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 技术集成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精选14篇)
近几年,我国铁路安全事故形势严峻,如何有效控制事故发生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事故的发生离不开“人-机-环境”这三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其中,人又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以淮南西站为例,自开站以来,4起人员伤亡及职工死亡事故,皆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68起行车事故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所致占90%。然而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侧重于物的研究,对人的不安行为重视程度不够。,而重视人的不安行为研究,将大大减少工作中产生的意外情况,提高人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频率。
1行为安全管理概述
行为安全管理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能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培养安全习惯和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氛围形成,进而提高安全水平。行为安全管理注重职工的积极参与,在关心事故率的降低同时,更关注一线职工的行为安全性。简洁的说,行为安全管理就是利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促进工作场所、社区和家庭的安全在我国安全领域中,行为安全管理已有初步的运用实践。并已将行为科学的一些理论运用于安全管理实践,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2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行为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
2.1针对关键行为进行定义
所谓的针对关键行为进行定义,就是需要针对相关的安全因素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充分的考量。针对能够统一对安全生产造成直接影响的行为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且更要注重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和突发行为。对于铁路中的一线生产情况进行切实的了解和分析,在对关键行为进行了解的时候,需要通过实践获得,而不能够通过讨论获取。
2.2构建BBS团队
BBS团队中的成员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而存在,同时其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针对这一点来说,在进行BBS团队构建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好普通职员与领导之间的比例分配情况,严格依照具体的情况来确定职工与领导比例的大小。
2.3观察行为,积极进行数据收集
有效的针对系统实施观察,积极的推动安全行为的开展,鼓励人们进行安全铁路运输,针对铁路运输中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要切实的指出,并进行改进。在针对相关行为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的重点行为实施观察。
2.4ABC行为分析
在对ABC行为实施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安全行为进行有效的划分,并分别展开分析,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严重程度的分解,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行为的发生具体情况,如前因和后果等。同时,针对出现的行为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2.5实施信息的共享和反馈
相关的人员要针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的安全行为进行系统化的观测,并有效的针对信息实施交流,鼓励积极实行安全行为,保障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针对员工出现的不安全行为要具体的指出,同时针对不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解,对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影响进行探究,以确保可以实现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消除。而在对信息进行反馈的时候,则需要采取正负强化两种方法,第一时间针对ABC行为的分析结果进行上报,使得上级领导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分析的具体结果,从而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2.6针对不安全行为进行纠正
在确定好安全行为信息和实现信息反馈后,就需要针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系统化的纠正处理,假设在完成纠正处理后,纠正的结果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能够达到事故减少的目的。如果纠正的结果不能够令人满意,就需要重新进行行为的观察,并重新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直到纠正的结果令人满意为止。
2.7分析安全行为,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行为的确保,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的降低,切实的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是目前全体员工以及领导人员一致期盼达到的目标。在铁路出现安全事故前,均需要相关人员针对其中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品的不安全状态进行详尽的分析,消除不安全因素。这就表明,要合理的开展ABC行为分析法,将其合理的应用到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中,以更好的消除管理中的安全隐患,使得一些不安全行为得到遏制,从而达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3加大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加强专业管理
在开展专业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构建。依据安全等级以及领导负责的观点,合理的对安全生产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处理。抓住安全生产中的重点动态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来进行管理制度的构建,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要注重将职工的综合素质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考虑,从而建立健全的职工培训计划。另外,要严格的依据事故处理时的态度,来进行责任追求制度的构建,以更好的应对突发实践,达到快速处理的目的,制定出具体的应急可行性预案。
3.2强化激励机制
在生产中,要确保安全的对干部进行调动,确保职工可以积极的进行安全生产。严格的对现场作为行为进行规范化处理,针对安全管理进行等级评定。制定出具体的安全管理规范,合理的采用相应的考核方法,确保运输经营的安全女性,使得中间车站和车间都能够进一步的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开展。针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任务的指标和安全路风绩效等因素。而其中管理工作的质量是其中的重点考虑因素。
3.3强化考核机制
在现场一线职工中开展“星级职工”评定。将职工的业务素质、日常工作表现与评定结果与星级挂钩:通过理论考试、实作鉴定、民主测评、定量考核、综合评定等程序,对职工评定星级同时星级评定的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考核,激发职工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热情,进一步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对星级职工进行动态管理,凡发生考核未达标的,则自动降低直至取消星级,相应降低收人水平。
结束语
军事信息系统中, 各种数据来源不一、类型多、结构性强、交互流程复杂、保密要求高, 既有陆情、海情、空情、二炮等军种专用情报数据, 又有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指挥控制、军事通信、信息对抗等各种业务共用指挥数据, 还有气象水文保障、测绘保障, 以及军务、政工、后勤和装备等通用保障数据, 数据交互和集成需求如图1所示。
