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推荐9篇)
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填报时间: 2005-09-07责任单位: 市农委
需大规模集中租赁经营土地时,承包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可书面委托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或中介组织将土地承包经营
权统一流转给业主。
(三)土地股份合作。承包方之间可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合作生产;承包方也可采取土地承
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与业主合作经营。
(四)土地互换经营。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的承包方为土地集中经营的需要,可自愿将承包土地进行互换;业主需要连片开发而部分承包方要求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协调,在承包方自愿的基础上,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承包方的承包土地或集体经济组
织的机动土地与其互换。
对未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集体土地、“四荒”土地、林地等,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可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经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等证书的,可依法流转。
三、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土地规模经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全市产业布局规划,成片集中并在同一县域内从事土地规模经营开发,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的,除享受成府发〔2005〕19号文件规定的若干优惠政策外,对2005年起连续3年以上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由市农
业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其中,规模经营1000—2000亩(不含2000亩)土地的,按每亩100元标准奖励;2000—3000亩(不含3000亩)的,按每亩150元标准奖励;3000亩以
上(含3000亩)的,按每亩200元标准奖励。
四、鼓励业主投入
鼓励业主在其获得使用权的土地上投资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修建直接用于种养业生产和管理、服务的非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其占地不视为建设用地,免相关手续和收费。
五、鼓励开发“四荒”
对获得成片“四荒”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可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以此作为经营者在经济交往中的土地使用权凭证。“四荒”土地使用权依法享有继承、转让
(租)、抵押或参股联营权利。
六、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可用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给予一定补偿。农民流转土地后自主创业和兴办实体,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
镇居民同等的政策。
七、鼓励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土地规模经
营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先支持。在土地规
模经营中生产销售的农产品,按农民自产、自销、自用对待;兴办的经济实体,享受与民营企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八、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
经土地整理和置换新增的土地以及依法收回承包经营权的“四荒”土地,原则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组织发包或流转,流转收益主要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兴办集体
公益事业和化解集体经济组织历史债务。
九、业主资质审查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业主的,必须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业主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业主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项目效益风险等进行审查。单个业主受让流转土地达1000亩以上(含1000亩)的,由市农业部门会同相关区(市)县部门进行审查;1000亩以下的,由区(市)县或乡镇土地
承包管理部门组织审查。
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签订规范的书面土地流转合同,统一使用由市农业部门制定的《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文本。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间自行协商转包的,由转包双方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采取委托租赁承包方式流转土地的,可由农户出具书面委托书,委托
集体经济组织或其他中介组织统一代理与业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采取土地股份合作方式流转土地的,由承包户与股份合作社或业主协商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互换经营的,应在签订承包户土地互换协议的基础上,再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必须在乡镇或区(市)县土地承包管理机构监督下签订,同时报乡镇或区(市)县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备案,流转面积超过1000亩的,同时报市农业部门备案。
十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由承包方与受让方协商确定,可以现金或实物计价,货币兑现原则上以实物确定流转价格。根据市场变化,土地流转价格应每3年由双方重新协商调整或在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时约定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承包方低价流转承包土地,承包方在土地流转期内不得无理抬高价格胁迫业主退回流转的土地。此前已流转的土地,流转双方协商完善合同相关内
容。
十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
在市、区(市)县两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设立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与相应内设机构合署办公,具体负责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监督管理,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指导农户和业主签订流转合同,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台账,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双方信守合同的教育,加强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监督土地流转合同的履行情况。涉
及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由区(市)
县级以上林业部门负责。
十三、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仲裁
在市、区(市)县两级成立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农业、林业、司法、国土、水利等部门组成,办公室及仲裁庭设在农业部门,成员由机关相应的人员和聘请的律师组成,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解决。因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协商解决,也可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土地承包流转服务中心进行调解;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向区(市)县级或市级土地承包及流转纠纷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
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强化和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
商水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是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化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3];是党根据当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趋势、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4];同时也是商水县农村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此, 商水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深入调查研究, 出台政策, 组织成立了“商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领导小组” (商办〔2010〕88号) , 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 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 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为推进商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定了《商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商政〔2010〕52号) , 其中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励措施和流转原则, 各乡镇场、办事处按照县政府意见成立了相应组织, 出台了更为细化的实施意见。为商水县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的进行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
2 搭建服务平台, 规范服务管理,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2.1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
2010年5月, 县政府以农业局为依托, 成立了商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 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大厅。截至2011年底, 大部分乡镇场、办事处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 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 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 同时行政村确定1名村级土地流转联络员, 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县有服务大厅、乡镇 (场办) 有服务中心、村有信息联络员的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确保“流”得动、“转”得出[5]。
2.2 强化管理, 完善制度
一是制订了土地流转信息采集、上报、发布、存储制度。二是规范了基本操作规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在依法、自愿、有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统一格式的书面流转合同。由县农业局统一印制标准合同文本, 各乡镇场、办事处及流转农户按照县里提供的标准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民因土地流转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三是及时把土地流转资料登记归档[6]。四是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较大、时间较长的项目加强监管, 及时登记备案, 确保土地流转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2.3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处机制
