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为话题的演讲稿(推荐8篇)
大家好!
幸福是什么?酸甜苦辣咸,想必这几种味道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之中包含着辛酸、痛苦与甘甜。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味道是什么,我一定脱口而出:“酸和苦”。或许有人会认为我很傻,为什么不爱甜?而我所想要回答他们是:“好的东西往往在最后一刻才会体现出来,才会更加珍贵。只有经历了酸和苦,才能知道什么是甜。”而幸福是不是也是用酸甜苦辣咸来浇铸出来的呢?
孩提时代,我异常渴望春节的到来。五彩缤纷的焰火,充满硫磺味的空气,花花绿绿的糖纸,把我带进另外一个甜蜜的世界,给了我无穷无尽的欢乐。那时,幼小的心灵常常接受不了这么多的幸福,于是便如痴如醉了。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爱,而那种爱给你的感觉往往是那种幸福,甜蜜而让人陶醉。
有多少人知道亲人给的爱是什么味道的吗?我告诉你们:那是甜的。那就是和亲人在一起时色幸福;那你们又有谁知道朋友给的关心和帮组是什么味道呢?那是快乐而性故的。所谓一个人身边的爱有多少?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给予的关爱,还是帮组呢!应该是吧。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人生所到底,就是一个不断享受幸福的过程,乐观的人总是在失望中得到希望;而悲观的人总是在失望中得到绝望。我想说的是:要想战胜挫折,取得成功,那就从做一个乐观的人开始吧!
真正的幸福是一杯绵厚醇香的酒,岁月愈久,味儿愈香,真挚的幸福是一杯清香淡雅的茶,日子越久,余味留存的时间也就越长。
有人把幸福当作掩盖作罪恶的装饰物,吧物质上的享受称之为幸福。并为这种幸福而搭上生命,值不值?喔,朋友,你问我怎样才能幸福,告诉你,帮组他人时会快乐,执着追求中会幸福;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时会快乐,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也会幸福。
校诞回望, 一九一九, 今和平第一校, 昔奉天公学堂。历任校长, 一十有五, 个个思变, 莫不图强。风雨如磐, 红烛更亮, 树人正己, 教法传扬。数万学子, 前浪后浪, 国家栋梁, 民族希望。和平一人, 化作巨杨, 顶天和魂, 立地华章。人杰地灵丰厚一方文化, 书香声琅奉献沈城和详。
新中国始, “和平运动”, 举校共创。八十年代, 素质教育, 率先践尝。和平育人, 理念常新, 八个特点, 寻而不常。新时期启, 奏新乐章。文化立校, 和谐教纲。
名校不虚, 善做敢想。以和立教, 以和立人, 育和雅少年, 炼特材精钢。和平之生, 有人所有, 长人所无。胜于常规, 优于特长。与人为善, 容人容己, 心有天地, 思似海洋。知行合一能文能武, 德智体美气质优良。
家和万事兴, 校和代代精。惠莘莘学子, 慰殷殷家长。立足和平, 服务沈阳, 辐射辽宁, 续脉炎黄。少年强则国强, 十年树百年长。和平人之奋斗, 中国人之梦想。
一首《和赋》追溯了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 (以下简称沈阳和平一校) 一个世纪以来的办学足迹, 彰显着这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里历经百年但仍然枝繁叶茂的老杨树目睹了她的沧桑历程, 见证了从风雨中走来, 现如今她的繁荣与昌盛。
新时期以来, 作为一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省市区知名学校, 它迎来了新的思考命题: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高位发展?
学校认为:办什么样的教育比怎样办教育更重要。
名校的根本在于名校的精神、名校的文化。名校应该成为吸引所有孩子的地方, 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以人文情怀“播撒尊重、承担责任、传递温暖、分享幸福”, 学校就要做这样有温度的教育。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深刻理解,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多年积淀, 学校提出了“和文化”主题教育, 因为“和”字蕴含多种人文精神元素, 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美最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 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所以学校确立了“和谐共生、以和立人”的办学目标, 构建以“和文化”为标志的特色学校教育体系。学校从建“和美环境”、探“仁和理念”、行“和合素养”三个方面做了整体思考和创新设计, 同时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和文化”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课程改革为契机, 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改革进程, 让百年老校在新的教育征程上吐故纳新, 熠熠生辉。
一、建和美环境, 营造和乐之家
和美:和谐优美, 和睦美满;和乐:和睦欢乐, 和睦安乐。老子曰:大道至简, 道法自然。一位称职的校长, 不是仅仅靠制度去管理人、约束人, 而是要以文化去熏染人、成就人。和平一校在李晓东校长的带领下, 争创“五优”校园:创建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素质校园。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组织开展有效的学校文化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在校园的建筑与景点设计上, 学校既追求环境上的整体自然、合理, 又融美观、艺术、个性甚至兴趣和谐于一体。和雅楼、和思楼、和乐楼、温馨书吧、心理沙龙室、DTY手工坊、舞蹈韵律室、书法天地、综合活动坊、科学实验室的不断完善, 让学生们学在其中, 乐在其中。
