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管理制度与规程(推荐8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 项 目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输血管理工作会议;至少一次临床输血1.查会议记录,缺一次扣5分; 2.培训缺1次扣10分; 组织管理 知识培训;输血科独立设臵。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 3.查看资料,未开展考核或未向临床反馈或无书面通报扣10分; 建立并落实相关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实行24小时供血服1.查看文件资料,每缺一项制度或1项规范或1项职责扣5分; 务; 2.检查相关工作记录本和现场观摩操作,发现有操作不规范现象扣5分; 制度管理 3.查值班、交接班记录本,输血科24小时内存在脱岗现象扣20分; 建立临床输血申请、用血审核、会诊及受血知情同意(输血治疗同意率达100%)1.抽查输血病历,看输血申请、审核(主治以上医师审核,大量用血医务科是否制度;全血和成份输注适应症-≥90%、成份输血率≥90%;保证库存血量(周用审核),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或未履行审核手续每次扣10分; 血量50%),满足临床需要;开展自身贮血、自体输血,有质量和安全保障条2.无输血指征每次扣20分;每次输血未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扣20分,填写不规件和措施;输血科发血和输注时执行双核对、双签字; 范每次扣5分;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5分;输血完毕未将血袋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每次扣5分;输血袋在24小时内未及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合理用血 3.从抽查的病历中,计算输血适应症和成份输血率,每下降1%扣责任科室10分; 4.现场查看库存量,库存量达不到要求扣10分; 5.现场查看临床输血: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核对扣20分,科室输血前未进行两人核对扣20分; 6.现场检查,发现自身贮血、输血有不规范现象扣1分; 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并开展监控活动;开展常规项目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血1.现场查阅,无质控小组扣5分;未正常开展质评活动扣10分;无室内质控和液出入库、储存保管、报废规范;出入库的核对记录、有储血冰箱温度监控;未参加室间质评各扣20分; 质量控制 血液交接过程中,严格履行交接手续。2.查看出入库记录、储血冰箱温度监控等相关资料和记录,并现场查看出入库、储存保管、报废是否规范,缺一项记录扣10分;1项记录不规范扣5分; 制定并实施预防输血感染方案;规范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血型(包括RH(D)、1.查看资料未制订方案扣5分;2.现场查看有无开展输血前检验项目的能力; 交叉配血、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必要时检查不规则抗体;开展输血不3.抽查输血病历,发现1例患者无故未进行输血前检验扣20分; 预防感染 良反应检测、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4.输血不良反应未及时报告到输血科扣10分,输血科未开展输血不良反应检测扣5分;发现1例未调查处理扣20分; 1.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科室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少开展一次扣分; 医疗服务安全2.及时报告、妥善处理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纠纷。未及时报告和处理扣分; 和指令性任务 3.认真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活动。未完成政府指令性及卫生支农任务扣分; 2
1.医院的科室质量管理专业性强、技术复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科主任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室的质量水平。除同行专家评审,作为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是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评价是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科室质量管理及经常性工作。科室所发生的质控扣分,质控小组成员承担50%。小组职责 2.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组织本科室各级人员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年终质控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35% 并结合本科室的质量教育、检查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收集汇总本科质量管理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并定期向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质控科汇报质量管理工作。1.对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
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2.对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针对问题提出控制措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科室医院感染施并指导实施; 管理小组职责 3.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4.对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医疗废物管理 相关指标 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输血科服务满意度≥90%。每月对医护人员及病人分别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每下降1%扣5分
二、临床用血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 无输血指征者,每次扣20分; 2.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100%;
每次输血未签订知情同意书,每次扣20分,填写不规范扣5分。3.输血前完善相关检查项目;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履行审批(主治以无故未行输血前检查者,每次扣20分;未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未履行审批手续,每缺一项扣10分。上医师审核,大量用血医务科是否审核)手续。
4.严格遵守取血制度;输血前严格进行双人核对;输血完毕后将血袋输血科取血时取血者与发血者未核对扣20分;输血前未进行双人核对,每违规一次扣20分;输血完毕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后将血袋条形码贴交叉单或不需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每违规一次扣5分。5.输血记录准确及时。输血记录不规范每次扣5分; 6.严格执行输血袋回收制度。输血袋在24小时内未及时交回输血科每次扣5分。7.成份输血率≥90%。每下降1%扣10分; 8.规范开展输血注不良反应检测、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未及时报告到输血科扣10分,发现1例未调查处理扣20分;
三、医院感染管理 3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1.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未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每项扣10分; 2.是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1.科室未建立感染管理小组扣5分; 2.院感小组未履行职责则科室所发生的院感扣分,院感小组成员承担50%。年终院感扣分,末五名扣除该科科主任院长基金的15%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是否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 未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扣5分;责任一处未落实扣5分; 4.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是否合理; 设施布局不合理扣5分; 5.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工作流程不符合要求每项扣5分; 6.是否建立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未建立制度扣5分; 7.是否按规定报告; 未按规定时限报告每例扣5分;漏报1例扣10分 8.是否有相关制度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未制定制度扣5分; 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 9.是否存在违反规范的情况。违反规范每次扣5分 10.是否有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项目的管理,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每超过1%扣2分(总计10分); 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手术部位感染、透析相关感染等。上述医院感染率≤10% 11.是否建立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职业暴露防护制度。无制度扣5分;1项制度未落实扣10分; 12.是否存在违反手卫生规范的情况。违反手卫生规范,每次扣5分; 13.是否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相关证明未进行审核,每次扣20分; 14.按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实施了严格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并进行效果监测。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未实施严格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每件次扣20分; 15.监测效果是否达标。监测效果不达标,每次扣10分; 16.是否开展耐药菌株监测,指导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未按规定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每例次扣5分; 17.是否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未按检查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每例次扣10分; 18.是否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 按规定进行耐药菌株监测,每少一次扣5分; 19.是否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 未建立员工职业安全制度扣5分;制度未落实扣10分; 20.发生职业暴露是否及时报告 发生职业暴露未报告扣10分; 21.相关评价指标 ①医院感染现患率≤10%,特殊科室如ICU、血液科、肿瘤科≤15% 每超过1%扣5分; ②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每下降1%扣2分; 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每下降1%扣10分; 4
四、患者安全目标管理
质量考核内容及标准 评分方法 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准确确认病人身份的制度和程序。健全与完善各科室(各部门)患者身份识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前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 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2.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查对制度每一环节执行不到位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患者未建立腕带每发现一次扣10
一种有效的手段(ICU、急诊抢救室、手术室、新生儿科/室)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5.职能部门(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落实督导职能,有记录 每个部门落实不到位扣10分; 目标
二、提高用药安全 药柜无专人管理扣10分,误用风险的药品无醒目标志并分区放臵扣10分;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管理,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管理制度/规范 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未认真核对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2.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发现一次存在药物配伍禁忌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3.在开据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输液操作规范与安全管理制度、有预防输液反应措施、医院能集中配制、或病区有配制专用设施 输液配制和输注违法规范每次扣2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5.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考核各科医护人员对常用的药品的不良反应不了解扣每次5分,临床使用药
序,且有文字证明 品时未加强巡视和观察扣11分; 6.临床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药品信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临床药师未履行职责每发现1例不合理用药扣临床药师5分;1例药品不良 反应临床药师未提供咨询服务扣5分。7.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每一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扣20分; 目标
三、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 除紧急抢救外执行口头或电话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 30分; 2.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紧急抢救时未护士未向医生重述口头医嘱或未实施双重检查每次扣10分;
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 由此导致的差错扣30分; 5
3.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接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未规范、完整记录和进行复述,并提供给医师使用每 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次扣30分; 目标
四、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发现未完善术前准备下达择期手术医嘱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的差错扣每 次扣30分; 2.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志制度 手术部位未标志每次扣10分; 3.多部门共同合作制定的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 未制定扣5分。目标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臵有效、便捷的手卫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2.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未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3.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 使用不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每次扣10分;由此导致感染每次扣30分; 4.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不合要求扣10分; 5.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术后的废弃物未按感染性废物处理每次扣10分;
目标
