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2024-09-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精选12篇)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篇1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国庆节,爸爸放假,妈妈在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家子一边吃着美味的饭菜,一边赏月。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月亮从东方慢慢地升起,但它不是银色的,而是红色的,被乌云遮掩着,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乌云后面。一会儿,月亮又从乌云里钻了出来,颜色也变成了金色,月亮周围的乌云也变成了灰色。月亮的颜色一点点地变浅了,周围的云又变成了白色。我和爸爸妈妈仰望着天空,观赏着那越来越美丽的月亮。

月亮一点一点地升高,这时,它又躲到一片薄薄的云里去了,像是在和我们捉迷藏似的。过了好一会儿,月亮又出现了,这会儿我发现月亮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像一个白玉盘,真是美极了。云像仙女的纱布。我仿佛看到月亮上有一只玉兔正在捣药呢!

天空中闪烁着几颗星星,在它们的衬托下,今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月光为大地披上了一件银衫,一眼望去,一切都是白茫茫的。月亮倒映在池塘中。晚风一吹,波光粼粼。

月光皎洁,我望着一轮满月,情不自禁地默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赏月记叙文2

中秋前夜,我做了一个甜甜香香的梦。在阳台上,我的面前正放着一盒圆圆的、香香的月饼,馋得我直流口水。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来到了。在傍晚,太阳落山了,晚霞异常迷人,像一曲美丽的前奏。晚霞退去了,凉风习习,夹杂着一些野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天色更暗了,云儿飘飘,轻得像一朵朵棉花;星星出来了,像一颗颗钻石,嵌在黑色的夜空里。

月亮从东方渐渐地露出了恬静的圆圆的脸,笑成了一个大圆盘后,就开始放出奇异的光彩。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亮微笑地升到空中。乳白色的月光,轻纱一般洒落下来,把山河村庄照得荧光明亮,皎洁的月光,又如清泉流水一样,洒落人间。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燥热,星光又孤单冷清了些,只有这静谧的月光,才能恰到好处。

吃完饭,爷爷奶奶带领大伯伯、大姑、二姑和我们一家16人浩浩荡荡地来到海港大酒店的最高层楼,为的就是“赏月”。

中秋月亮就是和平常不一样,月亮是那么的圆。看着月亮吃月饼,也颇有新意哦!大家都坐在椅子上,喝茶赏月,唯独小侄子站在桌子上,整天嘻嘻哈哈的,就是不肯唱歌。可听说假如唱歌月亮婆婆就会来到他的身旁,就叽里呱啦地唱起了动听的歌,杭州爸爸喝醉了酒,在月光下打呼噜呢!那里还有一个哈啦佛,我和姐姐在那儿点香,祝福全家平安吉祥,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中秋赏月记叙文3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我在房间里看电视,吃月饼。忽然妹妹冲到房间里,说:“有月亮,有月亮!快来看!!”说完,又像风一样“刮”走了。我激动地跑到阳台上……

我和妹妹、外婆围站在阳台上,过了一会儿,云小姐慢慢地飞走了。月亮露出来了,那黄黄的小圆脸上还有一些黑黑的雀斑,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还是月亮又明亮又清凉,哈哈!姥姥看着那皎洁的月光,说:“月亮旁怎么有一个红色不明物?”我看了看,心想:赶在月亮前闹事,违规者,斩!云小姐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马上盖住了。

我望着月亮已经很久了,想吃月饼了,临走前,我神经兮兮的对天空说:“再见了云小姐,再见了月亮。”然后急急忙忙跑出了阳台。

中秋赏月记叙文4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中秋赏月记叙文5

中秋节到了,我仰望天空,瞧见月亮,但那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明月,天空中有层清云,如烟似雾,迷蒙在月光下,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啊!

