将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区域性的还是全球性的?”……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 也正是课堂教学生成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一机会, 及时引导学生剖析相关问题, 并适当拓展包括科里奥利力 (地转偏向力) 在内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虽然不一定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但当学生有这样的疑问时, 就该抓住机会向学生渗透地理学科思想, 目的就是促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
五、有效的教学媒介
毋庸置疑, 无论是流行已久的CAI课件辅助教学, 还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化教学, 计算机与地理教学的联姻是地理教学史上教学手段的一次空前的飞跃, 对全面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优势, 在地理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 不少教师在尝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甜头之后, 对其他教学媒体就不屑一顾, 不论何种教学内容、课型, 一概使用计算机教学, 全然不管是否适用, 也不管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有时甚至连黑板都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大有非多媒体不上课之势。特别是课例评比, 授课比赛等, 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技巧的权重往往大于其他项目, 许多课例甚至以多媒体及网络来作秀, 其结果是课堂上轰轰烈烈, 课下学生一头雾水, 不明就里。
地理教学有她的独到之处, 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板书, 要随时写在黑板上, 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上下联系产生较深的印象, 同时, 板书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对小知识点的消化和体会。当课程内容结束后, 在黑板上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并且重点突出, 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及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而多媒体则难以达到此种效果。另外,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既要会读图, 还要会画图, 这部分知识最好由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 学生在下面跟进模仿, 这样, 才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像洋流的分布模式和实际分布这部分内容, 如果只用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 和学生一起看一起读的效果远不如和学生一起动手画的效果好。与此类似的还有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大气环流图、主要铁路干线简图等知识。因此, 在地理教学中, 如能将现代媒体与传统经典手段相结合, 则能相得益彰,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而言之, 就是切实做好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而非摒弃一切传统教学模式, 过分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六、有效的作业巩固
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以下要求: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及策略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贯彻新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做着改变。大家“一粉笔、一黑板”的时候少了,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多了;教师一言堂的时候少了,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多了;硬搬课本内容以本为刚的时候少了,灵活处理教材的时候多了。英语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一节课下来,学生唱、跳、说、演和赛,学生似乎一直在活动。但是,在这样的课堂里,看似人人参与,学得轻松。然而,教师预设的学习目标有几人能达到,却不得而知了,这就背离了英语作为外语的语言教学的本质观,导致华而不实。然而,当繁华落尽,我们的内心总会回归更真挚、更淳朴,也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洗尽铅华”,既体现课堂的活跃性又不失实效性?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堂精彩的英语课?这些都成为在教学过程中困扰着我们的问题。
认真聆听了专家们对课堂实例的点评后,不禁恍然大悟。一堂精彩高效的课堂必是源于教师的创新设计,对每个环节的精心策划以及对每个细节因素的细致考虑。笔者就本次研讨所学习到的内容谈谈如何打造一堂精彩的英语课。
一、以巧妙的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更是英语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然地投入到新课的氛围中。导入的方式多样,如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竞赛导入、多媒体视听导入等。但是,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该明确本环节设置的目标,要简单直接但巧妙有趣,素材的内容必须与课堂内容有紧密的联系,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会使实施效果和我们所期待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以细化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获取学习策略
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堂有效英语课的保证。其中,教学设计的细化和教师指导的具体化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在,阅读课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导入,略读,总结文章大意,再细读,后判断对错或者填表、回答问题。接下来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汇报成果等等,整个过程都显得过于程序化,这种做法似乎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这次观培训会上,专家的点评让笔者意识到,阅读课教学绝对不能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也需要挖掘深度和难度。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整体意识,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还要关注文章的意义;既要有整体教学,又要有局部分析;既要有输入活动“读”,又要有输出展示“说和写”,以检查学生的收获。对于影响阅读理解的词汇与长难句,第一节阅读课上就要处理,否则,在不理解文章语意的情况下,谈文章结构是为不现实的空谈。当然,单词与难句的处理要挑选重点与难点,有的放矢,画龙点睛,不可泛泛而论。
