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家风故事(精选11篇)
(鼓楼书店
孙丽君)
良好家风的传承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家庭和睦有着很长远的意义。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这包括孩子美好人格、健康身心的塑造,更主要的是能使他们懂得敬畏,懂得尊老爱幼,懂得孝敬父母。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的。良好家风的传承更应从孝敬老人开始。现下出现了一个新兴名词“空巢老人”。一些子女认为只要是将钱交给父母,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最好的孝敬。可他们却不明白,父母所需要我们的孝敬就只是陪他们吃个饭,聊聊天而已。我们从哇哇待哺之时起,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教育、就业及结婚生子可以说操碎了心。现在父母上年纪了,正是到了我们该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以上对于“孝敬老人”的一些浅显认知,完全是源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孝顺外公外婆的点点滴滴如今都历历在目。
从我记事起,外婆给我的映像就是骨瘦如柴,驼着个背,还总是咳嗽不止。每年只要一到季节交替的时候外婆都会到医院报一次到,而在医院伺候外婆的也基本上是母亲。那时不懂事的我突然间问母亲,为什么外婆的其他子女不去医院伺候外婆呢?母亲流着泪告诉我,这是她欠外婆的。外婆自从生了她以后就患上了严重的胸膜炎,疼痛折磨得外婆腰都弯了,背也驼了,而且还患上了肺心病。懂事的母亲从五六岁就开始协助外婆做家务了。那时,为了减轻家里的生活负担母亲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成家后,母亲一直都是隔两三天去外婆家一次,带上新鲜的蔬菜水果,还有外婆爱吃的桃酥、江米条,而且从进门开始就不停歇地干着家务活。正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和姐姐放假去外婆家的时候,也会帮着外婆拖拖地、擦擦灰。干完活再搬个小凳子,坐在那里听外婆给我们讲老马猴的故事。
外婆最大爱好就是搓上两把麻将。为此,每周的周末母亲都会约上舅舅和姨夫陪外婆打上几圈。外婆赢了钱就会坐在沙发上开始一张一张的数,母亲总会坐在旁边为外婆按摩、捶背。要是外婆输了钱就会到屋里躺在床上,母亲知道她那是不高兴了,在这时也总会将外婆输的钱给她补上,外婆就会跟个小孩子似的立马露出开心而满意的笑容。
外公更有意思,每次见到母亲来了,都会主动接一盆洗脚水泡脚,然后让母亲给他剪脚趾甲。由于多年行军打仗,使得外公的脚趾甲都是往里面卷的,而且很厚。每次母亲都是很小心、很认真地用刀子一点一点地将夹肉的指甲削掉,外公坐在那里真是十分的享受啊!这一惯例一直这样延续着,无论是在外婆重病期间,还是在舅舅家生活期间,即使忍着疼,外公也从不让其他任何人动他的脚。
我刚刚工作没多久,外婆的病就恶化了,医院曾经几次向家属发出了病危通知书。为了照顾外婆,母亲跟单位请了长假,白天黑夜守在病床前。舅妈、姨妈都想来照顾,母亲怕她们抱外婆的时候弄痛她的腰,所以就跟她们说,只要常来看老妈,并把老爹照顾好,老妈这边我一定照顾好。我和姐姐看着母亲疲惫的面容尤为心疼。于是我俩商量着轮换晚上照顾外婆。那时的外婆瘦得只剩骨头了,我很轻松就能将她抱起来,母亲这才同意了我俩的请求,仔仔细细地将照顾外婆的细节交代给我俩。跟着母亲学了两天后,我俩就开始晚上照顾外婆了。尽管外婆有我们大家的细心照料,但是她还是安详地走了。她是幸福的。
是的,先走的一方是幸福的。外婆走后没多久,舅舅一家就将外公接了过去照顾。尽管吃得好,住得好,但是由于外公一个人在家无人照料,两次摔倒在卫生间。第二次摔倒直接导致胯骨关节粉碎性骨折,做了一个大手术。大夫跟我们家属说了,外公手术后也将会是一直卧床。出院后,舅舅在他家附近租了间房子,请了保姆每天照顾外公。慢慢地,外公又患上了老年痴呆。有好几次我们陪母亲去看望外公的时候,屋里都散发出很难闻的气味,母亲就会赶紧将外公的床单被套都换掉洗了。母亲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在父亲的陪同下将外公接回了家。外公的病情时好时坏,清醒的时候会找母亲聊聊天,还会拉着儿子的小手笑。糊涂的时候,外公就会大小便失禁,而且还会对接近他的人动用武力。外公清醒的时候,母亲就会让父亲推着外公到楼下转转,晒晒太阳。儿子在的时候,父母会一人推着孙子,一人推着外公到铁路大桥转转。后来,外公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我每天回到家就会看到家里到处都挂着外公的裤子、床单,感觉自己进了染布房了一样。由于外公的牙所剩无几了,母亲为了让外公的营养能跟上,总是将煮好的菜切碎了和米饭拌在一起喂给外公。记得有一次母亲给外公喂饭,外公不仅将饭碗打翻了,还拽过母亲的手就是一口,尽管母亲躲闪及时,手上还是被外公的牙划了一个口子。仅仅过了两年,一天外公在午睡时就安详地走了。
在照顾外公外婆的那几年,妈妈的两鬓生出了许多银丝,一双细嫩的手也变得越来越粗糙了。
母亲的孝顺一直感染着我,也正是母亲才使得我有勇气将公公婆婆接到家里来照顾。我学着母亲那样耐心地哄着公婆,学着母亲那样做公婆喜欢吃的饭菜,学着母亲那样给卧床的公公擦屎接尿。有一天母亲跟我讲,儿子偷偷跟她说以后会很少回去她们家,要在家多陪陪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听母亲讲完,我流出了骄傲的眼泪。