刚开始,一颗颗小巧玲珑的星星,闪着淡淡的光,似无数钻石,镶嵌在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上。在群星的簇拥下,月亮走上了天幕,他步伐轻盈,体态端庄,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用白纱掩盖住了自己清秀的面孔。一颗颗小星星仿佛是月亮姐姐的妹妹,缠着要月亮的讲故事,妹妹有时还眨巴眨巴眼睛,活像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

月亮慢慢的想银幕走来,他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亮,散发出皎洁的光芒,洒落在我们大家的身上,似乎给我们大家披上了一层银纱,仿佛在仙界般的感觉!

妈妈一边看了看这圆圆的月亮一边说:“你们看着中秋节多美啊,这中秋节的月亮多么美啊,这中秋节的月亮多么美啊,这中秋节的月亮多么圆啊!让我们在欣赏美丽的月亮的同时共同来品尝美味的月饼吧!”一向大胆的我,便当了冲锋将军,第一个拿起月饼吃,然后一边尝着月饼一边望着月亮。我觉得中秋节的月亮就是与众不同,他悄悄地把大地打扮的如诗如画,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他似乎比以往的月亮更美丽了,更温柔了,那上面仿佛站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还是在轻歌曼舞。

我喜欢中秋节,喜欢他的意境,喜欢他所有的一切!沿着月亮月光的颜色,让我继续寻找新的收获,新的感慨。在八月十五这个圆月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佳节变成了“合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篇2

中学生写作文, 也不能脱离生活。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 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 总觉得无话可说。这是为什么呢?归根结底是平时不留心观察。写作时冥思苦想, 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只有去胡编乱造了。而虚构的作文是不真实的, 自然没有感人的力量。可见,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 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 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 写好作文, 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 以及从事其他工作, 也是大有裨益的。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 好奇心强, 富于激情, 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 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 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 开学不久, 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 (颜色、款式、质地) 、表情, 特别是眼神, 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 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 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二、指导学生写作, 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 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 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 就能写得真实自然, 生动形象, 具有感人的力量 .日常生活中,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 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 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 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 写人物说了什么, 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 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 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 当然,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 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 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第二, 写人物怎样说的, 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 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 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 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 还是动作描写, 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 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 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 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 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 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 在幕后指挥, 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 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 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 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 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 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都十分清楚, 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 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 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 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 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 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 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 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 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 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 力求在短期内, 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 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 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 即使自己, 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 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 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 使文章曲折动人, 富有吸引力。

三、片断写作训练

写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费时较多, 因此, 在指导学生写整篇作文的同时, 我还指导学生写片断练习, 以突出写作训练的重点, 二者交叉进行,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所谓“片断”就是一篇文章中的一段。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断组成。所以, 写好片断对写好整篇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怎样写好片断呢?我向学生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

因为是片断, 内容要集中, 不能漫无边际地写。

第二, 要真实。

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不能脱离生活, 编造离奇的故事。

第三, 要具体。

写出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情景, 不能空洞无物。

第四, 要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

也就是要赋予片断一定的思想意义。

初一学生年龄小, 能力有限, 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 往往不知从何下笔。我就出一些题目, 如《街头见闻》、《早晨》、《招待客人》等。有时, 我规定出写作范围, 如场面描写、心理描写等, 让学生自拟题目。但无论命题, 还是自拟题, 都必须按照我提的四点要求去写。

写小片断的效果如何呢?对此, 我曾做过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 写小片断自己确定中心, 自己选材、费时不多, 自由灵活, 能提高观察能力, 有话可说, 又为写大作文积累了材料, 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四、教学生自批作文修改文章是写作的重要环节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 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毫不可惜。”他在《我怎样写起小说来》这篇文章里又说:“我做完之后, 总要看两遍, 自己觉得拗口的, 就增删几个字, 一定要它读得顺口。”这是鲁迅先生修改文章的经验之谈。然而, 学生写完作文, 往往一遍也不检查, 一字也不修改, 就匆匆交给老师。这样马马虎虎, 主要是写作态度不端正。但是, 学生不会修改文章, 也是个实际问题。

