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 篇1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aiyimingba 文章来源:新浪

知识经济 篇2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国经济,经济发展

知识经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人才”的信息。简单地说,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第一生产要素,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中的知识, 指的是为知识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技术诀窍、智力成果、知识经验等各种无形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支柱,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知识成为参与财富分配的主要因素;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将不再适用于知识、科技等这些无形生产要素的投入情况;在知识经济中, 教育和学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将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的特点;雄厚的物质基础是知识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前提条件, 因此高度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基。作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知识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首先,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 经济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科技等方面的因素将会越来越多;其次, 信息的传播速度和科技创新速度越来越快, 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将因此大大缩短;最后, 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速度也不断加快。

现阶段, 虽然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阶段, 但是中国经济中已经含有知识经济的成分,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成分不断渗透至社会经济中的其他各方面, 知识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知识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各方面影响也越来越来明显。在宏观层面上, 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变为知识、信息及技术。随着传统产业广泛地应用信息和计算机技术, 使得生产所耗用的物资及能源减少。随着高新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高新产品的生产技术必然会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的增长方式在知识经济的催化下逐步转化为低消耗、高效益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 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企业、政府、消费者都通过网络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市场经济的各个环节都被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同时政府也将在信息网络这一巨大资源库的帮助下, 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最新状况,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调整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型人才成为社会生产所急需的资源,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将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在中观层面上, 知识经济能够加快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满足全社会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条件下不断降低,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第二产业加快产业内部调整, 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 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日渐增强。通过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微观层面上, 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也会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首先, 企业的人力资源将发生根本性变革。企业高管必须是拥有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 同时具备创新的能动性, 能够预见市场和经济发展的趋势, 正确把握适合企业快速发展契机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其次, 企业的资产组成将发生结构性变化, 有关知识的一切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特别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等这些无形资产, 它们也更能体现一个企业的实际价值。不仅如此, 企业组织, 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变化将极大解放企业的生产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变革时代,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要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发挥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发展科学教育。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正确途径, 同时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根本。目前我国应该大力推进教育体制特别是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努力消除地区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发展素质教育, 增强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同时,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优化教师待遇, 建立激励机制刺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我们要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产业, 创造了效益, 教育更是创造未来的原点。第二,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讲, 改善企业的市场环境, 掌握市场主动权, 开拓市场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完成;通过技术创新, 企业大大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第三, 竭力解决知识产权法制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复杂的知识发明与单一的法律界定之间的不协调。要完善产权法保护客体的范围, 正确处理创造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关系、激励公用知识创造与限制垄断之间的关系等关乎社会各阶层知识产权利益间的关系,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不同行业之间专利保护期限。从长期趋势来看, 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会经历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社会经济也必然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消费结构转变、人们思想观念变化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提高知识经济成分质量与比重是解决办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徐杏.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联动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1) :61-65.

知识经济对经济法律环境的要求 篇3

1 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构成

知识经济所需要的经济法律环境主要有三个大的构成要素,分别是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对知识经济的法律实践和对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

首先是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指的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是这个大的有机整体中的一部分,那么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从概念上看。可以延伸为与知识经济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分类组合为的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和知识经济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是知识经济的法律实践。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可以被看作是静态的对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进行的描述,而知识经济的法律实践可以被当成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对于知识经济来说,法律实践是发生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利与义务的承担者作为主体把权利与义务和客体相结合的活动。知识经济的法律实践是动态的活动,从过程上看,它包括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司法监督等一系列的环节。

第三个构成知识经济法律环境的要素是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发展知识经济的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是随着知识经济法律制度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并且伴随着知识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而在人们头脑中不断强化的。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主要有法律认识、法律感情和法律意识三种形式。

2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构建怎样的经济法律环境

很明显,知识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从它对资源的消耗和对资源的配置来看,它都应该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的经济方式。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可谓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在各个国家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位已经日益提高,它不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而且开始逐渐发展成为能够与劳动力和资本相抗衡的同等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健全的环境,不仅是社会经济政策扶持,建设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的知识经济的法律体系。

显而易见的只有有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才能让经济的正常运行得到有力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在当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显然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可以被看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规则”,由于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和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资源共享更加方便了,几乎所有的信息、知识都可以在刚一出现时,即被全世界所同时知晓。除此以外知识产权的价值也显露无疑,很多例子都证明了只有拥有了保护好了的知识产权。才能从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获得最大的价值,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

