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2025-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精选6篇)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篇1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正文开始

>>

为提升五洞人民的体育健身热情,促进五洞镇体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进一步激发全镇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丰富全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镇体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构建和谐健康五洞,经镇领导研究,决定举办第二届“卧龙.体验合作杯”篮球运动会。为确保选拔赛规范、有序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全民体育健身运动,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全镇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繁荣全镇文化体育事业, 提高五洞镇人民身体素质。

二、活动名称、活动主题和活动时间

活动名称:第二届“卧龙.体验合作杯”篮球运动会。

比赛项目:篮球

活动主题:践行科学发展,建设健康五洞。

活动时间:2010年5月11日——5月13日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比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垫江县五洞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垫江县五洞小学

协办单位: 垫江第六中学

组委会名单:

主 任:姚鸿

副 主 任:胡显发

委 员:杜觉民 易彬 杨德胜 程德生 冷洪军 谢国祥 杨权

仲裁委员会

组 长:杜觉民

成 员:程德生 冷洪军 杨权 谢国祥

职 责:负责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处理运动会中的违纪行为;抓好赛风赛纪教育,仲裁比赛中出现的问题。

(二)办事机构及职责

1.办公室

主 任:郑宾

成 员:左宇中 刘敏 邓平川 陈栋梁 陈勇 张林坤 陈小珍 黄琼 江政 程建平谢兴文 田军 职 责:负责运动会的总体协调和具体实施;负责运动会相关资料准备。

2.宣传组:

组 长:张冬

成 员:田军 李永泽

职 责:负责筹备和比赛期间的宣传工作。

3.安全保卫组

组 长:陈复波 李灿国

职 责: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比赛期间的安全和秩序维护,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4.医务组

组 长:谢国祥

职 责:负责比赛期间意外受伤运动员的现场救护。

5.竞赛处

(1)竞赛组

组 长:左宇中

副组长:邓平川

成 员:陈栋梁 陈勇 张林坤 陈小珍 黄琼

职 责:负责起草运动会竞赛规程;制定比赛日程表;承担赛事组织、赛前抽签、比赛编排及公告,制定评分细则、裁判组织等工作。

(2)场地器材组

组 长:李灿国

成 员:张林坤 陈小珍 陈栋梁 陈勇

职 责:负责开、闭幕式的场地布置;负责场地器材的购置及场地器材的准备、维护和回收。

(3)后勤组

组 长:徐权

成 员:冯家兴 易洪文

职 责:配合其他组做好相关工作,做好比赛期间后勤保障工作。

(三)裁判组

组长:余林敏

成员:余林敏 张林坤 余治山 刘红波 张健

职 责:负责裁判员培训、制定裁判纪律和比赛的裁判工作。

(四)工作人员:

邓平川 陈小珍 陈栋梁 黄琼

职责:负责比赛工作台工作。

四、参赛队伍:

五洞镇政府机关代表队、垫江六中代表队、五洞小学代表队、五洞镇卫生院代表队、斜滩小学代表队、垫江县财政局代表队

五、总体要求:

隆重、热烈、安全、文明

六、比赛事宜

比赛时间及地点:预决赛于2010年5月11日—5月13日在垫江六中进行。

比赛方法:采用单循环制

参赛范围和资格要求:

五洞镇在册干部职工、学校教师,身体健康,近三个月无病史者均可报名以本单位为单位组队参赛。队员一律不得超越本单位外请。同时,一旦报名,不允许更换。

七、奖项设置

由组委会颁发相应的奖杯:奖杯设置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八、开幕式、闭幕式安排

(一)开幕式

时 间:2010年5月11日上午8∶30时

地 点:垫江县第六中学

议 程:

1、入场式及顺序:

国旗、会旗、彩旗队、鲜花队、花环队、裁判员、各代表队运动员、学生代表。

2、升旗仪式。全体参会人员齐唱国歌。

3、主持人介绍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主持人:邹军

2.五洞小学程德生校长致欢迎辞;

3.请胡镇长讲话;

4.运动员代表宣誓;

5.裁判员代表宣誓;

6.姚书记宣布开幕。

参加开幕式人员:镇四大班子相关领导,镇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单位负责人,参赛队领队及运动员。

(二)闭幕式

时 间:2010年5月13日下午2:00

地 点:垫江县五洞小学

议 程:

