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精选11篇)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1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美的发现者,要有美的眼睛;美的寻求者,要有美的心灵;美的创造者,要有美的生命。12月3日至12月6日,我校举办了第三届艺术节。这一活动丰富了广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了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了校园的艺术氛围,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作为本次活动之一的“学生美术作品展”,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做出了添加了光彩,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德育的渗透,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的美术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在学校的影响,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爱国、爱家情怀。

本次展出各类作品3000件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健康,形式多样。有国画、油画、水粉画、素描、彩笔画、剪纸、书法、手工制作等美术作品。有些作品细腻逼真,有些粗旷豪放,有些作品或雅或俗,凝炼厚重,或古朴清新,尤其是手工作品给人“化腐朽为神奇”亦或玲珑剔透的感觉,让人看了惊叹不已,使人深受启发。这些作品是我们的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一次尝试和锻炼,对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对我们师生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本次展出观看师生达7000人次以上,这期间县教育局率领全县校长和艺术教师也观看了展出,并吸引毗邻县的阆中师范附小老师也来校进行了参观学习,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就本次美术作品展出做出以下总结:

一、前期准备充分

为了使我们的作品有创意、高质量,美术教师与各班班主任前期就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牺牲了个人的时间,付出了太多的辛苦。在作品准备阶段,美术老师进行了进行了商讨,做出了各自的初步规划,然后再征求班主任的意见,提出了各班特色化的作品方案。作品辅导过程中,老师们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有的老师甚至指导到晚上7点。班主任老师为了让自己班的作品有特色,有的甚至在星期天陪同美术教师一块指导学生的美术作品创作。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硕的成果,一件件新颖、别致的美术作品逐次诞生。

二、“展板”制作匠心独具

学校经过精心测量、周密部署,给第一教学楼每个班准备了一张半KT板作为展出基本材料,给第二教学楼每个班准备了2张KT板作为展出基本材料。但是,学生表现的欲望让老师们对学校的基本构思做出了个性化的调整:有的将柱头包了起来,有的将展出空间延伸到了过道阳台,有的将窗台制作成了展台,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过道的天花板成了各班向上发展的利好空间。平面的展板各显特色,立体的“展板”更是匠心独具:有挂满面具的装饰柱,有摆满小制作的博物架,有排列整齐的光盘熊猫,有五颜六色的莲花灯饰,有整体感强而又个体韵味十足的“青花瓷盘”也有体感十足的海底世界,有国粹京剧脸谱,也有工艺味霸气的过道花灯„„(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总之,老师们在展出布置上从学生出发,充分利用每一寸可以用来展示学生成果的空间,尽力发挥,制作出了各班特色化的展台。

三、展出的作品独具个性

总的来说,本次展出作品样式新颖、美观大方,具有艺术和教育价值。

有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瓶子兄弟、蝴蝶仙子、纸箱板雕刻、纸筒人、布贴画、沙瓶画等,也有民族味十足的砂纸画、装饰画、版画,有传统的国画、剪纸、彩笔画,也有国画味很强的彩笔淡彩山水画、彩笔重彩牡丹与荷花,有密而不乱黑白线描,也有韵味十足的刮画,有中西结合的《八骏图》,也有制作精美的花灯„„这些艺术作品,是教师与学生们巧妙的构思纯手工制作而成,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也吸引观众纷纷驻足观看。一些观众表示是第一次接触这些作品,觉得这些作品很漂亮、很新奇,想弄明白作品制作的过程。

四、展出过程中作品完好无损

美术作品的展出过程,既给了学生展示美的舞台,也映射着学生保护美的心境。美术作品展出持续到今天已经有13天了,还没有发现作品被损毁的迹象,这既是学校开展“321”活动所塑造的美的行为,也是我们所有教师美的教育的结晶。

五、校园文化熏陶的持久性

上周星期六,我校全体教师参观了阆中师范附小,感受了阆师附小一草一木总关情、一联一画皆教育的独具特设的校园文化氛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不可复制,我们一小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全体领导和老师的谋划下也打造出了我们特有的文化阵地,他也正在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着师生的行为,让我们在发现美、寻求美、创造美的历程中展现着我们的精彩。最后一句话与大家共飧:美的教育者会有美的生命!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75-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出现了生气勃勃、精彩纷呈的景象: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师示范,创意无限的授课过程……然而,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处理(作业展示),却是简简单单,匆匆而过。笔者认为美术作业是对美术课质量的检验,它能够反映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验教师的教学,对它的处理不应该一带而过。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作业展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和课堂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作业展示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多样化、深层次的作业展示呢?