不得不承认的是,曾经我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力度很不够,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但随着近些年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我国的司法立法工作不断展开。这些年在我国先后制定了《商标法》、《著作权法》、《专利法》、《计算机软件登记法》、《电子出版物登记与管理法》、《高科技工业园区法》等等,这些都是我国近年来为重视和保护知识产权所做出的努力。但是还要看到这些法律法规的建设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在今后需要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维护和价值认同,逐步完善我国的知识经济法律体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平台。

第二是要建立健全适应知识经济的法律实践支撑系统。

有了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司法系统和法律监督体系的搭建同样至关重要。有了有力的司法执行和监管部门才能使已经完善的知识经济法律体系得到良好的具体的实践。

在我国,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是现实存在的不能掩饰的突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要在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中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做出我们的努力:一方面要拥有相对独立的、又能严密配合协调统一的科技执法、司法系统以及科技法律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大量的合格的专业的科技执法、司法人员,同时加强对科技执法、司法队伍的职业道德、執法能力、业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有了独立协调的知识经济和科技的执法司法体系,并且有了这一体系下的有力的专业的执行力量。才能为知识经济的法律环境提供一个有力保障。

第三是要培养和树立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

由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心中并没有牢固的树立起这种无形资产也需要保护的意识,因此,培养全民的知识经济法律意识就更加必要。

在我国,人们的法律观念需要更新,需要我们加大科技立法执法司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需要让全民意识到,不仅是实体经济的资源等要素需要保护,知识产权和科技的保护同样必须得到重视。同时还要加大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利用科普工作的展开,利用学校课堂的讲授,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形式,让人们迅速的树立起对知识经济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学会守法,学会用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蒋红,廖细明.谈知识经济下知识产权所面临的挑战[J].石油科技论坛,2000(2):52

创新与知识经济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营销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国企业必须转变旧的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实施品牌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策略、绿色营销策略、形象营销策略和网络营销策略,不断学习国外企业营销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

一、知识经济简析

(一)知识经济概念

二战以后,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世界各国都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科技知识以经济发展中上升到绝对的优势位置。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越多的人,获得的工资报酬也越多;拥有更多知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机遇也越大;拥有更多知识和信息的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也越快。实践证明,哪个国家知识生产水平信息传播快,科技成果运用广,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强。知识经济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提出来的。所谓知识经济,我们采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营销特点

传统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因此片面重视吸引新顾客而忽视老顾客,企图保持稳定趋升的市场占有率。然而,实践证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比维系一个老客户高得多,而且轻老重新极易导致新的一个到手,老的一片丢光,最终一无所获。

传统营销通常针对某一市场进行,也就是说,企业的营销通常针对所有的目标顾客群,企业遵从规模化生产、大众化营销和标准化服务,这在以前短缺经济条件下已经足够。而现在,随着客户需求的多元化,企业应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行个性化营销。

也就是说,大众营销时代即将结束,大批量生产、大批量销售、大范围广告和大众营销将被1=1的理念所取代。企业进行营销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匿名的顾客群而是针对每一个客户,生产者和中间商以及顾客之间是1对1的沟通。如此营销更具实用价值和生命力。个性化生产、个性化营销、个性化服务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和信息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营销管理中,企业可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内部资源状况,在更为广泛的空间去寻找能为自己提供持续发展所需资源的企业,并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前提下,打破企业边界,构建虚拟组织,与各种企业开展灵活、多样、高效、机动的合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激发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以科技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方式将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样,对企业管理、企业营销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

以技术革命为推动力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社会财富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使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使消费者需求发生如下变化

1.消费者需求趋于个性化。由于知识经济使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获得普遍的提高,从而促使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趋于个性化。同时由于知识经济带来科技与知识的创新、从而引导消费者消费的个性化。因而,要求企业一改工业经济时代那种单一的、大批量的营销方式、转向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2.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他们能够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全面、迅速地搜集与购买决策有关的信息。例如消费者借助电脑咨询软件迅速收集有关产品信息,并拟定与评估不同的购买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购买决策。

3.消费者的需求从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向高层次需求转变,即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转变。如消费者从原来的对衣食住行最低的生理需求向文化教育、娱乐等精神需求转变。

