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七宗罪?

2024-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粮液七宗罪?

五粮液七宗罪? 篇1

中国品牌化战略的实施是中国企业梦想的伟大实践。然而, 中国企业品牌在战略的实施中急功近利和假、大、空现象仍然严重, 暂且归结为企业在经营品牌过程中的“七宗罪”。

一、品牌认知模糊

许多企业认为, 做品牌是以后的事, 目前企业要以生存为主。眼光紧盯着短期利润, 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更不会为品牌工程的建设而大把“破费”。众多的品牌都希望在一夜之间便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在这种急功近利心态的驱使下及品牌认知模糊的现状下, 企业违背了品牌推广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先导的基本规律, 在前期品牌知名度推广上往往不惜重金、不择手段, 但在品牌的维护管理上却手足无措、后继乏力, 从而导致品牌只有知名度没有美誉度, 品牌后劲不足、无果而终。

二、重品牌轻质量

我国一些企业也很想在品牌上下功夫, 但事实却是, 企业一边在打造品牌, 一边却出现因产品质量不合格而自相矛盾的“戕害品牌”现象。或因片面追求产量而放松质量管理, 或因技术和管理上的原因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最终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贬值, 企业的信誉受损。据调查显示, 我国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为70%多, 优质率仅为20%, 而发达国家的这两个指标分别达到90%和70%以上。

质量是品牌创立、发展的根本, 是品牌的生命。放眼全球, 著名的跨国公司无一不是以产品质量打牌子、创市场、建信誉, 同时十分重视产品的创新。企业应该以超前的眼光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 使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推陈出新, 从根本上保证品牌永葆青春。

三、将名牌等同于品牌来看待

许多企业往往将名牌等同于品牌, 将其混为一谈。实际上, 名牌仅是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名, 而品牌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 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价值, 品牌是商标、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等因素的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组合, 知名度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名牌可以通过高额广告费造就, 而要建立一个品牌, 则是一个复杂浩大的工程, 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的工作, 需要品牌管理者长年累月、兢兢业业地用心经营。

可见, 名牌与品牌的内涵相距甚远, 否则, 为什么许多在国内已家喻户晓的“中国名牌企业”会火急火燎而又不惜重金地搞二次创业、请“空降兵”、换领导班子等方法对品牌进行整合和重塑, 而许多国际品牌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中都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四、提升销量就是在做品牌

国内很多企业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 把扩大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它们常常片面追求销量、品牌知名度, 而忽视品牌的其他要素, 如美誉度、忠诚度等建设, 最终导致品牌的崩溃。许多企业认为, 只要某个单品或几个产品的销售量上升到一定的量, 产品热销了, 就自然会产生品牌知名度。实际上, 单纯依靠销量堆积起来的产品金字塔, 是不能够将品牌的塔基做扎实的, 并非是产品销售量大了, 就有了品牌知名度, 其中的链条是很薄弱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像太阳神、亚细亚、秦池、三株等都曾创造过销量呈现出几何级增长的奇迹, 但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强大深厚的品牌基础而悲壮倒下。

五、营销力导致品牌“国际化”受限

营销能力是品牌走向市场的关键。国内企业的营销能力固然无法与国外市场和国内的大企业相比, 在产品营销手段、模式、创新等方面显然不足, 不仅手法形式单一, 而且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品牌营销观念根深蒂固, 广告表现力往往落入俗套和牵强附会之中。反观国际品牌企业的广告大胆、新颖, 令人大开眼界, 无论是对品牌知名度还是美誉度, 都会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要适应未来网络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中国品牌的发展归宿应该是市场化和国际化, 而不是单纯的自我化和民族化。品牌的自我化和民族化是很多中国品牌的特征, 而这正是中国品牌走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羁绊。

六、缺乏核心价值和利益诉求

品牌到底要与消费者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品牌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跟随潮流、人云亦云的现象, 这就使我们所看到和消费的产品似乎都是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 毫无个性而言, 就更谈不上核心价值。

而且品牌在诉求时缺乏信任和品牌的独特销售主张——USP。这是品牌向消费者提供的, 它是其它品牌无法提供或没有诉求过的, 是独一无二的, 它引导消费者认知, 而且也是品牌利益的诉求点, 一般一个产品品牌只突出一个主要利益点。企业在品牌构建和营销推广中, 如果让消费者看到该品牌所具有的其它品牌没有指明的独特利益诉求点, 该品牌就能够抢占消费者的心理空间而不仅仅是商场的货架。

七、品牌形象“不对称”

品牌形象是品牌内在美与外形美的统一结合, 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感觉是综合的。一些企业在品牌外在形象上花了很大的功夫, 但他们的员工却穿着代表公司形象的制服同客户争吵, 在办事时效率低下, 这些行为引发的不良传播, 极大地损害了品牌形象。

品牌代表的是价值和承诺, 品牌文化的形成对一个企业品牌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快餐巨头麦当劳在进行品牌经营的过程中, 就把建立社区文化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信任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品牌建设工作, 并逐步把这种文化深入人心。

下课七宗罪 篇2

万一你顶不住了,没事,候选大把,排队等着呢!喀麦隆主帅一职空缺,足协才公布招贤纳士信息,便有百多份简历从世界各地投来,教练是坐在火山口上的职业,朝不保夕,即便主观意愿或客观现实告诉你,这是一座死火山,你都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倘若触犯以下“七宗罪”中的任意一条,随时可能导致火山爆发。

战绩太差

自古英雄成王败寇,成绩是老板解雇主帅最方便的借口。

英格兰以现代足球鼻祖自居,起初小属于参加岛国以外的所谓“大赛”,后来走出国门,才品尝到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酿成的苦果。最新的例子,媒体前一天还在唏嘘英格兰的好运,鼓噪如何在奥地利和瑞士一雪去年世界杯的“八强之耻”,第二天便要抛洒热泪,举国反思。传奇记者格兰威尔著书《英格兰主教练》,将麦克拉伦形容为战后诸帅中最无个性的一位,而“激发了温布利的狮心”的拉姆齐,结局并未强过后辈多少。

