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精选7篇)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篇1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确保资金安全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基本原则:一保运转、二保教学、三保安全、四保维护、五保积极性。

二、开支范围: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的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

三、管理办法:

1、严格按使用比例安排资金,不突破,不挤占,力求每期略有节余。

2、凡购置的大额办公用品必须通过政府采购渠道获得;在设施设备购置中,要指派两人以上一同采购,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帐,物品先由保管人员登记。入库后再领取使用,归还要登记,有人为损坏要照价赔偿。

3、严格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4、水电要厉行节约,安排专人管水电,专线管照明,确保用电安全。

5、不报手机费,不准用于办私事。

6、学校对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及教学设备等进行维修,要编制维修预算,教师代表参与管理、议价、验收,详细清单要公示,并实行报告制度。工程完工后要申请验收和决算审计。

7、实验实习、信息技术教育所需开支据实报销。

8、师生参加的各类文体活动,少先队活动等费用据实报销。

9、教学管理的各项开支依据相关考核方案及行政决议执行。

10、学校要定期在校内公布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

11、票据的管理和审批

⑴、原始单据的取得,不论金额大小,一律为税务机关的统一发票,不得使用三联收据。

⑵、所有票据都要做到印章齐全,手续完备,⑶、不论金额大小,一律实行“校长一支笔”签字审批。

14、财务报账员须知

⑴、原始凭证的预审,学校财务报账员受理本校业务经办人的票据时,须对原始凭证进行预审,包括:

①、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合法性; ②、复核经济业务金额的准确性;

③、审核经办人、审批人的签字是否完备,并符合单位审批权限的规定;

⑵、原始凭证的整理

财务报账员对预审合格的原始凭证按照支出项目进行整理、归类、粘贴、编号,并核清张数、金额。

⑶、报账单的填制

①、记录原始单据。根据整理、归类好的原始凭证填写由理财小组成员、报账员和学校负责人签字的“报账封面”。

②、填制“收支原始凭证汇总表”。整理好的原始凭证,按照支出明细进行汇总,注明支出明细科目、报销金额、单据张数、资金来源和支付方式等。

下金厂乡中心小学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篇2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中小学生近1.93亿人,义务教育被视为涉及利益人群最广的社会公共事业之一。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有免费性与强制性的特点。“免费性”强调由政府财政支付学生的义务教育经费,“强制性”强调学生的监护人必须让未成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享受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是每一个适龄学生应该享受的、不可让渡的权利。

从发展导向来看,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获得义务教育经费资助具有法律依据。事实上,中央拨款已含有民办学校的学生。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生均公用经费是以人头为基数,中央和地方财政按一定的比例拨款,无论民办和公办都应得到国家的支持。即使是民办学校,也分担了国家义务教育的任务,只是采用不同的机制。”

不难看出,国家给学生拨付的是公用经费而不是公办学校经费。因此,无论是民办学校还是公办学校,学生无论在哪里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国家同等的资助政策。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政府只把义务教育责任转嫁给了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在承担这一任务时,却得不到与公办学校一样的生均经费资助。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规范 中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

规范的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更为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促进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费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基本情况

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推动教育教学活动发生的开支,主要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师资培训,学生实验或者实习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发生的开支。二是为支持教育教学而发生的后勤服务等开支,如水电,材料购置、教学器械、校舍等的维护等。当前,我国中小学数量众多,在校生人数也较为庞大,2010年,初中阶段和普通小学教育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5342、9940万人,而经过调整,目前中西部、东部地区小学均经费分别达到500、550元/年,初中分别达到700、750元/年,以此测算,公用经费的数额将相当庞大,因此,加强和改进公用经费管理尤其重要。

对于中小学公用经费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即学校发生支出后,由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将资金支付给收款人。按照规定,这一制度适应于已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在地的学校。二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这一模式下,学校的会计核算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而不再进行单独的核算,学校通过设立报账员或者会计人员来处理公用经费,按照规定,这种模式适用于当前执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地区。三是财政部门直接划拨,即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将经费直接划拨给学校,学校在接受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核算与开支。这种模式适用于未实行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的地区。

二、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公用经费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异常重要,是其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但当前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各类经费支出弹性过大

经费支出弹性过大是指公用经费内部各种支出之间没有形成量化的、相对固定的分配制度,从而导致各类经费开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国家相关制度没有对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的比重进行量化控制,如《浙江省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仅对教师培训费进行了量化规定,其他则无具体的约束性指标,多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这就使得本应该用来支持教育教学的经费可能被用于后勤服务如交通差旅、房屋维修等,从而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用经费支持教学活动的效应。

2.公用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仍然存在

公用经费挤占挪用是指公用经费没有按照国家的规定用于相关支出,而是被用作他途,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学校挪用,即属于该校的经费被用于各种政策性开支如用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与住房公积金这“三险一金”开支,用于学校基本建设开支等,这种现象较为容易发生在负债或者资金紧张的学校。另一方面,公用经费被地方政府挤占挪用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即地方财政的公用经费难以及时、足额的按照预算划拨,给经费管理带来了挑战。