4.消费者面临更多的产品选择。知识经济促进因特网迅速发展,从而使国外市场冲破地区界限、行为界限和时间界限,购买者可以在任何地区、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搜寻及选择理想的卖者 ,销售商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从而使购买者能够自由地选择国内外的卖者,消费者对产品越来越挑剔。

(二)对产品的影响

一是知识经济使产品的外延与内涵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产品的外延看,知识经济时代不仅农产品、工业品成为商品,知识、服务、信息及技术都成为商品,即与知识相关的无形产品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对象。从产品的内涵看,由于知识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要素,要求产品中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因而,衡量产品价值的标准产生了变化,即由传统的以物质为基础转为以知识含量为基础进行衡量。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使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周期日益缩短,因而,要求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并迅速将新产品投入市场。产品日益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寿命周期的缩短,同时,由于产品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快以及科技发明层出不穷等原因,加之消费者对高科技产品认识不足和缺乏消费经验,促成高科技市场营销环境充满风险为什么和不确定性。营销人员无法按照常规预测、把握该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特性和相关数据。这就是近年高科技行业利润高、风险也高的原由。

(三)对价格的影响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革命,使Internet广泛运用,从而要求企业同用户面对面进行定价。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产品生命周期变得更短,以价格和行销通路为基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参与竞争者通过以顾客的需求为重点、与供应商结为联盟伙伴、向对手发起正面攻击等手段,令现存寡头垄断的种种准则和游戏规则化为乌有。过去那种靠品质、技能和市场区隔而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美好日子,势将一去不复返。企业的成长方式也将发生很大改变。传统企业的成长方式是资源型成长。当商业环境发生改变时,资源型企业难以迅速反应,往往会丧失新的机会,成为时代转变的牺牲者。未来将是变化越来越频繁的时代,资源型成长方式必须改变为管理型成长方式,通过管理规模(能力和范围)的扩张达成企业的成长。

(四)对分销的影响

知识经济对传统分销方式,即主要通过中间商向最终用户销售产品的方式发生巨大的冲击。而现如今流行的网上交易却逐渐频繁起来,企业必须尽早适应这种变化。人类已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商业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网络化将市场营销中的分销移植到了互联网,实现真正的虚拟营销。电子商务改变了工业时代传统的、物化的分销体制,企业必须为适应BtOB或BtOC的业务开展在网上建立全新的分销模式。

(五)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

知识经济 篇5

田艳丽

摘 要: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泵”。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本文对企业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初步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

1知识产权的定义及重要性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增强,许多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在全球开拓业务,遭受国外企业的竞争与挑战。诸如技术壁垒、专利费索取、商标侵权、仿冒名牌等“知识产权”纷争日益激烈,然而,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比较淡薄,应对贸易纠纷的能力也有限。“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外企业排挤中国企业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泵”,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结合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四个方面值得我们予以特别的关注。

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过程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①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000年美国耐克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理由是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为西班牙CIDESPORT公司贴牌生产的滑雪衫夹克产品侵犯耐克公司的商标权。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最终判决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嘉兴制衣厂侵权成立,赔偿耐克公司相应的损失。由于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中,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很不充分。“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从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知识产权淡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不懂得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很多技术在申请专利前就参加展览或以论文等形式发表,使得该技术将失去了独特性和新颖性,为他人无偿使用;

二、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他人的权利。假冒侵权现象层出不穷,知识产权纠纷时有发生。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就意味着企业要学会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掌握必要的保护措施和知识。

②建立商业秘密的保密制度。过去我们谈到知识产权主要指专利权、商标权及著作权等,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产权的范围已超过原有的领域,除上述权利外,它还应包括商业秘密以及其他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权利。所谓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内涵十分丰富,除技术秘密外,还包括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的标底等。近年来因员工流动而造成商业秘密泄露案件时有发生。我国企业应吸取教训,对商业秘密要及时建立保密制度、采取保密措施。例如对技术人员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制定严格的技术资料接触程序,使每个人都只能接触到核心技术的一部分。或是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与商业伙伴签订保密协议等。

③注重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注重创新,就是要求企业把开发创造知识产权放在重要地位,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和水平。而创新又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在自主创新方面,企业可以加大R&D投入,研制自己的核心技术,开拓自己的营销网络,通过创新能力的提升提高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而至于引进创新,当前的国际经济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开发围绕核心专利的应用性专利技术。通过创新活动,可以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④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积极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有两层意思。

