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的反义词是什么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相信的反义词是什么(精选11篇)

相信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1

星座好像一种冥冥之中的宿命,遥远神秘,又透着浪漫的色调,深深地吸引着我。很多人和我一样,中学时每每下课,一个人从抽屉中偷偷抽出报纸或者杂志,几个人围成一圈,开始找里面的星座分析:双鱼座的人一方面热爱幻想,一方面又有点实际;双子座的人时而开心时而伤悲,徘徊在情绪的两端……

“好准啊!”感叹一句,然后看一看今天星座运程,今天的幸运石是蓝色还是红色,以此来决定我到底要先用笔盒里的哪一支笔。

为什么星座运程看上去这么准呢?那些离我们千百万光年的恒星、行星真的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可以预知我们的状态?

再看一看星座书上是怎么写的吧: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有时候你的想法有点不切实际。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心情不好时,你更加倾向于在网上寻找有趣的事情来排解。坚信自己是有多重人格的。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完全展露自己。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有没有觉得很像你?其实,当有一条观点专门来描述你本人的时候,你就很有可能会接受这一观点,特别是当这个观点是你喜欢的观点时。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证实偏见”。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是一个与其他人都不相同的个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类这个群体还是有很大的共性的:我们都会开心也都会伤心,开心的时候我们会笑,悲伤的时候我们会哭。而我们的大脑其实并不诚实,它会自动过滤掉你不喜欢的,只让你看见你想要的。所以看见星座书上这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时,你会自己挑出比较像自己的部分,忽略掉不太像自己的部分。所以尽管你并没有“内心焦急不安”,但是你的确“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所以你还是会觉得这条星座运程很准。

所以,这些星座运程并不是很准地预测了你,而是预测了绝大多数人的状况。

虽然我相信星座,却不相信血型。好多年来,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血型,没有办法对号入座。所以测了血型的当天,我就去搜索自己血型对应的性格类型,却发现一点都不准!

这又是为什么?

在知道自己是什么星座的那一天开始,我在想:原来我会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不知不觉中我努力地让自己朝向那个理想中的状态靠近:让自己存有点幻想,培养自己罗曼蒂克的情绪,但又努力让自己自主独立,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可惜我知道血型的时间有点晚,我从来没想过按照我的血型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也从来没有为之努力。

于是,当我看星座书时,我很开心地发现上面写的与我一直努力成为的人如此相像,而看血型书时只能遗憾地发现上面说的和我一点关联也没有。

所以,说到底,星座也好、血型也好、各种各样有趣的心理测试也好,并不是它们预测的准,只是我们愿意去相信它们。

这又如何?我还是喜欢看星座分析、做有趣的心理测试题。我喜欢看见“我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人”,我也喜欢测出来“心底住着一只绵羊,表面上柔软,内心里坚韧”。血型分析我也会看,尽管我现在不是一个“特别开朗的人”,但是我忍不住去想,也许这个特质是藏在我心底还没有被我发现,其实我也可以和大家自来熟,和每个人成为朋友,下课的时候拉帮结伴地去厕所,体育课一起躲着老师围在大树下谈天说地。

我去看星座、分析血型、测试心理,只不过是我更想要了解我自己,通过它们,来肯定我的特质。我觉得自己有天马行空的创造力,我认为我是一个有独立想法的人,我喜欢自己身上那些浪漫的气息,我也希望说不定我可以成为一个开朗的、可以简单地和别人打成一片的人。

相信星座、血型和杂志里的心理测试,只是因为我相信自己。

所以,我也喜欢跟着星座运程的指导去选择今天的幸运色。世界太辽阔,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我不知道昨天复习的内容今天会不会考到,也不知道会不会上课正好被点到一道不会的题目,所以选择一个幸运色,相信自己因此会有好运,保持一天好心情也不错。一不小心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没关系,星座运程上说了今天学习方面会遇见一点波折,忘记注意准备了而已。

幸运色也好、幸运石也好,它们让我觉得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只在迷茫中乱飞乱撞的苍蝇。

星星还是离我那么远,保持神秘,但是它们总是闪着莹莹的光,给我们一个方向,引领着我们找到一个想要成为的、真实的、开心的自己。

相信星座时,我们相信的始终是自己。

相信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2

最近,一位旅居香港的法国心理学家法莉德莎莉莉教授发现,在加拿大,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都与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加拿大,一个学生学习越用功,他的成绩就越好。而在中国,莎莉莉教授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的努力程度甚至与学习成绩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比别人多,而成绩差的学生越努力反而成绩越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努力学习看起来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华裔心理学家康莹仪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部分地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虽然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都非常努力,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努力”,不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尤其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国内外近些年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相信努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挑战和失败的时候,“相信努力”有助于孩子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上,而且,“相信努力”也确实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发现,不相信努力,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导致努力学习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中国学生“不相信努力”。

然而,实际上,中国的家长都是非常相信努力的。我们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来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像唐朝大诗人李白一样参悟这句俗语中蕴涵的深意,能够在学习上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直至最后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非常坚信,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是非要下苦功不可的。至此,很多家长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那么相信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相信努力呢?