本来,百多年来惟一的大赛奖杯,足以叫全英格兰球迷感恩戴德,一个“爵士”封号还嫌不够,但拉姆齐在1966年世界杯后,未能像1998年的雅凯、2006年的里皮等后辈那样激流勇退,注定要经历“走下神坛”的过程。1970年卫冕世界杯失败,1972年欧洲杯再度折戟,拉姆齐的声望已大不如前。最致命的还要数1974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对手仅波兰和威尔士,英格兰居然惨遭淘汰。可以想象,爵士当时所受责难决计不会少于今日之麦克拉伦。上任伊始就告失败,可能还不会留给球迷如此刻骨铭心的印象,意甲小球会教练如走马灯般调换,大家半斤八两,谁也没在履新之日被记者兜出当年的失败说事。

最危险的倒是恋栈不去,毕竟花五百日红。“金牌教头”特拉帕托尼率领作为夺冠热门的意大利,都在2002年世界杯和2004年欧洲杯早早出局,场边求助圣水的镜头成为笑谈;弗格森前两年在温格和莫里尼奥的夹缝中求生存,糊涂事一桩接一桩,欧冠连小组赛部未突围,差点熬不到20周年庆;卡佩罗为罗马夺得百年来第三座联赛冠军,临行时却被托蒂讥讽:他是拿了一个,但还丢了两个。

违背传统

卡佩罗是个名副其实的冠军教练,在哪里都能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雇主完成指标。但他和皇马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印证了“七宗罪”的第二条:你的足球理念违背了我家的传统,拿到冠军也没用。

谬矣!十年前的皇马,情况也不咋地。球迷眼红上世纪90年代初巴塞罗那的“梦之队”,称霸联赛之余,还拿下了球会历史上第一座冠军杯;前一个赛季又是同城小弟马德里竞技成就双冠王,皇马仅仅排名第六。卡佩罗上任后,确立了阿尔科塔和耶罗这对十年来的最佳中卫组合,失球由51个减至36个,进球也从75个增至85个,力压巴萨而夺冠。他组建的这支队伍新老结合,团结一致,为来年重夺欧冠作好了准备。但媒体始终聒噪意大利人是在“杀死足球”,迫使卡佩罗在赛季结束后愤愤走人,十年后,情况如出一辙。

尊重传统是好事,可别忘了此一时彼一时。皇马返聘卡佩罗,目的很明确,现在出尔反尔,无异于孔乙己故作清高。里杰卡尔德是全攻全守宗师米歇尔斯的传人,联赛虽尽情挥斥方遒,可若非欧冠半决赛转攻为守,扎紧篱笆闷死米兰,哪里来史上的第二座冠军杯?

形象不佳

皇马选帅,要求还真是高。博斯克作为“银河战舰”的舰长,以两次西甲。两次欧冠冠军的战绩,完全够得上入围球会主帅榜的历史前三。只有在他治下,N大巨星才能形成合力,而不是各自为战,也正是在他的统帅下,皇马的品牌在世纪之交点燃了全球。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为皇马鞠躬尽瘁数十年的功臣,在2002/2003赛季的庆功宴上被杯酒释兵权。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球会不满意他在都灵的指挥无方,以致错失卫冕欧冠的绝佳机会。别忘了,在那场比赛中,被齐达内誉为“阵中最重要球员”的马克莱莱缺席,而久疏战阵的坎比亚索和弗拉维奥·孔塞桑怎能抵挡是年金球先生内德维德?罗纳尔多带伤替补出场,制造了关键点球,可惜费戈射失……

事实上,时任皇马主席的佩雷斯不满意的是博斯克的形象。小胡子、谢顶、肚腩,运动服——天呐,这怎么能与世纪最佳球会挂钩!于是,佩主席请来了西装革履仪表堂堂且通晓多国语言的奎罗斯,虽然葡萄牙人一年后就被退货,但此后几位皇马主帅,都会自觉地以西装示人。

功高盖主

莫里尼奥同切尔西分手,不全是“传统”作祟。切尔西百年来只是地处伦敦的一家富人俱乐部,偏安一角,不求闻达于诸侯。阿布斥资,莫帅带队,取得的成功已经超出球迷期望,但这对新锐组合从貌合神离到一拍两散的根本原因是——莫里尼奥功高盖主。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却不知收敛锋芒,终招杀身之祸。莫里尼奥的所作所为,固然是为帐下将士分担压力,可在阿布看来,未免玩得过火。莫帅自空降英伦当日,抛出一句“特殊论”,媒体将其比作克拉夫(昔日诺丁汉森林队名帅)再世。后者曾言:“我不算最好,也算顶尖了。”曾率德比队夺得老英甲冠军的他总爱在电视上大放厥词,受董事会警告后,他打算以辞职给球会点颜色看看,谁知东家爱理不理,索性另请高明,克拉夫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俩还算乖的,使的无非是主教练的那些手段,老奸巨滑的维纳布尔斯野心更大,执教托特纳姆期间甚至要将老板舒格的股份统统骗到手,成为球会真正的老大。老辣的犹太人舒格怎肯任人摆布,他抓住维氏收取黑金的软肋,利用媒体的力量反攻,直至将其赶出白鹿巷。

名气不够

近日不时有名宿感慨,现在更衣室里的百万富翁越来越多,队伍不好带了。很多时候,战术知识、训练方案、临场指挥这些东西,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搞定更衣室。这时,主帅的名气可以起到不小的作用。

从小球会到大球会,球员要跨过这一关不容易,教练亦然。“飞驴奇迹”缔造者德尔内里当年风头出尽,一度传言各路豪杰帅位都与他有关联。但在罗马上任后,他很快遭遇挫折,卡萨诺敢于当面和他叫板,托蒂等老队员对他不理不睬。随后他去波尔图接莫里尼奥的班——更是份苦差!还没等到第一场正式比赛开打,球会便将他解职,理由语焉不详,据说是马尼切们根本不买意大利人的账。最终,德尔

