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共8篇)
小园社区现有党员141名,社区内的党员大部分都是退休人员,有身体不好的,有家务繁忙的,有继续工作的,参加社区党组织学习、各项活动的人员较少,积极主动性缺乏。党员的教育出现了学习难组织、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
社区党总支为了全面加强新时期对党员的管理,始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社区书记积极探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以累计积分形式作为考核党员的一把尺子,遵循“分类积分、量化考核;标杆引导、底线管理;奖优罚劣、激励奉献”三项基本原则。按照周期初设定该周期分值、周期内实行加分和扣分、周期末进行累计积分确定考评等次的方式进行,把党员履职情况和党性状况数字化的体现出来,把积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党员积分制管理使党员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激发党员的奉献热情。
结合本社区的实际和居民需求,在社区设立政策宣传、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志愿服务、治安巡逻、关心下一代、文体活动、建言献策等十类服务岗位,组织社区党员认岗履责,引导社区党员立足岗位为居民提供服务。党员积分以60分作为及格的底线,85分以上才能有评选社区优秀共产党员的资格,定期公布得分情况,并在年底进行表彰奖励。自社区党总支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以来,党员的活动参与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目前的85%以上,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一年多来的全面推行,效果良好、成效显着。在积分制管理以前,经常借故不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党组织负责人多次上门对其进行谈话,但收效甚微。实行积分制管理以后,经过去年的公示,因积分较低,排名靠后的党员,引起了本人的重视,在以后的活动中,原来落后的党员也积极参与,主动完成社区党组织安排的工作。以往支部开展活动,个别党员,不主动参与或是应付了事,得过且过,支部也很难对他们作出处理,只能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后,那些懒散的党员有了危机感,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热情空前高涨。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主动找学习资料,认真记学习笔记。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制度的内容和特点
(一)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制度的内容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由市政府设立的社会部全面负责, 社会部下分设福利计划科、社会福利科、老人福利科、保险医疗科、老人之家等, 全面掌握市内各区域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日常活动情况等资料。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下, 社区充分利用社会资金、资源、人才, 汇集各方力量, 向老年人提供福利、保健、医疗等综合性服务, 以适合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的需要, 帮助老年人健康、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1. 家庭帮助服务事业。
由市町村政府派出不同类型的社区服务人员, 如医生、护士、康复师和家庭服务员等, 到那些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又无适当的护理人员的老人家中, 进行走访并提供多项服务: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另外, 政府还通过提高补贴率、大幅增加对身体护理的津贴额等措施, 激励人们从事家庭服务员的工作。
2. 白天服务事业。
所谓“白天服务”, 就是白天将住在家中的老人, 主要是65岁以上行动不便、身体虚弱或患有身体障碍或精神障碍而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接到社区老人设施, 如老年护理中心、福利中心等机构, 提供洗浴、就餐服务, 进行生活或心理指导、健康检查、功能训练, 组织兴趣小组开展娱乐活动等。晚饭后则派车送他们回家。
3. 短期留宿服务事业。
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 在其护理者因疾病及其他原因暂时无法进行居家护理时, 让他们短时间 (原则上期限为1天至3个月) 入住设施, 进行生活协助、健康娱乐、康复修养、交流谈心等活动;为长期住院的老人在出院回家之前做过渡准备而提供短期护理服务, 为临终前的老人提供静养关怀服务。
4. 长期服务事业。
指社区为老人提供超过3个月以上的服务。对于因身体、精神上有明显障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需要长期照看而家庭照料又存在困难的,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由社区的一些老年设施照顾其饮食起居, 组织各项娱乐活动, 进行体格检查、功能锻炼、心理健康和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指导等。
5. 老年保健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各都道府县建立的老年人综合咨询中心, 24小时解答老年人及家属所关心的保健、医疗等问题。各社区的保健所还通过设立健康热线电话和专人接待等措施, 开展健康咨询和指导工作。
6. 建立“老人俱乐部”。
为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与才智,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建立了“老人俱乐部”。这种俱乐部截至1989年3月底, 全国已建成130411个, 会员上升到838万人, 60岁以上的高龄者43%以上都参加了这种组织。为了保障“老人俱乐部”事业的不断发展, 日本政府在中央建立了“长寿社会开发中心”, 在都道府县建立了“光明的长寿社会促进机构”。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国民对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的认识;建立发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各种组织;培养振兴老年人社会活动的领导人;树立综合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与其他保健活动的模范市町村。
(二)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制度的特点
1.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从社会福利转向社区福利的必然趋势。日本的福利制度已经不再仅仅是国家对贫困者、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保障, 而是逐渐成为与所有人的全部生活相关的普遍的社会福利服务。
2.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是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就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备、充实的过程。而且, 除了制度本身, 制度的保障措施也被法律化。1963年, 日本就出台了《老年福利法》, 1990年又对与社会福利相关的八个法律进行了修改、整合, 2000年更是制订了《护理保险法》。这样,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制度在一整套法律制度保障下, 得以顺利开展并不断优化。
3.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现了东方文化, 注重家庭功能。在日本, 基于儒家道德的家庭内代际间的赡养模式依然是人们的首选, 但是现今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完全承担起这一责任了。而社区老年服务制度是一种由家庭、近邻、社区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支持高龄者社会生活的制度体系, 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养老模式方面的矛盾。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一) 完善的福利设施建设