此外,在训练阅读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技能的指导,而不是流于形式。比如,总结main idea,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大意,教师提供答案,这个环节就很快完成。而专家们提出,在该环节中应该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去总结文章大意,例如,关键信息点在什么位置,如何运用文章中的主题句与关键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成功说出大意才能实现此环节的目标。指导过程详细具体,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技能。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要做到教学设计用心做到极致,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凸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学活动要细化、要深入,还要环环相扣;在每个活动之间,衔接转换一定要要流畅自然,不能牵强附会,要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三、以丰富的活动形式,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设计学生活动时要注意多样化,一方面,因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如猜词、表演、对话、演讲、采访、辩论、知识竞赛、讲故事、做卡片、做海报等,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才能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例如,competition就是一种有效方式,学习最好的动机就是对材料的兴趣和竞争、奖励之类的外在刺激,所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频繁的使用竞争或比赛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以积分的形式进行,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对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可以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采用pair work,group work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的合作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以亲和的人格魅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的个人魅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成功的课堂源于平等民主和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不应该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更应该是一位参与者和协调者。所以,教师要走近学生,关怀学生的学习感受,才能让我们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课堂。正如专家所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有“温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努力用自己的亲和力去感染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触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打造出精彩的高中英语课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在不断努力追求的目标,探索的道路很长,但是只要我们心系学生,积极思考,勤于交流,就一定能够实现让学生在精彩的英语课堂里快乐学习的美好梦想。
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新课程视域下普通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S[2014]GHB1241)成果之一。
山鸡又名野鸡、雉鸡、环颈雉,隶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山鸡肉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肉质鲜美细嫩,营养价值全面。羽毛色彩鲜艳美观,华丽高雅。雉鸡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每只雌山鸡年产蛋50枚--100枚,受精率在80%以上,孵化率在90%以上。就目前市场需求和人们消费水平来看,饲养山鸡经济效益较好。为了确保山鸡养殖成功,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1.熟悉山鸡的生活习性。山鸡适应性和抗病力强,耐高温,抗严寒,所以人工饲养不受地域的限制;山鸡群集性强,组成相对稳定的“婚配群”,活动在自己的领土上,适合人工大群饲养;山鸡食量小,食性杂,喜欢少吃多餐;山鸡属早成鸟,刚出壳的幼雏,待绒毛干后即可在雌性亲鸟的带领下,自己捕捉小昆虫等食物,大约10天后,便能采食嫩青草、树叶等。
2.合理选址和布局。场址要求选择在地势平坦向阳、座北朝南、高燥而利于排水的地方。鸡舍要求保温性能好,便于通风、干燥、清洁和消毒,有利于防疫操作,育雏舍与育成舍要有一定的间隔。鸡舍要防止鼠、猫、蛇等的入侵,要搭建防飞网以防鸡只飞逃。另外,要有栖架、沙池等设施。
3.严把引种关。要重视种苗的选购,饲养户应到种源可靠、饲养管理水平高、孵化技术过硬的种山鸡场引种,并严格把关。山鸡品种很多,如中国环颈雉又叫美国七彩山鸡,特点是生产性能优良,繁殖力强,驯化程度高,野性小。左家雄鸡,肉质白嫩、肌纤维细、香味浓而持久,口感好。黑化雉鸡又名孔雀雉鸡。还有河北亚种雉鸡又称地产雉鸡等。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选择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雉鸡都有其固有的一些特征,但优质种苗均应是:绒毛
洁净有光泽,蛋黄吸收良好,腹部平坦,脐带部愈合良好、干燥,而且背腹部有绒毛覆盖。雏雉站立稳健有力,叫声洪亮,对光线和声音反应敏感,体形匀称。如果雏鸡是弱雏或病雏,加上途中运输受冷或受热、挤压的应激,就会造成大量死亡以及日后的大批生长发育不良。
4.正确选用饲料。根据山鸡不同饲养阶段对饲料的营养要求,适时更换饲料配方,饲喂优质全价的配合饲料,特别注意含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选用有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重质量守信誉的大型饲料厂的饲料产品。为保持山鸡的野味,日粮中经常补充蚯蚓等鲜活饲料及青草、蔬菜等青绿饲料。鲜活料的补充量以占口粮的5%--10%为宜,青绿饲料的补充量以占日粮的50%--20%为宜,应根据饲料的价格和来源灵活掌握。
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山鸡是以植物饲料为主的杂食性特禽。对饲料选择性不强,一般饲料均喜欢吃,但特别爱吃颗粒料。刚出壳两周内的山鸡,需要补充动物性蛋白质,这是在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特点,在人工进行饲料配合时应加以注意。要密切注意温度变化,适时调整舍内温度。适当增加光照,提高鸡只的采食量。一日三次饲喂,要定时定量。每天清扫一次鸡舍和周围环境。注意观察所排粪便的颜色和性状,及时了解鸡群健康状况,对死亡的鸡只要及时解剖,分析查找原因。要保持鸡舍的安静,杜绝粗暴驱赶和大声喧哗,严禁狗、猫等小动物窜入。饲养员及所穿衣服的颜色要相对固定,以免鸡只因人员和服装颜色改变而发生应激。
6.切实做好防疫和消毒工作。要做到定期对鸡舍、用具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定期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定期灭鼠、灭蚊、灭蝇。严格控制人员特别是鸡贩、蛋贩和车辆随意出入鸡舍。妥善处理鸡粪、病死鸡、污水和垃圾。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长期坚持使用带鸡消毒。
1.明确美容院的市场地位。
对于市场领导者而言,合适的策略一般为努力保持优势,持续领跑,增加市场宽度或服务项目。对于挑战者而言,则应采取差异化经营的策略或在局部竞争要点赶超的策略。对于追随者而言,不一定要在经营主张上追求突破,而是可以考虑在局部市场谋求深度开发。对于市场补缺者而言,要注意对说选择市场的价值进行谨慎评估,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自身的持续投资能力与市场进入成本。一般来说,采取市场补缺者的定位时应该谨慎。一家美容院的经营透视图与其所处的市场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2.美容院经营项目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
