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通用8篇)
大学生犯罪案例:马加爵 药家鑫 李启铭李双江之子打人北影学生打死清洁工 学生漠视生命
.关于大学生犯罪的思考:大学生被人们誉为“天之骄子”、“栋梁之材”,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少数大学生却为了吃喝享乐无视法律,最终坠入犯罪的深渊,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尽管大学生中犯罪的是极少数,在检察机关办案的总数中比例也不高,但其发展趋势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冲击、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
3、对法律藐视的心态。
法官在调查中发现,不懂法不是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犯罪的大学生大多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大致的了解,有的甚至攻读法律专业。在犯罪大学生中,有的学生明明晓得
那样做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比较高超,不会被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一种藐视法律的心态。
(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作为大学生,他们学知识的能力更应该懂得是非好坏,更应该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的行为。现在法律对他们的犯罪行为法外开恩,认为大学生犯罪是一种失足行为,人才难得,所以法律要对他们采取宽容政策,这只能起到纵容作用。犯罪事后痛悔的人比比皆是,法律从来不会因为犯罪者的痛悔而改变它的原则。
1、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一尊严。因此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
人的需要。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1、互联网运用领域不当, 难以发挥
其应有作用, 并有不少大学生沉溺与网络, 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据辽宁某大学2006年暑假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 大学生中对网络的价值利用率不高?, 上网聊天的占34%, 上网玩游戏的占28%, 上网查资料的占38%。也就是说, 有62%的学生在网络里从事与学习工作无关的活动。
2、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严重。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以及在网络中身份的隐蔽性、行为的自由性强, 导致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与网络中执行双重道德标准, 缺少自律精神, 存在侥幸与放纵心理, 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比较严重。例如, 在聊天交友中侮辱谩骂, 在BBS或BLOG中散布谣言, 制造虚假或恐怖信息, 浏览色情或其他不良网站, 缺少诚信, 通过网络剽窃他人文章等行为都普遍存在。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
1、缺乏自律精神。
由于网上行为与一般行为相比具有的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 因此传统道德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无法象在现实世界中那样及时有效的发挥其监督作用。网络行为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发挥主用。所以有人认为网络道德是一种“自主自律的道德。网络社会的道德不象传统道德那样, 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 而是靠大家‘独善其身’, 有别与传统道德的他律道德的自律道德。”由此可见, 自律对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重要性, 而大学生中缺乏自律精神的情况在现实中还比较普遍。
2、法律意识淡漠。
由于缺乏网络方面的法律知识, 有不少大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违法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故意知道计算机病毒, 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 以此显示自己的本事。
3、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滞后。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面临重要挑战, 但是, 在很多情况下, 学校的相关的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普及相比明显滞后。很多仍停留在传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层面上, 对大学生在网络行为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虽然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 已经有关于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相关内容, 但仅凭几个老师课堂上的讲授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网络中本身就存在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 例如在网络中充斥的色情、暴力、邪教信息等, 在上网的过程中, 大学生耳濡目染, 不可避免的受到不良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建议
针对上述网络时代大学生易出现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 笔者认为, 高校可从下列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
1、抓好“慎独”教育。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 其含义是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 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 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虽然慎独是古人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但是, 在现实条件下, 特别是对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而言, 这种方法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全方位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体系。
目前, 在高校中“两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仅依靠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各高校开展的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教育课程中也应当有机融入网络规范意识的教育。从目前来看, 高校电脑和网络应用类课程只教学生技术层面的东西而对运用技术应遵守的规则涉及很少, 而事实上如果不从人文的角度阐释、普及计算机网络文化, 网络这个人类的工具终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在《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相关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中提出进行相关规范教育的教学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 如增设网络行为规范专章, 或在技术教学通过相关案例进行网络法制、道德教育。这种融入专业技术课程中的法制与思想教育往往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 实现教育手段网络化。
网络是把双刃剑, 在看到网络时代大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同时, 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网络本身的优势及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 如果我们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的话, 网络本身就可以成为我们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媒介和途径。例如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在硬件上, 将校园网引入学生宿舍, 吸引学生在校内上网, 远离网吧, 使校园网成为学生上网的重要平台。在技术上, 加强信息的管理和过滤, 将校园网建设成为学生查阅资料浏览信息的资料库, 屏蔽不健康信息。
参考文献
①束亚芳:《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载于《教育研究》2006年4月号下旬刊。①束亚芳:《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思考》, 载于《教育研究》2006年4月号下旬刊。
关键词:法制;高校教育;理论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146-01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有关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性质,现阶段主要观点认为,高校法制教育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教育,而是全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属于德育范畴。可见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学生意识到了法制教育对高校在校生的重要性。依法治国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1]党的十三五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各项事业都要依法治理,公民的一切活动都要遵照法律的规定。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各项事业的骨干力量,也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就不可能适应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之外,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2]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通过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特将造成大学生法制观念缺乏的原因归纳如下:
