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精选4篇)
此前,国家安监总局已将省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输油管路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变薄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所挥发的油气与暗渠当中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集聚,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由于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泄漏的原油已经形成的混合气体受排水倒灌的影响,在排水暗渠当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及反冲到路面。原油泄漏后,现场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上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管理上的原因是:中石化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现场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深入不细致,管道保护、规划、市政、安监等部门履行职责不力,事故风险研判失误。
根据调查事实和有关法规规定,对中石化管道分公司运销处处长裘冬平、安全环保监察处处长廖达伟、潍坊输油处处长兼副书记靳春义,青岛市黄岛区委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兼应急办主任汪啸,青岛经济开发区安监局副局长李宝
三、石化区分局局长任献文等15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8人。其中,给予中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行政记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天普行政记大过处分,中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石化股份公司总裁李春光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中石化股份公司副总裁、安全总监王永健行政记大过处分、免职;给予中石化管道分公司党委书记田以民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党委常委、总经理钱建华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副省级)行政警告处分,市委常委、副市长牛俊宪行政记大过处分,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张大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恒勤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开发区安监局局长薛凌行政撤职、留党察看二年处分,开发区行政执法局(市政公用局)副局长马启杰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黄岛区薛家岛街道工委书记薛仁龙(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任青岛市规划局黄岛分局局长)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杨希珍行政记过处分。
同时,国务院责成山东省人民政府、中石化集团公司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责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山东省人民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国务院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工作防范措施建议,要求深刻吸取事故的沉痛教训,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关键词:青岛市,泄漏爆炸,战法
一、险情概述
2013年11月22日凌晨2时40分, 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黄岛区) 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街交会处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原油泄漏, 斋堂岛街约1000平米路面被原油污染, 原油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并沿雨水管网流入胶州湾。10时25分, 市政排水暗渠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 爆炸波及青岛市丽东化工厂部分设施。10时40分, 距爆炸点约1公里外的排水暗渠入海口处发生原油燃烧起火。发生泄漏的是1986年7月投产的东黄复线 (东营至黄岛) , 管道长248.52km, 管径711mm, 年输油1000万吨。
二、抢险的难点
此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巨大, 尽快恢复生产对灾区是刻不容缓地, 事故对相关管道供油省份的生产生活影响也很大。
(一) 处理时间短
本次事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工业生产、人员生活, 同时原油管线不能及时恢复将造成受油省市原油中断, 进一步加剧燃料油供应紧张的局面, 将严重影响华东及华北片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员生活。根据抢险指挥部要求, 基坑清淤需在24小时内 (11月25日7时至11月26日7时) 完成。
(二) 抢险干扰大
抢险现场空间狭窄、管线密集, 参与抢险的单位多、人员多、设备多, 且石化单位正在吊装基坑内损毁的箱涵盖板, 占用了处置道路, 导致协调配合工作量大。
(三) 危险程度高
由于抢险现场位于原油泄漏区, 原油尚未全部清除, 可能会在局部位置聚集达到爆炸危险浓度;在清淤过程中, 可能由于开挖产生火花引起油气燃烧。在抢险期间必须随时监测挥发物浓度, 并及时喷洒消防液封闭暴露的原油。
(四) 道路形成难
由于抢险现场位于市区, 周边建筑物较密集, 供水、供暖、供电管线密集且埋设位置不明确, 抢险道路布置受限, 需采取回填方式形成道路, 但是附近无回填渣料, 且取料场较远, 所以抢险道路形成难度大。
三、主要战法
根据灾情信息, 支队制定了“封控外围、切断水流、清淤通涵、展开搜救、确保安全”的总体方案。在“切断水流”方面采用了“先堵后排”的抢险方法, 在“清淤通涵”方面采用了“吊挖结合”的战法, 在“展开搜救”方面采用了“清搜并举”的抢险战法, 确保了抢险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情况如下:
(一) 先堵后排
由于原油管线泄漏点位于秦皇岛路与斋塘岛路的丁字交叉路口, 该处为一个与胶州湾海域连通的雨水排水箱涵, 现场处置区受到上游斋塘岛路市政管网排水和下游胶州湾海域海水的影响。为尽快清理处置区, 首先在雨水渠上游距离处置区150m、100m位置布置两道围堰, 分别对上游来水进行封堵, 同时在第一道围堰上游设置水泵排除积水;其次在处置区下游5m位置设置一处围堰, 用于堵截胶州湾海域涨潮回水。
(二) 吊挖结合
因为基坑内损毁的箱涵顶盖及路面等的结构块度巨大, 所以清除难度大。为尽快清理基坑, 采用人工配合吊机清除水上部分损毁的箱涵顶盖等大块, 然后用现场300吨吊机将反铲运输到基坑内, 利用反铲配合吊机将水下的大块进行吊除, 最后由反铲对基坑进行彻底清理。
(三) 清搜并举
在基坑清理过程中, 及时抽排基坑内的积水, 随时监控基坑排干情况并搜寻失踪人员遗体。在反铲清理基坑时注意是否有失踪人员遗体部位, 先清理基坑东侧输油管道上下位置, 形成道路填筑条件, 然后再以两条抢险道路为起点成扇形向前推进清理, 逐步完成基坑清理。
(四) 人装配合
在进行地下管网揭露施工过程中, 考虑到管线数量多、空间小、埋设复杂、无法预知埋深的实际情况, 所以采用如下方法施工:先用人工在垂直于管线走向的方向挖一条1m宽, 1m深的沟槽, 在确认尚未达到管线深度, 挖掘机可以安全作业时, 再用挖掘机沟底高程以上的覆土全部挖出;然后再用人工开挖探沟, 挖掘机挖覆土。如此每层1m的重复开挖, 直至管线揭露, 人工清除完管道上的浮土, 供管道单位检测破损情况。
四、抢险重要环节的组织实施
(一) 现场封控
由于事故现场地处闹市, 受灾群众、关心灾情的围观人员、媒体记者、自发参与的救援人员、被损公共设施权属单位的维修人员等大量人员要求进入救援区域, 如不加以控制, 将大大限制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效率, 同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前进指挥所果断决策, 在秦皇岛路东西两侧及斋堂道街与凤鸣岛街交叉位置共布置3个警戒执勤点, 通过耐心的解释, 阻止无关人员进入, 减少对救援作业的干扰。