赏月小学生作文 篇3

——题记

每当我想家时,总想回去看看,奈不住那种心情。家是归宿,有家就会有思家时。有时,如果你太思念,你就会有立刻就回的冲动。我就是这样回了家。回到家看望老人了,心就会放下来,心里一片舒坦与快乐。晚饭后,夜幕降临。突然,停电了,整村黑漆漆的,不见一物。此时的叫喊声化破了寂静的乡村夜晚。停电是讨厌的,不能做很多事。天气仍然闷热,不能入睡。于是,就出去走走,散散步,消除心里的烦燥。走着走着,微风习习的吹来,凉快极了,心情不免大好起来。蓦地,东边的高山上升起了一轮明月。此时,正是十五,月很圆。赏月的雅兴油然而生。。。。记得,每年的八月十五,我都有赏月的雅兴。想想今天的情绪,又不能入睡,我决定赏月。拿凳子、桌子及茶用品上了楼顶。

如明镜般的月亮高高的悬挂在东边的大山之上,发出亮光照亮整个乡村,把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之上,于是大地上方升起了一层层烟雾。走路者,驻足而望。溶溶的月色使我顿感心旷神怡。望着月亮,我陷入了沉思。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望月遐思,对月咏唱,诗或词或诗歌由此而生;或是思家的或是爱国的或是亲情的,诗人词人的激情得以抒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暗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把自己的悲欢离合的凄凉感伤同月的阴晴圆缺作比,盼望与自己的远方的亲人共赏一轮明月,也激起人们感情共鸣。

突然,我觉得我并未喝茶,自己却带了茶用品。赏月忘记了喝茶可能就我一人吧。于是,我泡了些茶,连喝了几杯,乐哉乐哉!今晚能有月亮为伴,甚好甚好。但今晚,就我自己赏月。顿时,又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何月无夜?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然而,今晚我就一人独赏这美好月色。顿时,心感悲凉。但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很清静,此时此刻,也很快乐,于是乐观起来。

夜很深了,万簌俱寂。奶奶怕我着凉,几次催我早睡,但我几番以理说服。还叮嘱她别打扰我的雅兴,老人应多睡眠。于是,奶奶不在来。这多好的月夜啊!极富诗情画意。可惜自己不会画画,吟诗,自己吟的不太好

小学生中秋赏月作文 篇4

此刻,我看见月亮姐姐害羞地钻进了云里,小星星好似看见月亮姐姐不在,哇哇大哭起来,月亮姐姐听到了哭声,没过多久,便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安全之后,才放大胆子探出头来。

你瞧,月亮上好像有一颗高大的桂树,旁边那个人,应该就是传说中吴刚,嫦娥在静静的看着吴刚伐桂,也好像在静静的看着赏月的我们,再往右看看,哪里好像有一只小兔子再挖什么东西似的。

爸爸对我说:“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仲秋节……,还有很多习俗:吃月饼、喝桂花酒、赏桂花……还有什么没有说到?”我迫不及待的说:“中秋节,最重要的当然是赏月!”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天色慢慢的,越变越暗,但是,八月十五的月亮不愧又圆又亮,让黑夜得到了光芒。“该睡觉了,明年继续来赏月吧!”我的耳边传来了妈妈的督促声。

中秋赏月的小学生作文 篇5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个大团圆的日子。吃罢香喷喷的晚饭,我们全家就到二中门口去赏月。

天空渐渐由湛蓝变成了深蓝,有几颗稀疏的星星眨着明亮的眼睛,虽然有许多灯火,但天空还是很昏暗。妈妈焦急地说:“我特意听了天气预报,今儿是个晴天,怎么月亮还不出来?”

我仰望天空,只见月亮透过云雾探出头来,随着天空逐渐变晴,月亮的轮廓愈来愈清晰了。一开始,月亮的颜色很浅很浅,渐渐地深了起来,发出的.光也越来越亮。最后,一轮圆圆的明月像一个巨大银盘挂在那高高的深蓝色的天空,温柔的月光犹如一块透明的白纱笼罩大地。你看那静静的湖水,在月光下一闪一闪,像无数颗小星星撒在水面上!

