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精选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经常听到抱怨说,新来的同事没有活力、新来的同事缺乏责任感、新来的同事做事没条理、新来的同事感情脆弱惹不起。这些抱怨,集中地反映了现今的“新员工”成长问题。近年来,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招聘数量可观的新员工,对新员工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促进新员工尽快成长成才,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而公司这方面的工作有得有失,总体上还有点不尽人意。那么,如何更有效开展新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以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新员工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所谓“人文关怀”,通常的理解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表现为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所谓“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理解,就是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善或改变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和清除思想障碍的行为。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必要性,是由新员工“新”的特点决定的。年青有活力,是新员工的总体特征。在他们身上,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很强烈,很容易产生失落感;还没有被同化,也没有形成惰性,对身边的“潜规则”较常人更反感;缺乏社会经验,情感比较脆弱,遇事易冲动;尚未适应工作,对职业生涯普遍没有明确的规划或构想。这是一个易发生人际交往问题和心理问题的时期,如缺乏有效的引导、关怀,很容易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如今年上半年富士康员工系列跳楼事件,就包含了这方面的深刻的教训。另一方面,现今社会发展态势决定了新员工不乐意接受说教、追求自身个性化的发展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其个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措施促进其成长。
如何加强和改进对新员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呢?
一是要充分尊重新员工的个性。领导干部或老员工在做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要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要表现出企业元老的优越感,尽量以平等的姿态,与新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等主要领导进行新员工培训或其他对话活动中,通过与新员工进行平等交流、协商,显示密切合作、共同开创前景的意愿,增强新员工对组织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公司还非常重视虚心向新员工学习,采纳合理建议,以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新员工因为对组织内部潜规则还没有认同,较老员工更易发现某些方面的问题,公司尊重年轻人的感受,向他们收集合理化建议,力求通过他们的新视角发现问题,找准症结所在并加以改进。通过这些工作,新员工获得了强烈的被认同感,激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在岗位上适应都比较快。
二是要切实关心新员工成长,少搞虚浮的说教。新员工因为信息不充分、经验不足等原因,融入组织和适应工作都会存在一定困难,应通过岗前培训、传帮教带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工作技能,熟悉组织人际关系,使其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保护其自信和工作热情。2009年到2010年上半年,广州燃气集团企业工龄3年以内员工辞职人数超过10人,而2006年到2008年只有2人(因人力资源部以商业秘密为由不提供有关数据,这一数据是我自行统计,可能与实际有所出入)。据部分辞职员工反映,辞职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觉得职业没前途,或与同事、尤其是与上级关系处理得不好。有已经辞职的员工说,自己在部门中是干活最多、最辛苦的一个,但是部门领导却很少肯定自己的工作,反而在绩效评价时,不加说明地给予一个较低的分数,使绩效奖金分配明显不公。个别正在考虑是否辞职的员工也说,在领导眼里,自己就是一个干活的机器。显然,在企业改革的紧张氛围中,一些领导干部忽视员工感受,对新员工没有足够关心,是这些新员工辞职的重要原因。
三是要适时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在新员工入职大约一年左右的时候,进行企业文化培训,使新员工全面认识和内化组织文化和目标,成为真正的“企业内的人”。燃气集团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惯例,每位新员工大约要经历三轮左右的企业文化宣贯活动。事实证明,企业文化培训效果好,员工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就高,这部分员工队伍就稳定。反之,前面提到的辞职员工大多是2007年入职,在他们入职满一年的时候,公司正值改革前夕,人心惶惶,各种小道消息泛滥,公司领导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宣传公司的前途,当时未免矫枉过正,结果,改革完成了,部分员工因为对企业现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落差很大。一位离职的员工说,如果没有改革,他也许就混下去算了,但是改革使他对自己有了很高的期望,然而到头来,却发现向上的通道依旧梗阻,他满怀失落和怨忿之下,只能一走了之。
四是要主动关心新员工日常生活、情感问题。要充分考虑由于地域、民族等原因引起的生活习惯差别,合理满足有关要求。燃气集团近年来,有新疆少数民族员工加入,公司党委对这些民族习俗较突出的新员工,给予了相应的照顾,确保他们的习俗得到充分尊重。
五是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立约束机制和学习、谈心、管理、监督等制度,规范职工行为,营造有利于职工心理健康的集体氛围。把心理疏导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部署,使心理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使职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把关心关爱与竞争激励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科学使用人力,积极宣传培树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弘扬正气,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近年来,燃气集团大力推行绩效考核、绩效面谈等制度,有的部门领导掌握得好,实施得好,部门工作氛围就比较和谐,部门绩效指标的实现就比较顺利,有些部门领导自身掌握不到位,实施起来简单粗暴,过于照顾老员工,侵犯了新员工的正当权益,就使部门工作氛围不和谐,使一些新员工萌生去意,部门绩效指标也就难以顺利达成。
充分认识对国企青年员工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紧迫性
所谓人文关怀, 简言之, 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也是国有企业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实施人文关怀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方面,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深化改革发展, 为实施人文关怀提供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要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领制高点, 就必须重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 企业未来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掌握新知识的青年员工。
