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汇报材料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编制汇报材料

编制汇报材料 篇1

一、县委编办设立的情况

2015年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中,按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全州机构编制部门与人社局分开实行单列。我县编办于去年年底实现机构单列,办公独立,2016年起实行财务独立核算。目前编办有8个编制,7个工作人员。编办设在县委,同时挂“中共兰坪县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和“兰坪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两块牌子。由县长任编委会主任,直接分管编办工作。由于新单列机构,基本白手起家。还有许多单位自身建设和单位制度需要完善。

二、2015年编办主要工作

(一)按《兰坪县人民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进行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目前共设置了23个政府工作部门、设置了11个党委工作部门、8个乡镇党政机关、9个群团机构、参公管理事业单位33个、事业单位174个(其中政府直属3个)、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1个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全县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203项,清理权责事项7598项。

(三)基本完成机构实名制数据的录入,建立管理数据库。实名制管理网络平台建设资金(72000元)已到位。设备购置已到位,机房建设已落实,并待付款安装设备。

(四)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和政务和公益机构中文域名注册61家。

(五)参与公车改革前期工作;申报了2016年公务员招录用编计划共39人;参与清理规范人员混编混岗的工作,参与清理吃空饷等。

(六)新设立不动产登记管理局等18个机构,机构编制日常事务工作及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我县编制现状分析

(一)按照以往的编制管理口径统计,我县总编制6300名。目前按照实名制统计数据共在职6198人,则空编102人。

(二)按目前实名制管理的要求,剔除自控编制287名及其省控交警编制数10名、社区民警控制数24名。实际统计编制为6187名,全县在职6198名,则超编11名。

(三)以编制分类来看全县行政编制1313(1213+100)名,在职行政人员1356名,超编43名;全县事业编制4775名,在职人员4591人(其中事业工勤295名、参公人员224名),空编184名;全县工勤编制99名,在职行政工勤251名,超编152 名。

(四)以县乡两级编制分布看:

县级:行政编制1090名,在职1134名,超编 44名; 事业编制4297名,在职4199名,空编98名;

-2-工勤编制83(77+6)名,在职 191 名,超编 108名; 乡镇:行政编制223名,在职222名,空编1名;

事业编制 478名,在职392名,空编86名;

工勤编制16(8+8)名,在职 60 名,超编44名;

(五)从系统上看,编制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系统。

教育系统事业编制2635名,在职2569名,空编66名;教育系统事业编制占全县事业编制的56.38%。

卫生系统事业编制707名,在职670名,空编37 名;卫生系统事业编制占全县事业编制的15.13%。

教育、卫生系统共占全县事业编制的71.51%。

四、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矛盾问题

(一)减编控编压力大,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省州编办要求我们2017年实现减编控编任务。按目前的统计数据,至少有11名的超编人员要消化。

(二)减编控编任务和党委政府用人需求矛盾突出。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繁重,党委政府工作量加大,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实行减编控编,县乡各部门工作人员老龄化严重,工勤人员过多,编制和人员使用效率低。

(三)部门编制管理意识差,合理规划使用编制的能力弱。

(四)由于编办刚刚开始单列,目前7个人中大多数人

-3-新参加工作,编办工作新业务多,工作量也大,需要我们尽快熟悉业务,学习新知识。编办工作体制机制也需要从上到下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比如编委会议事规程,领导职数使用审核,调动录用的编制前置审批等。

(五)一些单位历史遗留的超编问题消化难度大,如农科局等。教育卫生两个编制使用大户的编制内部管理水平需要加强,最好做到精细科学管理。

(六)其他问题:1.武装部武器仓库编制问题。2.城市管理执法体制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按照州委要求的时间(2017年)编制总量上实现减编控编任务,至少要消化11名超编人员。针对公务员、行政工勤人员严重超编情况,一是在正常退休的基础上希望县委政府加大提前退休的力度。二是工勤人员严重超编问题,抓住公车改革的机遇加以消化。三是放宽病退的控制。四是用事业编制来置换参公机构行政编制,释放行政编制,同时消化工勤人员。五是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对政府中承担服务类、一般技术性的工作岗位,不再增加行政编制;对事业单位中部分辅助性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岗位不再核定事业编制,以上岗位实行购买服务,对现有在岗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妥善安置,其占用的行政事业编制,采取“退一收一”的办法逐步收回。六是以空出的部分事业编制

-4-增加参公单位的事业编制,消化公务员,关系社会保障和民生的部门,如社保、环保。七是进人控制(退二进一)和人员调动、编制调整三管齐下,实现减编控编和机构编制优化调整。

(二)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一是按“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编制总量管理上实行总量分级负责制和编制总量分类管理制(分为党政群系统行政编制、政法系统专项编制、事业单位事业编制、群团机关使用的事业编制和机关工勤编制,共5类)。建立健全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空编集中管理制度,编制待分配制度,超编人员消化调控制度,编制使用申报制度及建立系统统筹制度,实现编制的精确科学管理。二是制定《编委会工作规则》规范机构编制议事决策机制。三是启用“机构编制管理卡”,落实机构编制部门在人事录用调动中的前置审批作用,没有编制审批的调人录用人,编制部门将视其为编外人员。四是实行干部领导职数使用的超空编审核,避免造成“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三)加快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平台建设,尽快实现机构编制的动态精细、科学管理,编制管理目标要实现零误差。