3.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

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制度有待细化是指由于形势的变化以及制度的深入实施,公用经费管理制度中出现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资金配置来看,公用经费以中小学学生数额为基础来进行资金配置,这在部分地区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公用经费严重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大量的农村儿童转移到城镇上学,农村地区学校学生数量大量减少,部分边远学校甚至出现只有少数低龄班级,几十个学生的状况,按人数支付公用经费显然不利于这些学校的发展。其次,从资金的监督来看,在集中核算和集中支付背景下,学校难以全面掌握公用经费是否足额、及时到账,核算中心也难以实时的对经费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不利于经费的管理。

三、加強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的对策建议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可以从进一步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强化配套改善公用经费运行环境等方面着手。

1.量化规范化公用经费支出

首先,要科学的量化可能量化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如对于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订阅费等明确单次和总额支出上限,从而确保有限的经费能被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其次,要进一步规范公用经费支出项目,对于发生的公用经费,要严格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各种不规范的会计处理行为。特别是在会计集中支付制度下,要防止帐实分离即经济活动与原始凭证不相一致等问题的发生,从而规范支出行为。

2.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强化公用经费监督

首先,要进一步健全中小学公用经费监督体系,在充分利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可以探讨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的资金核算中心,以此来强化对公用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其次,要进一步引入各种监督力量,在强化公用经费公开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舆论监督、学生及家长监督乃至社会公众监督等监督力量,以此来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再次,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追究,要以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主体来分解中小学校长,财政、教育部门的职责,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3.强化配套优化公用经费管理环境

首先,要加强重视确保预算资金落实到位,财政部门要建立一种公用经费分期拨付制度,并确保按时、足额的划拨,从而为公用经费管理提供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手段,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公用经费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来加强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的沟通,对经费的划拨、使用情况进行信息传递。再次,要加大投入,建立富于弹性的公用经费配置制度,要根据城市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基本特征,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为核心,提高经费划拨、使用的弹性。

参考文献:

[1]蒋有慧,程方生,范忠茂.关于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8;11:27-30

(责任编辑:韩晓兵)

小学公用经费使用方案(范文) 篇4

为加强我校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日常专用材料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财预〔2006〕13号),中小学公用经费的支出范围为:《支出经济分类科目》“302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级科目下的1、办公费

2、印刷费

3、咨询费

4、手续费

5、水费

6、电费

7、邮电费

8、物业管理费

9、交通费

10、差旅费

11、出国费

12、维修(护)费

13、租赁费

14、会议费

15、培训费

16、招待费

17、专用材料费

18、劳务费 19 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0、取暖费”等20个款级支出科目。

二、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按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三、学校要按规定在公用经费中足额安排信息技术费,用于教学资源和软件的购置以及网络信道费用支出。

四、学校要按规定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

五、公用经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偿还基建债务等方面的开支。

六、中小学公用经费是学校经费综合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生均标准列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七、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厉行节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八、建立物品采购、登记、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

九、中小学校购置列入公用经费管理的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应当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统一纳入中小学预算,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有关部门组织实施政府采购。

小学公用经费管理办法 篇5

为加强我校公用经费管理,规范公用经费支出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财教〔2012〕425号)、《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通知》(财教〔2012〕570号)、《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4〕130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资金使用

1、小学公用经费可以开支范围: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教学资料印刷、水电、取暖、交通差旅、邮电;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教学软件(课件)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2、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可以按照学校培训计划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等开支。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3、按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经费,一般按下列支出顺序和标准进行使用:一是开展教学业务与管理活动;二是开展实践实习,文体活动;三是维持学校运转必须的水电、邮电、印刷、交通差旅等日常费用。四是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等物品的购置

4、公用经费不准开支范围:不准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奖金等;不准用于基本建设投资;不准用于偿还债务;严格控制招待费,不准用于购买烟酒礼品等费用支出;教师培训经费不准用于公款旅游、休假、疗养等与教学无关的支 出。

二、强化学校预算管理

为统一预算管理运行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规范的学校预算编制制度。学校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编制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也不得随意变更和调整预算。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项目支出预算要充分论证,按轻重缓急原则合理安排,以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1、购置采购:小学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每学均要编制购置计划,凡属于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及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统一纳入学校预算。实施采购时,由学校根据采购需要填写采购申报单,报上级审核后按有关程序办理采购。学校对购置的所有物品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实行实物报领制度。

2、学校对房屋、建筑物、附属设施及教学设备等进行维修,要编制维修预算,并实行报告制度。

三、强化学校财务管理

要明确职责,切实强化财务管理:一是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项目和规定的标准执行,把好支出审核关,各项支出都要据实列支,严禁虚列虚支、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不得以“白条”以及其他不规范票据充抵支出;二是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三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四是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按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严禁自立项目乱收费和向学生收取明令禁止的费 2 用,严禁违规代收费,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五是推进民主理财,实行财务公开,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每学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红旗小学