注重感情关怀是青年员工队伍稳定的迫切需要。企业竞争最终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竞争, 国有企业因受到用工、薪酬分配等制度制约, 与外资、民营等企业在“待遇留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就迫切需要强化对青年员工的人文关怀, 激发其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大力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浓厚氛围。
突出人本理念是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着力点。人文关怀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 表明了党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和途径, 对解决青年思想教育中“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等问题, 彰显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机和活力,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把握新时期青年员工思想的新趋势、新特点
政治态度、民主参与意识趋向自主理性和双重性。青年员工作为相伴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人, 十分关注时政要闻、社会焦点和专业新闻,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成为普遍情感;同时, 受社会转型期国内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的影响, 出现了理想信念短视和弱化的倾向。普遍关注企业发展, 渴望积极参与;同时, 受国有企业决策、用人和分配机制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 部分青年员工主人翁意识淡化, 对企业忠诚度滑坡, 一些青年人才受利益驱使而流失。
价值需求日益多元和趋利化。随着社会进步和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 青年员工更加注重自我发展, 渴望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同时, 价值评价更加现实化、趋利化, 且存在偏差, 多数青年员工把高收入和取得较高管理职位看做是成功的标志。这些务实、趋利的思想既具有合理化和社会发展必然的成分, 也使集体观念、奉献和钻研吃苦等精神被弱化, 加上企业本身对青年员工的成长重视程度不够, 使当前青年员工的个人主观价值和成就感, 与现实存在较大的落差。
思想情绪逐渐复杂和多样化。当前,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 青年员工的危机、竞争意识和适应改革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 青年员工大都工作在生产、科研和市场一线, 工作任务重, 参加工作时间较短, 在现有薪酬体制下, 收入相对较低, 加之住房、医疗、子女养育等实际问题, 使其感到工作、生活压力增大, 以及受金钱论、享乐论和腐败、分配不公等负面因素影响, 部分青年员工思想情绪不够稳定, 思想困惑、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理失衡等, 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积极探索推进对青年员工人文关怀的具体化、制度化
坚持政治关怀, 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国有企业青年员工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群众基础, 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机, 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 错误的思想必然去占领, 引导青年员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是人文关怀的最大价值。要突出重大、热点、高端理论和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探索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特别要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 牢牢掌握青年教育的主动权。要尊重青年员工的主体意识, 充分调动其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切实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主人翁责任感。
重视成长成才, 提升能力素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将自我实现列为最高层次需求。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认为, 企业政策、管理、人际关系、物质条件、工资和福利等保健因素, 并不直接产生激励作用;成就、赏识、工作责任感、成长和发展机会等激励因素, 方能产生更大激励。为此, 国有企业要实施青年员工“成长关爱工程”, 提供合理薪酬待遇, 量身定做实施培训, 建立青年员工成长导师制度, 选树青年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 完善优秀青年员工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促进青年员工全面发展。
关心青年思想, 激发进取精神。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充分、自由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拉近了与人的距离, 彰显了人本情怀。这就要求必须贴近青年员工的内心和生活, 给予充分理解、关心和尊重, 切实把解决员工思想上的种种疑虑和困惑, 以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作为人文关怀的重点, 帮助解决青年员工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丰富其精神文化, 升华其思想认识, 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有效凝聚青年员工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建立长效机制, 保障落到实处。要确保对青年员工人文关怀的实效性, 就必须以制度促规范、管长远。要把对青年员工的人文关怀, 摆上企业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定期研究部署, 构建一套有具体内容、工作指标和考核细则的完整体系, 纳入企业整体考核, 严考核硬兑现, 真正发挥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党政办公室)
人性化管理的原动力,不在于对个人欲望的实现,而在于对人性的全面认识——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关注员工基于人性特征对企业目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企业行为对员工可能产生的作用。人性化管理的前提是人文关怀,因此,企业的人文关怀其实不只是员工的需要,更是企业自身的需要。
对此,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深入理解:
使员工主动成为企业发展的贡献者
如果简单地把人们参与市场或加入企业的行为,归因于纯粹的经济利益权衡,就会抹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所产生的其他的需求动机,也就不可能正确地洞察到人们在企业中真实的心态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种社会性组织,而不像“黑板经济学”所理解的那样只是个人逐利的工具,它满足的是人们适应社会的需要,即满足员工与人共处、共同获得利益和信任、保持种群繁衍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诚然,在组织演化和组织分工的过程中,企业组织更多地承担了创造和获得物质财富的责任,但这决不是企业的全部。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性组织,在将人们组织起来形成更大的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承担着与它所处的环境交换信息、观念乃至思想、信仰的义务与责任。试想,我们多数人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企业这个组织体中,如果企业没有一个相对宽容,有助于员工能力与智识全面发展,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理解与帮助的人文环境,员工又怎么可能主动而不是被迫地成为企业长期存在和发展的贡献者?