1.平面张贴式。

“造型·表现”领域的作业,一般可以采用平面张贴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师可将学生作品贴在教室墙面、黑板、展示板上,然后进行展示,这是最普遍、最常用的展示方式,但只要我们用心研究展示方式并稍作改变,就可以获得出人意料的作业展示效果。

创设背景。我们可以根据课程设置的作业要求,给展板添加一个与之相关的背景。例如:苏少版《美术》四上《梦中的我》一课的学生作业展示,我将卡纸做成的影集长条张贴在展板上,学生设计的各种各样的梦中场景张贴在影集长条中,犹如相册一般,这样生动有趣的作业展示方式不仅给学生的创作增加了无限的乐趣,更增加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作品张贴其中,与大家分享。

组成画册。最原始的展板张贴,只要花点心思,就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自己的美术作业变成一本书呢?我想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最好的方式。如:苏少版《美术》五上《梦中的远航》一课,我将普通的卡纸接成长条,正反折,做成一本书,学生完成作业后,张贴其中,并进行装饰,一本《航海日记》就诞生了。我想,这样的创意在学生的心里能埋下一颗叫作成就的种子吧!

分类展示。对于关乎理论知识的课型,我们可以进行分类展示。如苏少版《美术》四上《冷暖色调的画》一课,教师让学生自行将冷色与暖色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当然,还可以根据作业本身的色彩、构图、创新点等将作业分版块展示。分类展示作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再次回顾,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立体悬挂式。

除了采用平面张贴的方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外,我们还可以采用立体展示的方式。如:悬挂式,即把学生作品粘贴或悬挂于立体支架上,这些立体支架只占有小块面积却可以展示许多作品,还可以在班级、学校内进行巡回展示,不仅方便,而且效果好。立体支架取材广泛,它可以由几块展板拼接而成,可以是现成的一个小纸箱,一把雨伞,抑或是一棵奇幻树……

3.摆放式。

手工制作的作品往往是立体的,而立体造型的手工作品,最好放置到经过装饰的展示台进行展示,教师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设计有趣的展台形式。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展示,又要适应作品需要。如苏少版《美术》二下《动物朋友》一课,要求学生将纸通过卷、折,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我引导学生将自制的“小动物”展示在一个提前设计好的动物牧场中,通过参观“快乐牧场”这一活动,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多媒体展示。

在很多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学生作业,这样学生能更直观地看到作业效果。大家一起欣赏、评价同龄人作品,更容易从作品的思想和内容上进行交流,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多媒体展示主要借用灯光、音响等美化学生作品,创造美的意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综合艺术创作形式的美。在苏少版《美术》一下《校园真美丽》一课中,学生们通过全面认真的调查,分别对校门、教学楼、宿舍、食堂、运动场及校内的水渠、绿化区等的造型、朝向、面积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看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了示意图,看着自己精心设计、充满朝气与理想、凝聚着师生心血的效果图,学生们兴奋得脸都红了,这一刻“美”使学生陶醉。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作业,存于电脑中,或制作成课件,为以后的数学保存资料。

5.情境表演式。

情景展示是情境教学的一种方式。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把作品展示活动融入教学的情境之中,创造出优美的展示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并收获艺术创作的快乐。对于“设计·应用”以及“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可以针对作业特点创设一个与之相关的情境,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道具,开展模拟或表演活动。在苏少版《美术》三下《会说话的手》一课中,学生们带着自己设计的手形卡片,去给同学过生日,并一起表演手语操。这样的作业展示,深受中低年段学生的青睐。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把它们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相信只要我们美术教师依据以鼓励性为主的评价原则,一定还会有更多、更新、更好的作业展示方式来为我们的教学增色添彩,画龙点睛!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3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校文化氛围,提高学校师生的书法和美术的鉴赏水平,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活跃学习气氛,给同学们一个真正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激发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与集体精神,绵阳五中庆2013元旦美术作品展在在学院领导和团委的大力支持下,经同学们精心的设计和布展、广泛的沟通与交流中如期展开,受到了学校和师生的一致好评。艺术节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美术爱好者和特长生,如从素描、水粉、剪纸、动漫到软硬笔书法,题材各异,画种丰富,展牌设计创意新颖。由于参与度广,作品数量多,本次画展小有规模,较为壮观。

中午、课间或者阳光活动时间,同学们都集聚到操场参观欣赏,或欢欣雀跃,或窃窃私语,或探讨交流,不亦乐乎。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同学们的绘画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了大家的校园生活,活跃了学校的艺术氛围。本次活动比起以往,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但也存在着许多细节问题。为此,我们会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将五中元旦校园美术作品展继续发扬光大。最后愿绵阳五中年年书画飘香。

绵阳五中庆2013元旦美术作品展获奖班级

一等奖:

2015级2班2015级3班2015级6班

2014级一班2014级2班2014级6班

二等奖:

2015级1班2015级4班2015级5班 2014级3班2014级4班2014级5班

绵阳五中庆2013元旦美术作品展获奖个人

特等奖:

银婷婷(2014级1班何家欢(2014级6班一等奖:

刘璐(2014级1班何晶晶(2014级2班卿诗怡(2013级3班舒瑞(2014级6班二等奖:

王偲宇赵敏 谭瑶李巧巧 任俐俐蒋楚仪陈 明罗清雨素描)装饰画)速写、色彩)国画)色彩)

书签设计)

王可欣江雨柔陈韵竹陈廷婉仪谭钦云 赵嘉俐魏端青霞冯紫璇姜小雨王俪霏余婧源唐怡 安然刘智君曾涛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4

