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精选9篇)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篇1

摘要;中欧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的经济体、东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双方合作具有“洲际效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战略的稳妥推进,将为深化中欧双边经济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增强尊重互信,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一带一路”已成为连接中欧彼此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一带一路”筑梦中国 世界关系

“一路一带”中,“一路”是从中国向欧亚大陆腹地及西部延展,“一带”是从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延展,“一路”与“一带”对接,形同雄鹰展翅。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路一带”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一带一路”拉近中欧空间距离

地处欧亚大陆两端的中国和欧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地缘文明。作为世界地缘政治结构两大支柱的中国和欧盟,由于相隔遥远,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同时双方的经贸有较强的互补性,是欧亚大陆两端的经济中心,有强烈合作和交往的需求.中欧关系的局限性主要是双方地理位置造成的,在欧亚大陆两端之间有着广阔的领土和众多的国家,双方往来主要通过飞机。飞机的运量和经济性限制了人员的流动规模,也限制了贸易的加速流动。另外,由于两者相距甚远,没有涉及双方直接利益的具体议题的推动,建立除经济以外的相关交流机制也就没有了现实基础。由此可见,拉近中欧的空间距离、减少中欧之间往来所需时间是增进中欧关系的主要手段。“一带一路”为创造这一条件提供了可能。“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提供机遇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有 丰富的自然、矿产、能源、土地和旅游资源。但该区域交通不够便利,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发展水平与两端的经济圈存在巨大落差,整个区域存在“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对更大程度的参与国际贸易和推动国家发展有着迫切的期望,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这是其未来能够成功的民意基础。新丝路连接“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正促进中欧在经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问题上的多方面合作以及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在共同建设的未来,“一带一路”无疑将释放更大的活力。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此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潮流,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如何巩固和平发展,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的共识和力量,增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和谐亚洲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篇2

1“一带一路” 战略的内涵

“一带一路”战略中, “一带”即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从中国向印度洋和太平洋展开, “一路”即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将会是一个世界级的大战略,它将横跨世界上最长、最具潜力的经济走廊,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草原之路等,沿线大多是具有高度经济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惠及人口超40亿,经济总量几乎占全球的1 /3。“一带一路”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重点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具体包括能源管线、铁路、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便利投资与贸易的往来;第二步重点是在建立自贸区与实施产业转移,中国可与合作的国家与地区之间建立自贸区,并在时机成熟之时将产能过剩或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出去; 第三步重点是建立自贸区群,包括亚、欧、非、拉美等大洲在内,可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带一路”战略拥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无论“一带”还是“一路”,核心在于加强经贸合作,尤其是加强同中亚和中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并以“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想通”为原则,蕴含着中国崛起的“中国梦”。“一带一路”的精髓在于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政策,其实质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将积极主动的与合作国一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这对于建立健全亚洲产业链,建立亚欧之间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一带一路” 战略的意义

2. 1 利于中国形成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华文明回归世界文明主流的国际战略,也是体现周边为首要的国际战略,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参与世界治理的新模式。亚洲最大的特点就是差异化很大,东北亚、南亚、中亚、西亚,文明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推动亚洲的联动发展和振兴,建立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通过带动周边的文明,实现和平共荣、共生,打造利益、责任和命运的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是亚洲文明共建与中国复兴开放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需要,更是体现中国特色、风格与气派。“一带一路”是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模式,强调中国国内利益和内部发展与邻国的利益和发展是在一个互利互惠的系统中共同发展和繁荣。

2.2 利于中国形成新型改革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中国新型改革开放的格局,既带动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激活经济活力,又促进东部地区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利于对外的资本输出。具体来讲,首先针对中西部地区,由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有力的成为全面提升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主引擎,在加大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将极大地提升其经济活力。其次针对东部地区,积极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深化东部地区与海外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度,这既有利于东部地区借此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将带动其对外投资的资本输出。

2.3 利于中国输出优势产能,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外汇储备,同时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相比,产业优势较为突出。通过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能向沿线国家输出优势产能,从而带动中国经济与就业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和能力,工程承包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通过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我们提供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我国国内基建需求却日趋疲软,因此,中国有着强烈的资本与基建产能输出的意愿。建设“一带一路”可以打开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基建需求的大门,为亚太、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与强大的技术支撑,这样将有效地完成国内供给与海外需求的有效对接,并实现双赢。

2.4 利于中国显著提升对外经贸关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的巩固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基础,并将经贸合作的理念辐射到欧、非、拉美等大洲,这将有效地加强我国同合作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优势互补,以最终实现双赢。“一带一路”的倡议已受到沿线所在国家,尤其是中亚国家的欢迎与赞同,并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向前迈进,新的亚欧商贸通道和自贸区的形成将对提升合作国的贸易经济水平产生重要积极影响,这将有效提升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影响力”。

3“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之辩

随着世界级战略“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尤其是在2014年APEC北京峰会期间,中国宣布将设立总部位于北京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之后,中外媒体多将“一带一路”计划与美国“二战”后对西欧各国进行的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相类比,并将“一带一路”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然而,两者之间在经济与政治安全等层面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在实际上却存在着质的区别。本文接下来就将帮助读者理清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区别,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一带一路”战略。