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确保商水县农村土地流转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2011年商水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 成立了《商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 (商政办〔2011〕47号) , 依托县农业局农经管理部门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设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庭, 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指导乡村健全调解机制。各乡镇场、办事处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委员会, 设立调解庭, 逐步建立健全乡镇村调解、县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 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7,8]。
3 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调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性
3.1 制定财政奖补政策
2010年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商政〔2010〕52号) ,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基金, 对当年一次连片流转土地面积达到6.67 hm2、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的, 一次性给予流入主体1万元的奖励。以6.67 hm2为起点, 每增加6.67 hm2财政奖励资金增加1万元, 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经营主体的生产能力。同时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 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流入主体的支持力度。对乡镇场、办事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并经验收达标的奖励1.5万元。
3.2 核实6.67 hm2以上规模流转面积, 确保财政资金落实
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商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制定了6.67 hm2以上规模流转核实认定程序:一是土地流入户持和农户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向乡镇场、办事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核申请;二是乡镇场、办事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受理后, 组织专门人员对土地流入户申请认定的地块进行实地丈量, 提出初步审核意见, 填写《商水县农村土地百亩以上规模流转认定材料》, 乡镇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办公室;三是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镇、办事处报送的认定材料进行复核, 采取实地丈量、走访土地流出户、夏季验收的秋季回访, 秋季验收的次年夏季回访, 2季核实予以认定、在商水县农业信息网站和县土地流转服务大厅公示等方法, 切实把6.67 hm2以上土地规模流转面积和户数核准、核实。2011年6.67 hm2连片规模流转认定面积448.47 hm2, 占流转面积的3.8%, 涉及农业种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大户25家。
4 做好宣传, 示范引导, 解除农民群众后顾之忧
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农业和农村资源配置、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途径, 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9]。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宣传, 如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举行专题讲座、利用农业部门在电视台开设的技术专题栏目讲解、宣传车下乡等, 广泛深入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工作, 扩大社会影响, 帮助群众算好生产账、经济账、生态账、资源账, 消除顾虑。及时总结典型经验,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 增强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促进商水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依法有序规范进行, 农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摘要:总结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措施, 包括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搭建服务平台, 规范服务管理, 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落实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调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性;做好宣传, 示范引导, 解除农民群众后顾之忧等, 以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措施
参考文献
[1]田孝刚, 李保华.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河南农业, 2012 (3) :7.
[2]段力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1.
[3]张照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中国农村经济, 2002, 2 (2) :2.
[4]黄祖辉, 王朋.农村土地流转, 现状, 问题及对策[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38 (2) :38-47.
[5]曹建华, 王红英, 黄小梅.农村土地流转的供求意愿及其流转效率的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7, 21 (5) :54-60.
[6]包宗顺, 徐志明, 高珊, 等.农村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4) :23-30.
[7]许亚芬.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8 (3) :101-102.
[8]钟涨宝, 狄金华.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J].江苏社会科学, 2008 (1) :147-151.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 农村社会保障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正迅速扩大成一个较之社会上已有的弱势群体如城市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城市贫民处境更为艰难的新群体。因为当这些失地农民在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之后,不仅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连作为普通公民理应享有的生存权、财产权、就业权等基本权益也受到了威胁。
1.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土地流转的市场还不够健全,规范性有待加强 在部分农村中,土地流转机构还没有建立完善,农民对土地转让信息难以及时了解,主要通过认识的亲人朋友提供信息,这就必然导致土地转租不方便,土地流转交易缺少一个必要的平台。同时,土地流转还涉及如土地评估、谈判、签约、公证和登记等各个环节,而这些重要环节并不是农民和村组干部就能够完成的,它还需要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的参与,才能使土地的流转行为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目前农村在这些方面还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在土地流转的规范性上,有些地方流转缺乏契约约束,农户间的自由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缺少书面合同;私下流转大多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集体经济组织也少加干预,流转无序。还有些地方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而哪些是可以流转的,哪些又是不能流转的,怎么流转,要办哪些手续才能合法化,这都需要一定的规定和操作办法,目前这方面的规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2土地流转方式与农民意愿不符且土地征用难以及时获得补偿 有的地方政府以加快城市工业化、调整农业产业化为由,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硬行将农民的土地征收过来,再转手卖给开发商,用于经营,与农民争夺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对土地流转所得也没有公开透明,没有按标准补偿到位,村级擅自将资金滞留挪作他用,很多村民土地流转后的就业和养老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归属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土地的所有权通过村委会直接行使,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实行的是层层下拨的体制,而不是款项一次发放到户,中间经过多级行政机关,克扣时常难免。
1.3土地流转的配套措施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民的医疗、劳保、丧葬、抚恤、退休金等社會保障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但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却远远落后。很多农村居民虽然在城市生活很久但依然无法根植于城市。农村的承包地宁愿抛荒也不放弃或流转,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流转。
1.4农民维权意识较差 当前农村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都很淡薄,缺乏依法自我保护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作为法律主体和市场主体的要求,也不利于村民自治制度的落实。不少农民把土地集体所有当成村委会所有,对村委会未按法定程序作的决定和安排都一一顺应,在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行政或司法救助,。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严重落后城镇。究其原因是我国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城市,而农村处在次要位置。对农民而言,他们主要有三大社会保障,即子女,土地和储蓄。而土地作为农民的“活命田”、“保险田”,是他们根本保障。当非农产业无法保障基本生活时,土地就是农民生活的基本保障。从立法现状来看,当前,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有《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行政法规有《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国发〔1995〕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中办发〔[1997〕16号);部委规章有《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法律贯彻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农经发〔2003〕18号),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规章。这些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对调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有重要意义,但还不完善。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例,它对土地流转的原则、程序和土地流转合同的重要条做出了概括性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只是适应新的要求做出的滞后性调整,而且过于抽象,对于解决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还相差甚远。
2.2对政府部门、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 在我国农村土地仍属于集体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分在一定程度上受村集体的限制。同时,由于政府部门在其中又起指导作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又必然受到政府部门的制约。实际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受到政府部门、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人三方制约。政府部门的指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限制本应无可厚非,但是,由于实践中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认识不清,对相关制度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认识不清,导致权力与权利及权利之间的界限模糊,造成在实际操作中的政府部门、村集体滥用权利,侵害农民利益。
