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2024-1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精选8篇)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1

第一节 系统分析的任务p91

 系统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要求,并把

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

 分析本质上就是一个发现过程,分析期间推动活动的关键词就是理解和发现。 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

 系统分析要回答新系统“做什么”这个关键性的问题。

1.2.3.4.5.6.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标与客户和其他涉众在系统的工作内容方面达成一致定义系统的用户界面,重点是用户的需要和目标 使系统开发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系统需求 定义系统边界(限定)为计划迭代的技术内容提供基础 为估算开发系统所需成本和时间提供基础 需求分析的任务

1.确定待开发的系统的用户类,并获取他们的需求信息。

2.分析用户的需求信息,并按需求的类型分类这些需求信息,同时也区别出不是需求的信息。

3.根据需求信息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或需求模型,并确认非功能需求和约束条件及限

制。

4.根据收集的需求信息和逻辑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及其文档。

5.评审需求规格说明。

6.当需求发生变更时,对需求规格说明及需求变更实施进行管理。

系统需求一般分为两类:

1.业务性需求/功能性需求

2.技术性需求

需求分析法概述:

需求获取

进行用户需求调查,获取需求、识别问题。

分析建模

软件系统本质上是信息处理系统,应通过分析系统信息流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数据,数据处理。

编写需求文档

主要工作是需求描述。结果为以文档形式表述的可交流、可复审的系统逻辑模型。需求评审

专家、分析人员、开发人员、用户共同对需求分析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检查,确保需求分析的全面、准确和一致性。

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对问题空间的理解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3.环境的不断变化

  1.2.3.4.

 最使系统分析员困惑的是环境的变化。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决定了系统的成败。一个称职的系统分析员不但应具备坚实的信息系统知识,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必须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直观的图表可以帮助系统分析员理顺思路,也便于与用户交流。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种这样的工具,如现场工作流程图、作业流程图、实体生命周期和数据流图等。数据流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名等工具来描述系统。图:p93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就是通过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利用分解和抽象这两个基本手段控制系统的复杂性,把大问题分成小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就是分解。分而治之,正是系统工程的思路。系统开发的风险 项目失败或严重超支的8个最重要原因中有5个都与需求相关: 1.不完整的需求; 4.需求和需求规格说明的变更; 2.缺乏用户的参与; 5.提供许多不必要的功能。3.不实际的客户期望; 获取需求的常用方法

1.访谈法 4.实地考察

2.问卷调查 5.构造原型

3.情景分析

系统模型:

 信息系统模型的作用:

1.建立模型的过程可以使得分析员更深入地了解和定义信息系统的需求,并发现问题

2.对复杂问题进行简化

3.为设计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

4.有助于同开发小组的其他成员和客户交流

5.为以后的维护升级提供了文档

 基于不同的开发技术,有三类最核心的图示化模型:

1.功能模型:利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处理流程

2.数据模型:利用实体关系图ERD描述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及其关系

3.对象模型:利用类图描述对象、对象之间的联系。和数据实体不同,对象在数据之

外增加了行为特性

 从而衍生出三种建模方法:

1.面向功能的建模——用例图与业务流程图

2.面向数据的建模——ERD

3.面向对象的建模——类图与对象图

第七节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p120

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明确系统功能。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抽象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 新系统来自原系统,比原系统更合理,效率更高。

 从形式上讲,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与旧系统的逻辑模型相比变化不大,可能只是在一个或

几个处理中引进新技术,改变几处数据的流程,或者改变某些数据存储的组织方式。 应该考虑以下因素,提出新的系统模型

1.新技术的使用

2.流程的改进

3.数据存储的组织方式的改变等

第八节 系统说明书p121

 系统说明书是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

1.是系统所应满足的全部需求(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并可以文档的方式完整

和精确陈述这些需求。

2.是项目相关人员对将要开发的系统所达成的共识,是进行系统设计、实现、测试和

验收的基本依据,也是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档。

 该文档描述了系统的需求,也称《需求规格说明书》

 系统说明书的内容

1、引言

2、项目概述 3、实施计划

(1)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1)工作任务的分解

(2)现行系统的调查情况(2)进度

(3)新系统的逻辑模型(3)预算

 系统说明书的品质要求

1.正确性 5.可修改性

2.完整性 6.可跟踪性

3.一致性 7.可验证性

4.无二义性

 评审

• 评审分为用户评审和同行评审两类。

• 目的: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发现那些潜在的缺陷或错误,避免这些错误和缺陷遗漏到项目的后续阶段。

• 评审遵从用户意见第一的原则

第七章 结构化系统设计

第一节 系统设计的任务要求

 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

 设计保准:

设计系统之前,先看看评价信息系统的标准,这些标准对任何设计方法都适用:

1.信息系统的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2.系统的效率:响应时间、操作的方便性

3.系统的可靠性:抗干扰能力、故障恢复

4.系统的工作质量:准确性、使用效果

5.系统的可变更性:修改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6.系统的经济性:系统收益与支出比

 如何提高系统变更性

1.结构简单

a)系统各组成元素分工明确,易于理解

b)元素之间的关系清晰简洁

2.变动灵活

a)谨防软件维护中的“水波效应”

b)使系统各组成元素内部的改变容易实现,改动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尽量减少

c)提前考虑将来最易出现的扩展和变更

 系统设计的内容:

1.总体设计

– 也称概要设计。

– 明确软件的体系结构(也称架构architecture)、组成元素及其关系(也称structure)。

– 架构表示抽象的框架模式,结构则是指具体元素及其关系。

2.详细设计

– 各项具体细节,设计硬件软件的各个方面

 系统设计的内容

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提出实施方案。该方案是这个阶段工作成果的体现,这个方案以书面的正式文件———系统设计说明书提出,批准后将成为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依据。

1.把总任务分解成许多基本的、具体的任务

这些具体任务合理地组织起来构成总任务。这称为总体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又称为概要设计(preliminary design),其基本任务是:

1)将系统划分成模块

2)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

3)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

4)决定模块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

系统越大,总体设计的影响越大。

2.为各个具体任务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法

这便是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

第六节 输出设计

信息系统只有通过输出才能为用户服务。输出决定输入,即输入信息只有根据输出要求才能确定。

 输出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确定输出内容

2)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

3)确定输出格式

 报表时最常见的输出形式。组成:表头、表体、表尾。输出形式:打印输出、磁盘文件

输出。

第七节 输入设计

 输入设计的原则:

1)最小量原则 3)早检验原则

2)简单性原则 4)少转换原则

 输入设计的内容包括

1)确定输入数据的内容

2)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

3)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

4)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

5)确定输入设备

设备的选用应考虑一下一些因素:

a)输入的数据量与频度

b)数据的来源、形式、收集环境

c)输入类型、格式的灵活程度

d)输入速度和准确性要求

e)输入数据的校验方法、纠正错误的难易程度

f)可用的设备与费用

 数据记录格式本质上分为两部分:预先印刷部分和插入数据的空格

 数据出错有三种情况

1)数据内容错

2)数据多余或不足

3)数据的延误

 数据校验方法

1)重复校验 7)逻辑校验

2)视觉校验 8)界限校验

3)分批汇总校验 9)记录计数校验

4)控制总数校验 10)平衡校验

5)数据类型校验 11)匹配校验

6)格式校验 12)代码自身校验

第八节 人机对话设计

 人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就是人机对话

 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1)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