一般来说,利润贡献率和成长速率是两个应该俦考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评估,需要一些专业的技术手段,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根据不同的具体战略,评估中各要素的重要程度也会有所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对此专门深入讲解。一家美容院难免要有多个经营项目,每一个项目投入的经历与产生的效益自然也不同。所以说,选择项目,做好项目效益评估是很重要的。
3.顾客群体的确定。
对于一家还没有开业的美容院,在选择店址时,可以以当地的其他美容院或饭店、超市、浴室等相类似性较强的单位为参照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两家紧邻的美容院,受各自经营策略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消费圈的范围也很可能有很大不同。这也是我们研究消费圈的主要目的之一。对于一家美容院而言,消费者的分布具有明显增加的区域性特征。明确自己的消费圈对于美容院的顾客开发以及经营透策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4.美容院主要服务对象的定位。
摘 要:本文例举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案例,探讨了2011新课标背景下加强初中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的有效途径,即从生活实例引出概念、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组内合作理解概念、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等几个方面来加强生物学概念教学。
关键词:新课标;生物学教学;生物学重要概念;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47-1
一、生活实例:引出重要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时,学生主动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在中学众多学科中,生物学科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所教的生物学知识来自于所处的自然环境,且大多是活生生的学生熟悉的事物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教材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重要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例如:在“食物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觉得泛泛的讲述食物链的概念,短时间内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记忆,但对于生物学的概念是不能全面理解与应用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由浅入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做了如下的处理:1.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谚语引出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关系。2.播放学校操场草坪的图片,图片中有学生熟悉的蝗虫、蚱蜢、老鼠、麻雀、草籽、小野花等,引出学生熟悉的生物并让学生说出这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尝试着用箭头和符号表示出来。3.阅读教材,定义相关食物链的概念,修正自己所写的食物链,进一步明确①什么是食物链?②食物链的书写要求。③上述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何种关系?是何种类型的食物链?4.分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中的这些生物能构成食物链吗?如果要把螳螂、蝉、黄雀这些生物组成一条食物链,应增加哪种生物?运用谚语,引起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认知碰撞,引出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进一步明确食物链的概念,并迁移科学概念,检验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5.展示草原生态系统,让学生尽可能地写出多条食物链。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分析食物链的内涵,并说出捕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仅仅包括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参与,明确初中阶段对食物链这个重要概念的要求,也提醒学生食物链的类型很多,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这样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自然地引出概念,层层递进,形成了概念学习的一定梯度,促进了学生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
二、已有知识:生成重要概念
教育家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加以加深、拓宽、拓展,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整合。例如:我们在分析苏科版八上教材中“绿色植物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教学内容时发现,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界的碳―氧平衡,需要牵涉到初一学过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两个概念作为学生生成新知识的引子,带着学生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以二氧化碳、氧气为中心词分析自然界中这两种气体此消彼长的关系,理解绿色植物是如何参与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的,整合出碳―氧平衡的公式,建立新的概念。
三、组内合作:理解重要概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提出了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实现因材施教,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在践行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围绕具体的学习要求,开展互动交流,互助中理解重要概念。例如:受精的过程是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先分解后整合的方式,即一先把受精的过程分解成如下小题:①花粉粒到达柱头后发生怎样变化?②花粉管经过了雌蕊的哪些结构?最终到达了哪里?③从花粉管中放出的精子有几个?分别与胚珠中的哪个细胞结合?④什么是受精?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方式有何特点?二通过关键词提示的方式让学生描述出受精的过程进行整合。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先自学后互助的方式,即
一、先让学生围绕上述设置的4个小题,对照课本文字自我回答,组内分享成果;
二、通过向组内同学描述的方式,说出双受精的完整过程,互助中理解关于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的相关重要概念。
四、图解图示:构建重要概念
