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精选11篇)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1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道路机动化的不断提高,交通安全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中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自身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幸福,也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交通安全;中学生;社会;学生心理;教育

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推动和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治理工作。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同时也能是交通的重要参与者,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交通安全知识,加强自身的防范,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根据当下的社会现状,应通过三个方面解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道路交通机动化不断提高,但是与之相关的人们对交通安全的了解却并没有提高。除去部分接受驾驶员考试的人员受到了一定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其他大部分人群尤其是中学生对于交通安全知识的认知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对交通法规了解不深,对交通知识认知较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成为当下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而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由于交通安全知识的单一性与乏味性,无法避免知识的单方面灌输,使得中学生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时容易失去兴趣。加上交通安全教育没有教材,学生无法从中直观地获得知识。

(2)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升学压力上,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忽视了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交通安全讲座和课堂也是学校为了配合交警工作,使得这些活动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无用功。

(3)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天性中带有活泼个性,上下学喜欢成群结队。和同学在一起打闹嬉笑,加上平时无暇顾及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往往忽略了交通安全。

(4)家长对于交通安全知识了解不深,因此对子女只能进行有限的安全教育。除此之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也往往忽视交通规则,做出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的事情,例如横穿马路,这也为中学生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

能够看到,不管是在学校方面,还是学生和家长方面都忽视了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暴露了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大

问题。

二、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可以说,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提醒着人们要警示交通安全教育的问题。交通安全教育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

方面。

1.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社会对于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交通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交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成为社会所必要的关注的重点。中学生作为社会和民族的希望,作为国家发展的必要人群在社会中关注程度十分高,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那么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必然会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迫切需要加强的方面。虽然国家颁布一系列交通法规,各级政府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通过交通安全教育的现状仍能够发现问题。大部分城市的交通部门走进学校宣传教育,贴放交通安全横幅和标语却成为一种被动的知识灌输,学生并没有真正将安全意识放在心上。而一些小地方甚至忽视交通安全教育,?o人力无财力的状况让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成为一纸空谈。这些问题都与国家对于交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迫切性相悖。

2.交通事故的危害

按粗略的统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在十五万左右,伤六十万左右。在这些伤亡中中学生占有很大比例。中学生每天需要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有些学生甚至多次往返。大部分的中学生会选择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作为出行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判断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较低,容易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知所措继而引发交通事故。这些交通事故为中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仅使得学生的身体受到伤害,在很多方面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伤害。在引发交通事故后,受伤的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产生对于机动车的抵触情绪,甚至是产生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而家长会在日常生活中提心吊胆,打乱了家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如果事故严重,有时还会为家庭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如果造成死亡,那么更会使得家庭支离破碎。交通事故所引发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而是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因此,加强中学生的交通安全素质教育,提高中学生在交通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工作势在必行,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3.中学生的心理引发的危害

中学生的放学时间集中,路线集中,同时上下学的时间与工作的人群的上下班时间重合,使得在这一段时间内大量的人群和机动车集中涌入特定的路段,造成交通高峰。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如果不注意交通状况,不增强安全意识很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期,思想状况和行为状况都属于单向行为,很少会去顾及身边的其他状况。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得在上下学时间一般都为集体行动。在马路上打闹蹦跳相互追逐都属于时常发生的事,还有一些学生会在马路上玩滑板、玩旱冰等不适合的运动。这些处于兴奋情绪当中的学生时常不会注意来往的车辆和行人,行走的路线也不具有固定性,沉浸在自己和团体的世界中容易造成无法注意到突发的交通状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如果家长在生活中不能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横穿马路,就会在中学生中留下这样做也可以的印象,因此他们也会模仿家长的这些行为,不仅为自身带来危险,也为道路上行驶的司机带来了危险。除了这些还有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学校中的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和课堂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一些中学生会因为逆反心理忽视这些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是不屑一顾。这种逆反使得他们不了解交通安全的常识,缺少对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了解,不懂得机动车辆的行驶特点,不明确行人的行走规则,不知道自己违反交通规则的危险性。同时,越是强调危险的事情,他们越觉得有兴趣想要尝试,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不在少数。因此,能够了解到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交通安全意识在中学生心中的重要性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通过当下交通安全教育现状的分析,充分地说明交通安全教育应该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安全意识的强化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只有将中学生的交通安全知识认知程度提高,将交通安全意识提高,才能够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中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性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够仅仅关注学生升学上的要求,更应该在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培养知识性人才的基础上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学校和各级部门要联手使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不再是说说而已的纸上谈兵,而是真正走入中学生心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中学生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2

化学是一门知识性极强的自然学科,其中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化学实验得到的。为了能够将化学教学活动有效完成, 教师往往会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化学实验再次论证化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化学理论知识,并且懂得理论知识的运用。可以说,化学教育中化学实验非常重要,其对于提升化学教育水平具有很大影响。笔者就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1.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课程产生热情,以使学生发挥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思考、学习、探索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

对于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培养, 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因为化学实验并不像化学理论知识学习那样枯燥乏味,其具有神奇性、趣味性及奥妙性,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将有机会动手进行实验,从而使得学生成为化学实验的参与者,在化学实验中感受化学反应的神奇,这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如此便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2.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事物和信息、吸收与获取相关知识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化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质,等等,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化学教育意义的体现,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实现。因为化学实验正是提升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说,很多化学反应和化学表象是在短时间内体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任何细微的反应或现象,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通过实验论证化学理论知识。所以,在对中学生进行化学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穿插化学实验非常必要,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现象本质,真正掌握化学知识。

