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农村生活的作文400字(共14篇)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乡下体验农村生活。
到了乡下,已经是中午了,妈妈便和我一起做饭。突然,我发现没带盐,于是,我拿了两元钱去小店买盐。回来之后,我发现妈妈在菜园里拔菜,锅里有好多水,而爸爸在一边拉风箱。我立刻扑上去,大叫:“我要拉风箱!”,爸爸只好把风箱让给我。我使劲拉风箱,看着那火异常地旺,我的心情也异常地好。我的脸被火照得通红,像一个熟透的.苹果。
吃饭了,饿了一上午的我狼吞虎咽,吃相很不雅,爸爸妈妈都笑得肚子疼。
下午,我们来到外婆家,发现外婆和姨婆在包粽子,于是我也积极地参加。我拿起一片粽子叶,照着姨婆的样子,一卷就倒米。嘿,都倒了五满杯米了,怎么还不满?我往粽子四周一看,喔,原来是粽子底没包严。这下粽子没包成,反而闹出个大洋相。我又包了好几次,才包出几个“四不像”来。
关键词: 生活体验;优化作文;方法途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是文学家的座右铭,也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原则。优化的课堂是教育成功的最终体现。
一、优化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就是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思想和感情的作文才称得上真正的作文。要引导、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的好文章,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读书。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是通往心灵的小路。伟大的作家一定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社会的良知和时代的代言人,他们所著的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人实现毕业后的“自我”教育。
2、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和运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谴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从而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看报读书,往往会读到许多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典型的事例,或名人警句,或典故格言,或巧妙的构思、精巧的谋篇布局等等,及时摘录下来,以免遗忘;同时,通过摘录、笔记,可以加深理解,这无疑又为自己的写作准备了有价值的宝库。
3、让学生在实践中练笔、写作。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二、优化师生关系,尊重中学会张扬
1、尊重学生,了解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特点。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教育效果才能达到最大化。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能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思想认识。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心理特点等情况,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该学科在学生思想中所占有的位置,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知识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恰当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师生交往效果和教学效果。
2、情感关系到作文的水平。一篇好的作文往往是有情感的,一篇差的作文,情感往往是淡漠的。因此要教育学生学会培养自己的情感。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要树立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明确自己是一个公民,应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爱憎分明。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会同情和爱,锻炼自己的“多情善感”,使自己的情感活跃起来,为写好作文进行情感准备。
3、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
4、优化民主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进行创造性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师生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所以,要想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必须优化课堂气氛。
三、优化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作文不光是要‘看’,还要‘念’……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就会发现。”读是修改文章的好办法。可指导学生应用“三读三改”的方法自改习作:一读立意中心看选材,二读紧扣中心定增删,三读语序改病句,力求做到文从字顺,结构严谨。
良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更在于多练。要想写好文章,非多练不可,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是良好写作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变成理性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東西;勤于动笔,才能熟练,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 陈国平等.《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N].中国教师报,2006.5
[2] 丁素梅.《基于学生自主生活体验视角下
的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阅读
我拿着风筝来到了广场,明明有人看着我手中的风筝,我却开不了口。明明已经快走到他们身边,但又悄悄地退了回去。爸爸对我说:“没有关系的,你要相信自己。加油,你能行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又鼓起了勇气。我慢慢地克服了自己的害羞,成功地卖出去了一个,挣了两元钱。当小姐姐付了钱,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此时,又一位小姐姐向我走了过来,我问:“小姐姐,你要不要买一个风筝啊?”小姐姐说:“买风筝可以,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要夸夸我的优点!”这可把我难住了,我想了想说:“小姐姐,你的头发好漂亮呀!”小姐姐说:“这个别人都说过了!”我又说:“你的身材好好呀!”她摇了摇头。突然,我发现她背了一个好可爱的小猫咪,我就说:“你背的小猫咪好可爱呀!”她终于笑了。当她问多少钱时,我开心极了,但是要忍住不能笑。等到交易成功后,我终于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
下午,回到姥姥家,我先玩了一会儿电脑,然后和姥姥一起下地去拾棉花。
为了让我们更有干劲,姥姥提议让我们按劳取酬,五角钱一斤。我们一人拿一个布袋扎在腰上,往里面拾棉花。姥姥告诉我要把开花的拾进布袋,因为不开花的没有成熟,所以只摘开花的。大约从下午两点开始拾的,当时天阴沉沉的,我见这一会儿天凉快,就抓紧往袋子里拾,一朵,两朵,三朵……差不多到了下午三点钟的时候,太阳又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气温马上就升了起来,热得我们全身是汗,姐姐差点晕倒在地里。没办法,只好忍着酷热和疲劳,顾不得那么多了,我见到棉花就摘,想赶快完成今天的任务。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一个下午,我们终于把地里的棉花摘完了。
到了家里上称了,先称的我的:我拾了12斤,应得到6元钱。我觉得挺高兴,得到6元钱,这一下午总算没白辛苦。
前几个星期,我和张雨梦一道去了我奶奶家,那儿可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呢!