图解、图示是形象化呈现知识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比零散的知识更易识记和提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提取课本文字描述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或者对于事物的特征进行抽取,以图表或者图示的方式展示概念,加快学生完成对于重要概念的构建。例如,在学生学习“受精与果实种子的形成”时,从复习旧知开始一步步引导学生构建较为完整的关于“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关系图,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学以致用:迁移重要概念
学以致用,让生物学知识向社会和生活领域延伸,有意识的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让理论知识向学生的实际迁移,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向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舞蹈家邓肯曾狂热地追求萧伯纳,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作家求爱,她给萧伯纳写信说:“如果我们俩结合,生下的孩子,有我美丽的仪表,而有你智慧的头脑,这该多妙!”萧伯纳复信道:“如果孩子仪表像我,头脑却像你,那该有多糟糕。”请问:假如他们结婚了,他们的后代真的会像他们所说的一样吗?
一、丰厚的知识
教师是靠知识和技能来教育学生的, 所以要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我们平时应该注意自身知识与专业素质的完善。掌握专业知识, 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掌握熟练, 还要求了解学科的知识框架等等。除了掌握专业知识, 还必须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 从而达到既掌握本专业学科知识, 又广泛了解其他学科, 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一个有学识、有思想的高大教师形象。此外, 教师平时要多从网络上了解一些学科的最新动态, 不断使自己得到提高和成长。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注重积累,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广泛地涉猎知识的范畴, 这样才具有足够的魅力去感染学生, 去满足学生。
二、良好的表达能力
教师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如果教师语言不丰富、表达模模糊糊、模棱两可, 那么授课就会显得干瘪、索然无味, 而且还不能够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会逐渐失去兴趣。良好的表达能力需要做到:调理清晰、语言简洁、通俗和有一定的感染力。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够很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就如茶壶里煮饺子, 学生也就不容易接受。如果教师的语言表达不够丰满, 学生就会觉得上课是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我曾经听过一位老物理教师讲课, 他讲的内容是“支持力”, 教具就是一本书和课桌, 他的语言非常清晰, 语言简明。他能用很通俗的话把自己要讲述的问题表达出来。那堂课的效果很好,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课堂测试正确率也很高。我们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做到条理清晰, 但是怎样用最通俗的话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就是个难题,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多向身边的老教师请教学习, 也可以上网多听听一些优质课, 看看优秀教师是怎样表达自己思想的, 然后寻找自己讲课时的弊病, 逐渐地把他们那些好的表达方法运用到讲课中来, 相信会有所改善。
三、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具备丰厚的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之外, 还应该具有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优秀的教学方法,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才能跟着教师一步步地完成教学过程, 而不是我们在课堂上强迫学生去配合我们的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多研究教材, 吃透教材, 了解它的知识结构,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合理的安排教学,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面对的形形色色学生, 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来源于平时在教学中的积累和学习, 所以说经验很重要。我们平时就应该注重这方面的经验, 在自己课堂上要更多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寻找适合学生的方式。要多上网查资料, 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熟能生巧, 见得多了, 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样我们才能面对不同的学生, 不同的课, 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基础, 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的基础。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学生。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这样学生才能有一种快乐、向上的学习态度, 才会有足够的兴趣进行学习。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能够包容每一位学生的不足, 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尊重每一位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 我们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 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不管学生学习成绩的优与劣, 这样才能够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 才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 每一位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 有的被云遮住了, 显得暗淡无光, 但是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万丈。
有效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个衡量指标。其中教师的备课、幼儿的学习兴趣,师生的积极互动、师生参与的质量和效果,有效课堂的语言艺术,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积极的反思和评价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核心要素,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促进幼儿全面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有效性备课驾驭课堂反思与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所谓“最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常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至少不低于同类的一般水平。作为幼儿园老师如何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呢?