(二) 人员搜救
搜救失踪人员是抢险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根据抢险指挥部的指示, 我部负责刘公岛路至入海口段市政暗涵的搜寻工作。搜救工作从上游向下展开, 首先在爆炸废墟表面搜寻, 确认没有遇难者时, 用反铲或吊机将表面的混凝土盖板吊离, 再次确认没有遇难者时, 继续用反铲向下挖掘, 如此反复, 直至搜寻至涵底。12月1日16时许, 最后一名失踪人员找到, 搜救任务完成。
(三) 道路保通
爆炸产生的大量废墟, 严重影响救灾机械设备、人员及救灾物资的运输, 必须及时清理, 为救援提供畅通道路。人工配合反铲挖掘机将路面覆盖的废墟归拢, 由反铲挖掘机装到自卸车上, 运输至临时弃渣场。
五、经验教训
通过此次救援实践, 笔者对部队参加输油管道泄露爆炸抢险应急救援任务有以下初步认识与体会。
(一) 快速反应, 积极应对
事故发生后, 担负抢险的部队要果断决策,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第一时间派人员赶往事发现场了解事故情况。随后根据了解的情况, 立即对抢险救援工作进行部署, 及时向抢险指挥部领受任务, 同时迅速集结人员和装备赶赴抢险救援现场, 为抢险救援赢取宝贵时间。
(二) 科学组织, 有序推进
这次抢险工作正值老兵复退、施工生产攻坚决胜之际, 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指挥协调难度大的情况下, 在“搜救、清淤、排险”过程中, 对抢险中的军事、政治、后勤工作和前后方协同都做出了具体安排, 做到了急而不乱、险而不乱、忙而不乱, 确保了任务完成和部队安全。
(三) 发挥优势, 安全高效
根据任务现场勘察情况, 我部各级指挥员、技术人员和现场专家组共同研究战法。部队到达抢险现场后, 立即制定了“封控外围、切断水流、展开搜救、确保安全”的总体方案, 确保了抢险任务的顺利进行。
(四) 全程跟进, 保障有力
针对爆燃事故死亡惨烈, 救援现场安全隐患突出, 部分官兵存在恐惧心理等问题, 指挥所坚持把思想鼓动同教育激励贯穿到抢险救援的每个阶段和每个官兵身上, 激励官兵战疲劳、斗险恶, 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在部队开进途中、集结待命、组织登车前等短暂时机, 积极做好思想工作, 强化官兵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
两天来,习近平一直关注着事故抢险工作,惦记着在事故中受到损失的群众。11月24日下午,总书记专程来到青岛市,考察黄岛经济开发区黄潍输油管线事故抢险工作。随后,习近平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事故现场总指挥部总指挥、山东省省长郭树清,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的汇报。听取汇报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这次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令人痛心。目前,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山东省委和省政府、青岛市委和市政府以及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事故处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尽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排遇难者后事,安慰好家属,安置好群众生活。对这次事故要抓紧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习总书记指出这次事故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否则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习总书记强调:
1、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深化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吸取教训,注重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工作。
2、各级政府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依法依规,严管严抓。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3、各地区各部门、各类企业都要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要严把安全生产关,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
4、责任重于泰山。要抓紧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5、所有企业都必须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基础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确保安全生产。中央企业要带好头做表率。
6、安全生产,要坚持防患于未然。要继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要采用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暗查暗访,特别是要深查地下油气管网这样的隐蔽致灾隐患。要加大隐患整改治理力度,建立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责任制,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做到不打折扣、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务必见到成效。
7、要做到“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国受警示”。各地区和各行业领域要深刻吸取安全事故带来的教训,强化安
全责任,改进安全监管,落实防范措施。
8、冬季已经来临,岁末年初历来是事故高发期。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好,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013年11月22日10时25分,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储运分公司东黄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在形成密闭空间的暗渠内油气积聚遇火花发生爆炸,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172万元。
本次事故作为一名电气从业者,不得不让我好好思考当前专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领导着重强调青岛爆炸事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对此,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找出自身和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对企业都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所以我必须时刻认真履行职责。要让安全思想牢牢扎根在每一位职工的心中,让大家知道,若责任心不到位就会酿成事故,让我们正确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次事件提醒我们62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殒灭,62个家庭支离残破,生命如此脆弱。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排查治理影响安全生产的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严格完成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为我厂的经济建设和全面建设和谐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案例分析——青岛输油管爆炸】推荐阅读:
英国油库爆炸案例分析07-22
山东德州化工厂爆炸事故案例分析06-29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07-26
从《生活大爆炸》分析幽默字幕的翻译03-25
青岛啤酒质量分析06-20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近年10-13
青岛社区商业市场分析04-30
青岛海尔利润表分析06-12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试卷分析07-18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