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精选8篇)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 篇1

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曾撰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核心权力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因此,治国必先治党,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俞可平的该观点由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推演而来。

俞可平在文章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党,就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法规来规范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通过党的各项具体制度来保证国家的宪法和党章成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文章将“依法治党”的“法”界定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的法律,首先是国家的宪法;另一类是党的规章制度,首先是党章。

文章指,依法治党,首先就是依照宪法和党章治理党内事务和规范党政关系。另外,按照依法治党的要求,在处理政务和党务的过程中,党的各种政策和文件、党员领导干部的指示和讲话等,本身不得有悖于国法和党法,应处于次要地位。

文章用四个“有利于”总结“依法治党”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文章认为,“依法治党”不是抽象的口号,也非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治理模式。同时,由于“依法治党”是一种治理模式的转变,它对我们的执政方式和政治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会形成不少新的挑战。

文章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己必须带头遵守法律,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党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实际上就是维护自己的执政权威,增强自身的执政合法性。

——各级党组织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

——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党章的要求处理党组织与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的关系。——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法规。

——要下决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文山会海”现象。依政策、会议和讲话来管理政务和党务,不是法治。

——要努力完善国家的法律和党的法规。

——要加强党员的法治教育,增强党员的法治意识,培养党员的法治精神。牢固确立在国家事务中“宪法至上”和在党内事务中“党章至上”的观念,坚决破除“党大还是法大”、“权大还是法大”的谜思。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 篇2

最近几年,云计算迅速蹿红,并对档案工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档案部门和有关IT企业配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开始研究,运用云计算的技术,今天中国档案学会、OA大会组委会和北京档案学会、美络克思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主办这次云档案服务高层论坛,主办者希望通过搭建档案部门与档案科研教育媒体之间沟通的桥梁,促进现代档案理念与IT新技术的融合,探讨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前景,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代表国家档案局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档案事业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以计算机在我们国家档案部门的应用为例,上个世纪80年代初,档案部门引入计算机开展了大规模的档案注录、辅助管理工作,进而利用计算机管理,由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文件,再到近些年我们把网络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开始了建设数字档案馆的尝试,有人说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IT革新浪潮,档案部门高度关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最新的发展,研究云计算在档案领域利用可能的途径,探索云计算在档案领域的应用前景以最大的限度发挥现代科技对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关于云计算的优势,有不少同志认为,它对档案工作、管理和利用有许多好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档案的安全,数据和设备保存在云端,由专家在维护,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用户不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二是为档案用户提供了方便,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三是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度,有了可上网的移动设备就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四是可以为档案信息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扩展了传统的网络应用。但是云技术也是“双刃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总是伴随着各种安全问题的滋生和困扰,云计算也不例外,在传统的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引入了云计算和云服务之后,信息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如操作系统的漏洞,第三方应用软件的漏洞等等,在云计算环境下仍然存在,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在形态上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带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比如数据和设备不再由自己亲自管理,而增加了数据所有者对数据外泄的担心,数据高度集中,使数据泄漏的风险急增,多客户端访问也增加了数据被截获的风险等等。过去几年里爆发的云计算安全事件,如亚马逊云计算中心死机、微软云计算交换在线服务故障等等,使得我们对云计算,云服务在档案部门的应用及其安全性产生了一些忧虑。除了安全问题,云计算、云服务的成本、便捷性究竟如何,云计算可以在哪些方面应用于档案业务,如何应用,是有线应用,还是无线应用,哪些应用不可以使用云服务,这些都需要我们档案部门加以研究。今天我们举办档案云服务高峰论坛,邀请专家就档案云服务进行探讨,希望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思考,有利于指导我们的档案业务工作,希望能够找到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档案行业的有效安全途径。能够明确云计算技术在档案行业应用的光明前景,预祝我们这次论坛圆满成功。

第一任中央保健局局长的特别经历 篇3

最初的保健对象是陈伯达、陆定一、杨尚昆、胡乔木

1950年,王敏清进入山西医学院学习。毕业那一年,他是被医学院挑选出赴卫生部报到的四名优秀生之一。1954年8月,王敏清分配到了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的北京医院,不久组织上决定调他进中南海保健组工作。1955年初,王敏清就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捆在自行车上进了中南海。

初进中南海时,他住在勤政殿的东边,距离毛泽东居住的菊香书屋不远。中南海保健组里共有6名医生,他们分别负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事宜。王敏清刚去时是机动,主要负责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的值班;领导人出巡、出访期间的医疗保健。同时,他还负责杨尚昆、陈伯达、陆定一、胡乔木等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王敏清回忆说:“刚到中南海工作时,我首先要做的是熟悉环境,熟悉服务对象的情况。在中南海里走动,总有机会看见毛泽东,但一直没有说过话。”第一次和毛泽东面对面讲话,还是在一次舞会上。当时,春藕斋每周举办一两次舞会,“有一次跳舞,我和舞伴跳到毛泽东身边时,舞曲终止,我正好和毛泽东面对面。毛泽东先开口了,问我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门工作,从哪调来的。我回答说:我叫王敏清,在保健处工作,原先在北京医院,刚刚调来不久。说着话,毛泽东还和我握了握手,当时我十分激动。”

1955年夏,王敏清见到毛泽东的机会多了起来。“毛泽东喜欢游泳,常去中南海内的游泳池。那时毛泽东身体好,水性也好,因此没发生过什么意外情况。我们只是做些点点眼药,处置一下耳内的积水,有时观察一下血压、心跳之类的工作。”

一天,王敏清接到通知,到杭州毛泽东的住地做医疗保健值班。1956年初的杭州,超乎寻常的寒冷。可毛泽东的脑海里,正酝酿着推动中国农村社会主义运动更新的热潮。这年1月,毛泽东主持编辑、并亲自写了序言和大量按语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出版。本来,毛泽东认为中国农村合作化的任务相当艰巨,也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没想到仅用了6年左右就顺利完成了合作化的过程。有着“不断革命”强烈意念的毛泽东,随之萌发了急于“并社升级”的进一步跃进的思想。