一、认真备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驾驭课堂教学的根基来源于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个环节的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决定着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优劣。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遍的教材处理、确定教法,做到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一)制定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
我们的教学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来进行,为教育目标服务,所以目标的制定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不能与幼儿的发展相悖。如果目标过于笼统、不够具体那就形同虚设,很难通过一次活动完成这样空泛而缺乏的操作性目标,而这种状况往往会造成幼儿学习的无目的性、教师指导的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
在制定目标时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 其次目标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可测的、可评价的,切忌太空太大。同时要有整合的思想,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一个活动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如果教师选择的教材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是幼儿感兴趣的,那么幼儿学起来就比较轻松,就能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有助于幼儿掌握方法、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应具有如下特征:
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
2.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新颖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幼儿生活实际。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设计教学时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他各种技术手段,让幼儿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的学习、操作、辩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学习。
1.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情景创设、游戏表演、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示范讲解等,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最容易达成目标的、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往往需要某种特定的教学条件来实现它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种方法的功能、局限性,进而合理选用。不同的形式完成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切忌走形式。比如认识拉力和弹力时,如果我们只是告诉幼儿什么是拉力什么是弹力,孩子的记忆是短暂的。如果带幼儿组织一系列活动,为幼儿提供具有两种力的物体,引导幼儿探索发现,让孩子从实践中找出这两种力,孩子就会兴趣盎然,很快就能理解并掌握。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孩子的受益是截然不一样的。
2.由于幼儿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目标不同,各种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不同,教师间也存在种种差异,优势不同,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时要灵活多样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地施教。所以我们要依据目标来选择内容,不断变化学习形式选择方法,为幼儿提供多样的选择机会、创造有效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准备充分有效的教具和幼儿操作的材料
幼儿的学习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动手操作是幼儿参与学习、获得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基础。教师课前根据教育目标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具和幼儿可操作材料等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准备新颖教具,吸引幼儿,选择课件还是图片、实物等都要依据活动的需要来确定。
2.教师提供的教具和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让幼儿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讨论、探索,得出结论。
3.操作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教具、材料要能帮助幼儿主动高效地学习,不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干扰,操作起来方便。
二、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以实现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和积极发展情感的课堂里,教师的课堂执教水平和能力尤为关键。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让每个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真正获得益处,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目的。
1.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巧妙利用课堂上随机出现的情境变化,注重幼儿的情感交流,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相信幼儿,只有把情感因素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育任务和教育设想整合起来,为幼儿提供有的说、想说、有机会说、敢说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情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合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自信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要使用艺术性的语言。
在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语言来组织教学,引导幼儿探索,实现教育目标。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语言的要求也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应该多使用儿童化的语言。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做到新颖、准确、清晰、规范,具体明确具有启发性,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引导幼儿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深入考虑问题间的内在联系、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层次和递进难度,激发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吸引幼儿,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nlc202309031626
3.用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是孩子们特有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寓于游戏之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幼儿的潜能和创造性才会得以充分的发挥。如在练习平衡的体育活动中,我设计了找果子的游戏--熊妈妈饿了,走过小桥,爬过山坡,跨过小河,来到树林,开始找果子,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乐意体验尝试各种体育器械,玩得开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很自然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幼儿主动参与和学习的过程,使幼儿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但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支持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学会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感知、激发好奇心、保持注意力,使幼儿对学习产生关切、增强幼儿的信心、获得认真学习的精神动力”。幼儿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对感兴趣的游戏百玩不厌。