2.3农民集中居住和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对农民权益的伤害 在这一过程中忽视了农民的土地权益, 一是农民集中居住后节约出来的大量土地,依照《土地管理法》应该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对宅基地拥有使用权。但在实际操作中,这部分土地的所有权性质难模糊不清;二是地方政府收走农民的宅基地,基本没有补偿或者补偿很少,这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三是加重了农民负担。拆迁农民房屋的补偿标准都低于安置房的价格,农民购买相同面积住房资金大大增加;四是减少了农民收入。对于城郊农民,房租收人曾经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支柱,即所谓“房东经济”,有的城郊几乎每个家庭都会以出租房屋补贴基本生活。集中居住后,这些农民的房租收益可能落空;五是这些土地用于工业和商业用地,必然大大升值,但是升值所得收入农民却难以得到。
3.新农村建设中土地流转的对策思考
3.1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要尽快制定出台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增强这部法律的可操作性同时,要适应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土地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进行修订。
3.2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失业与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为此,要对失地农民进行公正补偿,即安置补助费的项目、金额应当能够保障失业农民在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必要支出,在保障原来水平的基础上更高于原来水平。 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一是提高征地的安置补助费,二是改变“以土地换保障”的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失地农民的失业保障基金和再就业、创业资金可以是其全部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作为。而不必担心再就业资金问题。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应主要来源于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和用地单位提供的资金。 创新土地征收安置模式。允许采取“留用地”办法,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一定面积的建设用地安排给集体经济组织,用于发展和壮大村组经济。建立各种物业设施,并以股份的形式把资产量化给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使被征地较多的村和失地农民获得长期得益的保障机制。
大政发〔2004〕4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面积越来越大,参与流转的农户越来越多,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了一些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妨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农村稳定。为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
(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和前提。农户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利,要长期稳定,三十年不变。林地的承包经营权三十年至七十年不变。同农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应向农户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或者林权证书。在承包期内,农户可以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行流转。
(二)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下简称“四荒”)等农村集体土地以及国有土地依法由农村集体使用的林地、“四荒”等,通过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林权证的承包方,可采取出租、入股、转让、抵押等形式进行流转。
(三)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连片林地,可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股份合作经营形式将承包权和林权明晰到个人。对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或人均耕地极少,无法实行土地实物分包到户的地区,可将承包地由实物形态虚拟为价值形态,折合成股份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权的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四)依法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借土地流转而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和农地用途;流转双方要依法履行流转程序,办理流转手续;流转后,由于乡村合并,行政区划发生变化,其原土地的权属不变,流转双方当事人以及发包方与承包方所承担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变。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五)平等协商、自愿的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和以招标、拍卖等方式依法登记取得承包权的承包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或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集体统一规划的农业园区或区域规模化生产基地需要联片经营的耕地,要充分做好农户思想工作,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流转。对个别不同意流转的农户,不得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行流转,可在取得农户同意的前提下,实行同等值地块互换。
(六)有偿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收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已出嫁的妇女,在新居住地未分得土地,仍保留原承包地,土地流转的收益,归其所有。全家迁入小城镇的农户,有权将其承包地通过流转获取收益;由于国家征用或其他原因被收回承包地,其流入方的经营者有权获得对土地投入的补偿。流转的土地被国家征用后,其土地安置补助费由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安置,采取“土地换社保”的办法,确保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青苗补偿费归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流入方。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条件
(七)大面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般应具备如下条件:承包地已经不是农户主要收入来源,农户有让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愿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对土地规模化提出现实要求;流入方从土地经营中可获取一定的利润。
(八)要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对于尚不具备流转条件的地区,不可运用行政手段,违背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强制推行。对已具备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引导,典型示范,让农民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获取实惠,自觉自愿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九)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内在动力。要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要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降低农业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逐步形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长效机制。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
(十)家庭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让。即农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内或以外的农户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转让后,原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在部分或者全部承包土地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自然终止。
2、互换。即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农户之间为各自需要,互相交换其承包地块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与发包方重新签订承包合同。
3、转包。即农户将承包地的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条件转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内或以外的农户,原承包方与发包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变。
4、出租。即农户将部分或全部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租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内或以外的农户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
5、入股。即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形式,参与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农业开发经营。
6、代耕。即农户将承包土地全部或部分委托给他人暂时代为耕种。
(十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由农户自主选择,农户可自行流转,也可以委托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要坚决制止集体经济组织在组织农户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采取低价租回土地,高价对外发包,中间盘剥农民利益的任何流转形式和做法。如发生类似侵权行为,要将盘剥所得原价退还给承包户。
(十二)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流转形式。土地股份合作制使农户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联合,保障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过程中农民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应大力提倡。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
(十三)土地流转应履行以下程序:
1、农户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且代耕时间不超过一年的,应口头告知发包方,可不签订书面合同;
2、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委托流转等其他方式流转的,流转双方当事人应当签订格式化书面合同和委托流转书,并报发包方备案;
3、凡是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如转让)使原农户与发包方建立的全部或部分权利义务关系终止,流入方与发包方建立新的承包关系的,要事先取得发包方的同意后,方可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
4、凡属委托流转等创新探索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须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案报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5、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登记。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价格