也是那段日子,毛泽东在杭州召集陈毅、柯庆施、谭震林、廖鲁言及辽宁、山西、陕西、甘肃、四川和华东五省、中南六省的省委书记,对由他起草的《农业十七条》进行补充和修改,形成了《农业四十条》的初稿,并拟出了从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

邓小平给王敏清的感觉是不多说话,很稳重

1960年,领导安排王敏清到阜外医院,进修心脏和心血管方面的业务。1962年春,他再次进中南海保健组,主要负责邓小平的医疗保健工作。

邓小平给王敏清的感觉是不多说话,很稳重,但他对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很和蔼亲切,特别豁达大度,待人处事宽容,这都给王敏清留下极深的印象。

由于工作关系,王敏清与邓小平及其家人有了较多的接触,邓小平一家的生活十分简朴。一天,王敏清向卓琳问及邓小平的起居情况。卓琳告诉王敏清说:邓小平此时还是盖一床薄薄的棉被,她边说着边拉开了那床已褪了色的旧被子。王敏清发现这床棉被不仅很薄,而且厚薄不均,有的地方都透亮了,可见是盖了很久的旧棉被。

20世纪60年代的邓小平,身体还相当不错,只是有时出现轻度的低血糖、中耳炎和轻度听力障碍。

时间久了,王敏清同邓家的大人、小孩都相处得十分融洽,他感到邓小平一家人相互间特别和睦,家庭气氛很浓。邓小平特别爱孩子,孩子们也跟他特别亲近。他的休假时间,总安排在孩子们的假期里,以便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度假。

当时我国经济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期,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都还很低,王敏清考虑到邓小平有时低血糖,就建议卓琳每天早晨给邓小平吃一个鸡蛋。过了些日子,王敏清询问起此事,卓琳告诉他,鸡蛋倒是每天早上都煮一个,但邓小平没有吃,都给小儿子吃了。他说“他看着小儿子吃,比他自己吃还要舒服。”

叶剑英病情恶化,此次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

1983年初,组织决定王敏清出任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这一年,已是86岁高龄的叶剑英身体一直不好,而且还患有神经系统病症。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叶剑英的心与肺又出现病症。为了及时向中央报告病情,王敏清每天参加医疗组专家们的会诊。经过夜以继日的会诊治疗,半个多月后,叶帅的病情稳定了。

1984年1月10日,叶剑英肺炎再次复发。次日,邓家栋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一医院副院长汪石坚和军委办公厅的肖洪达,向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汇报了叶剑英的病情。汇报完后,杨尚昆希望医疗组尽全力做好叶剑英的医疗抢救工作,并指派王敏清参加叶剑英的医疗组工作。

随后,王敏清与邓家栋、汪石坚一起住进了叶剑英在西山的家,同医疗组的专家们携手紧张地工作。一星期后,叶剑英的病情被控制住。然而进入7月中旬后,叶剑英的病情再度恶化。据王敏清回忆:年迈的叶剑英几乎各个系统都出现了病症,“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我们当时称此次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当时医务人员都集中在一个大厅里,不论昼夜24小时进行监护会诊与抢救治疗。

有一天晚饭前,大约六点左右,专家们在会诊时提出,目前叶剑英的呼吸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请广州的呼吸系统专家钟南山前来参加治疗。王敏清马上给广东省卫生厅打电话,请他们迅速找到钟南山。当晚9点半,钟南山已经奇迹般地出现在了叶剑英的抢救室里。

眼看“八一”临近,叶剑英的生命依然处在危急之中,根据他的病情,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知各国驻华使馆,今年“八一”不举行例行的建军节庆祝活动。人民大会堂也接到通知,近期不在此安排其他活动,并准备布置追悼会会场。

尽管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参加抢救的全体医务人员仍竭尽全力地为挽救叶剑英的生命而努力。终于,平稳地度过了“八一”建军节。到8月10日,奇迹出现了:叶剑英的病情再次趋于稳定。医务人员终于舒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叶剑英的病情保持稳定,经这次抢救之后,叶剑英的生命又延续了两年多。

胡耀邦突然昏倒在怀仁堂

1989年4月8日中午12点15分左右,王敏清突然接到电话,说胡耀邦在怀仁堂开会时病倒,要他立即赶到现场。

王敏清在直奔中南海的车上给北京医院打电话,要他们派医生紧急赶往中南海怀仁堂。当王敏清下车走进怀仁堂时,北京医院内科主任、原来也曾在中南海当过保健大夫的钱贻简,已经赶到了这里。

当时情况紧急,胡耀邦面色苍白,闭着眼睛,显得非常痛苦。钱贻简见到王敏清过来,指着心电图悄声对王敏清说,胡耀邦的心脏有问题。谁知胡耀邦听到了钱贻简的话,马上睁开眼睛说:“不对,我不是心脏病,我的胃部疼痛,是胃病。”显然,胡耀邦此刻处于清醒的状态,他说这话时,情绪也有些躁动。

此刻王敏清通过观看心电图,已经注意到分明显示着心肌梗塞的现象。他用很郑重的口吻对胡耀邦说:“您确实是心脏病,是心肌梗塞,而且很重,需要住院治疗。”王敏清与胡耀邦有多次接触,他知道胡耀邦的脾气耿直爽快、忘我奉公。同时也了解胡耀邦平时不太注意休息,也不太在意医生的劝告,经常违背医嘱连续紧张工作。王敏清感到,倘若不把问题的严重性向他挑明,就不可能引起他的重视,遵照医嘱配合治疗。因此,王敏清一变通常不向患者透露病情严重信息的做法,向胡耀邦挑明了实情。