因此,教师要善于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使幼儿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新的“刺激”,引起幼儿的深度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融入课堂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并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汲取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积极的价值倾向,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教学反思和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教师对每一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是否吻合、幼儿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寻找自己的闪光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是激励教师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改进、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可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析教师课堂教学的状况和优缺点。只有让教师了解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亮点、特点和弱点,才能找到今后努力发展的基点和方向。同时课堂教学评价还可以使教师在相互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中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在听课、评课的交流中激发内在的需要和动力,找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新奇蕴疑的教学情境,以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地分层递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灵活性,提供机会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已成为管理者尤其关注的课题。所谓有效管理,就是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员工实行个性化的成长设计,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长、责任和成就。1解决员工的基本需求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员工共同的基本需求作为出发点。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适当地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员工福利待遇,组织员工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将员工教育培训上升为企业的战略行为,让员工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有亲和力,要避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要善于接纳员工之间的不同差异,理解和宽容不同员工的心态。2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是有效管理的重点
需求是每个员工工作的引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有差别,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实施有效管理还要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为其提供能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有足够大的成就。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展示自己,在奋斗充实自己,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使员工致力于自身发展,同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3完善激励措施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早在1957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对怎样进行监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方面,即: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他把党的监督放到了首要的位置。从实践看,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党员作为党的主体,在党内监督中必然应处于主体地位,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基础。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尤其是党员的监督权利,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也是衡量党内民主程度的重要尺度。为确保党员监督权利的实现,应着力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增强党内事务的透明度,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党员的知情权是党员依据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所享有的了解党内生活的权利,也是维护党员各项政治权利的基础。知情是参与的基础,只有充分的知情才会有正确的参与。党员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究竟享有哪些权利,以及实现这些权利的途径和必要的限制,才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才能营造出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意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维护党员的知情权,必须保障党员参加党内会议、阅读党内文件的权利,把党员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作为党员行使知情权的重要方式;必须加强党内立法,规范权力运作,增加权力运作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的发生,注重从制度上保障党员的知情权,把党员知情权落实到行为层面,落实到党内的政治生活之中;必须坚持党务公开,除涉及党和国家机密以外的党内活动,尽量对党员公开,逐步探索建立党内公开监督、公开批评、公开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公开办事的程序和决策程序等,探索建立工作流程和结果通报制度,让广大党员充分了解上级组织和领导的工作,增强对党内事务的了解。
二、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制度建设,保证党员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既是约束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行为规范,又是实施监督的准绳和依据。加强党内监督,必须不断加强监督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对现有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并认真抓好落实,对不按制度办事的,要严肃查处。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际,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党内监督的方法,建立新的制度。制定制度要具体化、定量化,要有定性的具体依据,尽可能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解释中的“弹性”,便于在工作实践中对照操作,即使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宏观性规章制度,也应当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加以落实,使其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要明确监督执行主体和违反规定的惩处措施,坚决杜绝有制度无人监督、无人执行或变通执行现象,使制度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履行监督责任、参与监督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要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信访处理、谈话诫勉、舆论监督、询问质询、罢免或撤换等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重大事项和重要干部任免的决定程序,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建立健全党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推进党务公开,强化对权力机关的监督。依法实行质询制、问责制、罢免制,努力使党内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三、加大对权力运行中的重点环节和部位监督力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党内监督条例》中明确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党内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其一言一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必须把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作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他们在政治立场、民主决策、选人用人、廉洁自律、抓班子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要强化动态监督,对权力的授予、行使和结果进行监督,并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加强事前防范,不仅要监督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内的情况,也要监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不仅要监督“工作圈”,也要监督“生活圈”和“社交圈”,发现问题要及时提醒,督促改正,避免由小缺点发展成大错误。要认真克服对党员干部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要在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制度、述职述廉制度等现有党内监督制度中不断体现并充实党员的监督权,加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力度。党员领导干部必要时应当在参加民主生活会、进行述职述廉时,对发生的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向普通党员进行说明;在述职述廉前,党委党组要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述职述廉时可以邀请群众代表参加会议。