3. 1 两者之间的共性

从经济角度出发。“一带一路”被认为主要是面向中亚、东盟等地区的投资扶持与发展计划,尤其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往往被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安排。该计划的实施,会加速合作国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进程,这一点与“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中的一体化作用异曲同工。

从政治、安全角度出发。中国作为崛起的大国,利用自身经济的实力来达到一定的对外政策目标。众所周知,“马歇尔计划”有效地助力美国奠定在欧洲的地位,并一跃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而同样的道理, “一带一路”建设也将有效地提升中国在亚洲的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开拓强有力的国际环境支撑。

3.2 两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出发点不同。“马歇尔计划”实施的时代背景与“一带一路”大不相同,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是为了应对战后欧洲政治真空期中来自苏联的挑战,因此在本质上是建立相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政治控制,具有政治安全属性。而“一带一路”是在国与国之间依存度普遍上升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谋求同合作国之间长期的共同发展为核心,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

其次,合作原则不同。“马歇尔计划”的制订是为了遏制苏联,因此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并且在实施经济救援过程中附加了不平等的条件,已达到影响并控制受援国经济、政治的目的。“一带一路”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均可平等参与,充分尊重参与国的自主权,根本上体现的是自愿自主与平等互利的原则。

最后,最终目的不同。“马歇尔计划”制订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美国的霸权主义,制定战后新秩序,其援助的重点不在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对受援国经济的影响与政治的控制。“一带一路”最终目的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并不谋求通过新制度的制定实行区域霸权主义,主张优势互补、务实合作与共同发展。

4 建设 “一带一路” 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建设切合了当代中国经济产业升级、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必然要求,这不仅将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中国社会开放的程度,巩固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果。然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4. 1 国内省区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思想观念有待完善的问题

国内“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不从整体规划,势必导致区域分割、各自为政、重复投资的问题,不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容易出现如下情况: 重大战略项目无人承担责任,无人拍板决策; 各部门难以协调,各机构竞争大于合作,内部没有形成“互联互通”; 缺乏实力雄厚、决策科学、管理规范、熟悉国际竞争的投资主体; 银行监管政策缺乏针对性、境外资产难以抵押、境外分支机构网点数量不足等造成融资结构的构建异常困难; 缺乏在境外投资、经营基础设施的思想观念,管理能力薄弱; 应对环保、劳工政策风险的能力薄弱; 国内审批境外投资的程序冗长,不利于投标、收购兼并等活动; 政策支持力度严重不足,手段单一( 对外援助) ; 缺乏对当地情况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与民众沟通不足,情感疏远; 援建的医院设施齐全,却无医生、护士。

4.2 不联不通、联而不通和通而不畅的问题

首先,在硬件方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硬件设施。这些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包括我国西部的沿边地区。众多中亚、东南亚、非洲国家亟待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同样欧洲的基础设施老化,也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一样,有升级换代的必要。基础设施是目前制约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其次,在软件方面,沿线国家之间的法规政策不兼容。再次,民心不通方面,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沿线国家民心不通,政治互信不足,彼此差异化大于共同点、差异化大于包容性,彼此矛盾冲突大于合作。如何培育和凝聚这种共识,化解分歧和矛盾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关键。最后,缺乏政治互信,周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中国的规划存在戒心。

4.3 国别经济与政治风险的问题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对外深陷大国博弈,对内面临领导人交接、民主政治转型、民族冲突等多重矛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已经成为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风险。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多数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相对落后,有关投资、贸易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第二,地缘关系成为影响法律环境的重要因素,东南亚、中东欧国别法律风险较小,南亚、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较高,走廊项目应重点关注地缘法律风险。第三,司法体系与司法执行效率两极分化较为突出,除新加坡、泰国、波兰、匈牙利、土耳其等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执行不力,政治干预严重。

4.4 外方的困惑和不理解问题

很多国家对中国存在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他们视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对美国在亚洲和世界统治地位的挑战,认为中方战略意图很强,在布置世纪大格局,企图整体改变欧亚大陆格局。其他国家或许担心会过度依赖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中国拟发起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AIIB) 也认为是挑战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以美日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地位。

5“一带一路” 战略中的大国博弈

美国、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区域经济合作沿途中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在中国加紧推进“一带一路”实施的进程中,势必与上述三个大国之间产生利益上的牵连。因此,认清大国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针对各自利益不同的考量,继而制定出有效的策略,对于我国得到关键国家的支持,有效地减少阻力,并促进战略的顺利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1 美国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美国始终对中国崛起抱有深深的疑虑和担忧,因此美国全球战略向亚太倾斜,试图借“亚太再平衡”战略以维护其霸权地位。具体表现在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来牵制中国。首先,在政治上,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力度不断增强,刺激中国周边国家在领土争议中频频挑衅,这将破坏“一带一路”实施的良好的政治氛围; 其次,在经济上,美国督促日本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并积极推动“美国—东盟扩大经济合作倡议”与“新丝绸之路”计划等,试图建立由其主导的亚太合作机制,以制衡中国“一带一路”的实施。面对美国因素的挑战,我国应尽量在保持中美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深层次的合作,扩大两国之间共同的利益,增进共识,从而减轻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抵触情绪。