上下级系统和各应用系统尽管技术体制统一, 但往往一个系统的输出是另一系统的输入, 如作战编成和作战任务的下发、装备保障需求和战损统计的上报等, 需要采取统一的数据格式, 让用户以透明的方式进行数据访问和交互, 从而集中精力进行业务处理, 极大地提高指挥效率, 如图1 (a) ;军兵种系统间, 各种数据由于建设阶段不一、数据特点各异, 因而使用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本身存储组织形式、数据字典都不一样, 数据共享和交互比较复杂, 很难使用统一的形式进行访问, 需要进行综合集成, 如图1 (b) ;业务系统间, 各种情报信息、态势信息、保障信息以及军事信息需形成完整的战场信息回路, 将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武器装备体系, 从而形成信息优势, 实现对各个作战部队、武器系统实时、快速和准确的指挥与控制, 保障一体化联合作战的顺利实施, 如图1 (c) 。
统一数据交换标准, 是实现军事信息系统数据集成、进而实现系统集成, 满足上下级间、军兵种间、业务部门间各个业务要素分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相互协同的需要, 提高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 形成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 完成作战指挥使命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数据交换技术是军事信息系统开发、研制中的关键技术, 是实现系统互通和数据集成的重要手段。
1 XML技术及特点
XML是一种协议性的元语言。协议性是指表达和解释信息的方式, XML是建立在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共同确认的、统一的方式之上;元语言是可以用来描述和定义其它语言而自身不可再分的语言, 如果用元语言来交换和共享信息, 那么其所传递的信息在各种异构的计算机系统中都是容易被理解、被组合和被解析出来的。XML具有如下特点:
(1) 内容与结构完全分离。
这个特点为XML的应用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即用户可以很轻松地将内容管理和流程管理分离, 系统架构师只关注流程运转中的接口定义, 而各部门则重点关注内容的发布和维护。
(2) 互操作性强。
大多数纯文本文件的格式都具有这个优点。纯文本文件可以穿过防火墙, 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进行通信, 而作为纯文本文件格式的XML文件, 也具有这个特点。
(3) 规范统一。
XML格式具有统一的标准语法, 任何系统和产品所支持的XML文档, 都具有统一的格式和语法, 这就使得XML具有了跨平台的使用特性。
(4) 支持多种编码。
相对于普通文本文档而言, XML文件本身包含了所有编码的记录, 这就方便了多语言系统对数据的处理。
(5) 可扩展性。
XML是一种可扩展的语言, 可以根据XML的基本语法进一步限制使用范围和文档格式, 从而定义一种新的语言。
综合上述特点, 系统选用统一的XML标签和既定结构生成XML文档, 作为信息输入输出的标准格式, 在各个应用程序之间传递, 参与方即可正确识别和解析文档中的数据, 实现数据的动态交换。当规划发生变化时, 利用XML的结构化信息封装能力, 将程序分为各个不同的独立小块, 当结构中的某一小部分数据发生改变时, 服务器仅需输出改变的那部分数据, 而不必重新输出所有数据。
2 基于XML的军事信息数据交换和集成方案设计
XML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始终保留了诸如父与子这种关系的数据, 各应用程序可共享和解析同一个XML文件, 这为军事信息系统中频繁进行数据交换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手段, 这样用户不必关心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复杂的数据访问方式, 不必使用传统的字符解析和拆解过程, 不对每个数据段进行描述, 也不必保留数据关系结构, 使用XML数据交换可以使应用程序更具弹性。
2.1 系统数据交换和集成方案设计
图2为典型的基于XML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的军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图。系统主要由XML文件、文档描述工具、数据交换接口和数据访问接口等部分组成。其中, XML文档以W3C为标准, 以类似ANSI的方式承载交换数据, 便于用户操作和适用不同的操作系统;XML文档描述工具主要使用成熟的商业工具软件, 定义XML文件模式并对定义的模式进行验证和管理; XML数据交换接口是数据交换系统的核心部分, 包括XML数据解析接口、XML数据查询接口和XML数据处理接口, 主要提供XML文档解析和翻译、压缩和解压、加密和解密、数据检索和抽取、数据翻译、数据合并等数据操纵功能;XML数据访问接口负责从数据库中按需提取数据并交换成XML数据交换接口规定的数据格式, 实现数据库模式和XML文档结构之间的映射, 或者实现数据从关系数据库到半结构化XML数据之间的格式交换。
为便于系统的实现和升级, 将XML数据交换接口设计为中间件, 提供统一的XML数据操作API, 并将该中间件部署在发送方和接收方。如果接口功能有所变化, 只需升级该中间件, 且其不会对业务软件造成任何影响。再者, 采用XML标准描述需要交换的数据, 如果交换系统内部采用的标准有差异, 只需同时制定两个标准相互交换的映射关系, 完成了交换数据的标准描述后, 将这些描述文件 (Schema、DTD模式文件和XSLT/XSL交换和显示描述文件) 发布到相关的系统中, 就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如果所交换的数据有所变化、扩展, 不需要对软件重新开发, 只需要修改数据交换模式文件即可, 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及通用性。
2.2 系统数据交换与集成安全考虑
数据安全是军事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集成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 往往采用SSL技术, 通过验证数字证书来保证数据交换双方的身份合法性;同时, 建立安全通道对数据整体进行加密, 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再结合数据签名技术对整体数据进行签名, 以保证数据交换业务的不可抵赖性。此方案可以满足双方数据交换情况下的安全要求。然而, 在多个应用协同工作的环境中往往会产生向第三方无意泄露数据而遭窃取的问题。基于XML的系统数据集成中, 为保证XML文档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保持XML文档良好的结构性, 可采用XML数字鉴名技术和XML加密技术对XML格式的电子文档进行签名和加密, 使得签名和加密后的文档既能保持良好的结构, 又能确保其在网络传送中的安全。其安全架构如图3所示。
其中, XML加解密模块能够根据应用的需要选择加密粒度, 实现多方位的加密解密访问, 部分加密可以使XML文档能够进行文档的分级访问, 也就是说同一份文档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看到的内容是不同的;XML签名模块能够对XML文档进行签名以及签名验证, 提供确认性和不可否认的服务;XKMS模块提供类似于PKI的密钥管理功能;SAML和XACML模块提供可迁移的信任体系和XML资源操作的权限控制;SOAP模块提供基于SOAP协议的XML信息传输服务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采用XML数字鉴名技术和XML加密技术相结合的数据安全考虑完全符合军事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集成中保密性要求高、针对性要求强、加密粒度可以按需定制的需求。秘密级数据可以不加密, 也不进行数字签名, 直接以明文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机密级的数据可以采用部分加密与数字签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绝密级数据可以采取全部加密和数字签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以确保数据安全。
3 数据交换与集成应用举例
以指控中心向情报、通信和后装保障等部门下达作战命令为例, 说明XML技术在数据交换中的应用情况。指控中心下达作战任务前, 通常首先将作战任务区分、作战任务要求、作战兵力编成、作战兵力编组、当前战场敌我情况和环境态势等信息从数据库抽取, 并组织为结构化的数据;然后将其转换为XML文件并进行加密和压缩;再以网络、或以移动存储设备、或以专用设备将这些XML文件传递给情报、通信和后装等有关部门, 各部门收到上述XML文件后, 利用业务软件中统一部署的XML数据接口中间件, 并根据上级分发的数字签名和密钥, 以及解密密钥, 按权限、按需自动地将其解密、解压、提取并导入至服务器中;最后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和有关工具将其可视化显示, 作为参谋作业的依据。
4 结语
鉴于XML语言具有内容与结构完全分离、互操作性强、格式规范统一、可扩展等特点, 选择基于XML技术实现军事信息系统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交换, 可以使用户集中精力关注XML文件所体现的内容, 而不必关注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 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 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基于此, 论文结合军事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数据集成需求, 在分析研究基于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基于XML进行数据交换的原理与实现流程, 提出了基于XML进行军事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集成的解决方案和加密策略, 对各类军事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集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吕晓峰, 马登武, 曲晓燕.基于XML技术的武器控制系统交联信息解析, 电光与控制[J].2011 (11) .