使员工成为联系顾客、社会的桥梁
创造顾客价值是企业的生存之本,那么,谁来创造,谁来发现这种创造后面的顾客需求呢?自然是员工。因此,员工与顾客以及这个社会的联系,是企业能力的基础。
企业是一种社会化组织,因此,它的竞争力来自它的社会化程度。产品作为这种竞争力的载体,从本质上讲体现的是企业认知社会、按社会需求组织社会资源的能力。企业要融入社会,必须要了解社会。陈春花教授在《企业增长的活水》一文中指出:“许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没有机会贴近顾客,但是如果没有长期地贴近顾客,是无法真正了解顾客的。”然而真正可怕的也许不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没有机会贴近顾客,而是这些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政策、所倡导的文化、所影响的氛围隔断了员工与顾客、与社会的联系。
一个健康的企业,必须基于分工与合作的原则,不断拓展员工与顾客、与社会的联系渠道,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了解社会的窗口和桥梁。其实,多数时候顾客离我们并不遥远,距离经常只是一堵人造的墙。在当代社会,每一个员工都承担着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角色,只要我们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换位思考的能力,少一些合近求远的官僚习气,就可以从员工的身上发现更多有关顾客的真知灼见。
启动员工创造性的钥匙
从员工身上洞察顾客的需求,首先需要了解员工。这种了解不只局限于把员工看作管理对象的专业性考评,更需要在交流过程中,将员工还原为各种现实性所激励和困扰的社会人;这种了解也不只局限于关心员工当期的表现,更需要在与员工的互动中,了解他基于特定历史条件所表现出的局限性,并在此前提下谋划他与企业相关的未来。
在以往的管理实践中,我们过多地沉迷于对员工物质利益诉求的分析,沉迷于通过物质激励手段解决遇到的管理难题,结果让企业和员工一起,在一条看不清未来方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过多地沉迷于对物质利益的考究,是短缺经济带给我们的心理阴影,不走出这个阴影,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发现启动员工创造性的钥匙,就不可能让员工因为激情去贡献他们身上的“隐性知识”。
这样说,并不是要否定利益追求的积极意义。我们强调的是,在一个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企业必须顺应这样的潮流:任何一个人都可能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特定的个人喜好,没有一种利益机制可以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当员工内心对安全、尊重、自我价值实现这些社会性需求,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得日益丰富和个性化时,企业只有顺应这种需求,才可能深入员工的内心,使员工对企业生发出自觉的热爱和相应的责任。今天,“责任、权力和利益”三位一体的规则秩序,也许要颠覆为“自由、权力和责任”。在一个选择更加自主的社会,员工的个人活动空间往往决定着他的创造性和社会价值,而这也正是企业价值最根本的源泉。
当我们超越利益立场,以更加人性化的视野审视员工时,就会发现:如今的企业领导人,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技术知识、商业技巧和战略眼光,还需要人文情怀。只有具备这种情怀,才可以超越立场之争,使企业不再停留在技术语言与销售语言、管理原则与工具选择等各种矛盾冲突中,才能还原出企业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企业只有这样关心员工,员工才会这样关心他的顾客以及与顾客相关的一切事情。
拓展财富的边界
以前,我们对企业的理解过于简单,以为它只是一种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剩余价值的赢利性机构。如今,网络技术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企业的边界,使得作为社会性组织的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我们需要重新从人的需求和发展上认清企业的本质,需要理解组织分工的演进也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轨迹。
企业组织承担着创造财富的社会职能,而今天的财富内涵已不同于以前。如果把幸福看做财富的终极目的,或者说,把财富做为实现人生幸福的手段,我们就应该明白:今天人们追求的财富,不只停留在可以看得见的物质层面,它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内心丰富度的投影。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对待员工、顾客与社会的态度,就应当有所变化。
辅导员的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学生的工作,“人”的问题是贯穿其始终的最基本的、内在的、核心的问题。以灌输为核心理念的传统的德育实质是一个强制的、封闭的教化过程,它过分强调和突出辅导员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试图强制的手段使学生认同并最终形成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忽略了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可见,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辅导员德育面临的现实境遇。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别是现如今的95后,他们作为现实的“人”特别追求个性的发挥,总是希望能自主能动地改变现实客体,随着大学生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他们迫切要求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这种诉求进一步加剧了传统灌输式德育的困境。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的主体、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以及保障的关注。人文关怀话题的提出,不仅是辅导员德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辅导员德育人文关怀所倡导的德育发展方向,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人文关怀会使辅导员德育的原有价值和功能逐渐加强,使德育工作充满人性魅力,不再是以前毫无主观能动性,没有道德意义的枯燥无味、令人厌烦的灌输与说教。如果辅导员的德育工作缺乏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需,缺乏人文关怀,那么其个人吸引力和影响力无疑会不断下降。与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氛围相比较,大学的学习环境比较宽松与自由。学生在心理变得成熟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弱,甚至不理解学校的管理模式。此时辅导员若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好,他们则会处处对抗学校的管理制度,比如随意逃课、考试作弊、不尊重教师等。这些行为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为校园的发展注入了不和谐之音。辅导员有时不能传达好学校相关制度的精神实质,无法有效地与学生对话,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熟视无睹,也加剧了师生间的矛盾。相反,如果辅导员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增进与学生间的交流,必会增强辅导员个人的影响力及整个团体的凝聚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自然就会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会大大减少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逆反心理,消除对辅导员德育教育的偏见,相信老师所讲所说的都是为他们好,从而信任老师。辅导员与学生平等友爱,互相激励,共同学习。在这种平等的育人环境中,学生会乐意接受辅导员的教导,主动找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也会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向学生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样以来,自然会奏出和谐的思想政治工作乐章。与之相反,如果辅导员在学生面前时时刻刻都表现出管理者的形象,学生就会害怕、畏惧辅导员,对辅导员产生敌意,这种紧张与冷漠自然会拉远师生间的距离,不利于双方的交流。
作为新一代的辅导员,我们要做的人文关怀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要带好新一代的大学生,辅导员靠空洞的说教和形式化的训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人性化管理,从而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得到学生的理解与体谅。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比如,大一学生刚入学,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生活习惯往往会使他们感到不适应。辅导员主动找学生聊天,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在乎、很关心他们,也让学生知道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了困惑,都能主动找老师,老师会热心地帮助他们,有助缓解新生心理的寂寞和不适应感。辅导员在学生过生日送上一句生日的祝福话语,会让学生倍感温暖。辅导员常去这个宿舍里面坐坐,常进教室走走,和仅仅学期开学和学期结束时去教室和寝室看看,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没什么区别,在学生眼里就不一样了。辅导员多去转,自然就有机会接触普通的学生,接触最自然状态下的他们,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做自己的工作。人是感情动物,当辅导员用爱去引导学生时,学生自然也会用同样的感情回报你。当辅导员把学生看成朋友来对待,学生自然而然就尊敬你、爱护你,在任何时候觉得只要找到你,就有回到了家人身边的安全感,这样关系自然就近了。辅导员在做工作时候,不仅仅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面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比如贫困生,辅导员要看学生档案,分出不同程度的贫困生。辅导员要多去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让贫困生既不会感到自尊心受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辅导员工作的本质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要求辅导员管理服务要创新,在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辅导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QQ聊天、MSN、E-mail、BBS、博客等多种网络手段,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的话学生当面不会说,在网上却可以畅所欲言,这样辅导员可以很快得到学生方面的信息,利于工作的开展。