“真美啊!”我不禁赞叹道。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篇6

当然, 刚入写作之门的中学生与之无法比拟, 但这些名人的个性张扬却值得我们借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不仅内涵丰富, 而且适合时代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为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现实中,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千人一面、人云亦云之弊端:题材陈旧、结构呆滞、语言贫乏、抒情生硬等状况令人担忧。记叙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 它是学习写作其他文体的基础, 写好记叙文对于学生来说, 意义深远。因此, 记叙文写作个性化教学势在必行。如何精心雕琢作文园地中的这枚“瑰宝”, 我浅谈以下见解:

一、真实是根本

真实, 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 不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 就怎样说、怎样写, 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 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 也是做人的准则。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我爱我家》六十多位同学写实的寥寥无几, 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 我们一方面应予以抑制, 另一方面要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的作者。在作文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写作遵循真实原则, 应极力创造有利条件, 使他们先有感性认识, 做到胸有成“竹”, 然后才让同学们动手去写。如教同学们写《我喜欢的一部书》。首先要学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部精彩的书, 在看中知晓书中情节、内容。通过几天的充分准备, 先要求大家上台述说, 让学生作文做到看、说、写的统一。通过训练, 本次作文同学们都能将情节描绘得如临其境, 将作文写得明明白白。

二、“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 如果已用过多次的材料, 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 如果学生仍套用, 即使感情很真挚, 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课文《驿路梨花》一课, 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 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 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 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 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结合课文, 讲授作文的选材、构思等, 学生便容易接受, 学得也就轻松。再加以适当的练习如《童年忆趣》使作文题材新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上树捕鸟雀, 下水捣龙虾;野外当家家, 户内扮鸡妈……奇景异趣, 妙处横生。

三、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 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 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 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 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学生作文不生动, 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 叙述的成分占大多数, 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 没有抓住其特点, 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要使描写成功, 必须抓住特点, 围绕中心, 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课文《羚羊木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仅打了个寒颤。”运用环境描写恰当地用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心情的哀伤, 寓描写于议论。这样, 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小学生中秋赏月作文450字 篇7

一轮皎洁的圆月挂在天空,空中有一层层微云,如烟似雾。月亮的影子在微云上若隐若现,既有神秘感,又有一种迷离的幻觉,还有一股淡淡的童话气息在里面弥漫。

桂花树那纤细的枝条伸展到了窗前,枝条在朦胧的黑夜里,呈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小花上像镀了一层金,闪闪发光,这金灿灿的花仿佛是从月亮上悠悠地飘落下来的。大圆盘中,有隐隐约约的一棵树,我仿佛看到树上挂满了月饼,厚厚的,有新鲜的面,还有新鲜的馅,清香味扑鼻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瞧,嫦娥正在玉树下翩翩起舞,时而甩动着长袖,时而迈开轻盈的步伐,婀娜的舞姿,妩媚的笑容,飘逸的长发,似二月的春风,似依依的杨柳。给寂静的夜和平淡的月光,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

我愿随月去云雾中散步。问问花的暗香,听听小鸟明早的打算,还要去品尝一下,天中的月饼是否跟凡间的月饼的味道相同?依靠着玉树,看嫦娥舞蹈,抚摸玉兔柔顺的毛,或在云头高歌长啸!

在寂静处悄悄的凝望。我不禁想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将思乡的浓浓深情,融入了淡雅中,抒发的感情从平淡中也能表现出来。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出了特有的别具一格的月色的美,这美中包含了作者的哀愁,包含了旧时代的黑暗,包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写月,月给人的温暖,月的清幽。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少思念,多少惆怅,多少牵挂!

