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f的教学反思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bPmf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

bPmf的教学反思 篇1

这节课我教学的是四个声母bpmf第二课时,首先用口令的方式复习导入,然后是教学f的读与写和音节的拼读。前半节课20分钟是很好的,清晰流畅(汪主任原话),教学效果较好。但后面拼读音节时有点乱,不是特别流畅,一方面孩子的注意力已经到达极限了,另一方面后面音节拼读枯燥,所以后半部分教学效果不是特别满意。

都说一年级是最难带的,劳心劳累,但是哪个年级不需要教师劳心劳力呢?无论是哪个年级,刚开始都是不轻松的,这就需要老师要针对本班级孩子的情况作出计划,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只要这第一步走好了,习惯养成了,后面带着就会很轻松了。我想我一开始就是没找到符合我们班孩子学习情况的方法,所以课堂上的效果我并不满意。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非常分散,注意力时间短,没有自制力,我们班孩子不属于乖巧听话型的,有几个又特别好动,有些孩子学前班或家里提前教过他们拼音,所以学起来就没有多大兴致,课堂上积极性不高,这让我感到吃力。后来我通过鼓励、加分等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都参与到课堂上来。

对于后半节课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决定设计游戏环节来把孩子吸引过来,于是我当天就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拼音字母卡片,家长画四线三格,孩子写拼音字母,分工合作,既复习了功课,又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增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第二天我们就一起用这些卡片学习音节拼读,边玩边学,小朋友上台找拼音朋友、同桌合作拼读、师生合作等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孩子兴致勃勃,达到了我的目的。

虽然我不是第一年带一年级了,但我还是觉得难带,因为这不是说你带的多就能带的好,最多你不会很茫然,知道先要做什么,哪些是最主要的。因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孩子都需要你要一一研究,制定计划,思考怎样做是最适合本班的。一年级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进入正规学习轨道的开始,这就意味着一年级老师的责任重大,只有打好了基础,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童年是塑造人性格的黄金时间,所以小学尤其重要,我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虽然我工作时间很短,还很不成熟,但我愿存着一颗谦虚好学的心不断积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成为孩子和家长心中的好老师。

bPmf的教学反思 篇2

一、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反思=检讨书

检讨书式的教学反思, 字里行间充斥着自我责备、抱怨和贬低。对自己教学理念不新潮的怪、教学水平不成熟的恨、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怨、教学设计不严密的悔、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叹……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失败的念念不忘和刻骨铭心, 对自身的求全责备和扼腕顿足, 令人倍觉压抑和郁闷。

2. 教学反思=表扬稿

表扬稿式的教学反思, 通篇充满赞美之词, 陶醉之情溢于笔端。对自己先进教学理念的阐释、完美教学预设的解读、良好教学效果的分析、精湛教学技巧的欣赏……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成功的沾沾自喜和情不自禁、对自我的由衷佩服和欣喜欲狂, 叫人既生敬意也存质疑。

3. 教学反思=计划书

计划书式的教学反思, 遣词造句不温不火、平铺直叙。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练习的设计……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计划的娓娓道来和条分缕析, 对效果的漫不经心和置若罔闻, 使人坠入迷惑和混沌。

4. 教学反思=贴标签

贴标签式的教学反思, 行文之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课标的明文规定, 学者的高深理论, 专家的研究成果, 名师的警句名言, 报刊的伟言宏论……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理念的权威解释和寻章摘句, 对未来的慷慨激昂和万丈豪情, 让人萌发憧憬和唏嘘。

细细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 既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因素, 也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程序性和技术性掌握不熟练的因素。那些挂在嘴边、响在耳旁、写在纸上的豪言壮语或怨声载道, 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反思的应有内涵, 而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表面文章, 本质上是对“教学反思”的背叛。

二、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策略

反思, 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经历为思考对象, 从不同的时空视点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新分析和审视的活动, 其意义在于对原有经验赋予新的理解, 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 增强专业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提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以说, 真实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平台, 是沟通教师“倡导的理论”与“采用的理论”的桥梁, 它既是教师捕捉、活化教学经验的过程, 又是教师通过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 对个体独特的教学情境进行重构的过程。