(十四)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采取互换、转包等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其流转价格由双方当事人议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流转期限较长的,提倡以实物或以实物折价兑现。
(十五)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集体经济组织要对流入方的农业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如流入方因无法履行流转合同而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集体经济组织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其流转价格应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民主议定。(十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流入方(转让、互换除外)所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其享有的权利不得超过原承包方享有的权利。以转让和互换形式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
入方,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再流转。但对以“炒地皮”为目的的再流转,要坚决制止。
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
(十七)市和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研、指导和监管工作,及时总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好经验,提高指导服务水平。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及时纠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发展。乡镇人民政府要指定专人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日常管理,并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及时全面掌握本地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依法加强管理。
(十八)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合同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档案,有条件的乡镇,要实行计算机管理,要逐步将流转合同列入档案部门的长期档案管理范畴。市和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经常对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
(十九)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接待处理工作。乡镇和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流转中发生的矛盾纠纷,要做好耐心的接待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调节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当事人可向乡镇或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各级政府要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当事人,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
(二十)本实施意见由大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随
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中土地规模经营小、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地矛盾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效地减少土地撂荒;有利于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源的配置,开辟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各级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我县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开展宣传与调查,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氛围
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市、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宣
传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通过张贴宣
传标语、编黑板报、出宣传栏、印宣传册、派宣传车、组织相关讲座、利用广播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精神实质,自愿融入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活动中去。县农业局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业务指导员50人,这项工作要在6月底前结束。
同时,要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状况,重点摸清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将摸底调查汇总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摸底调查表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上报县农业局。
三、坚持原则,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各乡镇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各乡镇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流转形式,促进土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侵占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与农业区域布局、农业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四)坚持规范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及时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大胆创新探索,切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采用以下形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引导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连片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或者采取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也可采用农民土地入股,然后在龙头企业做工人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农村能人大户带动型。即积极鼓励当地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能人、大户连片承包农户流转的土地,并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
(三)农村土地合作社型。即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选择不同产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支持其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
(四)农户相互流转型。即积极鼓励农户之间通过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承包农户委托发包方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
(五)村集体集中流转型。即对二、三产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的村,在依法征得村民同意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的集中经营或统一流转。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以及集体的“四荒”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统一组织公开发包或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六)撂荒土地代管型。即对撂荒一年以上的承包土地,集体经济组织可按规定组织代耕,代耕收
入归代耕者。对举家长期外出且失去联系农户的撂荒土地,在确保原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流转收益归原承包方。
四、规范运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一)建立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农业局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全县土地流转服务日常工作;乡(镇)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本乡镇内土地流转服务具体工作;各村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直接承担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工作,主要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并将农户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村组内外的农户和企业单位投资高效农业;二是负责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协调和指导,开展土地评估、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工作;三是负责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四是负责对流转土地进行监管,确保土地的农业用途和适度规模经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做到“六有”,一是有统一制作的名称规范的牌子;二是有统一刻制的印章;三是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四是有能正常开展各项服务所必需的实施;五是有2个以上相对专职的工作人员;六是有正常运转所必要的工作经费。在组建初期,要重点做好制订管理服务制度、搜集登记土地流转信息,以及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在6月中旬前设立起来,其中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立的具体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和已开展的指导服务项目要及时报县农业局。
(二)规范流转手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合同样式统一使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各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在各村、组开展一次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的公示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农户流转土地时,各乡(镇)、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要免费为流转双方提供合同文本,并指导合同签订。合同要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双方的名称或姓名,流转方式,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期限和使用条件,土地收益及支付方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使用期满后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处理办法,争议的解决办法,违约责任等。在指导合同签订时,对流转当事人提出的流转合同鉴证申请,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及时予以办理,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要及时提供咨询,帮助纠正。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可以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要重视对流转土地用途的审查,防止改变农业用途。要严格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资质审查,确保已流转土地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必须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项目效益风险等进行审查。