原因: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

其实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家长太过于相信努力了!他们总以为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出在不够努力上,总以为只要孩子努力就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而且不仅如此,家长对于努力的牢固信念转而强加到了孩子头上,变成了不断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不断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今日美国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在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孩子上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中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莎莉莉教授的研究也发现,香港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是16到20个小时(而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学生远不止这么多!),而加拿大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仅为11到15个小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们太过于相信努力了,所以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并不惜重金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逼迫孩子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比别人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孩子就肯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如果本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那么家长们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更甚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时他们就更倾向于认为:除了逼迫孩子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任务,别无他途!

然而,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并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的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与孩子学习成绩有关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如果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即使家长逼迫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都是没有收效或收效甚微的。孩子在学习上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挫败感怎么可能会让孩子“相信努力”呢?!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努力学习但收效甚微的孩子,不仅不会再相信努力,而且还会转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那棵再怎么努力都“不可雕”的“朽木”。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很多孩子都不相信努力这一现象,家长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不应该让孩子上补习班,我们是想说,家长们更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造成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对策:如何培养孩子“相信努力”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家长还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教育规律,那就是要给孩子布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再怎么努力都完成不了,此时孩子是无法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的;难度太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此时孩子就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因此,家长们应该更多地为孩子布置一些中等难度、有一定挑战性但孩子通过努力最后都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孩子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很自然地,他就会认为这一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社会技能上,都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孩子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他刚学会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已经可以游出两三米远,那么此时我们既不能指望他一下子就游到十米开外,也不能一味地让他继续练习手脚动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家长此时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定一个让他通过努力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挑战性任务,比如让孩子在练习手脚动作的时候学会换气。当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其次,无论在孩子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努力,并尽量避免孩子从负面看待努力。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功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在孩子失败时告诉孩子这种结果与他的努力无关,那么孩子就会更多地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让自己成功。因此,在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们不防多多地去表扬孩子“很用心”、“真努力”,让孩子把自己的成功更多地与努力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经过努力仍然失败了的时候,依然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自己的努力,告诉孩子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等其他原因,而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注定是没有效果的。这样一来,家长不仅培养了孩子相信努力的信念,而且还让孩子在积极克服其他消极因素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努力和上进。

另外,家长们还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传达一些类似“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工作,那些非常聪明的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那些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则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而且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也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因此看起来,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多努力有的时候恰恰是一个人不够聪明的象征。很多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都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表现与这一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和用功,常常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和写作业,但家长有时却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你看人家李某某就是聪明,听他妈妈说,他每天晚上不到一小时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你怎么每次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啊?”这样,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向孩子传达了“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不再相信努力了,或者干脆放弃了努力,而改为追求写作业和读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质量。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尽量拿孩子现在的表现跟他以往的表现相比,努力克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的心理,即使比了,也不要把这种对比传达给孩子。

不相信的英文是什么 篇3

He has lost his belief in God.

无神论者不相信或否认上帝或任何神存在的人

One that disbelieves or denies the existence of God or gods.

我怀着一种既好笑又不相信的复杂心情听了他的辩解。

I listened to his excuse with a mixture of amusement and disbelief.

她睁大眼睛假装不相信。

She opened her eyes wide in mock disbelief.

他不相信命运。

He does not believe in fate.

但不相信你可以二者得兼。

But do not believe you can have both.

要么就一点也不相信我,要么就完完全全相信我。

Do not trust me at all, or trust me in everything.

一方面我钦佩你的才能,但另一方面我不相信你的判断力.

On (the) one hand I admire your ability, but on the other (hand) I distrust yourjudgment.

你怎么从来都不相信我?

How come you never believe me?

谁都不相信。

真挚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4

真挚的反义词 :

虚假、伪善、虚伪

真挚造句

1、父母之爱深而真挚。

2、在这美好日子里,让我用最真挚的祝福伴您渡过。

3、我为他鼓掌喝彩,同时也对他敬爱的外祖母没有活着看到这一天而表示真挚的同情。

4、一些罪恶之人没有被上帝选上得到拯救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上帝对他们的态度是完全没有真挚的爱的。

5、作为我的真挚朋友,他助我一直到底。

6、在这美好日子里,让我用最真挚的祝福陪你度过!

7、唯有自发爱,富有真挚的宽容与自我克制的爱才能够丰富他人的灵魂。

8、劳动者的脸容,乃至上面布满的尘土,相比那些白领们精心修饰的脸,都要透出更多的光彩、纯朴与真挚。

9、我们全家对保护历史有着真挚的热爱。

10、《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感人的、真挚的艺术作品。

11、他对迷失方向的的人的恳求,他对堕落的人的同情,他对所有听到他声音的人施与福音,这一切真挚的表达都源于他充满爱的心。

12、但是如果过分热心儿误因上帝的无上主权来否认上帝对所有罪恶之人所施与的真挚的同情,这是很危险的。

13、这很自然。对于那些油腔滑调的广告技巧,你已经变得十分谨慎,并且,你宁愿创作出真挚的作品来。

14、最后,我和我的家人为你们举办一届出彩的世博会送上最美好、最真挚的祝福。

15、卡佩罗麾下的英格兰队让人感觉到真挚的团队精神,这是巨大的改变。

16、学业上的成功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喜欢和一帮冲劲十足的朋友一起努力;但同时我也很乐于和“后进生”一起玩,在我看来,他们更加真挚和忠诚。