1、各代表队入场。

2、全体肃立,升旗。

3、请杜镇长宣布比赛成绩并颁奖。

5、胡镇长致闭幕词。

4、程德生校长讲话。

5、本届运动会承办方校长程德生将会旗交给下届承办单位五洞镇中心医院领导。

6、姚鸿书记宣布闭幕

九、参赛要求

(一)各参赛队每队领队1人,教练员1人,运动员5-10人。

(二)各参赛队要统一运动员服装,深、浅颜色球衣各一套。

(三)各参赛队自行交纳意外伤害保险。因比赛造成的人身意外伤害及各类安全问题由各参赛队自行负责。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篇2

关键词:职业篮球群众篮球體育产业

探讨群众篮球运动与竞技篮球运动的互动关系,就是探讨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又反过来促进普及。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在篮球运动中,提高还受到一些其它条件的限制,如科技、选材、训练方法等等;普及也受到宣传、体育健身观念、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制约。

1、群众篮球运动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基础作用

“水无源不流”,在篮球运动中也是如此。没有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竞技篮球运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多数的专家均认为,群众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对于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明显的基础性作用。

群众篮球运动从50年代起迅速发展,在50年代末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这一时期的竞技篮球运动也在国际大赛中屡获佳绩,接近了世界强队水平。在群众篮球运动全面倒退的70年代,竞技篮球运动水平也跌入低谷。进入80年代后,群众篮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竞技篮球运动也走向高峰。然而,研究结果表明:群众篮球运动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基础作用并不十分明显,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群众篮球运动从49年开始发展,到59年形成高潮,竞技篮球运动也在50年代末勇战欧洲强队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在这个时期,我国还没有形成从少体校到国家队的一整套的训练网络,指导体育工作的方针是“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使之普及和经常化”,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出台是在1959年。这说明:在50年代,我国群众篮球运动的普及对竞技篮球运动的提高起到了比较明显的基础性作用。

1959年,在中央批转的国家体委报告中提出:“开展群众性的业余体育运动和培养少数优秀运动队伍相结合,实行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和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这是当前体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原则。”这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针的正式出台。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体委采用“集中力量猛攻尖端”的方法。60年代,国家体委把工作重点放在运动训练工作方面,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运动训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初步建成了以业余体校、运动技术学校或重点业余体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络。从此,群众篮球运动对竞技篮球运动的基础作用变小了,训练的因素在竞技水平提高中所占比重变大了。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群众篮球运动的普及并没有使竞技篮球运动在70年代表现出高水平。我国竞技水平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从1966年至1970年,整个业余训练工作完全停止,造成了人才的严重断层。

从7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群众篮球运动迅速恢复和发展,20多年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我国的竞技篮球运动在80年代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到90年代初,女篮获得奥运会、世锦赛双料亚军,男篮获世锦赛第8名,进入世界强队行列。但从此,女篮开始大滑波,男篮也屡在亚洲赛场失利,呈现出后备力量不济的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训练体制方面,从1978年起,我国篮球队加强国际联系,对各国先进技术经验广收博采。在80年代,我国进一步明确了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为跟上迅速发展的国际篮球运动趋势,形成我国篮球自己特色和风格,我国篮球运动的研究和训练工作不断改进、发展。80年代中期,国家体委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战略协调发展”的战略发展方针,来协调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关系。然而,在竞赛“指挥棒”的调节下,导致了地方各自为政的“全运战略”、“省运战略”的产生,影响篮球等集体项目的发展,导致了竞技篮球运动在90年代中后期的大滑坡。

2、竞技篮球运动对群众篮球运动的促进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样,在篮球这项极具魅力的运动项目上,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也会对群众篮球运动起着促进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荣誉感的民族,每当国家篮球队在国际上取得好的成绩,都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兴奋,即使是失利,也能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1952初,中央体训班男、女篮球队(国家队)成立,他们在篮球爱好者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那时的专业队,包括“八一”队及一些地方篮球队也经常下基层表演,指导群众篮球运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群众篮球运动的开展。50年代末,国家队、“八一”队及地方队与欧洲强队多次交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使竞技篮球运动在1959达到第一个高潮,在全国造成巨大影响,成为人们余暇时间的主要话题。同时,群众篮球运动也达到了高潮,这不能不说竞技篮球运动对此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文革”时期,专业队“开门训练”,还把赛场设在厂矿、农村、学校等地方,这对群众篮球运动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80年代起,我国竞技篮球水平不断提高,连获佳绩。人们通过现场直播,新闻媒体的及时报道,从中能够感受现场的气氛,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激起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90年代中期开打的甲A联赛以主客场制特有的魄力以及主办单位、赞助商、俱乐部对球星的包装,受到广大青少年和篮球爱好者的喜爱。

3、体育的产业化对群众篮球运动与竞技篮球运动关系的影响

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由于篮球运动在我国达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我国的篮球市场蕴藏着无穷的潜力。所以,体育的产业化使群众篮球运动与竞技篮球运动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起来。一方面,竞技篮球产业的消费对象大部分来源于参加群众篮球运动的主体,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无疑能够推动竞技篮球产业的发展。得到激励的竞技篮球运动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竞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激起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群众篮球产业的发展。同时竞技篮球产业的发展,可以使俱乐部对群众篮球运动进行投资,从而促进群众篮球运动的发展,群众篮球产业也随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卫,王秀霞.转型期我国体育需求水平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5).