(四)加强对全县各单位机构编制业务上的指导,提高

-5-部门科学合理规范的编制管理水平。

(五)完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编制管理督查审计,将编制管理情况纳入审计内容。二是把减编控编纳入到党委政府考核体系。三是将机构编制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纳入党委政府巡视督查工作范围。四是加大对违反规定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混编混岗、虚报人数占用编制等的督查。

以上汇报请领导给予意见,并给予支持。

编制汇报材料 篇2

1 机构简介

宣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设3个职能科室、9个专业技术科室。实验室是疾控中心发展的基石。中心各任领导均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发展, 不断从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参加国家或市级能力验证活动、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夯实实验室发展的基础, 最终在一些项目上彰显出特色。

1.1 流感国家级实验室

2004年,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在全市区县率先应用细胞学培养技术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2005年, 成为全市区县中唯一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依托此项技术, 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又先后开展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分离培养, 并于2007年启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1.2 取得的成绩

2005年, 中心在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活动中取得全市第三名的好成绩;2006年, 中心在北京市疾控系统技术练兵活动中, 基础理论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专业知识荣获全市第二名, 现场技术实操荣获全市第一名, 实验室三次盲样考核均取得优异成绩;2007年, 中心在参加市疾控中心年终考核中取得全市优秀的好成绩。

2 组织机构简介

绘制中心的外部及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外部组织机构框图应明确表示组织的隶属关系、各种外部关系, 包括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在母体单位中的地位等;内部组织机构框图应真实反映机构的内部设置, 包括最高管理层的组成和分工、各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设置、非常设机构的设置以及他们各自在实验室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1]。信息包括中心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审员的数量、取证及任命情况, 各部门质量监督员的数量、任职条件及任命情况。

3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

3.1 申请领域及项目

中心申请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中的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卫生、辐射防护与监测、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共9个项目272个参数检测的能力。此次复查及扩项评审, 中心共保持239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扩增33个参数检测的能力。

3.2 申请授权签字人

申请的授权签字人分为授权范围内环境、学校、职业、放射卫生现场检测43个参数, 消毒现场检测1个参数, 微生物检验86个参数, 理化检验142个参数。每个授权范围领域至少有2个授权签字人并注明新增授权签字人。

4 管理体系文件的转版工作

4.1 转版依据

依据2007年1月1日实施的国认实函[2006]141号《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监委要求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实验室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转版工作。

4.2 颁布、实施

经中心主任批准, 转版推出的第三版质量手册、第二版程序文件、第二版作业指导书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同年9~10月中心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

4.3 转版结果

质量手册由原有的13要素扩增到19要素;程序文件由原有的28个扩增为41个, 转版后管理体系文件的规范性得到大幅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 对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托这次管理体系文件转版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4.4 宣贯工作

宣贯内容包括《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相关法律、法规、中心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宣贯形式采取分层分级培训, 即中心级培训和科室自行培训, 操作人员, 执行人员和管理人员、质量监督员、内审员等重点人员相结合。由质量控制科组织中心所有人员参加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宣贯并考核, 对重点人员进行特殊培训及考核;各科室实施科内培训, 内容包括新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对于管理体系文件修订部分的宣贯, 中心也实施了同样的培训。针对此次计量认证复查和扩项评审, 中心先后组织了3次开卷考试及1次闭卷考试, 以巩固并加深所有人员对新准则及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的掌握。

4.5 体系文件修改、补充、完善新版管理体系试运行一段时间后, 中心组织了对新版管理体系文件的修改、补充、完善。

5 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并有效运行

中心自从1997年首次通过计量认证评审、建立管理体系以来, 一直依据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审核、日常质量监督等活动, 不断修订、完善管理体系, 并通过有效管理使之持续运行,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或纠正措施, 限期整改并跟踪验证。中心不断从实验室用房、仪器设备、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能力验证、提高检测能力等方面, 大力推进实验室的发展。

5.1 实验室用房

2003年初, 在宣武区政府和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 中心主楼内部装修、改造, 重新进行实验室布局, 扩大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微生物检验科实验用房由主楼的二层增加至三层并建成一个千级洁净室;理化检验科实验用房由南楼三层增加至四层。2006年7月, 依据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微生物检验科购置了6台生物安全柜, 重新改造实验台, 先后建成了7个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同年11月, 中心进行外装修, 理化检验科增加2间实验用房。目前, 中心用房总面积达3830平方米, 实验室用房占中心总面积的53%。