17、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达我的真挚谢意。

18、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幸的,但我们所做的都是忠诚和真挚的。

19、他那诚实的、温和的、懂事的天性很快地摆脱了自小沾染的愚昧与堕落的困境;凯瑟琳的真挚的称赞对于他的勤勉成为一种鼓舞。

20、真挚的友情如同美酒,浓浓如醇、芳香似溢,秋色的美景带给美的享受,美的流连忘返。

21、我承认,女人会更容易称赞对方,但来自于异性的真挚的赞美毫无疑问能创造绝佳的气氛。

22、有很多有意义且真挚的方式可以向上帝表达我们的谢意。

23、她的眼睛睁大,那种习得的礼貌表情变成对这个话题真挚的兴奋。

24、感恩节让我们有机会向那些爱并照顾我们的人表达真挚的谢意。

真挚的反义词造句

1、但是,虚假的希望比压根没有希望更糟糕。

2、轻信的人很容易上虚假广告的当。

3、他的爱情完全是虚假的,他真正要的是她的钱。

4、让我们对所有这一切虚假的慈善事业叫停。

5、我们能够而且必须做到这一切,而不是诉诸于一种使政府接管互联网成为合理化的虚假解决方案。

6、告诉你,这不只是造成了虚假的广告宣传,也不仅只是危害到特洛伊公司的利润率,它还危害到你。

7、广告宣传活动是虚假的,但它起到了作用。

8、真实的和虚假的针刺两者都比完全没有治疗的作用要好。

9、如果你用一把尺子去测量一些东西,却将它们表示到纳米级别,因为这意味着一个虚假的准确性,对于像素,我们也正在做同样的事情,对吧?

10、有几个原则有助于平息虚假的谣言,或者减轻其影响(不过这对真实的传闻只会起到反作用)。

11、因此,对任何被称为“事实”的信息都应该此怀疑态度,因为很有可能它将来被证实是虚假的。

12、他们哄骗我,让我产生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13、把大众的权力建立在私人的穷苦上面,国家的强盛扎根于个人的痛苦中,这是一种虚假的、危险的形势。

14、就其本身而论,谣言含有对管理者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虚假或被扭曲的资讯也不在少数。

15、我们经历的是一种虚假的亲密感。

16、是否有虚假的重叠?

17、笛卡尔于是建立了一个奠定现代哲学基础的论点;它能在其他一切都是虚假的情况下保持真实。

18、目前,通过我们努力的忽略这个事实,亦或是把事实掩盖在一堆情感谎言和虚假伪装之下,这出可笑的闹剧在不断地上演着。

19、消费者经常被虚假广告欺骗,而且人们在这些广告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20、然后,海盗们降下虚假旗帜,秀出他们的真实旗帜。

21、这就是策划如此重要的原因,否则这些大赛就变得很虚假。

22、英国广告标准部在去年收到了561条涉及虚假环保广告的投诉,这一数字在前年仅为117条。

23、但是,以色列摩的叛逃者后来声称,美国被一个虚假的国旗行动欺骗了,相信利比亚在背后操纵了这次袭击。

频繁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5

频繁反义词

偶尔

频繁基本解释

拼音:pín fán

解释:间隔短暂的;(次数)多的。

英文:frequency

日文:频繁に

频繁引证解释

亦作“ 频緐 ”。多次,继续不断。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 齐任 之造 稷丘,虽频繁而不辞其劳。”

明 李东阳 《通卡下情题本》:“国用无经,差役频繁,科派重迭。”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频烦》:“ 刘知几 《史通·书志篇》:‘频烦互出’,《杂说篇》:‘诏策频烦’,皆取频仍之义,亦作频緐。”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连接不断地取得了一百多项。喜讯频繁,捷报纷传。”

频繁造句

1、入夏以来,长江下游一带降雨频繁,洪涝成灾。

2、中日两国建交以前,民间往来已经相当频繁。

3、由于生活所迫,他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工作,以求能够得到更多收入。

4、这个地区本来频繁发生的案件,警察经常巡逻后现在逐渐减少了。

5、最近,各国领导人频繁地访问我国。

6、妈妈和张阿姨交往频繁,两家的关系很好。

7、今年夏天,大雨下得很频繁,河水几乎要漫过河岸了。

8、近日,敌人在边境频繁调动军队,其狼子野心不言自明。

9、两国边界上的人民进行着频繁的贸易往来。

10、这些不法分子在这一带频繁活动,篝火狐鸣,搞得广大群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

11、边境线上,两国都在频繁调兵,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12、朝穿暮塞比喻频繁地兴建房屋。

13、近几年西北地区沙尘暴日益频繁,飞沙走石,黄尘蔽日,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4、倘若过于频繁地测体重,就会让自己心灰意冷。

15、旧社会这里灾害频繁,老百姓过着数米而炊,朝不保夕的日子。

16、她们竟得到非常频繁的邀请与络绎不绝的客人。

17、敌特的活动频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18、你最近迟到次数太频繁,叫人忍无可忍,你被开除了。