一群孩子去偷摘邻居的苹果, 事后邻居发现苹果被盗, 只是怀疑, 没有证据显示是哪些孩子干的, 几个孩子的家长或知道或懒得知道自己的孩子偷苹果的事, 唯有一个孩子的家长认为“事情严重”。带着孩子上门“负荆请罪”, 主动提出赔偿, 苹果园主人看在家长“知礼懂事”的情况下, 原谅了小孩子的“无知”, 没有要求赔偿, 认为知错能改就行, 孩子想吃苹果也正常, 如果事先“打个招呼”, 送点苹果也未尝不可, 偷是不可取的。后来, 这个孩子被一同参与偷苹果的孩子奚落为“叛徒”, 各自“渐行渐远”。这个孩子参加工作后经常回忆起此事, 深深感激自己的父母家风严格, 要不然自己的境况不知道会怎么样, 当年参与偷苹果的孩子中, 就有两个“出了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 两位母亲争论: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好还是张扬好?谁也说服不了谁, 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内向了, 进入社会要吃大亏, 另外一位母亲认为孩子太张扬, 进入社会容易犯大错, 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 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内向孩子”, 吃了什么好大的亏倒没有听说。“张扬孩子”社交能力确实强, 其父母又担心起来, 原因是孩子过生日就把同学约到了KTV, 学着成人一样喝酒抽烟跳舞“疯狂”庆祝, 没有想到这是其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其父母进入娱乐场所从来不让孩子回避, 而是有意带着孩子以加强社交能力的“锻炼”, 孩子的“过度成熟”怪谁呢?对于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时候, 我们有没有反思其家风对他的深刻影响?
龙湾区实验小学四(4)班
陈奕帆
说起孝敬,她是一个人潜在内心的一种美德。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话“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一百种美德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我对孝的认识吧!
记得三岁那一年,一场可怕的流行性感冒袭击了妈妈,我很着急,可又不知道怎么办。总希望通过自己做些什么事情,妈妈的病能够尽快地好起来。
怎么办呢?唉!看着病怏怏的妈妈,我当时就好象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第一次惦记着妈妈吃药的时间,到了这个点,想帮忙冲一剂中药,可是开水瓶放得太高,没办法取到。
只能做点我力所能及的事了,我在客厅找到一听罗汉果茶饮料,还把药拿到了妈妈的身边,跟妈妈说:“妈妈,喝药的时间到了。”妈妈看着我,愣了一下之后很感动,说:“小帆,你真孝顺,小小年纪懂得照顾妈妈了。”
听了妈妈的夸奖,心里美滋滋的,我很高兴。于是,在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父母长辈生病的时候,做一些关心长辈的事,那是孝敬。
也就从那以后,通过上国学班,让我明白:孝,不一定是“卧冰求鲤”,不一定是“哭竹生笋”。但,孝是一缕清甜的和风,有温暖就能春回大地;孝是一滴甘甜的雨露,有滋养小草就会破土生长;孝是一盏美丽的灯,有照亮就会有一片光明。孝敬,是妈妈那一瞬间的感动,也是我心间的暖流。孝敬,是你我她最美的举动,她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是我们社会倡导的美德。
地址:龙湾区状元街道龙飞东路4组团1幢702室 学校:龙湾区实验小学 班级:四(4)班 姓名:陈奕帆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各地人民。
1.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3.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4.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6.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7.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8.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9.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10.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11.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酋长想就赤着脚板去,但怕荆棘一旦把脚割破了,能不能靠一双破脚走到那个部落很难说;而且,赤着一双血肉模糊的脚板去,不仅仅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说不定还会被那个部落的人所瞧不起,那些人也许会指着酋长的破脚板说:“这么贫穷又这么没有智慧的部落,和他们结盟有什么意义呢?”