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有效的教学反思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行动的反思与在行动中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遵循“审视过去、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的思维模式,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理性与客观的分析、评价, 既反思自己取得的教学经验、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 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动机、兴趣、目的、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 还要反思教法选择、材料组织、媒体运用、气氛调节、活动控制等教学技术因素, 更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活动更理性、更自觉、更有效。有效教学反思可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1. 冷静分析

要求教师既不能因为一节课的成功或失败而沾沾自喜或耿耿于怀, 也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左右自己对教学活动的独特感受和判断。一般情况下, 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反思在时间维度上不能“前赴后继”, 要留出一定的缓冲期, 以平息内心的激荡和冲动, 使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 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当? (2) 选取的教学素材是否合适? (3) 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4) 设计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5) 预定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估计达成度有多高? (6) 沟通的教学信息是否顺畅? (7)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8) 教学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 (9) 学生的情绪兴趣是否浓厚? (10)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 (11) 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分析, 教师才有可能对自己所上的课形成较为系统、全面、客观的认识。

2. 客观审视

要求教师借助于冷静分析形成的认识, 运用系统论、方法论的原理, 从教学理性、教学实践的视角, 对自己上课的成败得失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归因。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对行动的反思”和“对结果的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行动的反思”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 审视教学观。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教学观, 还是动态的、辩证的、模式论的教学观;是传统的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 审视教学设计。它不是一般的教学设计回顾, 而是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不合理的行为方式进行变革,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 审视课堂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师生合作与情感交流、课堂提问) , 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 (4) 审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的要求。

“对结果的反思”的关键就是“以学定教”, 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事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化建议, 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形式呈现的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程度, 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审视,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编排特点及地位、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及突破方法) 、学情分析和预测 (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经验和基础、新知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教学预设和生成 (教法选择、程序安排、媒体运用、练习布置、课堂调控) 等方面的成败得失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 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料积累和技术支撑。

3. 认知重建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教学反思中的认知重建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认知重建的重点是探求在教学情境中如何以更为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途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质疑。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 有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 有发现才会有努力, 有努力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抛开对一节课成败得失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情境创设有效吗?提问设计合理吗?教学结构科学吗?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妥当吗?生成型教学资源利用恰当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教学效果会更好……

(2) 对比。过去的教学经历对于我们来说虽不可逆, 但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预期我们今后面对类似经历的态度。比如, 用讲解法教学某个知识点效果不佳时, 想一想:如果用启发式教学, 效果会怎样?再比如, 针对自身教学中经常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不足, 可以设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发现……这样的反思并非“马后炮”, 它至少暗示着我们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样去做。

(3) 归因。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 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中发言、作业、检测等反馈的信息以及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问题, 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得失,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效果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和推论, 从而理解、预测、控制和变革以后的教学行动。比如, 课堂上发现学生普遍出现迷茫、困惑或者练习中共性错误较多的时候, 教师就要思考: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 应该怎样降低难度,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突破难点?

(4) 归纳。教师要善于把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是游离于记忆之外的日常教学活动经历有机联系起来, 经常想一想:我的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吗?学生学习中遇到这么多挫折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分析和思考, 归纳总结, 找出它们的共性之处, 那么这些经历就会显示出一般性的规律, 就可能发现教学困境的症结, 从而降低类似问题出现的几率。

(5) 换位。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期待有差距, 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 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抱怨指责学生, 要重在从自身的教学层面找问题、寻差距。可以这样想:如果我是学生, 会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想法?会不会也在这样的环节出现差错?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移情思考, 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高效的教学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6) 交流。有效的教学反思除了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之外, 还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姿态,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虚心和其他教师交流。欣赏课堂教学亮点, 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 将成功做法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剖析课堂教学失误, 汲取教训, 做到防患于未然。研讨和交流, 既要相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 又要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 从而增长教学智慧。

4. 实践回归

通过分析、审视, 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 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 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教学这个“最好的实验室”去进行实践。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 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 从而更加合理地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 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3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

时下,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通病,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完成任务”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强加在教师身上,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对相关反思文章的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寻策略、觅途径,头头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无关痛痒”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都这样开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类反思,教师只是在简单罗列问题或现象,没有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还有很多教学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更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自我封闭”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和独自冥思苦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要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封闭式反思,研究问题时就会显得视域狭窄,层次肤浅,不够深入。

二、教学反思思些啥

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应当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课前反思要思些啥?