2)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

3)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议性

4)关键操作要有强调和警告

 人机对话的方法

a)选单式 c)回答法

b)填表法 d)提问法

 图形用户界面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界面设计技术,并将成为信息系统用户界面的主流。

 图形用户界面优点:

1.容易学习使用,使用选单而不必记忆指令名称,大大减少键盘输入的数量与错误

2.具有高度的图形功能,直观生动,如采用直线图、趋势图、动画等。

3.多个视窗并用,同时显示多样信息,并可对同样信息提出多种不同角度的表达。 图形用户界面的缺点:

与文字指令相比,图形形式的指令不能表达复杂的符合指令。指令数目太大时,不容易在屏幕上安排选单。对于熟练的使用者而言,键盘输入的速度要快于鼠标选项的输入。 图形界面设计的原则:

1.用户界面的各个画面设计在整体上应保持相同或相似的外观。

2.用户界面使用的词汇、图示、颜色、选取方式、交流顺序,其意义与效果应前后一

致。

3.要正确使用图形的表达能力。

4.由于图形对象占用系统资源较多,处理速度慢,因此在时间影响要求高,而硬件资

源档次较低环境中,不宜采用图形界面。

第九节 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

模块的外部特征:功能和界面

计算机处理过程的设计则要确定每个模块的内部特征,即内部的执行过程,包括局部的数据组织、控制流、每一步的具体加工要求及种种实施细节。

处理过程设计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法来描述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

1.流程图

基本成分:

1)加工步骤,用方框表示 3)控制流,用箭头表示

2)逻辑条件,用菱形表示优点是直观、形象。

2.盒图(NS图)

与流程图相比,NS图的优点在于:

1)它强制设计人员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思考并描述其方案。

2)图像直观,容易理解设计意图,为编程、复查、测试、维护带来方便。

3)简单易学

3.程序设计语言PDL

第十节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

 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是:

1)功能要求 5)通信和网络要求

2)容量要求 6)市场和国情要求

3)性能要求 7)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4)外部设备配置要求

第十一节 系统设计说明书

设计完成,提交系统设计书,两种形式:

单册报告,分章节介绍总体模块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人机交互、数据库等各部分内容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2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普遍的守信行为是市场交易能够持续进行并不断扩大、经济能够持续运转并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信用问题已成为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信用信息系统的特性, 给出了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思路。

1 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1) 制定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是实现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服务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指标体系;二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指标接口规范;三是要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标准格式。

(2) 建成3个信用数据库。一是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为基础, 以信贷服务为重点,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二是以工商部门的“金信工程”为依托, 以市场监管为重点, 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三是建立和完善公民基本信息数据库。通过三个数据库, 提供企业和个人身份识别、信用信息查询和服务、以及部门间监管信息共享。

(3) 建成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以省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承建的电子政务技术平台为依托, 搭建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数据向3个基本数据库的发送和共享查询的数据传递功能。

(4) 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和更新。在各部门清理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按3个基本数据库的要求, 对数据进行加载, 并按要求定期更新和维护。

信用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系统是作为统一整体而存在的, 因此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 设计规范要标准, 传递语言要一致, 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采用, 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 标准化原则。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过程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 在信用信息系统功能和产品的开发上, 要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3) 灵活性原则。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以保持系统长久的生命力。为此, 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扩展性, 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 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 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藕合, 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程度减至最低限度, 同时, 要适当兼顾今后需求扩大时对功能扩展的需要, 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 安全性原则。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包含了大部分公共信息、企业和个人信息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 战略意义重大。因此, 信用信息系统开发必须要贯彻安全性原则, 既要注重系统本身防御外部攻击的能力, 又要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还要确保信息披露符合相应的保密规范标准, 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如安全保密性、查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5)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相对成熟的产品或技术, 不贪大求新。一方面, 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 而要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 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各模块应尽量简洁, 以便缩短处理流程, 减少处理费用。

(6) 高效性原则。系统的运行效率主要包括:处理能力, 即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事务个数;处理速度, 即处理单个事务的平均时间;响应时间, 即从发出处理要求到给出回答所需的时间。信用信息系统的设计在满足其他各项性能需要的前提下, 应尽可能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2 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

根据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 信用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整个信用信息系统分为4个层次:系统应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信息发布以及基础服务平台。

(1) 信用信息发布。信用信息可以通过内外门户发布出去。内门户发布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 而外门户仅发布企业信用信息等。信用发布主要由信用信息网和网站后台管理系统组成。信用网站公布企业信用相关信息, 供公众查询, 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站的栏目管理, 发布管理统一的权限管理、统一用户管理以及统一目录管理等功能, 并在外网门户留有收费接口, 满足日后运营需要。

(2) 信用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数据库是把政府部门采集终端上传的数据进行接收, 进行新旧数据的比对, 数据汇总、整理, 这时数据暂时存放在前置数据库, 数据经审核后进入正式的信用数据库存储, 委办局用户及领导可以对企业信用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 还可以利用BI工具进行数据的深层挖掘。正式的企业信用数据根据需要发布到信用网站, 供公众查询。主要的应用功能包括:信用预警、信用提示、异议处理、信用评估等等。

(3) 数据交换。数据交换平台主要采用微软的BizTalk软件产品。BizTalk提供多种适配器, 通过交换平台的前置机, 完成数据交换。出于业务和部署考虑, 同其他部门单位、垂直业务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时候, 从业务完整性、维护界定、安全性等考虑, 很难允许直接操作原有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或数据库, 使用前置机是必要的。

信用系统的数据中心是信用交换的前置机数据存储和交换数据备份。采集上来的信用数据, 缓存在数据中心, 然后就通过一定业务分析, 送到信用数据库, 同时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上备份交换的数据。信用系统依托外网基础服务中的SQL Server数据库集群, 提供如:信用数据库, 部门业务数据库, 公共数据库等数据库备份服务, 并利用其支持XML, Web Service等最新技术, 为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各应用系统、报表服务、决策支撑系统等提供基础信息。

(4) 信用数据应用接入。信用采集终端放置在各个委办局, 进行企业信用数据采集、审核, 把数据暂时存放在终端上的前置数据库, 然后调用数据交换平台前置机相应功能进行数据上传, 并可以接收中心发过来的数据和消息。对于没有条件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单位, 交换平台提供单独的虚拟接入终端, 作为该单位数据采集点。

(5) 基础服务平台。基础服务平台包括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目录服务、统一认证和授权、以及统一的指标体系管理、CA认证中心等。以即将建设的外网城域网为载体, 在此之上运行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其中, 操作系统部分以Windows平台为主, 数据库系统依靠微软公司的SQL Server为支撑。通过集群服务, 为信用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环境。

3 信用系统数据库模型设计

信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了很多部委单位, 数据交换的量大, 数据交换的频率较多, 合理的数据库模型设计对保证整个系统数据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数据库规划设计的原则, 在保证安全与效率的前提下, 本系统的数据库模型设计如图2所示。

