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销售知识产权风险(精选8篇)
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贯穿企业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将知识产权风险结合经营业务的阶段进行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研发活动期风险
研发活动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环节,在研发项目的立项、研发路线的确定、研究成果的保护等不同阶段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风险。
一是在研发立项论证时未进行专利信息的详细检索,导致辛辛苦苦投入大量经费,自主开发获得的研发成果却不能使用,否则就构成侵权。这种例子发生在出口外贸企业较多,国内某大型汽车零部件厂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开发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国外市场需求强烈,但采购方要求其出具一份知识产权证明,这时企业才发觉由于当初没有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检索,辛辛苦苦搞出的产品国外已经有专利保护了,这就意味着国外的市场已经被他人占领,上百万元的研发投入都白白浪费。
二是研发完成时,开发出的新技术或产品不进行有效保护,导致被限制使用的风险。很多企业开发了新产品,不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往往等到他人先下手圈地后才慌了阵脚,后悔当初没有申请专利保护。江苏某上市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羰基化生产醋酸的改进方法和装臵,可促使原有规模装臵的生产能力提升2倍以上,但企业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护,未对外公开。而其国内市场的竞争对手保护意识较强,2003年抢先一步将此技术先申请专利保护,由于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专利申请18个月后才能公开,所以直到2005年1月竞争对手申请的专利公开后这家企业才意识到面临的威胁。2004年底该企业以该项专利为核心技术的二期工程已通过立项审批,即将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的顺利投产将绝对固定这家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龙头地位。但谁知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使得这家企业处于极端被动的处境,竞争对手专利的授权就意味着这家企业总投资8个多亿的建设项目必须停产,否则就是专利侵权,唯一退路就是寻求对手的和解,争取专利许可,这可谓一招失算,招招皆输。
三是国外专利权人对国内企业部署的专利陷阱,更成为国内成功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的重地。国外专利权人通常采取放水养鱼的战术,往往不是一开始就告你侵权而是等国内企业的产品市场成熟了,再开始制约你,小至打火机、拉链等日用品,大至移动通信、半导体等高新技术,国外企业在国内外都布好了专利地雷,日本YKK公司占据中国拉链专利申请总量的74%,移动通信等十大高新技术领域国外专利申请占据总量的80~90%,国内企业任一创新都可能遭遇知识产权风险。国内眼镜配件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浙江康华眼镜有限公司在历经了十余年国外市场冲刷逐渐成长后,2007年就遭到了德国企业的侵权指控。
四是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知识产权权属未能得到明确规范,导致自树竞争对手的风险。产学研合作是目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的产品开发经常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因此各方在这个产品中可能都拥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由于研发合同中未对知识产权权属和风险进行明确,往往导致形成的知识产权的归宿和使用范围等都存在知识产权风险。如果研究机构只是将形成的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普通许可给企业使用,此时就存在研究机构将知识产权成果重复许可给第三方使用的风险,或者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为多个权利人共有,且各个权利人均有实施能力,就该专利权的实施各权利人之间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甚至演变成恶性竞争。
2.生产活动期风险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如专有技术、加工工艺、生产设备改进方案、生产信息、采购与加工合同、生产控制软件、产品造型、特有商品装潢等。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很少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特别在委托加工、来料加工等对外协作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在采购组装的过程中未对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范,明确代工过程的知识产权权责,往往埋下了侵权的炸弹。例如委托加工的产品包含专利技术,但定作人或委托人不是专利权人,也没有获得专利实施许可权,则承揽人或加工人很容易掉进侵权的法律陷阱,陷入侵权诉讼而遭受损失。2007年全球最大的电热水壶温控器制造商英国的施特里克斯公司状告国内好妈咪电器厂及其供应商等多家小企业侵犯其专利权,由于贴牌生产就是通过购买各种原材料,然后组装起来,完成未贴品牌的“白机”产品的制造过程。在整个“白机”产业链上,很多企业根本不对其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明确规范,权利和责任都是一笔糊涂帐,一旦产生侵权纠纷就相互推诿,最终却都难辞其咎。
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尤其是企业独家定制的原料和设备等事宜,由于处于试制或小规模生产,企业一般都未明确供方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在配套加工中,根据主机厂商的要求自主开发出来的新样品试制时由于面临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更是难以对主机厂商提出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导致企业知识产权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江苏丹阳有6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新灯具的开发往往是根据整车厂提的要求,各配套厂自行设计开发,但订货合同中明确规定整车厂也享有配套厂开发的产品的知识产权,且可以许可使用,这就意味着整车厂可以再找另外的企业生产这种产品。所以整车厂更换配套企业的例子不断发生,往往是一家企业开发出新品,一批企业跟风模仿,带来的后果是最早投入开发的企业吃亏最大。
3.贸易活动期风险
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业秘密,如营销策略、营销合同、市场宣传和推介方案、特有商品装潢等。
产品的外观设计未进行事前保护,导致为他人作广告宣传,开辟市场。企业在产品销售前要根据市场进行产品的外形或外观包装设计,独具匠心的商品装潢能成为产品的特有标识,为产品市场开拓打开渠道,往往很多企业在推出产品初期未对特有商品装潢进行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如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注册商标等。当产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出现仿冒者时才想起保护,由于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法律保护缺乏没有明确的判定依据,往往导致企业辛辛苦苦开辟的市场被仿冒者轻松分得一杯羹。
产品售前的广告说明、销售策略和市场推介方式都是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这些都是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杀手锏,如CDMA手机进入市场的销售方式的改变,它绕开了许多中间商而直接由零售商进行产品的销售,具体的销售策略都是每个商家的机密,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才能打好出奇制胜占领市场的一仗。