听王敏清出语很重,胡耀邦大概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逐渐安静下来。王敏清又对他说:“您现在需要安静,待到血压好转后,再送您去医院。”就这样一边诊治,一边观察,直到下午4点左右,血压好转,病情稍显稳定,才将胡耀邦抬上车,送往北京医院。心肌梗塞抢救过来后,连续三天胡耀邦的病情稳定,按说短期内就没什么危险了。三天后,王敏清离开北京前往广东、海南出差。然而就在4月16日晚,王敏清从广播中收听到胡耀邦于15日不幸逝世的噩耗。

王敏清怀着极度不安的心情立刻赶回北京。他随即去北京医院了解胡耀邦逝世的情况,医生们告诉他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他没能绝对地卧床静养,这和胡耀邦的性情习惯有关。医生要求他大、小便不要下床,但胡耀邦非要上卫生间大小便,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新闻宣传部工作计划 篇4

社团联合会新闻宣传部

2011—2012学年下学期

社团联合会新闻宣传部

二零一二年二月

新闻宣传部工作计划

一、工作职责:

1.及时报道社团联合会的会议及活动情况;

2.宣传报道各社团主要活动情况;

3.负责社团联合会网页制作、维护与信息更新;

4.协调指导新闻宣传类社团开展活动;

5.对新闻宣传类社团进行新闻写作培训。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各部门的联系,积极主动的行使新闻宣传职能;

2.充分利用好各种宣传途径,做好社团联合会宣传工作;

3.积极主动的与社团联系沟通,促进社团联合会发展;

4.爱护并合理利用社团联合会网页,为社团联合会新闻宣传再添亮点;

5.要求新闻宣传部成员积极完成各项工作。

三、工作安排

1.海报设计

海报宣传是新闻宣传部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我们必须利用好这种途径,积极创新,增强宣传效果。通过海报设计,不仅能达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观赏性强,进而增强宣传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海报宣传作为社团联合会对外宣传的门户,海报的好坏将影响社团联合会的形象。希望通过海报设计,社团联合会的海报宣传与其他社团、组织的拉开距离,近而引导各社团。

计划在3月27日前初步完成,并坚持下去。

2.加大新闻宣传力度

要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加大社团联合会的宣传。新闻采集的目标可定为社团联合会历次全会、活动及各社团的动向。在各大网站上发表有关社团联合会的新闻,扩大社团联合会的知名度。

3.加强与下属社团间的交流

每一个文通社都安排至少一人负责,了解社团动向,积极与社团负责人联系,协助社团更好的完成工作计划。希望新闻宣传部成员能从社团活动中学到组织活动、人际交往的本领。

4.内部辩论赛

为锻炼新闻宣传部成员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友谊,新闻宣传部将举行一个内部的辩论赛,时间待定。

5.外出游玩

为增进新闻宣传部成员间的交流合作,加强内部团结,计划外出游玩一次,时间待定。

6.海报设计大赛

具体活动安排见策划书,建议扩大参赛对象,扩大活动影响力。

7.工作总结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致辞 篇5

(2003年5月1日)

200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崭新的频道——新闻频道。5月1日早晨6点,罗京、李瑞英、敬一丹、白岩松四位主持人宣读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致辞。致辞全文如下: 李瑞英: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罗京:这里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敬一丹:今天是2003年5月1日,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的日子 白岩松:感谢您第一时间的关注!罗京:各位观众,从2003年5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为您打开一扇崭新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您可以随时浏览世界风云,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这是一扇永不关闭的窗口,无论凌晨还是午夜,每天24小时,只要您打开电视机,选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您就可以看到最新发生的事件,听到最权威的评论,触摸到这个世界跳动不息的脉搏。李瑞英:多年以来,以《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一直是最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节目,收视率始终名列各类电视节目之首。电视新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都市到乡村,从儿童到成年人,人们习惯于从电视上获得新闻,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离不开电视新闻。白岩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观众对电视新闻的需要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知道发生了什么新闻,还要知道新闻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不仅关注事态的现状,还要关注事态的进展;不仅要看到事件的一个侧面,还想看到事件的全貌。中央电视台在现有12个频道的基础上,开设24小时全天候的新闻频道,就是要为广大电视观众更快、更多、更全面地报道新闻。敬一丹:与世界同步,是新闻频道的宗旨。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正在以充满生机的姿态融入世界。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电视人只有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创造出屹立于世界,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的电视媒体文化,才能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前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

罗京:当前,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新闻频道将充分报道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及时反映各行各业发展的新思路、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工作的新举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李瑞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频道的方针。在新闻频道,除了每逢整点播报的综合新闻外,您既可以看到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30分》、《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东方时空》等名牌节目,也可以看到精心制作的《央视论坛》、《国际观察》、《今天》、《新闻会客厅》、《共同关注》、《数字观察》、《法治在线》、《文化周刊》、《体育周刊》、《财经周刊》等创新节目。您既可以通过日常的新闻和专题栏目了解天下大事,也可以在重大事件发生之际看到最及时、最生动的直播。白岩松:在这扇永不关闭的新闻窗口中,既有报道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的权威播报,也有反映普通百姓心声的民意调查;既有详尽快捷的客观报道,也有纵论天下的时事分析;既有滚动播出的动态新闻,也有突出特色、满足不同需要的深度新闻;既有对当天重要新闻的全面回顾,也有对一周国内国际大事的扫描。努力满足广大观众多层次的需求,努力提供多样化的新闻信息服务。

敬一丹:第一时间,第一地点,是新闻频道的追求。中央电视台创办以来,在电视新闻报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比较全面的电视新闻报道门类,拥有世界先进的电视技术条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编辑、记者、主持人和技术人才,为新闻频道的开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闻频道将力争在第一时间播出来自现场的新闻,为您最早打开看得见新闻的窗口。罗京:从今天(2003年5月1日)开始,请关注—— 李瑞英、罗京、敬一丹、白岩松(合):新闻频道!资料链接:

(1)李瑞英,1961年7月16日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播音员、新闻记者。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6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工作。1990年,她担任了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大型团体操表演中文解说。1996年,她创意并主持了《烟台经济改革纪实》和《北京开发不忘农业》新闻系列报道。2006年,她作为评委参加《挑战主持人》CCTV新主持人选拔。2014年5月28日与张宏民退居幕后。

(2)罗京,196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市朝阳区,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2008年7月被确诊为淋巴癌,9月被确诊患有淋巴瘤(最后一次出镜《新闻联播》是在2008年8月31日),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期间还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和化疗。2009年6月5日早晨因病去世,终年48岁。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 篇6

鹤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

陈高潮

(2011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学习贯彻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简要回顾总结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点对2011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努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不断开创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2010年的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市艺术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9500万元,主体已完工;投资240万元为24个乡镇文化站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活动设备;投资98万元为4个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和10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文化活动设备;投资60万元建成了30个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投资368万元建成了 184个农家书屋。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共投资136万元,均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区级支中心;淇县投资100万元为县图书馆购买新书和办公设备,建设多媒体阅览室,使图书馆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市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一级图书馆,浚县图书馆、淇县图书馆均被命名为三级图书馆。二是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取得新成绩。邀请央视节目录制组对《徐九经返乡记》、《新编三打金枝》进行了现场录制,并在央视11套进行了播出;小戏《调查》第四次晋京演出,参加了由文化部等7部委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全国农村题材小戏小品比赛“大地情深”开幕式演出;组织举办了双节系列活动、第二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淇滨区、山城区还举办了元宵节大型焰火晚会;举办了第三届“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组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演出各类文艺节目3000余个,观众达60余万人次;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45场。淇县朝歌风艺术团相继开展了《欢乐重阳•秋之韵》文艺晚会、《平安淇县•万家乐》文艺晚会、《平安淇县•万家乐走进乡镇》巡回演出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三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果。勘探面积1000余亩,使一批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并实现了馆藏文物安全年;完成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的检查验收、淇县宋庄墓地考古发掘和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保管环境提升工作;开展了淇河下游大赉店遗址群区域、豫北地区古瓷窑遗址考古勘查工作;浚县博物馆文物仓库安防系统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浚县对刘公荣氏张氏合葬墓和井固古钱币窖藏进行抢救性发掘;淇县卫国故城遗址公园建设有序进行;鹤山区鹤壁集天主大教堂申报“全国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进展顺利。市文化中心“三馆” 正常对外开放,图书馆举办了全民阅读集中活动月及服务宣传周等一系列图书服务活动,全年共接待读者20万人次,借阅图书32万余册次;博物馆举办了《鲁迅的读书生活》等11个临时展览,接待观众10万余人;群艺馆举办了王艺浓钢琴音乐会、“永恒的记忆”摄影图片展等活动,参加大型文化活动、广场文艺演出和接待性演出30余场;浚县西路大平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民俗文化博物馆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浚县黎阳镇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项目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各县区9人入选全省第二批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了鹤壁市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市级非遗保护代表性传承人;完成了古籍普查工作,共普查保护古籍600余册;浚县、淇县、山城区还公布了县区级非遗保护名录和传承人。四是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组建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成立了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县区大文化管理部门改革基本完成,浚县、淇县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等七个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继续推行内部激励机制改革,事业单位内部活力明显增强;特别一提的是,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怀下,解决了我市豫剧团、豫剧一团、文工团在工资、场地、用人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供给问题方面,2011年1月起,市财政对三个团离退休人员经费实行财政单列,在职在编人员全额供给档案工资基本工资部分;演出补贴方面,2011年起,按照每场5000元的标准,市政府每年购买100场演出。场地方面,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筹建鹤壁市豫剧院,并帮助其解决排练、办公等场地问题;用人机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严格选人标准、严格进人程序,适时引 进优秀专业艺术人才;奖励机制方面,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奖项的剧目或个人实施奖励。同时,确定了文化产业38个发展项目。争取上级资金,对浚县石雕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浚县泥塑原生态文化村项目、古风陶艺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大豆油墨4个项目进行了帮扶。五是招商引资和争取上级资金工作实现新跨越。引进和建设了鹤壁影视城、鹤壁市百运佳印务(集团)公司二期扩建两个项目,投资额达4600万元,填补了我市新区电影院建设方面的空白,超额完成了4000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围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遗保护、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等项目,争取到上级资金891.82万元,超额完成了120万元的争取上级资金目标任务,完成比例为743%。六是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取得新成效。深入开展了“平安世博”保障、校园周边环境治理、“闪电”系列、电子游艺场所无证经营整治、暑期文化市场整治、印刷企业清查行动、“迎亚运”扫黄打非、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信息等集中行动50余次,共出动车辆300台次、人员12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0余家次,处罚违规经营的网吧、歌舞娱乐场所40家次,取缔无证经营的经营单位和个体游商50余家(个),对21家存在安全隐患的网吧、娱乐场所下达了《停业通知书》;收缴带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盗版音像、计算机软件制品和图书等各类非法物件7000多件;对发现的45家“黑网吧”提请工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市场经营秩序逐步趋于规范。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文物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为“十 一五”规划的完成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诸多荣誉。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全年获得市级以上各项奖励99个,其中省级以上60个。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文化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车管理使用先进单位;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全省新闻出版(版权)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文物局评为2010全省文物安全目标责任先进单位。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全市依法行政责任目标完成优秀单位、全市信访稳定责任目标完成先进单位等。各县区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在进行机构改革后,加强领导、科学统筹、振奋精神,深入推进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和荣誉。因时间关系,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我们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和荣誉,与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分是不开的,与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与领导班子各位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支持和关心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上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工作中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工作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仍不健全。县区两馆、城市社区和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率偏低,如淇县文化馆、淇滨区文化馆、鹤山区图书馆长期处于有馆无址的境地。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存在差距。许多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成后疏于管理,服务功能发挥不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文艺精品不够丰 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有较高知名度的精品还不多。四是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全市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资源相对分散,发展速度和效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五是文化人才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乡镇文化站等基层文化单位管理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人才严重不足。这些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还需要我们今后作艰苦不懈的努力。