【2】路凤萍,苏庆川,刘新民.论社会转型期体育的发展与管理[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17(3).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篇3

一、主办单位

中共义龙试验区工委,义龙试验区管委

二、承办单位

义龙试验区工会,义龙试验区文体广电局

三、比赛日期、地点

时间:从2015年10月12日起至11月初,地点:第一阶段在各乡镇,第二阶段在义龙一中(企业队主要比赛场地定在义龙一中)

四、竞赛办法

1、执行国际篮联2014年10月1日公布最新《篮球竞赛规则》

2、比赛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根据报名情况,把男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队伍进行双循环比赛,每个小组取前两名参加第二阶段比赛;同样把女子队伍按报名情况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队伍进行双循环比赛,每个小组取前两名参加第二阶段比赛。各组名次排列按胜负积分来定,即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弃权0分,如果出现积分相同,则按总得分/总失分的得失分率确定名次,(2)、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比赛结果,男子出线的8支队伍进行单淘汰比赛,比赛顺序以抽签决定,赛出1----8名;同样,女子出线的6支队伍也是进行单淘汰比赛,比赛顺序以抽签决定,赛出1----6名

五、比赛要求

1、各代表队的参赛队员必须准备统一的深、浅颜色的运动服各一套,服装前后印有明显的号码。

2、在每天的比赛日程安排中,队名位列左侧的为主场、右侧的为客场。

3、凡在主场比赛,比赛场地由东道主安排确定,原则上应安排在东道主辖区范围内球场进行。

4、用于比赛的球场边、端线等各线条清晰分明,球柱上须捆绑海绵或棉絮等软体物质,以防运动员碰撞受伤。

5、篮圈预先安装球网,摆放好记录台、椅子或板凳,准备好翻分牌以及用于连接比赛时钟的电源线、插板等。

6、东道主确定在哪个场地比赛,要提前一天报告裁判组和来比赛的对方领队或教练,同时负责安排裁判员当天用餐。

六、报名方式

联系电话:***——韦能铭老师 邮箱:415803411@qq.com

注:报名时间至2015年10月9日下午两点钟截止,由于时间紧迫,望各有意参赛队伍尽快报名参加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主题:以球会师 加强友谊

二、活动宗旨:以促进林园小学各科组老师们的交流为出发点,增强各科组老师之间的团队意识,丰富老师们业余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为明年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环境,特此举行此次篮球赛。

三、活动对象:林园小学全体教职工

四、活动时间:拟2014年1月举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活动地点:学校露天篮球场

六、活动形式:

1、参赛代表各科组老师(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大综合组),体育组不参加比赛,行政人员划分到各个学科组中。

2、上场人员为5人,并要求3男2女形式的比赛队伍。

3、比赛时间为上下半场各15分钟。

4、各队进行单循环比赛,按胜负记录排列名次。

5、比赛规则参照国际篮球赛规则。

七、比赛要求:

1、比赛必须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裁判员必须严格公正执法;比赛双方人员都必须服从裁判员的一切判罚,不得干扰比赛。

2、各参赛人员必须做好赛前热身,保护自身的安全。

3、裁判员必须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八、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九、人员安排:

1.裁判:每次一人

2.记录台:一人负责记分和记录犯规次数;一人负责翻分数牌和计时。

十、奖励方案:

篮球比赛活动方案 篇5

二、活动目的:提高当代中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提高当代中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三、活动形式:趣味竞赛

四、活动地点:篮球场

五、活动时间:

六、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七、活动规则

第一项:篮球蹦蹦跳

1、比赛时每班派3男3女参赛,每边各一排;

2、参赛者将篮球夹在膝盖内侧;

3、当计时员哨响后,参赛者必须以走或蹦的方式将篮球从球场边线一侧运到另一侧,换人后再蹦回起点,即往返一次;

4、中途若篮球掉下,可用手捡起夹于膝盖,继续比赛,比赛过程中篮球必须处于膝盖内侧处;