5.2 人才引进及培养

中心陆续引进4名高级职称技术人员, 使业务人员结构更趋合理。中心现有职工111人, 专业技术人员95人, 中高级职称占31.5%, 硕士生7名, 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4%。中心高度重视人员培养, 2007年, 派出理化检验科全体人员参加宣武区组织部和科协联合举办的预防医学专业检验人员集体培养资助项目, 以提高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微生物检验科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 先后有针对性地选派4名中青年业务骨干去市疾控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监测评价科也派出1名人员去市疾控放射卫生防护所进行为期3个月的进修、学习。中心每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的比率均达100%, 学习时间累计达到72学时的比率均达到98%以上。

5.3 仪器设备

中心近年争取资金约780万元, 先后为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购买、配备大量新的仪器设备, 以满足检测/校准的需求。中心现有检测仪器设备276台, 总价值约1 530万元, 其中强检仪器207台, 均按要求及时外送规定的相关单位进行检定/校准。

5.4 能力验证活动

中心鼓励、支持检验科室参加各种级别与检测参数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在末次取证期间中心先后参加过国家认监委、北京市卫生局职业资质、中国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市临检中心组织的理化检测领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能力验证活动, 结果均合格, 其中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更是由于连续两年取得优秀而获得免考一年的奖励并成为全市10个满分的实验室之一。

5.5 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2003年11月, 中心有233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5年10月, 扩增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3月, 扩增25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2007年8月, 扩增17个检测参数通过计量认证。

5.6 外审活动

中心在末次取证以来, 多次顺利通过了市质监局及区质监局的外部评审活动。评审组一致认为, 中心检测活动基本符合计量认证的相关要求, 中心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整改、完善。

5.7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中心在奥运会期间, 重点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将生物安全纳入管理体系, 重新调整了生物安全委员会,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种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分级落实管理责任制, 制订《奥运期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和生物恐怖防范工作实施方案》, 重新修订《实验室生物安全及生物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组织生物安全评估, 加强人员培训、考核, 规范管理各种实验活动, 积极开展自查及集中检查, 在市、区卫生局的生物安全督导检查中成绩优异。

6 扩项准备工作

为了备战“08奥运”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中心依托计量认证复评审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 准备扩增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项目共33个检测参数。此项工作得到了中心领导的高度重视。在领导的协调下, 质量控制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监测评价科、流行病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6.1 新项目审批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业务科室完成了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病毒等领域相关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6.2 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

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各科室对参加新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对成绩合格人员核发扩增项目人员上岗证。

6.3 设备和标准物质

扩项涉及的强检仪器, 均依据中心程序文件的要求, 按期外送规定单位进行检定/校准。扩项涉及的标准物质, 均正确使用并标注状态。

6.4 结果质量控制

各科室质量监督员均针对扩增项目从人、机、环、法、料、溯、抽、样等环节进行有效质量监督活动;各科室均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控, 对质量控制的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及判断。

6.5 结果报告依据相关标准, 各科室分别对样品进行检测, 出具一份典型检测报告。

6.6 修订作业指导书

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各业务科室对作业指导书做相应的增补和修订, 编写扩增项目的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表格等, 并负责宣贯、考核工作。

6.7 评审前的内部审核

2008年6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了1次内审。内审覆盖管理体系全部要素和所有实验活动。内审显示, 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良好, 符合要求, 对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 以确保管理体系有效、持续运行。

6.8 评审前的管理评审

2008年1月对中心管理体系进行了一次管理评审。结果表明中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基本能够满足检测工作需要。中心检测人员对管理体系文件明确并规范执行, 保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对评审中各科室提出的建议, 加以改进,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7 经验

7.1 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

中心作为疾控系统成员, 首先要明确申请认证的专业领域类别为卫生医药类, 此类别下的检测项目有生物制品、药品、药材、医疗器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基因遗传、卫生检疫、实验动物、食品卫生、食品包装、辐射防护与监测、血液制品、健康体检、职业卫生、医用材料、病毒、寄生虫, 将本单位申请认证的参数明确归类在上述检测项目中。

7.2 申请认证的项目数

项目数应与申请书一致, 因现场考核项目涉及每个领域的每类产品。对维持项目的每个参数, 以样品复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的方式进行考核的参数覆盖15%~30%并涉及所有仪器, 对新扩增项目的每个参数必考。

7.3 能力验证活动

着重向评审组介绍本单位自末次取证以来, 参加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 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的检测参数及成绩, 这部分项目经认可后将免于现场考核。针对新扩增的检测参数, 建议参加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此次本单位需扩增的生活饮用水项目中的若干检测参数, 就与北京市市疾控中心进行了实验室间的比对。

7.4 扩项准备

首先要在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申请前, 请各科室确定需要扩增的检测参数及依据的检测方法, 然后按照本单位具体程序的相关要求完成新项目的审批工作, 完成后各科室进行模拟实验, 出具典型报告。各科室还需完成的工作:人员培训;考核, 应包括笔试及实操两部分;核发上岗证, 每个检测参数至少有2名检测人员;质量控制应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 预先确定判断依据、监控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纠正出现的问题;修订作业指导书;各科室质量监督员从人、机、环、法、料、溯、样、抽等检测环节对扩项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检查应具体并详细记录。