当然, 化学实验观察过程中可能出现盲目观察实验的情况,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知道此次化学实验目的、步骤与结果。其次,在师生共同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从化学实验目的出发, 对重要的现象予以观察,如仪器的正确运用、实验规范操作、化学现象等。最后,学生将所观察的内容准确记录下来,就可以有效地完成化学实验及化学理论的验证。

3.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学 术性 , 很多化学 物质或是 食物中的 一种组成 成分、或是某 种物质的 组成成分 、抑或是某 种产品生 产的原料 。学生对化 学物质几 乎没有任 何了解 ,对化学物 质及其使 用进行的学 习 ,往往很难 理解和掌 握。而通 过化学实 验直观的展 示化学物 质之间的 反应 ,可以使学 生更容易 理解和掌 握化学物质。所以说,化学实验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准确掌握化学知识 的有效措 施 ,对于强化 化学教育 效果具有 重要作用。

4.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 教师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在动手动脑操作实验的过程中,产生浓重的化学学习兴趣, 而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将积累更多学习经验和学习知识,学生的化学成绩将有很大飞跃,这也间接促进化学教育水平提升。这充分说明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作用。而这与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非常符合, 促使中学化学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好地实施。总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 中学化学教育应当更加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强化学生观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发散学生思维,等等,促使中学生全面发展,为成为祖国发展所需的栋梁之才做铺垫。所以说,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验证化学理论,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化学实验在教育中到底有多重要呢?本文以中学化学教育为例,就此展开分析。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108-001

21世纪,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和民族素质整体提高,将为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障,素质教育也正在成为民族素质提高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更是21世纪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践行者,因此,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以接受知识经济社会全方位的考验,变得尤为重要。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其中,音乐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多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概念不应仅仅局限于社会和家庭单纯的音乐熏陶,而应当是整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音乐文化和素质的教育。它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达到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的目的,重在过程和感受。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创造思维的过程,在对高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引起人们对音乐教育特有作用的高度重视。教育专家们经过长期及大量的研究发现,音乐对右脑有开发、激发活化的作用,它可以调整大脑的两个半球功能,促进大脑的均衡发展。因此,音乐教育通常被认为是培养想象力和开启智力的金钥匙。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音乐教育,它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育体制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而音乐教育在其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李岚清副总理在任时,十分关心艺术教育,大力倡导把美育纳入国家的教育方针,确立了美育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曾在讲话中谈到:“音乐的美育功能还不止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它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看来,优秀的音乐文化与素质教育紧密地结合是不可以忽视的,它所反映的是全民的音乐文化素质。因此,在普通高校对学生进行启蒙和普及音乐教育,以培养音乐审美、音乐想象能力和丰富音乐文化知识和情感为目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就变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音乐学习有助于人们把握理性与情感的平衡与统一,也是培养人们高尚情操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已有的认知经验对于有待于认识的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心理过程。当今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国力的竞争与较量,都要依赖人才的贡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这是现代教育的当务之急。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抽象的听觉带进具体的事物中。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比如与文学、美术、地理、历史等等,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甚至每个时期的音乐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与民族特色,音乐与这些学科的交流,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作曲家的思想、情绪、生活背景和他们的音樂创作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钥匙是数字、文学和音乐。”他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最令人敬佩的是他不仅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小提琴演奏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俄罗斯著名音乐教育家谢洛夫说过:“音乐可以表达人类难以用语言表达,甚至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具有欣赏这种语言的能力,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东西方和各民族的多元音乐文化,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音乐文化,全面提高素质修养。

因此,在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体制中,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长远而细致的教学改革工作。普通高校的学生初次接触古典音乐、高雅音乐,可能会感觉很抽象,高深莫测,不像听流行歌曲那样容易进入“状态”,不知乐曲在表现什么。尽管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知识确有欠缺,可是他们作为社会中的高学历人群,具备了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感受、分析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电脑制作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用视听结合学习音乐的方式,从视觉上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学生在听完一段美妙的旋律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想象,借助文学的手段描绘音乐气氛,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从一些最经典、最熟悉的中西方音乐作品人手,如《粱山伯与祝英台》、《黄河大合唱》、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等,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取决于人才的全面发展,而音乐教育正是促进成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4

摘 要: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障碍,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常常会产生挫败感,其实,遇到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去克服它,本文便对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作出了一些分析。

关键词:抗挫折教育 学生成长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b)-0215-01

近几年,各地新闻中频频报道青少年由于压力大而自杀、杀人的现象,有的甚至无端杀害自己的家人、老师、同学,电视播放的现场画面令人望而生畏,青少年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行为呢?归根结底就是由于缺乏抗挫折教育而导致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条件都十分优越,从小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如同温室中的花朵,一旦遇到风吹雨打就感觉压力山大,从而产生一些过于偏激的行为,以下是我对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的分析及探讨。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原因