19、这人能够频繁地改头换面。

凭什么相信你 篇6

有个星期日,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一家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员,待遇丰厚。水生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立刻赶去,想不到报名的却有几十个人。

水生凭着他的学识和聪慧,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初试和复试。最后,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雷浩的人参加面试,角逐最后的人选。

面试由公司老板亲自进行,地点在公司前面的一块空地上。老板是位40多岁的中年人,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他与水生和雷浩打了招呼,然后不着边际地聊着一些与面试无关的话题。过了一会,老板指了指放在地上的一个石墩,对水生和雷浩说:“你们两个谁能把它挪个位置,我便奖给谁5万元钱。”

水生和雷浩的目光都集中在那个石墩上。石墩大约有50公斤左右,身体高大健硕的雷浩和经过农村锻炼的水生都有希望把石墩挪动。

“真的?”雷浩两眼放光,立刻准备动手。“我是个老板,讲话当然算数!”

水生卻对此事没什么兴趣,只是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雷浩使出浑身解数,把石墩挪开了原来的位置。

老板问水生:“你不想试试?”

“我不想试,也没必要去试!”

“你是不是没有能力把石墩挪开?”

水生自信地说:“比这再重些的石墩我都能挪开!”

“那你为什么不去赚我的5万元钱呢?”老板接着追问。

“我凭什么相信你的空口诺言?”水生回答完后就准备走了,他觉得这样的招聘缺乏诚意。

想不到老板来到水生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被录用了!”

“这是怎么回事?”水生有些不解。

老板笑了笑说:“这就是我出的一道面试题!你说得很对,如果相信一个人的空口许诺,在业务往来中是要吃大亏的。”

锐利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7

迟钝 [注释]①思想、感官、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动作迟钝|生性迟钝|头脑迟钝。 ②不锋利:刀太迟钝

滞钝 [注释]1.迟钝。

钝涩 [注释]1. 滞涩;不滑润。如:钝涩的眼睛。

迟顿 [注释]1.迟钝;不灵敏。 2.停顿;停留。

锐利的近义词和同义词

厉害 [注释]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心跳得~ㄧ天热得~ㄧ这着棋十分~ㄧ这人可真~。也作利害。

锋利 [注释]①(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的匕首。 ②(言论、文笔等)尖锐:

尖锐 [注释]①物体有锋芒,容易刺破其他物体的;锋利①:把锥子磨得非常~。 ②认识客观事物灵敏而深刻

敏锐 [注释]反应灵敏;目光尖锐:敏锐的洞察力|为人敏锐阔达|老鹰的眼睛特别敏锐,在高空可以看到地面上

犀利 [注释]锋刃坚固锐利。也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器不犀利|词锋犀利|目光犀利。

锐利造句

1 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的是傲视天地的强势。

2 我的爸爸个子不高,乌黑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锐利的眼睛,我所做的任何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由于我的爸爸小时候经常做家务,所以身体很强壮。

3 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瞪得出奇的大,有点生气,小孩有点恐惧,却也不敢对别人撒娇,劝说你不要对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发脾气小孩用晶亮的大眼睛无辜的望着你,你眼睛一弯,笑成了月牙形!

4 他的眼睛跟鸷鸟的眼一样锐利,像秋天的雾一样蓝。

5 男子锐利的双瞳宛如测透了她的想法,在优雅的俊容上漾起淡淡笑意,看得众人不禁忘情轻叹。

6 刺猬身体胖胖的,四脚短小,长着锐利的爪,适合于掘土,尖红的长嘴很便于捕捉小虫。

7 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8 战士们端起锐利的刺刀冲向敌人。

9 侦察员用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10 欺骗的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是锐利的毒箭。列宁

11 他是那样年老而昏聋,眼睛像是已腐烂过。街风是锐利的,他的手已经被吹得和一个死物样。可是风,仍然是锐利的。我走进他,但不能听清他祈祷的文句,只是喃喃着。

12 幸福对我来说应该是尖尖的、闪闪发亮的星星。锐利的尖角不经打磨过,所以一不小心碰触到星星的尖角就会被刺痛,不过正因为痛楚,这才能体现出生存的意义。

13 欺骗友谊是痛苦的创伤,虚伪的同情地锐利的毒箭。

14 人们更熟悉的唐。麦克库林是目光锐利、悲天悯人的战地和灾难摄影师。

15 小心石块的锐利边缘、松散、湿滑及凹凸不平的地面。

16 他身高六英尺,长得精瘦。他的目光锐利,咄咄逼人。他生就一只细长的鹰钩鼻子,给他平添几分机警而果断的神态。他下颚突出方正,说明他行事坚定。

17 他有洞察世情的锐利眼光与倚马可待的才思,多年来每天都在报上发表社论,拥有广大的读者群。

18 一身黑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王者气势,英俊无匹五官仿佛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棱角分明线条,锐利深邃目光,不自觉得给人一种压迫感。

19 猫的脚掌生有肥厚而柔软的肉垫,走路悄然无声,不致惊跑鼠类。脚趾末端生有锐利的钩爪,可以随意伸缩。这使它不但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老鼠被迫得丧魂落魄,很少能逃脱厄运。