中秋赏月五年级学生作文450字 篇8

夜幕悄然降临,像被一只隐形巨手扯上了乌黑的轻纱,像在突然之间悄悄滑进了装满墨水的池子,像一匹蓝缎染上了黑黝黝的颜料,原本浅蓝色的天空变成了高贵优雅的黑色,玄幻、奇妙,恬雅,涌动着迷迷蒙蒙的云朵。在这奇异的景色下,家家户户仰望夜空,期待着迟迟未出场的“主角”——月的到来。不错,今夜正是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正赏月呢。我也不例外,把头探出窗,目光紧紧吸着楼房夹角中仅有的一方天空,静静地等待月亮。

慢慢地,刚才还瑟缩迟疑地挨挨挤挤滞留在天空一角的云朵突然奔腾起来,像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跨过整个天空。我睁大眼睛仔细观望,只见一个雾蒙蒙地圆盘被“云河”挟着跃上天空,时隐时现。啊,那是月亮吗?我激动起来。

终于,那圆盘拨开云雾,露出了皎洁美丽的面孔,散发着圣洁的光辉,刹那间眼亮了半片天空!那么美的月亮,呵!我看得如痴如醉。

刚露脸蛋儿的月亮似乎像个小女孩,十分害羞,一瞧你盯着她看,又嬉笑着拉起云罩住自己,钻进了蓬松的云堆堆里,像捉迷藏似的,一会儿跑出来,一会儿跳进云朵里,让我不禁心痒痒起来,与爸爸妈妈跑到楼下观月。月亮又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径直跳出来,挂在了我的正上方,笑盈盈望着我,此时的.月亮端庄贤淑,亭亭玉立,多像个美丽的大姑娘呀!

渐渐地,“云河”散尽了,天空竟干净得没有半点儿云彩,只剩一个大月亮稳稳地端坐在天空中央。此时的月亮竟胜似在阳,显得更大更圆,蓝幽幽,白莹莹,像是用冰雪砌成,钻石打造,更像一颗闪烁寒光的夜明珠,向人间抛去一缕缕冰清玉洁的光线,我看得如痴如醉,张大嘴巴痴痴地望着月亮。这月是如此奇异,眇茫却又真实,叫人不敢相信月球仅是飘浮于宇宙的一颗行星。此时的月,更能让人相信,一只无形的巨手正托着这颗美丽圣洁的宝石。看着月,我陷入了遐思……

如何实施小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教学 篇9

一、记叙文教学从遣词造句开始

记述文的教学应该从基本的遣词造句开始。我国历代传统的教学中, 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重点, 而他们的作文教学都是从师生之间一个字一个字的对应开始, 发展到一个词一个词的对应, 再进一步过渡到句子的对应, 也就是对对联, 最后进入自主创作的八股文创作。虽然这样的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应付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创作是不值得我们推崇的, 但是纵观祖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积淀, 那些优美的散文、活泼的诗歌、华丽的歌赋, 我们不得不对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点头认同。我们的记叙文教学, 一样是可以由此得到营养。我们的记叙文教学是从一年级的造句写话发展到三四五年级的习作, 就是在扬弃古代作文教学方法基础上的一种创造。低年级的写话, 中年级的起步习作, 其中经常会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生交上来的写话、习作, 多数语句不通, 前后不连贯, 错别字连篇, 乱用或不用标点符号。但是对于这样的学生习作, 我们不能随意地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而是在用得准确的词语、通顺的句子下面画上“——”, 在用得精妙的词语下写上“好!”“妙!”等等的评价, 让学生比比, 老师在谁的写话、习作中打的“———”多, 批的“好”“妙”多。这样, 可以默默无声地培养了习作的兴趣, 增强了习作的自信心, 营造了互相赏识的良好氛围。

二、记叙文的写作以学生身边的事为突破口

“作文作文, 不吹不成”“作文作文, 让人头疼”……这些都是学生畏惧作文写作的内心反映。作文的写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的局面?很简单, 面对作文题, 学生觉得无话可写。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让学生用自己的话, 写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参考性文题:下课铃响了、美丽的春天、快乐的星期天、老师我想对你说、妈妈你知道吗、我的烦心事等等。这样的作文题目, 是让学生描绘自己真实的心理状态, 叙写自己熟悉的心路历程, 阐述自己认同的观点, 抒发自己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的主动权完全属于学生自己, 甚至写什么内容, 写多长篇幅, 都由学生自己确定。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就会被顺利打破, 在此基础上, 我们可以结合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等等校内外比赛内容的描写, 学会如何描写比赛现场;结合校内外志愿者活动, 学会如何进行群众活动场面描写等等, 借此学会写真事、抒真情, 陶冶真、善、美的情操, 培养良好的文风。