内里还是要回到亚特兰大这样的池子里,才能证明自己。

特里姆在土耳其是“教父级”人物,2001/2002赛季接过米兰队的教鞭,这样的资历还不够。那个夏天,米兰引进了英扎吉和鲁伊·科斯塔两位改变球队面貌的球员,亟需时间磨合。当科斯塔缺阵,米兰回到两翼打法时,球队表现反倒有起色。成绩动荡本属正常,但名气不够的特里姆还是没有挺过加利亚尼和元老派们的审核。本赛季,阿布扶正格兰特后,外界也担心以色利人是否能够镇住切尔西的更衣室。

得罪大牌

教练球员之间发生摩擦不稀奇,只要不影响大局就成。科斯塔库塔声讨过安切洛蒂,而今出任后者助手;德贾明哈掐过伊鲁埃塔脖子,后者照用不误。但若得罪大牌,关系又无法修复,教练恐怕不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

近年来闹得最凶的师徒反目,要数库珀和罗纳尔多,“外星人”面对釆访也毫不避讳:有他没我。不过这次,莫拉蒂出人意料地胳膊肘往外拐,留下了库珀。但接下来一个赛季,古板的阿根廷人又同维埃里开战,这回他输了——但没关系,工资分文不少。

“总督”比安奇在南美足坛呼风唤雨,一踏上欧洲便告失败,是何道理?1997年在罗马,他和年事已高的核心贾尼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对贾尼尼的小弟、希望之星托蒂当然也要冷处理。他建议球会将托蒂租借到桑普多利亚,引得球会和球迷极度反感,自然要吃不了兜着走。

大牌之所以叫大牌,实力和影响力俱备。通过挑战大牌来树立自己的威信,危险系数不小。在纽卡斯尔联队,和贝拉米闹翻不打紧,若和希勒有隙,下课指日可待,老罗布森就是例子。斯帕莱蒂也来自小球会,但他处处顺着托蒂,为最大限度发挥王子的作用,还要让王子踢得舒服,多次与其商量场上位置,方有美丽足球产出。

球迷倒戈

一般情况下,欧洲球迷尤其是英国球迷,能够体验到主帅工作的艰难。他们会嘘出工不出力的球员,会嘘官僚主义的董事会,却不会嘘自家主帅。而在中国,情况正好颠倒过来,除了“大帝”这样的娱乐性角色,很多中国球迷不太在意球员失误导致比赛失利。他们喜欢将矛头对准教练席上的那位,清清嗓子,运气丹田,高声一喝,唾沫四溅——“某某某下课!”

《七宗罪》鉴赏 篇3

姓名:韩利学号:20105034038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七宗罪》这部影片我看了过三遍,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看第一遍时它是恐怖的,吓人的,没有看出别的什么东西。

再看第二遍时,有些不一样,影片中的纽约,灰暗、潮湿、肮脏、混乱,接连不断的命案,简直就是人间地狱。影片似乎只是在向世人展示:人性堕落,有罪之人会遭惩罚。这样片子就有种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让人看后可能反省自身是否有罪。然而,什么原因让这些人产生罪恶,让凶手不可忍受而以上帝之名以杀戮的方式来进行惩戒,影片好像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

第三遍看后对影片中画面的那种强烈的对比和画面所塑造的环境让我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从画面和音乐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对原罪的关注,感到一种绝望,从影片中表现出世界的罪恶与冷漠,例如,老威廉去图书馆查资料时,遭遇一拨无所事事的同事。他们整年呆在图书馆,只知道喝酒、打牌,威廉责问他们为什么不学习知识时,他们自嘲自己有文化,随即打开唱机,播出的曲子是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在静谧平和的旋律中,老威廉在思考,他们继续打牌取乐。先贤的知识高雅的音乐被人们漠视,在这样的情节中,这个曲子就像文明退化的哀乐。它给我一种颓废、腐败、堕落的感觉。此外,在这个片子中还看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波兹曼在《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中反复论述的观点,新媒介的出现对人们认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老少警官威廉和大卫,代表了受不同媒介影响的两代人。老威廉是在印刷媒介的环境里成长的,他应该出生在20,30年代,那个时代电视还没有普及。而大卫显然是看电视长大的一代。所以他们处理案件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印刷品是有字符构成的,阅读时需要大脑不断的解码、记忆、呼应、总结、抽象,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思维过程,老威廉正是秉承印刷媒介造就的逻辑的、缜密的、深刻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细节,并以此为线索进行逻辑推理,遇到问题甚至会翻阅古典著作,表现了沉着谨慎的侦案风格。电视是光影和声音组合物,看电视不需要动脑子,人们不费任何力气就能理解电视上的通俗语言和画面,从小就看惯图像偏向视觉体验的大卫的表现是狂噪、冲动、易怒、油腔滑调、满嘴脏话,侦案时也是对着几副现场图片翻来覆去没完没了的看个不停。老威廉给他的几本但丁的书,被他诅咒并扔进抽屉里。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在不断进步,我们不断地发明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但我们的精神却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空虚,我们越来越冷漠地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人,出现的事,我们不知不觉中走向了封闭。

七宗罪,每个人都因为犯了其中的一项而死 :

胖子是犯了“暴食”而死

律师是犯了“贪婪”而死

毒贩是犯了“懒惰”而死

妓女是犯了“淫欲”而死

演员是犯了“骄傲”而死

罪犯是犯了“妒忌”而死

警察是犯了“愤怒”而死

虽然警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但他的心已死。罪犯以上帝的名义惩罚世人,在犯罪心理课上看过之后我从人内心自身出发,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狂热程度的不同。人们进行犯罪并不一定是需要矛盾,罪犯杀人只是为了满足他那变态的心理,替上帝惩罚世人只是借口,他的愤世嫉俗,对人生的不满发泄在别人身上,如果他事业有成,或者有一位很爱他的妻子,他还会有时间想怎么替上帝惩罚世人么?他是“妒忌”,但那是他为自己的失败找的借口,他想向上帝诉说他受到的不公平。

他如果真的是替上帝惩罚世人,那么善良美丽的Trace何错?被他杀死?