课前反思应从教学理念上、预设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充实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思:教学理念。思想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方向。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就要多反思教学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我们教师是否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解决,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营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反思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互动和创新精神。

二思:备课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研究课标,读懂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预设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钻研教材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关键。备课要做到把教材读“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读“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反思备课内容“厚薄”的取舍,反思备课是否备了学生、是否备了教材等环节,以便于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三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靠的是理念的支撑。设计是蓝图,设计的完备与否,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或者通过反思去矫正。在经历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完美,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2)课后反思要思些啥?

课后反思,“思”什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特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在遗憾中反思收获最大。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之中“缺失”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学经验。即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总之,我们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思:“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拼音bpmf》教学反思 篇4

在记忆形状时,只有个别学生b和p分不清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区别b和p,学生们兴趣极高,有的说“像个6字bbb,9字反写ppp”,有的根据半圆的方向说“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记住b和p的形状,我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b和p的形状)加强记忆,还有的学生用左手直接表示,:左拇指朝上bbb左拇指朝下ppp。学生的方法比我的更形象,好记,值得我学习,这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左手是就会想到bp的区别。那几个读错bp的孩子很快认准了bp,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从这一课开始学习拼读音节,掌握拼读方法就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bpmf与单韵母的拼读时,我发现学生在拼读时对单韵母加声调读不准确,尤其是三声和四声,三声总是读不到位,四声总和二声搞混,于是我加强了范读,然后指名读,让读得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孩子们都好表现,学得更认真了。当学生们都差不多掌握的时候,我再采用开火车、小组比赛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加强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都掌握得不错。在指导学生练习拼读带调音节及四声读法时,为了加深印象,课堂上,把读拼音词与认识事物、练习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

bPmf反思总结 篇5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编儿歌,记住声母。启发孩子们自己编儿歌,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角色也由“领唱”变成了“伴奏”,把舞台让给了学生。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节课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透过问题,引起我的思考是:

对 发音的训练强化的不够,教师光范读还不行,还要注意领读,要体现由领到放的过程。学习汉语拼音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 字,纠正方音。很多孩子认识声母bpmf,但是他们不知道发音要领,有很多学生发音还不够准确。例如声母的bp的发音都应该是又轻又短,而许多孩子发音又 重又长,这是不正确的,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了指导。但是学生的练习发音给的时间也少。只注重可个别同学,对全体照顾的不够。当然这节课在声母与韵母拼读上还 有问题。对学生来讲,这个阶段的拼读只是刚接触,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组合的音节,进行拼读训练要强化。从课堂的反映来看,学生对拼读有难度,教师没 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发音,有的学生没有读准,老师没有及时的发现,对于难拼的教师也没有反复的强调,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bpmf教学设计 篇6

【设计理念】

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加强语言的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拼音的发音,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由于情境的创设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学生很快就投入到模拟的场景中去,人人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语言实践的密度大、频度高。

2、利用字母在音位、形体等方面的对应特征进行比较辨别,培养儿童主动地运用比较、分辨的方法记忆易混字母的形体。【教学要求】

1、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音节,学习“两拼法”,能准确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重点】

读准声母b、p、m、f,认清声母的形,并能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两拼法”拼读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情境图,随机张贴声母b、p、m、f四张字母卡片。

二、学习b、p、m、f的发音

1、学习声母“b”的发音

①联系语境教学“b”的发音。

图中的小男孩正在听广播。如果我们把“广播”的“播”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这样就发出了声母“b”。我们先来共同试一试,好吗?