仇春勤225300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
摘 要 目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树立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创造和谐的人文气氛,主动与病人沟通,实施持续护理服务改进措施。结果:护理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1%上升至97.4%,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强化,就诊推荐率提高。结论:对癌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
关键词 癌症患者 人文关怀 生活质量 护理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据统计,癌症占男性死因的第2位、女性死因的第3位,某些国家和地区已占到病死率的首位。[1]癌症作为应激原使患者出现严重的心身反应。现代肿瘤学认为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比生存率、病死率更能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状况;因此,医务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存数量,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2,3]而癌症患者的护理,除了提供必要的护理技术服务,还要提供有效的关怀服务,满足病人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健康需要。2007年始,我科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3年来我科对癌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做法介绍如下。
实施方法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树立人文关怀护理理念。首先,要确立诚心为患者服务的原则,在护理技术服务的同时,护理人员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主动、真诚地关注癌症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人格与尊严、权益与需求,促使他们获得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诸方面的满足与舒适。其次,要求我们对待癌症患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和对护理对象正确的移情心理。态度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患者,不因为患者的职业、地位、贫富悬殊而有不同对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分享患者的处境和感情,以严谨慎独、热忱周到的护理行为去为他们办实事、办成事,绝不无动于衷、推诿拖拉、敷衍塞责和弄虚作假,并与细微处见精神,让患者感动和惊喜。我们一方面组织全体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实践指导,从而真正理解何为人文关怀护理、如何和患者交朋友,从而达到优质护理的最高境界。
注重护患沟通,融洽护患关系。希波克拉底说:“医生有三大法宝,即药物、语言、手术刀。”这体现了语言和沟通的重要性。[4]护患沟通、交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能较好地解决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减少纠纷,拉近护患距离,融洽护患关系。首先要重视癌症患者入院时的接待,接待患者时实行首遇负责制、首问负责制,注意患者初入院的心情及接受能力,积极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及各种制度,但避免教条、刻板或填鸭式的宣教,消除住院给患者带来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尊重、信赖、同情、理解、关怀患者,重视收集患者资料,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与其建立友善、信任、民主的护患关系。其次,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维护患者的利益为原则,并根据不同的对象、情境等差异灵活对待,制定出人文关怀护理实施方案,做到既有原则,又为患者所乐意接受。癌症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着肿瘤的治疗和康复,因此,护士要充分表达对患者的善良意愿,善于诱导、善于疏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护理对象倍感温暖和受尊重,从而帮助病人燃起希望的信念,树立战胜癌症的勇气和信心。
创造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给患者更多的温暖。病区在不断完善各种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更注重创建便民的新措施,如随处可见醒目的指示牌、提醒牌;免费提供消毒水杯、针线等等。合理布局病区环境:病室墙上挂有精心挑选具有田园风光的油画;窗上配挂色调柔和的窗帘;走廊上间隔不远便摆放一盆新鲜的绿色植物。努力为患者创造优美、舒适、安宁、温馨的治疗环境。在日常工作中则更注重营造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人文环境: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如涉及病人私密部分则及时采用屏风或隔帘遮挡;气候寒冷时及时为病人增加盖被、调高室温。工作中礼貌称谓,依据病人不同的年龄、身份、职位等恰当地称呼病人,禁止叫床号代替患者。为住院的患者过生日时送上生日蛋糕等等。责任护士开展“六个一”的人文关怀活动,即:入院时一定热情接待、入院后每天与病人交流1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静脉穿刺一次成功、晨晚间护理一丝不苟、健康宣教一定到位、出院时一定送至电梯口。
重视健康教育,鼓励病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协同患者寻求对策,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有助于消除疑病心理,减少焦虑和烦恼等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教育内容:肿瘤并存病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化疗、放疗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化疗、放疗后病人的生活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教育形式:集体教育与一对一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是将相似病例(如化疗、放疗病人)共同的医疗及护理问题集中起来,每月召开一次由医生、护士、患者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会,在健康教育会上,医护人员和病人展开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病房内、走廊上、病人活动室均放置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免费提供给病人和家属阅读。一对一教育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问题实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每一位出院的患者均在一周内用电话进行回访,并跟踪咨询教育指导,大大增加了病人的治疗信心。
结 果
护理服务满意度上升:由2007年的91%上升至2010年的97.4%。
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得到强化: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护士被广大患者和家属认可和表扬,成就感显著提高。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护士在工作中责任心和爱心不断强化,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自身形象,实现了人生价值。
就诊推荐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愿意推荐其他患者到我科就诊的推荐率从2007年的40.8%上升至2010年的90.3%。
讨 论
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加强了护患沟通、交流、理解,使癌症患者感受到关怀,增加了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乃至患者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护士必须紧跟现代医学科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不断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与更新,转变服务理念,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为癌症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以病人及家属得到最系统的护理和最广阔的支持为最终目标。人文关怀护理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钱玉秀.日本国关于癌症病人是否告知诊断的做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90-191.