这不,我和张雨梦一到那,就吵着要去山上玩。奶奶拿我们没办法,只好带着我们上山啦!“哇噻!这是什么花?这么漂亮!咦?这花咋长成这样?”张雨梦一边走一边发出感叹。不知怎么的,平时爬着挺累的.山,今天却觉得格外地轻松!
“要不,咱们去摘蚕豆吧?”奶奶问我们。“好啊!”我们改变方向,朝蚕豆田走去。“哇!好多蚕豆呢!”我和张雨梦奔向蚕豆田。奶奶在后边大声提醒我们:“摘肥的,瘦的不好吃!”“知道了!”我们回应。我们这边摘几个,那边摘几个。不久,小篮子便装满了。我们向前走去,我眼前一亮,发现了几棵挂着红樱桃的樱桃树,那樱桃可大可红了,看着就觉得好吃。我把手伸过去打算摘几个尝尝。奶奶忙叫住我:“不能摘,不能摘!那是别人的!我们可不能摘!”哎!没办法,我只能“望樱止渴”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挖了几棵小笋,就因为这几棵小笋,我还差点滚到大坑里去呢!
【关键词】 学生 作文 生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1-001-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的哲理。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主要表现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应试作文训练为中心。这种“三中心”作文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既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真正提高,也无益于新世纪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育专家王元化在“中小学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中小学作文是把孩子的思维都八股化了,这是最糟糕的事。”因此,我们要彻底打破应试教育下的作文“三中心”,使作文教学真正转移到生活实践的轨道上来,让学生成为作文训练的真正主人。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标观察、体验、感悟的精神。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再现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学始终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文学是人类认识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故其内容无疑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作为学生,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可供他们选择的素材可谓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训练过程中却总觉得无话可说,即使搜肠刮肚,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有些学生虽也能编出几段文字,充其量也不过是搭起个“虚架子”,记笔“流水帐”,读起来味如嚼蜡。更有甚者,大笔一挥,竟与某些优秀文选中的某些篇章“形神兼似”。暂且撇开后者的“剽窃”之嫌不说,究其根源,实与一贯以来的“三中心”作文训练把学生紧紧“锁”在课堂有直接关系。这是“应试教育”束缚下的苦果。学生虽然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却对周围的人、事、景熟视无睹,根本没有养成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就如同采矿人摒弃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样,学生一旦远离漠视了现实生活这个“矿点”,光凭一两册《指南》伏在桌前挖空心思,是无论如何也“挖”不到“好矿”的。如果善于对身边人、事、景进行观察的话,是很容易捕捉到好素材的。2013年江西省改革开放35周年“难忘教师故事”学生征文时,我的学生郭远涛正是平时对蔡松林老师的一言一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因而写出了富有情感的《忆“松鼠”先生》,从而获得了特等奖。可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因此,我们应以课堂为基点,放飞学生思想的风筝。把学生的视角导向现实生活。如:名山大川的壮美风光,小丘溪流的秀丽景色,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熙熙攘攘韵集贸市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快乐浪漫的篝火晚会,憨厚淳朴的民俗风情等,都可作为学生的观察点。尤其应注重把学生的观察点导入他们所熟知的生活中去,让他们自己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
关注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有一次,当我校接到作文比赛的通知时,有些同学觉得无事可写。我就告诉学生材料就在身边,叫他们到课堂外去“寻找”,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结果我班的一位学生在小摊上吃肉丸时,听到一位阔别家乡几十年的台湾老爷爷在吃肉丸时的聊天(这位老人小时在县城摆过肉丸摊;在台湾日夜思念故土;这次准备在家乡投资报效),从而“寻找”到了一颗思乡之心,写下了《爷爷的心愿》这篇文章,荣获此次作文比赛的一等奖。