1.大学生法律知识方面:对法律知识兴趣浓厚,但实际上了解得模糊、不全面,存在一些盲点。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对法律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却背道而驰,他们的守法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同时他们对法律的信任度不高,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3]
2.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法律观点和观念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依据,它们与法律知识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薄弱且水平较低,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观点和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的态度。[4]《中国青年研究》(1999,2)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对象是某高校三年级的大学生,他们中对“是否相信法律的裁决公正”表示有信心的占35.1%,表示信心不足的占58.1%,而6.8%的大学生则表示完全没有信心;对是否觉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回
答,占79.7%的为“不太平等”,“不平等”的占12.8%,认为“平等”的只占9.5%。这种对法律的怀疑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做事方式。[5]同时,由于我国高校法律教育课程的讲授和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还流于形式,且学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政策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导致了他们的法律观念淡薄。因此,他们对法律很难有深层次的感悟体验,这就导致了个别学生自觉性越来越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很容易走上犯罪歧途。[6]
3.学校法制教育方面: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对课堂教学兴趣不足
高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停留在传统的法制教育手段上,在课堂上开设基础的法律课程,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但是很多的法律制度尤其像刑法和宪法,行政法等法律制度一方面由于晦涩难懂,一方面由于脱离现实的生活比较远,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很大的距离感,没有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去,所以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的成因
一方面,学生自身的原因:1.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发生变化。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3.大学生对法律的功能或作用的认识有问题。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原因:1.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分离倾向。2.法制教育中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疏离倾向。3.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不符合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4.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不合理。5.法制教育的实施方式比较单一,没有达到多样丰富的要求。[7]
四、如何完善高校的法律制度
1.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律实践活动。
2.拓展大学生的学习途径,如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学中坚持讲解式与启发式相结合;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培养骨干,提高教师素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考试方法;领导重视,创造良好环境。
4.深刻认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强法制教育研究;继续深化法制教育改革。[8]
参考文献:
[1]李平:《高校法制教育的理性思考》,《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第Z2期。
[2]黄永明:《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刍议》,《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第8期。
[3]倪怀敏:《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分析及其对策》,《思想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4]陈大文:《谈谈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思想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5]郝雪玲:《高校法制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2期。
[6]方益权:《提高高校法制教育实效的宏观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6期。
[7]王静:《关于高校法制教育网络化的思考》,《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6期。
[8]唐际昂:《传统道德对高校法制教育的影响论析》,《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为此,我院在良好的法制教育基础的前提下,今年一年开展的丰富的法制教育。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活动,同时也让同学们提高的法律意识。下面我们对我院的法制教育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
一、法制教育专题影片放映
时 间:12 月3日—12月7日晚7:00
地 点:秋实楼10
5负责单位:团委文体部
活动效果:活动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让全校的广大师生对普法这个话题有了更高一层的了解和认识。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和用法,树立良好的法制道德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与法同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二、“增强法律意识 创建和谐校园”签名活动
时间:12月4日
地点:湖心亭
负责单位:团委组织部
活动效果:通过签名活动增强广大同学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极大增强广大同学的法律意识。
三、“增强法制意识 创建和谐校园”法制教育报告会
时间:12月4日
地点:秋实楼礼堂
负责单位:团委组织部
活动效果:增强我校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权利观念和民主观念,使同学们在继续深造中和步入社会后能够始终保持正确的法律信念并使我院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且在对业内、外知识的扩展学习中能更好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四、“与法同行,和谐校园”主题海报设计大赛
时间:XX年12月5 日
地点:校园空地
负责单位:学生会
活动效果:让同学们得到了一次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同学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法律。
五、“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话剧公演
活动时间:12月6日
活动地点:秋实楼礼堂
负责单位:团委文体部话剧社
活动效果:通过话剧演出,进行案例分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突出主题,将所学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目的。此次案例分析活动形式新颖,易于被同学接受,通过大家参与活动,进一步加大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维护法的自觉性。
六、“倡导和谐消费 创建诚信校园“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活动
活动时间 3月15日上午
活动地点:五。一广场
负责单位:团委文体部
活动效果:整个活动过程进行的十分顺利,基本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成功的对广大青年志愿者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消费教育。对广大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十分有帮助的。受到外界、学校全体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在活动中团委工作人员默契的配合。在活动中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素质。
七、你我共建节约型和谐校园”的活动