邱彩峰,赵继军.QLQ-C30的应用及计分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11):701-703.
张红霞.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45-46.
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田平芳(616650)
传统的护理观念认为,护士的工作职责只是负责注射、送药等辅助治疗工作,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出现了崭新的理论与内涵,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加强临床的人文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维护患者权利以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要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人文护理呢?
首先,要确立人文护理的护理理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等等密切相关。人文护理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即护理学中的人文关怀或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它既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要求,又是构建相互友好与依存的医患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护理服务的载体是患者,即“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祛除患者身体的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精神需求,这是护理人文关怀的出发点。作为护士,用自己的生活和言行,把自己的职业道德体现出来,这就是人文护理,其关键就是以人为中心,它是社会发展、护理进步的产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其次,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爱病人。人类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说:“作为护士就应有一颗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这句话,道出了人文护理的内涵,即在护理工作中以要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疾病痛苦和比健康人更大的心里压力,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因此,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任务,人文护理的本质是对病人的尊重和关爱。对护士来说,对患者人格和生命等方面的尊重与关爱是其护理工作的基本前提,如果一名护士对所有患者缺乏起码的尊重和关爱,他又如何能够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呢?护士对所有患者都要一视同仁,不管其高低贵贱、亲疏远近、都应平等相待,要给与患者极大的尊重和亲人般的关爱。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从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与患者更多的呵护和宽慰,关心和帮助病人,对病人给与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使患者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爱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风更催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尊重和关爱患者,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让患者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才能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鼓起和病魔作斗争的勇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早日恢复健康。护士只有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人文护理才不会沦为一纸空谈。
再次,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环境。营造一种充满爱心的以尊重、关心、满足病人的各种需要为中心的人文气氛和环境是人文护理的重要环节。人文关怀体现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上,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环境可以赢得病人的好感和信任,可以缓解、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和忧虑,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它对以后护理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的言谈举止、仪态服饰、工作态度等,对患者的心理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一个优秀的、具有文化修养的护士,以亲切和蔼的面容去面对每一位患者,她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使患者心情舒畅,这对病人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和安慰,就是最好的人文关怀。护士要把人文关怀处处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去,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这样才能提高护士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更好地投入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中去,让人文关怀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护理设施设备、卫生器械、卫生材料等服务用品的供应保障,1
又要注重病区包括医疗用车、台、柜、床、被服在内的护理设备的更新与消毒,还要注重病患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具的维护,为病人创造一个放心、舒心和称心的就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和患者的特点,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视病人为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为患者营造整洁、安全、舒适的护理氛围与环境,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
由于职位的不同, 收入分配的不同, 各自能力的不同, 在企业员工的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平衡感, 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严重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 企业要注重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工作。
一、注重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架起和谐心桥
1. 深入员工群众, 提供心理健康援助
企业员工由于社会阅历不同, 文化水平各异, 加之思想基础不尽相同, 就会形成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因此而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企业管理者要对于员工有所了解, 就要深入其中与员工建立起密切的沟通。
一是开展员工家访活动, 对员工登门拜访、进行慰问、带去祝福、解决困难。对于员工的生活状态尤其要体察入微。员工的病假、事假, 婚丧嫁娶, 各种意外事故等等, 企业领导都要将企业的关怀落到实处。针对于员工的缺席或者出现有不稳定的情绪, 企业领导要进行访问, 加大沟通力度。二是开展面对面谈心活动。对于管理者的关心, 员工往往会心有芥蒂, 不愿意与领导干部交心, 更不会主动交流, 因此而出现无法承受的情绪化反应。如果管理者能够定期与员工互动, 经常聊聊工作和家常, 与群众零距离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就会增进干部和员工的了解和信任, 解决群众的疑虑, 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 转变引导方式, 打开员工心扉
在新的环境条件下, 企业员工的意识形态、思维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会给以强制性的压迫感, 不但无法建立相互之间的沟通, 而且还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将沟通建立在对于员工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做到因人制宜、分类指导、才能增强说服力, 令员工心悦诚服。可以建立说服教育的载体, 诸如生产经营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在共处的过程, 就可以借题发挥, 将思想教育内容灌输给员工。
3. 丰富业余生活, 促进身心健康
针对员工承受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大的问题, 基层支部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法定节假日组织观看电影、外出踏青、迎新春趣味抽奖及聚餐、茶话会、歌舞晚会、绘画写作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只有员工树立了积极健康的心态, 提升了情绪控制能力和抗压能力, 成长了心灵, 提高幸福指数。
二、注重员工的实际感受和需求, 真诚打开心扉
1. 搭建服务平台, 帮助员工成长
当今时代, 各种新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得以广泛应用, 推进企业不断进步的同时, 员工也要提高自侦的技术能力, 以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基于此, 企业领导者要注重定期的员工培训工作, 制定长期的职工培训计划, 并根据技术种类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此外, 还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尖技术能手。大范围、多层次的技术技能教育培训活动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并满足企业员工的成长需要, 以促进员工自我培养, 自我实现价值, 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 开放用人观念, 因人制宜管理