日本十分强调老人福利设施的建设。日本老人福利设施从利用方式上可以分为入居型福利设施和社区服务型福利设施。前者是为了解决因为居住条件或身体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在家养老的老人的生活照顾和医疗问题, 包括护理老人福利院、特别护理老人福利院和低费老人福利院;后者则以社区为基础, 以居家养老的老人为服务对象。这些设施经营灵活而且多样化, 主要包括老人福利中心、保健康复中心、护理援助中心和老人之家。在这些设施中, 大部分都设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配备了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并有配套的医疗保健器械, 还有社会志愿者和临时工作人员协助工作。它们可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 诸如入居服务, 接受来自老人们的各种关于生活、健康教育、自身权益等方面的咨询, 提供保健服务, 对老人进行生活指导、身体的康复训练、身体检查、为老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开设护理讲座, 定期登门访问、服务等等。
(二) 社区老年服务法律化
正如本文前面提到的那样, 日本社区老年服务是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的, 它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就是相关法律不断完备、充实的过程。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通过立法解决养老问题;1959年的《国民年金法》解决了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问题;1963年的《老人福利法》和1982年的《老人保健法》解除了老年人医疗保健方面的后顾之忧, 并确定了居家养老的老年福利方向;1989年制定的《推进高龄者保健福利10年战略计划》以及之后的新金色计划、金色计划21都明确的规定了在社区老年服务中各级政府、服务提供者、被服务者之间具体的权利与义务, 规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也规定了社区老年服务的经营、组织办法, 使得社区老年服务在规范的环境中开展起来;2000年的《护理保险法》在解决老年人护理照料负担的同时, 构建了社会参与的家庭养老体系, 由此形成了多方位的老年人福利体系。
由此可见, 法律在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事业中起到了基础性、指引性的作用。这就提醒我国, 应该在不断探索的过程, 吸收各地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将较为成熟和基础的部分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这样才有助于明确社区养老事业的地位, 使其得到推广与普及, 规范、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 社区老年服务多元化、社会化
日本的社区老年服务事业中, 国家和政府被规定负有重要的责任, 从中央到地方有关社区老年服务的执行机关和相互职责是这样规定的:中央政府中社区老年服务的行政机构是厚生省老人保健福利部;地方政府处理相关事宜的专门机构是福利事务所及作为市民代表、协助地方行政贯彻各项有关老人福利政策的民生委员;保健所是地方政府的派出机构, 负责对老人营养、卫生保健给予指导。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福利事业领域, 国家开始了分权, 将管理经营实施福利的权限下放给市町村, 自己只保留作为国家责任的国民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 并在最低保障基础上, 尽可能解放国家控制, 扩展社区福利的领域, 社区居民享有自主管理的权利。
在强调国家和政府的责任的同时, 日本也非常重视民间的力量。地方公共团体、社会福利法人等民间团体、全国劳动灾害协会与生协等自主福利团体、狭义的志愿者活动以及民间营利企业等都参与到社区老年服务事业中来, 成为服务的提供者。福利的民营化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在费用负担方面, 保险费与税金折中投入, 引入了受益者负担的机制, 服务费用由各级政府、社会福利法人、公民个人共同承担。
经过实践的证明, 老年人福利的多元化、社会化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国家的福利负担过重这一问题的办法。为我国社区服务资金缺乏、来源单一的问题提供很好的思路。
(四) 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摘 要:青年志愿者服务是电力系统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青年员工成长的重要途径,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本文从国内外及电力系统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情况及存在的不足切入,介绍了国网德州供电公司“积分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即在积分化的框架下,工作体制、运行体系、项目体系、培训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和奖励机制协调统一,使项目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这种管理模式既推动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也使企业的发展极大受益。
关键词:青年志愿服务;积分化;管理创新
1 研究背景
1.1 国外青年志愿活动开展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因起步早、规模大,在国际上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也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并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重视。
在对青年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上, 国外优先考虑的是公众需要,强调青年志愿活动既是服务他人之道,又是个人积累经验、丰富阅历之途。在强调对社会的奉献作用的同时,也重视志愿者活动对青年志愿者的教育作用和锻炼作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目前其志愿服务的内容已扩展到社会福利活动之外的其他领域。
1.2 国内青年志愿活动开展情况
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统计,全国仅在“志愿服务联合会”官方网站注册的志愿者就达7638865人,注册团体有94038个。这说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低水平徘徊、缺乏持久性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创新与发展;与发展较早的国家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
①对于志愿者服务缺少全国性的立法;
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机制不完善;
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水平缺失;
④社会缺乏对青年志愿活动的认可制度,不能有效地激励全社会参与。
1.3 电力系统志愿服务现状
电力系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项目除和普通志愿者有相同之处外,还有其专业特点。作为电力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做好电力志愿服务工作。目前电力工作者经常开展的志愿活动大体可分为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宣传培训、居民用电线路排查、节约用电宣传、电力知识讲座等。中小学生及老人因为对用电知识的匮乏成为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宣传的主要对象。因为电力应用的普遍性及其特殊性,目前电力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志愿活动围绕电力能源的安全使用、隐患排查及节约用电等方面开展,努力提高全民安全用电以及节约用电意识。
2 内涵与做法