活动时间:XX年.3.2
2活动地点:湖心亭
负责单位:团委文体部
活动效果: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是勤俭节约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保证,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和有效途径,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与我校实际相结合达到良好的作用。
八、遵守交通安全,共建平安校园。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时间:4月27日。
活动地点:秋实楼10
5负责单位:团委组织部
活动效果:经学习让同学们更加重视交通法制法规,认识到道路交通安全关系着每个市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更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常识。更好的反思以往的行路驾车的陋习,认真审视并改正不文明的交通习惯,把宝贵生命从无情的车祸中解救出来,尊重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院在法制教育的活动取的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成绩而感到骄傲。为此我们对新的学年在法制教育方面有更新的要求。对下学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增强《法律基础》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法制课堂作用
要上好《法律基础》课,需要在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增强实效性。1从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认识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载体,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精神、法制意识和法律信仰才是这门课的目的。学校应加强对该课的检查和评估工作。2任课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心的法律问题,以便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把握内容的取舍和深度、广度,进而处理好讲授与自学、精讲与泛讲的关系。3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法理辨析、观看法制题材影视片等各种教学实践。4与“两课”中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两课”教学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两课”教学涵盖学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法制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特别是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因为“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教育是基础,法制建设是保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这就要求“两课”教师要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将法制教育渗透在富有吸引力的内容和环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法制教育内容入眼入脑,从而使学生在学法、知法过程中形成较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评价能力,以法律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守法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的同时,应该着力建设良好的校园法制教育环境和氛围。
1、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校的贯彻落实,是一项涉及高校思想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工作。高校应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化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规章制度,对不完善的部分要根据现实情况予以完善,使之适应法律规定;特别是加强“依法治教”和“学生管理法制化”,减少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违规性、随意性,切实尊重、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校、院、系各级法制教育机构,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领导,使法制教育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不仅使法制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而且系统、完整。构建一支由《法律基础》课教师、其他“两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等组成的法制教育队伍,通过沟通情况、研究讨论、培训学习等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3、多渠道、多形式、不间断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可通过黑板报、展板、橱窗、阅报栏、校报、校园广播、法制讲座、校园网等加强法制宣传,形成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法制教育实践活动。法制教育实践能够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制意识。如,校内开展主题班会、法律征文、知识竞赛、模拟法庭、参加校内治安联防等活动;走出校园,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到街道、集镇开展法律咨询、在“三下乡”活动中组织法制教育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诚信、守法教育等,从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以上为本年度,法制教育活动和工作的总结,法制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更广泛的参与和合作。我们将继续和各法制职能部门的合作。将我院的法制教育工作更进一步。为提高同学们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任。为营造出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和和谐、安定的校园环境迈出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西安工程大学福州服装学院
黄静 会展经济 20101100016何丽仪 旅游管理 20101100119接受能力强、可塑性是当今大学生的特点,作为21世纪生力军,对大学生进行详尽具体专业的法制教育尤为重要。中国是个文明的法治国家,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从不怠慢,从小学、中学的教育过程中,青少年都能一直接受不同程度的法制教育,这对青少年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具有现代法律素质的合格公民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之“本”。大学生法制教育虽然有较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教育制度的不足。以下内容为本小组成员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专题的研究与思考。
一、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而大学生作为思想领悟性最高的学生群体,其犯罪后果及影响更严重。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一)犯罪数量逐年增加。
大学生犯罪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54.5%,2005年较之2004年又增加了97.1%。增长幅度令人咋舌。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
大学生犯罪多以伤害型和财产型为主,但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类型案件。大学生犯罪开始向多样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性以及高隐蔽、高危害性。比如轰动一时的郑州银行被劫案,主犯儿子是警校毕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因此,是破案难度增加;还有某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科学知识,从事高科技犯罪等等。
(三)犯罪主体范围扩大。
在前几年,犯罪大学生多出普通大专院校,而现在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据上海一项关于“校园犯罪”的调查,在犯罪的51名大学生中有16人来自重点院校,占了总数的31%。在大学生犯罪中,其中不乏博士生和硕士生,例如在2001年大学生犯罪案件抽样调查28件34人中,就有硕士研究生2件2人法官在调查中还发现,女大学生犯罪也在增加,在2002年67名犯罪大学生中,女大学生有11人。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被市场经济冲击。
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个人成败得失的尺度。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诱发和刺激了大学生们去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有的大学生甚至抛弃了个人的基本道德,出卖肉体出卖灵魂。
(二)大学生心理不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成熟。他们感情丰富,心理起伏大,易冲动,自控能力差;他们没有走向社会却渴望走向社会;他们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但社会却纷繁复杂,所以,如果没有正确引导的话,大学生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对法律藐视的心态;性心理不健康等。