知人善任, 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企业是由来自不同地方的员工组成的, 这些员工文化观念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年龄不同、成长年代不同、阅历不同, 形成了员工个体之间的生活方式、道德标准、美学趣味、价值追求、时空观念等差异化。因此, 要正确看待这些差异、真正的尊重这种不同, 合理的运用和发挥员工个体的特长和优势。“因人而异”的对号入座, 安排员工喜欢的、适合的工作分工, 营造一种“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反求诸己、和谐共事”的工作氛围, 就能激发出员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开挖员工个体的内在潜力、价值和巨大能量。
三、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组织机制建设,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1.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应在岗位竞聘、提拔、学习深造等关系员工核心利益的事宜上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 充分发扬民主, 通过职代会、组织生活会、献计献策活动等途径积极引导员工参与企业的发展, 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2. 建立心理咨询机制
为了能够在企业内部培养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心理咨询队伍, 可以在各基层支部开展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培训, 并形成培训机制, 将心理问题联系、问题的处理、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以及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等等纳入其中。企业要定期地对于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如果发现员工心理健康问题, 就要及时汇报, 深入分析, 并制定出解决方案。
3. 建立困难职工帮扶机制
摘 要: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员工进行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更需要对员工进行矛盾与心理障碍的疏导,注重一线员工的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家庭了解已成为当前思政工作人员必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结合长庆固井公司基层单位实际,在分析一线员工的思想工作动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做好对基层一线员工的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工作。
关键词:基层员工;思政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1 一线员工思想动态现状
2015年长庆固井公司第一固井工程项目部的工作量较往年大幅增加。由此,基层员工工作强度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生产一线的职工在心理上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源于工作,也可能来源于生活,这时候,思政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心理疏导与互相沟通,互相关怀,为基层人员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从而全身心投入工作。
1.1 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
该项目部位于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村,驻地较为偏僻,员工长期处于一线工作状态,远离城市,与家人分居两地,再加上繁重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心理容易产生落差。长期以往员工在心理上变得比较脆弱,更需要单位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关怀,也需要在心理上加以疏导。
1.2 不理解公司的管理模式
很多时候,基层员工会对公司的管理制度,甚至是绩效考核、福利分配、职务晋升等规章制度不理解,这些最终源于还是源于思政工作人员对基层人员想法的不了解,没有及时与基层人员沟通,就算是有沟通,沟通次数也相对较少或内容不到位,这使得个别员工会错误的认为公司对一线员工的不够关心,致使工作效率降低,迷惘怠工。
1.3 缺乏人员心理的培养
基层员工长期在远离城市的环境工作,在人际交往、消费观念、学习方式和娱乐活动等日常生活中容易与社会脱节,产生与世隔绝的距离感,长期从事野外工作,导致基层人员不合群,性格孤僻,造成在社会中人际交往困难,甚至心理上出现封闭状态的现象。这些使得思政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加强与基层人员沟通与心理疏导,正确发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致使员工不与社会脱节,使得员工不会产生对社会的陌生感。
2 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
2.1 激发基层员工的特长,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固井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管理层应努力创造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用人文关怀感化人,用身边典型事例教育人,形成一个战斗力、执行力很强的集体。GJ12219队成立至今,从上级到基层都十分重视基层员工的特长发挥,效果是值得肯定的。通过不断了解发挥员工特长,使员工正真体现自身价值,对于激发员工自我满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种满足感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个重要标志。
2.2 思想政治工作要展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在现在这个时代,思政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加强对员工的了解,使得员工爱岗敬业、思想道德。加强对员工正面的引导、宣传、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呵责。关注基层人员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思想状况与工作表现。充分利用现有的渠道让员工释压,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工作,同时引导基层雨昂那个自觉进行自我检讨,从而使得员工能够自觉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面对困难,并有效地做到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与自我控制。
2.3 完善各种制度,有效保障对基层员工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基层员工,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而是有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这就要求公司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的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基层员工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最基层员工是努力工作的劳动者,科学发展合理和人性化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系统,以确保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继续完善公平的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在以业绩论英雄的同时兼顾员工的整体利益,适当向一线岗位倾斜;真正落实员工的福利医疗制度、休假制度,让员工特别是生活困难员工、患病员工感受到更多的集体温暖。
2.4 要加强沟通,尊重员工权益
沟通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共享工具,以满足需求,保持心理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集团内的沟通协调行动,以提高效率和实现组织的目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
2.5 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员工办实事
按照长庆固井党委的安排,GJ12219队深入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结合员工需要,开展了义务奉献日、义务理发、量血压、慰问老员工、送清凉、上井路阻为员工送饭、安全家书、看望员工生病家属等工作。由此深化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党组织的关怀,看到了党员的先进性。
2.6 开展谈心交心、一对一帮教,争当员工“贴心人”
GJ12219队不断寻求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沟通方式主要分为谈心交心和一对一。谈心交心包括工作与生活、家庭状况等方面;一对一帮教则主要针对技能知识短缺和安全意识淡薄的员工,通过了解员工近期生产生活状态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对不同的员工,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心理疏导,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员工实際存在的困难,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如何使用这个新的思路,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在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陶山河.浅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新时期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2]陆家声.浅谈企业员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3]解本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企业中的运用[N].工人日报,2009.
