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体会(精选8篇)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建国前夕,毛泽东主席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提出要牢记“两个务必”,向全党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决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着重从新世界新阶段,国内、国外形势,环境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从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当前国际形势背景。
党的执政处置不当,执政能力不强,就会丧失执政地位。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一批大党老党相继失去政权。东欧和前苏联的原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溥弱,政治腐败,经济腐败,造成社会主义的最终瓦解。
和平和发展到当今仍是世界发展强调的主题,态势未变,台湾问题,北朝鲜核问题仍形势严峻,世界并不太平。另外,发达国家科技优势的压力,特别是军事压力。现在强调军事力量要突出减少人力,增加科技力量,增强优势兵力。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能力的迫切要求。建国以来,我党始终重视党的能力建设,但面对新形势,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解放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6年来,GDP连续每年增长率在7以上,由其是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世界经济总量排在第六位。但生产力和科技的比例不科学。能源紧缺,生产力的扩张,主要还是靠资金的投入,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低廉,科技含量低,单一的追求GDP的增长,把GDP的增长做为唯一的考核指标,对下一步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贫困人口还很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经济还很溥弱、落后,城市下岗失业、失地农民再就业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中、西部差距较大。
我国从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即是面临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发生期,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缺少动力,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是全能型政府。所以要变全能型政府改为有限政府。
1、政体制方面还存在弊端。党的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严重衰退,市权不分,交叉任职。
(1)党政体制问题:党政不分,职责不明,造成内讧,影响工作。
(2)工作机制不建全:没有完整的工作机制。许多问题都是人说了算,不是由制度去约束人。
(3)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曾有媒体做过一次问卷调查,省部级干部水平一般的占被调查人员32,地厅级水平能力一般的占50,县级干部水平一般的56,乡镇干部水平一般的51,水平较差的县级干部占被调查人员的6,乡镇干部水平较差的占被调查人员的21。
2、国内存在三大不安全因素。
(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安全因素。
A、今年最突出问题是三农问题,实际上包含粮食生产、农民增收问题,粮食问题已带来国际粮食市场问题,中国的粮食、饲料不能自给自足。大量的土地被征用,造成大量的就业压力,大量的人无事可做,社会**的隐患就不可必免的存在。
B、能源安全问题。最突出的是石油缺口增加,对外依赖度已超过总量的1/3,我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输入国。我国现每千元GDP消耗1.2吨石油,高消耗低产出。
C、环境问题。近几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严重的空气污染,D、安全生产问题,近几年经常发生大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
(2)政治上存在的不安全问题:
A、反腐败问题仍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胡长清、陈克杰等严重的腐败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B、党政机关干部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它也是腐败,是大面积的腐败。
C、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3)科教、文化、卫生、教育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A、科技安全:最突出的是信息方面,势必影响军事、文化,台湾一个大学生,设置的CRH病毒,造成我国电脑全部瘫痪,要是这事发生在战争时期,后果不堪设想。
B、思想文化、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导向不正确,内容不健康材料不真实,群众不喜欢。
C、教育工作存在严重不安全因素,后患无穷,最突出的是素质教育。
D、卫生防预的不安全。去年的非典,艾滋病已由高危人群到普通人大面积扩散的零界点了。
以上的种种不足,说明了我党在执政期间,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还
有很多艰巨的工作等着我们去解决,所以一定要居安思危,我党急待在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执政能力加强。在经济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改革应该是成功的,但还是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政治上,面临如何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特别要解决党政如何分权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工作。
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问题,途径
“高等学校中党的领导必须继续加强。不应该放松和削弱。”“党的领导必须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坚持群众路线, 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同时, 中国民办教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 现在高职院校在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 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 “执政”是“掌握政权”的意思;《辞海》的解释是“掌理国家的政事”。党的执政能力, 是党在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 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包括各级领导干部个人的执政能力, 但又不是领导干部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领导体制创新能力, 工作机制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 主要是指高职院校的各级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 带领广大师生员工, 依法施教, 有效管理学校事务, 实现既定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本领。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民办高职教育具备“产业性”、“高等性”、“职业性”三个特征, 不仅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 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为社会培养中坚力量。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包括党委、党 (总) 支部、党员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整体。具体来看,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对正确办学方向和科学办学规律的把握力上;对学校领导班子依法治校、民主治校与执政兴校能力以及学院改革发展的推进力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上;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高校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上;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校园文化和建设和谐校园的创造力上。
2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 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政治核心作用及保证监督作用有待加强。一是高职院校往往并不重视学校党建工作, 一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在学院发展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倾向, 比较多的考虑学校的投资回报, 学校的营运情况等, 不能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 或割裂、对立, 或重视业务工作轻视党建工作。二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理论素质不高, 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不强, 政治敏锐性不足。三是高职院校领导干部对国际、国内、校际、校内情势观察的深刻性及预见性, 特别是对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局势以及各种发展机遇的把握程度较低, 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能力还存在较大不足。