二、“十一五”工作回顾及体会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从打基础到迈大步,经历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过去五年,是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众艺术馆“三馆合一”的市文化中心每年接待观众和读者20万人次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群众艺术馆、市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二级馆。浚县文化中心、鹤山区文化馆、山城区文体中心等一批县级重点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扩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扶持建设了166个示范性农村文化大院和294个农家书屋。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市所辖5个县区建立了县级支中心,在所辖879个行政村建立了扩展型基层服务网点。开展了“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活动。实施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程,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的目标。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3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6个、博物馆4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33个、农村文化大院879个、农家书屋29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全市4家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30万人次。“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实施3年间,演出优秀舞台艺术300余场,实现了每乡镇每年至少一场公益性演出的目标。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五年。完成了10余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取得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在市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中推行了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探索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市直两个剧团实行一团一策,推行市场化运作,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加快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组建了鹤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鹤壁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县区大文化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基本完成,执法成本大幅度下降,执法效率明显提高。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的五年。文化广场活动成为全省的特色和亮点。全市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线,年年有特色。成功承办的第八、九、十届全省音乐舞蹈大赛和第九、十届全省小戏小品大赛等大型赛事提升了鹤壁形象,组织举办的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欢乐鹤壁”广场文化艺术节、“欢乐祖国”合唱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也丰富和提升了城乡文化生活。农村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开展了送书、送戏、送电影等文化下乡、进社区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新编近代喜剧《伙夫县长》、新编古装喜剧《草根秀才》和现代戏《哈哈乡长》,荣获河南省戏剧大赛各类奖项20多个。《伙 夫县长》、《石武举别传》和歌曲《捏泥娃》被评为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戏《调查》入选全国2008-2009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五年。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要求,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全面推动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开展队伍建设,依法开展文化市场管理,我市的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以网吧专项整治为重点,以开展“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大对网吧、图书、音像、印刷、娱乐、演出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确保了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持续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经营者的法制意识;通过持续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对公共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防范检查,确保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的安全运营;通过强化演出市场监督检查,杜绝了演艺市场中的不健康表演;通过强化网吧集中治理,规范了网吧经营秩序;通过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打击侵权盗版整治行动,营造了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繁荣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经营单位449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营业收入达7000余万元。

过去五年,是全市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五年。全市庙会产业、文化艺术品产业、文化演艺产业、广告传媒产业、网络文化产业、休闲娱乐产业、文博会展产业、文体用品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产业初具规模。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产业企业及单位、经营实体3000余家,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近12亿元,增幅达35%,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已成为拉动鹤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浚县被命名为全省第一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全省文化产业先进县。文化产品宣传推介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浚县石雕城、鹤壁市古风陶艺有限公司、鹤壁市黄河古陶研制厂先后被命名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屯子石雕、杨玘屯泥咕咕等8件文化产品被评为全省知名文化产品。浚县城关镇、屯子镇郑厂村、杨玘屯村分别被评为全省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十佳村镇。继续发扬光大牛派艺术,对我市主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演出剧目进行了深度开发。邀请中央电视台来鹤录制牛派经典剧目20余个,在央视月月有播出,对于传承发展牛派艺术、发展文化产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过去五年,是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的五年。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各1个。五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确保了地上和地下文物的安全。积极配合南水北调、京珠高速、石武高铁等国家、省建设工程和全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调查、考古发掘工作,不仅使一批地下文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而且取得了重大考古新发现。“刘庄先商文化遗址”填补了先商文化研究的空白,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刘庄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荣获国家文物局2006-2007田野考古质量奖。开展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651处。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公布了两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一批非遗保护传承人。浚县泥塑、民间社火、西路大平调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浚县“正月古庙会”等8个项目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普查工作,普查搜集线索8201个,共有14类1216个项目获得立项。

过去五年,是对外文化交流水平明显提升的五年。通过参加 “中原文化澳洲行”、举办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多角度宣传展示鹤壁文化,增强了鹤壁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五年来,中央电视台连续在我市录制了15台优秀牛派豫剧节目和5期“走进鹤壁——戏迷擂台赛”专题节目,并经常在央视11频道播出,为宣传鹤壁、提高鹤壁知名度做出了一定贡献。

五年来的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第一,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为民。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观念,牢牢抓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群众奉献了丰富的文化产品,提供了优良的文化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新闻出版建设才会有基础、有动力、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要求,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第二,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持续。五年来,我们以公共文化服务、艺术生产与普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人才队伍建设等为重点,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基本内容、运行机制、工作规范、基本队伍等基本建设,促进了全市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基础差、底子薄、历史欠账多,推进全市文化又好又快 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坚持“重在持续、贵在积累”的方略,抓好总体规划、策划具体项目、落实工作责任,踏踏实实地搞好每一项建设,打好基础,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第三,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创新。五年来,我们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创新作为搞好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推进国有文艺院团和经营性文化、出版物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实现了体制改革的新突破,有效激活了国有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了社会文化资源。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加大对全市公共文化资源的宏观管理,研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工作规范,初步建立了绩效考评体系,激发了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只有实现从体制到机制、从制度到管理、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才能逐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调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文化新闻出版工作重在提升。五年来,我们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馆和图书馆达标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施配备、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服务功能提升、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建设等系列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实施这些工程的过程中,各级部门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学习、认真思考、努力提高,把理论知识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工作思路变成实实在在的效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我们“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宝贵经验,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持续坚持的重要方法。

总之,五年来的成绩值得自豪,五年来的经验需倍加珍惜。五年来,全市广大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者克服了许多难以 想象的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忘我的工作态度,勇敢承担起繁荣发展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任,为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坚守在文化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真挚的谢意和亲切的问候!