5.2 俄罗斯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俄罗斯担心“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对其主导的“欧亚一体化”进展产生不利影响,而担忧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亚地区。中亚地区,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后方,在该地区保持控制力是俄罗斯的一大战略目标,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国因素的介入势必会对中亚地区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俄罗斯对此表示忧虑。为了消除俄罗斯的担忧,中国应以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并不谋求在中亚的主导地位,中国也是维持中亚安全稳定环境的最大受益者,并且应积极同俄加强战略沟通与合作,最终实现双赢。

5.3 印度因素影响及其对策

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并且尤为重视其在南亚的影响力。“一带一路”的实施将大力提升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印度对中国实力的提升有所顾虑。事实上,中印沟通合作在不断加强,两国共同利益也在不断加深,作为亚洲经济两大引擎,中印携手将对亚洲崛起,起到关键性作用。2014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在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同时,更进一步商议“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中国能量”与“印度智慧”携手将释放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蒋希蘅,程国强.国内外专家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看法和建议综述[J].中国外资,2014(10).

[2]杨晨曦.“一带一路”区域能源合作中的大国因素及应对策略[J].新视野,2014(4).

[3]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4]霍建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人民论坛,2014(5).

[5]王敬文.“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J].中国外资,2014(10).

[6]姚冬琴.习主席的“丝路之旅”收获了什么[N].中国经济周刊,2014-09-22.

[7]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11).

中国缘何倡导“一带一路”战略 篇3

“一带一路”与区域经济合作

这几年来,特别在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就以与我国相关联的周边国家来看,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已提出了很多战略设想,如美国提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跨欧亚发展带”与“北方海上之路”,蒙古国提出“草原丝绸之路”,等等。另外,亚太地区的自贸区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在发展。在上述情况下,中国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与亚太国家经济合作,就要提出新的战略构想。

从强化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视角看,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努力建立自贸区的同时,积极推进共建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以形成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大通道、大网络。实施这个战略的有利因素是我国有充足的资金,有相当基础性的技术,如高铁。二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的国际背景是,长期以来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在建立海洋秩序方面并没有多少话语权。中国要为建立海洋新秩序作出努力,理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美国要搞亚太再平衡,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建立海洋新秩序。换言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要使这个战略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三是亚投行的创建,有利于推动完善全球金融治理。2014年10月24日,21国已签约成立亚投行,预计在2015年底前投入运作,这标志着一个新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自中国提出创建亚投行以来,受到很多国家的关注与热烈响应。到2015年4月15日,已有57个国家获得批准为意向创始成员国。亚投行的创建,其重要意义一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亚洲大多数国家一直苦于严重缺乏建设基础设施所需资金,亚洲开发银行迄今为止是唯一的区域资源,据有关材料分析,在未来十年,亚洲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达8万亿美元,仅印度一年就需要1万亿美元,而亚洲开发银行一年仅为基础设施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二是对促进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有积极影响。至今国际金融机构如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一直由美、日等国控制,美国国会一直不通过2010年达成的协议,即有关IMF份额与表决权的改革方案。上述情况,促使中国下决心创建新的国际金融机构,以便中国与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有更多的话语权。三是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加深,经济实力的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提高,国际化进程在加快。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已势不可挡。

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倡议提出后,取得快速发展,因为亚投行是开放的,中国不追求主导权,对伙伴国持真诚的态度,使所有参加国获利。对发达的欧盟国家来说,积极参加亚投行,首先是经济利益驱使。这些国家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一直低迷,而参加亚投行有利于加强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合作。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仅2015年头两个月,中国内地对欧洲投资33.6亿美元,是上年同期3.2亿美元的10.5倍。同期,法国和德国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366.7%和159%。欧洲国家希望通过参加亚投行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机会。另外,欧洲国家也看到,美国在寻求海外利益时只关心自身的利益。所以,美国与欧洲国家在对待中国崛起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立场,这次英国不听美国劝告率先加入亚投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大政策

“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我们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意义表现在:第一,适应对外开放格局调整趋势的要求。过去较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从地域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的战略,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需要加快。今后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的开放格局。第二,从沿边战略来看亚太地区的重要性。中国西北及东北三省,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加强与亚太地区各国合作。这样,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十分明显,“一带一路”的建设,对中国适应国内外经济合作新变化的条件下,实现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具有创新意义。