[2]周杭霞, 夏荣钊, 何利力.基于XML数据安全交换的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 (4) .
[3]范洁, 尚增光.XML安全技术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9 (18) .
[4]叶晓彤, 邓云, 简清明.基于IBE的XML加密数据安全交换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 (3) .
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用于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应用互操作和应用集成,使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协同地提供服务。[1]随着港口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以及港口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和管理复杂度的提高,港口企业内部组织间以及港口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日益频繁,传统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在港口企业的协同管理方面存在多种弊端,主要体现在:
(1)实时信息交互困难。港口企业之间无法传递实时操作信息,内部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且经常出现不对称传递的情况。
(2)港口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再造困难。信息交互困难导致各业务系统间业务操作流程的集成和执行困难,无法实现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3)传统信息报文交换方式速度慢,安全性差,维护成本高,传输效率低。
2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2.1Web服务技术
Web服务提供一致化信息交互模型,使港口企业在内部和外部均可利用通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方法进行业务集成。Web服务的应用使得业务集成的速度更快、过程更简易且成本更低廉,并且实现业务功能的松散集成,提供企业业务流程快速改造的方法。[2]Web服务将港口企业内部的业务价值链分为较小的服务单元,不仅可实现企业应用系统间的交互标准化,而且可为业务流程提供更多的灵活性。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首先解决如何描述和组织服务的问题,以便服务可被动态地、自动地发现和使用。Web服务则将各个业务模块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以Web服务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港口企业业务应用集成之间的桥梁。
如图1所示,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包含3种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代理者。服务提供者提供Web服务的访问方法,定义Web服务的服务描述并将其发布到服务代理者;服务代理者管理已发布的服务,产生由服务提供者发布的软件接口,并根据注册提供业务支持的查询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代理者查找所需的业务服务,并调用该服务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发布操作可使服务提供者向服务代理者注册功能和访问接口,发现操作可使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代理者查找所需的服务,绑定操作将服务绑定于服务提供者。
2.2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框架
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框架由服务网络层、服务组合层、服务控制层和企业业务层组成(见图2)。
服务网络层包含各种Web服务资源。各个服务以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多个服务集合的形式存在,通过Web服务接口与服务组合层连接。
服务组合层在服务网络层的基础上,按照服务控制层发出的业务规则对服务网络层中的Web服务进行组合控制,包括接收启动服务指令、开始启动服务、判断服务运行是否结束和发送服务结束消息等4种行为。
服务控制层是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作为服务唯一的外部用户访问途径,指导服务组合层实现动态服务集成的功能,使得现有的只能被动调用的服务转变为可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改变自身功能和行为的实体,实现不同企业间业务的改造与集成。
企业业务层是企业信息集成框架的业务协议来源,由业务协议需求模型和业务进程控制构成。业务协议需求模型采用业务协议描述需要操作的企业业务,企业可通过修改业务协议需求模型动态改变服务的组合运行方式;业务进程控制是对指定的企业业务进行执行控制。
3应用实例
目前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已有3个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年集装箱吞吐量约900万TEU,其中中转箱约占52%,对码头中转箱调度能力的要求较高。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以基于Web服务技术的港口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为基础构建内拖平台,参照码头进箱、提箱智能道口作业流程并对其进行修改与集成。码头间相互调运的中转箱经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监控下的内通道时,道口员工无需办理提箱、进箱手续,改为通过集装箱自动调运系统直接办理。调运中转箱的集卡纳入港区内拖平台的集卡调度系统(TPS)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重进重出”,提高集卡拖运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如图3所示,上海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自动调运系统在洋山1期码头信息系统与3期码头信息系统的Web应用环境下运行,连接码头信息系统的Web服务、中转箱信息平台的Web服务、RFID系统的Web服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Web服务。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内拖平台应用Web服务技术进行生产业务流程的动态生成与管理。在Web服务下动态配置的港区集成业务主要有:(1)动态生成集装箱拖运计划;(2)根据GPS信息智能选用集卡;(3)自动生成拖箱出场作业计划和轮胎吊车载系统发箱指令;(4)智能选择集装箱堆存场位,自动生成集卡提箱指令;(5)自动核对集装箱信息。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内拖平台投入使用后,集装箱的拖运效率从/h提高到/h,作业周期大大缩短,基本实现港区集装箱调运自动化,码头控制室、道口等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显著减轻。
参考文献:
[1]包国宪.虚拟企业管理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63.
[2]王勇,张煜,尹瑞. Web服务组合中商业事务处理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1): 121-125.
简要介绍了CFD技术的.基本数值方法和几种著名的商业软件的特征,并例述了在水处理设备研究中的应用,指出CFD技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科研手段,应引起广大水处理研究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作 者:赵秉文 姜坪 陈晓春 ZHAO Bing-wen JIANG Ping CHEN Xiao-chun 作者单位:赵秉文,姜坪,ZHAO Bing-wen,JIANG Ping(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杭州,310018)
陈晓春,CHEN Xiao-chun(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
分布式控制技术及其在航空发动机中的应用研究
分布式控制是航空发动机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对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航空发动机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特点,指出了分布式控制技术在航空发动机控制中的发展前景.