美术作品(16幅)

姓名作品名称单位类 别 蒋晓琼黄锐周勉文林T=祝启知王源刘华詹治愈严海霞李成蕊陈雷潘爱华李静周良华韩宏赵亮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5

“写生”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写生”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多义性的特征,同样也在中国近代美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道路上留下了深远的印记。以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徐悲鸿为代表所倡导的“美术革命”,呼吁引进西方现代的科学观念,倡导绘画中的写实主义,更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共和国成立后的60年历程中,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美术家一以贯之地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着眼社会发展进程,尊重美术发展规律,以“写生”的方式深入生活,将美术创作扎根于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祖国风貌、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中,留下了一批又一批经典写生名作。

近年来,中国美术家协会积极倡导和组织全国美术家赴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天山南北、川陕大地、内蒙古草原、革命老区写生创作,用心感受、尽情描绘,体会现场的灵动与鲜活,抓住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推出了一批写生佳作,举办了系列专题展览,出版了作品文献集,展现了当代中国建设的新成就、当代中国社会的新气象、当代中国人民的新生活,促进了对边疆多民族聚居地区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的了解,形成了美术家深入生活写生创作来表现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的新趋势。

画家捕获形象,体会对象及其背后的含义,首先要靠眼睛观察和画的记录,培养这种心手合一的途径之一便是写生。随着数字摄影的普及和机械复制时代的图像泛滥,部分美术家习惯在画室中依据图像进行创作,而美术教育则将“写生”分解为单纯的“技巧训练”手段,沦为“基础”的一个步骤。

本次展览由著名理论家、中国美院美术馆馆长杭间任学术主持,以“写生与人文”、“写生与思想”、“写生与自然”、“写生与社会”为主题,从80余年来的优秀写生作品中遴选了140位具有代表性的400余件作品集中呈现,还专门为常年坚持写生的张仃、刘秉江、刘大为、许江、杨飞云、孙景波、忻东旺、谢东明、李翔、刘进安、李象群、田黎明等12位画家做了个案陈列。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6

队》(小学组)

相同图样排排队

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3册第4课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为苏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3册第4课《相同图样排排队》,教材内容要求学生了解、表现二方连续纹样。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理念,小学美术课程既具有深厚的艺术审美性,又具有极为突出的艺术技能性,因此,本课学习内容应兼顾以上方面,具体如下:

一、从视觉领域出发,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艺术美,培养他们“看”的能力,超越视觉的恒常惯性,把平常浅意识的“看”提升到以审美为目的的“赏”,进一步渗入到内在知觉的“感”,从中梳理、发现“美”的规律;同时,在艺术审美的时空间,用理性的思维领悟艺术源于自然景观的启示、源于人类生活的感受,并了解“二方连续纹样”最早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原因。

二、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巧是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两部分,从学习结果来看,后者所占的比重更为大些。本课另一重要学习内容,就是要投入到“二方连续纹样” 形式美的探究、分析与表现中,通过“合作学习”、“探讨分析”、“概念明晰”、“理性梳理”等教学环节,给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当前的学习内容,对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总体意匠,使学生既能明晰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与形式美法则,又能在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佳境中设计绘制二方连续纹样。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学习者处于小学二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既具备幼儿的童趣,又兼顾少儿的幻想,这使其拥有自由的想象空间,对知识的汲取已不仅仅满足于事物的表象,透过表象揭示的事物本质更能打动他们的心灵。然而对于隐藏在事物表象下的本质规律的认识与理解还处在一个萌芽阶段,针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年龄阶段特征来说,单一地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名词解释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其独特的美,他们更需要通过感性的例子去体会,在由浅入深的感受中逐渐加深感受、提升认知。因此本课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利用大量的图片、视频素材与教具,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信息,发现重复排列的现象,感受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学习掌握“二方连续”纹样。在知识的学习上由浅入深、形成逐渐递升趋势,使重难点的教与学如春雨细无声般地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知识的养分。

任务分析

从上述对学习内容特征、学习者特征分析中,教师结合自身现状、教学媒体等资源,可以梳理出许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称之为支持条件,如学生的审美层次与现有的技能水平、学习内容的定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度及教学资源的整合能力等,在这些支持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并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或能力),而后确定从“学习二方连续”这一终点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然后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逐级排列出来。(如下图)

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学习内容的数量,就决定了使能目标的多少。上图是梳理出的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和终点目标的关系,这样,教学设计就有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领悟艺术源于自然景观的启示、源于人类生活的感受;同时在欣赏的过程中,去体会、发现“重复排列”现象中蕴涵的与众不同的美——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二、了解 “二方连续”的概念和排列形式,掌握二方连续纹样的绘画方式,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设计;

三、提升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加强对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艺术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领学生从大自然中、生活中感受“相同图样排排队”现象的特殊的美,追根溯源,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产生原因,并从现象中探究规律,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变化。