酋长让部落里的智者们都想办法,智者们想了好久说:“派一帮年轻人抬去怎么样?这样你的脚板就不会被荆棘和石块给割烂了。”酋长听了,点点头,但马上又摇了摇头说:“不行!让他们抬我去,虽说我的脚可以避免被割烂,但抬我去的那些人脚板肯定会被割烂的,一双烂脚板都会被人家瞧不起,何况几十双烂脚板呢?而且让别人见了我是被人们抬去的,那个部落的人会认为我是个残暴又无情的酋长,肯定会从心眼里更瞧不起我的。”
当时艾迪是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她从学校哭着跑回来。她显得非常害怕。原来那天她的班上来了三位新的女生。在下课休息时,专门找班上最弱小的学生来当做宣泄的工具。她们推搡着艾迪,并且恐吓要打她。
母亲拥抱着艾迪,安慰她。后来,母亲跟校长谈过之后,才知道这几位新来的学生原来在别的学校都已是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而她们也获得最后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这些女孩一定在她们的童年时受到伤害而变得满腔怒气。”母亲说,“《圣经》告诉我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的人们而祷告。艾迪,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祷告。”
于是,她们为这些女孩祷告,并求主帮助。
事情开始有了转变。有一天艾迪母亲对她说:“我不能每天都陪你上学,下课休息时你必须靠近老师或排队进入学校。”
母亲说道:“如果她们要找你麻烦时,告诉她们‘我想和你们成为朋友’。你有勇气这样做吗?”“神教我们爱我们的仇敌,试试看会发生什么事情,好不好?”弱小的艾迪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微笑,看着母亲说:“好的,我试试!”
每天艾迪上学之前,都和母亲一起祈求上帝赐予平安和勇气,也希望这些女孩能接受主的爱。而每天这些女孩都强挤到艾迪后面,叫嚷她的名字,尝试戳她一两下。
每一次艾迪都看着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事实上她要抬头向上看着她们,因为她们长得比她高大得多。
老师在旁边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没去干涉她们,因为她们没有伤害到艾迪。
这样大概过了两个星期,艾迪都带着沮丧心情回家。她告诉母亲说这方法大概行不通了。经过母亲的鼓励和祷告,她决定再用诚意继续告诉她们“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
接下来的那个星期,有一天艾迪从学校飞快地跑回家,边跑边叫着说:“妈!妈!你猜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我像平常一样跟她们说:‘我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其中一位女生回答说:‘好的!艾迪,我不再为难你,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哈哈!妈,我成功了!”
艾迪和母亲都感谢主的诚信。
过了不久,她们都成为了朋友,艾迪要求老师把她们安排和自己坐在一起。艾迪发觉她们有许多功课都不懂,于是艾迪就成为她们的补习老师了!
当学年快要结束时,学校举办了教师和学生家长联谊会。老师对艾迪的父母说:因为艾迪慈爱的缘故,这些问题女生已完全变成好孩子了。现在她们是班上的好学生。她和艾迪的父母都觉得艾迪造了一个奇迹。
有许多人活着都没有尝过慈爱的滋味。他们在陌生人那里找不到慈爱。有些人在家庭中也找不到慈爱,没有经历过慈爱的滋味,就不可能对别人产生慈爱。今天,我们到处都见到缺乏这种慈爱所产生的悲剧。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受到别人的慈爱而又对别人有爱的话,特别是对一些不可爱的人付出慈爱的话,我们就能改变整个社会,甚至改变整个世界。
孝敬父母的故事1
有不少人会吟诵那一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回答、能真正地做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呢?
“孝”是什么?一个汉字?一篇征文的主题?还是---一种每一个儿女都应该有的传统美德?