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未制定或不合实际扣5分; 1.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3.“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包含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扣5分;
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4.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每一环节不合要求扣5分;
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目标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1.对体检、手术和接受各种检查与治疗患者,特别是儿童、老年、孕妇、行动不便和残疾患者,用对上述特殊患者或体检人员无防范跌倒措施扣10分; 语言提醒、挽扶、请人帮助或警示标识等办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2.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扣5分; 3.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跌倒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4.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对象的配臵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0.4)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扣5分; 目标
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6 1.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未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扣5分; 2.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未认真实施防范压疮的措施每个环节扣10分; 3.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无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扣5分; 目标
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发现1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扣10分; 1.建立积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处罚性)与措施 2.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卫生部医政司主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报告活动
未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扣5分; 3.进行“医院安全文化”建设活动 4.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未进行针对性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扣10分; 续改进 目标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未对患者(家属)提供相关健康知识教育每次扣5分;
理解与选择 2.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在手术前(或有创性操作)前未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确认患者身份每次扣10 分; 3.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 未告知每次扣5分; 4.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未公开扣5分; 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五、1.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2.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3.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以输血适应症、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九项检查,审核院内不正常用血情况。4.分析全血和成分用血的使用情况。5.估算输血科储备血或输血的比例。6.评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症。7.对院内有关输血的医、护、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8.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室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输血是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如果应用得当可以挽救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 但是, 血液和血液制品来自人体, 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生物结构、遗传特征十分复杂, 人类作为多种致病微生物的中间宿主及寄生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输血存在感染疾病和导致不良反应等风险。稳中有降医院应利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以及现代的循证医学, 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管理, 及时发现医院输血管理体系中的漏洞并加以改正。目前, 安全输血已成为医疗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保证血液质量, 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何管理好输血科,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输血安全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加强管理, 完善规章制度是安全输血的前提
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是确保输血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 完善输血科的管理使之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将有利于提高供血质量, 同时严格执行血液交接和查对制度, 实行全程监控, 做到每一袋血从来源、入库到发放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 确保输血安全。
1.1 血液入库前的管理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要求,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与验收, 输血科工作人员要对血液的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等进行认真查对后方可分类、整理、登记、存放, 并按血液的制备日期、血型分类储存于专用储血冰箱内, 使用时遵循“先陈后新”的原则, 保证血液从入库到发往临床的每一袋血、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 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格血液的进入, 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 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2 库存血的冷链管理
输血科交接班有严格的交接手续, 值班人员认真检查每一袋血液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储血冰箱采用专用储存监控, 非必要时不得打开冰箱, 保证温度控制在全血、红细胞4℃±2℃、血小板22℃±2℃震荡保存、血浆-20℃以下列保存1~4年, 并有报警系统, 实行24 h监控, 出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理;②在血液发往临床科室过程中, 虽然路程短, 距离近, 但输血科人员仍然要求临床采用保温壶取血, 并在保温壶中加装温度计, 保证血液的冷链运行, 效果较为理想;③冰冻血浆的管理 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血浆价格的调整, 成分输血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 因此, 血浆的保存问题引起输血科人员重视, 根据血浆保存日期长, 对温度及储存条件有严格要求这一特点, 我们采用了低温冰柜合理存放并设专人管理, 24 h监控, 确保温度控制在-20℃以下, 保证了血浆质量, 满足了临床需求。
2 其他管理工作
2.1 制定年用血计划
输血科除了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外, 还应随时与临床科室保持联系, 掌握临床用血情况, 及时上报市中心血站用血计划, 做到按需用血, 纠正血液偏型补充库存, 积极推广成分输血, 合理用血, 做到一血多用,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避免血液浪费。
2.2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做好原始记录、积累数据资料、能在输血纠纷中提供数据作为第一手资料, 对输血安全起到了推动作用, 详细的记录是分析、统计、总结的基础, 为开展输血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素材。
2.3 定期召开院输血管理委员会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总结交流输血和成分输血管理方面的经验, 纠正不足并对临床提出的不同意见, 及时改进调整, 使整个输血科的工作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中。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 在新的形式下, 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使之科学化、规范化、文件化已是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 完善的管理制度、血液的冷链应用与管理是质量保证体系中确保安全输血的前提, 在这个前提下输血科多年来从未发生一例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事故。
[关键词] 输血实验室;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117-01
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输血科由以往简单意义上的“血库” ,转变为涉及多个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科室。输血科建设,不只单纯地局限于原有旧的管理方式,而是全方位地建立输血管理体系,纳入整个临床医疗质量的大框架下来进行管理的模式。如何利用现代的循证医学,推动输血医学的持续发展,笔者针对目前输血实验室ISO15189全面质量管理体系(QMS)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讨。
1 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与必要性
1.1 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因输血导致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通过实验室QMS建立起准确的、完善的检验结果程序和原始记录,控制所有关键岗位和环节,可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2 对献血者的传染性标志物严格筛检
采供血机构的严格筛检使经血液传播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但病毒基因型的变异,窗口期的长短不同,仍存在输血后感染病毒的风险。通过QMS的建立,使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条理化,降低了实验室的技术性风险。
2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标准和依据
目前,国际上一般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简称ISO15189)、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简称ISO/IEC17025)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简称CLIA 88)[1];ISO15189是针对实验室的专用标准,除了具备ISO17025的所有优点外,其专业性更强,并根据医学实验特点弱化了ISO17025中测量的不确定度、测量、溯源性等要求[2]。按ISO15189的理念进行构建,依据ISO15189标准的同时还必须遵照国家法律法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相结合进行受控管理,建立全面完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
3 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架构和要素
QMS的有效运行,必须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规定各级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实验室管理层应负责QMS的策划、实施,输血医学实验室ISO15189的认可从领导层到全员认识、体系策划、都有严格的评审,策划贯穿于整个体系的建立工程中,ISO15189 QMS强调实验室的质量和技术。体系包括组织与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合同的评审等管理要素和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设备及检验前、中、后程序等技术要素。
4 ISO15189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实施
4.1 QMS文件控制和贯标培训
制定形成文件并维护程序,对体系运行的依据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进行受控:通过质量监控来保证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
4.2 实验室环境和设施、设备
输血实验室应每日监测并记录温度和湿度,配、发血室按二级实验室标准建设,对操作台和储血室每日紫外线消毒1 h,冰箱、桌地面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擦拭,每月进行院内感染学监测。设备应有制造商、型号。对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进行规范性的管理;应对试剂的采购、批号、效期、批检报告严格控制。
4.3 输血检验前、中、后程序
①ISO15189把医学检验全过程分为三个程序。在输血科检验前程序是血样的采集、运送和接收,血样采集是血样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抽取,由专人送至输血科进行接收登记,收到输血申请单和血样时应核对患者信息,血样的采集、交接、保存、处理是受控文件的一部分;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EQA,建立输血相容性室内质控SOP[3]。②输血科根据库存情况和临床用血申请向血站订血,如库存无法满足临床,应与申请医生联系,必要时及时与血站保持联系。③交叉配血相合后,由医护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核对签字后发出.,检验后过程结果的临床咨询和反馈,输血反应记录程序等。对IQC的失控处理、失控原因等有详细的记录。
4.4 输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输血实验室应保证输血信息系统(LIS)数据/信息的完整性,输血科通过计算机同步联网后进行血液的入库、出库及掌握血液库存情况,血站同时可了解输血科的血液库存[4];ISO15189要求要有完整的计算机程序手册,能进行数据的检索与存储,对系统的安全性充分保护。
4.5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与持续改进
QMS的运行需要管理层的重视,成立由院领导、科主任等组成的输血管理委员会,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采供血工作或临床输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反馈输血信息,针对成分输血率、输血申请单、同意书等记录填写的完整情况,不合理用血、输血实验室室内质控等进行考核,并追踪评价整改效果[5]。
5 小结
ISO15189认可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使输血管理程序化、规范化,ISO15189不是最终的管理体系,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认可QMS 后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印则,章昊,孟庆宝,等. 临床输血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其解决方案[J]. 中国输血杂志,2008,2(3):214-215.