三、记叙文的写作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深入

处于现代社会中的学生, 优越的物质文化基础给他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但是因为学业等等原因, 学生对身边的精彩的世界却大都没有深刻而丰富的真切体验, 他们对外面世界的认识还漂浮在生活的最表层。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 我们要多激励学生, 让他们多阅读, 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和家庭的小天地, 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自觉的体验生活, 感悟生活。利用日记的形式, 将点点滴滴的心灵体验及时地记录下来, 不求华丽, 只求意通句顺;不求长篇大论, 只求言之有物。为此, 我们还要适当利用语文课的内涵丰富, 涉及面广这一特点, 巧妙地穿插一些学生闻所未闻的奇闻趣事, 挑选出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推荐给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引导他们养成随时收集并记录资料的习惯。这样, 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就丰富了, 写出来的习作也就有了丰富的内容了。

四、记叙文的写作从宽容的批改升华

毋庸讳言, 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刚刚开始学习记叙文写作的十一二岁的孩子, 我们不能奢望他们的作文有多么出彩。因此我们在批改的过程中, 要有一颗宽容乃至包容的心。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诸如错字、别字, 应该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对于作文中常见的文句不通问题, 应该个别的面批, 温和地指出问题, 并力求让他们自己将文句修改至通顺;对于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的习作, 应该给他们有意识地布置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日记内容, 打开他们文思泉涌的大门;对于字通意顺的作文, 可以推荐给全班学生, 让作者自己在作文评点课上朗诵, 或者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作文园地里, 一方面增强优秀学生的自豪感, 另一方面也让其他学生在阅读同班同学的优秀作文的同时, 油然而生出一种竞争意识和“他能我也能”的信心。

作文教学和习作写作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小学记叙文教学更是作文教学和习作写作的起点, 我们要力求将每个孩子引领进自由表达的作文天地。

中秋节赏月中学生作文500字 篇10

我和弟弟负责搬椅子,哥哥负责切月饼、准备赏月用的牛奶、石榴、饼干、饮料等食品,摆了满满一桌。

开始赏月了,我们全家倚在阳台的护栏上,凝视着天上圆圆的月亮,这时,爸爸笑眯眯地问大家:“说说看,月亮像什么?”“像圆形的灯”我抢着回答。“像月饼。”弟弟也不甘落后。哥哥紧接着说:“像玉盘。”就这样,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爸爸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问:“你们仔细看,月亮上面有什么?”我们瞪大眼睛观察。“月亮上有黑色的影子。”我们一起回答道。爸爸神秘地说:“其实在月亮上有嫦娥、玉兔和桂花树呢?这个传说就让哥哥回答。”哥哥接过话茬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得入了神。这时,爸爸又挑起了话题:“看着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英语?”我们一下子短路了,居然一个也没想出来,爸爸笑着说,你们再不说,我可要说了,月亮不就叫“moon”吗。“哦”哥哥想起了月饼,大声说“moon cake”。后来,爸爸又教我们学了中秋节:“Mid Autumn Festival”。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篇11

一、弄清六大要素

记叙文的阅读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篇记叙文大都是六个要素都存在的, 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 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譬如, 教学《散步》, 我们就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 这样概括课文的内容:初春的某一天, 我、妻子、母亲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 为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发生了分歧, 母亲屈从了孙子。在难走的地方, “我”背起了母亲, 妻子背起了儿子。笔者告诉学生, 有些记叙文可能省略了某些记叙要素, 但这些记叙要素一定是读者熟识的, 或者不交代并不影响表达效果, 阅读时要具体对待、灵活处理。