(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泛滥,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大学生身心的东西屡禁不止,使大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另外法制教育的不健全、以及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的侵袭,都是产生大学生犯罪的不良社会因素。
(四)学校教育体制不健全。
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学校教育观的偏颇、教师素质问题以及校园暴力都会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比如学校只抓升学率而忽略对学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等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五)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一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__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__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学校的学生,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__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二
人生会面临许多选择,当你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时,你将做出如何决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当然尤其是我们青少年。
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学校为我们组织了一节法制教育课。这对于我们来说真可畏谓意义重大。
我认真地听完了这次报告会的内容,给我的感触很深。做这个报告会的是三位正在服刑的人员,不仅如此,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美好青春的三位年轻青年。他们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走上这条不归路的,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
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们,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要从小树立省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要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社会上的好公民。同时还告诉我们要慎重交友并无论处于何时何地都不忘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是一个处于失去自由的天空的人发自内心的悔恨和领悟。他们想把这些道理传达给拥有自由的我们。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很大的启发,甚至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可以产生心灵的震撼
听完这节课,我想这对于我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给了我许多真理和启发,告诉我要想成才必先学会做人,我会一直受用!
听了今天的报告,我感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为什么呈上升趋势,主要是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懂法,还有的不知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什么是自己应有的权利,什么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能真正理解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不能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培养未成年人的自觉法律意识,首先应组织未成年人系统学习法律,多形式组织未成年人学习新《宪法》、《刑法》、《刑诉法》和《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等法律条文,在社会行为中自觉地运用法律知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武器与一切违法犯罪的现象作斗争。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三
法制,这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字眼,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几千年来,人类不断追求的也就是这两个字。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法制教育不仅要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不少同学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杀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诚然,这确实叫安全,但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我认为,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既有拉帮结派之嫌,又有醉翁喝酒之意;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样不安全的思想,要平平安安地一辈子做好人,那是很难的。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体格的人,如果他沉溺于不良书刊和网络游戏的精神鸦片,天天吸、处处吸,甚至课堂上忍不住要走神思之想之;深夜里忍不住要越墙泡吧熬个通宵;如果他过早地迷失于少男少女的缠绵悱恻,无端寻愁觅恨、疯疯傻傻、痴痴狂狂,甚至争风吃醋结恩怨,冲冠一怒为红颜。这表现出来的就是行为上的安全问题。有了这样不安全的行为,要踏踏实实地读好书,一帆风顺地读到头,那也是很难的。
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想,那些失去健康的精神追求、迷失正确的人生方向、空有一架活着的躯体行尸走肉的人不就是思想残缺的产物吗?这种“产物”充其量只能是没完没了地吸取消化父母亲血汗的机器,只能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废物,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危险物。生命如此,何其残酷。
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基本成熟的一类人群,有自己的想法,有各种获取信息的途径。学会做人是最大的学问,也是做人处事的基础,提高思想到德修养关系到自己成长为怎样的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关键还是要靠自己的下意识地努力。多涉猎一些名人传记等优秀书籍,学习别人的优良品德。每日三省吾身,总结反思自己在处理事情或者与人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每天都这样强化,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而建立优秀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四
蓝天,它的内涵是七色彩虹,洁白云朵,但总少不了密布的乌云;太阳,它的蕴意是莹莹光无尽,绚烂璀璨,却总抹不去太阳黑子……社会,它的含义是技术先进,经济发达,而洁白中却存在污点——违法犯罪。
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学校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座谈会上,有一名身着囚犯服装的青年,他才19岁,正值花季年华,正洋溢青春魅力的他却要在高墙里、铁窗前度过19岁。家人心痛,亲友在心痛,同学也在心痛……
他忏悔地说道:“,着实艰苦,失去自由,失去亲情,痛不欲生。”是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曾经,如果他不沾染社会风气,不讲“江湖义气”与“哥儿们”义气的话,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当初,在网吧上网的时候,记得些父母的泪,也不至于蹲监狱;那时,如果不涂一时之快,不带同伙去“揍”那网友,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也不至于使得父母伤心欲绝。让我们反省自己,沉思他的历史,是否要让那段过去重演……
忠言逆耳利于行
紧接着又是一位犯人在讲述自己的曾经:在校学习时,因不听父母的良言,认为自己的羽毛已经丰满,可以物通无阻地飞翔于蓝天了。因此时常旷课,逃学,结交了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他经常与“狐朋狗友”进行“拦路抢劫”,抢到的钱平分,时之“其乐融融”,却不知自己已经逼向悬崖。当母亲哭着乞求他的时候,他却不“悬崖勒马“,直到”东窗事发”才知后悔。可惜,一切已经太晚了。19岁的他自毁了元量的前程和似锦的青春。他的过去告诉我们“忠言逆耳利于行,”享乐是一瞬间的,而痛苦的记忆却是永远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当张浩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由。他的面孔那般老实,没想到他却是一个犯人。他的从前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他原本成绩还算较好,可却善恶不分,认识了一帮“二流子”,整天混在其中,慢慢地行为由善到恶,从小错到大错。之后,学与不学就不是他谈论的了,他讲的是义气。敲诈、打架频频发生,终于狼锒铛入狱,狱中还顽固不化,可的痛苦使他途迷知返。“回首过去,我体会到了犯罪的危害与可怕……”
三个犯人的教训,我们应该谨记,张警官的“苦口婆心”,我们应该熟虑。
学法、懂法、守法,是反纪的“五指山”,常言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青少年必须自尊、自重、自强、自爱,必须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五
