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精选10篇)
同学们,今天是12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目前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疾病,全世界都在关注艾滋病,关注艾滋病人,并用红丝带作为象征。
据统计,自1981年世界发现首例艾滋病感染者后,短短30余年,艾滋病的阴影就笼罩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其中大部分患者是青少年。在我国,艾滋病的传播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到目前为止,累计感染艾滋病的人数高达100万人。
这种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我们科学预防,学会自我保护,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艾滋病的,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要学会保护自己,洁身自爱,要远离一些不该出入的场所,晚上不要单独外出。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尽量不用公共马桶,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话机,打喷嚏、咳嗽、游泳等均不会感染艾滋病。
为了进行学校艾滋病防治教育,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创办了xx工程。xx工程,全称是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启动于XX年12月23日。XX年11月1日,成立中华儿慈会xx工程专项基金,由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先生、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女士担任总顾问,由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担任xx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白岩松先生为形象大使。我们江阴基地是在XX年10月18日正式启动成立的,xx工程的项目宗旨是以青少年爱的教育为使命,以青春期教育为核心,以人格健全为目标,以小屋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培育青少年爱的素养、爱的能力为宗旨,来实现对青少年的关爱。
xx工程将慈善和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募捐社会资金,在全国大中小学、幼儿园援建xx小屋。我们峭岐实验小学也有幸作为江阴市第二批28个xx工程实验学校中的一员加入到了xx这个大家庭中,拥有了我们自己的xx小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国一班的庞永欣。高三国一班是一个拥有16个成员的温暖团结,努力上进的集体。我们的班主任焦阳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充满了正能量的老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正努力践行着家乡情怀,世界眼光的柳高精神。选择柳州高中国际班,因为我们相信,This one small step into Liugao will be a giant leap into the world.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关爱和感恩》。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都会得到太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时代的赋予,以及大自然的恩赐。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人指点,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别人的帮助。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度过一个个难关,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们应当对那些在我们生命中帮助我们的人无限感恩,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给予残疾人和艾滋病人更多的关爱。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意在说明艾滋病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集中各方面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解防治工作难题,控制艾滋病流行。
与预防艾滋病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这些弱势群体的态度,一丝微笑,一次握手,一个拥抱,可以融化坚冰,表达友好。但是,仅仅拥抱却远远不够。现实生活中,艾滋病患者和残疾人举步维艰,因为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依然不足,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残疾人所持的道德评判和歧视依然存在。一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身份暴露,遭到的常常是拒绝。许多残疾人与艾滋病人最终都选择了离开和放弃现有的社会关系,他们无奈选择沉默,在黑暗中独自舔舐伤口,忍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拥抱之外,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残疾人的接纳应该在社会更多的方面得以显现。
中国的年轻人拥有正确的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他们不惧怕这种疾病,不厌恶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敢于做许多其他国家的年轻人不敢去做的事,并能坦然地面对艾滋病病毒的威胁。全国声势浩大的敢于正视艾滋病和残疾人的年轻一代,正在以其自身的行动,实践着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全新理解与关注。
艾滋病并不远,如果我们还未重视的话;残疾人并不可怕,如果我们摘掉有色眼镜的话;艾滋病可以被抑制,如果我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话。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生命,远离艾滋》。
十二月一日,是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被称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对抗艾滋病。
从世界范围来看:1981年美国洛山矶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到20__年11月25日,联合国艾滋病控制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平均每天有1.4万人新感染艾滋病,而有8000人死于艾滋病。
在中国,从1985年6月北京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到20__已有1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死亡人数为8925例,也就是说90%的被感染者我们还不知道。听到了这些大家或许对艾滋病的严重程度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是不是感到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了。我们要在思想得到重视,但也不用对此产生恐慌心理。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的危险性在哪里?1、首先是它的潜伏期较长,潜伏期一般为数年到数十年,平均为7-20__年。2、死亡率高,100%,至今无治愈病例的报道。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1、远离毒品(中国有60%的艾滋病患者是吸毒者);2、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是无法存活的,只能存活很短的时间,因此它不像sais那样具有飞沫传播性。因此正常的社会交往是不会感染到的。怎样对待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我们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被感染者,不要歧视他们,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它,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情,生活的美好。不至产生报复社会,自暴自弃的想法和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对别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同学们,生命它珍贵,没有任何东西能与之相比。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Ⅳ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