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运动会可以说每位学生都参加过,每次运动会后语文教师都要求写一篇文章,然而仍有一些学生认为没什么可写。其实并不是没有什么可写,而是缺乏关注,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没有抓住生活中有“光芒”可挖掘 的小事来写。我班的魏贵芳同学写的《感冒三天》只是把自己带病参加运动会的过程和感悟写出来,虽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于平凡事见“人生贵追求”之哲理,因此获得了语文报杯作文大赛省级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学生作文》上。《感冒三天》中的事都是真实的,真正体现了“以我手写我心”这一理念,表现出的情感也是未加修饰的。如果未亲自参加比赛,会有“空气中的含氧量在不断减少——张开大口与鼻子‘双管齐吸’还不能满足肺部需要”这样深刻的体会吗?如果不是真正被感冒折磨过,会有“我的手指与鼻子‘亲热’的机会比平时多出了十几倍”的真实感触吗?只有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感染读者。因此,“独具慧眼”,用心感受生活,这是写作创造的先决条件。可见,写作教学只有真正回归生活、融合生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生才能真诚地、自由地表达。
我经常会来到姥姥饭店附近玩耍,姥姥家的饭店开在三个村子的路口之间,也就是说饭店的前后左右都有一望无际的庄稼,一眼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摆,好像在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庄稼地里有忙碌的乡下人家,他们有的在地里拔草、有的在地里浇水、有的在地里打农药、有的在地里······看着绿油油的庄稼,看着辛勤的乡下人家,眼前顿时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这里的人非常热情,从村这头到村那头,不管你走到哪里,只要碰到有人的地方,他们都会热情的打招呼,还有他们各家的自留地里,都会种些瓜果、蔬菜之类的,来到自留地可谓是瓜果飘香,你不管路过谁家的自留地,只要他们的瓜果、蔬菜早熟了,他们都会热情的摘下一些瓜让你吃或摘下一些蔬菜让你带回家,他们这里每家都是互来互往,我给你一些瓜呀!你给我一些菜呀!热情的不得了,看到这些情景让我感动,这里不管是瓜还是菜都是无公害的,吃着放心、吃着舒心。
他们这里的乡下人家每家几乎都养有牛呀、羊呀、鸡呀、鸭呀、猪呀、狗呀之类的,这些有的是我在城里看不到的,一到吃饭的点它们都很热闹,哞哞、咩咩、咯咯、呱呱、哼哼、汪汪的乱叫,那个热闹呀!就像开了一场好听的音乐会一样,有意思极了,这里的乡下人家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把饭桌搬到院子里,全家人围着桌子吃饭,他们旁边鸡呀、鸭呀、狗呀都围着桌子转,这时会有调皮的小狗时不时的逗得鸡呀、鸭呀乱跳乱叫,别小看它们,它们可都是乡下人家的一份子,它们和乡下人家在一起的情景,顿时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到了姑姥家,我看到了小鸡、小狗,还有小猪跟着猪妈妈跑,小狗追着小鸡跑,我追着小狗跑,那场面真是热闹,把大家乐的前仰后合,我被这自然的田园生活所陶醉,我真的想一直呆在这里不走了。
第一天,我们扔玉米,扔的热火朝天,妈妈说:“你看你的手都弄成啥样了,带上手套吧。”
第二天上午,我虽然一点力气也没有,但我知道了一种更轻松,更快捷的方法,所以我扔的最快,妈妈说我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了。下午我有点难受,我问妈妈我为什么这么难受,妈妈说:“你是不是喝生水了?”我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是。”妈妈说:“那就对了。”到了晚上我就呕吐起来,晚上大家也没有休息好,姑姥、姥姥和妈妈也都被我折腾的生病了。
策略一:在学校生活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触动心灵,生成情感。
1.活动类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每年的端午节,我们班都要举行“斗蛋大赛”。事先让每位学生带三个熟蛋(蛋的种类不限),然后抽签分组,进行淘汰赛。经过层层角逐,最终产生各蛋种的蛋王和总蛋王。比赛的环境布置、规程、裁判都由学生自己解决,老师的任务只是摄像和拍照。第一节课比赛,第二节课作文。作文的内容可以是比赛的过程,可以是赛前的准备,可以是商讨比赛规则的过程等,只要是写与斗蛋活动有关的就行。学生亲历亲行,作文效果可想而知。
2.实物类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素材的来源之一靠观察。只有通过对人、事、物、景的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有生气的文章来。但如今的学生与成人一样都属忙人,哪里有时间去观察?就是有时间,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观察。所以,用具体实物指导学生观察,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在学习写一种植物时,我事先让学生带些花草来,如吊兰、文竹等。平日让他们轮流给花草浇浇水,照照阳。等到作文时,先让学生凭印象说说吊兰或文竹的样子以及自己在侍弄时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去仔细地观察这两样植物的茎、叶、花,并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再说说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讨论交流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习作都是有血有肉和充满个性特征的。