整个数据库分为3个层次:交换数据采集层、交换中心层和应用层。为了保证交换数据的安全性和交换的性能, 数据库设计如下:第一, 设置了交换前置数据库。前置机并不是直接和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数据通讯, 而是在每个交换点设置一个前置数据库存放交换数据, 前置机与前置数据库进行通讯。没条件设置前置数据库的采用虚拟采集终端实现数据采集;第二, 设置了交换中心的前置缓冲数据库, 交换的数据通过电子政务网, 传输到交换中心的前置缓冲数据库。然后通过前置缓冲将数据转发到信用信息系统数据库, 同时, 转发的数据存放到备份数据库中;第三, 内部信用存储的数据库通过各自的物理隔离设备与业务系统进行有效安全隔离。

4 信用系统交换中心设计

数据交换平台为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多种数据源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载等操作的数据集成;自动、方便、快捷地实现数据的复制和上传下达, 完成基于数据的应用集成。

利用数据交换平台可以快速实现不同委办局、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 实现应用的集成。

数据交换平台通过一系列中间件技术对“信息孤岛”进行连接、交互和集成, 对各种分布、异构的数据资源进行全局、统一、高效的访问和管理, 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

5 基础服务平台设计

信用信息系统需要统一的用户、权限管理的功能, 电子政务外网基础服务平台提供目录服务、用户管理、内容管理、可扩展、安全、支持个性化等功能特性, 为信用信息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统一门户管理。信用信息系统门户是建设信用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目标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信用信息应用集成”, 实现相关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并与数据交换平台、统一消息平台共同形成信用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

(2) 目录服务。目录服务为信用信息发布系统提供用户、权限和系统资源管理。电子政务外网的目录服务可为信用信息发布系统提供下列功能:统一的目录、单点管理、系统集成、应用软件编程接口、分布式安全支持、目录服务管理、互操作支持、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控制、可伸缩性、可扩充性。

(3) 统一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统一认证、权限管理是信用信息系统的内部运转的基础服务。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包含大量业务系统, 需要为多个部门和单位提供服务。每个单位、每个业务系统都存在着不同的用户认证、权限管理机制。因此, 为了提高各系统在维护上的效率, 同时便于各系统间的相互认证, 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体系中专门提取出一个基础性服务子系统即统一认证、权限管理子系统, 又称为单点登录服务 (SingleSign On, SSO) 。

(4) CA认证服务。按照在信用信息发布系统安全体系的设计中采用“保持安全体系结构和PKI基础设施不变, 采用微软产品和管理方法作为安全增强”的设计原则, CA认证服务由经国家信息安全认证的第三方产品实现。

(5) 应用安全设计。在电子政务体系中, 信息是通过软件系统处理、通过网络来传输的。在网络日益互联的环境中病毒传播和恶意攻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因此, 信息安全的威胁始终存在。

建设安全的电子政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管理、人员、技术几个方面采取全面措施才有可能实现信息安全的目标。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不断的完善、经常性的监督才能逐渐达到并保持期望的信息安全水平。本系统提出了从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敏感数据加密、网络加密传送与认证、CA认证服务等方面来加强系统的安全。

6 结束语

本信用信息系统解决了从不同的部门及众多的业务系统中采集信用信息、信用信息传送、信用信息存储、实现基于数据库对信用信息的查询等问题。在重建社会信用, 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做了积极的研究工作,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针对信用信息系统的特性, 设计了信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系统应用接入、数据交换、数据存储与应用、信用信息发布以及基础服务平台。从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总体框架设计、基础服务平台设计、应用安全设计这几部分来设计信用信息系统。

关键词:数据交换,数据整合,信用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毅, 刘薇.湖北省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初探[J].华南金融电脑, 2006 (8) .

[2]高建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 2005 (10) .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3

【摘要】基于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3+2”学生与普本学生的差异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提出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与普本分段培养 “3+2”学生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25-01

引言

“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该类“3+2”学生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南京林业大学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联合进行物流工程专业的“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共同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作者基于南京林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培养、授课经历,发现该类学生在高职阶段学习、专业基础与普本学生有所差异,《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上还需与普本学生有所区别与侧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培养要求。

1.课程教学定位

1.1学生培养要求

物流工程专业“3+2”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物流与综合运输管理方面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在各级物流流通部门与交通运输领域从事客货运输调度与管理、物流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技术装备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本科层次高端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2”学生相比普本学生,在仓储配送管理、电子商务、运输组织等实务、实训、实践应用方面有明显优势,然而存在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该类学生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与要求方面也与普本学生存在差异,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需对其专科阶段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等作进一步的延伸与拓展,且强化保持实践应用能力这一特长。

1.2 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流信息的支持技术;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包括系统规划方法、分析方法、设计方法;4)熟悉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项目管理。

这门课要求学生既通晓物流管理,又能运用信息技术、编程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基于“3+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实践能力强的特点,需有针对性地加强物流管理与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适当弱化已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知识点,如物流信息采集识别?鄄条码、RFID技术的介绍。

2.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含课内教学、课程设计两大内容,其中课内教学2学分、32学时,课程设计2学分,集中安排2周时间进行。

2.1 课内教学

教学内容含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如表1所示。与面向普本学生的课程教学内容相比,作了如下调整:简化2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章节的学时由8减为6;强化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方法,学时由4增为6。

2.2 课程设计

课程讲授结束后安排2周时间完成课程设计训练,要求学生自行开发小型物流信息系统,提高开发信息系统的实践能力。基本要求:1)实现基本功能: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目录维护四个基本功能;2)6-7人分组选择适当规模大小的设计课题;3)开发工具自选;4)撰写相关技术文档,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能开发出可以运行的物流信息系统,通过上机检查、课程设计答辩。由指导教师综合课程设计报告质量、系统开发成果、平时考勤进行打分。

3.课程教学方式设计

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每个知识点均有安排实例阅读,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制作模块化的课程PPT,适应不同讲课对象。将教学内容分成独立的若干模块,一篇或一章为一个模块,便于针对3+2类、普本学生进行取舍和组合,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材库建设方面,暂未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应3+2类学生的学习,因此会挑选1本主教材和多本辅助教材,形成教材库。

结束语

为培养“3+2”学生成为高端技术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基于学生差异性、课程特殊性,论文明确了《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定位,设计了面向“3+2”学生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提出主要采用理论教学、实例教学、课程设计为一体、模块化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建设教材库,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安立华,李洋,马超等.《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物流科技,2015年11期.

[2]宋志兰,冉文学,刘丽.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教与学[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年15期.

[3]邹勇,曾懿,雷方俊.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2年31期.

[4]章文燕.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年10期.