1.1 学业方面的原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的父母开始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教育途径便是学校教育,许多小孩从四五岁便被送往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业生涯,然而,许多父母往往只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这在无形上给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他们通常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优秀的,所以一旦出现考试状况不佳的情况就会产生挫败感。

1.2 人际交往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生希望在学校中通过彼此的交往,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然而,许多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比较敏感,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导致在交往过程中出现不愉快,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挫败感。

1.3 家庭方面的原因

不同的学生具有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所以,由于家庭背景及经济状况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时间长了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抗挫折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自信心,学生就可能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产生消极厌世的情绪,实行抗挫折教育便是针对学生遇到的困境,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让学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挫折和失败。

2.2 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思想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消极的人不可能成功,一个悲观厌世的人更不可能成功,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到这个世界光明的一面,并以阳光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黑暗,抗挫折教育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心理辅导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人生、看待世界,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挫折是人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一方面,挫折使人失望、难过、痛苦,也可能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自暴自弃,另一方面,挫折也给人以教训,让人从挫折中认识自我,从而总结经验、奋发向上。可见挫折是有利有弊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看待它,抗挫折教育便着眼于挫折的有利之处,教育和启发学生从挫折中总结教训,不断认识和提升自我,把挫折当做成功的垫脚石,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素质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对学生实行抗挫折教育的方法

3.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为了让学生全面的认识挫折,老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班会课,跟学生讲一些历史上的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或让学生从报纸、杂志、网络等不同的途径收集关于挫折的典型故事,然后早班会课上进行交流、互相学习,从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哲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2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战胜挫折

战胜挫折的办法有很多种,每种办法的效果也是因人而异,经常用到的两种办法是自我扩散和寻求帮助,自我扩散至的是教育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善于调整和排解自己的消极情绪,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寻求帮助指的是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勇于向别人倾诉,如果觉得不好意思,可以找自己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建议,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战胜挫折。

3.3 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需要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磨练,通过组织适当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有帮助的,定期举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3.4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也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我们的负面情绪,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建立一个心理咨询部,定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这样不仅能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而且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感情。结语

总而言之,抗挫折教育作为学生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走向成熟、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将抗挫折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素质,为他们走向成功之路做铺垫。

参考文献: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5

【摘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国际化的时代,公共关系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关意识更是构成现代人思想观念体系的核心,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材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将来置身社会,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团体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现实活动在人际关系中代表的是个人,而在公共关系中就代表其所属的群体,属于集体行为的一部分,其言谈举止除了代表自己外,客观上还代表着其所在的群体。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日,公关素质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公关能力已成为人生成功的一种武器,而公关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对于当代在校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公关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公关知识形象人生价值

公共关系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管理哲学。公关意识是指对公共关系的理性认识,是对公共关系认识的内化和自觉。大学生公关意识不仅直接来源于实际的公关状态和理论的渗透,而且也来源于自身的实践理解,这为影响和指导大学生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选择取向,为社会实用公关的操作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1.培养大学生协调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未来社会将是合作与协作的社会,发挥群体智慧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竞争更加的突出了群体合作的重要性。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将成为成功者的必备素质。而公共关系的功能之一就是协调与合作。从本质上讲的是在竞争中追求协调与合作。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公关知识使自己能够有效的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以及人际沟通的技巧,可大大提高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水平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从而使人际关系得以优化。

2.提高表达能力,实现良好的沟通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准确、简介、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实现良好的沟通。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公关传播、交谈、演讲、辩论等是自己掌握表达的技巧,提高自身的表达才能和素质。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较强的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良好的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公关知识使自己的思想道德理性化,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关思想道德和品格,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准则和人格基点。明确公共关系有严格的道德标准和深刻的理性内涵,从而能恪守以德为本,以诚待人、表里如一。

4.规范言行,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通过公关礼仪知识的学习,使自己懂得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准和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交往的润滑剂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时时处处注意语言文明,举止文雅得体,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人态度,是非分明、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

5.从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面对复杂的社会变化和人际关系产生心理失调,出现孤独、苦闷、抑郁、冷漠等心态。如不及时克服,易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通过公关知识的学习,使自己通过真诚、广泛的社会交往,摆脱孤独与隔阂,恐惧与忧虑,驱走冷漠,走出心理误区,是十分必要的。在公关知识的学习中掌握交际技巧,培养稳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遇到困难不气馁,不畏缩,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同时,面对竞争多变的现实,要善于抓住机遇,适应环境。在学习和生活中给自己以恰当的定位,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6.培养竞争意识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择业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流动都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不再是在传统体制下所采取的行政统包统分,而是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既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供给双方按自愿的原则自主选择合理流动。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这种双向选择使得每位大学生都将面临社会的选择,如何在竞争中取胜,树立竞争意识、具备竞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公关知识的学习,将公关知识与技巧应用于个人发展,不仅可以成功地推销自己,把自己的优势与价值尽快、尽早地表现、发挥出来,而且能被社会所接纳和重用,实现人生价值。因此,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学习公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7.培养创新意识和组织能力

创新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原动力,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公关知识的学习中,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关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这些创造性思维方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维框框,给自己原有思维以极大冲击。通过公关知识的学习,使自己逐渐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公关策划,使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策划、组织一些赞助、联谊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既锻炼了创新思维,又锻炼了组织能力。