(2)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有待加强。一是学校的各项改革没有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党组织建设有边缘化的倾向, 党支部活动缺乏动力。二是党务政工干部对本单位、本部门的情况摸得不透, 对大事、难事抓得不够, 在调动人、财、物资源方面处于劣势, 在教学科研等重要决策中处于边缘, 导致实际工作难有所为。三是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还不能适应新形势, 有的疏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有的活动形式呆板, 内容单调, 效果较差等。四是极少数党员理想信念不牢固, 党性不强, 群众观念淡漠, 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3) 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影响力有待加强。一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 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 大都不太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水平不高。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数量不足, 使整个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三是在校学生党员在同学中占的比例不高, 且由于对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没有跟上, 部分学生党员没有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入党动机中存在功利因素。
3 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探索
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既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高职院校发展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党委需要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 做到价值观念创新、目标创新、制度创新和监督机制创新, 紧密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两大课题, 大力加强学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1) 抓好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在领导班子建设上, 要注意班子结构的科学性, 使领导班子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 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每位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 处理好党政关系, 特别是搞好党政一把手的协调默契与配合, 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要积极推进民主治校的进程,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 要实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 调动专业系 (部) 积极性, 发挥自主性,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的,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 自我约束, 自我运行, 自我发展的新型内部管理体制。要增强忧患意识、节俭意识, 切实加强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培育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勤奋学习, 学以致用;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顾全大局, 令行禁止;发扬民主, 团结共事;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生活正派, 情趣健康) , 自觉加强修养, 不断提高驾驭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2) 全面贯彻依法治校方针。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使广大师生员工做到知法、懂法、用法, 依照法律、法规处理学校事务。二要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用制度来明晰和理顺校内各种关系, 确立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 真正做到以制度激励行为, 用制度约束行为, 靠制度规范行为。三要规范办学行为。自觉履行教育职责, 确立科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 注重办学的社会效益, 严格规范招生、教育、管理环节,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基层组织的设置。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组织中都应该设置党组织, 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使党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思想在本系 (部) 得到全面贯彻, 使党建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以党建促学术, 以学术促党建。二是积极探索和实验新的党建管理体制和模式。要使党组织的活动更贴近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 要以服务为载体, 通过为教职工办好事、办实事来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要以党政共同负责为载体, 参与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和落实, 体现党的组织领导、树立组织形象。三是加强教育, 努力提高党员素质。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把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铭刻在头脑里、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中。要结合实际, 对党风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并加以实施。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是加强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对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增强他们的主动服务意识和主动渗透意识。并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 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积极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掘地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努力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育模式。三是大力加强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要加大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的力度, 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党员的数量, 还有利于改善基础一线党的建设比较薄弱的现状, 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5)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营造执政兴校能力建设的环境。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 为师生员工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二是要坚持依法治校。树立法治观念, 弘扬法治精神, 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三是要妥善协调利益关系。既要重点培养和支持教学、科研队伍的发展, 又要高度重视党政管理、后勤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既要信任和依靠那些在学校改革中不断发展进步的群体和个人, 又要关注和帮助那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群体和家庭, 使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6)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渲染执政兴校能力建设的氛围。繁荣校园文化是高校党组织执教兴校的重要内容, 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潜移默化的功效。一是要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结合学校历史传统和办学特色, 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规律, 努力形成志存高远、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三是要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三是要积极开展主题创建活动。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 以社会志愿活动为载体,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四是要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加强校刊、网络、出版社、宣传橱窗等的建设, 加强对课堂、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等的管理, 确保它们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孙丹, 王庚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科学与无神论, 2005 (1) .
[3]郭贵青.着力建设更具先进性的校园文化[J].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 .