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开展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化、积分化、专业化管理在全省电力系统是第一家,在国网公司范围也属于先进做法。电力企业的青年志愿者拥有专业性高、团队意识强等特点,更加趋向于组织认可。因此,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在服务实践中设计了更加符合电力企业青年志愿服务的积分化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包括科学地工作体制、高效地运行体系、丰富地项目体系、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有效的奖励机制。
2.1 青年志愿服务的工作体制
科学地工作体制包含工作的组织体制和协调机制。
从组织体制来看:
从协调体制来看:
建立組织高效、运作协调、指挥有力的活动协调机制,对于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至关重要。结合志愿者来源构成特点和服务项目情况,确立了以服务项目为基础和核心的“服务对接”工作机制。所谓服务对接工作机制,是指为各服务项目明确志愿者来源单位,在项目和志愿者来源单位之间建立工作对接关系,共同推进服务项目志愿者队伍的组建、管理、保障等工作,将志愿者运行工作整合落实到服务项目的工作模式。
2.2 青年志愿服务的运行体系
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运行,包含招募、培训、服务保障和激励四个相辅相成的环节。招募工作有着严格的原则和严密的流程。培训是各项志愿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提供高水平的志愿服务目标的重要保障;培训工作主要包括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和岗位培训。
2.3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项目体系
公司团委、团支部或县(市、区)公司团委提出项目需求,内容包括项目所属类别、服务内容、所需志愿者人数、服务时间、技能要求等,并根据优质服务、岗位服务、助学助教、雷锋行动、会务服务等五大类、十五小类设定项目服务积分。在青年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进行登记后,由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小组审核通过,项目建立完成。
①项目范围
围绕创新创效、应急抢险、安全生产、志愿帮扶等立足岗位开展岗位建功行动;围绕优质服务、社区建设等走进社区、企业开展用电咨询、安全宣传等亲情光明行动;围绕服务“三农”、城乡共建等走进乡村开展用电咨询、安全宣传等阳光乡村行动;围绕助学助教、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开展关爱春苗行动;围绕敬老助残、扶贫帮困、爱心捐助等开展雷锋爱心行动;围绕科普宣传、心理健康、赛会服务等开展社会公益行动。
②项目管理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后,根据项目大小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提出方要通过招募青年志愿者,明确项目各实施阶段和时间节点等内容,规范和完善项目前期工作。通过民主方式在参与项目的青年志愿者中推选项目组长,实现项目志愿者自我管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项目志愿者小组加强自我监督管理,做好志愿服务的记录、汇总等工作。项目结束时,由项目提出方团组织与项目组长一起完成项目汇总报告和志愿者积分的核实工作,并及时录入青年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接受网络监督。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着力利用积分助推班组建设,以生产一线为重点,选拔青年员工担任班组项目班组长。
③特色项目
青年志愿服务的特色项目包括 “‘关爱儿童用电·共绘彩虹蓝天安全用电进校园”项目、“青工‘微创新”项目、“行业间班组结对为平台、青年员工‘走出去服务社会”项目等等。
2.4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积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积分管理信息系统》是公司青年志愿者自主开发,为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搭建的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是进行积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该系统主要分为基本信息管理、项目申请、积分登记、积分汇总、星级认证、奖品兑换及积分排名展示功能,如下图所示:
平台中与积分管理相关的部分重点介绍如下:
积分登记:由管理小组根据志愿者参加服务项目情况,在系统中进行登记,内容包括选择参与项目、填写服务小时数、填写服务时间等。
积分汇总:管理小组进行积分登记后,系统自动计算所有志愿者的总积分,并按总积分顺序由高到低显示在系统首页,效果如下图所示。用户可通过点击志愿者头像,查看其基本信息及参与项目信息,也可按单位、姓名、积分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检索。
積分兑换:在积分兑换页面提供可以兑换的书籍和对应的兑换积分,目前系统还不能实现线上积分兑换,兑换工作线下进行。
《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积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使公司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使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小组工作人员很方便地做好志愿服务的记录、汇总等工作,可以起到规范管理、信息化认证和激励作用。积分情况和服务信息的公开让志愿服务的结果随时接受网络监督,做到公平、公正,为公司更好地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积分管理的激励机制
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积分管理设置了星级志愿者、积分兑换、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等一系列的激励机制。
为鼓励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所有的志愿服务项目积分执行星级认证和累积兑换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授予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
星级认证制度。根据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积分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
①积分累计达到50分的,认定为“一星志愿者”;
②积分累计达到200分的,认定为“二星志愿者”;
③积分累计达到500分的,认定为“三星志愿者”;
④积分累计达到800分的,认定为“四星志愿者”;
⑤积分累计达到1000分的,认定为“五星志愿者”。
对星级志愿者认定后,在其注册登记及青年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上进行标注。
积分兑换制度。每累积足50分,可兑换志愿者礼物,兑换同时设置不同档位,50-200分可兑换不同礼物;每累积足100分,可兑换志愿者购书卷;每次兑换,作为积分兑换的分数累积清零,但不影响总的积分,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小组负责记录积分是否已经实现兑换。
3 实施效果
志愿者服务项目积分化管理实施以来,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了四个“共赢”,即志愿服务项目与公司中心工作和谐共赢;供电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共赢;青年志愿者团队的协作共赢;青年员工业务技能的分享共赢。
具体来看,以项目积分化管理青年志愿服务,从根本上调动了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从“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从“干多干少一个样”变成“干多干少不一样”。它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力量,在公司范围展开最广泛的动员,圆满完成了各项志愿服务任务,保证了活动效果,促进了公司中心工作的开展。公司团委围绕“你用电、我用心”的理念,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企业、服务三农、助学助教、敬老助残等公益行动,坚持只要用电的地方就是电力客户,就有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使多元化服务电力客户成为志愿者活动外在的价值体现和发展的驱动力,电力客户更加认可和信任电力企业。青年志愿者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团队。他(她)们轮流主讲、使命相同、互为助手、互相协助,激发了团队正能量。通过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光明行动”、“公益行动”,不同专业的青年员工之间交流沟通机会大大增加,志愿者讲解宣传的过程又是其他专业青年员工学习业务的过程,大家一起分享工作经验和方法,共同学习提升。这一切都使整个企业的发展受益。