对此,国外媒体评论说:“一带一路”战略是可以与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相媲美的。小平为中国打开了市场经济道路,其改革重点在于改变中国,而“一带一路”则是以过去35年积累的力量为基础,推动中国积极走向外部世界。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中国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实现从“引进来”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的重大政策的转变。根据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不可能像过去某个时期一样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增速放缓是新常态,但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速。为此,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实施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扩大对外经济合作,努力推进走出去政策,实现我国经济从整体上完成一次新的转型升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如能顺利实施,可以促进上述转型升级的实现。特别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总数达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与29%。沿线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它们普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规划实施,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极。对中国来说,通过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空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增长。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一带”主要涉及的省份有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与广西等西部9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也在“一带”范围。考虑到东北三省特别是黑龙江省与俄东部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加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等关系,也并入“一带”的重要沿线地区。“一路”主要涉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山东、河南亦将纳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范围。“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有利于减少对南中国海与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从而降低风险程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输60%以上、能源进口运输90%以上均经过马六甲海峡。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体现了三大战略思想:一是适应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从长远考虑培育与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以及新的竞争优势;二是“一带一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外交的重要平台,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为了我国经济的稳增长,实现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读后感作文 篇4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是我记忆最深的一本书,因为这本书详细的记录了中国所骄傲的事情。

出生在威尼斯的马可·波罗,他来到中国后大开眼界: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人口数量,发达的天文学都让他叹为观止。他曾来到杭州时,说过一句话﹕“毫无疑问,该城市是世界上最优美和高贵的城市。”我看到这句话时,自豪的想﹕一个外来人来到中国,都对中国文化啧啧赞叹,看来中国文化已经要开始走向外国,走向世界了中国曾经还发明了“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对我们人民大有帮助,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它们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让我不由得感叹﹕我们中国好伟大,不仅造福了人民,还为我们中国以后的发展做下了铺垫。造纸术让我们以后写字变得方便了,再也不用在竹简上写字了。指南针为我们识别了方向,可以更好的找到一个地方。火药让我们中国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而活字印刷术即为我们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力气。这“四大发明” 使我们中国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世界各地!

这本书记载了中国辉煌的历史,更能让我们从中学到知识,让我们知道中国的骄傲,让我们为有这样的一个中国而骄傲!

一带一路 中国梦 结课论文 篇5

----中国梦

班级:岩土1401 姓名:赵家兴

学号:20141061007

中国人的中国梦-----“一带一路”

现在被全世界都知晓的“一带一路”,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我还是在老师的课堂上才知道,真是尴尬、汗颜。不过,听了老师的课,瞬间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实际上确实很厉害。因为,这“一带一路”如果实现,中国就能够将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好几个层次,能够不惧怕任何国家,作为长期受到美国针对的我国,是很值得期待的。

那么,先说说什么是一带一路,要不然哪天有爱看新闻的老爷爷老奶奶问你,你都不知道。上过学的都知道,古时候,有一条经济之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非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据我所知,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和建立以我国为中心的经济圈,从而结束来自美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扼制。

其中有:短期内产能外输,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为GDP增长寻找新的发动机。关于这一点,不再鏖述,很多人有所了解,也不难理解,国内的钢铁,造船,机械,房地产,机械制造等绝大部分基础制造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过剩的原因:一是国家为了不让房地产泡沫无限扩大并落得最终破裂的风险,已经逐步抛弃房地产这个曾经主要的经济增长引擎;二是国内制造业相对低端,能打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产业和品牌还不多,而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又大都非常落后没有消化能力。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要产能外输,第三世界国家是首选,然后对症下药的提升他们的消化能力,就要帮助中亚那些发展中国家发展,就需要投资,这是一个设想中的良性循环。

帮人民币实现国际化。上一题提到过如果要拉动中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内需,就需要对他们先进行投资,那么怎么投资呢?你们向我们的银行贷款,用我们贷款给你们的钱发展,再用这个钱购买我们的设备,购买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这又是一个设想中的很好的良性循环,这样就实现了人民币的部分国际化功能。

更深层次,是为长远的发展,提高我国的高端制造业水准和创造高端制造业的市场,再配合金融,形成金融,科技,制造 至少这三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解决美国对我们的威胁,还要通过自己的战略,进行“反包围”,让美国陷入下风。可见,***提出的这个战略政策多么牛了。简直了

因为之前不知道这个事情,所以通过网络搜索了一些资料,看完以后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加快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由崛起的大国提出的合作倡议,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角,产能合作为主要方式,是一种经济外交手段。该战略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动员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参与建设,同时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配合,时间上可能需要30年、甚至100年时间来推动。

衷心的祝愿一带一路早日完成,让我们国家变得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梦。恢复古时我国的地位,让其他国家为首是瞻。尤其是美国那个心机婊。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担当 篇6

作者:曾赛星 林翰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5日 14版)

【专家论坛】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的国际合作倡议,承载着全新的历史使命:既连接过去、指向未来,又纽系中国、融通世界,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全球合作共赢激发新的活力。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重要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

春赏其花,秋登其实。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从经济走廊建设稳步推进到互联互通网络逐步成型,从贸易投资大幅增长到重要项目合作稳步实施,纵贯古今、统筹陆海、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见证了知行合一的中国担当。

在这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彻底改变目前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为当今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奠定基础。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欧盟成员国)覆盖近50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这些国家和地区普遍具有刚性的财政约束,部分国家基建投资支出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指标 1 如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远低于我国;同时,我国涉及“一带一路”对接的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也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需求旺盛。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但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估计到2020年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预计将需要57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巨大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投资需求,为中国装备和国际产能合作结缘世界,推动开放型经济格局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的工程企业开始快速扬帆出海。2016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5%。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760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比重为47.7%。