2016年的活动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目前有超过353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其中210万人为青少年(10-19岁)。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固有特点是处在身体和情绪的过渡期,而且更有可能采取冒险行为,因此所有青少年都易受艾滋病毒感染。绝大多数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截至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经性传播已是最主要传播途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05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1.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艾滋病毒(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细胞疾病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的渐进性衰退,从而破坏人体抵御某些感染和其它疾病的能力。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指最晚期的艾滋病毒感染,出现20多种机会性感染或相关癌症中的任何一种就可确定。
2.艾滋病毒可以若干方式传播
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经阴道或肛门)或口交; 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
合用受到污染的针头、针管或其它锐器;
在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中间传播。3.有若干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方式 采用安全的性行为,例如使用避孕套; 接受检测并治疗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毒;
避免注射药物,或者在注射时一定要使用新的一次性针头和针管; 确保你可能需要的任何血液或血液制品都经过艾滋病毒检测。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绸带。红稠带标志的意义:红稠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它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每年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面对现在的气候特征,人类活动,给海洋世界带来巨大的代价,对于我们要知道保护海洋的重要性,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下面是这篇世界海洋日国旗下讲话
世界海洋日国旗下讲话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学习海洋知识 爱护海洋环境 探索海洋奥秘》。
关于海洋,可能同学们觉得很陌生,一是可能没有亲眼见到过海洋,二是即使看到过海洋,接触的时间也很短。
三是海洋知识匮乏。其实,海洋是地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地球整个表面积约为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约为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我们生活的陆地只是地球表面上一小部分。海洋中含的水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人类的演变过程起源于海洋,相信吗?最初地球上没有生命,空气中无生命的有机物在海洋中形成了有活性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演变为生命的“胚胎”、单细胞动植物、多细胞动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哺乳类、最后才是人类。可以说没有海洋就没有世界上的一切生命。
海洋是既是人类生命的孕育者还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守护者。海洋是气候变化的总导演。因为海洋吸收了4/5的太阳能,海洋与陆地在冷热气体交换过程中,把风和水蒸气带到陆地会形成大面积的降水。海洋每年蒸发出淡水44亿立方千米,以降雨的形式返回陆地和海洋
自己。海洋中植物通过太阳能每年生产360亿吨氧,人类呼吸中70%的氧是海洋产生的。
海洋蕴藏无穷的能量。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潮流能等都可以用于发电。海洋是个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矿产。其中镁、溴、碘、钾、铀、金、银等含量丰富,地球上的石油有一半以上埋藏在海底。天然气的储量更是大得惊人。
我国探索海洋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在4000~5000年以前,沿海的先民们乘坐自制的木筏在近海打鱼。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是6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明代的郑和率领200多艘海船、万余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部。郑和下西洋,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古代中国海洋的历史是辉煌的,近
代中国海洋的历史是耻辱的。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的是钢铁战船,洋枪大炮,清政府用的是木船、土炮,大刀长矛,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政府惨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结果中国还是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今天的钓鱼岛)给日本。
今天的中国在南海、东海,与日本、韩国、印尼、菲律宾、越南、文莱等许多国家都有领土的争端,要想捍卫自己的主权,最好的办法就是强大自己。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如何尊重海洋、爱海洋。、1.好好学习海洋知识,探寻海洋的奥秘,人类目前只对5%的海 底有探索,还有95%的海底等待同学们去发现。
2.爱护海洋环境。涓涓细流汇入大海,陆地的上的江湖河沟中水最终都
会留如大海,污染水资源、土地资源就是污染大海。坚持做到不乱吐、不乱扔、不乱倒垃圾、节约用水。
3.勤奋学习、踏实做事、诚信做人。只有每个中国人自身强大了,国家才会强大,牢记东亚病夫的耻辱,牢记落后就挨打的耻辱,为中华之崛起勤奋学习。
从本周起,我校海洋意识教育正式启动。第一项任务:读海洋书籍。拿到了学校发的海洋知识读本的举手。书中有很多有趣的海洋知识,本期内,读完这本书,能做到吗。第二项任务:美术课中画海洋。第三项任务:音乐课中唱海洋。第四项任务:明年的苗苗艺术跳海洋舞蹈。第五项任务:班会或早会人人介绍一次海洋。第六项任务:五六年级的同学演讲比赛的主题是拥抱海洋。第七项任务:做一个爱护环境好学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奉献爱心,幸福无边》。
贫困问题已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问题三大主题之首。在灾难深重的非洲,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贫困人口大量地存在着。看到那些嗷嗷待哺的孩童,看到那些面容憔悴的老人,相信每个人都会心生怜悯之情。
同学们,当你品味丰盛的午餐时,当你购买心仪的衣服时,你可曾到,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仍然有很多人苦苦挣扎在最基本的生存线上。一片面包,也许就挽救了一个饥饿至极的孩子;一本童话书,也许就滋润了一方几近干涸的精神世界。10月17日是“世界消除贫困日”。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将更多的人文关怀,将更多的爱与温暖播撒给贫困地区的小伙伴,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尽自己所能得帮助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幸福而快乐的童年生活吧!让贫困成为历史,让灿烂的阳光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