5、计时员(裁判)记下每个组完成(往返一次)时间;最终统计每班总用时,按时间多少分别记1、2、3、4、5、6分,若时间相同,计分也一致。

6、违反规则的加10秒/次。

第二项:同心协力

1、每班选出8位选手参赛,男女各4人;

2、两名队员背靠背把球夹住,将球运送到篮球场边线一侧运到另一侧,换人后再运回起点,即往返一次;

3、中途若篮球掉下,可用手捡起夹于背部,回到篮球掉落点继续比赛,比赛过程中篮球必须处于两名队员背部期间不能用手触碰球。

4、计时员(裁判)记录每组完成(往返一次)时间,最终统计每班总用时,按时间多少分别记1、2、3、4、5、6分,若时间相同,计分也一致。

6、违反规则的加10秒/次。

第三项:定点投篮

1、每班选出5人参赛,男女不限;

2、参赛人在指定投篮点投球,每人投2次,总用时不得超过30秒;

3、每投进一球,得一分;

4、计分员(裁判)记录个人和班级得分;

篮球运动会活动方案 篇6

【关键词】篮球规则;规则修订;运用评析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Modification of Basketball Rules on the Sport

Wang Hu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Through reviewing document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thesis tackles the influence of modification of rules on basketball games. Every modification of the rules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 Therefor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changes in rules is of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Keywords】basletball rules, rules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1 前言

自詹姆士·奈史密斯创建篮球活动以来,篮球运动的技术、战术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样,篮球规则也经历了相同的过程,篮球规则是从篮球竞赛中归纳出来的定义,规定和罚则,规则的本质是提倡,肯定和限制,规则的目的是肯定和保护正确的技术战术,允许宽容合理的接触和表现否定制裁错误的动作和行为,提倡进行文明公正的比赛,鼓励积极进取,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优良体育道德和作风限制和反对野蛮的比赛和打法。篮球运动和篮球规则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的事物。随着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技术、战术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新科学技术的参与。旧的篮球规则明显不能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篮球规则总是随着篮球运动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出及时合理的修改、增订。从而保证和促进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和提高。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商业利益和观众欣赏的需要,必须附于篮球规则新的使命,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对场地器材的规定

国际篮联在1998-2000年规则修订过程对此有了新的要求,凡国际篮联主办的正式比赛,奥运比赛,世界男女锦标赛,世界男女青少年锦标赛,洲际男女青年锦标赛等所需的设施和器材必须经国际篮联批准,所有的观众必须坐在距离球场界线外沿至少5米处,要有4名擦地人员,每半场2人,球场尺寸长为28米,宽为15米。对于所有其它比赛,国际篮联适当部门如地区委员会或国家联合会,有权批准最小尺寸长26米,赛14米的现存球场。所有新建的场地必须与国际篮联要求的正式比赛场地一致。篮板要用适宜的透明材料制成(最好是有适当韧度的安全玻璃)。它们是整块的具有与3厘米厚的硬木篮板相同的坚硬度,篮板的尺寸横宽1.80米,竖高1.05米,下沿离地面2.90米,如发生横向移动,它要在4秒内恢复平静状态,篮圈的制作材料需要用实心钢材,其内经最小为45.0厘米,最大45.7厘米,漆成橙色,圈材料的直径最小为1.6厘米最大为2.0厘米。圈的下沿不设有系篮网的附加系统,以防止受伤,24秒钟安装位置,可有两种选择,其一放置在每块篮板的上方位于篮板后30厘米至50厘米处,其二放置在端线后面的地板上。组织者如选择四个显示器则每个角落放置一个,如果有两个显示器,则对角放置,其中一个要放置在记录台右则距离边线2米处。

3 裁判员的设置修订

随着篮球运动迅速发展,篮球运动所倡导的快速比赛节奏加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个人技术水平日趋精妙,如何尽可能减少比赛发生的死角,弥补临场执法的漏失,使比赛可信度增加,使比赛更流畅,公平竞争率提升,增加比赛的可观赏性。因此,2002年规则修订国际篮球联合会授权各会员国单位,在举行区域性或各国篮协主办的国内比赛,可采用一位裁判员及两位副裁判员的三人制裁判法。三人裁判法的出现增加了篮球比赛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各国球员努力塑造自身的技术、战术,以增加篮球比赛的观赏价值。

