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精选11篇)
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持续合规性、充分性、有效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应定期(3~5年)进行评审和修订。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评审和修订,由归口管理职能部门组织进行,经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准后发布执行。
2、安全操作规程的评审和修订,由车间主任组织车间技术人员进行,由安环部门组织全面修订的审核工作,经分管副总批准后实施。
三、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
1、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2、企业管理机构或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时;
3、公司的活动、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时;
4、风险评价(审)、合规性评价或其它情况下发现有制度缺陷时。
四、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立即组织对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和修订:
1、国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发生变化时;
2、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
3、有新、改、扩建项目时;
4、风险评价(审)、合规性评价或其它情况下发现安全操作规程有缺陷时;
5、对制度性安排存在重大缺陷或与实际要求不相符时。
五、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不定期修订,由归口职能管理部门进行,并监督制度的实施。修订过程,严格执行企业《变更管理制度》。
六、安全操作规程的日常性修订,由车间主任组织车间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严格执行企业《变更管理制度》,报相关部门审批备案。安环部门对日常性修订进行技术指导。
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发放、使用、保管和回收,严格执行企业《文件控制程序》,保证各相关岗位和人员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八、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含5方面内容。一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要求;二明确具体安全生产程序;三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即哪个岗位由哪个人来负责, 责任落实到人;四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五是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办法, 通过考核, 奖优罚劣, 提高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 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得到巩固, 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法》第38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 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并采取安全技术措施。这项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以确保施工的科学性、有序性。
二、安全技术以及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17条、24条、39条都分别针对安全经费的投入提出了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 结台项目的实际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费的计划, 并保证经费的有效投入, 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必须签字, 交底要全面、细致, 要有可操作性。验收是必要的程序, 以保证技术交底的实现。安全检查必须制度化、经常化, 除定期检查外, 还包括经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重大节假日检查以及班组自检交接检查等。检查及处理情况要记录在案, 便于追究责任。
三、安全培训教育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21条、第39条、50条, 《建筑法》第46条要求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施工项目必须按照建筑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 建立健全落实培训教育制度, 提高从业人员自保和互保意识, 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施工项目电工、焊工、架子工、起重工等特种作业人员, 由于其不仅对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有重大危害, 因此他们必须持证上岗。
四、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13条、第70条、第72条、第75条, 《建筑法》第51条, 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国务院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建设部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的规定》都明确了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的报告调查处理规定, 因此工程项目要依法报告, 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毁灭有关证据。事故调查处理要实事求是, 遵照"四不放过"原则, 依法严肃追究生产安全事故有关责任人, 决不姑息迁就, 不了了之。
五、安全标志管理制度以及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安全生产法》第28条要求, 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或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相应的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因此, 施工项目要强化这项重要的管理工作, 设置安全标志;以提醒、警告作业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 使其能时刻清醒认识所处环境的危险, 提高注意力, 加强自身安全保护, 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安全标志的选购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色》 (GB2389-82) 、《安全标志》 (GB2894-1996) ,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 (GB16179-1996) 规定。《安全生产法》第33条、第69条要求, 对发生紧急情况或者生产安事故时做到心中不慌、有条不紊, 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失。
六、安全防护用具管理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37条, 《建筑法》第47条,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具及机械设备使用监督管理规定》明确要求, 施工现场必须建立采购、入库、保管、使用、监督管理制度, 以保障从业人员使用合格的防护用具, 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第29、31条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有明确规定, 施工现场必须采购、使用合格产品, 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 以保证机械设备安全运行。
七、劳务用工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安全生产法》第44、47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施工现场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虽订立协议, 免除或者减轻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安全生产法》第44条, 《建筑法》第48条明确国家实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对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强制进行意外伤害保险, 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施工企业和现场必须认真执行。
八、安全生产的检查与奖罚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 安全生产也不例外, 在安全生产布置的同时, 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 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生产同时建立奖罚机制和企业制定的其他奖罚制度一样, 目的在于奖勤罚赖、奖优罚劣。对那些管理混乱、无视安全生产、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按制度和规定给予处理。后果严重的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程序予以严罚。同时对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在改善劳动条件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工危害做出显著成绩;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本事故发生的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 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管理。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的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 因此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认真研究, 积极探索, 加强管理不断创新, 最终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宏伟目标。
摘要:论述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是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的关键。
在航空运输发达的现代,人们更加关注航空安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维持我国航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本文从人为因素、安全经济学以及安全文化的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现状,针对状况分析,提出了完善航空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为实现全员、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地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航空安全;安全文化;管理制度