当然,贫困不光是我国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状态。每年约有2000万人饿死,每天约有4万儿童因食品匮乏和得不到治疗而死亡。世界五分之一的儿童受教育不足5年。目前世界仅阿富汗就约有300万人正在承受饥饿的煎熬,2500万总人口约75%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每四名儿童就有一人不满5岁夭折。同学们,身为学生,我们也许没有能力为扶贫事业做出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主动关心身边家庭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二是自己努力学习,记住: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相信贫困会成为历史,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有句古话说得好:不自助者天难助。它强调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重要性,也预示着“穷人当自强”的道理。我们相信,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民是最坚强的,是不会被暂时的生活窘境压倒的。有了全社会的资助,有了自己的不懈奋斗,贫瘠的土地上一定会呈现出衣服崭新的模样!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就更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在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 3 篇,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篇 1
1979 年,粮食组织第 20 届大会决定从 1981 年起,把每年的 10 月 16 日,也就是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这一天定位“世界粮食日”,以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教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加强全世界的团结,共同与饥饿、营养不良、贫穷作斗争。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裹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更何况,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就以我们身边为例,食堂的餐桌上米饭、菜肴随处可见,甚至在食堂的地面上都能看到洒落的米粒......如此珍贵的粮食就这样被我们有意无意的浪费着,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惭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把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当作第一要务。如今人民生活条件好了,却不应该丢
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因为,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需要 20 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这每一粒粒粮食都浸透着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粮食短缺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着我们的生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有许许多多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发粮食新品种,增加粮食产量,为全球的粮食问题出谋划策。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除了向袁隆平爷爷他们学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拿出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篇2
同学们,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 10.2 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那你们知道世界粮食日的由来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 1945 年 10 月 16 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到1997年,有成员174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改进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帮助发展世界经济和人民免于饥饿”。1979 年 11 月,第 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 1981 年 10 月 16 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但是,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每次吃饭后的垃圾桶中有多少剩菜剩饭?难道我觉得可惜吗?同学们可知,在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
多的人处于饥饿之中,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仍然有八亿多人口处于饥饿当中,这是一个比整个欧洲人口还要多的群体。全世界每年有约九百万人死于饥饿和饥饿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每天有两万四千人,每四秒钟约有一人因为饥饿离开人世,而在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儿童,换句话说,由于直接或间接的饥饿原因,每八秒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活活饿死。每位同学包括我在内,扪心自问,这种乱浪费粮食的做法是否是在谋杀生命。
谁也不会忘记祖祖辈辈用汗水演绎了何处黄土不埋人的壮烈,我们也不会忘记,一路上经过的一片片高粱、麦田、绿得诱人,可爱!可是,丰衣足食的我们是否就能够抛弃艰苦朴素的美德呢?表面上,浪费的只是那么点微不足道的粮食,实际上,我们愧对了亿万农民辛勤的汗水,作为时代骄子的我们,我们丧失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在此,我慎重提倡各位同学节约粮食,在出手那一刻想想,能吃八两不拿一斤。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为我们美好的将来,从节约粮食做起。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深入人心!我们要开展各种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主题活动,真正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的“爱惜粮食”的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从现在做起,要拿出实际行动,为党为国家分忧,把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谢谢大家!世界粮食日国旗下讲话稿篇 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
秋风在我们身边荡漾,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周的学习和生活。
让轻松愉快的学习伴随我们成材,让甜蜜的生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建国 60 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的确,节约一粒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却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家,在学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雪白的馒头、包子扔在地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 5 个人中就有 1 个长期营养不良,有 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 1 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同学们深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周恩来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我们应该向周学习。
我可是一个“小书虫”,在我的书柜里,有许许多多的书,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我有《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爱的教育》等,所有的中外名著我都爱看,当我看书时,谁也别想打扰我。