[4]朱国.做好人文关怀——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01).
[5]穆为明.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
摘 要:本文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思维、新方法引入信访稳定工作,初步探索了信访中人本关怀的实现途径及现实意义,明确了搞好新时期信访稳定工作的基本思路,为促进矿区和谐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以人为本 心理疏导 信访稳定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与论断,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宝,也为我们构建和谐矿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同样需要高度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只有本着关心、爱护和尊重的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打动人,才能在广纳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畅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才能确保信访稳定工作卓有成效,使其成为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窗口,有效促进矿区和谐。
二、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基本认识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简而言之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心理疏导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通过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间的理解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来改善或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达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状态的目的。作为改进信访工作的基本方法两者均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只有以人文关怀和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处理个体思想问题的层面,才能更好地促进信访稳定工作顺利开展。
三、信访稳定工作中人本思想的实现途径 ㈠坚持急事快办,在真情服务中体现关怀
实践表明,大凡群众来信来访,哪怕是再小的事情,对于其本身而言,都是一件大事、急事。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信访无小事”的观念,按照“急事快办”的原则,为信访群众提供真情而满意的服务。
1.要将心比心、竭诚服务。人不伤心不落泪,人无难事不上访。相对来讲,上访群众大多是遇到了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问题,才走上信访之路的,他们特别需要理解、关心和帮助。面对职工群众上访,我们绝不能有事不关己、麻木不仁的态度,更不能把它们提出的问题当作无理要求、当作小事一桩,甚至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样不但 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激化矛盾,使上访人员变成上访老户,上访问题变成信访积案。应当带着对职工深厚的感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把他们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积极主动为其解难。应当理解、善待、关爱上访群众,动真情、用真心、使真劲,在职工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他们一把;在职工群众失去信心的时候,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在职工群众受到委屈的时候,为他们消气化屈,真正做到以善心理解上访群众,以诚心尊重上访群众,以爱心温暖上访群众。
2.要尽职尽责,精心服务。信访是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解决信访问题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上访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职工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希望我们给他们排忧解难。为此,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处理职工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要耐心接访,细心理事,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重视解决反映的每一个问题,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对初访要态度谦和、言语亲和、明辨情况、公道处理,力争一次性解决问题,避免重复上访、反复上访,防止简单问题复杂化、个体问题群体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信访责任,明确责任主体,界定责任层级,细化责任内容,形成奖惩分明、层层落实、衔接无缝的责任体系,防止矛盾层层上交、群众层层上访,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
3.要急人所急,高效服务。一般来讲,多数上访职工群众找上门来的事大多是急事、难事。这些事往往是越堆问题越多,越拖问题越复杂,处理难度越大。因此,信访工作必须讲求时效,力求实效。凡是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全力去办,再繁也要全力快办,再难也要全力办好,切不可因小而忽视、因繁而拖延、因难而推诿。对职工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要按照法律政策的规定,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做好解疑释惑和教育疏导工作,确保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人问、有人办。总之,要以及时快捷的效率取信于民,以问题的实际解决取信于民。
㈡坚持难事巧办,在情理沟通中体现关怀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空前活跃,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信访工作越来越难是不争的事实。越是难事越要创新办法,注重真情暧心、沟通顺心、政策定心,在情理沟通中化解各类信访难题。
1.要热情接访、动之以情。大多数职工群众上访都是为了讨个公道、要个说法,也是为了赢得理解与尊严。接访者态度热情,哪怕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杯暖人的开水都可以迅速让上访人心平气和,从 而达成顺利沟通,促进问题解决。为此,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要热情而礼貌地接待群众来访,努力做到门好进、人好见、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去掉官腔、放下架子、平等相待、专心倾听、认真记录,同上访群众进行朋友般的交流。有时遇到上访群众情绪激动,哭啼吵闹,甚至威胁谩骂的情况,也要宽宏大量,宽容理解,经得起骂、受得住气、耐心劝慰、细心劝导,尽快使上访者头脑冷静下来,避免酿成意想不到的后果。总之,必须自始至终使来访者感受到亲切、祥和、温馨的气氛,感受到受人尊重、被人理解的温暖,从而消除心理隔阂,拉近心理距离,融洽接谈气氛,迅速在心理上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有效促进上访问题的化解。