孝,不分贵贱,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亿万大富翁,还是一个普通工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地域,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是一个海外游子,身在国外,还是一个居住在父母身边的人,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孝,不分年龄,只要你是一个儿女,你就应该有“孝”。不管你只是一个小学生,还是已到中年,你都必须向养育你的人尽到你应该尽的孝。
“敬”又是什么呢?一声“敬礼”的指令?一种“敬佩”的心情?还是---一种每个人都必须有的“尊敬”的礼仪习惯?
“敬”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表达:见到爷爷奶奶,对他们说一声:“爷爷好!奶奶好!”;家里来了老人,帮他们倒一杯水;到爷爷奶奶家里去,主动帮他们干干活……这些都是“敬”。
父母对我们的爱从我们出生,一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从三、四岁时追着给我们 喂饭;到刚入学时挽着我们的手送进校园;再到五、六年级天天督促我们学习,他们的爱会一直陪伴着我们从婴儿成长为儿童;再变成青少年;到成人……他们永远都不会抛弃我们,会永远永远的爱护我们。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当他们离世时,最舍不下的就是我们。
不仅仅是父母,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守护神。我们在爷爷的臂弯下蹒跚学步;在奶奶的夜曲里安心入梦;在外公的励志故事里学会坚强;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这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的爱!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都有如此孝敬之情,更何况我们呢?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们对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爱呢?
孝亲敬老不只是长辈病时端汤送药,不只是对长辈金钱上的回赠。而是发自内心的深处真挚的感恩与尊敬。因此,孝亲敬老有时只需要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便能便打出你那满心的感恩与尊敬。
孝亲敬老,从现在开始!
孝敬父母的故事2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孝敬父母的故事3
是谁?赐予了我们生命,是谁?为了养儿育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是谁?只因为你打了个喷嚏,就紧张得左看右看,怕你生病。他就是父母!
父母在我们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啊!我们只是为他们做了一些小事,他们就开心的合不拢嘴。
当今社会上还存在着许多啃老族。所谓“啃老族”就是大人不努力赚钱而去榨干父母的血汗钱。对此,我只想问那些人“作为一个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的成年人,不去工作,不去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让年迈的父母来照顾你,你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有的人说,忘记感恩是的人天性。感恩是小德,忘恩是大恶。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影响着我们的情绪,选择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也就选择了过什么样的生活。感恩,是我对待生活的态度!
其实,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在父母口渴时给他们递上一杯水,在父母下班后帮他们捶捶背,洗洗脚.....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都能表达你对他们的爱。
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朝代是不重视孝道的,孔子把“孝”放在第一位,视为“立身之手”“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炎炎夏日他会把父亲睡的枕头扇凉,赶走蚊子,让父亲睡一个好觉。在寒冷的冬天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捂暖和了,在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去。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从只会在父母怀中哇哇啼哭到第一次离开家,在这漫长的成长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只为能使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只为了我们的笑容。尽管我们将会是父母一个沉重的负担,但他们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郎生下我们。
父母是伟大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的故事4
父母,是养育我长大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不管发生了什么,父母都会支持我、鼓励我,还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却经常不听话。