一、如果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侵害,要敢于出来维权,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二、尊重别人的智力成果,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果遭遇诉讼,我们也要积极应对。鉴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利用知识产权诉讼维护企业利益,大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实力和人员方面的限制,可以配备相应专业管理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也可以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外包给社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专业人员。

3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越来越频繁。知识经济竞争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注重对知识产权创造及保护的投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需要企业各部门通力合作来促进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社会其他支持部门的联系,获得社会支持体系的服务与支持,从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参考文献:

知识经济与道德文明 篇6

本文探讨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分析了知识经济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道德建设应有新的对策,从而使知识经济真正成为一种道德经济、文明经济.

作 者:张德昭 闫宏秀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 刊 名:自然辩证法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年,卷(期): 17(5) 分类号:N031 关键词:知识经济   道德文明  

知识经济 篇7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知识管理被正式提及。Erik Sveiby提出“KM是一种从组织的无形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Nermati考虑到知识的资源性特征,将KM界定为对组织智力资本的有效利用。Rademacher认为,K M是一种发现、获取、存储、管理、开发、传播和使用知识的综合性活动。AndraWarton则认为Lotus对知识管理定义最为全面、简洁,即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对其显性和隐性知识资源的管理,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存储、传递、共享、利用及评价等,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顾客、社会、供应商、员工和股东的需要。

知识管理的出现被誉为“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同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较,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征: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及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将知识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知识管理使生产方式产生重大转变,大批量的生产方式逐渐被个性化、多样化的柔性生产方式取代;知识管理使价值观念发生根本变革,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

二、知识管理战略

(一)确定知识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基于知识管理的特殊性,必须确定知识管理战略,才能实施有效的知识管理。一方面,知识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需要广泛寻求企业内部各机构的协作,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在统一的战略指导和协调下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知识管理战略的确定可以使企业充分认识到知识环境的重要性,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防止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重点归于信息技术方面而失败。总之,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必须建立知识管理战略的思想,才能应对知识经济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考验,知识管理才能成功实施。

(二)知识管理战略的含义

知识管理战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企业面临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和知识传播手段出现革命性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长期生存,以企业内外的知识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以此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使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体现,是对知识管理活动的总体规划。

三、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

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因此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显得至关重要,在制定知识管理战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战略进行知识动因分析,形成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从企业战略入手,分析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分析在企业战略中知识的动因是什么,什么样的知识和知识过程是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找出知识管理的目标和远景,从而形成企业的知识管理战略,将企业战略和知识管理紧密融合。

(二)知识管理战略要符合可达性、超前性、经济性

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指定应把握知识管理战略的可达性、超前性和经济性三个原则。可达性强调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有效实现;超前性要求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经济性要求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能够给企业带来间接或直接的经济效益,能够明确界定知识管理战略在企业实施后能带来的潜在价值。

四、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策略

当企业明确自己的知识管理战略之后,需要考虑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使知识管理战略得以有效的实现。从知识过程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编码化策略,人格化策略和综合化策略;从知识螺旋角度考虑,可以采取社会化策略、外在化策略、组合化策略和内隐化策略。

(一)编码策略和人格化策略

对一些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战略的核心是电脑,经过精心编码的知识储存在数据库中,企业员工都可方便调用,这就是知识管理的编码策略。编码策略是通过“人员到文档”的方式实现的,知识首先从开发者那里提取出来,使之与开发者分离,再被广泛用于各种用途。这种做法让员工能搜寻并调用经编码的知识,而无须接触该知识的最初开发者,通过知识实现规模效应,由此使企业得以发展。安达信咨询公司和峨恩斯特和安普杨公司等一些大型咨询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遵循的就是编码策略。

在另一些企业,知识跟开发知识的人员密不可分,知识主要通过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实现共享。在这类企业中,电脑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交流,而非储存知识,这就是知识管理的人格化策略。运用人格化策略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注重人员间的直接交流,而不是数据库里的知识对象,在这种模式下未经编码,可能也无法编码的知识通过脑力激荡和一对一交谈得以传播。贝恩、波士顿顾问公司、麦肯锡等战略咨询公司采用人格化策略进行知识管理。

编码化策略和人格化策略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企业选择哪种策略指导思想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有关本企业的产品定位、市场细分和知识构架等问题,才能作出有效的选择,具体需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 提供标准化产品还是个性化产品。