作 者:刘熊 作者单位: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 JIANG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0(5)分类号:V2关键词:分布式控制 航空发动机 总线
非损伤性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及其在高等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各种分子和离子进出细胞的过程对于维持植物体自身的活性至关重要.非损伤性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scann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 technique,SIET)在不接触被测生物样品,即在保持被测生物样品完整和近乎实际生理环境的状态下,获得进出样品的各种分子和离子的`信息.该技术不仅能够测量离子及分子静止状态下的绝对浓度,而且还可以测量它们进出生物样品的运动速率及运动方向.SIET可以围绕被测的单个或多个细胞、组织甚至器官进行灵活、方便而准确的立体测量并获得被测物体周围的离子或分子的三维立体数据.目前,SIET不但可以分别测量H+,Ca2+,K+,Al3+,Cd2+,Cl-和O2,CO2,NO及温度等参数,而且可以同时采集多种离子及参数,为获得生物样品内外分子或离子运动的有关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作 者:印莉萍 上官宇 许越 作者单位:印莉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37)上官宇,许越(Younger USA Company, P. O. Box 37106, Raleigh, NC 27627 USA)
刊 名:自然科学进展 ISTIC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2006 16(3) 分类号:Q94 关键词:非损伤性电生理技术 离子选择性电极 离子跨膜转运 SIET铁路通信网犹如铁路的中枢神经系统, 这决定了它在铁路运输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实现集中、统一指挥铁路方面, 通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也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和改进管理水平的重要设施。铁路通信网不仅要满足指挥列车运行、组织运输生产和进行公务联络等要求, 还要做到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因此, 在铁路运输中必须要有先进的通信手段, 并且时刻保持良好的通信质量。
1接入网技术概况
1.1接入网技术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电信体系中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电信业务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而人们对于电信业务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铁路移动通信系统中对于SDH、ATM、PON及DWDM技术的应用也日渐趋于成熟化, 为实现铁路通信数据化、图像化、语音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 如何利用目前的网络信息资源更好地为铁路移动通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 使铁路移动通信更加先进、方便、快捷, 是计算机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 接入网技术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1.2接入网定义
接入网是由业务的节点部分与相关用户网络系统接口之间的传输实体组成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接入网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中间系统或中继系统组成的通信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非常广, 它不仅可以部分取代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络, 而且可以选择全部取代, 它的功能非常强大, 可以实现互相穿插连接, 也可以实现复用及传输的功能。并且, 接入网传输的媒介具有多样性, 正因为这个优势, 它可以为多种类型的媒介提供传输服务, 因此其使用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1.3接入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接入网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而出现, 是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个全新概念, 也是铁路通信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技术。传统的铁路通信网络传输信息速度较慢, 信息准确性不高, 而引入新兴的接入网技术后就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铁路信息网络通信的高效、便捷、准确, 促进用户之间的相信交流, 保证用户的信息快速、准确的传入铁路通信网络系统, 同时实现信息的安全与可靠, 为用户的信息提供有效保障, 防止信息的泄露会丢失。
近几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移动通信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经历了由模拟时代到数据时代的重大变化, 频分方面也由多址向加时分多址转变, 这一系列的变化使移动通信业务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及个人化。截止到目前, 我国的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两代的变革, 第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依据模拟语音调制技术来传输信息的, 频分方式为多址, 工作的频率大约在400~800Hz之间。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说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必然存在很多漏洞, 需要后期的改进, 例如:频谱利用率不高、信息容量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差、设备构造复杂等等, 这些不足之处都需要后期的改进, 因此在此基础之上出现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首先克服了第一代中技术上的缺陷, 其次在弥补缺陷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加优化的升级。但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移动通信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年轻人群, 很多中年人, 甚至老年人都加入了移动通信网络的大军, 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客户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通信工作者必须继续研究更加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2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2.1有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2.1.1客票系统中的应用
接入网技术在客票系统中应用有两种连接方式:近端连接与远端连接。近端连接就是将旅客票务中心的数据库与本地的售票站点直接连接, 这种连接方式相对简单, 不再涉及其他网络的传输, 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我们只要使电缆线路传输速度达到2Mbit/s即可完成数据传输任务。而远端连接就相对近端连接较为复杂, 它除了要将客票中心数据库与本地站点连接以外, 还需要涉及光纤传输网络, 在技术方面, 除了使电缆线路传输速度达到2Mbit/s以外, 还需要考虑光纤传输网接口与路由器接口的相互转换问题。
2.1.2在可视会议系统中的应用
在过去, 铁路局与分局之间要想实现可视电话会议, 必须在长途通信站与可视会议室之间实现2M数字通道, 这就需要在分局与铁路局之间专门铺设专用的光纤通道, 这种工程不仅施工周期长, 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有了接入网技术后就有效改善了这一问题, 我们只需要在现有的电缆线路上采用HDSL设备, 就可以实现铁路局与分局之间的可视电话会议, 施工操作简便, 快捷, 而且节约了施工成本。
2.1.3在专用交换机联网中的应用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 需要统一的调度指挥中心协调各个列车的运输线路和时间, 因此在铁道部与各个铁路调度中心有专用的交换机, 通过交换机可以实现语音、图像及数据的传递与交流, 以门此实现铁道部对铁路局的统一调度。要想实现交换机之间数据、图像及语音的传输, 交换机之间要达到2M的数字通道, 较长的传输通道依靠光纤实现传输。当长途传输室与调度专用交换机直接的距离达到400m时, 2M的数字通道已经不能满足传输功能, 可以采用接入网技术在现有的电缆线上加装HDSL设备, 实现信息的正常传输。这样一来, 不用专门为单一的用户铺设光纤网络, 一方面节约了投入成本, 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
2.2无线接入网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的核心在于:在接入网中部分或全部引入基于无线技术的传输媒介, 从而为用户终端提供固定的业务以及移动终端业务。在无线接入的基础之上, 可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固定接入与移动接入这两种类型。整个系统的构成包括控制器、基站、以及移动设备这三个方面。当前, 铁路通信工程中可供采纳的无线接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蜂窝技术、微蜂窝技术、微波一点多址技术。以上技术均具有建设方便, 操作灵活的特点, 故而备受重视。
3结束语
随着铁路跨越式的发展, 铁路通信网络的建设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采用了先进的现代化的传输和接入方式, 实现了铁路通信网的升级, 适应高速列车通信的需求, 发挥铁路通信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在铁路列车逐步向着轻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铁路运输指挥以及维护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 确保人机控制效率的稳定提升, 同时达到优化铁路系统运输质量的目的, 就需要在铁路通信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 采取一系列现代化的通信传输以及接入技术, 以促进铁路通信工程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接入网,技术,铁路通信,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科技与创新, 2014, 16:142-144.
[2]周会生.铁路通信工程应用接入网技术的一些思考[J].信息通信, 2015, 02:175-176.
[3]苏玮.浅谈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21:109.
[4]洪挺屹.关于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0:9.