产品营销决策前缺乏必要的审慎调查,未对广告主题词做必要检索,往往导致企业陷入知识产权的困境。2005年上海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与浙江民企蓝野公司对簿公堂。百事可乐不惜耗资上亿元、投放高达20亿元礼品展开“蓝色风暴”营销行动。正在蓝色风暴如火如荼之际,浙江一家小企业蓝野公司却起诉上海百事可乐侵犯自己在可乐饮料上的蓝色风暴注册商标权。2007年5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侵权成立,要求百事可乐赔偿300万元。百事可乐并非在明知有侵权风险的情况下强行实施营销计划,而是在事先没有发现营销行动的主题词已经被注册成商标的情况下为营销行动砸下巨资,最终陷入欲罢不能的尴尬。
二、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
知识产权风险源于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降低风险的最有效途径是风险防范,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
1.进行知识产权评审
知识产权评审包括研发项目立项阶段对相关的技术信息特别是专利的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完成后对成果的保护形式进行评审,确定采取专利或技术秘密等不同保护方式;生产阶段工艺路线的评判,利用专利文献选择较好的工艺路线;采购阶段对供应商的知识产权状况的评价;产品销售阶段对营销方案、广告用语的知识产权调查,对欲注册商标的商标查询等。
中兴通讯公司在这方面具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评审流程,目的是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有效利用专利文献提高研发起点。公司建有知识产权分析管理办法,利用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平台,将分析嵌入研发流程的各个环节,主要进行产品和技术知识产权分析、目标国家知识产权环境分析、竞争对手知识产权分析、上下游厂商知识产权分析。通过分析,公司可以有效地进行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
2.建立知识产权档案
企业建立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的相关资料和文件,以及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权评审资料等。一般而言,企业知识产权档案中专利内容应包括从技术研发、试制、申请专利的原始文件、修改过程文件、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专利证书、专利年费交费票据、专利变更文件等,商标内容应包括商标设计文件、注册商标申请文件、商标注册公告、注册商标证书、商标许可合同等。完备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应根据企业知识产权的活动过程和特点进行整理和归纳,才能确保发挥原始的、直接的、完整的法律证据作用,作为防卫侵权诉讼的“盾牌”。这样既可以识别企业本身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确定知识产权的权属,也可以严格监控市场动态,了解竞争对手最新的产品开发情况和侵权发生现状。当企业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或威胁时利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积极地参与起诉或应诉。
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对合作方和员工的合同约束。
合作方的约束应根据合作的内容对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利和责任进行明确规范,利用设臵知识产权保证条款来排除企业的侵权责任,减轻可能发生的侵权赔偿责任,这样即使在将来的诉讼中被判决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在诉后依据合同条款向合作方追偿,将侵权风险转移给合作方。在采购环节应明确要求供应商进行知识产权担保,确保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采购侵权产品。如在给他人做定牌产品时,合同中应明确商标保障条款即对方必须保证其商标合法有效,一旦发生商标侵权,由对方负完全责任。在委托他人为本企业做定牌产品时,合同中应明确专利保障条款,即对方必须保证其使用专利技术或产品的合法有效,一旦发生专利侵权,由对方负完全责任。同时在指定配套厂商或为主机厂商配套时,应在供货合同中,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使用,尤其应针对企业独家定制或自主开发的原料和设备等事宜,明确供方的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责任,限制主机厂商的知识产权权利。
一、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特点
(一) 农产品供应链
产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一些特殊环节, 这些环节组成的结构统称为供应链, 其农产品供应链一般指的是由农产品养种者、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网络结构, 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
随着农业生产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农产品供应链技术日新月异, 逐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我国加入WTO, 农产品经营领域发展迅速, 然而导致农产品在经营、流通中出现质量问题的起因和表现多种多样, 加上我国的生产、经营者素质不足, 管理体系, 监管理念, 法律规范都不够完善, 这必将使农产品供应链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流、知识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分离, 不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在供产销中所形成的问题, 使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因此我们在发展农产品供应链的同时也要解决相应的风险问题。
(二)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
现代农业企业注重的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核心知识, 但很容易忽略自身的一些知识, 要提高自身的知识价值, 务必发现知识共享的风险要素;现代农业企业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从外部获取, 内部开发研究为辅, 从外部获取更能扩大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知识容易一致性。内部开发时要避免重复开发, 要节约资源, 并且要及时更新内容, 以便新的知识被农产品供应链内的成员应吸收和应用;通过有效知识共享, 要求农产品供应链内成员在知识层面上要协调一致, 不然一方与另一方知识不对称, 就会影响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 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知识共享风险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因素, 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各城区的部分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调查。
(一) 问卷设计。
问卷包含2个部分, 第1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填写;第2部分是关于农产品供应链在进行知识共享产生风险的因素的问题, 具体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
(二) 问卷发放
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这4个月进行问卷发放。随机在杭州市范围全面调查, 样本覆盖拱墅区、西湖区、萧山区、余杭区、滨江区、上城区、下城区、富阳区、江干区等。所有问卷都是当面填写, 统计共有30份问卷无效, 有效问卷570份, 故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5%。 大于总体样本数2/3, 符合要求, 不影响问卷的结果。