(三)建立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网的土地流转台帐制度和信息资源库。
(四)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上报制度。一是上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格。为及时统计、汇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在每季度后5日内(具体为4月5日前报一季度、7月5日前报二季度、10月5日前报三季度、次年1月5日前报四季度)填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统计表样式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并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在上报统计表的同时,各乡镇要对本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书面材料与统计表一并上报县农业局。二是上报典型案例。各乡镇要对土地流转工作中产生的成功案例进行认真剖析,形成经验材料及时上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将在《**农经》中予以刊发,供各乡镇学习参考。三是上报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要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抄报县农业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上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今年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考评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部分评分的重要依据。
(五)妥善处置土地流转纠纷,切实维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引发诸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假如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县里准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排除隐患,加快和促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仲裁委员会由农业、司法、法制、国土等部门组成,办公室及仲裁庭设在县农业局,同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仲裁庭应选配3名以上仲裁员,由县仲裁委员会考核聘用,实行持证上岗。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农民工返乡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农民工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发生与调处情况,积极做好工作预案。要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
(六)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试点。开展工作试点可以起到率先示范作用,由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乡镇要选择若干个产业发展较快、土地流转工作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开展流转工作试点。试点中,要着重探索如何引导农民流出土地,如何吸引大户(农业企业)流入土地,如何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作用,如何解决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等问题。要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指导服务,确保试点一个,成功一个,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快速有序发展,并力争每个乡镇涌现1个以上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0%以上的村。原则上要求小乡镇建立1~2个示范点,大乡镇建立3~5个示范点。各乡镇试点村的选择情况及试点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报县农业局。
五、完善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将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15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鼓励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贡献的组织。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一是一次性流入土地面积100亩以上;二是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三是与农户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四是按流转合同要求及时支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用;五是没有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六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七是规模经营效益显现,亩产值高于农民个体耕作200元以上;八是年内没有与农民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突出贡献的认定标准:一是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完备、程序规范、经费落实;二是每年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3次以上,接受宣传的总人数200人以上;三是成效显著,包括及时规范地进行了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协调和指导农户签订规范合同文本每年100份以上,成功流转土地面积每年300亩以上,开展了土地流转后续跟踪服务,确保了土地的农业用途,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适度(20亩以上)规模经营,及时完成了土地流转信息的分析、上报工作,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达标,没有出现土地流转纠纷等。
(二)制定完善鼓励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优惠政策,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且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从事企业经营的农民,享受兴办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子女可在教育部门指定学校就学,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做法。对农民原有房屋区分建筑结构、建筑年限、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地理位置等给予相应的拆迁补偿。
(三)强化金融信贷和用地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重点向生产大户倾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引进;金融部门要简化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和帮助种养大户发展生产;农村土地合作社可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规定进行及时登记,并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村土地合作社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实际需要允许规模经营主体将占用面积的2—5‰的土地建造简易仓库、晒场、运输道路等,作为农业生产管理辅助性用地。但土地流转到期时,规模经营主体要负责还耕。
(四)完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形成土地流转风险预防、控制、处置机制。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大户(企业)就生产的农作物、畜牧产品进行保险,降低规模经营的意外灾害风险。
(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力度。要进一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大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走向城镇;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通过组织劳务洽谈等形式,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推动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六、加强领导,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稳步推进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贯彻和实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的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农民纷纷进城外出务工经商,甚至全家外出的现象不断涌现,为我市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出现了较大数量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据统计,全市现在已进行土地流转的有14233份地、面积为36637亩。其中:转包的9407份地、面积 亩,转让2678份地、面积 亩,互换916份地、面积 亩,出租991份地、面积 亩,入股27份地、面积 亩,其他形式流转的214份地、面积 亩。在全市农村土地流转中,有较为规范的流转合同的只有1195份地、面积为5466亩,分别占应签订合同份数和面积的8.4%、14.92%;不规范的流转合同有1278份地、面积为2545亩,分别占应该签订合同份数和面积的8.98%和6.95%;没有流转合同的有11760份地、面积为28626亩,分别占应签订合同份数和面积的82.62%、78.13%。由于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合同内容不完善,导致土地流转纠纷案件大幅上升,就其流转合同纠纷发生的主要因素由四个方面造成:一是重视不够:部份干部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是农户之间的私人行为,在税费改革前只要完成了各项税费任务就行,没有严格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管理。但事实证明,不规范和不完善的土地流转是日后承包纠纷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了纠纷就难以解决,会引起层层上访、甚至集体上访,这样的结果将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是放弃承包地的农户没有提出书面申请:前几年由于各种费税负担较重,全家外出的农民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只向农业社长打了一个招呼,有的甚至只打了一个电话,没有提交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书面申请或授权委托申请,农业社将其承包地收回后重新发包给其他农户,该农户事后反说是农业社强行将其承包地收回,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业社又拿不出有利的证据,增加了此类纠纷处理的难度。三是没有签订较为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甚至没有书面合同:农户之间的流转绝大多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或合同内容不规范,有的只有双方当事人才知道的口头协议,认为都是亲戚或关系较好的邻居,不用签订合同,待到发生纠纷要求解决时难以取证,为处理纠纷增加了难度。四是程序不符合规定: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其他方式(招标、拍卖等)发包的土地,没有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的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的程序办理,日后随着土地的升值或有了效益,村民纷纷要求解除合同,一经审理,又是无效合同,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的保护。
今年农业部颁发了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第47号令),该办法明确规定了流转原则、流转方式、流转合同和流转管理部门等,对此,我局就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业部第47号令)的宣传贯彻。利用专栏、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乡(镇)要对村社干部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使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把好关,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严格按程序操作。还没有购买农业法律法规选编的地方,请务必在近期内购回。