作者简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大纲 篇4

课程代码:NR4002

学 分:4

学 时:72(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36)

先修课程: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单位:网络技术系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课程体系中专注于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管理等能力培养的综合性骨干课程。本课程以信息系统建设要求为背景,通过案例教学、实践及工程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中大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程能力,特别是软件工程制图和文档编写能力,从而初步具备(本科生)初级系统分析师和软件设计师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目标1: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

目标2:熟悉信息资源管理与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

目标3:了解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前沿和发展动态;

(二)能力目标

目标4:具有信息的采集、组织和分析处理的能力;

目标5:具有企业业务数据分析的基本能力;

目标6:掌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理解、识别与优化能力;

目标7:掌握信息系统项目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目标8:掌握信息系统开发和测试的能力;

目标9:掌握信息系统实施和运维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目标10:具有科学、务实的态度,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

目标11: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思政目标及安排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较为宽泛,因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一步明确和聚焦,通过信息系统项目的完整实施流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过程中,实现态度、思维与学习几个方面的培养。具体目标包括:

1、具有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做决策的主动性和意愿

2、毅力、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和决心、变通的智慧

3、批判性思维

4、创造性思维

5、自我认识、认知构成及终身自我学习

6、职业道德、公平和责任感

具体实施过程见教学内容与要求中的相关章节教学设计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推荐学时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

第1章 绪论

目标1、2

第2章 系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目标3、11

第3章 需求分析

目标4、5、6

第4章 结构化方法

目标7

第5章 面向对象方法

目标7

第6章 用户交互设计与原型方法

目标8、10

第7章 系统架构设计

目标7、8

第8章 Serverless架构与云计算

目标3、7

第9章 系统详细设计

目标7、8

第10章 系统实现与运维

目标9、11

总计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1章 绪论

教学目标:(按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层次写明本章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概念

(2)理解软件开发声明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3)理解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数据与信息的概念

(2)系统与信息系统的概念

(3)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4)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数据与信息关系

(2)系统与系统的性质

(2)三个世界: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字世界

(3)三个空间:环境空间、问题空间、解空间

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有困难的知识、内容)

(1)两种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与敏捷模型

(2)两种软件开发方法论:结构化方法与面向对象方法

作业要求:

分析某现有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并回答以下问题:

(1)系统输入、处理和存储哪些数据?

(2)系统应该划分为哪几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有哪些数据和流程方面的联系?

(3)系统存在哪些不足?

成立3-5人组成的项目团队,明确各成员的岗位与职责。

第2章 系统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2)理解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3)掌握可行研究的方法、技术与工具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2)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集成转换法

(3)可行性分析的目标与任务

(4)技术可行性分析

(5)经济可行性分析

(6)组织可行性分析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系统规划的目的和方法

(2)可行性分析的目标与任务

教学难点:

(1)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集成转换法

(2)技术可行性分析

作业要求:

对上个阶段分析的现有系统进行总体战略规划,通过市场调研、文献阅读、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该工作,并形成新系统的立项报告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第3章 需求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需求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2)掌握用例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3)掌握业务对象分析的方法

(4)掌握业务流程分析技术和业务流程图(TFD)的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

(1)需求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2)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3)需求获取技术

(4)用例分析与用例图

(5)需求变更与管理

(6)业务对象的分析与提取

(7)业务流程分析与TFD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用例分析与用例图

(2)业务流程分析与TFD

教学难点:

(1)需求获取技术

(2)业务对象分析技术

作业要求:

通过市场调研、文献阅读、客户访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新系统的需求获取与提炼,以用例图的形式描述新系统的功能需求,通过需求验证答辩评审。

第4章 结构化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思想、原则与方法

(2)掌握数据流程分析技术和数据流程图(DFD)的绘制方法;

(3)熟悉数据字典的编写方法;

(4)掌握数据的实体联系(ER)模型及实体联系图(ERD)的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业务流程分析(TFD)

(2)数据流程分析(DFD)

(3)数据字典

(4)实体关系模型(ERD)

(5)模块的耦合与内聚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业务流程图(TFD)的绘制

(2)数据流程图(DFD)的绘制

教学难点:

(1)数据流图(DFD)与实体联系图(ERD)之间的数据校验

(2)模块化设计过程中的耦合与内聚

作业要求:

绘制目标系统的数据流图(DFD)和实体联系图(ERD),并验证双方之间的数据完整性,即所有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数据项,在实体联系图中需要有相应的实体或属性数据相对应,反之亦然。

第5章 面向对象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

(2)理解面向对象的三要素:封装、继承和多态

(3)熟悉数据库的对象关系映射(ORM)

(4)掌握UML建模方法和技术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

(2)封装与继承的概念和用途

(3)接口与多态的概念和用途

(4)包(Package)的作用与意义

(5)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过程(归纳与演绎)和方法

(6)数据库与对象关系映射(ORM)

(7)UML类图和对象图的绘制方法

(8)UML活动图、状态图和协作图等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类与对象的概念

(2)对象关系映射(ORM)

教学难点:

(1)接口与多态

(2)UML建模

作业要求:

对目标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从特殊性的业务对象归纳出一般性的类,再从一般性的类演绎出对象实例。使用UML类图描述分析结果,使用UML过程性模型(活动图、状态图和协作图)描述对象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交互。实践数据库的对象关系映射过程。

第6章 交互设计与原型方法

教学目标:

(1)理解交互设计理论与原则

(2)掌握交互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理解原型的作用与目的(4)熟悉常用原型设计方法与工具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交互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2)交互设计过程与方法

(3)导航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

(5)原型的作用与目的(6)原型的分类:水平原型(行为模型)/垂直原型(切片);抛弃原型/演进原型

(7)常用的原型方式:图纸、位图、可执行文件

(8)常用的交互式原型设计工具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交互设计过程

(2)原型方法

教学难点:

(1)交互设计指导思想

(2)交互式原型工具与技术

作业要求:

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遵循交互设计基本原则,使用交互式原型工具,完成新系统的原型设计任务。

第7章 系统架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的软件架构与模式

(2)熟悉Web开发技术与开发框架

(3)了解大前端与多端开发

教学内容:

(1)软件架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2)不同风格的架构示例

(3)C/S架构、B/S架构、多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Serverless架构等

(4)Web开发技术栈

(5)MVC设计模式与Web开发框架

(6)大前端与多端开发技术

教学重点:

(1)Web开发技术

(2)常用Web开发框架

教学难点:

(1)MVC设计模式

(2)大前端与多端开发技术

作业要求:

在前阶段《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业务对象与业务流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原型设计》等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系统的功能、技术能力、性能与经济性等各方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架构,明确各部分的硬件、软件组成,完成《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第8章 Serverless架构与云计算

教学目标:

(1)了解Serverless架构的概念

(2)理解Serverless通信方式与接口

(3)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4)掌握常见云计算平台的基本开发技术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Serverless架构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2)Serverless与传统开发模式的区别

(3)常用的Serverless通信方式与接口

(4)API 网关(API Gateway)的的基本功能

(5)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6)云计算类型:IaaS、PaaS和SaaS

(7)常用云计算平台的开发技术:云托管、云函数、云存储等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Serverless架构

(2)云计算

教学难点:

(1)Serverless接口

(2)云计算开发技术

作业要求:

根据前面阶段完成的分析与设计报告,选择适当的系统架构,为后续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了解、调研行业中常见的云计算平台,选择一个合适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一个简单、完整的微型Web应用。

第9章 系统详细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与目标

(2)熟悉详细设计的原则与常用方法

(3)理解关系型数据库与文档型数据库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系统详细设计的任务与目标

(2)系统详细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2)子系统划分

(3)组件设计

(4)接口设计

(5)关系型数据库与文档型数据库(MangoDB)

教学重点:

(1)系统详细设计方法

(2)子系统划分

(3)组件设计

教学难点:

(1)接口设计

(2)关系型数据库与文档型数据库的区别

作业要求:

完成目标系统的《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完成各子系统划分,完成数据库设计的物理模型,明确各子系统与组件的接口规范,并完成对应的API接口规格设计文档。

第10章 系统实现与运维

教学目标:

(1)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工具

(2)理解瀑布模型与迭代式开发各自的优缺点

(3)熟悉软件测试的方法与工具

(4)了解软件发布的流程与内容

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写出各节应该讲授的主要内容)

(1)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与工具

(2)原型设计与原型验证(技术性)

(3)里程碑与版本控制工具

(4)瀑布模型与迭代式开发

(5)测试驱动开发

(6)软件系统测试

(7)系统安装、部署与用户文档

(8)系统运行与维护

教学重点:(介绍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1)瀑布模型与迭代式开发

(2)软件测试方法与工具

教学难点:

(1)软件项目管理

(2)测试驱动开发

作业要求:

根据前阶段《系统架构设计》、《子系统API接口设计》等文档,选择适当的平台和工具实现各子系统的接口与功能,并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功能性和非功能性测试,形成系统测试报告。

五、课程实验内容及要求

(一)实验安排(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课内必做/课余必做/课余选做)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实验学时

实验1:项目分组与任务布置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2: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分析

综合性

课内必做

实验3:新教务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4:新教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评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5:产品指标警示程序的结构化设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6:MUD游戏程序的面向对象建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7:新教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与评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8:金融市场交易数据的获取与实时图形绘制

验证性

课内必做

实验9:新教务系统的架构设计与评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10:子系统与组件接口设计与评审

设计性

课内必做

实验11:系统实现与测试

综合性

课余必做

实验12:系统部署与用户培训

综合性

课余必做

实验13:系统验收

综合性

课余必做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1 项目分组与任务布置

实验目的:(按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层次写明本实验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1)了解信息系统项目全生命周期;

(2)理解信息系统项目中对应工作岗位及职责;

(3)掌握项目团队组建及开题流程

实验内容:

(1)成立项目小组

(2)选取项目组长

(3)选取项目开发题目

(4)确定项目人员分工与对应工作岗位

(4)为自己的团队起名

(5)制作团队LOGO

(6)制定团队标语口号

(7)制定团队规则、规范

(8)开展一次团建活动(线上)

实验要求:

(1)分组:每小组4~6人

(2)人员角色:项目组长、系统分析师、软件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

(3)分组及工作实施原则:按照角色分配任务,可以多兼,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强调协作、强调组织。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撰写相关项目文档,制作汇报PPT(5张以下),简要介绍团队章程,以及项目基本情况,下周实验课进行论证,组长作汇报,组员亮相。提交以上文档。

实验2 现有教务管理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分析

实验目的:(按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层次写明本实验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1)了解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2)理解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的基本概念

(3)掌握功能结构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对现有系统的认识和评价

(2)了解现有系统的组织结构,输入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数据处理过程

(3)分析现有系统的优缺点

(4)从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分析建立起较高层次的逻辑模型描述

实验要求:

(1)制订讨论:现有系统分析报告

(2)讨论过程控制:组长把控

(3)讨论工具:录音笔、笔、纸、word、思维导图

(4)结果汇总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阶段成果为包含系统功能结构图等要素的系统分析报告。

实验3 新教务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可行性分析

实验目的:(按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同层次写明本实验应达到的教学要求)

(1)了解系统规划的基本方法

(2)掌握可行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3)掌握系统流程图和数据流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掌握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和战略集成转换法等常用规划方法

(2)重新定义问题,确定新系统的规模和目标

(3)确定新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4)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5)经济可行性评审、技术可行性评审、法律可行性评审

(6)导出新系统的高层逻辑模型

实验要求:

(1)小组讨论,导出和评价所给出的方案

(2)推荐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并推荐行动方针

(4)书写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并提交审查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需提交包含核心业务说明、逻辑数据模型、新系统规划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实验4 新教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评审

实验目的:

(1)了解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技术和工具;

(2)掌握需求获取、提炼、分析和建模的方法与技术;

(3)熟悉实用UML工具进行用例建模的基本技术

实验内容:

(1)各项目小组继续完成前期未完成的文件归档

(2)建议草拟一个需求分析计划,确认工作内容与人员分工

(3)针对项目进行第一次需求分析获取,秘书注意记录需求获取过程(访谈记录、手稿等)

(4)进行第一次UseCase建模,完成用例图、系统时序图的绘制

实验要求:

(1)系统分析师主导完成软件需求说明书中的相关内容

(2)监理工程师、甲方代表全程确认需求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需求获取、需求提炼的原始文件,包括手绘图,访谈记录和思维导图,等文件,完成用例建模。

实验5 产品指标警示程序的结构化设计

实验目的:

(1)理解结构化方法中的单一抽象机制

(2)掌握模块分解的原则:高内聚、低耦合(3)掌握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某产品有n(设n=5)个连续指标,每个指标皆取值为0到 1之间,记为L0、L1、L2、L3、L4。若指标低于阈值y(设为 0.6),则称此指标低于警戒值。单独一个指标低于警戒值还不足以发出警报提示,以下为发出警示的规则描述:

(1)至少2个连续指标低于警戒值方可发出警示,例如:0.7、0.8、0.5、0.4、0.66

(2)前三个指标L0、L1、L2因为准确性低,其中任意2个连续指标低于警戒值都不足以发出警示,必须全部低于警戒值方可发出警示。

(3)指标个数n和阈值 y皆为变量

请使用结构化方法,设计出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算法与程序框架。

实验要求:

(1)生产环境中很有可能还会增加新的预警规则,所以需要有良好的抽象,使得增加规则时无需修改现有模块

(2)对程序框架进行合理的模块化分解,对各个模块进行函数化设计,明确每个函数的功能、输入参数和返回结果。例如,整个程序可以抽象为一个函数:

warning(double[] data, double y): boolean

参数 data:浮点小数数组,n个连续的产品指标

参数 y:浮点小数,预警阈值

返回:布尔值,发出警示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对总体程序进行模块化分解,绘制出流程图,编写伪代码,形成设计报告并提交。

实验6 MUD游戏程序的面向对象建模

实验目的:

(1)了解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方法

(2)理解多态的概念

(3)熟悉接口(interface)的意义与用法

(4)掌握UML类图、交互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API文档的编写方法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根据游戏Demo熟悉游戏规则

(2)分析游戏元素和业务对象

(3)提取地图类与操控类,及其相关属性和方法

(4)提取角色类,分析角色类之间的交互过程

(5)分析和设计角色类的属性和方法

(6)使用多态技术设计不同的角色类型

实验要求:

(1)使用UML技术建立地图类、操控类、角色类等的抽象模型

(2)使用接口(interface)多态技术,使得系统系统能方便地添加新的游戏角色类

(3)编写所有类(class)的API文档(包含类名、描述、属性,以及方法签名与方法说明)

(4)(*)能够在Demo代码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和升级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包含类图和交互图的UML建模文档、API文档,以及升级后的Demo源代码。

实验7 新教务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与评审

实验目的:

(1)了解交互设计理论与原则

(2)掌握前端设计技术和工具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交互设计理论与原则

(2)界面设计基础与常用界面元素

(3)前端技术基础(html/css/javascript)

(4)新教务系统各子系统的UI设计与实现

实验要求:

(1)根据前阶段分析与设计的成果,运用交互设计理论,遵循交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完成新教务系统各子系统的UI交互设计。

(2)使用原型工具或前端技术,实现新系统的界面UI。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完成新系统UI设计的前端页面,以小组形式进行演示与讲解。

实验8 金融市场交易数据的获取与实时图形绘制

实验目的:

(1)复习前端设计的基础技术

(2)通过实践理解分布式与云计算的基本思想

(3)提高使用第三方接口和组件的设计与集成能力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获取数据:通过聚宽投资、掘金量化等第三方API免费获取金融市场的交易数据

(2)处理数据:在本地或使用云函数处理交易数据

(3)存储数据:在本地或云存储中保存处理后的市场数据

(4)显示数据:将json格式的市场数据以 javascript变量的形式保存在 js 文件中,并使用HTML5原生绘图技术或第三方绘制组件在网页中实时显示

(5)上线发布:通过云发布工具,将包含前端脚本和数据的html和js文件上传至云托管平台

实验要求:

(1)实时获取市场的1分钟成交数据,并分别合并为5分钟、30分钟、1小时、1日的成交数据,并在同一个HTML页面中分周期分别绘制相关图形

(2)数据更新后,通过js脚本自动重绘HTML页面中的图形

(3)若使用了“静态文件托管”,则自动向云服务器提交更新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实验报告内容、格式、提交等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程序设计的相关源代码,若使用了云服务,需同时提交能够访问的URL地址。

实验9 新教务系统的架构设计与评审

实验目的:

(1)了解Web项目常用的系统架构

(2)熟悉Web项目常用的开发框架

(3)熟悉Web项目的基础开发技术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应用服务器

(2)Web服务器

(3)Web容器

(4)MVC框架

(5)ORM数据访问技术

(5)传统的单体架构、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Serverless架构

实验要求:

根据前阶段的“新教务系统”相关设计文档,选择熟悉的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架构风格,完成“新教务系统架构设计”,并比较不同架构的优缺点,说明各自所适用的场景。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报告,要求书面文档。

实验10 子系统与组件接口设计与评审

实验目的:

(1)了解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与技术;

(2)熟悉数据库设计与实现技术

(3)掌握详细设计文档编写规范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完成系统详细设计

(2)完成窗口与菜单设计

(3)完成子系统与模块设计

(4)完成组件API接口设计

(5)完成API接口文档编写

(6)完成详细设计报告与评审

(7)完成数据库物理设计

(8)完成详细设计报告编写与评审

实验要求:

(1)根据前阶段相关文档,完成新教务系统的子系统划分,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模型

(2)明确各子系统与组件的接口规范,并完成对应的API接口规格设计文档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详细设计报告与评审报告。

实验11 系统实现与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测试的内容、流程和方法;

(2)掌握系统用例设计的方法;

(3)掌握黑盒测试执行的技术与工具;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使用各种编程技术全部或部分实现各子系统核心功能

(2)基于《子系统API接口规范》编写测试用例

(3)根据测试流程完成子系统功能测试和非功能测试

(4)完成系统集成(5)集成测试,必要时编写测试脚本和自动化测试程序

(6)按规范编写测试报告

实验要求:

(1)根据上阶段的“API接口文档”规范,测试各接口API的正确性和性能

(2)测试用例的一定要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来编写

实验报告要求:

系统模块测试报告要求规范,需要详细记录测试时间与测试人员。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测试用例、测试报告。

实验12 系统部署与用户培训

实验目的:

(1)了解系统实施与部署的内容、流程和方法;

(2)了解系统的运维、运营及用户管理等工作的基本内容;

(3)掌握用户使用手册的编写防范;

(4)了解软件著作权的申请与授权流程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系统安装、配置与版本管理

(2)原始数据准备

(3)系统规划与系统集成(4)用户手册与帮助文档的撰写;演示视频制作

实验要求:

(1)系统实施方案除软件部署方案外应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人员的配备情况

(2)系统实施方案要求规范,需要详细记录测试时间与测试人员;

(3)按照已开发的系统模块和原型设计编写用户手册

(4)每个功能模块录制操作使用视频及操作指引,每个视频长度不超过5钟;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系统实施方案与计划、用户使用手册、操作视频教程。

实验13 系统验收

实验目的:

(1)了解项目结题验收的基本内容、流程;

(2)理解项目结题验收的关键性问题;

(3)掌握项目结题评审的流程、内容;

实验内容:(围绕实验目的,简述实验主要内容)

(1)项目开发总结汇报;

(2)系统功能模块演示

(3)系统原型演示

(4)答辩

实验要求:

(1)答辩成绩(20%)+原型设计质量(40%)+文档质量(40%)=总评

(2)各小组按照评审安排表的次序进行答辩

(3)各小组秘书负责在评审报告上记录问答记录

(3)答辩完成后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及时更新文档(详细设计说明书、评审报告)到FTP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内容需包括:本学期所有阶段产生的文档,原始资料,源代码文件,个人工作心得体会。

六、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讲授

(1)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该课程涉的信息系统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等,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

(2)采用案例演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平衡各种现实约束,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3)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具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4)采取项目评审会方式进行阶段性验收,采用翻转课堂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

(1)采用小组、项目组模式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长组成课题组,以实际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指定适度目标,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协作能力。

(2)在实验项目的选择和方案设计上,选择学生熟悉的真实需求和应用场景,加强实验技术和方法研究,重视各门课程和知识点的衔接,启迪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过程管理与控制,合理规划实验过程和技术路线,设置阶段性里程碑,明确各个角色责权范围,确保按时按量完成实验目标。

(4)评审实验结果,规范各阶段实验结果的内容和形式,总结优点、发现不足,客观评价实验效果。

七、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和记分制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记分。

(二)考核形式和成绩构成考核成绩为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二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50%,期末成绩占比50%。

成绩构成

考核形式

成绩比例

考核要求

平时成绩

考勤

10%

按照学院的考勤制度执行

实验成绩

10%

按要求完成各项目阶段的工作

期中验收

10%

按要求完成各项目阶段的评审并通过

课程设计

20%

从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系统部署与运维全流程完成项目各项工作,并输出完整的项目文档

期末成绩

期末考试

50%

闭卷笔试。

总评成绩

100%

(进行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该专业的课程需在此处加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三)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实施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工具和技能的使用、项目分析过程、项目设计过程、创新能力水平等全面素质的考察和评价。考核分三个维度展开,包括:

(1)项目过程重阶段性的输出物(评审报告、代码、调查报告);

(2)项目结束时交付的信息系统(项目文档汇总、软件系统或原型、测试报告);

(3)项目衍生出的创新成果。

课程中的项目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学生团队可以自由发挥。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系统架构与解决方案,并能比较和评判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异同、优缺点,指出各自所使用的应用场景。