在经过类似的多次训练后,学生对于家里、校园和城市中一些植物有了更深的关注,也就储备了鲜活的习作素材;在此过程中还耳濡目染地习得了一些方法,而这些技法还有利于他们灵活运用于写景的文章中。
策略二: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生成意义,抒写真情。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实践活动,让其身临其境,自主体验,自由表达。
1.置身自然世界,自由体验。依据新课标理念,将学生放飞自然,不提写作要求,只求体验感受。如,春天来了,放飞学生到自然界中感受春天,可以是踏青,可以是放风筝。体验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是如何找到春天的”。学生在畅所欲言时,师生互动对话点拨引导。最后练笔,学生就能通过“找春天”准确地认识和感悟自然,唤起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既获取了内容,又提高了观察能力。学生置身于生活的闲适,就会获得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有了这种闲适,创意自然翩然而至,文思也在从容中飞扬。
2.开发课程资源,自主体验。各地课程资源都很丰富,如果注意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生获取丰富多彩的体验材料。如天目湖茶叶节到了,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了解茶叶节;再由学校或家长带领参观;最后写出“我心中的天目湖茶叶节”。这样把作文与课程资源有机结合了起来,在动眼、动手、动脑和动情的体验之后,爱家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作文效果立竿见影。
3.利用各种节日,自觉体验。一年节日很多,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这些节日,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就能获取许多素材。如为了母亲节,我提前一个月让学生观察妈妈关心我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搜集妈妈关爱我的照片、素材等,母亲节这天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经历了这一切后,学生不仅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体验中也更理解了妈妈,对妈妈的喜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流淌出来。
4.参与社会实践,自我体验。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直接体验中学习知识、积累材料、发展能力。如,实地考查与街头调查访问;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参加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参加田间劳动等。如此全面观察,深入体验,在看、听、问、做、访、想、谈之中领悟活动的真谛,热爱生活的真实情感便会从心底涌出,自由地流露笔端。
一到家里我就看见门口有几只外婆养的鸡在吃玉米粒,还有一只狗狗汪汪叫,妈妈说它叫拉拉,它非常乖,我很喜欢。
到了中午,外婆用母鸡下的蛋给我们烧丝瓜汤,味道比我奶奶烧得好吃。晚上,我和妹妹。妈妈。外婆一起扒玉米,可是突然停电了,妈妈把手电筒打开,顿时照亮了整个房间,外婆带我们去了外面,天空上的星星真美啊!我和妹妹唱起了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到了夜里,我们睡着了,是在漆黑的夜晚听着知了唱歌睡着的,那种感觉真的是很奇妙的……
到了东山,我们觉得这里是城里呢!看到东山有两个大超市,陈诺的东山的老家一点也不像老的,看上去就是新买的一样。
迈上第一步,看见的居然的是有沙发,有数字电视的客厅。迈上最后一步,也就是进了客厅。在客厅里,我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家里一样。再到二楼看看。一眼看去有两个房间。在进入一个房间,我看见了许多的照片。有陈诺小时候的照片,有陈诺和奶奶他门的全家照片……,又看见一个电风扇。那个电风扇看上去好像没用过似的,这么新。
欣赏了陈诺的老家,接着就是他的爷爷带领我们去他们家的菜地。出发了,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个没完。到了那里我们看见了长长的黄瓜爬上了藤架。那枝条就像小女孩的辫子。黄瓜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看了之后,我们六人在黄瓜前照了一个集体照。就摘了一个黄瓜放进嘴里吃。就回去了。
一、以学生的大量阅读为作文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广泛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思想和语言的营养,做到以读促写。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笔者都会在班上设立图书角,引导学生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并推行一种激励阅读的方法:建议学生每月读一本好书,如《狼图腾》《根鸟》《老人与海》《绿野仙踪》等。读完后,先让作文写得好的五六个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经笔者修改后发在博客上,让大家阅读。一周后笔者利用班会课进行作文竞赛,挑选出上、中、下等学生的优秀作文各4篇分层进行奖励。这样学生阅读、写作的积极性很高,作文水平稳步上升。