横沟市小学:张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研究的必然。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所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以科学合理的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
1、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进行积极思维活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动力。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课《触摸春天》一课时教师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然后说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春天在我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美好,大家知道吗,盲人眼中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上节课认识的盲女孩安静,共同触摸春天。]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听一听,闭上眼睛想一想,然后说一说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很好的创设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的展开打好了铺垫,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生动形象 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两只鸟蛋》一课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想不想听?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然后说说你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自由说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呀!老师也听到了许多小鸟在叫,仿佛看到了它们在树林里唱歌、跳舞。那么你们知道鸟妈妈是怎样把他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两只鸟蛋》。这节课同学们如果能睁大自己亮亮的眼睛,认真学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快来瞧大屏幕,这是课文中藏着的11个调皮的生字娃娃,请大家拿出笔,对照大屏幕,在课文中圈出他们,然后再拼一拼,多读几遍。看谁圈得快,记得多。
生圈字读字]
又如教师在教学如在教学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四个太阳》识字教学片段中[师: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很认真,那么,你有信心把本课的生字学会吗?(课件:带拼音生字)看,这么多的小太阳在向我们招手,先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读一读。
师: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指名认读。
师:现在,小太阳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了,你还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认读并组词,并把好的识字方法告诉大家。
师:认识了本课的生字,相信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的更好。]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低年级儿童的各种感官,很好的解决了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这一重点,完成了识字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看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如果仅需要几张精美的图片及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就可解决问题的,我们只要制作简单的PowerPoint 就可以了,而不能片面追求课件的技术含量,非要制作复杂的Flash动画。否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得不偿失,况且还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容易偏离所有媒体技术都是为了科学合理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一主题。
2、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的,但是不能取代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于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所以灵活性必然受到影响,有时会跟不上课堂的变化,这时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来解决这个矛盾,以充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完全代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及灵活驾驭课堂的机智,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
现代测绘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中的应用
介绍了现代测绘技术和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代测绘技术在铁路勘测一体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对成昆铁路的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讨论如何将现代测绘5S技术应用于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中,进一步拓宽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视野.
作 者:杨长根 陈彦恒 青云毅 Yang Changgen Chen Yanheng QingYunyi 作者单位:杨长根,Yang Changgen(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陈彦恒,青云毅,Chen Yanheng,QingYunyi(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刊 名:铁道勘察 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 35(4) 分类号:P237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勘测设计 一体化目前, 在大规模系统集成中一般有两种通信方式:一是利用对讲机或在系统中使用比较成熟的通信产品如Fei Q等, 但对讲机存在距离的限制 (常规3~5公里) , 成熟的通信产品则不易与系统很好地集成与融合;另一种是调用第三方通信模块, 如Any Chat Client等, 但它的代码通常进行了封装, 后续出现问题通常很难解决, 导致风险不可控, 为系统隐患埋下了伏笔。
实时通信 (RTC) 提供了丰富的通信方式, 包括文字、语音、视频甚至是共享白板, 能很好地解决上述提到方案的局限性。系统通信从理论上讲没有距离的限制。使用RTC语音通信方案, 大大降低了风险, 做到风险可控。
1 RTC编程接口
RTC是Micro Soft公司提供的一系列实时通信客户端API, 微软官方介绍是它能够让用户通过网络建立一种PC到PC、PC到电话、电话到电话的呼叫或即时消息 (IM-Instant Messaging) , 可在PC到PC之间建立语音和视频通话, 支持在线联系人列表, 应用程序共享和白板消息可用来增强通话能力。
RTC的基本代码模型COM (组件对象模型)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模式。定义了对象在单个程序内部或多个程序之间的行为方式。其中Client, Session和Participant对象是用于RTC通信的三大主要对象, 简要介绍如下:
Client对象:Client对象 (RTC中一个主要的通信对象) 的主要作用是设置会话的类型、参数、音频和视频设备、媒体类型以及音量。可以调用Co Create Instance函数在当前系统创建该对象。
Session对象:Session为RTC中的会话对象, 详细阐述了参与会话者的实体信息, 通过其接口可以获取会话的媒体类型、状态和会话参与者等详细信息。
Participant (参与者) 对象:微软官方对此对象的阐述是它可以使用户获得一个参与者的名字 (name) 、URI (统一资源标识符) 和状态 (state) 。
Buddy (伙伴对象) 和Watcher (观察者对象) 主要用来对RTC中的现场信息进行管理, 分别介绍如下:
Buddy (伙伴对象) :用于管理、设置和检索有关联系人的信息, 通过IRTCClient Presence::Add Buddy方法创建。
Watcher (观察者对象) :用于检索有关观察者 (已将您添加为联系人的客户端) 的状态和其它信息。通过IRTCClient Presence::Add Watcher方法创建。
RTC基本开发框架如图1所示:
2 在软件中实现RTC通信功能
2.1 初始化RTC客户端接口
首先创建一个RTC客户端COM对象, IRTCClient*m_p Client
然后通过以下函数获取接口, CLSID_RTCClient作为该函数的参数标识:
若获取接口成功, 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化才能继续使用该对象, 方法如下。
2.2 选择通信类型
调用Set Preferred Media Types来实现, 第一个参数是通讯设备和类型:
一般默认设为RTCMT_ALL, 即支持所有RTC的通信设备和类型, 除非用户指定支持某一单独的类型, 如只作为语音发送端, 可以选择RTCMT_AUDIO_SEND。
2.3 会话的初始化
调用接口函数put_Event Filter设置过滤器, 接收感兴趣的媒体类型事件:
然后还需要注册一个事件类CRTCEvents来处理相应的事件, 方法如下:
至此, 会话的初始化完成, 可以接收到RTC的事件进行处理了。
2.4 处理RTC事件
RTC事件的处理函数On RTCEvent中, 伪代码如下:
2.5 创建通信会话
会话初始化成功之后, 创建一个通信会十分简单, 只需调用Make Call函数并键入对方的IP地址即可:
2.6 关闭会话
要关闭一个会话, 需将通话的RTC对象结束掉。如果RTC通话客户端为一个单独的窗体, 只需结束窗体程序, 对象自然而然也就随之结束, 如果是被集成到一个其他程序中, 则要调用Shut Down () 方法来彻底关闭会话对象。
3 结语
微软提供的RTC接口API功能丰富, 操作简单, 是语言通信方案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其自身也存在局限性, 对于计算机之间进行的音视频呼叫则只能支持点对点的通信, 若加入第三方通信用户, 则必须结束掉一个客户对象, 再与第三方建立通信。针对多用户的要求, 我们提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RTC中每个Client对象只允许创建一路音视频, 考虑创建多个RTC Client对象, 仍然采用RTC提供的接口。
参考文献