[2] 王海宝,庄远,王德清. 输血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2):14-16.
[3] 汪传喜,刘相福. 建立血液监测体系提高输血安全[J]. 现代医院,2006,6(7):128-130.
[4] 罗水仙. 血液科输血过程中的零缺陷管理[J]. 现代医院,2011,11(7):107.
[5] 郭春江. 转变输血观念规避输血风险[J]. 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8(4):143-144.
目录:
1、输血科工作制度
2、贮血制度
3、配血制度
4、发血制度
5、输血科查对制度
6、检验记录核对制度
7、血液质量检查制度
8、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9、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及反馈制度
10、交接班工作制度
11、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12、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接收登记制度
13、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14、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1、输血科工作制度
⑪ 严格执行《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供血和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同时掌握国内外输血工作发展动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新技术,开展输血治疗和输血新技术的推广。
⑫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做好医院感染和输血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⑬完成输血科的各项日常工作,保证设备、用品正常运转和使用,把好各项技术质量关,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⑭遵守医院劳动纪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重要事项,口头和书面同时交班;接班人未到、未交接班,当班人不得离岗。
⑮服从工作安排(包括排班表、二线或临时调配以及当班人员的紧急需要),调班应以保证安全输血为前提,不得连续疲劳工作。
⑯工作认真、仔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准确及时配血、发血,完成当日各项工作。
⑰每天坚持作好各项记录。
⑱每个月召开一次工作总结会(包括朝会传达、业务总结、科内事务说明、讨论、质控汇报等内容),有重要事情、紧急事情时临时召集开会,要求全体人员到场。
2、贮血制度
⑪贮血室应经常保持整洁,非输血科人员末经允许不得入内。
⑫贮血室每天定期消毒2小时,每月做一次空气培养,达到医院内空气Ⅱ类标准。⑬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⑭按O、A、B、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⑮贮血冰箱必须有温度自动报警装置。贮血冰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6℃,定时观察作好记录。每天记录四次。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和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报告给设备科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⑯凡血液在贮存中出现凝块、溶血、包装破损、血浆出现黄疸均不能发出,并做好记录备查。
⑰贮存期间禁止开启血袋,已开的血液和血浆应立即输用。已输用过的剩余血液或血浆禁止输用。
⑱严禁不合格的血液入、出库。血液出库后一律不得退回。
⑲每日交接班时,必须做好库存血液清点记录,以及当日血液入库数目。当日已用血液必须完全出库,入出库账目清楚。
3、配血制度
⑪凡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浓缩粒细胞、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等患者,应进行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冰冻血浆、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冷沉淀等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⑫用于配血的标本必须是三天内,无溶血、长菌、变质的标本。
⑬配血前严格核对标本标签与输血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完全一致后方可配血。
⑭首次鉴定血型必须进行ABO血型系统正反定型及Rh(D)鉴定。
⑮配血时必须高度集中精力,不得相互交谈,必须严格遵守交叉配血操作规程。⑯配血必须采用可检出不完全抗体的交叉配血法,不得单独使用盐水玻片法配血。⑰配血时必须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确无误时,才可进行交叉配血。⑱配血有疑问时应采取复查标本、不完全抗体筛查、询问临床资料等相应措施,不可放过任何疑点,必要时应向上级医师报告,或送相关部门作进一步检测。
⑲配血完毕应立即记录血袋号,填写配血结果并签名,并在计算机中录入配血报告,同时再一次核对所有资料。
⑳急诊标本必须注明接收具体时间(年、月、日、时)并及时处理,记录配血时间。⑴疑难标本(如配血不合、正反定型不符、亚型、产生免疫性抗体、冷凝集、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必须及时、主动向临床说明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遵医嘱作进一步处理,并将疑难标本的情况登记于《特殊病例记录》;对于疑难复杂血型检测、交叉配血及特殊试验,本室不能完成的,要及时联系成都市血液中心血型室或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血型室协助完成。
⑵实习生、进修生不得独立出配血报告。
4、发血制度
⑪配血相合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领血。家属和非医护人员领血一律不能发给。发血时,输血科工作人员与领血人员必须共同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供血者姓名、血型、贮血号、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量、交叉配结果和血液外观。质量合格、血袋无破损、无渗漏、标签完整、清楚。经双方签名并记录发血时间后,将血发出。
⑫发血人必须为输血科工作人员,实习生、进修生不能独立发血。
⑬接血人必须核对配血报告单与血袋的血袋号、血型、血品种、血量、献血员姓名无误,血袋外观无异常。
⑭发血人必须在《血液出库登记本》上清楚记录病人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号、血品种、血量等内容,签名后才可打印报告,发出血液。
⑮除特殊情况需要鲜血外,发血应按采血日期的先后发出。⑯紧急发血(未配血)后必须立即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并将结果电告医生,通知临床科室派人取回报告单;如结果有异常要立即通知临床停止输血。
⑰血液一经发出,不得再退回。
⑱血液发出后,立即将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管保存于2~8℃冰箱7天。凡输血后需要再配血者,应重新抽取血样做交叉配血试验,不能用输血前的血样管。
⑲有输血反应需如实填写输血反应记录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及时向血站反馈。
5、输血科查对制度
⑪输血科接收配血标本和配血时必须进行七查:指查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科室,住院号,床号,血型,输血种类,取血科室。查病人血样标本上的内容与申请单内容是否相符,必须准确无误才能接收和配血。
⑫临床科室输血时必须进行七对:指对献血员姓名,血型,血号,血液种类,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查输血科提供的配血报告单内容是否与血袋上内容相符,必须准确无误才能输注。
⑬输血科人员对血液入库、出库要严格按照血液质量检查制度认真查对,不符合标准的血液严禁入库或出库。
⑭交接班时必须查对当天的血液入库、出库、收支账目必须清楚,准确无差错。
6、检验记录核对制度
⑪临床输血前必须做九项检查。临床用血输血前监测主要以乙肝、丙肝、爱滋、梅毒四项作统计。并每月做临床用血月报表上报资阳市卫生局。
⑫急诊用血,输血前的检验报告单末出来时,由当班人员登记用血时间,随后核对检测项目并登记在输血科输血前检测登记本上。并进一步核对和督促临床用血科室必须作输血前的必查项目。
⑬择期手术、常规输血病人必须在输血前作检测,并在输血申请单上填写上检测结果。输血科在配血时要核对检验记录是否一致。如有漏查必须马上反馈给临床用血科室,并作相应补救措施。并上报医务科备查处理。如属输血科人员没认真作核对而造成漏查,输血科按科室考核制度直接处罚当事人。
⑭输血前作好用血标本的核对工作,如用血申请单、病员姓名、性别、床号、血型、住院号、科别、用血日期、所需血液成分项目,如有不符,请重抽标本。
⑮如遇特殊血型、心外科及儿科病员需输近期血液提前作好备血。
7、血液质量检查制度
血液入库检查内容 ⑪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⑫献血员姓名(或条形码)、ABO血型、RH(D)血型。⑬血液品种。⑭采血日期和时间。⑮有效期及时间。⑯血液编号(或条型码)。⑰储存条件。
输血科收到验收合格的血液后,应认真做好入库登记。登记内容应用献血员姓名、血型、血量、采血日期、血袋编码、购血日期和时间等内容。
血液出库检查内容: 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②血袋有破损、漏血: 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精大颗粒;
⑥末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楚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⑧红细胞层呈紫红色。⑨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⑩血桨肉眼黄疸或脂血较重、有气泡、重度乳糜、纤维蛋白折出时。11禁止接受不合格的血液入库。禁止不合格的血液出库。○输血科人员对血液入库、出库严格按照血液质量检查制度执行,不符合标准的血液严禁入库或出库。
8、输血后感染的追踪处理和登记报告制度
出现输血后感染疾病,应及时如实反馈给供血单位。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处理出现的输血问题。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
⑪预防血液传播疾病,严格进行血液检验,加强血液质量控制。⑫对血液严格管理,提供无偿献血。