(三) 问卷结论
本文把风险因素分为14个指标, 问卷设计为多项选择。经过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
从上述分析, 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与知识不对称 (97.5%) , 比排名第2、3位高出15%左右。
三、知识共享风险规避对策
从上述问题调查分析, 可以知道解决或减轻信息与知识不对称、加强激励机制、加强利益分配公平性、合理性是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风险问题的关键。
因此只有逐步加大信息的公开度, 消费者才能明确农产品的安全与否, 让供给者也无机可乘, 彻底打消其侥幸心理;只有加大监管者监管的透明度, 消费者才能知悉监管者的监管力度, 减少道德风险的缺失, 为广大消费者谋求利益最大化。政府通过立法规范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生产经营行为, 强制他们向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全面的信息。监管者建立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有效的监管机制, 加大供给者在选择“机会主义”时的惩罚力度;适当提高监管者收益以提高检查频率, 打消供给者存在侥幸脱逃的心理;明确监管的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 避免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让的可能性, 形成完整且相互协调的监管机制;规避知识共享风险时, 也需要借鉴先进的技术和作法, 吸收优良的经验, 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加强监管力度, 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政策刻不容缓。监管者应对市场交易主体交易资格的审查和生产进行监管。要求供给者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能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供给者存在的利益减少方面的问题, 监管者应当给予适当的补贴以弥补相应的亏损, 防止其以次充好。最后政府搜寻市场信息与知识以及第三方向公众提供信息与知识, 政府可以对不同的知识提供主体实施奖惩制度, 来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知识有效传递。
摘要:从质量安全视角下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的特性, 通过对杭州市部分农产品供应链中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进行调查, 得出信息与知识不对称等问题是风险的最主要因素, 最后提出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
关键词:质量安全,知识共享,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规避
参考文献
[1]韩青, 袁学国.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知识共享的障碍分析与策略探析[J].物流技术, 2013 (13)
产品销售是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廉政风险易发多发领域,加强产品销售中的廉政风险防控始终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强化思想教育 筑牢“不愿为”的思想根基
廉政风险防控,思想教育是根本。企业要以筑牢思想防线为基础,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学习教育活动,营造廉洁从业氛围,积极构筑廉洁风险“防火墙”。
加大反腐倡廉宣传力度。企业充分利用电子横幅、宣传栏、信息网络、公开信、党课、手机短信等平台,积极做好反腐倡廉宣传;组织专人精心收集、编撰廉洁从业警句短信,通过信息平台发送到各级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的手机上,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扎实开展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规,完善中心组学习,将反腐倡廉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升反腐倡廉效果,推动企业发展。
开展形式多样警示教育。组织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加强预防教育;组织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和图文展览,做到警钟长鸣,进一步夯实党员干部、关键岗位人员廉洁从业思想道德基础,增强党员干部防腐意识和拒腐能力。
完善制度流程 架起“不能为”的高压线
通过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权力运行。
完善领导决策制度,规范决策行为。根据上级“三重一大”事项的工作要求,炼化销售部进一步完善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规范了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党委会议事规则,加强了职代会、工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对于涉及产品销售以及员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党委会进行决策,职工代表参加,保障了员工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形成了决策的公平公正公开,有效防止了个人独断专行,保证了决策风险的有效管控。
强化管理流程再造,消除监管薄弱环节。廉洁风险往往发生在管理流程有漏洞、监管不到位的领域和环节,因此,重视业务流程的梳理,科学简化流程,确保关键业务节点被监管到位,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炼化销售部还通过适时调整组织架构,精简管理层级,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规范ERP运行程序,保障了产品销售数据真实准确;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认真梳理关键业务流程,将管理事项流程化,并在流程设置风险监控点,使腐败行为无处藏身。
突出防控重点,持续推进监督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机制,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查找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廉政风险防控全覆盖。
一是持续开展薄弱环节治理和监督。2013年炼化销售部梳理薄弱环节5项,明确每一项的工作措施、责任科室、责任人,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总结,使各项工作全面受控,有效消除了廉政风险。
二是持续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结合产品销售工作实际,炼化销售部重点围绕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主要问题,理清薄弱环节,加强风险防范。2013年,销售部确立效能监察项目4项,制定了落实措施和责任人,每月对比检查,每季认真总结,促进了基层产品销售和经營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是持续推进执纪监督工作。加强执纪监督是防控产品销售经营风险的有效手段,2013年以来,围绕产品销售价格调整、产品销售及重大工程项目合同谈判、人员招聘等事项,企业开展了执纪监督,有效提升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执行力度。
整合监督资源
形成“不敢为”的防控网络
优化监督资源配置,形成监督防控的整体合力。企业整合纪检、监察、审计、信访的功能,完善信息交流业务流程,及时通报各方信息资源,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避免各自为战,真正发挥监督防控的整体力量。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技防控。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运用力度,完善ERP流程,将企业的成本、销售、财务、经营等数据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反映出来,增强透明度,实行流程管理和电子监控,促使廉政风险点从不可控向可控转变。