三、关于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因此,做好今年全市的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全市各级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三个重点、实现八个突破,全面提升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根据2011年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整体安排,下面我重点强调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载体,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强力推进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工程。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市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年内竣工并投入使用;规划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城市展览馆,力争大赉店遗址公园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特别是要关注淇县文化中心和鹤山区文化中心建设;做好市博物馆临时展厅和基本陈列调整改造工作。二是深入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要在完善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一批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并为其配送文化设备,逐步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都有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的目标。同时,重点抓好乡镇文化站(文化中心)的科学管理和正常开放工作,提高利用率。三是努力推进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工程。要建设市级分中心,并加 强县级、乡级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负责人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正常开展工作。四是不断完善农家书屋和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今年要建成339个农家书屋,做好规范管理和充分使用工作,力争在2012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都建成农家书屋的目标。五是认真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工程。要在全市基层和农村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100场以上。六是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程。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今年都要向社会免费开放。

通过实施以上六大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切实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以庆祝建党90周年节庆活动为载体,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实现新突破

要紧紧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等主题,举办系列文化庆祝活动。重点举办好第三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全市第四届合唱节和第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举办各类弘扬主旋律的展览、笔会活动。通过举办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努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以弘扬牛派艺术为载体,在打造文艺精品上实现新突破

通过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豫剧节、河南省第十二届戏剧大赛等大型赛事活动、邀请央视到我市进行现场录制节目等途径,不断推出新剧目,并对原有的牛派艺术剧目进行深加工、再提高,努力提升剧目演出水平,力争实现“创作一个好剧本、推出一台好剧目、办出一台好晚会”;还要创作一 批歌曲、美术、书法类的好作品,使鹤壁的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四)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为载体,在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监管上实现新突破

要会同公安、工商、消防部门对全市娱乐、网络、音像、出版物等市场安全情况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市场安全;要深入开展“闪电”系列、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扫黄打非”集中整治、印刷企业清查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等行动,严厉打击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网吧超时经营、销售发行盗版非法音像制品及出版物等违法违规活动,规范市场运营秩序;加强电子游艺娱乐场所、歌舞娱乐场所和演出市场的审批和管理;积极开展全市政府机关和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同时,在条件具备、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适当发展文化娱乐和出版物市场,确保文化新闻出版市场规范运营、繁荣发展。

(五)以推进我市隋唐大运河申遗为载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隋唐大运河浚县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程;继续推进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朝歌古城探源工程和古瓷窑遗址发掘工程,配合宝山煤化工园区、鹤淇产业带、山西中南铁路鹤壁段、鹤辉高速公路等全市重点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做好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督促、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双塔寺复建工作。做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申报工作,使鹤壁的历史文化名扬海内外,扩大鹤壁的对外知名度。

(六)以推进十大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积极推进淇河文化旅游生态示范区、浚县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浚县屯子石雕城文化示范区、云梦山古军事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知名文化产品的推介力度,组织市属重点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知名文博会;指导县区抓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扶持大豆油墨、天章纸业、屯子石雕、杨玘屯泥咕咕、王庄柳编等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七)以推进院团体制改革为载体,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要在2010年解决市豫剧团、豫剧一团、文工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组建鹤壁市豫剧院,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优势得到强力发挥,把鹤壁的艺术表演团体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院团。同时,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事分开、政企分开,让经营性文化机构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规律进行规范的市场化经营,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八)以“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为载体,在思想政治、党风廉政、人才队伍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大力抓好全市文化新闻出版系统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全市即将开展的“争做人民好公仆”活动,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以“四同、四互、六要六不要”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 三个关键环节,做到对责任目标分解有量化、考核有标准、追究有依据。三是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的文化人才,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四是加强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和谐文化。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全市文化新闻出版工作发展的新起点。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良好的发展机遇,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不断有新突破、新进展,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市顺利实现“加快两个构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实现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 篇7

关键词:电视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叙事题材,叙事结构,叙事视角

电视新闻杂志自20世纪六十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以来, 已经成为美国电视晚间黄金时间的一种固定的节目。在美国三大广播网中都有各自的王牌电视新闻杂志节目, 如CBS的《60分钟》, NBC的《日期线》以及ABC的《20/20》。我国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出现的时间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 虽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 但一出现就以迅猛的速度发展起来, 并培养了大批喜爱收看的观众。其中最具历史性意义的要数创办于1993年的《东方时空》, 随着它的诞生, 全国各大电视台纷纷大量仿效开播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

虽然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数量众多, 但真正在我国有影响、收视率较高的并不多。目前众多电视台的新闻性节目普遍缺乏创意, 雷同的多, 有个性的很少, 在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形态大量仿制以及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双重夹击下, 中国的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如何突围成为时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原名《中国周刊》, 开播于2003年5月, 2006年元旦更名为《新闻周刊》, 每周六晚22:15首播。节目时长45分钟, 共有五个版块构成, 由白岩松主持, 回顾与点评过去一周所发生的重要的新闻。其中《新闻回顾》、《人物回顾》、《本周特写》三个版块的新闻节奏明快, 分别约占15分钟、8分钟、7分钟, 共占《新闻周刊》总时长的约2/3;而《本周视点》、《本周人物》则是专题性的深度报道, 节奏相对较慢, 各约4分钟, 共占节目总时长的约1/3。在编排中, 长短交错, 深浅协调, 给观众一种张弛有致的感觉, 这些无疑都与节目的叙事学策略有着密切联系。