②教师示范发音。

教师示范,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③教师发音、学生跟读。④学生练习“b”的发音。

⑤出示表音表形图,学生观察后初步记形。

出示表音表形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地方像声母“b”的形状,哪个音跟“b”的音相似。(收音机的形状。)编口诀:“右下半圆b

b

b”,加深记忆。

2、学习声母“p”的发音

①联系语境教学“p”的发音。

老爷爷和小男孩在山坡。如果我们把“山坡”的“坡”读得轻一些、短一些,这样就发出了声母“p”。我们先来共同试一试,好吗? ②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体会。③教师发音、学生跟读。④学生练习“p”的发音。

⑤出示表音表形图,学生观察后初步记形。

出示表音表形图,让学生观察图中哪些地方像声母“p”的形状,哪个音跟“p”的音相似。(小男孩背上有个p的形状。)编口诀:“右上半圆p p p ”,加深记忆。

3、用同样方法学习声母m、f

4、多种形式练读b、p、m、f ①抽读声母卡片:b、p、m、f ②开火车读。③小老师带读。

三、学习b p m f的书写

先观察教材中的笔顺图,再看老师书写,最后学生练习临写和书写。

四、作业

1、读准声母b、p、m、f

2、书写b、p、m、f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种形式读声母:b、p、m、f2、复习韵母a、o、e、i、u、ǖ

【设计意图:这两项知识的检查,既复习了知识,又为本节课新授知识作了铺垫】

二、教学拼读

1、出示音节。

教师出示:ba。告诉学生这就是“八个”的“八”,知道“八”的读音是“ba”,是由声母b和韵母a组成。

2、教学拼读。①教师示范拼读。

②卡片演示,边演示边拼读。

一个猴子推着b,一个猴子推着a,“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遇猛一碰。”b—a→ba。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试读练习。

b—a→ba。b—o→bo

p—a→pa m—a→ma m—i→mi

f—a→fa

f—u→fu4、带调音节的拼读。

①出示音节。

出示“mǐ、fǔ ”,再出示图片“大米”和“斧头”,告诉学生这里的“米”和“斧”的音节就是“mǐ” 和“ fǔ”。

②教学读法。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音节。(其它的音节数调法、音节定调法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而定,一般不要介绍太多,以免加重学生的负担。)

③学生反复练习“mǐ” 和“ fǔ”的拼读。

④拼读练习。

bà p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学生刚刚接触到“两拼法”,设计中教师不是枯燥地讲解拼读要领,而是在反复拼读中让学生体会、感悟。然后安排了许多音节供学生练习,达到及时检查、反馈的目的。】

三、作业

bPmf的教学反思 篇7

教学前,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 对文中出现的新事物名称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 他们也通过查找资料, 知道了作者路甬祥。这些对上好这篇科普性文章是很有帮助的。课堂上, 我主要让学生质疑、解疑, 弄清课文内容。让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养成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静心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在这节课上是相当踊跃的, 师生互动的效果相当好。

二、适当朗读, 抓住重点

对于科普性文章, 老师在教学时对朗读的指导不必过分要求, 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文章。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课文第一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和另一句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着重进行了朗读的指导和点评。我认为这两句话, 很生动地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学生在朗读时也是激情飞扬, 自豪满怀。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在20世纪里, 还有什么变化也实现了老祖先的幻想呢?”这个问题触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 使他们真切地体会到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 范围之广, 变化之快, 并由衷地生发出对科学的赞叹和向往。

三、精讲多练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 作者用比较的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例, 用简短、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科学技术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 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这两段要以学生的读、说等实践活动为主, 引导学生围绕“20世纪前后, 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说“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 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 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然后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 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了现实。第3自然段的最后一句, 作者引用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说明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之大, 范围之广。这层意思要让学生结合诗句的意思自读自悟,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第4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先读读书中的例子, 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感兴趣的例子, 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四、用好工具书

由于课前没有要求让学生带字典。从这节课来看, 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 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 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 对词语的意思理解得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 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总之, 对于科普类课文, 不仅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类课文用词准确、语言简洁等表达方面的特点。如, 教材中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再查阅工具书, 区分两个词语字面的意思, 然后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具体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或写得好的句子, 在细细品味中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摘要:《呼风唤雨的世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可以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篇8

【摘 要】反思性教学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激活了教学领域,给教学注入了活力。生物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对进一步深化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培养;教后记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人类早在古代社会就有反思意识,“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现代社会反思已成为人的自觉行为,而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也不断尝试应用反思,发现它可以消去弊端,受到教益,“借石攻玉”。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特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构建。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会成为名师。”由此足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荷兰学者柯斯根在研究中提出教师在反思中发展的机制。他认为,教育过程中理想的教师,对自己教学反思包括五个阶段:第一,行动;第二,对行动的反思;第三,意识到关键所在;第四,创造其他行动方法;第五,尝试,其本身又是一种新的行动。心理学家曾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关于老师成长的公式,就体现了反思能力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二、反思能力的培养只能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总的要求就是要从“对已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向“对将要发生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过渡。即:首先要重