二、寻找记叙线索

线索, 是脉络, 是红线, 总是贯穿于文章的始终。特级教师张庆在《倡简、务本、求实、有度》一文中说:“引导学生感悟, 要整体感悟。课文掰得碎, 就会把完美的课文打得七零八落。我奉献八个字: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这里的“领”有时就是文章的线索。理清了线索, 文章的段落、层次就会一目了然。记叙文有的以某一事物为线索, 有的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有的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 有的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 等等。如执教《羚羊木雕》, 笔者就启发学生思考本文是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的。通过思考, 学生明白原来文章就是以“羚羊木雕”这一物品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笔者告诉学生一篇记叙文一般只有一条线索, 也有的有两条线索:一主一次或一明一暗。譬如, 《我的叔叔于勒》就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明线, 以于勒的十年经历或者说是于勒的或贫或富的变化为暗线。

三、把握记叙顺序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较常见的有顺叙、倒叙和插叙。“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可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展现出来。“倒叙”是把事情结局或某个最引人注目的片断先“亮”出来, 然后回过头来再追叙事情的发生、经过。倒叙总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或是为了突出中心, 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 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 使叙述呈现波澜;或是为了营造悬念, 引人入胜。倒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眼前的事联想到以往的事, 从现在的角度去追叙往事。二是把当前的情况和过去的情况加以比较。三是先写事情的结局, 再记叙事情的缘由。“插叙”有两种:一是因为某种需要, 暂时中断一下叙述的线索, 插入与之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二是插入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 叙述完毕, 仍回到原来的路上, 按原方向继续行进。如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时, 笔者要求学生找出插叙的内容, 并反复品读, 领会这样写的好处:作者将眼前的事和回忆往事相结合, 由现实引出回忆, 这样写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不拖沓, 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跌宕有致, 波澜起伏。

四、分析记叙详略

详略问题要求作者取材、组材要紧扣中心, 突出主题。事件往往是复杂纷繁的, 但写作目的都是明确集中的, 如何取舍, 孰详孰略, 依据的标准只能是文章的主题。凡是能够突出主题, 富有深刻内涵、情节较为生动的材料, 就要详写;而那些对于突出主题起次要作用的材料, 只作概括叙述即可。记叙文教学, 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如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写百草园的生活, 可写的事情很多, 但他只选取了“百草园生活的乐趣”、“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思考, 学生终于领悟到:写这三件事就可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的生活这一主题。

五、归纳文章中心

记叙文通过写人、记事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 这种认识与感受就是文章的中心。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1.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这双“眼睛”, 学生总能找到文章要传达出的主题。2.抓住课文中能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3.抓住课文的开头、结尾段中带有抒情或议论色彩的点题句、关键句。4.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课文各部分的大意联系起来, 进行综合概括, 进而总结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5.从时代背景入手, 好的文章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有助于迅速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六、欣赏表现手法

好的记叙文离不开描写、议论与抒情的配合,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类:一是人物描写, 包括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景物描写, 包括社会环境描写与自然环境描写, 用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 表现人物性格, 烘托人物的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如执教《最后一课》, 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天气暖和晴朗、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等景物描写的句段, 咀嚼、品味、欣赏, 从中体会出了小弗郎士那种因怕迟到而急于到学校去而又为路旁景物所吸引, 既留恋又不敢停下来观赏、玩耍的复杂心情, 同时也明白了这样的景物描写为后文小弗郎士的变化作了铺垫。

记叙文中恰到好处地穿插议论, 会使文章启人思考、耐人寻味, 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会起到揭示文章主旨、深化中心的作用。如《走一步, 再走下一步》结尾的议论, 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不是无情物, 字字句句皆含情。记叙文中的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直白性”是其突出特点;“间接抒情”则较为委婉, 是指借助对某个事物、某一问题的叙述、描写、议论,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语言中接受情的感染与美的熏陶。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 记叙文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作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传授阅读记叙文的方法, 授人以“渔”, 强化阅读效果, 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方法,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

赏月中学生记叙文 篇12

一、作为初中的基础, 七年级应该不忘记叙文的训练

作为衔接, 七年级的写作训练应在小学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在小学着重练的是记叙文, 故七年级学生着重练习记叙文。