7.5 管理评审

此次汇报材料中关于末次取证以来实验室改扩建、仪器设备添置等方面的资料, 以前在质量控制科并不掌握, 为此到档案室查阅了许多资料进行汇总。此次汇报材料的编制, 提示以后本单位管理评审资料的输入应增加实验室用房变化、仪器设备添置、人员结构变化等方面的资料, 也提示单位的管理记录应保存至少20年。

参考文献

编制汇报材料 篇3

0 2020 年某 区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调研汇报材料 0 5820 字范文

按照领导安排,为推动 XXX 区的近远期高质量发展,分局经认真研究准备,现就相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X XXX 区基本情况

(一)XXX 区简介

遂宁市 XXX 区地处遂宁城区涪江河畔以东,与遂宁市船山区、蓬溪县、经开区接壤,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所在地。新区成立于 2002 年 9 月,规划面积 6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 16平方公里,辖有 2 个街道、3 个管理办公室,12 个村、17 个社区,是遂宁市正着力打造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201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 8.3 万人,常住人口 16 万人,均属于城镇人口。

新区人文厚重,秦汉开埠,隋唐繁荣,区内佛教胜地灵泉寺,隋朝开山以来,高僧辈出,声名远播海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李实、贾岛、苏轼、林则徐、郭沫若、赵朴初等古今名人、文坛大师都曾登临于此,挥毫泼墨,赋诗作文。根据遂宁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定位,XXX 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会展、健康养老、科创教育、总部经济五大产业和数字经济。现有 4A 级景区 2 个,五彩缤纷路在“四

川最美街道”评选中被评为“十大最宜商街巷”第一名。城市绿地率达到6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55%,观音湖水域面积达14.8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占遂宁市 80%以上。2018 年 GDP 完成 18.6 亿元,同比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47亿元,同比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9.85 亿元,增长 1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7 亿元,同比增长 9.7%,占 GDP 比重为 24.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2.3 亿元,同比减少 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 7.66 亿元,工业增加值 1.09 亿元。

(二)现状及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从 2002 年 9 月新区成立到 2004 年 9 月的开发建设启动阶段。刚成立的 XXX 区几乎是白手起家,只有市政府注入的 2000 万元作启动资金,当时主要采用由施工企业垫资建工程,待政府出售土地后支付工程欠款,或以土地折价抵付工程款的方式开始启动城市建设,相继建成了涪江东岸防洪堤、东平干道和涪江三桥。

第二个阶段,是从 2004 年 9 月到 2007 年 12 月与中铁八局合作,进入以道路为主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经过多方考察,引进了中铁八局合作整体开发 XXX 区,由 XXX 区所属的河东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铁八局成都铁路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2 亿元人民币,组建“四川成工河东实业有限公司”。其中,中铁八局出资 1.2 亿元,XXX区出土地资产折资 8000 万元,计划融资 9 亿元人民币对 XXX 区实施

整体开发建设。在此基础上,中铁八局又以自己的资质和信誉,以及在河东的开发项目与农行四川省分行签定了银企合作协议,获得了银行对该项目 4 亿元人民币的授信。全面拉开了 XXX 区以城市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 2008 年底基本完成了城市交通主次道路建设。

第三个阶段,是 2008 年以后,进入以形成城市经济支柱产业为主的全面开发建设阶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配套建设,以美化、黑化、亮化为主的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房地产开发、文化教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XXX 区“人居第一城”新城形象得到全面提升。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西部农村职业教育基地”;以灵泉风景区、五彩缤纷路景观带、观音文化园为重点的旅游休闲产业;以光电高科技产业园为平台的电子高科技产业;以河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的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XXX 区建设成就(产城相融,高标建设)

昔日滩涂成绿洲、荒地变新城,见证着 XXX 区十七年的成长变迁。

城市拓展全面提速。行政中心、会展中心、体育中心、观音湖隧道投入使用;观音湖湿地公园、五彩北路城市公园、观音文化园、莲里公园等滨水绿地惊艳呈现,不断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施