[4]刘维汉.关于高校党组织如何做好凝聚人心工作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995 (3) .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关键词:党;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038-02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
执政指的是执掌国家政权。执政党即掌握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政策、方针、纲领和主张通过政权机构的日常活动来落实的党。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常指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体系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更进一步说来,执政党要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就一定要拥有掌控和巩固国家政权的能力;党具备了影响国家治理的能力,故而能够将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能更好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联系
(一)增强现代国家治理主体的前提。区别于传统国家治理的那种多个主体共同治理的方式,现代国家治理则更加注重单一主体从上到下的治理。“有效的国家治理涉及三个基本问题: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么样。这三个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治理的三大要素,即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1]。有一个良善的治理主体对于提高国家治理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政党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这个这一过程使得国家治理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中产生的紧急难题得以化解。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党执掌和运行政治权力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在参与国家治理,党执掌政权的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其治理国家能力。因此,为现代国家治理系统中的核心力量的党,加强其自身的执政能力就是在不断强化现代国家治理的领导能力,就是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提供绝佳的先决前提。
(二)引领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领导力量以及直接参与者,党还要领导除她以外的国家治理者的行动,这是因为我国所特有的“以党建国”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独一无二的身份,使其责无旁贷的既要成为社会导向的引领者,又要成为长期执政的党。唯有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能够自如地运用恰当的能力并兼顾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同时有能力作为最主要的引导力量领导各层次的国家治理。若是中国共产党特殊的历史地位及其旺盛的生命力使其领导国家治理提供了先决条件,那么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良莠不齐则促使党领导国家治理成为必然。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国家治理方式中,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主流,若一个政党是进步和有力的,其所引领的国家也是强大的,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幸福;相反的情况则会导致国家动荡不安,人民没有了家的归属感。一个政党是否进步首先体现为其根本宗旨,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其次体现为其执政能力如何,这最直观的反映了政党是否是进步的政党。
作为我国独一无二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国家治理机构中最为核心的力量。党的执政力怎样,“通过控制和运用国家权力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2]怎样,一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又作为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为重要的组成。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党的执政能力所必须应对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致使执政环境不确定带来的挑战。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更加的包容和开放,顺应历史的潮流,党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成为一个开放的党。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党执政的氛围也就处于封闭的、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控制的态势。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我国能够共享世界上先进资源,促进我国更好的同世界上其它国家交流合作,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引进我国;另一方面却也使得我国难以躲避全球性风险的到来。全球化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大环境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力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作为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之一,其是否得到有效的治理也决定了国家治理的其它部分的有效性。故此,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一定要加强其治理市场经济的效能,进而促进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全局的发展。
(二)社会结构的转型及价值观念的多元带来的挑战。在未实行改革开放时,我国属于社会结构相对简单且人们之间差距较小的状态。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期对人们的衣食住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计划与控制,这也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人们之间仅有较小的政治地位上的不同,并不涉及太多经济上的差异。后来,计划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人民有了较强的利益观念,勤恳及聪明才智使部分人进步,而懒惰或其它方面的限制使得另一些人被市场经济的大浪所淘汰,人们之间的差距变大。这一巨大变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都更加的多元,这些社会现象催生了我国社会各个阶层间的矛盾化,如基层农村的党与群众关系的紧张等。社会各阶层间关系的紧张化等社会问题对党的凝聚力,向心力,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执政党必须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以应对这些挑战。
nlc202309021156
(三)政治民主化带来的挑战。
20世纪的50年代以后,全世界大多数政权得以建立都得益于在民主的浪潮的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更是如此,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民主在我国的社会和政治活动中发光发热。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建国初的一段时间民主的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但党很快便认识到,并回归到了民主。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和人们依旧必须面对不同于别国的巨大困难。首先是在国内,刚从几千年的封建意识中解放不久的我国人们,对于民主的概念并不十分敏感,缺少关注政治的热情。因此,党必须采取行动使人民信任民主、接纳民主,最有效又直接的方式就是让人民置身于以真实的民主的生活方式中。其次是在国际上,中国作为较晚发展现代化的国家,在推进民主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被西方社会所谓的金钱化和极端化的“民主”意识形态的侵蚀的危险。对此,党必须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以更好的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四)自身情况变化带来的挑战。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组织,若想发展进步就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政党也是如此,既要适应外在环境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改革,又要适应内在自我状态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特别是为能够保持执政的持续性、长远性,中国共产党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那么尤其应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政党成员的数量是其拥有较强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中国这种大国更是如此。但并不是说成员数量多的政党就更具有力量,因为党组织成员数量越多,就更不容易管理,少数的成员有可能逐渐在思想上和生活作风上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我堕落而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而且,党员成分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多样,各个层次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虽然壮大了党的阶级和群众基础,但也为党的凝聚力带来了挑战。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党员的思想觉悟,以及党员的向心力。
四、党的执政能力所面临挑战的解决方式
(一)加强内部治理与打击腐败。
成立之初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条件艰苦,任务艰巨,以及后来建国初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由于党员干部可亲自掌控的资源不多,而且又有思想上较多的影响,大部分党组织干部是清廉的。然而,随着党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党执掌政治权力的环境不断的改变,使得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上逐渐被腐化,越来越注重利益得失,背弃了其最初加入党组织的誓言。党的内部组织纪律的好坏以及有无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妥善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而解决党内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防治党员干部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杜绝党组织成员的腐败问题,因为腐败既影响党内的纯洁环境,又影响党在外部的良好形象。