难点:绘制 “二方连续纹样” 时图样的美感与大小的合适度会直接影响学生作业效果,这是难点之一;难点之二是,一条“二方连续纹样”形式上的变化规律前后要一致。

设计思路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集浓郁深厚的“内蕴之美” 与独特多元的“技艺之术”,一方面需要用理解与思考的智慧和能力才能领悟、体会的“默会知识”层面,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实践加以表达的“理性知识”层面,前者更显“艺术”的特点,后者更具“科学”的法则。有了对美术之“内蕴之美的领略”,学科才更具艺术魅力,有了对美术之“技艺之术的习得”,教学方不失科学手段。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时呈现了以下几点:

一、领悟“艺术来源于自然景观的启示、来源于人类生活的感受”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也是本节美术课贯穿始末的一条隐形纽带,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被忽略,因此,本课要通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欣赏与感悟,体会艺术的意义与生命所在。

二、“二方连续纹样”的学习是本课教学中最为主要的一个环节,如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自然界中的重复排列、到感悟重复排列的美,再从“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中揭示“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这些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欣赏”,这一环节,特意将图片分为两部分——“无规律”和“有规律”,通过它们的对比,学生可以从“有规律”的一组图片中去发现重复排列的现象,继而展开讨论,揭示其蕴涵的美。

三、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结构出发,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倾向于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去获取经验,戴尔的经验锥形图也揭示:年龄越小的学生越适合直接有目的的、人为的演示,因此教学中选择了让学生先通过对教学用具的“摆弄”,在“摆弄”中探索“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与形式,然后结合课件演示,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形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也可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课件,活动教具,示范材料;

2、学生——绘画工具,统一封面的书本。

二、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1、领略自然美。

* 在轻音乐《绿色花园》的伴奏下,PPT自动播放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山水等图片,学生在用眼睛接纳影象的同时,拨弄心弦,用自己的掌声表达最为直观的感受。

* 学生用„心‟回放所看之景物,品味其中美妙感受,并斟酌恰当的词汇予以表述。

2、感悟艺术美。

* 大自然的美丽、动人、可爱、优雅……深深地打动着艺术家们的心灵,他们由感而发,用画笔捕捉着大自然的身影,表达赞美之情,并融入自己的思想,用不同的形式、风格呈现在我们眼前。

3、表现自然美。

* PPT展示绿叶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其外形特征后,快速地用黑色水笔表现一片叶子。* 以看赏的眼光接纳学生的练笔,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就线条的流畅性、物体大小的合适度加以简要点评。

(二)学习与创作:

1、了解图样,学画图样。(1)举例分析,了解图样。

* 利用课件助教,循序渐进地展开对图样的认识:

形象简洁、外形更圆润流畅; 改变叶脉的表现形式; 以抽象的点线改变叶子的原面貌; 加以更多的变化。

* 概括、小结以上四片叶子的特点:简洁、概括、装饰,并点明这样的„画‟给其一个特殊的名字——图样。(板书“图样”)

2、深入了解,绘制图样。

通过四个不同图样的分析,掌握图样绘画的要点与规律:一个好看、生动的图样,线条要有变化:长的、短的,粗的、细的,直的、弯的。绘画时注意——先长后短、由内而外。

* 在先前的自我尝试与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二次在“

3、探究现象,发现规律。

(1)欣赏、感受自然界中的“重复排列”。

” 中画一个图样。

* PPT以“切入”的方法展示一组图片(使图片中的„图样‟挨个出现,引导学生感受),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仔细琢磨这些图片的特殊之处,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在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中迸发灵感的火花;

* 教师整理归纳学生的思维,总结图片的特殊之处为“每一物均重复排列地出现”,如果我们将图片中的„每一物‟称为图样,那么用同学们的话说,也就是“相同图样排排队”。(板书:相同图样排排队)

(2)寻找、发现生活中的“重复排列”。* 找找自己身边的“重复排列” ; * 看看生活中“重复排列”。(3)探讨“重复排列”之美。

* 小结:大自然本身就是充满了魔力的世界,无论是鸟兽、植物、还是山山水水,无不展现其鬼斧神工的魅力;而勤劳、智慧的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重复排列”的同时,深受自然景观的启示,也积极地创造着“重复排列”,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能看到“重复排列”的现象。这种“重复排列”的魔力在哪呢?

* 探讨:大自然中、生活中这些“重复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4)视频欣赏《世纪大阅兵剪辑》,进一步加强对于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的感受。

2、学习二方连续。

(1)初步尝试,合作表现。

* 学生凭借先前知识的学习,以二次练习的图样为元素排列在教师准备好的特定的长条纸中; * 展示学生们的作品,讨论:排列的特点。

* 教师以“有秩序、有规律、连续”为好的标准,加以简要小结。(2)认识“二方连续”。

*(小结)从学生合作的作业中举例,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了解:一个图样向左右或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伸展成带形的图案就叫 “二方连续纹样”,象这样的排列规律我们称它为“同向排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排列规律呢?