引言:
航空系统是包括硬件、软件、管理、人以及环境等要素在内的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具有公众安全期望高、运营风险程度高、安全要求高以及系统性强等特点。目前航空运输高度发达,其快速发展以及运输总量的快速增长要求航空公司拥有更好的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和实施全面符合我国国情的航空安全管理系统,不仅是航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而且是航空公司实施积极主动的系统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提高系统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其科学性和可靠性,降低事故发生率,能够促进我国航空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航空安全管理现状
航空安全是指民用航空安全生产运行系统处于一种无危险的状态。目前系统安全理论已经逐渐深入到航空安全管理中,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航空安全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人们也逐渐开始充分重视管理系统的所有层次和管理因素。下面主要从人为因素、安全经济学和维修安全文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1人为因素的研究
自2001年以来,民航局先后开展了“民用航空人为因素研究及应用研究”和“民航人为因素持续研究”,从多个方面描述了人为因素的特点和对安全的影响,同时编制了相关培训教材,开发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分析模型和相应的检查单和数据库软件系统,为人为因素的系统思想和方法的推广、贯彻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此外,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完成了“Human Integration into the Life一cycle of Aviatino System(HLIAS)”项目研究,“CRM训练”、“民航人误分类分析系统”以及“高原复杂机场终端区安全飞行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在航空安全数据库参数结构的建立、提高操作管理系统的效率以及应用更先进的技术减少人为差错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安全经济学的研究
民航安全经济学是以民航安全生产的经济形势和条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来解决民航安全经济的科学。民航应用安全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在飞行危险源治理措施的评价、飞行安全设备的选用,航空飞行、维修的运营,国家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节,机场建设配套的安全设施评选与优选等方面,进而揭示和阐明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的表达方式和实现条件。航空安全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民航安全投入的分类研究及不安全事件经济损失分析方法研究,民航安全投入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目前,我国航空公司的运营水平和安全投入远未达到最优水平,民航安全投入一经济效益评价多借鉴和参考国内煤矿、石油、化工等行业安全投入一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1.3 维修安全文化的研究
现代维修安全文化是强调培养和营造一种不处罚和无责备的组织文化。其具体表现有三点,即人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出错机率,出现人为失误不可避免,出现人为差错不是工作者的主观意愿,人为差错具有可管理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成航空维修部门的制度建设,内部安全管理的压力和动力机制建立不完善,同时安全管理相配套的其他管理制度也远没有形成[5]。维修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原则主要是研究事故案例所得的经验和警示而来,主要集中于理论定性研究,有关维修安全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研究涉及较少,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和思考国外相关经验,加强航空维修安全文化的建设。
2.完善航空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目前,一方面我国航空事业存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效果欠佳,管理存在机务维修管理、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监察管理等薄弱环节,另一方面航空运输业务量高速增长和社会公众对民航安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双重压力使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6,7]。借鉴国外经验,发挥自身优势, 建立完善、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应当理顺法规和标准工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程序,完善航空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将安全管理法律化、正规化,做到全员、全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其次要加强安全管理规划研究。加强航空安全管理的规划性,从政府安全监督,航空公司、维修单位和运行保障单位的安全管理、,社会公众监督三个方面给予引导和激励。再次要加大重点安全科研项目投入。积极参与国际协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大投人的经费数额和延长投人持续的时间,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再次要加大重点安全科研项目投入。建设对航空发展影响重要的安全科技体系,增大科研项目的规划和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有效发挥科技对安全的保障和支持作用。目前在科技和应用实践方面,与欧美航空强国相比,我国与其差距很大,安全科技水平低,因此要借鉴、吸收和实践国外的经验,努力完善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3.结语:
安全是航空发展永恒的主题。21世纪以来,我国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发展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本文从人为因素、安全经济学以及安全文化的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航空安全管理的现状,针对状况分析,提出了完善航空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措施,为实现全员、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促使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地发展提供指导。
4.参考文献:
[1] 朱云峰,安全管理体系在航空维修系统中的应用与实践[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 赵良深,海南航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 潘新军, 赵西岭.创建三维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维修系统风险控制[J].中国民用航空,2007,(11):61-65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范我局安全生产管理,结合我局实际,现制定本《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本规程由我局安保处、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福建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中国冶金地质勘查总局第二地勘院有关人员参考相关资料收集整理汇总而成。
本规程中同国家(行业)规范、标准、规章制度等不一致时,以国家(行业)规范、标准、规章制度为准。
第一章钻探设备的安装与拆迁
一、修筑地基
1、机场地基必须平整、坚固、钻塔底部填方部分不得超过塔基面积四分之一,填方部分还必须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塌陷和溜方。
2、在山坡修筑地基时,地基靠山坡一边的坡度要适当。在地层岩石坚硬、
稳固时,坡度不得大于80度;地层特别松软,坡度不得大于45度,并除掉坡上滑石。
3、修筑地基需要进行爆破作业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爆破规定。
二、设备安装与拆卸
1、根据设备类型,钻孔设计深度和具体条件选定基座的结构形式。(一般用机台木、槽钢和工字钢等)都必须保证安装稳固、周正、水平。
2、基台木长度应比钻塔底座长出200-500毫米,连接机台木的螺丝杆直径不得小于16毫米,并在靠机台木上下加垫片,保证机台牢固。
三、钻塔安装与拆卸
1、安拆钻塔工作应在安装队长、机长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安装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在塔上工作时必须系牢安全带和穿平底胶鞋,不得在台板上放任何物件,必要的工具、螺丝放进工具袋,不得在安拆钻塔同时在进行塔下工作。
2、塔架不得安装在输电线下,塔架立起或放倒时,其外侧边缘与输电线路线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应不小于表列数值:
电压(KV)<11-1035-110150-220350-550
最小安全距离(m)4681015
3、钻塔应安装稳固、周正。安拆钻塔前,应对钻塔构件及所用工具、绳索、挑杆和起落杆等,要严格进行检查。
4、安装钻塔时,台板必须架设牢固、各部螺拴与构件的规格要符合要求,并装全装牢。钻塔安装完毕后,要从下向上认真进行检查、调整、直到符合要求。
5、拆卸钻塔时,应从上向下逐层逐件拆卸,禁止先拆下层构件,或同时拆卸上下层构件。严禁从塔上往下抛扔钻塔构件、螺丝、工具等。
6、夜间或刮五级以上大风,以及雷雨天气时,禁止安拆钻塔。
7、安装机电设备:
⑴安装机电设备必须周正、水平。各相应的传动轮,必须对线、连接线座与机台木的螺杆下端须加防松螺帽和垫圈。
⑵钻机立轴中心线,天车中心线与孔中心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
⑶电器设备必须安装在干燥、清洁地方。严防油、水及杂物侵入,电器设备及起动、调整装置的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接零保护装置。
⑷拆卸各种机电设备时,禁止用大锤猛力敲打或盲目乱拆,机电设备上拆下的小部件,应专人妥善保管。
⑸严禁从高处往下滚放器材、设备。
8、电机场防护设施
⑴应根据现场气候条件选择场房,冬春季节能防寒防雨、夏秋季节能防暑降温。
⑵基台必须稳固、平整,地板厚度要大于30—40毫米。
⑶座式天车要安装安全档板、吊式天车要安装天车保险绳。
⑷铁塔必须安装绷绳,绷绳的直径不得小于12.5毫米,绳头必须有两个绳卡、绷绳于水平角度不得大于45度。
⑸雷雨季节施工时,塔上必须安装避雷针,并要求与钻塔绝缘、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5欧姆。
四、设备搬运
1、两人以上抬运器材时,上肩的方向要一致,抬运的重物不宜过高,一般物件距地面200-300毫米为宜。
2、多人抬运大件重物时,要统一指挥,步调一致,互相联系,互相关照。抬重物的同志手要抓住杠子,防止杠子掉下,以防发生事故。
3、搬运大齿轮、皮带轮或其它圆形重物时,要捆扎牢固。停放休息时,要放稳后方可离开。
4、一切器材、工具、零件等严禁从山上向下抛掷或滚放。