20 如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在看似平静的眼波下暗藏着锐利如膺般的眼神,配在一张端正刚强、宛如雕琢般轮廓深邃的英俊脸庞上,更显气势逼人,令人联想起热带草原上扑向猎物的老虎,充满危险性。

21 小宋老师长着高高的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

22 蟋蟀又名蛐蛐,是一种好斗又好玩的昆虫。它有一身黑亮的盔甲,一对长长的触角,一双薄薄的翅膀颜色紫褐而光润,六条肥壮的腿很会跳跃,两颗锐利的牙齿,是和同类互斗的时候作战的利器。

23 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被它划了一刀又一刀,疼痛难熬。

24 如果你要继续使用这把刀,就必须定时的磨刀,来保持这把刀的锐利。

25 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利的刀剑,能刺穿严严实实的皮袄,更别说那暴露在外面的脸皮。

26 个子,衣着比较朴素。瓜子脸上长着两道柳眉,柳眉下嵌着一双明亮而又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小嘴。小宋老师梳着两条长长的马尾辫一直拖到肩头上。

27 一扫过去几年我在北京已经习惯了的沉闷的阴霾,今天的光线如此锐利,几乎刺伤了我的眼睛。

28 紧张的局面松驰了一些,安尼克斯特就直截了当的朝这年轻的姑娘锐利的望了一眼。

29 那些风中被吹破的灯笼,泛黄的白纸糊不起黑暗中需要的光明。谁能借我一双锐利的眼睛,照亮前方黑暗而漫长的路?谁能借我翅膀,谁能带我翱翔?

为什么有人相信星座 篇8

巴纳姆效应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当用一些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时,人们很容易接受这些描述,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这就是巴纳姆效应。

其实,“巴纳姆效应”不难理解。无论每个个体的性格差异有多大,可作为人类这一总体来看,必然会存在某些共性特点,所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正是这个意思。由于单个人的性格中多少会有一些人类共性的部分,所以星座中有关性格的分析才会让我们觉得十分准确,其实那只是一种整体上的性格描述罢了。

对于人们迷信星座的原因,在心理学上还有其他的发现:例如星座在描述性格特点时所运用的语言通常会避免那些“负能量”的词语,如自私、嫉妒、愤怒、阴险等,即便出现了这类词语,大多也只是一笔带过。而大部分描述性格的词语都比较温和、积极、正面。人们之所以会相信就在于“人类的自尊心会在听到好话时产生一种满足感,继而会默认这段有关自己的评论。”

时下年轻人对星座的盲目热衷,使得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普遍把星座当作可信赖的依据。然而滑稽的是,很多笃信星座的人根本不知道“星座”是什么。

“星座”本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是指河外星系中相邻几个最亮恒星的组合,也就是 “星星群”。古时人们为更方便地利用星星进行“导航”,才把较亮的几颗恒星组合在一起,分成12个星座,星座名称大多来自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与动物。可以想见,这样组合、形态都“随机”的星座,怎么可能以固定的形式决定人们的性格?

星座缘何变成“非科学”

从文化层面来看,古代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种族文明之间皆存在着所谓的“敬天文化”。在人类社会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年代,很多现在看似习以为常的天气变化都会引起惶恐与不安。进入农耕社会后,“靠天吃饭”的观念更让人们深信天的崇高与伟大。但随着自主意识的萌芽,人们开始尝试摆脱天的“控制”,占卜于是大行其道。现在所流行的“星座与性格”的关系,或许也可以理解为是人相信天可以左右人的一种延伸。

汪朝江:银行凭什么相信我? 篇9

我们把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茶业商会,定义为“草根型”的商会,没有太多的官方性。从2009年开始,商会更多的是扮演了一个“资金顾问”的服务角色。

信任从何而来?综合方面原因蛮多,信任的产生和建立,刚开始都是探索、摸索的初步合作,到后面才敞开胸怀。

现在我们和北京银行的合作,能做到“个人信用”贷款(不用联保、不用担保、不用抵押,完全是审查企业经营状况和个人信用状况,就可以给你一笔完全无担保的贷款,非常像民间借贷),从去年开始,发展到了7个人,累计金额1700万。

如果我们彼此没有非常深的信任关系,这是很难做到的。

同样,我们让银行机构深度了解茶行业的上下游,从产地到营销环节,让他们感受茶行业的内涵。

优劣势都说

别人都说自己有多好,但我们会跟银行和合作机构先谈行业的缺点在哪里。

这个行业的规模小、企业运作不规范、不成熟,以个体户为主,源头是农产品……这也造成了行业的品牌不突出。

谈了缺点之后,我们也会把行业的优点说出来:行业比较稳定,对于茶企来说,相应保守、有比较多的固定资产、源头建设的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强等等。

平等对话

我们商会的金融服务部门工作人员都有一定的金融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与金融机构有平等对话的基础,且在行业方面比银行和金融机构了解的多。

双方设定一个制度,最大范围地规避行业的金融风险,特别是融资借贷风险。

一、产品设计方面:设计一个制度、方案、产品,最大化发挥茶行业的优点,尽量避免行业的缺点;

二、商会对会员企业的认知方面:通过我们商会融资平台合作的会员企业,必须与商会签承诺书,商会做初步的考察和分析,帮银行对会员企业的人品、爱好、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等重要的风险点所在,做行业内风险的判断、规避,也就是说,商会为银行把控第一层风险;