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初步完成规划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精耕细作、持久发展阶段迈进,一批早期收获成果喜人,尤其是互联互通推进迅速。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一批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进展顺利,瓜达尔港正式开航„„

但同时,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必须特别强化工程建设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尽快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的社会责任履行,增强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可忽视的问题。

倡导社会责任,为“一带一路”装上推进器和稳定器,需要在三个层面实现协同治理。

首先,公共部门要起到“领头羊”作用。相关部门要出台用于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参与方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政策及法律法规。同时,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工程绩效审计范围,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刺激和引导参与方承担社会责任。应带头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比如在工程立项决策时规范信息公开,推动公众参与,实现民主决策等。

其次,行业协会要发挥“黏合剂”的作用。当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实施主体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承包商(分包商)、设计方、监理等类型,延伸至重大设备制造商、新型材料供应商、金融、法律等诸多产业。因此,行业协会作为桥梁纽带,协调、组织、配合的功能与作用会更加凸显。行业协会间需加强沟通,共同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工程的相关人才,促进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团队专业化、国际化;总结吸收各行业的社会责任最佳实践,明确海外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众多参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树立社会责任建设的标尺和全球责任观念,以绩效评价活动为依托,引导和促进行业社会责任建设。

最后,企业要扮演好“执行者”的角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体制有别,文化传统各异,利益诉求不同,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规避各类风险,需要参与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按属地化原则经营管理,尊重国际通行规则和当地的文化及政策,将利益相关方的合理期望和要求纳入企业决策中来。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员工权益与职业发展、客户(业主)权益、供应链管理、公平竞争、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等核心议题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防灾减灾、消除贫困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帮助当地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谋求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发展成果。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篇7

1 我国西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

1.1 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当时主要目的在于运输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西方经济等多方面交流的主要通道,这就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往来,所以,古代中国的丝绸之路也就应运而生。当然,中国西部是中国通往欧非等国家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充分利用西部此方面的优势。

1.2 位置便利

我国西部地区联通我国东中部,其辐射网巨大,是我国向西亚、欧非往来的主要门户地区,其地理位置意义重大。例如:西北的陕西,位于我国西部,成为我国中东部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枢纽,是促进国内外市场发展的中坚力量;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其省会城市兰州在制定“一带一路”战略时被确定为主要纽带城市,这将很大程度上促使甘肃及其周边地区走向国际化;青海位于我国西部,是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联通南亚国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内蒙古联通东西,与蒙古国、俄罗斯临近,是我国向北拓展的主要城市;新疆是我国最西部的城市之一,其边境线较长,与多个国家接壤,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是我国向西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这将大大地加快新疆的发展,使其成为西部的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南的广西,有较长的海岸线,是我国西南地区向南发展的有力的交通要道,这将有利于改变广西落后面貌;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西藏地域辽阔,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其边境线也较长,有助于沟通我国与南亚各国的往来;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自身的现有优势就十分明显,以至于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被定为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此都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主要核心城市地理位置的优势,在“一带一路”战略下,这些位置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1.3 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我国西部资源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储藏量大。新疆煤炭资源、天然气储量居于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太阳能、风力能源等也非常丰富;青海有着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陕西矿产、煤炭资源也是相当丰富;内蒙古则是矿产、土地、森林资源尤其丰富。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完全可以促进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陕西、新疆、重庆、广西等这些省市可以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发挥沿带优势,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同时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2“一带一路”下西部发展策略

2.1 增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虽然使得我国与周边国家有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但仍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文化相近,我们只有增强各国之间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利用自身优势与周边国家进行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民间交流,促进国家间的互动合作,共同促进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2.2 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应该积极发展交通运输。西部地区与我国周边国家接壤,直通中亚、南亚,并能通过中东地区连接非洲和欧洲;可由西部省份通过航海运输沟通东南亚、南亚。重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航海等运输,成为了发展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实现了东西对接,南北贯通。西部地区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与资源优势,从而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共同配合,以东部来带动西部的发展。

2.3 改善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我国大量的少数民族都集中在西部地区,改善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进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各民族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西部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与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合作,改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发展问题,相互增进了解,加强民族之间的合作,使我国各民族之间更加团结,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2.4 积极加强经济建设的发展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虽有所改善,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比较落后,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领下,应与周边国家及地区形成一种良好的经济贸易合作格局。鼓励西部地区企业与周边国家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合作,共同发展经济贸易。西部地区应该促进与周边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各种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加大煤炭、汽油、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与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3 总结

“一带一路”是世界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对于我国西部来说有着重大影响。首先,它从根本上能解决西部交通闭塞问题,成为我国其他各个地区与世界联系的纽带,使得它对外更加开放;其次,这将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不发达的状况,将其资源优势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促进其经济交流;此外,这将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与外部的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摘要:由于全球不管是在经济、文化还是社会信息方面都越来越多元化,为了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便我国能有效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而从国内来说,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各产业都会迎来新的发展的机遇。为此,重点从中国西部自身存在的天然优势和人文便利来阐述西部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发展策略。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西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模式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4,(5).