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企业,销售的产品几乎无变化,采用编码策略较为合适;提供个性化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其工作重点在于满足特定顾客的独特需求,由于这些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编码知识的作用对它们很有限,应该考虑人格化策略。

2. 提供成熟产品还是创新产品。

成熟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过程包含多种为大家所熟知的工作和能够编码的知识;而建立在产品创新基础上的战略,最好配以人格化策略,因为在寻求创新的企业中,员工必须共享信息,而信息往往会散失在文档中。

3. 员工依靠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解决问题。

如果企业员工依靠显性知识完成工作,“人与文档”的方法最有效。如果人们常利用隐性知识解决问题,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方式更有效。

(二)知识螺旋策略

针对知识螺旋模型描绘的隐性和显性知识之间的四种转化形式,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每种转化形式设计一定的策略,以促进知识的社会化、外在化、组合化和内隐化过程,实现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推动新的知识的螺旋运动。

1. 社会化—从隐性到隐性

单个个体通过观察、亲身实践、模仿、潜移默化等方式直接与其他个体共享隐性知识,把其他个体的隐性知识变成自身隐性知识的一部分。

2. 外在化—从隐性到显性

单个个体得到隐性知识后,通过类比、隐喻、假设等表达手段,将隐性转化成显性知识,使它能够被组织其他成员共享。

3. 组合化—从显性到显性

单个个体将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合并成一个新的整体,虽然并没有真正扩展企业已有的知识储备,但通过整合,大大有利于规范化的显性知识在企业的传递和共享。

4. 内隐化—从显性到隐性

随着新的显性知识在整个企业内得以共享,其他员工开始将其内化,用它来拓宽、延伸和重构自己的隐性知识系统。

五、知识管理战略的要求

(一)有效的激励

员工需要激励,才会参与共享知识的过程。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要求不同的激励机制。在编码策略中,经理应建立制度,鼓励员工写下自己了解的东西,并把所有文件存入电子数据库,并通过将员工向文件数据库所提供内容的水准和质量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来激励员工采取这些活动。在采用人格化策略的企业中,经理通过直接奖励那些与别人共享知识的员工, 鼓励知识共享。

(二) 适宜的信息技术

企业所需的信息技术支持水平, 取决于它所选择的知识管理战略。对编码策略来说, 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至关重要;而对人格化策略来说, 这种重要性就小很多。

(三) 知识计划和控制周期

为获取知识、管理现有知识、利用知识、从实践中学习知识而进行计划、组织、预算、引导和控制。

(四) 知识地图

创建一张知识地图, 重点是确定“我们希望分享什么知识”、“和谁分享”、“在哪可以发现这些知识”。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企业必须善于进行知识管理, 只有建立知识管理战略的思想, 才能应对知识经济及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考验, 知识管理才能成功实施。本文从知识管理内涵、特征入手, 分析了知识管理战略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确定知识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进而阐述了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实施策略及实施中的要求。

关键词:知识,知识管理,战略管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润彤, 曹宗媛, 朱晓敏 知识管理概论[M]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广宇 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篇8

谁也会对这样的经济发展惊讶:总共就那么几位或者十几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集合到一起来,拿出的资本也就三、五万或十来万元,但在五六年或七八年的时间内,资产竟达到十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他们用什么生产什么?他们用自己具有的高技术从事高技术的生产——就这么简单。

这不是天方夜谈。美国的比尔·盖茨创建起来的微软公司就是这样的经济集团,中国的北大方正、联想也是这样的经济集团。人们以前是用“信息产业”来给这种经济行为定性,然而,这个名称其实不能概括它的经济性质,它应该叫做“知识经济”。

目前,专家们有一基本的共识:所谓的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相对于以物质投入为基础的物质经济而言的。这里讲的知识,当然不是一般的文化知识,也不是一般的科学知识,而是指高技术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高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即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纤卫星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

我们所说的高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具有新的特点。知识经济中的高技术不仅要求传播迅速。而且要求接收也快,转化成为经济的动力的周期越短越好。用科学家们的话说:迅速发现并接收信息,迅速理解信息并知道利用信息,信息才能变成财富。而发现、接收、理解和利用信息,无一不是依靠知识,即高技术来实现的。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最快捷的知识传送工具莫过于由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光纤卫星通信技术组合起来的网络通讯系统。因此,信息产业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物质先决条件、首要工具。正因为如此,如同我们已经知道的发展经济首先要发展交通能源一样,信息产业也就成了知识经济首先发展的领域,其次是其他与高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