二、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作文的源泉
学生作文是他生活的反映。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所以我们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丰厚的生活底蕴,让学生真正感悟自然、社会与人生。如一次学校搞绿化,恰逢植树节,六年级组负责植树。分到的树苗不多,每人两棵,要求一节课完成。这对县城的孩子来说,任务较重。因为大多数孩子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劳动。笔者将学生按组分配好后,大家就开始挖坑了。尽管地下石头多,困难重重,但一节课后大家总算不同程度地挖好了坑。笔者要求挖得浅一点的学生又加工了一番。然后指导大家栽树苗,填土,浇水……大家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干得热火朝天。活动结束后,笔者趁热打铁,指导大家列好提纲,将这次植树活动写了下来。作文中,有的学生谈了克服困难的乐趣;有的学生写了参加劳动的喜悦;还有的学生将栽树的艰辛与父母的育儿联系在一起谈启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有个性。
三、以学生的人生体验为作文的载体
体验作文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把对文本的感悟与对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不断获取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认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习作。笔者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寻找美,写一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美景图。学生把写好的作文交上来后,笔者从他们的语句中欣慰地感触到了不少来自我们现实生活的美。如,外婆家院后有一小片杨树林,杨树有粗有细,青中泛绿;树叶密密层层,青翠欲滴。太阳出来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道道金光;微风徐徐吹来,树叶随风摆动,发出阵阵沙沙声,似乎在向我问好。又如,清晨,我被一阵阵愉悦的鸟鸣声叫醒。睁开眼,一缕阳光随着微风撒进我的房间,像是在和我打招呼。再如,月亮婆婆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天空中的小星星正在调皮地眨着眼。多美的语言呀,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就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与感叹。
四、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作文的主导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文贵出新”的传统。创新是作文的灵魂,而创新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标题创新。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必须把握标题的多样性、诱发性和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像《水的自述》《流星的泪》《面对大海》等题目,新颖、别致,学生一看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含义深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2.立意创新。“文以意为金。”作文要出奇制胜,离不开新颖别致的立意。如何才能使作文立意新颖别致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找到最佳突破口,即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如关于“水”的话题作文要写的角度很多,若从“源头活水”“覆水难收”“流水不腐”的角度立意,就容易出彩。其次,在立意上要体现时代性,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融入时代大潮中,体现应有的时代意识、思想高度和社会责任感,使读者爱不释手。
3.选材创新。作文创新,关键是新在材料。材料取舍的成败,直接关系着文章的优劣。作文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往往能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的奇效。为此我们在选材时要突出一个“新”字,善于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把握“舍旧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新、去伪存真”的选材原则,即使是陈旧的材料,也要力争做到“推陈出新”。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作文训练的每一步,教师都要和学生一起去经历,去体验,只有亲身体会每个过程,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作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一听到这项作业我们都大笑起来了,但是笑了一会儿大家都停下来不笑了。我在想:如果捂着眼睛去走路,该怎么走啊?我一回家就拿着一条毛巾,让爷爷帮我系在头上,捂住眼睛。刚开始走路时,我觉得好难啊!这样的乱走怎么能知道在那个房间啊!