作者简介:
袁小蕾(1976-),女,山东德州人,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培训分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电力企业培训工作。
张新宇(1978-),女,山东泰安人,国网泰安供电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必须是政府行为,有关部门配合,群众参与。
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紧密依靠社区居委会,加强联系沟通,社康中心主任应经常向社区居委会汇报和反映社康中心工作开展情况,以取得社区居委会的理解和支持。
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总结应报送社区居委会,争取在社区居委会的支持、配合下开展。
四、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应经常与社区的各机关、单位、团体取得联系,并做好协调工作,争取部门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社区健康服务工作。
一、工作职责
二、主任工作职责
三、学习制度
四、组织机构
渭南市临渭区xx村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一、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引导村民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二、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不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
三、组织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活动,预防和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四、大力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勤俭持家的新风尚。
五、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六、围绕“一村一品”和村民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各种致富信息,组织开展科普培训活动。
七、积极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八、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九、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xx村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行服务村民的职责。
二、主持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负责和处理社区日常行政事务,并对社区服务中心负责。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事项必须集体讨论,自觉接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和监督。
四、制定社区服务的工作计划和服务内容,繁荣农村经济。
五、负责抓好社区服务中心各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好地为社区村民服务。
六、完成交办的其他工作。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学习制度
一、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为村民服务的能力。
二、坚持服务中心学习日制度,每半月组织一次学习,定期交流学习心得。
三、实行工作岗位制度,服务中心人员要做到工作责任分工明确,相互监督检查,坚守工作岗位。
四、坚持文明办公,用真情、真心来赢得村民的尊重,办事不推诿、不扯皮。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度,重大事项必须经得村民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六、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要求,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如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七、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和一系列组织活动。
科技信息服务站
一、工作职责
二、科普员工作职责
三、组织机构
四、农业部门的农民远程教育的各项制度 科技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
一、向村民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
二、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优质的农资、化肥、种籽、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工具。
三、创建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并对群众提出的种植、养殖等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服务。
四、围绕“一村一品”,组织农民开展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养殖和种植的技术水平,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引导农民按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科普员工作职责
一、要热爱科普事业和本职工作,积极宣传贯彻《科普法》,配合上级单位组织好各类科普活动。
二、努力钻研科普工作业务,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科普器材,增强科普服务技能。
三、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本村特点的科普活动,搞好科普档案整理和管理工作。
四、增强服务“三农”意识,管好科普图书,发挥好科普报刊、图书、科普影视的作用,开展技术服务,办好培训班,努力
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需要。
五、管理应用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点工作,将其收集的科技致富信息和科学技术进行整理,及时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传播。
六、具体负责科普宣传栏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及时更换宣传栏内容,确保科普宣传栏发挥作用。
文体活动服务站
一、工作职责
二、负责人工作职责
三、图书室管理制度
四、组织机构
文体活动服务站负责人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社区文体活动服务站的全面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指示、决定。
二、认真搞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做好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制定本社区文体活动计划,并积极协调组织辖区村民开展各项文体娱乐活动。
四、负责监督、促进文体活动服务站各项工作的实施、检查、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负责文体活动服务站各类器材、物资的管理,建立 文体活动服务站工作档案,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文体活动服务站工作职责
一、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载体,对社区成员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
迷信、赌博活动,教育指导居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农村社区文化氛围。