七宗罪经典影评 篇4

宗教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当然“自然”中同样包括人类本身,而无论是一神的还是多神的,无论是拜物的还是拜人的,无论是用于统治人民的行动和思想还是用于调整约束他人或自身的行为,宗教都是人类社会内部发生的产物。我们不知道是否真的有更高级的存在,同样我们没办法获知更高级的对人类传递的信息。不管一种宗教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哪怕有再繁冗的教义,再复杂的管理体系,再绵长的历史发展过程,都无法掩盖宗教人性的事实。所以无论梁山泊的“替天行道”,还是约翰·杜的劝诫都是源于自身对社会现象的反射,所谓神的旨意并不能对布道者的过激行为加以合理的解释和成为其脱罪的理由。显然威廉·沙摩塞看到了这一矛盾,他问约翰·杜:“如果如你所说,是被上天选中,如果你是被迫的,我很奇怪你为什么还能如此的乐在其中,你享受折磨他人的快感,这和殉道精神是背道而驰的,不是吗?”约翰·杜沉默了两秒钟,将自己的行为比作大卫·密尔斯在审讯室审讯自己(将他人牵扯到话题当中是借以回避直面问题的手段),并且承认自己有私欲。通过这一段的分析,我们知道《七宗罪》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向我们展示其他的东西,至于是什么,下文将要提到。

还有一点电影表面的东西需要一些笔墨阐述,就是约翰·杜的作案手法,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以为约翰·杜犯下各种用变态手法杀人的罪行,其实不然。第一个被发现的受害者是暴食者,约翰·杜用枪口顶着他的头颅逼迫他吃了连续十二个小时的食物,导致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内壁破裂,直肌和横结肠出现血肿,造成大量内出血死亡;第二个是律师,被迫割下一磅肉,大出血死亡;第三个是奄奄一息的瘾君子,靠约翰·杜的抗生素和其他药物维持了一年的生命体征,背部褥疮和全身的伤口出现化脓性感染,只要“用手电照他的眼睛就会休克死亡”;第四个普遍认为“七宗罪”的直接受害者是被嫖客套在胯下的尖刀捅死的妓女,然而妓女并没有犯“淫欲”之罪,她也许只是因为经济或其他的原因沉沦,真正有淫欲之罪的是嫖客,其实约翰·杜想要惩罚的也是嫖客,看到他在审讯室中的表现就知道了;第五个是靠容貌吃饭却被毁容的骄傲者,死时被捆在床上,脸上缠满纱布,显然是约翰·杜给她包扎的伤口,一手握着安眠药瓶,一手握着电话,约翰·杜给了她选择的权力;第六个是犯了忌妒罪的自己,被大卫·密尔斯枪杀;第七个是犯愤怒的大卫·密尔斯,影片没有交代大卫·密尔斯的下文,这个暂且不提。纵观全局,约翰·杜没有杀过人,至少没有亲手将人致死,每个犯下“七宗罪”之一的人都受到了程度不同的惩罚,这也是约翰·杜的辩护律师自信能够帮他脱罪的原因,如果不是约翰·杜的自首,警察是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约翰·杜的罪行。那么既然这样为什么当约翰·杜看到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查到他家时要开枪躲避追捕呢?原因在于,他没有将“作品”完成,认为一件没有展现全貌的作品是无法起到劝诫世人的作用。不过,与其说是约翰·杜在劝诫世人,倒不如说是大卫·芬奇在劝诫世人,通过电影来敲响警钟。所以,接下来就是电影的分析。

首先通过电影的细节描写,来看看大卫·芬奇的功力。一、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

1.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性格对比 1)

这两个简单的场景就已经将威廉·沙摩塞谨慎、稳重、成熟的性格特点表露无遗,影片中还大量存在摩根·弗里曼对角色精细入微的刻画,几乎就是他的本色出演。

节律器是表现人物稳重有规律的性格,也表明威廉·沙摩塞失眠需要有规律的响声来帮助睡眠,体现出一丝隐忧,也是后文的伏笔之一,与威廉·沙摩塞砸毁节律器的细节对比,表明人物性格的转变。

大卫·密尔斯的第一次亮相,嘴里嚼着口香糖的细节就已经表现出他不安分甚至略显轻佻的性格特点

与威廉·沙摩塞系领带的场景发生鲜明对比,大卫·密尔斯的领带都是已经系好直接套在脖子上即可,这时大卫·密尔斯的右手还在揉眼睛,体现人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表明大卫·密尔斯富有年轻活力,另一方面是人物内心急躁、冲动的性格。因为他只揉右眼,所以同时与下文大卫·密尔斯的妻子翠茜·密尔斯帮他清理左眼眼屎有一个顺理成章的衔接,体现夫妻恩爱,也为下文伏笔。

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查看案件发生现场前,大卫·密尔斯为威廉·沙摩塞递咖啡被拒,也是人物性格的对比。

一幅是大卫·密尔斯晃腿的场景,一幅是车里大卫·密尔斯不停按圆珠笔笔尾的场景,也是细节性格刻画。

3)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在图书馆,一个忙着复印文件,一个大大咧咧坐着吃乐事薯片。

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在图书馆,一个忙着复印文件,一个大大咧咧坐着吃乐事薯片。

一个读的是“经典导读”,一个读的是《神曲》、《坎特伯雷故事集》、《天主教字典》等等。一个代表快餐文化,一个代表经典文化。

一个代表复印机的旧式文化,一个代表电视机的新兴文化,个中差异不加赘述。

3.约翰·杜的性格分析

约翰·杜不慌不忙的步履已经让人感到一丝凉意。

没有一丝慌乱

泡茶的场景看出,一切状况都在约翰·杜的掌控之中,淡定、从容的风度彰显无遗。之后有关他的场景无不体现人物平和、淡定、冷静的性格,一举一动甚至略带轻蔑嘲讽,只有在谈到自己“作品”的时候有些许激动,不过随即就平静下来,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二、细节上的黑色幽默 1.在一件妻子杀害丈夫的命案中,威廉·沙摩塞看到冰箱上贴有家里小孩子的绘画,问到这句话,担心不正常的家庭对孩子有不良影响,然而另一名警官说:“你要是退休我们肯定欢呼雀跃,你总是问这种问题!谁他妈管这些!”一则体现威廉·沙摩塞尚未冰冷的内心,二则体现人的普遍冷漠,三则为下文的转变和约翰·杜的产生埋下伏笔。