四、建立健全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构建预防打击报复的“防火墙”。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保护揭发、检举人权益的制度。对揭发、检举人以及揭发、检举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被控告的组织和人员;严禁对揭发、检举人和控告人歧视、刁难、压制,严禁各种形式的打击报复。对于署真实姓名的揭发、检举人,应以适当方式回访或者回函并告知其处理结果;对揭发、检举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做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受理有关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检举、控告和申诉,检查和处理侵犯党员权利方面的案件,对党的领导干部和下级党组织履行党员权利保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党员权利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对于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失职、渎职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对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处理是保障党员权利的重要环节。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应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责令赔礼道歉、责令作出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等方式给予处理,情节较重的,按照规定给予党纪处分。对于有侵犯党员权利行为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对有关责任者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者的责任。为防止隐形的打击报复,应由权威公正的机构来依法认定某些行为是否属于打击报复。
一、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宗旨是推进中学素质教育。所以,高考坚持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分析、应用等综合能力。能力蕴含在知识中,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我们不应将知识与能力对立起来。此外,对基础知识的界定也很重要。可见,处理好能力与知识的教学关系是高考复习教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必须认清、处理好。
1.地理基础性知识包括:①资料性知识(数据等)。 ②常识性知识(如黄赤交角值、三大粮食品种等)。 ③原理性知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产业活动区位选择规律等)。 ④工具性知识(地图等)。
就当前的高考来说,对于资料性知识主要要求考生学会提取、分析、应用资料说明问题、评价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常识性知识则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准确再现,而这些知识又往往是构成原理性、工具性知识的基本单元,弄懂弄通这些知识有利于促进常识性知识的掌握。
事实上,知识与能力的教学应是相辅相成的。 讲授知识的立足点不是知识本身,而应立足于能力的培养。教材的知识点是能力培养的素材或载体,教学中要注意多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原理间的关系,搞清其形成过程,认清原理结论的意义。
如降水量分布规律复习教学有两种教学思路:①教书上现成的结论本身,或讲清书上所举事例即止。②分析降水成因→影响降水的一般因素(水汽来源、冷暖气团交汇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下垫面、距海远近→水汽来源;地形、锋带移动→冷暖交汇)→某地降水多少的成因→降水分布一般规律成因。显然,第二种教学思路更好。
2.地理基本能力包括:图表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地图、原理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图、统计图表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图表的功能,掌握判读原理,学会将图表所载知识信息转换成文字并表达,能根据图表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导出一定的结论或观念,证明一定的道理,学会依据一定的资料阐述观点。
思维能力方面,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系统结构,概括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时间变化及过程,归纳事实形成的背景、条件,总结意义,推测发展与变化,形成观念和学科思想萌芽。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地理学科的知识构成特点,按专题进行讨论式的讲解,要充分利用问题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分析意识、联系实际的意识,在这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处理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关系
新高考方案下来以后,常有教师问:初中教材还复习吗?初中教材复习什么内容?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如何掌控?
2008年以前的传统高考,初中内容几乎很少涉及,多数是以背景知识出现或作为高中原理的解释对象出现的。近年来,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了,但初中教材中那些以描述性为主的大量内容没有列入考试说明中。因此,我的处理方法是:通读初中教材一遍→温习工具类的知识,注重初中教材与高中教材的密切结合,对初中教材中那些与高考关系不大的知识舍去不讲,而对其中的区域概论内容则作为重点复习。
三、处理好时政热点教学与学科主干知识教学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高考作为政府行为,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通过联系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性。因此,在高三年级的地理教学中,必须处理好时政热点教学与学科主干知识教学的关系。热点教学的基础是学科教学,热点教学的立足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迁移知识,利用所学的知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时事热点案例,以地理的眼光看时事,将时事材料分解为地理考点,运用地理基本原理、观念分析、解释时事热点问题。有地理考点和积极意义、无负面影响和歧义的时事,才能成为命题素材和背景。如去年高考中涉及的天宫、神州太空交会对接成功;钓鱼岛主权,三沙市成立,岛屿管理;京广高铁贯通;雾霾笼罩,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自然灾害事件,如四川雅安地震;底特律破产;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等四国;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等。
面对新一轮高考,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必须根据地理学科高考特点,选取与中学地理教学有关的时政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景,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图文、表格等不同形式,有机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有效教学的几个要素】推荐阅读: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06-18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10-17
有效的地理课堂教学12-05
论文_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09-06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12-06
王洪国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报告06-14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09-19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5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27
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