⑬采集血液时应严格操作规程,所用器具应严格消毒。⑭防止外伤时接触污染血液。
⑮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由于输血及血液制品有传播肝炎的危险性,故决定对病人是否输血应权衡利弊。
⑯提倡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并尽量减少输血和做到合理输血。
9、输血不良反应信息登记及反馈制度
⑪输血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由临床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在24小时内送回输血科保存。⑫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如下:
①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②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⑬如怀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输血反应,在积极治疗和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①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
②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的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③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④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血浆游离血红旦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
⑤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⑥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⑦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⑭出现输血反应后,及时如实反馈给供血单位。积极配合临床科室及时处理出现的输血问题。并做好登记报告记录及追踪调查处理。
⑮输血科主任定期到临床科室了解输血的各项情况,了解有无输血感染疾病的病例,并每月上报医务科,做好每月用血统计,填写每月用血月报表上报资阳市卫生局。
10、交接班工作制度
⑪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坚持值班制度,必须保证24小时有值班人员,不能脱岗,串岗。由于失职而造成的纠纷或差错,值班者应承担责任,要严肃处理。
⑫值班人员要急病人所急,及时、快速、准确地进行检验并报告结果。抢救病人标本应优先检验。
⑬当班者应在做好检验工作的同时,做好值班室的清洁卫生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⑭交接班必须面对面交接,接班人员到后,作好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才能离开。当班者要做好值班记录并签名。重要问题应详细记录,并向科主任汇报。交接班内容,必须保证当天的血液入库、出库、收支账目清楚,保证当天的水电、仪器维护及安全防护,并作好原始记录。
⑮夜间门窗关闭检查,防火、防盗,执行各室间的预防消毒工作。
⑯ 贮血冰箱和低温冰箱如遇报警及时检查原因,有问题马上通知设备科解决,并作好原始记录。
⑰科主任要检查值班工作,查看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1、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制度
⑪输血完毕后,要求在当天由临床医护人员将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并如项在《输血后血袋回收登记本》上登记签名。
⑫输血科在接收本上签名。并要求输血后血袋装入黄色袋中放入存放配血标本冰箱中保存24小时后作无公害化处理。
⑬输血科当班人员负责清查当天放发临床用血的血袋数量,如临床没有如数送回,请与临床联系,要求及时送回。
⑭输血后的标本由输血科保存一周。
12、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的接收登记制度
⑪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输血送检标本,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错收、污染、丢失,否则,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⑫配血标本的采集必须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包括容器、采取时间、标本类型、抗凝剂选择、采集量、送检及保存方式等。
⑬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所送标本必须与检验项目相符。不合要求必须退回重送。在核对输血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输血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⑭急诊输血标本要开绿灯,及时配血、核对、出报告。
⑮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受血者和献血员配血标本需放冰箱保存一周,以便备查。
13、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⑪认真执行《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接受各级输血管理委员会的专业技术指导和监督。
⑫严格执行用血登记制度和用血报批制度,不使用无血站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站以及非指定的采供血机构供应的血液。
⑬认真执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的决定,执行输血技术规范,指导临床全血或成分血的合理应用,保证输血安全。
⑭执行好全血或成分血的贮存与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供血单位。
⑮输血前必须执行输血前九项检查,并核对报告每月上报医院预防感染科、医务部。⑯输血出现不良反应时,祥细记录和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及时调查处理,反馈给供血单位。
⑰严禁不合格的血液入、出库。⑱血液出库后一律不得退回。
⑲全血、成分血血样和受血者血样标本,放专用标本冰箱保存至输血后七天。⑳做好试剂质控工作,确保检验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4、输血科消毒隔离制度
⑪布局合理,设清洁区(血液储存、发放处)、半清洁区(办公区)和污染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
⑫临床用血管理应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⑬工作人员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必须洗手或消毒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刺伤,应立即处理,并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
⑭储血冰箱应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菌和霉菌。
⑮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操作前后及时对工作台面、桌面用1:100“84”消毒液擦拭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室内地面每天湿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时用1:100“84”消毒液擦拭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⑯玻片、滴管、试管等用后立即放入2:100“84”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在清洗晾干备用。
1、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佩带胸卡,持证上岗。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脱岗。
2、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做好血液及各种成分血入库、储存、发放等各项工作,对工作要认真负责。
4、最终实验:血液发放人员在血液成分制品出库前,确定该血液接受试验过程检验合格,并进行以下内容的外观最终试验(查有无溶血、凝血、可见污染、包装状况,对血型、标签、血袋、导管是否渗漏、姓名、血量、日期、保存期、编号),确保未经过最终检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不出库。
5、做好临床科室用血预约工作记录,按预约要求及时发放血液。
6、做好临床科室的用血信息收集、反馈、处理工作,特殊情况及时报输血科主任。
7、要按时检查贮血设备,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和报告有关部门。
8、要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杜绝差错和事故发生。
9、输血科属工作重地,非本科室人员禁止入内。值班人员不得在贮发血室会客、办私事、吸烟等一切与工作无关事。
10、工作人员要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发血,发出的血液超过30分钟不得退回,特殊情况报输血科主任。
11、各种仪器、设备按规定定期清洁、消毒并作好记录。
12、每日坚持打扫卫生,做好门窗清洁,墙壁清洁,桌面、工作台清洁。
13、经常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并记录。
二、输血科实验室工作制度
实验室是各项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部门,有大型的精密仪器和设备,为保证检验人员的安全,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所有人员必须遵守以下工作制度。
1、进入实验室应穿戴专用的实验衣、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必要时应带口罩,护目镜,外来人员应穿一次性鞋套,离室时脱去放在指定位置,工作服应经常消毒洗涤。
2、非必要物品禁止进入实验室,必要的资料和书籍带入后也要远离操作台。
3、实验室应保持肃静,工作人员不得高声谈笑,要集中精神完成实验操作,不准吸烟,吃东西或用嘴吮吸铅笔或标签等,严格按规程操作。
4、不许酒后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内禁止戴首饰。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将实验用品摆放整齐,废弃物按生物垃圾处理并及时打扫卫生,全面消毒。