八、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

(一)推荐教材

杜娟, 葛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2019年12月重印).(二)参考书目

(1)余春龙.软件架构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19年2月.(2)布鲁克斯(Brooks, F.P.).人月神话.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4月.(三)其他参考资源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线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BISTU-1206419813

九、其他说明

本教学大纲制订(修订)于2021年9月,适用于2021年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人:胡军成审定人:王健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5

【摘 要】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落实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6

一、引言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知识经济的出现及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变化”成了当今市场的主旋律,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变化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成了企业成功的关键。本文用“柔性”这一术语描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变能力,逐步引申到企业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企业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定义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抗变能力与反应能力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衔接能力。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组织的柔性和管理;二是柔性化信息处理系统。笔者试从上述两方面内容来阐述企业柔性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

二、柔性管理内涵与实施途径 1.柔性管理的基本内涵

柔性管理指的是企业在市场机会和变化不断变化、竞争环境难以预测的情况下,快速反应,不断重组其人力和技术资源,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能够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有潜到显得转化。

2.柔性管理的实施途径

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必须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不断提高决策效率,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柔性化管理。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员工内心生出激发起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是实施企业物流柔性管理的核心资源。因此企业应重视人文管理,加大对员工知识学习培训的投入,提高其责任感、主动性、挑战性、纪律性和合作精神。

(2以企业内部组织的柔性化和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为其组织特征,改革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代之以少层次的网络型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网络型的扁平化的组织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加强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提高了企业整体的反应灵敏度。

(3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实现“强-强”合作。每个企业都具备自身的核心能力,虚拟组织之间通过集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从而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取得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共赢。

三、基于SOA的柔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构架简单设计

在传统的系统构架下,物流信息系统很难实现通畅的业务运作(只有在ERP环境下能够部分实现,企业遗留的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无缝连接。由于系统缺乏柔性,企业也不能随着商业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业务流程。而位于一体化物流体系中的供应商和物流公司等实体,在进行物流业务时,需要将交互产生的业务数据输入到各自的信息系统中。在常见的实现方式中,使用接口系统或接口模块来完成这种要求信息自流时,由于接口处数据紧密耦合,且难以修改或升级。通过采用SOA框架,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间的耦合,从而提高可重用性,提高业务的敏捷性、客户满意度以及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也就是企业

物流系统的“柔性”。SOA的技术特点

SOA是英文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构架的缩写。本质上说SOA体现的是一种新的系统构架,在基于SOA架构的系统中,具体应用程序的功能是由一些松耦合并具有同一接口方式的组件(也就是Service组合构建起来的。

SOA服务具有平台独立的自我描述XML文档。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是用于描述服务的标准语言。SOA服务用消息进行通信,该消息通常使用XML Schema来定义(也叫做XSD,XML Schema Definition。SOA基于标准化传输方式(HTTP和JMS,采用标准化协议(SOAP进行调

用。在一个企业内部,SOA服务通过一个扮演目录列表(directory listing角色的登记处(Registry来进行维护。应用程序在登记处(Registry寻找并调用某项服务。统一描述、定义和集成(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Definition,and Integration是服务登记的标准。简言之,SOA具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1独立的功能实体。在Internet这样松散的使用环境中,任何访问请求都有可能出错,因此任何企图通过Internet进行控制的结构都会面临严重的稳定性问题。传统的组件技术,如.NET Remoting,EJB,COM或者CORBA,都需要有一个宿主(Host或者Server来存放和管理这些功能实体。当宿主本身或者其他功能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该宿主上运行的其它应用服务就会受到影响。SOA非常强调架构中提供服务的功能实体的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常见的用来进行自我恢复的技术,比如事务处理(Transaction,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冗余部署(Redundant Deployment和集群系统(Cluster在SOA 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大数据量低频率访问。对于.NET Remoting,EJB或者XML-RPC这些传统的分布式计算模型而言,他们的服务提供都是通过函数调用的方式进行的,一个功能的完成往往需要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来回很多次函数调用才能完成。在Internet的环境下,这些调用给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SOA系统推荐采用大数据量的方式一次性进行信息交换。

(3基于文本的消息传递。在COM、CORBA这些传统的组件模型中,从服务器端传往客户端的是一个二进制编码的对象,在客户端通过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来完成某些功能。但是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语言,不同平台对数据、甚至是一些基本数据类型定义不同,给不同的服务之间传递对象带来的很大困难。Internet中大量异构系统的存在决定了SOA 系统必须采用基于文本而非二进制的消息传递方式。基于文本的消息本身是不包含任何处理逻辑和数据类型的,因此服务间只传递文本,对数据的处理依赖于接收端的方式可以帮忙绕过兼容性这个的大泥坑。

此外,对于一个服务来说,Internet与局域网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在Internet上的版本管理极其困难,传统软件采用的升级方式在这种松散的分布式环境中几乎无法

进行。采用基于文本的消息传递方式,数据处理端可以只选择性的处理自己理解的那部分数据,而忽略

其它的数据,从而得到的非常理想的兼容性。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篇7

一、Visual Basic

1、Word与Access数据交流技巧

Word与Access同为微软公司Office软件包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方便用户的使用, 现将如何实现Word与Access数据交流的方法介绍如下:

2、在Word中利用Access的数据

在原有Word文档中插入MicrosoftAccess表或查询的内容

(1) 在Word文档中选定要插入表或查询的位置。

(2) 寻视图”中的“工具栏”, 然后点击“数据库”, 显示“数据库”工具栏, 然后单击“插入数据库”按钮。

(3) 在弹出的“数据库”窗口中单击“获取数据”按钮, 在“打开数据源”的“文件类型”中选择“MSAccess数据库”。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所需MicrosoftAccess数据库的名称, 然后单击“打开”按钮。

(4) 单击“表格”或“查询”, 然后选择所需表格或查询,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5) 如果要选定记录、域或二者的子集, 并将它们包含在Word表格中, 请单击“查询选项”按钮, 选好所需选项, 再单击“确定”按钮。

二、VB编程经验点滴

1、在打开对话框中同时显示多种类型的文件

----在打开文件时, 我们往往会用到打开对话框CommonDialog, 要把文件类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用CommonDialog的Filter属性, 比如将Filter属性设置为"*.TXT|*.TXT"那么打开对话框只显示文本文件。如果要同时显示几种类型的文件, 比如要显示所有的图形文件, 其设置方法为将Filter属性设置为"图片文件|*.bmp;*.jpg;*.gif", 这样打开对话框便能同时显示bmp文件, jpg文件, gif文件。

2、注意最后编译的问题

----如果编程中用到数据库控件, 在最后编译时, 一定要注意数据库控件的Datebase属性, 否则会在制作安装盘, 装到其它机子上时遇到问题。原因是Datebase属性中存在的路径问题。编译前得将其路径设置为当前路径。如果用的是ACCESS数据库, 将Datebase属性中的路径信息去掉便可以了, 比如, 原先为"C:moneymoney.mdb", 则改为"money.mdb"。如果是FOXPRO数据, 将Datebase属性改为"."便可以了, "."就代表当前目录。比如, 原先为"C:money", 改为"."便可以了。用其它数据库的数据的方法差不多。