8.增强人际吸引力

在公关理念中,形象意识是对形象高度重视的思想。如果将其运用于人际交往,有强烈形象意识的人就会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时时、事事、处处注意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服务意识是对为公众服务高度重视的思想。将其用于人际交往,就是要有一付热心肠,要乐于助人,特别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公众意识就是高度重视公众利益的思想。将其用于人际交往,就是要关心他人,要多替他人着想,能体谅他人的难处,并尽力满足他人的正当要求,维护他人的利益。在现实生活中,一个言谈举止得体,善解人意,热心助人,心里装着他们,处处给人留下良好印象的人,对其周围的人就具有吸引力,就是大家都愿意与之交往的人。

9.增加大学生择业机会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高等教育由长期的“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新时代。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焦点日益凸现出来。做好大众化教下的毕业生择业工作对于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本身要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认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择业。所谓更新观念就是要求大学毕业生树立择业的公关意识、塑造社会组织形象的科学和艺术。公关知识的学习既适用于社会组织形象的确立,又适合于整个社会和具体的个人。大学生择业的公关意识包括准确的定位意识、良好的形象意识、主动的竞争意识、有效的沟通意识。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形象意识是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与核心;主动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成功择业的精神力量和支柱;有效的沟通是大学生成功择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学习公关知识对我们一个当代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产业和公共关系科学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将出现大发展的局面。如果说,公关学诞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那么,社会主义公关学必将诞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达的中国,为了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公关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公关意识,运用公关手段,大力开展公关工作。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不仅适用于经济组织,同样适用于管理工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社会各界的交往中进行生活。应运用公共关系来调整机制,以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而当代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材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当代大学生学习公关知识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我觉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公关知识是必不可缺的。通过学习公关知识提高自己的公关意识从而提高个人的情商。当代大学生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目的是:“塑造自我形象、增强人际吸引力、学会与人交往,为自我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 吴薇.公关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 2002,(22).000,(10)

[2] 吴然 , 边凤花.浅谈工科院校公关教学[J].公关世界, 1996,(09)

[3] 梁继超,肖海凤.试论大学生择业的公关意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4,(02)

[4]郭淼, 公关人际交往技巧在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运用[J].广西大学新闻

传播学院;2009,(09)

[5] 李文静.论公关与传统美德[J].攀枝花大学学报, 1999,(02)

[6]李凌, 陈晓青.浅议高校公关[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1998,(03)

浅析当代大学生学习公关知识的必要性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班级:08应用化学—3

姓名:陈有忠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6

浅析“三生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三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至关重要:1.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2.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3.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4.“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三生教育

素质教育 健康成长 和谐发展

“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体验,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三生教育”是一次教育上的变革,因为它是一个从理论的高度把传统教学中长期以来模糊地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观念,清晰地展现出来的过程。教育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个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三生教育”更具有人性和操作性。“三生教育”的目的说锝简单一点就是要培养有能力的人,但现实的矛盾是教育过分强调了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知识并不待等于能力,学生拥有知识并不等同于拥有能力,善于运用知识付诸实践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实施“三生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家庭幸福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基本途径。“三生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通过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生命教育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认识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存在和发展规律,最终树立正确的生命观,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是一个体验的过程。现在不少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活动少了,作业多了,他们忘记了生命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学生生命个体的活力来源于对生命的体验过程。传统教学中,一味追求考试分数的“至高无上”,这是对生命个体的漠视。“缺少生活体验的过程,再鲜艳的花朵都会枯萎,再有活力的生命都会枯竭。”因此,实施“三生教育”,要进行体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生命知识,珍爱生命。例如:安全教育中,面对地震、火灾等逃生自救的演练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对漠视生命而轻生的人,对犯罪而将被处决的人,可以通过家人或他人的感受,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深化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二、生存教育解决学生安身立命问题。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问题。例如: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开展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生活体验,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识,获得生存乐趣。

三、生活教育使学生磨砺成长。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真谛,能够处理好收入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这是“三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生命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掌握生存的本领,才能提高生活的质量。正如陶行之所主张的:学生应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实践,在实践中生活,在生活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在生活的矛盾中和斗争中去选择和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四、“三生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生教育”的实施,对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会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例如,实施“三生教育”以来,通过开展以“让生命充满爱”为主题的演讲报告会和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拉近了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构建了一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大德育课堂。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阶段性的矛盾凸显,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各种供需矛盾突出,自然而然的在教育系统内表现出来,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驱使功利主义、眼前利益思想四处蔓延,教育这块净土也躁动不安!一哄而上。导致教育精神的缺失,教育传承品格的缺失,再上加教育方法的缺陷,培养人的目标和现实社会的碰撞,产生了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畸形诉求。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似乎把一切都包容。无意间使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心理负担、身体负担、经济负担都过重,大家都在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实实在在抓应试教育。如何培养人、塑造人变成一句口号。“三生教育”的实施遵循人的成长规律,遵循人的品格塑造和行为养成规律,按照规律来推进,使人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出现了在学生的心灵养卫、品格塑造上在幼儿园塑造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塑造幼儿这样一个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幼儿园教幼儿怎样当大学生、当科学家、当领袖等理想教育,所谓志存高远,在大学教学生怎么当幼儿,怎么打扫卫生、要讲究卫生、要尊敬师长、要尊敬父母、要富有爱心。古人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按照人的成长规律返本还原。“三生教育”使学生的品格教育、行为养成走到符合成长规律的道路上来,大的方面讲,就是使学生走到健康成长的轨道上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三生教育”弥补了以往教学中之不足,素质教育变成了现实,在强调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强调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在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三生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了有条理地学习、生活、锻炼、娱乐的品格。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三生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三生教育”使学生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了环境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和创造能力;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以一个更加成熟、饱满的生命姿态走向生活,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的意义。