5、在搬运之前,应对搬运物件和搬运用的大小杠子及绳索等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搬运的物体如有突出的棱角、钉子、扒钉等,应设法清除。
6、用汽车搬运时要放稳、绑牢。使用的跳板要稳固适用。严禁超载、超高、超宽、超长运输。
7、一切器材、设备严禁从汽车上向下抛扔和滚放。
8、用船只或木排搬运时,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指挥,装运的器材要放在船只的中部,不得超载。
第二章钻进与升降钻具
一、钻进
1、在正常钻进中,不许对设备进行拆卸和修理工作,及天车加油。
2、皮带运转时,严禁从皮带上跨。禁止用木棒压皮带,不准用带钩的工具卸掉皮带。
3、用人力松紧卡盘时,要有专人掌握离合器或皮带开关,并相互配合好。
4、开孔钻进前,要进行安装验收工作,符合安装要求后方可开钻。
5、钻机水龙头高压胶管必须设有胶管防缠及水龙头防坠装置,钻进时不得利用人扶持水龙头胶管。修理水龙头,必须停车,并指定专人看管离合器。
6、扩孔、扫孔、扫脱落岩芯或钻进不正常时,必须由班长或熟练技术工人操作。
7、经常检查皮带扣的连接是否牢靠,必要时就更换新皮带以防止人身和机械事故。
二、升降钻具
1、提引器提引钩必须牢固可靠,使用磨菇头必须上紧,起下钻时,要经常看是否松动。
2、升降钻具前,必须对提引工具进行检查,不合安全要求者应及时更换与修理。
3、操作过程中,应明确分工,互相配合、步调一致,操作拧管时,就由一人单独操作,以免配合不好发生事故。
4、下降钻具时,如因孔内水柱(或泥浆柱)的浮力,钻具下降速度缓慢时,提引器随蘑菇头慢慢下降,不得让钻具自动下降,而提引器提前下来。
5、立轴箱打开后,须盖上齿轮防护罩,防止脏物进入及避免意外事故。
6、升降钻具时,塔上不得进行修理工作。
7、岩芯管提出孔口时,不得用手伸到岩芯管内探摸岩芯。
8、上塔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井口人员应站在钻具起落范围以外。
9、发生跑钻时,严禁抢插垫叉。
三、活动工作台
1、活动工作台必须安有防坠器和手动定位器以及行程限制器,活动工作台其导向绳上必须距天梁0.3米和距地面2.5米处或第一层台板上。
2、使用前要检查平衡装置是否合适,防坠装置、制动装置和挂绳等是否安全可靠。
3、活动工作台每次只准一人乘坐,上升前要锁好门。携带工具(钳子、板手等)时要放置妥当,严防掉下伤人。离台前要锁紧制动装置。在最低位置时,还须挂好安全钩。
4、不准用活动工作台运载重物上塔,卸掉平衡重绳以后,严禁乘坐。
5、工作台的主要物件如底盘、立柱、栏杆都必须连接成一体,并焊接牢固。工作人员进入之后,要将门关好再进行工作。
6、工作台的平衡重铊的外面严禁吊挂任何重物,重铊应用导向滑轮导引至钻塔塔角或机台场外人员活动较少的一侧,重铊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低于2.5米。
7、工作台上部安装导向滑轮的悬臂横梁须牢固可靠,发现有问题或弯曲较大时,应及时修理更换。
8、所有钢丝绳接头处均须两付以上同径绳卡卡牢。
9、工作台装有专用手拉绳,严禁用导向绳代替手拉绳,或用升降机导引工作人员手抓提引器上升。在操作地点停留时,必须先锁紧手动定位器,然后再进行操作。
10、活动工作台要定期检查修理,及时对润滑部位注油,保证安全使用。
第三章一般安全规定
一、个人和工作场内的安全防护
1、从事岩芯钻探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经考合格后方准进入岗位,新工人必须在班长或老工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2、上班前和上班时都不准喝酒,进工场工作,必须穿戴整齐合体的工作服和安全帽,不得赤脚或穿拖鞋。
3、在塔上工作时,必须系牢安全带。
二、防风防洪
1、听大风紧警报后,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⑴将塔布卸下,并妥善保管。
⑵将钻杆立轴下到孔内安全位置,用提引器吊住钻杆,卡上冲击手把或叉上垫叉。
⑶根据大风预报的级别,采取压顶、支护、绳索栏护等方法加固场房。
⑷切断电源,盖好机电设备,将现场报表、易损零件、小件工具等装箱保存好。
⑸检查钻塔绷绳质量和牢固程度,必要时应更换与加固。
⑹严禁封盖孔口。
2、暴雨和洪水季节,严禁在易滑坡、易坍塌和泥石流发育的地方施工。如果在洪水期非施工不可,必须挖好排水沟和修筑堤坝。
三、防火
1、预防火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⑴根据施工场地情况适当配备消防器材和灭火用具。
⑵要除净场房周围杂草,防火道宽应大于5米。在林区草地施工时,应执行当地有关防火规定采取预防措施。
⑶场内严禁用明火照明或取暖。
⑷内燃机的排气管和取暖火炉要避开易燃物。
⑸在塔上工作时禁止吸烟,场内不准乱丢烟蒂。
⑹场内油料和其它易燃物,必须妥善保存,严禁烟火靠近。
⑺预热机油要用文火,并离开场房五米以外。严禁用明火直接烘烤柴油机底壳。
⑻电器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然后才扑救。
⑼钻进有天然气的钻孔时,机场内要清除一切可能引起的火种。
四、处理事故
1、打吊锤时,要有专人指挥,吊锤下部钻杆必须安装冲击把手。打箍上部应连接钻杆,挂牢提引器并拉紧钻杆。
2、使用千斤顶时,要垫实地梁,绑牢千斤顶及帽子。打紧卡瓦时,必须用铁锤垫打,卡瓦上部要用冲击把手贴紧卡死并绑牢。孔口要围好,提引器要绑牢。顶拔时要缓慢,不能过猛,要有一定的间歇时间。回杆时,禁止用升降机提吊被顶起的事故钻具。
3、反钻具时,应使用钢丝绳反管或棘轮反管等方法,不得使用钳子。换杠及用升降机提拉时,应统一行动。
4、进行孔内爆破作业时,必须由专职的爆破手进行操作。下入爆破筒前,应用相当于爆破长度、直径木棒试探深度。采用并联、电雷管起爆。多余爆破器材应由专人负责归库。
5、采用上述各种方法处理孔内事故时,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要离开危险区域,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场房,处理事故前、后都必须对现场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第四章安全用电
一、一般规定
1、各类用电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⑴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熟悉开关电器的正确操作方法。
⑵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佩戴好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认真检查电气装置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⑶暂停使用电气设备,必须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
⑷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整改,没整改前,禁止使用。
2、凡在架空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各种勘察设备、机械应与架空输电线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其距离必须不小于各级架空输电线路应延伸距离再加上勘察设备、机械的高度。
3、作业现场的机动车道与架空输电线路交叉时,从架空输电线路下通过的运输机械及其载物顶端与架空输电线路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必须不小于相关安全距离。
4、用电设备及电气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5、搬迁和移动用电线路、电动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不得带电作业。
6、线路跳闸后,必须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送电,严禁强行送电。
7、雷雨时,不得进行户外用电设备的安装、维修和拆除作业。
8、地质钻探现场的线路、电气设备及附近输电线路,在未确认其是否带电以前,必须按带电情况处理。勘察现场严禁有带电的裸露导体。
二、地质钻探现场临时用电
1、勘察现场的动力线路,必须采用橡套电缆。在三相五线制系统中,不宜采用3芯、4芯电缆另加单芯电缆或导线做中性线。
2、电缆线路应根据实际架空或悬挂敷设。对经常移动的电缆,应敷设在不被车辆碾压、人踩、器具碰擦及介质腐蚀的地方,否则必须加设保护套。
3、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做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张力。
4、临时用房内的用电线路必须采用橡皮电线,并设独立的开关、漏电保护器。严禁缠绕在金属架上或用金属裸线作绑扎线。
5、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如合置于同一配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应分路设置。
6、每一机台应设置一个配电箱,距用电机工作区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3m。
7、机台应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制,开关箱应设置在机台及用电设备便于操作的部位。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及两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8、移动式的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坚固的支架上。应有防水措施,其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6-1.5m。
9、配电箱、开关箱内的电器(含插座)应按其规定的位置坚固在电器安装板上,不得松动和歪斜。箱内的连接应用绝缘导线,接头不得松动,带电部位不得外露。
10、各种开关的额定值与其控制的用电设备额定值相匹配。
11、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防溅型的漏电保护装置。
12、配电箱、开关箱导线的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下底面,严禁设在箱体的其他位置,导线不得与进出箱体口直接接触。
13、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线,严禁用插销连接。
14、各电气设备的外壳及配电箱、开关箱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作保护接零。
15、配电箱、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
16、当地质钻探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17、保护接零单独设置并专用,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连接。
18、用电线路中严禁利用大地作为相线或零线。
19、在探井等潮湿或有特殊要求的地质钻探现场,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20、照明灯具及电缆的设置不得妨碍交通和施工作业。灯具必须与支架绝缘,应使用防水式灯口。
21、行灯的电源电压不得超过36V,在潮湿的井坑内照明,应采12V以下的电源。
三、电动设备
1、电动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
2、电机、电焊机等设备,除应做好保护接零外,必须做重复接地。
3、电动设备的负荷线必须按其容量先用无接头的多股铜芯橡套软电缆。
4、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负荷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运转正常方可使用。
5、潜水泵的负荷线必须采用YHS防水型橡套电缆,不得承受压力。
一、职责
(一)生产安全部负责组织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综合管理,包括:预算编制;督促检查各单位按标准及时、足额提取;会同综合管理部、财务部等对各单位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含效果验证)。
(二)财务部负责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提取、审核,负责建立专项资金帐户;负责对各单位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提取、使用进行核算;参加对各单位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检查。
(三)人力资源部负责对安全生产费用(基金)中教育、培训、工伤保险、医疗保险、职工体检、意外伤害险的预算、使用和管理。