二、在今年6~8月对所辖区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清理出来的问题分类加以完善和补充。
1、对农户之间流转合同和协议或不规范不完善的合同或协议的流转行为,按照市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书》(样式附后)的格式进行重新签订,当事人不在家的,由当事人寄回书面《授权委托书》委托其亲属代签。所签订的各种流转合同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人承包期的剩余时间。
2、对自愿放弃土地承包的农户,必须完善放弃承包经营权的《申请书》或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协议。否则不容许农业社将其承包地发包给他人承包。
3、对集体经济组织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发包的耕地、荒山、荒坡、荒滩等土地,要认真清理审查,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48条的要求认真加以完善和补充,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切实保护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承包方与受让方达成流转意向后,以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承包方应当及时向发包方务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事先向发包方提出申请,取得同意后,双方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书。流转合同一式四份,流转双方各执一份,发包方和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各备案一份。流转当事人可以向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但不得强迫接受鉴证。
四、各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达成流转意向的双方当事人提供统一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并指导其签订后,予以登记备案。在指导流转合同签订或流转合同鉴证的过程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要及时予以纠正。
五、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档案。各乡镇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各类流转土地进行登记备案,并将相应情况及时录入微机,并报送市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在全市实行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化管理,减少和杜绝因土地流转引起的各类纠纷。
1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作用
1.1 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集中零星的土地, 大力整合生产中的各个要素, 开展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 有助于发展现代化农业[1]。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 实现资本的最优组合, 健全农村经济组织, 公平、公正、有效地进行土地的重新配置。土地的重新配置和适度经营带来了双面的经济效益。一方面, 可解决土地利用率低、土地闲置等问题;另一方面, 促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具的推广和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率, 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不足, 确保农业生产要素实现合理的流动和优化组合, 确保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使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 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1]。
1.2 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转出承包地, 从原先“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状态转变为安心地从事其他产业。此外, 农民或以土地入股开展股份合作经营[1], 或以其他方式参与土地流转, 获得高收入, 从而使收入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
1.3 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土地流转是土地经营权的集中, 有利于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化组合和配置, 实现土地的综合开发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地经营组织化程度, 向标准化、机械化方向迈进;有利于科研、水利、道路等设施的建设[1];有利于生产和加工基地的规模建设, 生态环境的保护, 使土地利用达到合理有效的目的, 进而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2,3]。
2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农民存在严重的“恋土”观念
长期以来, 中国的农民家庭都是以土地收益作为收入来源。现阶段, 一些农户宁可自己的承包田荒芜, 长期在外务工, 也不愿放弃承包田, 他们认为承包田是其最后的经济保障。此外, 由于近几年国家“三农”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行, 农业税取消, 粮价逐渐推高, 土地不断升值, 致使部分农户宁愿粗放经营, 甚至撂荒, 也不愿将自己的承包田流转出去。
2.2 土地流转相关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 由于企业生存的不稳定因素较多, 农民担心土地流转给企业后租金不能兑现;另一方面, 由于农民法制意识淡薄, 企业担心若农民毁约, 将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发展遭受重创。农业投资面临着“双重风险”, 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现今社会关于土地流转风险的保障制度仍然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 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制度的建立将直接影响土地投资经营者的参与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2.3 土地流转规模和流向不完善
现阶段, 土地流转规模小, 经营的模式寡而粗放, 性质比较单一。土地流转并没有给广大农户带来大的收益, 而农户并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状况最终导致农户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
3 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的对策
3.1 要严格执行政策, 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工作规范化水平3.
3.1.1坚持4个原则。
(1) 依法流转原则。在我国,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财产。土地流转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进行, 尽管流转形式有许多种类, 但承包土地流转的当事人无权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无权借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之名进行土地买卖, 无权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剩余期限[4]。 (2) 自愿流转原则。即在承包期内农户有权自主决定承包地是否流转以及流转的形式,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不得强行收回承包地, 不得强迫农户放弃或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 (3) 有偿流转原则。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收益, 由流转承包地农户与参与土地流转的相关各方协商、公平确定, 流转承包地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 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截留和扣缴[4]。 (4) 促进发展原则。在确保土地使用性质不变、确保耕地总量和产出能力不减的前提下鼓励种田能手多种田、种好田, 引导他们按照市场要求调整产业结构, 适度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加快发展高效农业[4]。
3.1.2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形式。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流转,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 承包农村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四荒“ (荒山、荒沟、荒丘、荒滩) 等土地, 经依法登记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林权等证书的, 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4];此外, 对外出务工经商耕地现已撂荒的农户, 各村要积极与其主动协商, 在征得承包户的同意后, 可将其承包地经营权转让给当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其他农户[4]。
3.1.3 搭建有效平台。
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负责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信息, 指导农户与业主签订流转合同, 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台帐, 加强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档案管理, 监督土地流转合同的履行。健全土地流转管理网络, 分乡镇建立农户土地承包登记管理数据库, 将农户承包土地的位置、边界、面积、数量、质量、等级、用途、土地的产出率及变更情况实行微机网络化管理。鼓励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 由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 提供土地供求信息、土地委托流转、农业项目推介等服务, 逐步建立起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3.2 实施政策引导, 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 创办农业园区或产业基地, 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以奖代补制度, 鼓励土地集中连片流转, 对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33 hm2以上, 并且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经营大户, 按照300元/hm2的标准予以奖励。积极协调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村经营大户签定订单合同, 支持和鼓励农产品营销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村经营大户建立定期服务和联系制度, 提高耕地比较效益。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村经营大户的信贷投入, 支持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开展多形式的“代耕代种”, 促进土地流转。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 加快农民转岗转业步伐, 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创造条件[5,6]。
3.3 强化组织领导, 切实把土地流转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各地、各乡镇、村民委员会均要建立土地流转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二是建立高效的工作机构。各地区要因地选择建立工作机构。各县 (市) 区、各乡镇要分别依托农业主管部门、农村经济管理站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各村民委员会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站;各村民小组要设立培养合格的土地流转服务信息联络员制度。三是各地建立配套的服务机构。如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评估机构、矛盾调处机构和考核评价机构等。
参考文献
[1]郑淑玲.论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动市场[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 :380-381.