* 结合实物与活动教具,探讨“二方连续”的其他排列方法,并结合课件,认识几种最常见的排列方法。

——颠倒排列(用教科书排列)

——正反排列也叫镜向排列(同座位用手排列)——旋转排列(活动教具演示)

(3)结合教材,增进了解。* 了解“二方连续”不同的绘制形式; * 探讨“二方连续”图案的用途。(4)学画“二方连续”。*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在“丽的二方连续。

* 教师为绘画能力低的学生提供参考图样,更提倡能力强的学生自由创作; * 学生在作业纸中进行二方连续的设计与绘画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讲解。

(三)评价与拓展:

” 纸的其中一个格子画上你喜欢的图样,然后按一定的规律重复排列成美

1、用自己绘制的“二方连续”图案装饰我们身边的事物或教室环境。

2、通过彩陶的欣赏,探询“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原因。*欣赏彩陶和彩陶纹样,感受其古老、质朴、生动之美;

*探讨“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原因,推断:原始先民所处的自然状况与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身处那样的环境中,他们脑海中所留下的最多、最深的印象会是什么?

*小结:艺术的表现往往记载着人们对自然事物再创造的过程,更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动态。从同学们刚才的推断中,你是否悟出了原始的二方连续图案形成原因!

3、课后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立体的“纸彩陶”,并在合适的位置画上二方连续纹样,使“纸彩陶”更具艺术魅力。

教学流程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堂小结不仅发生在一节课的结束,也发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结束。

一、关注学习内容的深层次反思。

美术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包括从更高层面去理解艺术源于自然、源于生活,且高于自然、高于生活。如【感知与体验】中一段小结:“大自然的美丽、动人、可爱、优雅……深深地打动着艺术家们的心灵,他们由感而发,用画笔捕捉着大自然的身影,表达赞美之情,并用不同的形式、风格呈现在我们眼前。”既概括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感受,又引导学生间接地体验艺术的创作过程与表现形式。

二、关注学习内容的多方位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实践证明,思起于疑、疑促进思、思激发学。如【学习与创作】中两段课堂小结:“大自然本身就是充满了魔力的世界,无论是鸟兽、植物、还是山山水水,无不展现其鬼斧神工的魅力;而勤劳、智慧的人们在享受大自然给予的„重复排列‟的同时,深受自然景观的启示,也积极地创造着„重复排列‟,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都能看到„重复排列的现象‟。这种„重复排列‟的魔力在哪呢?”。又如:“一个图样向左右或上下有规律地重复排列,伸展成带形的图案就叫 „二方连续纹样‟,象这样按同一个方向排列的规律我们称它为„同向排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排列规律呢?”教师在小结了自然界、生活中的种种„重复排列的现象‟和二方连续纹样概念后,紧接着引出了两点疑:“重复排列的魔力在哪?”、“排列的规律还有不同的吗?”。这样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发展质疑能力,使疑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燎起无限遐想,在质疑的时空中体悟二方连续纹样的内在意韵、揭示二方连续纹样的形式美法则,有效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三、关注学习内容的无穷回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课堂小结在关注学习内容的深层次反思与多方位质疑中,还要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无穷回味,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习能在课后得以延续。本课【拓展】部分的小结:“艺术的表现往往记载着人们对自然事物再创造的过程,更记录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动态。从同学们刚才的推断中,你是否悟出了原始二方连续图案的形成原因!老师这有一个彩纸演绎的彩陶,课后你是否也能尝试一下?”。类似的课堂小结,不仅为艺术的表现作了一个精辟的诠释,又使教学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激起无穷回味,促使学生主动、持续地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本案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

一、总体意匠:愉悦中审美领略,快乐中技艺习术。

本着“愉悦中审美领略,快乐中技艺习术”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前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地对学习内容展开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筛选工作,以获得全面而优化的资源。从而梳理出讲授内容要求的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

本课【学习与创作】环节中对“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 的学习,力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自我提出如“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反思问题。通过这样的自我提问,逐渐明晰教学思路,对“二方连续纹样排列规律” 的学习有了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安排:①第一阶段是根据学生的起点能力与可操作的„学具‟,使95%的学生能自主地获得“同向排列”规律,因此这部分的教学可以点到为止;②第二个阶段是70%的学生能在思维中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在图样的变化间建立“中介”,突破经验思维的束缚,运用旋转的方法寻求有别于“同向排列”的现象,探索新的排列规律,但由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的不同,学生或许不能准确地揭示“旋转排列”的规律,这部分的教学就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按旋转90°规律进行排列梳理,在提炼出“旋转排列”的规律的同时,还获得了向左、向右旋转45°所呈现出的另外两种类似的排列规律;③第三个阶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阶段,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尤为重要,设计合理、巧妙会使学生的收获得以质的飞跃。为了处理好这一部分的教学,事先给学生准备了若干相同的剪纸图样,利用剪纸的通透性感受图样的正反变化,这一变化的获得会使学生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推动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的排列规律——颠倒排列、正反排列。

教学前的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也是教师对整个教学的总体意匠,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前的反思,教学才会更流畅,才能保证学生在愉悦中审美领略、在快乐中技艺习术。