走进校园, 沿着脚印路, 你会看到一棵矗立百年的老杨树, 树影婆娑, 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讲述着校园里孩子们的动人故事。教学楼的墙壁上张贴着孩子们的书画作品, 班级外面的墙壁上是和乐园, 孩子们的纸雕、刺绣、草编、绳艺……彰显着她们的创造才华;教室里也分布了各色版块:“小小作家”、“我们的故事”、“成长的足迹”……让学生的优秀作文、成长记录在这里集中展示, 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 学生的思想在这里凝聚, 智慧在这里闪光, 个性在这里张扬, 梦想在这里启航……
学校和美环境的创设, 就是要不断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镌刻学生内心深处的热爱、进取、激情、执著、温厚、仁爱、实践、反思、坚守……和谐共生的菁菁校园, 为师生营造了一个人文校园、温馨家园、幸福心园, 为师生架起一座通向共同成长的心灵桥梁。
二、探仁和理念, 引领和谐团队
仁和:仁爱温和;和谐:和睦协调。理念是学校品牌的灵魂, 是学校发展战略的文化符号。和平一校在仁爱理念的影响下, 确立了一个主题——和文化教育, 强化了一种理念——以人为本, 凸显一种管理——文化管理。通过三特 (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育人有特长) 、五化 (办学环境一流化、教学理念超前化、教师发展专业化、教学设备现代化、办学效益一流化) 的发展目标, 培养一支和谐向上的师生团队。
学校把仁和的理念传播到校园之中, 通过培养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和平少年的办学理念, 打造“四段式”和慧课堂教学模式, 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使课堂真正成为生动、生本的活力课堂。和慧课程 (微型课程、国学课程、五旅课程、写字课程、晨读课程) 、多元社团 (微笑礼仪小天使社团、尊老孝亲社团、科技发明社团、小记者社团) 传承中国文化, 打开学生的国际视野, 为学生提供了走向世界的舞台。
通过教师学科团队以及特色团队“名师备课导师团”、“名师授课指导团”、“名师心理咨询团”、“校园清风读书沙龙”、“名师工作室”、“心理健康港湾工作室”等, 着力提升教师的整体育人观、价值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合作和心灵的碰撞中, 体验着人生价值与快乐;从学生、家长信任的目光中, 感受着教育的神圣与责任;从同行、社会尊敬的态度中, 享受着职业生涯的成就与荣耀。
三、行和合素养, 塑造和雅少年
和合:指和谐、和平、祥和、结合、融合、合作。和合素养就是一种包容、多元、开放的素养。和平一校从开发“和慧”课程, 做强“和美”艺术, 开展“和韵”体育为切入点, 实现教育价值的追求, 让和平一校的校园里走出的是“心气和平, 和而不同”的和雅少年。
学校主张学生们日行一善, 周明一理, 月养一习。遵循从小、就近、求实、搞活的原则, 探索实现德育管理主体化、活动系列化、方法多样化、内容层次化、渠道网络化, 达成学生思想上自修、行为上自控、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主, 以适应未来发展的自管自育模式。
国学课程、写字课程、五旅课程、微型课程、晨读课程的设计, 让孩子们在课程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自身的素养得到提升。
丰富的学生社团组织有序:“校长小助理社团”, 出谋划策, 参政, 议政;“请让我来帮助你社团”, 团结互助, 倡导奉献;“书友俱乐部社团”, 以书为友, 感受书香……
多样的成长平台异彩纷呈:学校的“蓓蕾杯”艺术家评比、“绿芽杯”才艺技能竞赛, 很好地展示了孩子们的风采。学校的艺术队特色凸显, 其中篆文、泥人宣传和推广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DIY手工坊、彩绘艺术提升了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 拉丁舞、钢琴四手联弹、快板、街舞等引导学生自信阳光健康成长。学校男生小合唱、舞蹈队曾代表中国分别到维也纳金色大厅和悉尼歌剧院进行了精彩演出。
学校在和美艺术中搭建竞技舞台、组建特色团队、举办对外交流等活动, 让每个孩子充分展示个性、发展特长, 把感恩、向上、自信、合作等精神的种子植入孩子内心, 孕育出健康快乐合群乐学的和雅少年, 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和平少年奠定基础。
在和平一校的校园里, 师生和谐, 教学和谐, 身心和谐, 智趣和谐, 处处彰显绿色和谐校园生态。“和文化”的实践, 集中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主流价值及行为导向, 学校以其独特的办学风格得到社会认同, 成为区域及国内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培训基地, 并受到慕名来访的美国、新加坡、韩国等教育届同行的赞誉, 发挥着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正如李晓东校长所言:“我们推崇办学办的是一种氛围, 一种尊严, 一种文化。我们的目标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中, 为社会提供富有个性和文化品位的教育服务, 真正做到文化引领、高位办学、科学发展。”
看到这里,我想很多人会与我一样惊讶,世界上真有这样的学校?这大概是孩子们梦想中的“巴学园”吧。但是,它确实存在着,它就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儿童民主学校”“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夏山学校。那么,这所创办于1921年的英国乡村学校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使它成为享誉全球的百年名校?学校创始人A.S.尼尔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使学校至今仍充满着无穷的活力?夏山学校凭什么成为孩子们心目中最幸福的乐园?带着这些疑问,我迫切地在《夏山学校》这本书中去找寻答案。
把自由还给孩子,
让他们快乐地学习