为治理腐败,首先要坚持思想上引导与教育,强调党严惩腐败的决心;其次要限制党员干部的权力,使大家认识到权责有限的事实;再次是制定规范的权力运行制度,使党员干部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限。
(二)完善党内的体制机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政党的外部治理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自我的生存与发展,而政党的内部体制机制有没有形成体系,够不够全面,对党的外部治理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组织内部杂乱无章的政党,其外部治理效果也一定是很不好的。在我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执政党来说,健全党内的民主制度对于完善党的体制机制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是在遵循党章的同时要迅速健全党的法制化。另外,提升党组织成员个人的素质与能力也是完善党的体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坚持依法治国,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只有更加细致具体地优化党执掌和运行国家权力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最有效的优化方式之一就是促进党的执政方法的更为民主,推进党依法治国与理政。通过掌握和运行国家权力,收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合理化地整合人民群众来自各方的利益诉求,再经国家权力机关把合理的诉求升华为国家法律制度,最终交由政府机关执行,党参加了国家治理。
党执掌和运行其权力的方法怎样,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等等,对于加固党的政治威望来说至关重要,同时又会关系到国家治理过程中的有效性。所以,探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以及怎样强化党掌握和使用权力的能力,既有利于研究党的合法性问题,又有利于党领导群众进行改革,并实现民族复兴。
注释: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第5-8页.
[2]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前线,2014年.第一期.
[2] [英]安东尼·吉登斯著.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王长江著.中国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鲁晓雯,女,1988年,汉族,山东省临沂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政治学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共九个部分,开头三个部分是总论,分别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或指导原则,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第四至第八部分,分别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大主要任务或者说五种执政能力。第九部分强调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专家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上,作出了五大理论贡献: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的思路作了具体部署。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咱们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主要内容,我想概括起来有这么七个点:
一个前提和一个重点:
一个前提是团结。《决定》最后一段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执政兴国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全党的团结,加强党同人民的团结,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全党同志一定要自觉维护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一个重点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如《决定》第九部分标题即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专家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
两个立场和两个第一:
两个立场:一是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这是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二是保。
增长新本领,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四个更加也是《决定》第三部分中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
五个以为和五大能力或五大任务:
五个以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五个以为也是第三部分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五大能力或五大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是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种能力也是《决非定》第三部分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这五大能力具体是:
一是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决定》第四部分着重从五个方面阐述:既要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又要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推进。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又要注意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和节奏。既要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又要注重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既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又要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这是《决定》第四部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主要内容,二是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决定》提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其精神实质可以概括为“四个一”:即要实现“一个执政本质”,这就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一个根本要求”,这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明确“一个重要途径”,这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要完善“一个执政方式”,这就是坚持依法执政。这是《决定》第五部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的主要内容,三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决定》作出:一要积极推动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工作,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二要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三要坚持宣传舆论工作的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舆论的本领。四要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五是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决定》第六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的主要内容,四是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决定》指出,一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三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四要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五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这是《决定》第七部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主要内容,五是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决定》指出,一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二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对外方针政策,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三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四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这是《决定》第八部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的主要内容,以上这五大能力是《决定》第三部分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项主要任务。也是《决定》第四部分到第八部分中的主要内容。
六条主要经验或指导原则和正确处理六个关系:
六条主要经验或指导原则是:第一,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第二,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第三,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第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第五,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第六,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六条主要经验或重要指导原则是《决定》第二部分“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的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是:一要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二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三要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四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五要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使各项改革互相促进。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正确处理六个关系是《决定》第四部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领导和谋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七个概念和七种建设:
七个概念:一是党的执政能力。《决定》首次对党的执政能力作了一个科学界定,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专家学者高度评价《决定》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界定,认为这个界定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途径和执政使命来定义党的执政能力,既反映了一般意义上的执政要求,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执政特点。
二是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五是执政能力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自身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系。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意见》通篇贯彻和体现“两个维护”要求,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如何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指明了方向。《意见》要求全党同志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强化认同,不断增强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一、站在“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深刻认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重大意义政治路线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事关党员的思想灵魂,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原则、社会制度、干部队伍建设等诸多重大问题,它决定着党在一定历史时期行动的方向道路,也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我们必须站在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不断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两个维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不是共产党的发明。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任何一个政党,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权威和领导核心。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不鲜见,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等革命领袖都充分肯定过领导权威或领导核心的重要意义。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失败教训时,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而1872年10月恩格斯为意大利《人民报》写的《论权威》,则指出了权威对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极端重要性。2、“两个维护”经验于党的日益发展壮大。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这一光荣传统正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回望中国民主革命的苦难与辉煌,品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坎坷与璀璨,感受东方文明古国日益发展的欣喜与自豪,人们愈加看到,维护党的领导权威和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站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战略高度,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他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鲜明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四个自信”“四个意识”“两个维护”,坚持用政治建设统领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坚定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3、“两个维护”是检验党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党员、党组织和党员队伍靠思想站立、靠灵魂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打造一支有信仰、守规矩、敢担当、勇作为的党员干部队伍,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两个维护”既是根本政治任务,也是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还是检验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遇的格局变化,应对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从根本上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迫切需要党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务求实效。确保我们党始终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才是一份合格的答卷。4、“两个维护”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会议闭幕的第三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审议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两个维护”,不仅是对党员思想认识上的强化,更是在政治上、纪律上的明确要求。2018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专门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深刻阐述,明确提出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等要求。《意见》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二、盯住“四个要素”,努力夯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全面基础政治能力关乎政治定力。《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必须着力提高与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相适应、与所担任的岗位职责相匹配的政治能力,具体需要切实抓住“四个要素”:第一,“核心要素”是坚定政治信仰。信仰、信念是灵魂,是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着眼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根基,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等方式方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真成效。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大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进重大战略,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政治路线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要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不忘初心使命,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第二,“根本要素”是坚持党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衡量干部是否有理想信念,关键看对党的忠诚度。《意见》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最重要的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承担起执政兴国的政治责任。第三,“关键要素”是提高政治能力。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两个维护”水平,关键是要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见》着眼于提高各级各类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针对不同主体分别提出要求。进一步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彰显国家机关政治属性,积极主动将党的领导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法规和政策政令,转化为对经济社会管理的部署安排和工作活动,转化为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方法创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政治导向,保证本单位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取得良好政治效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本领,切实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和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第四,“基础要素”是净化政治生态。“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意见》提出要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决不允许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自由主义。坚决抵制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狠刹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不正之风,破除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等封建糟粕,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对“带病提拔”的干部实行倒查,对政治标准把关不严的严肃处理。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持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切实管住权力,坚决反对特权行为和特权现象,持之以恒锤炼政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风,自觉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的模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
2016年11月25日至26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在杭州举行,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夏宝龙受省委常委会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围绕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研究了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勇立潮头浙江铁军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和总体要求