三、出现融资风险之后的追偿机制:茶企只要不投资做别的行业,在本行业内的风险,商会都可控。最多是茶叶卖不出去,但经营店面的经营权我们可以转让,货物在行业内我们可以帮助消化、变现,而且我们知道会员企业的家在哪里……追偿机制比较好。

历史经验

另外,商会从2008年开始做融资服务,从最初银行最小额的10万元金融联保,到现在单笔几百上千万的金融服务,没有出现过一笔呆坏账。包括还款,每个月的还利息,我们商会都会及时通知会员企业保持良好的信誉。

去年,我们服务的会员企业超过200个,拿到的贷款金额超过4.8亿。

真诚最重要

最重要的,两者之间的合作,真诚、信任最重要。

我首先把自己摆在很愿意和别人合作的位置上,把商会摆在“我能为你做什么事情”的位置上。

银行跟我们合作,一是有心理上的保障,另外在产品设计和制度上也有风险控制保障,还有,我们的金融服务部门把银行业务人员80%的工作都做了,基本上业务员到我这里拿资料走,审查、审核,最终放款,就可以了。我们提供给合作银行最大的便利,这也是真诚的表现。

金字招牌

合作这么长久以来,我们不止把商会打造成金字品牌,也把北京的茶行业在金融行业打造成了金字品牌。

现在,很多银行愿意和茶行业合作,单就马连道,就有15、16家银行与我们合作开展信贷业务。商会无论是跟农业担保、首创担保,还是跟北京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只要是深度合作的伙伴,我们合作平台的构建都会成为他们在系统内的行业典范,在他们和其他金融机构介绍经验时,都把我们商会和茶行业的名声作为案例推出去。

人对产品的信任,来源于人对人之间的信任。

合作机构对我们商会的信任,来源于跟我们会员打交道过程中的感觉,来源于跟我们秘书处之间交往的感觉,这种感觉会不断地加深彼此的信任度。

所以,我们也在努力构建一支职业化的执行团队,跟任何合作伙伴在他的行业内平等地对话,能够真正替对方着想,商会、会员企業、合作机构、行业,实现多方共赢。

在今年经济状况不好的时候,我们对合作伙伴非常负责任,我带头跟金融合作伙伴开了6次会,探讨今年行业的风险,制定如何控制这种风险。

我们不一味地追求成绩,放慢一些脚步,沉淀、反思。

备注: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茶业商会(简称北京福建茶业商会)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茶业行业商会,是由福建省政府驻京办牵头发起,经北京市经委批准、北京市民政局核准注册,于2008年1月12日在京成立。

深奥的反义词是什么 篇10

[释义]

'ào(形)(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

[构成]

并列式:深+奥

[例句]

深奥的理论著作。(作定语)

[反义]

浅显、通俗、浅近

反义词

通俗、浅显、粗浅、肤浅、浅白、浅近、浅易

英文翻译

1.depth; abstruse; profound; recondite

详细解释

◎ 深奥 shēn ào

[abstruse;profound;recondite;be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幽深隐秘;不易理解

深奥的哲理

一种学问,初学起来,是那样深奥,那样枯燥,可是一钻了进去,就觉得趣味无穷。――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1).幽深隐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只有极深奥的所在一间小房, 广明 手自锁闭出入,等闲也不开进去。”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其山r谷深奥,日月如]中仰视,故名之曰‘松]’。”

(2).高深不易理解。《孔丛子・居卫》:“ 子思 曰:‘《书》之意兼复深奥,训b成义,古人所以为典雅也。’”《朱子语类》卷七一:“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 伊川 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看。” 巴金 《谈<灭亡>》:“作者引用的许多深奥的哲学著作我全没有读过。”

(3).犹深凹。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师长闪动着他那深奥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望着 周仆 。”

造句

一、老师用一则寓言说明了一个深奥的道理。

二、一般人很难理解这么深奥的理论。

三、这是一道深奥的天文问题,没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的人是很难弄清楚的。

四、科普读物的内容并不深奥,小学生都能读懂。

五、有些物理理论很深奥。

六、你说的话道理太深奥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七、只要你努力学习,持之以恒,这门深奥的学问是能掌握的。

八、他写的诗不故作深奥,贴近生活,真正是老妪能解。

九、小王最近几天都一副深奥莫测的样子,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中国人为什么“不相信” 篇11

有人说,幸福感源自相信。而当怀疑一切成为整个人群的集体意识,中国人与幸福的距离又该有多远?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我们曾经对一切都充满信任,对领袖、对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必将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但我们现在却似乎什么都不信………不相信地方政府的表态,不相信媒体的报道,不相信身边人………尤其,“政府说什么都加以怀疑,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习惯”。

当怀疑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不相信其实未见得比相信糟糕,怀疑有时候是一种进步,说明信息渠道多了,社会开放程度增强了。但我们的问题是爱走极端、擅长创造世界之最。所谓中庸之道只是传说,现实是别人干不出来的我们干得出来,别人想不出来的我们也干得出来。一旦相信我们就热血沸腾,全国串连,亩产十万斤,儿子打倒老子,老婆跟老公划清界线,不相信则心如死灰,国产奶粉不喝了,老人家倒地也不扶了。