“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这是夏山学校基于对孩子善良天性的信任所坚持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尼尔校长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教育信念。夏山学校的人文精神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的世界。给孩子自由,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夏山学校,没有哪个老师会逼迫孩子去教室学习;没有哪个老师拟定这个制度,制定那个规章;没有哪个老师非要让孩子坐在那里。所以,在这里,没有旷课,没有逃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兴趣,自由选择、调整想要学习的科目,并且自由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在这里,很少有人打架,也很少听见孩子哭,因为一个身处自由环境的孩子要发泄的怨恨少之又少……
在尼尔看来,学习不是最重要的,玩比学更重要。在夏山学校,孩子们不会用学业成就来衡量优秀与否,不会把分数看得无比重要,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快乐地成长。尽管孩子们成年累月地玩耍,但如果有一天孩子们想考大学,他们就会坐下来准备考试的规定科目,这个时候主动学习就到了最佳时机。夏山的实践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多年后,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有的成为了优秀的设计师、演员,还有的成为了卓越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教育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儿童自由地按其天性去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并没有创造适合儿童个性化成长的需要,而是由成人安排好的标准化的教育让儿童去适应。大人们总习惯于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急于把孩子捏成各种自己想要的形状以适应社会的模子。这样的教育,必然会造成儿童“自我”的丧失,造成儿童权利与愿望的异化。
弗洛伊德说,潜意识远比意识更重要而且更有力量。在没有禁忌、处罚和说教的自由气氛中,孩子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们需要将不真诚与对权威的尊敬甩掉,而变成敢说敢为、活泼健康的孩子。
当然,自由不是放纵,自由也不是毫无约束的。尼尔指出,自由还意味着自我决定与勇于负责相统一,自律自制与彼此尊重相统一。尼尔相信人性本善,儿童是具有内在约束机制的。夏山学校提倡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地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
“夏山意味着自由,否则哪怕少了些许自由,那它就不是夏山了。”夏山学校的快乐真的不言而喻。
把民主还给孩子,
让他们幸福地生活
夏山是以民主方式自治的学校。在夏山,没有任何的权威和服从,每个人都享有同等的权利。自治大会是夏山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一切有关集体和生活的事情,从作息时间、食谱选择、选举组长、教师评定,到可不可以吸烟、可不可以讲粗话、游泳时是否需要配备救生员等,都由星期六晚上的学校大会投票处理。不论年龄长幼,每位教职员和孩子都只有一票之权,一个七岁孩子的一票和尼尔的一票有同样的效力。
让人惊奇的是,夏山学生对他们自己的民主十分忠诚,这种忠诚并无恐惧的成分在内,因此也不会有怨恨。通常,犯错者都会接受大会的判决,如果不接受,他可以上诉。也许这种民主制度比政治上的民主制度公平得多,因为孩子对别人相当宽大,而且不自私自利。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更真实的民主,所有规则都是在一个公开大会上决定的。
面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我们不得不深思,平等和民主的自治,将会获取怎样的教育效果?而专制和权威的下面,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儿童是自主存在的个体。学校在塑造儿童的同时,儿童其实也在塑造学校、创造历史。学校应鼓励儿童参与学校的管理,以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现象是:为了把学生治理得服服帖帖,学校管理者往往会一厢情愿地制定五花八门的校规;为了加强班级纪律,我们无端地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恨不得让他们都变成机器人一样听话。
说实话,如果一个学校没有自治,就算是进步的,也只是妥协的学校。只有当小孩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时,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他们才会幸福地生活。
把情感还给孩子,
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早在100年前的夏山,就极力倡导把情感还给孩子,大力推行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尼尔自由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它不是隔靴搔痒般的寒暄,而是直面人心的唤醒,用诚挚的爱心、现代先进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恰当的方法,真切地关爱儿童,疏导情感障碍,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近日,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呼和浩特一中学为了禁止早恋,学校食堂实施男女生分区域就餐。无独有偶,陕西某中学在校规中规定,没有其他人在场时男女同学不能一对一交谈;杭州某高中要求男女生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面对一个个如此 “雷人”的校规,我们不禁错愕,难道在教育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的情感还处于谈性色变的低级状态吗?