参考文献: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沈德立主编《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7

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让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再加上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英语教学中渐渐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让中学老师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文化渗透是学习语言的前提。

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多对英美国文化进行讲解,学生只有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其感兴趣,才能对该国语言学的更好。学习的也才会更快。

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比如在一些中外重大节日之时要对同学们进行一定的介绍与了解。例如:New Year's Day元旦、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春节、Ching 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Festival清明节、Mid-Autumn(Moon)Festival中秋节、National Day国庆节等进行相应的文化背景介绍以及适当的举办一些活动。通过如此,学生会加强对该语言得了解并充满着积极的兴趣。

3. 注重课堂英语环境中语言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注重和同学们的英语交流与教学,让学生处在一个英语环境之中,有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知识教学中,会很死板的给同学们讲英语知识,这个单词,这个短语,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记下来,紧接着就是学生在课后的死记硬背,没有一点点的技巧,大家不妨想一想,当你刚出生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光凭简单的背诵记忆,就能有现在的地步吗,显然不会,语言得长时间的交流学习,是需要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去获取得到的,正因为从小学中文,听中文,讲中文,才会如此的熟练于心。所以课堂的英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并不可能是简单的所需要学习的知识能够造就的,文化背景影响着该语言讲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当在讲解每一句语言时,话里行间都透露着这个国家的文化素养与信息。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同步发展。

4. 多与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交流。

课堂中,很多都只是老师一个人在那边讲,用中文还好,用英语的话,能听懂的学生毕竟占小部分,许多学生都在里面浑水摸鱼。为什么呢,初中考试中就有考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听听力时,许多学生会发现,所播放的东西,尽管很简单,但是自己听的却不是很明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语言得魅力,语言是建立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的,我国文化与英美不同,语言习惯等也不同,在听着语言得时候会感觉有差异的感觉,其实这都是很正常的。要想得到收效高的听力训练,只花时间去练习听力也是无用的。日常生活中老师要经常与同学交流英美的文化,政治,人文知识。一个人的听力水平,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的知识面,分析能力,和联想能力的综合体验。课堂多用英语进行交流,形成语言习惯,提高学生语言和交际能力。听力也会自然提高。

5. 文化背景对学生做完形填空,阅读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一般该类题的命题,都会与外语日常生活的新闻,故事等所联系。教室平日里授的文化背景自然也能够在其中所体现出来。

三、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重要性

交通运输作为经济命脉中重要的枢纽,不仅能扩大资源流动的范围,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还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更能加快国家的发展。

1.我国交通运输业的现状

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科技的进步,对国内交通运输业的未来前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挑战,为适应国内外的这种发展趋势,我国政府加大并加快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国内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壮大,还能推动城乡居民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前进;还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流动,最终提升了我国社会的发展。

2.交通运输业与社会经济的关联

2.1交通运输业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基石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表明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其交通运输业的好坏密不可分。从生产角度来看,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原材料必须借助交通运输工具运送到它所需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发挥它的价值,通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把原材料送达,减少工厂停工等待原材料时间,减少的生产时间的耗费,从而降低成本,有效节约社会资源。从销售角度来看,一方面,如果工厂生产的产品没有及时运送到销售地,就会造成产品堆积,降低资金周转效率,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可能会导致工厂破产、工人失业,这些现象都不利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没有及时分散到所需地,还可能会出现垄断现象,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

2.2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反作用

我国交通运输业在运输质量的提高和运输费用的降低等方面都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必定会受到多方面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假如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落后时,在交通运输业上面的投入必定会减少,导致交通运输业发展缓慢。所以说,只有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时,才能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与其交通运输业的相互促进。因此,必须协调好两者的相互关系,只有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弥补交通运输业的缺口,同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方向相协调,确保两者在平衡稳步中发展壮大。

3.交通运输在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3.1交通运输业与促进就业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对公路、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等的修缮所带动起来的建材、机械、石油等产业的发展,都会增加不计其数的劳动岗位。有数据指出,对高速公路投入一亿元,就能提供4000余就业岗位,耗用上千吨钢材,上万吨水泥几沥青,这种巨大的数据显示出,交通运输业对促进人们就业,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3.2交通运输业与产业结构

社会需求结构与交通运输业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的变化牵动着另一方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业有着很大的调整作用,一方面,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交通运输业能够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缩短各个产业间距离,进而调整社会产业;另一方面,趋于合理的产业结构还能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耗费,也有利于构建节约环保型社会。

3.3交通运输与促进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使人民生活所需得到极大的满足,享受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尤其对农村人民来讲,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壮大尤为重要。首先,高效的交通运输可以把农村丰富的农产品和原材料运送到各个市场和生产加工基地;其次,方便快捷的交通还能促进城乡居民交流,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进而提升全社会的物质精神建设。