视教学设计之前的反思,然后才是教学完成后的反思。

(1)教学前的反思

首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教师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达成的目标方面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主要在于备课阶段,这时教师要预测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看能否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在备课时,教师要对现成的教案和已有的经验进行反思,反思他人在教这一节内容时,曾遇到过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什么,同时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现成的教参,已有经验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教学设计才具有针对性。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它包括对教学情景、过程、态度、内容、方法的及时反思并有效调控;对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参与教学的情况、师生互动程度的反思;对课堂中教与学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等。

(3)教学后的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通过总结评价,寻找差距,产生新的理解力,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指导以后的教学活动。写教后记是教学后反思的主要形式,教后记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写成文章,或插写在教案、课本的边角。对于不同教学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写,可从反思教师的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状态对教学实践影响的角度去写,从中寻找教学规律。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后记的内容很多,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语,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讲“遗传”时,我以一个问题开头:一对夫妇,男的是白化病,女的正常,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是什么样的?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开头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②记失败之处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多对等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两次,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分类,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交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归纳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基因型有3n种,表现有2n种(其中n为等位基因对数),这样使问题迎刃而解。

③记教学机智

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如:讲有丝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分裂后染色体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加倍”,当时我灵机一动,将计就计,接着学生问: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如果染色体加倍,则一个细胞中有染色体46对92条,依次类推,那人的一个细胞有多大才能放得下如此多的染色体,显然这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教学后的反思应注意什么

(1) 要注意倾听,加强同事间的横向交流

同事之间围绕某一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横向交流。这是自我反思,积累经验的重要途径。与同事进行经常性、实质性的磋商,坦然暴露问题,共享反思,教师之间便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个真正的反思集体,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之道。如果能主动与同事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收获会更大。

(2)要及时将反思的内容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每个单元,每课书或每节课之后,要结合典型课例,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及时将教学反思的内容与认识具体化,将钻研之得,施教之法,驾驭之智,失败之处等形成文字。

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后,要及时对平时的“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将日常零碎的教学反思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教学经验和思想理论。这是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它反过来又会指导自己日后更好地进行工作。

四、注重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改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发展,是教师能坚持反思能力培养的动力及目标。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较快,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新视野,是能否对自我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充实的头脑,都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

总之,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占有重要地位。勤于反思,能有意识地自我调试,不断优化和改良教学行为,是教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学生物教学》(2002年第2期、2003年第10期 2005年第5期).

bpmf教学设计 篇9

1、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

2、创设情境,让学生认清形,认清声母在四线三格的位置。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利用所学的知识。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准声母bpmf的音。

2、清声母bpmf的形。

教学准备:

课件、声母卡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声母。

1、讲故事。丁丁要院子里听广播,边听边学拼音bbb,冬冬出来把水泼,边走边读ppp,一不小心把水泼到丁丁的身上,冬冬赶紧说:“对不起”丁丁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学拼音吧。”两人学完拼音后,玩起了“摸(m)人”的游戏。弥乐佛(f)开心地笑了,好像要夸丁丁和冬冬是爱学习、懂礼貌的好孩子。

2、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四幅图帝边出现的四个拼音娃娃叫声母。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和这四个声母娃娃交朋友。

二、联系语境,指导发音。

(一)学习声母b

1、看图说话。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图说一句话——谁要干什么?(丁丁听广播)

2、激趣:你看丁丁学得多认真呀,我们也来学一学

3、发音:课件发b的音,生跟读。

4、引导探究:广播的播和声母b的发音,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又轻又短)

5、指导发音:把广播的播发得又轻又短就是声母娃娃b的发音。

6、多种形式练习发音:同桌读、开火车读。

(二)学习声母p

1.看图说话。

2.引导思考:想一想旁边的声母娃娃该怎么读?