如今,怀疑和警惕已经成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断发生。住,我们有楼倒倒楼脆脆楼歪歪楼薄薄;吃,我们得小心假烟、假酒、假鸡蛋、假牛奶、地沟油、人造脂肪、美容而成的大米、药水泡大的豆芽、避孕药喂肥的王八、洗衣粉炸出的油条;出门,我们要提防推销的碰瓷的钓鱼(执法)的;上医院,我们担心假药、无照行医、被过度治疗(香港《太阳报》近日称,中国人去年一年输液104亿瓶,相当于人均8瓶)。此外,我们还要面对假票、假证、假中奖、银行诈骗、假老虎、假新闻等等。

面对如此世态炎凉只能茫然自问:我们究竟该相信谁?

武汉洪山区“钉子户”童贻鸿选择了首都警察。在武汉他被指控扔砖头伤人,因为不信任当地警方,自己花1000多块钱坐飞机到北京朝阳双井派出所自首。而浙江乐清村民钱云会被重型卡车压死一案,乐清警方第一时间发布微博澄清案情,但数万条跟帖绝大部分都抨击警方撒谎,人们不相信钱运会之死的背后没有打击报复。同样,在有媒体爆出八成火锅为“化学锅底”后,中国烹饪协会立即辟谣,但网民并不买账,并“人肉”出协会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乃某知名火锅企业老板的身份。

一时之间,“阴谋论”风行中国互联网。有时候,往往越是被官方或专家澄清的,反而越遭遇网民的质疑。英国《卫报》评论说:“人们对此类事件(浙江乐清案)的猜疑显示出当局所面临的信任问题的严重性。在所有国家,阴谋论在网上都很盛行,但在中国有着尤为强大的吸引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黄亚生也表示:“不管钱先生之死的真相如何,考慮到舆论的偏向,这难道不正揭示了一种危机?如果你是官员,你不应该感到焦虑和担心吗?”

信任不再,只剩下笑骂狂欢

需要焦虑和担心的或许不只是政府官员。今天的中国,让我们不相信的土壤几乎随处可见且都相当肥沃。

“绿豆治百病”的张悟本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最初就是被中国中医研究院下属的产业部门聘为养生食疗专家,开讲座,上电视,卖产品,利益共享。当张悟本坐镇的建筑被以“违法建筑”拆除后,其他相关利益方的处境如何却没了下文。作家谢朝平因自费出版纪实文学作品《大迁徙》而遭遇陕西渭南警方赴京拘押,后者在敲开谢朝平租住房前自报家门称“人口普查的”,后来谢被取保候审。

怪事多发,就见怪不怪了。每件奇闻都会引来人群的围观和议论,但很快被新奇闻的热闹所取代。我们是能屈能伸知足常乐的民族,吃饱肚子就一团和气。鲁迅说过:“我们都不太有记性。这也难怪,人生苦痛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中国。记性好的,大概都被厚重的苦痛压死了;只有记性坏的,适者生存,还能欣然活着。”但真相没有弹性,而且刺目,扎手,揪心。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仅出产残缺的身体——太监和小脚女人,也出产残缺的精神——奴性。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在1903年的《革命军》中说:中国人无历史,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为一部奴隶史。鲁迅在《华盖集》中说,中国的尊孔、学儒、读经、复古,是为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反右、大跃进和文革更是让许多人都学会了说谎,而且把谎言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我们活着,而且确实“欣然”。任何可悲可恨的事情都可以用笑骂的形式变成娱乐甚至狂欢——只要没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在挖掘黑色幽默方面体现出无穷无尽的聪明才智。比如“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和“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我们编出《救助老人安全宝典》,我们在《阿凡达》里看到野蛮拆迁,从《让子弹飞》的台词“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读出政治隐喻。

除了自己,还能相信谁

我们活在两个世界。现实中,我们不相信一切陌生人。我们明哲保身,安安稳稳做沉默的大多数;家家都安防盗门,低层住户都装防盗网;我们不敢让小孩自己上下学,学校门口有警察维持治安;我们对陌生人充满警惕,人口普查遭遇入户难。虚拟世界里,网络是那件神奇的衣服,把大家全变成了蜘蛛侠。现实到了网络就完全调了个儿:发言者陷入沉默,沉默者开始发言;权贵默默退后,草民成了主角。

所以,一些人说,现在的人很虚伪。这种虚伪甚至渗入我们的教育。百度百科有个词条“伪文章”,指的是不惜通过虚构事实表现真善美的小品文。其煽情和编造手段之虚假严重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代表作就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面五星红旗》。给儿童爱国主义教育没问题,关键在于以什么方式进行这种教育。当“伪文章”充斥教科书,虚伪就不仅变得可以接受,而且成了准则。

从某种角度,许多人的虚伪不是虚伪,而是“务实”,是我们多少年来在理论与实际、语言与行动、书本与生活、理想与现状的巨大反差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和生存之道。比如,我们从小就被灌输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老人当街摔倒我们不扶,因为有“彭宇们”的前车之鉴。这不等于说满大街的老年人都准备讹人,相反,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但疑虑是一种心魔,一旦迅速传播很难治愈。

普遍的强大的疑虑已经成为社会的“精神疾病”。假的我们不信,真的我们也不信。当“77元廉租房”引发的愤怒被证明是一起谣言时,我们也会陷入迷惘:除了自己,到底我们还能相信谁?