4.对我国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交通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因此,政府部门要特别关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划。首先,健全交通运输产业结构,建立交通运输监督机制,确保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进步;其次,从整体上提升交通运输业的战略地位,区域发展部署时,优先考虑交通运输,并改进相对应的基础设施;最后,优化交通运输业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已形成海陆空为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同时随着居民的幸福满意度的提升,对国内交通运输的进展也有了更多的期待,所以,国家应从社会全局出发,强化交通运输配套设施的建设,协调全社会经济的发展。

5.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业效率的越来越高,为社会经济创造的便利越来越多,在实践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对交通运输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连新泽,姚智礼.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270-280

[2] 肯尼思·巴顿.运输经济学[J].长安大学学报,2001:331-336

浅析交通安全知识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9

人生价值的间题,既是个人立身处事的核心,也是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集中反映。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确立形成什么样人生价值观念,不仅是个人走什么道路,做什么样人的小事,同时也是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计,目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取向的失衡。江泽民同志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当前要重视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贯彻总书记的指示,开展人生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雷锋精神是既能代表时代走向,又易被人们接受,并且有助于消除各种负面的不良影响。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在大学生人生价谨口见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雷锋精神是抵御或减少各种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消极影响的有力思想武器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被充实进了竞争、效益等新的内容,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利因素和消极影响。雷锋精神正是抵御和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和消极影响的强有力武器。

首先,雷锋的道德正气可以遏制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进行价值观教育,说到底就是在人生价值的天秤上尽量加大社会价值的法码,同时努力减轻自我价值的份量,牢固树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 献的马克思主义价嘟见。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竞争原则的作用,加之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崔口见念正在向自我价值方面倾斜,对集体重权利不尽义务,对他人事不关心,高高挂起。这种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我们如果任其无限制的恶性膨胀,就是在纵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歪风蔓延,就等于在助长见利忘义、见危不扶等极不道德现象的滋生。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青年只讲个人利益不讲对社会的贡献,将来这个国家靠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靠谁去实现,这绝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所应提倡的东西,尤其与高校的德育目标背道而驰,而我们所提倡的“自己活着就要使别人过得更美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闪烁着集体主义光辉的雷锋精神,已经以它巨大的感召力,教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社会新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在大学校园里高高的树立起社会主义道德的光辉旗帜,动员号召每个大学生都把自我统一于人民,统一于社会,在合奏社会价值的雄壮乐章中弹响自我价值的琴弦,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保全整体。事实上,学雷锋活动本身就等于通过外力,在大学生的头脑中扩展社会与集体的空间。树立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的集体观念。这样,随着团结互助、热爱集体的正气得到扶持、伸张的同时,各种利己主义的现象必然遭到众人的鄙视和唾弃。所以说,雷锋的道德正气可以遏制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第二,雷锋的精神力量可以降低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比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尊重和遵循价值规律已无可争议,但同时也加重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份量。目前,金钱至上的思想正越来越大胆的牵动着大学生的衣襟。有的同学为了挣钱不负责任的同时承担三份家教的职务;有的同学为了挣大钱,不惜荒废学业冒险下海。作为尚不成熟的青年,一旦染上了拜金主义的毒菌,就有可能为了钱不择手段,甚至挺而走险。而抵御金钱诱惑和腐蚀的最有效办法,从古至今是依靠精神的力量。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所以长期深入人心,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熠熠地闪光,就在于这宝贵的精神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动力。因为他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和义务感;对人民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优秀品质,是任何物质成果和多少金钱难以衡量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非常深刻的话: “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首先在于教育大学生从更广阔的领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生活,理解人生:生活离不开钱,但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信誉、尊严和良心,即精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M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人的,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同志这两句话非常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高尚的人的品德和风格,即精神,对他人的鞭策和激励作用,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雷锋精神带给校园的不仅是清新的环境,向上的氛围,还有战胜金钱诱惑的勇气和力量。这样,随着雷锋精神的不断弘扬,同学们的心灵会得到逐渐净化,精神境界也会随之拓宽,金钱在学习生活中的比重自然降低。

第三,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抑止享乐主义的活生生的教材.艰苦奋斗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精神,是世界上所有民族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共同规律,也是青年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近几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这是人们所希望的,于此同时,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已是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大款”、“大腕”更为同学们所崇拜。可以想象大学里培养出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这种状况对民族与个人来说的确是可悲的.而雷锋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很大程度上是艰苦奋斗的结果。学习上,他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钉子精神,仅以小学文化的基础,凭着一股“挤劲”和“钻劲”在短短的一生中,写下了近两万字的学习笔记,其中有许多话至今仍被做为座右铭广为传诵。生活上,他克勤克俭,“节省每一个铜板,为了革命和建设。”今天改革开放越深入,经济建设越发展,社会越需要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所以,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就在于使大学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讲享乐,不讲艰苦奋斗是错误的。艰苦作为一种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它是人类命运的组成部分,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就不会有未来富裕幸福的生活.没有学生时期的努力学习,就别指望日后成才。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进取的锐气,拼搏的斗志稍减都会被时代淘汰,怎容得无所用心地安逸享乐!所以说要引导同学们自觉地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用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鞭策自己。