三、根据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需求,广泛利用社区科教文化资源,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科普、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发挥各种民间组织的作用;配合学校、家长,抓好中、小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快乐教育”,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温馨祥和的社区文化氛围。
四、管理利用好社区科教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立并严格执行社区文体器材和图书室管理制度,切实发挥文体器材和图书的作用,保证器材和图书不流失、不闲臵。
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服从管理人员安排,遵守借阅制度。
二、爱护室内设施,严禁在书籍、杂志上乱写乱画及随意撕 扯。
三、注意保持室内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四、保持室内环境整洁,不得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
五、阅览完毕,请将书籍归位放臵,不要随手乱扔。扶贫救助服务站
一、工作职责
二、农民低保申报审批程序
三、农村五保申报审批程序
四、医疗救助申报审批程序
五、组织机构
扶贫救助服务站工作职责
一、分类掌握本村困难群众基本情况,建立档册,深入调查,分析各类对象贫困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帮困工作计划,开展扶贫帮困工作。
二、积极做好本村困难群众的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建立经常性地社会捐赠工作点或慈善联络工作站,动员和接受社会各界捐赠,增强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协助指导和组织困难群众积极参加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活动。
四、积极倡导对困难群体献爱心捐助活动,在群众中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帮助生活困难的群众渡过难关。
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申报审批程序
一、凡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能力,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纳入农村特困户救助对象范围。
二、凡年人均纯收入在693元以下的纳入农村贫困户救助对象范围。
三、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申请审批程序:
1、由救助家庭户主或救助对象本人(无民事能力或限制民事能力的家庭或个人也可由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身份等相关证明资料,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形成评议材料,并张榜公布,对无异议的,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
2、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村委会上报的救助对象资料进行逐户逐人审核,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初审意见,以正式文件上报区民政局审批。
3、区民政局对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救助对象资料进行认真审查,提出批准或不批准意见。对批准的救助对象交由乡镇办再次在村组张榜公布,无意见的,方可实施发放;对未批准的,说明原因,由乡镇办通知申请人。
四、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及时调整,保证救助对象的准确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渭南市临渭区农村五保户申报审批程序
一、凡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农村五保户的申报审批程序:
1、由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年幼或者智力残疾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提出申请。
2、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在本村范围内公告,若无异议,填写《渭南市临渭区农村五保户申请审批表》,并由村民委员会签署意见,连同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
3、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报送的评议意见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以正式文件上报区民政局审批。
4、区民政局对乡镇办上报的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作出审批决定,对批准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医疗救助申报审批程序
一、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一持有《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的农村五保户。
(二持有《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特困家庭。(三在乡特困重点优抚对象。
(四因患大病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过高而影响整个家庭基本生活的其他农村困难群众。
二、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程序及补助金发放办法(一申请
由救助对象本人或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渭南市临渭区农村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并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1、户口簿和身份证。
2、农村五保供养证或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在乡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证。
3、乡镇卫生院(包括乡镇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
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机构和其他商业保险报销医疗费用清单及其他有关证明材料。若住院收费票据原件保存在合疗机构或其他商业保障机构,可提供复印件,但必须加盖报销机构的印鉴。
(二审查、审核与审批-1-
1、村委会接到救助对象申请后,及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张榜公布3天,若无异议,将申请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
2、乡镇办应成立审核小组,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后,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再作出书面审核意见,报区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签注理由后逐级退回申请人。
3、区民政局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提出批准或不批准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审批后交乡镇办再进行公示后,对无异议的,发给医疗救助金。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乡镇办,并说明理由。
(三农村医疗救助申报时间
全区农村医疗救助申报每季度第三个月20日前上报区民政局审批。过期未上报的,将其作为下一季度受理。
(四、补助金的发放
农村医疗补助金由区民政局指定金融机构发放。医疗救助对象凭区民政局发给的通知书、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和《低保证》,在规定时限内到指定的发放机构领取医疗救助金。
-2-社区低保工作职责
一、受理本村生活困难村民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申请,指导其如实填写申报表。
二、组织村民代表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报乡镇办审核。