知识经济的发展与神奇魅力

本世纪20年代初,是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当时的汽车工业技术,通用和福特两家基本上平分秋色。福特式的家族管理模式似乎还略胜一筹。而通用公司由于内部分歧,已是落于福特之后。在对于通用公司乃至整个美国汽车工业来说都是关键的时刻。一位名叫斯隆的年轻人走上了通用公司管理的重要岗位,他提出了“新概念”的管理模式,几乎是对通用公司整个的管理系统都作了重大的改革。这种当时被不少人笑之为“过于理论化、过于条理化”的管理模式。终于改变了通用公司对福特公司的力量对比。竟然在此后的四十年内,它不仅成了通用公司不断进步的原则,而且还影响了包括福特公司在内的美国其他汽车公司,影响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从那个时候开始,有知识头脑的人们把这种行为叫做管理科学。

今天,知识经济已出现在我们中国人面前。有一家千余人的企业,因产品积压而导致破产。一家民营企业购买了这家破产企业。当购买工作完成之后,民营企业的总公司只是派了三位管理干部来到破产企业,没有更换任何一台设备,也没有进口任何新的技术,而只是根据企业的实际实施总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半年之后,破产企业便由亏损转而盈利。破产企业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管理水平低下。这家民营企业也并无什么秘密法宝,就是抓好管理。

科学管理出效益

30年代中期,当洲际间的广播实现之后,人们围坐在无线电收音机前享受着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全球信息的年代,其实也就是享受着当时的知识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缩短间隔距离的幸福。70年代初,当卫星通讯技术实现之后,知识把人们之间交流的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人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是知识作为生产力起了决定作用,而只是以为,这不过是工业文明和技术革命带来的硕果。

本世纪初,从英国坐海轮横跨大西洋到美国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所以“泰坦尼克”号计划三天完成以往十天的航程,引起了多少人的仰慕。而今天,日本新干线上的高速列车的时速是400公里,协和飞机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是33个小时。这种变化,人们已经知道是知识在作驱动器。

当电报发明之时,人们惊呼那“嘀、嘀”的声音竟能传播自己对远方亲人最亲切的问候。今天,电视视听效果的进步比人们想象的还快;国际互联网可以让用户与相隔万里之遥的人直接交谈和磋商,个人电脑的电子邮件比任何专递快件都更快捷和方便。人们已经知道,知识高技术不仅能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人迅速地富裕起来,而且能使人的生命更具有价值。因为节省时间,就是延长了生命;增加效益.就是提高了生命的质量。

下个世纪,人们将领略到高技术更加多姿的风采,将更深刻地理解培根的那句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知识经济是在知识量猛增,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形成的。可以说,在十八世纪初,当工业革命开始时,知识量的增长就已经加快了。到本世纪中叶,当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后,知识量的增长速度已经是以显著的速度发展了。不说别的。光是在凝聚在汽车工业、核工业、航天航空工业和生物农业、海洋养殖业最新成果上的新知识量就已经够给人一惊的了。进入到八十年代,知识量增长的速度还在加快。据有关专家估计:八十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大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已达1.3—1.4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有800—900件专利问世。近二十年来,每年形成的文献资料的页数,美国约1750亿页。七十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50万种,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新书出版。在12万种科技图书中自然科学图书有3万余种,技术科学图书有9万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隶属的“世界科学技术情报系统”的统计,科学知识每年的增长率,六十年代以来已从9.5%增长到10.6%,到八十年代每年增长率达12.5%。据说,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

知识量并不能完全说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要看知识的“质”,即知识能否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但是,质是需要量作前提的。知识量的激增,一是说明人们发现并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而且越来越多的知识正在被人们利用。这种利用达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在人的经济活动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资料显示:本世纪初,工业化国家知识的贡献率,即它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中所占的比例仅为5—10%,而今天发达国家由于广泛采用高技术,使这一比例已经达到60—80%,有些技术知识密集型企业已高达95%以上。根据目前一些讨论知识经济的专家提议:当知识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中所占的比例达到50%时,才能认为是进入了知识经济发展阶段。