儿童最本质的属性就是成长性。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天性与潜能开发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无论是谁都没有阻拦别人情感交流的权利。在夏山学校,师生不仅在自治会里享有同样的“参政”权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保持着平等的情感沟通,谁也甭想管制谁,谁也不必害怕谁,彼此尊重。
面对同学之间产生的恋爱,夏山学校不像传统的学校那样,利用校规在男女生之间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因为尼尔明白,假如孩子自然的好奇心都被坦白而不感情用事的回答满足了,性就不会变成一种必须开导的东西。所以,这里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显得很健康,没有哪一方会抱着对另一个性别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错觉;他们会很自然地讨论或者去咨询有关性的问题。
尼尔认为性是爱的动力,是生命力的体现。他虽然不主张性解放,但决不主张性禁忌。他相信孩子对性的兴趣会自然上升到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热爱。所以诸如手淫、朦胧的早恋等问题并不认为值得大惊小怪,只是在做心理讲座时予以善意的科学的疏导。在夏山这种不把性、禁忌及罪恶联系在一起的气氛下,孩子便不需要暗地私语和嘲笑,觉得性不干净,他们对性就像对别的东西一样真诚。
孟子曰:食、色,性也。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原罪论的影响,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传统观念皆视“情”为禁区,更视“性”为洪水猛兽。在很多人的脑子里,在公开场合说性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甚至是很丢人的事。每当孩子问起关于性的问题,大人们要么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要么严厉呵斥、明令禁止,自以为是对孩子的保护,殊不知这样的行为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学校是最理想的情感教育阵地,也是性心理和性道德的培养场所。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我们的任务就在于,要让性本能刚刚觉悟之际,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只有当学校不再讳莫如深,家长不再谈性色变,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孩子才不再谈情色羞,他们的身心才会实现健康、持续地发展。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心与心沟通的艺术。正是尼尔校长六十年矢志不渝的坚持,用理想来感召理想,用智慧来启迪智慧,用灵魂来唤醒灵魂,才终于创造了誉满全球的“夏山奇迹”,才让夏山学校成了孩子们最幸福的乐园,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了最美好的童年。
(作者单位:瑞安市
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204)
幸福 例文
一、来自心灵的声音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滴有着自己声音的水。这句话启发了我,我觉得每一份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有着自己声音的水,你可以选择其滴落的方式,但它的声音你别无选择
人打一落地,便是一个生命个体,有自己必须经历的人生,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更有着对幸福不同的诠释假如,真的只有当幸福失去后才知道幸福的可贵的话,那么还有谁有勇气去追寻幸福呢?
几千年前,执弓挥剑纵横沙场的将军认为,胜利就是最大的幸福;儒家学者孟子认为,“与民同乐”便是幸福;几百年前,在黑暗礼教中成长的哥白尼认为,追寻真理便是一种幸福;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安培认为,忘我地工作便是一种幸福;如今,金庸笔下武功盖世的杨过与小龙女视轰轰轰烈烈的爱情为幸福;在网络中“醉生梦死”的“网虫”们以处于虚构的世界为幸福„„对于幸福的诠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生命个体都有着炯然不同的体会
春天以花朵的形式过去了,夏天以枝叶的形式过去了,秋天以果实的形式过去了,冬天以冰雪的形式过去了而我们的幸福,也会如春夏秋冬般呈现不同的形式,而后以不同的形式随着我们的人生终入黄土因而我们要抓住属于自己的幸福,不要老羡慕别人比自己幸福计较多了,自己的幸福反而成了坟墓,你可知,幸福与坟墓本就差于一念之间?
有一首歌这么唱:“平平淡淡才是真„„”其中流露出一种幸福感——平淡的生活,对于一些人来讲,这不算什么,甚至他们会问,这能算幸福吗?但这对于一些特殊的人或那些流浪人抑或亡命之徒而言,便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幸福而那些每天过着平淡生活的人,却渴望着另一种幸福,一种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生活其实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一颗寻觅幸福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中,不论是生机盎然还是枯落沉寂,就都可以看见幸福那幸福原不在于事物,而在于心灵、感觉乃至眼睛,每个人的幸福都有各自独特的诠释和体会,因此你不必担心你的幸福比别人少
因为,你的幸福有着你心灵深处发出的声音,你能听得到吗?那是来自天籁的如银铃般的声音,你听,多美妙啊!例文
二、做一个幸福的人
如果幸福是一粒渺小的种子,那么感恩的心便是土壤,自信犹如水源而无私则为阳光将幸福的种子植根于感恩的土壤,用自信之泉浇灌,用无私之光照耀我们看到幸福的大树茁壮成长,郁郁苍苍
如果幸福是一条平凡的小船,那么感恩的心便是大海,自信作帆无私成风,将幸福的小船放置于感恩的大海,张扬自信的风帆,扬起无私的海风,我们看到幸福的小船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关于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当我看见别人浪费粮食,我为他们感到可怜。如果他们少浪费一些粮食,那么就可以拯救一些无饭可吃的人民。我想,大概只有让他们试试无饭可吃的经验,他们才会知道粮食的可贵,才知道有粮食也是一种幸福。幸福并不会凭空降临在自己身上。我想,如果他脚踏实地地工作,那他所得到的将会是一种实在的幸福。愿所有人明白幸福不是凭空得来的,也不要存在着幸福是顺其自然就可能得到的思想,惟有紧抓住幸福,把握现在,才是真正的幸福。
到了学校,我才突然发现我的书包不见了,也许是落在早餐店了,也许是掉在公交车上了,也许,我不敢再胡思乱想。我不知道我应如何是好,我就站在站台上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等着谁,我也不怎么抱着希望但却又不愿离开。我又想到了父母的责骂。“我怎么就怎么不小心!”我用力地拍打我着可恨的脑袋。时间它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步履匆匆的人们也换了一批又一批。我早已迟到了,可是没有书上什么学。我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能有一个好心人能捡到它。此时,周围的一切的仿佛那么陌生,闹市的吵闹也都在脑后,我逐渐觉得绝望了
这时一辆公交车驶了过来,不偏不倚停在了我的面前,车上下来了一位司机。他,五十多岁,皮肤黑黑的,还长着满脸刺人的胡须,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我却想不到竟会是他给我带来了书包。他走下车,直冲我走来。他的声音很低沉。问我:“你们学校有这个人吗?”“这就是我的。谢……谢”我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听了一下说:“下次不要粗心了。”随后转身上了车。不知为什么,我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眼眶中打转的泪珠也流了出来。我望着那辆驶向远方的公交车,送了一声谢谢。
一、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与运用
1. 国外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 (GNH) , 他认为, 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政策应该关注幸福, 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 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 (GNH) 指标。