二、执课而思:教然后而知困,而后生。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建构过程,既不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又不能都在课前教学设计中完全预料到,对于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方面,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反思,并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调整。

本课教学的第一个技能要求是“图样的设计绘制”。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历中虽然没有提级“图样”二字,但实际的绘画练习中都一直在进行类似“一只小猫一朵花、一个苹果一棵树”的图样式的描摹,并不知不觉地体验着图样的简洁与概括。所以在课前我一直认为“图样的设计绘制”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轻车熟路的事,然而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能力强的学生快而轻松地完成了任务,但有一半的学生采取了临摹教师的范画、还有个别学生处在犹豫徘徊中。就这样,一丝困惑与不安掠过心头,课堂突发的变易生成了新的教学有待解决的问题,怎么办?一个声音跃入脑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我必须做些什么,随即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些用于装饰的点、线,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一些启发与参考,使“困惑“得意圆满化解。

“教然后而知困,而后生。”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感知、判断和反思,而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调控,教学过程才能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思课而悟:树立弹性的生成性教学观。

“反思”的理解来源于哲学的思维方式。黑格尔赋予了“反思”以较为深刻的内涵和规定,他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它更倾向于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因此,上完《相同图样排排队》这一课后,我理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分析,不断地反问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原先预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如何改善原先的教法?如何进行下次教学的准备……”从“图样设计”引发的教学生成到对“二方连续图样的排列规律”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中,我深刻地意识到新课程下小学美术教学应树立弹性、动态的生成性教学观。

“生成性”是当前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需要一个教学预设去彰显教学构想,然而课堂教学过程又是错综复杂、灵活多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条划定的跑道。因此,预设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留白,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本课【学习与创作】环节中对“二方连续纹样的排列规律” 的学习,在教学预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对规律的揭示以“非线性”的状态呈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助教课件以超链接的途径,结合课堂中学生的发展状态随意调整。

成功的教学预设,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空间的预设,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

同课异构 方案一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剪刀、彩纸、白纸条,自制课件;

2、学生——剪刀、胶棒。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呈现剪纸“二方连续纹样”。

2、探究阶段:

*学生探究“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

*根据学生探究的“相同图样重复排列”现象,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

*教师结合课件归纳:由一个图样向左右或上下有规律的重复排列,伸展呈带形的连续纹样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称“带状图案”。剪纸“二方连续纹样”中的每个图样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我们称为“同向排列”; *小游戏:请学生学着剪纸“二方连续纹样”的样子同向排列,感受重复排列的特殊意味,并尝试着不同的重复排列规律。

*师生共同探究出“颠倒排列”、“ 正反排列(也叫镜向排列)”、“ 旋转排列”; *欣赏美术书中的作品,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3、实践阶段:

*以剪纸的形式剪出四个相同的图样;

*将四个相同的图样按一定的排列规律,排列在白纸条中; *选择一中喜欢的排列形式,将图样贴在白纸条中。

4、展评阶段:

*将作业贴于教室内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

*同学间相互看赏,表达对别人的赞美与认可,也可发表自己的创作感想与体会。

5、拓展阶段: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重复排列现象,并体会这种重复排列特殊的美——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 *欣赏大自然中、艺术品中的重复排列之美,并有所感悟:艺术来源于自然的启示、来源于生活的感受。

方案二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女娲补天》视频剪辑,自制课件,剪刀,彩纸,作业纸,勾线笔。

2、学生——剪刀、彩笔。

二、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激趣导入,欣赏《女娲补天》视频片段,并寻找其中的相同图样。

2、探究阶段:

*这些 “人”形相同图样载歌载舞时形成了一个怎样的队形? *你喜欢这样的队伍吗?为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探讨的“相同图样重复排列”现象,教师点明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相同图样排排队》; *教师结合课件归纳:由一个图样向左右或上下有规律的重复排列,伸展呈带形的连续纹样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称“带状图案”。剪纸“二方连续纹样”中的每个图样的排列方向是一致的,这我们称为“同向排列”;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同向排列”的二方连续剪纸纹样,让学生初步尝试,获得成功感;

*简评学生作业,鼓励学生的尝试;同时,对于极个别“剪坏”的学生作业,教师灵活地利用于对“二方连续纹样形式”规律的进一步探究;

*结合学生的探究与PPT课件,揭示“颠倒排列”、“ 正反排列(也叫镜向排列)”、“ 旋转排列”等。

3、实践阶段:

*利用统一的教科书和同学们的双手,再一次体验“颠倒排列”、“ 正反排列”的魅力; *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二方连续纹样,注意每个单独纹样的大小、图形的统一。

4、展评阶段: *请学生将绘制好的二方连续纹样贴于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道具(纸纸立体陶罐)上; *同学间相互看赏彼此的作业,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拓展阶段:

*比较纸陶罐前后的变化,感受纹样给予器皿的文化艺术魅力; *通过彩陶的欣赏,探询“二方连续纹样”的形成原因。评价建议

一、教学评价建议

1、教学环节是否流畅,设计是否合理;