[2]陈亚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J].中国经贸导刊, 2010 (1) :40.
[3]杜勇.从SWTO上分析农村土地流转市场[J].法制与社会, 2009 (32) :275-276.
[4]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农牧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1-01-30]http://china.findlaw.cn/fangdichan/fdcfg/fdcfgk/3352.html.
[5]刘启营.新形势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路径分析[J].农业经济, 2009 (4) :41-43.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安排以及非农业就业的机会并不是很稳定,大多数土地承包在短期内是不能够有效确定的,并且交易双方应该是能够随时终止交易的。农户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不够规范,纠纷情况较多,农民初次分配到承包用地之后,没有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管理,对地籍调查、登记、统计以及需要监管的土地位置、质量、用途等方面的内容不够了解,相关约束法规建设较为落后,承包地的流转缺乏法制化管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般发生在自然村或者是邻村之间,具有一定临时性。当其使用权发生纠纷时,就不能够从法律或行政的角度对其进行维护管理。
其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严重侵权现象。我国《土地管理法》还有《宪法》中明确规定,农村以及城市郊区的土地,除去法律规定属于国家之外,均属于农民集体共有。从制度、法律中可以看出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在村民集体,并且所有权的主体主要表示的是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是村委会,农民作为集体成员仅获取了对承包土地的使用规范。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农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首先是影响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农村一些非农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规模土地经营对农民吸引力逐步降低,农民不再将农业收入作为其主要的生活来源,一些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苦于经营规模过小,急于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获取相应经济效益的,形成以租用他人土地作为统一经营的需求。在土地流转中,因为流通环节不够顺畅,供需双方不能够有效实现信息内容的对接。在已经发生的流转中,低负价格也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价格是市场资源配置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只有真实反映出资源价值的市场价格才能够有效进行资源配置。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约因素
2.1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表面上看都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存在很大差异,一种是市场化资源配置,另一种是凭借行政权力进行的非市场化行为,前者较为重视实行结果,后者则是剥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力,其发展结果只会有规模无效益。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不完整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土地承包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说的是依法对土地进行使用,并与土地占有权、收益权并列。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说的是拥有在土地上进行耕作的权利,较为狭义。不完整的土地权只能够让农民进行使用,并不能够满足农民资产营运。
2.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外部环境不健全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法规之间的矛盾。依据《民法通则》来说,财产的所有权包含占有、收益、使用等。土地的使用权应该是一项较为独立的权利,能够在限期中对土地进行出售、交换、赠送还有出租抵押,并且土地的使用者在获取土地承包权的时候,能获取相应的处置权利,二是农村承包地流转立法并没有体系化,存在较多的法律漏洞,主要表现在对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的忽视,不能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流转规则。
其次,土地利用规范不够完善。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将市场机制引进土地配置的时候,还建立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但其规划内容仍旧不够完善,缺乏科学合理性,并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缺乏一定的法律效益,主要是因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较多,不便于操作,其次是能够依据经济增长的需求进行临时的报批修改。
最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完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业是兼具自然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尤其是在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环境下。并且农业基础设施长年失修,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加重了农业生产过程中风险管理成本,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产品的价格呈现无规律的波动,促使农民难以有效针对变化的市场环境作出决策,土地有偿市场化流转也因为这样的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3.创新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发展思路
3.1有效完善农地制度
为了有效推动土地流转,扩大其规模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需要不断改革现有的农地制度,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农地创新就是要使新的产权制度与家庭承包制度相适应。在新的产权制度环境下,应该在家庭承包制环境下引入效率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障农村基本制度的稳定发展,实现规模经营模式。首先要明确土地所有权,其次要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只有做好这些内容才能够有效完善农地制度。
3.2政府部门要加强管理与服务
首先,一定要有效规范乡村集体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农户一定要委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帮助流转其承包地的承包经营权,并且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接受委托,保留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利,流转期限、税务承担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并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进行约定,之后签订相应的委托流转协议。并且土地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户所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应该按照规定收取少量的中介服务费用,严格界定土地流转服务过程,中介组织不得不代缴代扣农户承包的土地税费。
其次,要签订流转合同,相关管理机关一定要在当事双方指导下签订相应的书面协议,使其形成较为稳定的流转关系,协议双方一定要明确双方之间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明确税费缴纳方式并考虑时间变化对相关税费的影响。在农村协议合同在经过批准生效之后进行,双方都一定要有效履行合同上内容,并且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3改善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首先一定要不断改革农村土地租用制度,建立积极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主要是为了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升现阶段土地资源使用与运行的效率,继而有效调节农户之间的利益格局。
其次,一定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县级、乡级服务组织的建设,为转入土地的农户提供资金、物质还有技术方面的服务,建立相应的服务网点,继而为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提供较为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
4.结束语
农村土地制度一定要坚持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前提下,有效创新出新的制度。从实践环节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不仅是家庭承包经营制的创新发展,并且这也是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的重要要求。本文从制度、市场还有资源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音素,形成一项较为系统并具有一定特色的系统。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具有明显的诱导性,因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的市场机制先天不足,这种不足致使承包经营制度流转不顺畅,因此,想要实现市场化流转就一定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科]