[2]朱林.边境贸易与区域稳定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

[3]韩海燕.“一带一路”的中国城市圈[J].走向世界,2015.

“一带一路”,改变的不仅是中国 篇8

自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丝绸之路便成为沟通东西方的通道。通过丝绸之路,葡萄、石榴、黄瓜等水果、蔬菜,得以在遥远的东方扎根。反过来,中国的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在物质层面之外,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上,佛法东来,在中国被发扬光大,西域的歌舞、杂技走上了中国的舞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中国的造纸、火药、航海、印刷等技术走出国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民族交往、融合之路。楼兰古国遗址曾发掘出一具女尸,通过检测和复原,她高鼻深目,应当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种。可以想象,她的祖先在千百年前从里海之滨、伏尔加河畔或者更加遥远的地方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最终定居在中国新疆。在她去世千年之后,蒙古军队西征,大批穆斯林从西域迁入中国,并同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融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丝绸之路还是一条开拓发展,互联互通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华夏政权常在西域屯田,将农耕灌溉技术带到当地。西域人在放牧牛羊之外,种起了粮食作物。同时,西域草原上的马匹、牛羊则为中国之所贵,并影响了华夏政权边疆地区的生产、生活。正如《汉书·地理志》所载,“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翻阅历史的流沙坠简不难发现,丝绸之路为中国拓展了地理空间,带来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

历史的时针拨到今天。习近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沿着前人的脚步,针对当今的现实,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

“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这意味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进程受挫的今天,“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重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可以预想,通过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与沿线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不仅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也会带动世界经济走向新一轮的繁荣发展。

“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存在民族、宗教矛盾。这其中有历史的因素,更有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来说,这些国家历史上受到过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和掠夺,错失了发展机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这些国家有机会变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状态,实现长治久安。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沿线各国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国家现代化道路。国力增强意味着他们在国际社会发言权的提升。这对于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改变世界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最终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因此,“一带一路”在改变中国的同时,也会改变世界。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宏伟目标,实现起来绝非易事。不过,只要各国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终将演奏出现代版的“国际大合唱”。

一带一路筑梦中国论文 篇9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两条“丝绸之路”古已有之。

自从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以后,就有了一条以长安(今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877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世界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

海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在汉代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与南海诸国就已有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海路交流或更早于汉代。海上通道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仍是丝绸,所以后世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出口逐渐成为主要货物,因此又称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由于输入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可称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约定俗成的统称,到明朝实行海禁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衰落。这两条丝绸之路一直是古代连接东西方的陆上、海上交通贸易要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象征。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2013年10月,在出访东盟国家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

2014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发起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设立丝路基金。总书记指出,发起并同一些国家合作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要为“一带一路”有关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合作。设立丝路基金是要利用我国资金实力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大战略的逐步规划、启动、推进,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相关国家、地区的兴趣,成为2014年热议的话题。这样一个“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覆盖了40多个国家,总人口44亿,约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是全球最主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基地。从“一带一路”途经路线和辐射范围看,向北与俄罗斯的交通线及管道连接,东边连接东亚另外两个主要经济体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中亚连接西欧,向西南通过印度洋连接到北非,把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南部、非洲东部的广大地区联系在一起。另外,由于“一带一路”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已有的双边、多边机制,不另起炉灶,不涉及政治、安全等敏感领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一旦形成示范效应和聚集规模效应,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

“一带一路”是一个站在全球高度、盘活区域内各种资源、推进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安排,到底应该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理解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意义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一带一路”与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彼此相互开放这样的局面,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优化经济结构,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沿江沿边开放、再到全面开放这样几个阶段。为什么到今天才提出全面对外开放呢?主要是全面开放受制于以下因素:

第一,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一带一路”在我国国内段覆盖了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份。如何让中国广阔的内地也就是中西部地区由过去的“内陆腹地”变成“开放重地”,这是全方位开放要突出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过去受地理、区位、空间条件制约,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北京等7个省市2013年进出口总值是3.29万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79%,而中西部地区的重庆、河南、安徽、云南、陕西、甘肃、贵州等7个省市的进出口总值只占5.7%。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过去那些不发达的、被认为无法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地方,如非洲、南美以及包括亚洲腹地、荒凉的北极圈等在内的所谓地缘政治“空旷区”,正在全面卷入世界经济增长大潮。第三次工业革命、页岩气革命等新科技的发展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的地理布局也将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可以想象,一旦“一带一路”所途经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发生重大改善,就会显示出在时间和成本方面的新优势。国际上不少大公司,例如惠普、富士康等,已经着手将其一些重要生产基地向内陆地区迁移,并尽可能以铁路运输替代海运、空运,以求抢速度、降成本。