1.基本经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历届省委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根本大计,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项本领”,切实加强好班长好班子好梯队建设,造就过得硬打胜仗干部队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化党内学习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立根固本,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绝对忠诚,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一贯到底、不打折扣;始终坚持围绕事业选人用人,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打好干部工作“上、下、管、育、爱”组合拳,着力构建科学选人用人机制;始终坚持“狮子型”干部鲜明导向,大力培养选拔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切实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精气神;始终坚持抓好各级“一把手”,创设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加强各级党政正职的重点选配和重点管理,带动干部队伍整体过硬;始终坚持大抓基层,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基础,注重关心关爱,形成干部在基层锻炼、在基层成长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从严管理监督,从领导干部抓起、从纪律规矩严起、从制度笼子扎起,抓早抓小抓苗头,持续转作风正作风,构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始终坚持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强化“书记抓、抓书记”,持续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实际成效彰显党建最大政绩。这些基本经验必须继续坚持。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干部队伍建设与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还有差距,与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淡化,“四个意识”不强,对组织不忠诚,缺乏政治敏感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坚定、斗争不坚决;干事创业方面,有的干部理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不担当不作为,面对新任务新要求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缺少思路和办法;作风形象方面,有的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缺乏群众感情,执行作风建设规定和纪律要求不严格,个别干部滥用权力、腐化堕落;选人用人方面,还存在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够严格、人岗相适不够、管理宽松软现象,干部队伍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
2.总体要求。认真落实总书记提出的“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的鲜活浙江样本,关键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靠一支勇立潮头的浙江铁军。新形势下我省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从严教育培养、从严选拔任用、从严管理监督,努力打造绝对忠诚、干事担当、干净自律、充满活力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绝对忠诚,就是信念坚定,始终忠诚于党,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干事担当,就是干字当头、敢为人先,改革创新、勇于担责,在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攻城拔寨、闯关夺隘,干出实绩、干出口碑、干出形象。
——干净自律,就是保持清正廉洁,恪守道德高线,坚守法律底线,严守纪律红线,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彰显干部队伍的先进性示范性。
——充满活力,就是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精神振奋、激情澎湃,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使命在肩、奔竞不息的生动局面。
二、打造绝对忠诚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3.坚决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各级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地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在思想上拥护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把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集中宣讲、集中轮训,推动各级干部学深悟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浙江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按照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
4.筑牢理想信念基石。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补足“精神之钙”,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实际行动展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开展集体学习,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作专题报告制度,健全考学述学评学机制。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抓好党性党风党纪专题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健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分析研究和情况通报制度,加强理论阐释,抵制错误思想侵蚀。传承弘扬“红船精神”,建好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先锋群体,激励干部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5.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把是否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纪律检查和巡视巡察的重要内容,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战士不当“绅士”,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突出选拔任用干部的政治标准,评价领导干部首先看其政治立场坚定不坚定、政治意识强不强、政治担当够不够。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发扬民主、善于集中,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决策形成后一抓到底。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推行党性体检、民主评议,增强组织生活仪式感、实效性。
三、打造干事担当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6.旗帜鲜明鼓励改革创新。秉持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弘扬浙江干部敢为人先、创业创新的优秀品质,推动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投身于我省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各项事业。把能否担当改革重任、开创工作新局,作为评价和检验各级干部的重要依据,重视了解干部落实改革决策部署中的现实表现,大力选拔求真务实、敢闯敢试、担当有为的改革“弄潮儿”。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引导干部在遵法守纪前提下大胆创新。认真落实我省《关于完善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若干意见》,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健全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7.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管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等方面专题培训,优化知识结构,增强领导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完善上挂、下派等干部实践锻炼制度,积极选派干部到国家战略举措实施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浙商回归等工作一线进行历练,健全落实农村工作指导员、第一书记制度。注重领导班子专业匹配度,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各级干部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根据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等不同领域特点,加强分类指导,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领导干部能力水平。重视加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着力培养乡镇全科干部。
8.建设能谋善断能征善战的“狮子型”团队。突出“一把手”这个关键,注重把政治坚定、敢于担当、善谋全局、作风民主的“狮子型”干部选拔到各级党政正职岗位,优先从具有地方或基层领导经历特别是下一级党政正职经历的领导干部中选拔。坚持结构服从功能,重视领导班子成员的领导经验、工作经历和性格气质互补,实现优化组合。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不简单以年龄划线,不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和“一刀切”,发挥好各年龄段干部积极性。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实行常态化培养,防止“温室”培育、拔苗助长。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搭建必要的成长台阶。注重抓好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加强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完善党委(党组)工作规则,党委(党组)书记要善于把方向、谋大局、抓重点,成员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台,增进班子团结,增强整体合力。
四、打造干净自律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9.持续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日常管理监督,落实谈心谈话、专项约谈制度,严格执行提醒函询诫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信访调查、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等制度,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加强重点监督,突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严格执行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五不直接分管”制度,实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完善党委(党组)书记履行选人用人职责情况离任检查制度。强化选人用人监督,结合巡视开展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动议审查、工作纪实等制度,筑牢防止干部“带病提拔”防火墙。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严肃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