(四)规划发展部负责对安全生产费用(基金)中安全生产奖励基金的预算、使用和管理以及工程项目、检修项目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编制、审核。
(五)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安全生产费用(基金)中宣传、消防设施费用的预算、使用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提取、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监察审计部负责对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提取、使用和管理进行监察。
二、工作程序
(一)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提取:
1、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提取应保证安全生产使用所必需的支出。
2、公司按上年销售收入的3‰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基金),各二级单位安全生产费用额度的分解,由生产安全部牵头,根据各单位所报预算及历年实际发生安全生产费用确定。
3、外委施工(含检修)项目,按相关规定提取安全专项费用,由工程主管部门制定相应制度,生产安全部督促落实。
4、公司对各单位的安全绩效考核转入安全生产奖励基金;各单位的内部安全绩效考核转入本单位的安全奖励基金。
(二)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使用范围: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包括车间、站、库房等作业场所的监控、监测、防火、防爆、防坠落、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辐射和隔离操作等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和咨询及标准化建设支出。
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6、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三)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编制与审批:
1、各单位每年11月中旬,报次年相关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明细表与汇总表,交对口管理部门。
2、各管理部门每年11月下旬,组织次年相关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编制与审批,并报生产安全部。
3、生产安全部每年12月上旬,组织次年公司总体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编制,报财务部审批。
(四)计划下达:
1、生产安全部每年12月上旬,向公司提交次年公司总体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预算,报财务部审批,并经公司经理办、工会通过后行文下达。
2、各单位临时项目增补的使用(包含费用超支),必须向对口管理部门报增补计划,主管部室组织审查后下达相应计划,并报生产安全部备案。
(五)使用管理:
1、遵守先提后用、专款专用、专帐核算、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按“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使用范围”规定安排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年度结余资金结转下年度使用,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2、本着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5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都必须进行效果评估,5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必须组织厂、公司两级评审,项目实施后要组织验收和评估。
3、工程项目的安措费用单列,不得压缩,也不得挪作他用;经查施工单位未按规定落实使用的,由工程主管部门督促整改。
4、严格按项目使用,奖励基金只能用安全生产奖励。
5、严格按计划使用,严禁未审批超支使用,费用明显不足的,必须先经对口管理部门批准增补预算后方可使用。
6、财务部负责设立安全生产费用(基金)专项帐户,负责费用预算及使用的审批。
(六)监督管理:
1、监察审计部牵头,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生产安全部、综合管理部等部门配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公司安全生产费用(基金)提取、管理及使用情况的检查。
2、生产安全部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各单位安全生产费用(基金)使用中计划落实、效果验证的检查。
3、综合管理部每年至少组织职工代表进行一次安全生产费用(基金)提取、使用和管理的检查,并听取各级职工代表意见,向公司有关部门反馈改进意见和督促改进。
4、各专业对口管理部门及各二级单位应不定期检查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费用(基金)的提取、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条 为了改善公司生产中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的经营活动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根据有关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等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二条 公司必须树立“安全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由总经理(法定代表人)总体负责,各级领导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来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三条 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因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法的,交由司法机关进行处理。机构与职责
四条 公司应该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来总体组织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安委会应该由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领导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研究制订安全生产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检查和监督生产安全,调查处理发生的事故等工作。安委会的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办)负责处理。
五条 公司下属生产单位必须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制定安全生产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实施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贯彻执行安委会的各项安全指令,确保生产安全。安全生产小组组长由各单位的领导任命,并按规定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机楼(房)、生产班组要选配一名不脱产的安全员。
六条 安全生产主要责任人的划分:单位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一责任人,分管生产的领导和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
七条 公司安全生产专职管理干部职责:
1.经常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现场指导安全生产工作。遇有特别紧急的不安全生产情况时,有权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领导,进行研究处理。
2.制定、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
3.参加审查新建、改建、扩建、大修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及试运转工作。
4.协助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令、制度,综合管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5.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协助有关部门搞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工作。
6.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的计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切实按计划执行。
7.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负责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并督促其进行实施。
8.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对上级的指示和基层的情况要马上进行上传下达。
9.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并监督执行。
八条 各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审核、批准技术计划、方案、图纸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时,必须使其符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的要求。
九条 各职能部门必须在本职务范围内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十条 各生产单位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要协助本单位领导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处理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
十一条 职工在生产、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和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生产设备和安全防护装置、设施及劳动保护用品。发现不安全情况时,要及时报告领导,并迅速予以排除。
十二条 各机楼(房)的生产班组安全员要经常督促本机楼(房)、班组人员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经常检查设备、工具的安全。及时向上级报告本机楼(房)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做好原始资料的登记和保管工作。设备的维护和劳动场所的安全
十三条 各种设备和仪器不得超负荷和带病运行,并正确进行使用并且经常进行维护和定期检修,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陈旧设备,应有计划地更新和改造。
十四条 引进国外设备时,对国内不能配套的安全附件,必须同时引进,引进的安全附件应符合我国的安全生产要求。
十五条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电气设备应有可熔保险和漏电保护,绝缘必须良好,并有可靠的接地保护措施;产生大量蒸气、腐蚀性气体或粉尘的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型电气设备;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爆型电气设备;潮湿场所和移动式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安全电压。