全域海绵,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生态优美已成为河东的城市标签。

产业协同全面提升。万达集团、保利集团、金科集团等纷纷抢滩河东,拉动产业河东、现代河东加快成型,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健康养老、商贸会展、总部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初显。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构建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形成 15 分钟生活圈;联福家园、紫竹美庭媲美高端商住小区;河东小学、洋渡实验学校等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成功承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在遂宁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中贡献“颜值担当、文明担当”,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直线攀升。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城市特色不明显,城市规划建设略显滞后。XXX 区现在城市风貌特色有待优化,特别是城市的天际线,临山、滨水、门户等重点片区的建筑风貌管控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仍不够,体现在前期设计考虑不够详尽,后期管控未沉下心。二是产业载体不显著、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不明显。从产业分布上来看,XXX 区产业载体不显著,次区域产业重合性较高,文旅相关产业载体竞争激烈,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文旅古镇已经成为产业重合集中地带,从城市规划上来看,XXX 区从规划细节入手,将观音文化融入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但是基于观音文化的产业差异化竞争策略尚待明确和细化,特别是灵泉寺周边区域,市政规划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协调性不强,城市空间的产业活力不够,导致 XXX 区文旅产业特色不明。三是配套功能不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受限。XXX 区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小、整体水平偏低、产品类型单一,尚未形成集中的产业链条,明显滞后于大众消费需求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四是产业链条不全面、商贸会展产业空间受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新区已经拥有旅发大会、绿博会等区域知名会展品牌,但是商贸会展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发展不全面,导致商贸会展产业无法与本地产业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致使产业成长空间有限。五是科技创新产业平台不够。从人才成长环境来看,XXX 区具有较大优势,但是协助人才成长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国开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推进电子科大学研究人员为国开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取得很好的人才孵化效果。而我区甲骨文研究院刚刚兴建,产业服务功能尚待彰显,人才孵化功能尚待发挥。六是民生社会保障不足不优。XXX 区正处于开发建设的攻坚阶段,公共服务中的民生社会保障事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和公共该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教育公共产品领域尚未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公办与民办、职教和培训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备的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医疗社会保障领域,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网络尚待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尚待细化。

二、新区发展思路

(一)当前发展的重点

当前要重点突出河东作为城市新中心的核心地位,彰显“绿色河东、美丽新城”的魅力。一是全速推进河东二期建设。全速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建设进度,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建设和东湖引水入城建设,全面完成联盟河水系治理,成型东湖及周边景观,全线贯通环湖道路,快速建成任家渡片区城市新区,开工建设钟灵寺、马田、二教寺等安置房。二是精品打造仁里古镇。先行先试城市“双修”,重塑仁里特色文化小镇的人文风貌。修复城市公共设施,加快提升古镇老街“两横三纵”风貌,优化小街小巷空间环境,加快建设静音别院等精品大院;修复城市生态环境,加快推进联盟河堤景观提升,统筹推进古镇海绵化改造,改善古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启动古镇营销,鼓励居民、吸引企业参与古镇产业发展,为古镇特色及产业聚集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建设科教园区。加快建设 A2 线、科教园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要加快推动能源学院和经济技术学院落地建设,再引进 1-2 所大专院校、科研科创机构落户科创园区,加快河东二小、二幼的建设进度,保障公共教育资源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四是积极构建以健身、养生文化为主题的产业体系。尽快建成养生谷保利花卉公园,加快荣海温泉酒店建设,打造高品质养生旅游地。打造高品质的诗画绿道,承办到水平国际马拉松比赛。

(二)近期发展计划

在全速建设二期、科教园及养生谷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以文化旅游、科创教育、商贸会展、健康养老、总部经济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一是要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仁里水乡等旅游项目建设进度,营销“拜观音、游古镇、赏花海、逛万达”的精品游线,加快建成成渝周末休闲度假目的地。二是要加快发展科创教育业。围绕东湖创想东岸,积极承接智能化、大数据的创新创意产业,中关村高科技孵化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中心等高科技孵化项目力争签约落地;围绕能源学院,加快构建大学与高职、民办与公立同步发展的教育体系,满足多元化教育需求。三是突破发展健康养老业。支持医养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宇帆医疗健康城,做强养生谷健康养老项目,支持一批特色高端的民办医疗、养老机构做大做强,打造辐射全省的医养基地。四是谋划布局总部经济。依托东湖 ECBD 核心商圈,重点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企业总部入驻河东,形成总部办公聚集区。五是快速推进省市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今年新区共计省市区重点项目 63 个,总投资金额 560 亿元,计划投资 120 亿元,近期要确保二期海绵城市建设、科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中心、二期污水厂、医疗健康城等重大向项目建设如期开工建设。

(三)发展设想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勇担使命责任、积极有效作为,坚持绿色引领、产城共进、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推动各项工作终端落实见效,高品质打造河东二期,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5+1”产业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努力实现民生保障从“七有”到“七优”,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在中心城区极核发展中勇当主力军,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

“四大主题功能区块”:

行政商务区,重点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商贸,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宜居幸福指数。

养生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灵泉禅意养生区,打造以养心文化为主题的国际知名特色康养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科创教育区,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构建本专科、职业教育、国际学校等多类别、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端人才,营造科创优环境。

乐活水都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现代金融、科创文创、会议会展产业,建设智慧园区。实施“引水入城、河湖联通”,塑造“岛状发展、蓝绿交织“的城市形态,呈现”水城相融、产城一体”的水都盛景。实施交通外联内畅,抢抓高铁发展机遇,全面融入成渝;构建小地块密路网,水陆有效衔接零距换乘的绿色交通体系,三级绿道串联滨水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33 座桥梁,一桥一景,一桥一故事,打造最具诗意的桥梁博物馆;塑造“蜀风横溢、旷幽清雅”的西蜀园林,建设中国西部水都、“东方威尼斯”。