三、协助组织本村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村民领取保障金。
四、按照动态管理的规定,及时了解、掌握并上报享受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和生活变化情况。
五、做好各项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为村民提供低保咨询服务。村民议事会内部制度建设
一、工作职责 二、一事一议工作制度
三、村务公开程序
四、两组一会工作制度
五、组织机构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一、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村民自治工作。
二、协助村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促进社 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
三、参与涉及群众公共利益的事项的讨论和决策,保障村民在重 大事项中的决策权。
四、定期听取村委会的工作报告,监督村集体财物的收支使用情 况,实行全体村民民主理财,扩大群众的知情权。
五、协助村委会搞好元月 20 日的民主议政工作,促进村务公开和 民主管理工作走规范化道路。
六、认真贯彻“一事一议”制度和“两组一会”制度的落实。
七、及时向村党支部、村委会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村务公开的程序
一、村民委员会提出方案;
二、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
三、村联席会议确定方案;
四、村民委员会公布方案。
一事一议工作制度
一、村上的一切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户代表会讨论决 定,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向村民公布。
二、讨论重大事项的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由村委会主持召 开,须有 2/3 以上的村民代表或户代表参加,讨论决定的事项须经与 会代表的半数以上通过。
三、下列事项必须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讨论决定
1、涉及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
2、涉及大多数群众贴身利益的事项;
3、涉及一家一户办不了需要集体办的事项;
4、涉及村务、财务公开等敏感的事项;
5、群众普遍反映和关心的事项。
两组一会工作制度
一、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 表中推选产生,由 5---9 人组成。
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村务公开监 督小组成员中产生,由 3---5 人组成。
三、村干部及其配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及民 主理财小组成员。
四、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工作,民主 理财小组负责对本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订本村集体 的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帐目及相关的经 济活动事项,有权否决不合理开支。
五、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是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召开 村民会议须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 2/3 以上的群众代表、或 2/3 以上的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须经到会人员 的过半数通过。
六、村民会议或户代
第一条 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求,开展本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按照加强效能建设要求,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第三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对服务对象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规章制度、投诉电话。
第四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橱窗、板报等媒介,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
第五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整合服务项目,加强相互衔接和配套,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
第六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就业工作台帐,严格执行就业服务工作报表制度,不漏报、错报、谎报。
第七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对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服务。
第八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不能向服务对象乱收费和“搭车”收费,工作人员应当廉洁自律。
农村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管理者观念问题, 需要加强认识, 要把农村卫生信息化作为一个长远的过程, 整个卫生系统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推动需要资金做保障, 因此必须保障一定资金用于信息系统建设, 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给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的整体效益以及产生的推动作用。在农村卫生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使用上, 要给予足够重视, 要建设成熟的农村卫生信息化业务培训机制, 从而推动信息化建设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用信息化推动新医改向前发展, 这应是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认为, 基本药物制度包括高度重视合理用药的内容, 它规范医疗机构用药行为, 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是保障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合理用药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和推行基本药物。二者应该互相结合, 相得益彰。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0年) 》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 目的是要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体系, 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依据中央文件精神, 浙江省2009年成立了基本药物工作委员会, 建立全省统一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 对国家规定的307种基本药物实行全省统一网上招标和配送。同时结合浙江省情,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上, 增补了150种基本药物。2010年2月25日起, 首批30个县 (市、区)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本研究拟通过对试点县 (区) 及其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处方的抽样调查, 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依据GDP水平将浙江省30个首批试点县区分层, 随机抽取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A县区、处于中间水平的B县区和发展水平较低的C县区作为研究现场, 并各随机抽取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样本机构, 分别收集每个机构2009年和2010年3月、7月、11月第一个周一, 共6天的门诊处方。每个机构每天抽取20张, 共120张处方。对A、B、C三县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80张处方进行分析, 并收集各机构相关经济运行和服务提供的数据, 与相关知情人进行访谈。