二、雷锋精神是顺应历史潮流,又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雷锋精神做为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既是一种社会道德理想,需要人们努力追求,才能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作为现实的行为规范,又是干百万人在客观生活中可以遵循的原则,新形势下,正是这种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顺应历史潮流,又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导向。首先是雷锋精神与人们道德情感的相通性。近几年来,由于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教育活动缺少相应的信任,总认为教育内容是假的,讲的道理是空的,实践中是行不通的。严重影响着教育效果,所以开展价值观教育,关键是选择最贴近学生思想及生活的教育内容,而弘扬雷锋精神在诸多教育活动中,人们在思想上最易接受,感情上最易理解,心理上最易沟通。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已经31 年了,每当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主动让座,每当在商店里有人拾金不昧,每当目睹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人们又会感叹“雷锋叔叔不见了”。事实充分说明,雷锋精神不仅探深植根于群众之中,并且l3在发挥着道德评价的作用。就是在雷锋去10 年后才出生的当代大学生,非但又洲爵锋的名字不陌生,还十分盼望雷锋精神的复归。去年学雷锋纪念日,《中国教育报》的记者采访了西安交大的几位大学生,他们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走进了一个新时代,但一种伟大的精神绝不会局限于一个时代。我们的国家是走进了一个蟒新的时期,这个时期有许多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新情况,许多过去不可能有的新观念,不管怎么改革开放,人人都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宁、充满爱的社会环境,尤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争权夺利,损公肥私,乃至不讲社会公德的事时有发生,这已为大家深恶痛绝,在这个时候,我们都怀念雷锋。因为无法否认,雷锋曾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过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我们从内心讲今天更需要雷锋精神。诚然,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他们更懂得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必须的物质条件,但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满足和道德上的完善。也更能理解新形势下学雷锋就是倡导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的社会风 尚。所以,他们与广大群众一样真诚地希望,通过弘扬雷锋精神,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唤回人间的理解、友爱与真诚。

第二是雷锋精神与国家改革目标的相容性。建立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作为宏大的改革目标和新的改革尝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保证其健康运转,迫切地需要思想道德的梢神力量予以强有力的支持。比如,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对党对人民的无比忠诚,为社会主义的无限热爱。今天在我们国家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变革中,党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需要全国人民向雷锋那样以“无限忠于党,永远跟党走”的政治觉悟,坚决地给予支持,热情地以理解,与党同心同德;改革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全党同志以雷锋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愁;深化改革必然带来新旧观念的冲突,涉及各种利益结构的调整,更需要树立雷锋的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与国家利益;改革目标的实现尤其需要全国上下发扬雷锋的艰苦奋斗精神,积极进取、顽强拼博。党中央一再强调,稳定是实现改革目标的前提,而雷锋精神恰恰是新形势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实现政治稳定的重要凝聚力量。

第三是雷锋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示范性。学习雷锋并不是远离生活,可望不可及地空洞说教,而是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客观现实。因为雷锋所遇到的都是常人所能遇到的,他所做到 的,都是常人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但是,也正象谢觉哉同志讲的: “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学到,雷锋同志又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经过努力才能学到。”应该说,雷锋精神既蕴藏着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又是最现实、最具体的行动。公共汽车上的一个座位;危难之中的一把扶持;战友生病时的一次关照。生活中这常常是举手之劳,而恰恰是这普普通通的,一次又,一次的举手之劳,强化了一种教育,巩固了一种信念,形成了一种思想,就像董必武同志在赞颂雷锋同志的诗中写的: “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普通一战士,生活为人民。”雷锋的伟大的确来自这持之以恒的平凡之举。而又恰恰因为它平凡,对于规范指导大学生的行为才更有示范作用。我们相信,雷锋精神作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

浅析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篇10

论文关键词:加快发展 美术教育事业

论文摘要:在中学,美术教育不属于“应试”教育,也不属于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实现知识的大广度、高深度、综合性强的“智能式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这是文化发展的态势,也是历史的转折。

一、美术教育在中学的现状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比较薄弱,中学生的美术素质不高,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能充分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本身就不重视艺术教育,把艺术教育作为不重要的课程,并不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随意停开美术课,为追求片面的升学率,挤掉美术课,使部分中小学校美术教育有名无实,就是开设美术课的一些学校,也因为缺少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存在着教师不负责任、学生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教育质量优劣很少有人过问。学校表面上抓素质教育,而实质上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美育的思想和现象还依然存在,美术教学存在着大面积“空白”,再加上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培养多向型、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生进入更高学校以后,又主要接受的是专业教育、技术教育,美术教育更显得苍白无力。

二、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中学发展美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点是要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美术教育,首先解决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它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可以唤醒和激活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动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教育改革一个带方向性的大问题,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就不能不重视美术教育;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贯彻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的需要,美术教育属于上层建筑,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发展美术教育事业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都离不开美术,凡是人的衣、食、住、行及眼光触及到的人造物象,几乎都是需要经过美术设计。