6、需带出实验室的报告单经消毒后方可带出。
三、血液入库核对和贮存制度
1、全血或血液成分入库前应进行认真的核对和验收。内容应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内容填写的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制备的具体时间;有效期的具体时间,血袋编号,贮存条件)等。审核者对上述内容审核后,逐项认真填写入库登记并签署个人全名,以示负责。其中所填入库日记应精确到分钟。
2、审核入库登记后,血型鉴定、交叉配合实验及输血前检测的记录连同库存血液的领、发登记等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3、填写入库登记后,已签收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应及时按A、B、O、AB血型分别贮于输血科专用冰箱内。冰箱内各贮血区应有明确的标识。血袋的放置应以采集时间的先后或有效期的短长依次摆放。
4、对储存冰箱的温度每天应定时观察,记录。当贮血冰箱发出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器械维修中心检查处理并记录。
5、贮血冰箱内规定的贮血品种不允许断档。任何贮血品种快用完时、值班人员应立即与中心血站联系,必须及时补充并将联系情况及时、如实记录(内容应包括:电话联系的月日、时、分;对方的姓名;答复的内容等)以备查对和责任的划分。贮血品种断档的责任界定以发现断档的班次为主。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任何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合格标准为: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四、交叉配血制度
1、输血科收到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样,经认真核对后,复查受血、供血双方的ABO血型(包括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的Rh(D)血型,当无输血禁忌时再行交叉配合实验。
2、交叉配合实验所用的受血者血样标本必须是本次交叉配合实验前3日之内的,当有两人在班时,交叉配合的实验结,应由两人互相核对,当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操作者本人复核并填写交叉配合实验结果。操作者应签署全名和具体时间并认真记录,以示负责和便于查对。
3、受血、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于2--6℃冰箱中至少7日,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4、凡输注全血及血液成分制品均应进行交叉配合实验。机采血小板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五、发血制度
1、交叉配合实验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
2、取、发血双放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品种质量及有效期,交叉配合实验结果和血液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包括签字的具体时间)后,方可发出。
3、凡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模糊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颗粒。
(6)未经摇动,血浆与红细胞的分层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乳红色。
(8)已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六、血液报废制度
1、认真严格的执行输血科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大限度的杜绝贮血报废情况的发生。即在正常情况下,输血科不允许发生贮血报废。
2、如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操作失误等原因所致贮血报废时,当事人应负赔偿责任。
3、贮血报废情况的发现时间即为其责任的界定时间。
4、特殊情况下(如:电网长时间停电,贮血冰箱发生故障且不能及时修复等)致使贮血发生变质时,发现后应及时向输血科主任报告,由输血科主任落实情况后决定处理意见。
七、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双方应严肃认真的履行本制度。交班者应详细书写交班报告,交班手续一旦结束,即工作转移已成为事实。
2、交、接班内容应包括:
(1)贮血冰箱内的贮血的品种和数量,尤其要交接有无品种断档及同有关方面的联系情况和记录。
(2)贮血冰箱、低温冰箱、酶标仪、洗板机、电脑、显微镜、血小板保存箱等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运行是否正常。(3)遗留工作和遗留问题是否交代、记录是否清楚。
八、专业资料统计制度
1、输血科的专业统计资料是判断输血科运营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保证所有统计资料来源的真实可靠和统计结果的真实正确。
2、统计周期为 月 日到 月 日
3、统计内容为:
(1)上统计周期转入本统计周期贮存血液及制品的品种、各品种的数量;(2)本统计周内,输血科签收中心血站血液及制品的品种数量。(3)统计周期内,临床科室使用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品种数量。(4)统计周期结束时库存血液及制品的品种、数量。
(5)统计周期内成分血的使用率;血型复查率;交叉配血和实验合格率;贮血冰箱温度完整率;各项常规工作记录和统计完整率,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24小时值班在岗率;临床填报输血反应卡回收率;输血后空血袋回收率;输血反应、并发症、感染发生率。
九、血液质量检测制度
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把好血液入库关,严禁不合格血液及其制品进入贮血冰箱内。
2、当送达的血液及制品液、固体界面不清或血袋内有明显气泡时,应将其放入预置冰箱内并通知送血人员于次日到输血科共同验收,再决定是否签收手续。
3、当送达的血液及制品有本输血科(发血制度)第3条规定中任何之一项情况时,工作人员应坚决拒收,否则后果自负。
4、每天上午,主班人员第一项工作是例行检查贮血冰箱内血液及制品的有效期,有无溶血、气泡、血浆变色或变混等血液变质现象。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输血科主任,及时妥善的予以解决。
十、业务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1、每年对本输血科业务人员进行1--2次的专业培训。内容包括:输血业务知识和强化培训;输血技术进展讲座;新疗法,新技术讲座等。
2、每年对本输血科人员进行1--2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业务技术档案。
3、业务人员应自觉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并自觉执行。
十一、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
1、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中专以上正规学历,国家认可的卫生专业技术职称且经输血专业培训后方能上岗。
2、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应坚守工作岗位,不准串岗、脱岗。
3、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履行交、接班制度,如实填写输血文书资料、不准疏漏。
4、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承担的业务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5、工作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上级血站协调工作,确保临床用血的及时和安全。
十二、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的处理办法和登记报告
制度
1、发热反应:
(1)停止输血,保持静脉盐水滴注畅通。(2)保暖,给予退热剂、镇静剂。
(3)密切观察患者,每15-30分钟测体温一次。
2、过敏反应:(1)单纯荨麻疹:一般可不停止输血,但要放慢输血速度,严密观察。口服抗组织胺药或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mg。
(2)重度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3)氧气吸入。
(4)应用激素、镇静剂和升压药。(5)喉头水肿者应行气管切开或喉插管术。
3、溶血性输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保暖。(2)抗休克:
1)输液:如代血浆,掌握输注速度,记录尿量,防止肺水肿。2)升压药的应用:紧急可股动脉推入5%GS60ml。
3)防止肾衰:注意水盐平衡,记录尿量,适时利用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
4)防止DIC:误输入异型血600 ml以上时,可考虑使用尿素,同时给以新鲜冰冻血浆及同型血。
5)其他:吸氧,保暖,降温等。
4、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2)抗休克:同溶血反应。
(3)抗感染:联合应用抗菌素,使用要早,剂量要大。慎用对肾有损伤的药物。
5、循环负荷过重:
(1)立即停止输血,输液。(2)坐位,吸氧,镇静剂应用。
(3)立即在四肢近端上止血带(15分钟轮流结扎一肢),必要时可静脉放血,应相当于输入血量。
(4)快速洋地黄制剂的应用。(5)氨茶碱减轻呼吸困难。(6)用快速利尿剂利尿。
注:对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性污染性溶血反应者,在临床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及时通知输血科做如下核对检查: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
2、复查核对供、受血者血型,(包括用盐水相和非盐相,分别复查保存与冰箱内的受、供者血样和新采集的受血者的血样及血袋中血样的ABO及RhD)血型。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并鉴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结合球蛋白的含量。
4、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