突然,我想起来我的房间有一只小猫。这只小猫天天都想出猫笼,于是就会一直“喵喵”的叫。终于我随着小猫的叫声,摸索到了我的房间。我累的趴在“床”上,突然发现手边有个凉凉的小棍。我拿起来摸了摸,原来是我的钢笔啊!我心想,可是,我的床上为什么会有一枝钢笔呢?这时,弟弟走了进来,问我说:“哥哥,你怎么在课桌上睡觉呢?”什么?原来我趴在课桌上!怪不得会有钢笔呢!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床。
我躺在床上,累的呼呼大睡了。我睡醒了以后,便闻到了一股红烧肉的味道。我慢慢的摸索着去吃饭,但是因为看不见,被弟弟的玩具汽车绊倒了,摔在了地上。好疼啊!没办法,只好慢慢的起来,走到了饭桌旁。终于可以吃饭了!我又摸索着夹了一块“肉”送进嘴里。啊!真辣啊!原来我夹的不是红烧肉,是红烧肉旁边的辣椒!我一口气喝了好多水才止住。
冬日的一天,阳光洒满大地,但是天气却很寒冷。吃完热腾腾的饺子,姑姑带着我们仨去楼下玩。哇,小区的池塘都结冰啦!我们欢呼着跑到池塘边围观,惊奇得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我们仔细观察,发现那冰层起码有两厘米厚,下面的小鱼都冻僵了,一动不动地待在那儿。
突然,姑姑有了主意:“我在岸边抓着你们的胳膊,你们轮流下冰面感受一下真正的滑冰,如何?”我们听了,立马应声同意!哈哈,第一个就是我,我小心翼翼地来到岸边,姑姑把我抱下去,抓着我的胳膊,我慢慢地移动脚步滑起来。“好滑呀!太好玩了!”我一边滑一边兴奋地感叹。过了一会儿,姑姑就把我抱了起来。轮到弟弟了,他很勇敢地走过来,姑姑也按照同样的方法让他体验滑冰的感受,他高兴极了,一直咯咯笑个不停。总算轮到妹妹了,但是她有些胆怯,直往后退。姑姑和我都极力地劝说妹妹,忽然,只听“咔擦”一声。我们回头一看,呀!弟弟掉进池塘里了!我们赶紧跑到岸边,幸好池水不深,他已经爬上来了。面对我们的担心,他豪气地说:“姑姑,我没事,一点都不冷!”原来他还想玩,趁我们不注意,又跑下去滑冰,但是没有大人的帮忙,冰面支撑不了他的`重量,他就掉下去了。事后,我们被奶奶训了一顿,但这真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啊!
【体验农村生活的作文400字】推荐阅读:
体验农村生活作文500字11-09
一次农村生活体验11-18
以体验写一篇作文400字作文范文10-26
体验军营生活的作文07-12
体验盲人生活500字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09-08
体验死亡的作文500字10-08
关于体验的作文500字11-12
我的军训体验的作文600字09-09
一次难忘的体验作文600字左右07-03
体验“桥世界”作文750字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