增强决策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三重一大”决策监控,把“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作为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和领导人员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努力推动企业重大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与此同时,强化职工民主监督,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开职务消费、公务用车标准,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通报领导人员的薪酬、职务消费、公务用车等重要事项,使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融入销售中心工作
确保廉政风险防控“有作为”
廉政风险防控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融入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才能发挥作用,取得实效,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将廉政风险作为一项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待,主动防控。把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纳入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总体安排,在确立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目标的同时,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结合起来,充分挖掘潜在的廉政风险,并通过制订相应的预警、监控、处置等措施,使廉政风险在可控范围内,确保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融入产品销售与经营管理实践工作中。牢牢控制产品销售和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对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事权描述,持续不断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措施,确保每项权力从行使的依据到实施、监督全过程都有规范的制度和程序。
不断完善廉政考评机制。要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纳入单位及个人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同部署、同要求、同督促、同奖罚;适当加大指标权重,采取定期抽查、年度检查、发现问题重点调查等方式,加强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和产品销售业务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廉政建设和经营经营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同时推进产品销售业务健康发展。
廉政风险防控是产品销售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需要周密计划,规范流程,不断改进,稳步推进。同时,廉政风险防控也是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增强风险防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李万全)
【关 键 词】全文信息发布/知识产权/著作权法/数字图书馆……
【 正 文】
案例一、以在全球范围打击盗版,维护好莱坞电影公司知识产权闻名的美国电影协会近日反被维权对象北京捷报公司起诉名誉权侵权,理由是该协会违反了与捷报签订的和解协议,在网站发布了与事实不符的声称捷报公司“确认了停止侵权行为,为他们以前的行为道歉”新闻稿件,严重损害捷报公司的名誉,捷报公司认为他们与美国电影协会的和解协议中“明确确认,原告的捷报网吧乐园系统中并没有被告成员公司声称的影片,和解协议也清晰写明所支付的为补偿金而非侵权赔偿金。“因此要求美国电影协会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100万元。
案例二、曾经独家代理《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等多款畅销电脑游戏在中国独家销售权的神州奥美公司曾就著作权侵权起诉了盛大网络公司下属的上海浩方在线,索赔1亿元,侵权索赔案没有胜诉反倒招来了名誉侵权诉讼。因神州奥美公司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把盛大网络一并列为侵权人,所以遭到盛大网络公司起诉名誉权侵权,近日,法院终审判决神州奥美损害了盛大网络公司的公众形象和商业信誉,构成名誉侵权,应当停止侵权并向盛大网络公司公开赔礼道歉。
两起案件的性质类似,知识产权维权者发表了称被维权公司或其关联企业侵权的言论,被对方以名誉侵权为由告上法庭,目前一起案件正在审理中,另一起案件已经判决知识产权维权者败诉,
笔者认为,这两起案件说明知识产权 应当重视此类案件带来的法律风险,审慎发表类似言论,以免自己的身份尴尬转变,从维权者变成了侵权人。
而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保护公民法人名誉权案件的法规,此类案件的司法管辖规定也对于名誉权被侵权方较为有利,因为名誉权被侵权方可以在自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在案件审理中占有地利。在普通的民事诉讼中,法院管辖的一般原则是“原告就被告”,也就是原告应当向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名誉权侵权案件除了“原告就被告”原则外,维权者还可以选择另一条管辖原则选择侵权行为地法院提起诉讼,侵权行为地法院既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也包括侵权行为结果发生地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名誉权保护的司法解释,受侵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住所地,可以认定为侵权结果发生地。
正因如此,案例一中捷报公司选择了其所在地北京地区的法院起诉美国电影协会名誉权侵权,而不是选择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虽然捷报公司在该院与美国电影协会达成了网吧电影侵权案件和解协议。盛大网络也没有到北京起诉神州奥美公司,而是直接在其所在地的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提起名誉权侵权诉讼。
本文作者:游云庭 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 MSN & Email:yytboy(@)hotmail.com 电话:8621-22116000
1、什么是银行本票?汇票?
答:银行本票是申请人(付款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商业汇票是典型的票据。它是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2、什么是密集分销?举例?
答:采用这种策略的生产者在所有销售渠道中不加选择,任何中间商都可以销售己的产品,经销网点越多越好,使产品在更大市场上广泛推销,消费者可随随地买到商品:这种分销方式通常用于日常消费品和工业品中通用程度较高供应品.如通用件、小件工具等,对这类商品,消费者不太重视商标厂牌希望供应及时方便:但这种策略要增加生产者的流通费用.一般要由生产负担产品全部广告与宣传费用。如果销路不畅,可能被较高的销售费用拖跨。
3、新产品定价有哪些策略?
答:一是撇脂法,二是渗透法
4、在风险管理中,有哪些变异量数?
答:全距、平均绝对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等
5、销售风险定性评价法有哪些?
答:(1)等级评价法;(2)宏观销售风险感知判断法;(3)风险地图
6、什么是销售风险应对的“组合观”?
答: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从整个企业范围或组合的角度去考虑风险:不同单元的风险可能处于各单元的风险容限之内,但是放到一起以后,风险可能会有“叠加效应从而超过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风险容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附加的或另外的风险应对,以便使风险处于企业的风险容限之内;相反,企业范围内的风险也可能会自然地“相互抵消”,从而不需要另外的风险应对。
7、销售风险避免的含义?