5、如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还应抽取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患者血、尿常规和尿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7、必要时,输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复查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8、对有输血反应的记录卡,输血科应予以保存、登记并及时通知上级血站。
十三、污物处理制度
1、为切断输血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及检验和实验后污染的辅料及血液标本对环境的污染及病原传播,对其必须进行焚烧处理。
2、临床科室的可燃性器材、辅材与生产、研究实验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品作焚烧处理(不包括玻璃具、金属制品及其他不能燃烧性物品)
3、负责临床科室血袋的回收工作。
4、需要焚烧的物品有:注射器、手套、棉签、棉球、试管、吸液头、检验后标本。
5、焚烧物品作集中焚烧交接记录。
十四、临床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接输血反应通知后,输血科做如下核对检查:
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合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并测定血浆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球蛋白含量,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做进一步鉴定。
5、如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还应抽取血袋中的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患者血、尿常规和尿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7、必要时,输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复查患者血清胆红素含量。
8、对有输血反应的记录卡,供血库应予以保存、登记并及时通知上级血站。
十五、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及效果评价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规定。
2、经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之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应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医患双方共同签署用血志愿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3、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卡)领取临床用血。
4、领血时,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号(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5、输血科(血库)发血时,应当认真检查领血单(卡)的填写项目,合格后方可发血。
6、依照《 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办理申报手续,未按规定办理手续的不得发血。
7、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经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采血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
8、对平诊患者和择期手术患者,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者动员患者亲友献血。
9、临床输血工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或输血后感染,应依照《临床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的处理办法和登记报告制度》进行处理。
10、接输血反应通知后,输血科应依照《临床输血反应处理制度》采取相应措施。
11、临床科室的医生应对输血疗效进行评价,以保证合理、科学的用血,避免浪费和滥用血液。
12、上述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十六、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输血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规定。
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积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
3、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根据医院规定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后报输血科(血库)。
4、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5、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尊敬的院领导: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医院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分家政策的逐步实施,我科室的任务也日趋繁重。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底子薄,或者由过去的血库改建而成,其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临床的医疗需要,尤其是三级医院,医院的规模都较大,临床用血量也大,对输血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输血科及临床输血的发展情况,必须建立健全输血科的输血科管理软件系统。输血科管理软件系统的建立不仅是血液质量的保证,也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不仅是提高临床输血水平的关键,也是输血科管理的需要,更是实际工作和输血科发展壮大的需要。输血科的管理软件系统的建立必将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输血工作者自身医疗水平、避免医疗事故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输血科管理软件乃当务之急。但由于我科室至今没有实施输血科管理软件,因此无法满足我科室的管理需要,目前输血科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目前科室只有血站的客户端,不能与医院信息化联网,让血库成了医院的信息孤岛。容易造成漏费,造成医院损失。
2、血制品的出入库都是手工登记,容易出现失误,造成医疗纠纷。
3、病人的检验报告、医师的输血申请都由手工操作,容易出现转抄的失误,造成医疗事故。
4、医师申请用血无法控制,根据医疗规范,医师的用血申请量跟医师级别有关,目前手工状态无法实时核查医师的用血申请。
5、用血记录无法传到电子病历中,导致病人电子病历不完整,不符合三级医院评审要求。
6、医院的用血申领、血袋回收等工作都是手工操作,存在很多人为因数,记录不全,不能实现输血流程的监管。
7、很多用血评价的指标都是科室手工统计,浪费了大量人力,并且数据还不够准确和完善。
8、根据2010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第七章:输血管理分系统功能规范,规范明确指出了输血科建立系统所必须的相应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条《输血管理分系统》是对医院的特殊资源——血液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包括血液的入库、储存、供应以及输血科(血库)等方面的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医院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准确、方便的工作手段和环境,以便保质、保量的满足医院各部门对血液的需求,保证病人用血安全。
第二条《输血管理分系统》必须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3.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4.《血站管理办法》(中心血库)5.《血站基本标准》(中心血库)第三条《输血管理分系统》基本功能:
1.入库管理:录入血液制品入库信息,包括:储血号、品名(如:全血、成分血等)、血型、来源、采血日期、采血单位、献血者、包装、数量等。
2.配血管理:自动获得临床输血申请单并完成配血信息处理,并提供备血信息提示; 3.发血管理:根据临床输血申请单和配血信息进行核实,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附录八打印输血记录单,完成发血操作。
4.报废管理:提供报废血液制品名称、数量、经手人、审批人、报废原因、报废日期等信息。
5.自备血管理:自备血入库、发血、查询,打印袋签等; 6.有效期管理: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有效期报警,并有库存量提示;
7.费用管理:完成入库、血化验(定血型、Rho检验、配血型等)、发血等过程中的费用记录,并与住院处联机自动计费。
8.查询与统计:入、出库情况查询、科室用血情况查询;费用情况查询;科室工作量统计与查询等。打印日报、月报、年报及上级所需报表等;
第四条《输血管理分系统》运行要求: 1.能够实时读取其他分系统的相关数据; 2.运行速度快,显示信息直观.操作方便:
9、根据2012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第85号令《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输血科的责任,具体如下:
第十一条 输血科及血库的主要职责是:
(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
(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储备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
(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储存、发放工作;
(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
(五)参与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六)参与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