十六条 劳动场所布局要合理,保持清洁、整齐。有毒有害的作业,必须有防护措施。
十七条 生产用房、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通道平坦且光线要充足;为生产所设的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危险的处所,必需要有安全保护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
十八条 有高温、低温、潮湿、雷电、静电等危险的劳动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
十九条 被雇请的施工人员需进入机楼、机房施工作业时,须到保卫部办理《出入许可证》;需明火作业者还须填写《公司临时明火作业申请表》,办理相关手续。电信线路的设计与维护
二十条 电信线路的设计、施工和维护,要符合邮电部安全技术规定。凡从事电信线路施工和维护的工作人员,都要严格执行《电信线路安全技步操作规程》。
二十一条 电信线路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安全施工程序组织施工。对架空线路、天线、地下及平底电缆、地下管道等电信施工工程及施工环境都必须相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工
具和仪表要合格、灵敏、安全、可靠。高空作业工具和防护用品,必须由专业生产厂家和管理部门提供,并经常检查,定期维护。
二十二条 电信线路维护要严防触电、高空坠落和倒杆事故,线路维护前一定要先检查线杆根基牢固状况,对电路进行安全确定后,方准操作。操作中要严密注意电力线对通信线和操作安全的影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不准聘用或留用退休职工担任线路架设工作。电梯
二十三条 签订电梯订货、安装、维修保养合同时,须遵守劳动部门规定的有关安全要求。
二十四条 工程部门办理新安装电梯移交时,除应移交有关文件、说明书等资料以外,还须告诉接受单位有关电梯的维修、检测和年审等事宜。
二十五条 新购的电梯必须是取得国家有关许可证并在劳动部门备案的单位设计、生产的产品,电梯销售商须设立有(经劳动局备案认可的)维修保养点或正式委托保养点。
二十六条 负责管理电梯的单位,要切实加强电梯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保养、年审等工作。发现隐患要立即消除,严禁电梯带隐患运行。
二十七条 电梯的使用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电梯使用合格证》。
二十八条 确需聘请外单位人员安装、维修、检测电梯时,被雇请的单位必须是劳动部门安全认可的单位。
二十九条 电梯管理单位须将电梯的维修、检测、年审和运行情况等资料影印副本报公司安委办备案。个人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治疗
三十条 根据工作性质和劳动条例,为职工配备或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各单位必须教育职工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不懂得防护用品用途和性能的,不准上岗操作。
三十一条 对从事有毒有害工作的作业人员,要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职业体检。对确诊为职业病的患者,应立即上报公司人事部,由人事部或公司安委会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及时作出治疗或疗养的决定。
三十二条 努力做好防尘、防毒、防辐射、防暑降温工作和防噪音工程,进行经常性的卫生监测,对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有毒有害作业点,应进行技术改造或采取卫生防护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按规定发放保健食品补贴,提高有毒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水平。
三十三条 禁止中小学生和年龄不满8岁的青少年从事有毒有害的生产劳动。禁止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从事影响胎儿、婴儿健康的有毒有害的作业。教育与培训
三十四条 对新职工、临时工、民工、实习人员,必须先进行安全生产的三级教育(即生产单位、机楼(房)或班组、生产岗位)才能准其进入操作岗位。对改变工种的工人,必须重新
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
三十五条 对从事锅炉、压力容器、电梯、电气、起重、焊接、车辆驾驶、杆线作业、易爆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严格考核并取得合格操作证(执照)后,才能准其独立进行操作。对特殊工种的在岗人员,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和整改
三十六条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公司安委会组织全公司的检查,每年应不少于三次;各生产单位每季度检查应不少于二次;各机楼(房)和生产班组应实行班前后检查制度;特殊工种和设备的操作者应每天进行检查。
三十七条 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如本单位不能进行整改的要立即报告安委办统一安排整改。
三十八条 凡安全生产整改所需费用,应经安委办审批后,在劳保经费项目中列支。奖励与处罚
三十九条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应每年总结一次,在总结的基础上,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选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四十条 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条件:
1.遵守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保障生产安全;
2.积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坚决反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的基本条件:
1.认真贯彻“安全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落实总经理负责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2.设立了健全的安全生产机构,并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和尘毒危害,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5.连续三年以上无责任性职工死亡和重伤事故,交通事故也逐年减少,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
四十二条 由于各种意外(含人为的)因素造成人员伤亡或厂房设备损毁或正常生产、生活受到破坏的情况均为本企业事故,可划分为工伤事故、设备(建筑)损毁事故、交通事故三种(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等制度由行政部参照本规定另行制定,并组织实施)。
四十三条 凡发生事故,要按有关规定报告。如有瞒报、虚报、漏报或故意延迟不报的,除责成补报外,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对触及刑律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十四条 发生重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含交通事故),对事故单位(室)给予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四十五 对事故扣发工资总额的处罚。最高不超过3%;对职工个人的处罚,最高不超过一年的生产性奖金总额(不含应赔偿款项),并可进行行政处分。
四十六条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在工作岗位上或经领导批准在其他场所工作时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2.在紧急情下(如抢险救灾救人等),从事对企业或社会有益工作造成的疾病、负伤或死亡。
3.乘坐本单位的机动车辆去开会、听报告、参加行政指派的各种劳动和乘坐本单位指定上下班接送的车辆上下班,所乘坐的车发生非本人所应负责的意外事故,造成职工负伤或死亡。
4.职业性疾病,以及由此而造成死亡。
5.从事本岗位工作或执行领导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任务而造成的负伤或死亡。
6.职工虽不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设备、设施或劳动的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负伤或死亡。
四十七条 发生无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不含交通事故),按经济损失程度分级:
1.一般事故:经济损失不足万元的事故;
2.大事故:经济损失满万元,不满1万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经济损失满3万元,不满6万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经济损失满10万元的事故。
四十八条 职工因发生事故所受的伤害分为:
1.轻伤:指负伤后需要歇工个工作日以上,但低于国际标准的05日,并未达到重伤程度的失能伤害。
2.重伤:指符合劳动部门《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中所列情形之一的伤害;损失工作日超过国际标准05日的失能伤害。
3.死亡。
四十九条 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按照事故处理程序进行事故处理:
1.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抢救伤员,保护现场,如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作出标志,详细记录或拍照和绘制事故现场图。
2.立即向单位主管部门(领导)报告,事故单位即向公司安委办报告。
3.开展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公司安委办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指示有关单位进行调查,轻伤或一般事故在5天以内,重伤以上事故或大事故以上在30天内向有关部门报
送《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调查处理应接受工会组织的监督。
4.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五十条 无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
1.机动车辆驾驶员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和有关人员必须协助交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参加事故处理。事故单位应及时向安委办报告,一般在4小时内报告,大事故或死亡事故应即时报告。事后,需补写“事故经过”的书面报告。肇事者应在两天内写出书面报告交给单位领导。肇事单位应在七天内将肇事者报告随本单位报告一并送交安委办。
2.因公驾车肇事者,应根据公安部门裁定的经济损失数额的0%对事故责任者进行处罚,处罚款项原则上由肇事个人到财务部缴纳。处罚的最高款额以不超过上公司生产性奖金总额(基数.0计)为限。
3.凡未经交管部门裁决而私下协商解决赔偿的事故。如公司的经济损失超过保险公司规定免赔额的,其超出部分由肇事者自负。
4.擅自挪用车辆办私事而肇事的,按款规定加倍处罚;可视情况给予扣发一年以内的奖金,并进行行政处分。
5.凡因私事经主管领导同意借用公车而肇事的,参照款处理。
6.发生事故隐瞒不报(超时限两天属瞒报),每次加扣当事人三个月以内的奖金。
五十一条 在调查处理事故中,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询私舞弊者,应追究其行政责任,触及刑律的,追究刑事责任。
五十二条 事故原因查清后,如果各有关方面对于事故的分析和事故责任者的处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劳资部门有权提出结论性意见,交由单位及主管部门处理。
五十三条 各级单位领导或有关干部、职工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有如下行为之一造成事故的,按玩忽职守论处:
1.违反操作规程冒险作业或擅离岗位或对作业漫不经心的。