1.找准目标定位。按照全市“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的定位,围绕建设“绿色宜居幸福城、现代产业创新城、观音文化旅游城”的要求,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三城四区五产业”的总体定位,坚持“生态为底、绿色发展、规划引领、高点起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遂宁城市新中心,打造绿色宜居幸福城市典范,力争在2025年新区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突破 23 万,为中心城区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提供城市空间载体、科教人才支撑、产业协同升级,建成中心城区经济极核的“绿色核中核”。

2.加快空间拓展。坚持“南北撬动”,有序推进空间扩张,建成绿色生态的公园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北进”,全面推动河东二期建设,重点推进东湖引水入城、五彩北路城市景观、联盟河水系治理 3 个 PPP 项目包,力争 3 年内城市路网、水系、景观全部建成,全

面展现西部水都的水城盛景。大力实施城市“南延”,匠心营造仁里古镇,实施城市“双修”,重点推进道路海绵改造、房屋修缮复古、景观文化重塑等项目,全面展现特色小镇风貌,同步有序推进科教园、养生谷建设。

3.加快交通衔接。对接交通规划,启动高铁“无轨站”、水陆交通枢纽规划,参与中心城区轨道交通规划,完善河东交通体系。完善路网建设,对外加快建成遂蓬快捷通道、永兴大道、凤台大桥等重点工程,与市域其他区域快速连接;对内推动五彩北路、东平北路、香林北路、芳洲北路、环湖路等“主骨架”建设,打通中环线与城市主路的道路衔接;启动清汤湖及周边水系、码头建设,完善东湖等内湖水系,贯通河东二期水上游线。

4.加强产业协作。坚持发挥优势、错位融合,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融合“大文旅”产业,重点依托仁里古镇、保利花卉博览园等精品文旅项目,融入全市全域旅游大环线;融合“大健康”产业,布局基因检测、精准治疗、高端体检、美容抗衰等专科特色医疗,建设专业性的特色康养首选地;融合绿色“新经济”,依托科教园、东湖 ECBD 打造文创中心、科创中心、智慧中心,加快推动金融中心项目落地,为建设金融办公、总部经济聚合力,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应用,为全市产业发展配套提供创新平台、人才培养。

三、区域合作开展情况

市委七届六次、七次全会后,新区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革军书记关于推进“一核三片、四区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实施“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极核”战略作为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大使命,加快新区城市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推动城市空间协同一体、现代产业协作共兴,积极为做大做强中心城区贡献力量。

(一)空间协同取得新进展。严格落实《遂宁市总体规划(2013-2030)》要求,从产业规划和体系搭建上注重与全市总规对接,河东一期 16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基本完成疏解老城区城市功能的历史使命;全面拉开河东二期 22平方公里开发进程,高效推进“五路一环一湖”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做大中心城区提供空间载体。

(二)互联互通取得新进展。全力融入市域交通网,全面畅通新区南北向道路“主骨架”,中环线河东段 13.86 公里已率先贯通,遂宁至蓬溪快速通道河东段基本通车,已初步形成“一环三向七线”市域公路交通网(中环线,318 线、二桥、观音湖隧道、三桥、凤台大桥、遂蓬快捷通道、仁三路),辖区内有遂宁东、永兴两个高速出口。

(三)产业协作取得新进展。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新区不发展工业,专注于培育现代服务业。当前,夯实仁里古镇、河东二期、养生谷等产业平台,建成万达广场、体育中心、保利花卉公园、仁里水乡、中心医院河东院区、嘉慧妇儿医院等产业项目,以文旅为

引领,康养、科创、商贸融合配套的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科教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大学可望在年内落地,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环境共治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大气监测信息共享、水环境污染共治等合作机制。与船山区实行上下游联动,协调配合抓好联盟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

0 2020 年 “十四五”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告 0 2680 字范文稿

“十三五”以来,在局党组的直接领导和州直机关工委的指导下,州民政局深入学习领会贯彻 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建工作,引导州直民政系统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 xx 同志为核心的党 XX 保持高度一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设队伍,服务群众,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了、同检查、同考核,深度融合,推动民政事业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一、“十三五”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基本做法

1.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党建责任压实到位。州民政局党组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组会每年专题听取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对党支部换届选举候选人进行严格把关,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党建活动的开展,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党建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会,总结分析研判上一阶段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扎实认真开好 xxx,将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情况作为 xxx 对照检查内容,深入查摆存在问题,建章立制抓好整改。

2.落实了好党内各项制度。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固定每月集中学习日,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制度,让党员学习教育在日常,在实际行动中做表率当先锋。局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每半年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大讨论,每季度撰写学习心得一篇。确定每月的 20 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给当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

3.建立健全民政系统党建工作制度。制定《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党组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党组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党委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支部制度》等,探索实行“党建+妇建”“党建+工会”“党建+团建”“党建+关工委”等“大党建”模式,不断提高制度执行力。

4.打造好党建示范品牌。在局党委的指导和各支部的努力下,近年来局机关党委及所属多个支部多次被命名为州直机关五好基层党

组织、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党建品牌的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命名和“三创三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申报,促进了所属支部对照标准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党建质量和组织力明显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民政工作上台阶。