答:风险避免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亦较为消极的一种
8、如何预防销售损失?
答:(一)在损失发生前采取损失抑制措施;(二)在损失发生后采取损失抑制措施
(二)在损失发生后采取损失抑制措施
9、销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1).功能齐全;(2)内容买用;(3)操作简便
10、分割销售风险单位中的“分散”,其具体内容和措施?
答:分散是风险控制的另一种对策,它通过增加风险单位的数量.将特定的风险在更大的样空间里进行分散,以此来减少单个风险单位的损失;分散是增加企业控制下的独立风险单位数量,达到减少总体损失的目的;经济单位分散风险的办法是通过内部扩散来实现
11、什么是信用额度?
答:信用额度是指企业根据其经营情况和每一客户的偿付能力规定允许给予该客户的最大的赊购金额。
12、销售人员道德风险中,社会道德风险包括哪些?
答:(1)贪污销售费用;(2)接受客户回扣;(3)帮助竞争对手工作;(4)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私利
13、销售人员社会道德风险的内涵?
答:这是指销售人员社会道德素质较差,具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如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从而给企业造成风险损失。
14、在分销渠道的选择上,有哪三种策略?
答:(1)密集分销策略(2)选择性分销渠道策略(3)独家分销策略
15、在促销组合中,最有效的促销手段,同时也具有最大的风险的是:广告促销
16、销售风险的最大特征是什么?
答: 投机性
17、什么是销售风险评估?
答:销售风险评估就是指销售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决策的全过程。
18、什么是销售风险识别?什么是窜货?
答: 销售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销售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认清企业存在的各种销售风险因素,进而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窜货的概念,通常我们把它解释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利益,将产品越区销售或越级销售,造成市场混乱的销售行为
19、销售风险因素、事故、损失三者的关系?
答:销售风险因素、销售风险事故、销售风险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销售风险因素引起销售风险事故,销售风险事故导致销售风险损失
20、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型是指什么?
答:销售技巧型销售人员既关心推销效果,也关心与顾客的人际关系,但他们往往只注意顾客的购买心理,而不考虑顾客的实际需要,具体表现为该类型销售人员既不愿丢掉生意,又不愿丢掉顾客,讲究和气生财。
21、暮景分析是指什么?
答:幕景分析法是一种能识别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的方法。一个幕景就是一项事业或组织未来某种状态的描述,可以在计算机上计算和显示,也可用图表曲线等简述
22、客户流失风险属于什么?
答:客户流失风险是指企业管理不善或对客户关系认识不足,导致客户关系的背离或客户的流失而产生的风险
23、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亦较为消极的一种是:风险避免
24、采用销售风险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法处理销售风险的优势有哪些?
答:(1)这种方法所适用的对象是比较广泛的;(2)具体操作措施灵活多样;(3)直接成本较低(4)有利于促进全社会控制风险、减少风险
25、微观销售风险有哪些?
答:顾客风险、供应商风险、竞争者风险、产品销售风险、社会公众风险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26、什么是变异量数?
答:在统计学中,一类是表明离散趋势的指标,称作变异量数
27、如何避免销售风险?
28、销售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指什么?
答:销售责任风险
29、销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报酬与风险程度正相关
30、销售风险的最大特征: 投机性
31、什么是变异系数|?
答:变异系数是级差、标准差和方差一样都是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据大小不仅受变量值离散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变量值平均水平大小的影响。一般来说,变量值平
均水平高,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大,反之越小。
32、销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风险报酬与风险程度正相关
33、什么是心理定价?举例? 答:每一件产品都能满足消费者某一方面的需求,其价值与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心理定价策略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尾数定价法;②整数定价法;③对比定价法,34、各种风险管理技术中最简单亦为消极的一种是指:风险避免
35、什么是留置?举例 答:留置又叫扣押权,它是针对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36、销售风险避免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一)放弃或终止某项销售活动的实施(二)改变某项活动的性质
37、免责约定的含义及其具体规定?
答: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对合同中发生的对他人人身伤害和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即通过主要针对其他事项的合同中的条款来实现风险转移;
38、销售风险管理信息由哪四个部分组成?
答:销售风险管理系统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数据库、软件、硬件、运行人员。
39、在风险管理中,有哪些变异量数?
答:常用的变异量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40、什么是风险因素?什么是风险容限? 答:风险因素是指增加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或严重程度的任何事件。构成风险因素的条件越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损失就会越严重。
风险容限是相对于目标的实现而言所能接受的偏离程度。风险容限能够被计量,而且通常采用与目标相同的单位进行计量。
41、销售风险定性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一)等级评价法(二)宏观销售风险感知判断法(三)风险地图
42、有哪些类型?
43、新产品风险转移的途径有哪些?