20多年的实践已经引起全世界瞩目, 世界上不少著名的经济学家开始认真研究“不丹模式”。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 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 (MDP) , 考虑了社会、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本。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 (GNC) , 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获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心理学教授卡尔曼和经济学家联手正致力于“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
2. 我国对幸福指数的研究
中国由于与其他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等存在差异较大, 因而对于幸福的理解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起步相对落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4年间, 属于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阶段, 首先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认为幸福包含了除经济社会发展以外更多的内涵, 这也是中国大陆有据可查的最早从统计角度对国民幸福的研究。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了一次全国性幸福指数调查, 数据的选取采用统计学中抽样调查的方法, 即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数据,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第二阶段:2005-2006年, 2005年的全国“两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 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2006年4月, 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期间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 首次明确提出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这代表了中国领导层对国民幸福统计的关注与重视。同年, 国家统计局提出编制“国民幸福指数”的设想, 北京市统计部门则在试算国民幸福指数上先行一步;2007年至今属于第三阶段, 国民幸福问题的统计研究逐渐深入, 全国多个地区和城市的统计部门先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实情的幸福指标评价体系。还发布以市民幸福感为评选标准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其中, 较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主要有:一个是由国家统计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经济生活大调查》所评出的2007-2011年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另一个是由新华社《望东方周刊》主办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大调查》评选结果。
二、对江苏省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
在江苏省太仓市, 居民对幸福的定义理解为“业有所就,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 学有所教, 居有所乐, 心有所向”。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了第一手资料, 顺利完成了此次研究。其中发放了500份问卷, 收回476份, 有效问卷468份。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仔细分析, 可以找到以下几点影响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1. 收入水平是影响幸福指数的最根本因素
在收入状况上, 太仓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140元, 从1000元到5000元以上, 仅有5.8%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 而明确表示对收入不满意的人占了37.4%以上,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物质因素在居民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也可以看到太仓居民的普遍收入虽然有所提高, 但提高幅度不是很快。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据将近35%, 处于2000元到3000元收入水平的人数占了23%, 3000元到4000元水平的仅34.8%, 而5000元以上收入的占有6.5%。有43.6%的人认为“丰厚的经济收入”是直接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 这说明增加居民的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幸福的基础。“经济是基础”在幸福指数上依然通行, 在低幸福指数群体中, 月低收入中人群有71人, 而月收入较高人群没有进入低幸福指数群体。
2. 人际关系、家庭因素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说表述的,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 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 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 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 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 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 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 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 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 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 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在一项关于“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 您最看重的是哪一项?”的问题中, 25.7%的人选择了事业成就, 同时也有14.2%的人选择了收入多少, 而有60.1%的人选择了家庭和睦。而在家庭生活满意度一项, 近80%的人对家庭生活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研究表明, 在居民收入较低时, 随着财富的增加幸福指数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然而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 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反而会逐渐减少, 而家庭成员的关系融洽、人际关系交往、身体健康程度、工作稳定、自我价值及稳定的社会局势等将成为决定幸福的重要因素, 这说明, 幸福感随收入增加会面临一个拐点, 过了拐点, 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不会增长。从分层次比较, 不同收入层次居民, 幸福感有差异。
3. 政府对公共环境和设施的建设也会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在对太仓环境的满意度、公共设施满意度、治安状况的感觉以及对政府举措的满意度调查上, 太仓居民大都表现出关心的态度, 结果有10.6%的居民对太仓环境很满意, 43.3%的人比较满意, 46.1%认为一般。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 仅有3.5%的居民对此很满意, 比较满意的占了24.5%, 43.6%感到一般, 28.4%的人很不满意。调查显示, 居民认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条件”、“交通状况”等领域是热点民生问题, 是政府最需要加强和改善的三项内容。
三、对提升太仓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几点建议