10.持之以恒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顺应群众期待,与群众一块苦一块干一块过。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调查研究、下访接访、结对帮扶等制度,推行民情日记、民情沟通日、民情访谈夜等做法,坚持“三个走遍”“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继续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我省 “28条办法”“六个严禁”“七个一律”等规定,组织开展落实情况“回头看”。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紧盯年节假期,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加强对隐性地带、变种问题的明察暗访,以关键节点的治理带动日常风气的持续好转。
11.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和问题反映,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提倡实名举报,严肃追查处理诬告陷害行为。强化纪律教育和约束,认真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建设廉洁政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加强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依法监督,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审计机关的依法审计监督,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建立领导干部定期听取党员群众批评建议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巡视“利剑”和派驻“探头”作用,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五、打造充满活力的铁一般干部队伍
12.突出任人唯贤、人岗相适。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突出崇尚实干、重视基层、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等选人用人导向,严把资格关、条件关、程序关、纪律关,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把考察识别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时,坚持“二八分”原则,健全分析研判机制,做到提人知情、提情知人,防止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取人偏向。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和渠道,坚持事业为上,推行署名推荐干部办法,根据不同区域、部门和岗位特点,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加强领导干部跨条块跨领域交流,推动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探索建立业务相近单位联动交流机制。
13.推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认真贯彻中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深入治理为官不为,动真格调整不适宜不胜任现职干部。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观念,制定打破隐性台阶的具体办法,优化干部成长路径。推行群团领导班子成员专挂兼相结合、部分领导岗位职务与职级分离等做法。改进完善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方式,畅通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高等学校渠道。建立健全干部退出机制,探索构建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制度体系。
14.激励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坚持省委直接抓县(市、区)委书记队伍建设,完善县(市、区)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重用实绩突出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建立健全省直单位、国有企业、高等院校主要负责同志工作交流机制,以“赶考”促实干。加强对干部履职情况的动态跟踪了解,更好发挥试用期制度作用,健全省直单位新任党政正职履职情况考核制度。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干部,推行“向组织说说心里话”,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落实健康体检、带薪年休假和职工疗养制度。实施基层干部队伍激励计划,落实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及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20%以上、乡镇(街道)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等关爱举措。
六、落实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主体责任
15.明确责任主体。各级党委(党组)是抓干部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打造勇立潮头浙江铁军要求,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以上率下、身体力行,严格履行抓班子带队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工范围和分管领域的干部队伍建设负直接责任,要严格落实“双岗双责”,做到管业务与抓队伍相统一。纪检、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主动担责,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 不但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和路线, 还必须有一支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领导, 主要是政治领导, 从根本上说就是路线和政策的领导。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制定, 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二是要从实际出发, 认清国情, 明确形势, 科学地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 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分析, 从而把群众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 变为领导者指导工作的方针。所有这些, 都要有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理论的和实践的创造性的活动。如果没有高素质干部, 就不能制定有科学根据的路线和政策, 也谈不上党的领导。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口多、底子薄, 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科技水平相对落后,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在繁重的任务和艰巨复杂的形势面前, 全国人民要万众一心, 团结奋斗。而人民群众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去动员、去组织、去凝聚, 所以, 作为党的事业的骨干的干部队伍, 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 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二、把抓好现有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最有力措施
1) 科学地制定提高干部文化素质的培养计划。学习知识, 接受教育, 这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毛泽东同志讲过:“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 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情况就得学习”。学习重在联系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 特别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在增强党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对于每一个干部和党员来说都是首要的问题”。我们要抓好干部培训工作, 组织上就要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措施, 使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不搞形式主义, 不能让学习时间成为看报聊天的时间。每个干部都要认真学习, 摆正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真正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2) 注重提高干部的工作实践能力。任何领导者素质的提高, 都离不开工作实践锻炼。每位干部通过认真的学习后, 更要自觉投身实践,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发挥自己的能力。
3) 注意培养干部对事物变化的应变能力。要培养领导干部养成多思考的习惯,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是非常复杂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只有勤于思考, 善于动脑筋, 才能找出规律性东西,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事情;如果不动脑筋, 就会被表象所迷惑, 就会给工作带来失误。在总结中, 要善于总结自己工作的亲身经历, 总结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要抓住主要矛盾。总结工作中哪些是成功的地方, 哪些是失策的地方,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教育干部经常问问自己, 在工作的岗位上做了哪些事情, 起了多大作用。通过自我观察, 自我总结, 把自己作为认识的对象, 回忆自己的思想变化和失误, 以此来认识自己, 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评价, 批评来认识自己。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当前, 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 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改革, 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 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抓住时机, 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 规范化的路子。这既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需要, 又是消除在于部选拔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所必需的。