一、叙事题材———深度和角度

选题, 是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选题准, 事半功倍。但在当下媒体时代, 一方面是大量重复性的新闻选题报道, 好选题越来越难以姓“独”, 但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亟待报道的选题无人问津, 这种矛盾性换句话说, 新闻媒体常常陷入“选题困境”。而化解“选题困境”有效的手段更主要的是靠独特的视角和对话题的深入挖掘, 而不是靠垄断。这个论断放在当下显得尤为精辟。

《新闻周刊》的栏目定位是:“眼下的中国, 变化剧烈, 选择什么样的新闻, 以什么样的眼光, 能将过去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 是我们每天都在不停思索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是希望做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1]应该说, 做周新闻属于“慢”新闻的处理, 必须以深度和角度来重新破题、立题。《新闻周刊》选取一周内发生在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人们生活等各个领域内最重要的新闻事件, 进行再梳理加工, 让观众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内把握一周发生的大事。以下, 笔者统计2011年1月至6月的节目, 分析节目选题的具体特点。

从表一, 可以看出《新闻周刊》在“新闻回顾”和“视点”版块主要选择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领域的题材, 党政新闻和文体新闻虽然也有涉及, 但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 这样就提升了节目的收视共鸣;从表二, 可以看出在典型人物的选择上, 公众人物和普通人物的比重基本持平, 虽然公众人物中的政界人物更容易受到关注, 但普通人物也可以因为不平凡的事件而得到关注;最后表三中, 选材主要以人物为主, 特别是涉及群体的题材更容易被采纳。通过对《新闻周刊》的选题分析, 可以看出节目更倾向于选择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题材, 并且对普通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极大的关注。总而言之, “人”始终是《新闻周刊》选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叙事结构———一个“推”镜头

作为一档深度报道的新闻杂志节目, 《新闻周刊》的结构很有特点, 主要由“视点”、“人物”、“特写”三个版块构成, 又细分为如下串联环节:

第一版块———开场白、“新闻回顾”、“视点”, 内容是对本周重要新闻的盘点和回顾;

第二版块———“人物回顾”和“人物”, 评点本周重要新闻中的新闻人物及其事件;

第三版块———“特写”, 聚焦本周中的特别事件或新闻主题。

我们可以看到节目的整体架构类似一个“推”镜头, 引领观众由点到面, 逐步深入, 因为对于深度报道来说, 对单点的着力打造, 加深观众记忆往往胜过通盘记流水账。而这个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故事韵味的有序排列。

不仅如此, 在每个版块的节目内部也同样使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 改变了新闻以往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的面孔, 它不仅仅关注事件的结果, 更重视事件的过程, 注意展现新闻中的细节与情节, 加深人情味让新闻故事不同于以往枯燥直白的新闻表现形式, 更符合观众的收视喜好。在“视点”版块中善于抓住和建构事件的冲突点, 使整个事件的叙述更具故事性和悬念感。从新闻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来解析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并且注重新闻背景的报道, 全面剖析事件的整个过程。而在“人物回顾”版块中主持人会找出其中三个人共性的地方———矛盾。然后通过这个“矛盾”, 关联性地回顾一周内的几个人物, 巧妙地串联到下一版块“本周人物”。如2011年6月25日节目《钱热与钱荒》的电视新闻报道, 围绕物价大幅度上涨和民众“钱不够花”的矛盾冲突展开, 通过报道当前物价全面上涨、民众生活成本提高以及面对这种状况各方采取的措施, 对物价上涨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地深入报道, 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使观众不但关心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 更关注结果, 形成对这一事件的持续兴趣。然后在“本周人物”中, 巧妙地用线索将数位新闻人物的事迹串联起来, 用发生在微观个人身上的事情来解读宏大的时代背景, 把重点仍然放在人物的命运上, 使节目呈现张力, 从而提升新闻的关注度, 同时一些典型的细节镜头, 也是体现新闻故事化的元素。这样的串联方式和结构, 使观众更容易辨识节目特色和每期内容。

三、叙事视角———限知视角的灵活运用

(一) 主述视角———精英解读

《新闻周刊》的主持人白岩松是一位富有经验的电视新闻工作者, 从2005年《岩松看台湾》到2007年《岩松看日本》、《岩松看香港》, 再到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岩松看美国》, 这四档系列节目形成了“岩松看”系列报道, 也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岩松体”。他擅长的是以一个参与者、调查者、经历者的“记者”身份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民生情况进行深度观察, 将其真实、客观、思辨、深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在《新闻周刊》中, 白岩松是以演播厅主持人的身份出现, 但其对新闻事件的独特思辨, 精辟且富有力度的新闻评论语言仍然是节目成功的法宝。这个主述视角既是节目的线索和串线, 更是新闻事件的解读者, 这个形式类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说书”, 有一定的故事寓意, 但比起说书人白岩松更思辨也更客观, 他代表了媒体的解读视角, 也可以说是一个全知的精英解读视角。精英角度是对节目品质的提升, 丰富了新闻解读的层次感, 但也容易与受众品读脱节, 在这一点上《新闻周刊》着力把握“真”。比如“人物”版块中, 一方面, 侧重捕捉平凡人身上的人性闪光点和个性面的塑造, 塑造平凡人的伟大形象;另一方面, 尽量以平常之心看待先进人物, 以平等角度写先进人物, 让观众感觉到自己也可以成为先进人物, 从中受益。

节目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演播厅画面中, 主持人的姿态选择正面坐姿, 画面取景由近景改为中近景。坐姿让主持人的状态看起来更为放松, 保留了更多的主持人身体信息, 更重要的让整个节目的形式离“Talk”更近, 离“播”更远。同时, 匹配的中近景也不像近景那么咄咄逼人, 能够让观众收视状态更宽松, 感受到周新闻的愉悦轻松。