(二)取得的成效 1.党的基层组织健全,党建队伍选优配强。2019 年,局 党组书记选举为局机关党委书记,各基层支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均选为党支部书记。党委委员和支委委员均由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熟悉党务的党员干部担任,其中 80 后,90后党员占比达到 75%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达到 80%以上,后备力量充足,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阶梯化趋势。近年来,共发展党员 10 多名青年党员,党员队伍不断壮大。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效显著。近年来,州社会救助、“三社联动”、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多项工作获得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各直属单位和科室获得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表彰。州社会福利院获得“全国民政先进单位”称号,获得第九届全国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贵州选拔赛团体三等奖;州社会救助局、州慈善总会办公室获得全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张丽华、韦锦丽、朱旭、石喜军、杨超等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个人。

3.党建促脱贫成效明显。自实施精准脱贫工作以来,州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了 xxxx“坚持六个精准”、“实现五个一批”系列重要论述和州委、州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在履行民

政部门牵头实施的兜底保障工作职责中,始终把从江县作为主战场,聚焦“两不愁”目标,紧扣“精准”二字,制定出台了支持从江县打赢兜底脱贫战的实施方案和驻村帮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帮扶措施,坚持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目标,以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现“输血”与“造血”结合为抓手,强化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了,较好地推动了从江县兜底保 障工作向纵深推进,驻村帮扶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9年,我局帮扶的合法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派驻脱贫攻坚一线的杨武善同志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石喜军同志获得全州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近三年来,州民政局帮扶的加牙、合法、加能三个村共有 131 户 426 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 41.81%下降到 15.63%,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困难及问题

一是全面学习、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不够,存在思得不深,悟得不透,在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了上有差距;二是由于各支部的委员均由业务骨干来担任,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完成业务目标和任务,静下心来思考党建工作的时间不多;三是有的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不够,党员教育管理仍然有短板,“三会一课”制度抓得不严,党员谈心谈话制度没有形成常态化机制。

三、十四五”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及预期成效

(一)措施

坚持以 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巩固主题教育成果,紧密联系本单位工作实际,把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同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合理安排,层层落实了,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对工作推进中取得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同全面从严治党“森林管护区”创建工作相结合,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加强正向教育,持续提升正气。同脱贫攻坚相结合,认真开展“三百行动”,深入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落实了帮扶方案,建立帮扶档案,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会议,研究帮扶办法,有效促进结对帮扶群众脱贫摘帽。同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支部建设为依托,极大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大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广大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民政系统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预期成效 认真贯彻落实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入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基层党支部建设全面过硬,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更加突显,不断推进州民政局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成效。

四、意见建议

机构编制统计工作汇报 篇4

一是迅速开展行动,抓好工作落实。参加锦州市编办20xx年度机构编制统计部署会后,北镇市编办立即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把统计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下发《关于做好20xx年度北镇市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的通知》,详细制定了责任分工表和各阶段工作完成时间节点,为做好统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今年的统计数据继续采用机构编制统计及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报送,为了更好地适应“基本统计”+“专项调查”的模式,北镇市编办组织负责统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年报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理解领会各项新要求,确保按规定时间和规定要求做好统计工作。

编制汇报材料 篇5

2012年3月21日,在市政中心综合楼三楼召开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各县(市、区)委分管领导、编办主任,市级各部门负责人和政工科长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市委副秘书长王跃主持,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熊明霜同志做了工作报告,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段再青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就会议精神做一简要汇报。

一、会议主要精神

会议回顾了去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明确了今年的目标任务。会议强调:

(一)要坚决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

1.牢固树立“编制就是法”的法治意识,严格遵守和执行机构编制的各项法规政策,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严格机构设置的审批管理,做到“四个不准”:不准越权审批机构,不准擅自设立机构,不准新设立承担行政职能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机构,不准将行政职能转交事业机构承担。未经机构编制部门同意,不得对机构编制事项作出规定。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由机构编制部门专项办理,任何单位不得搞夹带,未经事先沟通,编制部门可以不接件。

3.严格编制职数的审批管理,做到“五个不准”:不准在行政编制总额外越权审批行政编制,不准自行确定用于党

(四)要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机构编制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配合制约机制,形成相互支持衔接的工作链条,不断增强工作合力。

(五)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纪检监察、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加强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要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格执行中纪委《关于机构编制违纪违规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违纪违规问题一查到底,该通报的通报,该追究责任的要坚决追究责任。近期,对机构编制管理中的政策执行和办理情况,市上要进行一次集中检查,各县要先自行检查,有问题的先自行纠正。对集中检查发现的问题,首先是必须纠正,其次是追究责任。

二、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办法和措施:

(一)及时汇报会议精神

将全市机构编制工作会议上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机构编制工作报告内容进行选取,形成书面资料,报送县编委主任、副主任及各位编委成员,为编委领导及时掌握会议精神、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迅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