2.满嘴瞎话但义正言辞的地方检察官,大卫·密尔斯看到这里立刻关掉电视,个中内涵不必多说。

3.威廉·沙摩塞坐在出租车上,看到阴冷的城市,街道上的无家可归者、打架斗殴者等等场面,结合之前的时间不由得心凉,借回答出租车司机的问题来表达内心的失望。与下文”Around”的转变形成对比。由于受到大卫·密尔斯的感染,通过飞镖、节律器等一系列细节提示表明威廉·沙摩塞内心的转变,影片最后那句经典名言“海明威说过:这世界是好地方,值得为此奋斗。我同意后半句。”也算是黑夜中的一点希望。

4.发放传单的场景,行人匆匆走过,一名行人伸手虚拿一下但没有抽走,一则表现冷漠的快节奏生活,二则是对商业化的讽刺。对于第二点《搏击俱乐部》有更加深刻的体现。

5.大卫·密尔斯为了掩盖通过调查局的非法操作查到嫌疑人的事实,用贿赂的方式让流氓做伪证。

6.皮货行老板:“那种先在舞台上把尿撒进帽子,再喝下去的家伙,行为艺术。”讽刺借艺术之名行荒唐之事的人。7.浑身是血的约翰·杜从下出租车到这里,一直没有人阻拦,甚至没有人注意,直到大卫·密尔斯拔出手枪,周围的人才四散惊逃,讽刺人们不管闲事的冷漠和惜命如金的自私。是对上文威廉·沙摩塞说“在遇到危险时不要喊‘救命’而要喊‘救火’,因为救命没有人管只有火灾会影响别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的印证。

8.威廉·沙摩塞:“维克多的房东说每个月一号都会在邮箱里收到房租,他说‘我从未听306的房客有过任何投诉,也从没有邻居投诉过他,他是我最好的房客。”

大卫·密尔斯:“房东梦寐以求的理想房客,一个没了舌头的瘫痪„„”

威廉·沙摩塞:“„„而且准时付房租。”

9.“我怎么能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怎么能让他在这种烂环境下长大!我很肯定当初的决定没错,可是后来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就永远不要告诉他怀孕的事。可一旦你选择生下他,你就要无时无刻地爱护这个孩子。”这是威廉·沙摩塞的原话,是影片中比较直接的对社会的批判。三、一语双关 1.在清洁工挂掉门上威廉·沙摩塞的名字时,正在与警长谈话的威廉·沙摩塞叫他暂停,一方面是嫌刮蹭的声音吵到他们谈话,另方面暗示威廉·沙摩塞决定接受案件,如果不完成就不会退休的决心。

2.凶手在死于“贪婪案”的律师家中将死者妻子相片用鲜血圈出双眼,一则凶手暗示警察,律师妻子能够看出反常的地方,从而使破案的节奏受到自己控制;二则导演暗示大卫·密尔斯的妻子可能并不安全。(反常之处在于挂反的后现代美术作品,警察并没有看出,凶手也认为需要自己的提示警察才能看出,这里似乎对后现代艺术有一丝调侃的意味,加上下文对行为艺术的调侃,大卫·芬奇似乎对后现代艺术不以为然。)

四、细节暗示 1.大卫·密尔斯向威廉·沙摩塞讲述自己的从警经历,提到一个中弹死亡却记不起名字的警察时,画面突然变得刺眼,以致模糊了两人的面容,暗示他们也将为人所忘记,被世界的黑暗所淹没。

2.飞镖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细节道具,前者用飞镖扎,后者用弹簧刀扎,表现人物的反思、转变,而这来自于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在酒吧里的经典对白,是整个影片真正要表达的所在,在此记录下:威廉·沙摩塞:“你想成为冠军,人们才不需要冠军,他们想要汉堡、彩票还有电视。” 大卫·密尔斯:“我想知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威廉·沙摩塞:“不是一两件事,我只能这样讲„” 大卫·密尔斯:Go on.威廉·沙摩塞:“我只是觉得自己没法住在这么一个把冷漠当做美德的地方。”

大卫·密尔斯:“你也没什么差别,好不到哪里去。” 威廉·沙摩塞:“我没说我好,我没有。我同情一切,冷漠只是一种解决方式。沉迷毒品比面对生活要容易得多,偷窃你所需之物远比挣来容易,打孩子比养孩子容易。该死的,爱要付出代价,需要努力维持经营„„”

大卫·密尔斯:“我们在讨论那些精神上有缺陷的人们,是那些可恶的变态„”

威廉·沙摩塞:“不,才不是。” 大卫·密尔斯:“是的,今天。”

威廉·沙摩塞:“我们是在讨论这里的日常生活,你这么幼稚可不行。”

大卫·密尔斯:“**** off.你该听听自己说的话,你说:‘问题在于人们漠视一切,所以我漠视人们’这话没道理„”

威廉·沙摩塞:“那你在乎了?” 大卫·密尔斯:“当然!”

威廉·沙摩塞:“就是说你会大有作为了?”

大卫·密尔斯:“随便了,关键是我觉得你辞职不是因为这些想法,而是因为要辞职了才要自己去相信这些。你会让我认同你,全都去离群索居,我才不会这样说,完全不同意。”

飞镖盘从墙上到地上也是威廉·沙摩塞总警探到退休的过程,隐隐有一丝悲凉。

3.“有个声音让我这么做,我的狗让我这么做,朱迪·福斯特让我这么做。” 1981年3月30日,25岁的约翰·辛克利向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开了6枪,其中有三枪打中了里根的随行人员,致使一名白宫秘书终身瘫痪,而里根本人也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胸腹部,虽然经过抢救安然无事,但辛克利的子弹差点就引发了当时正在冷战的美苏两国之间核战争的爆发,更让人震惊的是,此次差点改变美国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严重事件的导火索竟是因为辛克利疯狂迷恋着朱迪·福斯特。辛克利想通过一个举动来吸引朱迪的注意。在此之前辛克利曾几次前往耶鲁大学骚扰朱迪,朱迪还将辛克利写给她的示爱的纸条上交给了学校教导主任,学校又将这些纸条转交给了**部门,但并未引起政府的警觉。就在辛克利行刺总统前的两小时,他还在旅馆中写下了最后一封给朱迪的示爱信,他以为刺杀了总统就能赢得朱迪的爱和尊敬。

皮货行的店名叫“野牛比尔”,出自《沉默的羔羊》。以上两点似乎可以证明《七宗罪》向《羔羊》致敬的意图。(这里提一下《蝴蝶效应》向《七宗罪》致敬,通过以下几幅图不难看出什么:

4.其实约翰·杜已经在演职员表的过场中出现,剪报、胶片、黑色的笔记本、用纱布缠绕的手指,不过谁能想到这就是凶手呢!