3.生试发音声母p

4.讨论:怎样发好声母p?(把泼读得又轻又短)

5.多种形式练习发音:开火车读,小组赛读。

(三)b、p发音比较

1、师范读b、p,请学生观察b、p发音的区别

2、提问:你们发现什么

3、生试发音。

(四)引导学生自学m,f的发音。

1、小组自学

2、全班交流。

三想像练说,记住形。

1、你想用什么方法读住声母bpmf(看图、编顺口溜等)

2、小组讨论。

3、指名汇报。

4、学生自评。

三、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声母bpmf他们住要哪里呢?出示四线三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书空。

四、泥工做形,激发兴趣。

1、提出要求。用橡皮泥捏出声母bpmf。

2、生四人小组合作制作。

3、生展示。

五布置作业。

bpmf教学设计(一) 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声母和单韵母拼成音节的方法。

2、学会拼读带调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指导看图说话,认识“爸、妈”两个生字,能口头组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过程与方法:

体验声母发音过程,研读韵母带调拼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感受拼读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拼读方法。

难点:能够拼读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教学准备:

音节卡、字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直在拼音王国里遨游,已经认识了许多字母宝宝,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单韵母宝宝有哪几个吗?

2、指名读出。(强调:单韵母应该怎么读?)

3、那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学过的声母又有哪些?

4、指名读。(强调:声母又该怎么读?)

5、看到你们这么积极,这么聪明,调皮的字母宝宝都跳出来想要认识你们了,仔细看看,谁最先跑出来,大声向他们打招呼。

二、教学b―a―ba的拼读,强调方法

1、声母b与韵母a挨到了一起后,就组成了一个音节,那这个音节我们又该怎么读?

2、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

3、声母b,老师是怎么读的?那韵母a,老师又是怎么读的?

4、你们听得最仔细了,是啊!声母读得又轻又短,韵母读得长一些,响一些,他们连在一起后,很快一碰,就滑出了这个音节。

5、指名反复读

6、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又快又准吗?是因为老师知道一条秘密口诀,要是你们掌握了这条秘密口诀,你们也会和老师一样读得又快又准。

7、出示口诀: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拼猛一碰。

8、师带读口诀,前面的音读得又轻又短,后面的音重重地读,碰到一起后,读出音节来。

9、再次指名读。

三、教学b、p、m、f与单韵母相拼

1、声母最喜欢和韵母交朋友了,这不,他们都已经手牵手排好队出来,等着你们大声叫出他们了。

2、出示音节。

3、接下来,同桌之间相互读一读,试着拼一拼,是不是都能读出来呢?如果有不会的,可以举手问老师。

4、指名读,会读哪个就大声读出来。

5、师带读一遍。

6、开火车读。

四、教学四声

1、如果给这些韵母加上声调,就可以变成表示意思的音节了,我们来看看图。

2、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3、我们发现,每个韵母上都标了声调,我们读得时候,直接读出带调的韵母的音,跟着老师再来一遍。

4、看到这几幅图,读了下面的音节,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5、猪八戒的八,拔萝卜的拔,打靶的靶,大坝的吧坝。

6、请小老师带读。

五、反复操练标调的音节

1、标有声调的音节,你们都会读了,那卡片上的这些标调音节,你们还会读吗?

2、出示卡片,指名读

3、根据读音,谁想到了词语?说个词语出来吧!

4、全班齐读。

六、看图认字

1、今天我们收获很大,知道了用什么方法去拼读音节,那学会了汉语拼音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说

3、出示图片,图上有几个人,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呢?

4、图片旁边有几个字,请同学们试着用我们刚才学的拼读方法,把音节读出来之后,就认识这些字呢?(指名读、带读)

5、看来学好拼音真的很重要,我相信,去掉拼音后,这两个字,你们也能牢记在心里了,大声读出来吧。

6、区分bà

ba a、我们仔细看看这两个音节,有什么不同呢? b、不标声调,我们叫做轻声,读得轻一些。c、师范读,再指名读。

7、同法讲解 mā

ma

8、你能用上“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吗?

9、我在“爸爸、妈妈”旁边贴上了一张字卡,字卡上的字读“我”

10、我又在旁边画了一颗爱心,它代表着“爱”。

11、那用上“爸爸、妈妈、我、爱”这四个词,不加字、不减字,可以打乱顺序,你能说出哪些句子呢?