[1]徐亮.基于RTC通信软件的语音留言功能的系统实现[C].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邓中亮, 唐熊.WindowsCE SIP协议终端软件实现[J].嵌入式操作系统应用, 2008 (24)
[3]赵秀芳.基于SIP的视频会议服务器的设计、实现与分析[C].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4]白天力.基于RTC技术的即时通信软件的研究与设计[C].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蔡康明
(福建省石狮市第七中学)
摘 要:数学是一门需要很强的逻辑性思维和图形空间形成能力的学科,初中数学作为引导学生步入抽象教学理论的入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正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有效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来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成为初中数学教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以此为出发点,简单阐述了关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结晶,其强大的信息交流能力推动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教育行业,因此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成为当下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优势
1.充分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初中数学教学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比较抽象,并且专业性强的学科,加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通过黑板板书来解释抽象概念,学生不能准确理解知识点,课堂效率大打折扣。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集中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设备引入课堂后,教师不需要再依靠耗时耗力的黑板板书来讲解,只需要在课前做好相关的课件,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现,学生就能容易地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学习,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等式计算后难以理解这个概念,但是通过多媒体巧妙的等式与不等式计算的代入阐述,在节约课堂时间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摆脱枯燥乏味课堂
基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色,需要学生对于部分专业理论、图形图像、公式概念有一个比较敏感和准确的把握,这不仅仅利于学生日后在数学方面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以课本知识为重点,学生本身对于空间感的培养能力十分薄弱,只能凭借背诵学习,效率低下,课堂乏味。然而,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以书本作为知识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局限性,增强了关于学生对于图形空间感和形象感的能力培养,课堂脱离了死板的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能够从听、说、看多个方面展开教学,充分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摆脱了枯燥乏味的课堂。以《几何图形初步学习》为例,几何图形的学习对于学生空间感和形象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书本教材无法体现,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则通过图像、动态图画的`展示,让学生更易理解,自然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缺陷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异之处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但是,网络和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注重其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改进。
1.在技术使用上参差不齐
网络和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然而,任何技术的产生都需要掌握者有熟练的操作技术。然而,教育事业中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对于技术的使用和掌握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教师对于新技术的掌握得心应手,因为他们年轻,也不受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因此能够快速熟练地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对于一些执教年龄较长的老教师来说,已经将传统教学思维深入生活,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远不如新教师来得快。例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内容,新教师能够很快做出比较合理科学的PPT,多角度展示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但是老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技术的生疏,只能采用黑板作画讲解,学生的理解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区分。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参差不齐,就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2.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针对有一定教龄的老教师,由于对新技术的掌握“滞后”,老教师又没有时间去专门研究新技术的使用,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进度,老教师不得不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长此以往,逐渐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一种无关紧要的心态。除上文所述观点外,教育机构对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培训不够合理到位,使得教师即使想要掌握也无从学起,最后不得不敷衍了事,也是最终导致网络和信息技术无法良好应用的重要原因。
3.网络和信息技术自身的缺陷
网络和信息技术是时代快速改革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结晶。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存在缺陷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也不例外。这里单指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出现的缺陷。初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也是学生的必学科目,因此,需要学生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重点掌握。网络和信息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生的学习,但是同时也将学生对于知识点学习的注意力分散到了网络和信息技术本身,降低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地域分化,对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发达城市的应用率明显高于偏远地区和农村,受经济条件影响,不少地区缺乏对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客观条件,只能被迫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
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应用都需要一段磨合时间,将优点逐渐放大,缺陷逐渐改善。因此,在网络和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中,我们要看到它的两面性,既大力推广,发挥它的优势,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快速发展,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局限性对于教学的影响,最终实现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绪光。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12)。
经典的信息检索理论认为,信息需求决定信息检索的效率。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提出及表达都是由用户决定的,因而可以说,用户表达是检索效率关键性因素。实践中,以下两个原因会影响检索效率。
用户检索需求的不确定性。一般认为,用户的检索需求总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在检索过程中会由于检索结果发生变化或进行修正。
用户构造检索表达式的模糊性。在信息系统中精确的构造用户查询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绝大多数检索系统的标引和检索过程是不透明的,用户很可能不熟悉检索语言或检索式的表达,另外,用户需求与查询表达的对应转换也可能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准确无误的构造反映用户真正需求的检索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在信息检索中,为改善用户的检索效率,往往采取各种调节方法和反馈途径对检索策略进行修改、扩展和完善。查询扩展就是为了满足信息需求来修正检索表达式的一系列技术。相关反馈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自动扩展查询方法。
相关反馈技术概述 相关反馈的研究历史
相关反馈技术的主要思想是:检索系统在初始查询到一组样本文档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样本文档中的相关性选择,构造出改进的查询表达式,据此再次进行检索。这种通过调整检索策略来增强对相关文献的响应抑制非相关文献的查询扩展技术就是相关反馈。
20世纪60年代初,Maron和Kubns指出与原始查询相近的特征可加到查询中以检出更多的相关文献。1971年Rocchio在基于SMART系统的向量空间模型中进行相关反馈实验,显示出在比较小的测试集中检索性能有显著改进。此后,相关反馈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被扩展到了概率模型以及布尔模型中。最近几届的TREC实验也反映出应用相关反馈技术能给检索性能带来极大的改进。目前,在知识检索、Web智能检索、图像检索中,相关反馈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改进检索效率的方法。相关反馈的处理过程