要达到一定的知识量,还要达到一定的知识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来看,知识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有一条必须具备的关键条件,那就是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高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的有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否则,知识经济就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这就难怪,当前的世界,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的培养、引进,已经成了各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对策。

知识经济已经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应该刻苦求知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高考作文素材:知识经济 篇9

2、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就是培养创造性思考所需的态度。

3、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毛泽东

4、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用一个词来称呼,就是“愚蠢”。——高尔基

5、知识的历史犹如一只伟大的复音曲,在这只曲子里依依次响起各民族的声音。——歌德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注意有扎实的基础,要注意复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谷超豪

6、只有知识才是力量,只有知识能使我们诚实地爱人,尊重人的劳动,由衷地赞赏无间断的伟大劳动的美好成果;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成为具有坚强精神的、诚实的、有理性的人。——高尔基

7、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培根

8、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9、天然的才能好像天然的植物,需要学问来修剪。——培根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2、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证记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托尔斯泰

13、多则价谦,万物皆然,唯独知识例外。知识越丰富,则价值就越昂贵。——马戈

14、自然赐给了我们知识的种子,而不是知识的本身。——寒涅卡

15、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药。——爱默生

16、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爱因斯坦

17、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一项必备才能。在历史上任何一个较重要的科学上的创造和发明,都是和创造发明者的独立地深入地看问题的方法分不开的。——华罗庚

知识经济 篇10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考试内容:

1、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要点:

1、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调整经济管理关系

在国家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的经济管理关系。

(2)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促进或限制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超出民法调整范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

平等的国家机关或财政主体之间的经济协作关系。

例题:

1、(课后习题)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关系和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的法被称为()

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企业法

正确答案:B

2、(课后习题)经济法主要调整()

A.经济管理关系

B.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C.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D.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E.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正确答案:ABC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

考试内容:

1、经济法的本质

2、经济法的特征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要点:

1、经济法的本质

(1)经济法本质的两层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法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等;

经济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性质或属性。

(2)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集中体现为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是由经济的社会化所导致的国家干预、参与经济之法。

① 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平衡协调,是指经济法的立法和执法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

②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行政法以行政权力的设置和制约为核心,强调上下隶属的行政关系,可以说是权力本位法;

民法强调人人生来平等和自由,以个人权利为本位;

经济法则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立足社会整体,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为重,属于社会本位法。

③ 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经济法反映经济关系分化与综合两种发展趋势要求,体现法律的统、分调整机制功能的法律部门。

经济法通过具体制度和规范,分别细致地调整各种经济关系;

在总体上对经济关系进行系统、综合的调整。

④ 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⑤ 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按照罗马法的经典界说,规定国家公务的法为公法;规定个人利益的法为私法。而经济法是介于公法和私法之间并对之进行平衡协调的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2、经济法的特征

(1)经济性

经济法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

(2)政策性

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

(3)行政主导性

经济法是直接调整体现国家意志的经济关系,与政府的管理和参与有密切的关系。经济法在强制性、授权性和法的实现方面均体现着浓重的行政主导性特征。

(4)综合性

经济法是公法和私法因素的综合;

法律调整手段的综合,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

经济法在其调整中体现着统分结合、指导和规制相结合的现代市场精神。

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在经济法的立法和具体适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是经济法宗旨和本质的具体体现。

(1)平衡协调原则

是由经济法的社会性和公私交融性所决定的一项普遍原则,是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法所共同遵循的一项主导性原则。

平衡协调是一种价值体现,经济法既要维持社会范围内的经济秩序,又要保证民法调整范围内的意思自治。只有通过平衡协调,才能创造和维护一个令自由市场机制和民法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

(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是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不仅直接体现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还体现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如规划和产业政策、财政税收中。

(3)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各管理主体和公有制经营主体所享受和承担的权(力)利、义务和职责必须相一致,不应当有脱节、错位、不平衡等现象存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 这是作为经济法灵魂的一项根本性原则。

例题:

1、(课后习题)下列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新型的法

B.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C.经济法的法律调整手段包括民事、行政、刑事和社会手段等

D.经济法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正确答案:D

2、(课后习题)经济法的特征包括()。

A.经济性

B.政策性

C.行政主导性

D.个别性

E.综合性

正确答案:ABCE

3、(课后习题)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平衡协调原则

B.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C.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D.平等自愿原则