法制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以对学生认真负责的精神。认真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素质,切实做好高校安全工作,是高校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我切身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符合型人才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合作的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使大学生法制教育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降低大学生犯罪率,使大学生认识守法的必要性和犯法的危害性。
法制教育不仅向我们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效武器。法制教育给我们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社会,它的含义是先进发达,而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却存在违法犯罪的污点。在这其中,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犯罪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一次又一次的犯罪事实让人们痛心,在依法治国不断深入的纪念,这些高素质且高智商的特殊群体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走进犯罪的深渊,这让同样作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不禁扪心自问。
人生会面临多次选择,当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不知道何去何从时,我们将作出如何的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而选错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面对那些选择了不归路的人们来说,又是如何的后悔与失去自由的无奈和悲哀。他们用自己犯的过错来警示我们——这些正处于美好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这些正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与自由的可贵的我们,告诉我们应该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守法。这次法制教育课,我学到了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也提高了法律意识,更明白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智慧的头脑武装自己。总之,法律教育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社会发展到今天,从现代教育理论的角度要求我们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为教育本事是为了培养学生优良的全面素质,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法制教育,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素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自我约束,遵纪守法;另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生活又要有稳定的治安秩序作保障。
社会高速发展, 思想文化发生急剧变化, 大学生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现象, 法律意识淡薄, 违法犯罪现象屡见不鲜。目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法律基础知识不扎实
据调查了解, 大学生多数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 平时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公共“法律基础”课的学习上, 往往为完成学分而学习。法律教师在课堂上对法律知识的授课也不够重视, 教学方法比较死板, 不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并且对学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要求不严格, 因而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2自身维权意识不强
大学生有正义感, 但缺乏守法、护法精神。不少大学生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 缺乏权利意识, 不是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往往用伤害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报复行为, 结果导致犯罪事件的发生。
3法律观念淡薄
大学生由于法律知识水平较低, 法律知识薄弱, 容易造成他们的法律观念淡薄, 甚至出现错误的观点。如有些人认为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等;有的认为法律与自己无关, 这是执法部门的事情, 因此学习法律出现浮躁情绪, 对法律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二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误区
1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德育概念来分析, 其本身并不包括法制教育的内容。广义的学校德育是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三个方面内容。许多国家都把法制教育作为传统的学校教育, 并且在教材、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有别于道德教育, 把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变相为德育内容没有理论根据。但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法制教育内容是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 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 缺乏内在连续性。同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存在重专业知识教育轻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培养, 使法制教育隶属于德育, 忽视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法制教育与德育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的, 但道德教育不能代替法制教育。
2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长期以来, 我国素质教育理论中, 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几乎是一片空白。现代社会法律已经遍布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法律素质已成为个体社会化必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法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往往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内容之外, 无视对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在教育为社会服务的今天, 如果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 无视法律素质的存在, 不重视法律素质的研究, 学校教育的实践仍然沿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不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就必然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及质量。
3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基础知识教学
法制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二者有着严格的区别, 法制教育是学校通过各种教育形式, 让学生懂法、守法, 学会用法和护法,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法律知识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法律基本观点, 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但不能代替法制教育。
4重义务观念教育, 轻权利意识培养
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高校法制教育在实施过程中, 重视对大学生进行义务观念教育, 忽视了对他们权利意识的培养, 着重强调法律的惩戒功能和法律的义务性, 使学生认识不到自己是法律的主人。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治观念, 学会自觉地依法办事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目前这种法制教育方式影响了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观念培养目标的实现, 只有加强对大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同步教育, 才能有利于法律的实施和社会的稳定, 有利于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降低大学生犯罪率。
三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新模式
1更新高校法制教育理念
构建高校法制教育新模式应从改进高校法制教育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入手。第一, 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中各种竞争日益激烈,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 应注重人才的基本素质, 其中法律素质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高校培养大学生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并明确地把大学生法律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单独设置法律教研室, 加强与德育教研室的交流。第二, 树立优化实践教学的观念。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往往是间接经验, 只有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才能加深学生对法律理论的认识。高校法律教师可以开展案例教学、开设法律讲堂、在校园设置模拟法庭、带学生去公检法部门亲自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 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和了解法的本质, 形成对法的理性认识。