但是初中的记叙文写作要求不能等同于小学的要求, 仅限于六要素齐全, 把事说清楚。还要在说清说好的同时, 有更高的要求, 文章要写得有内涵、有技巧。但学生在写作中, 没有创作的意识, 也没有操作性强的方法。所以在写作指导中, 创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写作方法的指导, 就尤为重要了。

二、利用教材学好记叙文的方式

七年级的语文教材, 有相当的篇目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对写作来说, 更重要的是在写法上容易上手学习。我在写作训练中, 地取材, 归纳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以课本为典范, 结合单元活动练写记叙文。

我从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归纳练习的三种写作手法:叙事悟理、先抑后扬和对比的写作手法。这三种手法的练习, 由易到难, 先练习叙事悟理, 再先抑后扬, 最后练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 叙事悟理, 巧结尾

初一学生写记人记事的作文, 通常用“这就是我的__ (好朋友、老师、一天……) ”, 这样的句子来结尾。这种文章叙事即使写得再精彩, 也只是在叙述事情而已, 阅读的人不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 也看不出作者本人的思想深度, 所以从立意上来讲, 这样的作文就很一般。所以要让读者眼前一亮, 就一般学生的写作水平, 很难做到。那怎样能立竿见影地让这篇文章提高水准?很简单。如果在这样的一篇叙事文章的结尾, 写出自己从这件事中得到的教训、经验或道理, 写成叙事悟理的作文, 那这篇课文章就让人刮目相看了。

(二) 结合教材, 点亮记叙

七年级就有这样一篇课文, 老师可以把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 当做写作训练目标, 让学生学习仿写叙事悟理作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有一篇课文《走一步, 再走一步》, 这篇课文作者叙述了发生在童年的一件事。在夏天的一个下午, 作者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结果别的小朋友爬上去后, 都顺利地下山回家了, 而他因为体弱胆小, 爬上去下不来, 被困在了山上。后来父亲在作者朋友的带领下来救他, 父亲并没有直接救他下来, 而是一步步引导他下了山。文末, 作者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说自己从这件事中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化大困难为小困难, 然后一个一个击破, 最终解决大困难。

这篇文章, 不仅仅精彩地叙述了一件童年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作者从这件事中感悟出受益终生的经验。这不但对个人的成长有益, 同时作为一篇文章来讲, 能从事中悟出了道理, 比起一般的叙事文来, 就要文高一筹, 立意高远了。

在学写叙事悟理的作文的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指导:一是叙事悟理作文的结构框架, 叙事悟理作文的结构分为两部分:叙事和悟理;二是写作时注意叙事中凸显理的部分要详写;三是悟理部分的理是从所叙事中总结出来的, 不是凭空的。

三、利用教材写好记叙文的感悟

(一) 多种表达方式的掌握

在七年级的记叙文写作当中常常运用描写和叙述的方式, 进而辅助于抒情和议论。因此, 虽然我们是利用教材去写好一篇记叙文, 但是我们也不能够一味地钻进课本, 更多的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才能够对事情的发展、对人物的活动有全面的了解。

(二) 懂得说真话

所谓真话, 也就是让学生在看到教材内容之后, 在记叙文当中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是什么就是什么, 不能够弄虚作假, 敢于直接地面对生活, 将真实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样的人才是真、这样的事才是真。

(三) 利用教材的详略要得当

教材的详略是否得当, 是根据表达的中心思想所决定的。因此, 在教材的利用上, 我们首先要把握教材的中心思想, 才能够根据中心去思考、去写作。

总之, 对于七年级的初中学生来说, 想要让其写好记叙文, 我们可以善于利用教材, 让学生懂得去体会教材当中的真情实感, 把握好写作记叙文的关键,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的道路上更加顺畅, 也只有如此, 才能够让学生能够爱上记叙文的写作, 从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艳.记叙文写作指导例谈[J].文学教育 (下) , 2009 (03) .

[2]常小鸣.学生写记叙文为何不够具体[J].文学教育 (上) , 2011 (05) .

上一篇:从生活中感悟下一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