太仓属于苏南城市, 发展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快, 特别是近几年来政府在公共设施的投入愈来愈多, 城市环境有所改善, 社会福利有所提高, 不知不觉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心, 幸福感自然提升。在调查中发现太仓居民的幸福感是比较高的, 认为“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占65.84%, 认为幸福感“一般”的占24.72%, 认为“较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仅占9.44%。但同时也看到了随着经济的发展, 环境的破坏以及房价高等问题仍然是困扰居民的主要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的努力, 政府是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 加快经济发展, 提高居民收入保障
相关数据显示, 太仓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2%, 户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全民参保率保持99%以上, 大病再保险平稳运行。今后, 政府将以更实举措促进就业, 注重劳动者素质培训提升, 完善公益性岗位开发和援助机制, 抓好大学生、失地农民等群体就业工作。促进多种形式就业, 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 以培训增加就业, 以帮扶促进就业, 以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推动就业。更大力度推动增收, 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努力缩小城乡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更高水平加强保障, 进一步提升大病再保险水平,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救助制度, 做好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 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2. 促进文化繁荣, 构造和谐的城市环境
幸福感的提升, 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改善民生工作, 积极改善外部客观条件, 还要从改进人民的主观忍受, 通过舆论引导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应一如既往地对“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家在太仓”等活动深入推进, 深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全面回顾撤县建市20周年发展历程, 增强干部群众建设现代化的信心。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继续开展好各项文化惠民活动, 繁荣文艺创作, 积极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加快推进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江苏太仓创意产业园、沙溪古镇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 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3. 全方位优化公共服务, 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
政府应该把群众利益作为价值原点。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民生十大实事工程建设, 确保2014年全面兑现承诺。尽快推进校舍升级、幼儿园新建等工程,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 着力打造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在医疗卫生方面应加快区镇医院建设步伐, 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加强环境保护, 正确处理好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方针, 努力构建绿色和谐的城市环境。
以上是针对调查提出的一些建议, 仅供有关部门参考。幸福指数被广泛运用的今天, 愈来愈多的国家和地区不仅仅局限于GDP来衡量社会发展, 而且运用“幸福指数”、“幸福感”等诸如此类的名词, 这不仅是社会的进步的体现, 同时也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认同, 而对幸福指数量化的研究也会成为未来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陈有真.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0)
[2]俞灵燕.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调查与思考——以绍兴为例[J].调研世界, 2011 (5)
〔关键词〕美国;英国;幸福课;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28-04
一、幸福课 的诞生
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惧离我们不远。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已经有14大类心理疾病能够明确治疗。但这还远不够。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塞里格曼(Seligman)、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皮特生(Peterson)、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教授奇克森米海(Csikszentmihalyi),这三位最核心的积极心理学创始人进行了一次富有创意的逆向思维(Seligman et al.2005):心理学家为什么一定要将精力花在心理疾病上呢?当他们几位检索过1887年至2000年以来所有重要的心理学文献,大吃一惊:关于焦虑(anxiety)的文章有57800篇,关于抑郁(depression)的有70856篇,而提及欢乐(joy)的仅有851篇,关于幸福(happiness)的有2958篇,其中,居然关注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的论文出现了14次,才会出现一篇关注快乐、幸福等积极情绪的论文。可以说,心理学家太失职了!从2000年开始,他们联合迪纳(Diener,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吉尔伯特(Gilbert,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发起了目前方兴未艾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关注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能力,帮助人们扩大和建立积极情绪。
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是关注人类潜能与优势的。孔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对撞,使得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联手开创了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幸福课是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关注人类优势与幸福,帮助人们快乐与幸福的课程;幸福课的形式为团体心理活动、网络自助、面对面工作坊、集体讲座等。
二、幸福课 实践现状
幸福课在大学的实践首先是塞里格曼于1999年从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开始的,后来广受媒体关注的则是哈佛大学的泰勒(TalBen-Shahar)博士。
在商业机构及媒体的推动之下,哈佛的幸福课变成了一个传奇:泰勒博士的实践始于2002年。当时,他第一次在哈佛大学讲授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课,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两名学生中途退课。第二年,选修泰勒课程的学生总数达到380人。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学生人数增长到850人,这让泰勒博士讲授的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超过哈佛的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成了哈佛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加上哈佛的名牌效应及商业机构的推动,哈佛的幸福课广为人知。幸福课从美国的大学,逐渐深入到了中小学。比如阿拉巴马州(Alabama)的Homewood高中Amy C. Fineburg老师根据积极心理学的体系,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的六个单元。