答:(1)出售(2)转包或分包(3)租赁(4)互换
44、什么是侵权?侵权分为哪三类?每类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侵权是指因侵害他人合法或自然的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而可能受到受害人起诉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分为故意侵权、过失侵权、无过失侵权三类。
(1)故意侵权。它指行为人能够预见自己的违法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损害,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某食品厂销售有明显质量问题的食品,结果造配消费者食物中毒:风险管理者只要给予适当的注意便完全可以避免。
(2)过失侵权。它指行为人应该预见或可以预见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会给也人造成的损害结果,却没有预见或已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以致结果的发生:如某商场地面太滑,造成某顾客购物时滑倒并摔伤。风险管理者只要给予之够的重视,处处谨慎行事,还是可以避免因过失而产生的民事责任:
(3)无过失侵权。它指即使没有过失也必须承担赔偿责任。例如,企业的“品责任,只要消费者能证明产品存在缺陷,并且此缺陷是引起损失的近因,坠业就必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无论有无过失。
45、宏观销售风险有哪些?
答: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
46、销售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1)功能齐全(2)内容实用(3)操作简便
47、如何进行危机事件的成功管理?
答:危机事件的成功管理,就是要承认现实,采取恰当的手段修复局势,同时要让外界知道你正在做的事,让公众听到你的正确言论,但是公司对问题的归类常常出现问题,它们往往倾向于关注技术和科学数据基础之上的理性层面.而忽视了公众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它们没能参透一个更重要的道理,就是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而且感情往往是一个强大的变化驱动力。
48、新产品定价有哪些策略?
答:一是撇脂法;二是渗透法
49、企业定价有哪些策略?
答:
1、新产品定价策略 2.系列产品定价策略3.心理定价策略 4.声望定价策略
50、销售合同担保具有哪些法律特征?又有哪些担保形式?
答:销售合同的担保,是销售合同双方当事人为了保证销售合同的切实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双方协议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法律办法。担保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以业已签订的销售合同为设立的前提条件.保证义务与所保证的合同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关系:保证义务依销售合同的订立而产生,依销售合同的履行而消失。常见的担保形式有定金、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五种
51、销售风险管理人员为了尽力收集损失数据,要求这些数据有哪些特征?
答:这些数据要求具有完整性、统一性且数据的获取必须利用合理的财力和时间。
52、销售风险目标中损前目标有哪些?
53、答:(1)经济目标2)安全系数目标3)合法性目标
53、损前目标: 经济目标、安全系数目标、合法性目标
54、销售风险分析有哪些方法?
答:(一)风险清单(列表)(二)事故树分析(三)销售威胁分析(四)风险事件跟踪
(五)慕景分析六)销售风险因素预先分析
55、宏观销售风险有哪些?
答: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
56、销售风险有哪些特征?
(1)客观性(2)主观性(3)偶然性(4)可变性(5)投机性
58、销售风险预警有哪些等级?
一级风险为无警;二级风险为轻警告; 三级风险为中警;四级风险为重警;五级风险为巨警
59、质押需要注意哪几点?
一是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
二是以载明兑现或者提货日期的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
三是以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出质的四是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60、销售风险控制型非保险转移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出售、转包或分包、租赁、互换
61、企业微观销售风险分为: 顾客风险、供应商风险、竞争者风险、产品销售风险、社会公众风险、企业内部管理风险。
62、销售风险定性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一)等级评价法(二)宏观销售风险感知判断法(三)风险地图
63、销售可靠度有哪三个维度或要素?
所谓销售可靠度,是指销售环境、销售系统、销售管理各要素,在特定期间内相互作用,达成预定销售功能的概率
64、什么是信用额度?
信用额度是指企业根据其经营情况和每一客户的偿付能力规定允许给予该客户的最大的赊购金额。
65、什么是DSO,如何计算?
DSO(days sales outstanding)指一家企业把他的帐目变成现金的平均时间。(销售变现天数)
66、什么是汇兑结算?其特点是什么?
汇兑结算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俗称“汇款”。
特点是:收、付双方不一定要事先汀立合同,也不局限于商品销售款项汇划:款项可由汇入行转入收款人账户,手续简便;按照银行传递凭证的方法不同,汇兑结算分为信汇、电汇两种方式:这种结算方式信誉度较高。
67、信用政策包括哪三部分?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部分。
68、销售方格理论,如按销售人员的心理态度构成的五种基本类型?
研究了销售人员和销售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买卖关系,建立了“销售方格理论”:从销售员态度、顾客态度以及两种态度之间的联系二个方面具体说明具有什么态
舶人才能成为优秀的销售人员。这一理论有助于销售人员掌握顾客的心理特征。做到知己知彼。
五种基本类型。
(1)漠不关心型,(2)软心肠型(3)干练型(4)防卫型(5)寻求答案型
69、要获得客户资信评价的各种信息,必须做好哪三项工作?
要获得客户资信评价的各种信息,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1)建立客户交易台账,对每笔业务往来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2)多与客户的会计、保管、业务员、供应商等接触,从中获得有关客户‘营及资信方面的大量信息。
(3)对获取的大量信息,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70、销售合同担保具有哪些法律特征?又有哪些担保形式?
销售合同的担保,是销售合同双方当事人为了保证销售合同的切实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双方协议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债权人实现其债权的法律办法。
见的担保形式有定金、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五种
71、销售风险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有哪些实施方式?
通过谈判、合同条款及其他途径来实现销售风险转移
72、如何管理不同信用等级客户
73、什么是三级销售风险?四级销售风险?
74、影响销售风险沟通成效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风险沟通成效的因素众多,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传播媒体 2.紧急警告与风险教育3.固有的知识与信念4.信赖程度5.时机
75、整个销售风险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销售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销售责任风险
76、销售风险的系统性是指什么?