4 记录台规则的修订

4.1 换人时机的修改

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就平时我们所说的换人时机也变化了许多。在2002年规则修改之前的换人时机是:当犯规发生时,双方可请求替换,该队请求时,则对方也可请求替换。然而修改之后又增加了换人的机会,一个球员替换时机在第4节或任何决胜期的最后2分钟,在中篮得分而球复活之前,得分队可请求球员替换,若得分队提出球员替换,则对方也可替换。比赛过程中的换人是教练员指挥作战的重要手段。如何巧妙的运用换人战术,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一名教练员执教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新规则要求打四小节,这四节怎样合理运用,怎样换人,从观察NBA的比赛经验来看,最后一节比赛要保证最佳阵容出战,这一节上场的主力球员,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犯规,如果我们的主力队员被罚下,必定会影响全队的战斗力。一个优秀的教练员要懂得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队员,调配最佳的阵容,去赢得比赛的胜利。

4.2 停表时机的修改

现代篮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快节奏。时间观念比较强,抓住球场上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公牛队在乔丹的率领之下,有几次就是在最后几秒钟,被乔丹的一球定了总冠军,所以比赛的时间是相当珍贵的。这一切都是有记录台来控制的。2002年新规则修订之前,记录台只有听到裁判员鸣笛时停表,如违例,犯规或时间终了。旧的规则没有规定在投篮中之后的停表,所以这一时间被白白的浪费了。尤其是在第四节最后几分钟,或决胜期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规则修订之后,规定在第四节或决胜期,每球中篮得分必须停表。因此,为队员们在决胜期带来奋战的斗志,为队员们提供顽强拼搏的机会。使比赛变得更为激烈,为全场比赛的胜负增添了神秘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让比赛更具有可欣赏性,这的确符合球迷观众的要求。

5 队员及全队整体犯规次数的修订

2002年新规则修订为每节全队犯规满4次,其后该队球员再有犯规,由对方罚球2次,但是有些教练员,还是利用犯规战术获得比赛时间,赢得比赛的胜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NBA赛场上,有些教练员就利用奥尼尔罚球命中率低这一弱点,故意犯规,以变向的脱延比赛时间,获得进攻机会,求得全场比赛的胜利。

6 篮球规则时间方面的修订

6.1 整个全场比赛时间的修改

在2002年之前的全场比赛时间,全场比赛分为上下两个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2002年新规则修订为全场分为4小节,每节各10分钟,1、2节之间和3、4节之间各休息2分钟,2、3节之间休息15分钟,修订之后虽然比赛总时间并未增加,但是比赛过程中间。休息的次数却增加了两次。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一下队员们体力的急巨消耗,使球员们得到喘气的机会。另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重新排兵布阵,获得比赛的精彩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在比赛中间安排穿插娱乐节目表演,增加了篮球比赛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扩大了篮球运动的影响力。为球员身价的提高,奠定了经济基础。

6.2 进攻时间的出现和改进

6.2.1 球从后场到前场进攻时间的出现和提高

在创建篮球运动时,曾制订了几项基本的规则。但是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在某队得分领先的情况下,出现控制球不进攻的现象,使篮球比赛几乎停止。2002年规定进攻队在8秒内须将球带至前场,从这些规则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问题,这也是对进攻24秒规则的出现埋下了种子。

6.2.2 全场进攻时间的出现和改进

虽然10秒规则的出现,制止了在后场控制球的打法,但是球进入前场之后却没有限制。还是出现不进攻的僵局。1957年规则新增加了30秒规则。1984年,对该规则修改,采用连续计算方法,进攻时间由原来的30秒改为24秒,后场推进由原来的10秒改为8秒,这一规则的出现,进一步限制了“控制球”的打法,增加了进攻次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使篮球运动恢复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为篮球运动灵活、多变、快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3 出现3秒、5秒规则

6.3.13 秒规则

3秒规则是在1932年增加的。30年代未被取消40年代后又恢复,一直到现在。3秒规则的出现是为了限制特别是高大队员在篮下的活动,有些队员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站在篮下并不积极的移动和变换战术,严重阻碍了篮球运动朝快、活、灵的方向发展,而且使得篮球竞赛变得枯燥无味。没有什么欣赏价值。

6.3.25 秒规则

5秒规则是在1932年新增加的。规定在后场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5秒判为争球。1956年改为前场被严密防守5秒为争球。1958年改为当一个持球队员被严密防守,在5秒内没有传、投、滚或运球时应判为违例,改为掷界外球。5秒规则的出现和强化。一方面鼓励队员们积极防守,增加篮球运动顽强拼搏的意识。另一方面加快了篮球运动的进攻节奏,改变了相互僵持不前的状态。3秒、5秒规则的强化,使篮球运动技术战术变得灵活,多变。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加速了球队个人技术水平的发展,进而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7 结论

上一篇:工艺技术创新创效总结下一篇:满分优秀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