我记忆中最深刻的是二年级时发生的那件事。那时我很贪玩,看见几个我认识的大姐姐,就立马跑过去问她们要去哪里玩,她们说去小溪边玩,我就跟了上去,说我也要去,没有跟爸爸妈妈说一声。我玩得很开心,完全忘记了时间,从早上一直玩到了中午,还是因为肚子提出了“抗议”,我才意犹未尽的走回家去,在路上,刚好看见了来找我的妈妈,妈妈一看见我,就急匆匆的跑过来,说:“你去哪里了?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多久,要是你再不回来,我以为再也找不到你了!”我愣了愣,在我的印象中,妈妈是很温柔的,从来不会这样骂我。我意识到自己这次做错了,于是不敢说一句话。没想到,妈妈实在太生气了,就从路边捡起一根树枝开始打我。我没有哭,因为妈妈还是心疼我,没有打得太用力,但这是妈妈第一次打我。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自己私自跑出去玩了,我不想爸爸妈妈为我担心。
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生病了一定要吃药,药那么苦,我一点也不想喝,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劝,我还是一口也不喝。最后只好爸爸妈妈喝一口,我才喝一口,我心里还想:又不是爸爸妈妈生病,干嘛一定要叫我喝药。再长大了一点,老师布置了作业,我一回家就抛在了脑后,只顾着玩,爸爸妈妈会严厉的批评我,我只好极不情愿的起来写作业,我想:我自己会写的,整天催催催。现在,我知道了,爸爸妈妈都是为了我好,他们明明可以不管我,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却要为了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好成绩,只好扮演我心中的“反面角色”,督促我,明明为了我操碎了心,还要遭受我的不体谅。
现在,我会在父母工作完回家时,给他们洗洗脚;还会做很多家务;也会尽量自己能完成的事自己完成。虽然我现在只能做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但我想,我一定要在长大以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父母买补品。
以前,是父母为我操心,现在,我想好好孝敬他们。
孝敬父母的故事5
在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进步,在父母、老师的教育帮助下,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老人,懂得了珍惜友谊,珍惜幸福……
记得20--年2月份,那天还在下着小雪,地上结满了冰。我和妈妈还像往常那样上学。不巧,那天正赶上出租车罢工,我和妈妈走出小区大门找车,突然,妈妈踩上了冰楞子摔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几个好心的人帮助我找了一辆车把妈妈送到了骨科医院。经医生检查,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我妈妈骨折了!那段时间姥姥老爷在北京,爸爸在青岛,家里只剩下我和妈妈。妈妈让单位的同事帮忙办了住院手续,就这样妈妈住进了医院。
因为没有人能在医院帮助妈妈,所以,奶奶到医院照顾妈妈。因此,我每天放了学都要到医院找妈妈,在那吃饭。晚上自己回家,自己在家睡觉。过了很久,妈妈出了院,回到家中,还是不能上班,不能下地,只能待在床上。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真的不知道能为妈妈做些什么……过了几天,我想平时妈妈最爱干净,她的头发好长时间没有洗了,我主动提出帮助妈妈洗洗头发。我打了一盆水放到床边,让妈妈躺在床上露出脑袋把头发吊到水盆里,我用手托着她的头,给她打了洗发液,冲干净之后拿毛巾擦干。看到妈妈舒服的样子,我也很开心,妈妈也感慨的说:“孩子,你真的长大了。”
那次,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也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我知道了,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去住院的那天,母亲坚决不让我背她,连搀扶也不准,说是怕人笑话,像得了多大病似的。其实,母亲早就知道她得的是食道癌。母亲穿着厚重的棉袄,一步步向停在院门前的面包车走去,还微笑着与街坊四邻打着招呼。
上车后,母亲开始不停地喘着粗气,汗水像刚洗过澡似的流淌着,苍白的脸上泛起了少见的红润。这段路不足50米,但这段路就如母亲的人生一样短暂而艰辛„„平静之后,母亲说:“刚儿,你跟司机师傅说说,麻烦他能不能绕远点儿,从太原街走。”那时,太原街是我们这个城市最繁华热闹的地区了。我走到司机身边正欲开口,却见司机早已满脸泪水:“老太太,我今儿给你把沈阳转个遍。”
“我记得。你想要什么礼物?”
“生日蛋糕!”
“这孩子啊,就是嘴馋!”
“不是我想吃!”女儿委屈地撅起嘴,“我想给你吃!”
孩子的话引起我的注意。女儿继续说:“我听外婆说,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站在西饼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里面的生日蛋糕。”
我笑了。没想到母亲竟向孩子提起我小时候的事情。“是啊!以前家里没多少钱。每次生日,你外婆都会给我两个红鸡蛋,那就算是礼物了,没有生日蛋糕„„”
女儿不解地问:“为什么不买啊?”
“傻孩子!那时的蛋糕可不便宜呢!不过,后来我还是吃上生日蛋糕了。”我有点得意地说。
“有一年,街上新开了一间西饼店,那儿可热闹了。我总爱跑去西饼店,看里面每天都不同花样的蛋糕。有几次你外婆拉着我回家,我还不愿走呢!那时我想,要是能吃上一块就好了”。“那年的生日,天黑了你外婆还没回来。外公只说她凌晨就拉了一车煤进城去卖,便没有多说什么了。外面的黑越来越浓,我心里又急又怕”。
“夜里10点多,终于盼到你外婆回来。见到我,她竟捧出一块瘪了半边的生日蛋糕:‘这蛋糕给你!孩子,吃吧!大家都吃吧!’我从你外婆手上接过蛋糕,高兴得快疯了。尽管蛋糕上沾了些泥沙,但这份从没享用过的美味瞬间就被我扫荡一空了,你外婆露出的趾头还磨出血来„„”
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开始沙哑。
女儿没发现我的转变,天真地说:“明天我要把外婆请来!”