5.这是电影末尾大卫·密尔斯举枪,悲愤交加时,一闪而过的一帧画面,有可能侧面指出盒子中就是翠茜·密尔斯的头颅,也有可能只是大卫·密尔斯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种手法在《搏击俱乐部》中有充足的表现。

五、关于背景声音

1.比较引人注意的是威廉·沙摩塞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图书馆保安播放由巴赫《乐队组曲第三号》改编的小提琴曲《G弦上的咏叹调》,整个画面安详、沉静又不失大气、典雅,与剧情、人物、场景配合得恰到好处。

2.从影片最开头开始,大部分场景充斥着警报、吵闹、犬吠,体现整座城市的混乱、浮躁。在声效上配合的最为经典的是,威廉·沙摩塞安静地躺在床上,一边是有规律的节律器的嘀嗒声,一边是城市间的嘈杂,似乎此时威廉·沙摩塞只是一位孤独的无力面对世界阴暗的老者。

另有一篇关于《七》细节的文章,来源不明,我是在时光网影评中看到的,修改并附录如下:

1.影片中的血腥场面的构图与光线源自于BOSCH的名画《地狱之光》、《七死罪》。2.最后野地里的那一段结局,罪犯跪于地上,天上飞机轰鸣,警察铁桶似的包围,戏拟了希区柯克《西北偏北》中“广阔之处无处可藏族”,具有反讽意味。

3.威廉·沙摩塞到在大卫·密尔斯家里,与米的妻子翠茜·密尔斯交谈,背景是大卫·密尔斯在玻璃门后面与狗玩耍,后来,翠茜·密尔斯打电话时,背景中的米尔斯在玻璃帘后边洗澡,暗示了他与翠西的隔阂。4.翠茜·密尔斯与威廉·沙摩塞总是相对而坐,威廉·沙摩塞与大卫·密尔斯则是并肩而坐,前者表示两人达到了沟通,后者表示两代警察无法面对面。

5.威廉·萨摩塞特意为沉下去的东西,象征着历史上的沉淀,米尔斯的意思是“石磨”,粉碎了自己及其妻子。

6.七宗罪的罪犯约翰·杜身穿猩红衣,象征他的暴力,翠西大多数时着绿色套装,象征她的和平,两名警察衣着沉着,像是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7.影片最后的翠茜·密尔斯之头,运用了《圣经》中“莎乐美与圣约翰之头”的典故。

(《圣经.马太福音.14》中:

14:1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14:2 就对臣仆说:“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出来。”

14:3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莎乐美

14:5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14:6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14:7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14:8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14:9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14:10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14:11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8.在“贪食罪”中,周围的家具极其没有个性而只有食物;在“贪婪罪”中,周围环境极其夸张,家具的品味豪华;在“懒惰罪”中,灰尘、垃圾充斥房间;在“淫欲罪”中,所有物品上都涂成红、黑、金色,表现了圣经中所说的亚当与夏娃爱之原罪及欲望放纵的颜色。

9.米尔斯与翠西的家在地铁上,时刻有一种被摧毁的不安全感。影片细节上的展现我只做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工作,我是犯下“怠惰”之罪了,所以请大家自行观赏影片,细节上的问题就不再过多分析。

其次,是电影主旨的分析。通过细节极具张力的表现,《七宗罪》的主旨已经昭然若揭。大卫·芬奇不是要灌输原罪、忏悔等等基督教思想,而是借一名激进的布道者之手,将以这座混乱城市为代表的世界的阴暗面揭露在世人面前,让人真正有价值去反思的不是我犯了七宗罪中的哪一条,而是对于冰冷的世界,我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天主教教义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额我略一世的见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恶行”。“重大”在这里的意思在于这些恶行会引发其他罪行的发生,例如盗贼的贪婪源于欲望(本句话来源维基百科)。“七宗罪”不是那种需要审判、惩罚、偿还的罪行,而是可能会引起罪恶的人类本真的欲望和性情,不可避免、不可变更,只能约束。人们对于“七宗罪”的理解常常进入误区,因此会对影片产生误解。

所以在此,点明本人的主观见解:本片主旨在于揭露物质社会的阴暗面,使人对物对人对自己乃至对世界有一个更加清醒冷静的认识。至于面对这一切的解决办法,请参照《Fight Club》。

最后一部分要谈谈个人对于影片几个争论比较激烈的问题的见解。

1.翠茜·密尔斯到底有没有死,快递送来的箱子里到底是什么? 答:翠茜·密尔斯没有死。在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两人在约翰·杜进入警察厅前,一名在前台接电话的女性告诉大卫·密尔斯:“你妻子又来电话了,快去买台答录机吧!”这时,约翰·杜已经后脚踏进警察厅来自首。说明约翰·杜在离开女演员家后到坐上出租车之前,找到了大卫·密尔斯的妻子,此时,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忙于调查“骄傲”案。而前一天晚上,也就是当天凌晨,大卫·密尔斯和妻子翠茜·密尔斯在一起,此时约翰·杜在女演员家作案。约翰·杜主动报案引出威廉·沙摩塞和大卫·密尔斯,然后潜入大卫·密尔斯家。至于为什么翠茜·密尔斯没死,有两点原因:

一、不直接杀人是约翰·杜的原则,从头至尾约翰·杜从未亲手杀过人;