2.对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险情和隐患,不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的。
3.施工组织或单项作业组织有严重错误的。
4.不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条例、规程的或自行其事的。
5.对安全生产不检查、不督促、不指导,放任自流的。
6.延误装、修安全防护设备或不装、修安全防护设备的。
7.对安全生产工作漫不经心,马虎草率,麻痹大意的。
五十四条 本规定由公司安委办负责解释。
关键词:薪酬,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
想要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满意度及组织归属感,促使员工完成组织的目标,就必须重视薪酬管理制度。在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生产者的薪酬管理就是整个煤炭企业管理激励以及约束机制的核心以及重点内容,这种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将保证煤炭企业管理内容与煤炭企业自身各个工作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链接,对于企业人才模式的构建更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按照煤炭企业薪酬现状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当前的社会背景加以完善,提出煤炭企业薪酬管理的可行性对策,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薪酬管理作为煤炭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薪酬管理就是按照煤炭企业现在的状况,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系统的薪酬体系,全面落实员工管理活动的各项内容,以这种模式达到管理员工的整体目的,实现煤炭企业管理目标。
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在现有的能力下发挥自己最佳的潜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财富积累。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过程中,薪酬激励就是一种十分重要并且十分普遍的激励方法,薪酬就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给予的相关回报。在企业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代表的内容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着员工自身的价值,展示出煤炭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程度。
使用薪酬管理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管理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管理的内容对员工的工作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薪酬管理是一种最合适的管理手段。薪酬管理可以明确煤炭企业全部员工的权利与责任,全体员工想要保证自身的利益就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所以,使用薪酬管理是员工的安全管理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渠道。
二、煤炭企业加强有效薪酬管理的措施以及对策
针对煤炭企业加强有效薪酬管理的措施以及对策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立与煤炭企业公司管理制度相融合的薪酬管理理念。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完全一致,对于低工资的人员来说,奖金的作用十分关键,对于收入比较高的人员来说,他们对鼓励创新以及工作的自由程度要求比较高,想要将煤炭企业员工所有的要求都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就应该按照全面的规划完善煤炭企业的管理内容。
2. 运用科学发展的手段建立科学薪酬管理体系。
想要建设煤炭企业薪酬体系,就应该按照薪酬反映职位价值、薪酬模式的合理性、绩效与薪酬的挂钩以上三种模式进行全面规划。首先,应建立科学的职位体系,并按照现实社会价值的创造理论进行公平、公正的职位评估,以职位的价值创造作为薪酬完善的根本依据;然后,还应该改变现在的薪酬结构,根据煤炭企业的责任以及贡献分层,确定不一致的薪酬管理内容;最后,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逐步渗透这种体系的建设与煤炭企业的薪酬管理,从公司、部门以及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的落实。
3. 科学运用薪酬激励的管理模式。
想要实现薪酬管理的最佳激励效果,有效保证煤炭企业员工自身队伍的稳定性,就应该在薪酬制度的模式下融合激励功能,同时在管理内容的操作过程中,逐步延伸相对应的技巧。这种薪酬激励管理模式的运用不仅可以给员工带来方便,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程度,还可以提升企业在社会竞争市场中的声望。并且,在薪酬管理内容的制定中,应该按照不同的企业人员分配情况进行不同奖励模式的设计,以方便更好地运用薪酬激励管理模式。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煤炭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应该顺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使经营者按照企业自身的战略模式以及文化内容进行逐步提升,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为煤炭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全面提高薪酬管理制度的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韩培科,王国辉.薪酬管理制度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科技和产业,2009(12).
[2]温寿尧.薪酬管理制度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7).
[3]欧阳新年.资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煤炭产业集约化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4]孔寅.基于组织架构的国有煤炭企业管理控制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转型中国的命运
邓、江时期,主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如果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效率”。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效率,削减福利、甩包袱、加速财富的集中就是必然的。
产权改革、房改、教改、医改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改革措施纷纷出台,市场化、产业化、私有化进程大刀阔斧。
这些改革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怎么改!
以产权改革为例,采用休克疗法的前苏联、东欧国家,对国有集体的存量资产,是分还是卖,谁是受益人等问题,争吵、博弈了10多年。但在国内某些地区,私有化采用“运动”方式,限期完成。关于国有、集体资产的受益人问题,一直属于“不争论”范畴。
到了胡、温时期,过去以“效率”为目标的改革,已经导致了大量工人买断工龄下岗、房改、教改、医改等措施多管齐下,社会迅速两极化。如果不能解决处于加速度进程中的两极化,那面对的又是一个新轮回的问题,一个改良与革命赛跑的问题。
于是,胡、温新政的名义诉求就是“和谐社会”,这实在是英明的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与整个中国改革开放史禀承同一个风格,胡、温新政中的追求公平、构建和谐,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前不久,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说了一句狠话:“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作为工商联领导,胡德平当然要为企业家说话。同时,胡德平的这句话,也清晰地表明,在追究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合法性上,来自政界的压力与民间呼声也是挺大的。
自然,中国改革开放的这种阶段性特点,将直接影响企业家的命运。
原罪与清算
关于原罪与清算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谈的。所谓原罪,本来是个宗教概念,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一些人性缺陷,需要教徒用虔敬之心去忏悔,用行善去救赎自己的灵魂。
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能明白中国企业家的确有与生俱来的缺陷:虚假注资、关联交易、权钱交易等在商业拓展中几乎不可避免。总设计师定下来一条“不争论”铁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政府部门为了政绩,实际上也给予了企业家法外特权。因此就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不查你便罢,只要查你,你就无法逃避。
有人指责政府部门没有善待企业家,这是不对的。事实恰恰相反。
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为了GDP,为了政绩,对企业家总的原则是恩宠有加。地方政府的立场可以理解,那就是避免企业震荡,影响地方经济。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早在顾雏军收购美菱时,证监会就提醒过被收购者:“顾雏军资本实力不足,你们要注意。”监管部门不是采用强力制止的方式,而是采用委婉的提醒方式,采用延迟批准的方式。这表明,证监会对地方政府、对企业,态度上是迁就的。
顾雏军把几亿资金在科龙与格林柯尔之间来回倒账,在规则健全的资本市场,早就应该下课了。好在国内资本市场大家都是一样,比顾雏军出格的也非鲜见,法不责众而已。
但顾雏军高调的媒体化生存,给他带来了大麻烦。尤其是郎顾之争,引发了一场政治合法性危机,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不争论”铁律被消解了,全民性的争论开始了。这才是顾雏军倒台的深层原因。
自然,清算不仅仅是个仇富与报复的问题,这牵涉到财富来源上的正当性,以及一个社会的价值正义的原则性问题。创维的黄宏生不过挪用几千万元创维的资金去海南做房地产,就被香港廉政公署治以重罪。原因很简单,创维是在港上市公司,而上市公司本质上产权属于全体股东,经营者无权挪用企业资金去干其他赢利事业。这是一个全世界通行的规则。破坏这条规则,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安全的。秦晖教授曾经形容有些人是“抢来本钱做生意”,如果不清算,抢和被抢的人怎么能和谐相处呢?所以,没有清算,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和谐社会。
但是,原罪问题又在市场经济建设之初是为大家忽视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被默许的。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有可能危及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清算便不可避免。企业家便有了双重的角色界定。
所以,中国企业家比西方有充分自由的地方,比如,不必担心工会,如果是上市公司则不必理会中小股东的权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产权、资本流动自由、市场准入、抵御合法侵害等方面不如西方。而今,更要加上一条对原罪的清算问题,这也算是企业家在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吧!