77、什么是留置?在采取留置这种担保方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留置又叫扣押权,它是针对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发生的债权,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留置权
(1)留置权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2)被留置的财物的所有权仍属于被留置的一方,一旦被留置的一方当事人在处置期限内履行了合同义务,该项财物即返还原主
78、销售人员道德风险的定义?
销售人员道德风险是指在销售业务过程中,由于销售人员的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等道德问题.故意使销售风险事故发生或损失扩大,从而发生的销售风险。
79、销售风险的最大特征?
投机性
80、不设限度或从严控制,可以有一定的赊销额度和汇款限期,针对(A级客户);可以现设一个信用额度,一般要求新款现货,针对(B级客户)
简单与案例分析题
1.销售人员心理态度的几种基本类型。
2.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几种情形
3.影响风险沟通成效的因素?
4.财务型风险处理技术中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的差异性
5.销售风险的特征
6.销售风险识别方法有哪些
7.销售风险管理部门的功能
新公司法涉及知识产权出资的规定主要有:第27条规定, “股东可以用货币,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 核实财产, 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 “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第28条规定,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 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第83条就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所作的规定与第27条相同。第26条和第81条规定, 全体股东或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 其余部分由股东或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此外, 新公司法还对股东不依法缴纳出资的法律责任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 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
2.1 知识产权本身所固有的风险
(1) 知识产权的权利瑕疵。
出资者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 取得股权并成为公司股东, 一个当然的逻辑起点是出资者对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已经取得了合法的权利, 详言之, 出资者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是有效的并且是合法的所有者或者合法的被许可者, 他将该项知识产权用于出资具有合法的根据。
然而,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 都有可能导致出资者并非不拥有有效的知识产权或者不是知识产权的合法所有人或者被使用人, 根本无权将该知识产权用于出资, 导致公司接受该项出资的知识产权后, 将无法按照公司经营的目的充分、有效地使用该项知识产权的情况。
(2) 专有权的归属。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不过是法律制度安排的结果, 从无形财产的本质而言, 由于知识本身通常超出知识载体的价值, 因而“具有与认知主体分离或传播的经济合理性, 知识的传播收益大于知识的传播成本”, 知识具有天然的共享性。
2.2 知识产权资本的商业化风险
公司接受知识产权出资, 目的在于公司发展对知识产权商业化运作的需要, 因此, 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的商业化程度, 直接决定该项知识产权在本企业能否应用以及作用的大小。
首先, 并不是所有获得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在技术上都是先进的。以专利为例, 虽然我国《专利法》规定能够授予专利权的发明与实用新型必须具有创造性, 但是这种创造性的衡量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周期比较长。二是, 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创造性是与已经公开的技术相比的。其次, 并不是技术上先进的知识产权其市场前景都是看好的。
3 知识产权出资的风险防范
3.1 对知识产权出资主体的适格性审查
依照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均可作为公司出资人, 他们在用知识产权出资时, 必须对该项知识产权享有合法处分权, 确保接受投资的公司对该项知识产权可以对抗第三人。为防范公司风险, 对知识产权出资人还应做如下考察。
(1) 自然人用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出资的, 应当审查其用于出资的成果是否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2)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用知识产权出资, 应当注意审查出资者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根据法人活动的性质, 将法人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3.2 股东对知识产权出资的法律承诺
知识产权出资存在诸多风险, 有些风险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公司的事前审查, 也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1) 出资者应当保证出资知识产权的合法性及稳定性。
出资者应当保证其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是合法、有效的知识产权, 承诺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是任何第三方不能根据知识产权法或其他法律提出任何权利要求的。在用知识产权认缴出资时, 应提交该知识产权的有关证明资料, 包括专利证书、商标注册证、著作权登记证明文件、知识产权受让合同, 与该知识产权的技术特性、实用价值、发展前景、实施条件等有关技术文件, 作为投资合同的附件。出资者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技术上的可靠性, 是指出资者要承诺用知识产权出资后, 依约提供相关技术资料和咨询、培训服务;保证提供的资料是完整、可靠的;保证用作出资的知识产权确实适合所投资公司的应用, 若有欺诈须承担法律责任。
(2) 出资者应当保证出资知识产权价值的真实性。
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 其价值评估有较大的弹性, 如果其价值被高估, 就使公司资本被“掺水”, 既动摇了公司资本真实足额的基础, 同时损害了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 出资者必须承诺, 其用于出资的知识产权价值是真实可靠的, 如果出现估价不实, 出资虚假的情形, 出资者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出资协议的约定补交其差额, 并赔偿公司的其他损失, 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
摘要: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决定知识产权资本化将成为21世纪一种格外引人瞩目的法律和经济现象。为保证知识产权资本运营安全, 至少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出资存在的法律风险, 从知识产权本身固有的风险和知识产权资本的商业化风险两个方面来分析, 来探索公司接受知识产权出资风险的法律防范措施。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参见公司法第28条第2款、第84条第2款、第200条、第208条之规定[G].
[2]刘春霖.关于专利权投资的法律思考[J].知识产权, 1999, (6) .