干部制度, 是关于干部的选拔、使用、管理、培养、考核、检查监督、工资福利、离休退休等制度的总称。我国现行的干部制度是建国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对于干部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干部的成长起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发展, 它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一方面, 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 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也难以避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改革干部制度中不适宜的方面, 创造一个优良的用人环境和建立有效的用人制度。
1)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党管干部的原则, 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 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加强党对干部工作的领导, 制定干部路线和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二是推荐和管理重要干部;三是指导、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四是做好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还要改进党管干部的方法。要使干部制度改革适应经济建设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改革这个大局;要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制定各具特色的种类人员管理制度, 实现干部人事工作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扩大民主, 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 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2) 按照“人民公认”的原则, 逐步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人民公认”是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要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用人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基础上, 逐步建立和形成一套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通过强化竞争来择优汰劣, 增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活力。要进一步发扬民主, 切实贯彻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有效避免和消除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 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和凭个人好恶用人的思想, 更多采用考任、聘任、选任等多种形式, 实现择优录用, 竞争上岗。积极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为干部队伍增添新的活力。
3) 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和监督制度。我们要坚持把政治品格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先决条件之一, 强化对领导干部人选思想政治作风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分析评定,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使每个干部都能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必须把岗位责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建立起来。对每个单位和每个干部的职权、责任、工作任务和工作质量做出明确的规定。在此基础上, 建立健全干部的考察、考核制度。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党要提高执政能力, 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本文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干部队伍应当具备的素质、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以及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党;先进性;执政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64-01
党的十八大指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行能力建设,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这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推动建设美丽慈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慈溪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极为关键的转折时期,这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为此,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谋发展,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不断巩固执政地位。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慈溪的全面落实,才能真正把大桥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化为现实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再铸新的辉煌。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党的领导方式,是指党率领、引导人民群众和各类社会组织实现特定目标的形式、方法、途径的总称。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既保证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开发区及其方面的积极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加强市委对人大、政府、政协和开发区工作的领导。健全市委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健全市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工作。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历史和现实表明,干部素质的高低优劣,决定一个地方事业的兴衰成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创新、务实、和谐、善政、廉洁”要求,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就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加强宗旨教育和“两个务必”教育。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程序,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深化干部从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条例,完善干部政绩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班子年龄、知识、专业和能力结构,提高各级班子整体战斗力。
(三)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设工作路子。
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党的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路子,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才能为我市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可靠的保证。这就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村干部关爱保障机制,完善村干部报酬待遇和养老保障制度,落实“三真”要求。完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活动方式和运作机制。切实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一步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大人才队伍。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不断健全惩治和廉洁自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遵守“八项规定”,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创新。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惩处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本取信于民。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水平
(一)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要求为指导。
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走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的关键所在。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要指针和工作主线。中国中央以从严治党为遵循,拔烂树、治病树,打老虎,拍苍蝇,中国已有上百名省部级以上官员被查处,反腐决心可见一斑。为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紧跟形势,严格党纪国法,努力学习,不断增强为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医院的党员干部更要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兴市的第一要务。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无从谈起。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在大桥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面前,我们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把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上来、实现百万慈溪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会更加巩固,慈溪的发展基础才会更加扎实,后劲才会更加充足,潜力才会更加巨大。
(三)必须永葆党的先进性。
【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体会】推荐阅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01-02
关于召开中共XX镇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决定01-04
学习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学习心得12-11
中共银川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01-11
中共党史学习心得11-02
关于加强领导力学习的几点体会09-10
学习中共建党90周年反腐历程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