理解清算的不可避免性,自然對企业家的行为选择具有深刻意义。
企业家要学一点政治学
中国企业家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影响太大,但这不能怪企业家,因为中国思想舞台上一直只有经济学在表演独舞。
中国的学术界、思想界,是经济学一家独大。其他如法学、社会学等则无足轻重,而政治学的许多内容在中国都属于敏感话题,不能深入讨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反对任何形式的管制和社会福利,主张彻底地放任自由。从经济主张讲,他们可以被称作是“市场原教旨主义”;从他们的社会主张看,基本都属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张五常说中国的市场比美国还自由,可不是说着玩的,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张的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在纯经济范畴,新自由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经济学天然有越界冲动,他们一旦把经济学原理用到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则必然谬误。
比如,国内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一个观点:官员在改革开放中损失最大,如果不想革命,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赎买官员手中的特权。该经济学家没有解释,特权是怎么产生的,赎买特权来后,交给谁来掌控。其实他也肯定说不清。这些问题,在政治学中,早就有明确答案。如果真是照他的处方搞赎买,恐怕革命能至少提前三年。
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企业家要认清中国社会的现状与未来,确保自己能够像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可以不学经济学,但不能不学一点政治学。政治学会告诉你如何建立一个消除结构性阶级对抗的、人人有安全感的开放社会和现代公民社会。
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顾雏军命运的关键不是证监会立案,是那个由多位经济学家出席的“科龙之路研讨会”。这个研讨会,把郎顾之争引发的全社会争论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社会分裂着两大阵营,一方面是少数既得利益者,一方面是庞大的利益受损者。大争论背后当然有大政治,而顾雏军这个政治门外汉,无意中深陷于政治漩涡之中,而且还担当起了一个肇事者角色。谁能帮他?又有谁敢帮他?
因此,企业家要成功,还需要加上一条,必须让自己也成为政治家,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重要。
从结构设计上确保安全
企业家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自由与财产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从政治角度,分析大势,寻找一种长期性的趋利避害策略;第二个方面,企业本身在结构、流程上调整与规划,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第一个方面只适合小圈子交流而不适合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讨论。而第二个方面,则是企业家可以自我掌控和预防的,完全可以通过设计好企业的资本结构洗白自己,因此值得重点讨论。
我们回过头来看顾雏军,他其实在组织结构与资本结构上犯了大忌。
顾雏军在国内的收购,主体是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扬州),这是专门为了收购而设立的公司,实际上是个过账用的空壳,收购完毕后,公司就没什么存在价值了。收购家电,收购汽车,百亿级的庞大资产,都是以格林柯尔名义收购的。
但格林柯尔却完全属于顾雏军私人,因为工商注册方面的规定,不能注册一人公司,所以顾雏军把老父亲拉进来,在他名义下挂了10%的股份。
这样的设计虽然是便利了,但从开始就埋下了安全的隐患。后来沦落到清算的时刻,顾雏军怎么也逃脱不了干系,因此与黄宏生的命运有了天壤之别。
收购完成后,整个格林柯尔系要做的工作无非就两大类,一个是产品经营,另一个资源整合与资本结构的整合,要迅速厘清资产。这些资本功课,必须有一个履行资本中心职能的投资管理公司。
相反,个体户式的运作让企业所有的安危都系在顾的一人身家上。顾雏军所要管的只是资本中心这个层面,但现实中,他的手一直插到成本中心。当顾遇到麻烦,不仅企业的利润来源受到影响,连资产经营都出了问题。以美菱为例,它拥有地皮1500亩,其中位于市区的180亩地,现价达到8亿元。剥离、出售非经营性资产及不良资产,大体可以变现10亿元,如果有了资本中心,资金周转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遗憾的是,顾雏军不会想不到,但已经没有时间去想,更没有时间去亲自执行。
因此,从战略角度说,顾雏军的最大失误是他没有建立起一个资本中心,从而公司化格林柯尔系,保障整个格林柯尔系的健康发展。而顾雏军个人化运作使得他的企业缺乏危机产生之后的最后安全保障——财产安全也没有了。而国外专事并购业务的产业资本集团,一定会在组织架构上设立一个投资管理公司,一个资本中心、决策中心,负责战略发展,协调各个产业、企业之间关系。顾雏军的收购,不是公司行为,把顾雏军叫做“并购个体户”一点也不冤枉。
同样的企业还有。由于公司结构设计上做了规避,虽然物美董事长张文中因涉及沈志华案,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和执行董事职务,但公司能存续下来,张文中的股权也能得到保留。黄宏生出事后,黄氏家族成员相继退出董事会,但是,黄氏家族的大股东身份没变,对公司的控制权和影响力还在,只是方式要间接些。这就是公司化经营的好处。
当周厚健声称海信完成了对科龙的“零成本收购”后,也就意味着顾雏军在科龙拿不到一分钱了,顾雏军的财富故事已经终结。在这方面,黄宏生、张文中他们,比顾雏军要幸运得多。
顾雏军个案的价值在于,它告诉我们,企业家要自己善待自己,及早从结构中规避风险。
[编辑 王孟龙]
2、做好日常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总结、改进、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3、坚持深入施工企业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安全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方案的执行。监督控制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生产指标,并负责进行考核。
4、指导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了解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监督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隐患和不能保证进行安全生产活动的行为,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和文明施工。
5、配合各级安全值班领导组织安全活动和定期安全检查。参加总承包工程审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贯彻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6、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新工人和特殊工种工人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发证工作。
7、进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配合主持并组织实施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
8、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严重险情有权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9、对违反相关安全制度、标准和有关安全技术、劳动法规等不安全行为规定的,经说服劝阻无效时,有权按规定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或报请有关领导进行处理。
1.加油站站长安全职责.2.加油站班(组)长安全职责
3.加油站班组安全员安全职责
4.加油站加油员安全职责
5.加油站计量员安全职责
6.加油站加油操作规程
7.接卸油料操作规程
8.加油站计量操作规程
9.发配电操作规程
10.安全会议制度
1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2.安全检查制度
13.加油站值班制度
14.加油机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15.加油站设备检测、检验制度
16.加油站消防器材管理办法
17.安全用火管理制度
18.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9.防雷、防静电规定
20.事故隐患整改制度
21.事故管理制度
22.消防管理制度
摘要:在当今世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源于各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的增加,世界各国积极制定能源安全政策来应对全球性能源短缺的现状。为了保护能源安全,不管是能源生产国还是消费国,他们纷纷通过OPEC和IEA联合起来,积极的开展多邊框架内的对话与合作。不能否认,在维护能源安全方面,政府间国际能源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能源安全;IEA;对话与合作
一、能源安全及国际能源现状
1、能源安全的概念
能源安全指,为维护一国社会、政治、经济、国防的发展的能源提供可靠供应的措施,防止能源局势恶化的其他政治法律等保证措施。
2、国际能源现状