以前,我国的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受地缘政治影响,为防止战争破坏,经济建设步伐是比较缓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边疆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比内地落后、就业岗位较少、生活水平不高,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处于贫困失业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情绪。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带动我国边疆地区以及沿途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从而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包容、融合,消除各民族、宗教间的隔阂和误解,促进地区安全稳定、经济繁荣和人文交流。最近我国领导人重点调研新疆、福建、宁夏、陕西等地区,明确了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福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西部和东南亚运输大通道的枢纽,陕西要发展临空经济产业,构筑空中丝绸之路。通过“一带一路”进行战略调整和空间重新布局,打破原有的点状、块状的开放模式。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无论是早期的深圳等经济特区、还是2013年成立的上海自贸区,都是做相对单一的区域规划,容易受行政区划的约束。“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把中国的大多数省都纳入进来,连成片,形成带。横向来看,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来看,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并且不断向中亚、东盟延伸。通过全方位地推进国内各省区的互联互通以及与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合作,进行产业的承接和转移,促使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

第二,开放区域相对单一。多年来,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欧美日。2013年,尽管我国与东盟、南非、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有了较大增长,但是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双边贸易额仍占我外贸的1/3。我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依存度极高,以及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日益显现,产能过剩压力加大,我们传统的经济贸易市场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剩产能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中国全部产业产能利用率不超过65%。经济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走出困局的唯一机会和选择。

那么,我国经济要怎么转型呢?就是要把我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与“一带一路”沿途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需求联系起来。过去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贸易额年均增长l9%。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超过l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的1/4。拿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析,这“一带”包括了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和新亚欧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注重能源开发运输与国家安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强调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新亚欧大陆桥是中国直通欧洲的物流主通道。中国急需的各类矿产资源,如油气、天然橡胶、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等主要通过沿海海路进入中国。铁矿石依赖于澳大利亚和巴西,石油依赖于中东,进入渠道和贸易伙伴都较为单一,与其他重要资源国的合作不深。如果我们把“一带一路”建设好,新增的这些有效的陆路资源通道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安全的重要保证。

与中国情形不同,沿途国家需要大量的轻工业品、家电、机电、高铁建设等高端装备,中国正好在这方面有很充足的产品制造能力。

目前,国内消费难以推进,我们的传统贸易伙伴因为经济危机还尚未复苏或者没有完全复苏,特别是经过这些年,我们跟这些国家的贸易可以拓展的空间也基本上非常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一带一路”来开辟新的进出口市场、互通有无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思路,利用它可以把中国巨大的产品制造能力和沿途发展中国家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互利互惠,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战略部署。

二、“一带一路”与中国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一带一路”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在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中担当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是微不足道的。198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仅为2.2%,现在是14%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16年中国经济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将升至18%,超过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全球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到底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对世界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很多国家对此持怀疑的态度,要围堵中国的声音也在增加。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增长就需要走出去,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道努力改革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借此深入影响亚太地区,这个TPP正在积极落实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整合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和东南亚的主要成员国,想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美国强调没有排斥中国的意图,但是从TPP的合作框架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在农业、金融、科技、环境、劳工政策等方面还都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至少需要5年时间的调整、转型,因此必须慎重处理多国多边贸易协定。

美国试图用TPP使中国边缘化,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周边合作与发展,以此倒逼国内各方面改革,掌握对外经贸合作的主动权,向美国传递一个信息,在面对美国的挑战和竞争时,我们不会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会盲目妥协。特别是在货币问题上,我们正在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伙伴的货币互换协定,降低亚太地区在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

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廉价的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达5万多亿美元,目前对外直接投资只有6600多亿美元,而对外直接投资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0%,美国持有的东亚资产中71%以上都是对外直接投资。如果我们拿出70%用于对外直接投资,那就是3.5万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将从对外储蓄、投资金融产品向对外输出资本、投资实体经济转变,成为国际投资大国。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世纪60、70年代走上了以投资为主的发展道路,日本也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以后逐渐步入国际投资大国的行列。我国的贸易发展不可能持续顺差,在“十三五”时期可能进入贸易平衡甚至贸易逆差阶段,所以我们也应该尽早准备去应对这样一种局面,把我们的巨额金融资产转变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有利条件。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的世界金融体系总体上是被西方控制的,无论是在亚洲开发银行还是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融资还存在许多困难。仅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亚洲开发银行就预测需要8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是条件。这些都是立足长远的战略安排,需要本国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政府间的合作,加快互联互通。

所以,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构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提供融资工具和资金保证。通过对对外金融资产进行合理多元化的管理和运用,可能变成政府、企业或个人的对外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资源所在地投资建厂生产,带动“一带一路”沿途地区和国家的发展,然后把产品卖到全球,当然其中一部分产品也会用来满足国内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从全球范围内来配置资源、市场,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商品、技术、人员、服务布局,以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方式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如环境、排放、资源压力等,带动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尽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也在全球性的战略布局中收获自己的利益。

德意志银行全球策略师桑杰夫·桑亚尔判断:在庞大并且长期的经常账户盈余驱动下,未来中国将由“世界工厂”转换成“世界投资人”。可见,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启动亚投行、丝路基金,把“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和推动世界未来20年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这种转向最主要体现在改变现有的外汇投资结构,即将目前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品或国债等金融虚拟资产的形式,转变为投资到实体经济上。当然,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下一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设立丝绸之路基金,为加强交通设施、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即通路、通航和通商建设,带动资本、技术、基建走出去,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和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便利化,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相邻区域的发展水平,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三、“一带一路”与世界均衡发展