我按住心里的激动,不解地看着女儿。
“因为妈妈把外婆的那份也吃了„„外婆没蛋糕吃„„”
父母是在我读初中时离异的。父母离异后,我随了母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父亲走这一步,就在于母亲一天到晚地唠叨。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得了一种属于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离婚后的母亲依旧整天唠叨个不停,特别是在我上学前、放学后,因为有了我这个“倾诉”的对象,母亲唠叨起来更是没完没了。我不止一次地请求母亲住住嘴,但无济于事。后来母亲意识到这是病症后,也曾经到医院就诊,但因无特效药,母亲的唠叨还是时好时坏。那年中考,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这一结局把母亲惊呆了。
高一开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母亲突然由唠叨变得一言不发,我和她讲话,她总是把背对着我,不理我。看到母亲一反常态,我吓坏了,以为她受了刺激精神失常,便多了个心眼留神观察。我看到母亲嘴里经常鼓鼓的,像是含了什么东西,便拉着母亲问。母亲被问不过,只得张开了嘴:原来母亲在嘴里含了一副拳击运动员专门用来护齿的牙托!母亲说,为了改掉唠叨的毛病,她尝试了许多种办法。“我就是做哑巴,也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母亲充满信心地说。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每当我学习倦怠时,每当我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时,就会想起母亲的牙托,于是,就勇气倍增。在这种亲情动力的驱动下,三年后的我创造了普通高中考上清华大学的奇迹。
或许就在我发现母亲不说话的秘密的那一天,我才真正了解了母亲。因更年期引起的多语症确实没有什么特效药可治,然而在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它却显得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一副小小的牙托竟能发生如此化腐朽为神奇之伟力,多年后的我仍不禁为母亲煞费苦心和顽强毅力所感动。
女主人单丽新在卫生间里洗衣服,丈夫张先生在卧室里接听一个电话,3岁的女儿正在那张小床上睡觉,单丽新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一家人准备晚餐。
7点半左右,当单母偶然推开卧室的房门时,发现床竟是空着的,3岁的外孙女儿不见了。正在卫生间洗衣服的单丽新与丈夫听到母亲的叫喊后大吃一惊,急忙四处寻找。女儿的床挨着窗户,窗户是开着的,顺着窗户从四楼向下看时,一家人心痛欲碎,他们看到了从窗户失足摔到二楼屋顶的女儿。
此时,不懂事的女儿正啼哭着一点一点爬向屋檐的边缘,形势千钧一发。
看着爬向死亡边缘的女儿,赤着脚的单丽新不顾一切地就要从窗口跳下去。母亲拽住她的衣服,说:“闺女,你可千万不能跳啊!”单丽新哭着说:“妈,我也要我闺女!”说完,这位年轻母亲如一只轻盈的蝴蝶,从12米的高空飘然而下。
当老母亲再次睁开眼睛时,她看到,三楼铁窗护栏上挂着半截血淋淋的手指头。
从12米高空跳下后,单丽新一把拽住距离屋檐只有半米的女儿,把她搂在怀里。
这是二楼与三楼之间的一块很狭窄的平台,前面是半空,后面是三楼居民设置的防盗铁栅栏。单丽新进退不得,只能抱着孩子蹲在那里。就在这时,她突然发现女儿的内外衣黏糊糊的都是血,但孩子并没有受伤,哪来的血?这一刻,她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右手小拇指没了半截。一阵钻心的疼痛随之而来。
搂着怀中哇哇大哭的孩子,单丽新也像个孩子似的对楼上的母亲大喊:“妈,我的手指没了,怎么办啊!”妈妈在楼上哭着安慰她说:“不怕,不怕,能接上,千万别慌。”
20分钟后,三楼的一户居民闻讯赶回来了。这家的主人毫不犹豫地用斧头劈开自家铁窗栅栏,救出了这对母女。
【孝敬家风故事】推荐阅读:
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_孝敬孝心故事作文05-31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_血迹06-04
家训家风故事09-16
立家规正家风故事11-09
家风小故事八年级优秀作文09-28
孝敬母亲作文07-20
孝敬父母传统美德05-31
孝敬老人先进材料06-18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06-23
孝敬之星竞选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