与哈佛的幸福课相比较,英国顶尖中学惠灵顿公学的幸福课实践更加务实。惠灵顿公学校长安东尼·塞尔登(Anthony Seldom)博士是一位历史学家,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传记即出自他之手。他一直比较好奇一个问题:那些在上课期间望着窗外走神儿的孩子为什么容易得抑郁症?看来,仅仅关注问题孩子并不足以导致孩子走向快乐与幸福。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关注学生有多聪明,而应关注学生是怎么聪明的。
当他意识到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的应用潜力之后,他开始在剑桥大学幸福学院院长、英国积极心理学家尼克·拜利斯(Nick Baylis,2004)的指导之下,从2006年开始,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 ,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从14岁到16岁不等。这些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关注身体和心理健康,控制不同的情绪,以及怎样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这门课与哈佛的幸福课 实践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不是讲座形式,而是糅合了传统团体心理活动、宗教教育、体育锻炼、个人、健康与社会教育,以及瑜珈和冥想等众多元素,关注学生的四套成对能力:个人和社会;创新和物质;道德和精神;语言和逻辑。惠灵顿公学所在的英国伯明翰市(共有440所中小学、18万学生)2008年宣布,当地所有中小学生很快将学一门与文学、数学一样重要的课程——幸福课。
哈佛大学与惠灵顿公学这两所学校的幸福课实践迎合了信息时代人们追求幸福的需求,取得了极大成功,得到了《时代》、《科学》、《纽约客》等重量级媒体的追捧。TED等富有影响力的民间智库也纷纷邀请积极心理学家们讲授自己的理念及研究。与欧美交流紧密的香港不甘于人后,接上了积极心理学的传播火炬,分别于1999年开始在中小学开设“成长的天空”课程计划(香港教育署资助与发起,关注青少年抗逆力),2005年开始推行“共创成长路”(香港中文大学石丹理教授负责,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资助,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学实践。至今为止,香港教育界已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出版了几十本教材,发表上百篇研究论文,可谓成果丰硕。
三、幸福课教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介绍积极心理学,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的一门心理学学科。它着眼于建立: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积极组织。积极心理学通过三个途径:快乐、参与和意义来帮助人们通往幸福与快乐。这是目前国际较公认的积极心理学的定义。在积极情绪、积极个人优势、积极组织三个层面,积极心理学家分别取得了大量研究进展。因此,幸福课应立足于最新积极心理学研究进展,向人们普及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实践技术与概念。阿拉巴马州(Alabama)的Homewood高中的《积极心理学七天入门课程》即围绕此体系展开,六个单元分别为: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第二课:积极情绪体验:概论;
第三课:对过去的积极情绪体验: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
第四课:对现在的积极情绪体验:心流体验;
第五课:对未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希望与乐观;
第六课:美好生活:运用个人优势。
与Homewood高中相比较,英国惠灵顿公学幸福课程更系统、时间更长。校方为10年级和11年级学生每周安排一次幸福课程,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年龄从14岁到16岁不等。英国惠灵顿公学幸福课程设计者、剑桥大学幸福学院院长、英国心理学家尼克·拜利斯(Nick Baylis)在《如何教积极心理学(Teaching Positive Psychology)》(见《积极心理学实践(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一书)中介绍到,积极心理学在课堂中的实践,应该关注五个主题:
1. 促进更好的思维能力(foster calm for clear thinking);
2.促进内在动机(foster intrinsic motivation);
3. 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foster an 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
4. 使学生更快乐(foster respect for happiness);
5. 提升学生专注力与心流体验(foster Mindfulness and flow)。
Catalano(2004)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的课程计划都是有效的。他调查了北美77个儿童及青少年积极发展项目,仅有25个被证明是有效的。通过对这25项成功项目的分析,他认为,成功的项目包括了15个核心概念,分别是:
1. 推广亲密关系的构建与维持;
2. 培养抵抗能力;
3. 推广社交能力;
4. 推广情感能力;
5. 推广认知能力;
6. 推广行为能力;
7. 推广道德能力;
8. 培养自觉性;
9. 推广精神寄托;
10. 培养自我效能;
11. 培养清楚并积极的个性;
12. 培养对未来充满希望;
13. 提供积极行为的识别和支持机会;
14. 提供社交活动的机会;
15. 培养社交的行为标准。
Catalano调查的项目虽然并不只针对积极心理学体系,绝大多数项目在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前已运作良久,但是,他列出的15项积极特质与积极心理学关注的主题一致,代表了帮助儿童及青少年积极成长应该关注的15项主题。香港“共创成长路”即围绕这15项积极成长的概念展开。
四、如何将幸福课引入中国:以心理资产为本
欧美积极心理学实践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如何与国内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实践的需要。幸福课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不能照搬,要与国内教育实际相结合,要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我们提出,幸福课应致力于关注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这六大主题正是构成《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阳志平主编)全书的六部分十五章。
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三者关注的是人们可以用于自身发展的心理发展资产。研究者(Benson,1997,美国)认为,青少年的发展资产有40多种,分为外在资产及内在资产,青少年积极成长的课程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培养青少年发展资产(developmental assets)。Catalano整理的15項积极成长的概念建构也可以看作对青少年发展资产的归纳。同样,塞里格曼(Seligman,2008)在《积极心理学与积极教育》中提到的智能资源(intellectual resources)、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也部分涉及到了人们的发展资产。“积极优势”代表着人们的个人智能资产、“积极情绪”代表着人们的情绪资产、“积极关系”代表着人们的社会资产。
当人们运用这三类最主要的发展资产去应对发展挑战的时候,会面临挫折或者成功。这就是“积极应对”关注的韧性、“积极成长”关注的自我效能、行动能力与自决能力。
“积极应对”是与传统致力于诊断并治疗心理问题的消极心理学对接的接口;
“积极成长”是体现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帮助人们追求幸福、开发潜能的实践意义的入口。
可以说,“积极应对”与“积极成长”代表了积极心理学实践的两个重要概念——人们使用心理资产的产出物。因此,我们特将其作为与“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三者平行的地位。
最后,考虑到教师身心幸福对学生幸福的重要性,学校在开设幸福课的时候,应围绕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环节,了解如何提升教师与学校心理资本、主观幸福感及基于教师素质模型来招募更合适的教师等议题,此部分即为“积极组织”所关心的话题。 这六大主题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如右图所示:
五、幸福课教什么:以问题为本与以心理资产为本