2.要解疑释惑、晓之以理。这是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信访工作攻坚克难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我公司的一些信访难题来看,有的来访者诉求合情合理合法,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还难以解决,对这类问题要耐心细致地说明情况,体贴入微地解释原因,及时化解群众的思想疙瘩,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尽快解决。有的是由于不了解法律、政策而反复上访、重信重访,对这类问题则要面对面地做好法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打消信访人的疑虑,消除信访人的误解,力争使信访人停访息诉。有的来访者因改革变化冲击而心理不平衡,对这类问题则要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劝导,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改善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集体,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困难和压力,促进心理和谐。有的来访者提出过急、过高甚至无理要求,即使政策上无依据、道理上亦讲不通,对其要求解决问题的急迫心情也应予以理解,不能一推了之,而要带着感情耐心做好说服工作。总之,要通过把政策说透、道理讲通、情况表明,消除来访者的疑虑,使群众心悦诚服,最大限度赢取上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要规范引导、安之以法。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原则分寸,依法规范人、安抚人,维护好上访秩序。“依法”就是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规定,正确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既要防止不依法办事、不按政策办理,损害群众合法利益的行为,又要防止为息事宁人而突破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无原则地迁就、满足信访人的无理要求,形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导向。要引导信访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做到知法、守法、依法信访,逐步改变那种“找上级、找大官、告衙状”、“官大于法”、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的错误认识。要广泛宣传《信访条例》,引导群众自觉规范信访行为,自觉维护信访秩序。同时,对极个别经多次教育仍缠访不止、无理取闹、寻衅滋事,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老信访户,要依法予以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㈢坚持好事实办,在排忧解难中体现关怀
信访工作实质是一项排忧解难的工作,是联系群众、服务职工的一件好事、实事,要切实增强主动性、敏锐性,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1.要主动下访、体察民情。大量信访问题起源于基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基层。只有积极深入基层和群众,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超前排查,超前调研,超前介入,信访工作才能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时效性,达到固本强基、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的效果。要紧紧围绕宣传政策、慰问群众、了解民情、排查纠纷的目的,把下访作为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推动工作的一项重要方法,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起领导定期下访、经常下访的长效机制。力戒走马观花、华而不实的下访,真正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下到基层单位、车间区队、千家万户,访出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急、所怨,访出可能引起群体上访,影响矿区稳定的苗头和隐患。同时,把建立完善领导接待日、民情恳谈、建议征集等便民措施作为领导下访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拓展下访渠道,提高下访成效,把主动下访、体察民情的过程,变成排查纠纷、解决矛盾、加强沟通、促进和谐的过程。
2.要及时疏导、化解民怨。“物不平则鸣,人不平则怨。”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一些群众的利益失靠、生活失助、情感失落、心理失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及时抓好群众心理疏导,防止情绪激化是超前防控信访事件的有效手段。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准确了解和把握群众的思想情绪动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对于问题较多、怨气较重、矛盾较大的重点人群,要保证信访渠道畅通,让他们有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和发泄不满情绪的途径,切实做到变“堵”为“疏”、变“拦”为“解”、变“控”为“化”。同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劝导、解释、说明、同情、支持和相互理解等方式,疏导群众怨气,缓和紧张局势。最为重要的是,在了解情况、找准症结、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
3.要切实帮扶、排解民忧。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公司内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体,帮助这些群众解决困难既是各级党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减少上访事件的治本之策。为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尽力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努力做到低保户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帮困和送温暖工作力度,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总之,要 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坚持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用帮扶的行动引导群众,用帮扶的成果感化群众,在帮扶群众、排解民忧过程中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矿区和谐。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促进信访稳定的意义及作用
㈠在信访工作中弘扬人文关怀、引入心理疏导,从微观角度来说可以帮助上访职工群众树立信心和希望,还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帮助;从宏观而言有利于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改造社会文化心理,促进矿区和谐进步与发展。
㈡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帮助员工走出心理困惑和心理阴影,推动企业形成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心态,使他们蕴藏在心底的巨大潜能喷薄而出,促进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㈢在公司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加强职工心理疏导、人文关怀,把握思想动态脉搏,把影响职工心理健康的不稳定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无疑对于促进和谐矿区建设,为“1523”战役的顺利推进能够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㈣采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方法提高了信访稳定工作成效,引导、理顺了职工群众依法上访的秩序,从根本上减少了信访问题的发生,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束语
【公司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推荐阅读:
员工对公司的意见建议05-31
员工个人总结对公司的建议09-09
员工对公司寄语11-06
公司对员工绩效考核评语06-29
公司新员工的辞职报告05-31
私企公司员工的辞职报告06-24
公司工作员工的辞职报告09-29
电信公司员工的自我评价10-01
公司的员工英文自我介绍10-02
公司与员工的聘用合同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