公用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自查报告 篇6

一、活动意义

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活动和“文明餐桌”行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标,树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缕半丝恒念物力维艰”的理念,努力从源头和过程上制止各种铺张浪费行为的发生,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能,津补贴规范发放和招待费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勤俭节约和廉洁自律的相关规定得到有效落实,向全局干部职工大力普及餐桌文明知识,推广餐桌文明礼仪,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提高文明用餐素质,使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全面营造文明节俭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实施办法

1、制作并在餐厅门口摆放“实施文明餐桌行动,倡导用餐文明行为”、“文明餐桌公约”告示牌。在餐厅墙面、柱面张贴以“文明用餐、节约惜福”为主题的张贴画。

2、以手机短信形式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文明餐桌公约”及“文明餐桌行动”口号宣传。

3、教育干部职工吃多少盛多少,用餐不剩菜、不剩饭;

讲营养,不挑食;

讲秩序,不喧哗;

讲究卫生,注意形象,文明用餐。

4、节约用电用水。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做到出门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等能耗空放现象;

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器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机,下班前切断电源开关;

办公场所空调温度设置要适当;

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防止跑冒滴漏,水龙头尽量开小,用完随手关闭,避免“长流水”现象。

5、充分利用网络办公,加快推进无纸化办公,减少纸张文件的印制;

应双面用纸,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或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

严格控制通讯费用支出,根据工作需要,正确选择电子邮件、电话、挂号、普通邮件等通信方式,提倡言简意赅,缩短通话时间。

6、加强公车使用管理和出差管理。严禁公车私用;

严格执行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和定点保险制度;

压缩车辆修理费、燃油费等支出,严格维修报批和报销手续,坚决杜绝私车费用在单位报销现象。

三、活动要求

公用经费工作计划 篇7

中小学公用经费分日常公用经费和专项公用经费两类。日常公用经费:是指学校在日常运作中必须开支的一些费用。如: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日常专用材料、仪器设备等购置、房屋、建筑物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费等,具体为“302商品和服务支出”类级科目下的“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22个款级支出科目。专项公用经费:是指专项用于指定用途的经费。如大额的或大批量的设备采购经费、大型的房屋建筑物的维修、某项活动所需的专项经费等等。

二、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的使用要求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高效顺畅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更要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要求,对日常公用经费进行分科目明细核算。对专项公用经费既要按照科目又要按项目核算,各个专项之间的明细项目一经批准原则上不得相互通用,确保安排的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费用应纳入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学校应在年度日常公用经费预算中安排教师的教研活动和培训经费,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安排学生的饮水费,用于学生的饮水支出;安排学生的体检费,用于学生体检支出;安排学生的医疗费,用于学校医务室的药品和设备的增添支出;安排学生的学习资料费,用于购买学生的课外辅导资料、自编资料和考试支出;安排体育、艺术器材购置费,用于增添学生体育与艺术活动的器材支出,并逐年增长,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器材进行活动;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费,用于学生的文体活动、德育活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等支出;安排图书购置费,用于学校图书室购买图书支出,确保学校图书每年有所增加;以及安排好新课改所需的配套经费支出。

中小学校购置仪器设备、教学办公用品及图书资料等支出统一纳入年度预算,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进行操作。应当按照规定,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公用经费内部管理办法,并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要细化支出范围和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防止积压和浪费,建立规范的经费、实物等管理程序,学校要积极开展厉行节约活动,落实体育场馆、实验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在厉行节约工作中的岗位责任,并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建立物品采购登记台账,建立健全物品验收、进出库、保管、领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要将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采用上墙公示、网上公示等形式,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

三、如何使用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学校管理的资金也日趋增多,如何将这些资金运用到教学第一线?如何运用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环境上?如何完善实验教学?如何丰富教职工文体活动?又如何加强教师培训等等,将有限的公用经费用在刀刃上,如何使用好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已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领导重视,强化责任意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财务负责人、学区长、校长都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办法》等有关财经法规和知识,单位负责人(使用经费的学校负责人)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强化校长责任意识。

(二)定岗建制,强化学习意识

制定完善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等,学校专职或兼职会计应当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有条件的学校应当会计、出纳岗位分设,加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和日常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人员学习意识。

(三)细化公用经费,强化预算意识

破解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细化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加强实物消耗核算,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确保公用经费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定期检查,强化监督意识

成立教育系统专业人员,定期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使用情况,不断规范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严格把握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和合法性,强化监督意识。同时,要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杜绝中小学校挤占、挪用公用经费现象的发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监督,定期组织检查,对不按规定使用公用经费,或挤占、挪用、截留、平调学校公用经费的,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追究相关人员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公用经费的有效使用,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力的财力保障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要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公用经费使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执行,做到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不得用于人员经费的开支,不得用于学校食堂、商店等部门发生的如水电费、管理费等与教育教学无直接关联的支出,不得用于教职工考察、旅游、疗休养等费用支出。严格控制公务招待费、会议费和劳务费支出。有效使用公用经费,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作者信息:甘肃省临夏州教育局高级会计师

◇责任编辑:俞刚

上一篇:2024年全民读书活动总结下一篇:古镇旅游交流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