二、路边倒毙的野狗,约翰·杜说:“这可不是我杀的。”似乎很幽默,但是确有所指,因为野狗与大卫·密尔斯家的母猎狗同种,隐含着“我没有杀你的妻子”的信息。所以可以知道,翠茜·密尔斯应该是在约翰·杜走后向警察厅打电话,但很明显不是报案,而是找自己的丈夫,因为翠茜·密尔斯并没告诉其他警察发生了什么,一定是只有丈夫才能知道的事情。而翠茜·密尔斯与威廉·沙摩塞的最后一次会面是在星期五的早晨,翠茜·密尔斯告诉他怀孕的事,威廉·沙摩塞说了下面这一番话:“我怎么能让孩子出生在这样的世界。怎么能让他在这种烂环境下长大!我很肯定当初的决定没错,可是后来没有一天不为此后悔。如果你不想留下孩子,就永远不要告诉他怀孕的事。可一旦你选择生下他,你就要无时无刻地爱护这个孩子。”翠茜·密尔斯似有所动,产生了堕胎的想法,那么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约翰·杜剖了翠茜·密尔斯的腹,将成型没有完成的孩子装在箱子里,以为大卫·密尔斯知道妻子怀孕,不料大卫·密尔斯被妻子和同事隐瞒,这对于他来说还是一个“意外惊喜”。约翰·杜看向威廉·沙摩塞说:“看来他还不知道呢!”,而不是对大卫·密尔斯说:“看来你还不知道呢!”,这时丧子之痛、妻子和同事对他的隐瞒、自己对妻子和同事的不理解等等情感一齐向大卫·密尔斯心头袭来,此时影片也达到了最高潮。愤怒者最终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声枪响,完全爆发,然而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约翰·杜对愤怒者的惩罚,“作品”终于完成!

2.威廉·沙摩塞会不会是最终Boss,幕后黑手?

答:不会。推理十诫中有一条,侦探自己决不能犯罪。这是其一,其二是所有指向威廉·沙摩塞是幕后黑手的论点都站不住脚。这一点我不想一一解释,工程太大,有异议者可以下来交流。

3.《七宗罪》的故事并不圆满,因为大卫·密尔斯没有死。答:并不能以尸体的数量来验证“作品”是否圆满。因为约翰·杜的根本目的不在杀人。大卫·密尔斯也许会被判死刑也许不会,但是哀莫大于心死,愤怒者已经受到惩罚。所有人都是受难于自己的“罪”,就好像Victor没有死透,嫖客只是受了过度的惊吓,已经达到约翰·杜劝诫的目的。

如果你觉得《七宗罪》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那么请你再看一遍。

完~ P.S.1.影片开场演职员表的画面信息量非常多,本文只提了一点,全部说了就没意思了,请大家一帧帧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七宗罪观后感 篇5

094310许天宇

看了《七宗罪》这部电影之后我整个人很是郁闷了一把,这剧情有很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了,特别看到最后的结局时沙摩赛的话几乎等同于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了。

我本人的观点而言,根本就不觉得杜约翰所做的犯罪行为有什么能激起我的特殊感情的,可能是对于中国人而言,很难理解基督教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念吧。反正我从中体会不到什么启示或是感动,我只是认为这个杜约翰的犯罪很巧妙地利用了他人的感情而已吧。

就我的理解而言,这样的罪犯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违反道德观念的,应为他们的道德观念相对于正常人是有区别的。令人觉得玩味的是,这与二战时期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些德国军官几乎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伤害他人,对于正处于扭曲的道德观的人来讲其实并没有触及其道德底线,对于罪犯来讲他的行为自始至终都是在向人们揭示什么,或是想要宣扬他的观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行为跟所有的类似的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不论如何践踏影子,不论如何击打水面,影子还是不会消失,水面还是不会消失。正如不论杜约翰如何选择了七个触犯了deadly sins的“罪人”并且杀死了他们,但是人们并不会因为这样就都成为了充满爱心的天使。因为在我看来,可能中国很多人都看的很透彻,那就是这所谓的原罪,无非是人的最根本的欲望,人的本能,说的好听一点,叫做人与时间战斗的本能。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对抗死亡和繁衍后代的本能而已,人所反的罪恶无外乎都可以用这个理由解释,连杜约翰这件事情本身都可以用这个理由来解释。行动的动机不外乎就是几种,然而行动的罪恶与否实质上都是由人所定义,基督教存在不过区区两千多年,而几万年前人类就经常因食物或是领地而互相争夺厮杀,连所谓的“强奸”都是莫须有的事情,兴致来了随地就可以交配,更没有什么夫妻之类的身份,莫说有什么暴食、淫欲、贪婪了,现代法律杀人犯法,但是这终究也只是一种定义行为的形式,在杜约翰的心中,宗教教义就是一种定义形式,并且他认为这要高于法律罢了。

这就是我对杜约翰所作所为的定性,我认为杜约翰的所作所为就是纯粹的犯罪,甚至于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这与饲养人类作为食用家畜或是大规模种族屠杀从本质上讲并没有区别,可能这也是基督教等宗教之中隐藏的某些不稳定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作用吧。

五粮液七宗罪? 篇6

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009年9月23日表示,自2009年7月28日对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至今,现已发现“五粮液”存在三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

首先是未按照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主要调查出的有2001年“五粮液”投资公司在成都亚洲证券投资后,2007年亚洲证券破产造成“五粮液”5 500万元损失,未调整利润。而2000年子公司的资金借贷和重大投资行为也没有纳入财务报表核算,提供了虚假财务报告。而假如亚洲证券不出事,“五粮液”这一投资行为和损失也不会真相大白,可见其财务会计报告不真实,会计信息披露消极被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披露。

其次是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据介绍,2000年7月20日,“五粮液”投资13 000万元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立账户用于证券投资,至2005年年底资金余额下降为8 761.79万元。2006年2月24日,中科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后宣告破产,“五粮液”投资随后申报债权;2008年8月1日,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划给“五粮液”投资。然而“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导致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披露不实。

第三是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错。2007年度,“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725 066.15万元,与年度报告中披露数据不符,导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但“五粮液”并未对上述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公告。

“五粮液”的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也违反了《会计法》有关会计报表内容须真实、完整的规定。

二、存在问题的分析

是什么原因促使“五粮液”存在如此严重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笔者认为,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

从我国现代资本市场角度看,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构成了资本市场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且二者之间存在着天然不可分割的关联性。信息披露受制于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信息披露质量的内在制度保障。同时,高质量的信息披露能够改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提高公司的信誉,促进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提升公司价值。

公司治理是用来协调与平衡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害关系和行为的法律、文化、惯例和制度安排的总称。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会计信息系统是否能有效运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而“五粮液”的公司治理结构又如何呢?