三、进行中学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1)首先,在教育法规和制度上确立美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美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使美术教育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建立制度和方法。将学校的合格与升学率分开,在评价上脱钩,加快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对中小学美术教育,要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考核的水平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在中小学实行趣味手工、趣味绘画教育,积极开展社会美术实践活动,在学校内部和校与校之间定期举行绘画比赛,开展校园手工创作活动等;坚持学以致用是原则,使学生能把自己学习到的美的法则,以美的视觉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还要把美术教学同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同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美术教育不仅成为教育事业,而且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术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4)进行乡土实用美术课教学。乡土实用美术课主要是针对本地方特殊性进行的一种课堂美术教学,是一种展示能力素质型的教学。在乡土课中,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进行粘贴、拼贴、小雕刻、插接、编织、拼摆、镶嵌、扎捆等,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了家乡的这些别具一格的有特点的物产资源,培养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由于这些特有的物产取之方便,又容易被学生接受,有着亲切感,所以,对开发和提高学生智商及求知欲有着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5)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们中学美术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研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适合现代学生性格特征的新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依据现代中学生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特征,集合各种资源和方法,激发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能力的培养。

(6)毕加索的概括是精彩的:“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是如何在他的成长的过程中去保持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品质。”高雅艺术进校园,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生中,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万花筒很好看,因为它多变,对学生来说,充满好奇,才能用心去观察,我们应该把学生看成是一个能燃放出五颜六色七彩烟花的礼炮,而不是可以填实的容器,作为艺术教师,首先需要开放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像一个孩子一样,用心去体验和获得我们周围新奇与具有魅力的一切。

参考文献:

浅析色彩学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11

关键词:色彩学;艺术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27-1

前言

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使人用一颗积极、友善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事物。不仅如此,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创造力,艺术教育的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艺术教育的独特性在于艺术教育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五官来感受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拓展和发掘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力,体验不同的情感。

一、色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人的眼睛透过折射系统到视网膜在接收到光的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送到大脑后产生的一种视觉感受。

色彩包括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属性。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反映到物理值即是不同的颜色相的波长不同。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明。纯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一般被称之为饱和度。在明度和色相相同的条件下,人们感觉纯度高的色彩分量较轻,纯度低的色彩感觉较重。通过色相、明度、纯度三大属性的不同,色彩在艺术作品中可以起到烘托环境气氛、抒发作者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的色彩审美需求是指根据人们的主观的欲望,在审美时会对各种不同的色彩产生不同的需求。人的主观色彩审美需求是由人的原始需求和文化需求共同组成,不同的文化底蕴的人往往会具有不同的主观需求。人们对色彩的喜爱与偏好的不同往往会受不同客观条件存在的影响。

二、色彩学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一)色彩有助于艺术教育中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是通过人的大脑中不断转换的过去的记忆或者感官的摄入来观察具体的事物和引导人们的具体的行动,即具象思维。记忆的形象有的时候会产生错位,错位有不同的程度和种类,例如模糊错位和交叉错位,导致了形象思维有时会被凭空想象。形象思维方法更能够体现人的本能,也更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不同的色彩在人脑中留下的记忆,在抽象思维的作用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生活经验、思想观念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变化。在色彩的强化作用下,反复训练具象思维的效果会更加得明显。

(二)色彩艺术教育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

有些时候语言无法清晰地表达学生的情感和需求,色彩的运用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通过创作,学生可以发泄内心的情感和焦虑的情绪,增强自我力量,实现生活中的欲望和要求的满足,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色彩艺术教学可以使潜意识的问题转化到艺术层面,然后进行解决。色彩艺术可以用于宣泄情感和情绪,有利于心理健康。绘画不仅仅可以改善和调节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还可以调节人们的情绪,做到情绪发泄的同时不使他人受到伤害,被社会所接受。在绘画的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色彩可以安全地释放力量,使心灵受到洗涤。

(三)色彩艺术教育可以提高审美情趣

美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之一,是一种精神享受。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对于产生的主观感受、反映、欣赏和评价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对美的事物或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被称之为审美能力。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审美的能力,使他们得到精神享受的感觉。在具体的审美过程中,根据审美需要的要求,加工处理客体之后主动建构审美的对象,主体可以感受到各种表现形式的整体形象的韵律感、美感并引起心灵的响应。教师在观赏作品时可以渗透各种形式的色彩知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合理地安排构图、色彩和造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升华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色彩艺术教育教学的新方法

(一)可以采用基础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的方法,使教学的成效得到强化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生动、操作简便等多种优点,教师在进行与色彩相关内容授课时,可以采用图像及三维技术或效果对比等形式来演示和讲解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理论,这可以用于解决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的授课的不便利。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将展示比较困难的优秀色彩作品轻松地在学生面前展示,使学生在色彩审美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在教学中,强化色彩心理学统筹的运用

学生在进行色彩绘画中,会出现心理色彩的现象,这是由于不同的个体对于色彩的感觉不同,用画笔画下的经过心理体会后的色彩重新塑造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在色彩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牢固提高学生色彩学习,还需要加强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自我的观点认识来表现色彩,激发学生创造的兴趣,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

四、结语

色彩学在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在确保实用性的基础上,强化色彩教学的趣味性。在充分掌握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婕.浅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教育革新,2013,(10).

[2]贾玮.艺术设计中色彩构成的教育方式解析[J].考试:教研版,2012,(11).

[3]荆小燕.浅析色彩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性[J].华章,2013,(28).

[4]陈祥.谈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

[5]林羽.试论中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3,(04).

[6]李海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质[J].考试周刊,2012,(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教师论坛心得体会下一篇:下棋500字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