也许只能信小孩子。北京一名11岁的小学生去年在老师帮助下做了一个简单的食品安全测试,发现他随机选择的14种

鲜蘑中有13种经过漂白处理。而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的调查称,北京市场上销售的蘑菇97%未检出漂白剂,可以安全食用。一个是小学生的随机调查,一个是政府部门的“权威发布”,你该相信谁?对1100多人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相信小学生的检测结果,只有8个人说他们对政府部门的检测有信心。

不只普通人相信小孩子,一些地方有关部门也在公开或半公开地表达着自己对于成人的不信任。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09年7月在全区公检法系统笔试中让当地18位少先队员来监考,结果抓出25个作弊的。公检法的责任是维持社会正义,他们自己内部的公平却要未成年人来监督。

“国民不相信运动”症结

今天的什么都不信和几十年前的盲信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信任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只是当前“不信任文化”最末端的表现。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不信任砌成中国墙》一文中说,中国没有“柏林墙”,但由高强度的“不信任”砌成的“墙”却存在于社会各个群体和各个角色之间,在政府和人民之间,在穷人和富人之间……不一而足。

信任是人与人交往合作的基础。无论夫妻关系还是官民关系,没有信任就只剩下彼此哄骗,自欺欺人。像那个段子形容的:官员们哄百姓开心做做秀,下级哄上级开心做做假,丈夫哄老婆开心做做饭,自己哄自己开心做做梦……哄来哄去的结果就是鲁迅说的比真的做戏还要坏的“普遍的做戏”,也是严复所说的“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作于伪,终于无耻”。

纵观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资深网友黎明如是总结:只要是涉官、涉权的都会出现这个规律:不信——不信——就是不信。老百姓已经变成了“老不信”。黎明认为,解决这场“国民不相信运动”的办法就是政府退出“经济竞争”,不与民争利,更不夺民之利,不作为纠纷或迷案中的利益方出现。

周国平在北京大学做过一篇演讲,题目叫《中国人缺少什么》。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严重弱点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中国人缺少的不是物质文明,而是精神文明,即真正的灵魂生活和广义的宗教精神,所以没有敬畏之心,没有自律。几十年來的经验证明,财富未必能带来尊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不成正比。飞奔在致富的道路上,我们更是成了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上帝、马克思、老天爷和十八层地狱都不能让我们敬,也不能让我们怕。当下的游戏规则就是不要规则,不懂这个道理的就是阿甘,或者唐吉诃德,只能等着被淘汰。最近一项面对上海市民的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人认为诚实守信会在不同程度上吃亏。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吃亏就是福。西人也说,被骗也比骗人强。历史告诉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往往并不在当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更是时间。违背常识的情况无论多么普遍多么强大都不可能长久。今天的什么都不信和几十年前的盲信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信任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而关系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地方政府的话越来越不被相信”

一些突出的热点事件,比如“李刚事件”,会给政府公信力带来多大程度的损害?

单学刚:“李刚事件”比较典型,它涉及到中国社会的很多领域。比如“官二代”、交通肇事、学校“朴素”的维稳观、学术诚信等。由于它涉及到社会矛盾的很多领域,所以很受关注。“李刚事件”和“浙江乐清村长之死”可以说是去年最受关注的事件,这些事件给了社会舆论一个宣泄的窗口。网民利用这些事件进行了情绪上的宣泄。“李刚事件”,对整体“官二代”的形象、官员形象都有负面作用。

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教训是,应对突发事件,信息透明、公开,不能以维稳的目的去遮蔽,去拖延。网络是社会情绪的宣泄窗口,用传统的维稳观去应对微博背景下的媒体环境,会构成很大的矛盾。这个事件还留下一个隐患:事发后出现了几十万造句,比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飞流直下三千尺,不如我爸是李刚”等。很多娱乐化的造句,对政府公信力也好、对官员形象也好,是一个长期的负面效果。“李刚”已经变成了不良官员的代称。

网络舆情表达的诉求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真相,网民首先要知道不管是好事坏事,真相是什么,而不是含糊其辞;真相之后就是追究责任,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谁应该负责?影响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是真相和责任。当然,真相可能很复杂,也许在第一天不能把真相说清楚,但是要有一个好的态度,对信息积极通报。最近几个案例还不错,比如“跨省追捕王鹏错案”,媒体披露后第三天,当地公安机关最高的两个负责人就被免职了。这与以往相比,已有很显著的提高。

由此出发,又产生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也就是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对立情绪,进一步产生仇官、仇富情绪。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加以疏导,要建立文明的精神,道德规范,要从物质主义、享受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中解脱出来,更多关注人文精神,要有精神的追求,精神的关怀,把公民的精神层面提得更高一些。

人际关系在社会转型期间,总会有一个调节的过程。所以这里面需要有一个社会基层的自治,社会的问题交给社会自己治理。公民之间要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监督,要形成公民社会的规则。

上一篇:关于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审核工作的通知下一篇:安妮日记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