2更新高校法制教育内容
第一, 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应从国家与社会安定团结出发, 彰显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大学生是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 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及舆论的影响和侵袭, 因此, 应紧紧围绕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动向,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 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强调两个融合。在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法律意识培养与法律知识普及相融合、法制教育内容与德育内容相融合的方式。作为高校法律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内容不是简单地进行法律知识传授, 而应该把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作为关键, 而正确的法律意识形成必须依赖于良好的道德基础。第三, 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体系, 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法制教育的内容包括:面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应进行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教育。让他们掌握法学基本观点, 树立起法律权威, 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介绍部门法, 如对于师范类的学生, 应增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内容的讲解。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教育, 根据大学生毕业就业需要对他们应进行契约自由与合同法教育等。这些内容的融入将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实际能力和自觉性。
3更新高校法制教育方式
第一,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大学生必修课, “法律基础”课的任务是向大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学原理和法律知识, 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 了解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内容,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课时有限, 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浅薄, 大学生不可能学到系统的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严重制约了法律意识的提高。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教学作用, 高校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 调整教学计划。把法律基础课纳入到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中, 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增加课时, 使大学生能在大学阶段真正掌握较为系统的法律知识。其二, 学校要加强对法制教育课的评估工作。对法律基础课的评估主要评价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进的程度, 增强实效性的力度;评价选择的案例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是否具有思想性和政治性;评价实践教学开展情况以及与第二课堂交融的情况;评价法律教师的学历情况、教学改革情况;考试方法与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情况等。通过调整课时和教学计划以及进行评估, 提高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二, 开展法律知识与应用的专题讲座。针对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 可以通过法律专题讲座增加他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进而增加学生对法律学习的兴趣。如“大学生实用法律知识讲座”、“大学生知法、守法”、“走进律师”、“大学生伤害预防策略”、“与法同行”、“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意识, 做合格大学生”、“大学生执法、守法、护法”等讲座;还可以针对这些年讨论的热点话题, 如“性贿赂该不该入罪”“互联网的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法律教师都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第三, 举办模拟法庭。这种方式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模拟演练,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三, 设置普法栏目。高校可以仿照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和《社会与法》的活动和演播音方式, 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案例演播。
4更新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质量的高低是做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关键。高校的法律基础课教师不仅要深刻把握高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 而且要具备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要对法律基础理论、宪法本质、主要法律的基本内容、中外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发展脉略等应当熟悉和了解。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 通过引进、培训、聘任、去名校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国内法律学术会议、访问学者、获取高层次学历等多种形式, 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专职法律教师队伍。
5优化高校校园法制教育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法律基础;法律意识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据北京和上海的有关部门和媒体调查后报道:大学生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占了约两成,其中盗窃等财产型犯罪又占了约七成。在这些犯罪的大学生中,重点大学的占了三成多,本科生占了七成半,而且恶性案件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还在不断地上升,这对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都是极大的损失。究其根源,是现在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养水平偏低[1]。所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以适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目前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欠合理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将“98方案”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在新版教材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与法基”)是以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为主体的,法律基础部分仅占次要位置(只有两章内容),仅对我国的法律体系和主要法规作了简单的讲解,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新知,造成了在中国特色的法律特征和观念在不断强化的同时,法律的实体内容却严重缺失的尴尬。
(二)思想上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部分高校认为开设“思修与法基”课程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而没有明确其开设的最终目的是要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与修养。所以对该门课程的投入非常少,只是作为一门普通的公共课程来对待。而且,部分高校还简单地把开设“思修与法基”课程等同于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形成除此之外的系统教育。大学生新生入学的法制教育也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部分学校也只是把其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来进行,没有把新生的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长远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目标。
(三)对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内容认定不合理