三、VB访问数据库方法简介

VB访问数据库通常有三种途径:第一, 通过数据库控制控件Data Control访问;第二, 通过VB提供的数据库对象变量编程访问;第三, 通过ODBC接口访问ODBC API函数。在这三种方法中, 第一种方法操作起来最方便、灵活、易于掌握, 同时也最能体现Visual Basic面向对象的特色, 故这里以Foxpro2.5的数据库为例, 介绍数据库控制控件 (Data Control) 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与步骤:

1、在Form窗口中加入Data Control控件

用鼠标在工具窗口的Data Control控件按钮上双击左键, 该对象即出现在Form窗口的中间 (控件名为Data1) , 用鼠标调整好控件的大小及位置。如工具箱中无此控件, 可打开主菜单的Tools/Custom, 在列表中选中Microsoft Data Control复选框, 确认后即可将此控件加入到工具箱中去。

2、设置联接库

用鼠标单击Data1, 按下F4, 打开属性窗口, 设置Connect属性为Foxpro2.5, 设置DatabaseName为c:foxprowstudent.dbf (假设磁盘上已有这个文件) 。

3、加入字段显示、编辑控件 (数据库捆绑控件)

在Form窗口中加入DGrid控件, 如不在此控件, 可打开主菜单Tools/Custom, 在列表中选择Apex Data BroundGrid复选框, 确认后即可向工具箱中加入此控件。在Form窗口中单击选中此控件 (DGrid1) , 按下F4打开属性窗口, 设置Datasource属性为Data1, 在Form窗口中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 选择Retrieve Fields;再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 选择Edit, 用鼠标调整控件及有关字段大小;再用鼠标右键单击控件DGrid1, 选择Properties (属性) , 在弹出窗口中, 选择Colums标签, 在下拉列表中选Colum1, 将Caption属性改为“学号”, 选择Colum2, Caption属性改为“姓名”, 选择Colum3、4将Caption属性改为“性别”、“专业”, 按下“确定”按钮。

再向Form窗口中加入一个按钮控件, 将Caption属性设置为“退出”, 双击该控件 (Command1) , 在代码窗口中写入“END”, 存盘。

此时, 一个具备数据库读写、浏览功能的应用程序就建立了, 按下F5运行, 通过单击Data1的各按钮即可看出当前记录的变化情况。

四、结语

此套信息管理设计会给图书馆, 书店的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 工作的效率也会大幅提高;同时此设计也可以应用到许多其他领域;

参考文献

[1]《电脑报》。

[2]《网络文摘》。

[3]《VB5三十六计》。

[4]潘显视《VB编程经验点滴》。

[5]陈鹏《VB访问数据库方法简介》。

[6]新智工作室编《VB6.0中文版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3-1。

信息系统分析详细总结(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6,7章) 篇8

关键词:仓储物流信息;系统;设计

1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1 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是物流公司对于客户仓储业务进行受理的模块,它能够对相关的仓储业务进行保存和配送,是运输业务管理的基础。所以公司的仓储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仓储业务的申请,对仓储业务的受理进行操作和判定,这能够为相关的物流入库做好准备工作。而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可以对客户的需求进行登记,同时也能够对货物的储存信息进行记录,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合理管理的工作。同时,仓储业务的受理模块还需要对未安排仓库管理的方案和仓储业务进行相关的维护。

1.2 入库作业模块 入库作业模块,能够根据业务受理的清单将详细的入库信息进行一一罗列,然后通过相关的审查和确认,根据客户的相关要求或货物的相关性质,选择合适的仓库进行入库处理。它能够根据仓位的占用信息进行仓位的合理分配,也可以对仓库信息进行修改,进而将相关的实际操作进行完善[1]。这个模块可以同时生成入库货物的明细通知,及较为详细的作业流程。入库管理能够对入库货物进行明确的通知,同时也有助于对管理的维护和打印,在维护的同时可以对仓库的信息作出相应的修改。

1.3 库存管理模块 这一模块主要负责对多种物料的收发存放进行管理,它能够实时地对入库作业的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处理,而出库的作业管理系统能够为其提供必要的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对入库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详细地对库存的实际动态变化进行了解。这一功能模块涉及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库存的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还能做好分类管理和呆滞物料的管理。收发存管理能够对某一时间段的详细物流信息状况进行确认,而且还能够对当前的库存量等信息进行显示并予以打印[2]。分析库存状况,能够根据库存中的现有量和计划收到量、已分配量等进行相关的库存信息的确认。而分离管理对于库存的货物能够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并做好管理工作,呆滞物料的管理可以为其提供库存积压的货物品种,积压的货物数量和相关的积压金额,以便于做好及时的处理工作。

1.4 出库作业管理模块 仓库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和实际的库存情况,提前做好相关的出库准备工作。确定出库以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相关的出库货物明细通知单的确认,同时对仓库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做好配送业务信息和运输业务信息的修改工作,完成相关的出库作业,对于出库的申请进行审核,以便于最大程度上保证出库货物的正确无误。出库管理需要根据出口货物的明细通知,相关的维护管理。在维护的过程中,对于仓库的信息和配送业务的信息应该作出相关的修改。

2 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建立数据库 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要做的是确定数据库,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进行数据库表的建立,需要通过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因此需要记录的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基本信息、仓库的基本信息、仓库的操作信息等。物品的基本信息主要涉及物品的编号和名称,物品的出厂信息,物品的种类和规格,物品的等级和所属。而物品的编号信息是一个主要的信息,所以需要建立一个物品列表,以此来标注存储物品的相关信息。同时也需要在物体的基本信息当中,加入物品的生产厂商和物品的种类以及物品的所属客户。物品厂商表当中应该包含生产厂商的名称和代号,物品种类当中应该涉及物品的名称和代号,而客户列表当中应该涉及客户的名称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这样设计就能够完全将表格之间的条理理顺。

同时也需要做好仓库基本信息,这主要用于对职工的基本信息和仓库人员管理表进行确定和记录。还要做好仓库的操作信息,它主要应用于储存、入库和出库的移动操作记录。同时也能够用于对当前仓库中所储存的物品的记录,对于员工增删情况和人事变动情况能够明确。入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号和入库时间进行详细的,同时也要涉及经手人和存放地点,主要以物品的编码和入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出库表当中应该对物品的编码进行记录,同时也需要记录到出库时间和经手人,而物品的编码和出库时间联合起来作为主键。

除此之外,系統当中还应该涉及用户的登录信息和记录用户的登录信息功能。登录信息列表当中应该涉及登录的用户名和用户的密码,而登录名没主键。同时为了安全起见,在登录界面设计密码和存储数据库的时候,系统需要采用MD5进行加密。

2.2 数据库中表的关系 数据库中表,描述了数据库中的所有表和这些表之间的关系,而对于表之间的触发器、约束何谓程序设计的存储过程,本研究当中,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罗列。而数据库中表的关系,请参见图1。

3 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进行讨论,阐述了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思路,在产品同质化和渠道同质化的背景下,明确了物流信息化当中的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现代仓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仓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系统,能够方便企业的相关操作,便捷了其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准确性,因此其发展的前景十分明朗。

参考文献:

[1]廉小亲,翁贻方.基于电子标签的仓储物流控制及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26(10):527-529.

上一篇:国庆节旅游周记400字下一篇:健身器材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