2、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4、教学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5、教学难点学习是否透彻。

二、学习评价建议

1、在学习的过程中,心理是否得到喜悦与满足,观察、思维、想象、表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是否喜欢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学习活动;

3、与同学们的合作是否愉悦,能否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

4、作业中有没有遇到难点,如果有,是否已解决;

美术作品展前言 篇7

鲜花簇拥、活力四射的艺术苗圃里,一批艺术花卉茁壮成长了。寿春中学第三节阳光艺术节师生的美术作品,就是这块园地里绽放得最艳丽的一束。他们饱蘸生活的激情,一次次细心观察、一回回虔诚领悟,完成了笔尖触摸心灵的图腾;他们将独特的视角,伸向蓝天白云、旷野小溪、历史瞬间、人生百态,定格于碳条画板上,浸润于清香墨迹中。

他们以理想为心灯,燃起对美术的热忱,勃发生机;

他们以画板为心田,承载对艺术的渴望,探寻未来;

他们以画笔为心路,将色彩进行到底,彰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小学美术作品展总结 篇8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

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北京市西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4月7日,由四川省诗书画院主办的李晓军书画作品展在四川中国书画美术馆开幕。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胡继先,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张景岳,原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荣仲,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戴跃,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管苠校改棡,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家彭先诚,四川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薛磊,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专职画家李晓军,四川省诗书画院秘书长刘晓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德松、刘新德、何开鑫,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董微微等书画名家和四川省诗书画院在职书画家以及来自各地的书画爱好者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由管苠桐主持。

胡继先致辞时说,李晓军是我们当代有影响的中青年书画家,他的作品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时代的气魄,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一是他追求诗书画的完美融合,他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得到了大家的公认,特别是他的书法功底深厚,变化丰富,深刻地把握了书法的精髓并得以娴熟的运用。二是他在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探索和创新上,是一个成功的实践者,他的作品有着对传统的深刻认识,具有深厚的气惠,体现了传统在新时期的运用。三是他坚持不断创新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格调清新、生机盎然,闪烁出灿烂甚至博大的精神,读他的作品,能给人以愉悦的美的享受,给人精神振奋,四川省诗书画院举办这是次高品质的展览,是一件幸事,这个展览对四川书画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戴跃在致辞中代表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和省书协对李晓军书画展在四川的展出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说,李晓军先生书画双修,以书入画,是中国国家画院优秀的书法家和花鸟画家。他以古为师,不杂时弊,书画双修,技艺精进,深得中国书画传统之正脉而显纯粹和清逸,其书画创作长期以来得到了书法和绘画界的广泛关注。他强调,李晓军先生的传统大写意花鸟画风,深得吴昌硕、齐白石两家之精髓,作品中以文学内涵充实绘画意境,以书法的笔墨,挥写自然之形态,用笔用墨,力求道劲厚重,用水用色,力求淋漓瑰丽,融诗的境界和书的意趣于一体且情感真实而富于时代审美和蓬勃生机,已威自家面目。他在传统中浸淫越深越久,对传统的敬畏之心越多。他对传统深入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及传统书画艺术本质规定的基本理解,让我们看到了他潜心传统中国书画艺术由器形之舁的求索向精神境界的历练以及借法畅神,援器证道的新境地,值得四川同道的思考与借鉴。

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前言 篇9

《前言》

金秋时节,文艺家们在此集中展示精品力作,庆贺XX区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的正式成立,也为国庆65周年献礼!

XX区历史悠久、风光旖旎、人文荟萃,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激发了文艺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他们怀着对乡土的深情和对文化的热情,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忠实地记录了时代前进的步伐,生动描绘了魅力XX的建设成就和美好前景,热情讴歌了XX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为XX的文化发展、艺术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展出的百幅作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展示了XX丰富的自然、人文、历史面貌以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它们或工整隽秀,或酣畅淋漓,或浓墨重彩,或光影斑斓,无论是新秀练笔,还是名家展艺,一幅幅、一件件都是作者们潜心创作的才智结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准。

小学美术听课总结 篇10

2010-12-22 10:43:47|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教师示范也是把双刃剑。教学示范固然很重要,但有的教师上课时太依赖于示范,依然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这样“空对空”对学生说教,使原先情趣盎然艺术感染力很强的内容被讲得干巴巴的,枯燥得没有一点“味道”,光示范没有积极正确的引导,那只能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没有激发,只好照老师那样依样画葫芦,所画的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创造。这确实是我们美术教学的悲哀

了。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品行。课堂教学重在课堂常规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在于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筋,多实践,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怎样将学到的体会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会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使得美术教

幼儿美术作品的品鉴 篇11

关键词:美术作品,品鉴,误区,原则。

【分类号】G612

前言:幼儿对客观事物是通过想象、幻想、猜测、直觉来认知判断的,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势也是“五花八门”非逻辑性的,会打破成人艺术创作的条条框框,以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表现形式,来实现情感体验和精神的愉悦。共同分享幼儿创造的快乐,达到师幼共同成长。