(七)参与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
(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与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
(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证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等随病历保存。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评价制度,定期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工作进行评价。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情况纳入医疗机构考核指标体系;将临床用血情况作为医疗机构评审、评价重要指标。
以上问题的存在,明显影响到输血科为临床服务的质量和科室内部的有效管理,同时也与医院建立数字化医院的目标不相适应。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唯一可行的捷径就是实施输血科管理信息软件。
系统建成后,就能解决上述问题。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功能凸显、服务全面 自建立起血站、医院输血科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其管理功能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血制品的接收和入库的信息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其二是输血科内部管理数据化、制度化;三是质控标准化及信息收集反馈集中化。
2、改善模式、提高效率 由于管理的计算机程序化,使医院在用血上基本上走出了单纯手工操作的老套路。信息化标准推动了业务流程,省去了一系列繁琐而不必要的工作程序,使工作流程清晰、有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将人为书写误差降低为零。保证了医院输血科作为输血终检机构检验结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提高了安全供血的能力。强大的结果查询和报表统计功能,使工作人员彻底从烦琐、复杂、冗长的统计数据中解放出来。、简捷精确、保证质量 临床供血首先必须要精确,做好百分百不能有半点误差。根据管理要求和业务分工,系统设置了多种操作权限,每个操作者都有其惟一的编号、口令及权限,非血库人员不能操作,使我们每一次,每一项,每一日的数据都一定是准确无误的。从血液录入、配血、发血等各环节都由计算机管理,为临床输血安全增加了可靠的保障。若遇不同型血液输注,管理系统不能填报出配血结果,血液当然也就不可能发放出去,这也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不仅降低了手工劳动的强度,也防止了书写误差。
4、强化管理、开拓创新 输血科是连接医院、患者和血站的纽带和桥梁,输血是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大事。开拓创新的关键是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互联网给输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不断扩增修改操作程序,如对择期手术患者血型应增加“核对”一项,由二人共同完成,即备血当日由当班者复查血型,并输入电脑存档,当患者需交叉配血时,再由另一人复核血型,进行交叉配血,未进行检查和复查血型不符的血液信息不能进行出库操作。另外,可增加输血科献血者的血型复查和确认功能,正确鉴定血型,以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制品。在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要求每天都要对储血冰箱温度进行定时记录。在储存设备中安装温控探头,本系统可以通过控件和数据线,定时采集冰箱和水浴箱的温度,随时观测每台设备的即时运转情况。若温度超过系统设定的危险线,系统会自动锁定,由专人进行温度校正以后才能继续使用,以达到更直观和准确的强制监控温度的目的,为临床提供高品质血液制品。完善质控、有效共享 血型试剂每天都要进行试剂质控并做记录,若无记录,系统将提示并自动锁定,只有确认质控正常才能继续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系统内还需设置自动监测贮血情况的功能,对库存血液记录中的采血日期进行判读,10d以内过期的血液用黄色对话框提示操作者,既将过期的血液用红色对话框提示,避免血液的浪费。
输血科管理软件目前发展现状: 目前大型三级医院都已经开始输血科管理系统的建设,绝大部分都是由比较成熟的商业软件公司来帮助医院实现系统的建设。市面上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输血科管理软件,这些软件公司跟大型医院合作,已经根据输血管理规范要求已经将系统改造,完全能满足医院输血科的管理要求。根据我医院目前的现状,建议也采用购买成熟商业软件的模式,达到省时省钱的目的。
构建输血科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采供血机构、医院、输血科数据管理有效整合的基础上搭建起共享平台,可使输血科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通过这个网络平台,临床医生可在任何一台工作站上获取患者的输血信息,以便及时地了解病情,掌握患者的临床动态。采供血机构可以通过临床科室的用血情况,有计划地制定采血计划。输血科可以将输血的新观念新技术带到临床,帮助临床选定合理的用血方案,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为病人服务,实现临床、输血科与血站的相互沟通,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推动医学事业和输血事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互联网给输血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通过网络平台控制和规范管理工作流程,使得输血科的管理不仅可以按规定的质量标准运行,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此系统的不断完善建立,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前景。
输血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每个输血的患者病情相对较为复杂, 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1) 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和各种需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护理, 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合作。 (2) 对精神高度紧张和对输血有顾虑的患者, 应主动与其进行交流和陪伴, 使患者了解输血的目的、作用和输血治疗的全过程, 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 在心理和身体上接受输血治疗。 (3) 创造安静舒适的输血环境, 避免高声讲话, 动作要轻柔, 避免不良刺激, 使患者焦躁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 增加对输血治疗的信心。 (4) 输血过程中各项操作要严肃认真, 技术操作熟练准确, 反复巡视病室, 观察患者, 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输血前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血液的领取:在血库领取血液时与发血者共同核对血液的质量是否良好, 血袋管口是否密封, 血型和交叉配血报告有无错误, 血袋标签、相容性标签的字迹是否清晰完整, 还有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液外观质量, 准确无误时, 方可签字取回。
科室的核对:血液从血库取回科室, 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血液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 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由2名护士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交叉配血报告单和要输入的血液之间的信息是否有误, 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ABO和RHD血型、交叉配血结果、血袋号码、血液成分类别及血量等。
输血时, 仍由2名护士在患者床前与患者一起共同核实上述内容, 确认一切信息相符时, 方可为受血者输入。
血液从血库取回时, 在室温中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输血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摇匀, 避免剧然振荡, 否则红细胞会破碎、溶血, 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库存血不得加温, 以避免血浆蛋白凝固变性, 不可直接输入冷库血, 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 不可过长, 以避免引起污染。
一般治疗性输血注意以下事项: (1)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2) 连续输注不同献血者血液成分时, 前一袋输完后, 要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再输注下一袋。 (3)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 如需稀释只能用生理盐水。 (4) 输血时, 多种成分输血, 先输入血小板, 其次为冷沉淀FFP, 再次为先输入保存期短的血液, 后输入保存期长的血液。 (5) 常温下, 全血和红细胞应在4小时内输完, 1单位FFP和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完。
常用血液成分和输注 (成分输血)
红细胞, 其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采用双头输血器, 一头接血袋, 一头接生理盐水, 用大号针头选用较粗的静脉。 (2)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一般不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须在制备后尽快输入 (24小时内) 。 (3) 红细胞粘稠度较大, 输注时需要反复倾倒血袋, 轻轻摇动使红细胞混匀, 必要时向血袋内注入少量生理盐水, 来稀释红细胞, 当发生阻塞时应更换输血器, 切不可强行挤压血袋和输血器管道, 以免造成血管栓塞。 (4) 红细胞内禁止加任何药物, 特别是乳酸林格液、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盐水等, 否则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凝固和溶血。