E.诚实信用原则

正确答案:ABC 经济法的渊源和体系

考试内容:

1、经济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2、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及其组成

要点:

1、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存在和表现的形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政府经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发布的规章、命令、指示等;

政策、习惯。

2、经济法的体系

按照经济关系及其经济法调整的内在逻辑,经济法可以大致分为经济组织法、经济管理法和经济活动法。

(1)经济组织法

主要就是企业法,由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国家意志性出发;

作为经济法的企业法主要是指特殊企业、公有制企业和公有主体联合投资经营的法律制度。

(2)经济管理法

是经济法的核心部分,可以分为综合职能管理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两个部分。

综合职能管理制度,如规划和产业政策、财税和预算内投资、金融和外汇管理、会计、标准、计量、土地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等法律制度;

行业管理制度,如农业、运输业、通讯和信息产业等管理法律制度。

(3)经济活动法

调整的是经济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包括经济合同法、竞争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

例题:

1、(课后习题)经济法的渊源包括()。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经济法律

B.国务院、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政府经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

C.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发布的规章、命令、指示等

D.政策、习惯

E.道德规范

正确答案:ABCD

2、(课后习题)经济法的体系包括()。

A.经济组织法

B.经济管理法

C.经济活动法

D.物权法

E.继承法

正确答案:ABC 经济法律关系

考试内容:

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主要内容

要点:

1、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属于经济法部门的法律关系,亦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力)利义务关系,具有主体、客体和内容等三个要素。

2、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

(1)经济管理法律关系

在宏观方面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职权关系;

在微观方面主要是由具体行政行为而形成的经济管理法律关系;

经济管理法律关系还包括契约性的法律关系,如公有制企业或其高管的经营责任制关系等。

(2)竞争法律关系

是在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调整中形成的,是在民商法对一般竞争关系进行规范或调整的基础上,从维护宏观和微观的公平竞争秩序出发,以经济法的原则对竞争关系进行二次调整所形成的法律关系。

(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法律关系

主要是本质上为政府商事合同的经济合同关系;

也包括公有主体参与的股东协议等企业关系以及平等财政主体开展经济协作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等。

3、经济法律关系的诸要素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① 定义

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经济管理、竞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力)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

② 分类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

1)经济管理主体

主要是指依据宪法和行政法设立,由宪法和行政法明确其性质、职能、任务、隶属关系等,承担决策、协调、执行、监督等国民经济管理职能的组织或者机构。

包括:

国务院及其承担经济管理职能的部、委、局和地方政府及其相应机构;

各级权力机关;

由国家和法律授权而承担一定经济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

2)经济活动主体

是依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设立,直接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经济协作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主要为各类企业、个体经营者、承包或租赁经营的个人等。

国家机关和国家作为整体,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如国家对外签订贷款和担保合同。

③ 注意:

组织机构内部的机构、单位、成员等虽然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分厂、车间、职工等依法与企业订立承包或租赁等责任制合同,分支公司、分店等依法作为纳税人参加税收法律关系等。

(2)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 定义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行为、物、智力成果、人格和身份四类。

② 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可以分为经济管理行为和给付行为。

(3)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① 定义

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力)利和承担的义务与职责,具体表现为经济职权和职责、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其他权(力)利义务。

② 内容

1)经济职权和职责

主要是由经济管理主体所承担,包括规划、决策、审核、批准、命令、指挥、协调、执行、许可、确认、免除、撤销、检查监督、褒奖、处罚等权责。

2)动态的所有权

动态的所有权内在的经济性公共管理以及所有权的职能或权能的社会化管理,有关其他物权的内在经济性公共管理及其具体权能管理的制度,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3)其他权利义务

主要是指给付权(力)利义务、竞争法意义上的竞争权(力)利义务、知识产权、人格和身份权等。

例题:

1、(课后习题)下列关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B.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类

C.组织内部机构如分厂、车间等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D.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通常是平等的

正确答案:D

2、(课后习题)经济法律关系包括()。

A.经济管理职权关系

B.由具体行政行为而形成的经济管理关系

C.公有主体参与的股东协议等企业关系

D.平等财政主体开展经济协作而形成的法律关系

E.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

正确答案:ABCD

3、(课后习题)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行为

B.物

C.智力成果

D.人格和身份

E.依法设立的国家机关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下一篇:圣诞节祝福语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