1.2 研究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合理用药国际网络 (INRUD) 1993 年开发的药物合理使用核心评价指标[1]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2,3,4],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指标有: (1) 每张处方药品品种数量均数; (2) 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 (3) 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 (4)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 (5) 均次处方金额。
定量资料统一编码后进行二次录入, 逻辑校验无误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药品品种数量的统计学检验方法采用Mann-Whitney Test;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统计学比较检验方法采用Chi-Square Test;均次处方金额统计学比较检验方法采用t Test。
2 结果
2.1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变化
为了避免不同月度疾病谱差异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了样本机构2009年和2010年3月、7月、11月, 即不同年度相同月度的处方, 用来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的变化。数据显示,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有升有降, 其中A、C县区药品种类数量均数明显下降, 而B县区略有上升。因处方中药品种类数量不符合正态分布, 故采用Mann-Whitney Test方法分析, 结果显示, 三县区总体看,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类数量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A、C县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B县区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变化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 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则成为衡量处方用药合理性的首要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C县区抗生素的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比实施前有所减少, 而B县区有所增加, 但三县区实施前后变化均不大,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变化
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是衡量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又一重要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县区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比实施前有所减少, C县区有较大幅度减少, 而B县区有所增加, 但三县区实施前后变化均不大,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变化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也是衡量处方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反映了临床给药途径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显示, A、B、C三县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注射剂的使用比实施前均有所减少, 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 A、B县区变化较小,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县区变化较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5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均次处方金额的变化
处方金额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合理用药、经济用药情况, 本研究将均次处方金额也作为衡量处方合理性的指标。数据分析显示, A、B、C三县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均次处方金额比实施前大幅度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5。
3 讨论
基本药物制度对合理用药有促进作用。从主要评价指标来看, 处方药品种类数量、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和使用激素处方的比例三项指标有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A、C县区三项指标均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而减少, 但B县区略有增加;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和均次处方金额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三县区均有所降低。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够提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 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限制了社区医生用药的选择范围;另一方面, 为了配合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了对基本药物科学使用的相关培训。
基本药物制度对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按照《处方管理办法》 (卫生部令2007[第53号]) 规定, 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5]。本次调查显示,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用药品种数量超过规定的要求。WHO建议, 发展中国家使用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应在20.0%~26.8%之间比较合理, 使用注射剂处方的比例应在13.4%~24.1%之间[4]。从该标准来看,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抗生素和注射剂使用比例控制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理用药, 需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同时, 更需要转变用药观念和加强用药培训。能否做到合理用药, 这与医务人员的用药习惯和对基本药物的科学使用能力, 以及社区居民的用药习惯有关。有必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 促使二者充分认识到基本药物制度与合理用药的重要现实意义, 逐步转变用药观念, 做到规范、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WHO.How to investigate drug use in health facilities:Selected drug use indicators[R].Geneva, 1993.
[2]傅卫, 孙奕, 孙军安, 等.农村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及其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23 (6) :25-27.
[3]张新平, 杨春艳.我国农村合理用药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9 (12) :12-14.
[4]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30 (4) :22-23.