12、指名上台来说。

七、总结

bPmf的教学反思 篇11

A教师: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奋力、爬呀爬、一会儿……一会儿……终于”等词,“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句理解天都峰的高、陡,难以攀登。

B教师:本节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样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

C教师:《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是篇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通过细细咀嚼反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

纵观以上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不难看出,他们只总结了自己本节课的具体做法,或者教学的侧重点,这是教学反思吗?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多大帮助?

我不禁在思考:课堂教学反思究竟该从哪些方面写?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力呢?

一、反思的着眼点

一堂课的成败,不确定因素太多,教师课前准备的充足与否,学生学习状态的欠与佳,教师应变能力的灵活程度,课文的编排类型等等,无论成败,都需反思。

1.“得”

“一课一得”,不光是对学生而言,教者在一节课中也会有所得:一句导语,把孩子思维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一个顺手拈来的小故事,竟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飞进一只蜜蜂,孩子的眼睛不再集中于黑板,教师不得不将课堂的重心转移到蜜蜂,一个观察与发现的口语交际课竟然有了鲜活而真实的内容;孩子对教学内容的错误理解使得教学临时又穿插进与之相关联的另一新知识……课前没有预设到而处理得恰到好处,或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地方,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并发扬光大,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大有裨益。

2.“失”

即教学过程中的“败笔”:对教学内容把控不够,该讲的知识点没有讲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过高或过低的估价,没有“因生施教”;课堂气氛平平,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预设容量过大,没有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前对学生的信息搜集缺乏指导,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一方的信息发布……如此等等,都是课后教师反思的切入点,及时总结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解决的办法,发现新的教学契机,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疑”

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困惑: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只有少数学生参与教学互动,组织合作学习,一些学困生只是被动地听或者干脆我行我素,不参与活动;多媒体引入课堂,鲜活的声光电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学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直观、新颖,但沉淀给孩子的远不如让孩子静下心来研读语言文字,自己从字里行间体会画面,这其中的矛盾如何调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一味的夸奖往往使孩子迷失方向,既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又要让孩子“知不足”,这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教孩子识字、学文,可谁都明白,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如何过渡……发现了教学中的“惑”,就有了研究、探索的动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说:“教贵有惑,小惑则小进,大惑则大进。”

二、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1.端正态度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的极其有效的途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在日常工作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写反思是给自己添加麻烦,总以教学工作忙,课业负担重为借口,敷衍塞责,更有甚者有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不得不抄袭或编造。殊不知,教学相长,我们在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后总会有一个新的认识,或产生一个新的感悟,日积月累,润物细无声之中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2.有“问题意识”

我们提倡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实,教师的问题意识同样不可忽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吴培亨教授指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要能够经常保持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渴望,要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问题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教师的自我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问题以不断改进,需要公开自己的问题以获得帮助。当我们都能坦然地接纳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完满的自己,也能接纳一个不完满的他人的时候,问题才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说起来,谁能没有问题呢?美国杰出的演讲家丹尼斯·威特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你还嫩绿,就会继续成长;一旦你成熟了,就开始腐烂。”承认问题、研究问题则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放大教育的益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些问题往往从我们脑海中一闪而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要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要知道,反思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意识到教学问题的存在,才有可能产生探究问题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激起反思的动力。

3.要善于动笔

人是善于思索,且不断思索着的。在某些方面总会有火花一闪的灵感或与众不同的见解,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及时记录,并使之不断深入完善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思想火花记录下来,持之以恒便会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大凡有成就者都有不断反思,勤于动笔的习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鲜活案例,工作中与同事的交流所得、个人思考等都是宝贵的资料,如果把这些记录下来,便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于永正、贾志敏等等这些蜚声中国小语教坛的名家,无一不是善于反思,勤于动笔的。所以,有了反思,就应及时写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每节课的或是成功,或是败笔,或是偶感,或是体会一一总结出来,可以想象,那将是多大一笔财富,产生的效果将不言而喻。

总之,一个称职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做到“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勇于弥补、改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进步。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上一篇:129活动总结下一篇:期末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