首先,就股权结构而言,主要指股权的集中程度、股东性质。“五粮液”2001年-2008年的股权结构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虽然从2001年到2008年,“五粮液”股权结构因股权分置改革发生了一定变化,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始终保持绝对控股地位。第一大股东在2001年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2002年到2008年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有所变化,但最终实际控制人始终是宜宾市政府,呈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征。第2到第10大股东总持股比例十分小,主要都是基金公司持股,其他股东持股更是零星分散,对大股东不具有任何制衡的作用,难以通过“用手投票”对公司治理和监督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对公司的控制力几乎为零。这种股权结构决定“五粮液”的股东大会以国有股股东为控股股东、其他股东为陪衬的格局。

其次,“五粮液”的董事会组成。2001年、2002年董事会里没有独立董事,在2003年到2006年,独立董事的人数仅为2人;执行董事均是最终实际控股股东指定的代表,没有其他股东的代表进入董事会;董事会下实质上未设各个专业委员会。所以“五粮液”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并不代表整个公司及所有股东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而是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

再次,“五粮液”管理层。高级管理者包括总经理和副总由董事会任命。同时总经理和重要的副总又兼任董事。历年来董事会均未从国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经理,而是从”五粮液”内部“提拔”任用。高管层总持股比例2001年到2008年之间,最低为2004年0.000066%,最高为2006年0.000112%,平均每一位高级管理者持股可忽略不计;从2001年到2008年间,高管层每年的平均工资最高为6.9万元,最低为4.5万元,单个高级管理者最高年薪不超过10.5万元。2001年到2008年之间,工资离散系数分别为43.8%、21.5%、22.3%、15.4%、28.2%、8.6%、10.2%(2004年工资数据缺失,未计算该年的离散系数)。除了2001年外,总体来看该公司各年工资波动幅度不大,高管间差距较小。因此很难想象如此低的薪酬能激发高级管理团队为了“五粮液”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利益满意化而努力工作。

综上,国有股股东“一股独大”的控股结构,导致董事会、管理层均与控股股东关系密切,董事会和管理层互为“连理”,国有股股东的天然“缺位”,使得董事会监督流于形式,再加上不合理的薪酬结构,使得”五粮液”的公司治理被内部人控制。

“五粮液”在内部人控制下,经理追求的不是工资,而是控制权下的私有收益。凭借控制权,经理可将利益人安排到公司及子公司内部各个岗位上,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点为靠得住的“自己人”执行,内部控制失效难以避免。表现在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出错,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完整、不公平就不足为奇了。当公司在生产经营、对外投资等方面表现较好时,就大肆宣传,捞取资本;当出现重大问题时,在对外信息披露时,就进行所谓的信息披露操纵,违背信息披露的“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导致中小投资者和信息的其他使用者蒙受重大损失。“五粮液”的公司治理缺陷及由此形成的无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五粮液”犯下信息披露“三宗罪”的根本原因。

三、治理措施

女人肾虚“七宗罪” 篇7

我们响应了“拯救乳房”的号召,我们听从了爱护子宫的建议,现在我们要像关爱乳房、子宫一样关爱肾脏。否则,我们就只能成为“肾虚”黑手下的另一个牺牲品。

罪状一:让更年期早早现身

所谓更年期,无需更多解释,是连上帝都无法改变的女性生理过渡。一般女性在50岁左右出现更年期,而“肾虚”女性则早早表现出闭经、性欲低下、烦躁、焦虑、多疑等更年期症状。

补救措施:休息非常重要,当然还应该多运动,比如打太极拳。这项运动以腰部为枢纽,因为肾位于腰部,所以非常适合肾虚者锻炼。

罪状二:令你眼睑潭肿、黑眼圈加重、面色苍白

很多女人在清晨起床后照照镜子,都会发现一个完全陌生的自己:眼睑浮肿(浮肿有时候波及到下肢,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出现难看的黑眼圈、面色苍白无光。原因还是在于肾虚。

补救措施:睡前少喝水。做做强肾操:两足平行,足距同肩宽,目光平视,两臂自然下垂,两掌贴于裤缝,手指自然张开,脚跟提起,连续呼吸9次不落地。

罪状三:怕冷

办公室里别人觉得合适的温度是否总让你直打哆嗦?你穿的衣服是否总是比别人多?你是否一受凉就拉肚子?

补救措施: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注意选择羊肉、狗肉、牛肉、韭菜、辣椒、葱、姜、龙眼等温补肾阳的食物,这些东西都是处于阳虚状态的肾的最爱。

罪状四:你失眠、浑身燥热、注意力难以集中

肾阴虚的女性心情容易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且常常失眠、做梦,此外还常常感到腰膝酸软。

补救措施:巨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情绪、房事过度,或者食用大量温燥食品之后,都可能出现肾阴虚,所以日常生活一定要有节制。

罪状五:也许还会破坏你的“妈妈之梦”

不相信?由于肾的不合作,极有可能影响你的传宗接代,造成不孕!

补救措施:可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脚心,可益精补肾、防止早衰,此外对肾虚引起的失眠、腰疼等也有一定疗效。

罪状六:你变辟、变肨、再变胖

胖不胖?这几乎是每个女人面对穿衣镜都要反复诘问自己的问题,可是却很少有人会把体胖和肾虚联系到一起,问自己一句:虚不虚?但事实是,你发胖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肾虚。

补救措施:两手掌搓热后,分别放至腰部,至感到热为止,早晚各数次,可以补纳肾气。

罪状七:血压升高

很难想到高血压也与肾虚有关,但事实的确如此。因肾虚而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

上一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心得下一篇:大学生见义勇为表彰通报范文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