用户向信息检索系统提交代表着其信息需求的查询表达式,系统进行初始的查询,返回的检索结果集根据文献与查询的相关性排列,然后,用户进行相关判断,指出其哪些文献是有用的。
系统基于前一次查询检索到的文献的相关判断,进行相关反馈,自动重新构建查询表达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即检索词加权,提高在相关文献中出现的检索词的权值,降低在非相关文献中出现的检索词的权值;查询扩展:将相关文献中新的有用的检索词用于扩展查询。在形成新查询表达式时,可以同时使用检索词加权和检索词选择这两种方法,也可以任选其一。
新的“反馈查询请求”再与文献集进行匹配,从其中检索出更多的相关文献和更少的不相关文献。
该过程可以循环进行,直到用户最终获得较为精确的查询,并据此得到较为满意的检索结果。
带相关反馈机制的信息系统相关反馈的核心技术
从相关反馈的处理过程可以看出,检索词加权和查询扩展中的新检索词的选择是相关反馈中的核心技术。
检索词重新加权是根据查询结果文档中的相关文档和无关文档的分布,重新计算查询和文档的特征权重,在相关文档中的查询特征在后来的检索中相应的增加权重,在无关文档中的特征相应减少权重。
查询扩展中新检索词的选择依赖于用户的相关性判断,在原始查询的基础上,构造一个新的查询。Makoto Iwrdyana通过试验证明用户相关反馈的数量在10~30之间最为合适。
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相关反馈技术数字图书馆环境对检索提出的要求
数字图书馆不仅仅是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而是一个海量的信息应用系统,是网络社会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平台。它使信息检索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检索操作的实时性:由于用户要直接参与检索并即时得到检索结果,因而对信息获取的实时性要求很高。
检索服务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用户,要设计出适应不同需求、友好的、交互式的多种用户界面,提供一些实用的用户小工具。
检索效率的精确性: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数字图书馆提供给用户海量的信息,信息资源的充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得突出。这种信息应用环境下,用户对信息检索的准确性要求大大加强了。相关反馈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的应用意义
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知识管理的方法给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纵观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研究的当务之急不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数字图书馆,而在于如何满足数字图书馆对检索提出的新需求,从而使用户轻松地从数字图书馆中获得所需的资源,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因此,以用户为中心,研究用户的需求,提供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是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现阶段的用户研究内容多侧重于用户行为,特点、偏好等理论内容,相关反馈技术则从解决用户与计算机的”隔阂”入手,将用户行为、特点。偏好对信息需求的影响从理论研究转化为检索技术应用。这一全新变革在手工环境和联机很难得到应用。只有在交互式的实时检索机制中才能实现。而在交互式的用户环境中,高效的检索性能必定依赖于正确的用户反馈。相关反馈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相关反馈作为一种日益成熟的检索技术,已逐步应用在大型数据库系统,并走入数字图书馆。但从目前现状看,相关反馈技术还没有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系统设计人员对交互式的实时检索中用户参与对检索准确性的认识不够。传统的检索系统提供的是以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沿用这一服务模式无疑是不适用的。因而,很多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检索子系统中没有相应的相关反馈功能。
用户对相关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识不到单靠用户构造的检索式往往得不到最优的检索性能。因此,即使有的数字图书馆系统本身带有相关反馈功能,但用户应用相关反馈对自己构造的检索式进行再修正的意识却不够强。
建议与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相关反馈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应用的现状,提出以下构思。在数字图书馆检索系统中引入用户相关反馈模块
未来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应该是一种“用户中心”服务模式。它生存于一个聚合化数字信息空间环境里,基于并全程跟踪用户信息活动,强调服务者与用户主体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克服了基于信息资源的服务模式中将信息系统与用户信息利用过程相对隔绝的局限的问题。在数字图书馆检索系统中引入相关反馈技术将有利于促进用户在信息利用过程中对数字信息对象的灵活处理,知识提炼和协作交流,从而更直接,深入、有效地支持用户自助检索、处理,利用信息来解决现实问题的全过程,最终达到用户满意,从而增进用户利益超越用户期望。搭建相关反馈界面与检索结果的友好结口
用户接口的智能化、友好化是未来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因而,良好的用户接口将是数字图书馆提供给用户信息服务的重要保证。智能化用户接口就应帮助用户摆脱繁杂的对操作方法的记忆,高效地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类信息,使用户在发生信息行为时不会因使用方法、方便程度的不适而影响功能使用。应而一个接口不友好的用户界面,无论其检索功能如何强大,其系统性能也会大打折扣。同样,如果用户相关反馈界面不友好,再加上用户对这一检索扩展的功能不熟悉不了解,即使引入了相关反馈功能也是形同虚设。加强用户培训
1 热泵技术在铁路空调装置中运用的原理分析
如图1所示为我国铁路空调客车制冷原理图, 整个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 (毛细管) 、蒸发器等组成。制冷过程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 通过压缩机将热量转移到高温环境冷凝器中。
如图2所示是热泵型空调机组的原理图, 为了保持现有形式上的稳定, 实现机组热泵运行, 可以采用传统的、技术比较成熟的蒸汽压缩式电动热泵。即在系统中增设一个电磁四通阀, 实现工质在系统中流向按季节改变的控制过程, 达到夏季制冷、冬季供热的目的。系统循环如图2所示。在夏季, 工质由压缩机出来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外换热器, 被冷凝成液体, 继续经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室内换热器蒸发, 吸收送入车内空气的热量, 实现夏季制冷;冬季, 工质由压缩机出来经过四通阀进入室内换热器被送入车内的空气冷凝, 经毛细管进入室外换热器蒸发, 吸收低位热源的热量, 经汽液分离器后又被压缩机重新吸入。这时, 送入车内的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被加热, 实现冬季制热。
2 铁路客车热泵型空调系统的方案研究
2.1 热泵型空调的低位热源的选择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 南北西东温差较大, 旅客列车的流动性较大, 要想设计出一种适用面广、又经济简单的热泵型单元集中式空调机组比较困难。笔者建议机组的设计需按适用的区域进行考虑。据统计资料表:在我国长江流域, 一年中室外温度低于18 ℃的天数为187d, 低于5℃的天数约为60d, 而低于-3.6℃的天数仅为3天。因此,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列车空调机组使用大气作低位热源最为合适, 可以获得满意的制热性能系数。对于长江流域以北的区域, 客车空调机组使用大气作低位热源时, 必须考虑辅以其它的空气加热方式, 以消除因外温过低而带来的影响。
2.2 空调机组的选择
对热泵型机组, 当外界温差很大时, 压缩机低温运行时极易发生湿冲程。且此时油压也低, 易造成润滑不良, 影响机组使用。因此, 压缩机的选用应以R22为制冷剂的全封闭转子滚动式制冷压缩机为宜。这种压缩机同往复式压缩机相比, 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运行平缓、噪音小、可获得较大压缩比等优点, 更适于热泵型机组选用。 空调机组采用大气作低位热源时, 室外换热器易结霜。因此, 机组应适当增设室外换热器辅助加热装置和除霜设施。目前, 一股主要采用的有电加热器辅助加热和利用室内排出的废气进行辅助加热等。车厢内应合理布置送风口、回风门和排风口的, 使车内获得满意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根据夏季和冬季的不同气候条件, 正确确定风机风量, 防止冬季采暖气流组织不合理, 造成车内上、下部温差过大, 影响舒适感, 浪费能源。
3 铁路空调客车热泵型空调的经济分析
笔者对采用R22制冷剂的、全封闭式压缩机的热泵型空调机组进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分析与讨论。如图3所示为该机组压缩机性能曲线, 从图3中可得到制热能力和压缩机所耗轴功率w随冷凝温度Tc和蒸发温度T0的变化曲线。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 热泵的供热量Q1为压缩机所耗轴功率W及从低位热源吸收热量Q2之和, 即Q1=Q2+W, 热泵制热性能系数Cop=Q1/W。目前铁路空调客车的空调机组一般都是通过柴油发电机组来供电, 因此在此假设热泵电源是由柴油发电机组供给的, 且热泵产生Q1的热量, 所消耗的一次能源为Q0, 那么热泵的热效率η1=Q1/Q0, 而压缩机所耗轴功率W与Q0之比, 即为柴油发电机组的效率η’, 于是有η1=Q1×η’/W。
据有关资料表明, 柴油发电机组的效率一般为30%~40%, 取最高40%, 由于目前铁路空调客车电加热装置用电一般都由柴油发电机组提供, 因此, 电加热装置热效率也是40%, 燃煤锅炉热效率取60%在TC为46℃、Te一定时, Q1和W可以从压缩机性能曲线上查出。可以作出如图4所示的热泵热效率, 燃煤锅炉热效率与电加热热效率的关系曲线。从图中可看出, 热泵热效率总是比燃煤锅炉和电加热装置热效率高, 因此经济性更好。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铁路空调客车制冷机组在冬季作热泵运行是一种节能、节材、降低新造车成本的好方法, 只要在设计中利用好低位热源, 热泵系统的热效率将远远高于燃煤锅炉和电加热装置热效率, 热经济性更好。在外界温度不太低时, 选用大气作为热泵系统低位热源具有投资少、获取方便等优点, 适于我国铁路客车采用。当然,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铁路空调客车热泵型空调机组适宜于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使用, 并且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性, 对长江流域以北地区应先解决好在外温较低时蒸发器如何有效除霜的问题后, 再作进一步研究。