【参考文献】
――台州市路桥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农产品优质率,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如何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推进我区打造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区在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方面做量一定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出了具有路桥特色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子。现将近年来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我区土地流转现状和特点
路桥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历来是商贸发达地区,“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民营经济十分发达,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全区农村人口37.18万,承包耕地面积14.77万亩,承包经营的农户数83288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4亩,远低于浙江省人均耕地0.6亩的水平。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仅4.69万人,占农村人口数的12.6%,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多数农民对承包地的依存度已经降低,客观上为我区的土地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为适应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亩左右,占39%。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家。如灵生果蔬合作社通过租赁转入土地2100亩,种植西兰花、洋香瓜。双翼粮食机械化合作社转包面积达1300多亩,超藤葡萄专业合作社在区内建有基地8000亩,并在上海崇明租用土地800多亩建立葡萄基地,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太平蔬菜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经营和机械化服务,承包租用九塘、八塘、十塘地面积3500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长期而成片地流转。
(三)流转期限偏中短期化。
流转期限长短不一,仍以中短期居多,全区土地流转期限主要集中在5年以下,其中1年以下8261亩,1-5年的面积49886亩,5年以上的15853亩。多数农户不愿签订长期合同,普遍担心因流转土地的价格上涨或遇到土地征用而吃亏。
(四)流转范围以有序为主,自发为辅。
土地流转范围也不断拓宽,流转的土地由当初主要是耕地扩展到旱地、滩涂和山地,土地流转从农户相互间的自发流转向组织化、有序化流转发展,土地流转的对象由原来的村内进行,扩展到外地,经营内容从种粮为主转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但农村土地流转以自发流转占了一定的比例,农户自发流转面积达2万多亩,占流转面积的29%以上。土地流转跨区势头良好,全区各类农业主体在市、省外流入的土地承包经营面积达1.5万亩。
二、土地流转所做的工作与经验
过调研,总结出了我区流转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这为以后开展流转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抓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的探索,为土地流转创建平台。经过近年来对流转服务组织的探索,结合流转调研的结果,并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做得较好的流转中心考察取经,在5月7日,我区首家镇(街道)级土地流转中心在横街镇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我区土地流转工作从自发的无形市场向有序的有形市场的转变。同年,相继成立了蓬街、金清和桐屿街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促进了我区土地流转向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抓土地流转合同的规范,为土地流转提供实质上的保障。针对以前由于自发流转为主造成合同不统一,不规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导致矛盾纠纷频繁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土地流转的正常开展,并损害了流入户的根本利益。因些,区里统一制定并印发了6万份流转合同,免费下放到各镇(街道)提供服务。明确了流入户和流出户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了流入和流出户的权益,为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将会日益发挥。
(五)抓土地流转实施意见的制定,为土地流转提供政策的支持。
我局专门组织人员在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各地制定的实施意见,结合路桥自身特点,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并经上级农经部门指导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出台了路桥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从2009年起,对当年新
的矛盾十分突出。我区农户承包田面积普遍较少,且零星分散,往往成片的土地由几十上百的农户承包,如果经营大户需要流入集中连片的土地,只要其中的部分农户不自愿流出土地,土地连片规模经营就很难形成,从而影响了土地整体耕作效能的提高,也影响了经营大户的经济效益。
(二)流转不规范,容易引发纠纷。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一般采用“口头协议”,私下流转的较多,通过组织流转、签订合同的少。即使订有合同,条款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对双方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不够明确。流转的程序也不规范,手续不齐全,存在很大的纠纷隐患。
(三)流转的服务机构不完善,流转存在盲区。
我区土地流转仍处于自发阶段,大多数镇村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也未很好发挥,市场化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尚未发育起来,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供求信息不对称,想要流出土地的找不到接收人,想要转入土地的找不到地。
(四)农民流出土地积极性不高,阻碍流转进度。
农民不愿流转土地是当前制约流转工作的首要因素。土地是农民命根子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多数农民来自非农产业收入占80%以上且比较稳定,但是他们出于口粮自给和怕务工经商亏本后无退路考虑,宁愿自己粗放经营,甚至抛荒承包地,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
流转服务。全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能力。
(三)加强流转管理,促进土地规范流转。
土地流转涉及土地所有者土地经营者的利益,流转必须按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土地流转双方要签订标准文本格式的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补偿、用途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并鉴证。要全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和流转备案制度,使流转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处机制,区级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妥善处理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纠纷。
(四)完善相配套措施,解决土地流转后顾之忧。
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加快建立完善适合农村特点的养老、农医保、农民工保护、低保、子女入学等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土地的流转才会真正加快。
我区的土地流转流转服务工作尚在探索起步阶段,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有关问题调研,及时提出对策建议,要宣传党和国家农村土地流转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收集发布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信息,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确保正常运行,长期运行,并取得实效。以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工作。村级是基
【成都市 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推荐阅读:
成都市土地市场分析01-03
成都市网约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11-10
关于成都市政府06-15
成都市旅游政策09-10
成都市公交现状11-03
成都市幼儿园10-24
成都市业主公约范本12-04
成都市建设用地指标01-10
成都艺术的现状分析01-08
描写成都的作文:家乡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