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这是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样的认定过于简单,真正的“法制教育”应既包含“法律知识的学习”,又包括“法律意识的培养”。曾经有某高校为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对在校非法律专业而又学过《法律基础》课的学生作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部分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距较远,只要不违法,法律就与自己没关系,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重视,法律基础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正是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导致高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现在高校只注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大学生追求的也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的考试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一边了,存在着重学分、轻实效的倾向,难以建立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更未真正地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如今高校的法制教育课除专门学习法律专业的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只是在短短的一个学期进行,此外再无任何系统教育[2]。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所接触到的法制教育也仅仅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而课程的教学方法仅限于课堂讲解,使原本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工作变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应付考试,导致大学生觉得法律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很难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因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难以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
二、高校加强在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一)从思想上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明确法制教育的目标
高校应明确对非法律专业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是简单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应是法制观念的教育,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精神的剖析以及法治观念的启蒙、培养,树立起大学生的现代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修养,这既是我们法制教育的目标,也与我们实际所要进行的教育活动相吻合。高校还应从思想上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应把其等同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应该在大学生的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的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熟悉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校纪校规,自觉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上行下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
法制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教育,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教育政策法规的具体执行者。所以,高校不仅要有一批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的法律教师队伍,而且也要加强对其他专业的专、兼职教师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因为目前高校的教师法律素质的现状极大地影响法制教育的开展,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一些实际的法律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后果。所以,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素养,这样上行下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有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受到的传统的法制教育方式一般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学习,但由于课时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要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把其当成普通的公共课程对待,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根本无法学习到法律的实质与内涵,而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3]。因此,针对部分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单一的现状,一定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让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所学的法律知识,锻炼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法律意识。如播放有关法制教育的节目、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模拟法庭”,开展法律知识的咨询活动,旁听庭审、参观监狱和劳教所等形式,让大学生真正树立法律信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请法律专家、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来高校开设大学生法制讲座等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法制教育氛围,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
(四)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孤立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增强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实效,就必须重视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4]。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必要联系、互通信息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一项积极措施。通过各种途径,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教育和培养学生,建立“家长联系制度”,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反映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有意识地渗透法制教育知识,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努力把法制教育工作延伸到社会和家庭,这样双管齐下,有利于法制教育工作平稳地开展。
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祖国的希望,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不仅要求他们学业成绩突出,还要掌握扎实的法律知识,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所以,高校就必须肩负起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重任,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开展法制教育,并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职能,才能使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大学生对法律有科学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做到真正地知法、懂法、守法,敢于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真正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崔长珍.关于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3).
[2]李玉华,李景平.大学生素质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3]宁玉民.思想政制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5).
【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推荐阅读:
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07-03
大学生法制教育心得体会11-09
大学法制教育讲座讲稿06-14
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季教育活动方案06-10
大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12-02
兰州大学宣传12-11
大学宣传工作方案10-15
大学校园宣传册10-23
大学宣传部职责10-31
大学生面试宣传策划部自我介绍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