读书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从一年级入学开始,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我和书中的小蜜瓜一齐开始了完美的学校生活,我不再害怕学校生活;二年级,我读了《二年级的小豆豆》,度过了一个完美的二年级;暑假里,我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来解答《十万个为什么》,这些书使我了解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三年级刚开学,我读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使我在童话世界里欢乐地成长。
我最喜欢的书是《西游记》,因为故事里的孙悟空很勇敢,猪八戒很可爱,沙和尚很勤劳,唐僧很善良,关心别人。他们师徒四人,历经磨难,经过了佛祖的九九八十一道考验,最终取得真经。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做事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教师说:“最是书香能致远。”她期望我们都有一棵“长满书的大树”,更加期望我们在书的陪伴下欢乐地成长,热爱这完美的世界。
大家上午好!今天,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我讲话的题目是《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勤俭”二字对于持家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俭朴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勤俭与否事关人之成败、国之兴亡的道理。至于历史上因俭而兴、因奢而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可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第一篇:勤俭节约,学会生活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学会生活》。老师们、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具体表现。回顾历史,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一个人修身养性需要勤俭节约,一个国家富强进步同样也需要勤俭节约。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我国十三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粮,节省一分钱,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日积月累,那将是一笔多么巨大的财富啊!如果把这笔财富用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建设,那么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是指日可待。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用生命换来的。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们更应该提倡勤俭节约。
我们要养成节俭意识。当你准备把吃剩的饭菜倒掉的时候,你应该想到世界上还有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当你拧开水龙头,任清水白白流掉的时候,应该想到世界正面临水资源枯竭;当你大把花钱去购买零食、玩具等奢侈品的时候,你应该想到这些钱都是家长用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经常这样约束自己,我们就会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现在不少同学手中都有零花钱,这钱里饱含着家长的辛勤劳作,我们要体验家长工作的辛苦,学会体贴家长,学会正确消费,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我们要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必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和有益的课外书籍,将剩余的部分积攒起来,积少成多,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储备资金。
同学们,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节约用水,用电,用纸,节约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会生活,为做一个节约型的好学生努力吧!
世界勤俭日---老师国旗下讲话
第二篇:成由勤俭败由奢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成由勤俭败由奢》。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勤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名将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劳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基础上的,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会社会衰败,文明倒退,正如李商隐所说:历览前贤国与家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古人云:“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顾名思义,勤俭是“勤劳”与“节俭”的结合。祖先告诉我们:只有勤劳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俭才是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史反复证明了这一道理:“奢”会败国,败家,败自己。古罗马四处征战,有一只欧亚大陆最强悍的军队,但却因为骄奢淫逸致使古罗马四分五裂。素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满清八旗”军队,短短几十年挥师入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但他们逐渐沉湎于轻歌曼舞、锦衣玉食的奢华之中,最终昏聩腐朽,丧权辱国。“八旗子弟”也成了纨绔子弟和低能的代名词。
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勤劳节俭,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兴旺昌盛的力量源泉,是国家经济腾达的重要根基。然而,现在社会变得很陌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本来是尽人皆知的道理,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却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甚者,普遍还把勤俭节约当成贫穷的标志。这不是大气,也不是豪迈,实际是一种不应有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在作怪。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民族强盛了,我们的人民富裕了,历史的教训却在一天天淡漠,传统的美德离我们越来越远,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反差正在有形无形的形成。你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承先启后的重任,有责任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这种社会现象,需要重新认识祖先们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更需要让这种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我们都应该珍惜。节俭光荣,浪费可耻;勤俭节约,责无旁贷:我们应该切记,切记!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推荐阅读:
世界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11-12
2024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07-11
世界艾滋病日领导讲话10-09
2022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11-16
世界艾滋病日讲座05-26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内容11-05
世界日国旗下讲话09-28
世界艾滋病日活动策划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