(二) 限知视角的灵活运用

限知视角又称为“内焦点叙事”, 原指故事中的某个人物作为叙事者, 通过他的眼睛观察一切事物, 但故事中的人物只能了解部分情况, 受到视角的限制。对于视客观性为生命的新闻报道而言, 通常使用上帝一般的全知视角和隐藏身份的纯客观视角, 但过多地采用全知视角却可能破坏新闻的客观性, 千篇一律来自记者或主持人的主观解读, 还可能让观众反感新闻, 这无疑破坏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在新闻节目中巧妙使用限知视角, 主张新闻叙事者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 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 更不能介入别人的内心世界。虽然在再现新闻事件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方面, 限知视角不及全知视角, 但由于信息来自新闻事件主人翁, 所以在新闻真实感表现力度上, 限知型视角反而比全知或者冷峻的纯客观具有更大的优势, 只是要秉承新闻的职业道德操作。

《新闻周刊》在节目题材的选择上侧重软新闻, 一直将“关注公众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主要以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精神、道德等为主, 会议、经济、科技新闻等严肃类新闻比例大大降低。正是这一价值取向使它将大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作为报道的选题出发点, 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系列关于公众利益的话题, 如《房子的保障》、《春运:以公平的名义》、《民生·幸福》、《身边的安全》、《公共资源的“抢”与“让”》等, 这些话题都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形式都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物或具体事件的调查采访来反映问题, 以期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在《公共资源的“抢”与“让”》中, 记者亲自坐上北京的公交车, 对乘客进行采访, 并由交通拥堵的现状引申到诸如饮用水、电力等资源的稀缺问题, 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剖析和评论。在表现方法上, 对应使用纪录式手法将目光聚焦普通新闻人物, 并重视同期声记录, 力求新闻事件真实感的还原和新闻的质朴气质。这样一来, 在节目中就把节目主体全知型视角 (表现手段通常是解说、旁白) 和新闻人物的限知型视角 (表现手段通常是同期声采访、纪录) 结合起来使用。

“《新闻周刊》搭起了这样一个话语平台, 让百姓说话, 让更多的声音传递出来, 让不同的利益, 不同的立场在这个平台得到释放。有专家的解读, 有百姓的感受, 有普通人的呼吁和建议, 同期声给观众以极强的影响和震撼。用独特而多样的叙述视角增加了新闻传播的亲和力, 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2]

四、一些辅助叙事技巧的使用

音乐具有丰富的表现功能, 它能表达出一些用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 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增加视觉美感, 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推动叙事。作为时效性不是很强的周新闻节目更要重视一定的节目包装, 提升节目的可视性。好的音乐不仅可以更好地烘托新闻主题、渲染情感, 还可以凸显节目定位、塑造节目形象, 比如在《新闻周刊》的片头部分, 激越的音乐中夹杂着音效的铿锵声, 让人很容易和沉稳、大气的节目形象联系在一起。另外, 节目整体始终贯穿背景音乐, “新闻回顾”与“人物回顾”的背景音乐节奏较明快, 和解说词相辅相成;“本周视点”与“本周人物”则按照情绪的不同适时插入不同的音乐;而“本周特写”因为题材多是社会软新闻, 所以音乐也相应活泼轻松。音乐的加入呈现广播化的特点, 既解决了新闻单调性, 提升节目的趣味性, 更紧致了节目的一体感, 明快新闻节奏。

除音乐外《新闻周刊》还特别重视新闻标题、字幕等文字信息的传播和艺术效果的表达。一方面, 强调新闻信息中的重点内容, 作为特别提示和强调, 加深观众印象;另一方面, 追求文字的视觉效果, 对文字进行精心设计:楷体和宋体字为主, 有时加底线表示强调;颜色主要是纯白色, 以便从蓝色背景中区分出来;文字周围制作出发光或者阴影效果, 增加美感;入屏方式上运用划入、逐入、渐入等特技来增加画面动感。将文字图片化的思路, 不但突出新闻的重点信息, 还增加新闻画面观赏性, 弥补了视觉传播稍纵即逝的缺陷。

讲叙事就是讲故事, 显然讲故事已经不再是当今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面的新鲜话题, 但无论何时, 对富有特色的优秀者的分析和借鉴都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参见新闻周刊官方网站[EB/OL].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xinwenzhoukan.

省部高官看新闻观察中央动向 篇8

为什么连位列省部级的高官都需要通过看《新闻联播》来观察中央动向?事实上,如果了解中国改革历程的人就会明白,中国改革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试探的过程:有的事情可说不可做,有的事情可做不可说,还有的事情先做再说。因此,了解政策也不一定和官级完全对等。当然,有一些信息则只限于一定级别的官员才获得。

由此,中央在明确意图之前往往会通过媒体放风。阅读官媒和党媒往往就成为洞悉政治和经济动向的一种手段了。

华西村原书记吴仁宝就曾通过观察《新闻联播》来获得信号……据说,1992年一个凌晨,吴仁宝看到《新闻联播》关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报道,判断全国经济要大发展,遂召集村干部,动员一切资金大囤原材料,结果为华西村创下了“第一桶金”。

此外,曾有网文《中国商人22条商规》,“坚持看央视《新闻联播》”排在了所有规则之首。网文给出的解释是:要想把握经济局,必须关注政治局,《新闻联播》图文并茂,实为中国商人的最佳晴雨表。

如前文所述,其实不仅是省长要看《新闻联播》,政治局常委級别的官员也会关注《新闻联播》。

前总理朱镕基即便是在退休后,也依然保持着收看《新闻联播》的习惯。根据《联合早报》的报道,朱镕基在清华百年诞辰时返回母校和师生座谈。期间,他曾幽默地说道:“现在每天7点到7点半必看中央电视台,看他们胡说些什么”。

上一篇:难忘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小学作文下一篇:春节我在岗征文