一、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概述

品鉴就是对我们审美对象进行欣赏,分析,判断,讲解和提出看法的,是具开放性、科学性、公正性。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品鉴是对本次作业进行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和希望,是一种美术教学方法。

二、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误区

1、功利主义,把教学目标看得过重、过死板。著名画家官其格老师说过:“现在的儿童画很多都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意识形态操纵下的被动表现形式,一切是老师说了算,家长说了算。缺乏儿童画的童真、童趣、童心”。没有真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尊重内心想法。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有一个所谓的好的教学效果展示给别人,让幼儿做了“工匠”,作品成了“产品”。与官其格老师的理念完全相悖。

2、把美术技能技法的习得当成美术教育的目标。过分的强调色彩,构图,比例,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评价标准就变成了“比一比谁的画面干净,谁的线条最直,谁画的西瓜最圆,谁涂的颜色不溢出边线等等”。忽略我们幼儿的年龄特点,小手肌肉的控制能力,还有他们特有的判断能力。

3、把幼儿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来品鉴。常用“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正确与错误”等为条件来衡量。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否认、指责。比如,小朋友你们看看张三他画小马多像啊!跟老师画的一模一样,好不好看?于是孩子们齐声说:好看。小朋友,你们再看看李四他画的小马好肥啊,像小猪一样,好丑啊!导致千篇一律的模仿,缺乏个性化地自由表现。把创意性的东西说成是:不听老师的话、乱画、胡来。

4、把幼儿作品和其他幼儿的作品做比较。常说:你看看某某小朋友今天又得了几颗星,你呢,才得一颗星,你画得真不如别人的好。大大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感。而忽略了幼儿的作品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还有一种现象,老师常对看不懂的幼儿作品,表现出不以支持、忽略不谈。

三、幼儿美术作品的品鉴原则

1、尊重幼儿对绘画主体的理解和表现,尊重幼儿内心情感的体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学得越多越开心吗?不一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概括这世间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6岁的幼儿是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绘画水平自由发挥的阶段,表现形式也是多元化、自由化的,是不受成年人意志约束的。主题绘画《桃树下的小兔》,孩子们把春天里桃树下的小兔形象画得千姿百态、顽皮可爱,有的画小兔在草地上眯着眼睛打盹晒太阳、有的画小兔牙齿咬得紧紧的在用力拔河、有的小兔在采蘑菇、有的小兔手里拿着野花摆弄姿势在拍照…。这个主题中小朋友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运用到绘画作品中了,难道这样的作品在品鉴时不给点赞吗?

2、转变以技法为目标的评价标准来品鉴幼儿作品,教学目标可灵活多变,以幼儿为主体。我们艺术教育应以孩子的艺术表现,艺术思维,艺术兴趣,艺术发展为中心。不再以“画面干净不干净”、“线条直不直”、“圆圈圆不圆”,为标准来品鉴幼儿的作品。还应在幼儿的创作过程,结合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坚持度、创造性、专注度以及对绘画材料的运用与创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教师要有一颗宽广、包容的心,站在一个高角度纵向的品鉴幼儿作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忌用对成人作品的品鉴标准来“照镜子”,要看幼儿这次作品有无进步,有无创新意识,有无童真、童趣,能否完整的讲述自己作品的内容。大班水粉画《秋天》,班上的大多数孩子都画了人,落叶,房子,大雁,云朵等。但是班上的佳佳小朋友却只画了天空中各种形状的云朵,但是他能讲出很多种想法,讲出很多故事,表达出他的情感。能做到神似,体现内心世界的灵性,这样的作品我们都应点赞,都应该得到支持和鼓励。

4、摒弃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刻意追求作品效果。有些老师为了幼儿作品效果完美,或者去参加展览得到好的名次,就帮忙在作品中添加内容,到最后幼儿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画的什么。要引导幼儿用自己思维方式呈现作品,引导幼儿大胆按自己的想法去完成作品。注重幼儿的创作过程,以及过程带来的愉悦体验。

5、对幼儿作品的评价要认真负责。根据不同性格、不同水平的幼儿应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必须先对每一位幼儿的作品进行个别评价和鼓励,最后还应做集体评价,以及对下次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让老师的评价对幼儿有真正的帮助,让幼儿对下一次美术活动充满向往。之前见过有老师对班上大部分幼儿的作品评价都是一句话“不错,还行”,这样的评价对幼儿没有如何的帮助。

小结:教师在对幼儿美术作品品鉴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评价每位幼儿的作品,強调评价的发展性和鼓励性。以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尊重幼儿的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性格幼儿的作品,加以支持和帮助。帮助幼儿了解自己,表现自己,产生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对艺术活动产生更大的激情和创作欲望。最终达到幼儿能大胆想、大胆画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季湄 冯晓霞 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刘宝根:《什么样的画是创造性的——来自对幼儿教师创造性的访谈研究》,载《幼儿教育》2012年第12期。

【美】H加登纳著:《艺术与人生的发展》,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王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上一篇:防震减灾常识下一篇:语言技能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