血小板, 其输入方法与注意事项: (1) 血小板应在20~24℃振荡条件下保存, 严禁放入4℃冰箱, 严禁静置或剧烈振荡, 避免血小板聚集、破坏。 (2) 血小板从血库取回, 必须立即输入可用常规输血器。 (3) 输入速度越快越好 (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准) , 一般80~100滴/分。 (4) 因输入速度过快, 输入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和护理,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5) 同时输入几种血液成分应优先输入血小板。 (6) 因血小板制品较昂贵, 应完全输入,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袋。 (7) 一般应ABO血型同型输入, 必要时, 也可进行相容性输入。
血浆及血浆制品, 输入方法及注意事项: (1) 凡冰冻制品 (血液) 需解冻后再输入, 血浆、冷沉淀必须用带滤网的输血器输注。 (2) 凡冰冻血液制品须在37℃水浴中融化, 不得在室温下自然融化, 不得在超过37℃环境下融化。 (3) 完全融化后尽快输注一次输完, 10℃环境中不得超过2小时, 4℃环境中不许超过24小时, 且不可再冰冻。 (4) 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 凡变色或凝块 (包括其他血液制品) 严禁输入。 (5) 血浆输注速度按医嘱并结合患者的病情, 严格掌握 (一般速度5~10ml/分) 冷沉淀、凝血因子浓缩物融化后要立即使用, 应在30分钟内输入完毕。
输血中的操作与护理
首先建立顺畅的输血通道, 我们常用的是静脉输血, 由于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暴露, 最容易穿刺, 是输血最常用的静脉, 其次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 为了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因手术及创伤部位流失, 凡是头颅部、上肢手术及外伤时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其次, 输入细胞类血液成分时可用成人18G针头, 静脉较细或儿童输血时可用较细的23G针头, 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应选用较粗的针头。选用标准的输血器;所有血液成分输入时应要求标准输入器, 连续输入成分时, 输血器应在5小时更换1次, 或每输入4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时更换1次, 以减少输血并发症的发生。发生阻塞时需要更换输血器, 不可挤压血管, 避免将血栓挤入导管至栓塞, 需要加压输血时, 用专用输血器和血泵或其他方法。
在整个输血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鼓励其参与到输血的护理中, 因为很多患者的自身体验症状出现在生命体征改变之前, 护士是无法观察到的, 告知患者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如寒战、发热、皮肤潮红、瘙痒、胸闷、腰痛、呼吸短促、焦虑不安等, 出现上述症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以便妥善处理。 (1) 每袋血开始输入时应先慢后快, 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及出血情况调整输血速度, 开始输入的15分钟内, 或最初输入30~50ml/分, 护士在患者床边观察其输入的速度、患者的反应, 并记录其生命体征。 (2) 在整个输血的过程中要保持血液输入的顺畅, 防止输血管道的扭曲受压、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肿胀, 若针头出现脱落、移位、阻塞时应及时处理。 (3) 在输血过程中要经常巡视观察患者, 倾听他们的主诉, 当发现患者有任何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值班医生。 (4) 对于意识不清、手术麻醉、病情不稳定、有多种疾病的患者, 输血中更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 每20分钟测量并记录1次生命体征, 因为这些患者不能主诉输血过程中的各种反应症状, 准确地监测和护理更加重要。 (5) 在巡视中重点观察并记录急性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和体征, 如发热、寒战、面色潮红、心动过速、血压下降或异常升高、胸闷、腰痛、恶心、呕吐、尿的颜色等, 及时发现输血的不良反应症状, 减少输血反应对患者的损害。 (6) 如果大量输血患者应注意防止其他并发症, 如肺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枸橼酸纳中毒、低血钙等, 尤其心功能不全, 年老体弱者。
输血后的操作与护理
血液输完后: (1) 应用静脉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及管道, 然后拔针, 用无菌棉球或创可贴压迫止血。 (2) 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 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做相应的处理。 (3) 若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应记录反应症状、当时输血的速度、时间、处理过程及患者恢复情况, 并将原血袋保存, 以便查其原因。 (4) 输血用的血袋、输血器、注射器放入专用的封闭袋中由专人送回血库, 至少保存24小时后, 再按相关规定处理。 (5) 护士应将与输血有关的化验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同意书放入患者的病历中永久保存。 (6) 在输血结束后的1~4小时内, 每隔1小时都应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倾听患者及家属主诉的症状改变状况。
完善制度,依法工作
卫生行政部门对输血工作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是血库的法律性文件,是工作的依据。其中在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中规定,输血科的职能工作范围:“负责全院血液管理工作”。实际工作中,县级医院输血科不仅负责全院血液管理,还承担一个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其他国有、个体、厂矿医院的血液“中转”供应。由于这些医院对输血工作重视不够,一旦在取血、输血过程中发生纠纷,因输血科职能工作范围之规定,存在超范围供血之违规嫌疑,将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在输血预约申请制度中又规定“严禁将血液带到医院外输注(与医院有协议单位除外)”,这样衡量又有可供之责,感到困惑。
笔者建议:①从制度上应进一步明确县级医院输血科是否可作为中转供血机构,必须在职能与工作范围中作为明确规定,以制度为依据。②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可供血的医疗单位进行综合素质评估后批准,行文备案,作为符合法律可信的依据。据了解,大多数县级医院没有和基层医院签定供血合同,使输血科工作人员感到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加强监管,杜绝隐患
血液管理和具体输血技术是血站、输血科、医院医疗、医技、护理众多人员先后参与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形成了一个严密链环,任何一个环节疏忽即可发生不安全事件。往往基层医院嘱患者家属或单位司机、护工送来血样,要求紧急配血,血样无任何基础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房、住院号、床位、用血证明、医护人员签字等)。如不配血,必然引起医疗纠纷,而且耽误了抢救时间。
笔者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全县输血工作做出统一部署,并督促检查,使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输血的相关文件具体规定,使业务人员认真学习掌握输血的基本知识、技能,使之充分认识输血工作的重要性,规范医疗行为,避免不该发生的医疗纠纷。
建立中心血库调节机制,减少血源报废
基层县医院输血科为保障全县区域内临床用血,常根据住院病人信息作为每周用血计划,储备一定量的各型血液,血液制品从采集到有效期仅1个月。常出现单血型发病情况,且以创伤所致的急诊病人居多,如创伤性失血休克、肝、脾破裂等手术患者,加之其他醫院用血无计划,难以准确估计,常造成某一血型血液紧缺而另一血型出现库存积压到临床有效期。储存量少,不能适应临床;储存量大,常导致大量血液报废。据本地区县级医院输血资料反映,各县级医院输血科均有相当量的血液报废。由于缺乏有效调节机制,采供血机构亦无法妥善解决。
笔者认为:中心血库对各基层县级医院输血科应建立供求信息联网制度,随时掌握各县级输血科各型血液储备情况,动态管理,组织调配,使血液报废减低到最低限度。通过调节机制,既解决血源供应紧张状态,又减少宝贵资源浪费。
总之,县级医院输血科实际已成为“供血中转站”,既要保证全县各级医疗单位的用血量,又要保证其安全性。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输血科工作范围、职责,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健全中心血站调配制度,减少紧缺宝贵血源报废。三是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解决基层医院血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使县级“供血中转站”工作制度化、用血规范化、操作正规化、环节严密化,确保医疗用血及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使医疗隐患减少到最小限度。
参考文献
1 杨江存,马富春,主编.陕西省医疗机构临床输血技术与质量管理手册.第1版,2006,10.
【输血科管理制度与规程】推荐阅读:
输血与药物管理办法12-06
输血科交接班制度06-19
输血科设置标准07-25
输血科---工作人员岗位职责10-18
输血前监测管理制度07-04
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07-12
输血管理工作总结12-10
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06-06
输血管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20111-27
基础护理学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习题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