编制汇报材料 篇6

规则是编制工作的基础。企业集团要充分分析下属企业性质、企业规模、档案工作状况, 综合考虑各企业情况, 提出合理的企业编制时间、编制、报审、下发实施要求。切不可照搬国家10号令, 以免企业归档材料收集不具体、保管期限划分找不到对应条款, 使编制的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流于形式, 对工作毫无指导意义。

(一) 企业编制时间的确定, 应依据下属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分期分批实施。一般档案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 应作为示范企业, 先行编制。这样的企业档案人员业务素质较高, 有组织、协调、管控能力, 既能完成工作, 又能引领其它企业完成此项工作;基础较差或工作未起步的企业, 放在最后完成。这样的企业无论领导重视度、各部门档案意识都较差, 贯彻实施相对较难, 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需集团加大指导力度, 并辅以督办、检查等措施, 方可推进其工作的开展。

(二) 编制要求要细化, 特别是编制格式, 如文种、文件构成、表格栏数、附件内容的排列等要统一、规范。如规模不同的企业是否可用文种区分, 下属集团型企业用“规定”、单户企业用“办法”, 这样可便于你在批复时, 区分不同的下属企业提不同的要求。虽然10号令已明确展示文件构成, 但因企业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不少企业在实际操作中, 常以为只需编保管期限表。表格栏数、附件内容及序号, 即使下文件规定, 经常都有不少企业按自己的理解、习惯增加、删除, 或按自己的想法做。所以格式几栏, 附件管理类内容按企业设置机构或档案设置类别列出, 都需集团企业规范、统一。从便于收集的角度考虑, 按企业设置机构列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责任明确, 更为适用。

(三) 报审需规定程序。各下属企业编制的初稿, 需先行征求企业各职能部门意见、反复修改, 并归档各部门历次修改意见, 经企业领导审核, 电子版及企业机构图、部门职责发送上级集团审查通过后, 再以正式文件报送集团审查。报送程序规定, 既可细化各职能部门归档材料的准确性, 又可强化各部门的档案意识, 同时也减轻集团审查工作的难度, 是编制工作有效可取的方法。

(四) 下发实施要求。旨在明确下属企业编制的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 需经上级集团审查通过后, 以红头文件下发实施。在实际工作中, 通常出现编制完成后, 未经上级集团审查通过即下发实施, 或审查通过后不行文, 只让档案部门知晓, 认为是档案部门的事, 与其它部门无关, 给档案的归档工作带来影响, 致使档案的齐全、完整受损。

二、做好培训

培训是让下属企业准确了解定好的编制规则, 是编制工作能否按要求如期完成的关键。上级集团只下发文件不培训, 或只培训不下发文件, 都会影响下属企业编制工作的如期完成, 即使完成编制, 也会出现诸多问题, 增加审查的难度及重复修改的次数, 所以最好是先下发编制要求文件, 如前所述的“定好规则”, 再进行培训, 对文件加以逐条讲解。培训也不能简单只做一次, 需集中培训和分期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是贯彻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及意识、上级集团对此项工作的安排、要求。分期培训是按分批完成的企业, 再组织小范围培训, 详细讲解编制工作方法、步骤, 解答参培企业提出的问题, 让参培企业明了如何着手开展此项工作。因此培训是编制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细致审查

审查工作是一项档案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工作, 特别是集团所属企业行业跨距大, 对审查者素质要求更高。审查者在审查前, 一定要详细了解下属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各机构职责, 再对下属企业正式行文前的初稿按职责逐条进行审查。按机构列出归档文件材料, 更有利于审查。审查时要细致, 并把握关键的五不要:第一, 不要照搬10号令, 完全与企业实际脱轨;第二, 不要用“重要的”“一般”的文字, 实际归档中无法界定;第三, 不要简单概括文件材料内容, 尽量细化, 能对应操作;第四, 不要是单户企业, 内容中还出现“本企业所属分子公司 (或单位) ”条款;第五, 不要列出机构设置以外的机构文件材料内容, 无机构、无职责, 无法确认审查内容的有无。

四、批复严谨

上级集团对所属企业的批复, 要依企业规模加以区分, 不可一概而论。所属集团型企业, 批复时, 应对施行时间、修订完善期限、指导其分子公司完成编制时间上提要求, 以推进其按要求施行, 并尽快对其下属企业开展此项工作。单户企业则无下属企业项。批复后, 最好以抽查方式落实追踪, 单户企业落实施行情况, 集团型企业落实其对下属企业编制、审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以确保工作的严谨及善始善终。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编制工作, 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需各企业精心组织, 高度重视, 只要如上述按步实施, 可确保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使编制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规范化、并具操作性, 真正为企业各类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提供条件。

摘要: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2012年12月17日颁布, 2013年2月1日起施行。各企业在所在地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统筹安排要求下, 相继结合企业实际开展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的编制, 本文就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开展此项工作进行探讨。

上一篇:2020关注消防生命至上主题作文下一篇:优秀毕业生求职自荐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