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而且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这些问题都是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针对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进行简单分析。
社区志愿服务是我国个人自愿使用自己的技术以及时间等有效资源,帮助社区当地的居民以及公益事业或者慈善事业的服务行为。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日渐加速与政府职能模式的逐渐转变,社区自愿服务的服务也正在逐渐演化成重要的社区公共服务组织部分。作为社区服务重要的一部分,社区志愿在推进我国社区现代化的路上起到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发挥社区志愿应有的作用,与如何完善社区志愿的服务体制,成为现如今我国社区工作者以及相关的机关部门关注的重点难题。
一、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自愿服务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期间。在自愿服务的社会结构与定位、运行模式、组织体制以及自愿服务的公共政策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某些深层次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就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志愿者资源存在短缺现象
与国外的某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社区自愿者不管在数量还是构成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在部分发达国家,志愿者占国民的百分之三十,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中国,当前以民政部统计结果来看,全国有志愿者目前一千五百万人,是我国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十一,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远远不够。再以大陆深圳和香港地区比较,调查结果表明:香港加志愿者占香港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大约有一百万人左右。深圳常住人口为一百万人,当前拥有志愿者两万人左右。仅仅占百分之二。我国很多社区志愿者都是退休的老人构成的,因为在我国只有他们有着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社区志愿者的老龄化严重,能够提供的精力和技术相当有限,对于满足社区人民的服务需求远远达不到,因此怎么发起和招引更多的年轻的人员和学生参加社区自愿服务,是今后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二)我国社区志愿组织行政化倾向
在国外志愿者安排被称为第三域,它是一支相对政府与市场来说独立的队伍。在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从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是由政府参与并直接引导逐渐发展起来的。这意味着中国社区志愿者安排和我国政府之间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现实中,社区志愿者安排通常都是在大队居委会的名下直接领导,甚至在很多地方,志愿者活动也是居委会日常工作的内容。这就导致中国多数社区志愿者安排没有足够的独立性和自治性,社区志愿是民间组织这只是名义上的,实质上社区志愿却是政府安排。这就导致了社区志愿者安排难以展现民间安排的灵活性的优势,因而也没有办法及时满足当地社区居民日益改变且多样化的需要。因而,在经过政府调控、社区服务发展已经被推行出来的今天,政府已经完成了其职责,现在应从具体的社区活动中退出来,让志愿者安排能够实现自我选举、自我发展。
二、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策略
(一)合理愉快的志愿者的工作
自愿者参加社区服务时,都把自己的闲暇时间奉献了出来,假如他们感觉到自愿服务活动无聊、不愉快或产生别的不满情绪,就可能对社区志愿活动产生排斥,宁愿使用闲暇时刻做别的的事情。此外,自愿服务活动不完全是献身奉献,参加自愿服务活动也不该是过度投入,乃至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和家庭幸福生活,这类为自愿服务而做出的献身是不该被提倡鼓励的。
因而自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环节便是需要充分考虑自愿者的需要,设计出能够让大家都满意而且比较容易产生有成就感的活动内容,招引并留住来参加的志愿者。积极的引导志愿者参加一些量力而行的公益活动,比如法律求助、社区帮困、社區治安、医疗服务、青少年教学、家电修理、专业(技术)常识征询等等。
(二)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
因为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是对社会担任责任的行动,志愿者有着不求金钱报答的思想觉悟,所以他们通常有较高的自主性,期望在参加服务活动中受到别人的尊敬、支持以及自己价值的实现,因而奖赏(或者肯定)是自愿服务活动十分重要的的环节。志愿者们对社区所做的奉献需要也应当得到非物质报答以及社会的认可,而这也是有效鼓励志愿者、适当给予志愿者奖励的有效方法。
(三)有效督导志愿者
昔日志愿者参加自愿服务活动多是从自己情感出发,不定期的有着帮助别人的举动,强调对社会的爱心服务。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心办坏事,自然这种情况也会在志愿者自愿服务活动中出现,也是目前社区服务可能会面对的问题。
所以志愿者服务除了需要增加参与范围,更需要注意的是保证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权益不会受到损害。这就需要志愿活动的组织者提前计划好各种活动方案,只有在志愿活动计划中明确评估每个参与者的岗位及责任、加强对每个志愿者的督导,才能更好的运用社会有效人力资源。
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完全的慈善性质,而是应当更多表现出公民的社会职责。所以我国社区自愿服务活动应当针对这种正确的理念展开,即自愿服务活动并不是某种施舍,而是参与的志愿者自身更高人生价值的实现,志愿者们用充满爱的心、丰富的技术以及知识向我国社会提供更广泛、更有质量的服务。
结语
【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制度】推荐阅读: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管理制度11-21
社区志愿服务家庭材料09-21
社区志愿者总结10-03
社区助残志愿工作机制10-13
济南社区志愿者管理06-08
党员志愿者进社区07-10
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10-08
社区志愿者运行机制11-01
社区志愿者活动案例12-03
社区优秀志愿者事迹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