1985年以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仅是能源工艺问题,国际社会更加注重对可持续发展、环境等问题的关注,使能源安全被纳入能源安全概念的范畴。而且,有些学者也开始认识到,能源安全这一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维度,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资源状况不同的国家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威胁时对能源的具体关切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各国对能源安全的理解却有很大差异。欧洲各国目前最担心的是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程度;而美国的能源安全目标主要是减少对进口石油尤其是中东石油的依赖,提高能源供应的自主性,保护美国经济免受能源供应中断的威胁。当前能源市场呈现出全球性,所以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不可能独善其身。现阶段,全球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不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还包括能源运输、能源需求、能源使用、能源供应、能源价格等综合性的威胁。所以,能源安全体系必须采取新的措施来应对目前的形势。
二、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既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更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长强劲。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1亿吨,2008年石油进口则首次突破2亿吨,石油进口依存度接近52%。目前,中国是第二大能源消费国。IEA预测,中国将在2010年后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有专家预言,到2050年我国石油消耗量将超过8亿吨,因国内产量由于资源和生产能力的限制,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将达75%。这一严峻的形式表明,保障石油供应将是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我国能源的现状是煤矿储存量很丰富,天然气的储存量相对少一些,而石油的储存量特别的少,这样一个能源资源结构特点决定了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此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面临严峻挑战。①
三、全球性主要能源组织的国际法律机制及对中国的影响
1、国际能源机构
世界上特别重要的能源国际组织之一是国际能源机构,国际能源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间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的宗旨是保证工业国家的能源安全。它可以改进和维护石油供应中断问题的系统;国际能源机构积极倡导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努力实现能源、环保政策的整合;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改善全球能源供求与需求的结构;通过与非成员国、国际组织等机构的合作关系,在全球环境下倡导合理的能源政策等。IEA的基础条约《国际能源计划协定》及其在成员国的适用丰富了国际争端解决法的内容;IEA维护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合作的法律规则和制度本身也推动了国际法的新分支——国际能源法的产生和发展。
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则是在1960 年 9 月 14 日,沙特、科威特、等国家在巴格达举行了一项会议,会议中他们对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达成了决议。其主要目标是:“协调并统一政策;把保护成员国共同利益和他们各自的利益做为最佳途径,把寻求稳定世界石油市场做为手段;保障石油消费国获得有效、定期的供应;保障石油工业的收入与投资。”
2、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参与全球能源合作的程度上还行不高,主要是一般性合作和对话性合作。而且,中国至今都被排除在IEA这个最重要的能源消费国组织之外。这种状况与中国的石油消费大国地位极不相称,既不利于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决策,也不利于中国促进和维护自身能源安全。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加强与IEA及其成员国的合作,参与国际石油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其他石油消费大国分享市场信息,与IEA国家合作开展能源研发,与跨国能源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在发生能源供应中断时利用IEA的应急机制,并通过这些多边国际合作建立合理的能源定价机制,制定有助于协调发展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为实现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研究IEA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中国加深对IEA能源法律和政策的了解,推动中国与IEA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中国政府制定能源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参考。所以我国应积极完善保障能源安全的法律体系:第一,我国应尽快提出一个能源安全理念,并把它写入宪法,提高能源安全法律体系在法律领域中的领导地位,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确保能源政策的制定;第二,加快制定能源基本法,把能源战略、行动战略和具体的政策充分结合起来;第三,特别需要完善能源单行法,应当以能源基本法为基础去制定和修改未来能源部门的法律,专业、详细的为能源安全政策的实施提供可行性的规定;第四,加大其他法域对能源安全的支持等。
四、对能源危机的反思与总结
未来,能源消费国和能源生产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将会越来越增强,在能源消费国与能源生产国双方之间开展有效对话,加强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合作,是确保能源安全、确定能源共同战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②
第一、石油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市场,全球的石油消费国具有共同利益,各国应该通过常设性国际组织开展合作。第二、国际能源合作应当致力于降低石油进口依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石油供应多样化,积极改进节能措施,开发替代新能源资源,以降低石油进口。第三、能源合作制度应当首先确立石油紧急共享制度,使工业国家平等分担将来可能发生的石油禁运或供应短缺风险。该共享制度和其他合作机制应当由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条约规则来确立,并通过常设性国际组织实施。第四、石油共享制度的运作不应当由成员国事先达成一致同意决定(因为它是一种预先的政治决定),而应当由秘书处来启动,当达到条约规定的供应中断水平时,纸进行供应中断评估的技术程序。第五、秘书处作为新的国际组织的中立机构,应当具有特别的前所未有的权力,包括排除阻挠成员国政府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有效采取行动的政治压力,以启动石油共享制度。第六、新的国际组织应当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决策制度,投票规则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主权平等原则,而应当反映现代国际组织决策的现实,包括实行多数表决以及根据成员国对决策事项的相对经济利益进行加权表决等。第七、应当建立综合的石油市场信息系统,包括有关石油市场透明度的一般信息和运作石油紧急共享制度所必需的特定信息。(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国际能源机构指出,中国在2007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See IEA,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 Insights,2007,p.196.
②参见国际能源网:“国际能源论坛:油价应让供需双方都能接受”。
参考文献:
[1](英)R.贝尔格雷夫等主编,王能全、李绍先等译:《2000年的能 源安全》,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2]参见杨泽伟:“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第19~20页。
[3]参见英国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尤金2006年9月18日的讲话:“‘能源安全’的真正含义”。
[4]参见田春荣:“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载《国际石油经济》2009年第3期,第31页。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01-05
药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度11-0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文件05-25
新版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汇编06-03
安全生产巡查制度06-22
石场安全生产制度06-25
安全生产制度(自查)07-08
车间安全生产制度07-19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