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古代海运不发达,长途运输和交通主要依赖马队、驼队等运输力量,连接中国长安、洛阳,经中亚沙漠通达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应运而生,其结果是亚洲内陆经济远较沿海地区发达。进入近代以来,航海技术不断发展、跃进,世界海运能力不断提升,使得原料、货物经海路从一个大陆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成为可能,一方面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大都市的兴起,另一方面也导致以畜力为主的内陆商道的衰落以及内陆地区经济的衰退。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内陆地区。例如,中国沿海省份较之内陆省份人均收入相差数倍,而欧美等国沿海地区的人均收入较之中亚等内陆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数十倍。显然,仅靠沿海地区的繁荣已不足以刺激以及支持世界经济恢复增长。要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只能也应该是从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把世界市场扩大到各大陆贫困的腹地,而打造联通亚欧沿海地区与大陆腹地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此提供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和传输能力,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内陆地区经济的促进和牵引作用将不次于海运对促进世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曾经所起的作用,甚至能弥补海运的不足。万吨巨轮只能停靠海港,却无法把货物直接运往内陆,大陆腹地的货物须经过普通铁路、公路或内河航运转运至沿海港口,再装船经海路远程运送至另一个大陆的沿海港口,然后经铁路、公路或内河航运转运至内陆消费地。中国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就是这种运输模式。如果中印之间开通了高铁,印度腹地生产的铁矿石就可经高铁直接运送到中国的炼钢厂,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还能省去多次转运的麻烦,从而更节省运输成本。

“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贸易模式和发展平台。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沉睡的丰富资源将得到全面、合理的开发,增加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经济依赖沿海地区这样一个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正是由于“一带一路”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国际社会尤其沿途国家对此十分赞赏和欢迎。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也被西方媒体热炒,甚至被国内一些人简单地引用,这是一种误解,二者有本质区别,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马歇尔计划既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西欧各国重建的计划,也是其遏制原苏联、发动“冷战”的经济工具,以意识形态的一致性为先决条件,服务于当时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只有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才能接受美国的援助。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一方面将西欧国家收拢在自己的旗下,成为其抗衡前苏联的小兄弟,另一方面逐步确立了自己的超级大国地位。由于其附加的条件,遭受战争摧残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被排除在外,人为地加剧了这些国家的贫困。其援欧款项大多用于购买美国产品和服务,为美国经济的扩张打开大门。后来美国对日本有一个所谓的“道奇计划”,大体也是如此。

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弘扬的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新丝路精神,在原有的协议、框架基础上进行,不提出新的协议、框架,对合作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对所有寻求发展的国家开放,绝不搞“集团政治”和对抗性的“结盟”。强调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商、共建、共享”。有关各国自愿平等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互利互惠互补。通过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更好地满足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正如习主席所说,“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使沿线国家对我们更认同、更亲近、更支持。

可见,在“一带一路”规划背后是中国日渐清晰的国家新战略,即推动与周边国家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低调做事,通过投资、技术转让和援助,一步一个脚印,带动国内腹地和沿途国家的发展,改善自身形象,取得各国信任,深化与沿途各国的经贸、人文、生态、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合作,从而实现全方位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承担起一个稳健、成熟的世界大国应尽的地区责任与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一带一路”对中国及世界投资格局的影响

1、“一带一路”有利于形成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建设一个包容性很强的互利互惠平台。

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发展经济,通过巩固、扩大我国与中亚、东南亚等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彼此相互开放,互利合作,形成公平、统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资源的自由流动,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总量,造福于沿途各国人民。

2、“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中国利用巨额外汇储备走出去 的步伐,沿线国家将从中国投资中受益。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此“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解决中国自己的城乡、区域间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也要为改革国际经济秩序当担相应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改革开放积累了巨大的优势,不仅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劳务和巨大的市场,也积累了巨额的资产。中国不可能持续保持贸易顺差,“十三五”时期甚至可能会出现逆差,需要用价格来出清国际收支差额。

“一带一路”过程中设立丝绸之路基金,加强交通设施、油气管道、通信设施等多领域合作,加快国际通道建设,通路、通航和通商带动资本、技术、基建走出去,密切地区间的人员、信息和经贸往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便利化,可以实实在在地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提升相邻区域的发展水平,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3、打造“一带一路”有助于促进欧亚非大陆腹地不发达 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变全球经济政治的空间布局和活动方式及其流向,为世界范围内的均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世界发展史表明,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流向始终受交通运输模式的制约甚至牵引。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陷入停滞,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化只是世界沿海地区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增长只不过是世界沿海地区的繁荣与增长,广大的世界内陆地区并未真正纳入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一带一路”建设将创造牵引内陆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繁荣的新物流模式和发展平台,沿途会形成发达的城镇和人口中心、经济活动中心,这些地方的丰富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开发,增大全球资源供应量,从而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的空间布局,世界地缘政治景观也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4、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摆脱以美国为首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上一篇:弟子规教学总结下一篇:给三峡写导游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