摘要:对空调热泵技术在铁路客车空调机组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研究, 并铁路空调客车的系统改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热泵技术,铁路客车,空气调节,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宝霞.铁道车辆制冷与空气调节[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5.
[2]马汉伦.铁道车辆空调与制冷装置[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7.
[3]袁秀玲.制冷与空调装置.西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一、选择题
(2012·深圳二模)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C.GIS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A.大型垃圾处理场
C.汽车加油站
B.大型仓储式超市 D.水源保护区 B.GPS D.数字地球
3.每天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会经常看到沙尘、台风、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这些信息的获得主要得益于()A.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4~5题。
4.工程技术人员指挥无人遥控直升飞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5.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 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6.图1是“某城市规划部门运用GIS技术对城市用地进行功能分区后的局部规划图”。图2中四幅图城市用地局部图中规划后成为图1的是()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M表示()A.制作GPS接收机
C.生成电子地图
B.分析交通状况 D.计算三维坐标
8.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据此回答9~10题。
9.以下服务主要依赖于北斗卫星服务的是()A.为抗震救灾提供必要的位置信息 B.预测温室效应对我国沿海海岸影响 C.为110出警快速设计最佳路线 D.为监测太湖水污染提供信息
10.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在渔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重大成果。关于该监测系统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B.成为远洋渔船安全捕捞的“保护神” C.为捕捞渔船提供导航、航海通告 D.为渔民提供海况、渔讯等信息服务 读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上图反映的“数字黄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用来查阅获取黄河的有关信息 B.可以用来指导黄河防汛和水量调度 C.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距离较远,价值不大 D.“数字黄河”的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12.有关“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就是指“3S”技术的应用 B.一个由数据和信息组成的地球
C.主要反映现实问题,不能应用于可持续发展
D.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模拟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从1985年开始对南极进行首次科考活动以来,我国已成功建立了四座科学考察站(南极3座,北极1座)。极地科学考察通过调查、试验、研究等活动掌握了大量的极地环境数据信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材料2:目前全世界一共有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除了美国已经在成熟商业化运行的GPS系统外,中国的北斗系统、欧洲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还都在建设中。
(1)我国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持续开展了近30年,采集了大量极地科学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管理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对这一技术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南极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利用“遥感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
(3)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能够提供精确的定位技术外,还能够提供的服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研究,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例说明。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央气象台2012年8月22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14号强台风“天秤”于8月22日07时在我国台湾省以东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减弱为台风,10时其中心位于我国台湾省鹅銮鼻以东大约390公里的洋面上,就是北纬22.2度,东经124.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材料2:“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1)要获取台风“天秤”的图像信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8月22日,渔民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下图外,还需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渔民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
(3)要完成台风“天秤”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
和。
(4)试举出(3)题所用两项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其他实例。
答
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1.C 2.D 第1题,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内容。第2题,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备选项就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地的适宜地。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
3.选A 获得信息的技术主要是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及时反映灾害性天气。4.A 5.C 第4题,遥控直升飞机的位置使用GPS,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第5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
6.选B 依据图例,可看出图2中B图的商业、居住、工业用地分布与图1一致。7.C 8.B 第7题,纸质地图信息数字化后录入地名坐标信息,即生成电子地图,将该电子地图输入车载GPS,则可进行路线规划和导航。第8题,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反映其所在位置,即当地地理坐标。
9.A 10.A 第9题,北斗卫星主要功能为定位和导航。第10题,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为渔船提供的服务有定位和导航、提供海况和渔讯信息,不能为渔民预测捕鱼量、补偿损失。
11.C 12.D 数字地球是在“3S”技术的基础上,把大量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动态地显示,便于应用和研究。“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区域性的体现。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第(1)题,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可利用GIS技术。第(2)题,对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第(3)题,全球定位系统(GPS)除进行精确的定位外,还能够提供测速、授时、导航等服务。第(4)题,可从“3S”技术的应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1)GIS C(2)遥感技术(3)测速 授时 导航(4)进行资源的普查和城市环境管理等。
14.解析:利用遥感获取卫星云图,渔民想利用图判断风力,需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用全球定位系统。海事局组织救助,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路线和救助方式,对台风未来的路径预测要在遥感获取的实时资料基础上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答案:(1)遥感技术
(2)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3)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G3 技术集成及其在青藏铁路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推荐阅读:
集成膜技术在回用水处理中的应用10-26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2
GIS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0-08
GPS-RTK技术在铁路定测中的应用09-26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26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09-23
情景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0-17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10-30
浅谈多媒体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