根据Catalano的整理,以问题为本与关注青少年积极成长(即以心理资产为本)的两种课程计划各自特点如下:
两种课程计划对比
系统整理青少年发展资产的Benson(1997)认为,致力于减少并预防青少年问题的预防模式阻碍了人们对青少年潜能的理解。他认为,应采取资产促进的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他提出(2004年),以优势为本的青少年发展模式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积极成长。
Catalano等人指出,预防模式与发展模式并不冲突,应是兼容模式。心理学对于人类消极问题的关注是可以理解的,这些关注不会也不应该被放弃。积极心理学是在视角上进行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开始对促进人类潜能的研究感兴趣了。
Battistich等(1992)的研究指出,有效与持续地推行社工干预计划或校本课程计划必须包括五个层面,也可以称为五个步骤,同样,讲授幸福课
也应包括这五个层面:
(一)理论架构层面
1. 无论是大型的校本课程还是小型的工作坊,应尽量培育参与者尽可能多的积极特质。
2. 应尽可能依托实证研究,及概念构成成份清晰的理论框架来设计课程。
(二)课程设计层面
1. 尽可能地进行创意设计,让参与者能够获得参与课程的惊喜。
2. 课程设计应契合当地文化与现实生活背景。
3. 对课程的目的、涉及的概念或者培养人们的哪项积极能力,应有明确评估。
4. 课程配套工具、操作流程以及教学效果应能重复检验。
5. 可借助专业公司资源,比如购买专业公司的团体活动训练包。
(三)推行层面
1. 容忍课程实践的不完美之处,承认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课程设计。
2. 明确组织身份及获取相关资源支持。
3.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可系统开课,也可小步前进,从小型讲座开始。
4. 让自己受益:从自己入手开始实践积极心理学。
(四)计划监察与评估层面
香港马庆强教授对大陆心理健康教材有过这样一段评论:“近年中国内地也出现大量有关中小学生精神或心理健康的教材及教科书。这些教材集中讨论青少年正面发展的一些范畴,例如心理适应、自我概念、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分辨是非能力及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生命及道德教育亦倾向注重全人心理发展及日常生活事件。虽然这些精神健康或生命和道德教育的教材通常是由资深心理学家、教育学者及教师制定及编制,但是这些教材的效果很少经过跟踪研究而做出评估。”
可以说,对课程计划进行监察与评估,是很重要但却常常被忘记进行的工作,因此应注意做到:
1. 及时借助专业测评工具或者自行设计的量表对课程效果进行实时评估。
2. 详细记录课程有关效果,包括课程主持人与活动参与者两方面的心得。
(五)传播层面
1. 及时总结并形成校本课程或者有关论文、教材等物化产品。
2. 通过多种新媒体形式,比如博客、社交网络等分享教学实践成果。
3. 参与幸福课专业社区(网址为:http://www.xingfuke.net)讨论。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D.,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 5~14.
[2]Seligman,M. E., Steen, T. A., Park, N., Peterson,C. (2005). Positive psychology progress: empirical validationof interven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 60(5), 410~421.
[3]Linley,P. A.,Joseph, S.Seligman, M. E. P. (Eds.). (2004). Positive Psychology in Practice : Wiley.
[4]Positive Youth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Research Findingson Evaluations... Catalano et al.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2004; 591: 98~124
[5]Snyder,Lopez. (2001).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6]Peterson, C. (2006). A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7]Catalano,R.F., Berglund, M.L., Ryan, J.A.M., Lonczak, H.S., and Hawkins, J.D. (2004).
[8]Positiveyouth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States: Researchfindingson evaluations of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rogram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SocialScience,Vol. 591,98~124.
[9]陳虹,张婷婷.真正幸福论的临床实践:积极心理疗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1).
[10]陈虹,张婷婷.北美25个“有效促进儿童及青少年积极发展项目”的评定结果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7).
[11]石丹理, 马庆强总主编, 李德仁, 韩晓燕主编. “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育计划概念架构及课程设计手册Ⅱ, 青少年正面发展构念 . 上海: 学林出版社.2007.
[12]DennisSaleebey编著,李亚文,杜立婕译. (2004). 优势视角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3]Stan Paine and Cathy Kennedy Paine. Promoting Safety andSuccess in SchoolbyDeveloping Student'sStengths[A].MarkR.Shinn, Hill M.Walker,Gary Stoner.Interventionsfor Academicand BehaviorProblemsⅡ:Preventive and Remedial Approaches[C].America:the NationalAssiociationof School Psychologists.2006.89~112.
[14]StanPaineandCathyKennedy Paine.PromotingSafetyandSuccessin School by DevelopingStudent's Stengths[A].MarkR.Shinn,Hill M.Walker,Gary Stoner.Interventionsfor Academic and Behavior ProblemsⅡ:Preventive and RemedialApproaches[C].America:the NationalAssiociation ofSchool Psychologists.2006.89~112.
[15]ThomasM.Kelly.Positive Psychologyand AdolescentMental Health: FalsePromiseor True Breakthrough[J].Adolescence.Roslyn Heights:Summer, 2004,39(154),257.
[16]K Angeleque A,Steven g LA Preventative Modelof School Consultation:Incorporating Perspectives from Positive Psychology [J].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04,41 (1),1551.
(作者单位:北京安人测评技术有限公司,100055,电邮:wangwei@arcp.cn)
备注:幸福课是北京安人测评技术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征得安人公司书面许可。
由全国一线心理专家联合编写,包括75个最新团体活动设计的《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即将出版发行。如需预订,敬请联系。
电话:010-66019664;
Email:wangwei@arcp.cn;
QQ:12564914。
【以幸福为话题的演讲稿】推荐阅读: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幸福的感冒06-21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750字05-28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800字10-30
初中作文以幸福为话题06-24
幸福为话题的作文:我的幸福瞬间11-14
写幸福为话题的800字作文10-02
以收获幸福话题作文06-13
以展望未来为话题的演讲稿07-14
以手机为话题的英语演讲稿09-07
以时间为话题的励志演讲稿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