光伏产业贸易摩擦升级
此案是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的第一起美国337调查,引起了我国主要财经媒体的高度关注。我国光伏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在设备和核心技术、产品制造,还是在市场开发、安装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了一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甚至有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光伏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已有多家国内企业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无疑这也加剧了产业内部竞争。
而我国光伏产业的市场主要在海外。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约占全球的40%,而与之相对应的中国光伏市场则仅占全球光伏市场的2%,即中国9成以上的光伏产口均出口至国外。其中,德国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的40%,整个欧盟约占80%,如再加上美国,则几乎占据了全球光伏市场90%。 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近期发布了4份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9月16日,美国能源部已经担保了42个能源项目,吸引了逾4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太阳能已成为美国能源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而到2014年,美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 由此可见,我光伏市场在外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贸易摩擦中首当其冲。
当前,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已经屡屡被诉,在反倾销反补贴领域,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的大幕已经拉开;现在,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中国光伏企业又受到美国337调查的威胁。目前,悲喜交加的中国光伏产业正在陷入集体困顿,限产、停产已成为许多企业的无奈选择,“生存问题”成为当前业界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而言,中国光伏产业遭遇美国337调查和美国专利侵权诉讼等海外诉讼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产能过剩以及利用诉讼方式击退中国竞争对手均在诱发原因之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导致风险过高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就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光伏电池产业经久不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目前欧、美、日光伏产业正在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并相继制定专利布局战略,同时极力推进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国际贸易通则的挂钩。中国光伏产业如再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狼烟四起,短期是部分企业丢掉市场,长期则是整个产业失去竞争力,沦为国际产业布局的劳动力附庸。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应对海外专利诉讼
既然有危机就得应对,鸵鸟式逃避无法解决问题。以下以美国市场为例讨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和美国专利诉讼。中国光伏产业面对美国337调查及专利侵权诉讼,首先要做出的选择是应诉与否。在决定是否应诉时,中国企业需要综合考量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侵权可能性以及诉讼费用承受能力和应诉准备能力等因素。很多企业放弃应诉的首要原因是认为应诉的成本大于能从该市场获得的收益。许多企业对出口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认为对美国的出口量不大,与其花大力气应诉保住这块不起眼的蛋糕,还不如集中精力开拓主要市场或另辟蹊径,转售别国市场。建议这类企业完全可以采取和解或者其他方式结案,这样既可以节省费用,也是对于美国市场客户的一个体面的交代。
对于在美国市场有明显利益的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应诉就不仅仅是体面结案的事情,而是如何在案件中掌握主动获取最大商业利益。当然,应诉并不一定胜诉,但应诉的企业毕竟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不应诉的企业就基本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实质应诉也不意味着血战到底,也有很多控制费用尽早结案的方式,简单总结起来如下:
寻求即决裁决(Summary Determination) 如果企业认为调查中的某些事实已经非常清楚明确且不存在争议,可以请求ITC就该问题先做出即决裁决。即决裁决一方面可以推进调查的进程,使得各方不必在无争议的事实上纠缠,另一方面ITC作出的某些裁决可以直接导致整个调查程序的终结。
迫使申请人撤诉(Withdraw) 为避免深陷337调查的囹圄之中,被申请人可以通过找出申请人破绽的方式促使申请人主动撤诉。根据《程序规则》,在337调查立案前,起诉方可以自主决定撤回起诉。 因此,作为被申请人的中国企业可以在应诉过程中找出申请人的破绽,迫使其向ITC提出撤诉请求。
达成符合我国光伏企业利益的和解(Settlement) 为避免两败俱伤,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被申请人与申请人以和解结案告终。《程序规则》第210.21(b)规定,一方可以基于一项特许协议或其他和解协议,提出动议申请终止对一个或多个被申请人进行调查。 这与前述纯为结案目的的和解不同,这种和解不以放弃美国市场为条件,我国企业以双方同意的其他条件继续保有美国市场。
确立中国光伏产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策略
危机处理完毕,我国光伏企业更需从长计议。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未来针对中国光伏产业的337调查案件可能将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目前的外向型经济结构以及目前业界技术现状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光伏产业将成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面对337调查和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的威胁,中国光伏产业应对措施的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完善自身的基本知识产权架构,稳扎稳打做好基础工作。比如,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近期、中期以及长期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目标;加大知识产权投入,获得商标、专利等相应知识产权;建立完善的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在确保不违反《反垄断法》的前提下与同行或者合作伙伴形成技术联盟;积极参与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提升国内国际影响力等。
密切跟踪国际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动态,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调查,既包括调查监控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状况的目的和方法,也包括国外竞争对手知识产权的内容以及获取途径。
根据竞争对手和自身的情况制定和实施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以及商业秘密在内的具体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中国光伏产业努力应对337调查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随着各企业自身技术实力的提高以及驾驭知识产权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大陆光伏产业也可以利用337调查制度以及海外法院专利诉讼制度的平台保护自身的权益,这些制度也可成为中国大陆光伏产业与国外竞争对手在海外市场抗衡的有效方式。
【产品销售知识产权风险】推荐阅读:
产品销售计划05-25
五金产品销售合同06-19
农产品销售合同09-30
白酒产品销售策划方案06-19
产品销售及服务协议09-12
产品销售市场开发方案11-06
产品销售项目计划书11-16
产品销售的内部控制措施05-28
产品销售技巧之意外险09-12
产品销售代理合作协议书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